时间:2022-10-29 02:18: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外汉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对外汉语;写作; 教学特点; 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1.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及特点
1.1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1.1.1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基础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的遣词造句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内容,词语、句子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部分,也是写作的基础,而词汇理解不当也是写作中最经常出现的偏误之一。书面表达不同与口语表达,无法借助其他手段来弥补语言造成的欠缺,只能通过语言准确地传达意思,这就使得写作更需要词汇运用能力。
1.1.2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的语段教学
所谓的语段,即一组句子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按着一定的逻辑联系,通过一定的结构形成的语言片段。一个语段内,会涉及到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文法等诸方面的汉语知识和中心、选材、结构、表现手法的要素,因而语段事实上是一个大的语言单位,具有结构的完整性,对语段的理解关系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及作品主旨的领悟。
1.2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特点
1.2.1使用第二语言写作与第一语言写作的差异
首先,第一语言写作与第二语言写作使用的语言工具不同;其次,第一语言写作与第二语言写作语言应用的相关能力不同;再次,第一语言写作与第二语言写作学习的过程不同;最后,第一语言写作与第二语言写作学习的文化背景不同。
第二语言写作,语言能力的训练是核心。第一语言写作基础对第二语言写作学习进程的影响不可忽视,第二语言写作极易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而产生偏误。语言之外的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由此可以看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具有与母语截然不同又息息相关的特点。
2.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教学原则
2.1综合性原则
第一、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输出性环节,是整个汉语学习后的应用,他不仅考察学生们的遣词造句,还考察了如标点符号的使用,语法,语义等方面。在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应该遵循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原则,综合各项知识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第二、训练形式的综合性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训练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词到句,在由句到段落,最后由段落走向全文;还可以是从标点,语义,语法等方面来训练,最后综合指导。
2.2群体性原则
写作是个人行为,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应保持群体性原则,用课堂组织形式来进行教学,有交流,有对比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指导。
第一、课堂组织形式
用课堂的组织形式来进行对外汉语写作课,例如分组阅读并且讨论语言运用、语言结构组织等特点,小组讨论学习计划,班级辩论,描述表演等形式充实写作素材,或是加深题目的理解。
第二、多种形式交流
课堂上,可以用互相交流写作素材、写作内容、写作感受、和写作意图或互相批改等的方法,从其他人的作文中汲取自己不足的地方,改正自己文中的缺点。
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3.1 课堂写作与课外写作相结合
课堂写作能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但是单纯的课堂写作会使学习者感到枯燥单调,课堂写作中,写作素材也比较单一和死板。课外写作能扩展学习者的思维,使学习者从紧张的课堂学习中跳脱出来,适当的用课外写作练习来调节学习者的思维,常常的能引发学生的巧思,做出好文章。
写作教学最好的教学场景应该是在自然中,自然的写作环境也就是说,将学习者带进自然中进行写作,在进一步也就是说为学习者创设一个好的写作环境,最好在命题之后根据题目创设环境。
3.2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应与“听、说、读”的教学法相结合
外国学习者在学习一段时间汉语之后,也许会听、会说、会读,但是不一定会写。“写”对于学习者来说,难度要远远大于“听、说、读”,因此对于对外汉语“写”的学习要立足于“听、说、读”的教学法。
4.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存在的偏误及解决对策
教学的非母语性、语言教学的性质等因素,决定了它是一门教与学都相当有难度的课程。留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偏误虽然与我国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同小异,但是也有一些特有的问题。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偏误如下:
第一、延用母语标点
标点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由于受到母语标点的符号的影响,许多留学生在书写汉语标点符号时,常常会延用母语的标点符号、自创标点符号或者不写标点符号。
第二、部分学生缺乏对写作的重视
学习者往往重视“听”和“说”,不重视“写”的方面。但是“写”与“听、说”同样重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从应用文开始,例如日记、邀请函、通知等等有实用性的文章开始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感觉到写作的重要性。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增加专业知识,在课堂上对于留学生们掌握的不好或者不到位的地方要加强研究,要诱导学生克服母语带来的习惯,掌握汉语的语言色彩,语法及语体风格等等。
其次,要善于引导学生依靠平时的生活进行素材的积累,要善于从身边选取素材;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偏误点,多学多练,勇于交流,学习好的,剔去差的,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技巧。
最后,要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使他们树立学习汉语的正确观念,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有兴趣,真正的热爱,才能克服学习汉语的困难。
一、利用中华民族文化
语言一般都是文化的载体,汉语也不例外。通过观摩对外汉语教学课和观看央视的汉语大赛,①我们也发现外国留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比较容易接受和消化的,恰恰是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以文化为切入点。对于留学生来说,掌握丰富的汉语文化背景知识,也是提高汉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保证。在汉语中表达“死”这一概念意义的词有很多,如在古代有“驾崩、晏驾、千秋、百岁、千古、就木、溘逝、作古、弃世”等等,这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君王是至高无上,各级官员等也是享有种种特权的,连“死”也有专称。“涅、圆寂、坐化、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佛教,道家在封建制度中也各占有重要地位,起过重要的作用,所以佛道徒之死也有各种专用的说法。到了现代,“死”的说法更是五花八门,除了沿袭古代的,又有了一些新的词语,如“安息、长眠。逝世、长逝、谢世、离世、亡故、永别”等等。口语中则一般婉称“老了、没了、去了、过世”等。这些词语的产生都与中国交际文化中的含蓄委婉原则有关。另外,还有很多特殊意义的委婉语,如,“就义、牺牲、殉职、夭折”等等。在讲解这类词语的区别时,适当地加上文化意义的解释,一定会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习理解有所帮助,并且能加深其对这类词语的印象。否则他们面对这五花八门的表示同一个意思的“死”,一定很感到很困惑的。
二、创造具体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实现社会交际,表达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而这一功能的实现所依赖的多是完整的语句,话轮或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在其中词语的组合也并非是随意的,是有所选择,讲究搭配的,尤其是对同义词的选择。选择了恰当的同义词可以使语义更加精确严密。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教学中应该重视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同义词的选择和制约,也就是前文所说的词语的搭配的重要性。如,“漂亮、美丽”这一对人们在讲同义词辨析时,最常举得形容词的例子。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和形容使人看了以后感觉到愉快满意的美好事物。然而它们却有不同的适用对象,要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漂亮”多用来形容人,侧重指外表的美观、好看,一般也可用来形容衣物、玩具之类的具体事物。“美丽”形容人好看时专指女性,一般不用于男性,而且着重指从外形到内在给人以美感的事物,可以用来形容自然风光、景物之美,常有美好高尚之义。例。(1)下面的几个小技巧可以帮助考生写出一份漂亮的答卷。①(2)许许多多的基因无比协调的通力合作,才逐渐建立了美丽而对称的生命大厦。二者各有其适用的语言环境,可以为学生多举实例,比较二者各自能出现的语言环境,以便区别其异同。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同义词的区别之处。如果忽略同义词可以出现的语言环境,一定会影响语言的表达效果。
三、区分不同的程度范围
世间的事物千变万化,纷繁复杂,有着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而语言承担着反映客观世界的任务,所以就会有相应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程度、范围的事物或状态。每一种语言都不会例外,如英语等都有原级、比较级、最高级等的区别。所以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词汇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的讲解时,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的可精确地表不同的程度范围这一点。“优良、优秀、优异”都可以用来形容好,有时可以通用,但是三者所强调的好的程度有所不同。“优良”指一般地好“;优秀”指很好;“优异”指特别地好。例。(3)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质地优良、方便而又经济的书写材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4)全国竞赛后,各省、市、自治区选若干名成绩优秀者,送中国数学会进行集训。(5)16岁时,贝尔以优异成绩考入爱丁堡大学,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语言学专业。同时还可以用简单的成绩比较的方法,直观地为学生展示三者的区别。“宝贵“”珍贵”两个词都可以表示有价值、贵重、值得重视的意思,都能形容某些具体的和抽象的事物,如书籍、资料、生命、时间、友谊、经验等。二者的明显区别是“,宝贵”强调贵重,价值极大。“珍贵”除了贵重外,还强调稀有。例。(6)许多MBA说“:同学是最可宝贵的资源”。(7)在无数的宝玺中,秦朝的“传国玺”最为珍贵,被历朝视为“至宝”。以上这类在程度范围上有区别的同义词,在交际过程中直接影响语言使用的精确性,如果外国留学生能区分这类同义词,就会为他们的汉语交际达到完美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也应该尽量掌握好这类同义词的差异,充分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精确地用其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
四、明确不同的语体风格
语体风格大体上主要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一般用于正式的交际场合。口头语则多是在人们的口头交际活动中形成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书面语中的词语多在口语中使用,口语中的词在比较正规的书面语中却不适用。所以在什么场合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词语,也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如,“起头儿”是口语,“开始”是书面语;“错儿”是口语“,错误”是书面语。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一般还是比较好容易区分,口语灵活多样,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大多浅显易懂,并且涉及了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外国留学生如果能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能做到语言的得体贴切和恰当。以上这些同义词辨析教学最根本的基础还是离不开周小兵、李海鸥(2004)中说强调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是要注意,同义词的辨析不应该讲得太细太多,应当抓住主要的、区别性的差异来讲,并要针对区别性差异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分辨和掌握,培养语感。这也是许多语言学家都强调的方面。一组同义词的多方面的细致的比较工作,对于学生掌握其不同点有很大的帮助,比较越细致,学生对词汇的了解和掌握就越充分。但同时又会产生些相应的问题,在词语的使用过程中,如果先比较一些意义相近的词语,再选择,会造成许多麻烦,使得很多中级或更高阶段同学,写作或说话仍然仅处于初级阶段的水平。所以说同义词辨析的讲解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仍然是一个难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同义词的辨析的教学方案的深入研究,都是十分有必要,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由于作者并没有亲身的教学体会,有些方面可能有不当之处,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得到改正和完善。
作者:戴明溪 单位:燕山大学
