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3 21:21: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勤工助学申请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尊敬的领导:
你们好,我是市政与路桥学院工程测量1101班的一名学生,我来自农村,自小家境就不是很好,上了大学,生活也充满了酸甜苦辣,但我从没放弃过对梦想的追逐,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我都尽最大努力把每一件事做好,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做到不缺勤不早退,不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勤恳认真。当然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坚决改正,努力作好工作。
在这竞争激烈且就业压力巨大的今天,做为九零后的我们,应该提早接触社会,去适应当今的社会。
我早知道勤工助学是学生组建的有责任心,上进心,全面为学生服务的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这支队伍为我们学生与社会搭建了一条通道,让我们学生更便于接触到社会,让我们得到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
所以我申请加入院勤工助学中心,愿领导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成为这支队伍里的一员。希望可以和院勤工助学中心的每一位老师、同学们一起进步。在帮助他人的前提下同时锻炼自己。如果我能加入,我一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积极的去帮助他人,勤奋工作,关心并团结这支队伍里的每一个人。为学校尽一份微薄之力,也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建设院勤工助学中心的美好明天。
此致
敬礼!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生;勤工助学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医学类独立学院,秉承“全面适应社会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育医学英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了一批批服务于社会的医护人才。但学院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贫困比例很高,传统意义上的资助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为此,学院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上进行了积极地探新。
1、可操作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主要有贫困证明法、班级民主推选法、辅导员评价法、生源地分析法等等。这几种方法都有其合理之处,但认定标准单一,定性多定量少,在实际操作中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够科学规范[1],影响了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实现。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摸索,结合了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科学化、可操作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1.1成立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评议小组。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兼职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的成员中,要求学生代表人数合理且具有代表性,既要有学生干部又要包括普通学生,人数不应少于年级总数的10%。
1.2评议小组复查证明材料。申请者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及个人申请书,评议小组通过电话与当地民政部门联系,核实调查表信息的真实性,确定参评资格。
1.3量化申请人家庭经济情况。根据申请者家庭的实际情况,按照表1所列标准进行累加计分。
表1 家庭经济情况量化计分表
1.4班级和评议小组民主评议。申请人所在班级和评议小组的全体成员针对申请人的在校表现进行评议并打分,满分10分。要求申请人明礼诚信;生活简朴;无奢侈浪费现象;无不良消费、不良嗜好;无违纪现象等。
1.5综合结果并应用。申请人家庭经济情况得分与班级和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平均分相加,结果即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最终依据,也是学院国家奖助学金、学费减免、助学贷款、特困补助、勤工助学等各项资助工作的资格认定依据。
2、形式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设置
勤工助学在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助困育人,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关键作用。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是目前学院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也是学院对勤工助学管理的重点和创新点。除了传统的助研、助教、实验室和后勤服务等岗位外,学院还根据阶段性工作需要和学生的能力特长等设立了相应的岗位,努力扩大勤工助学的主体范围,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学生自身的优势。例如,针对那些学有余力且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学生,学院设立了“辅导员助理”岗位,让学生也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更体现出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民主与自治。再如,学院在迎新期间,为勤工助学学生开辟专门区域用于自主经营,并主动与供应商联系,签订退换货事宜,帮助勤工助学学生把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拓展和心理帮扶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脱贫,应从源头做起,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帮助为主动寻求机会、提供服务、获得报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有尊严地解决自己贫困的问题[2]。学院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中,着力让学生养成自强自立的意识,加强学生角色和工作角色的对照,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早的了解社会需要,练就谋生本领。学院专门组织心理咨询老师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心理帮扶工作,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贫困、理解贫困,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乐观自信的人生观。学院还通过“诚信自强之星”等活动树立榜样,用先进事迹来鼓舞和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强不息。
4、学生资助工作展望
4.1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材料的可信度。学院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参考材料是加盖有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这是认定工作最关键的一步。但是,一些地方民政部门掌握信息有限,对审查核实工作落实不严,相关工作人员假公济私、顺水推舟、的现象时有发生[3],影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公平公正。国家应出台生源地学生及家庭情况证明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从源头上杜绝虚假证明材料的出现[4],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真实高效。
4.2 拓展勤工助学岗位。目前学院能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数量仅占在校生总数的3%-4%,且主要面向低年级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很难满足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为此,学院应立足校内资源,积极开辟校外勤工助学的机会,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勤工助学基地,突出高校学生的文化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打造以质优、高效、创新见长的学生服务品牌,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5]。
4.3 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在整个校园里营造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大环境,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推进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从“无偿式”到“有偿式”的转变,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这样不但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难度,还可以让贫困大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回报社会,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常亚平,宗树阔.中国高校学生贫困度测评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1):119-124.
[2]陈丽香.基于就业的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对策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0(4):44-47.
[3]刘洁,王慧磊.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11(13):119-147.
关键词:满意度;资助育人;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城乡的贫富差距也日益凸显,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自2007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资助政策,形成了“奖、贷、勤、减、免、补”的综合资助体系。近几年来,高校资助政策也不断完善,在“资助”中“育人”的新思路也逐渐引起重视,这要求高校必须在资助工作中及时关注受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受助学生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达到“资助”与“育人”的双重目的。“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高校顺利开展资助工作重要前提。
一、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发展概述
1、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发展和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Il:第一个时期为“探索时期”,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国家制定了高等教育免收学费和发放人民助学金的资助政策;第二时期为“过渡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助学金、奖学金并存到以奖学金、校内贷款为主的过渡;第三个时期为“改革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国家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标志着我国“免费上大学”政策的彻底终止。第四个时期是“形成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7年,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勤、补、免”五位一体的高校多元资助政策体系;第五个时期是“完善时期”,从2007年至今,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了高校资助工作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高校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奖、贷、助、勤、免、补”多元资助政策体系。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化资助制度到多元化的资助育人模式的历程,完成了高等教育由免费到收费的重大改革转变。
据2011年国家教育部新闻通气会统计公布:国家助学贷款突破“双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成“主角”。2010年年度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100万人和1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10年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贷款学生人数达到11384万人,较2009年增长11.6%;新增贷款金额114.89亿元,较2009年增长32%。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地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主要模式。连续几年,教育部发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在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都要建立“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特困生不能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入学。2010年秋季学期,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为60.9万人,占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38.8%,占报到新生总数的9.7%,“绿色通道”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落实。确保学生入学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和有关规定给予各种形式的资助和补助。
2、目前高校资助模式的现状
高校的资助工作,首要任务在于落实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资助政策,其次是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
在资助工作中,各高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了以生源地各级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为前提,以困难学生的助学金申请书为依据,同专业班级民主商议、年级辅导员审核相互配合的认定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确立了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困难等级,为各类资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结合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学生在校期间3~4年的受助标准基本固定了下来,后期资助工作走入了模式化的轨道[2]。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面向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着“扶贫济困,助教结合,爱心传递,互助成才”的工作目标,搭建资助工作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项资助,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贴心人。中心还为在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实现“勤工助学梦”,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资助覆盖面愈来愈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国家、高校以及社会的资助,但是资助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甚至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的开展,降低了受助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1、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有难度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准确的认定,是高校开展资助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关键,也是高校历来重视的一项工作,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存在以下难点:
①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审批环节多、工作量大,致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不够准确。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按照自下而上、层层审批的模式进行的,即申请者需到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相关证明,递交至所在班级,经班级内部民主推荐产生,并上报所在学院、学校,经审查、公示无异后,该申请者完成认定环节。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降低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的认定较模糊。《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认定为: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3],这样笼统的认定标准在现实中较难以实现,申请者在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以及《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度、可信度难以考证。甚至有些民政部门不做任何调查,就给申请的同学出具相关证明,这就致使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大打折扣,再者在民主推荐环节,也会出现少数学生拉关系、拉选票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列中,而一些真正困难的学生却无法获得资助。
现如今部分贫困学生把“贫困”当作资本,认为获得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都是理所应当,部分学生拿到资助后,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不知道感恩社会;部分毕业生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顺利毕业,但是出现故意延期不还贷款的情况,不知道诚信做人。因此,高校应制定“诚信、感恩、励志”教育方案,以“诚信人生”为切入点,以“励志教育”为主线,以“感恩社会”为过程教育,以“自立自强”为教育目标,加强对受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注重对受助学生进行全过程“心理辅导”,用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感染受助学生,教会他们学会逆境成长,把眼前的困难看作磨砺意志、增强才干的人生财富。
4、树立自强意识,倡导勤工俭学
“唯有自立自强者,才能拥有尊严和财富。”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对贫困大学生加强自立自强教育,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预防由于不稳定思想而诱发的精神贫困.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引导高校贫困生正确认识外界对他们的资助,并把这种经济资助转化为行动力,发挥新媒介的积极作用,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金钱观和幸福观。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树立自强意识,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来进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学校要发挥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勤工助学,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开支,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高校应成立勤工助学服务机构,不仅在校内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还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勤工助学机会。同时,也要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对应聘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的考核、培训和再教育,切实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四、结束语
高校必须在资助工作中,积极推进政策宣传工作,完善资助评审体系,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受助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挥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提高受助大学生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实现“育人为本”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将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凌娟,曹建军.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刍议[J].管理观察,2011,(17):150-151.
