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

时间:2022-02-15 19:30: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幼儿园骨干教师研修

第1篇

[关键词]在职幼儿园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专业引领;园本教研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的颁布加快了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迅速,而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却进展缓慢,造成了两者发展的不协调。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方式与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课题组,在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近五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初步形成了一种“以专业引领为主的专题培训与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相互承接的在职培训过程与方式”。在此,我们主要探讨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教育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面临的困难与冲突

新《纲要》的颁布带来了幼儿园教育价值观和幼儿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带来厂教师角色和作用的重大变化。然而,我们的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体系却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课程和教学方式的调整,落后于幼儿教育实践的需求。

(一)现有的职前和职后课程设置与培训内容,不能使教师获得实施新“冈要》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曾颁布过几个对幼儿园教师教育具有指导意义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内容与相关规定反映了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尤其是培训课程设置的发展历程。

1980年颁布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计划实行草案》中的“三学五法”和1985年颁布的“三学六法”,使幼儿园教师在职前受到艺体与相关教学法相结合的教育,使他们对各学科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法有比较好的把握。1995年的改革将艺体课与相应教学法分离,事实上削弱了教师在教学法方面必需的知识和能力。

新《纲要》对教师在五大领域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背景;对儿童的发展有更深的把握,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对各学科领域的教学法有更好的把握,并能进行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综合教育活动。目前的幼师课程无法达到这些要求。

(二)教师自身经历的旧的学习方式妨碍他们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新方式

旧的教育教学方式妨碍教师对新《纲要》中学习方式的理解与实施。一个人从小学到幼儿师范学校,在亲身经历的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中,听和记是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脑海中记忆最深的就是教师讲授,学生认真听的教学方式,难以想像除此之外的其他教学方式。因此,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成了教育幼儿的主要方式。

(三)较低的学历基础降低了教师自我学习和提高的能力

目前,约60%的幼儿园教师不具备高中和幼师以上学历,具有大专学历的为数不多,而具有本科学历的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学历基础导致了教师的自学和自我提高能力不强。

二、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构想

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焦点。而且研究和实践一再证实: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多是在在职阶段实现的。而教师在职阶段的专业成长的核心就是,“获得产生于处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情境过程的实践性知识,尤其是要面对的是如何把那些明确的知识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实践智慧不断增长,从新手型教师成长为经验型教师,进而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然而,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这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2003年初,教育部正式提出在中小学探索和实施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研究,随后,几十个实验区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园本教研相继开展起来。可以说,我国园本教研的研究和探索才刚刚开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研究,借鉴了小学的做法。经实地考察和分析发现,幼儿园目前开展的园本教研基本上只局限于某个幼儿园,缺少园与园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缺少专业引领,园本教研还处于很低的水平。

“改善在职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与方式的研究”课题组以上述研究的基础与现状为研究工作的起点,在2001~2005年这段时间里,在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开展了以区县为单位、以点带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路:通过以专业引领为主的专题培训和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两个相互承接的过程和方式,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对学科领域特点、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进程、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把握能力和水平。

(一)阶段一:以专业引领为主的专题培训

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多年来,讲授法是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方法。在这种培训中,受训者的知识是从外向内的灌输,缺少内部的主动学习和建构。近年来,我们开始运用经验参与式培训,尤其在新《纲要》的培训中主要采用了这种培训方式。经验参与式培训重视学习者的已有经验,尊重学习者的个人意愿、选择权和对学习的支配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然而,这种培训在系统性和效率上都比较弱。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学会。”为了使教师在培训和学习过程中体验新《纲要》倡导的新理念,我们探索出一系列以实践为背景,以体验为核心,能引导教师主动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培训方式。

1.培训目标

让教师置身于新的培训过程与方式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深切感受到培训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促进,对自己职业生涯和当前教育实践工作的有力支持。

2.培训者与参训教师的角色

参训教师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通过亲身体验,调动自己的原有经验,与同伴讨论、互助,在培训者的引导与支持下,主动学习和构建新经验。培训者是教师主动学习的鼓励者、支持者和引领者,通过设计巧妙的培训内容与活动,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我们也可以把培训者叫做促进者。

3.基本环节和要点

①选择具有兴趣性、挑战性、启发性的主题。如“这段抒情音乐让我想到……”“我的新朋友”等,这些主题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教育无关,但通过培训者的巧妙引导,能使教师领会和感悟新《纲要》中倡导的某种新观念、新策略。当然,也有一些活动直接导向各领域的教学策略,如“打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之后的两种处理方式分析”(社会)、“夹球顶纸竞赛走”(健康)、“小鸭子和狼”(音乐)等。

②充分体验和调动原有经验。培训者将参训教师的亲身经历和体验作为培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

③思考、分享和同构新经验。参训教师通过回顾、思考亲身经历和原有经验,明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再与同伴交流,达成初步的共识。培训者在充分倾听和了解参训教师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有引导性的关键问题,以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进一步思考新问题,形成新的表述方式。

④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背景的思考和构想。教师思考如何将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新认识用于教学实践,设计相关的活动,供在幼儿园中进行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

(二)阶段二: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

在经历了专题培训之后(可以是一组培训活动完成之后,也可以是一个培训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就应进入幼儿园教学现场,将获得的认识应用于实践,开展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这是一种集教研与培训为――体的活动,我们称之为研修。

1.研修的目标

以更好地贯彻新《纲要》,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目标,使教师和幼儿园获得自我创生和不断自我发展与提高的能力。

2.主要特点

教师是园本教研的主体。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采取行动研究法,自觉地致力于探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智慧不断增长。

3.园本教研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力量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园本教研的三个要素,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园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①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园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2]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再反思、再改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同伴互助是教师同伴之间的对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与合作文化,是园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3]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身上的研究,不能实现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③专业引领就其实质而言,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4]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园本教研具有深刻性和持续性的关键。专业研究人员主要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等具有专业研究能力的人。

4.园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形态――建立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

“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没有教师个人的力量则学校的改革不可能实现,但在得到协作和支持以前,教师个人的力量又几乎没有任何效力。”(斯登豪斯,1975)园本教研可以是教师个人化的“反思性教学”,即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理想的方式是“合作性研究”。也就是说,理想的园本教研方式不是教师各自为战或孤军奋战,而是群体合作研究。它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依靠团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研究的文化、研究的合作方式,即建立起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这种合作是多层面、多边的合作,既包括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与专业研究人员之间的合作。

学习和研究共同体的运作机制为:有合作的背景――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有合作的平台――需要共同研究的问题或共同完成的任务;有研究和行为改善的过程――原行为、个人与集体反思、新设计、新实践与新行为。这是一个不断在寻找差距中反思与调整,实现行为改善的学习共同体。

有效合作、不断实现行为改善的学习与研究共同体,是园本教研的基本组织形态。理想高效的园本教研必须以幼儿园为基本单位,以教师为主体,得到来自外部的专业人员的引领,建立研究和学习的共同体。共同体各成员和层面之间,能实质性地互动与同构新经验,从而实现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实践策略

必须为幼儿园培养骨干教师群而不是骨干教师个体,才能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我们在区县内选择2~4个试点园组成小组,每个园6~8名骨干教师组成小群体。这样,每个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组成小组,可以进行集体研究,合作学习。2~4个试点园的骨干教师又组成20人左右的大群体,可进行小组间的、园与园之间的交流与研讨。

(一)用”以专业引领为主的专题培训”方式培养骨干教师群

在做中学、在亲身体验中明晰一个教育理念。这种专题培训在形式上如同一个人数为30人左右的班级教学。人员数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将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可以保证每个成员的充分参与。在这样的培训中,没有听众和旁观者,每一个人都应是从行动到思想的活动参与者。如果分组活动,每组为5~6人。

1.体验式专题培训

活动的主题和内容表面看来与幼儿园教育没有直接关系,更多地体现出促进教师获得交往、学科等方面的经验,然而教师会在获得相关经验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新的学习方式和培训者的引导方式。从新经验的确定、学习阶段的划分、问题的引领和学习过程的展开,到培训者的支持方式、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和分享方式的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感悟到什么是主动学习,什么是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2.案例对比分析式培训

在案例的对比、思考、分析中明晰一种教育策略。案例对比分析式培训是指选用相同或类似情境、事件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和深入思考,从而确定一个或更多符合新理念的教育策略。

3.三位一体的培训

教师要研究学科、研究儿童、研究教育。通过这样的培训,增进教师对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对幼儿学习特点和发展进程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有效的教育策略:

(二)用”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方式培植试点园

现阶段,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很难得到很多外来的帮助,更不可能依赖外来的帮助,应努力培养幼儿园和教师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我们的研究十分重视骨干教师经过培训之后,将在专题培训中获得的新理念、新策略付诸实践。在某园进行现场研修时,其他园的教师参与观摩研讨。以园本教研为主的现场研修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以园为基本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

近些年,国内外许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说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明:与科学领域的研究一样,教育领域的研究也需要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而不是个人孤军奋战。在我们的研究中,参与专题培训的骨干教师组成本园的研修共同体,经过研讨和协商,对照新《纲要》的要求,在价值观、教育理念和研修方式上达成基本共识。

选择业务能力强、威信较高的骨干教师(通常是业务园长或保教主任)作为核心人物,经过培训和组织研修,使其成长为本园教师的专业引领者和促进者。

骨干教师有明确的分工、责任,能有效地合作、互助,真诚地对话,实质性地互动与同构新经验。在出现冲突和分歧时,一切以实践作为判断的依据。

这个相对稳定的、有良好氛围的、能分工协作的、具有科学态度和工作方式的集体,需要在不断的专题培训和研修中培植起来。

2.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用科学研究的方式研究和开发案例

我们倡导教师以自身的实践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式。在专题培训中,要求教师在培训的最后阶段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这个方案要在园内的骨干教师群体中进行分享、研究、再设计,并进入实践。也就是说,要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集体研究。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案例开发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主题,预设活动方案,付诸实践,反思和调整,再实践……整理成案例。案例研究的过程是新的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的过程,案例积累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3.教师得到有效的专业引领

目前,通过教师的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能力是比较普遍的做法,但这仍然不能使教师实现新的提升和跨越。教师难以将自身的实践与新《纲要》的理念形成有效的对接。教师需要专业人员的引导和帮助。但并不是任何专业人员、任何时候的引导都是适宜和有效的,我们在研究和实践中发现了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①专业引领的前提和基础――充分的实践研究、思考和研讨。专业引领要在幼儿园的骨干教师群体就某一个主题的教育活动进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的研究之后,在亲身实践和观察别人实践的基础上,就突㈩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层层深入的引导与研讨,才能取得成效。

②专业引领的核心任务――理念与适宜行为的互相转换。教师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凭直觉的适宜做法,但说不出道理;适宜的做法,但没有察觉;对是否适宜没有把握;明显不适宜,但没有察觉。引领者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引导教师实现新《纲要》中的新理念与适宜行为的对接。

