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9 05:47: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化工作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进一步提升公务员对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掌握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全面推进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本市公务培训有关要求,结合《关于开展区公务员“全员学本领,岗位大练兵”活动实施意见》五年培训规划,决定2008年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有关活动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全区广大公务员加深对推进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重大战略意义的认识,掌握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上办公实务,了解信息安全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培训对象
全区处级及以下公务员。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两部分。理论知识包括电子政务理论、信息安全知识和信息化规范性文件等内容;实务操作包括Office操作技能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操作。
处级干部重点掌握查询、审批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科级领导干部重点掌握办文流程和Office基本操作;科级及以下公务员全面掌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熟练掌握Office操作技能。
四、培训形式
(一)集中培训
1、由区信息委、区人事局统一组织各单位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骨干人员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技能培训(含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
2、由各单位根据实际,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培训,重点解决学习培训中遇到的难点、疑点问题,加深对相关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
3、由各主管单位根据工作实际,开展业务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培训,熟悉掌握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提高业务信息系统应用效率。
4、由区人事局、区信息委组织各单位人事干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熟悉掌握组织人事干部业务系统,提高应用能力。
(二)个人自学
登录区办公业务网(,通过“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系统提供的学习资料及课件,学习理论知识,练习实务操作,把握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有关知识要点,熟练掌握区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
(三)网上自测
通过“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系统,进行网上模拟测试,熟悉测试内容,为达标测试做好准备。
(四)技能竞赛
组织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技能竞赛,以赛促训,以竞赛检验培训的实际效果。
五、培训考核
培训结束后,将采取上机操作的形式,对公务员参加培训情况进行达标测试(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学员可不参加测试)。测试分理论知识测试和实务操作测试,两项测试均通过者视为培训合格。公务员培训考核结果将作为公务员个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无故不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当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含)以上等次。各单位公务员培训情况纳入本单位年度目标考核。
六、培训步骤
培训历经9个月,分前期准备、宣传动员、学习培训、达标测试、技能竞赛和总结评比六个阶段(具体安排见附表)。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08年3—5月中下旬),确定全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具体内容,开发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系统,编制达标测试和竞赛题库,完成全区新版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工作。
第二阶段:宣传动员(6月中上旬),召开全区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动员会,对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进行部署安排。
第三阶段:学习培训(6月中下旬—8月),组织各单位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的骨干人员进行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培训,同时参加市人事局、市公安局组织的网络安全培训。各单位就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活动进行再动员,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辅导,组织学员进行网上自学、自测等。
第四阶段:达标测试(9月),组织全区公务员进行网上达标测试。
第五阶段:技能竞赛(10月),组织全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技能竞赛。
第六阶段:总结评比(11月),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勤政廉政建设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全区公务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活动由区公务员岗位练兵领导小组总负责,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负责组织协调,区信息化委员会负责培训内容的具体实施。各单位要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负实责具体抓的培训工作机制,落实责任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培训工作积极、有序地开展。
福鼎一中创办于1938年,系福建省重点中学、省一级达标学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校、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科研基地校。在编教职工331人,其中高级教师109人,特级教师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省级、地市级骨干教师近30人(次)。学校秉承“德育为首、教学为重、育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传统,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塑校”的办学理念,不断开拓办学思路,办学特色日益凸显。2012年11月,被确认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学校围绕“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路径探索”试点内容,卓有成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推行。学校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视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设立“福鼎一中校园信息化教研管理中心”,制定理念领先、符合校情、操作性强的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方案。学校专门划拨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实行“有成果表彰,有责任担当”的物质精神“双奖励”奖惩推进机制,保障软硬件环境建设,努力创建信息化“智慧校园”。
落实工作方案,规范过程管理。学校遵循“统筹部署、分类指导、注重应用、协同创新、特色发展、辐射带动”的原则,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立足学校自身需求和特色,有效落实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领导排查、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外出考察对比等方式,定期研究试点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教师学生,促进水平提升。近年来,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拥有教育信息中心主控大厅、电子阅览室、电子备课室、校园微信平台和微官网、校园无线网络平台、数字化的省级示范图书馆等设施。陆续启用办公自动化信息综合平台,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曾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先进单位”。
学校坚持“互联网 + 教育”策略,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以上教育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多位教师获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一等奖、福建省“微课堂”评选活动一二三等奖,入围福建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晒课展示。学生信息技术作品曾荣获卢嘉锡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奖、省信息学竞赛大奖等,并有发明专利。
致力模式探究,彰显示范引领。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形成了“智慧校园+智慧人生”的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已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教育信息素养的教师队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形成,学校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教师专业发展和谐氛围。
参加成果推介 开展展示交流。近年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喜人。近两年,近10位教师通过福建省网络教研平台,参加了“网络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网络展播等活动,展现了风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与学的变革,也促进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高考本一上线率、高分率等多项指标均居宁德市前茅,多位学生被北京大学等名校录取。当前,学校正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2020年”行动计划,并向着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目标迈进。展望“十三五”,福鼎一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必将再谱新华章。
(福鼎第一中学 供稿)
一、示范目标与原则
(一)目标
通过树立和培育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示范单位,总结信息服务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强化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推动农村一体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国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原则
1、因地制宜,注重实践。根据农村的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信息化,既要重视项目建设更要重视实际应用,既要强化设施装备更要加强人员培训,既要重视选用先进技术更要兼顾农民接受能力。示范工程要务求示范单位的选择来自于实践,示范经验的总结着眼于实践,示范技术的应用适合于实践,示范模式的推广有利于更大范围的农村信息化实践。
