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0 06:48: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本科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习计划;大学低年级学生;独特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05-02
麦基奇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其中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学习者应该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对活动过程进行积极的监控,及时发现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学习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有研究发现73.3%的大学生认为在时间利用方面存在较多问题[1]。又有研究发现有九成大学生不会管理时间。[2]而学习时间管理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工作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减轻心理压力和降低焦虑、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能起到很重大的作用[3]。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在时间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此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和过程
选取安康学院教育科学系2012级一个本科班42名同学。42人参与学习计划撰写、执行与访谈,2次参与问卷(2次问卷略有不同)。研究历时4个月,分为学习计划撰写、执行、访谈、问卷和总结5个环节。
1.撰写学习计划阶段(历时2个周)。要求同学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撰写学习计划,必须实事求是,不走形式。
2.执行学习计划阶段(历时14个周)。要求学生在执行过程当中适时进行计划调整,以免刻板,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3.访谈。在学习计划执行时过程中,每隔4个周进行访谈。访谈涉及学习计划的适用性,存在的具体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等,并要求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案。
4.问卷。在开始执行后9个周进行第一次问卷,14个周后进行了第二次问卷。问卷由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自编完成,问卷主要涉及学习计划落实情况(好的方面、存在问题)、学习状态充实程度(很好、好、良、一般)、学习状态受挫原因(要求分条概括说明)、计划对自己的帮助程度(很大、有、不明显)以及还需要哪方面的帮助。第一次收回41份有效问卷,第二次收回42份有效问卷。
5.总结。每次对访谈与问卷结束进行总结。总结涉及通报全班整体学习计划执行情况、存在问题、改善意见等。最后对两次问卷所涉及内容进行项目指标细化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1.学习计划的落实情况。
大多数学生可以不同程度地落实计划,但完全落实的只有12.2%。而且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学习状态在“好”以上。
2.学习计划的落实带来的生活改善情况。
从上表可见,落实学习计划给大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带来了改善。学习计划的落实,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改善,对其个体的自身发展、心理都带来了改善。
3.落实学习计划受挫的原因分析和主动改正情况。
使计划落实受挫的原因有许多共同点,像自控与自律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足、时间管理等问题,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偏向于自身内部因素,表明大学生能客观地认识到是个体自身的原因没有按照学习计划执行。但对受挫的原因也存在找借口,如:记忆力差、老师批评、外界诱惑、机会错失、情绪影响、没有人志同道合等。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可看到,学校的活动以及硬件设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计划的执行。从表5可见,大学生大多能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不同程度的改正。
4.学习计划的帮助作用和大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
有90.35%的学生认为计划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另外9.6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但不明显。从表6可见,大学生们都能认识到学习计划对自己学习和生活帮助作用,并且察觉到学习计划对自己的发展所带来的显著改善。学生希望得到的帮助中有许多共同点,并且倾向于辅导员的监督指导。但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与原因分析保持一致。从研究结果可见,低年级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普遍存在自控自律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足、缺乏时间管理、对自己不严格要求等问题,而学习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讨论与建议
针对低年级大学生缺乏时间管理的具体情况,学校、院系、辅导员和学生个人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以制订学习计划为突破口,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1.学校和院系要重视大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的学习。基于大学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较短,其自主学习能力与高校的自主学习模式存在较大的适应问题。而学习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可以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计划可以使学生自己进行逻辑反思、总结,进一步感知认识自己状况,进而找出原因,进行改善。学校和院系要组织人力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地学习监督和支持,充分发挥好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借助高年级的学生力量,实行高年级学生帮扶低年级学生的模式。学校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提高学生对自主学习相关内容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其认识。策略的训练可以着眼于认知策略培养和元认知策略培养两部分。通过疏通学习理念与意义,催生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着重解决学生自控自律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专门的时间知识讲座,促生学生对时间的感知与掌控。
2.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制订和执行学习计划中的作用:一项学习计划的执行所产生的效果,需要双方较深地投入与重视。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协助和监督学生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与同学建立一对一的特殊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计划充当了辅导员与学生交流话题的中介,可以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问题所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更可以与学生培养起较深的感情,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发挥独特作用。辅导员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监督、提醒、督促、反馈和建议。
3.利用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学习计划的认知,加强学习策略,尤其是元认知策略训练。在入学教育活动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学习,以及学习计划的制订和执行等方面的讲座,提高学生对学习计划的认识,认识到合理的学习计划是顺利完成学习活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4]掌握学习计划在制订过程中要具有可行性、具体性和一定的弹性。同时号召全体同学行动一同努力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以及改善学生的不合理归因方式,还可以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逐步解决个别同学思想问题和其他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小方.大学生时间利用状况的社会学分析一对北市七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2]吴迎峰.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协论坛,2007,(4):309-310.
[3]李森,张力.大学生学习计划管理系统的设计[J].西北医学教育,2011,(5):955-959.
[4]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3.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作用,意义
1.本科生导师指导方向
本科生导师的工作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科生导师中导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法纪、文明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帮助学习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排除心理障碍。
第二,指导学习了解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内容、方向和前沿动态,使学习尽早了解、明确所学专业内容、发展方向等。
第三,导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被指导者,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的兴趣、特点,正确认真自己,合理定位;按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修课程,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四,引导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环境,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加强个别辅导。
第五,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促进学习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策划,不至于使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感到无所适从。
2.导师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
2.1导师是本科生管理的主体
在学校中,和学生交往、接触最多的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没有建立与之交往和信息沟通的桥梁,就会无的放矢,就会取得良好效果。所以学校应确定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的主体地位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有职有权,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生导师与学生容易沟通,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据了解,有的高校向低年级的每个班级或者寝室都派一个优秀的学生导师,效果较好。免费论文。有的学校在新生入校时,就派学生导师深入宿舍,了解学生的心态、爱好,不断举办各种流通座谈会,使新生对专业和学校管理有全面的认识。
2.2导师是本科生选课制实施的保证
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课程表”,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和学习时间,实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此外,通过自主选择主讲教师,从而在制度上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激励机制。
2.3导师更有利于本科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大学导师比班主任更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养成。免费论文。大学班主任有意或无意地承袭了中小学期间建立的班主任概念,对学生在生活琐事上过多呵护,而青年人在志趣、爱好方面特有的活力却得不到及时细心的引导。免费论文。
其结果使学生正在形成的独立能力受到抑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对他人的过分依赖,这对于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实行导师制,既可使教师集中精力于授业解惑,又可在相应制度保证下,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我处理日常生活琐事和受好的发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
2.4导师制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导师制的工作重点是因材施教,目的是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导师对学生的感化优势。实施导师制,促使导师必须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政治思想品质、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钻研不畏艰难的精神和为国家社会服务的职业道德。同时,导师在了解学生个性、志趣、爱好和能力特长的基础上,因人而异地指导其制订学习计划、修读课程,介入导师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作出客观分析与评价,引导其不断改进。这种不断调整、及时指导的指导培养机制,可转化为对学生的不断激励,也可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师指导下,发挥最大的潜能、取得最大的成功。
2.5导师制更有利于本科生业务专长的培养