③专业引领的最佳时机――在平台上实现新的跨越。专业引领不同于一般的看课和点评。当某个幼儿园的教师集体在倾尽自己的智慧,达到一个很高的平台时,进行专业引领最为有效。此时的专业引领能帮助教师变换视角,获得新的思路,继而产生新的策略。

④专业引领的黄金法则――指出的问题少于闪光点;指出思考的方向或给出实践的策略。在对教师进行专业引领时,一定要注意指出的问题要少于闪光点,以保护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要突出关键问题,引导教师加以透彻的分析与思考。

(三)以点带面,以骨干带动一般――二级多向的教研网络

幼儿的良好发展有赖于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和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培养骨干教师、培植试点园的基础上,成熟一点就推广一点,使骨干教师所在幼儿园的其他教师和试点园所在区县的其他幼儿园能够分享经验,共同提高。实践证明,以试点园和骨干教师为基点的二级多向的教研网络,有利于区县幼儿园和教师水平的整体提高。

1.区县层面――以区县试点园和骨干教师为基点,共同发展的教研网络

首先是区县试点园骨干教师的集体研修与共同成长,随后是这些骨干教师对本园其他教师进行帮带,最后是区县试点园骨干教师对乡镇(或学区)中心园或示范园骨干教师的带动。

2.乡镇学区层面――以乡镇或学区中心园和示范性幼儿园及其骨干教师为基点的教研网络

首先是乡镇或学区中心园骨千教师的集体研修与共同成长,随后是这些骨干教师对本园其他教师进行帮带,最后是乡镇(或学区)中心园骨干教师对村一级教师的带动与影响。

实践证明:骨干先行,全员跟进;集体研修,合作学习;专业引领,经验提升,是非常有效的教研方式和途径。

参考文献:

[1]顾泠沅等.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6

第2篇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

一、前言

园本教研就研究园内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如今幼儿全面发展,因此园本教研实际的研究对象就是教师,就是为了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将教学质量提升上来,只是目前国内幼儿园在这方面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当前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缺陷

(一)与原本目标脱节

园本教研原本的存在意义就是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以及教师的能力。但实际上现如今很多教师只是将其当成是一种工作,无论是园内的一些课题研究还是,都是量化的,而现阶段对幼儿园的评定也是根据课题的数量,因此目前园本教研已经脱离了其最初的目标,这对幼儿园、教师以及整体幼儿教育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为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幼儿,并不是科研活动,不需要完成量化的任务,这种作风已经对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了危害。

(二)并未满足教师发展

园本教研需要园内全体教师参与。这是为了将园内的教师团队整体水平提升上来,这样对幼儿的教学才能有所提升,需要注重每个教师的发展。但目前多数幼儿园真正能够参与到园本教研中的只是部分教师,也就是园内的骨干教师和领导,其他教师是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的,这其实是幼儿园管理上的漏洞,但其实这也与教师自身能力上的欠缺有关,因为只有骨干教师在知识、经验等方面可以胜任,但是幼儿园也应该针对不同教师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现在的局面无法促进全体教师发展。

(三)评价机制不足

实际上园内教师需要负责的工作非常多。教师若是可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出问题,是可以将自身能力不断提升上来的,只是目前缺乏对教师积极性的调动。现阶段对教研的评价只是重视最终结果,而考察的也只是教师发表的论文,并没有对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在园内的工作也并没有得到肯定。

三、如何完善园本教研

(一)明确目标

要明确园本教研的存在价值就是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遭遇的问题,是为了提升保教水平,而不是一种科研工作。教师要在活动中总结出遇到的困境,然后感受到教研活动对自身工作水平以及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然后增强对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园本教研一定是给予幼儿园自身的需求建立起来的,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途径,也是教师实现发展水平提升的方法。这才是园本教研应该明确的目标,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构建研修共同体

参与教研的主题是教师,因此需要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加活动,需要以园内所有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个人兴趣,建立分层研修的工作模式。分层研修需要考虑的就是教师的个人能力,包括知识水平、教学经验以及理论水平等,对教师进行分组,根据教师的分组情况,组建研修共同体。实际上就是发挥教师的特长,并提升教师的能力,分组也是需要灵活调整的,要将园内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这样才能将教师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需要保持公正客观,需要将过程和结果放在同等的地位。这样才能评估出教师的实际能力,而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不要仅仅局限于论文水平,需要关注教师通过教研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效,可以建立教师的教研方案,将教研的过程记录下来,才能将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提升文化素质

教师要想培养人才,自身的文化素质是需要确保的。通常来说,学历也只是证明了教师在校园中取得的成就,要想在教学中取得成绩,需要不断对自身知识进行更新,在理念上不断突破,这样才能实现不要断成长,因此教师在教研中也需要树立学习意识,努力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学习各方面的理论和技能,教师之间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理论,这样就可以实现共同提升。

(二)加强课题研究

实际上课题研究就是对教师主要的提升途径,因为在课题研究阶段,教师有机会参加各类培训,会接触到很多先进的经验和理论,接触到教育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成果,这些对教师都是难得的机会,因此课题研究是需要不断加强的,教师可以在不断研究中,将自身的问题找出,并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理论和技能上实现全面提升,并有机会获得更高的成就。

(三)组织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还是需要积极组织,首先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进来,幼儿园需要考虑到不同教师的特长和能力,让每个教研组结构合理,然后着重对一些年轻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例如,将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安排到一起,骨干教师在经验和能力上更强,但是年轻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双方可以相互促进。此外还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加强对自身的反思,不断找出自身需要加强的地方,这样才能在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做出改变,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

五、结论

总之,园本教研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因为很多问题虽然已经在解决,但是随着时代进步,新的教育理念会不断出现,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会更高,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在教学上需要不断加强,园本教研是加强幼儿教育的良好途径,也是目前提升教师能力以及幼儿园教育水平的主要方式,在实际教研中出现的问题只要不断努力就可以解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需要幼儿园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全体教师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滕忠萍.优化园本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军区幼儿园为例[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7,(04):44-46.

[2]曹晓薇.基于园本教研的教师学习资源支持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A幼儿园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6,(04):12-15.

[3]胡梓滟.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实施策略的改进———基于实践共同体理论的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6,(22):44-47.

第3篇

一、“精准帮扶”的由来

2014年,秀峰区提出了“秀峰教育发展十大工程”,“学前教育提质创优工程”就是其中之一。为此,秀峰区政府拨款1 000多万元,用于改扩建公办园、扶持民办园,进一步改善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但与此同时,民办园因缺乏专业引领,保教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缓慢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为了全面提升民办园的办园品质,秀峰区启动实施了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

“精准帮扶”全称是“TA 3+1精准帮扶”机制,包含两个层面的“3+1精准帮扶”:第一个层面的“3+1”是依托大专院校、教育局、优质幼儿园,组成专家团队到受助园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把脉,根据受助园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师培养、创设环境等方面的指导;第二个层面的“3+1”是示范园和普惠园签订“手拉手”帮扶协议,确保帮扶到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

目前,秀峰区已经确定了3组帮扶“对子”,以秀峰区解放西路幼儿园、桂林市机关第二幼儿园、76140部队幼儿园等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为帮扶园,与秀峰区东方日出智力幼儿园、秀峰区芦笛幼儿园等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结成“对子”。我们邀请广西师范大学侯莉敏、何媛、徐莉等专家学者为教师们做有关专题讲座,选派园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4 000多人次。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秀峰区学前教育“TA 3+1精准帮扶”机制日渐成熟,在提升民办园的保教质量和办园品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进了秀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进程。

二、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现在,我们正在实施“精准帮扶”的第一阶段工作――示范园结对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在“结对帮扶”的过程中,秀峰区遵循差异性、开放性、互动性原则,以教研室、教研员为依托和桥梁,以结对幼儿园为主体,以园际互助、园际教研为方式,促进帮扶园和受助园共同提升。经过实践研究,我们总结出结对帮扶的“四结合”模式。

(一)“开放性”与“责任制”相结合

帮扶过程中,我们达成共识:帮扶园要以开放的心态,指导受助园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需求,遵循自身的办园实际和理念,自主开展学习研究和实践活动。我们的帮扶活动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一是结对方式是开放的,帮扶园与受助园通过园际交流、园际教研等活动,进行开放式的行动研究;二是帮扶园与受助园是互相开放的,帮扶园可随时到受助园进行实地指导,受助@也可随时到帮扶园观摩学习。

我们还实行“责任制”,即帮扶园对受助园有指导、帮扶的责任,帮扶园的园长、中层管理人员、骨干教师等,要根据帮扶计划对受助园进行有效指导;受助园有主动提出帮扶需求、虚心接受帮扶园指导和及时向帮扶园反馈发展情况的责任。“对子”双方依据年度、季度工作计划及每一次的具体研修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以确保帮扶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带徒研修”与“带题研究”相结合

首先,我们建立了“带徒研修”机制。帮扶双方的园长、中层领导和教师之间均进行“师徒结对”,“师傅”根据“徒弟”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结对帮扶QQ群”、微信以及电话等方式对“徒弟”进行及时、细致的指导,也可以互相邀请到各自的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以此提升“徒弟”管理教学、研究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其次,我们形成了“带题研究”的模式。“结对帮扶”的每一次园际研修、短期跟教、到园指导等,都要结合受助园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系列研究,确保帮扶活动的有序、有效。

(三)“自主研修”与“定期交流”相结合

帮扶活动中,帮扶园主要起引领和示范作用,受助园若想尽快提升自身的办园水平,更多还是要靠自主研修。因此,除了帮扶园的指导,我们还要求受助园根据年度、季度计划,按照不同的主题积极开展自主研修,做到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撰写帮扶心得、论文(案例)和教学随笔等各两篇,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还会定期开展结对帮扶经验交流活动,采取专家讲座、观摩研讨、专题学习、焦点论坛、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帮扶双方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集体教学、游戏指导(环境创设)展示交流与研讨活动,活动结束后需向教育局教研室提交反思和体会。帮扶园还可定期开展“送教到园”活动,推进受助园的改善和发展。

(四)“实体研修”和“网络研修”相结合

因为各幼儿园本身工作较为繁杂,无法经常开展各种实体学习和研修,所以网络研修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秀峰区教育局教研员牵头建立了城区一级的“区域结对帮扶QQ群”,同时鼓励结对双方建立自己的研修QQ群,有关的研修活动信息、研修体会、研修经验、研究成果和优质课程资源、教学经验等,都可以通过以上QQ群进行共享,便于实现实时研究、及时跟进、有效互动。