2、整合资源,面向实际。示范工程的重点要立足现有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要以服务农村基层为目标,运用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整合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搞好服务。
3、多方参与,坚持实干。示范工程由农业部门牵头,积极协同各有关部门、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各地示范工作的组织,要坚持“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办法,体现开放性,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系统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4、鼓励创新,讲求实用。积极鼓励各地在组织体制、服务模式、服务手段、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以创新促进示范工作的发展,以创新增添示范工作的活力,以创新谋求示范工作的更大成效。示范工程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深远的工作,要坚持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
5、强化服务,务求实效。示范工程在有效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要强化为“三农”服务,通过服务带动信息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带动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带动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手段、服务方式要贴近农业、农村、农民,力求服务工作取得最佳成效。
nn40.com 二、示范类型与标准
(一)信息服务型。具有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较健全的信息员队伍,较好的信息服务模式。电视、电话、电脑“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全面实施,开通了信息服务热线,开办了农业电视节目,搭建了计算机网络平台,信息服务进村入户,服务效果显著。
(二)技术应用型。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智能决策、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网络建设型。已建成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服务网络,并形成功能完善、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网站群。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与能力,在支持管理和决策,搞好面向“三农”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明显作用。
(四)资源整合型。设施设备、人力财力和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各方面、各类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目标明确,方案科学,组织有力,措施与办法可行,相关部门和单位已建立起有效的整合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整合成效。
(五)整体推进型。当地政府组织领导有力,12316服务热线在本区域内全面开通,专家咨询队伍健全,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和网络建设等方面协同推进、机制创新,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示范单位申报与认定
(一)申报
示范单位申报工作由各地省级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并由省级农业部门统一将申报书报送农业部。各层级示范单位不局限于农业部门,只要符合上述示范类型与标准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都可以通过当地省级农业部门申报,或与农业部门联合申报。对于在农村信息化工作中探索出的其他行之有效的具有示范意义的类型,也可以按要求申报示范单位。
示范单位申报书主要包括工作基础、人员队伍、工作方案等内容,由各省级农业部门审核把关。原则上每个省审核上报的各类型示范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二)认定条件
1、工作基础。示范单位有较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有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有较好的服务与应用效果,农村信息化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型的前列。
2、工作队伍。示范单位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有一支稳定的人员队伍,有较完善的工作制度。
3、工作方案。示范单位申报的示范工作方案内容详实,体现当地特色,工作措施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三)认定程序
农业部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根据各省级农业部门上报的申报材料,对照示范类型及其标准,对申报单位进行严格评审。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研究确定100个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
nn40.com 四、时间进度
**年4-5月,组织各地进行示范单位申报;6-7月组织专家遴选示范单位;8月份经公示后确定示范单位并组织开展示范工作。各省级农业部门请于5月底之前将审核后的示范单位申报材料(一式五份)报送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协调。各地农业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把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对于申报的示范单位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对于经过认定的示范单位,要加强指导,积极创造条件予以扶持。
(二)多渠道增加对示范单位的投入。积极引导电信运营、IT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在12316服务热线开通、专家队伍建设、农村信息员培训和乡村信息点建设等方面,加大对示范单位的支持。
出台背景:
沿江石化产业密集
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上升
长江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唯一连接我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基于长江得天独厚的水上运输条件和运输成本优势,沿江工业尤其是石化化工工业布局集中,水路运输已经成为沿江石化化工产业原料和产品运输的重要途径。2012年,长江干线危险化学品运输量超过1.6亿吨,作业品种超过250种。同时,长江也是沿江地区重要的水源地,沿线人口众多,取水口密集,长江干线沿线共有生活和工业取水口400多处,涉及人口约1.4亿,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安全事故,将直接威胁沿江居民饮水安全,影响生态环境和沿江经济发展。
伴随着近年来沿江化工产业的迅速发展,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量快速增长,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生产安全风险也在上升。2014年6月9日南京扬子石化厂区内发生爆炸,2014年5月9日长江下游靖江水域水质发生异常,2009年8月10日三峡库区发生12个危险品集装箱落水事故,等等,这些事故给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建立完善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部门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国务院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从源头防治、运输监管和应急处置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长江饮水安全。
交通运输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认真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多次进行调研,经反复研究和讨论,在国务院应急办的指导下,形成了多方面、跨部门联合推进的工作方案。《方案》的出台,将凝聚沿江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的力量,加快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对提高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水平,保障长江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意义重大。
重点工作之一:
加强源头防治
提高沿江化工产业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优化沿江化工产业布局,提高化工园区风险防控能力是《方案》确立的重点工作,是加强源头防治,建立完善沿江石化化工产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依托长江水运优势,沿江有关省市纷纷上马石化化工项目,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据统计,长江沿江省市化工产量约占全国的46%,是我国重要的石化化工产业走廊。虽然各地在上马石化化工项目时,也事先进行园区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但主要是单个项目或园区的局部影响评估,没有统筹考虑整个长江水系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和运输系统承载力。因此,当前亟需从国家层面对沿江石化化工产业进行统筹规划布局,规范沿江两岸化工园区发展。而对于沿江已建成的化工园区,则有必要开展区域安全和环境风险及应急能力评估,完善安全和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对不符合布局要求的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从根本上解决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及运输安全问题;对于新建、改建、扩建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进行安全、污染防治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三同时”审查。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沿江化工产业布局,综合考虑长江水系生态环境承载力、水源保护、运输安全等因素,规范沿江化工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要从源头上缓解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对沿江用水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
重点工作之二:
构建综合监管体系
推进危险化学品动态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建立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信息平台,形成监管合力是《方案》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也是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安全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基础。
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和事故应急涉及交通、安监、环保、住建、水利、消防、工信等多个部门和沿江各省市政府,各部门相互间还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应急协调联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江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方案》提出了明确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平台,实现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动态监管信息共享,及时掌握危险化学品的流向和状态,保障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
