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镜头语言

镜头语言

时间:2022-05-12 21:51: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镜头语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镜头语言

第1篇

【关键词】实验影像;镜头语言;符号化;表达

一、实验影像的应用

实验影像是一种以全新的视听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的影像短片,实验影像有别于传统的商业电影和视频拍摄,而是以非常规的叙事顺序,刻意使观众与影片产生既存的疏远感,甚至包括不同步的声音或完全没有声音的处理方式等等。实验影像由于其复杂性与当下性,所以它的定义一直受到争议和怀疑,但从形式上就是对视听语言的实验,研究电影实在未知的可能性,在手法上是反传统的,所以也是反叙事的。而从内容上,实验影像多数与哲学有关,是作者表达对现实环境的理解和关注等等。

而实验影像多数追求诗意化的画面和叙述风格,舍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像娜夏特创作的《没有男人的女人》,以独特的视角和个性风格,生动的人物刻画,空旷的空间构图和色调,象征性的符号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

二、镜头语言分析

娜夏特的实验影像延续了她在摄影艺术中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以诗歌般的叙述风格和柔美影像画面相结合,凸显了娜夏特作为女性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和个性风格的表现。

(一)片首,传来伊朗传统的名族小调,立刻带来一种神秘的东方色彩,慕尼思身着黑色轻纱背对观众,宁静的坐在屋顶花园,在安详中,镜头突然转向慕尼思焦急的在屋顶踱来踱去,忧心忡忡的眺望楼下,像是期待着什么,寻找着什么,斑驳的地面与流淌的小溪缓缓的出现在镜头间、重合,慕尼思开始了她的回忆追述。

(二)整个影片,娜夏特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将几个女人的日常生活做了简短的介绍,随后镜头转入查尔淋接客的场景,查尔淋意图逃离男人们剥削的噩梦,像是从她潜意识投射出恩客关系的扭曲,无眼无口的面孔唤起超现实的画面。洗浴中,50秒的长镜头出现了非声音的图像指号,能够具有任何意味方式的意味,图像通过它的具体性就有力的推动了它的指号,即准确的表露了查尔淋怀疑自己身上有了不净的东西的心理,而不是影像上的震撼。

(三)整部影像出现了很多长镜头的镜头语言,长镜头从阴郁平野奇迹的繁华花丛中查尔淋回眸镜头的特写,空旷而坦然的眼神,慢慢拉近的镜头场景,也可以从中看到塔可夫斯基的影子。

三、符号分析与隐喻表达

在整个影像的播放中,出现了很多不易察觉的符号道具,这些符号和象征隐喻的出现,为影像增添了很多有指向的意味。当查尔淋将纸折的小花插入空旷的土地,纸折的小花成为了能指,但查尔淋心中的所指则是真正的民主和自由,然而,部分的观众和果园的女主人对此的所指则为女人魅力的象征,能指是相同的花,然而她们的所指却完全不同的,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才让原本优美的景色更多了份忧伤的色彩。

在历史战争的冲突与斗争的强大背景下,娜夏特运用影像艺术的方式,高度的敏感视觉,突出的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色彩和耐人寻味的问题,来对她的故国进行了描绘。描绘她们争取民主却被压制,政治黑暗给人带来的恐慌甚至暗杀,人们在这种政治与宗教压迫下不能自由外出,甚至女性在其中遭到了迫害。娜夏特将这一段封锁的历史公诸于众,用今天的眼光来重看1953,激发人们寻求自由民主,伊朗的民主化运动还在进行,她的电影为汹涌波涛中的女性命运作了一个诠释。

四、观念的传递与表达

实验影像与传统电源相比,更加注重的是观念的传递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思考,在创造和臆想的同时,更多强调的是事物内在的冲突与内心的表达。娜夏特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叙述来完成本片错综复杂的情节,第一,是历史的宏大叙事场景和人们的斗争,其中包括直接暴力的战争场景,以及隐晦而平实的拍摄方式,在绝对林静的环境中,更加突出的显示斗争的激烈与决绝。第二,从女性的角度诠释了人性之间的社会矛盾,女性生活在一个边缘弱势群体的角色,她们没有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护,没有得到人权的尊严与善待,在默默无闻的掩饰下,迸发了自由向往的火苗。娜夏特极具敏锐的观察力和表述能力,采用极端的镜头视觉语言的手法,静静地观察和真实的描绘着这一切。

结 语

实验影像已渗透到了与艺术有关的各个角落,作为一个独立的当代艺术表达元素存在着,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如何运用创新手法在传统中找到突破口,如何突出人物形象,发觉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真实的表达,是一个长期讨论的问题。传统中有许多思想,许多冲突,许多哲学,要靠我们敏锐的视觉去观察,纯净的心灵去感知。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贾内蒂.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第2篇

现阶段我国电视界和学术界对于电视专题片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电视专题片不是单纯的电视节目,也不是单纯的新闻节目,它对时效性的要求较低,而是意图去追求历史、文化或社会的价值。与此同时,电视专题片又具有部分电视新闻的特征,但是与电视新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区别重点在于可以对事实和人类真实自然的一面及人性进行高度的尊重和揭示。因此,电视专题片既不能取代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也始终无法被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所取代,拥有着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二、电视专题片中镜头语言的含义

(一)电视镜头语言的内涵描述

镜头语言在电视专题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电视专题片的核心要素。通常来说,能够呈现并表达电视节目的因素包括视觉及听觉等几方面,其中视觉因素占主要部分,而视觉因素又是通过镜头来呈现给观众的,所以说,镜头语言在表现电视节目主题及电视节目意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电视节目中的镜头语言并不是仅仅指纯画面镜头,还包括解说词和同期声。在这两种镜头语言当中,同期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当中,同期声无论是在现场感表现,还是真实性强调、丰富性体现等方面都存在无与伦比的优势。总的来说,同期声是一种非常直观且通俗易懂的表达形式,很容易被观众所理解或接受。由于电视专题片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是相对于综艺节目来说,电视专题片并没有固定且封闭的演播大厅,也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摄影师团队,其所呈现的画面和视野更加开阔,所表达的人物也是形形,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特有的性格及故事等。因此,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拍摄的时候,必须重视人物服装及动作方面的精心设计,并使用同期声等表达方式来提高镜头的语言效果。除此之外,如要编写分镜头剧本,应在拍摄之前就对整个电视专题片的整体效果进行预先估算及策划,这样最终所拍摄出来的电视节目就不容易出现镜头遗漏等现象,且在后期进行镜头剪辑的同时也更加方便和流畅。

2.镜头是一种介于抽象与形象之间的艺术表现方法。抽象主要是因为镜头支离破碎的形态而导致的,观众很难通过一个单一的镜头来了解编导或摄像师所想表达的内容或内涵,因此只能将多个单一的镜头衔接起来,形成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事物,再呈现给观众。那为何又说它形象呢?主要是因为镜头可以通过具体的一个画面或是具体的一段声音,将一部电视题材的主题及中心思想直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电视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在对电视专题片进行拍摄时,必须同时兼顾这两个特征,最大可能地呈现出镜头语言的美感和内涵,并且通过镜头画面及镜头声音的剪辑、修饰、衔接等处理手段,将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最全面地呈现出来。

(二)电视镜头语言在电视专题片《山下的路》《狗的状况》及《人影》中的体现

1.电视专题片《山下的路》,主要是围绕一个小山村修路的故事展开拍摄的。故事中的小山村,由于缺少一条通向村外的道路,所以长时期没有摆脱贫困状态,甚至在近十年中,陆续有十多人摔死在小路上。因此,修路对于这个小山村是迫在眉睫,道路不仅仅是小山村通向外界的方式,更是人们生存的方式。该部电视专题片,大量运用长镜头语言进行拍摄,其中有一个长镜头所拍摄的村民干农活中场休息时农民杨建生吹唢呐的场景,镜头一直从杨建生的脸部慢慢移动到他的手,对手上因农活而磨出的水泡进行了长镜头特写。最后,镜头再从杨建生的手慢慢移动到其他干农活的村民身上,最后再移动到远方的高山,在整个长镜头语言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具体的行为及语言,只有唢呐声一直回荡在山谷之中,这个画面虽然简单,但是却充满了希望,给村民带来了无限的精神支持。

