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

时间:2022-02-28 09:0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育机构培训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机构培训方案

第1篇

一、主要成绩

(一)、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方向明确。各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专业或培训项目设置符合社会需求。

(二)、师资队伍配备比较合理,形成了一定的培训特色。大多数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配备了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具有教师资格和符合任职条件的专兼职教师。多数培训机构各有所长,形成了以美术、音乐、舞蹈、英语等专业为主的培训特色。在教师聘任过程中,各培训机构严格把关,聘任以接受了师范类教育的教师为主,并与教师签订了劳务合同书,稳定了教师队伍。

(三)、加强了制度建设,主办人责任意识增强。各培训机构均拟定了六个制度,即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卫生管理制度。两个责任书,即与房屋所有者签订责任书,与家长签订责任书。通过各项制度约束要求,增强了主办人依法、规范办学的意识,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

(四)、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多数培训机构教学、办公场所干净、整洁,布置得体,文化氛围较浓厚。如智杰教育、神墨培训中心教室光线明亮、布置新颖大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而且在过道设置了培训机构的简介、管理制度、教师风采、学生作品等内容,有较浓的文化氛围。

(五)教学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多数培训中心在备课、上课、作业、考核等环节落实较到位。如美佛培训中心老师的教案环节清晰,结构完整,结合学生实际,同时制定了学生成长手册,且记录详细;智杰教育培训中心有自编的辅导教材,家长及学员反馈表;派乐哆培训中心检测试卷、成绩单保存完整,同时制定了培训中心管理日志;神墨培训中心制定了教师工作日志、家校联系手册、有校外活动方案及活动记载。多数培训中心均有教师学生管理制度,班主任管理台账记载比较详细;教学计划、总结齐全。

二、存在不足

1、安全管理有待加强。一些培训中心有安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但无专人管理,无管理台账,灭火器过期不知更换,摆放位置欠合理等。

2、绝大多数培训中心无财务管理制度及支出凭证。

3、多数培训中心资料零碎、不完整,未装订成册,同时有过期资料存在。

4、少数培训中心教学环境不够宽敞明亮,通风不够顺畅,教学设备简陋。

三、建议

1、开年时将年检通知和评估细则放至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群,便于各培训机构有所准备。

2、州发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评估细则较抽象,可细化成条,便于评估。

 

 

第2篇

【关键词】女子高校 学前教育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0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编号2010YBA12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17-02

2010年湖南女子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为了适应本科专业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和女子院校的特点,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反复修订和论证,确立了有女院特色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一、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作为应用型女子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开始尝试改变狭隘的专业意识,加强与社会的广泛联系,扩展自己的研究视野,建立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培养目标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本着理论与实践并重、观念与技能并重、学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提高学前教育的专业品位。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于,“较系统地掌握基本原理及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在幼托机构进行保育、教学和研究的基本工作能力,在学前教育机构进行运营、管理的能力,在社区从事学前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和培训的能力,能在学前教育机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妇女儿童部门、儿童文化产业等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女性人才”。湖南师大本科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社区(家政)服务机构、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 两相比较,湖南女子学院这所新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老牌本科院校基本接近,这样的定位,体现了学前教育紧密跟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和社会现实,培养满足大力发展的学前教育各层次的需要,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

二、女子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1.本科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实现的载体,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发展状态代表着学前教育发展的总的方向与趋势,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及时发现并给予调整是极其必要的。

“大学的专业设置较多地根据现有的资源与技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发展需要,通过和外部环境之间建立交换关系,实现大学和社会、市场的和谐发展。” 以这种模式建设专业课程,不仅有助于高校获得必要的市场资源,同时也有助于证明其专业存在的合理性。学前教育专业是专业性极强的专业,其在对课程设置调整的过程中必然要考虑到市场(优秀幼儿园教师的需要)这一导向。

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后,为了尽快适应本科教学模式,通过广泛的调研,参考了有关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资深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长,参加学前教育专业论证会,根据幼儿教育专家的研究探索和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确立了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及发展动态,具备知识更新能力;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掌握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掌握弹、唱、跳、画、说等专业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婴幼儿身心保健知识,能够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婴幼儿成长进行科学指导,具备从事育婴师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家庭教育的相关理论,具备从事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策划、培训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学科各类别课程及要求学分如下表:

学科各类别课程分为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马列主义哲学、思想概论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认识事物、观察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处理社会关系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

第二板块:学科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中外教育史,生理解剖学,教育政策与法规等课程,课程的设置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紧密结合,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大有帮助。

第三大板块:专业教育课程。1.是专业基础课程:学前卫生学、 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2.是专业核心课程:音乐、舞蹈、钢琴、美术、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3.是专业选修课,分四个模块:英语类模块:幼儿英语口语、幼儿英语教育、学前专业外语;教学法类模块:数学、音乐、语言、美术、科学、社会、体育教育;艺术类模块:钢琴、舞蹈、美术;学前理论类模块:儿童服装心理学、学前教育评价、幼儿园班级管理、学前比较教育;4.是专业拓展课程:奥尔夫音乐、民族乐器、0-3岁婴儿教育、食品营养卫生、优生学、蒙台梭利教学法。学生集中学习专业基础课,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将来的发展方向选修不同的板块,做到因材施教。

第四板块: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践,保育、教育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

第一、课程类别更明确,课程设置更全面。

第二、女校特色系列课程的开设,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第三、专业选修课程的模块式设计,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就业意向。

三、女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社会需要学前教育相关行业的人才。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了包括家庭教育、托幼儿教育机构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等在内的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教育体系。这些教育机构水准不断提高,形式也是日趋多样,在这种形势的驱动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专门人才的要求有所提高,他们需要的不再是“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型教师,而是既有学前教育知识与技能和学前教育信念与责任又有学前教育实践智慧的教师。因此,高等学校中设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幼教育师资,还可以培养从事幼儿园管理、社区妇女儿童工作、早教机构咨询培训师资以及培养托幼机构中婴幼儿教师为主要的课程培养目标。

2.婴儿教育机构及婴儿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市场信息。

婴儿教育以它的灵活性、社会性、指导性形成了不同于幼儿教师职业的特点。在婴儿教育机构教师要学会如何面对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活动,要有较强的亲和力、教育机智和灵活性。深入家庭指导家庭教育时,要有丰富的婴儿心理发展和教育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儿童的表现作出判断,使家长产生信服感。婴儿教师应是一个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宣传早期教育,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从而形成其独特的职业特点。为此可开设0-3 岁婴儿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等相关课程。只有对早期教育这一新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满足毕业生多元化职业的需求, 学校要主动与社会变迁和进步接轨,根据早教市场的需求办学,为专业自身的建设和学科发展拓展广阔空间。

3.加强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和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性研究与学习,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教学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基础教育中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提供教育实践的机会。将模拟实习、幼儿园各领域教学工作实习、幼儿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工作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带领学生参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试验方法设计和自主开展研究工作,以研究过程为主,强化实践能力和个性培养,为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湖南女子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1)

第3篇

【关键词】摩洛哥 古兰经学校 强制教育 学前机构 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1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99-02

摩洛哥教育在历史上以伊斯兰宗教教育为主,古兰经学校为传统教育机构,教学内容以背诵《古兰经》为主,这一教育机构在法国殖民时期受到严重打压。整个殖民时期,摩洛哥古兰经学校仅存在于偏远农村地区,教学内容古板落后,古兰经学校在摩洛哥社会衰落。摩洛哥在独立之后为了摒除法国殖民者带来的影响并重塑自身文化,教育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恢复和发展伊斯兰宗教教育。古兰经学校作为摩洛哥唯一正式宗教教育机构受到了重视。

1、古兰经学校成为学前教育机构

1968年摩洛哥国王在演讲号召儿童通过学习《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来保持文化的独立性。演讲还强调,古兰经学校不仅进行基本的伊斯兰宗教教育以外,还要对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这就要求古兰经学校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识字能力,计算能力,歌唱能力以及运动能力。随后,哈桑二世国王根据演讲内容实施了一个"古兰经学校改革"的方案。进入任何学校学习的儿童都必须先接受两年的古兰经学校教育。"古兰经学校从一个只讲授《古兰经》的教学机构开始成为正式的学前教育机构,教授阅读、书写和数学,从而为学生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在《古兰经》之外,增加了阿拉伯语、民族歌曲等。教学方法依旧沿袭传统的背诵。儿童需要学习阿拉伯语,民族歌曲和赞歌。历史上进行纯粹伊斯兰教育的古兰经学校成为学前教育机构。古兰经学校的数量以及师生人数大量增加。