为建立动态监管和应急联动机制,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工作,2013年12月,交通运输部杨传堂部长和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签署了《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2014年,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的通知》,重点加强预警监控、信息互通、应急协同、应急保障、科技创新、宣教及培训六个方面的合作,努力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交通运输和环境安全,与其他部门的应急联动也正在进一步推进中。各相关部门应尽快落实《方案》要求,推动建立完善动态监管信息平台和应急联动机制,以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运输风险。
重点工作之三:
建立适运性评估制度
降低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
危险化学品作为工业原料或产品,种类众多、数以千计,且每年都有新品种问世并进入运输环节。由于部分危险化学品易溶于水、毒性大,一旦泄漏入水,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因此,合理地控制危害性大、处置难度大的危险品进入长江,成为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好选择。2011年修订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就明确规定,禁止通过内河水域运输国家规定禁止通过内河运输的剧毒化学品以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禁运范围由交通运输部会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制定公布。
对此,《方案》明确提出,要尽快制定出台《内河危险化学品禁运目录》,从制度层面控制不宜内河运输的危险化学品进入长江水域;同时,针对新的危险化学品,要开展适运性评估,确定运输条件,加强把关,从源头降低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风险。
重点工作之四:
改善运输装备及设施
提高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本质安全水平
单壳散装化学品船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危险品船专用锚地少及洗舱水处理能力不够,存在运输安全和水域污染风险,是《方案》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2009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地方政府制定出台《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提前淘汰了三峡库区的单壳化学品船;2013年,又出台《“十二五”期推进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将长江中下游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单壳化学品船和600载重吨以上的单壳油船纳入限期淘汰范围,涉及到约1200多艘船龄长、技术状况堪忧的危险化学品船舶。此次《方案》明确提出要全线淘汰单壳化学品船,给出了时间表,同时国家也已出台了资金补贴政策,支持老旧船舶更新,这将进一步改善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的技术状况。
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还有专用锚地不足、船舶锚泊困难的问题,如长江江苏段目前只有8处危险化学品船舶专用锚地,不能满足危险化学品船候泊、应急避险的需要;而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危险化学品船公共洗舱站和洗舱水接收设施极为缺乏,导致散装化学品船洗舱及洗舱水接收困难,增加了水域环境污染风险。为此,《方案》明确要求,要加快专用锚地、洗舱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和企业投资,以彻底扭转危险化学品船舶专用锚地不够、洗舱水处理能力不足的局面。
重点工作之五:
提高危险化学品应急能力
筑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最后防线
近年来发生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事故,给长江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敲响了警钟。《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完善长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而这也是保障用水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后防线。
关键词:空间;资源建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74-03
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职教资源共享、共用,通过应用带动网络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建设,计划依托世界大学城网络应用平台打造外贸职业学院网上职业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革,整体推进学院教学、研究、管理水平,我院从2011年起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开展空间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空间教学建设现状
1.空间平台建设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出台了推进措施
我院领导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将在“十二五”期间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重新规划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院的校园网络环境;依托基于互联网的“世界大学城”学习平台,建设优质共享、交互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提高全院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通过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每年都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有专项工作计划。2010年底,我院向世界大学城申请70级机构平台空间,可满足7000名师生员工在世界大学城网络虚拟社区中建立个人空间,2011年初我院召开了教育教学网络空间建设动员大会,确定了以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各分管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空间资源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学院网络互动空间建设工作方案,全面负责学院网络空间建设的整体推进,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学院各网络互动平台空间建设工作小组调整工作方案,改进工作思路,优化工作方法等。
(2)规范管理制度,出台了考核办法
根据空间建设年度工作计划,我院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教务处、督导处等多部门针对各部门工作特性规范了空间建设及管理制度,制定部门及部门成员空间建设考核标准,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指标,出台了空间资源建设考核办法,明确了部门及部门成员在空间资源建设中的职责及考核要求。对空间栏目设置、空间资源形式及数量、空间交流互动,空间美化设计提出了具体考核指标。如:要求系主任每周必须到本系成员空间中访问2次,任课教师每学期必须完成两次空间作业批改。教务处、督导处修改了教学检查相关制度,将空间作为教学检查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将空间建设考核成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强化师生培训,加快了建设步伐
学院于2007年设立了信息中心,专门负责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工作。配备了5名专职信息技术及网络管理人员,负责管理、维护学院南北两校区的网络设备、学院网站、学院各信息化平台软件等技术工作。
学院以信息中心牵头,组织服务外包学院计算机教师、各部门兼职信息化干事成立空间建设技术支持小组,遴选空间建设优秀个人成立空间资源建设培训讲师团队。空间建设技术支持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空间建设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内容及进程,每个学期面向全院师生员工组织4次空间培训,目前,所有教职员工及2009、2010、2011级学生均接受了4~6课时的空间集中培训;同时,由各部门设置的兼职信息化建设干事,空间建设骨干教师负责各个部门及系(院)的分散培训和技术支持工作,提高了师生空间建设的技术水平,加快了建设的步伐。
(4)努力改善条件,搭建平台
学院已在南北两校区建成了主干1000M、覆盖全院范围的校园网;网络带宽总量为300M,能满足实际需求。南北两校区通过VPN相联,共享网络资源。进一步增加校园网的容量及上网的灵活性,我们在学院南北两校区各楼宇都安装了无线AP(无线路由器),并和湖南移动长沙分公司、湖南电信长沙分公司合作,启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工程,通过无线网的有效补充,大大扩充了校园网的覆盖面。改善了学生的上网需求,保障了空间建设硬件条件。
(5)组织竞赛活动,调动了师生的积极参与
学院每学期面向全院教职员工及学生组织一次空间资源建设竞赛活动。所有教职员工均按照学院制定的评审指标开展空间展示和陈述活动,学院评审机构将根据每个员工的空间资源建设情况评定等级,每学期组织各(系)院开展学生空间建设竞赛活动,由各班辅导员推荐空间建设优秀个人参加学院评审。空间资源建设评优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师生建设、运用空间的积极性。
2.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我院主要从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和学院特色资源建设两个方面来创建院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构筑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
(1)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情况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是数学化教学资源的核心,学院主要从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和专业素材教学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了空间资源建设。
1)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建设
学院成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各专业建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企业调研、专家论证,各专业根据岗位需求构建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平台,形成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能力培训体系。学院每个专业启动了5至8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开发,目前已初步完成的课程标准资源主要有课程介绍(课程负责人说课)、课程内容标准、课程考核标准、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与视频、项目教学与演示、学习辅导手册与习题、企业案例等。
【关键词】 医院 人事管理 管理创新 人事工作
【中图分类号】R 197.3 【文献标识码】A
在医院诊疗工作体系中,人事管理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优化、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对于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行业本质来看,医院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1]。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医院人事管理现代化程度深入推进,但是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推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水平是优化医院总体管理流程,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诊疗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