2.在《狗的状况》这部电视专题片中,虽然只有简单的几个长镜头,但是也体现了作者深刻的目的及内涵。《狗的状况》这部电视专题片的创作背景是编导受到法国电视专题片制作人的邀请,拍摄一部能够充分反映中国艺术家生存及工作现状的电视记录片。按照大部分的思考方式理应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拍摄,但编导在街上闲逛时正好遇到了电视专题片中的这一幕,于是就用随身携带的DV机将这一幕给拍摄下来了。很多狗被装在一个编织袋中,场面拥挤不堪,突然发现编织袋上有一个缺口,于是狗都争先恐后地想从编织袋中逃脱出来,有一只狗使尽浑身解数终于钻出了一个头,正在此时狗贩子发现了这个场景,立刻将狗无情地按回了编织袋。编导于是就利用这种最简单最低调的长镜头语言让观众们更贴切地感受到当代艺术家们不堪的现状,产生一种遗憾和同情的情感。

3.《人影》主要是围绕一位皮影戏表演者展开描述,进而追溯和怀念一位英年早逝的村干部的故事。由于故事中的主人公已经不在人世,因此不能通过常规的跟踪拍摄方式进行拍摄,必须反复斟酌一些虚化的场景,尽量将气氛烘托与故事相匹配。例如,在讲到白林田决定放弃治疗,选择先回家,之后再进行手术时,镜头并没有将白在路途上奔波、回家后所发生的事情、如何从家里回到医院等几个方面进行描述,而是在这几个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写意处理方式,镜头主要停留在以下几个方面:“白将衣服叠整齐”,“白把叠整齐的衣服放在床上准备出门”,“病房的房门敞开着”等等,而在播放这些镜头的同时也伴随着第三者的解说词,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系列镜头只是为了表达主人公即将离开病房回家,而这种写意的镜头语言表达方式相比于直观的镜头语言表达方式来说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心弦,使观众很快将情感融入到电视节目当中。这些电视专题片适时采用了声画分离、声画同步、写意法等镜头处理方式,让整部电视专题片显得完整生动丰富,且电视专题片所想表达的内容及思想也通过镜头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三、镜头语言对摄像师的要求

镜头语言对于摄像师具有一定高度的要求,摄像师素质的高低取决于摄像师本身对于艺术的理解及把握程度,例如对艺术构造的基本手法,包括灯光效果、阴影效果、色彩效果、气氛环境、拍摄角度、图像构造等,必须具有较深的研究。除此之外,摄像师还应对艺术范畴内的各种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一定的探索。特别是在文学、戏剧、美术及音乐等各个方面,在这些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中不断学习,并探索它们不同的艺术特征及表现形式、创作规律、各种艺术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摄像师在形象思维及逻辑思维上的敏锐程度,力求在电视专题片的画面上勾勒出更加生动、丰富、新颖的艺术形象。另外,摄像师对拍摄技术的掌握程度及熟练程度同样非常重要,若没有具备较好的拍摄技术,或者对拍摄技巧缺乏熟练了解,任何摄像师在艺术创作上的作为都仅仅是空谈。同样,摄像师若不具备相应的艺术创造能力,或仅仅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也仅仅是机械化工作。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技术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基本保障,而艺术创作又是指导运用技术能力的核心所在。总而言之,画面是作为视觉艺术的一个种类而存在的,摄像师并不是仅仅把自己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直接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而是应该在其中增加一些个人感悟及理解,并通过丰富、传神的拍摄技巧传递给观众,从而帮助观众更加快速地认识并了解到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意境。在此过程中,作者与观众之间进行了一种无形的情感交流与灵魂沟通。

四、镜头语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注意点

镜头语言的应用最终都是为了电视专题片或纪录片而服务的,因此在拍摄电视专题片时,尤其是需要用到镜头语言时,应有效结合各类拍摄手法,这样才能拍出完整、具有吸引力的电视专题片。因此在应用镜头语言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一)慎重选择拍摄手法

在选择拍摄手法时应特别注意拍摄手法的选择工作,根据特定的情境来进行选择,不能因为自己对某类镜头使用的特殊喜爱而在电视专题片中随意插入大量长镜头,或是大量用同一角度、同一景深的方式拍摄画面,这样很难突出整部专题片的重点与核心,而且会给观众带来不好的印象,从视觉上看像流水账,缺乏生动性,这在电视专题片的拍摄过程中是需要注意的。

(二)有机结合各类拍摄手法

应结合各类拍摄手法来组成一个综合的镜头语言片段,一个完整的镜头语言片段会涉及到多种拍摄手法,这样所形成的电视专题片的内容也是相对丰富的,能够把每一个片段都说明得很清楚。镜头中的速度、光线、背景、颜色都在时刻发生变化,这样很容易在视觉效果上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因此,必须对各种拍摄手法的使用场合及使用方式进行了解,掌握各类拍摄手法的应用技巧,将各类不同的拍摄手法有机结合,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五、结语

第3篇

[关键词] 传统水墨动画;CG水墨动画;镜头语言

一、当前CG水墨动画发展的背景

中国动画与艺术动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一度辉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骄傲的将军》《天书奇谭》等,更有极具创造、发明意义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等,形成了中国动画的民族特色与风格,奠定了“中国流派”的坚实基础, 可以说中国动画已经相当成熟了。在此基础上,2003年环球数码的CG水墨动画作品《夏》(ode to Summer)入选计算机图像技术盛会“SIGGRAPH”,这也是中国内地第一次入选SIGGRAPH这样的世界顶级CG赛事。这部动画短片,既保留了传统水墨画清新淡雅的感觉,悠远的意境,更有CG动画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特别具有纵深变化和转场,这是有别于传统水墨动画的一种新的动画形式。《夏》首先展现给观众的是一幅荷花图,一只蜻蜓飞来停在荷花瓣上,镜头旋转,掠过水面的鱼群缓缓推近,一位古代仕女掩卷吟诗。整个短片酣畅淋漓,引人入胜。这部动画作品充分展示出中国水墨画精神运用于CG动画技术之上,是对传统水墨动画的传承和发扬,创造了中国水墨动画新的表现形式。

二、传统水墨动画衰落的原因

《夏》(ode to Summer)入选SIGGRAPH,说明水墨动画在国际动画舞台仍受人们的青睐,而传统水墨动画的制作程序非常繁琐,首先将角色分为四、五种颜色的线稿,然后分层涂在好几张透明的赛璐珞片上,然后由专业摄影师逐张拍摄,再经过后期将四色水墨叠加起来从而产生水墨淋漓的效果。这样制作出来的水墨动画效果十分理想,但其不足之处在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工程非常浩大,制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不便于大量制作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商业化环境下,市场竞争力较差,这也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水墨动画面临严峻的市场冲击的根本原因。

传统水墨动画优点在于以水墨画的笔法、墨韵、水趣为基础,保留了传统水墨的韵味,保留了画面的气韵,传承了水墨本身的审美特征,用笔讲究“入木三分”之感,“形神皆备”和“气韵生动”仍是衡量一部水墨动画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可以说很好地传承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优点。但是由于纸面绘画和镜头画面在表现方式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水墨动画更强调动态的镜头语言与镜头表现力,多数传统水墨动画局限于静态的空间布局,背景处理常采用水墨画平铺的手法,不得不尽量避免使用旋转和运动镜头,这样工作量仍然很大,成本依旧非常昂贵,再加上水墨动画变化莫测,难以控制风格的统一,所以团队合作困难很多,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水墨动画的发展。

其二,传统水墨动画在镜头语言的应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从20世纪的水墨动画影片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作品中几乎都是平移动的镜头,没有镜头的空间旋转,笔者也曾尝试用传统办法来制作水墨动画,深刻地感受到旋转镜头的工作量和难度,可以说单凭手绘是难以实现的。

三、CG水墨动画中镜头语言的运用

(一)传承传统水墨语言

CG水墨动画虽然改进了创作方式,但其创作目的与形式依然应该遵循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特点。在20世纪的CG水墨动画作品中,体现了传统的“墨分五色的用色方案,飘逸、古朴、淡泊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无尽的遐想和深邃的意境,而这种韵味在空中尽情地洋溢。在感官和心灵上得到了升华,通过镜头语言和画面的视觉效果来达到叙事和抒感的目的,对中国传统审美观的传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近乎完美的镜头语言来传播中国文化精神。

CG水墨动画并非简单的复制水墨或是让水墨动起来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新的动画表现形式和风格,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创作理念。CG水墨动画将中国动画带入极具中国特色的领域,这种新的动画艺术形式给世界动画带来新的表现手法,水墨语言也为CG动画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继续发展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带来活力。