三、“精准帮扶”的成效

随着“结对帮扶”工作的逐渐深入,秀峰区学前教育“精准帮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促进了结对双方办园品质的提升。帮扶活动既能促使3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进行反思、自省,不断改进办园品质,并于2016年顺利通过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复评验收,又能提升4所多元普惠性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办园品位。如今,4所受助园均荣获了秀峰区“平安校园”称号,西岭3Q贝贝幼儿园还成为秀峰区首家荣获城区3A等级的民办幼儿园。

二是培养了一批研究型、专家型园长和教师。秀峰区成立了“学前教育培训中心讲师团”,讲师团平均1―2个月组织1次“教研智慧论坛”及专题讲座,以此提升城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出1名自治区名园长,3名桂林市骨干教师。民办园教师的成长也很突出,除了多名教师在城区级、市级赛课中获得一、二等奖,还有2名教师获“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学会幼儿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三是建立了一种研修机制。2014年,秀峰区成立了“秀峰区学前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组”,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设立了健康、社会、语言、科学、美术、音乐等6个研究小组,中心组每学期组织1次以上的公开课展示,各小组每月组织1次以上的研讨、交流活动,所有组员共同参与备课、上(听)课和评课,实现人人参与、共同提高。

第4篇

一、施“三大”工程,促进人才发展水平

教育事业辉煌的前景和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提高的曙光,是以教师高超的师识本领为寄托。近年来,花园幼儿园注重对“博学多才”的“经师”和对“道德高尚”的“人师”的培养,除去陈规,开拓创新,积极实践,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1.名师工程――形成教学人才辐射优势。幼儿园成立了首席“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联合体”,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明确了“名师引领,资源共享,全员提高,均衡互补”的教师专业发展战略。在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下,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形成幼儿园园本教研培养的链条,促进了园本教研培训管理的滚动式发展。仅2011年,就有6名教师评优课荣获省级一二等奖,3名教师在省级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青蓝工程――夯实后备人才成长基础。幼儿园实行了名师、骨干教师“1+3帮扶”模式和“名师工作室”面对面培养模式,从而打造师德高、业务精、能研究、有影响的集专家型、复合型、科研型为一体的教师队伍。幼儿园对新教师提出了:从事幼教事业要“安心”、教学育人要“热心”、提高业务素质要“恒心”、向师傅学习要“虚心”。鼓励老师要承“蓝”之优秀经验,创“青”之独特风格,“蓝”要授人以渔,要不断地引进源头活水;“青”,要取之于蓝,并力争胜于蓝。青年教师们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分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次试讲,反复修改教案。青蓝工程实施以来,幼儿园75%的“徒弟”开展的教学活动荣获市级奖励,25%的师徒荣获省级奖励。

3.园本工程――打造优质人才品牌团队。在实施园本工程中,坚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教师自身学习,提高教师个体素质。幼儿园耗资20万元先后带领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类培训共计100余人次,其中参加国家培训10人次,省市级培训200多人次。目前,培育出省级骨干教师3名,占全区省级骨干教师的15%。二是注重分层培训,加强教师梯队建设。以教师的实际水平为起点,把教师分为:新手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引领教师、名优教师等六个层次,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发展目标,形成“借梯上楼”的成长特色。三是注重科研立园,创新发展思路。确立以“园本教研为载体,落实园本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工作思路。建构出参与式、问题式、专题式、网络式、问诊式等五个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内涵丰富,均衡发展;赏识教师,激励成长;调动内需,促进提升”理念为导向,通过读书、实践教育活动、教育理论专题讲座、园本研修评优课、打造具有创新活力的教师队伍。幼儿园6名老师应邀参与了《湖南省幼儿园创新主题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小班活动教师教学指导的编撰修订工作。完成了《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园本教材》的编写。近两年幼儿园成功申报1个国家级、5个省级立项课题,其中课题《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与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1+3”>4的创新“家园”互动模式,被推荐为全省学习的典范。

二、强教育信息技术,搭建网络人才交流平台

近年,幼儿园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各班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建立了80G的园本课程资源库,建立了有声的网上图书馆。一是构建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实践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主题教学,开展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的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二是拓宽教师专业化成长渠道,实现信息化支撑。名师在网络上建立工作室,教师之间通过网络直接对话,开展网上教学研讨;教师全员参与编织区、彩绘区、日常生活区等系列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反思――研讨,生成新的研讨主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桥东区学前教育网中的资源并收集整理优秀的教学资源,上传到区本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由于幼儿园教育信息化工作突出,我园成功承担了省2011年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分会场的任务,获得省领导高度评价,使我园教育信息化走到了全省的前列。

三、建教研联合体,提高校际人才合作水平

教育资源的均衡化,体现着教育的公平,是实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的一种教育理想。从2005年9月起,花园幼儿园和周边国办、私立以及农村等多家幼儿园建立了带教关系。花园幼儿园结合带教幼儿园实际情况在创建带教制度、园长参与管理、提升教师能力、培训教师专业、设立科学评价体系等软件上进行了帮扶。同时,幼儿园投资10万元帮助农村幼儿园进行布置环境、建立图书室、开辟班级区角等硬件建设,通过双方幼儿园的多项联动,进一步发挥了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制定了一整套包括带教方案制定、带教过程性各版块记录与评估、各岗位人员培训指导等带教指导内容。摸索出不同层次、不同人员、不同地域的带教指导方式,形成了一支涵盖管理、环境创设、课程编制、教育教学、幼儿发展、后勤保障等多版块的优质带教团队,形成本区域健康和谐的教育生态环境,使桥东区学前教育在河北省名列前茅,真正推动了桥东区教育均衡化的发展。

第5篇

  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感悟

  三天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我有幸参与其中,在这短短三天的培训,我们观摩了许多幼儿园骨干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我们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之路该如何走?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做?面对这场深刻而全方位的教育改革,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创新,这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的生命力所在。面对21世纪飞速发展的教育,要使自己在专业道路上不断成长,就应努力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学术道路。这一点对我的启发很深。的确,面对不断更新的教育观念,面对发展的时代,面对变化的孩子,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需要研究型的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才能提高工作效益,才能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

  这次基层幼儿园教师培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广泛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

  县幼儿园园长张梅霞在幼儿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他们又结合幼儿园实际工作让我们了解如何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工作。

  幼儿园教育工作应该坚持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教师的职业是相通的,热爱事业,热爱孩子是第一位的。幼儿不同于小学,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差,是一生品德行为形成的最佳时期,好模仿,是非观念在萌芽时期等特点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有更高尚的人格魅力,要正直,和善,温柔,可爱,要因可爱而美丽动人。我们既要做到母亲般的关爱,又要做到高于母亲的教育,从思想上、品质上给予渗透影响,教育他们使他们是非概念清晰,引导他们能关爱别人,带动他们积极乐观开朗,实事求是使他们诚实,幼儿教师要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要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我们带给他们的应该是最美好,最公正,最无私的爱。

  二、学习技能技巧,提高个人能力。

  这次的培训还给我们安排了县幼儿园部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跟着县幼儿园领导和骨干教师学习,我们获得了很大帮助。

  康东芳老师的体育教育示范课让我们目不暇接。在她手里,简单的一张报纸摇身一变就成了很好的教育资源,成了孩子们游戏的体育用品。一会儿让孩子们把报纸穿在身上跑,和报纸比赛,一会儿把报纸揉成小纸团投掷。孩子们玩的乐此不彼。整个教学都在活动中完成,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与学习。

  白娟老师结合她自己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给我们上了一节美术示范课。使我们学到了一些幼儿园美术教学的方法、美术教学的手段,让我们知道美术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单单一个制作画框就有很多讲究,例如画图的要领,颜色搭配等。

  罗红梅老师的舞蹈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她结合舞蹈实例,边播放音乐边示范讲解,使我们在幼儿舞蹈方面拓展了视野,把握最新教学动态。

  通过这次培训我知道了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是我们基层幼儿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活动中,教育思想直接促进或制约着我们教学方法的选定和设计,同时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幼儿如何去学"的问题。其实作为幼儿教师,引导作用是要充分发挥的,但引导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幼儿,通过这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自己去学习,去探索。有人说过:开展好一次活动,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那么幼儿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了活动的成功与否。

  三天的幼儿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缩短了探索真理的路途。

  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感悟

  在幼儿教育这片沃土里,我已经走过了十六个春秋,收获了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自豪感和幸福成果。十六年来的幼教工作,使我懂得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仅要爱事业,爱孩子,更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孩子接触的人和事物非常多,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求教师即是教育的实践者,又是教育的研究者,在一日活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课题的形式,研究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最佳的途径达到最理想的目标。

  因此,老师是授业者,也学习者;既博学多识,又深刻敏锐。只有当教师的教育与研究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教师的教学与反思才可能有机结合,当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行为时,我们的教学才具有教育哲学的意义,教师的行为也有了更丰富理论的内涵。这次的远程网络研修,就让我深深感受到网络的方便和快捷,感受到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学习的方便。我将充分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在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让自己受益的同时,更好的将远程教育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从实际出发,把坚持个人研修作为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努力做到从实践困惑出发,在研修思想的引领下,引发幼儿的积极性,力求提高课堂效率。总之,通过聆听教育工作者精彩的专题讲座,让我收获了许多平时无法获取的信息和经验;适时的视频教学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

  同时,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知识就是力量,感谢远程研修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又收获了好多重要的知识,我会继续努力!真诚感谢!