一、新时期优化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体系中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组织人事工作质量,对于医院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党的十召开以来,十精神一直影响着医院的发展,也给当前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落实党的十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事管理工作的形式,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效率,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由于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当前的医院人事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缺乏现代科学管理意识,没有明确的组织工作机制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医院人事工作的完善和发展,进而给医院的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在新的人事管理工作形势下,应该不断地创新和优化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模式,把优化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的重点工作来抓,从而使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得到提升。
在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模式下,存在效能较低的问题。创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模式,可以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对于盘活医院人力资源,提升医院工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体系性工作,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可以极大优化医院人事管理体系,可以更好的指导下一步工作,明确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体系[3]。通过人事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建设,可以将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人员从传统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工作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整合相应人力资源,为单位诊疗业务的发展与优化提供支撑,实现工作效能总体提升。
二、新时期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于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对于医院整体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医院未来的发展。但是,遗憾的是,在如今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上的松散懈怠,或者出于其他各种原因,对于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员工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相关工作人员不熟悉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者也由于多种原因缺乏对人事工作的重视,导致人事工作一直处于一种较为随意和松散的状态,甚至处于一种边缘化地位。可以说,对于医院人事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水平自然无法提高,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院人事工作的发展,进而影响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2. 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严重不足
虽然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院内部也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的重点一般都集中在整体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方式上,对于人事管理工作却几乎没有涉及。在当前的医院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还一直停留在较为传统的状态,绝大多数的医院依然采用以前陈旧的工作方式,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除此之外,医院对于人事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不足,认为只要进行简单的组织人事管理就可以了,对于工作方案的创新是没有必要的,更不需要什么优化,人事管理工作对于整体工作开展和工作质量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也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所以也就不需要什么创新[4]。这种认识上的缺陷使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瓶颈,无法使人事管理工作稳步推进。
3. 人事管理工作现代化程度不足
纵观整个医疗行业,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仍有待提升。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我国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建设与管理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医院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医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受国家政策和宏观形势影响较大,很多医院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体化程度严重不足的问题,探索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依然是医院强化提升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三、新时期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1. 提高对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由于当前普遍存在对医院人事工作重视程度低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人事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因此,要想优化和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创新方案,首先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高对于人事工作的认识。具体来说,医院人事部门应首先建立健全与人事管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人事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对于医院有关领导而言,应该提高对于医院人事工作的认识,因为只有领导阶层足够重视人事管理工作,整体工作水平才能够实现较大的提高,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创新。医院应该根据有关部门制定的法律标准,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优化和加强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途径,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细则,在原有的法规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不断地探索适合医院发展的创新工作方式。
2. 构建一体化的医院人事管理模式
在医院工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人才,人才是开展其他业务的根基与保障,所以人事管理工作在整个工作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目司褪欠⒒酉执理念与现代技术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的利用与流通。要想提升医院人事管理水平,就要构建一体化的人事管理模式,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中,各部门之间一般各自为政,人才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和流通,通过人事管理工作一体化建设,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力资源与优秀人才资源的调配,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需要信息和资源的时候,可以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方式,有效整合人事工作资源。因此,在强化医院人事管理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才资源信息开发与筛选,推进人力资源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整合,为人力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创造条件,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总体水平。
3. 加大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较为机械,重复性很强,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但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人事管理工作的融合,越来越需要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医院在引进人才的时候,除了需要引进医疗人才外,还要注重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建设水平。与此同时,医院要通过开展培训等方式,提升原有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医院人力管理的现代化程度。在医院工作中,人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人事管理工作与日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要经常性开展人事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提升总体工作水平。基于此,加大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是新时期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方式。
4. 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
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要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既要优化工作流程,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快捷性和便利性,还要实现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检索等方式,发现不同人才之间的有机联系,找到共性和有指导性的问题,分析医院诊疗趋势,通过得出有效数字,指导医院工作,为医院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通过医院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利用,可以有效提升医院总体工作水平,推动医院主营工作提档升级。在很多新兴互联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传统行业,医院开展人事管理工作,要积极学习新兴企业的先进经验,引进并利用现代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综合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医院整体工作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医院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人事管理工作方案,优化人事管理工作途径,从而使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提升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水平,为医院总体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实现医院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雨生.新时期医院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方法研究[J].大观周刊,2012,(36):44- 45.