2、新式古兰经学校建立

由于传统古兰经学校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新式古兰经学校建立。新式古兰经学校和传统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以及管理等方面不同。传统古兰经学校一般为社区性质,教学内容主要为《古兰经》,教师一般为该学校毕业生。新式古兰经学校一般为私立,受到教育部的管理,学习内容也不仅仅局限于《古兰经》,增加阅读、算术、歌曲等内容,教师大多数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现代古兰经学校的教育和正式的初等教育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一致性,对于学生在毕业后适应现代公立学校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教师教育与培训

国家教育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加强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知与理解,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实施教师教育与培训项目。

每期教师培训持续四年。各地选取一定比例的古兰经学校教师组成培训小组,参观拉巴特等地优秀古兰经学校的课程,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和各小组之间举行教师经验交流会,每两周一次。项目组还对参加该项目的各小组中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培训中把古兰经学校的课堂变为活动中心,鼓励活动的连续性的同时记录活动进展,把教育活动和体育健康联系起来的同时鼓励儿童在教学场所中玩乐,把教学环境要作为教学传授的中介,鼓励教师尽可能多的和家长联系。项目组要求参与培训的教师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来。培训期结束时,教师提交一份个人报告,阐述在任教的古兰经学校中进行的怎样的教学改革。

在国家一系列改革与支持下,摩洛哥古兰经学校的数量由1970年的14,283所增长到1995年的36,117所,教师人数由1970年的14,333人增加到1995年的37,834人,学生人数则由1970年的293,612名增加到1995年的787,681名。强制接受两年的古兰经学校教育极大的促进了摩洛哥儿童对本民族文化与宗教历史的了解。教师培训过程中接受到的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在保持传统古兰经学校在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活动多样化,教学方式也更加直观与丰富,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提高了古兰经学校的教学质量。古兰经学校在摩洛哥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第4篇

扩大学前教育和儿童补充教育中的非国有领域的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发展,在个性化教学方案基础上建立真正的侧重专业式教学体系,提前更新数学、技术类、外语类和社会科学类的教学计划。

在一体化和不同类型和部门组织开展协作的基础上,使各社会局域网络现代化。

引入使家庭生活困难的孩子与其他人机会均等的机制,使其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使教育工作者年轻化,提高其职业水平。

形成一种人性化的竞争体系,用于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技能和培训。

支持教师、职业团体。支持教育机构及其网络创新和相关倡议。

引入新的补充教育和培养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组织、资助模型。

发展0~3 岁儿童的早期发展、看护服务。

根本性地提高非正式教育(在儿童补充教育的框架外)和信息教育资源(网络和多媒体)的利用规模和有效性。

此阶段中,国家政策最重要的事项是保证学前教育的可获得性。

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今天被公认为是提高后续阶段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给孩子们提供各种起始平等的可能性。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学前教育视为必须,或者尽力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率;因此,应在2016 年前保证3-7 岁儿童100%获得学前教育,这一方案将通过建设新的现代化的学前教育场所以及通过发展各种类型的学前教育形式来得以实现(包括私人的、家庭式的和各种合作类型的幼儿园――各类诊断中心和咨询中心、针对没有参加学前教育机构的儿童父母的信息教育服务等)。后者意味着非国有成分学前教育的作用和规模的本质改变,这需要在法律上确立所有所有制形式的学前教育都能平等地获得财政资助的原则,甚至还有国家管理的现代化体系(包括卫生要求、建筑标准和防火安全等)。

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体系向“聪慧”管理方式的转变是教育领域无条件的优先事项,它建立在信任和回馈的基础之上。为此,应当预见一些学校加强教学和组织财政独立方面的措施、加强社团参与管理教育机构和局域网络的措施以及支持各种倡议、创新和试验的措施。好的中学应该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之中。

第5篇

[关键词]教学研究 速录 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叶群声(1955- ),男,浙江开化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15-02

速录,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用手指追赶声音”。在许多国家,速录师不仅是一种称谓,更是作为一种职业存在的。“美国市场有一个统计,美国基本上有200万左右的速录师从业人员。目前北京速录相关从业人员有一两万人,他们的职业包括职业速录师、秘书、司法类书记员等等。”①然而,速录师的培养却出现了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一方面,市场对速录人才的需求量相当大;另一方面,社会培养速录师的机制又无法提供足够的、能够令人满意的速录师。借用经济学的概念,就是供给与需求严重脱节。这不能不促使我们对速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反思,并找到一条能够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培养路径。本文试图在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希冀对完善我国速录人才培养机制有所裨益。

一、速录人才培养的特点

1.速录人才培养的长期性。速录人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速录技术将“讲话”直接演变成文字的技术性人才。速录师要完成一场高质量的速录任务,必须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即身体器官必须协调一致。一个合格的速录师“必须能够快速反应信息,做到心、脑、耳、眼、手等各部分高度协调配合,‘一心多用’,边听、边记、边整理,而且还要做到‘耳朵里听一句、手指上打一句,脑子里存一句’;不仅要采集语言信息,还要采集非语言信息(掌声、微笑、手势、情景等)。同时,还需要有很强的语感和语言逻辑推测能力,应能从语境中准确推测讲话的内容。”仅从速录技能上讲,速录不仅仅是简单的打字,而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反映。这些能力包括“听”的能力、“记”的能力以及对所录文字的迅速整理能力。而对这些技术或者能力的掌握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磨炼。事实上,如果以专职培训时间计算,高级速录师(220字/分钟)的培养周期至少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因此对速录师的培养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

2.速录人才培养的复杂性。毫无疑问,速录师应当具有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其实,速录师除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即克服生理上的干扰和心理上的干扰。生理上的干扰主要是要改变已经形成的打字习惯。首先是输入方式的不同,其次是手指的按键方式不同,不是交替而是同时按键。另外,一般打字键盘放在桌子上,而速录机需要放在膝盖上。克服这些生理上的障碍大概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心理上的干扰,是在训练的过程当中,从初学速录时的兴奋、好奇到感觉厌烦,从速录水平逐渐上升到停滞或退步,从坚持忍耐到突破再突破,每一次心理的变化都是一次挑战。在学习速记的过程中,从速录员到速录师,从速录师到高级速录师是两个重要的瓶颈,每次突破都要花费很多的心血。但不是练习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通过,这跟心态有相当大的关系,急于求成的结果反而是事倍功半。②因此,对速录师的培养不仅要练技术,而且要注重生理和心理的训练。

3.速录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在现代社会,速录岗位已经从过去单一的打字员岗位变成了一种综合性岗位。速录师不仅需要快速的文字录入能力,而且需要从事秘书、书记员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从知识层面上讲,速录师还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因为速录师面对的是各行各业的语音信息和文字信息。因此,重要场合、重要场所、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速录,对速录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社会对速录行业认识的深化,用人单位不仅要求速录技能,更要求有一定的学历以及具有英语、计算机应用、法律等专业知识的速录师。一言以蔽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速录技能的大学生。这就要求速录师的培养单位应当跳出以单纯培养“速度”而忽视其他素养的模式,强调对速录师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4.速录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所谓速录人才培养的职业性是指培养单位不应当仅仅把学生(员)当作“大学生”来培养,更重要的是将之作为“职业人”来培养。在校学生(员)实际上是一个“准职业人”。“大学生”和“准职业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后者要求在掌握必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必须掌握大量的实际操作技术或技能。培养单位所培养出来的速录师应当能够立即上岗,并胜任速录岗位,否则无论是对培养单位还是学生(员)来讲,都是一种失败。另外,速录师培养的周期性和高投入性也决定了对速录师不可能进行“回炉”,否则既会增加培养单位的负担,也会增加学生(员)的负担。这就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实行培养单位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二、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目前,对速录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专门培训和学历教育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专门培训是指社会培训服务机构对高中毕业及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学生专门培养速录技能,其特点是培养目标的单一性,即只培养速录技能而不涉及其他任何领域;学历教育则是指由各类高校将速录课程融入某个专业而培养学生的速录能力,其特点是将学历教育与速录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在校既要学习速录技能,又要学习其他知识。从目前情况看,速录课程所依托的专业主要是书记官专业和文秘类专业。但是两种培养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培训机构专门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学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由于培训机构没有向学员发放毕业文凭的资质,因此培训机构招收的学员大多为中学水平(包括高中生和初中生),他们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等都无法与大学生相提并论。虽然培训机构也乐于招收大学生,但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急于就业而无心再进行该项技能的培训,从而导致培训机构无法招收到高学历人才作为自己的学员。二是学员综合素质不高,技能较单一。应当承认,培训机构培养的速录师在文字录入的绝对速度方面要高于高职院校培养的速录师。这可以从首届全国速录信息处理大赛的获奖情况得到验证。在获得第一名的12名选手中,有8名选手是由培训机构培养的,由学历教育机构培养的只有4名。但是,衡量一个速录师水平的高低并不只有文字录入速度这项单一指标。事实上,“一个速录师水平的高低不能完全看速度,个人综合文化素质也非常重要。”“培训机构培养速录人才,过于注重速度的提高而忽略其他方面,而高校培养速录人才,则是将速录技能融入某个专业中,培养出的人才除了具有速录技能外,还懂得某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为宽广的视野,从长远看,这样的人更有发展后劲。”③从速录实践来看,培训机构培养的速录师如果不进行综合知识的学习,不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那么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会议服务是无法胜任的。

