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3 06:5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森林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现状分析
1.1成效明显和问题突出并存
全县通过“三林”并举,强力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施,加大了林业管理力度,提速了国土绿化进程,但是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仍然突出,一些地方以工程造林、土地平整、占补平衡、低产林改造为名,破坏森林植被,违背客观规律,忽视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
1.2群众对森林保护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违法现象
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各级领导和群众对林业高度关注,都希望保住树林,留住绿色,各级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多年来想尽办法,进行大量的探索,但是社会的期盼与林权所有者的经营理念相脱节,农民经营林木,在林业中的劳动成果就要在商品交换中用货币表现出来,并力求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导致林农随意处置林木资产,出现违法现象。森林资源管理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第一方面,利益驱动,刺激了森林资源的破坏。林改后,一些林权所有者急功近利,为了将成材林急于变现,一度出现了为砍而卖、一买就砍的现象。大量财富被木材贩子掠夺,出现了砍树的不种树,种树者不砍树的怪现象。第二方面,打击乏力。行政案件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违法相对人不执行,林业主管部门没有很好的强制措施,出现执行难的问题;刑事案件从立案到侦察终结,移交检察院提起公诉,存在侦察环节取保候审,公诉环节保释,法院一般对涉林案件都判缓刑,只是走程序而已,起不到打击震慑作用。第三方面,人为因素。一是存在取证难的问题,由于农村留守人员一般是老幼病残的弱者,一旦发案,他们既不敢报案,也不敢举证,害怕个人受到伤害;二是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从提供举报线索的情况分析,凡是举报的,一般都是双方有意见、有过节的对象。
2对林业管理的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民爱林护林的社会氛围。(2)积极探索适合县情的林业发展之路,用办工业的理念发展林业。更新理念,正确处理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3)走适度规模之路,实行业主化管理。①积极培育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实行互助合作,缓解势单力薄、财力、人力不足的矛盾。②通过林业招商,形成公司化经营、大户经营的格局。(4)增加生态建设投入,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补偿再分配机制。①加强林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林业的项目支持。②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让林农从生态林保护中获得的报酬,提高管林护林的积极性。(5)深化林业改革,启动生态建设的引擎。①清理规范性文件。纵观林业政策,从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到市(县)、乡(镇)文件,层层规定,对法律法规的延伸越来越长,有些偏离了法律的本意,强化了政府行政管理的主导作用,以维护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国家利益为重,相对忽略了森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对森林资源保护和增长潜在的巨大动力,致使侵犯林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悖于依法行政,干扰了执法监督和管理秩序。②创新机制,推动林业发展。一是加强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高林业治理能力。二是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切实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将林业工作重点由资源培育为主向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并重转移,有效推动林业由粗放型经营向产业化发展。三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探索完善林业生态建设长效机制。
作者:陈再传单位:江苏省金湖县银集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森林资源行政许可证
1森林资源及森林资源资产
1.1森林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林地以及林区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森林,包括竹林。林木,包括树木、竹子。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土的乔木林地,疏林她,未成林造林地、灌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苗圃地和国家规划的宜林地。”根据该规定的精神可知,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系统。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在进行科学管理及合理经营条件下,可以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大量物质产品、非物质产品及发挥其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
森林资源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森林生物资源、森林土地资源以及森林环境资源。①森林生物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②森林土地资源。包括有林地、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③森林环境资源。包括森林景观资源、森林生态资源等。因此,森林资源是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的综合体。
1.2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是不是商品,有没有价值是林业经济学界长期以来讨论的核心问题。森林资源的价值与价格这一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1.2.1资产与资源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表的财务会计概念第三辑中,对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因此,资产具有3个重要特征:①资产是一种经济资源。②为某一特定个体所控制。③资产可以用货币来计量。
1.2.2资源与资产资源与资产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资产,首先必须是一种经济资源,资产与资源分属不同的管理范畴。两者的物质内涵具有一致性。但又有显着的区别。①资源揭示财富的物质属性,主要以实物管理和数量管理为基础;资产要揭示财富的经济属性,目标是对资源进行经济补偿或价值实现、以价值管理为核心。②取得的方式不同。资源的取得或者是天然形成的,或者是人的劳动与自然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而资产的形成可以有3种渠道:一是由人们认定渠道,将一些资源作为资产;二是由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创造的;三是由买卖、租赁等产权交易实现的。③作为资产的资源,具有法律上的独立性,资产总是个体者的资产,主体对其具有控制权。④计量单位不同。资产应能够以货币计量,而资源主要以实物单位计量。
1.2.3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是在现有认识和科学水平条件下,进行经营利用,能给其产权主体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资产的分类:①按其形态可划分为林木资产、林地资产、森林景观资产和森林环境资产等。②按经营管理的形式划分为公益性森林资源资产(如防护林)和经营性森林资源资产(如用材林资产、经济林资产、薪炭林资产和竹林资产等)。