CG水墨动画使用三维技术来实现动画创作,兼顾角色造型、运动规律、听觉效果,形成了表现笔墨情趣的新型手段,尤其是运动空间以及旋转镜头的融入,更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同一角色和物象,而不破坏原有的水墨韵味。近年来,出现的一些CG水墨动画,仅停留在技术的创新上,在造型趣味以及剧本内容方面显得底蕴不足,这绝不是CG水墨动画应该停留的层面。

CG水墨动画的创作者应从生活中感悟和动画创作中去体会水墨画的精髓,才能将水墨情趣与精神完美地融会到CG水墨动画中去,从而形成符合CG水墨动画的创作规律和创作程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水墨画笔墨传神和现代动画要求的镜头叙事的目的。

(二)充分展示镜头语言的魅力

镜头语言的基础首先来自摄影机的硬件功能,创作者对摄像机镜头的运动、景别的设置、画面的分割等变化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其中包含着作者的美学理念的渗透。可以说CG水墨动画中的镜头语言是CG技术与美学理念的结合的产物。“在剧情的叙述中,对同一事物的叙述,景别不同,角度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1]CG动画镜头语言往往需要突破时空的限制,把不同时空的人物和事物有机地糅合在一部动画片的时空之中,从而达到多重时态复合构成的最佳效果。

传统水墨动画的镜头语言,是依赖无数连贯的水墨画来组成的,并通过画与画的切换来模拟镜头的运动以及镜头的裁剪。“观众通过对画面连续的阅读,产生了人物活动、场景运动的视觉感受,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到动画镜头中所传达出的时空转换及由此而产生的艺术魅力。”[2]

在CG水墨动画影片中,镜头是叙事之基础,是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以表达理念的载体。“而动画画面又是一种独特的镜头语言表意系统”[2],镜头语言给受众以运动、对比、组合的感受,而这些也是CG水墨动画片中叙事、抒情以至于启发、娱乐的基础。镜头语言是表现方式与视觉语言形态的结合体,其表现形式也集中地反映出了不同导演的美学追求与审美情趣。

美国迪斯尼和日本动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镜头语言的完美运用。他们在动画作品中对镜头的平移、推拉、旋转都进行了全方位的调度,充分调用蒙太奇来使影片节奏更加强烈;强化光影和音响效果,大幅度移动背景,加强角色动作示意线,从视觉到听觉给观众造成冲击。这些都是CG水墨动画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运动镜头语言的艺术表现

不同时空的调用也是运动镜头语言的必要条件,CG水墨动画画面也可具有与现实时空一致的特性和无限想象时空的表现潜力。CG水墨动画中的镜头语言能创造出有别于其他影视作品的视觉效果,并能拉近观众与屏幕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观众能非常逼真地感受到CG水墨动画作品运动镜头所展现的丰富的语言内涵。CG水墨动画中的镜头语言的表现形式可概括如下几点:

1.旋转镜头的运用

在CG水墨动画中应用旋转镜头能够突破传统水墨动画中只使用固定镜头的视觉限制,极大地拓宽了镜头的表现空间,受众可以全方位地享受旋转镜头所带来的视觉美感。使用旋转镜头不仅能真实地表现大场面,还能抓住重点展示细节,将逼真的局部形象展现出来,创造出全新的视觉形象。增加了CG水墨动画的张力,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镜头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协调关系

通过镜头的恰当运动来形成视觉动感。其表现力不仅体现在运动镜头的技术中,更体现在所表达内容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展示CG水墨动画镜头画面的语言作用,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视频效果和独特的视觉语言。CG水墨动画中视觉造型是构成镜头语言的基本元素,是借助于角色造型反映在人的感官中并以具体又形象的叙事表意系统来传达CG水墨动画作品的镜头语言内涵。合理运用传统水墨韵味和国外先进的镜头语言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烘托影片的情绪气氛。以传统水墨画的审美观和意象思维来充实CG水墨动画的思想内涵。镜头语言的表达就是在奇思妙想上来实现镜头语言与内涵之间的和谐统一的,并加以后期特效来强化镜头语言的感染力,从而实现CG水墨动画作品从叙事到传达中国情节的水墨精神。

3.视觉感受的模拟与再现

受众的视点与镜头的视点一般是一致的,合理的镜头运动可以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也可增强视觉美感。镜头的合理运动对视觉效果具有一定的模拟与加强作用,突出观众的参与感,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推拉镜头表现靠近或远离主体的客观需要和表现接近或远离主体的心理感受。变焦镜头可确切地模拟CG水墨动画作品中角色视线的聚焦与投向,交代主题的发现、观察、分析的过程。拉镜头易造成远离主体以及弱化主体的效果和结束句的作用。总而言之,CG水墨动画中各种运动镜头语言能完成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完全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动画镜头语言,对丰富CG水墨动画的视觉表现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世华.论电影思维[J].中山大学学报,1995(02).

第4篇

关键词:影视画面;镜头;语言;拍摄

“镜头语言”是影视艺术的一种造型语言,它直接触及观众的视听感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无论何种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次序组接而成,这些镜头之所以能够通过视觉画面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语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一、景别的选择与划分

景别是摄像机同被摄对象之间距离的远近,而造成画面上形象的大小,划分景别就是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确定画面的取舍与范围。影视画面中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是为了使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增强影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有许多比较形象的例子可以体现出景别的变化,中国古典诗词《江雪》是其中之一,这首诗对于内容大家比较熟悉,但它在镜头运用上是十分完整的一段脚本:首句“千山鸟飞绝”体现的是一个大远景,镜头从天地间向前推向全景的大山“万径人踪灭”,镜头随山径向下摇到江边成中景“孤舟蓑笠翁”,推至老翁的近影“独钓寒江雪”。完整的镜头运动,远景到全景、中景再到近景,流利地表达了绝灭孤独的主人公心情。①如何选择镜头景别也是有一定规律,可以由一个远景开场,确定一个场景,展示人物同背景环境的关系,移至中景,展示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镜头越近,故事展开的就越深入,应用特写镜头揭示人物的性格特质,回到远景镜头或中景镜头来重新引导观众;或是以特写镜头开场,给观众留以悬念,在移至远景或中景,将故事的缘由经过一层层展开。

二、多视点的构图变化

如何获取优美而又适宜的影视画面构图,首要任务就是突出主体形象,这就要求有选择的安排主体的位置,处理好主体与环境及背景的关系,以恰当的拍摄角度和景别,配置好光影、色调、线条、外形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视觉画面。不同于绘画和照片构图,影视画面构图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同时,影视画面构图不是只在某一个视点上进行表现,而是可以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视点、角度和景别,对同一被摄主体进行连续的、多视点、多角度的拍摄。随着视点的不断变化,被摄主体的画面形象和画面范围也在不断变换,画面构图的形式结构及组合关系也要相应改变,这就使得观众获得了更多的信息量和更丰富的视觉感受。在复杂的画面构图中需要我们用取景框进行选择,提炼以至抽象、概括,才能从自然的、零乱的物像中“提取”出一组组优美动人的画面来,尽量避开妨碍主体的多余形象,删繁就简获取优美画面构图,同时还要处理好主体、陪体及环境等的关系,做到主次分明、相互照应、轮廓清晰、条理和层次井然有序。

三、不同风格的镜头语言

现实主义要求影片保持事物空间的完整性和时间的统一性,提倡电影记录真实生活的功能,反对加入过多主观意识,也就是避免用剪辑的方式过多地控制观众的视点,而表现主义倡导镜头的戏剧性,充分运用电影化的技巧来阐释真实。

1.长镜头的场景调度

通常人们把一个涵盖了许多动作的精心编排设计的镜头称为长镜头。镜头调度是对取景框内事物的安排,引导观众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去观察银幕上的活动,这就需要对一个场景内部的一举一动,演员的行动路线、位置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活动进行一定的画面艺术处理,运用演员的完美走位或机位的变化获得视觉和景别的转换,拍下不同角度和不同视距的镜头画面,展示人物关系、环境气氛的变化及事件的进展,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镜头段落,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②好的长镜头胜过长篇的解说词,它优势是在一个镜头里有纵深的空间关系,这种复杂的空间关系里既有内部的场面调度也有外部的镜头运动。一般来讲,流畅而富有视点转换的长镜头通常用来交代环境的大全景,这不仅是影片故事内容的需要,更是调节观众的视觉节奏和情绪起伏的绝佳方式。单一镜头拍摄长镜头画面,若不用剪辑,拍摄时避免对一个视角下的场景进行简单的镜头来回推拉或移动,需要指导演员行动路线及拍摄角度。