2.高职院校学历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的速录教师主要来源于两条途径,即自己培养和从培训机构引进。高职院校自己培养速录教师,主要是将非速录教师送到培训机构培训一段时间后从事速录教学工作;而后者则将培训机构的高级速录师引进到学校从事速录教学工作。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无论是哪种途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学校自己去培养速录老师,由于学习时间短、培养成本大,受训人员根本达不到高级速录师的水平,从而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如果从培训机构引进速录师,由于其没有经过教师岗位的培训,缺少教师岗位的基本职业素养,即不知“如何教”,从而也会影响着教学效果。二是技能培训时间不足。前文已经提及,速录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提供大量的培训时间,才能实现教学目标。但是,高职院校属于学历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知识系统而不仅仅是速录技能。这就形成了速录课程与其他课程在教学时数分配上的矛盾。如果速录课程教学时数过多,必然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开设,而课程的开设达不到一定的数量,又不符合学历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反之,如果其他课程的教学时数过多,势必会挤占速录课程的教学时数,而速录课程的教学时数太少,又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速录师。三是教学方法缺少职业针对性。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己任的。因此,在高职院校中,每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当与工作岗位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速录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从目前的情况看,许多高职院校的速录教学是在校内实训室完成的,其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进行单一的速度练习,很少对学生进行职业养成教育,从而使学生变成了一个机械的速录工。当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时,却无法完成速录服务。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职业针对性,形成了教学工作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脱节。

三、速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方面,通过学历教育所培养的速录师较培训机构所培养的速录师更具优势。但是,培训机构的集中培养方式又值得学历教育机构借鉴。因此,学历教育机构必须取其精华,对速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

1.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教育理念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对教育的不同理解,就会产生不同的理念。那么,在速录人才培养中,哪些理念才是最重要的?同样会有多种不同的理解。但我们认为,主体性理念在速录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然而,“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教”服务于“学”的前提是老师会“教”。在速录教学中,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老师,遵循“速录师—学生—速录师”的教学规律,让速录师培养速录师。但是,在学历教育机构中,速录老师不是速录师的情况大量存在,很多院校都是由普通老师经过短时间的培训即进行授课。由于老师的速录水平不高,只会打字而无速度,造成了学生的水平与老师的水平处在同一层次。因此,学校必须花大力气从社会培训机构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速录师来校任教,并为他们的成长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舞台。只有这样学生的速录水平才会有质的飞跃,才有可能取得高级速录师的从业资格证书。

2.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也就是说,为了达到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目标,需要何种课程来支撑,分配多少学时才合理。在学历教育中,速录课程毫无疑问应当成为核心专业课程,但是,分配多少学时才合理呢?就某一门专业课程的设置而言,其学时数一般为每周4课时,至多8课时,该门课程的学习即告结束。但是,速录课程的开设显然不能遵循这一惯例。前面的分析已经显示,速录人才的培养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而应当作好长期培养的准备。就高职院校而言,这个长期过程就表现为“三年”,而且不能像其他课程一样只安排72学时或者144学时。因此,必须对其他课程进行大规模整合,该合并的合并,该减少的减少,提高速录课程的课时数,才能保证学生达到高级速录师的水平。一般说来,培养方案设定的速录课时数,应当约占总课时数的50%~60%,否则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速录师。

3.教学模式创新。每一门课程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取决于课程本身的性质和内容。情景教学法就特别适合于速录这类课程。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和体验不同角色,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或技能,并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的方法。将情景教学模式应用于速录课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它要求教师根据速录师的技能要求和工作要求,设置具体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扮演速录师,并对相关服务项目的内容进行全程速录。学习情境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急躁、枯燥的心理状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学校——社会”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速录任务。

4.考核方式创新。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往往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但是,速录课程的考核却无法使用试卷,因为学生的文字录入速度及准确率只能通过实践即“上机”才能得到反映。尽管速录课程也有理论知识,但这些理论知识完全可以在学生的上机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速录课程必须抛弃试卷考核的方式,将实践成绩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不仅如此,在考核成绩的确定上,完全可以引入速录师资格考核成绩。速录资格证书实际上是行业准入资格证书,只有取得了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的速录工作。因此,作为培养速录师的学校,应当要求学生参加速录师国家资格考试,以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并将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使两者统一起来。人才培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速录人才培养也不例外。但是,将不同的培养组合起来,吸收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更好的模式却是可能的。因此,作为学历教育机构,应当吸取专门培训机构对速录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并将其移植到学历教育中,从而提高速录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

[注释]

①孔悦.速录师培训:除打字速度外更重综合素质[N].新京报,2011-10-31.

第6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品牌建设;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成就;经验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重视学前教育”写进了工作报告,2010年7月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也将学前教育作为专项列出。作为西北省份的陕西,省政府也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O13年》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陕西省各级政府持续关注和经费支持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学前教育事业在陕西省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陕西学前教育产业的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准公共事业机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能力的权威性和教育功能的引导性蕴含巨大的品牌效应。加强对学前教育品牌的建设,将会对产业发展的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一、教育品牌的内涵及特征

品牌是一种名称、符号、标记或设计,以及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以此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其深层次的内涵是商品和服务经营者信誉和影响的积淀,体现了知名高度、美誉高度、信任度和忠诚度,反映了经营主体的良好形象、良好信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总和。

教育品牌是从品牌中引申出来的概念,具有品牌构成的一般要素。狭义上讲,教育品牌是指学校的外部标记(包括学校名称、学校标识等);广义上讲,教育品牌是由学校名称、学校标识、学术名师、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专有技术、校园文化、管理思想与方法以及学生素质能力等一系列要素和子品牌构成的综合体,是一个包含着多重含义的系统。其本质体现的是特定教育服务的社会定位、市场定位和文化内涵,及其教育服务质量的社会认可度。

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

首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相关产业的示范效应。品牌的产业带动效应是指知名品牌的产品对企业发展的拉动,或名牌企业对城市经济、地区经济、甚至国家经济的带动作用。目前,陕西学前教育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各类幼儿园、早教机构及其他相关企业的运作仍处于初步阶段,行业标准也未完备。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一个相对知名的学前教育品牌,通过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借助自身教育科研优势,为产业内的众多行业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并成为产业内各类机构、企业参照的规范和标准,以此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其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相关产业的聚集效应。由于品牌影响消费决策的特性,教育品牌可以以索引方式,快捷、有效地引导消费决策,通过品牌导向,为消费者提供购买选择,减少消费者购买风险,并成为未来购买的重要决策依据。消费者对教育品牌的信赖,产生了扩散效应,这就不仅使其所代表的核心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选择,也使其衍生产品或下游产品也具有同样的市场效应。教育品牌建设可以使作为消费者的学前教育机构、企业相信,通过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能够获得提供特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降低劳动力出现短缺的可能性,保证正常运转;同时,优质的教育科研资源又可以促进其专业化投入和发展。故而,可以形成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学前教育产业集群。这一产业集群的形成,又反过来促使聚集机构和企业的生产效能优于单个机构、企业,进而从技术、信息等的溢出中获的更多的利益。