[2] 侍文君.新时期医院人事管理的运行机制和方式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42):124- 124.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年我镇信息化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信息办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实施《条例》,切实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乐政办发[20*]59号文件精神,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工作,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召开有关会议研究安排我镇信息化工作,制定了相关的考核细则和责任制的落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同志任副组长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受理办公室,并确定了专职信息管理员1名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日常运作。
(二)落实了有关工作任务。根据《乐清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编制工作方案》要求,及时对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具体组织部署,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职能办公室,并落实工作措施。我镇也利用现有网络结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在3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每个村配置2名管理人设置管理人员AB岗。
(三)建立了有关工作制度。编制了《*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分发到村、到户、到人,告知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如何获取本单位主动公开的相关信息,如何依申请获取政府没有公开或不宜公开的信息及确保政府依法及时提供信息的保障措施。制定并张贴《*镇村级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管理制度》。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数量
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20*年以来政府信息68条,其中20*年5月起主动公开的信息27条。另有部分政府信息正在审查、录入中。
(二)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
20*年,镇政府信息公开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主要包括机构信息、决策信息、工作信息、行政执法、人事信息、财政管
六大类。
(三)公开主要形式
一是互联网查询:20*年,依托乐清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设置“*镇政府信息公开”网页,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
为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提供了信息加载模板。
二是信息查阅场所和信息查阅点:在镇服务窗口设立信息查阅点,设置统一标志,实行工作日全开放,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基本配备齐全。全镇35个村也分别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立了村级信息查阅场所,配备管理人员,并统一张贴《政府信息查阅点》指示牌和《*镇村级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管理制度》,实现了信息查阅点全覆盖。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20*年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未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不予公开的范围。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没有发生政府信息
开的收费及减免。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单位未收到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申请,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提起行政诉讼。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20*年全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公开的难度较大。政府信息涉及方方面面,即使是属于应公开的范畴,不一定都能实现全面公开。就乡镇而言,很多信息是上级主管部门已经公开了的信息,镇政府基本上参照执行。如实转发上级主管部门的内容,显得重复;如不公开,则有
的内容是空缺,同样造成公开的内容不全。
二是组织保障力度不够。由于信息公开工作涉及面广,是一项长远的工作,需要政府在人力配置、工作量分解、办公设施、经费保障等问题上认真计划,加强保障。我镇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运作的同志是兼职,电脑专业知识有限,计算机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综合型应用人才缺乏,难以保证信息化优势的发挥。
三是公开意识有待加强。有些科室干部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而只有自己首先明白了信息公开的意义,才会去推动工作的开展,否则只是被动接受。有的干部则或多或少表现出一些消极意识。
(二)今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改进措施
一是进一步深化公开意识。
二是进一步提高公开形式的便民性。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汇聚和集中查询功能,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网络;除了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外,还要拓展适合社区、农村等群众查阅的公开形式,增强群
一、吴中法院档案信息化的具体实践
2012年4月28日,江苏省档案局印发了《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各市档案局、省级机关各单位,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贯彻执行。如今,江苏省法院系统已全面迈入档案数字化进程中,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亦紧跟步伐,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08年,吴中法院获得了江苏省第一批档案五星级称号,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复查。为更好发挥档案资源服务审判、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吴中法院于2012年全面启动档案数字化工作。一方面对库藏的历史档案集中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数据库以备连网。截至2014年底,该院共扫描各类档案186492卷、314546册,对库藏所有经济、执行、行政卷宗和自2001年始所有民事、刑事卷宗进行了数字化扫描,顺利完成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对在办案件实现“即收即扫”同步数字化,以备办案过程中的查询利用和共享。扫描公司特派专员进驻档案科,书记员整理材料完成后直接交付扫描专员进行信息化处理,以保证信息档案的即时性,借查阅卷宗均实现电子化。该院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党组重视。吴中法院党组高度重视档案数字化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方案,部署工作。在人案矛盾突出、办公经费偏紧的情况下,抽调人员充实档案科力量,拨出专款,优先保障数字化扫描工作。二是有序推进。精心挑选实力较强、工作经验丰富、具有相应保密资质的公司负责具体扫描工作,并督促该公司严格按文件要求备案;及时安排工作场地,安装现场监控系统,制定详细工作方案,签订协议,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工作过程中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确保扫描档案完整清晰,挂接及时有效,实体及电子档案安全。三是齐心协力。档案科在坚持做好日常查档、归档工作的同时,强化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扫描公司开展工作,每天从库房调档、归档数百卷,并加派专员每日值班。法院网络部门积极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扩大数据库容量,以保障档案数据的挂接。正是在如此条件下,吴中法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才得以迅速发展。