在班主任制条件下,学生的组合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纵然授课教师或班主任有心对学生的学习、思考和钻研加以引导,也会因众口难调而无所适从。在学分制和导师制条件下,导师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并对已经形成专业方向、显露业务专长的高年级学生,根据其各自的志趣、能力和爱好进行重新组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共同的求知欲望、统一的学习研究目标和相近的知识结构,必然使导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6导师制更有利于师资队伍的优化
导师制更强调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教师实行挂牌制,是否能给学生上课取决于其是否被学生选择,加上教师还要担当好学生的导师,因而,促使学校对教师培养和再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更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从整体上反映出来,就是学校师资队伍的持续优化。
3.本科生导师制的意义
3.1有利于落实学分制,提高大学生选课的科学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全面启动完全(或弹性)学分制,以“学生为本”进行人才培养。学分制是以选课和学分积累为核心而创制的一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它以选课制为中心,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别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习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特长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课程、年限和任课教师,以求得最佳学习效果。但大多数大学生对学分制这种培养模式缺乏了解,有的学生仅凭个人兴趣爱好与毕业需要进行选课,认为自己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拿到规定的学分能毕业就行了,不断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趋易避难,选择那些难度小、容易通过的课程,或选修管理不严教师的授课,把获取学分作为学习目的;有的学生把就业作为目标,忽视人文教育,出现过度的职业倾向,违背学分制设立的初衷。在学分制的核心――选课这一环节上,本科生迫切需要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提高选课的科学性。
3.2有利于完善学生管理体制,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以前高校的学生工作通常由学工处任命辅导员、班主任来做,教学工作由教师负责,形成两条基本上互不相交的管理路线,造成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两张皮”。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可以把班主任职责与教师业务指导融为一体,对大学生从以“管”为主到以“导”为主,导师可将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介绍给学生,并结合班主任的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学生自我处理日常生活琐事,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3.3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1世纪的高等教育以尊重个性,发展个性、人人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具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人才为目标的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导师制后,学生所读之书大多是由导师根据其具体情况而定,作业由导师单独批改,有什么问题可与导师共同探讨。每个人的学业进度依学生天赋不同而进展各异,避免了“大班授课”的弊端,消除了班级授课制对于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的束缚。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带有科研性质的任务,可以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积极探索、通于进取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导师因人而异的客观分析与评价,会使每个学生在导师的详细指导下,各尽其才,发挥最大潜能。
3.4有利于加强“育人”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指出“我们的教育应围绕着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也就是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学会做事,以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学会共同生活,以使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以便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但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我国高校大多针对学会认识,更多扮演“知识工厂”的角色,忽视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培养,学生与老师间的接触仅限于课堂上,导师与其学生间定期不定期的见面、交流,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交流的内容包括学习、生活、理想、未来等话题。这样,导师就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传授或影响学生,解决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5有利于教学相长,优化师资队伍
古人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本科生导师制强调对导师的严格要求,作为导师,只有具备渊博深厚的学识,了解各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熟悉本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习。而且,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师生交互式的学习与指导过程,导师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实现教学相长和师资队伍的自我优化。
4.结论
本科生导师制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真正实现了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是现代创新教育的一种新兴模式,也是新时期学生工作有效实施的强大保证。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本科生导师制也一定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从而更有力地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消除我国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思想素质、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的差距。
【参考文献】
[1]戴雪梅,范文杰.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经济师,2004.
[2]江振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10).
[3]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培育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
[4]刘增科.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若干思考.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
[5]韦卫星等.本科生教学实施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11).
本文通过对新建立不久的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弄清了本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基本情况,由此分析出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得出对《高等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高等数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1 引言
我校是一所升本不久的新建财经类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课班级和人数众多,但每个学期补考的人数也不少。为了找出其中原因,笔者于2010-2011学年末对我校两个会计专业本科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设计了10个涉及学生对自我数学学习的评价、学习兴趣、听课状况、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2 调查对象情况
调查对象为我校2010级会计专业两个本科班116名学生。发放问卷116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其中女生81名,男生35名。问卷填写采取无记名方式,调查时学生刚结束一学年《高等数学》的学习。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关于学生对自我数学学习的评价
(1)你觉得现在《高等数学》学得如何?
由由此可知,学生对自我数学学习的评价等级并不理想,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较低。
3.2 关于对数学感兴趣的程度
(2)你对《高等数学》感兴趣吗?
由由此可知,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兴趣并不是很高。
3.3 《高等数学》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原因
(3)你对《高等数学》感兴趣/不感兴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由由此可知,是否有用是学生对《高等数学》是否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3.4 关于《高等数学》的难度
(4)你觉得《高等数学》难吗?
由由此可知,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高等数学》很难或比较难,当然这与学生的基础也是有关系的。
3.5 关于听课状况
(5)你在《高等数学》课堂中能听懂课吗?
由由此可知,有近一半的学生听不懂,这说明了课程内容难是造成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3.6 关于学习目标、计划及执行情况
(6)你在学习《高等数学》上有目标和计划吗?
由由此可知,学生学习无目标无计划的状况比较普遍。
3.7 关于学习习惯
(7)你在《高等数学》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吗?
由由此可知,能坚持预习和复习的人数偏少,反映了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8 关于学习《高等数学》的时间
(8)除完成作业外,每周你花在《高等数学》上的时间有多少?
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课后花在这门课上的时间还是比较少的。
3.9 关于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9)每章结束后,你是自己进行总结还是等待老师总结?
由此可知,有90.5%的学生等老师总结,这反映了不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
3.10 关于学习动机
(10)你学习《高等数学》的动机是什么?
(注:不少学生的答案涉及多个动机。)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还是很明确的。
4 调查结果给教学的启示
4.1 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进入大学后,学生直接学习动力消失,加上缺少了家长、老师经常的督促,课外时间的增多,课程难度的增加,不少学生开始对大学学习感到茫然。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1)要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2)帮助学生树立近期和远期的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3)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进行内容和进度的合理安排。(4)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良状况,要及时指出并督促予以改正。
4.2 要充分认识自我效能感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
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与自我效能感是制约学生学业成就的两个不同方面,在基本的学习能力具备的情况下,学业自我效能感显得更加重要。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的动机强度低、兴趣不浓、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不努力等,是造成《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加强《高等数学》学习目的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2)努力提高《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介绍数学家刻苦学习的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4)通过《高等数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一、领导重视、提前谋划。开完区里的创建学习型机关的动员会以后,街道
党委立刻行动召开街道的动员会,成立了街道创建学习型机关的领导小组,任组长,同时按照区委创建学习型机关方案的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街道创建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街道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学习型机关对“和谐街道”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机关干部的学习活动提出明确要求,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班子人员配合抓,机关党支部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街道班子特别注重学习理念的提升,坚持把学习摆到重要位置,与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要求机关党员干部要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参加各类学习,带头参加实践活动,发挥表率和示范引领作用。在开展工作中我们重点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示范引领。自开展此项活动以来,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分管工作,带头为机关干部、社区干部上党课;党政主要领导坚持在每周五政治学习课上结合当前重点工作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热点作中心发言,班子其他领导轮流主持学习课程,结合分管工作做重点阐述,对促进干部加强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为更好的开展学习型机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营造学习氛围,健全完善学习机制