  幼儿园老师培训心得感悟

  这次幼儿园班主任培训,令我豁然开朗。从__老师的精彩理论讲座中,得知__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再加上她很深的理论功底,我从心底里感到佩服,通过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__老师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又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通过观摩了__幼儿园园长__的教育活动,并进行交流与研讨,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理论的应用水平与教学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下面是我通过培训所获得的: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是保证幼儿园教育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活动要规范化、科学化,真正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就必须建构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遵循发展的、适宜的、分类的原则,采用观摩、谈话、案例分析等方法,重点关注教育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层次性、差异性;教育活动内容的生活化、趣味性、实效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活动方式的多样性、开放性,活动结构的连贯性和弹性,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反思;活动效果更加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全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学评价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育活动的发展价值是教育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应以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看待这一问题,教育活动应当既有利于幼儿的现实发展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2、评价应当是全面的,兼顾知情行三个方面,其中情感、态度虽然是伴随的过程,但对幼儿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而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则是保证幼儿健康良好心境的关键。

  3、要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过程中蕴含着内容,如学习的方法、策略的渗透,对合作的体验、成功的愉悦等,教师的教育策略本身也应当是教育的内容,它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活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态度、专注等同样是评价的重要信息和依据。结果是评价信息来源的一个部分。结果有显性与隐性之分,显性(外化、物化)的结果如作品、语言或动作的表达等,应当重视,但不能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它仅仅是幼儿学习成果的部分外化,隐性的东西可能更多,况且幼儿的学习还更多地与他们的想象联系在一起。不能仅看显性的结果而忽视隐性的结果。

  4、教师的行为与幼儿的反应应当受到同样的重视,教师的行为应当和幼儿的反应相适宜,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否有激励性、针对性。师生的互动应当是自然的、以幼儿的行为反应为依据的,而不是强拉硬扯的。教育活动是教师配合幼儿的发展步调、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幼儿配合教育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

  5、教育活动应当是计划性和灵活性的结合,计划应当立足于对幼儿的了解,预成的计划应当是弹性的,应当根据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适当调整。切不可苛求教育活动一丝不苟的按教案展开,不得有所调整。

  6、材料的提供应当与活动的目标要求、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宜,应当具备适宜的结构,有利于幼儿操作发现,变化创新。

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新教师;园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1A-0057-0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从长远来看,教师问题是关系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王建军博士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成长活动,应该植根于学校背景,持续进行,目标明确,采取“大愿景、小步调”的策略。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1]

南京市浦口区浦东幼儿园是一所新建园,师资队伍以新教师为主,在全园专任带班教师中,80%以上都是工作未满3年的新教师,她们刚刚从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毕业走上幼教工作岗位,有向上的乐观情绪,旺盛的工作精力,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欠缺丰富的带班经验、灵活的应变技巧、高效的反思能力……为加快新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我园在新教师园本培训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研究工作,并初显成效。

一、关注新教师需求,科学合理论证

新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园所生存和发展。近年来,我园新教师培训中以理解、尊重、关心为工作的起点和终点,与时俱进,依据幼教发展与社会需求,理论结合实践,以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为主,提升新教师综合素质。新教师入职之初,幼儿园发放职初培训的调查问卷,广泛征求新教师需求与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反复论证,制定了幼儿园新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新教师管理培训的总体目标,帮助新教师做好职初三年个人发展规划。规划内容结合个人现状、优势,量身定制,明确目标、寻求路径。园部则依据新教师的不同需求和特性,开展有效支持和个性化的塑造,并为她们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这种个人项目管理,使双方目标明确,使得新教师能够量体裁衣,合理规划,依据个人所需,实现专业成长,从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满足新教师个人发展的诉求。

二、实施研培一体,加速新手入轨

为了帮助新教师各项工作尽快地步入正轨,我们在尊重新教师个体需要的前提下,从实际出发,构建共同愿景,唤醒职业意识,研培一体,深化内涵,搭建成长平台,实现新教师的自我成长。

(一)用思想撑起自由的天

加强师德建设,丰富师德内涵,严格师德考核,让新教师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师德,以德为先,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园开展师德学习,在新教师中树立牢固的振兴幼教,奉献幼教,献身幼教的专业思想,培养爱岗敬业、依法执教、严谨治学、积极创新的思想理念,提高新教师的民主法治观念,增强新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提升其师德修养,塑造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新教师成为家长信赖、幼儿爱戴的好教师。

(二)用专业构筑理想的梦

作为一名新教师,专业能力是其专业素质的核心体现,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做好各项工作,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为了培养新教师的专业能力,我园搭建三个平台,助力新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1.教学练兵台,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提升新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水平,幼儿园领导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预约听课、随堂看课、学期评课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跟踪指导,在实地观察、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检查监督、指导反馈,提高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把握能力,优化新教师教学中的细节,让科学的教育观念真正内化为教师的自身行为意识,进而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新教师教学水平。

2.技能展示台,积累实战经验

我园结合新教师职业技能要求,加强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培训,鼓励新教师自学自练,营造比武赶学、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园内每月定期对新教师进行钢琴曲、美术绘画、课件制作、舞蹈、体育口令与动作等基本功过关考核活动,开展教案书写,观察笔记交流等研讨互动活动,使得新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基本功,磨砺内功,积累经验,快速进入角色,体现“一年适应、三年胜任、五年成骨干”的管理思路。

3.窗外声音台,开阔成长的视野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们注重开阔新教师的眼界,利用外出听课、园际交流、区域活动等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吸收借鉴好的教学模式和经验,安排她们上模仿课,汇报课,让新教师参与园内不同的教研组,通过教研组内学习、汇报与展示,观众家之长,融集体智慧,拓展视野与思路,加速专业成长的步伐。

(三)实施“青蓝工程”,助力快速成长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师傅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徒弟在教育之路上践行。为了新教师的成长,幼儿园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利用我园市、区学科带头人、优青的引领辐射作用,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拜师仪式,明确师徒各自责任和义务,发挥师父“传、帮、带”作用,帮助新教师更快更好地熟悉业务,提高教育技能,促进专业发展。幼儿园每年九月份分班重组,新老搭配,师傅带教,通过示范教学、指导教学等方式,帮助新教师更快更好地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及公开活动,师徒双方“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此举让我们看到了新教师成长的希望,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优良的新教师团队,为幼儿园师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培训模块,突出实际能力

我们综合传统的园本培训模块,针对新教师实际问题,创新思考,重新构建了五大研修模块,即:学习模块、评比模块、考核模块、研究模块、交流模块。

学习模块即师德学习、技能学习、理论学习。针对新教师,我们将最基础的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新教师,如:规范文本格式与要求,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要求与规范》,指导如何制定活动目标,如何进行小班幼儿入园前的第一次家访,如何指导家长进行家教,如何指导幼儿如厕、上床睡觉、进餐等,再如: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新教师安排白板课件制作专题培训等。

评比模块分为技能技巧评比与教育教学评比两方面。技能技巧是幼儿园教师有效开展保教工作必备的专业素质,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技能技巧的训练最容易被忽略,因此我们将教师技能技巧评比纳入了长效管理系统。我们每学期都会安排3―4项技能技巧评比,基本做到一学年将所有的技能技巧项目完成一个轮回地开展评比,例如教师舞蹈比赛,自制教玩具评比,钢琴大赛,讲故事比赛,简笔画(手工)制作比赛等。教育教学评比主要指的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综合性的评比,例如环境创设评比,晨锻早操评比,区角游戏评比,班级特色活动评比,教师赛课活动等。园部每学期都会组织实施以上两种评比活动,评比过程中各位评委都会向参赛教师及时反馈意见,提出整改建议,评比结束后,园部会认真总结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如果发现需要幼儿园进行集中培训的,园部会在最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各级各类评比活动结果会纳入年底绩效考核,对调动新教师工作积极性,使其迅速适应岗位,提升专业水平是有积极推动作用的。

考核模块对教师理论知识、技能技巧、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考核,意在检查教师在这些方面是否达标。教师即兴弹唱过关考核活动,弹唱曲目考核现场抽签,在规定的时间里练习并即兴伴奏弹唱,如果现场弹唱未达标,则在下一个月继续考核,下一个月的考核曲目由一首变为二首,以此类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理论知识测试,如果教师们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并达到考核标准,则过关,如果有教师不达标,则需要在规定的复习时间后再次进行考核,当然两次测试卷内容是不同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考核之师徒结对汇报课,在园部确定领域或主题后,师徒俩在规定的时间里充分准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写教案、现场执教并说课,经过考官们的综合评定,认定执教者是否过关。

研究模块即园部通过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班组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以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思维碰撞后的提升。除此之外,园部集中开展的园本教研活动、每学期末外出学习观摩的教师园内汇报辐射与交流等活动都属研究模块的内容范畴。年级组在主题备课时的研究,以上一主题小结和下一主题的具体实施为主要内容。

交流模块即园部为提供教师互相学习交流而创设的展示机会和平台,我们每学年第一学期末组织开展幼儿成长档案制作交流活动,意在创设教师互相学习的机会以提高教师自制幼儿成长档案的水平。我们每学期组织实施的教师师徒汇报课展示活动,意在互相听课、说课、评课,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除此之外,园部还不定期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教师业务档案制作交流等其他交流展示,不断提升教师反思能力和保教水平。

四、注重多管齐下,完善培训系统

新教师的园本培训系统应是科学、周密、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我园新教师园本培训系统以多层次形式、多渠道方法、多媒体途径、多机制保障构成。

多层次形式是指我园除了采取集中研修的形式,还根据新教师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次培训,例如,工作一年的教师学习最基本的文本撰写规范、科学制定教育活动目标、一日活动组织规范与要求等,工作两年的教师学习幼儿园听课说课评课、幼儿园班级管理、家长工作技巧等,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学习教学活动设计、问题儿童的行为识别与应对策略等。

多渠道方法是指以园本教研中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种方法为基准。我园个人反思以撰写各类反思性台账(半日活动效果分析、说课稿、专题论文、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个案等)。同伴互助以师徒结对为主要形式,结合其他交流、汇报、研讨方式,对新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园本研修活动。专家引领主要依靠园长、业务园长、园骨干教师以及其他园外专家的指导,例如邀请市区幼教专家、教科所领导、姐妹园骨干教师来园做专门的讲座。

多媒体途径是指我们对新教师的园本研修不仅仅限于面对面的学习、音频视频的观摩等传统手段,还充分开展网络上的学习与互动,使我园新教师熟练掌握这种学习技能。

多机制保障是指经费保障、人员保障、制度保障三方面。我园园本培训经费是随着幼儿园发展逐年递增的,因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只有投入充足的培训经费才能保证教师队伍发展。我们定期安排新教师参加市、区级教研活动,为新教师购置几千册的教学参考书籍,为教师网络学习提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便携式电脑、SMART电子白板、台式电脑等设施设备,为她们外出培训学习报销培训费用和差旅费等。人员保障是指为新教师的培训整合各方讲师团资源,如园内的、园外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园外的专家、领导、骨干教师等。无论新教师存在什么问题,幼儿园都会想方设法挖掘资源,安排针对性的学习培训研讨。制度保障是指我园早在制定各类计划前,就完善了相关的园本研修制度,如园本培训考勤制度、考核评价制度、总结交流制度、奖惩制度、年检制度等等。

园本培训为我园新教师培养工作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新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推进,新教师园本培训中还存在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不断反思,大胆创新,探索实践园本培训中新的方法与路径,促进新教师快速全面成长。

第7篇

孟利晓

短暂的骨干教师培训生活,让我感受到的不仅是一些表象,而是有更多的收获。这次的培训,让我收获了许多专业知识,更收获到了一种无私的精神,专家老师们毫无保留的将他们多年的研修成果深入浅出的呈现给了我们,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

在这一系列的讲座中,岳亚平教授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从教育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详细地阐述,且利用大量案例指导我们分析、解读与调整,从关注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两个方面,让培训的教师充分理解幼儿的学应体现学习方式的“适宜性、参与性”;教师的教包括教学目标的适切性;内容的生活性、整合性、挑战性;过程的有效性等。围绕幼儿开展的一切活动,包括给幼儿提供的物质、精神环境,都应体现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教学观,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并指向幼儿未来的发展。在学习中不仅让我对评价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对我以后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为提升我园教师的活动评价能力与反思水平提供了依据。