二、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以纸质为主要载体的档案保存和管理,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三大优势。第一,提高查询便捷度。档案数字化,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数字化资源存储于硬盘、光盘等数字储存介质上,其优势在于不易遗失损毁,复制、转移及查询方便快捷,大大保障了档案的安全度和使用便捷度。第二,提高档案利用率。法院档案的管理归根结底是诉讼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一体化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把档案管理纳入局域网建设总体格局中,减少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占用,既便于管理,又能够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从而扩大档案利用率,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第三,降低空间占用率。现在各级法院档案室均或多或少面临着库藏档案“爆满”的问题,随着微缩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运用,档案信息的储存量大幅提高,存储密度大大高于纸质档案,利用很小的空间就可以保存大量的信息,而且开发利用的速度快,易操作。但在法院档案信息化实际操作中,也难免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法院干警“重纸质轻数据”的思想仍然存在。一些法院干警对数字化的档案存在抵触情绪,特别是一些工作年限长、年龄较大的干警,对于翻阅传统纸质档案的工作模式已然习惯,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接受度较低,有些甚至不熟悉计算机操作,仍旧要求借阅纸质档案,造成电子档案的“有而无用”。其次,档案管理软件本身开发尚不完善。应用于档案管理的软件还不成熟,其稳定性、实用性还有待加强,软件自身的程序问题造成档案的丢失、重号状况时有发生。再次,数据在不同系统中转录易出现差错。法院的数字化档案是在多个平台上产生,以江苏省法院采用的办公系统为例,档案数据由信息管理系统转入档案管理系统,或由办公管理系统转入档案管理系统,需要二次加工,再次录入难免出现一定比例的人为误差,不能完全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后,专业数字化公司对法院工作缺乏了解。由于“案多人少”矛盾突出,法院诉讼档案的扫描工作,大多由相关专业公司派驻员工进行数字化处理,这些员工精通数字化扫描工作,但对法院本身的工作全无了解,对纸质诉讼档案的形式及内容亦无基本概念,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诉讼档案数字化的错误率。
三、完善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第一,加强档案工作与使用人员的培训。一方面,根据信息化档案管理使用的新技术、新软件的特点,对法院档案部门人员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对外聘的数字化专业公司人员进行法院档案基本内容、构成方面的培训。此外,要抓好档案的安全教育和维护教育工作,使档案调用人员在接受便捷的信息化档案服务的同时,树立档案安全负责的意识,已有扫描电子档的诉讼档案,均不再以实体借阅形式对外借卷,尽量降低档案安全管理的风险。第二,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体系。积极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照片修复技术,电子信息回复技术,计算机录音处理技术等,为档案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切实落实异地备份制度,对有多套档案或档案复制件的,确保异地存放至少一套,以防重大灾害或事故对档案造成毁灭性损失。第三,加强财力和人力支持。要将法院档案信息化纳入法院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从诉讼信息集成、服务审判一线的角度出发,统筹兼顾,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拨放一定资金专门用于档案安全维护,用以更新先进的档案保密系统,增加档案信息化软、硬件设备。
人民法院档案,真实记录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与行政活动,反映了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及历史,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宝贵积淀,是做好法院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条件。只有完成法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审判工作服务,更好地推动法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完成法院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完全必要,也是必须的。法院系统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努力学习、调研其他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模式,积极探索与自身发展相吻合,与国家档案信息化进程发展相协调,具有自身特点的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作者:吴心言单位: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指导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暂行规定的通知》要求,以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主线和最终目标,加强宣传培训和安全生产检查频度与力度,注重典型引导,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按照国家、省和市局统一部署,深入企业搞好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服务工作,做好迎接上级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企业进行验收复评工作。督促各镇(区)标准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每个镇(区)标准化重点示范的工商贸企业2011年不少于2户。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建立一批安全生产典型示范企业。对国家或行业尚未制定标准的重点行业,按照“先规范化后标准化”的思路,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条件。
三、继续做好冶金、机械、建材、纺织等行业安全检查规范化工作,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化检查,重点检查企业在履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责任,特别是企业主体合法、设备设施、安全投入、机构人员、规章制度、宣传教育、安全管理等工作的落实情况。稳步推进职业卫生监管与安全生产监管的整合,加强工商贸企业安全检查执法交流学习,推动安全工作精细化、一体化、本质化。
四、全面推进“1+3”安全监控体系的建设。
督促企业重点是规模以上企业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形成自查自改的长效机制。力争年内规模以上工商贸企业“1+3”安全监控体系全覆盖,冶金、建材、纺织等重点行业中小企业覆盖率每年递增30%。每个镇(区)要列出全年工作计划,并于2011年4月25日前将具体推进企业名单报市安监局企业科。
五、进一步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源头管理。
根据国家总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6号)、《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等要求,开展冶金、机械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建立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管档案,督促、指导企业做好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依托信息化手段,推进隐患排查治理规范化。
依托市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逐步推进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教育培训、统计分析、行政许可以及其它日常监管工作的网上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定期通报和警示告诫制度,通过对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对存在严重生产安全隐患的区域、领域和企业,及时预警信息,指导和督促相关企业消除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日趋繁重,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形势发展需要。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安全生产的信息化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使得信息化为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工作创新,亮点纷呈
近年来,随着省委、省政府对省局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年年提高,在各级安监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建设成效日益显著。