(一)是严格学习计划。街道党委领导班子确立全街学习计划,确保班子成员学习在前、领会在前、示范在前。机关党支部定期制定干部学习计划,确定学习重点,向大家提供学习材料;各科室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组织好本科室业务知识的学习;每位机关干部制定好个人的学习计划。使每个部门和每个党员干部学有目标、有方向、有动力。
(二)是建立和完善机关学习制度。将集中学、分散学和自学三者有机结合。街道首先将每周五下午确定为机关集中学习时间,通过采取授课学习、互相交流、观摩电教片、汇报工作等形式,集中学习政治理论、方针政策、上级文件及机关日常工作注意事项;并根据街道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丰富学习内容。许多同志课后都感慨地说:“学和不学大不一样,思想通了,工作的劲头更足了。”分散学习以科室业务知识为主,各科室通过确立学习计划、要点,学习交流本科室工作。街道还实行了科室培训新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的带教制,帮助新机关干部、社区干部更快进入角色。个人自学以干部每天读书学习半小时为重点,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机关干部“八小时以外”的学习,这样就保证了机关干部每周不少于7小时。
街道还利用信息化优势,通过“街道和谐博客”营造学习氛围。建立机关干部《学习园地》,每个干部定期将自己的学习书籍、学习体会和调研文章在学习园地上,起到互相交流学习的目的。自开展学习活动以来,街道干部在《学习园地》上共发表各类学习体会20余篇。使学习成为机关一种经常性、制度性、自觉性的行为。
三、整合资源,丰富学习形式和内容
一是多载体丰富学习形式。街道党委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街道准备邀请区里领导、基层老党员等专家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雷锋的生平事迹”进行学习,通过这些活动,为机关干部、社区干部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条件,不仅拓展了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更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街道党委领导班子根据机关干部、社区干部的不同兴趣爱好,适时组织各种活动和比赛,使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有张有弛,生动活泼。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在学习型团队中持续学习,快乐工作,热情参与,创造了内部和谐,发挥了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树立了新型的柔性管理理念,增添了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二是结合实际,确保学习活动有实效
关键词:学业导师制;学风建设;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11-02
一、引言
学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良好的学风是高校生存的必由之路。学业导师制是近年来在中国高校兴起的一种创新性的人才培养制度,学业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教育培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倡导教师更多地参与本科生教育培养工作、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2]。当下的大学生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环境的冲击,学风建设并未呈现很好的发展势头。鉴于此,结合学业导师制,细致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学业导师的有利资源,努力解决好相关的问题,为加强学风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学业导师的职责
导师制普遍应用于研究生教育中,而很少应用于本科生教育,本世纪初导师制才陆续被高等院校应用于本科生培养过程中[3]。大学本科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包括基本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对自己未来的谋划等。因此,学业导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业导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学生制定学业规划;(2)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热爱专业;(3)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4)指导学生的课程选择;(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6)指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社会实践、创业活动和其他课外活动;(7)指导学生健康成长[2]。
三、学风中存在的问题
做好学风建设,营造好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学生成长、成才,高效健康发展的关键,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风并不能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规划不科学,对自己的前途不明朗;(2)专业认识不深入,对自己的专业妄自菲薄;(3)课程选择太草率,仅以拿学分为目的;(4)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学习动力不足;(5)学习计划不完善,因此时间利用率低;(6)课堂学习不重视,因此学习质量低;(7)学习方法不合理,因此学习效率低。
四、学业导师有效促进学风建设的模式构建
1.制度建设。要想保障学业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努力建设好导师队伍,为此,制度必须先行,制度是保障、是准则,主要包括了学业导师队伍的组织领导制度、选聘制度、管理制度及考评制度。大学生学业导师制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组织领导工作是该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及保障。领导组成员的组成及职能要多样化,要负责导师制相关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学业导师的聘任、管理及考核。导师选聘是学业导师制实施效果的关键一步,因此导师的选聘一定要有制度保障,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学业导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是导师遴选的基本原则,另外,导师要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比较了解。可以尝试根据导师的个人特点,对导师进行分类,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导师。也可以尝试将不同类型的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学生可以在高年级更换导师,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学业导师管理制度不仅仅是落实已有制度的实施情况,还应包括一些重要的文档资料的存档。最好能够建立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互动,提高效率、保证质量。在管理制度中要有对学业导师进行培训的条款。另外,导师之间要有交流的平台。除此之外,还要多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相关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学业导师履行职责的情况。考评是对工作效果的综合评价,是对工作进行激励的有效手段。考评要由多方参与,评价要进行多方面。考评结果的合理使用可以很好地促进导师队伍的建设。
2.感情铺垫。进入大学,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长时间的独立生活,因此,学生需要家庭般的呵护,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能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为此,导师要创造更温馨的环境,让学生在校有在家的感觉,让导师成为学生的亲人、朋友,从而能够让学生爱其师。在此基础之上,学业导师要履行好学业导师的职责,体现出学业导师这个角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能够让学生做到信其道。学生有了安全感,并得到了尊重,这样他们就有了自由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3.解决方案。(1)学业规划。对于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做学业规划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学业导师一定要亲力亲为帮学生做好学业规划。当然这个规划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学业导师认真调研学生的兴趣、爱好、毕业去向等内容,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既能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专业认识。高考结束后对于专业的选择往往是比较盲目的,进入大学之后对专业的认识也是比较肤浅的,对于专业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以及专业对自己人生的影响都不清楚。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进入大学之后就不会再调整专业,因此,学业导师一定要让学生对专业有客观的认识,并积极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并让学生的兴趣点往专业上靠拢。具体的做法如:学业导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培养方案,分享和专业相关的企业、公司等,带领学生开展和专业相关的科创。(3)学生选课。学业规划已经制定好,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信心,那么课程学习就是对二者的有力支撑。但是面对大量的课程,学生肯定是无从下手,因此,学业导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喜欢的专业方向,系统地选课,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上尽可能多地学到相关知识。(4)学习目标。课程已经选定,后面就是要确定要把相关的课程学到什么程度,是否要有重点的学习,这要针对自己的未来的去向来明确学习目标。对于出国、考研、就业等不同的毕业去向,导师要协助学生制定好学习目标,因为这不同的去向对课程的内容和种类要求是不同的。(5)学习计划。针对学习目标,学业导师要帮助学生制定比较合理的学习计划,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习的效率,避免学生的课程很多而不知道学哪门课好。在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的双重约束之下,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课程的时候,不至于无所适从,相反,能够有重点的学习。(6)课堂学习。由于教学任务重,因此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比较大,很多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以致不少学生放弃了课堂学习,而更多地是在课下自学。对于大多数的老师,都有相关课程的教学经验,对所授课程都有较深刻的认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都是知识中的精华,对整个课程的学习都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如果学生不重视课堂学习,这势必会使课程的学习质量降低。(7)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更多偏重自我学习,并且信息量也很大,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导师要依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依据课程性质及学习目标,确定学习方法,这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除此之外,导师可以邀请在校的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为他们现身说法,分享他们的学习方法。
4.施推广。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应用,针对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在学业导师中充分讨论。先小规模的实施,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承受程度、适用程度,在此基础之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具备较好的实施效果的基础之上进行推广。
总之,在学分制下,结合学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及优势,以制度建设、师生感情研究为基础,在充分调研学风建中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在学业规划、专业认识、课程选择、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课堂学习、学习方法等方面研究改善学风建设的方案,并在具备较好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闫涛.学分制下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207-208.
[2]黄金昭.谈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下如何有效履行导师职责[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学术论丛(一)):84-85.
[3]樊建新.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实施方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5):156-158.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状态;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054-02
一、调查背景
1.专业背景。近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更加注重绿色健康的中医类养生,对中医学类培养质量要求也逐年提高。以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例,这是中医的传统专业之一,也是极具专业性和技术性的一门学科。随着中医理论逐渐深入百姓生活,针灸推拿学专业也接受程度和就业前景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在这样一个时代和专业背景下,本专业在校生的学习状况如何?90后作为新生力军,在五年的大学学习时光里,是否能够适应与满足专业培养的要求?