摘要:熟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可以用来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思想。同时,汉语熟语经历长期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背后隐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以及熟语结构灵活性和语义变异性等特点,留学生在汉语熟语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很多偏误。本文通过偏误分析理论分析熟语教学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展开讨论。
关键词:熟语教学;偏误分析;偏误原因;教学建议
一、汉语熟语的特点
熟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及其特别又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熟语”一词不是中国的本土发明,它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俄国翻译引进过来的。武占坤在他的《中华谚谣研究》一书中说到:“熟语一词人们对它却不熟悉,作为词汇学上的术语,他是五十年代末,才由俄国的‘φpa3 eoⅡoTh’一词翻译引进的,人们熟悉的是‘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这些汉语固有的称谓。这些语言现象成因相同,语貌类似,共性很大,像一个家庭中的同胞兄弟。”①各类熟语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相互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熟语的偏误分析
(一)留学生学习熟语的语义偏误
熟语作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是基本义和色彩义的统一体。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汉语学习者理解和学习熟语的理性意义(概念义)和色彩意义时常常出现的偏误。
1.对熟语中理性意义理解存在偏误
大部分熟语的含义并不是词语之间的简单相加,其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是不同的,大多数熟语是通过比喻、引申等手段体现其实际意义的。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知识和汉语知识功底,是很难将其两种意义结合在一起的。如:
(1)幸好罗斯及时告诉我,我才没有错过这场音乐会,她真是放了马后炮。
(2)我问的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他一定一五一十地回答。
例(1)中“马后炮”是指事情发生了才说,而句中意思则是表达音乐会开始之前,语义明显错误。例(2)中“不管三七二十一”指不顾一切或不问是非情由的去做某事,含有不计后果、蛮干的意思。句中理解错了词语意思,句法结构没有错误,但是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该惯用语的语义。
2.对熟语中色彩意义理解存在偏误
汉语熟语蕴含着丰富的感彩,也是留学生学习词汇的重要部分。如果不去了解熟语所具有的色彩意义,就容易造成言语表达“事与愿违”的效果。如:
(1)我喜欢看电视、看书。所以我渴望过上游手好闲的生活,而且丈夫的工资也高。
(2)姑娘们都争着参加这场晚会,希望在新年里可以出洋相。
“游手好闲”形容游荡懒散,喜欢安逸,具有贬义色彩,而例(1)中所要表达的是“我”的一种生活追求目标,不符合色彩意义。(2)“出洋相”的意思是在众人面前大出风头,基本义表达没有错误,但是该词带有贬义色彩,在这里用来形容这些姑娘,很明显感彩不符。“
(二)留学生学习熟语的语法偏误
熟语的语法功能比较复杂,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更是千变万化。留学生本来对于句中的语法成分判定就有一定的困难,加上熟语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加剧了熟语运用和学习的困难。因此,学习者在语法功能上产生偏误是不可避免的。
1.词性的误用
词性的误用在熟语学习中主要存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中,这里主要是说到这两类词的词性误用。成语和惯用语主要有体词性的和谓词性的两大类,体词性的包括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两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体词性的主要是名词性熟语,在句中主要充主语和宾语。如:
(1)他每次都让我请客,太铁公鸡了。
(2)我和我同屋相处很好,一开始就非常套近乎。
例(1)中,“铁公鸡”表示“吝啬的人”是名词性惯用语,在这里误用为形容词了。例(2)中的“套近乎”是动词性惯用语,在这了把它误用为形容词性的了。
2.搭配不当
和一般词语不同,熟语中的成语和惯用语再搭配上会有更多的限制,加上自身意义的双重性,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会经常出现语法上的错误,产生一些不符合汉语逻辑的句子。如:
(1)我听不清你说什么,交头接耳地说吧。
在这句话中,“交头接耳”是两个人彼此凑近耳边低声说话,使用的主语应该是“我们两个人”,而不是单说“我”,这样就造成了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2)你不要费劲不讨好我了,我不会替你向老师撒谎的。
“费劲不讨好”本身就是谓宾结构的惯用语,后面不能跟宾语,所以这句话中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三)留学生学习熟语的语用偏误
在很多时候,留学生虽然掌握了熟语的词汇意义,在语法结构上也不存在问题,可是造出的句子仍然表达不出说话者的意思,影响交际。例如:
(1)永君是我青梅竹马的朋友,我们是邻居,也是同学。
“青梅竹马”是形容男女儿童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适用于异性之间。而例句中的“永君”与“我”的朋友关系是同性之间的友谊,不能用该词。这里没有弄清该词的典故意义,误用了对象。
(2)老师,很抱歉,这次我没考好,下次我一定努力,走着瞧!
“走着瞧”是指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表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用于威胁、赌气之后算账。而句中意思是对老师表达自己下次考好的决心,明显不符合语境和学生的身份,造成误用。
三、熟语偏误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汉语教育国际传播语言与文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华人涌入世界各地,为当地唐人街的汉语注入了活力,推动了所在地汉语学校的举办,让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子弟得以保存民族文化之根基。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吸引了世界的目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汉语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国际传播的步伐空前加大。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2011年,罗马尼亚一所孔子学院的院长奥普利安曾对世界语言格局进行分析,得出“英语持平,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下降,中文上升”的结论,并预言“中文将成为全球性语言。”仅2012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尔维亚等7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增加到40多个。随着汉语热的升温以及对汉语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国际汉语教育”已经被提上国家战略的高度。从2004年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2014年9月,我国在全球五大洲123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孔子课堂,
一、“对外汉语教学”和“国际汉语教育”
21世纪初,伴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是不是一个独立学科的争论,“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不断成熟。凭借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要求的多学科间的交叉性,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实践内容的丰富性,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民族事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在这一背景下,“汉语国际推广”应运而生。
在“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态势下,“国际汉语教育”的提法被学界所接受。“国际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关注的焦点是将汉语放置在国际环境中,在全球化背景下,强调树立国际汉语教育的大学科意识,更加注重这一学科的全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国际汉语教学的价值取向
语言是一种本身具有文化价值的符号系统,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最显著的表现特征。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文化失去语言也无法传递信息,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国际汉语教学被称为“跨文化”的第二语言教学,因此,从事国际汉语教学教师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决定了外国学生汉语习得的效果。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差异在本质上反映的是文化上的差异,所以第二语言教学,实质上是第二文化教学。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学,应使语言形式与文化信息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从认知过程的角度来看,就是对所学汉语知识的“内在化”过程。
国际汉语教学的主旨是努力拓展汉语教学,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国际汉语教学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在中国与世界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不同文化间的隔膜依然存在,这是造成文化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恰当的方法实现良好的输入效果,克服中外不同话语体系和不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障碍,用国外学习者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式,来介绍和传播中国文化。
三、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传播
汉语走向世界既是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和世界的共同需要。国家利益的发展必然带动其母语的发展,国家地位的提高也必然带动国家民族语言影响的扩大。当人们认识到使用某种语言会与物质利益挂钩,该语言就会得到广泛传播。正如19世纪,由于英国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海外投资国和最大的进出口国,英语便演变为贸易通用语。
研究语言传播是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天然职责,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汉语教学的主战场在国内,因而学术研究的焦点在第二语言教学的技术层面,对语言传播的宏观规律关注较少。语言传播的根本原因在于价值。有价值的语言,才会被他族他国学习和使用。随着中国利益的全球化,语言传播被纳入国家视野。
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再到“汉语国际传播”的概念演变。这体现了国家在汉语国际传播工作中的自觉意识和文化策略。
“汉语国际传播”是“国际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汉语传播归根到底是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推动和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基石和手段是语言传播。除了政治、经济,语言和文化成为国际大国博弈下的最为重要的软实力。
四、汉语国际传播的战略思维
汉语国际传播战略,包括对汉语国际传播的总体战略、国别战略、孔子学院布局战略等方面。汉语国际传播的总体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配合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和国际经贸战略,应具有前瞻性,因此,汉语国际传播的战略研究对汉语国际推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如果说汉语热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自发现象,那么,孔子学院的设立则是中国政府采取的积极主动的政府行为。孔子学院的一个基本理念被设定为:让汉语走向世界,满足世界性的汉语学习需求;让世界了解中国,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的友谊。这表明中国政府已经不仅满足于外国人会讲汉语,而是要将中国文化完整地推向世界,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核心价值观。
汉语正昂首走向世界。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本国独特的外语政策。因此,研究各国的语言政策,是做好汉语国际传播工作的基础。将语言推广和文化推广相结合是发达国家在向外传播自己语言时所采取的基本政策。对传播者而言,传播一种语言亦是传播一种文化。英国文化委员会成立的直接考虑就是为对抗德国和意大利的纳粹文化,推广英语就是推广英国的价值观念。法国在语言推广中更是将文化作为最主要的语言推广特征,特备是近年来面对美国文化,法国始终注意保持文化大国的地位,在语言推广中将文化推广作为核心。
汉语国际传播的成功程度,主要体现在汉语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程度,因此,需要加强汉语国际传播与不同国家教育体制相关问题的研究,努力促成汉语教学进入所在国的国民教育体系。
五、结语
汉语教育的国际传播不仅有利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更是增强中国软实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在汉语快速向外部世界传播的过程中,作为软实力的语言传播有着其内在的规律性,研究语言向外部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当然,语言传播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语言在对外推广和传播过程中,语言间的关系问题、各国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语言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等等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些问题不是语言学本身所能解决的。因此,对于汉语教育国际传播的研究不只局限于语言学的角度,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国家关系等等问题都应纳入语言推广政策的研究范畴。
参考文献:
[1]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J].世界汉语教学,2001.