[2]夏阳,赖志华,张玉霞.多维度构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探析―以苏州科技学院“三心工程”为个案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84-8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N].2007-6-26.
[4]石敬敏.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路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7):15-17.
关键词:高校;特困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中,贫困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占高校总人数5%的特困大学生们,是这个年青群体中更为特殊的一部分。长期的经济拮据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情感丰富但又敏感脆弱。另外,又使他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健康成长。所以必须重视特困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工作方法,做好特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廊坊高校特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河北省大部分学校将高校贫困生的标准定在家庭人均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特困生为家庭人均月生活费不足120元。通过对廊坊地区几所高校的抽样调查,特困家庭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左右,大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民家庭。仅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每年17%的在册特困生性格比较内向;64%的特困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远离同学;12%的特困生不愿说出自己贫困的状况;58%的特困生认为大学学费使他们感到贫困;28%的特困生对就业压力很大。但是大多数特困生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努力,积极上进,有的还多次获得奖学金。但也有旷课、考试不及格的现象。因此,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解决这些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更要注重解除他们的“精神贫困”,使得特困大学生能够身心健康,顺利完成学业,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内容。
1.自卑心理
自卑感往往是在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或受到强烈的挫折后出现的反应。特困家庭学生自卑心理往往是因为:经济的困难而由此产生了自卑。一些低年级特困家庭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参加活动、业余特长等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而感到自卑,而高年级特困家庭学生,发现自己面临毕业,对自己所获得的荣誉太少,在就业前比别人缺少“资本”而感到自卑。自卑心理的长期存在会形成退缩性人格或抑郁性人格,影响身心健康发展,个别的甚至会有绝望轻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焦虑心理
特困家庭学生大多有压抑、浮躁的心理,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怨天尤人,恨命运不公,有时候过于敏感,与宿舍同学发生争执就发怒,影响了同学之间团结;有的同学整天少言寡语,封闭自我内心,不愿参加集体活动,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矛盾当中,逐渐形成抑郁心理,终日郁郁寡欢,情绪低沉,积极性不高,缺乏年轻人应有的朝气。
3.自我封闭
生活上的困难对特困生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们经常会感到自己无能为力,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缺乏人生理想,消极地对待人生,消极地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导致自闭、自贱、自我鄙视,自己否定自己,缺乏生活的积极性;不愿主动与人沟通,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同时,他们又有着很强的自尊,情绪和情感上很容易产生波动,产生了“恐惧”心理,为了掩盖矛盾,逃避现实,把自己封闭起来。
4.沟通困难
他们大多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社会交往能力差。在心理上他们想得到周围同学的支持和帮助,有很强的心理需求,但却不愿意主动向大家说出自己的情况,害怕别人瞧不起,所以就会讷于言语,羞于交往。由于受经济局限,生活上难以“洒脱”,寒酸的外表也往往使其觉得“矮人三分”,同学间的礼尚往来尽量躲避,班级活动也不敢多参与,久而久之,就产生远离集体、自我封闭的心理和行为。
5.依赖心理
在面对家庭困难时,有的特困生总是想依赖学校和社会,缺乏自强自立精神。以廊坊师范学院为例,有85%以上的特困生递交了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申请书。一方面希望社会和学校给以一定的资助,一方面又依赖于此,坐等机会,而不是主动想办法。
二、对高校特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讨
在关心、关怀贫困生物质困难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贫困现象”――“心理贫困”。针对这一新问题,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力求在帮助贫困生解决经济压力的同时,使得他们的心理更加健康,充满阳光。
1.创设良好的环境。应该注意加强班级、宿舍的整体建设,充分发挥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为特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让特困生感受到社会和学校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去除消极影响。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50名来自各年级和不同专业的特困生中进行问卷形式的抽样调查,82%的学生认为良好的环境对于良好心情的培养非常重要。
2.进行自强自立教育,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第一,精神上要自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满爱心仔细地倾听,排解除他们心中的苦闷。要让他们明白:贫困并不是耻辱,耻辱的是在贫困面前抬不起头来。教育他们珍惜生活给予自己的这份厚爱,甩掉包袱,挺起胸堂,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第二,生活上自立。教育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克服依赖心理,走勤工俭学、自食其力的道路。建立健全与勤工助学挂钩的解困运行机制,设法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教育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勤工俭学的关系,积极走向社会、参与实践,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培养自立意识。
3.培养阳光的心态,笑对人生。引导特困生认识到,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要遇到坎坷和困难的,问题是如何去对待。重要的是应该如何战胜困难,使它成为财富。应该开心对待每个人,平淡看待每件事,微笑去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保持平和的心态,静下心来努力学习,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培养能力,为以后报答祖国、回报父母、感恩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总之,大学生活是影响每个特困大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在培养特困大学生健康心理过程中发挥着作用。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好全体贫困生思想教育的基础上,更要重视特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地发挥特困生的自尊心,注意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克服心理上的消极因素,逐渐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85-03
筑波大学是日本一所著名的大学,其附属图书馆始建于1973年,设有中央图书馆、艺术体育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图书馆情报学图书馆、大图书馆,共五个图书馆,建筑总面积达29367平方米,阅览座位2287个,藏书总量达242.5万册(日文图书144.6万册,外文图书97.9万册)。2005年其订购纸质期刊达12609种,其中日文7914种,外文4695种。该馆共有77名正式员工,26名非常勤职员。员工学历基本为大学本科以上,其中硕士学历占10%。
从1979年5月起,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业务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10月正式使用计算机处理图书贷出服务。1993年,图书馆网上检索服务开通。1998年,开始导入电子图书馆系统。到今天,该馆所有的业务都已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包括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业务)。目前,馆内的电子资源包括:OPAC、电子全文期刊、各类网上数据库、本校的贵重图书、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纪要、学术报告及其相关链接。
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经费比较充足,全年购书经费为6亿日元(相当于4000万人民币),其中用于购买图书1.4亿,期刊3.6亿,电子数据库1亿。
1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这是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管理最明显的特征。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为读者提供最大的便利是其根本宗旨。但现实中由于馆舍布局设计的不合理以及人员配置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读者的借阅及学习的比比皆是。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却避免了这一弊端,无论是馆舍布局、中央馆与分馆的关系、图书采购、图书上架、人员配置各方面都围绕“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这一管理模式来考虑,最大化地体现了此模式的优越性,切切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1馆舍布局
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大楼始建于1979年,整个建筑格局紧凑,能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在读者经常走动的书架区和阅览区,没有门,完全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管理,给读者一种宽松、舒适的阅览氛围。该建筑曾于1985年获日本图书馆协会建筑奖第一届优秀奖。职员工作区全部集中在一个大开间,完全与读者区分离。在读者区,除了服务点外,基本看不到工作人员,读者和工作人员互不干扰。馆内各种标识、指示、利用指南清晰、明确,设置于醒目处或读者必经之处。为方便读者,各楼梯口均设置有该楼层的资料分布图,附近还设有检索用机、自助卡式/投币式复印机。参考书架全部是三层的低矮书架,放置于阅览区或藏书区的入口附近,既与普通书架有明显区别又不会遮挡读者视线,使得整个阅览空间融为一体,没有阻断感。在窗口等光线较好的地方放置阅览桌。楼梯转角处等不便利用的地方设置成休闲区。总服务台设置于图书馆一楼入口处,负责全馆图书的外借和还回以及图书荐购、各类服务申请、意见反映等,其他地点不再设出纳台。参考咨询台则设置于一楼大厅,参考书架区的显眼处。服务点比较集中、明显,易于向读者服务。