2.调查对象。在我校针灸推拿学专业在校学生中分层抽取调查对象,涵盖大一、大三、大五三个代表性年级。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答卷300份(各年级100份)。
3.调查内容。本次调查主要以客观问卷形式,其中状况调查部分共分三个板块,包括“专业认知”、“学习状态”和“目标规划”,主要是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对专业接触和认识程度的变化而进行。
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
1.学习目的性缺失。第1题:你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兴趣爱好占46%,家庭影响占29%,专业调剂占11%,就业形势占14%。第4题:你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无明确目标。有清晰而长远目标的占28%,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目标占38%,目标模糊占29%,没有目标的占5%。分析结果:根据以上调查反映,46%的学生仍然是因为兴趣爱好选择针灸推拿专业,但有长远计划的学生比例偏低,甚至有5%的同学没有目标。也就是说有少部分同学在选择专业方面具有盲目性。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很多学生空谈理想却并不知道学习医学专业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直到上课后才发现学医不简单。也有一些学生虽然有所了解,但心理预期低于实际,低估了医学类专业的学习难度与严苛要求,导致学习过程逐后劲不足。所以多数学生在仅能建立短期学习目标,而这又以考试性目标为典型。第5题:对所学专业的就业选择和前景是否了解。A.非常清楚(7%);B.了解一些(73%);C.不太清楚(16%);D.完全不了解(4%)。按年级统计:大一:A.8%;B.66%;C.23%;D.3%。大三:A.8%;B.76%;C.13%;D.3%。大五:A.4%;B.78%;C.13%;D.5%。分析结果:同时,从第5题的统计结果看,对所学专业前景“了解一些”的学生人数逐级增多。这表明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就业形势的认知是一个逐步了解的动态过程。但是,“完全不了解”的群体易出现小范围的波动,年级越高越迷茫,其原因可能是由考研和就业选择性问题导致的反增长现象。在本科阶段医学学习过程中,接触实践少,部分学生可能出现逐渐丧失理想信念的情况,这也是一个迷失自身的职业道路与目标的问题。
2.学习过程波动幅度大。第11题:平均每天的自习时间。A.2小时以内(53%);B.2~4小时(35%);C.4~6小时(7%);D.6小时以上(5%)。按年级统计:大一:A.61%;B.26%;C.8%;D.5%。大三:A.56%;B.38%;C.6%;D.0%。大五:A.36%;B.42%;C.9%;D.13%。分析结果:从统计结果看,大一新生虽有较高的积极性,自习4小时以上的学生占13%,但还有相当多学生不会安排时间,不能保证每天基本的学习时间。而大三学生学习依然积极,同时时间上也有所保证,38%的同学至少每天自习2~4小时,相对稳定。而大三学生又因对环境较为熟悉,易分散精力,因此学习时间坚持4小时以上的学生时相对较少。大五学生面临考研和就业的紧迫感,长时间自习的学生比例明显升高。第6题:在学习中有无计划并严格执行。A.有,但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53%);B.无,随意性学习(25%);C.有,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执行(9%);D.有,但只有在快考试时才制定并执行(13%)。按年级统计:大一:A.8%;B.66%;C.23%;D.3%。大三:A.8%;B.76%;C.13%;D.3%。大五:A.4%;B.78%;C.13%;D.5%。第25题:上一学期的考试中不及格的门数。A.0门;B.1门;C.2门;D.3门;E.3门以上。按年级统计:大一:A.42%;B.34%;C.15%;D.9%;E.0%。大三:A.65%;B.25%;C.5%;D.5%;E.0%。大五:A.78%;B.13%;C.4%;D.5%;E.0%。分析结果:从数据统计结果看,在学习中制定计划但不能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的学生占半数以上,而且这种高比例现象各年级普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一新生对本专业的课程学习规律尚不清晰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制定一个明晰的学习计划,更多处于随意性学习状态,在自制力不高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学习状态的波动。同时,从第25题看,学习效果又直接与学习态度和行为相关联。计划性较高的大三和大五学生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
3.专业深造目标的被动性。第29题:对未来就业前景抱有何种态度。A.乐观(43%)B.不太乐观(47%)C.悲观(7%)D.冷漠无视(3%)按年级统计:大一:A.36%;B.48%;C.10%;D.6%。大三:A.43%;B.50%;C.5%;D.2%。大五:A.51%;B.42%;C.7%;D.0%。第30题:考研的目的。A.更加深入学习专业知识(42%);B.有更好的学习交流平台(14%);C.家人意愿(6%);D.就业形势所迫(36%);E.大家都考,我也考(2%)。第32题:考研将选择何专业。A.针推、康复(73%);B.西医(11%);C.中医内科(15%);D.非医学专业(1%)。分析结果:以针灸推拿专业为例,本专业就业形势相对较好。毕业生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综合性医院针灸等科室从事专业医疗及科研工作,也可在相关单位从事教育工作,亦可自由职业。然而通过调查发现,本专业在校生在学习中依然存在关于就业形势的危机感,而且这种危机意识与考研目的成正比。此种深造学习的被动观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层次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
三、总结建议
当代中医类大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没有统筹安排,缺乏计划性,学习效率低;就业形势不明晰,心理承受能力弱。针对这些现象,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既不能放松,也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半途而废。
1.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大学期间,制定学习计划对中医学生尤为重要。“大医精诚”不单是口号,学生必须要诚心精学。学习目标是学习的方向、动力和归宿,学习计划依目标而定,行之有效的计划为目标护航。目标是前提,计划是策略。中医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应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根据专业与自身的匹配度进行。爱好专业与排斥专业的学生应有所区别,同时,还要考虑到基础、能力的偏差量力而行。例如,生物化学与中医基础理论对文理科学生的影响力。
2.学习过程踏实稳定,方法科学得当。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具体时间的安排,充分利用课堂集中学习的时间。课外可安排更多样的学习形式提升兴趣,包括讲座、论坛、学术协会等。中医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必须通过丰富的学习形式接触、了解以保证学习过程的稳定。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总结、记忆几个重要的环节,有目的地研究学习规律,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学习方法。中医知识多在“背”,学习中应注意:多阅读,抓重点,织网络,勤练习。
3.考研与就业因人而异。其实,考研除了能力,更重在心态!如果某学生平时能认真学习专业课和成绩都很不错,在大二就能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和英语四级,甚至英语六级,到了最后阶段冲刺考研就会很省力。要是某学生对学习已经厌倦,那么就要注意在本科阶段加强自身对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中医医生的话,动手辨析力相当重要。还有专业技能、经验和理论知识等无一不是临床基础,务必要坚实。多看,多学,多动手!面临大学毕业再思考是继续升学还是工作,大多具有被动性,也不易出培养效果。我个人认为,研究生就是要做研究的,不做研究,读研究就生没有太大的意义。
在大学期间,除了学好专业,还应当学会思考,培养独立学习和领悟的本事,培养举一反三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只有这样,中医类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谋生存、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马英.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心态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6,(11).
[2]陈其国.大学生心理探析及对策[J].思想道德教育,2003,(2).