2森林资源和林业管理理论基础
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开提报告
选题依据: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有利于提高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较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我们也应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可行性论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森林旅游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和富起来的重要手段。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第三部分:解决好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森林旅游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XX年10月20日—XX年11月10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撰写论文提纲并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XX年11月11日—XX年11月30日实地调研,相关访谈,拟草稿。XX年12月01日—XX年12月20日撰写论文初稿。XX年12月21日—XX年12月30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一周内根据指导教师的点评,完善论文,并做好答辩前准备。XX年06月19日—XX年06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
英文名称:East China Forest Management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金华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7743
国内刊号:33-1160/S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1前言
森林是海南的生命线,是海南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涵养水源,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也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生态保障。在近五十年的发展中,海南林业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沙漠化造林技术研究、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和海防林研究、天保林研究、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研究、生物组培技术研究等均获得重要的技术成果,为海南林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文献资料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出科学研究结果和科技发展的轨迹。为了系统、准确地了解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轨迹和最新研究进展,本文以海南林业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作为参考点,采用文献查询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查阅关于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文章,内容包括海南森林培育技术研究、海南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和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技术研究七大类。通过深入的研究和详细的分析,探讨海南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全面、系统的掌握海南林业的发展轨迹。
2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检索结果
2.1文献整体情况和年度分布规律
以《热带林业》和《热带林业科技》期刊杂志为主要参考点,查阅在1962年~2006年期间,发表的海南主要林业科学技术文献,结合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海南林业科技”和“林业科技发展”为主题,进行系统检索,经统计,共计2000余篇文章。由于年限较长,因而,以10年为一个发展阶段,把文献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详见文献数量阶段分布图1。
2.2文献类型
针对文献资料的论述方式,分为综述类文章、技术类文献、调查报告类文献、发展战略类四种类型。2.3学科分布特点根据林业学科的基本分类和文献资料研究主题,将收集的文献分类为:森林培育、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森林经营管理、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林业建设、森林资源、园林绿化、林业信息技术、森林防火、自然保护及其它研究等12类。
3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分析
3.1分布情况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海南林业科学技术文献资料数量的变化:1970~1979年期间,科技文献数量最少;1980~1989年和2000~2006年两个阶段发表的文献量最多。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海南林业建设方向。20世纪60年代,开荒耕种,引种栽培,建设海南的热潮涌起;20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的动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生产和林业研究也受到严重阻滞;自1980年开始,国家非常重视海南的林业建设,提出“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的林业建设方针,科技人员备受鼓舞,重新投入生产建设中,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开始得到重视,同时林业科学研究文献数量明显增多;随着林业建设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海南省人大一届三次会议通过了《海南森林保护管理条例》,禁止采伐热带天然林,海南林业进入转型摸索阶段,开展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重视实际工作,但是科技论文的编写仍没得到重视;从2000年开始,林业建设进入跨越发展阶段,对林业科学技术需求不断增强,鼓励科技创新。同时,由于对职称评定工作的重视,科技人员撰写科技论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总体上看,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文献量呈上升趋势。
3.2文献类型分析
从图2可以看出,海南省林业文章以综述类居多,占总文献量的56.8%;技术总结性文献居第二,约占总文献量的37.4%;调查报告类文章占4.8%;发展战略类文献占1%。技术报告类和调查报告类文献一共才占总文献量的42.2%,与综述类文章相差较多,表明海南省林业技术类研究及成果偏少。
3.3文献分类结构分析