2.镜头的剪辑组接

在拍摄调度一个场景时,也可从不同角度拍摄多个镜头加以剪辑组接,如采用多机位拍摄,是一种用剪辑来交代动作的手法,把拍摄到的动作拆解成几个短暂瞬间的细小片段,通过不同视点展示被摄主体,拍摄时尽可能多地尝试从各个角度、景别拍摄,素材越多,在后期剪辑中选择的余地越大。这些组接镜头也是需要精心策划每一个镜头,演员要严格符合导演的表演要求,精准地完成每一个具体的动作,也许演员在拍摄现场的表演显得不太自然,但经过后期的剪辑处理,反应在影片中,这些表演会变得真实而自然。

总之,掌握影视画面中的景别规律,多视点的构图变化,合理利用摄像机的运动和不同镜头的剪辑所构成的镜头语言能够使影视画面视觉效果更加丰富。

注视:

第5篇

而在语文课文中,有些精妙的语言文字,就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带给人强烈的冲击和无限的遐想。作为教师,如果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些“镜头”,创造性的在课堂上利用这些“镜头”,艺术性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我相信,一定会将这些“镜头”定格在学生的脑海,把拍摄这些“镜头”所运用的方法,融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学到这些艺术,成为一个个“艺术家”。

下面就具体地谈谈如何艺术性地捕捉镜头,进行语言文字运用训练。

一、抓特写镜头

在语文课本中,有些字词用的非常的绝妙,这些字词堪称“特写镜头”。遇到这样的“特写”,可以用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直观演示法,近义词替代法,比较法,(即通过删、换、调的方法进行比较。)来进行训练。这样做,学生不仅对词义的理解更加深刻,领悟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长期训练下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品词析句,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表达时斟词酌句,提高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松鼠》一课时,老师抓住首段中的“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这句话进行了如下的词语教学:先出示这句话,让学生读,然后问:“这句话中那个字用得好?”学生马上回答是“嵌”字,接着老师出示换成“长”字后的句子,拿它和原句比较,体会作者为什么用“嵌”而不用“长”。学生在读中比较鉴赏,从而领悟出:一个“嵌”字把小松鼠写活了。松树的眼虽小,但“闪闪发光”,很有神、很灵活,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卡”在它的面孔上一样,显得那样美。读后让人感到一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小松鼠仿佛就在我们眼前,若是用“长”字,就不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反而会使句子显得很死板。

二、扣“大特写”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把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拍得占满整个画面的镜头。取景范围比特写更小,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也被放得更大。这种明显的强调作用和突出作用,使大特写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效果。

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大特写”,让学生在文本中“趟”那么几个来回,在把书“读厚”与“读薄”之间培养语感,理解内容,运用语言文字。再突破文本,把在文本中学到的方法迁移到课外,在课内课外“行走穿梭”, 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不断的阅读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

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了两个“大特写”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一个是“笑”,一个是“叹”。

在新课导入环节,先随机指定几个学生表演一下“笑”,大家来评他们笑出的意味。这样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出示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导学生比较、品味“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和“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两句。抓关键字“笑”。第一个“笑”字写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笑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金戈铁马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的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第二个“笑”字是苏轼自嘲,他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被贬黄州,同三十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自感惭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豪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接着,我话锋一转,为了强化兴趣,采用轻松时尚的说法引入课文:苏轼在文学界成就很高,很“牛”,而他在周瑜面前自愧不如,周瑜“更牛”。周瑜在另一个人面前却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可见这个人是“极牛”。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新课中的主人公――诸葛亮。板书课题《草船借箭》。在文中,诸葛亮也“笑”了,我们要品一品他“笑”中的深长意味。让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诸葛亮笑的那一句,引导学生品读出诸葛亮“笑”中的多重意味之趣:一笑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随机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曹操的句子品读)这是讽刺、轻蔑的笑;二笑周瑜嫉贤妒能、狡诈毒辣,(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品读)这是自信、胜利的笑; 三笑鲁肃忠厚老实 、不知底细,(同样品词析句)这是幽默、友善的笑。这一笑,笑出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神机妙算,笑出了英雄本色。

此时,出示练习:“诸葛亮( )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让学生填空,然后根据所填的词,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抓住诸葛亮的“笑”以此为轴,训练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人物性格,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人物个性,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读的训练,课上得既轻松愉快,训练又扎实深入。

与诸葛亮的“笑”相对应的是周瑜的“叹”。这一叹,叹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叹出了周瑜的自愧不如。这时,老师顺势引导:“这样的一叹,使“草船借箭”这件事终于尘埃落定,但我们的阅读和思考远远没有结束。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笑还有很多,周瑜也多次叹息,去认真地读读原著,看看他们都在什么情况下“笑”和“叹”的?又分别是怎样的“笑”和“叹”?从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性格?这样从文本拓展到课外,把文本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又把训练提升了一个层次。看来紧扣文本中的“大特写”来大做文章,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会大增。

三、品“慢镜头”和“快镜头”

在喜剧片《甜蜜的事业》中,当《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歌声一起,招弟与五宝在密林中互相追逐嬉戏,他们的动作缓慢轻柔,宛如飘游一般,给影片增添了抒情的色彩。而在有些电影中,表现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时,却用极快的镜头,用具有代表性的几幅图,几秒之内闪过,这样的快镜头,也给人以视觉冲击。

在语文课本中,也有这样的一些“慢镜头”和“快镜头”,抓住这些镜头,引导学生品味,恰当地渗透语言文字训练,效果非同一般。

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中,有一段“慢镜头”――“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在学习这一段时,可以设置这样的练习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反复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形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2.倒装句式与正常与句式比较读,这样的句式更能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浓厚感情。

3.改成诗句的形式再读,体会语言的诗意化。

4.仿照这段的写法,学生自己创作一段文字。

5.经过这些训练,学生把这段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提升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在这课中还有一段“快镜头”。作者连用了三个“立刻”,表现了母亲的辛劳。从中可以让学生品析“立刻”这个词语的准确性,这个词在情感烘托上的作用后,同样让学生仿写来内化所学,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

四、悟“远镜头”和“近镜头”

远镜头用来表现开阔的场景和远处的人物,主要用于表达整个场景的雄壮观,会让整体场景更有气势,更有规模,并以此感染人。近距离观察人物的体现则要用到近镜头,以便清楚地看清人物细微动作,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描写群鸟翻飞的热闹场面时,作者采用的是“远镜头”。写那只画眉鸟是则采用的是“近镜头”。两者的结合就是“点面描写”。抓住这种描写的方式,设计练习,让学生悟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最终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五、补“留白镜头”

在影片《城南旧事》中,观众在暗淡的色调中看到逶迤的长城,桐树掩映的墓地,无叙事意义的留白性空镜头构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影像,写意写实手法相糅合,是诗与画的融汇,给人以意味深长的审美意境。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留白镜头”。 这些留白的意境之美,是淡雅清香的极致,可以让学生触摸着字里行间的情愫,让学生尽情的遐想,把学生思维跃动的纷呈叠出,在想象中获得享受,在体验中收获饱满。让精彩在留白里尽情的舞动、尽情舒展。教学时以课文的留白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的留白处涂色、着墨,不但让课文留白处更加的精彩纷呈,还适时恰当的对学生进行了课文导写的训练。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挥想象,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样的教学,把学习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得到了落实。

第6篇

关键词:纪录片;人物特性;镜头语言

《牵渡》讲述了两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经历,却同样选择在古老的边城小镇渡过一生的人的日常生活。一位是以牵渡为生的独居老汉,另一位是一个年少丧父,同样以渡船为生的年轻姑娘。

一、两种拍摄方式

老汉叫蒋宗来,94岁,老伴和孩子都已经去世了,他孤身一人,靠用铁链牵渡的传统方式送当地居民过河为生,同一条名叫叮当的狗一起生活,在他年青的时候曾经有过逃到河对面的湖南躲避抓壮丁的经历。

年青姑娘叫田维,也就20岁出头,父亲去世后她撑起了家里的生计,用一条电动大船送人过活,还有一艘小船做“游船出租”,来满足一家生活和妹妹的学费,她曾去重庆打工,却认为在外面太闹、太激烈,心里没主,选择回到洪安镇,成为那里少数在家的青壮年。