再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资本的组织效应。自党的“十七大”将“重视学前教育”写进了工作报告,尤其是随着行业壁垒的逐步拆除,学前教育产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外来学前教育机构、企业的竞争,本土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程度,从而在更为广泛的市场渠道中吸引社会资本、获取所需的资金。但是,社会资本通常只会亲睐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管理经验的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故而竖起一面富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品牌大旗,充分利用品牌对接学前教育机构和企业,可以助其扩大在市场上组织、吸引资本的强大效力。

最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能带动消费导向效应。品牌对产业的重大作用之一体现在它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教育品牌同样具备消费者购买决策影响力。建设有消费者影响力的学前教育品牌,可以引导消费者的决策,通过品牌识别功能、契约功能、导购功能和购买风险降低功能,对于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购买行为以及忠诚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教育品牌建设的途径

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明晰品牌定位。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的品牌定位是指在综合分析自身特色优势与学校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参照目标市场竞争者(其他高校)定位信息及目标市场消费者(学生及家长、企业等)需求信息,为自身制定明晰独特的发展理念与方向,是让自己的产品(学生)或服务(教育、科研等)与众不同,从而引起消费者的特别关注。在当下高校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借力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依托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以学前教育特色专业为切入点,跨越同质化障碍、实现差异化竞争和错位式发展,使品牌信息凸显在消费者眼前,并在消费者心理上占据特定位置。

二是要接轨市场需要,制定独特人才培养方案。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根据学前教育工作特殊性及对实践的侧重性,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强化基础,加强实践,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侧重艺术全技能训练和实践技能培训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系统化训练,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模式。在其他专业上,注重拓宽专业口径,进行全校性课程体系的整合,向学前教育跨学科延伸。如环境与资源管理系开设的幼儿园管理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保教和办公室、园长助理以及班级、教学活动整合与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安全、后勤保障、餐饮与健康管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专业人才;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开设学前教育方向的营养与保健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事保育、保健、营养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三是要关注行业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目前,作为创新成果策源地和输出地的高校,同社会经济和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学校要以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宗旨,通过加强契合企业需要,主动调整科研发展战略、开展应用性研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学研结合,切实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利润空间,以社会影响推动品牌效应扩散。

最后,要争取社会公众的认同,扩大社会的知名度。作为陕西省重要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和基础教育管理干部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可以向社会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传统的培训优势,为学前教育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成长服务,并为其职后提供持续、高效的教育培训,打造职前职后一体化培训体系。这既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办学空间,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也有助于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提高社会公众对学校学前教育品牌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张聪.谈品牌价值在构建学前教育战略高地中的重要作用[J].形象展示,2015(8).

[2] 叶芳.战略转型背景下开放大学教育品牌建设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

[3] 耿秀秀,王振洪.品牌视角下破解高职教育同质化的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4(1).

[4] 雷勇.学前教育专业品牌构建模式与策略[J].观察,2012.12.

[5] 林慧.教育品牌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2008(11).

[6] 王策,贾军,胡爱荣.高等教育的品牌效应[J].经济论坛,2001(3).

第7篇

关键词 欧盟;职业教育;同行评价;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13-0090-04

在过去的十年里,欧盟已经推出不同的方法来评价职业教育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包括根据商业部门改编的质量管理计划(如ISO、EFQM、BSC等)和政府机构的检查和审计,以及职业教育机构的自我评价。其中一个特别有前景的质量保证和提升手段便是同行评价,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内部评估,也可以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所提供的质量进行外部监督。

一、欧盟职业教育同行评价的提出与应用

(一)同行评价的提出

2002年,欧盟提出了“到2010年要使欧盟的教育与培训体系成为世界质量的参照系”的目标。2004年5月,欧盟教育理事会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质量保证体系框架”(Common Quality Assurance Framework,CQAF),以促进成员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持续改善。统一的、规范的、可操作的质量保证框架成为各国发展职业教育、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1]。CQAF的出台是欧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重要标志和成果,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其意义在于为欧盟各成员国提供了监控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可行评估方法。欧洲同行评价过程贯彻了CQAF的原则,反过来这个评审过程也在努力促进CQAF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它需要一个成型的、以发展为导向的方法,并且旨在帮助职业教育机构提供最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并侧重在一个开放和相互信任的氛围下不断促进质量的改进,这样有助于增强其在欧洲的透明度和可比性。良好的实践活动是十分有价值的,并且应该鼓励在一个动态、有激励性的过程中相互学习,这样被审查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及其同行们都会从中受益。

(二)同行评价在欧盟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应用

从2003年至今,欧盟职业教育同行评价已经在不同项目中应用,并不断得以完善。

1.《初始职业教育中的同行评价》项目(Peer Review in initial VET,2004~2007)

2003~2004年,莱昂纳多·达·芬奇项目《初始职业教育中的同行评价》的开发是为了支持质量保证提升方案并使其达到欧洲水平。该项目最初命名为《促进良好实践的交流和自愿的同行评审在不同层次的使用》,目的是在初始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引进同行评价。该项目于2004年10月启动,受到来自11个欧洲国家的25个合作机构的支持。2005年11月,欧洲同行评价手册(第一版)被制订出来。2006年,初等职业教育同行评价项目成功地在8个欧洲国家的15个试点试验成功,所有试点均实现了跨国同行参与评审,这是高等教育中同行评审的一个重要特征。2007年7月,《初始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欧洲同行评审手册》正式出版[2]。

2.《同行评价拓展》项目(Peer Review Extended,2007)

为让更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加入到该项目中来,让同行评价这一方式能够被新的国家所采纳,《同行评价拓展》项目在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共同质量保证体系框架”[3]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同行评价在4个国家(澳大利亚、德国、匈牙利、西班牙或加泰罗尼亚)跨国进行。目前已经开发出一种实用的工具箱来支持同行评价,其为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提供表格、清单、附加信息和建议,从而对手册进行补充。与欧洲的政策一致,该项目旨在调查同行评价项目对于共同质量保证框架进一步发展的贡献,并起草了一份同行评价项目成效性总结。此外,《同行评价项目扩展》可以为合作国家的常规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支持。

3.《同行评价拓展二》项目(Peer Review Extended II,2009)

《同行评价拓展二》项目是对莱昂纳多·达·芬奇创新项目的继承,包含来自9个欧洲国家的14个合作机构。这个项目的目的在于把同行评价发展到“新”的国家,如捷克、斯洛文尼亚、土耳其。依据专家对于欧洲评价手册的分析和进一步实验,又对该项目进行了一些修改。目前职业教育同行评价项目正在3个国家(奥地利、丹麦、葡萄牙)进行测试。《同行评审项目的拓展二》适合初始和继续职业教育和培训(欧洲职业教育和培训同行评审手册)。由于斯洛文尼亚对该项目特别关注,《同行评审项目的拓展二》也对成人教育项目提供指导和建议,并被制定成了一个单独的手册[4]。

二、欧盟职业教育同行评价的主要内容

同行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质量保障和改进方式,包括同行评价的参与者、同行评价的质量领域、同行评价基本准则等具体内容[5]。

(一)同行评价的参与者

同行评价是在同行之间的一种专业评估,同行必须有大量关于质量评估方面的专业知识。同行评价团队中至少有两个成员必须来自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其他成员可能来自其他职业或团体。团队至少要有一个成员具有高水平的评估经验和沟通调节能力。在整个评价过程中为确保职业教育主要投资者(如企业、社会合作伙伴)的观点得到认同,在同行评价团队中大力推荐各种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所有从事工作和学习的人员——教师、学生、行政人员、合作人员、家长、毕业生、潜在的招聘人员和教育当局,等等。利益相关者在同行评价过程中都可以被视为合作伙伴。如果他们的专业经验和知识有助于评审过程,他们也可以被看作是同行。此外,利益相关者也可能对同行评价的成果感兴趣。