[2]朱永生,彭增安.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M].学林出版社,2006.
[3].陆俭明.再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建设问题[J].长江学术,2007.
[4]张西平,刘若梅.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李泉.关于建立国际汉语教育学科的构想[J].世界汉语教学,2009.
关键词:初级比较句;教学设计;教学应用
1 比较句概述
比较句是汉语里的常用句式,是一种用来表示事物之间比较关系的方式。比较句通常用于两类情况:其一是比较事物性状的异同(例:西瓜比苹果大)。其二是比较行为程度的高低(例:他骑车骑得比我快多了)。
比较句的基本格式是“A比B+怎么样”。可以直接用形容词来表达“怎么样”(例:小张比小明高)。也可进一步在形容词前加上“更”、“还”等表示程度的副词(例:小李比小张还高);或者在形容词后面加上补语(例:小李比小明高得多/小李比小明高10公分)。比较句的否定句式通常有两种:其一是“A不比B怎么样”,另一种是“A没有B怎么样”。
另外,比较句形式复杂多样,除了“比”字句之外,汉语里常常还用许多非“比”字句来表达比较关系,如“不如”句等。
2 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应用
2.1 比较句的句型选择
据统计,大多教材中比较句一般只出现在初级阶段。然而,汉语中的比较句形式多样,语义表达也有不同的层次。因此,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第二语言学习者要选择与之学习能力相适应的不同句型来进行教学。由此可见,在对外汉语比较句的教学中,句型的选择与排序问题尤为重要,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应该根据形式的由简到繁,进行难度切分,分阶段进行比较句的教学,化难为易,循序渐进。在初级汉语水平阶段,一般教授最为常用的是“比”字句、“不如”句,以及用“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比较句。另外,“有”字句的比较用法通常在初级阶段教授其否定形式(A没有B怎么样)。
2.2 比较句的具体教学
“比”字句:
第一,导入语法句型。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以旧带新。老师展示教具――生词卡片(上节课所学),以带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复习,然后再请学生以游戏“开火车”的方式单独朗读。生词复习后,老师根据已学生词进行提问:
问题一:
老师:前两天,我们给A同学过了18岁生日,老师今年是23岁,那么谁年轻一点呀?
学生:A同学。
老师:对,A同学比老师年轻。(老师一边口述、重复整句话,一边板书)
问题二:
老师:今天谁是第一个到教室的?
学生:B同学。
老师:那么,B同学早到还是C同学早到?
学生:B同学。
老师:所以我们可以说,B同学比C同学早到教室(老师口述并板书,同上)。
通过两句板书,导入新课内容――比较句。
第二,讲解语法句型。根据几句例句,让同学们用“发现法”自主学习,发现规律,带领学生们一同总结此种用法:A比B怎么样。再用图片表示出A、B两条长短不同的线(5cm和10cm),让同学们用刚才总结过的表达式说出比较句“A比B短”或“B比A长”。巩固之后抛出新问题:“长多少厘米”或“短多少厘米”,同学们一般的回答是“(长/短)5厘米”,再将两句话相结合,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句子“A比B短5厘米”或“B比A长5厘米”。这里以此例句展开,引入数量补语,升华比较句“A比B怎么样”的含义和用法,难度递进,用梯度式的方法教学,循序渐进。
第三,偏误讲解。留学生在习得“比”字句的过程中,有一种偏误出现的频率很高,就是表程度的副词的误用。这里就需要教师提醒学生,在“比”字句中,若要表示差异的程度,应该在形容词前面加“更、还、稍微”等表示相对程度的副词(例:这座楼比那座楼还高),而“很、非常、十分、最、太”等表示绝对程度的副词不能用在“比”字句中。通过正误判断的练习,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尽量避免重复这种偏误。
第四,课堂练习。在这种句式学习之后,用图片来练习(例如:大小不同的两件衣服,两座城市的不同气温,价格不同的两双鞋……)以随机提问的方式请同学根据图片来仿造比较句。再由此练习延伸出否定句的学习,层层拓展。
第五,延伸学习。先由老师将图示的第一个句子变为否定句:“A衣服没有B衣服大”并提炼出否定句式:“A没有B怎么样”,解释句义后讲解该否定形式的用法,然后请同学们根据归纳出的句式,试着将另外两句改为否定句。根据同学们的掌握情况决定是继续练习还是继续讲解。继续练习则以重复的方式,模仿、记忆;继续讲解则由“价格不同的两双鞋”入手,在习得了第一种否定形式“A鞋没有B鞋贵”的基础上,向学生们解释其代表的含义是:“A鞋一定比B鞋便宜”。然后再引入另一种否定的用法“A鞋不比B鞋贵”,将重点放在两种用法的区别上。注意说明“不比”的用法的含义除了与第一种相同之外,还多了另一种可能性,即二者相同,即“A鞋和B鞋一样贵(价格一样)”其语义内涵要更丰富一些,需要学生们加以区别。
在掌握了比较句中最基本的“比”字句之后,再过渡到其他无“比”字比较句形式的学习。
首先是“不如”句的用法。“不如”句表示某一事物在某方面比不上另一事物。这里通过展示语法结构的方式来使学生们接触新的句型,再用例句来帮助理解句型。
基本结构:S+不如+O(例:这部电影不如那部电影)。
S+不如+O+Adj(例:这本书不如那本书好)。
S+不如+O+V+补语(例:我不如小林跑得快)。
需要提醒学生的是,我们在“比”字句中可以使用消极意义的形容词,(例:我比她矮)。但在“不如”句中,一般使用积极意义的形容词。例如,我们一般说“我不如她高”,但不说“我不如她矮”。
接下来进行“不如”句的句型操练,从词语替换的形式练习,到学生看图说出“不如”句的意义练习,再进行“比”字句和“不如”句的混合操练,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强化。
其次,教授学生们“跟/和……(不)一样”表示比较的用法。此结构用来表示两个事物的某属性相同或不相同。
第一,导入语法句型。先用图片展示法或实物法导入这种比较句句型(例如:两杯一样多的水,两座一样高的楼,两条一样长的线),用已学的“比”字句向学生提问:“这杯水比那杯水多吗/少吗?”“这座楼比那座楼高吗/低吗?”“这条线比那条线长吗/短吗?”学生们通过图片或实物比较得出否定的结论,用以上的问题和所得出的结论来搭建支架,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的比较意义,从而引出这句比较句句型。
第二,讲解语法句型。老师重复并板书其中两个例句:“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一样多”“这座楼跟/和那座楼一样高”。然后老师再利用现场的实物进行比较,示范造句。根据已有的例句,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发现和总结这种句型结构:S+跟/和+O+一样+Adj。
学生们通过模仿,写出第三个例子所表达的内容“这条线跟/和那条线一样长”。根据学生所掌握的情况,教师予以相应的纠正,并进行巩固练习,直至掌握。
第三,延伸学习。老师通过已学的“两杯一样多的水”的例子来拓展,设置情景(例如:喝了一半),再向学生抛出问题,“现在两杯水是不是还是一样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此延伸出这种结构的否定式。老师根据学生们的答案,口述并板书出该句的否定式:“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不一样多。”老师通过比较这种结构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来引导学生发现否定式的规律:在“一样”的前面加否定词“不”,变为:S+跟/和+O+不一样+Adj。然后请同学们将其他两个例子变为否定句,测试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再做讲评。
第四,课堂练习。该环节可以用图片来操练(例如:厚度相同/不同的两本书,重量相同/不同的两袋苹果,价格相同/不同的两条裤子……)以随机提问的方式请同学用这种比较句句型来造句,然后老师予以点评和纠正。
由于学生们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比较句的教学不宜过难,主要教授这几种最常用的方法为宜。此外,语法教学离不开操练,在教授这几种句型结构之后,先带领学生们回顾总结几种不同的用法表达,之后教师再设计练习,学生进行操练。练习的形式应多样化,从理解性练习到熟巧性练习,最后深化到应用性练习。
例:
第一,替换练习。
西瓜比苹果大。/他比我高3厘米。我不如她高。
木瓜苦瓜甜
钢笔铅笔贵5元
一班二班多3人
我不如她跑得快。这杯水跟/和那杯水(不)一样多。
小李小张考得好
她我唱得好
第二,回答问题。
一斤苹果7元,一斤香蕉3元。(用“比”字句)
所以一斤苹果比一斤香蕉贵4元。/一斤香蕉比一斤苹果便宜4元。
小梅身高165公分,小青身高160公分。(用“不如”句)
所以小青不如小梅高。
小青考了93分,小梅考了90分。(用“不如”句)
所以小梅不如小青考得高/好。
这条路宽10m,那条路也是宽10m。(用“跟/和……一样”的结构)
所以这条路跟/和那条路一样宽。
一号楼有8层,二号楼有12层。(用“跟/和……一样”的结构)
所以一号楼和二号楼不一样高。
第三,情景操练(对话问答)。请同学们自行分组,用所学的比较句编对话,做交际性练习。
对话示例:
A:你新买的手机多少钱?