1.2中央馆与分馆的关系
图书采购、分类、编目、加工、期刊加工,数字图书馆管理等业务部门和图书馆行政管理部门都集中在中央馆,分馆只设图书流通借还及参考咨询等服务窗口。各馆的馆舍布局均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大体相同。资源的配置根据各分馆的学科特点决定,由中央馆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所有的读者可以按统一的借阅规则,自由地在各分馆借阅各类资源,预约图书,申请文献传递服务,而不必受这些资源的实际馆藏地点的限制。
1.3文献资源采购
采购文献资源时,中央馆根据“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对整个学校的资源配置进行统一的管理。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的70%的使用权(包括各学科的科研资料费)属于各学科点,30%的使用权属于图书馆采购部门。因此,具体选择某本图书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各学科点的教授们。图书馆采购人员只需根据教授们选定的书单和读者推荐的图书向书店订购即可。给图书馆采购图书的责任是教授们的义务,而不是图书馆员的责任,从而保证了采购图书的满意度。按日本大学图书馆设置标准,大学图书馆没有按学生数量买书的硬性要求,也没有图书总量的要求,而是根据图书馆预算和教授的选择买书。采购部的工作职责是组织全国和国外的新书发行情况定期向各学院的教授们汇报,并收集他们的购书请求,负责与书店联系买书即可。所采购在版图书通常3d至1周内可到书。到馆图书由图书馆编目部门统一分类、编目、加工,统一典藏到图书馆。少数属于教授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图书典藏到教授所在的研究室,但仍由图书馆统一管理。一旦有读者预约,可由图书馆办理借出手续。
1.4图书上架
筑波大学是一所国际化大学,在校生有14000人,其中外国留学生有2000人,还有不少外国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因此,图书馆的文献语种以日语、英语居多,还有中文、韩文、法文、德文、阿拉伯文等语种的文献。这些文献都按日本十进分类法分类后,统一混排上架,没有按语种单独排列,方便了读者查找同类文献。
1.5人员配置
由于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业务工作人员基本上退到幕后,只有总服务台和参考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成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这些服务窗口的工作职责很杂,负责全馆图书的外借和还回以及图书荐购、各类服务申请、意见反映、信息咨询等,因此要求在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馆内的各项业务。为此,馆内除馆长外,全员实行轮岗制,2~3年换岗1次,每一个人必须熟悉馆内所有的业务,成为“通才”。而且,借助于“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模式,业务性强的工作与业务性不强的工作可以明显区分开来,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图书馆人手紧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图书馆开放时间的不断延长和各种服务的细化,以及日本国立大学独立法人化对大学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于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所需的人数来说已显得越来越不足。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也碰到了这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对很多业务性不强的工作逐渐采取外包及聘用勤工助学的学生的方式来完成。如:在需要延长开放的总服务台,有每天协助还书上架的勤工助学的学生,星期六、日、国民节假日开放使用了外包公司派驻的人员。图书加工、贴条码、书标、书袋,回溯性数据录入等业务性不强的工作采用了固定非常勤职员,来缓解人手的紧张和不足。各部门使用的网络计算机也是租用电脑公司的,维护和更新由电脑公司负责。
以上措施的实施,给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营造了一个环境舒适、开放、自由的读书环境,而且业务效率高,节约人员,
体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2 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理念
读者至上、免费服务、资源共享、用重于藏。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少付费甚至免费的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办馆宗旨,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真正实现了这一宗旨。
2.1读者至上
在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读者至上的感觉。工作人员非常敬业,对读者的每一个问题,有问必答。对于他不清楚的问题,他会查阅各种资料,直到你满意为止。即使不能满足你的要求,他也会十分歉意地向你道歉。日本人公私分明,上班闲聊、串岗现象几乎没有,与读者发生争执的情况,更是他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一切为了读者的方便,为了读者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图书资料。这里的读者也包括本地的居民,这在日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筑波大学图书馆而言,也经历了不断改变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1992年4月筑波大学图书馆开始在星期日开馆。1999年4月根据祝日法规定在国民假日开馆。2001年5月,开始在星期六、日、国民假日开始贷出服务。2004年11月延长在星期六、日、国民假日开放的时间。现在,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每年开放327d,每周开放达81h,全年入馆人数达10.36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同时,大学读者也很文明。进入图书馆后,都很安静,很少喧哗。在书架上取书后,不需要的书会自觉放回原处,图书乱架率比较低。读者对图书较爱护,图书外观比较整齐、完好。雨天,湿雨伞放在图书馆大门外的伞架上也不会出现丢失的现象。这样,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2.2免费服务
图书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性部门,所有的服务项目几乎都是免费的。读者过期未还书,不罚款,只是不能再借书。图书丢失、损坏,只需另外买一本类似的新书即可。多媒体电脑免费使用。对本地居民开放后,居民办证只需提供身份证、申请书、照片,无需办证费、押金,也没有出现过本地居民不还书的情况。读者在复印时需交复印费,上交给学校,由投币式复印机自动收取,与图书馆服务无关。进行馆际互借时读者只需付邮寄费给邮局,由图书馆代缴。筑波大学所藏的特色图书,包括历史久远的贵重图书、筑波大学的学位论文、纪要、学术报告等(不涉及知识产权的)都做成Web版,挂在筑波大学的主页上,免费供全世界的读者使用。他们的观念就是:大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保管、存贮的地方,而不是资源的占有者和获利者。日本国立大学图书馆都对外面的读者开放。
2.3资源共享
尽管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每年文献购置经费有6个亿,但面对日益高涨的文献费用,也觉得紧张。而且日本人一向讲究节约,物尽其用。因此,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共享方面,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动了很多脑筋。首先,对全校的文献资源的配置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避免了各学科之间各自为政,信息不畅,导致的文献资源的重复购买,分散使用。其次,加入了日本的馆际互借系统(ILL-InterlibraryLoan)。日本各大学在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ACSIS的组织下,构建了以国立情报学研究所为中心,国内以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馆共同参与;国外以the British li-brary、OCLC加盟图书馆为依托的NACSIS-ILL(inter-libraryloan)文献复写差额收费系统。为各馆之间进行文献复写、图书借贷、经费结算提供了一个统一、方便的平台。到2005年8月,参加的国立大学图书馆达113所,公立大学51所,私立大学395所,其他108所,共667所。2004年ILL服务处理件数达1040155件,其中馆际互借占85%,极大地方便了各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建。文献复写需1周时间,国内图书借贷需1周时间。第三,筑波大学图书馆2006年新引进了跨库检索系统和SFX系统,能对多种网络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并对网络检索查不到全文的文献进行网上的全文申请和经费结算。这两套系统的结合使用,不但大大方便了读者对文献全文的索取工作,同时也简化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繁琐手续。2005年,筑波大学图书馆文献复写件数达26565件(向学外提供6786件,向学外索取19779件),图书借贷3532件(向学外借书2562件,向学外贷出970件)。
2.4用重于藏
首先,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内所有的资源(除了珍贵的古籍,需要保存在特殊的温度、湿度下)都向普通读者自由开放,没有职称、级别的限制。需使用古籍时,只能在特藏室阅览或制成缩微胶片。其次,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每年要举办多次读者培训、资源推介活动。2005年,共举办各类培训155次,参加人数达3850人次。第三,适应大学改革的要求,服务不断创新。1995年6月,筑波大学图书馆在日本国立大学中首先开创了图书馆志愿者活动,迄今已开展了12年活动。其目的是利用社会志愿者自身的知识、技能无偿支援使用图书馆的有需要的利用者,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与筑波学园都市各研究机关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地域居民的积极交流,以此创立开放式的大学,推动教育、研究及社会贡献。志愿者活动在图书馆综合信息介绍、对身体残障者进行支援、图书馆利用环境整理、外国留学生语言支援、特殊资料整理、图书馆公开事业的协助等活动中发挥了图书馆员不能替代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利用者的好评。同时,对图书馆员的服务意识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两者相互协调,使得整个筑波大学图书馆服务的水平、质量、态度都有明显提高。
总之,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管理及服务理念,使人感受到日本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先进办馆理念以及与我国大学图书馆管理及服务上存在的差距。只有不断借鉴和吸收他们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才能逐步缩小我国大学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大学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上的差距,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服务;筑波大学;日本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85-03
