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沙盘实训总结

工程管理沙盘实训总结

时间:2022-05-29 16:0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沙盘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沙盘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沙盘实训;创新;职业素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实训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从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企管沙盘实训课程的开设比较乱,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的仅将其作为简单的沙盘实训课程。如何更好地开展企管沙盘实训课程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高职教学目的,是摆在高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管沙盘实训教学反馈信息分析

企管沙盘模拟实训在我校从10级营销专业开始,为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沙盘实训教学,我们设计问卷调查,对14级营销专业学生,共发放61人份,收回61人份,回收率为100%,回收问卷全部有效,统计结果见表1.

根据表1的沙盘实训调查统计问卷分析,超过半数以上的高职学生对企管沙盘实训课程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并且通过实训,得到了一定的收获。但仍有一部分的高职学生,无法通过沙盘实训课程提升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关于职业素养的相关能力。

二、创新企管沙盘实训课程核心理念

(一)创新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学生通过运用学习到的管理技能,亲自掌控模拟企业的经营决策,改进管理绩效,推动学习进程。教师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适时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完善知识体系,建立流程化思维

原来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单一教学模式,而沙盘模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展现,使学生能够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学习和感悟,建立资源整合思维,在此基础上,掌握“以市场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流程化管理思维,强化细节管理。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完善知识体系、强化企业管理技能学习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职业素养的提高。通过对沙盘模拟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共赢理念,系统思考和团队合作观念,保持诚信以及个性与职业定位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企管沙盘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创新

(一)实训教学模式创新

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将其命名为“三步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 前期准备工作

我校沙盘实训课程是采用2周实训的方式,在开始上课前就先将沙盘规则以及实训指导书等相关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先预习。有利于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先熟悉,减轻指导老师讲解的压力。同时让他们根据规则事先准备好团队的组建,方便大家的沟通与协作。

2.引导第一季教学,分析报表

使学生通过引导季学习,熟悉如何标记,现金出入记账,以及盘面操作,各角色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内容、短、中、长期贷款规则,广告方案选择与计算等,查找出错环节,也为学生恢复初始盘面后,重新运营,做好引导示范工作。

所谓的报表是指“综合费用明细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将这“三表”下发给学生,经过四个季度连续经营后,要求学生核对该年综合费用明细表中数据,计算基础数据,分析经营利润和负债状况。

3.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在沙盘实训课程中,我们引入企业的实际案例。学生模拟企业中的不同岗位角色,使用分角色的体验训练,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独立完成业务处理。这样使每个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负责的工作。

(二)实训教学方式创新

1.组建沙盘协会,营造交流平台

沙盘模拟实训规则比较复杂,工作量比较大,在课前、课中,教学业务繁重,一周下来浑身疲惫;同时限于人手和课程,指导老师可能每一次都会有更换,这样对于学生的跟踪指导也带来很多问题。组建沙盘协会,可缓解教师的工作负荷。

2.参加和开展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高职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学校通过组织校内赛,层层选拔,选派优秀的学生参加省赛或国赛。培养学生统筹全局的观念以及制定计划的能力,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形成与行业企业对接的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共建沙盘实训基地。我们与ITMC软件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沙盘软件实训基地,开展有关实践教学、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

(三)实训教学方法创新

沙盘实训能让学生在战略规划,分析市场,资金筹集,产品研发,物流供应,市场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及核算等一系列价值链活动中体验企业市场经营的全过程。创新沙盘实训课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怎么去学,如何学好。本教学法综合运用“工作任务驱动+角色扮演+项目情景”方法。 遵循“任务情景体验互动交流博弈归纳总结灵活应用”教学过程。

(四)实训教学评价创新

沙盘实训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又要体现团队协作能力,还要区分学生个体差异,同时反应学生的基木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职业素养,建议采用多层次教学评价方式。其中针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也不再是以往的模糊评价,而是根据沙盘实训课程的特点,将学生职业素养考核分为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习惯四个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下设立了9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见上图1)

本文系2015年度校级教改课题“情景式企管沙盘实训平台下的高职经管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明淑.基于创新思维训练的《企业经营模拟》课程改革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9):105-106.

[2] 朱宗乾,刘庆,胡海青.管理类专业综合情景模拟实训课程的创建于应用[J].教育评论,2015(4) :122-124.