表2显示,我省林业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森林培育研究,占总文献量的22.47%。共涉及如柚木、黄桐、降香黄檀、黄胆、海南龙血树、洋椿树、棕榈藤、竹子等海南乡土树种的栽培技术、育苗技术、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松树、桉树、马占相思等树种的营林技术研究。这与我省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建立乡土树种基地的林业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林木遗传育种技术研究占总文献量的10.65%。说明林木良种繁育研究得到重视,内容包括林木生物技术、林木常规育种、种源收集等,这与当前林业的发展方向是相适应的。森林生态学文章占总文献量的10.24%,包括森林生态系统理论研究、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森林破坏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的后果、热带原始林保护示范研究等等,此类研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海南林产工业及化工类文章占文献总量的9.59%,数量颇多,说明海南较为重视林产工业及化工方面的研究和发展。森林经营管理类文章占总文献量的5.0%,内容以森林可持续发展、分类经营、森林资源为主。园林建设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占总文献量的1.82%,这与城市园林建设、城市森林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紧密相关,促进了该学科的研究进程。林业经济管理类文献占0.53%,说明海南对此项研究偏少。林业政策类文章仅占总文献量的0.12%,数量最少。
4结论
通过海南林业科学技术进展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重视林木育种工作。但是科技含量较低。在林木生物技术方面,虽然该类文章相比较多,但深度和广度不够,许多树种的研究尚未开始。(2)森林培育技术研究得到较快发展。尤其在造林模式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较好效果。(3)海南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尤其对森林昆虫区系、害虫生物学、生态学及其经济意义方面的研究很少,资料也缺乏。(4)在森林经营管理研究方面,海南先后得到ITTO(国际热带木材组织)、GTZ(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等国际组织的资助,使森林得到有效恢复和前所未有的发展。(5)在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方面,海南省森林资源卫星遥感信息系统、森林公安指挥中心、森林火灾监测系统、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信息局域网络、林业视频会议系统、科技信息网等林业高科技网络平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农业科技服务“110”这一新型服务体系,海南林业信息技术研究还是比较领先的。(6)海南森林生态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5讨论
虽然海南省林业科学技术研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总体水平同国内发达省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着林业技术创新和发展,也制约着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1)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明显滞后,尤其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薄弱,明显落后于国内外许多城市。对种源的收集偏少,对已收集资源的保存、研究、开发和利用不够;(2)乡土树种遗传改良工作停滞不前。不少重要乡土珍贵树种的育种以及规模繁殖技术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新品种数量少,研究手段落后,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难以满足林业工程建设的需要。(3)在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4)林业科学技术研究与现代林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生产管理水平低,经营粗放,普遍存在只抓生产不顾技术研究的现象。(5)林业生产方式和设备陈旧落后,对林业先进机械运用较少,基础条件落后,还停留在原始的工具,如森林清查角规、测树仪等仍是森林清查的主要工具;劳动力老化,没有活力。(6)由于林业发展具有长期性、艰难性、复杂性、地域性等特征,收入和产出的不协调,造成了科技人员浮躁,无法安心科学研究。同时,高层次的林业科技人才匮乏,尤其是国内外学术界较有影响的拔尖人才少,科技资源配置与优化程度低,创新能力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7)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少,而且已有的成果也无法及时推广,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建设。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体制的不健全,基层林业部门科技力量薄弱,致使林业科学技术成果推广率极低,也是阻碍当前海南省经济的提高和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8)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较低,研究手段落后,严重制约了林业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9)海南林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明显落后于海南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发展。#p#分页标题#e#
Abstract: The simulation of plant morphology has been the focus of computer graphics. Virtual forest environment is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cartoon industry of new research field,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ex forest object, expression and analysis of complex forest growth rule for animation industry research provides a new platform. This paper based on vegetation growth rule, and realize the platform for cartoon game model of virtual forest.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by natural selection mechanism of plant species, from the start,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simulation virtual forest competition between individual plants, ref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selection rules, to a certain extent in the past, reproduce virtual forest inversion of reality, the prediction of the future.
关键词: 虚拟森林;环境模拟;遗传算法;L系统;二叉树
Key words: virtual trees;environmental simulation;genetic algorithm;L system;binary tree
中图分类号:TP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55-02
1概述