一、问题

专家们谈及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幼儿园教师不能像医生、律师、工程师、教授那样享有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值得我们去深思与反思。这与我们老师队伍素质与专业化程度是不能分开的。教授从教师如何做才能成为研究型教师这方面入手,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幼儿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

二、榜样

几天来我们共参观了外院及六一二两所名园,很有感触。走进这两所幼儿园都有走进一所别墅的感觉。每一所幼儿园都有着高大挺拔的树木,如天鹅绒般的草坪,宽阔的户外游戏场、各种材料丰富的游戏室,各班温馨的家具、柔曼的窗帘,整洁的盥洗间。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每个年龄班的活动室内外都有丰富的活动区角和老师创设的幼儿作品展示区。

这些环境的创设无不体现出幼儿园的园本文化,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环境是无声的教科书,利用隐形文化的教育功能,最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给孩子良好的视觉经验,让孩子浸润在有文化积淀的环境中,对孩子的影响不是短期能看出来的,但影响力绝对是深远的。

就这次看到的幼儿园,想到了自己的幼儿园。反思自己幼儿园,虽然资金保障上不能和我所看到的幼儿园相提并论,但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在环境上表现出来。给孩子提供花费少、利用率高、深受幼儿喜爱的低结构活动材料,充分发挥本地特有的自然资源,让孩子们的游戏活动更接近自然环境,更生活化,这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最为欣赏的是幼儿园管理与特色教育突出的外院园长的精彩讲解,借用一句俗话:不怕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园长的讲解中,大量运用一线教师喜闻乐见的案例为我们深入浅出的剖析了管理中存在的困惑,让各位教师明确了管理的方法,如:规则的引导,情感的沟通,互动指导,榜样激励、目标指引等等。园长充满激情,睿智,大方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在我心中埋下了榜样的种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相信在我们日后的工作中影响深远。她们幼儿园自主教材、自主活动的研发,让孩子们真正的释放自己,是值得我们去倡导和学习的。

三、修身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短期集中培训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73-04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1年9月5日联合《关于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部署实施的,其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设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转岗教师”培训、置换脱产研修等三个项目。“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充分显示了国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每一个子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应该认真分析、及时改进,以确保“国培计划”预期目标的实现。本研究仅针对黑龙江省首批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批次的培训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提高“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实效性。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黑龙江农村幼儿园“国培计划”最早实施的两个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学员为抽样调查对象。学员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法、访谈法。问卷均在临近培训结束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有效问卷73份,回收率为97.3%。访谈法主要采用开放式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访谈对象为1名“国培计划”组织者和5名学员。同时,本研究也对两个项目的培训方案,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者、培训学时等信息进行了描述分析。

三、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遴选培训学员把关不严

本研究从培训学员幼儿园所在地、幼儿园性质、职务、职称等自然分布情况中发现各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参培学员的遴选把关不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乡幼儿园教师分布失衡

袁贵仁强调国培计划要“以农村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显著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要充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农村幼儿教师短期集中培训对象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但调查显示,来自地市县的幼儿园教师占培训学员总数的72.6%;来自乡镇的幼儿园教师仅占学员总数的27.4%;无来自村级幼儿园的教师,乡村幼儿园教师比例大大低于地、市、县幼儿园教师比例。

2.公办园、民办园教师分布失衡

教育部强调“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对象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要重视新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但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在参加两项国培计划的幼儿园教师中,公办幼儿园教师占98.6%,民办幼儿园教师仅占1.4%,比例严重失衡。

3.培训学员混杂

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设置了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园长培训、转岗教师培训等三项专项培训。这些专项培训是为了更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类别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研究对每项培训的学员类别进行分析发现,两个培训项目中的学员职务较混杂,如表2所示: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培训项目中,职务为园长的学员仅占50%;另外50%的学员为教师、教研员、转岗教师;在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中,职务为教师的学员占86.5%,有5人不在教学岗位。培训对象异质性过大导致难以达成一致的需求取向和关注重心,从而导致培训目标不明、课程设置混乱,削弱了培训效果,造成培训资源浪费,教师培训后的“骨干示范”作用也值得商榷。

(二)培训前缺乏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农村幼儿教师是“国培计划”的直接受众群体,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对培训学习的需求,而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者的具体需求是“国培计划”制订的参考依据,也是我们考量培训方案质量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对培训机构把握学员培训需求情况从客观条件、主观努力两个方面进行了访谈。

1.客观层面

由于短期培训项目在申报期间对学员的具体层次尚不明确,无法得知学员个体的学习需求,也没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资料支持,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主要从社会需求、岗位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应然层面的理解。

2.主观层面

在分析的过程中,受组织者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农村学前教育实际等信息获取层次、数量和代表性的限定,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主要聚焦在一些基本技能的显性需求,例如,如何开展有效的园本教研、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等,而对教师、园所没有意识到,但实际需要的隐性需求分析很少,也未涉及对诸多培训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对培训要解决的问题和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培训内容丰富,但实用性不足

在对两个培训项目的培训模块进行分析中发现,两个项目的培训模块数量都非常丰富,培训内容的重点也非常明确,但与学员的需求、农村幼儿园实际还有一定偏差。

1.培训内容与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偏差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共设置了8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幼儿教育教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模块是培训的重点内容,各占培训总学时的30%和25%,其次是现代教育技术、幼儿园课改前沿、教育科研分别占总学时的100%,教育理论、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环境创设模块各占5%。而与本次调查的学员最希望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教学(71.2%)、园本教研(46.6%)、儿童发展与评价(37%)等三个模块对照,后两个模块内容没有被重视,甚至没有被纳入培训内容,而不符合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占了一定比例。

2.培训内容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缺乏实用性

培训内容缺少实用性的主要表现如下:一是理论性内容难以实践转化,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科研、课改前沿等模块的内容虽然能拓宽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构建专业发展愿景,但学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实现实践转化,正如培训学员回到岗位上的慨叹――“新鲜后是一片茫然”;二是观摩研讨主题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两个培训项目为学员安排城市优质幼儿园、优秀教师的主题活动进行观摩。优越的园所条件和优质课观摩的幼儿园活动让学员耳目一新,但由于许多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落后,甚至没有电脑,所以这些具有城市化倾向的培训内容对部分农村学员来说是中看不中用,看着很新鲜,回去根本用不上。也可能误导学员认为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要达到城市里的教育水平,盲目地学习,而缺乏独立思考和开展教学工作的能力。

(四)培训方式实践性不足,难以实现“实践解困”

两个项目打破了传统短期培训的专题讲座的单一培训形式,培训形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但是,受培训的主要内容和规模影响,专题讲座仍是短期集中培训的主要方式,培训内容多以理论讲授、方法技能的训练为主,辅之以参观或观摩,而学员喜欢的观摩研讨、实践指导、案例研讨所占比例并不高(如表3所示)。

这样的培训形式可能很难帮助学员运用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技能解决实践工作的问题。关于“培训的最大收获”的调查显示,有78.1%的学员选择了“理念更新”,有58.9%的学员选择了“知识扩展”,只有39.7%的学员选择了“实践解困”。虽然学员的“理念更新”和“知识扩展”的收获看起来较乐观,但是如果这些收获不能有效地实践转化,终将失去意义。

(五)培训者团队资源失调

教师培训是一种系统化的智力投资……优秀的培训者是有效培训的重要保障。两个培训项目的教师团队主要由高校教师、教研员、优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成,但各类培训者资源的比例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一是培训教师中理论研究者颇多,一线实践者较少。承担培训的高校教师是培训者团队的主体,占培训者总数的62.2%;幼儿园一线教师和园长比例较小,占培训者总数的37.8%,且人均承担学时不足2学时,明显低于高校教师的人均承担学时。二是来自幼儿园的培训教师城市化明显,培训者团队中的一线教师、园长全部来自城市优质幼儿园,在培训中的实践引导和理论阐释具有明显的城市化倾向。

(六)培训绩效评价形式化

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对政府、组织培训的机构、院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国培计划”的培训效果的评价调查主要从评价者、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三个方面展开。培训的组织管理效果主要由黑龙江省教育厅委派专家进行评价,主要检查内容为培训学校在培训期间的工作简报、培训光盘、培训项目总结报告、培训学员问卷调查汇总表。从上述检查内容来看,黑龙江省教育厅的项目评价侧重对承办培训单位的培训组织工作评价。学员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者为组织培训的高校,评价内容主要是显性的知识技能,评价方式主要是书面总结、汇报展览,组织者在培训过程中既是教练员,又是裁判员。有研究提出,这种做法会使评价的作用失真,表现为培训学校对教师、培训者对自己的培训均不负责。

四、农村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建议

(一)加强培训项目的资源共享,促进培训项目的多元合作

“国培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培计划”的实施不能靠项目承担机构孤军作战,需要各级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在培训政策法规、组织管理、培训资源等方面共享协作,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组织合力。

1.加强“国培计划”项目宣传与资源共享

农村幼儿教师是培训学习的主体,“国培计划”必须要调动广大农村幼儿教师的主体性。本调查发现,教师对参加“国培计划”的需求与对“国培计划”的了解显著相关(r=0.279*,p=0.017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规范国培学员遴选工作。一是要明确国培学员的选派要求,制定出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园长的评选标准、条件,明确他们的责任与义务。二是要明确申报办法、筛选原则、培训的任务与要求,适当增加乡镇、农村幼儿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比例。确保学员选派的引领性、需求性、广泛性、均衡性。

3.培训机构积极组织学员培训需求的合作调研

培训需求调研是培训方案的重要参考,要借助资源共享平台,以一线教师、园长、教研员、教育专家为调查对象,全面分析培训学员的基本情况、问题与困惑、培训需求,使培训项目既能有效回应农村幼儿园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需求,又能实现对学员培训需求的专业引领。

4.为教师培训成果应用提供有利条件

“国培计划”要求参培学员返回工作岗位积极进行培训成果应用。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幼儿园应当积极为教师培训成果的运用提供各种有利环境和实施条件,鼓励参培教师带动全园教师结合园所实际开展各种园本教研活动、进行改革实践。培训机构也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跟踪实践指导,以便真正发挥参培骨干教师在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园所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

培训方案是培训实施的参照,提高培训方案的适宜性是提高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方案的适宜性要以农村幼儿教师职业需求为依据,以教育教学发展需求为指导;以适合幼儿教师学习特点为根本要求;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在培训的内容、方式、培训者等方面紧扣农村幼儿园实际,大胆创新。

1.课程内容结合农村幼儿园实际,重点明确

从培训学员培训内容需求的“实践”趋向来看,培训内容尤其要源于教学实践。各类指导性文件也都明确强调培训内容应“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所以,培训内容要注重从农村幼儿园的案例中提出核心问题,由核心问题生成培训内容、聚合培训模块。最好以学员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问题的讨论为核心内容建构培训的内容模块。