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郝伟(1968-),女,陕西西安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系,副教授。(甘肃 兰州 73007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8-0184-0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然而,目前的工程管理教育与工程实际、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工程教育的培养层次、结构体系和人才类型与企业需求不适应,工程教育培养的学生素质不全面。许多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对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体系不清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岗位知识及专业化与职业化要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实验室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应对工程实践提出的挑战,工程管理教育需要从系统性和学科体系出发组织专业教学,并通过实践教育环节验证和巩固学到的理论与知识,解决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因此,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既是工程管理专业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对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是甘肃省特色专业,学校按照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通过卓越工程师计划,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基本建设,以增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能力。同时提出了三级教育模式,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勤奋踏实、勇于创新”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逐渐形成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夯实基础强化技能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遵循“重基础、宽口径、强主干”和“重创新、高素质、强技能”的教育思想,结合铁路特色的办学特点和优势,通过“教”与“学”的改革与创新,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充分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

1.以精品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专业规范》的指导下,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结合铁路特色的办学特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科研工作,依托“工程经济学”、“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等精品课程体系,引入实际案例教学手段,通过典型生动的工程案例与精品课程教材的结合,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具体化、生动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专业知识。

2.四大平台促进学科融合

工程管理交叉学科的特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单一的学科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建筑领域对工程管理学生的要求。为了与市场对接,满足“知识全面”的培养目标,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提出“四个平台”(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的技术型培养体系。

(1)技术类课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结构设计原理、建筑工程概预算、交通工程概预算、土木工程施工。

(2)管理类课程:管理运筹学、管理学原理、工程项目管理。

(3)经济类课程:工程经济学、工程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

(4)法律类课程: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

通过这四个平台的建设,使得技术型培养体系逐渐得到完善和扩展,同时促进多学科多专业的经验交流和相互促进,拓宽学生的学习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专业前景的认知度。

3.以课程设计强化技能

项目管理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本质。作为管理类人才,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制定项目计划、组织项目实施、控制项目成本与防范风险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在制定课程体系平台的同时提出了基础教学与课程设计同步强化的教学手段,将贴近实际的工程案例与课程设计相结合,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练习。通过“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交通工程结构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实战训练使学生在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锻炼了其分析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风险应变能力。在多次项目训练中,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强化,同时对工程项目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深刻的理解,项目管理能力逐渐形成。

4.多种考查形式检验学习成果

传统的学习效果检验往往以期末考试为主,但这一考查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程管理专业提出弱化集中考试、强化多种手段的考查形式。配合案例分析、论文写作、课题大作业、团队讨论等多种手段,通过团队合作、分工负责等形式发挥个人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将枯燥的考试变得生动具体,学生学习的热情得到很大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决策能力逐渐形成。这一创新在“工程识图”、“工程财务管理”、“交通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中得到实验和推广。考查形式的改变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且使得学习氛围得到明显改善,“教”与“学”变得轻松和谐。

二、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模拟演练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了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1.问题构建方案

问题是PBL 的起点和焦点,是影响PBL 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问题构建方案如表1所示。利用已有实验设备,合理且贴近实际的问题创建与选择,既能够与培养目标中基础扎实和勇于创新的要求环环相扣,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踏实认真地完成实训任务。

表1 问题构建方案表

问题情境 案例资源 解决途径 目标要求 参与实施课程

什么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 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案例 项目管理沙盘实验 熟悉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及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变更及风险防范案例 斯维尔项目管理软件 土木工程施工

怎样做好工程项目概预算 工程预算案例 广联达算量软件 掌握编制工程预算及投标书的方法 建筑工程概预算

纵横预算软件 设备安装工程概预算

交通工程概预算

案例资源是影响PBL 效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深入探讨问题的各个方面,充足的案例资源能够为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撑,避免学生陷入无思路、无头绪的困境之中。

2.PBL演练组织实施

结合项目施工分工协作的特点,在实验前将学生按照自愿组合的形式分组,并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模拟施工企业某项目部,每一小组由3~5名学生组成,分别担任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人员,每组选一个组长起协调作用。