B:2350元,你的呢?
A:我的手机才1780元。
B:那你的手机比我的手机便宜一点。
A:是的,但是我的手机不如你的好看。
B:是吗?我觉得你的手机和我的手机一样好看。
根据学生们完成练习的情况来检验他们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以此进行不同程度的二次讲解,通过纠正错误,反复操练来帮助深化知识点的理解,最后用作业予以辅助。
3 结语
在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比较句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顾全大局,也要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使用不同且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使得教学双方达到效果最优化;同时,教师还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度教学,递进教学。另外,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将规则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灵活的语言交际技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B,周小兵.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2):22-33.
[2] 代雪曦.对外汉语“比”字句的学与教[D].四川大学,2006.
[3] 董慧.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否定比较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 李爽.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J].世界汉语教学,1993(03):220-225.
[5]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19-331.
[6] 沈怡.初级水平外国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体态语 对外汉语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87-02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发展,师资力量专业化的问题也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标准正逐步提高,不再仅重视专业知识,课堂教学表现也正成为考察教师能力的重要方面,其中就包括体态语的运用。自然、合理、巧妙的体态语不仅可以辅助课堂言语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化,而且还可以增添教师的个人魅力。本文通过对教师体态语内涵和分类的描写,解释了它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及其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总结出了合理运用体态语的教学策略,希望以此能为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教师体态语的内涵与分类
(一)内涵
体态语是“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和眼色以及沟通者和接受者的空间位置关系等一系列与沟通者和接受者的身体姿态有最直接关系的伴随语言手段”(耿二岭 1988)。[1]它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种,可以辅助语言交际使意义表达的更加具体、准确、完整。
(二)分类
1.眼神。师生间的眼神交流是非语言交际中的关键,也是教师自信与否的重要表现。不断的眼神接触不仅可以良性激发留学生的兴致,还可以获得他们的信任。教师在进入教室时应首先环顾所有学生,以起到与班级同学打招呼问好的作用。当教师需要提问或者表现关心时,可以单独注视某个学生,但要注意合理分配注视时间,要让每个学生都认为自己是被重视的。另外,要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眼神,比如赞许的目光,鼓励的目光等这一系列积极的眼神。教师需注意的是要避免消极眼神,不可怒视、漠视学生,这样既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又破坏了自己在留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往往能透露出人心里的喜怒哀乐,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准确慎重的把握好面部表情的使用,可以配合课文内容和词语具体意义做出不同的表情。使用面部表情语的前提条件是教师不应该把课外情绪带到课堂,影响了学生。相比年长的对外汉语教师,年轻教师的表情语可能更为丰富,但不要过分夸张,要有限度有节制。另外,在面部表情语中,微笑的效果尤为显著。一个面带微笑的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还能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距离,使留学生更信任自己。
3.手势。手势语虽复杂多变,但却是效果最为直观明显的。首先,它可以帮助教师解释所描述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表示向上或向下时;其次,它可以表达感情,比如表扬留学生或者振臂欢呼时;最后,它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指示学生接下来要做的内容。手势语的运用要自然、得体、适度,不可过分夸张或者手舞足蹈,否则会使学生感觉教师轻浮,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势语令学生感到呆板沉闷。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停止消极手势语的使用。
4.身体姿态。又名“整体体态语”,包括站姿、坐姿及走路姿态,它能反映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有人指出西方课堂较为随意,有的教师甚至坐在讲台上为学生讲课,所以汉语课堂应该效仿。但在这里笔者认为,中国的对外汉语课堂应体现出中国式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身体姿态语言不宜过分随意。但不妨可以使自己轻松亲切些,以缓解课堂压力,拉近师生距离。
5.服装修饰。对外汉语教师的整体服装还是应以简洁、大方、端庄为原则,不宜另类花哨。女教师不可佩戴过为夸张的装饰物或者化妆过浓,男教师衣着则要干净得体,不可穿拖鞋授课。总之,看起来舒适而又整齐的衣服不仅可以体现教师的衣着品味和个人修养,还可以增强他们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切感,给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教师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属于师生间的言语交际行为,这其中就包括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教师在重视语言交际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行为。其中,在非语言交际中,体态语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和作用。试想在对外汉语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语速适中,语调平淡的讲述课文内容,没有眼神交流,没有表情变化,也没有肢体语言相配合,那么留学生会对教师有怎样的印象。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并存,体态语辅助语言来共同阐释教学内容。尤其是在零起点或者初级汉语班上,体态语可以帮助教师更顺利的完成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手势语可以告诉学生教师接下来要表达的内容;眼神和面部表情的搭配可以鼓励学生自信的回答问题;动作和表情的配合则可以为学生解释词语意义。体态语在辅助语言使用的同时,还会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有的教学内容用语言解释可能相对复杂,但如果使用体态语,则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另外还需注意的是,体态语只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才能通顺的表达意义,它有自身局限性,切不可脱离了语言环境单独使用。
三、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体态语是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留学生情绪的起伏变化,影响着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
(一)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保证课堂顺利进行
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到课堂进展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对外汉语课堂重视师生间的互动,很大一部分就体现在体态语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来了解他们是否接受自己所讲述的内容。课堂教学活动是双向的,因此,教师通过留学生的体态语可以更直观准确的了解他们当下的心理变化,也便于自己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心态,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有的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一成不变的表情,让留学生很快就产生了视觉疲劳,进而影响了听课效果。如果这时教师能够搭配上合适的体态语,便可立刻使讲述内容生动丰富起来。教师不断变化的体态语可以帮助留学生提高注意力,减少他们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充分调动其积极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对外汉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体态语的运用还可以帮助留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以便更快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帮助教师更好地塑造教学形象
课堂是展示教师风采的重要平台,学生对教师印象的好坏除了其教学水平高低之外,还有教师体态语运用的是否合理。相比同等授课水平的教师,一个有着准确、得体、优雅体态语的对外汉语教师往往更能受到留学生们的青睐。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留学生更倾向于肢体语言生动大方,面部表情丰富而不呆板的对外汉语教师。的确,体态语不仅能影响一堂课的成败,还能反映出教师的文化素养,决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四)加强沟通师生感情,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检验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其中就包括体态语的运用。和蔼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亲切的形象,这些积极有效的体态语都能为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愿意真心的和教师交流学习上的心得体会,并对其产生信任感,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
四、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运用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属于跨文化交际活动,所以教师运用体态语是否准确得当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主要提出四种如何把握体态语的方法来供大家参考,希望教师能充分利用好体态语,保证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