同时,在培训内容中严防“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而要重点突出和切实有效,为此,对于短期集中培训项目而言,应以提升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在以后的园本培训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等为宗旨,引领他们把握适合农村实际的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以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能力的园本教研为培训重点。

2.依托农村培训实践基地丰富培训形式,讲求实效

幼儿园教师培训实践性、操作性、参与性特征要以优质的培训实践基地为条件保障。教育部重视培训实践基地建设,提出“要遴选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建立‘国培计划’教师实践基地,健全教师培训体系”。但是城市幼儿园脱离农村幼儿园实际,不能为农村幼儿园教师提供有效的示范参照,所以,有必要在农村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幼儿园,通过前期的专业引导,使之成为农村幼儿园改革的前行者,并把这些幼儿园作为培训的实践基地。借助培训实践基地资源,在培训方式上就可以打破纯粹的专题讲座形式,加大实践研修和小班教学的比重,开展探讨式学习、观摩式学习、案例式学习和实践式学习多种学习形式。这种基于农村幼儿园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效果等的实践性示范能更有效地实现专业引领作用。

3.着力培养本土培训者,加强示范引领

按照“建设高水平培训专家团队,选拔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一线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教学”和“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40%”等相关要求,可以重点培养一批坚守在农村教育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长期深入农村学校的各级教研员,充实培训者团队。因为,对农村教师来讲,根植农村幼儿园实践的教育理念、成功经验最实用;他们也了解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困惑,理解农村教师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能够准确地把握农村教师的心理。让他们在“国培”师资中唱主角,更能贴近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三)加强“国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提高培训项目的有效性

1.建立专项评估组进行过程评价指导,促进培训过程改进

在“国培计划”项目的评估与绩效考评上,既要避免培训机构身兼教练员和裁判员,又要避免形式性终结评价,否则难以推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绩效改进。如果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的各培训基地派驻培训评估专家小组进行现场监督和具体指导,既能体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国培计划”项目的监管和专业指导力度,帮助培训机构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又能有效剔除终结评价资料、汇报中的虚假信息,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2.培训跟踪指导与延迟评价相结合,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教师培训的效果具有延迟性,在培训过程和结束时只做表现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仍是不够的。对于培训后的评估验收工作不仅应当采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而且还应当对于参加培训学员返回工作岗位后的实际表现进行必要的跟踪指导和实地服务,以便真正地体现出国家级培训所要求的促进培训学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的培训初衷。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特别加强对学员培训后的实践学习、示范引领的指导。在培训结束后,要通过培训学员QQ群、公共邮箱、教师博客等形式建立网络互动平台,对学员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后续分享交流、解疑释惑,或者采用定期定园个别追踪指导,持续帮助农村幼儿教师在实践工作中实现专业发展,实现“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发展的宗旨。

第9篇

——某县教师继续教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在绵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师培科的指导下,在县教育和体育局的领导下,既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又真正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

梓潼面积1443.92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辖16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全县有公办中小学、幼儿园45所,其中县城学校7所,乡村学校38所。共有中小学教师1600余人,县城教师440人,乡村教师1200人。

二、领导高度重视,指导督促到位

县教体局范晓彬局长、张仁宝副书记、政工股赵国邦股长特别重视教师培训提升工作,对教师培训作出了重要指示和决定,多次主动参加师培会议,给予指示;积极参与培训活动,给予督促和指导;多次亲自策划县级专项培训。县教体局成立了教师培训领导小组,由范晓彬局长亲自担任组长,张仁宝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相关股室和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各级培训的组织领导,同时将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培工作目标年度考核内容。近年来,县教体局大幅度增加师培经费,确保各项培训活动顺利开展;师培设备设施投入持续发力,极大地改善了培训条件。市教体局师培科刘成福科长关心我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次莅临我县指导师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培训建议;多次带领我县教师和领导参加国家和省级短期集中培训;多次组织我县教师参加市级培训。

三、近年来我县师培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开展“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1.工作措施。

2018年10月我县申报“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成功。为圆满完成国培计划,县教体局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多次召开“国培计划”专题研究会议,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周密部署,充分整合、利用县局机关股室、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站、学区、学校等多方培训资源,制定了《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教体局〔2018〕271号),成立了梓潼县国培领导小组(梓教体局〔2018〕272号)。同时制定了各类管理办法,认真按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各项国培活动,切实做好“五到位五落实”。

(1)宣传到位,职责落实。通过会议、新闻报道、简报、活动开班动员等多种形式加大国培工作的宣传力度,使校长、教师充分认识到国培工作是国家扶持教育事业、关心教师成长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教育意志的体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机会和平台,是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动力。校长、教师提高了认识,就能明白自己在国培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妥善处理好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校长的管理督导职责才能落实,教师参加学习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学员安心学习,县国培办、各学校实施了本校同学科教师顶岗、以空间换时间、分解化小培训时段等办法。

(2)重视到位,人员落实。为确保国培工作有序、有效地顺利开展,县教体局领导高度重视,统筹规划、精心安排,建立健全了国培工作的良好运行机制。

一是成立了县“国培计划”领导小组、国培工作办公室、国培工作督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职责。

二是建立健全各项工作的职责及管理考核制度,权责清析,分工明确、责任到头。制定并实施的主要方案、办法、制度等如下: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实施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团队研修成员考核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学员考核方案;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工作坊坊主、辅导老师、学员考评办法 ;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中小学教师线下集中研修活动方案和考评办法;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经费管理使用制度。

(3)管理到位,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县、校管理网络体系,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项目、每次研修活动。建立健全国培工作管理制度;完各项考核评估细则,确保国培工作管理到位、研修活动开展实施落实到位、考评奖惩到位;坚持并完善对外出研修活动的训前培训、训中跟踪、训后考评的管理机制,使培训成果不断巩固、延伸和扩大。一是对学员外出集中培训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进行管理;二是积极配合四川师范大学集中培训。如组织学员教育教学研讨、诊断示范、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三是返校后,将学员出勤、记录、心得等情况交进修校进行考评;四是学员回校后,要在学校内进行二级培训或汇报交流后,学校凭考核等级报销差旅费。

(4)督导到位,奖惩落实。加强并完善县、校督导网络体系,层层落实督导责任,传导压力、传递动力,强力推进督导工作。严格考勤考核,做到资料记录详实、情况通报及时、逗硬奖惩落实,保证国培工作制度有力、推进有序、措施有效。如教师工作坊网络培训阶段,除了电话、短信、QQ群、微信群督导外,县管理员、辅导员每周至少两次情况通报,重点加强对学习进度、线下实践研修活动的督促和指导;根据考评细则和督导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

(5)服务到位,保障落实。为保证培训顺利推进,县、学校均努力为教师学习提供热情周到的后勤服务,落实好学习条件保障。一是保证教师的学习时间;二是保障通畅的网络条件;三是建立返岗实践研修、总结反思的学习舞台;四是搭建成果展示的交流平台;五是营造良好的研讨互动的学习环境;六是解决好教师学习的困难和经费补助,让学员能安心学习、积极学习、认真学习,提升学习效益。

2.国培实施方式

(1)团队研修培训

教师团队研修小学的语文和数学各20人,初中的语文、数学和英语各10人,分别由张先树,何清萍,杨秀蓉,罗晓蓉,敬纪作为学科牵头教师。

教师团队研修成员每年由四川师范大学组织到院校集中研修20天,到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影子教师”跟岗实践研修10天,返岗和自主研修30天,同时参加网络研修80学时的培训,从师德修养、教学、教研和培训四个维度提升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和培训能力,并在返岗实践中至少完成送教下乡和教师工作坊两类项目中的其中一项主持任务。期间县教师进修校与培训机构共同管理考核,多方搭建展示平台,推动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2)送教下乡培训。

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对乡村教师需求的调研分析、在四川师范大学首席专家的指导下,以我县教师团队为主体,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及“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四个环节认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4次,每次2天,共计8天/年。有力缓解了我县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问题,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自我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两年来,各学科送教团队已共计开展40班次国培送教下乡活动, 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教师工作坊研修

按照《梓潼县“国培计划”(2018)教师工作坊实施方案》面向乡村教师遴选参坊学员,组建6个学科10个教师工作坊,每坊50人,完成每年不少于80学时的网络研修;并在参加教师培训团队研修的学员中遴选工作坊主持人和“三人行”团队,主持工作坊开展线上线下研修活动。一是根据培训计划,各工作坊每年集中培训两次,由四川师范大学学科首席专家根据学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和收集的典型问题进行现场答疑,对工作坊研修活动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指导;二是在专家、辅导教师和坊主的指导下,各研修组长主持日常研修活动,开展以教学中的问题为主的学科专题研究,并督促学员完成网络研修任务;三是督导各研修小组教师切实开展好线下实践应用研修活动,积极推广研修成果,优化教师的日常教研行为,为我县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辅导与研修管理团队,并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教师的研修活动。两年来,各坊已共计开展42班次国培线下研修,3500余人次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培。

3.国培取得的成效。

到目前为止,近七千人次参与了培训,培养出了70人的本地教学专家队伍,我县圆满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标,促进了全县中小学教师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增强了国培研修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积极应用,推动了我县教育事业提质升位。

(1)促进了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通过两年的国培,我县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坚守教育、奉献教育、引领示范、为人师表,专业快速发展,很多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2)打造了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我县和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教育网的密切配合,通过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研修、教师工作坊研修和送教下乡等系列研培活动,使70名培训团队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培训能力上得到大幅提升。2018、2019两年,我县开展的县级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活动中,教师培训团队有96人次通过上示范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培训教师3000余人次,收到了“名优示范、全员提高”的良好效果。教师培训团队现已逐步成长为一支组织者依赖、受训者欢迎、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用得上、干得好”的一线本土培训专家团队,是我县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力量。

(3)形成了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研修成果。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为将我县国培资源利用最大化、最优化,宣传最大化,2020年春季学期,根据县国培办安排,我县国培项目负责人和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六位学科老师精心整理了两年国培活动资料,精选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教学PPT、典型例练卷、优秀教学反思、特色活动、优秀小论文、研修感悟等编撰成学科研修书籍26本(其中项目县6本,小学语文3本,数学4本、科学3本,初中语文3本,数学3本,英语4本);设计制作了29张项目县及学科展板;编辑宣传视频6个;录制了50节示范课;规范建设好了6个教师工作坊。

(二)认真参加市级及以上培训

近两年,我县精心组织参加了市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暨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成果展评活动,我县文昌二幼郭桂华老师执教的《糖乐乐糖画》、何金梅老师的论文《浅谈梓潼折席在幼儿园美工活动中的运用》双双荣获市级一等奖,东风幼儿园园长白莉萍在全市作交流发言。认真参与绵阳市“文轩教育杯”小学语文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暨优质课展评活动。积极参加市教体局组织的幼儿园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和培训者培训、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及紧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疫情期间网络研修、网上全员师德培训等。凡有市教体局师培科安排给我县的省级、国家级培训,县教体局和进修校及时安排参训人员,认真督促,确保完成参训任务。