在完成团队组建后发放实际工程图纸,图纸一般为框架结构的图书馆、幼儿园、餐厅等施工设计图。团队在接到图纸后开始读图并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利用实际工程案例获取相关知识,并讨论如何利用所获得的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并由教师组成的团队模拟建设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按照团队制定的工程方案,小组成员利用实验设备进行模拟操作。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小组发现还需要研究另外一些新的专业知识,小组成员就需要反复循环地查找资源并讨论问题解答,直到问题得到解决;如果遇到施工风险因素或工程变更就必须对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并不断改进。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工程项目施工的精彩与艰辛,体验承担责任的乐趣与烦恼,进而体悟工程项目施工的关键。

实验结束后,学生还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总结所获得的知识和思维技能。

3.绩效评价检验能力

绩效评价是对实践操作能力检验的必要手段。在小组提交结果后,利用工程对量软件和评分软件等工具对演练结果进行分析评分及成果展示,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相互答辩,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横向对比,直观展现成果的优势与不足,最终结合实际评出优胜团队。

三、校企合作促进市场对接

为了改善大学生在校实习机会少的困境,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积极创建教学实习基地,先后成立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测量实习、认识实习及施工生产实习的需要。学校设有下属的勘察设计院、建筑安装公司、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为师生的实践提供了便利,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实习环境,以确保实习效果。

1.小学期专项训练

为了增加大学生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效果,在第四学期末实行小学期专项实习计划,学生在没有课业压力的情况下深入工地和实习基地展开土木工程测量实习与认识实习等专项训练,在实践中磨练意志,熟悉建筑工程施工流程和管理方式。学生在实习中通过与工程管理人员的交流,既丰富了实践经验又明确了职业发展方向,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的对比强化知识结构,为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2.以竞赛促进技能提高

利用广联达算量大赛、工程测量大赛、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竞赛和沙盘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促进与其他院校的学习交流。学生通过竞赛发现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取长补短,通过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最终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重在实践”的实践教学目标。

3.生产实习与职前磨练相结合

在完成了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后,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掌握工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工程管理专业提出了生产实习与职前磨练相结合的方式,在第八学期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圆满衔接的培养模式。前4周为生产实习,毕业生提前进入已签订的就业单位实习并且接受岗前培训,在这种模式下毕业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深入钻研专业技术,努力学习工程管理经验;后13周为毕业设计,通过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的实战演练,使毕业生在实践中提前适应工作环境,融入企业文化。同时,这一措施也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

4.效果反馈

近年来,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就业率均在 97%以上。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用得上,靠得住,留得下”。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铁路局、中交集团、中建公司、中铁公司等单位的管理者、业务骨干和技术负责人。通过效果反馈来看,以目标为导向的金字塔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结语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从而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管理人才,以适应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不断需求。然而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如对实践能力多样化培养模式的探索,包括不同工程阶段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参与方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领域管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同工程类型管理实践能力培养等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鲍学英,王恩茂,黄山.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49-53.

[3]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

19(1):89-94.

[4]李文莉.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教学实践及绩效评价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4):99-108.

第3篇

收稿日期:2013-02-28

基金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教改项目

作者简介:赖芨宇(1962-),男,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研究,(E-mail)。

摘要: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特点,文章就当前的实践教育及教学改革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ET(Combination-Engineering-Testing)模式的应用导向型教学培养方案及实施措施,目的是通过参与工程项目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其就业提供保障。

关键词:工程管理;教学改革;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TV512;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82-05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门以工程技术为基础的管理学科,它不仅需要掌握经济及管理学知识,还要求具备扎实的施工技术、合同法律操作实务技能。高等工程教育学校作为培养优秀工程管理人才的摇篮,应把如何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重要课题。目前,以应用型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引起相关人员普遍关注和思考。

截至2010年,中国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1 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1]。高等工程教育以工程应用为核心目标,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开展对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探讨,有助于提高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水平。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横跨技术与管理的学科,最大的特征是复合性,重点是掌握工程技术的管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应用能力。中国教育部1998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工程管理专业以来,许多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专业,专业规模发展迅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2012年专业目录,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包括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该专业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环境、实践平台等教育资源有较高的要求[2]。 二、 国内外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