[3]杨平,黄彬兴,徐露.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今日科苑,2008,(8).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71-02 收稿日期:2016-09-12
作者介:胡 涛(1980―),女,四川仁寿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4年底,笔者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四川文理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状况的调查。在调查大学生生活中心理压力的来源时发现,70%的大学生“过于担心自己的前途,即就业”;进一步调查“你感觉生活中最苦恼的问题是什么”时,63%的大学生表示是“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前途未卜”,20%的大学生表示“感到所学专业没有前途,失去兴趣”。再调查“你认为下列哪项是你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时,49%的大学生选择了“就业市场人才供大于求”,47%的大学生选择了“就业能力欠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8%的大学生选择了“就业期望值过高”,15%的大学生选择了“学校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可以得出,一方面,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竞争,就业问题成为困扰学生的难题之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就业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就业能力的欠缺和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离,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是解决“就业难”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本文将从调查数据出发,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浅析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以期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施行教育教学导师制
在调查“大学生是否在每学期开始的时候制订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该计划进行学习”时发现,只有12%的大学生制订并严格执行学习计划,44%的大学生制订了学习计划没有严格执行,44%的大学生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当被问及“你在大学学习中碰到的最大困惑”时,40%的大学生表示“学习动力不足”,34%的大学生表示“学习目标模糊”,31%的大学生表示“想学的东西学不到,不想学的东西必须学”,10%的大学生表示“不适应大学的教与学”,表明自己在学习方面没有困惑的仅1%的大学生。进一步调查“如果你认为自己学习动力不足,那么具体原因是什么”时,60%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再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平均每天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发现,34%的大学生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为1至2个小时,21%的大学生为2至3个小时,20%的大学生为4个小时以上,23%的大学生在1个小时以下,3%的大学生没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综合以上有关学习方面的调查结果,不难分析得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控能力都较为薄弱,用于学习的课余时间较少,四成多的大学生处于被动型学习状态,大部分大学生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存在学习困惑。这说明一方面,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初步拟订自我职业规划,做好大学阶段的学业规划;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大学生专业学习方面,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需要教授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而且需要教授学生“为什么学”和“怎么用”,明确学习的实践意义。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教学改革应该从大学生的就业与社会的需求两方面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施行教育教学导师制,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业与人生导师,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长期的指导关系,稳步推进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设置更为灵活的修学机制,增强大学生学习自主性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旷课、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或论文”的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一方面学校需要严格管理、提升教学质量、严格考试纪律、提升考评体系的信息化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该改革教学体系,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更为灵活的教学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任课老师、上课时间、课程、考试时间等,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高校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学习自主性不强。高校教学改革应该应用信息化技术,设置更为灵活的修学机制,逐步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育教学方式,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不断扩大学生学习的自,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时间、社会实践时间、创新创业时间等,让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充分结合,相辅相成,融会贯通。
三、加速实践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
在调查“若要对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你最希望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不定项选择)”时,7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4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6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教学改革应该高度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
地处三、四线城市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担负着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使命。既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大学生,又要服务地方发展,有效的办法就是加速实践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一方面,建立行业和用人单位专家参与的教学成效评议机制,充分利用行业和用人单位这只手,指挥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指导,集中力量培养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依托地方社会经济资源,建立符合大学生实践需求的实践教学基地、合作科研院所、创新基地,与本地的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对接,与大学创新科技园、经济开发区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形成高校和地方经济社会联动发展的格局。
四、建立综合素质实践基地,改革综合素质考核机制
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应该加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在突出实践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1]。传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活动和公共课程上,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两种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环境及需求。在信息化时代,学生更多地从W络上获取信息和思想,信息的纷杂、思想的多元,让大学生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明确的追逐方向,“说教”已经不能让学生真切明白自己应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观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能让大学生沉淀自我,检验自我,进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将高校综合素质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既可以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了解社会和人生,尽早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少走弯路,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各方面的素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改革综合素质考核机制,建立与之对应的科学、有效的综合素质考核机制,引入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面试、参与讨论、参与游戏、参与表演等方式,实行教考分离,更为公正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让学生通过这种考核能真正拥有相应的综合素质,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调查显示,针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5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采取更加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这说明,高校教师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应该积极参与改革,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适应当今学生对新型教育方式的渴求。教学实践证明,教学工作作为一门科学与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力气投入其中,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做好[2]。要改进教学方式,高校教师首先需要紧跟科技文化的发展,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储备,其次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课程实际、社会资源和技术的实际,建立一种更适合本课程教学的方式,从传统单一的讲授方式,过渡到活泼生动的图、文、声、视频、道具等结合的、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方式中,让学生乐于与老师、同学在学习中进行探讨,将学习变成一种乐趣,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六、结语
在信息时代,各个领域正接受着信息技术对该领域的改造,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经历着这样的改造。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也由最初的教学展示辅助、教学信息化管理,走向智慧校园建设、教学体系改革之路。搭建完备的信息化教学体系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予他们充分的自,形成一种激励与竞争并存的机制,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增强就业能力,不仅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学的改革离不开老师和学生,实施教育教学导师制,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指导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业及职业规划指导,让迷茫的大学生不再迷茫。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导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贮备,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乐于学习,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环节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特色。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教学,需要加速实践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有效利用地方资源,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机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应重视实践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实践学习提升和检验素质教育的成效。
总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应始终立足于素质教育本身,努力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据加拿大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是留学生最大的来源地。相关人士撼表示,一直以来,大专生在留学生中占了不小的比例。由麦大专生龄啦高中毕业生学历比本科毕业生低,使得他们在留学选择面临着诸多困难。大专生到加拿大留学该如何选择,是升读本科还是直接申请硕士呢?
转学分续读专科
大专生去加拿大读专科,既可以选择可转读大学深造的课程,学习一至二年后转学,继续攻读学士课程,也可以先读二年大专,获得工作签证及移民机会后再攻读本科,以移民身份读书,学费会低很多。留学顾问提醒,转学分一般是在已学过类似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可选专业的余地不大。如果要获得减免学分,学生需要提供成绩单和课程描述。如果专业对口且成绩平均分在70-80分或以上,可减免一定学分。按减免学分多少,学生在加拿大可少读一至二年。