从信息化项目申请到资金落实,从硬件设施的配置,从技术支持到业务指导,省级各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从省政府电子政务网络接入,到现在已投入运行的危化、矿山、烟花爆竹的审批业务、重大危险源监管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OA)系统、人事培训管理等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已成为全省安全监管业务工作的有力支撑。全省安监系统政务专网顺利开通,市级安监视频会议系统成功建设并投入应用,全省安监系统网站管理平成建设等,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宁波、杭州、温州、湖州等地,通过自身努力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舟山、嘉兴、衢州等市安监局领导重视,后发势头强劲,全省各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摸着石头过河,一切从零开始。近年来,全省各地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不断创新,宁波市安监局建成了16个业务系统,隐患分类管理,危化品道路运输联控,年度网站测评、综合监管平台建设等工作已经走在全省前列;湖州市安监局整合各县(区)、乡镇街道开发的统一监管平台,在原有“一中心六站”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信息系统覆盖面;杭州市安监局“阳光政务”项目建设完成,行政执法管理系统投入试运行,安全生产培训无纸化考试系统取得了应用实效;温州市安监局在诚信机制建设过程中结合管理实际,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省安监局统一组织开发的全省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综合管理平台初步完成建设,为实现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数据互连互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各县级安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也是亮点纷呈。余杭区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完成全区6000多家企业信息普查登记,有效助推安全生产监管业务水平;嘉善县完成信息平台建设,全区3500多家企业信息登记入库,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正规有序;海曙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综合管理系统在宁波全市推广应用;东阳市危化企业分类监管系统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对安全监管的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2012年4月,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省安监局下发了《2012年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方案》。2011年,宁波市安监局参与“智慧宁波”建设;2012年,杭州市安监局承担的“智慧安监”列入全省首批智慧城市试点项目,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全面推动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安全生产信息化面临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面对问题,不容乐观
浙江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信息化工作的建设进程,增强了日常安全监管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统计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科学决策水平,为从根本上促进全省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但从实际工作成效来看,仍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系统建设标准与数据规范尚待统一。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多个业务系统的开发,各种业务需求面广,开发内容多,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相关建设规范标准,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各级各单位自成体系,低水平重复投入较多,造成信息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严重影响了整体合力的形成。
二是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支撑有待进一步融合。综合“十一五”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安监系统业务部门对本行业的安全监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监管模式上,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融合。
三是信息化基础薄弱。各级安监部门安全生产信息化基础薄弱,人才奇缺,许多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尚未设置专门的信息化工作职能部门和配备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制约了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投入不足,难以保障日益增加的应用需求。各市、县(市、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交换与共享,难以发挥整体效用。
积极应对,全面推进
(一)加强领导,引进人才
全省各级安监部门应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建立和健全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责任制,组织、协调、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面对安全生产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的现状,各级安监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信息化专业服务能力,使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有工作基础有人才保障。
(二)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以需求促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始终要坚持以业务需求推动系统建设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要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要求,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对项目开发先后顺序、信息系统框架体系做出科学统筹安排。
以数据共享、系统互通为原则。全省各级安监部门信息化建设起步有早有晚,工作进度有先有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安全生产信息化必须坚持全省上下一盘棋,通过试点共建、个性化开发等形式,以数据共享、系统互通为基本原则,开发建设通用和个性化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业务系统,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各类信息数据资源,理清区域安全生产特征和发展趋势,找准监管重点,提高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信息技术服务监管效率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借鉴先进经验,学习提高,避免走弯路。
(三)明确任务,全面推进
《浙江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十二五”专项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浙江省2012年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推进方案》细化了2012年全省各级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内容,各级安监部门应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全面推进信息化工作。
(四)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系统安全和信息保密工作,逐步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加大安全设备投入,完善信息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同时,要重视应急体系和灾难备份系统的建设,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提高网络安全事件应对和防范能力。
危险化学品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性,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极易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带来较大社会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许多城市正在向郊区扩建,包括新建的化工园区等,必然会涉及园区安全等问题。2013年山东青岛发生了“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亲临现场,特别强调了要加强城乡安全规划设计中的安全管理工作,还强调了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一定要遵循安全第一的要求,当建设、规划和安全生产有矛盾的时候,要适当及时调整规划。
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现在全国各类化工园区,包括化工聚集区有1 200多家。2014年2月,国务院安委办印发了《危险化学品重点县(市、区)安全生产攻坚工作方案》,部署60个重点县从2014年2月到2015年12月,用近两年的时间实施危化品安全生产攻坚工作。力争到2015年底,60个重点县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全面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化工园区建立并运行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体系;危险化学品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50%以上,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力争杜绝重特大事故;政府安全监管能力明显提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当前,我国大部分危化品重点县都规划建立化工园区或者工业园区,但许多园区定位不清、入园企业准入条件不高、园区管理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成为隐患集中区、事故多发区。攻坚工作是国家安监总局在全面分析“十一五”以来全国危化品事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化工企业数量、事故起数、发展趋势等因素,梳理确定了上海金山区、天津滨海新区等60个县(区),作为全国危化品安全监管重点县。主要针对重点县化工企业多、危险源集中、安全管理难度大的特点开展攻坚。60个危化品安全监管重点县,涉及全国26个省、43个市,有危化品生产企业4 094家,约占全国危化品生产企业总数的1/5; 2011年以来发生的危化品事故死亡人数,约占全国危化品事故死亡人数总数的1/4。所以,攻坚工作的目的,是标本兼治:“标”是有效遏制较大以上危化品事故,“本”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和政府安全监管能力的双提升。