第8篇

关键词:大数据 教育培训行业 应用

一、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教育培训行业分工越来越明晰,其中包含很多类目,有K12课外辅导类、学前幼儿早教类、语言学习类、职业技能类设计培训类、IT培训类、文艺体育类、学历教育类、管理培训类、留学移民类等等。其中K12课外辅导类主要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一对一、班课、夏令营、特长竞赛班、寒暑假冲刺衔接班等若干品类。就K12课外辅导类来说,目前我国的这类教育培训行业已经准备脱离刚开始的粗放、疯狂的发展阶段,教育机构的总的数量已经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行业实际门槛变高,没有特色、特长的中小机构生存越来越艰难,并逐步退出市场。究其原因,消费者越来越趋于成熟,选择会更理性,中小机构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区分度,共同造成了目前的形势,当然这也是行业成长的必经阶段。接下来,我们就大数据在K12课外辅导中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中的应用略作分析。

二、云数据系统在教育培训行业应用的现状

就笔者接触的很多选择一对一形式课外辅导的家长来说,一对一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做到一人一方案,从章节内容讲解到例题习题练习分析,再到学情考情分析,都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力做到因材施教。笔者也了解很多长年从事一对一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为了要实现这种因材施教的模式,除了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之外,还要能对学生的学情考情及性格喜好进行分析,便于有的放矢地个性化讲授。另一方面还要在大量刷题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整理出自己的题库,并对应基础、提高、拔尖等至少三类典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案编写,并配以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例题习题,供学生课上实践与课后巩固、检测。目前一对一教育机构中云数据系统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题库的统一购买、使用上,解决了一线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建题库慢的问题。一线教师可以在授课用的平板电脑中通过在系统的章节题库里勾选课程对应知识点相关的适合难度系数的题目,逐步组成教案或试卷。也能在系统中查看到所选题目的被选用频次,便于进行进一步高要求的筛选。

三、大数据运用在当前云数据系统中的实现

这类一对一培训机构专用的云数据系统也分为几种模式:1,是类似猿题库和学科网的纯题库,主要提供单向的选题、组卷等功能,直接导出成Word文件。即使能保存教师的选题、组卷数据,也没办法与教师本人各方面的学科情况挂钩,选题、组卷数据难以利用,更难以进行有价值的数据深层挖掘。2,是类似学而思内部云数据系统的带反向数据搜集能力的交互式云题库,这种云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封闭性,仅供自己体系内的校区和加盟校区使用,在内部进行数据的更新与完善。3,是类似高思所开发的云数据系统,与学而思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开放性。该系统目前已经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推广,目前仅笔者所了解的浙北和苏南地区,就有很多的中小机构,甚至是上亿规模的较大机构已经购买使用了高思云数据系统。其中,后两类系统中的反向数据搜集功能值得引起注意,在该云数据教学系统中,每位一线教师所做的每一份教案、试卷均被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上,以至于所有修改必须在该云系统中进行,包括将自己原有题库中的题目加入自己的教案或试卷。因为该类云数据系统的无纸化特性,使得这个反向数据搜集功能可以有效地搜集每位一线老师所做的100%真实的教案及试卷,并且可以跟教师本人的背景、级别挂钩,甚至能跟学生使用该教案的接受情况、使用该试卷的检测反馈挂钩。有了这些全方位的数据,加之每周几千上万的教案和试卷数量,公司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聚类形成本公司甚至各地区的行业大数据,其中深藏的正是各章知识点的需求、各校各地区的教学进度、学校以及班级的教学质量统计、各地区统计、行业状况、学生及家长需求、教学方法反馈等大量的信息可供发掘。

四、大数据在创新教育培训行业中的前景

虽然云数据系统在当前我国的一对一K12教育培训行业中的运用已初显,但系统定位和开放性的竞争还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仍远没有决出谁胜谁负。大数据在设置良好的云数据系统中的运用,将极大助力所属机构在市场需求把握、招生策略尝试、教学质量监督、教学方法效果反馈,以及各地区、各学校教学情况跟踪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BigData:ARevolutionThatWillTransformHowWeLive,Work,andThink.HoughtonMifflinHarcourt,2013.

[2]于永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9篇

一、南非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育机构办学形式种类多,但注册率较低南非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主要包括:健康和营养咨询、早期刺激活动、连接家庭与学前教育的服务(通过家访形式)。二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主要包括:移动幼儿园,社区游戏小组,流动图书馆,游戏公园。三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幼教机构(即普通意义上的正规学前班),包括提供半日托和日托教育和护理的正规幼儿发展中心、玩具图书馆等。2001年,南非已完成注册和未注册的幼教机构比例分别为64%和36%,2014年已完成注册的幼教机构数量为46%,未注册的为43%,未完成注册的为1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4年,幼教机构注册率不升反而降低了很多,造成注册率不升反降的原因可能是R年级被划进基础教育系统和对幼教机构的大量需求催使非正规幼教机构的数量增加。[2]1幼教机构并非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机会的唯一场所。近些年来,某些省份开始通过有限的资金资助实施家访计划、社区游戏小组、玩具图书馆等,以此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据估算,现有1000个以家庭为基础的家访团队、5000个游戏小组、1000个游戏图书馆,每年需耗资50亿兰特,可以覆盖40万个家庭,每周有62.5万儿童参加游戏小组,而受益于玩具图书馆的儿童数量难以确定。

(二)幼教机构数量减少,儿童入学率不高2001年,南非幼教机构共23482所,之后开始逐年减少,2014年总数为19971所,减少了3511所。2001年,超过100万儿童入学,南非0到7岁的儿童共有640万,但是只有不到1/6的儿童入学,5到6岁儿童中入学率不足50%。2014年,将近一百万儿童入园(972623),还是不足1/6。《教育白皮书五》明确表示到2010年实现普及R年级的目标,之后此目标延期至2014年。[3]2011年,约40%的5岁儿童进入R年级学习,11%就读于小学,大约32%接受了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如托儿所,只有约17%的五岁儿童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林波波省、北开普省和西北省R年级的入学率在2002年至2011年间翻了一番。[4]全国统计调查数据、基础教育部报告显示,2011年,一年级所有学生中有88%的学生接受了正规的R年级教育。[5]从全国来看,南非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入学率仍很低,国际上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已实现100%。

(三)幼儿教师数量少且资质较低,师资流动性大南非《总体战略计划框架》中提到,目前南非已经注册的6021所公、私立幼教机构机构中有10096名教师,2014年,将近一百万(972623)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这说明每个早教机构的教师不足两名,同时《框架》里也指出,南非未来发展需要六万所早教机构,每所机构需要至少5名教师,也就是说南非未来需要30万名学前教师,是目前数量的3倍。《框架》中还指出目前南非有4268名非洲语言教师,755名阿非利卡语教师和453名英语教师,初级阶段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教师数量存在大量缺口,师幼比严重不平衡,其需求量自然也在上升。《零号草案:早期儿童发展总体行动计划2013-2018》中提到南非未来几年的努力方向是要逐步加强R年级的教育,不断扩大其投入经费,不断降低师幼比,最后达到每个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最少5到6名的目标。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不合格,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师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职业认可,不同机构间幼儿教师缺少凝聚力,相关部门没有明确制定幼儿教育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资格标准。《总体战略计划框架》中指出,在南非,88%的R年级教师(2009)没有学前教育资格证,省政府调查报告指出,54%的R年级教学质量不合格。[6]《教育白皮书五》中指出,政府没有对专业的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化,缺少对教师培训人员的任命资格体系,对R年级教师的培训课程供给不足。目前,国家资格框架水平4和5为教育从业者制定了资质标准,其中R年级教师资格为:1.R年级教学文凭(此为R年级教师的最低从业资格);2.基础阶段教学教育学士学位;另外,R年级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儿童不同的学习和课程需求。所有R年级教师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一种官方语言作为母语。由于R年级没有进入教育系统,因此R年级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正规的教育岗位和薪酬机制,而且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经过正规培训,高等教育部已经推出了R年级国家文凭作为一项暂行升级措施(interimupgradingmeasure),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拥有专业资格。《南非教师教育与发展战略框架(2011-2015)》中表示,教师教育的责任归属于国家,教师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负责启动教师教育服务项目,重新开放师范学院和教师教育培训机构,通过短期课程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实践。目前公共工程计划、高级教育和培训、民办高校、非政府组织和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正在为提高教师资质而努力。在南非的农村偏远贫穷地区,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报酬、奖金福利低,加之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培训,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低,造成教师大量流失师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四)幼儿教育财政补贴增加但还不充足南非幼教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学费、政府补贴和筹款。2001年到2014年,幼教机构的政府补贴增加了16%。数据表明,学费和政府补贴已经日益成为幼教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之前的政府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没有数据记录,但政府承诺在2013-2014年度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增加6.5亿兰特,2014-2015年度将增加7亿兰特,这些款项旨在为各省儿童提供平等补贴,2013-2014年超过264天每日补贴15兰特,包括食物(50%)、工作人员(25%)和其他花销(25%),但是国家政府补贴并没有包含非正规幼教机构。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省幼儿教育财政补贴还有很大差异,《儿童法案》规定各省视其自身情况分配资金,指出各省有责任通过省级预算为幼儿教育提供资金,但不是强迫性的。造成各省补贴悬殊的部分原因是国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资金规范。《儿童法案》还规定幼儿教育资金必须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和残疾儿童,政府资金投入需要将覆盖面扩展到包括家访社区游戏小组和玩具图书馆等。幼儿无法获得财政补贴的原因有三:0-3岁儿童一般都是在家里,由父母完成早期教育和保育;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幼教机构很少是已完成注册的;财政补贴中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儿童这一项。