筑波大学是日本一所著名的大学,其附属图书馆始建于1973年,设有中央图书馆、艺术体育图书馆、医学图书馆、图书馆情报学图书馆、大图书馆,共五个图书馆,建筑总面积达29367平方米,阅览座位2287个,藏书总量达242.5万册(日文图书144.6万册,外文图书97.9万册)。2005年其订购纸质期刊达12609种,其中日文7914种,外文4695种。该馆共有77名正式员工,26名非常勤职员。员工学历基本为大学本科以上,其中硕士学历占10%。
从1979年5月起,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业务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10月正式使用计算机处理图书贷出服务。1993年,
图书馆网上检索服务开通。1998年,开始导入电子图书馆系统。到今天,该馆所有的业务都已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包括参考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业务)。目前,馆内的电子资源包括:OPAC、电子全文期刊、各类网上数据库、本校的贵重图书、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纪要、学术报告及其相关链接。
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经费比较充足,全年购书经费为6亿日元(相当于4000万人民币),其中用于购买图书1.4亿,期刊3.6亿,电子数据库1亿。
1 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以人为本,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这是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管理最明显的特征。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为读者提供最大的便利是其根本宗旨。但现实中由于馆舍布局设计的不合理以及人员配置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了读者的借阅及学习的比比皆是。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却避免了这一弊端,无论是馆舍布局、中央馆与分馆的关系、图书采购、图书上架、人员配置各方面都围绕“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这一管理模式来考虑,最大化地体现了此模式的优越性,切切实实落实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1馆舍布局
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大楼始建于1979年,整个建筑格局紧凑,能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在读者经常走动的书架区和阅览区,没有门,完全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管理,给读者一种宽松、舒适的阅览氛围。该建筑曾于1985年获日本图书馆协会建筑奖第一届优秀奖。职员工作区全部集中在一个大开间,完全与读者区分离。在读者区,除了服务点外,基本看不到工作人员,读者和工作人员互不干扰。馆内各种标识、指示、利用指南清晰、明确,设置于醒目处或读者必经之处。为方便读者,各楼梯口均设置有该楼层的资料分布图,附近还设有检索用机、自助卡式/投币式复印机。参考书架全部是三层的低矮书架,放置于阅览区或藏书区的入口附近,既与普通书架有明显区别又不会遮挡读者视线,使得整个阅览空间融为一体,没有阻断感。在窗口等光线较好的地方放置阅览桌。楼梯转角处等不便利用的地方设置成休闲区。总服务台设置于图书馆一楼入口处,负责全馆图书的外借和还回以及图书荐购、各类服务申请、意见反映等,其他地点不再设出纳台。参考咨询台则设置于一楼大厅,参考书架区的显眼处。服务点比较集中、明显,易于向读者服务。
1.2中央馆与分馆的关系
图书采购、分类、编目、加工、期刊加工,数字图书馆管理等业务部门和图书馆行政管理部门都集中在中央馆,分馆只设图书流通借还及参考咨询等服务窗口。各馆的馆舍布局均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大体相同。资源的配置根据各分馆的学科特点决定,由中央馆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所有的读者可以按统一的借阅规则,自由地在各分馆借阅各类资源,预约图书,申请文献传递服务,而不必受这些资源的实际馆藏地点的限制。
1.3文献资源采购
采购文献资源时,中央馆根据“藏、借、阅”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对整个学校的资源配置进行统一的管理。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的70%的使用权(包括各学科的科研资料费)属于各学科点,30%的使用权属于图书馆采购部门。因此,具体选择某本图书的权利和义务属于各学科点的教授们。图书馆采购人员只需根据教授们选定的书单和读者推荐的图书向书店订购即可。给图书馆采购图书的责任是教授们的义务,而不是图书馆员的责任,从而保证了采购图书的满意度。按日本大学图书馆设置标准,大学图书馆没有按学生数量买书的硬性要求,也没有图书总量的要求,而是根据图书馆预算和教授的选择买书。采购部的工作职责是组织全国和国外的新书发行情况定期向各学院的教授们汇报,并收集他们的购书请求,负责与书店联系买书即可。所采购在版图书通常3d至1周内可到书。到馆图书由图书馆编目部门统一分类、编目、加工,统一典藏到图书馆。少数属于教授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图书典藏到教授所在的研究室,但仍由图书馆统一管理。一旦有读者预约,可由图书馆办理借出手续。
1.4图书上架
筑波大学是一所国际化大学,在校生有14000人,其中外国留学生有2000人,还有不少外国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因此,图书馆的文献语种以日语、英语居多,还有中文、韩文、法文、德文、阿拉伯文等语种的文献。这些文献都按日本十进分类法分类后,统一混排上架,没有按语种单独排列,方便了读者查找同类文献。
1.5人员配置
由于采用“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业务工作人员基本上退到幕后,只有总服务台和参考咨询台的工作人员成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桥梁。这些服务窗口的工作职责很杂,负责全馆图书的外借和还回以及图书荐购、各类服务申请、意见反映、信息咨询等,因此要求在这些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馆内的各项业务。为此,馆内除馆长外,全员实行轮岗制,2~3年换岗1次,每一个人必须熟悉馆内所有的业务,成为“通才”。而且,借助于“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模式,业务性强的工作与业务性不强的工作可以明显区分开来,如此一来,就可以更好地解决图书馆人手紧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图书馆开放时间的不断延长和各种服务的细化,以及日本国立大学独立法人化对大学图书馆的影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相对于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所需的人数来说已显得越来越不足。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也碰到了这个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对很多业务性不强的工作逐渐采取外包及聘用勤工助学的学生的方式来完成。如:在需要延长开放的总服务台,有每天协助还书上架的勤工助学的学生,星期六、日、国民节假日开放使用了外包公司派驻的人员。图书加工、贴条码、书标、书袋,回溯性数据录入等业务性不强的工作采用了固定非常勤职员,来缓解人手的紧张和不足。各部门使用的网络计算机也是租用电脑公司的,维护和更新由电脑公司负责。
以上措施的实施,给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营造了一个环境舒适、开放、自由的读书环境,而且业务效率高,节约人员,体现了“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模式的优越性。
2 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理念
读者至上、免费服务、资源共享、用重于藏。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少付费甚至免费的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办馆宗旨,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真正实现了这一宗旨。
2.1读者至上
在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读者至上的感觉。工作人员非常敬业,对读者的每一个问题,有问必答。对于他不清楚的问题,他会查阅各种资料,直到你满意为止。即使不能满足你的要求,他也会十分歉意地向你道歉。日本人公私分明,上班闲聊、串岗现象几乎没有,与读者发生争执的情况,更是他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一切为了读者的方便,为了读者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图书资料。这里的读者也包括本地的居民,这在日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就筑波大学图书馆而
言,也经历了不断改变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1992年4月筑波大学图书馆开始在星期日开馆。1999年4月根据祝日法规定在国民假日开馆。2001年5月,开始在星期六、日、国民假日开始贷出服务。2004年11月延长在星期六、日、国民假日开放的时间。现在,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每年开放327d,每周开放达81h,全年入馆人数达10.36万人次,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同时,大学读者也很文明。进入图书馆后,都很安静,很少喧哗。在书架上取书后,不需要的书会自觉放回原处,图书乱架率比较低。读者对图书较爱护,图书外观比较整齐、完好。雨天,湿雨伞放在图书馆大门外的伞架上也不会出现丢失的现象。这样,工作人员和读者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运行。
2.2免费服务
图书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性部门,所有的服务项目几乎都是免费的。读者过期未还书,不罚款,只是不能再借书。图书丢失、损坏,只需另外买一本类似的新书即可。多媒体电脑免费使用。对本地居民开放后,居民办证只需提供身份证、申请书、照片,无需办证费、押金,也没有出现过本地居民不还书的情况。读者在复印时需交复印费,上交给学校,由投币式复印机自动收取,与图书馆服务无关。进行馆际互借时读者只需付邮寄费给邮局,由图书馆代缴。筑波大学所藏的特色图书,包括历史久远的贵重图书、筑波大学的学位论文、纪要、学术报告等(不涉及知识产权的)都做成Web版,挂在筑波大学的主页上,免费供全世界的读者使用。他们的观念就是:大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保管、存贮的地方,而不是资源的占有者和获利者。日本国立大学图书馆都对外面的读者开放。
2.3资源共享
尽管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每年文献购置经费有6个亿,但面对日益高涨的文献费用,也觉得紧张。而且日本人一向讲究节约,物尽其用。因此,在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资源共享方面,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动了很多脑筋。首先,对全校的文献资源的配置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统一管理”,避免了各学科之间各自为政,信息不畅,导致的文献资源的重复购买,分散使用。其次,加入了日本的馆际互借系统(ILL-InterlibraryLoan)。日本各大学在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ACSIS的组织下,构建了以国立情报学研究所为中心,国内以国立、公立、私立大学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馆共同参与;国外以the British li-brary、OCLC加盟图书馆为依托的NACSIS-ILL(inter-libraryloan)文献复写差额收费系统。为各馆之间进行文献复写、图书借贷、经费结算提供了一个统一、方便的平台。到2005年8月,参加的国立大学图书馆达113所,公立大学51所,私立大学395所,其他108所,共667所。2004年ILL服务处理件数达1040155件,其中馆际互借占85%,极大地方便了各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建。文献复写需1周时间,国内图书借贷需1周时间。第三,筑波大学图书馆2006年新引进了跨库检索系统和SFX系统,能对多种网络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并对网络检索查不到全文的文献进行网上的全文申请和经费结算。这两套系统的结合使用,不但大大方便了读者对文献全文的索取工作,同时也简化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繁琐手续。2005年,筑波大学图书馆文献复写件数达26565件(向学外提供6786件,向学外索取19779件),图书借贷3532件(向学外借书2562件,向学外贷出970件)。