(一)情感
运用好体态语的前提基础是教师首先应该从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真正的想要鼓励留学生学习汉语。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生长背景,有的性格奔放,有的敏感害羞,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亲切的微笑着鼓励胆怯害羞的学生,或者可以配用手势表扬、赞许他。另外留学生年龄差异也比较大,有些年长的学生自然就会更羞涩、更害怕回答问题,但同时心里又有着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在针对这些对象时,也应该积极配合好自己的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给予学生更大的鼓励,如必须提出质疑时,也应该面带真诚的指出问题,切不可因体态语的不得当而打消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二)教学对象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跨文化教学,因此教师应该妥善运用自己的体态语,尊重不同国家的体态语习俗。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事先清楚的告诉学生任何课堂体态语都没有冒犯他国文化的意思,并尽量了解留学生母语国家的不同体态语习俗,如遇到有歧义的地方,教师应在课堂上尽量回避,避免冲突。教师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留学生也可以使用不同的体态语,如果班级上年轻学生较多,可以选择较为活泼的体态语来配合课堂内容,但如果年长的留学生较多,教师的体态语则要显得更加端庄稳重。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通过体态语的对比来向留学生介绍中国文化,加深理解。
(三)教学内容
教师使用体态语是为了辅助语言教学,能够使留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所学习的内容。比如在学习“酸、甜、苦、辣”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面部表情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可以让他们参与进来,做不同的表情,增加互动机会。体态语的优势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更为突出,初级留学生掌握的汉语词汇比较少,语法内容比较浅显,就需要教师配合明确易懂的体态语。比如在零起点课堂上,教师需要学生翻书,就可以边说“翻书”边做一个手势告诉学生,这样有利于形成一系列的固定体态语,与留学生达成默契,便于课堂交流。
(四)自我提高
体态语风格的形成也体现着教师的性格、修养和素质。年长教师的体态语大多端庄稳重,青年教师的体态语多为活泼夸张。不管体态语的风格是怎样,只要能够真诚、准确、恰当、运用自如即可,千万不可虚假、做作,这样只能破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课堂气氛变得尴尬。另外,对外汉语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教学修养,课堂上站姿、坐姿要得体,与学生眼神接触时要自信,衣着需整洁、大方,不可手舞足蹈,也不能双手按住讲桌不动。最后,体态语还要和语言教学相呼应,不可脱离了语言,否则就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夸张滑稽。
五、结语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体态语的运用虽不能取代言语教学,但却可以补充、解释、说明语言交际行为,进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其实,对外汉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空间还很广阔,笔者在此也只能是抛砖引玉。如果教师能充分认识到体态语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合理把握体态语的运用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便会更富魅力。
【参考文献】
[1]耿二岭.体态语概说[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
[2]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一、引言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是比较难教透教会的一块。相比语音教学中,只要提供给留学生合适的语境,多和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这样就能快速学会日常交际用语而言,汉字教学实在很难找到一个双向或者多向交流的方式来让他们快速地学会书写汉字。汉字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体,是中国民族宝贵的财富,里面蕴含了丰富的汉民族文化意识。对外汉字教学,要充分认识现代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在而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字研究方而,要立足汉字作为语索文字的本质特征,把握它与拼音文字的本质差异,充分挖掘汉字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认识和把握外国人认知和学习汉语特点和规律,这是由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对象特殊性所决定的。
二、汉字教学地位
汉字经过了甲骨文隶书楷体等几千年历史的发展变迁,已经比起上古时期的汉字简单好记好认很多了。但是它的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已经深深地烙印在里面了,通过学习汉字和了解它的构造,留学生也可以从侧面了解中国文化。如果不教学留学生写汉字,那么他们对于汉语的学习是不彻底的,会造成说话和阅读的环节脱节。只会说,不会写,不会读,这无法满足深一层的交际需要。但是因为现在留学生在中国学习的时间比较短暂,他们最重要的目的是学会说话而不是书写,他们需要速成汉语。汉字的特殊性在于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一)先教基本笔画和基本笔顺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形体结构单位,主要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形式,经组合或变形,又出现了一十儿种复杂笔画。这些笔画形少戊了一套完整的笔画系统,它既给人们学习和使用汉字以方便,又给汉字发展以制约。首先,要让他们熟悉“点、横、竖、撇、捺、提、折、钩”,这些基本笔画的汉语名称及书写方法。
(二)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
汉字书写要掌握每一个笔画的名称,掌握了笔画还要学会识别部件偏旁,还要才能由一个个部件组合成汉字。这样的认知结构是层级性的,需要从简单的笔画开始入手,最后才能谈到汉字的整体书写。比进入“沁”字,必须先认识了三点水和心字旁,才能书写。
在教独体字的时候,要注意到中国汉字一笔一划非常谨慎的特点,一笔之差就可能写成别字或者错字。许多独体字是由另一个独体字增加一笔或者减少一笔得来的。比如“大”字加一点就变成“太”,“甲”不出头就是“田”,“天”出了头就是“夫”,“目”少一横就是“日”,这样一系列相似的文字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形近字系列,统一记忆。
(三)通过学习部件来学习汉字
作为一个符号系统,现代汉字可以分为三个层级:笔画、部件和汉字。部件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部件可分为成字部件、非成字部件、单纯部件和合成部件。汉字众多的部件中,具有构字能力的独体字占有很大部分,所以先学习独体字再学习的学习方法是符合认知规律的。汉字中除了独体字之外含有一些常用部件,这些是不成字部件,比如:言字旁,三点水,两点水,双人旁,走字底,金字旁等等。这些应该找到具有这些部件的一系列的字作为一个类别,比如金字旁,例子有:铭、钟、钊、钩、银等等,这些字都和金属的意义有关系。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些具有形旁意义的部件的字都是和它的形旁有关联。从字义方而联想,主要是对会意字的记忆。比如:“歪”,不整齐的东西;“木”是一棵树,“林”是多棵树,“森”是大片的树林。从字源方而联想,主要是对象形字的记忆,通过汉字的来源及演变的历史来记忆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从外来语方而联想,汉语中有少数外来语。而这些外来语们们和英语中本词的发音接近.比如说“巧克力”、“吉普”、“扑克”等,知道了英语的意思,汉语的意思和读音也就记住了。从词汇方而联想.通过单字构成的词语,而联想到这个字的写法。比如学习“先生”的时候,学生会联想到“学生”、“医生”,因为为他们都有个共同的语素“生”。
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出现的错误反映了对外汉字教学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并为汉字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汉字是“以形别义”的,汉字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形似部件,如“子”与“才”、“一”与“八”、“厂”与“广”、“月”与“目”、“目”与“且”等等。留学生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其内在原因在于拼音文字体系与汉字体系的根本差异,往往会忽视一些细微的形体区别要素,从而导致了此类错别字的产生。绝大多数汉字遵循着左右或上下组合的基本结构方式,留学生如果混淆了这种组合的层次性,就会把字写错,如把左右结构的“楼”字写成上下结构。从字形结构来说,“楼”字由“木”和“娄”两个一级部件组成,其中“娄”又由“木”和“娄”两个末级部件组成,“木”为表义部件,“娄”为示音部件,从构形模式来说,整字“楼”是义音合成字。
(四)利用形声字的表义表音功能学习汉字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声旁与形声字存在的多种联系形式来为汉字教学服务。充分利用那些表音效果好(声韵调都相同或者声韵相同)且构字能力强的声旁,来集中识记那些含有这些声旁的汉字;其次,可以把一些有转化关系的声母韵母加以归类,使语言学习者能意识到这类转化的现象,例如,“点,店,钻”等的声旁与整字之间是韵母an, ian, uan相互转化的结果。
在对外汉字教学中,应增强留学生汉字形声结构中声旁表音作用的意识。学生认识形声字声旁的表音特点,以利用声旁的线索去学习、掌握形声字的读音,推测熟悉的形声字的读音。声旁带形声字,即典型形声字,例如,由“息”的读音带“熄、媳”,由“当”带“档、荡、挡”等。
四、小结
汉字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留学生汉字认知和学习的规律与特点,决定了对外汉字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师要着力于钻研教材,探讨教法,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参考文献
[1] 施止宇.外国留学生字形书写偏误分析[[J].汉语学习.2000,
[2] 刘永山.汉字笔划的写法及常见错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 P38一P41
[3] 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
[4] 张静贤.汉字教程「Ml.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5] 曾性初.张履祥.陈昭宽.汉字的各种笔划的使用频率的估计[J]心理学报.1965
[6] 肖奚强.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2.
[7] 施正宇.现代形声字表义功能分析.语言文字应用,1992,4.
[8] 李蕊.对外汉语的形声字表义状况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5,2.
[8] 施正宇.现代形声字表义功能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2,4.
[9] 蒋红梅.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声字教学[[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0).