(三)县级培训持续发力,努力提高全县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

1.以生本互动专题研修为载体,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采取同课异构、集众智慧,同课异上、互助提升,骨干示范、专家引领,同课竞赛、打造名师等方式,创新课堂模式,提升教学技艺,打造高效优质课堂。活动组织严实,计划落实,过程扎实。全体参研教师共同感受到:研修长真知,评导识灼见。

2.积极推进教师工作坊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75号《梓潼县教师工作坊实施与管理办法》精神,全县 21个教师工作坊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上示范课、上研讨课、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网络交流研讨、指导青年教师、送教到薄弱学校等,教师工作坊真正成为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摇篮、中老年教师的加油站。

3.督促各校规范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根据梓教体局〔2016〕194号《县、校区域整合常态培研项目规划》精神,县教师进修校认真督促各校开展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要求活动要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既要有集体资料,又要有个人资料。校本研修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让学校充满了学术研讨的风气。

4.积极组织新教师培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增强新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规范他们的岗位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我县坚持每学年开展一次新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分专题讲座与跟岗培训。参培教师专心听讲,受益匪浅,整个活动氛围庄重而热烈,有声有色,如沐春风。

5.持续开展专项培训。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时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培训、副校长培训、教务主任培训、语言文字工作管理培训等,及时提高管理者水平,为我县教育教学水平上档升位提供管理人才支持。

四、我县教师继续教育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借助国培,加强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培养,促使他们很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2.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作用,进一步建好教师工作坊,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和展示的空间。

第10篇

为了使新教师快速地克服这些问题,尽快走出迷茫期、困惑期,有效地获得专业化成长,我们尝试了新教师成长"三字经",即通过"学""研""思"的途径来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学"——学搭班,学骨干

师徒结对是一种传统园本培训模式,主要是通过新手教师与资深教师合作的方式,使新教师通过对资深教师教学实践的观察、模仿,资深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指导,使新教师领悟到工作的隐性经验或缄默知识,从而掌握专业技能和智慧的一种对新教师进行科学培养的模式。

因此,我园师徒结对分为两个层面,即班级层面和园级层面。班级师徒结对就是安排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新教师一起搭班,园级师徒结对就是为每一位新教师都找一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新教师同时拥有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为她们的成长护航,为了促使这个"成长护航"更有效,我们进行了"三带""三学"的约定:

师傅做到三带:带师魂,带师德,带师能。师傅为徒弟树立敬业爱岗、为人师表的榜样,要全面关心徒弟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向徒弟介绍传授教学信息、教学策略和教学经验,手把手地悉心指导徒弟组织一日活动,观摩徒弟活动时,认真记录,及时评议,积极指导。

徒弟做到三学:学为人,学思想,学本领。徒弟要学习师傅对事业的热爱奉献、执着钻研、互助合作精神,可以在搭班老师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中,学习老教师丰富的带班经验及与家长沟通的娴熟技巧,在骨干教师的风采展示中,观察、模仿、学习师傅精湛的教育教学方法,汲取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新教师有了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成长护航,有了师傅们的倾囊相授,她们的带班能力、教学能力、应对能力等都有了较快较好的提升。

二、"研"——研实例,研现场

园本培训研修主要通过教育专家进行指导,以教师任职的幼儿园为主要培训单位,以提高新教师的专业素质为目标,通过工作实践和科研活动等不同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园性在职培训模式。

随着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传统单一的培训已不能满足幼儿园各个层次教师的需要,因此,我园的多元化园本研修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我园根据教师的实际发展需要开展了分层培训,有全园培训、有骨干培训、新教师培训。在新教师培训中,我们采取参与式学习和实践式相结合的方法,引导新教师提高参加园本研修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

要推动新教师专业知识的开发需要从挖掘问题出发,出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探索才能创新,有了创新才能发展。为了帮助新教师答疑解惑,我们每学期都会征集一些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教育困惑和焦虑的问题,举办新教师"成长沙龙",同时邀请园内专业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来参加。现场解决问题,骨干教师通过自己以往的教育经验与新教师进行分享,把总结的成功经验或教训,通过一个个实例的分析研讨传授给新教师,同时给予新教师教育教学信心,并让新教师了解教育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和难解决的问题,指导新教师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成长沙龙因话题源自新教师、成果回归新教师而特别受到他们的欢迎。

作为新教师,最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即能否尽快独立组织好半日活动。为此,我们开展了"骨干教师展风采"的教研活动,请新教师走进骨干教师的教室,观摩骨干教师是如何制订活动目标,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安排过渡环节,如何进行保教结合,如何关注全体幼儿,如何做到个体差异,如何进行师幼互动,如何进行区域设置等等。活动后请新教师先进行观摩评价,谈谈活动的亮点和不足,再由骨干教师介绍半日活动的设计理念和思路,分享活动的成功经验,分析活动的问题和不足。这样,通过骨干教师生动的现场展示和深刻的案例研讨,对于新教师来说是有很大启发和收获的。

三、"思"——思问题,思策略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这样的行为是属于自主的、他人无法替代的,我们只能引导这些新教师走上教学的反思之路,这些新教师才能更好地发展。新教师如果要成长、提高教学水平,就必须认识自己的自身问题,这样才能正确诊断自我、反思自我。只有发现新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们教师专业的成长。新教师把自己放到研究者、反思者的位置,通过对幼儿日常教育工作中包含的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育情景片段进行观察、分析、反思,从而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的合理性。新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不仅包括观察和反思幼儿的行为,同时还包括新教师将自己作为反思对象,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教育理念以及对自己过去、现在的专业发展全程进行反思,进而对未来的专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我们要求新教师除了每周完成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的反思外,还要每月写问题反思,引导新教师主动在一日活动组织的环节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求反思不是一般表面意义上的思考,新教师在实践性、理性、自觉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我园新教师亮相课活动中,当新教师在师傅们的指导帮助下完成公开教学后,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我们可以及时开展反思型说课评课活动。执教的新教师除了阐述活动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理论

第11篇

【关 键 词】园本教研;专业成长;园所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082-02

她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伴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坚持以“科学开展园本教研、推助教师专业成长”工作为重中之重,以此来促进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共同发展。为此,我园开展了语言讲述活动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研究活动开始之初,我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园本教研问卷进行调查、沟通交流,结合调查、交流结果以及幼儿园的现状,严格制定了适合我园实际情况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计划,并将计划分为四个时段。

一、自主研修、共同交流的学习阶段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培训活动,逐渐使教师走上了自主学习、研修的快速轨道。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一切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精心设计了园本教研的调查问卷,通过书面调查和座谈交流,确定了园本培训内容、方式及如何进行园本教研的行动研究。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展之前,很多教师对园本教研的内涵根本没有深入地了解和真正的认识。为此,幼儿园鼓励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引领,查阅、搜集大量的幼儿教育专业杂志,如《幼儿教育》、《上海托幼》、《早期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等,查找并整理大量相关的内容,在年段教研小组研修学习时进行传阅和交流,在全园教师业务学习时组织教师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及体会;还有的教师积极通过网络学习、查阅大量学前教育前沿信息,甚至自己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和音像资料,利用多种举措、多种形式主动学习,深刻理解了何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具体分类及如何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的科学方法等等,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使老师们不断地从多种途径和方式补充了园本教研的相关知识。

通过自主研修、共同交流,教师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教师们认识到通过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及时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为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园园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科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专家引领、共同进步的研究阶段

园本教研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专业人员的引领与指导。在专家的细心指导下,幼儿园深刻领会到以园为本的园本教研活动是搭建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有效桥梁。专业的纵向引领催化了园本教研的科学发展。在园本教研的起始阶段,幼儿园不断邀请专业资深、经验丰富的学前教育专家来园为教师答疑解惑、讲授要点,教师们认真聆听专家、学者对园本教研内涵的解读。专家们的深入指导进一步帮助幼儿园教师加深了对园本教研活动及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认识,为语言讲述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思路。

三、探索研究、深化内省的实施阶段

(一)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制定行动研究实施计划,园长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发生实质性变化

科学规范的园本教研制度的制定,保证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园长听课制度,进一步提醒园长要坚持深入班级中参与教师的研修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习惯;教科研骨干制度,对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学习制度,要求教师应认真学习《规程》、《纲要》精神,领会其内涵,并严格执行行动研究计划。

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是幼儿园集体教研的确定者、参与者、倡议者。在园本教研活动中,园长、保教园长、教科研主任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变以往的“检查”为主为以如今的“研究”为主,抛弃“领导”、“内行”、“检查者”的身份,以积极的参与者、平等的合作者、互助的研究者的身份参与探索,明确岗位职责,带头参加研究,教研活动必到,形成了园本教研工作的合力。在研究中,敏锐、及时地发现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主动地为教师提供理论学习、技术服务和信息帮助等。提高对幼儿园行动研究教研活动工作的深度关注,从内容确立、活动组织到各种条件的创设,都悉心、鼓励、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研活动中,做到不遗余力地支持教师的研修活动,从而带动了年段教研组长、全体教师行动研究、踏实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观课、议课活动中老师拥有了话语权,能主动、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总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语言讲述活动行动研究的园本教研活动中,幼儿园采取互相观课、议课方式平等地展开对话,园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思考、认识、疑难、困惑,以积极互动的研究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同教师一起成长。开展幼儿讲述活动之处,我们发现部分幼儿教师对这个内容活动的组织方式枯燥、贫乏、敷衍、简单,于是教研组制定了小组培训计划,加强个别辅导,采取集体备课、自主研修等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反思、总结发现幼儿讲述活动中存在的设计技术等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再回归实践进行尝试,使幼儿语言讲述活动在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开展,逐渐使老师们对幼儿语言讲述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发现问题、反思总结,教师探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在园本教研观摩活动中,很多老师发现:开展幼儿语言讲述活动时,会时常出现阻碍幼儿有效学习的一些问题。如,教师制作的教学挂图等教学具是否丰富、精致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幼儿完整讲述内容的水平;如果教师在幼儿观察图片顺序时,没有给予积极适当的指导,会引发幼儿在讲述时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幼儿出现跑题或过长的表述时,教师如果干预不当,会导致幼儿讲述缺少目的性等。这些问题经过梳理,由年段教研组在每次讲述活动教研后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分类、共同交流,通过一课多研、行为跟进、同课异构、多课多研等多种形式的行动研究方式探寻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年段教研小组的教师成员利用多课、多研的研究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观摩、交流、研讨,使教师对不同年段幼儿的讲述活动特点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就不同年段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策略,鼓励教师充分、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思考。