为了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水平,相关高校在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专业知识考核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改革探索。在教学模式上,尹立新等提出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实施TSIP模式,即将教学过程分为Try(尝试、体验)、Study(学习、研究)、Instruct(指导、讲授)、Practise(实习、见习)四个环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3]。在教学方式上,王永坤等提出了“做中学”的观点,即建立以“理论课+ 课堂大作业+ 软件学习+ 课程设计+ 实习+ 毕业设计与实习”为主的科学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出了案例设计、学习团队建设、科学的课堂组织等具体措施[4]。此外,瞿焱提出运用项目法,将实践教学与工程项目结合起来,根据目前国家在工程执业资格认证方面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工程管理实践和综合实训[5]。为了强化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应用水平,多所高校进行了综合实验室、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室的平台建设、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等作了调整和改革,为教师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好的途径和手段[6-9]。目前有关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较多,归纳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表1所示的几种。表1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典型模式

在欧美国家,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它是一种让学生独立研究问题,同时也与教师、专家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与创新能力。英国在实践教学上,提出“三明治”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优势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将相关企业和研究、设计单位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参与实际工作提供机会[10]。美国、加拿大以“学做交替式”的合作教育模式,集高校、学生、企业三方为一体,完成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的合作内容。此外,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大学进行的跨国工程教育研究提出CDIO工程教育模式,从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四个过程完成对学生的培养。由此可见,国外高校主要通过前沿科技及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工程管理教育的实践性,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提高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技能水平。很多学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学者们的研究大多基于其所在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来开展,虽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缺乏广泛的适用性及推广价值。如工程管理专业归属管理院系的,工程技术类课程较少,经济管理、法规类的课程较多;而归属工学院系的,工程技术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多,而经济管理、法规类课程较少。笔者认为,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应基于该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需求,立足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现状,针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制定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教学改革方案。

(一)专业认知待强化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工程项目的持续开发,建筑企业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量增大,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上亦需要作全面的调整与改革。工程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很多刚进入高校的学生对其认知度不高,存在较为盲目或模糊的认识。若不能及时进行专业学前教育,学生对该专业的培养定位将产生偏差,实践能力的培养亦无从谈起。在进行专业学前教育时,还应注意本科生中低年级与高年级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高年级本科生在毕业选择职业和考研时这种教育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培养模式宜改革

工程管理专业重在培养学生在技术、管理、经济与法律四个方面的知识技能,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然而,目前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依旧以教师授课为主,案例分析、讨论、参观见习等实训过程缺乏基于项目式的实践培养方案,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常常成了“摆设”。工程管理是基于技术的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如在学生还未牢固掌握技术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势必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不能将技术与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做法忽视了提升学生创造性及技能水平需要一个理论内化的过程,应对整个教学模式作一科学的调整和改革。

(三)学科交流应拓宽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涵盖了从建筑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到后期评价等整个工程周期,然而许多高校的年轻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水平有限,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并且由于研究与主攻领域不同,教师讲授内容多集中在一两门自己熟悉的课程中,缺乏学科间、课程间的横向交流与探讨,如讲解施工技术管理相关内容时,未联系造价管理、合同管理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四)考核方式需转变

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因而专业知识考核多以笔试进行。学生往往以读背应考,对专业理论理解不到位,长此以往,养成学生应付考试而忽视日常理论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考核角度上看,笔试成绩的高低仅能反映学生记忆力的水平,并不是学习能力高低的体现,更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应改变传统的单纯笔试的考核方式,把笔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制定能够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模式。

(五)培养方向可细化

工程管理专业涉及的领域较广,许多高校缺乏个性化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的学术知识广而不精。因此,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应当根据学生的需求选择,采取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

四、 教学改革思路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而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与较强应用能力的综合性人才是建筑工程行业的“香饽饽”。各高校应适应行业的需要,在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考评方法上进行综合改革,大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笔者看来,工程管理专业实施CET(Combination-Engineering-Testing)应用导向型教学改革(见图1)是一条加强实践教学行之有效的路子。在实践教学的师资方面,引入外聘制及双师制,扩充高校的师资力量,开展高校教学人员的梯队建设,实现应用导向型的合作教育模式,以KAQ(knowledge,ability,quality)培养为目标,细化具体实施步骤,为工程教育提供坚实的培养基础与平台。在实践内容方面,以实习基地的工程项目等横向课题为依托,依据PBL(project-based-learning)模式,细化为团队建设与项目实施方案的主要工作。由于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对专业技术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不同,在划分团队时,可参考“学团制”,在导师指导下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组建成产学研团队,分配相应的实践任务。

无论合作教育还是工程教育都必须建立周全的考评制度,才能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对学生参与基础性项目与专业型项目,采用Rubrics[11](即教学全过程评价)方法考查学生的实践水平。