蒋宗来的人生经历虽然平常,却也丰富,拍摄电视这种事,对于他来说,虽然从未经历,不过也就是人生的一段插曲,他接不接受,对他的人生并无太大的影响,也因此,他坦然接受了剧组的拍摄请求。

而对于田维来说,从她拒绝离开这个安静的小镇时我们就可以知道,她拒绝改变,拒绝外界一丁点的不确定,而拒绝剧组的拍摄也是很自然的。

蒋宗来和田维相同的选择,不同的生活状态的对比是这个片子的核心,所以并不能放弃其中的一方,于是只能对蒋宗来采用有声、有互动的正常拍摄方式,而对于田维则采用无声远距离偷拍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不是拍摄者主观的选择(这个系列其它片子都与此方式不同),而是被拍摄者的选择,在这种尊重被拍摄者的选择下使镜头语言能够更真实的表现出被拍摄者的特性。

一方面,蒋宗来是一种结果,而田维则是一种过程。蒋宗来现在的生活加上他的回忆性陈述已经使他非常完整,但是我们对他的安于洪安镇生活的原由依然一片模糊,田维存在的意义是对蒋宗来行为背后的故事的一种补充,两人可能思考的方式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这就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概念;另一方面,蒋宗来对待外界是一种接受的、直面的,互动的态度,剧组选择他作为第一主角,能更好的跟观众进行沟通,而作为第二主角的田维对外界的封闭,无声的背影,补充给观众的是思考的余地。

二、两种镜头语言

正因为拍摄方式的不同,所以在景别上对蒋宗来是全方位多角度拍摄,特写镜头多为头、眼神、手部的动作等,画面给人一种“这人是主角”的感受,而田维则主要为背面,侧面,特写也只有为脚,腿等,鲜有正面,如果不是旁白特意提示,几乎认为只是小镇背景人物。

蒋宗来一生都在洪安镇,他家庭简单,生活寂寞,只一人一狗,他只需要考虑他自己,他需要在熟悉的地方生活,他需要把生活过得很丰富,需要与他人的交流,所以热爱与邻人,与生意对象进行交谈,或是对剧组讲述自己的各种经历。他家里是空的、安静的,但是他的外界是充实的、热闹的;家里没有地方能留下他的心,他就把心敞开向外面的人。所以在镜头上也采用了一种互动的,有声的,有色的,强调了他一直是直面着对象的。

田维在父亲去世后担起了家庭重担,母亲,妹妹和父亲留下的船成为她生活的重心,生活稳定起来,她的内心已经有了存放的处所,所以不需要外界进行互动,她对邻人和客人并没有几句话,唯一听到的台词是无意间拍到的对客人说“不要挤,不要挤” ,而另一条“游船出租”的小船——游客是不会长待的,使用出租的方式还能减少和人的接触,对于有可能改变现在的一切,比如,出去打工,比如电视台的拍摄,她对这些可能破坏她安定生活的一切不稳定因素都是抗拒的,因此无声的侧影和背影,藏在人和物之后的镜头成为她的主要表达方式。

蒋宗来的说话是他的表达,田维的不说话也同样是她的表达,在他们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的特性下,镜头语言也一直向更真实的方向靠拢。蒋宗来作为第一主角,其意义在于以他自给自足的开放式的生活作为线索贯穿整个活生生洪安镇,所以需要全面而强调的镜头方式;而田维则成为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表,作为女性需要撑起一个家,在不为人知处的艰辛,则需要一种隐晦的镜头表达。蒋宗来在这种镜头感觉下相当于是近景,是离观众最近的物体,背景的不知名的居民们则是虚化的远景,田维在此种状态下则相当于介于近景与远景之间的中景,与观众的距离若近若远,等于为整个片子增加一个中间调,丰富了镜头语言的调性。

三、两种开头、一种结尾

蒋宗来的第一个镜头是在天蒙蒙亮的时候,伴着牵渡船的铁链摩擦声,没有音乐,一个逐渐走远的背影,镜头较长,字幕对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蒋宗来,94岁”,中途还间插了一晃而过的一个田维的正面,但并没有对田维进行介绍,让人以为这只是某个作为背景的居民。田维第一次正式亮相,是她撑着小船从远处迎面而来。

在中间的镜头里,由于蒋宗来是正常拍摄,是有声的,所以镜头在他身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长,而田维是无声的,镜头太长会让观众感到厌烦,所以用略增加镜头总量的方式,让观众在感觉上认为两人的镜头量是差不多的,来形成双主角的印象。

第7篇

电视画面作为一种镜头语言必须遵循语言学的基本规律,因此,适用于文字语言的各种修辞方式,同样适用于镜头语言。在一些电视专题节目中,排比式、比喻式镜头的运用已经相当普遍。电视新闻作为对具体新闻事件的报道,其画面语言的表达应该对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基本过程的实际样态作直观展现,似乎与语言的修辞手法无法搭界,但实际上,在电视新闻画面中运用文字语言常常采取的修辞手法并不意味着离题太远,往往还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象征手法在文字语言修辞中的含义是指不直接表达比较深沉的思想感情和抽象的事理,而采用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加以寓意的修辞方法。运用象征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以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中国传统文化中赋予一些事物特殊的象征含义也为镜头语言借鉴其意象表达提供了可能。电视新闻镜头的象征手法即是文字语言的象征修辞手段与传统文化的意象表达结合起来的视觉语言修辞。将象征手法巧妙地嫁接到新闻镜头语言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新闻画面单调、直白、浅薄的缺陷,使新闻镜头也能够表达出主观、内在的思想感情,丰富其叙事、表情、说理的手段,给人以意境无穷的感觉。

升华主题:电视新闻中,无论是主题性报道还是事件性报道,新闻事实本身能够提供的镜头语言是有限的具象,其主题的揭示与表达经常要靠文字解说来辅助完成。但是,只要能够恰当地运用与新闻事实具备关联的某种画面,镜头完全能够独立承担起表现抽象主题的任务,而象征性镜头的运用,则更能对主题的深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曾经播出过一条北京市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的消息,在利用镜头对文化、工商等职能部门检查市场、销毁收缴物等过程做完整交代之后,画面转换为某中学学生在操场做课间操的镜头,继而又转换为操场边的一排参天大树,这些画面看似与消息无关,实则大有深意,它利用学生做操和绿树挺拔这一组具有象征意味的镜头,揭示了净化社会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促使其幸福成长的报道主题,可谓匠心独运、意味深长。

刻画人物:典型人物的报道是电视新闻最为常见的内容,这类报道由于典型人物本身的事迹或经历比较曲折感人,可供选择的镜头相对比较丰富,但如果仅仅围绕人物的言行或者工作生活状态来组织画面,会给人以重复、芜杂的印象,这就要求记者要跳出人物之外寻找能够表现其品格、展示其精神的镜头,特别是象征性镜头,来寓情、寓理于报道画面中,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风采。驻马店电视台播发过一条关于某玻璃制品厂青年民营企业家拼搏奋斗,发展、壮大企业的典型报道,中间几次运用到象征手法来丰富画面的内涵,比如用车间正在熊熊燃烧的炉火象征主人公火热的青春,同时隐喻其燃烧自己、奉献光热的精神;用报道对象办公桌上一尊耕牛塑像的特写传达出主人公拓荒不止、勤奋耕耘的追求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镜头,因其本身所具备的象征性含义,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烘托氛围:新闻报道离不开对新闻事实发生环境的交代,电视新闻虽然在强化氛围、交代环境时有直观、形象、生动的优势,也仍然需要将主观感受诉诸镜头语言。为了增强电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需要使用各种元素和调动一些手段来烘托氛围,比如现场声、同期声的运用,镜头的快慢转接等等,而象征性镜头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无疑能在烘托新闻事实发生发展氛围的同时,给报道更深厚的主观表达。2005年春节,国务院总理同志到上蔡县和阳光家园的小朋友一起欢度除夕,驻马店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以《“祖国是最大的阳光家园”》为题播发了一条新闻特写,在消息的最后,当总理在阳光家园活动室面对大家动情地说出“祖国是最大的阳光家园”这句充满深情的话时,镜头从现场所有领导和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切换到屋外阳光家园的夜空,一束束烟花竞相绽放,夜幕被礼花映照得分外美丽。此时此刻,夜空中的礼花烘托出了浓郁的节日气氛,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总理的关怀、人们的祝愿、孩子们的憧憬都化作礼花朵朵、爆竹声声,在除夕之夜久久不散,真可谓“画”有尽而意无穷。