2.4用重于藏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白色心理;社会工作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2-0070-04
一、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释义
(一)灰色心理概念
灰色心理这一概念,源于美国,也称灰色心理区域,属于心理学范畴。灰色心理可以这样理解:“事实上,人们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正常比作白色,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都散落在这一区域。换言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按区域分布的,处于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的人少,处在中间灰色区域的人多。处在白色区域的人自我定位准确,自信心强,能够很快平衡好自己的心态,在高校贫困生中,也有部分贫困生处在这一区域,他们“穷且益坚”,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并战胜困难,成就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处在灰色区域的人在生活、学习和就业中,由于个人、学校、家庭及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多数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处于灰色区域,处在动态调整过程,如果调整得好便可能进入白色心理区域,若调整不好就可能“加深”至黑色心理区域。灰色心理作为黑色心理区域的“前奏”,即潜在心理问题,如果不加以引导、解决,任其发展,会导致其心理疾病的产生,从而容易使他们产生犯罪、自杀、危及他人与社会的后果。
(二)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灰色心理问题
与同龄人相比,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压力较大,往往成为高校中的弱势群体,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1.自卑心理。自卑是对自我认识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许多人来自农村,在县或乡镇中学时学习优异,老师宠爱,同学羡慕,自我评价较高。进人大学后,人才济济,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常之辈”,部分高校贫困生对这种地位的变化和心理落差不适应,从而产生了自我评价失调,造成自卑心理。
2.抑郁心理。抑郁心理即抑郁情绪,是一种感到压抑和忧愁的情绪,主要特征是自我封闭、内心苦闷。这种心理在一些与贫困相关的事件发生前后,如针对贫困生的会议、上交贫困证明、勤工助学申请书等,表现得更为明显。“我是××大学××学院××专业的学生,家住××,家庭贫困……”这种揭示自己伤痛和贫困隐私的证明,每写一次都让高校贫困生的抑郁情绪凸现,即使有较强自我调节能力的学生也需几天或一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对高校贫困生而言,去接受别人的帮助或捐赠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对他们的自尊心也是一种考验。
3.挫折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大多数贫困生刚进入大学时,具有积极上进的心态和锻炼提高自己的渴望,但由于其多方面能力欠缺,加之急功近利的心态,致使其遭遇许多挫折,毫无成就感。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高校贫困生很可能自暴自弃,以此来获得内心痛苦的解脱。
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上述三大心理问题比较常见,虽然这些心理问题还未达到心理疾病或障碍的程度,但如果不积极加以矫正,便容易转向黑色心理区域,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的社会归因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大学生仍处在心理不成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性格因素、心理调适、自尊心过强等都会在一定条件下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这是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产生的生理原因,或同龄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共同原因。而高校贫困生之所以成为灰色心理问题产生的高发群体,还有以下几点特殊因素:
(一)个体自我定位不准
“自我认知(self-cognition)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对自己的感知、期望、行为以及人格特征的评价和评估。”许多高校贫困生对自我的评价不够客观,他们踏进大学之前对大学充满向往,并没有想到大学中的挑战及对他们的不利因素,这就形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而高校贫困生对大学生活也由希望变成失望。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ll)理论认为: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自我,评估自我,为此,在缺乏明确标准时,人们常常和自己相似的人作比较。俗话说:“苦恼生于比较。”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在中学阶段,同学们的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特长、能力等都差不多,学校惟一的评价标准是成绩,而在大学,学生家庭的贫富差距明显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评价标准则是立体的、多元的,曾经引以为豪的成绩在这群英荟萃的地方而显得平平。由于比较群体的变化使他们从佼佼者跌到边缘人,觉得处处不如人,便会丧失信心,自卑,做事畏缩不前。
(二)家庭经济拮据与贫困文化
家庭经济贫困是造成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问题的首要原因。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教育、生活费用等基本上来自家庭。家庭经济的困难给高校贫困生造成极大的压力,不仅有自己的费用问题,还有家庭的债务,兄弟姊妹的学费等。家庭经济支持的欠缺,会使一些高校贫困生走向两个极端:一是一些学生怨恨自己的出身,仇视自己的家庭;二是一些学生面对父母的艰难,会充满自责和负罪感。高校贫困生得到家里的物质支持很少,并且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低等原因,在精神上也得不到较好的支持。高校贫困生虽不愿与同学交流,但仍有情感需求。许多情绪的调节、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的情感支持。但受经费、文化水平(农村文盲相对较多)的限制,电话交流时间较短;写信往往只是单向的;贫困生为了节省路费,打工赚钱,节假日不回家。这些都阻碍了高校贫困生与家庭平等、深入的沟通,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尤其是情感、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家庭贫困文化也是造成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的重要原因。贫困文化论指出,穷人由于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这种“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周围人(尤其是后代)发生影响,从而代代相传,于是贫困便在这种“亚文化”的保护下维持下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仅具有其自然的遗传因素,也有着社会的“遗传”因素。这种社会遗传因素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上。贫困家庭的文化习惯对高校贫困生有负面影响。有些贫困生自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如爱占小便宜,斤斤计较,过分节省,日用品依赖别
人,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不讲卫生等,这容易造成贫困生与同学之间的心理隔膜,危及其人际关系,产生焦虑、孤独情绪。
(三)同辈群体的无形排斥
对于青年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同辈群体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勒温(K.Lewin)的场域理论认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系统中,系统对人有作用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城市学生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有些独生子女自小形成“自我中心主义”,缺少贫困生活体验,缺乏爱心和同理心,对他人不够宽容。他们往往还未跟贫困生接触,便认为其自私、小气、没有见识,这种刻板印象易造成高校贫困生的心理不适。总之,这个群体对高校贫困生有排斥力,使他们成了边缘人。这种排斥力使贫困生不得不超越“排斥力”,向“吸引力”的方向努力,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在同辈群体中,群体的意见或做法往往会对个体产生巨大压力,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获得同辈群体的认同,个体通常会有意或无意地附和群体的意见或做法,表现出从众心理。“从众心理认为,群体不欣赏不同意见。对于怀疑群体立场的人,群体一直处于反击的准备之中,而且常常不是以论据反击,而是以个人嘲笑使其难看。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多数人在面对这种嘲弄时会变得赞同群体意见,而压抑自我。”但是由于经济条件、生活习惯的不同,城市学生的生活方式给贫困生以疏离感,使他们很难融入群体。例如,由于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相对封闭落后的农村,对流行时尚等少有涉猎,在宿舍卧谈中,普通话讲不好,讲点笑话别人听不懂;谈论歌星、影星、球星、流行歌曲等,往往没有贫困生发言的机会;同学购物,由于审美观的不同或贫困生审美观的落后,他们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周围人对贫困生这些不经意的忽略,使其没有归属感而更加焦虑、自卑、沉默。
(四)高校贫困生支持体系的缺失
高校在资助贫困生过程中存在不足。在贫困生的审查、操作程序上出现缺位,使贫困生群体鱼龙混杂,损害了其切身利益。而在贫困生建档上又存在许多形式主义、形象工程,加重了其敏感和自卑心理。如高校贫困生建档就要求他在班会上诉说家庭情况,由班级投票得出,还要将建档结果公开曝光,以证实可靠。在资助时,贫困生还要写申请,许多人每写一次申请都需要几天来恢复心情,克服心理压抑。同时,随着高校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学校的助学金如“撒胡椒面”,对每个贫困生的帮助是微乎其微,不能有效地缓解其经济压力。这些都有可能打击其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相对滞后。自1999年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增加,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不到位。一位辅导员往往要带近百名或是数百名学生,而且许多辅导员属兼职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全面详细了解、关注贫困生,解决贫困生面临的问题,尤其是思想、心理方面的问题。我国高校除了对师范类、医学类等院校少数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外,对其他众多专业的学生则没有开设心理学课程,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出现心理问题后不能通过自我调节加以解决。