(五)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南非幼儿教育基础设施不健全,且已有的基础设施质量堪忧。尤其是农村偏远的贫苦地区,农村地区只有35%的儿童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和卫生服务。在24793所公立学校中,14%的学校没有电,46%的学校使用坑厕所,95%的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国会在《学校法》第5A部分规定基础教育部为学校基础设施制定国家最低规范和标准,标准颁布之后,每所学校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此最低标准,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挑战(目前还有很多省的学校是用泥土、木材简单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差且不达标使得很多幼教机构不能正式注册,也得不到相关资金补贴,基础设施资金和启动成本的不足阻碍了早期教育项目在贫困社区的创建。虽然当地政府可以提供市政基础设施资金(MunicipalInfrastructureGrant),但其他基础服务对这项资金还有很强的需求,加之当地政府没有法律义务在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因此单纯依靠市政基础设施资金来建立基础设施仍然是个挑战。

二、相关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早期儿童教育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初等、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因此发展幼儿教育关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政府作为幼儿教育的领导者和保障者,要为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和创造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如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等。政府应看到发展幼儿教育的长期效益,逐步建立正规与非正规早教机构、社区与家长共同参与、托幼机构与家庭相结合的保教合一的早期儿童发展服务网络,使全社会都关注幼儿的教育与保育发展。

(二)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在监督地方政府办学的同时应鼓励调动社会资金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主体作用。由于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很少,在农村地区更应该积极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办学,或者说服社会力量为现有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幼儿园规模等。

(三)形成城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城市和农村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教师流动应该是双向的,而非单向流动,城市不能总是从农村抽调优秀教师,城市教师也不能只进不出,一个区域内的城乡间教师应当双向流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立合理的成长机制。城乡间教育资源应当由政府统一调配,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流动,城乡间可以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使偏远的农村学校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统一政策。为了解决农村教师不足、教师流失和教师质量不高等问题,政府还可以重新聘任退休或辞职教师、增加农村教师薪酬、提供加班补贴、为农村教师改善工作环境、建立教育激励机制等(尤其是针对农村教师)、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开展教师供给关系研究等。

(四)大力保障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元投资模式保障教育经费投资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广大儿童提供最基本的、合格的保教服务,另一方面又对弱势地区和弱势儿童采取倾斜保护政策。[8]政府要在把经费投入的重心放在基础教育上的同时,保障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同时,保障政府的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能减少。经费的投入多少,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质量、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满意度和流失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单靠政府经费投入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还远远不够,政府还要建立幼儿教育多元投资模式,吸收社会各界资金。目前,世界幼儿教育投资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政府支出为主,二是政府与民间协作投资,三是以民间投入为主。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幼儿教育投资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为主;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则由政府和民间协作投入,亚洲国家一般积极推行社会力量办学,主要以民间投入为主。南非政府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在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发展适合自身幼儿教育发展的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美国;继续教育;特色

目前,美国全国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已超过2300万人,并且正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增长。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美国继续教育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一、加强继续教育立法,提供法律保障

立法是继续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干预、管理和控制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通过立法对继续教育干预,实行保护与监督,保证其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继续教育法规巳成为美国法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积极推动继续教育发展,美国颁布了一系列法律。1862年通过《莫里尔法案》,办起了“赠地学院”,并开始进行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推广教育;又通过了《斯密斯一列威尔法案》(1914年)、《史密斯一休斯法案》(1917年)等法案;《乔治一巴登法案》(1946年)规定,对渴望就业者和有必要提高工作能力者进行培训和再培训;《国防教育法》(1958年)要求各地区设立职业技术教育领导机构,有计划地对青年和成年人开设职业训练;《地区再发展法案》(1961年)旨在通过职业培训以促进失业者集中地区的发展;《人力开发与培训法案》(1962年)规定加强失业者和半失业者的职业培训;《职业教育法案》(1963年)规定需要提高现有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成人劳动者和需要特别职业训练的失业者、半失业者均应接受职业教育;《经济机会法案》(1964年)规定要对那些在劳动市场中处于不利境地的阶层提供一定的事业训练;《高等教育法案》(1965年)提出加强对继续教育活动的援助;《成人教育法案》(1966年)就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教师培训、管理体制、经费等问题作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为继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还颁布了《全面就业与培训法案》(1973年)、《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案》(1977年)、《职业训练合作法案》(1982年)、《职业培训计划》(1992年)等。上述10余部法案均对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继续教育法案立法工作的推动与重视,实为各国之冠。

二、多渠道筹集经费,确保继续教育顺利运行

为加速发展继续教育,美国政府除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外,还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继续教育经费所承担的比例,规定了企业、产业部门及雇主对职工教育经费所应承担的义务,并积极倡导、鼓励民间团体、个人投资教育,从而保证了继续教育资金的来源,有力地保障了继续教育的发展。各州举办继续教育的公立大学、社区学院、成人学校所需经费的70%均由政府提供,私立大学所需经费的13%也由政府提供。《职业教育法案》颁布后,美国政府拨出大笔联邦经费,用于建立地区职业中心,开展职业教师的训练以及职教的科学研究等,截止到1990年底,美国政府共资助了12 056个各种类型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美国的企业、产业部门也大力为其职工支付培训费用,据一份1984午的报告,美国企业、产业部门在职培训每年要支出2100亿美元,1986年仅接受雇主所资助的正规培训的人员就大约有3050万,一份对40家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支出研究报告表明,企业培训费平均占其销售额1%或工资总额的3‘3%,另外还有的企业慷慨解囊,向成人学校捐赠教学设备,资助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例如美国坦迪公司曾免费向教师提供价值100万美元的计算机;作为民间团体和私人,对继续教育更是给予大力支持与提供志愿服务,如被称为第一种美国成人教育组织的“文化学园”,运用志愿人员完善公立学校、图书馆与博物馆,为成人举办演讲课程与研讨活动,又如福利财团在1951年成立了成人教育基金会,支持继续教育的研究与规划,该财团又于1996年捐赠1000万美元,楚立了一个教育电视台,向广大成人提供继续教育服务。

三、社会各方积极举办继续教育,形成多样化办学格局

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兴起于高等院校,其兴办继续教育的历史已有100余年。美国高等教育界认为,大学开展继续教育是美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是学校的额外任务。美国的大学都面向社会,努力满足成年人继续学习的要求。仅工科高等院校就有200余所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即使是美国的研究性大学,也重视兴办继续教育,并将其提到与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现在美国高校中有46%的学生是接受继续教育的。如密西根大学商业管理学院,攻读学位的学生为2000人,而参加继续教育的达6000人。高校在美国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4%。企业也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一般大型企业都有专管人力资源开发的机构,制订本单位继续教育的计划,开办某种教育课程,对其职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全美企业部门每年用于在职教育的经费为300多亿美元。.企业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50%。美国的行业协会如美国律师协会、工程师教育协会、医师继续教育协会等,也都大力举办继续教育活动,行业协会巳成为美国继续教育的一个有力组织者,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20%。此外,私人也举办继续教育,全美国有近200家私人举办的继续教育机构,其在继续教育系统中所占比例为6%。这样,美国继续教育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的体系,遭及全国,形成了继续教育网络,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继续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适合学员不同需求