虚拟森林环境(Virtual Forest Environments, VFE)是虚拟现实技术在林业科学上的应用实践,它以林业空间数据为依托,以虚拟现实技术为特征,构建森林对象,表达及分析复杂的森林现象,这种不同与以往二维图形的表达方式诱发了三维可视化的新方法,新思想,新发展。虚拟森林环境是一个可进行森林实验的虚拟工作室或人与人交流研讨、协同工作的媒介平台,在虚拟森林环境中可以做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解决复杂森林管理规划问题、科学地协同决策。虚拟森林环境可用于对现实世界的森林数据进行模拟、分析、解释、预测等,帮助理解复杂的森林生长现象,支持林业规划、决策和调控。因此,面向林业的虚拟森林环境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将为林业建设提供一个广泛而形象化的信息处理环境及支撑工具,为专家提供林业决策的新平台,有效推动森林资源的合理保护和营林生产等林业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进程,进而提高林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地球表面上只要有植物生活所必须的环境条件就会有植物聚集生长并形成种群。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植物与植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种群是植物群落的基本单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①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分布形式和空间等级结构;②数量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上(空间内)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并将随时间而发生变化;③遗传特征:种群有特定的基因构成,种群内的所有个体具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具有空间分布型,并随时间而进化。
虚拟森林环境中的研究重点是对植物种群的研究,最终是要说明植物种群的动态分化与适应过程。然而,虚拟自然景物技术发展到今天,构造虚拟植物的模型已经很多,但多数都侧重于图形学方面,主要研究对象在某一时刻的具体形态。本文受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思想启发,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进化机制,从植物种群着手,利用遗传算法构造了虚拟植物模拟器,为实现虚拟森林中植物个体间优胜劣汰的竞争关系提供实现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虚拟森林反演过去,再现现实,预测未来的动态功能。
2模拟与实现
在为虚拟植物建模时,本文使用了基于二叉树的L系统,该方法的特点是在L系统文法生成初期就已经体现了节点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并且在内部生长因子和外部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下,将枝干的粗度、偏转角度、长度、出芽点个数等信息存储在相关结点中。二叉树的建立是从顶向下递增完成的,需要遍历生长状态对应的字符串。该算法的创新在于各个状态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L系统建立时就已经存在,结点与其相邻的结点间存在着上下文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基于二叉树的L系统结构在描述环境敏感型虚拟植物方便有效。枝条弯曲的模拟对于形象地模拟植物的形态很重要。弯曲模拟一般用参数曲线拟合的方法来模拟枝条的弯曲。该方法虽然能模拟各种枝条的弯曲,但需要对枝条弯曲形状做大量测量,通过统计数据得出曲线控制参数。这种方法不适合模拟植物生长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枝干的受力情况,确定分枝偏转的角度。分枝的空间位置体现了枝条受重力作用表现出的屈地性以及受光照影响表现出的向光性。使得不同生长长度和不同生长位置的枝条弯曲的程度不相同。因此建立了基于环境敏感型植物的虚拟森林模型。该模型包括了虚拟植物模型、虚拟植物模拟器、环境模拟器、环境模型和环境因子(阳光、温度等)。该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实现虚拟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宏观方面,虚拟植物和环境之间存在交互,环境因子作用于虚拟植物的生长模拟,当环境变化后,植物个体需要改变其形态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微观方面是从植物生态属性出发,利用遗传算法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片段体现虚拟森林环境下种群中植物个体之间的竞争关系,模拟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的选择规律。该模型的提出使得环境敏感型植物的模拟更加真实自然,有效地反映出植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虚拟森林环境反演过去、再现现实、预测未来的功能。
3总结与展望
植物是自然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虚拟现实/环境、计算机动画与仿真中,植物模型的精细程度和外观效果直接影响室外场景的真实感。因此,植物的建模表示与真实感绘制一直是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可编程图形卡及相应编程语言的功能日益完善和强大,人们开始考虑动态自然场景的真实感绘制问题;另一方面,数字娱乐与媒体如影视特效、视频游戏等也迫切希望图形学提供有效、快捷的算法来处理动态变化的室外场景,并在获得更为逼真的动态效果的同时加快制作工序并节省成本。注意到植物形态各异、结构复杂,其生长和运动蕴含着错综复杂的物理和生物学规律与机理。因此,在保证一定的形态真实感的前提下,构造合适的物理模型和生物学模型,加速模拟计算,以便最大限度获得运动或变化真实感显得颇为重要。本文基于物理和生物学原理,从植物的表达模型出发,研究植物的动力学模拟与生长模拟,力求在形态真实感、运动真实感以及效率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以满足相关应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舒娱琴.基于林分生长规律的虚拟森林环境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4.
[2]邵国凡,赵士洞,舒噶特.森林动态模拟― 兼论红松林的优化经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陈昭炯.基于L-系统的植物结构形态模拟方法[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0,12(8):571- 574.
[4]Hutchinson J. Fractals and self-similarity. University Journal of Mathematics, 1981, 30 (1):713-747.
[5]张帆.虚拟场景中的自然景观模拟[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肯尼思・法尔科内,曾文曲,刘世耀,戴连贯等译.分形几何――数学基础及其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1:41-77.
2:吉林省森工集团信息化发展前景与规划.
3: 吉林省林业设计院网络中心网络改造与发展规划.
4: 吉林省林业系统生态信息高速公路构建课题.
二、论文撰写与设计研究的目的:
吉林省的林业分布十分广泛,以长白山系为主要脉络的山地广泛分布各种森林资源,而作为林业及林业环境的发展,林业生态信息则是一个更为庞大的系统,快捷,准确,合理,系统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这些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现实的问题.在信息交流的这个世界中,信息好比货物,我们需要将这些货物(信息)进行合理的处理,其中以硬件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这些货物(信息)交流的"公路"和"处理厂",我做这个题目,就是要为它画出一条"公路"和若干"处理方法"的蓝图.
由于森工集团这样的特定企业,其一,它是一个统一管理的企业,具有集团化的特点,网络的构建具有统一性.其二,它又在地理上是一个分散的企业,网络点也具有分散性.然而,分散中还具有集中的特点,它的网络系统的设计就应该是板块化的.从信息的角度来讲,信息的种类多,各种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角度也不尽相同,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硬件的地域布局,也要考虑软件平台的配合.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新观念,大步向前.我相信,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我的努力,我将为它们创造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
1,论文(设计)研究的对象:
拟订以吉林省林业系统为地理模型,以林业网络综合服务为基本需求,以网络拓扑结构为设计方向,以软件整合为应用方法,开发设计一套完整的基于集散集团企业的企业网络系统.
2,论文(设计)研究预期达到目标:
通过设计,论文的撰写,预期达到网络设计全面化,软件整合合理化,网络性能最优化,资金应用最低化,工程周期最短化的目标.