总之,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里的特殊群体或弱势群体,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他们主要在身体健康、人际交往、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生活机会的不平等,从而导致了其灰色心理。高校贫困生生活机会不平等体现在以下方面:(1)经济资本匮乏。身体健康是生活机会的一个基本决定因素。人们的社会经济状况和身体健康质量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高校贫困生消费水平低,无钱注意营养,没有选择平衡膳食的机会。生活费的既定性和计划性,使高校贫困生难以负担医疗费用。由于学费等经济压力,身体健康状况差,易导致自卑、抑郁、焦虑、孤僻、敏感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即身心健康得不到保证。(2)文化资本缺失。“一个人拥有的文化资本越多,他就会更容易更快地积累起新的文化资本,因此,那些早年从家庭中继承了丰厚文化资本的人也更易于增加自己的文化资本,无论在学业成就还是在艺术欣赏方面。富裕的个人、家庭和阶层花费金钱和其他资源以便获得文化资本,富裕与贫困学生的文化资本的差异因此被越拉越大。”这种文化资本上的差距使高校贫困生从一进学校就产生一种“不平等竞争”的感觉。大多数贫困生来自农村,所在中学以成绩论英雄,没有特长,即使有某方面的爱好和优势,由于经济等原因,也得不到发展和进步。因此,他们自认为不具备担任学生干部的素质,而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也往往成了局外人。由于社会参与较少,所以他们个人的社会网络规模较小,同质性较强,从社会网络中摄取的资源越少,其社会资本就越少,这不仅影响其现在的发展及各种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影响到将来的就业及发展。
三、社会工作干预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问题的探析
社会工作对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的干预,在当前阶段有其可行性。高校贫困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人生观尚未成熟,其社会人格和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同时高校贫困生由于其特殊的处境,又有急需改变现状的迫切心理,容易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而灰色心理问题本身具有动态性、普遍性和浅层次性的特点,最需引导。高校贫困生及其灰色心理的特点,为社会工作对其灰色心理干预提供了可能。笔者认为,可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对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进行干预,使其灰色心理向白色区域转变,健康成长。
(一)个案社会工作干预
个案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个人人格的健全和生活的协调。个案社会工作干预贫困生灰色心理问题是从微观层面对高校贫困生个体实施的,它根据个人灰色心理的实际情况,给予有计划的、系统的辅导和帮助。
首先,社会工作者运用倾听、同理心和适度的自我开放等技巧,与高校贫困生建立信任关系,使其自由地倾诉自己的烦恼、苦闷,以便其宣泄内在的不良情绪。通过与其探讨、分析原因和后果,列举成功人士事例等方式,使其正确、辩证地认识贫困,认识到贫困并不是个人的错,贫困只是暂时的,一定要战胜贫困。
其次,社会工作者可以为高校贫困生布置“记事本”作业,让他将自己的优点,如性格、成绩、才干等列入记事本中;通过与朋友、同学、老师、父母交流,听取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将其中的优点添加到记事本中;要求他经常为他人、为集体做好事,并把事情记录到记事本中。每天通过复习,给自己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自我鼓励,接纳自己,最终达到正向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最后,社会工作者可以指导、带领高校贫困生个体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务家教,去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做公益活动。在实践中对其予以指导,增加个体的实际经验,在活动中,丰富学习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与他人交往中,了解他人的长处和不足,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提高个体的能力,增加成就感,消除自卑感。
(二)团体社会工作干预
团体社会工作是通过案主参与游戏活动开展工
作的方法。针对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通过匿名的方式,招募高校贫困生,根据其灰色心理的特点,掌握情况,然后将高校贫困生划分为若干组,与其一起进行探讨,制定一系列的活动方案,在活动与游戏中成长。在团体社会工作中,参加者既是求助者,同时又是能为别人分忧解难的助人者,且小组成员都是同龄人,更容易敞开心扉,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别人也存在,减少其自卑和焦虑。
团体社会工作的开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目标是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并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明确活动目标。通过属相、星座等活动促进成员相互认识;通过“信任跌倒”、“盲人走路”等游戏,建立成员间信任关系;通过给本团体取名,如针对人际交往的取名为“缘来有你”、“相见欢”等,明确本团体的活动目标。第二阶段,目标是让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变“淡”、变“白”。通过开展“成功人士与我心连心”等活动,正确认识贫困问题;正视并表达自己的情绪;通过动植物自喻等游戏,重新准确定位自我;通过“我的中学生涯”等活动,回忆以前之成就,发现其闪光点,唤起自信,并进行自信训练。第三阶段,进行分享和评估,让贫苦生成员畅谈自己的感受,社会工作者评价成员的发展,肯定成员的努力。在开展团体社会工作对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干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成员选择要恰当,注重考虑个人的心理问题及生活经历;不做主观假设,细致周到地照顾到所有成员,因为大多数高校贫困生都有被关注的愿望;所开展的活动游戏要简单易学,使成员有成就感,并不失时机地去赞赏成员的能力。
(三)社区社会工作干预
社区社会工作是指以社区为依托媒介解决案主问题的工作方式。在这里的社区主要是指特殊社区――学校和高校贫困生家庭所在的社区。社会工作者运用社区社会工作方法,重视运用地区资源,鼓励居民和同学、老师的参与,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去解决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问题。本文侧重于学校社区社会工作在干预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方面的探讨。
第一阶段:准备与探索。目前开展学校社区工作具有一定困难,需要社会工作者认真准备,掌握充分的信息资源。高校社区地域虽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中的部门及关系比较繁杂,这需要社区工作者做好心理准备。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开座谈会、查阅相关档案、文献等方式,了解高校贫困生心理特点和需要,高校在解决贫困生问题过程中的对策及存在的不足,以及高校的人力、医疗、文化资源等。
第二阶段:制定计划。根据高校贫困生存在的灰色心理问题及需要,请贫困生代表、学生工作管理者、心理咨询及思想政治教育者等相关人员参与,集思广益,制定社区工作计划。在制定计划时,注重长远计划与近期计划的结合,以明确阶段性目标。
第三阶段:社区行动。社区行动是指社区社会工作者激发社区居民行动起来,将制订的计划付诸实践。它是社区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其他工作都服务于这一阶段的工作。在实施工作计划中,注重工作技巧的运用,促进成效显现。在学校社区工作中,要发掘学校及社会资源,增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支持力度。首先,加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两者在解决高校贫困生灰色心理问题的作用。学校应引进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对心理咨询工作者和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配合两者利用德育课、学生网站、校报、广播站等媒介进行心理知识教育;及时对贫困生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对患有心理疾病的贫困生转至心理咨询处;通过电话、网络、电子信箱、QQ等方式进行心理咨询,丰富心理咨询服务模式。其次,学校学生工作处应健全勤工助学机制,对勤工助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奖惩机制、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多渠道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如与企业、社区合作,取得促销、社会调查、工作策划、家教等岗位;积极开拓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智能型勤工助学岗位,如助教、助研、助理等。再次,多方协助,加大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力度,除了完善国家资助高校贫困生的政策和制度外,还应建立通畅的社会捐助渠道,由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真实情况做调查后,代表他们跟银行谈判,以达到银行与高校贫困生签订贷款合同,为他们提供助学贷款的目的。最后,要注重挖掘其他高校或社会机构的有效制度、策略,进行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刘益民,程甫,刘耀中,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59
[3]邱泽奇,社会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85,
[4]吴忠民,刘祖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94
[5]金盛华,张杰,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10
[6]戴维(美),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73
[7]刘精明,我国教育部不平等的历史性变化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0(6):28
[8]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0-46
大学生创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在此刻这个资源稀缺的世界上,生产者拥有发言权,但在供应过量的世界上,顾客才是真正的权力拥有者。这种具有划时代好处的转换,使得市场营销理直气壮地成为了企业的核心指导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竞争越来越剧烈,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的市场营销变的越发重要。因为,它是经营的核心和灵魂!经济危机的阴影还没完全退去,我们在日后的工作或创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知识就是营销的理论与实际操作。只有这样才会有相对的优势!