赋予张力:莱辛在《拉奥孔》里指出“一副诗的图画不一定就可以转化为一副物质的图画”。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诗的语言要比画面语言更加充满张力。但反过来,一副物质的图画完全可以转化为一副诗的图画,因为画面语言同样可以描绘出诗的意境,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也。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强化画面的表现手段,诸如视角的变化、光与影的应用、长短焦镜头的使用等,以赋予画面更为充足的语言张力。在电视新闻中,画面语言张力十足的报道在视觉上能够给观众以强烈的冲击,从而收到好的报道效果。但新闻画面由于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难以在视角、光影、焦距上做过多的文章,象征性镜头因其“单位画面所承载的信息量”大,在扩充画面语言张力上就不失为绝好的选择。

拓展空间:电视新闻画面语言一方面承载着再现报道事件发生的地域空间及其转化的任务,同时也承载着表现记者通过事件所要传达的主观感受、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即记者的思维空间的任务。另一方面,电视新闻画面还要为观众在接受这一新闻信息后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象征性镜头因其本身形象化和创造意境的功能,在拓展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象征性镜头的运用并不能脱离修辞学的基本规律和传统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意象指向,更不能脱离基本的新闻事实。象征性镜头的选择必须与新闻事实的发生有着内在、客观的必然关联,甚至必须在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空间范围之内。我们不可能凭自己的主观意志用新闻事实之外的镜头生搬硬套,因为这样做的话将会失去新闻的真实性,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基于此,是否善于在采访拍摄中发现或有意识地找寻那些能够对报道产生催化作用的象征性镜头,是检验一名记者对画面语言感知、领悟和运用能力的钥匙。而要具备这种能力,需要记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在采访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拍摄画面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敏感度;需要记者始终敏锐地判断新闻现场发生的各种事情和细节,随时打开捕捉镜头的灵感之门,在众多记者一哄而上关注于某一普通对象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抽身而退,以独到的眼光拍摄到具有独特意味的独家镜头。

(作者单位:驻马店电视台)

编校:施宇

第8篇

视听兼备的形象思维能力

很多高考生习惯性地只顾文字表达,而不注重形象化地视听表达,这点是考取编导专业的大忌。影视是一个讲求文字语言与镜头、画面、声音等影像语言多种方式进行表达的艺术载体。若缺乏了形象化的表达,呈现出来的广告片只会干瘪生硬、没有味道。所以,考生在进行脚本创作时,不要简单地用文字罗列故事情节,而应更多地考虑如何运用视听语言对故事情节和主题进行表达。以《蝶蛹》为例,首先,在画面内涵上,运用若干眼神特写和细节镜头,为失聪流浪艺人、女主角、女配角营造出三种典型的人物性格———温柔怜爱、迷茫悲伤、妒火中烧。其次,在画面造型上,全片以淡灰色为主色调,片头聋哑女主角和落魄流浪艺人的出现,为本片奠定了悲剧色彩,片中女配角身穿的红色上衣表现出她的傲气和凶悍,片尾的借助很多意象化的景物———旷野、朝阳、绿色的原野,在色彩上明快鲜活地表达出女孩的转变,同时“化茧成蝶”这一隐喻蒙太奇的用法也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女主角的成长蜕变和苦尽甘来。

在声音元素上,该广告片设置了主题音乐———卡农,以若干种变奏,展示了凄苦、无奈、隐忍、坚毅、奋发、新生、欢快、感恩、幸福等情感元素。女主角将所有积聚的情绪在激昂的音乐中爆发,最后音乐戛然而止。该广告片的内容和形式至此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精准的镜头组接能力

在编导艺考中,当考官浏览考生的文字语言时,这些文字就像变魔法般地转换成一幅幅画面,在考官脑中有如过电影一般。其实这所谓的“魔力”就是依托于文字语言所呈现出的画面感。画面感的形成除了依赖于每个镜头的精心设计之外,不同镜头之间的组接也是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广告创意考试,由于广告时长的限制,创作者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情境、切入主题。麦当劳早期的广告《婴儿篇》就是较好地运用镜头语言叙事的范例。该广告短小精巧,却创意十足,引人垂怜。在30秒的时长内,该广告一共用了4个镜头。

镜头一:坐在摇篮上时哭时笑的婴儿,近景景别,创造悬念;镜头二:窗外的麦当劳招牌在摇摆中时隐时现,强化视觉效果;镜头三:重复镜头一,进一步重申答案;镜头四:窗口前坐在摇篮上的婴儿,全景景别,呈现故事发生的环境。这一组镜头最终形成的镜头语意是孩子喜欢麦当劳,看到招牌就笑了,没看到就哭了。

由此,麦当劳备受大家喜爱的广告主题也就不言自明了。简单的四个镜头组接到一块,形成了巧妙的镜头语意。考生在广告创意时,也应该发挥镜头内部和镜头组接所形成的镜头语意,顺畅简洁地叙事,自然巧妙地揭示主题。综上所述,广告创意这一考试题型,看似简单随意,却能精准地判断考生是否具有镜头感、创新思维和编导潜力。考生在把握了上述原则后,应多看多思,勤加练习,才会有明显的提升。

作者:张静 单位: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

第9篇

镜头编辑的独特性影视作品中,剪辑不仅是节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作品风格甚至内容意蕴的一种外化形式,不同的剪辑方式带来不同的转场风格,主要有技巧性转场和非技巧性转场。前者主要利用后期技术带来诸如淡入、淡出、叠化等风格化转场方式,而非技巧性转场主要是硬切带来镜头的直接组合。尽管动画当中不存在真正的“剪”,但是,镜头不同的连接、编辑方式同样带来不同的转场效果,并且由于其强烈的形式感和动画性,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如《喜羊羊与灰太狼》中以羊头、狼头图像划过画面进行场景转换;日本动画片中诸多的段落性间隔转场,《犬夜叉》《火影忍者》等都是经典范例;而在迪斯尼熟练的流水作业中,更多是通过画面设计进行隐性剪辑,代表作如《猫和老鼠》。转场方式操控着动画的整体节奏并形成独特的视听风格,对动画作品的审美特性至关重要。在动画视听语言教学中应该加以补充,并充分挖掘其视听艺术特色。

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动画本身的艺术特性,视听语言的教学应该结合专业加以适当的调整与改革,促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完善性,从而保证为动画专业课程教学打好基础。传统教学主要是三种形式的结合:理论阐释和讲解,作品观摩与研讨,实践创作练习。如何在三种形式和环节中融入动画专业特色,做到特色化教学,是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重点。

1.补充动画专业知识讲解

首先,补充相关专业知识讲解,对动画本身具有的夸张、变形、虚拟等艺术特性进行适当强调,为视听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结合打好基础。具体如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场景设置;动画画面特色与传统视听材料区别;动画中角色造型、场景、语言、音乐等存在的想像性和夸张特质;动画时空特色和动画时空观念的阐释以及镜头剪辑方式等这几项内容可以适当增加课时,以专题讲解的方式进行教授,凸显动画专业特色,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突出作品观摩与研讨

作品观摩是视听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形象的视听材料进行结合,通过生动的视听材料例证,解析晦涩的理论知识,能增强课程的形象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教学环节利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而关键是如何选择观摩的视听材料。针对动画专业的学生,应该尽量以动画作品为主,凸显专业特色,做到有的放矢。如针对上面第四点中的剪辑转场,可将日本动画如《犬夜叉》《火影忍者》,中国的《喜羊羊灰太狼》,迪斯尼的《唐老鸭和米老鼠》《猫和老鼠》、电影《功夫熊猫》等进行比较。但同时不能忽略与传统影视形式的对比,如经典MTV、宣传片、电视散文以及当前流行的微电影,这些视频材料篇幅小、形式新,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能在强烈对比中增强教学效果。