3,论文(设计)研究的内容:
一),主要问题:
设计解决网络地域规范与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设计解决集中单位的网络统一部署.
设计解决多类型网络的接口部署.
设计解决分散网络用户的接入问题.
设计解决远程瘦用户网络分散点的性能价格合理化问题.
设计解决具有针对性的输入设备的自动化信息采集问题.
合理部署网络服务中心的网络平衡.
优化网络服务系统,营造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安全问题.
10,基本应用软件整合问题.
[nextpage]
二),论文(设计)包含的部分:
1,地理模型与网络模型的整合.
2,企业内部集中部门网络设计.
3,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总体分散.
4,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远程结点.
5,企业内部分散单元网络设计——移动结点.
6,企业网络窗口(企业外信息交流)设计.
7,企业网络中心,服务平台的设计.
8,企业网络基本应用软件结构设计.
9,企业网络特定终端接点设计.
10,企业网络整合设计.
5,论文(设计)的实验方法及理由:
由于设计的过程并不是工程的施工过程,在设计过程中详尽的去现场建设肯定有很大的难度,也不是十分可行的,那么我们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进行仿真试验和科学计算.第一步,通过小型网络测试软件平台,第二步,构建多个小型网络搭建全局网络模拟环境,第三步,构建干扰源利用小型网络集总仿真测试.
6,论文(设计)实施安排表:
1.论文(设计)阶段第一周次: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阅读参考文献资料,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准备试验用网络硬件和软件形成试验程序表及试验细则.
2.论文(设计)阶段第二周次:开始第一轮实验,进行小型网络构建试验,模拟网络服务中心,模拟区域板块,模拟远程及移动网络.
3.论文(设计)阶段第三周次:进行接口模拟试验,测试软件应用平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4.论文(设计)阶段第四周次:完成第一轮实验,提交中期成果(实验报告1).
5.论文(设计)阶段第五周次:进行第二轮实验,模拟环境(干扰仿真)实验,提交实验报告2.
6.论文(设计)阶段第六周次:完成结题报告,形成论文.
三,论文(设计)实施工具及参考资料:
小型网络环境,模拟干扰环境,软件平台.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
郑纪蛟《计算机网络》.
陈济彪 丹青 等 《计算机局域网与企业网》.
christian huitema 《因特网路由技术》.
[美]othmar kyas 《网络安全技术——风险分析,策略与防火墙》.
其他相关设备,软件的说明书.
1、论文(设计)的创新点:
努力实现网络资源的全面应用,摆脱将单纯的网络硬件设计为企业网络设计的模式,大胆实践将软件部署与硬件设计阶段相整合的网络设计方法.
题目可行性说明及预期成果:
1、学术性,或称理论性,是学术论文与其他类议论文章根本区别之所在。学术论文是一种学术性的论理文章,只能以学术问题作为论题,以学术成果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作为文章的核心内容。它要求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通过严密的论证和分析,以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不是客观事物外部直观形态和过程的叙述。
2、科学性,科学性是一切学术论文的灵魂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客观真理,因此首先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反对弄虚作假的不诚实态度;其次任何学术研究,都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
3、创造性,或称创新性、创见性、独创性,这是衡量学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科学研究是处理已有信息、获取新的信息的一种创造性精神劳动,需要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探索新的方法,阐发新的理论,提出新的见解。表述科研成果的学术论文,贵在创新。如果没有一点创新性,就根本没有必要写学术论文。
4、专业性,学术论文的专业性不仅表现在研究内容和手段上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而且表现在文章的结构、专业术语、图表、公式等方面。
5、规范性,不同的期刊论文虽然在语种、版面上有区别,但都具有相似的基本格式。世界发达国家对学术论文的撰写和编辑制定了各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术机构还制定了本学科和专业的国际标准。
科技论文范文欣赏:
[摘要]科技扶贫在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伟大实践中,使广大贫困地区农民依靠科技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在中国经济整体日益市场化的今天,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作用,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这一条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很好地保护林地生态的科技扶贫新模式,从而证实了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切实是一条切实可行的科技扶贫新途径。
[关键词]新途径林业科技兴农林下经济作物种植
[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7-0110-02
引言: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它是应对贫困农村地区技术生产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这一经济现状的,近些年来,科技扶贫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在我国,科技扶贫政策的提出较晚,地区之间发展的还很不均衡,还没有形成一致认识的扶贫模式的具体界定。因此,研究科技扶贫发展的具体操作模式,探索形成比较规范和科学先进的科技扶贫模式理论,对完善和发展科技扶贫理论和进一步推进科技扶贫实践都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这种背景下,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就应运而生,它是在实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将集体林地承包到了农户手中,广大林农为充分的利用林地空间,深挖林业生产力,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循环经济,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出的新生事物。近年来,我国把把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产业作为促进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社会发展的重要农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经济作物种植,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科技扶贫的意义及其特征
1.科技扶贫的意义
科技扶贫政策的实施与应用,促进了贫困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尽快的实现了脱贫致富。高素质的科技扶贫人才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民群众进行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普及教育,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素质,增强了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和积累的能力,大幅度提高了贫困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以得到最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科技扶贫的特征