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强化源头管理。首先是完善并实施化工行业安全发展规划。科学规划、严格企业准入,合理布局园区企业,加强园区安全生产一体化管理。强化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消除工程设计缺陷和不足。二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指导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加强危险化学品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强化危险化学品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负责人的教育培训考核,提升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能力;发挥专家技术支撑作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和监控机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表示:60个重点县是全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攻坚工作是强化全国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突破口、着力点。抓住了“牛鼻子”,就抓住了预防事故的突破口。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安全控制;思考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8-0181-02
1 档案信息化安全控制工作的意义
档案信息化安全控制是通过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潜在风险进行预先分析,从技术和管理上采取措施,根据工作中人、物、环境等因素的运动规律,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行为过程。
2 档案信息化工作存在的潜在风险
(1)保密安全责任意识不强。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一些单位保密安全责任意识薄弱,对做好保密安全工作不够重视,相关保密安全制度缺位或者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也存在对保密安全制度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一些单位对工作人员做好保密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力度不够,检查监督工作弱化,部分工作人员存在“见密不知密、知密不保密”的现象。
(2)工作中造成对实体档案或档案信息资源的损害。在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会出现丢失、污染、破损、断裂档案原件,删除、篡改档案信息等问题,尤其是馆藏年代久远的部分珍贵历史档案在工作中更容易遭受破坏,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3)网络信息系统存在安全隐患。有些单位在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初期考虑不周,使用时也没有将保密安全放在首位。信息系统本身的计算机及网络等有关设备、部件、软件在技术上的某些不完善也存在不安全因素。比如没有按照保密要求建设档案信息系统,没有将存储、处理、传递档案信息的计算机及网络系统按照保密要求进行物理隔离和管理,造成泄密隐患等。另外信息系统应用软件中的不安全漏洞,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在工作中产生的电磁泄露,对存储过秘密信息的计算机及介质没有按照保密规定进行管理等都是存在的潜在风险。
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如何保障档案原件和档案信息的安全,如何科学设置数字化工作流程,采用怎样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使用怎样的技术作为支撑就成为档案信息化工作中安全控制的主要内容。
3 如何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中的安全控制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保密安全规章制度是做好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档案数字化中的档案安全保管和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同时,要建立和逐步完善各工作岗位的责任制,细化数字化工作过程中各工序间的档案交接手续,建立安全检查档案,使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案可查,达到明确责任分工,规范程序运作的目的,从制度上保障各项工作环节的绝对安全。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
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档案信息化保密安全工作的教育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切实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要认真组织学习有关档案安全的规章制度,使这些制度变成数字化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是增强安全意识。要教育工作人员悉心爱护每一份、每一页实体档案,使其充分认识到档案的不可复制性。三是增强保密意识。要严格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培训,签订《岗位保密责任书》,特别对部分未开放档案和档案资料,要重点做好保密教育工作,加强管理和检查力度。
(3)选择安全的档案数字化加工场所。
数字化加工场所是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安全的重要条件。数字化加工要在档案馆指定的安全场所内进行,加工场所的选择首先要考虑便于档案实体的保管,即加工场所尽量选择距离档案实体保管位置近的地方,减少档案实体的运行时间和运输距离。其次,要在加工场所配备先进的数字化加工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最大幅度减少差错率。莱山区档案馆近几年来不断加大对数字化工作设备的资金投入,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及高速扫描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工作快速进展。第三,加工场所应安装高强度的安防与保密设施,整个加工场所的监控要不留死角,重要部位的安防要有所侧重。比如档案扫描软件、操作显示器等要有特写,要能记录下操作人员每一步操作过程,以备以后查考。要安装防磁泄漏功能或加装干扰设备,消除通过磁泄漏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同时,数字化加工场所要配备消防系统、防盗报警系统等,并严格加工场所人员的出入。另外,严禁在工作场所使用与工作无关的任何电器设备,禁止在加工场所内吸烟,在加工工作台饮水、就餐等,防止各类档案安全事故的发生。
(4)加强对数字化工作的质量安全管理。
形成质量高、效果好、安全稳定的数字档案信息是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核心,要实现档案原件与经过数字化加工后的档案信息完全相符,就必须抓好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质量安全管理。由于档案实体在载体形态、馆藏时间、内容质量等方面不尽相同,就要求我们在认真执行档案数字化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搞好区别对待。近几年来,莱山区档案馆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总结经验,逐步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实际的数字化加工标准。工作中我们对纸质档案数字化一般采用二值模式扫描,扫描分辨率要求一般在300dpi。扫描结束后,我们拿出专门时间对扫描图像进行去污、拼接、纠偏等后期处理。对于个别纸张幅度太大或实物等无法扫描的档案实体,我们采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方法生成图像,最大限度地保证图像信息的高质量。数字化后形成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格式存储,存储时的压缩率的选择,在保证图像清晰可读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存储容量为准则。
照片档案数字化时,彩色照片宜采用“RGB”模式。黑白照片采用“灰度”模式。分辨率一般应不低于600dpi。数字化后所形成的图像文件,一般采用TIFF格式存储,采用LZW格式压缩。录音带数字化时选用44.1kHz,16bit来进行立体声采样,数字化后存储格式应为wav或mp3。录像带数字化时数据传输率应不低于4Mb/s,采用MPEG2压缩存储标准。
(5)加强对网络服务器、终端电脑的安全管理。
一是确保电脑服务器机房的安全保密。机房中存有内部局域网、地方政务网、外部互联网及信息数据库服务器等核心硬件设备,因此确保机房的安全尤为重要。要严格执行有关机房规章制度,严格进出机房登记手续,无关人员严禁进入机房。要加强设备管理,精心维护保养,对各类服务器适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服务器的高效运行。二是档案数字化工作要确保安全,所有的操作必须在一个封闭的网络中进行,与所有的外网要实现物理隔断。三是加强对终端计算机的管理。要设置使用者密码、配备杀毒软件,及时升级病毒库。要给计算机加装显示器干扰器、电磁辐射干扰器、安装行为管理软件、保密系统等高级别的安全控制设备和手段。要封闭电脑usb接口,拆除光驱设备,对外来移动存储介质必须进行病毒查杀。各终端电脑禁止使用个人的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介质,数据迁移、临时备份等工作统一采用具有安全功能的专用介质。
(6) 数字化数据库的维护、整理及数据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