美国的继续教育十分注重“弹性”,即灵活多样性。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成人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现实情况,参加随时随地任何形式的继续教育活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在入学形式上,学员入学不用参加各州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只需经过学校必要的测试后即可进入学校学习,在办学形式上,有日校;夜校、周末大学、电视教育、巡回教学、电话咨询、登报指导等等,办学地点不限于学校,工厂、购物中心、教堂、公园和其它公共建筑物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场所;在学制上,也是可长可短,长的五、六年,短的几个月、几个星期,有单科独进,也有多科并举的,学员可以学完全部课程,也可以学一门课程的某一部分,甚至某一课程在中途可以暂停,以后有时间再继续学习;在内容上既有职业方面的知识技能,也有生活、娱乐方面的知识;在类型上有研讨型和进修型,也有座谈型、专题型等;教学方式可以是面授,也可以借助于电视机、计算机、录音、录像带或同步卫星;考试方式也较灵活,各州设考试公司、考试中心,一个星期可以开考几次,成人认为启己可以应考时,就可申请报考。另外还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出现了多种新的“非传统的”、“开放的”扩充成人受继续教育机会的教育形态,比较突出的有“教育介绍所”、“校外学位制”、及“无墙大学”等。

五、教育对象广泛,培训重点突出

美国接受继续教育者中,既有高级工程师,又有一般工程技术人员;既有乡村的农场主,也有白领阶层的专业管理人员;既有工商职员,也有广大消费者;既有政府官员和经理,也有一般的公务员、工人、少数民族群体等。美国的继续教育吸引了1/3多的成年人口参加学习,上至总统、议员、公司董事,下至移民和工薪阶层都坚持学习。并且,任何人只要想学习或有条件和可能学习,都可以找到适合自身现有水平、满足个人发展需要的学习场所和继续学习计划。也就是说,在美国参加继续教育是不分性别、年龄、种族、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阶层、职业的,这便充分体现了继续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根据美国全国教育统计中心1995年的一份报告,美国40%的成年人,大约有7600万注册就读各种形式的成人学习班。在1991年,该比例为32%。美国的继续教育在突出对象的广泛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了重点性。在美国,经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的教育培训率大大高于一般白领和蓝领的参与率。经理人员的与工作相关培训参与率为42%,是平均水平的两倍;工程师、科学家的与工作相关培训参与率更高为47%。美国企业界对劳动力的培训,重点是放在白领阶层,尤其是经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例如根据美国制造业研究所1991年的一份调查资料表明,美国企业的企业内正式培训是向管理人员倾向的,占调查对象总数12.8%的管理人员参加企业提供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占到总培训人次数的19%,相比较之下,分别占调查对象总人数14,9%的服务人员、农林渔工人和10.S%的机器操作工、装配工参加企业提供正式培训的人次数却都只占到总培训人次数的5%。

六、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着重子应用

美国深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其继续教育不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都是从社会实际和学员需要出发来考虑和安排的,使受教育者提高其职业技能,优化其专业结构,以求更好地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继续教育已形成买方市场,“学员消费者第一”、“学员市场至上”被越来越多的继续教育机构当成求生存发展的口号和策略。从继续教育机构办学的角度来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市场发展的状况要求怎样,就设置什么样的专业、课程,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一般承办继续教育.的机构都设有专门的顾问委员会,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和工商界的知名人士组成,负责研究和设计课程。如洛杉矶教育局就有350个专业委员会,有关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都要征求顾问委员会的意见才能决定。有的继续教育机构还成立人力调查办公室调查社会上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哪一方面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开哪方面的课程。在教学方面,密切联系科研成果和生产需要,着重于加强学员实际技能的培养训练,使其学以致用。如哈佛管理学院的研究生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教师根据当前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编写成内容十分具体的案例,呈现给学员,让学员加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在课堂中对这种方案进行讨论,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在研究生学习两年中,要分析1000多个各种课程的案例。此外,在对学员进行考核时,由培训机构和委托单位联合进行,把对实践的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七、向高移化方向发展,培养较高层次人才

第11篇

韩国 科学英才教育 教育经验 启示

“教育立国”和“科技立国”是韩国长期以来的发展战略,在重视大众教育的同时,韩国还非常重视英才教育的发展,科学英才教育受到韩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对科学英才教育进行探索,韩国已形成了有效的科学英才教育经验,为韩国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创新型科学人才。借鉴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国科学英才教育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加快我国科学英才的培养。

一、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经验

1.制定专门英才教育法律和政策

20世纪8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英才和英才教育越来越受到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1995年修订的《教育法》第154条对早期升班、早期毕业的规定,就为英才少年的快速成长开辟了新的途径。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后,韩国开始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来确保对英才的培养,如1999年制定了《英才教育振兴法》,并于2002年3月正式实施。《英才教育振兴法》对英才对象的鉴定、选拔方法和程序、英才教育机构的设立和运营、英才教师的任用和培养、英才教育的方式和课程、英才教育经费等做出了规定,为英才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为确保《英才教育振兴法》的顺利实施,2002年11月29日教育与人力资源部发表了由7部委联合制定的“综合计划I”,该计划对英才教育的实施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方案和目标。在顺利完成“综合计划I”的各项目标之后,2007年12月韩国政府又制定了“综合计划II”。“综合计划II”就增加英才教育受益者人数、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机会、改进英才学生的选拔方法、课程设置和教育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和财政支持等提出了具体方案。从2002年实施《英才教育振兴法》到2007年,韩国学龄人口中大约有4%的儿童接受了英才教育,[1]其中包括不少农村和偏远地区儿童。

2.设立多类型的教育机构

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科学英才教育刚刚兴起的时候,教育机构仅有专门科学高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韩国已设立了英才教育班、英才教育学院、英才学校等多类型的教育机构。

英才教育班是根据《英才教育振兴法》在小学、初中、高中设立的特殊班级,它由一定区域内的学校相互整合形成。具体做法是选取区域内的一所学校作为中心学校,然后整合区域内其他学校的教师、设备等资源,通过资源共享来实施英才教育。英才班级的学生限于本学区内,人数限定在20人以内,利用课后和周日进行授课,每周约2~4学时,主要课程是数学和科学。

英才教育学院(英才教育中心)是由教育厅(含地方教育厅)、大学、政府研究机关及科学、技术、艺术、体育机关的公益法人等设立运营的英才教育机构,分为地方管理和大学管理两种类型。学生授课时数因校而异,70~450学时不等,主要利用假期和周末授课,招生对象为小学、初中、高中生。由大学管理的高级英才教育学院提供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级科学课程。学生在英才教育学院所接受的教育内容记录在档案中,以供升学参考。

英才学校是指根据《英才教育振兴法》设立的以培养专门领域英才为对象的全日制学校,其招生对象为英才教育班和英才教育学院表现优异的学生。具备卓越潜力的学生、拥有专业资格的教师和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是英才学校的重要特色。

多类型的英才教育机构为科学英才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和空间,不同类型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系统衔接,为科学英才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通道。

3.建立英才教育专门研究机构

早在1990年,韩国就创立了英才学会,开始举行各种英才教育研讨会和发行相关学术期刊。1996年韩国教育部指定韩国教育开发院为英才教育中心,责令其开发和研制英才判定工具和学习资料,并责成其于1999年开始进行“构筑活性化英才教育体制五年研究”。2002年成立国家英才教育研究中心,主要负责英才学生发展潜能研究、英才教师培训工作研究等,为政府和英才教育机构提供决策参考。除此之外,政府在韩国教育开发院、韩国科学技术学院、韩国综合技术大学、韩国信息通讯大学等机构内创建了国家级的“英才教育研究院”,并责令其到2007年为止,开发和普及130余种教授材料,制定判定工具,确立英才教育基准(National Standards Gifted Education)[2]。