3.重视实践运用

实践运用是将之前所学知识放到实训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是教学中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学效果最终提升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而言,主要设置在演播室和录音棚中进行实践操作,更符合影视作品的创作方式,不太容易将动画特色凸显出来。因为,动画的创作尽管涉及到光线、影调、色彩、剪辑等等,但基本都是虚拟的,动画的创作要么以手绘方式在纸上创作,要么在电脑中进行数据化编辑(特色动画如皮影、剪纸和粘土等除外)。但是这并不代表动画知识的学习可以脱离光线、影调、色彩、镜头语言等视听基础知识,更不能忽略蒙太奇等视听语法的学习和运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针对动画的专业特色,进行细微的调整和变通,以促使视听语言的教学与动画特色更为融合,从传统视听形态向动画靠拢。例如启发学生将动画中的角色转化成现实人物,利用cosplay展示的方式将动画与现实场景粘连、融合起来,进而在演播室和录音棚中演绎动画场景和动画角色,做到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增强教学效果。动画本身就是时尚流行艺术,紧跟时代步伐才能使得课程常上常新,真正做到使学生结合实际,活学活用。

4.改革考核形式

第10篇

关键词:镜头语言 空镜头 长镜头

镜头语言帮助我们以360度的视角去欣赏来自生活来自灵魂的点点滴滴,加之我们的创作使其更加绚丽也更加多姿,它是画面中的趣味中心,也就是最能够吸引观众目光的点睛之笔。而对于镜头语言中的特殊艺术表现手法――空镜头及长镜头,将给原来笔下的色彩付诸于更为精美的灵魂和主题。然而人们往往最容易忽视其作用,利用镜头可以使我们的电影画面与故事完美的结合,同样使本身的故事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的有看头。追求“人人心中有,个个镜下无”做到“空镜头不空”,“长镜头有内容”是文章接下来所想要阐述的问题。

一、影视动画中空镜头的运用

(一)什么是空镜头

《中国电影大辞典》中指出: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我认为,如果把一部片子比作一副绘画作品的话,那么空镜头就如同是颜料中的某一个颜色,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它单独的存在,也可以看到它与其他颜色的颜料结合在一起调和出的不同的颜色共同完成的一副充满意味的画面。空镜头作为镜头语言的一种分支,它不但可以描写客观存在的一些景物外还是导演把景物描写与主观情绪相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加强影片表现力的重要手段。使观众在思想上主动产生联想空间,进一步烘托和提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变化。

(二)空镜头的划分

1.按照描写对象分,有写景的空镜头与写物的空镜头(写景空镜头较多采用远景或大远景,至少也是全景;写物空镜头则大多为特写和近景);

2.按照故事情节分,有情节性的空镜头与无情节性的空镜头;

3.按照描写方法分,抒情性的空镜头与结构性的空镜头(抒情性空镜头可以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结构性空镜头主要起到了分割时间和转换场景的作用)。

(三)空镜头的作用及表现技法

1.用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环境:在影片开头,常常以推拉摇移及定格等形式拍下故事所发生的环境,开门见山的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周围的环境,一目了然,起到序幕的作用。如图1,在动画短片《live》中,镜头随着电线杆往上升――小鸟飞走,交代了故事所发生的周围环境。

2.用来连接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以及不同的时间和地点,起到转场的作用:有的导演为求简单,就用字幕来说明,这种处理方式会使观众觉得画面死板老套。而用空镜头来转换时空无疑是比较好的办法,如用落叶、开花、冰川消融等镜头语言来意会时空的变化,增加影片的艺术感染力。有时空镜头就如同是一个删节号,让观众对前一段内容的思考,回味逐渐淡化,再翻看下面的新段落,起到转场的作用。在动画短片《live》中,一片红色滤纸划过屏幕来进行转场,可以很自然的顺利引出下一段落内容,镜头转换非常自然,这样的转换使观众在视觉上会觉得比较流畅。

3.都市生活的压抑,用疾驰而过的车流的空镜头表现现代社会的紧张,用一个颤抖的茶晚的空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的不安,用雪地里跟拍的一串脚印的空镜头来制造悬疑等。可见,用空镜头来渲染氛围是可行的,它是一种潜台词。但是,用空镜头来渲染氛围不是那么容易的,往往还需要灯光、音乐等加以配合。在动画短片《live》中,仰拍高楼大厦来表现都市生活的压抑与困惑。

二、影视动画中长镜头的功能与表现技法

(一)长镜头的基本概念

20世纪50年代,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了“长镜头”(也称“长面调度理论”)理论。从字面上来看,“长镜头”与“短镜头”的概念是相对的,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用一个镜头不经剪辑地连续地对某个场景进行拍摄,形成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所以,在影片中运用长镜头可以保持影片的整体效果,保持剧情时间、空间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我看来:长镜头强调镜头在叙事过程中的连续性,使影片能够保持流畅,从而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是时间和空间的真实再现,是个多构图镜头。通过连贯的拍摄过程,体现事件发生的真实性与连续性。长镜头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所展现的画面没有矫饰,没有雕琢,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加任何修饰,让人信服,增加了影片的可信性,也让影片中的故事更加深入人心。

(二)长镜头的特点

1.它是一个单镜头(即单独的一个镜头),具有独立叙事的功能。单镜头是构成一部影片最基本的单位,它可长可短。

2.可以避免剪接带来的中断感觉,它是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完整地展现一个场景,记录一段过程,它能将镜头中的各种内部运动方式统一起来,保持画面的流畅自然,不会破坏事件发展中的空间与时间的连贯性,具有较强的时空真实感。

3.渲染气氛、表现人物的内心反映、情绪变化,起到一种“揭示”的功能。

4.给观众带来真实感、现场感、参与感。观众随着镜头的视线运动,好像亲临现场,他们伴随着镜头的运动而运动,或跟移,或仰俯,高角度多侧面观察事物的景象。

(三)运用长镜头应注意的问题

1.不可滥用:有些影片中缺少必要的剪裁和选择,毫无目的毫无中心毫无内容。写文章通常都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动画电影也同样,如果首先“神”已经散了,那么这部片子就已经没有什么可看性了。

2.确立画面的主体,并且恰当地运用拍摄技巧以适应主体的动作。长镜头的弱点则是场面上的空荡和景物的主次不分,没有一个切入点,没有作为中心的物体或者场景,很容易使观众感到内容拖沓,没有具体感。

3.在表现激烈的对抗和紧张的氛围时,短镜头的组接是最有效的,因为它能形成很强的外部节奏,如果这时使用长镜头表现,再配以大景别、深焦距,就可能导致视觉冲击力的减弱。相对短镜头而言,长镜头更善于抒情,善于宣泄情绪的流露和情感的表达。

第11篇

摘 要:影视艺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到如今已成为视与听两大部分语言结合而构成的综合的艺术形式。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的完成,自然不能缺少视听语言在艺术表现上的合力。举足轻重的是在对画面的剪辑和镜头语言艺术的运用的背后,影视的声音语言的运用也到了一个关系成败的地。

关键词:影视声音;艺术表达;作用

声音在现代的影视艺术中是决不可缺少之元素。技术的发展为其更加淋漓竟至的表达提供了平台。从最初的有声电影,到立体声再到现在的环绕声。从技术角度来说,声音的塑造比之当初显然有了很大的飞跃。这样以来,声音语言这支“画笔“更是以它日渐丰富的笔法为影视艺术添加了许些光彩。艺术创作者也更是越来越发现了它的重要性。

声音的艺术语言表达当然是电影艺术语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是在其艺术表达中占有关键之地位。在画面语言出现的同时,声音的运用在很多时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更在有些电影作品中成为点睛之笔。声音语言在影视艺术表达中的关键作用大致可有协助镜头语言作用和对电影某段艺术构思想的成就起决定性的作用。

声音语言与镜头语言相辅相成来成就影视艺术表达这一方面是在每部作品中都显而易见的。有源音乐,无源音乐以及场景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语言,语言的音色;动效,环境声等等都大大的帮助了镜头语言的艺术表达。