2.1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科技扶贫中始终扮演着第一位的角色,起到的作用永远是最重要的也是决定性的。由于贫困地区自然、经济、社会和人文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科技扶贫开发中,需要大力发展本土科技以及引入必要的先进技术,同时由于农林牧渔等行业技术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适应性,在贫困地区引入技术时,必须要求技术本身是先进的、成熟的,并结合当地实际综合体现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2.2加大力度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学文化素质。科技扶贫不仅要求有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同时要求科技实施人员素质较高,因此提高个体素质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必备条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要引入科技和管理人才,组织实施各类型的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集中解决贫困问题以及增大群众的认知面,而且要在扶贫项目和扶贫讲座等类型的活动的带动下,大力开展科技扶贫政策与技术的培训与教育,以达到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目的,这样就从根本上转变了农民思想观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个体素质,造就了当代的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农民。
二、应用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的开展方法
笔者生活在平原地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以及防护林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农民栽树的积极性高涨,林地面积在近几年迅速增加,改变了林木稀少的的状况,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1.近几年来,养殖业收益较好,林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林地资源,实现养殖以及林业的双重发展。在林地里散养家常鸡、鸭,鹅等,在各地都有非常成功的例子,在果园散养鸡鸭鹅等家禽,能够明显的减少害虫的虫口密度,而且不用给果园单独除草,省工省力。在合适的林地规划一片空地圈养生猪和羊,有的还在林地建立托牛所,利用林地的坑塘养鱼,收益相当高。而家禽家畜的粪便又是林木生长良好的肥料,二者相得益彰,极大地提高了林地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林木的生长。
2.林下种植已经非常普遍,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林下套种喜阴的园艺用卉苗木前景广阔,喜阴的有苔类。在林木种植的初期,可以采取林木与矮杆作物间作,例如大豆、花生、辣椒、等。耐阴的药材品种非常多,而且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药材的需求量非常大。可栽植人参、西洋参、等很多品种。林地栽植食用菌历史悠久,可以种植蘑菇等菌类植物。
3.充分发挥林木丰茂、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和林下产品资源,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建立“林家乐”,突出个性特色,以采摘、垂钓等休闲模式吸引各方游客来享受林地的中的农家乐趣。
三、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林木的生产周期是比较漫长的,这严重制约着林改后农民的发家致富。而发展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增加了林业附加值,开辟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2.因地制宜成本低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利用森林系统良好的生态条件,在林下种植南药、棕榈藤和切叶花卉等适宜的经济作物(植物),这种种植模式是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药用经济作物和资源,投入少、效益高,也可有效地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从而实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3.保护环境效果好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模式,可构建不同类型森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结语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条农村科技扶贫新途径,具有农民可操作性强、投入少、见效快、种植面积广、大大增加农民收益、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在农民林业生产实践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由于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又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这样,林下经济作物种植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必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也成为了我国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褚琳,劲草.科技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J].科学经济社会,1999
[2]毕文博.深化科技扶贫,做好科技共建工作[J].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2003
[3]李金海.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XX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生态特色,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XX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XX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XX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XX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XX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
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XX年)××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XX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XX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科技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三、虽经努力,留有遗憾,国有林场工作条件环境改善不大是我最不满意的事情
1.1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
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文献记载,一个人要生存,每天需吸入0.8kg氧气,排出0.9kg二氧化碳。据研究测定,树木每吸收44g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g氧气;树木的叶子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1g就能消耗2500L空气中所含有的全部二氧化碳。而10m2的森林或25m2的草地就能把一个人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全部吸收,供给所需氧气。就全球来说,森林绿地每年为人类处理近千亿吨二氧化碳,为空气提供60%的净洁氧气。