申请读本科
据了解,与国内不同,加拿大本科生毕业只有学位没有毕业证书,本科学习时间比较长,四年制,学费多,专业广,可转专业。杨小姐表示,这主要适合想读比较好的学校,又不选择以往所学专业的二年制大专生。它的优势是突破了学校和专业的局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和兴趣选择专业,只要申请人能合理阐述自己的留学计划,签证官会考虑接受申请,签证成功率也较高。
就读研究生文凭课程
研究生文凭课程大多由加拿大学院提供,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实用专业知识或过渡到硕士课程。这种课程对学生除了要求国内大专成绩在75至80分以上外,通常还要求提供优秀的托福或雅思成绩。有托福或雅思成绩的学生签证成功率更高。据了解,由于研究生文凭课程入学条件宽松,部分申请人申请材料不真实,所以签证通过率相对偏低。
直接申请硕士
由于大专生没有学士学位,学校一般要求申请人提供三至五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在就读硕士课程之前完成硕士预科课程,以弥补其在学业基础上的不足。由于加拿大绝大多数大学的硕士都要求申请人具备学士学位,学生可选的学校和专业都很少,这种方式适合年龄较大且工作经验较丰富的学生。而年龄过大的学生重读本科难以令人信服,但只要有适当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合理的学习计划,申请攻读硕士预科和硕士课程,签证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论文关键词:开放英语,导学,助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教育的规范管理,提高其社会声誉,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教育部决定从2005年起,对2004年3月1日后注册入学的所有开放教育本科学生进行统一的网络考试。
而开放教育本科学生大多数为在职工作人员,虽然已完成大专阶段的学习,但是由于成人学生英语基础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工学矛盾突出而难以保证学习时间。学生地理空间距离较远,不方便每周到校集中听面授辅导课等情况,对他们来说,通过课程考试已经有一定的难度,而网考的要求更高,难度也相对更大,于是,如何根据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老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成为本文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本文以开放英语(3)教材特色为切入点,通过对教材内容编排的分析,提出了导学-助学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网考。
对电大开放教育本科非英语专业英语课的教学进行研究与探索。
导学、助学显得的重要性
一、教材特色
(一)教材内容时代感强
《开放英语》(3)是中央电大与英国开放大学合作远程教育论文,为我国英语学习者编写的多媒体英语教材。此教材的编写与以往的英语教材不同,以往的教材偏向于语言点和知识点静态呈现,而此教材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材内容围绕日常生活与工作,休闲活动与健康、教育与社会生活的主题展开,紧密联系学习者生活实际,内容实用性强,时代感强。教材还涵盖了不同场合的英语交际活动,涉及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等,集知识行与趣味性为一体。
(二)教材编排导学功能强
《开放英语》(3)的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编写导学功能特点明显。主教材的前言部分对开放英语的主要特点做了简介,学习指南对课程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每个单元一开始都有中英文提示的“教学目标”、“学习活动”、“语言要点”、“文化点滴”“导学帮助”、“学习技巧”和“学后小结”,并且每单元的学习密度和节奏设计合理,学习内容前后呼应,呈“螺旋式逐步加强”,对于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加以旁注,导学的作用十分明显,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辅教材《开放英语综合练习》内容编排上增加了“虚拟导师”,在每个学习任务开始前学生都会得到虚拟导师的指点。
三、导学
成人学生自身学习特点和教材内容编排的特色,都为导学提供了可能,开放英语(3)的导学活动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课程学习导学和自主学习导学。
(一)课程学习导学
老师在第一次面授课上,详细介绍开放英语课程配备的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内容特点
和编排特色。并且向学生介绍三级电大网上学习平台(中央电大、省电大和市电大)的登录以及如何寻找教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明确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使用这些网上资源开展学习。
一般来说,针对《开放英语》(3)课程教师提供的网上教学支持服务有:
1、文本资料:主要的内容有课程大纲、实施细则、考核说明、单元课程辅导
自建资源、背景知识等。
2、声像文件:主要有导学录像,链接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直播课堂等。
3、PPT电子教案。
4、网络活动:主要有在线自测,课程论坛小组讨论、答疑,E一mail信箱回复学生学习问题等。
课程导学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的了解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能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导学
1、引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
确立学习目标指的是学生学完一门课后想要达到的目的或所能掌握的本领。它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方面,与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因为目标可以把学生的学习行为定向到与目标相关的活动上;目标调节着学生学习努力的水平;目标能影响学生学习的坚持性;学习任务完成与否,要以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检验标准。因此,学生能否为自己的学习设置合适的目标对其自主学习会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设置学习目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设置近期的,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能力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体验到自己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获得成就感。
2、引导学生设置学习自我监控表
自我调控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学习方向能进行观察和监视,使自己的学习不偏离学习目标,并且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上的和心理上的困难进行克服,排除学习的外界干扰远程教育论文,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自我调控能帮助学生把时间和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提高学习效率,它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湖州电大开放教育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授课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的,每次上课上两个单元,监控表的填写为每学完两个单元填写,这样对一些当天没及时复习或复习程度不够的学生来说,能够及时补上。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能力是指学生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果之后,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出评价的能力,是一种经过认知和情感的筛选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对自己进行自我肯定和否定的能力。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预定的学习计划和标准,自己评价学习表现,并根据自我反馈,对自己学习情况做出调整,从而不断地接近学习目标。
三、助学
(一)教学信息支持服务
根据中央电大教学管理规定,在电大开放教育的教学中,一门课的面授辅导
课时的安排根据课程特点而定,原则上不超过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也就是说,除了到学校上面授课外,其余的时间要求学生利用学校的电大在线的网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湖州电大现有网上资源情况:
目前湖州电大开放教育专业网页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1、信息公告类,如招生信息,VBI信息,专业介绍,学习资源展示等;
2、教务管理类,如教务信息,考试信息,本科各专业学位实施细则等;
3、教学管理类,如教学计划,毕业的实践环节,教学活动时间安排等;
4、课程辅导资料类,如任课教师介绍,教学大纲,课程说明,实施方案、历届试卷,公开讨论区、课程讨论区等。
学生根据专业和课程进行选课。每门课程都有课程责任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建设网上资源,规定的栏目主要有: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实施细则,教学辅导,IP课件,在线测验等。
(二)面授辅导支持服务
在每周一次的面授辅导课中,教师的助学工作通常包含以下内容:对学生制定的各种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解决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对相关学习内容作说明或者补充。
教师要对学生设定的学习计划、自我监控表和自我评价表进行检查。教师对学生制定的短期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进行检查,如果学生的计划表不符合实际,教会学生把复杂的学习目标分解成具体的远程教育论文,简单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可以体验到自己学习上所取得的进步,获得成就感;对收到学生的自我监控表,对其进行检查,并且对表中所填复习内容进行相应的测验。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偷懒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学生的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的内容再次讲解并加大练习量,对个别学生没有理解的内容进行单独的辅导。这样使学生认识到填写自我监控表和反思十分重要,一些想应付了事的学生也会逐渐改变态度。教师对完成的比较好的同学要给与表扬,这对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由于学生一直习惯了教师对他们做出评价,学生可能会不认真填写自我评价表,有时会出于虚荣心对自己做出好的评价,不能真实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教师一定要说明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一定要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要重点说明原因,做得好是采取了哪些措施,没做好是由于什么原因。对做的好的学生要表扬,要及时总结经验,对做的不好的学生要鼓励,对其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加以改进。
总之,教师应凭借自身的阅历、教学经验和知识优势,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自学。
(三)学习交互支持服务
针对成人学生学习的特殊性,除了每周一次的面授辅导课之外,在市级电大的英语课程论坛上设立了课程讨论区,教师是版主,学生可以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发到讨论区里提问,教师每天都上网浏览,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除了课程讨论区,师生间的交互还可以通过QQ群、电子邮件来进行。交互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条件,对这些方式进行优化组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评价指导支持服务
电大开放教育的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测评,其成绩是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形成性考核是以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监控能力为目的的,同时也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为了很好地发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教师必须完善形成性考核制度。除了平时作业要纳入形成性考核外,还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过程如个人学习计划的制定、自我调控表、自我评价表等情况,并将这些考核内容进行量化,严格按照量化指标来计算形成性考核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客观、公正的评判。
书面形成性考核册,不是简单的平时作业册远程教育论文,而是学生的学习档案记录。其中,作业册中的“学前记录卡”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学习资源的准备情况,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回顾,总结自己的学习习惯,有目标地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它的内容主要有:回顾第一学期所上的英语里所学过的内容、学习方法;制定本学期听、说、读、学四方面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学习记录卡”帮助学生记录阶段学习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阶段性学习体会。学生填写该考核册的过程,也是调控自己学习的过程,并通过记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检查和反思,总结学习成果,找出学习上存在的不足。
通过书面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学生不但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并能巩固学习成果实现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并采取措施改进。教师则可以通过这个途径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对学生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电大开放教育中的导学和助学教学模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但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开放育本科生由于其特定的原因,英语基础都比较差,对英语网考有一种恐惧感。而大学英语(B)网考只是基础水平的检测性考试,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不断地给学生树立信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加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寻求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使他们顺利通过网考。