二、活动目的:
在比赛过程中普及营销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营销意识,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为社会积累有实践经验的营销人才;透过与企业合作,既加强大学生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又实现了与事业企业单位的双赢。
三、活动对象:
枣庄学院在校全体师生
四、活动流程:
1.前期宣传(10月20日至10月31日)
(1)20日启动仪式活动资料
①在学校小广场悬挂彩虹门和氢气球
②摆放花篮和其他装饰品
③专业司仪主持,使用音响设备
④摆放展板,悬挂条幅,发放传单,现场报名
⑤搭建简易舞台,背景为大型写真,小型文艺表演
(2)21日至31日(除周末)
①21日开始设立报名点
②24日下午举行专业讲座并公布比赛题目
③27日中午针对24日的讲座在小广场举行趣味小活动(启用音响)
④与枣庄通讯公司合作,对校内用户发送宣传信息
注:期间持续在小广场悬挂条幅,摆放展板,在校园各宣传栏张贴海报与提示贴,在主干道、餐厅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点发放宣传单并在校广播站持续报导。
2、参赛形式:个人参赛或组队才赛均可
3、初赛:
时间:11月1日―7日,由选手提交参赛作品。
7日审核并公布16位进入复赛选手名单。
交稿地点:体育楼401
注:3日下午4点,于多媒体401进行专业讲座。
4、复赛:
时间:11月8日―14日。
13日晚6点,现场举行复赛,由专业老师评审。
14日公布进入决赛名单
地点:校文科楼学术报告厅
形式:ppt,参赛选手现场阐述作品。八件作品进入决赛
5、决赛既颁奖仪式:
时间:11月21日晚六点,有专业评委及嘉宾现场评比
地点:综合楼报告厅
形式:选手用ppt形式现场演说和专家评委进行答辩环节
五、赞助优势:
1。枣庄学院是枣庄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在校师生14000人,具有巨大的现实消费潜力、潜在消费潜力与良好的宣传效果,生源辐射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
2。营销协会是枣庄学院最具影响力的学生团体之一,举办过多次院级和系级的大型活动,如:xx年承办中国大学生第七届挑战杯创业大赛枣庄赛区的比赛,第二届可口可乐杯营销策划大赛,第一届惠普杯营销策划大赛等。
3.本次大赛将邀请枣庄日报、鲁南在线网、枣庄电视台、参加本次活动,对本次比赛进行报道,宣传力度大。
4.本次比赛赞助商有命题权,并有权查看本次比赛所有作品。
5.宣传力度大、资料形式丰富多彩,持续时间长。
大学生创业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据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人数占毕业人数的比例很低,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学院学生会就业与创业服务部倡议举办淄博职业学院首届创业实战大赛。
二、活动名称:中国电信杯赢在校园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
三、活动宗旨: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创业实践,感受创业激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参赛要求:面向全院在校学生招募参赛队员。鼓励参赛者跨院系,跨专业搭配组建团队,人数一般为3―5人,要有队伍名称、队长。本项比赛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创新,也鼓励学生邀请学院老师作为本团队的指导老师。
六、奖项设置:冠军队创业奖金1200元和证书
亚军队创业奖金900元和证书
季军队创业奖金600元和证书
其他优秀团队物品奖励、证书
七、大赛流程:(每期比赛资料见详细安排)
1第一轮比赛:制作团队创业计划书
2第二轮比赛:制作电信产品校园营销方案
3第三轮比赛:电信产品校园营销实战
4第四轮比赛:巅峰对决
八、大赛时间安排:
(一)前期宣传:(5月4日――5月9日)
1、海报:在每个宣传栏内张贴海报并起草倡议书
2、广告牌:电信公司制作必须的广告牌,分别在南,北,西三校区展示
3、报纸:根据本次大赛制作一份大赛快报,展示每期活动的精彩资料,分发班级
4、利用校园网,下发通知,并及时大赛信息
(二)报名阶段:(5月4日――6月10日)
在南,北,西三校区分别设立固定报名地点,参赛队伍领取报名表,如实填好后上交,电子版发送至[emailprotected](截至5月10日下午5点)
(三)赛前准备:(5月11日下午启动仪式)
组委会招集入围队伍在就业服务厅听取大赛赛程安排和比赛纪律等资料。
(四)赛程安排:(5月11日――6月10日)
1、第一轮比赛:制作团队创业计划书
第一轮比赛前,邀请专业老师对制作创业策划书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评委根据各团队的报名表和创业策划书进行评分,按必须比例淘汰落后队伍,其余队伍晋级,成绩公布在校园网站上。
2、第二轮比赛:制作电信产品校园营销方案
在老师指导下,根据中国电信公司指定产品,制作本团队校园营销方案。评委根据各团队的营销方案进行评分,按必须比例淘汰落后队伍,其余队伍晋级,积分成绩公布在校园网站上。
3、第三轮比赛:电信产品校园营销实战
各团队使出浑身解数,在校园人群中销售指定的中国电信产品。组委会进行过程监督。评委会根据各团队的销售业绩和临场表现打分。违规者淘汰,其余晋级。积分成绩公布在校园网站上。
4、第四轮比赛:巅峰对决
大学生创业策划书范文
在这个人才至上的年代,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作为当代社会的大学生为了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碗饭吃,务必提前做好准备,给自己充电。
当然,锻炼自我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能够出去实习,也能够在上课之余做些兼职以填补自己的开销费用,但是在这个要求严格的时代我们务必力主创新,独树一帜,不说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要有自己的一套风格,踩出自己的一条可行之路。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泰州作贡献和为建设和谐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今社会,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大学生发展自我,增加经验的一种趋势,这种行为不但能够锻炼自我,磨练意志,积累经验,同时还能够透过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所以,我们应顺着这种趋势不断摸索,探求,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以更好更多的实战经验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为此,我们打算建立一个便尔店,既方便他人,也满足自己,从更大的方面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社会的发展!
这是个知识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更加需要人才,只要你愿意,没有什么不能够,相信自己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一、创业背景:
1、时代的变迁赋予了当代大学生不一样的涵义,也给予了当代大学生不一样的生活和思想,追求的不同,享受生活的方式自然也不同。科技不断的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惰性的潜能又被激发出来,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宁愿花钱也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有些时候急于需要一个帮手来帮他们完成所要完成的事情。
2、一部分大学生为了锻炼自己,增加实践经验,不惜耗掉了自己课余之外的所有时间来参加学校里的活动。所以很多事情自己没办法也没时间去完成,无奈之余便幻想的期望自己能够拥有分身术。
二、创业目的:
1、众所周知,在大学校园里,潜力远比知识更重要,这就需要一个平台来让我们不断学习、锻练和展现自我、从而增加潜力。学校里面的社团和学生会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多大诱惑了,所以我们需要自主创业来为自己铺路。
2、勤工助学是我们很多大学生都想做的事情,一来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来也能够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自立与成长,但是据我所知,校内能带给的勤工助学岗位是十分有限的。这就使得我们只有透过自己的努力来打开另外一种勤工助学的渠道,以真正做到自立自强!