1.2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用矿物燃料的剧增,受污染的空气也开始威胁人类健康,其中二氧化硫就是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有害气体。据测定,森林中空气的二氧化硫要比空旷地少15%~50%。若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随着林木生理活动的旺盛,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还会加快。相对湿度在85%以上,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是相对湿度15%的5~10倍。
1.3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
树木能分泌出杀伤力很强的杀菌素,能杀死空气中的病菌和微生物,对人类具有保健作用。有人曾对不同环境每1m3空气中含菌量作过测定:在人群流动的公园为1000个,街道闹市区为3~4万个,而在林区仅有55个。此外,树木分泌出的杀菌素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例如,1hm2桧柏林每天能分泌出30kg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痢疾等病菌。
1.4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随着公共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趋严重,城镇尤为突出。实验测得,公园或片林可降低噪声5~40dB,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效果多5~25dB;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m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20dB,比空旷地的自然衰减效果多4~8dB。
1.5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
由于森林树干、枝叶的阻挡和摩擦消耗,进入林区的风速会明显减弱。据资料介绍,夏季浓密树冠可减弱风速,最多可减少50%,人类便利用森林的这一功能造林治沙。另外,树冠对雨水有截流作用,能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击力,保持水土。据计算,林冠能截流10%~20%的降水,其中大部分蒸发到大气中,余下的降落到地面或沿树干渗透到土壤中成为地下水。所以一片森林就是一座水库。
2森林遭受破坏现状
森林如此之重要,然而人类却在悄然不觉中蚕蚀着这一片又一片的绿色屏障。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min就有超过20hm2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政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全国共发生林政案件20.95万起,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政案件20.75万起,查处率为99.02%。与2006年同期相比,2007年上半年林政案件总数增加3.4%,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2007年上半年,因林政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其中,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森林破坏大案,都是无以用简单的数据来比拟的。因此,如何更好的保护森林资源,成为迫在眉睫,且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森林保护对策
3.1通过有关职能部门,普及《森林法》等有关法规及有关环保知识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森林法律、法规,增强公民的绿化意识,利用多种形式,深入乡镇、村组和山区农户等基层,进行当地农民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充实基层林业管理队伍,保证经费等物质支持及时到位,并赋予其一定的行政执法权,以便及时、有效地制止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犯罪行为。
3.2结合检察机关,开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预防工作
深入到涉林案件中多发、易发渎职犯罪的地方或部门,加强国家森林法规和刑法关于渎职犯罪有关规定的宣传教育,增强有关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按照职责要求严格依法行政的观念,以达到从源头上预防此类渎职犯罪的目的。
3.3加大林政执法队伍建设,理顺林业管理体制
结合大力查办涉林案件中发生的渎职犯罪案件,或结合案例以案释法,提高有关人员执法水平,促使其依法行政,文明行政;或指出其队伍建设管理上的漏洞和不足,达到更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打击涉林违法犯罪的目的。
3.4总结以往查办林业主管领导和林业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有效经验和手段,加强执法监督
根据林业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对林业执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职务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通过再查办一批有震动、有影响的渎职犯罪案件,促进林业工作人员严格执法,以便有效、及时地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行为。
3.5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把森林资源保护纳入目标管理,乡镇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指派专门执法人员对采伐地点、木材市场、木材经营加工点等处加强监管,整顿流通秩序。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用火审批制度。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强化植物检疫。加强对珍贵野生动物、珍稀野生植物、名木古树的保护工作。对在监管中涉嫌、、的执法人员,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6建议土地管理部门严格依森林法、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办理林地征占用手续
保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照章办事,不越权,不违规,在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批制度后再依法办理土地审批手续,切实加强管理,坚决制止随意侵占、破坏林地的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智勇.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年鉴(2007)[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马福.森林——生命之源(第12届世界林业大会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林木树种,混交技术,效果机理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少量的热带气候,如此,为各树木的生长奠定了良好的自然因素,从总体而言,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拥有各种价值的商品林建设产业带,各种林业产品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各种林业林木资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杉木,杨树等各种树种的造林面积在总体而言不断扩大,很多单一树种的纯林逐渐显露出其各种缺陷和弱点,比如各种病虫害严重,森林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等,在林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造林难以成林,树木难以成材等,不仅仅很大程度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纯林在造林建设过程中,没有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没有采用比较科学合理的林木树种混交技术,其效果机理不明显。为促进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加强对混交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林木树种混交技术分析