[10] 王宁,邹晓丽.汉字应用通则[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关键词:英汉成语;对比比较;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109-02
汉语成语是汉语中一种极具特色的语言现象,它具有丰富鲜明的文化色彩,并被广泛运用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然而留学生学习成语时会遇到很多困难。本文意在通过对英汉成语的比较,了解英汉成语的差异,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汉语的“成语”和英语的idiom是不对等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成语”的解释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朗文当代英汉双解词典》中的idiom有两种含义:1、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eparate words;2、the way of expression typical of a person or a people in their use of language。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中提到的成语是汉语定义中狭义部分和英语中的第一种含义。这里不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进行区分。另外,文中所涉及到的汉语学习者特指母语为英语或者精通英语的留学生。
一、英汉成语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积淀,并有相对固定形式的一种语言形式。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研究,对对外汉语成语教学能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从而使对外汉语成语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主要从成语的来源出处、结构和表现形式、意义的整体性以及其中的文化色彩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两种语言形式表现在成语上的异同。
(一)来源出处
英汉成语的来源有一些是共同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下面从几个来源和出处对英汉成语进行对比。
1、生活方面
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call a spade a spade,汉语中“瓜熟蒂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由于中国长期以来是以农耕为主的文化,所以来自农业方面的成语相对多得多。
来自航海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to clear the decks等,汉语中“一帆风顺”、“同舟共济”等。由于西方的航海业发达,而中国长期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中心,航海业并不发达,所以这方面的成语英语要比汉语多很多。
来自商业方面的成语:例如英语中有to talk shop, none of my business等,汉语中有“奇货可居”、“利欲熏心”等。由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所以来自商业方面的汉语成语大多含有贬义的色彩。
来自军事方面的成语:英语中 to put up the sword, 汉语中“破釜沉舟”、“偃旗息鼓”等。汉语中的相关成语大多和历史故事有关。
2、来自著名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英语中的成语大量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及《伊索寓言》和希腊罗马神话等;汉语中的成语多来源于古代诗词歌赋,以及传世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老骥伏枥”(曹操《步出夏门行》),“刻舟求剑”(《吕氏春秋》)等。
3、来源于宗教中的成语。英语中的这类成语主要来自《圣经》,如the forbidden fruit, Judas’s kiss;汉语中的相关成语主要来自佛教,如“五体投地”、“回头是岸”等。
通过对成语来源的对比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体相同,英汉成语在来源的几个方面具有相似性,而在每个来源的具体表现上则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在不同的来源分析方面,英汉成语表现为数量上的必然差别,这也是两种语言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价值观和对世界的不同认识所引起的。其次,不同的对成语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二)结构和表现形式
英汉成语都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遗传下来的一种语言形式,结构都相对稳定,一般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表示的是独特的意义,用简单通俗的话表示深刻的道理。两者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具体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从成语的外部特征来看,汉语中的成语多数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其中96%是四个字的,但是也有三字和四字以上的成语。而英语中的成语则没有固定的字数限制,结构相对灵活。
(三)成语中体现了不同的民族色彩和文化、思维方式等
汉语的四字格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审美观和思维方式,对对称之美的追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这不仅是指汉语成语的字数和结构,还指成语的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且中国人喜欢偶数,四字格的语言形式体现了汉民族“以偶为佳”的心理,以及汉语和汉文化庄重典雅的特点。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正统思想,使得由《论语》中演化而来的成语非常之多,这些成语体现了中国重视儒家思想的特质。当然,根据上面提到的成语来源,还有一定数量的成语体现了中国的佛教文化、道家文化,以及古代中国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而在英国,航海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很多成语是与航海业相关的,体现了当时丰富的航海文化;英国是西方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国家之一,故英语成语中有不少是来自《圣经》和基督教的。另外,还有一些反应古时候中西方不同政治体制的成语。英国历史上教皇和国王互相统治国家,彼此之间的权利争斗几乎没有停止过,所以反应这种斗争的成语比比皆是,例如“the king and pope”“kings have long hands”等,而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产生的相关成语有“为富不仁”“官官相卫”等。
二、原因探究
英汉成语在各方面表现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原因:
(一)从成语的源头可以一窥其差异产生的原因。首先两个民族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不同的人民对世界认识的不同,从而使得成语的来源大不相同。其次,也是成语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基督教对英语成语的影响,佛教、道教及儒家文化对汉语成语的影响导致了英汉成语的另一个显著差异。再次,不同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促使不同成语的产生。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各自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成语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汉民族整体思维方式在汉语中的体现是大量的对偶、对照、排比和反复等。这在成语中得到了最集中的表现。汉语成语四字为主,字数和结构对称对偶,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
(三)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英语是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而语言中形合和意合差异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导致的。
三、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成语教学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部分。一般来说,开始较多接触汉语成语的学习者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因此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法,对他们介绍相关的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甚至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这也是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的一种方式。在专业汉语技能课堂教学中,如果出现成语,教师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分配和课堂节奏,因为一般来说,要把一个成语完全讲透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时候可以简单介绍与此相关的汉语文化知识,并提出相应的英语成语,不仅把语言和文化教学进行了简单的结合,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另外,在课程的设置上,可以以选修课的方式开设专门的成语教学课程,以对成语教学进行更透彻深刻的讲解。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掌握到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正是对外汉语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菁.从英汉表情感的成语看中西“天人关系”的哲学观 [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3期.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地发展,随着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对外汉语教学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当今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中国与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随着中国经济力量的增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外国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处于历史发展机遇期。任何一种语言在世界上的流行,不是由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该种语言使用人数的多寡、所代表的文化的吸引力和生产力的先进性,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来决定的,当然也与该民族、国家对语言传播的开明政策密不可分。 从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的孔子学院,随着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汉城揭牌,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世界的五个大洲。短短几年时间,已有80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户,新的孔子学院仍在国外不断增多。
随着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国外建立的孔子学院的不断增多,国内一些高校以及民间机构都投入到汉语推广这项事业中,培养汉语教师、研发汉语教材、开设针对国外友人的各种类型中文培训学校等事业办得热火朝天。对外汉语教学的方式多样,为对外汉语在全世界的传播起到推动作用。
一、对外汉语传播
(一)对外汉语传播的途径
首先,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网络的速度是惊人的,要做好宣传工作,选择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开设网络课堂,教授外国人学习汉语;也可以以汉语文化为主题进行汉语知识的拓展。目前有一些对外汉语教学网,利用最新的网络互动式语言教学技术为大批想来中国学习汉语但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前来的外国人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良方。
另外,可以通过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国外建立的孔子学院。孔子学院每年都会招收一批国内志愿者,到孔子学院教授外国人说汉语。很多外国人通过这种方式受益匪浅。
(二)对外汉语传播的优势
首先,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人口的优势给对外汉语传播带来有利的影响。
其次,汉语的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独立发展连续使用的文字。汉字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贯通古今,能够使学习汉语和学习汉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汉语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日本、朝鲜、越来等很多国家都受到汉字的影响,汉字负载着中国悠久、深邃的文化,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散发着迷人的文化魅力。
再次,中国向来“以和为贵”,坚持和平,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追求共存,倡导共同发展,拉近了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的情感距离。
另外,汉语不断显现出特定的经济优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取就业优势和增加经济收入的有利条件。汉语与经济利益有着必然的联系。
(三)对外汉语传播的弊端
首先、汉语是最难学的语言之一。汉语的语音系统是拼音,汉语的拼音系统与母语是音位文字的语言有互混的部分,给他们学习汉语造成一定的难度。比如说汉语拼音系统中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差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是两个不同的音位;而英语里面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没有区别意义的功能,是一个音位。这样就给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很大的麻烦。汉语语音系统中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汉语说起来很好听,有抑扬顿挫的感觉,就是音位有四个声调,而很多音位文字的语言是没有声调的,这种差异也成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障碍。
其次,汉语的文字是方块文字,由基本的偏旁组成。汉字是表音和表意的文字,汉字经过从繁体字到简化字的简化,已经看不出书写的规律,很多已经看不出来表音和表意的形体。这样给学习汉字的外国人造成一定的麻烦。
再次,汉语的传播与文化密切相关,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古典诗词举不胜举,外国人刚刚接触中国文化,在兴趣十足的同时,也会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故事面前,无所适从,眼花缭乱。
二、对外汉语教学
(一)加强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的建设
对外汉语传播的发展给对外汉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随着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加快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的步伐,尽快缓解学习需求与教学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教师队伍的扩大和提高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多为两种。其一,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对外汉语师资问题,越来越多地批准一些高校招生对外汉语专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直接到孔子学院做志愿者,也可以进一步深造,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教材以及教法的问题。其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培训机构近几年来如雨后春笋,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这些大城市外国人比较多,给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供方便。对外汉语教学培训机构主要以培训国人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获得一定的对外汉语师资资格,从而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行业。第三,国家加快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使孔子学院成为对世界各地汉语教学提供零距离支持的核心教育机构。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从2004年年底起步,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得到世界各地高校、工商界、侨界、文化界、对外友协等各类机构和有关人士以及国内有关部门、省市及高校的热情响应,27家海外孔子学院的合作建设协议或意向书已经签署,其中9家已经挂牌,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这三种对外汉语教学机构都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一般都是大学开设的专业,对于没有上大学的人员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对外汉语培训机构目前多出现在大城市,对于小城市的对外汉语爱好者来说,也是不方便的。孔子学院是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为外国人提供方便。所以,我们建议拓展对外汉语教学方式,可以开设一些对外汉语交流的网站和网络课程,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
(二)加强对外汉语考试的研发。
对外汉语考试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国人参加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一种是中国人参加对外汉语资格认证的考试。前一种当前称为汉语水平考试(HSK),截至2004年年底,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34个国家设立了151个考点,共有40多万海外考生参加了HSK。近几年HSK考生人数每年以40%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04年一年国内外参考人数近9万,占累计人数的22%。后一种当前流行的是对外汉语国际注册资格考试。目前报名参加考试的人也非常多。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对外汉语教学对对外汉语传播的影响力。我们要适应这种需求,加强对外汉语考试的研发,能使更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参与到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来。
三、对外汉语传播与教学