4.规范英才鉴定标准与选拔程序

过去,韩国对英才的鉴定主要是通过IQ测试和纸笔考试进行,鉴定标准集中于学习成绩和智商。望子成龙的父母为了孩子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接受英才教育,不得不让孩子参加很多的课外辅导班,不仅浪费孩子大量的时间精力,还要花费昂贵的课外辅导费用,导致英才教育的选拔制度遭到质疑[3]。现在,英才鉴定不再是一次性的、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侧重于发现、甄别、开发其潜在的能力[4]。鉴定标准越来越向“多元智力”接近,如学习成绩、智力、创造力、成果和行为观察,力求客观、公正地遴选出英才学生。如从2010年开始,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不再将奥林匹克等各种竞赛成绩列入入学标准。隶属韩国科学技术院的韩国科学英才学院从2011年开始也不再将竞赛成绩列入入学标准[5]。

当前,韩国英才学生的鉴定程序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审查学生档案,包括学生成绩、教师评价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第二阶段,通过韩国教育开发院研制的测评工具对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能力进行考查;第三阶段,借助于成绩评定,通过露营、实际操作、面试和相关行为评估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鉴定。

鉴定标准的多元化、鉴定形式的多样化和鉴定内容的全面化保证了英才鉴定的公正和公平,同时从源头上保证了英才学生的质量。

5.优化英才教育课程

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意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世界级科学家的能力和人品。与此相应,韩国英才教育课程设置体现为多样化,具有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基础教育和提高教育相结合、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以釜山科学英才学校为例,该校的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特别活动、“自律和委托研究”、速成和深化课程等。其中学科课程分为普通学科和专业学科,普通学科有国语、社会、外语、艺术、体育,专业学科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及尖端科学等。“自律和委托研究”由教授、教师和学生组成研究团队,以学生自我体验进行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研究的能力。速成和深化课程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根据各自能力和兴趣学习更多的学科,其学科有外语、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为了持续满足英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传统的文本课程,韩国还开发了开放性的学习材料――电子教材,以满足英才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6.注重英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确保英才教育质量,韩国非常重视英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第一,严把英才教师入口关。根据有关规定,从事英才教育的教师必须获得教师资格,并修满国家教育学院和教育部及科学和技术部认可的培训课程。第二,完善英才教师的激励制度。过去,英才教师持有证书的比例较少,工作报酬较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感降低。为此,韩国推出英才和英才教育中心特级教师制度、加分奖励制度、全职教师上课制度等,以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到英才教育中。第三,加大英才教师培训力度。国家和地方自治机构负责英才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的质量由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与各城市和省教育厅负责监控。课程包括基本的国内培训(60小时),高级的国内培训(120小时),以及在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2~4周的海外培训课程。在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中,有关英才教育的课程为必修课程。依据“综合计划II”,参加培训的英才教师逐年增加,2008至2012年参加培训人数已达到3万人。此外,韩国政府还为英才教育机构管理者提供相应的培训。(见下表)

(2008~2012)英才教师参加培训人数计划[6]

二、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当前,我国正在加强对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以提升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不可否认,我国在科学英才教育方面已取得了诸多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储备了大批优秀领军人才。然而,对比韩国科学英才教育的实践和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国家战略目标,我国科学英才教育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

1.制定英才教育法律法规

英才培养是个复杂的工程,涉及诸多方面,如英才学生的甄别、选拔,培养模式的建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师资选配等,非个人或个别学校单独可为,必须成为国家行为。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英才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没有专业的政府部门参与英才教育的管理。为了保证科学英才教育的顺利实施,我国政府应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对英才的鉴定选拔、施教机构、教师任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培养计划、经费保障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以提高英才教育的地位,引起人们对英才教育的重视,确保英才教育落到实处。

2.构建中国特色中小学英才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人才培养趋同化、标准化严重,选拔机制完全忽视了孩子的个性和天赋。另外,我国绝大多数中小学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升学率的比拼上,对升学率的追求几乎达到“病态”。这些完全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不适合英才学生的发现和成长[7]。针对英才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我们必须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大胆创新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打破中学与大学在培养人才上的明确界限,做好衔接式培养和合作培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才教育体系,确保英才学生的早期发现和科学培养。

3.加强英才教育研究

我国于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了超常儿童研究中心,在超常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培养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科学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我国英才教育理论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就整体而言,我国对英才教育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为此,我国亟需设立专门的英才教育研究机构,创建各级各类英才教育学会,成立英才教育研究中心,创办英才教育学术期刊,吸纳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教育、学科教学论(理科)等学科领域的优秀学者,积极探索英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推广英才教育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导英才教育健康发展。

4.关注农村英才教育

韩国注意到了贫困学生、边远地区学生接受英才教育的问题,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多的英才教育机会[8]。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0.32%[9],从理论上讲,农村英才学生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这是一笔不容忽视的“巨大财富”。由于我国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以致目前我国农村英才教育几乎一片空白,绝大多数农村英才儿童没有被发现或接受适宜的教育。今后,我国实施英才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农村英才教育,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财政上给予支持。

――――――――

参考文献

[1] Ki-soon Han.The possibilities and limitation of gifted education in Korea:A look at the ISEP Science-Gifted Education Center,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2007,Vol.8.

[2] 朴钟鹤.韩国英才教育的历史沿革与特点.比较教育研究,2010(4).

[3] 金红莲.韩国英才考试选拔制度受到质疑.教育情报参考,2005 (5).

[4] Cho,S.&Kim,H.Enrichment programs for nurturing creativity of the Korean gifted.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03,Vol,2.

[5] 许振硕.韩国科学技术院表示不会将竞赛成绩列入入学标准.http:///gb/srv/service.php3?biid=2009030604678.2009-3-6.

[6] [韩]金言柱.韩国英才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http://:8017/sites/news/Lists/List49/Attachments/22/beijing%20pre

sentation.ppt,2010-4-1.

[7] 清华大学附中校长呼吁改变中国英才教育尴尬现状.http:///edu/edu-jygg/news/2009/10-26/1931395.shtml,

2009-10-26.

[8]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处.韩国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举措.教育情报参考,2009(6).

第12篇

安博教育集团是“以学习者为中心”面向个人及机构提供学习和教育服务的领航机构,致力于通过领先的技术方案、高品位的教育服务和变革性的创新资源,完善个体的终生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发展进程,助力于全社会的创新能力和国民素质的提升。安博教育集团基于每位学习者的个性特征,着眼于每个人的长远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手段,以学习引擎为驱动,提供值得一路托付和信赖的个性化服务。

安博教育集团连续多年被新浪、搜狐、腾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权威媒体誉为中国十大教育服务品牌,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评为“中国最具成长性企业21星”,被《商务周刊》连续三年评为“中国100快”公司;2009年荣膺“建国60年中国教育培训十大品牌”,“中国教育连锁最具影响力品牌”,“卓越雇主――2009中国最适宜工作的公司”,“2009(第三届)中国创业投资价值榜最具投资潜力企业”,腾讯网“2009中国最具影响力教育集团”,以及网易大选“十大最具影响力教育机构”、“十佳就业竞争力机构”、“十佳最具投资价值机构”,新浪教育“2009年度最具社会责任感教育集团”、“2009年度最具就业竞争力IT教育机构”等荣誉。此外,安博还位居德勤“2007年亚太高科技、高成长100强”前列。

2007年、2008年,安博教育集团分别获投资5400万美元和1.03亿美元,连续创造我国教育私募融资之最。2010年8月5日,安博教育成功登陆纽交所。

安博教育服务业务以重点解决升学和就业两大关键需求为目标,为各个阶段学习者提供高效的个性化学习服务。目前,安博教育集团的业务涉及基础教育服务、职业教育服务、企业培训等领域,安博高考与同步培训机构、安博国际学校、安博实训基地、安博职业教育学院、安博学习体验中心等机构已遍及全国二十多个重点城市,形成了以区域教育服务中心和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师资、课程、服务流程、IT支持、网络学习服务的标准化为载体的服务体系,通过标准品质的服务保障全国各地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安博教育集团创建专业的教育和技术研发机构――安博研究院进行前瞻性教育理念和资源的创造与创新。安博数十种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获得国家版权认证、专利认证和科技成果鉴定。安博还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创立北师大安博教育发展研究院,开展教育政策与理论探索、国际高端项目交流,目前已参与和承办了多项国家重大教育课题、国际高端学术论坛。

目前,安博教育集团已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以升学与就业为导向的全国性教育服务品牌。

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安博不断开创中国教育服务新高度!

“选择安博,成就未来!”,安博为了每个学习者灿烂的未来全情全力、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