1.要综合考虑到林木对各种生物特性的需求,合理树种搭配
(一)树木对光照的需求
一般而言,向阳性的树种都需要有比较丰富的阳光,有充足的日照,如此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发育和涨势。这种林木类型不耐庇荫,当成林之后将会自然整枝,诸如此类的树种在混交林木技术贯彻落实过程中,要将这种类型的树种作为主要树种,最后不好作为伴生树种。而针对一些阴性的树种,这种树种类型对阳光和光照的要求不高,在强烈的光照下很难获得较好的涨势,甚至可能会发生树木的死亡,如此,这种林木需要创造出比较阴凉的生长环境。在林木混交技术落实过程中,可以将林木划分比较清晰的层次,上层一般都以树冠稀疏且喜欢光照的林木,作为主体树种,在下层可以种植一些喜阴,而且具有较为浓密的树冠的树种类型,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让林分光能利用效率达到最大。比如,可以让马尾松位置于林木的上层,可以将强烈的光照吸收,而下层可以种植杉木,当马尾松的树冠将强烈的光照吸收很大一部分后,剩下的光照可以很好的满足杉木的生长需求。
(二)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充分考虑到树种对水分的需求,对树种的混交技术贯彻落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不同的树种对水分的差异性性需求,当遇到水分不足的情况时候,加强树种混交的合理性选择,可以更好的实现林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笔者的林业工作经验中,一般而言,针叶树种需要的水分相对较小,而一些阔叶林木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除却水分之外,对土壤的可适应性有必须有着比较严格的选择,可以据不同的地质地貌情况,将一些耐寒,耐旱,中生,湿生等类型的树种进行合理的混交。比如一些耐旱的树种诸如马尾松,柏树等,这些树种可以在一些比较干旱的环境下进行较好的生长。
(三)树木根系的差别
在林木造林过程中,每种树种的根系接结构都有着较大的差别,根系的分布状况,根系的分布深度,根系的数量大小以及根系的穿透力,再生能力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性,在混交过程中,可以将一些根系较深的树种和根系较浅的树种互相搭配,如此,可以让土壤不同层次的肥力都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比如,可以将马尾松和木荷实施混交,将会具有较好的效果。
(四)树木改良土壤的能力
在林木管理过程中,一般而言,针叶林落叶之后很容易形成酸性的腐殖质,这样很容易让土壤的性质发生恶化,且容易让肥力衰退,因而,可以将一些落叶总量很大,且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可以改善土壤质量的阔叶林进行混交,这样可以实施针阔混交,不仅仅可以让土壤能力得到改良,也可以很大程度的让林木对一些火灾和风害的抗性大为增强。
2.混交比例的确定
确定混交树种的比例时,要考虑有利于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的生长。因树种、林种、立地条件、混交方法不同,具体比例会有不同。竞争力强的混交树种比例不宜过大,以免压抑主要树种,反之可适当增大;立地条件优越时,混交树种比例不宜过大,而伴生树种要多用灌木;通常群团状混交时伴生树种所占比例较小,而行间或株间混交时比例较大;营造用材林时,乔木型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的比例要占绝对优势,两在营造坡面防护林时要依据具体立地条件适当加大灌木比例。
3.混交方式
混交方式指混交林内不同树种栽植点的配置,是调节混交林种间关系、保证混交效果的重要技术环节。组成混交林的树种分为主要树种和混交树种。主要树种一般为高大乔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或生态效益,同一混交林内可以有1个或2—3个主要树种。在水肥条件较差的地方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所选树种不能仅局限于乔木和灌木,还要提倡乔灌草混交,利用自然植被和天然更新进行封山育林。造林后封育是形成稳定高效的乔灌草混交类型的理想方法。常用的混交方式有:插花混交(星状混交)、株间混交、行间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簇状混交。
三.树木混交效果机理分析
1.充分利用土壤养分
杉木主根不明显,侧须根发达而密集,多分布于0—50 cm;马尾松主根发达深达150 cm,主要分布于50—100cm土层中。而且两者根系相互穿插、交错分布,充分利用土壤养分。18年生的杉木马尾松混交林中吸收根系(根径小于2mm),其干重比杉木纯林大2.0—5.7倍,说明混交林的根系更能合理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
2.有效地利用光能
杉木纯林内光照强度为林外全光照的15.1%。28.8%,与马尾松混交的林内光照强度仅为10.1%~11.9%,其叶片截获的光能比纯林多4.0%一16.9%。两树种需光特性也不同,马尾松喜光,而杉木在强光下光合强度较低。
3.改善了林分内的小气候
由于杉檫混交林具有复层林冠结构的特点,与杉木纯林相比,白天能更多地截获太阳辐射能,反映在杉檫混交林14时的林内气温32.5℃,杉木纯林为33.8℃,而此时林外的气温达35.5℃。在高温的夏季混交林内的相对低温,对于林木的生长是有利的。
四.结束语
农林牧副渔是我国几种最为重要的产出行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造林过程中,要结合各种林木的具体用途,综合考虑到不同种类的林木的生物特性,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实施混交,在林木混交技术贯彻落实过程中,要从林木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政策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光照,水分,肥力,实现这几个方面的综合互补,此外,还要考虑到不同数目根系之间的差异特点,实施生物手段和化学手段进行土壤的改良,为林木的生长创造出更为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此,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林木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清乾 许忠坤 林世发 林木树种混交技术及效果机理 [期刊论文] 《湖南林业科技》 -2005年5期
[2]汤景明 鄂西南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恢复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
[3]赵阳 余新晓 信忠保 黄枝英 邓文平 王贺年 北京市西山地区栓皮栎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期刊论文] 《水土保持通报》 ISTIC PKU -2011年4期
[4]胡艳波 惠刚盈 优化林分空间结构的森林经营方法探讨[期刊论文] 《林业科学研究》 ISTIC PKU -2006年1期
论文摘要:我国林业产业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林业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去年,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数量居世界首位。经济林产品年产量也已达7000多万吨。林业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中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在南方集体林区158个林业重点县,农民收入的40%以上来自于林业产业。但是和国外林业相比,我国林业既有一定的优势,也有多方面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所以我们还要重视营林建设,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把我国林业溶入了国际林业体系中,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学会运用整地、造林的方法,尽快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