对外汉语传播与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对外汉语传播速度很快,通过各大媒体,不同的节目向世界讲述中国和中国文化。通过卫星向美国及南美、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各学校和专业机构播放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和语言教学节目的非营业性的世界电视网。到目前为止,《中国全景》、《北京行》、《跟我学汉语》、《国际商务汉语》等汉语课程受到外国朋友的肯定。一些专业机构、社区观众、大中学校纷纷把全中文教学频道节目作为必看内容,这说明外国朋友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汉语的热情。 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也适应对外汉语传播的需要,不断加强对外汉语机构建设,加强对外汉语考试的研发,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投入到对外汉语教学的工作中。
一、职前培养策略
这是从管理层面说的,是针对在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而言的。从宏观形式看学生既要掌握必要的对外汉语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又要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综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在具体教学中要重理论轻实践或者重书本知识轻应用。在学术界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学者要比从事实践工作的学者有学术地位。这种思想在教学管理中导致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必要的见习、实习环节不能给予高度重视,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严重脱节,有些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没有机会走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因此,职前有目的地培养尤为重要。
全面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成为具有丰富的综合性知识与理论结构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这些综合知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针对当前我国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从汉语言知识培养和外语能力培养两个方面采取对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策略尤为重要,是对外汉语教师知识生成职业能力的途径,但这一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问题,许多管理者忽视实践环节。对外汉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不可缺少,教育管理部门必须创造条件,给专业人才充分的实习实践的机会。我们建议一是增加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时间,由一个月延长到一个学期,教学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二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做家教,积累教学经验,三是到国外做汉语志愿者。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有了具体规定,要严格按照“先培训、后聘任;不培训、不聘任”的原则,认真组织落实,提供切实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积极为青年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创造条件。开展留学生汉语教学的院校,聘请高水平对外汉语教师,特别是教学名师授课、组织专题讲座、典型报告、教学观摩,以及聘请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较高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课堂示范教学等活动,提高培训质量和增强培训效果。此外,在具体教学部门,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见习期每天听课、由专人指导、正式上课前要试讲等,快速提升新进对外汉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对于申请赴国外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对外汉语教师及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化的岗前培训。培训过程中强调教师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文字的基本理解,注重具体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帮助教师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策略,使教师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增强教学效果;了解国外的教育体系和制度,熟悉国外学生的特点,学会有效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快融入国外的教育体系和学校环境;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和相应的文化技能,以便在进行教学时,能很好地呈现中国文化,引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类培训国家汉办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每年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效果明显。
二、在职培养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师生关系的复杂性、对外汉语教学涉及领域的复杂性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具备反思能力。教师的反思性能力就是能够借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他人的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地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及其实践活动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分析、研究和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师应该力求做到: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积极自觉地进行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与对外汉语教学密切相关的其他知识;有良好的交往技能;虚心向他人学习;掌握反思的技能和方法。
在职深造是管理者经常使用的策略,由于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单一的职后培训不能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因而对对外汉语教师的在职培训在形式上呈现出多层次与多样化。在职培训类型可分为:从时间上划分,一般可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系统学习、专题研讨等;从途径上划分,可分为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等;从培训的系统性上划分,还可分为正规和非正规等类型。由于在职教师教学任务重,采用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和短期进修等方式,有利于提高在职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形成教学技巧,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能力。
此时的对外汉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首先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师结合自身的知识特长、教学风格和外语优势,专攻某种母语的教学对象,获得成熟全面的材料,为成为汉语教学志愿者和外派教师做好准备。一些具有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尽情在汉语短期培训领域发挥其所长,凸显对外汉语教学的社会学意义。其次,二十一世纪的第二语言教学有着非常明显的高科技趋势,更多的外国学生将通过电脑和网络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建设相对落后,因此对外汉语教师迫切需要提高开发教学软件进行远程教学的能力,在HSK汉语水平考试的研制和改进中,现在已经提出了实现“机助自适应型汉语测试”的要求。再次,对外汉语教师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成长方式就是国际合作。无论在正式的教学情境下还是在非正式的日常生活中,对外汉语教师在相关国家的语言文化、社会发展的直观感受下,都能够迅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做出诊断,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总之,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事业正在日益发展壮大,对外汉语教学的从业者必然会越来越多。从研究的结果看,关于教学主体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比如对外汉语教师的心理研究、教师的行为研究、教师的教学观的研究等,总之,研究视角的准确定位,将会带来更多的关于对外汉语教师研究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天津师范大学 津沽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在文化传播上也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如果将两者结合,能量相叠加,无论是对汉语的推广还是对武术的普及,都是很有益处的,同时也必将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武术和对外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特点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武术教育融入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 :对外汉语;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武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852;H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73-02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有影响的“汉语热”和“中国文化热”的升温,以及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全球的开设,学习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全球的趋势.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今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果将汉语教学与武术教育相结合,必将成为一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对武术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1 对外汉语的现状
1.1 国内对外汉语事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国内各高等院校学汉语的外国学生日益增多,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逐步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日益受到重视的领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条重要渠道.自1983年国家教育部设立对外汉语专业以来,至今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已经超过了百家,培养了大批的对外汉语人才.教育部2010年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初步确定到2020年,接收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将扩大到50万人.这所有一切都凸显了对外汉语师资人才问题亟待解决.
1.2 国外孔子学院和课堂的飞速推广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两千年来其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2004年国家汉办在韩国汉城创办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全球范围内12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注册学员人数超过一百万.10年来,全国共选派5万名教师及志愿者,帮助各国开展汉语教学.在孔子学院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从10年前的不足3000万人快速攀升至目前的1亿人.
孔子学院作为一个对外推广汉语语言的机构,承载着推广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十年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对外汉语的前景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受欢迎和重视.尤其是在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以后,世界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更大的认同,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到中国进行汉语学习,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他们中不仅仅包括研究中国问题和中外经贸领域的专业人士,而且还有更多的普通民众,开始走进孔子学院和课堂,学习用中文交流,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历史、文学、艺术等丰富的文化知识.更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汉语,重视中国文化的力量,有的甚至已经将中文纳入青少年儿童的常规课程体系.如:英国将为著名景点起中文名字;日本奥州市着手培养中文医疗翻译;韩国准备从2018年起在小学三年级以上的教科书中并行使用汉字,等等.这一切都表明对外汉语前景非常光明,发展空间巨大.
3 武术、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1 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武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原始社会开始,便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经过5000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演进,武术也在不断地发展更新,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思想、经济、军事以及政治等因素,都对武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击技术,更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与教材,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的发展史.这就是武术不同于跆拳道等技击技术的地方,也正是它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3.2 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习汉语不仅仅是学习这种语言.汉语,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所谓对外汉语,就是要将汉语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汉语,学习汉语甚至应用汉语.很多外国人学习汉语更多的是希望可以通过对语言的学习进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所以,对外汉语不光要将汉语对外传播,更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同是“礼仪”,汉语中同样有所体现.譬如:问候,晚辈对长辈要用“您好”而不是“你好”;询问别人的姓,汉语用“贵姓”;在提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要用谦称,如“内人”、“犬子”、“愚见”等等.虽然只是日常对话,但是字句之间无不彰显着中国的礼仪原则,与谦卑有序的等级制度等.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来分析,武术、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相互促进的.
4 武术教育融入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语言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况且汉语本身是很有深度和难度的.比如多音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或意思中有不同的读音,这就要求说话人对自己说话时的环境和要表达的意思有很准确的了解,同时书面语和口语也有不同的发音.有时表达同一个意思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示,总体上可以分成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又有白话文和文言文之分.汉语无疑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如此晦涩难懂的学习内容,如何更好地被外国人接受,确实是个难题,况且,我们还需要将中国5000年传承的文化融入其中,教就是个难题,学也同样不容易,其中还有文化差异的阻碍,这此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以及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能把汉语教学与武术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武术文化的教育性和激励性,也可以增加趣味性,提升学习的兴趣,还可加深对汉语的记忆和中国文化的理解,一举多得.
5 武术教育融入对外汉语专业的方法与建议
5.1 武术文化的切入
在武术教学中,技术跟文化的关系是密切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武术的技术是从古时候人类狩猎等活动中发展而来的,这是全世界技击术所共有的属性,但是武术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师们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们懂得武术技术动作中的攻防含义及其产生的背景.
5.1.1 设立武术文化专题教学
在历史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的武术名人和有趣的武术故事,可以将其设为武术文化专题进行教学,集中讲解,对于其中涉及到的专有名词,要从汉字和含义两方面入手进行解读.汉字作为浅层知识,可以先单纯的进行认字以及字词的含义了解,通过字形记忆含义,了解中国人是如何造字的;而含义的讲解要加入所包含的相关文化知识.通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部分相结合起来进行传播,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利用人们崇拜偶像的心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中华武术文化.具体包括通过武德渗透中国精神,通过武术的礼仪表述中国传统礼仪,通过动作衔接阐释中医养生的精髓等等.同时还可以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起来,边做边讲,亲自参与其中更有利于对汉语及中华文化的学习.