在电影《阿甘正传》中声音的运用更是不仅补充画面而且更蕴涵了创作者更多的苦心。这部电影引用了大量的非原创音乐,大量使用这些音乐作为场景音乐,有源音乐还有无源音乐。电影中在主人公在参加越战时,从第一个场景也就是乘直升机抵达前线开始,就一段接一段的引用音乐,基本上都是无源音乐。下面对这些音乐本身的文化背景做出分析再结合到具体的镜头场景,导演的用意自然就会显现出来。先来看地一个场景,主人公乘坐直升机,从镜头一开始出现,背景音乐也就开始,这里音乐引用的是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乐队的歌曲Fortunate Son,这支乐队是活跃1967年前后美国流行乐坛的一支摇滚乐队,这首歌曲当年在美国也曾经是响遍接头,歌曲中主要是反对美国的特权阶级。曲中用很多很长的句子直接反击特权以及美国官方爱国主义所掩盖下的战争的肮脏,作曲本人也曾在美军服役,并且深知军国主义所造成的恶果,这些经历更使他能看清事实。在歌曲的最部分,他反复的唱着我不是“幸运的儿子”。唱出了那个年代的最高呼声。曲子用在这当然不是巧合,导演的用心可见一般,在阿甘刚到战场的日子里,响起这段无源音乐不仅把观众的回忆更加拉近那个年代,对熟悉歌曲的或者相关文化的人来说更是有一份额外的情绪指向或者是某种引导,无限的意味油然而生。让观众在镜头很音乐塑造的真实之中深得其意。在这之后的几组镜头也同样引用了那几年在美国本土流行音乐榜上有名的歌曲作为塑造那个年代的一个手法。在这里声音变成了一种符号,代表了一个年代。再往后一点,出现阿甘写信的镜头,再次引用了一段音乐,阿甘此时正是给国内的好朋友,女主人公写信。这段音乐的响起非常好的配合了镜头在阿甘所处的战地与美国国内女主人公的镜头两组镜头之间的切换。歌曲本身名字是California Dreamin’来自于美国60年代同样很流行一时的乐队爸爸妈妈,这首歌写于一个纽约寒冷的冬天,歌曲很明显表达了一种想引领听者达到精神生活自由和满足的愿望。也是当时美国国内年轻一代人精神生活的写照。用在这两个镜头之间当然也是恰到好处。紧接着镜头就切入了战场,音乐也随之而切换到了另外一首歌,这同样是那个年代的一首反战歌曲BuffaloSpringfield乐队的For What It’s Worth。不同的是在这里好像音乐本身的内容更加接近于镜头画面,一群不知道要发生什么的士兵在雨夜步行在一片无人的丛林中,没人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此时歌词里也唱到There's something happening here,What it is ain'texactly clear,竟然是与镜头完全巧合的。这里导演又在不经意间用音乐,用声音语言去引导了观众引导了观众的情绪,并配合了叙事。

同样是这一段歌曲,在05年又被电影《战争之王》引用做片头曲。在这段片头中这段音乐更多的被作为无源的镜头配乐,节奏与一颗子弹的生产到运输,买卖,使用到发射的全过程切合,这里此音乐作为一首著名的反战歌曲又成为一中潜在的符号暗示这电影的反战情绪,索性这也可认为是开门见山了。除此之外,这段片头中音效的运用也很不错,尤其是子弹的金属声给人真实感。并在最后随着歌曲的节拍子弹被发射,音乐的停止,子弹的目的地却是孩子的头颅,随着最后一声低频的,类似人体中弹的声音,观众应该是会在影片的一开始的这段之后灵魂就被震撼了一下。

可无论是《阿甘正传》还是后者,导演都使用了有意味的“笔法”。先从引用的这几段音乐来看,表面上导演的用意是把它当成是一种声音符号营造一种年代的真实,或者是简单的对画面节奏的配合也可说是配乐。再往深一点看,却是不得了。是寄托和答载了太多,在里可以简单的用很有意味来形容。欧美60年代的摇滚音乐热潮可以说是对那个时代,那个时代里的年轻人的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轻年人着特有的时代情绪和草根精神,想唱就唱,唱响了那个年代。导演在选用这些歌曲时必然是看中它们的人文意义,因为太多的西方观众对这些曲子很熟了。

声音艺术语言的使用也并非以上所举的那么几类,也远比这手法多样的多。但总的来看,以上所论所谈到的足够证明了声音对镜头的辅助甚至是决定影片艺术表达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声音也同样沉载着大量的信息,沉载着创作者的艺术构思,最终到达观众,成为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艺术表现语言。

第12篇

[关键词] 微电影;视听语言;思维方式

微电影是2011年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制作公司、营销公司、媒介平台纷纷试水微电影营销、推广、自制剧等,微电影发展呈现强劲态势。

所谓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时长一般从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容融合了品牌营销、公益教育、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等主题,专门在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微电影既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资讯发达,每天都会从四面八方接收大量的信息,大部分受众并没有闲情逸致去阅读长篇大论,而倾向于接受短、平、快的信息,即信息的“碎片化”,微博、微小说、微电影正适应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发展非常迅速。业界公认的首部微电影是吴彦祖为凯迪拉克拍摄的90 s短片《一触即发》,该片场面宏大,制作精良,剧情和凯迪拉克汽车的优越性能巧妙地结合。该片获得巨大成功,由此拉开了微电影的发展序幕,此后,众多广告主、视频网站开始瞄准微电影市场。

电影是声画结合的信息载体,是由视听语言构成的。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类型,具有电影共有的特性,也有其独特之处,微电影的视听语言有自身的特性,本文将从题材内容、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基本语言三个方面探讨微电影的视听语言特点。

微电影的传播方式及题材特点

微电影除了电影特性,还带有明显的“社交性”,这是由微电影的传播平台的性质决定的,微电影集中在视频网站、手机媒体、社交网站等平台进行传播,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效应。所谓“病毒式传播,其实与“病毒”无关,然而,它又构建于“病毒”之上,取义的是病毒的爆发式影响力、几何级数的扩散速度,是一种巧借他人资源、充满智慧的高效率传播战术。”[1]病毒式传播能把信息在短时间内让广大受众熟知。比如微电影在微博和Facebook上传播,通过用户的不断转发很容易形成集聚效应,通过转发大量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观看到微电影的作品内容,信息借此获得广泛传播。微电影的传播方式使其带有明显的社交属性,这是传统影视剧所欠缺的。微电影的社交属性使其成为众多广告商和视频网站的宠儿。

“微电影根据参与团队和广告植入情况分为三种:用户生成内容(UGC),广告定制微电影,微电影中植入广告。它们的产业链有所不同。”[2]目前试水微电影领域的既有广告主、视频网站,也有来自民间的草根达人。草根达人拍摄的微电影属于用户生成内容的范畴,题材一般是幽默搞笑、时尚潮流、网络热点等,大多出于拍摄者本人的表达欲望,视频里较少带有商业信息,如网络流行的感人微电影《来信》、大学生抒发毕业感慨的《外面的世界》、讲述“80后”的回忆的《昨天》;广告主定制微电影目的是进行品牌营销,传统的电视广告往往篇幅很短,且费用高昂,不能很好的传达品牌的理念和内涵,而微电影传播成本相比电视广告大大降低,且十几分钟的时间足够完整阐述品牌内涵,已经有很多广告主运用微电影进行品牌营销,且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如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66号公路》,保时捷的《私信门》、尊尼获加的《语路计划》、橘子水晶酒店的《十二星座》系列……广告主定制的微电影在题材上一般通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来阐述产品理念,故事的内容不受限制,最主要是跟产品的理念能够完美契合,故事本身有幽默、深度、能引发人思考等特性才能引发广泛传播;视频网站拍摄微电影既是吸引用户以巩固平台,也是作为植入广告的平台吸引广告主投资。此类微电影题材一般紧扣当下网络热点、时尚潮流、幽默搞笑等,有些是直接从网络文学改编的。微电影的受众主要在集中在年轻人群体,“80后”和“90后”是主要的传播受众。

在对微电影的传播方式和题材特点进行简单梳理后,笔者要探讨的是微电影最本质的特性,即微电影视听语言的特性,微电影是声音和影像构成的产物,创作的思维方式,镜头运用、镜头组合、声画结合等技巧都将影响作品的最终形态,要全面了解微电影首先要了解微电影的视听语言的特性。

微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一)微电影创作的思维方式

每一部微电影都会因为表现的主题、制作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风格,但作为一种视听语言,创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蒙太奇、长镜头、角度的切入、细节的表现、节奏的把握这些方面的内容。微电影创作首先要确立拍摄的主题,选准切入的角度,制定好拍摄脚本,这些都准备好了再进行具体的拍摄,完成初步的拍摄之后,对镜头要进行剪辑。微电影的创作路径可以归纳为四个步骤:确立主题—构思剧本—具体拍摄—后期剪辑,在创作的过程中,蒙太奇的思想要贯穿始终。

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蒙太奇是指贯穿电影创作始终的一种思维方式,狭义的蒙太奇是指电影在拍摄和剪辑的具体技巧,如镜头的组接、声画结合、色彩运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