其次,教研小组教师成员分成小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设计出中班语言讲述《神奇的大海》两套教学活动计划,分别由青年教师和经验教师进行执教。教研小组的全体教师成员分成小组进行“一研”的观课议课。通过两节课的对比,教师们适当调整活动方案中不科学的设计思路,对活动中教师自身出现的问题研究科学有效的回应策略、对师幼间的平等互动、幼幼间的相互动等进行科学评价,探索积极有效的方法、途径。然后,将两节活动的优点进行整合,由经验型教师再次展示,教研小组的教师们二次观课、议课后进行“二研”,即进行二次研讨、修改。活动后对比分析教学活动的环节处理与细节处理的异同,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实施行为跟进。通过反复尝试,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在研究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和发展。

教师们通过多次探讨和学习,不断与同伴的教学思想、教学行为、教育理念产生“碰撞”,并引起“共鸣”,分享了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逐渐能够挖掘更多的教育材料,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完整丰富的讲述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新的园本教研行动研究方式,促进幼儿园坚持从本园实际情况出发,从教师的专业需求出发,使教研活动真正走近教师,走进心灵,发挥了园本教研自主研修、同伴研修的魅力,提升了教师群体互学互助的作用,使得教师在问题追问中逐渐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在分析问题的产生和探寻解决问题有效策略过程中助推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四、反思交流、共享经验的总结阶段

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小组的同伴互助,是有效开展园本教研的基础与前提,是增强教师之间互助合作、创建学习经验交流的共同体的有效载体。

第12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 培训 改革 “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C-0182-03

一、改革背景

2010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提出加大力度建设规范优质幼儿园的同时,加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水平。同年启动实施的“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即是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教师培训工作具有示范引领和促进改革的重要作用。为加教师培训质量,2011年、2012年相继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简称《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称《专业标准》)和《“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简称《国培标准》),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深入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着“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与推进,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训改革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校“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与“广西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合署办公,共同为广西幼儿教师培训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尤其是2012年学校通过教育部评审会答辩获得“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资质,标志着该校幼儿教师培训水平迈向国家级行列,在培训规模、培训质量、培训辐射等方面,进入了跨越式大发展时期。据统计,2012年至2015年该校实施“国培计划”幼教类项目的培训人数逐年大幅增长,各类培训项目年培训量达上万人,参训幼儿教师遍及广西区内外,培训影响扩大到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见表1)。培训数量剧增与培训品质提升,怎样相得益彰,需要研究、革新、改进。

二、改革举措

以实施“国培计划”项目为契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着力进行幼儿教师培训的整体改革。由校长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做好顶层设计“谋篇布局”,组织团队研读领会《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和《国培标准》(以下统称“标准”)等相关政策精神,研究幼儿教师培训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并提出“举全校之力办国培”,以保障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的落实和推进。基于“标准”的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努力规避主观臆测,力求思路明晰、目标明确、成效明显。本着以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导向,该校将问题意识、任务驱动、理实结合等策略贯穿培训全程,扎实推进改革。

(一)调研分析、针对需求制定目标。幼儿教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参训者发生积极变化,并使参训者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效提升,因此,调研分析是重要前提。为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领域、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气质类型学员的培训需求,使培训服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该校围绕“期待解决的问题、期待的培训内容、期待的培训特点、期待的培训形式、期待的研讨话题、期待的自身变化”等方面在训前对学员开展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等常规调研,还专门组织项目人员到区内外优质培训院校(机构)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并适时通过实地回访、网络回访等方式与往期学员交流,使幼儿教师培训改革获得重要的基础信息。

以调研分析为基础的培训目标制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例如,关于专业能力方面,面向幼儿园骨干教师,侧重加强其保教能力提升;面向幼儿园园长,侧重加强其管理能力提升。等等。制定适切的培训目标,为培训实施找准着力点。

(二)探索创新、分层分类实施课程。针对幼儿教师四个阶段(准教师、新手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成长规律、三种类型(幼儿园园长、保教主任、一线教师)岗位特点,探索分层分类培训课程体系,将培训目标、内容、方式等在实施课程中进行整体研究。

以幼儿园园长培训为例。通过改革研究,形成了幼儿园园长“五力”课程(见图1),切实促进了园长角色定位与领导力、幼儿园经营与管理力、幼儿园课程领导力、园本研究领导力和教师队伍建设力;构建了“课堂+现场”培训模式,将专家讲座、现场诊断、案例剖析、情景体验、跟岗研修、“工作坊”研讨、“园务会”观摩分享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并在同一时段平行开设不同课程、提供“课程菜单”由学员“自主选学”,有效加强园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落实了“实践教学”达到50%的“标准”要求(见表2),将“学、思、行”有机结合,实现理实双向促进。

(三)整合资源、线上线下专业引领。具体如下:

首先,加强人力资源整合,组建“双导师团队”。学校认真遴选区内外优秀的高校专家、一线行家,组建了实力雄厚的“双导师团队”,通过“导师工作坊”,在训前、训中、训后对学员进行全程指导。导师们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及时探讨问题和对策,为每一期培训班“把脉”“问诊”并“开处方”。以幼儿园园长培训“观摩园务会”为例。经调研了解到园长们普遍希望加强园务管理水平,如何通过培训得以落实?专家团队集体备课提出在集中培训阶段“观摩园务会”的设想,该活动由一线行家所在的研修基地幼儿园组织开展,由高校专家参与共同评议,学员在观摩过程中记录优秀园长如何把管理理念落实到实际工作环节、如何调配资源、如何把握时间等,并适时参与讨论,在真实情境中直观学习,效果很好。集中培训结束,学员们学以致用,借鉴组织本园的园务会,并通过网络平台与导师适时交互探讨,获得持续的专业支持。

其次,加强数字化资源整合,开发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库。自2013年至今,依托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校建设项目,采用“清华教育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全面上线,其中“课程教学”作为整个平台的核心,包括课程基础信息、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互动答疑、教学评价与评测、课程组织与管理、辅助教学工具等6个子系统,配合幼儿教师教育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研究,开设了756个网络课程个人学习空间,开发建设了3大类21种线上线下职前职后共享资源库。平台资源库为学员集中参训、在岗研修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运用于训后跟踪,指导参训教师根据“双导师团队”的“任务单”,在网络研修平台进行资料阅读、视频观看、问题提交、互动研讨等活动,通过文章、评论、论坛发帖回帖、视频答疑等方式,参与导师辅导和同伴交流,为幼儿教师训后自主研修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实践研修基地资源整合。与优质示范幼儿园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校、园共同研究打造培训专题,为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营造开放、合作、实践、共进的良好生态。

(四)优化管理、文化自信激发后劲。优化管理有助于将纷繁庞杂变得有序高效。学校以幼儿教师培训中心为主,从培训管理现状与问题入手,梳理培管理流程,改革培训管理机制。先将项目申报、答辩(竞标)、修订、实施、评价等各个过程环节逐一梳理,建立完善培训管理常规体系,包括培训申报立项体系、培训课程实施体系、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等,使培训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实效化;再由学校幼儿教师中心统筹规划,发挥“中枢”作用,指导系部积极参与,通过“四个统筹”,即统筹培训项目设计、统筹项目招投标、统筹项目实施、统筹项目督导评估,使该校幼儿教师培训由幼教中心“一枝独秀”转向全校多系部参与的“百花齐放”态势,更好地应对幼儿教师培训日益增长的数量与质量要求。

优化管理还应将文化自信建立融入培训。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精神支持,因此重视幼儿教师精神成长也是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的重要部分。在实施“国培计划”项目过程中,注重“动之以情、育德育心”,用学员自身或优秀教师的教育故事来诠释师德师爱,用各地民族民俗分享来拓展教育视野,用“大爱”校园文化来引发积极情感,将幼儿教师培训打造成为专业学习之旅、情感融汇之旅、文化交流之旅。通过培训,幼儿教师对国家、民族、本乡本土的文化、教育、资源等建立积极的认同感,以文化自信带动专业自信,避免盲从跟风,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成效

基于“标准”的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以“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为载体,取得了显著成效,促进了多方共赢。

(一)“授鱼亦授渔”促进学员专业成长。从集中培训结业汇报来看,通过学习借鉴、专家指导和同伴互助,学员的研修日志、教育案例、师德故事、培训简报、研讨课展示等,均反映出较好地掌握了正确理念和基本方法。可视为“授鱼”有成效。从训后网络平台交互来看,学员面对实际问题更具客观和理性。从追踪回访调研来看,学员比训前更善于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员们表示,培训让自己在教育理念、策略、技术、资源利用和工作心态等各个方面获益匪浅,在集中培训时、回到岗位上,自己都对幼教工作有了更大的信心、更好的思路以及更快找到支持途径。这可视为“授渔”有成效。传统认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似乎有非此即彼之意,我们尝试重新理解并将“鱼”与“渔”并列考虑,尤其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而言,“授鱼”的直观作用与“授渔”的长效指导,显得更为必要。

(二)“构建共同体”促进研修基地提质。作为幼儿教师培训“理实一体化”的重要联结点,研修基地为幼儿教师实践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在“国培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学校与近百所市级以上示范幼儿园以“构建共同体”来合作共进,高校专家入园指导学员,也同时指导基地园,基地园优秀教师加入“双师型”导师团队,也同时引发自我学习。在边合作边提升的过程中,研修基地的办园管理、保教水平、师资队伍、儿童发展、园所文化等均得到加强。

(三)“研究式培训”促进学校跨越发展。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带来培训满意度高、培训受益面广、培训影响力大的显著社会效益,也推动学校跨越发展。学校在广西教育厅关于“国培计划”匿名评估中多次获得同类项目排名第一,连年名列前茅的好成绩。以科研课题和项目带动培训的“研究式培训”,在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其中“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项目研究先后出版专著8部、教材5部、论文57篇、调研报告1份,核心成果《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框架》专著得到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的高度评价,研究成果转化实践应用,为“国培计划”项目及相关教师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研究成果推广到国内100多所同类院校和幼儿园的实际应用当中。“西部地区县域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课题关于广西幼儿园教师队伍调研的成果,为广西教育厅进行幼儿教师政策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提供了决策支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有关问题研究成果为自治区政府采用,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幼儿园编制标准暂行办法》。

目前,实施“国培计划”项目、打造幼儿教师培训“新强优”品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后续将进一步发挥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等作用,进一步推动广西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总之,幼儿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国培计划”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大项目,基于“标准”视阈、以个案为例来研究幼儿教师培训整体改革,有必要性和可借鉴性。今后还可从多个视角、多个维度来探索更具普适性的幼儿教师培训策略,如培训机构和培训者的专业化界定与专业化水平提升、培训成果的学术提炼、培训追踪研究的信度效度检验等,均有待加强反思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11)

[2]闫寒冰,魏非,李宝敏.教师培训发展现状及发展线路图――从“国培计划”的实践误区说起[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5)

[3]袁旭,李艳荣,张文军.幼儿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创新与实践框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