5.1.2 在汉语教学中加入武术电影
中文的电影,也是学习汉语很有效的途径之一,这和学习英语是一样的,练习听力,还能从电影中了解中国的文化、环境和习惯.教师们应加强对于武术文化的内在精神的讲解,使学生们对武术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明白其精神.比如武侠电影,不光有华丽的动作,其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是中国提倡的精神的体现,比如:侠义精神,爱国精神等等.武术电影本身就很具有吸引力,寓教于乐,字幕、声音、场景,使学习者从多方位感受汉语的运用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5.2 武术技术的普及
根据近几年来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招募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通知,相当多的岗位技能要求都明确表达了对武术或太极拳的汉语教师人才的需求与偏爱,这也就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就是在对外汉语专业教学中推广与普及武术,加强武术文化与技能的学习,必将有助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发展.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特点,开设一批特色的武术必修或选修课程,比如太极拳,长拳,剑术等等,尤其是结合高校二年制的体育必修课程,创新学生体育课程设置,再综合考虑地方武术特色,打造高校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武术课程.
综上所述,武术和汉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两者在教育方面相辅相成,因此可以将二者和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武术提升汉语学习的趣味、丰富汉语学习的内容,让汉语推动武术在世界的发展与传播,让更多的人,更真实地了解学习中国武术,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影响,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崇拜却无法很好地学习.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在更短的时间内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去,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陈昌贵,翁丽霞.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4):77.
〔2〕赵宝虎,董刚.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J].科技信息,2009(32).
〔3〕郭悦.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J].安徽文学,2008(12).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5―0058―04
引言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而蓬勃发展,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运用为突破口,指导和带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研究成为当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教育游戏是教育与游戏融合的产物,其集图象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于一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笔者正在参与把教育游戏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题,目前小组正在依据前期的调查数据和对外汉语的学科特点开发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在本文中,笔者从互动型教学模式获得启发,建构对外汉语游戏型教学模式,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开辟崭新视角,以促进汉语教学的发展,因为课题中的游戏尚未完成,所以本文并未能从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 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互动型教学模式与国际公认的“沟通式”现代语言模式相吻合。互动是两人或更多的人之间思想、感情和观点的相互交流,对交流各方产生影响。互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方法来构筑课堂主题结构的教学模式。
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促进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和参与者与各种教学活动及教材之间的互动;二是在教学中充当一个独立的参与者[1]。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激励者与评估者,教学过程的记录者与管理者等。同样,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教学任务的准备者与参与者,教学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学习过程的加工者和评价者等。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这是一种参与性的、投入式的,有选择性的接收、联想和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交际手段以及信息传播都更为丰富。
二 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现代教学论认为,“交流”与“互动”是教学过程表现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掌握知识、寻求共同发展的活动过程。研究表明:人们掌握语言主要是通过互动或交流。因此,互动是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最根本、最重要的形式。课题小组对华中师范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外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对外汉语教育游戏进行了总体设计。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的启示,建构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
1 对外汉语游戏教学中师生角色设计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而在教育游戏中该怎样定位教师的角色呢?在认为对外汉语教育游戏教学中是否需要教师的指导的调查中,46.7%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其他选项;在认为教师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应起什么作用的调查中,39.1%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在游戏中扮演一个支助角色,在遇到问题时提供帮助,所占比例最高,见表1。可见,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绝大部分学习者认为教师仍应该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在教育游戏中如何设计教师的角色,才能让游戏有效的促进教学是当前教育游戏设计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多样化,为教育游戏中教师的角色设计提供了借鉴的依据。对外汉语教育游戏通过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定位为RPG教育游戏,其教师角色的设计如表2所示。
在互动型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角色也是多样化的,他们是教学任务的准备者与参与者,教学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还是学习过程的加工者和评价者。因此,在设计学生在游戏中角色时,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关于对外汉语教育游戏呈现形式的调查中,选择多人同时参与到一个游戏中,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人物的占28.3%,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选择在游戏中扮演一个角色,在游戏中独自探索,但是可以通过对话聊天系统和其他玩家交流,占26.1%,见表3。这两个选项都充分体现了在游戏的学习中,学习者都渴望能与对方进行交流互动,多人同时参与,更方便小组之间的合作与探究。
通过对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师生角色定位设计的分析,笔者建立了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的信息传递模型,见图1。在对外汉语教育游戏中,教师以非玩家、替身或管理者的角色出现,既可以与学生共同参与游戏任务,也可以对学生的游戏操作提供帮助并对其进行即时评价;学生以玩家的身份进行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交流合作、共同竞争完成游戏任务,同时可以向同伴或教师进行求助。在游戏型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同伴和老师密切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对汉语知识的建构。
2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及特点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分工合作,形成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体验,以更好的促进教学,其基本的结构如图2所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系统观:统筹全局,注重体验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真实体验。而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统筹全局,充分考虑教学的每一要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游戏学习的体验,尽力改变学习是一件苦差事的状态。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充分考虑了教学过程的环节设置以及教师、学生的活动,注重师生之间的交互体验。互动型游戏教学可大致划分为制定教学目标,游戏教学,反思拓展三个环节,每一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都有对应的活动,整个教学活动有机组合,为师生提供了大量互动交流的机会。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语言教学,更是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不仅要注重汉语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师生之间交流和文化信息的传递。在教学中,学生汉语成绩的提高是衡量该教学模式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游戏学习过程的愉快体验同样重要。
(2)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目标观: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教师自定教学目标,继而整个教学过程都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指挥下按部就班进行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由教师和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共同讨论,一起确定学习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游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为整个讨论指引方向,确保教学目标不偏离教学大纲。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这种师生共同讨论后确定学习目标的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心智模式,建立师生之间的共同愿望。
本课题的学习者以外国成人留学生为主体,他们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差异。因此,教师不能一厢情愿的自定教学目标,而要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感情,更利于以后教学活动的实施。
(3)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过程观:游戏教学,师生深度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传授教学知识,导致学生原来已经具备的知识经验与个性感悟都难以得到发挥。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改变了这种状态,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获得了充分的、深度的互动体验。游戏情景的展现,给整个教学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教学氛围,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游戏任务是学习任务的外在表现形式,玩家在游戏攻略操作中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完成游戏任务,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活动主要是进入游戏,在游戏中扮演对应的角色,或参与游戏任务,或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或对学生的游戏活动进行组织和管理,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有效的优化课堂游戏教学。学生在这一环节的活动主要是进入游戏,根据游戏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或相互协作,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最终完成游戏任务,并在其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机的配合,让学生获得了深度的互动体验,使课堂教学升华到一个新境界,能让学生在游戏教学中喜学,好学,乐学。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游戏情景的展现,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蕴涵着浓重中国文化气息的环境,激发学习者对汉语学习的兴趣,符合对外汉语情景教学的需要;游戏任务中的探索,强调玩家的参与,有利于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游戏环境情节虚拟性,有利于让学习个体获得亚实践体验,符合对外汉语实践结合教学的原则;游戏系统良好的协调性,便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交流,符合对外汉语语言学习的特点。
(4) 游戏型互动教学的反思观:师生共同反思并拓展延伸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新内容授完之后,教师或让学生做一些练习或对本节课进行简单的小结,对学生关注的很少。在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中,笔者提倡将“互动”进行到底。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并总结,对于没有达到知识要求的学生继续加强练习,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高学习目标,同时把课堂延伸到课外。师生双方的共同反思更能对课堂教学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效果对整个课堂教学作出总结,并进行反思,以期为下一次教学做更充分的准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使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利于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利用教育游戏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暂新的尝试,没有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成熟的理论进行指导,因此更要求教师善于总结,积累经验。而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汉语的感受,因此学生的自我总结以及交流是这一环节的重要部分。学而后思,思而后得,师生共同反思并拓展延伸才能使教育游戏在对外汉语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变得如鱼得水。
3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 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确定,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本课题中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多为成人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度,具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双方共同讨论确立的学习目标,尊重了各个体的情感需求,充分发挥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
(2) 游戏教学中师生之间深度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集多种媒体优势于一体的游戏为教学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氛围,在虚拟的游戏环境中,游戏良好的系统协调操作性能给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很多深度互动的机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让学生获得了亚实践的语言交流体验。
(3) 游戏中情感体验丰富,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游戏声形具备,逼真的游戏画面,优美的游戏音乐,可以让游戏者领略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游戏情节的设计也可以考虑中国历史上的典故。在游戏中互动学习,能让中华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者,激发其学习汉语的兴趣。
(4) 统筹全局,反馈总结,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统筹全局,并根据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也要求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进行自我总结,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外汉语教学更重要的是带学生入门,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三 结语
笔者从互动型教学模式得到启发,建构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游戏能够创建虚拟的体验环境和融洽的互动空间,让学习者快乐游戏的同时快乐学习。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应对游戏型互动教学的每一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同时应注意切忌程式化、模式化,及时作出新的动态平衡调节,做到在互动交流中“教”“娱”平衡。
参考文献
[1] 梁正溜.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J].外语界,2004,(3):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