参考文献:
[1]王纯磊,开放英语导修导学模式的创新[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01)
[2]费翔,开放英语课程实践改革探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
[3]刘可里,《开放英语》导学与助学实践探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6)
[4]李文和,谈开放英语的“导学自学多元互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5]张延宜,《开放英语3》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一、组织机构
培训领导小组由局长、副局长组成,负责教育培训的监督和考核。
税政法规科负责制定全局业务培训学习计划,组织开展全局集中学习,并负责安排日常测评与考核。
人事教育监察室负责制定全局政治理论培训计划和负责组织实施,并开展讨论、测试等活动。
科室培训学习由各科室长负责。组织安排本科室日常学习,每周不少于2次。定期检查科室成员学习笔记的记录情况,保证科室学习的效果。
二、政治思想方面
积极开展以“法治地税”为主题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做依法治税的践行者。
心中有法。无论是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还是党课学习、党员学习、业务学习,坚决做到学习必学法律、法规,通过坚持不懈地“法治”教育,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法治”意识。
行为遵法。作为社会成员,“法未禁止”即可为,作为税务工作者,“法未授权”不可为。通过教育,提醒干部职工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不要混淆自己的权利、义务,教育大家要慎言慎行,做遵守法律的模范。
生活用法。把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列入了学习计划,通过聘请律师、法律顾问等法律专家进行生活法律常识讲座,通过学习与大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案例,教育大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执法依法。作为税务人员,是税法的执行者和维护者,直接与纳税人打交道,是否做到依法治税,直接关系到单位和税务工作者在纳税人心中的形象,更关系到税法的尊严。在学习中强调,要把“权利锁进牢笼”,慎用手中的权利,坚决不触碰高压线,做到依法治税。
三、税收业务方面
坚决贯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思路,继续加强通用的应知应会基础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贯彻“法治地税”主题教育,重点学习行政法律知识、涉税法律法规,相关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知识,财务会计,信息化知识与技能等。
四、培训方式
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在岗自学、个别辅导等方式进行,今年按照区局和市局的教育培训工作部署,强化了网络培训要求,人事教育监察室将定期推送网络学习任务,运用网校资源,丰富教育培训内容。
五、要求
(一)全体干部必须按时参加教育培训,严格考勤制度。
(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必须认真记录笔记,每月科室长对科室人员学习笔记进行检查并签字,每季度由局领导进行抽查。
[关键词] 呼吸机应用; 目标教学法; ICU; 护生; 带教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2-165-01
目标教学法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以设置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导向的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要求学生为达到目标而学,教师为帮助学生达到目标而教,一切教学活动均围绕达到教学目标这条主轴而进行[1]。要使护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呼吸机的应用技术是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题,传统的呼吸机应用的带教缺乏明确的目标要求,各带教老师凭自身经验带教,导致带教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呼吸机的应用专业性较强,护生普遍认为毕业后应用机会少,而且由于实习时间短,以至于至实习结束时,护生仍对呼吸机的应用不甚了解,达不到临床实习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目标教学法引入呼吸机应用的带教中,并与传统带教方法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2009-2010年在我院外科ICU实习的护理本科生54名,年龄20-23岁,平均21.5岁,实习时间4周。负责带教的老师4名,本科以上学历,并具备至少3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对照组为2008-2009年在我院外科ICU实习的护理本科生51名,年龄19-23岁,平均21.2岁;实习时间4周。带教老师同实验组。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教学方法即实习生在ICU四周内进行两次关于呼吸机知识的理论小讲课,每次两学时;实验组采用目标教学带教法。将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在每一周实习开始前布置给实习护生,让其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下周一进行提问,针对提问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并在呼吸机上示范,每次一学时。在ICU实习结束后对呼吸机应用进行理论和操作的考核。
1.3 学习资料 自制呼吸机教学讲义和呼吸机实物。
1.3.1 教师准备 首先将呼吸机治疗应用中有关的知识点按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使用呼吸机的目的、使用呼吸机的指证及禁忌证、呼吸机管道的连接、主要型号呼吸机的开关机方法、人工气道基础知识、呼吸机模式的选择及参数设置、呼吸机的撤离、通气故障报警原因及处理、呼吸机治疗期间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等制订讲义,供实习生查阅,并按内容难易和专科程度制订详细的具体到每一周的学习计划。参与带教的老师均接受过正规脱产培训,并取得河南省重症监护岗位资格认证。
1.3.2 呼吸机准备 PB760呼吸机和纽邦E200呼吸机各一台、模拟肺一个。
1.4 教学实施 对对照组的实习护生按照传统的方法带教,即在ICU实习的四周内进行两次关于呼吸机知识的多媒体讲课,图文并茂,并结合不同型号的呼吸机,每次2小时,其余时间跟班实践。对实验组的实习护生,在ICU实习开始前,将制订好的具体到每一周的呼吸机学习计划布置给实习护生,由实习护生自行查阅提供的讲义,先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一周结束后,将实习护生集中,由老师对该周内容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了解实习护生学习的难点及掌握的薄弱环节,对概念理解不清的地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并在呼吸机上示范,每次一学时。比如呼吸频率与吸气时间、吸呼比之间的关系可以在纽邦E200呼吸机上示范,呼吸机报警原因分析也可以在呼吸机上示范,更为直观。日常由实习护生跟随带教老师实践,发现问题,随时提出,并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如仍不能解决,由带教老师讲解。
1.5 考核方法 在ICU实习即将结束时,进行呼吸机应用相关知识的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考核采取闭卷方式,满分100分。操作考核由护生轮流上机单个操作,从呼吸机管路的连接到开机,再到抽取模拟病例,根据病情调节各项参数,试机,连接病人。
2 教学效果评价 两组考核结果比较:两组出科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该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护生对呼吸机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呼吸机应用能力(见表1)。
表1 两组出科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分,x±S)
3 讨论
3.1 进行呼吸机应用教学的必要性 呼吸机是ICU重要的救治方法,是临床带教的重点内容,呼吸机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所涉及内容多,学校教育中大多未进行系统学习,大学本科学习中,呼吸机治疗往往仅是一带而过,因而也是带教难点之一;另一方面,呼吸机又是ICU护士最常遇到,护理要求最高的工作,使用呼吸机的多为危重病人,病情随时有可能变化,也可能遇到供电、供气异常,呼吸机机械故障等,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甚至会危及病人生命。
3.2 改进呼吸机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对2007级本科护生出科时调查问卷显示,98%的护生对掌握呼吸机的使用很感兴趣,但有74%的护生表示出科时对呼吸机的使用仍然没有掌握,95%的护生认为呼吸机的相关知识太多了,小讲课的知识消化不掉。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呼吸机相关知识护生的学习动机是有的,但是由于学习效果不好,使学习的努力得不到相应的收获,从而削弱学习需要,降低学习积极性,导致更差的学习效果。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每月安排1-2次讲课,每次2学时,实习护生对诸如“压力”、“容积”、“模式”、“参数”等概念, 往往难以一下子理解接受,感到跟上进度非常吃力。有些护生还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认为:“听不懂就算了, 反正我也用不到”, 而采取了放弃的态度。护生之所以有畏难情绪及放弃态度与其呼吸系统基础生理知识及呼吸机工作原理知识不清有关,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了基础,盖出的大楼才结实,问到很多护生都是急于掌握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以及怎样使用,好像学会了使用呼吸机本身就掌握呼吸机了,殊不知我们需要掌握的是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的护理,这牵涉到很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础的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知识及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学起,但是知识太多,只靠讲课讲授时间不够。因此改进呼吸机教学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故而我们制订了关于呼吸机知识的讲义,并制订了分四周的学习计划,护生依计划查阅讲义学习,每周老师依计划提问,对薄弱环节、难点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述。
3.3 教学方法是提高呼吸机应用教学效果的关键 呼吸机是ICU重要的救治方法,是临床带教的重点内容,呼吸机治疗是高度专业化的领域,所涉及内容多,学校教育中大多未进行系统学习,大学本科学习中,呼吸机治疗往往仅是一带而过,因而也是带教难点之一。要在临床实习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呼吸机的应用,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活动方式,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2]。杨朔梅[3]的教学研究指出,目标教学可避免护生实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学质量。目标教学法具有准确性、行为性、可测性3个特点,通过带教老师与护生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可增加教与学的透明度,导向性强,体现了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可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她们能自觉、自动地按照目标去学习知识和操作,增强了护生的学习能力。由表1可见,实验组护生出科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可见采用目标教学法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的,而且可提高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保证教学质量。
3.4 目标教学改变了盲目带教的现象 在以往呼吸机应用的实习带教中,因为没有具体的目标教学要求,各带教老师全凭自身经验带教,致使带教中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一部分护生虽然经历了4周的实习,但对呼吸机的使用仍然没有掌握。而目标教学则给带教老师和护生双方均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既能增强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避免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带教现象[4]又可提高护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周实习结束后,将护生集中,由老师对该周内容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了解护生学习的难点及掌握的薄弱环节,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不会使基础较好的护生感觉老师在讲一些人所共知的知识,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表1显示,实验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
3.5 目标教学法的不足 目标教学法明确了护生呼吸机应用的实习要求,增强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呼吸机应用教学质量。不足之处在于:①目标教学对自制讲义要求较高,该讲义是护生在学习呼吸机应用期间的主要依据,应随着呼吸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不断地修订,确保编写全面、合理、实用。②对教师要求较高,要熟悉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条件基础, 能灵活驾驭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 周利霞,姜安丽.目标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护理杂志,1999,13(10):198.
[2] 张涌静.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专升本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5,2(3):139.