三、经营项目及资料:
1、经营资料:主要是帮忙一些没时间或不愿意自己出面去完成工作、任务、及人际交流的同学完成他们的所需,作为他们的一个帮手来认真努力完成他们所要求完成的事情。
2、主要项目:
代办PARTY策划:根据所需者的个人需要(包括场地、时间、操办等级、风格等方面),进行生日聚会,同学聚餐,男女约会等项目的策划,并按时按要求完成任务;
文字方案:能够替那些有想法但无法用文字表达的需求者写些文字方案,包括策划书、通知、海报、申请书等一系列应用文体;
代取物品:代替一些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路上的同学取些所需物,并且代保管(保管另外收取费用);
代沟通交流:大学犹如小社会,同学、朋友间很容易闹些别扭及不愉快,但是由于自尊心作怪,始终无法先开口解开疙瘩,这时我们就能够代替需要者,作为中介人进行帮忙沟通交流,使得原本不畅的关系得以调解;
代出点子:吸取各方优良经验,为一些在生活,学习,感情上遇到困难的求助者带给有建设性的点子,从而为需求者排忧解难。
四、经营原则:
1、真实原则:对求助者以礼相待,不欺不瞒,友善平等。顾客是上帝在那里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真实的感受;
2、互利原则:在真诚的基础上,做到主顾双方平等互惠;
3、科学性原则:保证为求助者所带给的策划,方案科学可靠,真正做到切实可用。
五、服务群体:
1、学习工作繁忙,无暇动脑的人群;
2、时间紧迫,求助无门的人群;
3、力主创新,个人潜力单一的人群。
六、市场分析:
1、在大学的校园内外,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经营店。所以在市场竞争上,我们处于一个相对的优势位置。但是正因为如此,市场的打开又将面临着一个大的问题。在必须程度上,很多同学会存在戒备的心理,所以一个创新的有说服力的广告宣传是必要的。
2、另外,大学本来就是个人才济济的地方,点子对大家来说都是随手就来的事,所以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同学不屑理解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要拿出有威望、有质量、真正有效的点子,先着手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以便更快打开市场。
七、经营策略:
1、人力上:集纳高思维、有独特创新思想的人才进入;同时,人员务必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此基础上采取有秩序的管理模式;
2、宣传上:开业期间可在资金允许的基础上,发放超多的宣传单,先吸引群众眼球,打入寝室内部做宣传;
3、经营上:为了弥补资金上的缺乏,可同时在店内附上打印复印业务,不仅仅能够增加收入,还能够在必须程度上增加知名度,让前来打印复印的同学了解本店的业务范围,扩大宣传面;
4、策略上:开业期间可采取五折优惠、免费服务等业务;
5店面上:店面需设在引人瞩目的地方,店面设计上需新颖独特,体现智慧形象;
6、设备上:需要两台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话、桌椅、及微小办公用品。
八、经费来源及分配:
1、来源:起初,采取入股制,自备电脑等大件物品;打印机、复印机能够先购二手的以节省资金。
2、分配:
月基本工资分配标准:每月月底将净剩收入的百分之八十按入股金额的比例发放给员工;
2)每月提成分配标准:按个人理解项目、完成项目及顾客的满意度分配,将员工的个人业绩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从而分配提成。
九、收费标准:
代办PARTY策划:按策划的难易程度收费,基本费为5元,然后按难度稍作调整,其余按顾客满意度自行付费;
文字方案:按字数要求付费,基本费为2元,然后按难度稍作调整;
代取物品:按路途遥远程度及物品重量收取费用,基本费为2元,然后按难度稍作调整,且代保管,保管另外收取费用,平均1元/天;
代沟通交流:根据最终调节程度及顾客满意度收取费用,基本费2元,且第一次调解失败,可免费进行第二次调节,直至顾客满意;
代出点子:基本费用2元,如对所需者无用,可免去收费;
十、预想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顾客因不满意而要求赔偿的事宜,为此,我们务必坚持顾客是上帝的原则,尽量满足顾客合理要求;
在服务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因为本店的失职,导致延误顾客需求项目的进行,这时,我们务必向顾客道歉,并免去收取费用,且承诺下次免费为该顾客服务一次。
大学生就业策划书范文
一、活动背景
当今社会处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地质工程系举办就业指导座谈会,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与企业有成功经验的经理交流的平台,给予广大同学以信息支持,经验援助,提高相关认识,帮助大家进一步明确自我的人生目标与追求,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创造辉煌。
二、活动方案
1.活动名称:就业指导的专题座谈会
2.活动时间:
3.活动地点:汇知方学术报告厅.
4.参会人员:地质工程系主任冯小东、副主任李凤贤,就业干事姬宏,地质工程系辅导员王庭海、王建琴、王香、赵震、岳宏伟,及10、11级全体学生。
5.主办单位:地质工程系就业协会.
6.具体负责人:姬宏老师及就业协会成员.
三、活动流程
1.介绍出席本次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及老师。
2.请冯主任将目前的大学生就业总体情况进行说明,并讲述就业方面的一些政策和要求。
3.请姬宏老师讲解就业的相关知识及就业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应聘技巧、各专业前景和相应的工作岗位。
4.与在场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解答:此环节,学生可以将上面没提及
到的就业问题向老师进行提问,或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讲述,由老师
进行解析。
5大会结束,请全体起立,鼓掌欢送领导退场
四、活动主体:现场专题讲解座谈会。
1.由主持人致开场词(姬宏)。
2.领导分别就工作、招聘、企业用人、及不同就业方向经历等作 相关介绍。
3.与现场同学交流互动,咨询与讲解。
4.主持人致结束词。
5.活动总结:策划部整理、总结。
五、活动意义:
进行我系10、11级学生就业前景的全面指导,有助于提高我系10、11级毕业生就业率,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自我提高。为我系学生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关于大学生就业策划书范文
一、 前言
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二、自我盘点
1、个人优缺点 本人做事很有恒心;对事业热情很高,责任心强,做事有原则,处事沉稳;对朋友忠实厚道,能跟人相处得很好;不足的就是有点内向,交际能力不强,不善于表达,这也是致命的一点。另外,专业知识及教学技能还有待提升。
2、解决自我盘点中的缺点:
内向并非全是缺点,它使我少一分张扬,多一点内敛,但最好相应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分自信、激扬,少一分沉默、怯场。另外,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作为就业准备。
三、个人对所学专业的看法
本人是学小学教育语文专业的,对教育专业的前景是比较看好的,本人也是较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的。
职业环境分析
(一)、家庭环境 :本人家里的经济状况很是一般,并不富裕,可用的人脉也并不很硬。(二)、学校环境 :本人上的学校并非名校,但也还可以,生活学习的环境还好,教学设备还是较齐全,就我们教育专业而言,师资力量还行。(三)、社会环境 :现代社会,大学生已经很普遍了,企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要求也大大提高了,因此想要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学更多的知识。(四)、职业环境 :对于我们教育专业的人来讲,形势虽然还可观,但是竞争不小。首先,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视,所以我们这个行业的前景很可观;其次,商业界的各行业也要依赖于教育知识,这样一来教育专业就面向了多元化、多途径的发展方向。
四、职业规划方案
1、普通话要过二甲。 2、多参研本专业知识理论,并多看教育著作、博客、视频等来学习,同时通过兼职家教、实习来培养教学能力。 3、平时练习相应的教学技能,如简笔画、教案编写等。4、最重要的就是考编。具体的打算是:
(1) 考合肥地区编制。因为大学是在合肥读的,许多实践活动也是在合肥开展的,而且作为省会地区,教育事业未来的机会更多,对个人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广阔的平台。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实践教学能力不高,考编制可能会比较难,但也正是因为年轻,可塑性和创新思维会更容易点,对新课改的接受与实践教学的操作会更容易从理念开始认可并去实施。现在的初步打算是在校期间积极准备考编,等合肥地区一有招考就去试试。如果没考上就先在合肥地区找个私立学校代课,多积累教学经验为下一次考编做更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