图1 CET应用导向型教学方案

五、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专业认知教育常态化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罗福午教授在开设土木工程管理概论课的实践总结中指出,概论课在引导学生认识专业、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上效果明显。而工程管理专业可借鉴这一做法,开设工程管理概论课程,帮助学生对工程管理专业形成“大工程”教育观念,并高度重视工程实践及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对专业的应用性有总体的认知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应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形成常态化教育。在每学年开学即召集学生进行专业教学计划的介绍及工程管理专业发展动向的研讨,使学生在专业理念上凝炼成熟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并对各学期的学习、实习、资格证书考试等环节有更深入的认知。

(二)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

为培养具备技术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经济和法律知识的专业型人才,前期实习应当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开展土木施工技术实践教学,以技术理论为主导,通过工地生产实习,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掌握扎实的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后期的实践教学则应着重培养学生在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方向采取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如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可通过模拟工程招投标、项目管理沙盘等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形成特色化的应用教学模式。

(三)培养模式多样化,措施具体化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高校在工程专业培养上的硬件与软件基础,制定详细的CET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以实习基地为实践平台,实现合作教育(Combination)与工程教育(Engineering)。同时,结合产学研横向课题,与合作单位协同制定教学计划,重点确定学生在横向课题中必须掌握的主干课程,将其贯穿至横向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组建工程实践团队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保证工程任务的顺利进行,应当将企业人才纳入教师团队,即工程项目的实践教学由校内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研究生和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组成的团队负责,团队成员进行任务分工,以“学团制”组建实习团队,实行严格的工程实践教学。校聘企业教授负责指导年轻教师的实践,并落实“双师制”;对新进教学人员实行挂职培训计划与任课轮回制度。

2.优选精品教材

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工程管理专业教材应避免过于理论化,应通过工程实习基地的实践项目,反映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教材内容应符合专业从业资格考试及应用性的要求,如造价管理知识可增加平法、制图规则、算量软件等;以精品课程模式,实施专业精品课程的特色教学。2003年至2011年教育部批准了4 000多门精品课程,而涉及工程管理专业的不多,主要在于实施实践及应用性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工程院校在编写应用示范性课程教材上应下番功夫,争取实现突破。编写中应结合横向课题,与企业展开合作,一同确定适合的教材,形成整套实践性强的教材体系。

3.建立实践项目全过程考评制

以实践基地为平台,以工程教育(Engineering)为培养模式,让学生尝试基于项目的学习。根据合作项目的内容,确定考核的课程类别,同时划分学生团队及合作小组,实现“两阶段”教学。第一阶段为技术理论教学过程,结合精品教材与基础性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经过自己的构思、推理与设计,以模型或实施方案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初步操作能力;第二阶段为专业型综合培养过程,结合专业性实践项目,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让学生主动自主实习,并结合第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定期开展答疑或讨论。在实践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汇报,并由指导团队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为了保障两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应规范专项考核制度,如实行考评结果与学生“产学研”奖学金挂钩,以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

六、结语

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中国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对此,笔者作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导向型教学改革的思路,旨在使学生能将专业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对工程项目建设形成整体直观的认识,为就业提供“硬件”保障。但对研究中发现的一些难点,如基础项目与专业型项目的划分问题、参与实习的时间安排问题等,有待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强,胡妍.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2(31):6-9.

[2] 许远明.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J].高等建筑教育,1999(03):66-68.

[3] 尹立新,闰晶,李国文,等.TSIP教学模式在工程管理专业课中的应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6):97-99.

[4] 王永坤,冯东梅,等.工程管理专业“做中学”教学改革实施策略[J].山西建筑,2011,37(36):223-224.

[5] 瞿焱.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J].经济师,2008(03):107-108.

[6] 熊黎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研探索,2009(04):49-50.

[7] 张洪青,杨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管理论与技术研究专刊:158-159.

[8] 陈俊杰,田敏,张静文.工程管理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36-138.

[9]吴丽,吴飞.工程管理综合实验研究及实验室设计与建设[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11,19(1):101-104.

[10]王旭.中英比较构建我国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82-85.

[11] 刘有军,郑俊杰. Rubrics在交通运输专业课程过程性评价中的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2(31):113-117.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on project management

LAI Jiyu, WEI Xiuping, ZHANG Jin

(Transportation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jian 350002,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