胡加纪(1954—),男,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以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各年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从专业认识渠道、专业认识度、专业认同度及专业认识行为4个维度进行调查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认知;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95—03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分层次和分时段地对该校各年级在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率为96.00%。
2.研究方法: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各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方面的访谈、会议等收集学生专业认知的初步资料,再结合现有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后以李克特5点量表法设计出《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与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生专业认知情况调查表》。此问卷共设11个题,4个分量表,56个选项(包括45个单项选择和11个多项选择),其内容包括专业认识渠道、专业认识度、专业认同度及专业认识行为4个维度方面的问题。
3.样本的构成情况:男生102名占53.13%,女生90名占46.87%,缺失值8名占4%;大一年级学生42名占21.88%,大二年级学生51名占26.56%,大三年级学生35名占18.23%,大四年级学生64名占33.33%。
二、结果与思考
1.专业认识渠道
根据调查数据得知,有94.95%的学生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这说明互联网凭借其高效、快捷、资源丰富等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认识其所学专业的最主要的渠道。另外有68.75%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了解本专业的相关信息,这说明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是本专业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了解专业信息的主要渠道。而这主要是由于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形象生动地呈现学校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客观直接地反映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但由于学校招生简章和宣传册的篇幅很有限,学生也只能通过其认识到所学专业的基本信息。而一半以下的学生是教师介绍、家长推荐及其他专业认识渠道了解所学专业的信息,这说明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信息的介绍推荐力度不够。在自身充分了解学生所学专业信息后,应积极主动加强学生专业认识的力度,争取补充更多其他有效的专业认识渠道,最后让更多的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认识渠道,以提高专业的宣传效果和知名度。
2.专业认识度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在专业学科性质及特点认识方面,有43.2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点具有一般了解,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专业性质及特点上的认识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有33.33%的学生和13.02%的学生分别表示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点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说明46.00%以上的学生还是对所学专业的学科性质及特点处于认识缺失状态,且个体专业认识差异性较大。
在专业培养目标认识方面,有40.10%的学生和46.36%的学生分别表示对专业培养目标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近86%以上的学生都了解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但据了解这其中由于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政治教师,基于这些理解偏差,学生未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认识方面,有25.00%的学生和27.60%的学生分别对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校计划及要求还是进行了了解。但有45.84%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计划及要求不太了解,这反映了近一半的学生均不同程度地对其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处于不了解状态,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原因首先还是在于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积极主动的专业认识动力;其次是学校在专业学习计划及要求的落实工作方面亟待加强。
在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认识方面,有11.98%的学生和21.88%的学生分别对其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表示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还是对其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样的专业认识程度是远远不足的。与此同时有51.04%的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不太了解,这说明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不被一半以上的学生所关注。这其中原因首先是学生自身对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缺乏认识欲望,甚至对所学专业的课程不感兴趣;其次是学校对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或以生为本的理念;再次是国家教育部门对该专业的课程结构及设置缺乏人性化的考量,以行政方式硬性规定专业课程的结构及设置。这就需要学生自身在专业认识程度这方面进行反思,国家教育部门和学校在专业课程结构及设置上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安排。
在专业教学计划及安排认识方面,有8.34%的学生和26.04%的学生分别对其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安排表示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说明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对专业教学计划及安排还是进行了了解的。而有49.48%的学生和14.58%的学生分别表示对专业教学计划及安排的认识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这说明近60.00%以上的学生对其所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安排存在不同程度的专业认识缺失。这首先与学生消极对待专业学习计划及安排认知态度有关,存在学生顺其自然、逆来顺受、理所当然、按部就班、消极等待教学的现象;其次由于学校对学生专业学习计划及安排的相关工作的滞后性所致。这就要求学校需提前做好关于专业学习计划及安排的工作,让学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专业信息,为学生提高专业认识度做好必要的准备。
在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方面,有34.38%的学生和45.83%学生分别对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表示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这表明近80.00%的学生对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处于高水平状态,尽管由于个体差异对专业就业择业的认识理解差距较大,但总体情况是良好的。有9.37%的学生和5.21%的学生分别对专业就业择业方向认识表示不太了解和非常不了解,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对专业就业择业的认识态度存在十分消极的状态,所以这部分学生应当在学校相关引导下加强自身专业认识态度的反思,争取提高自身在专业就业择业方面的认识程度。
3.专业认同度
调查数据表明,在专业选择原因方面,有35.42%的学生因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所学的专业,有15.63%的学生因亲朋推荐选择所学专业,这也表明应当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将其所学专业视为其理想专业。有13.02%的学生非常认同其所学的专业,有25.00%的学生比较认同其所学的专业,有35.94的学生一般认同其所学的专业,这也恰好印证近70.00%的学生还是总体上认同所学的专业的,这也说明了个人兴趣爱好对学生认同自己所学专业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数据同时也表明,有50.00%的学生由于分数限制选择了所学专业,有25.00%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因素选择了所学专业,有19.79%的学生和6.25%的学生分别表示不太认同和非常不认同所学专业,而这也表明分数限制和其他因素的存在对学生认同所学专业有一定的负相关影响。
另据调查数据得知,有25.00%的学生认为绝对不会轻易转换所学专业,有33.33%的学生认为应该不会轻易转换所学专业,总体反映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会轻易转换自己所学专业,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还是比较高的,这也证明了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和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同时还说明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决定着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而有14.06%的学生和9.38%的学生分别认为应该会和绝对会转换其所学的专业,这也说明还是有近25.0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太忠诚。这就需要学校加强这部分学生的专业认同程度教育,帮助其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其找到自身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点,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
4.专业认识行为
专业的认知过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静态过程,而是由最初形成的对专业的“情萌芽认知”,随着其学习的逐步深化逐渐向“理性认知”转变的动态过程。因此,对学生在整个学习和就业择业过程中的个人专业认知学习行为的调查分析将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由一个“感性专业认知状态”向“理性专业认知状态”的转变。
据调查数据得知,有67.71%的学生会根据自身兴趣制定符合专业要求的成才计划,有45.83%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拓展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储备,有34.90%的学生会在今后学习或工作中发挥本专业的学科优势,有87.50%的学生会依自身性格特点和发展方向制定就业择业规划,有51.04%的学生会在毕业或就业后继续进行本专业的深造,有22.92%的学生会通过其他方式的行动对所学专业进行认识。这说明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学习过程和就业择业过程中以不同方式的行动对所学专业进行认识,这也是学生自身和学校相关部门所期待看到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学生因个体差异的原因不愿通过自身行为对所学专业进行认知,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的惰性,积极主动性未完全调动等自身因素弱化和剥夺了以自身行动加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三、意见和建议
1.拓宽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渠道,加大专业相关信息的宣传力度
首先,针对该校作为西南地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的特点,学校应积极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创造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条件。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和各教学院(系)应重视学生所学专业在互联网上的信息全面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信息认识平台在互联网上的建立,不断拓宽该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认识渠道。
其次,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和各教学院(系)应当通过改进招生简章和宣传手册的宣传方式,例如增加宣传篇幅、及时更新内容等以完善学生对学校和专业信息的认知渠道。同时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正确有效的渠道对所学习专业的相关信息进行认识。
最后,学校应当配备专任教师及时有效地同学生家长进行专业信息上的沟通,以增强教师与家长的互信。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信息的介绍推荐力度,并积极主动地争取补充更多行之有效的专业认识渠道,让更多的学生有足够的专业认识渠道,以提高专业的宣传效果和知名度。
2.加强学生专业认识度的教育,提高学生专业认识能力
学生首先在对所学专业各个方面的认识态度亟待端正,专业认识的积极主动性亟待加强,专业认识能力及条件亟待提高和创造,只有这样对自身专业认识程度的努力,才能在内因层面消除专业认知障碍;其次,学校或院(系)相关部门应当完善专业各个方面认识教育体制机制,应当按照各个年级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各个方面信息认识需要的程度不断重视和加强专业各个方面的认识教育;最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就专业认识程度的需要和学生的认识需要,对专业各个方面的认识教育创造条件,形成一个具有统一的指导意义的专业认识度标准,并督促学校及时贯彻和落实,同时应形成专业认识度的评价机制。
3.狠抓专业认同度培养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度
首先,学校应当主要从加强和引导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与专业匹配程度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要抹杀学生兴趣爱好对专业认同程度的重要性。具体在于学校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兴趣爱好与学校各专业匹配程度的科学指标体系,让匹配度较高的同学继续认同所学专业,帮助匹配程度较低的同学尽快树立信心,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点,逐步深化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
其次,需要学校狠抓学生专业认同程度的教育,帮助其树立信心,正确引导其找到自身兴趣爱好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点,增强其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对所学专业的忠诚度。
最后,学校应当以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为基础,专业认同感为培养过程,专业忠诚度为结果,使三者形成一个合力,以达到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程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笑,夏怡.高职建筑装饰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状况调查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