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跨栏跑教案

跨栏跑教案

时间:2022-02-13 10:3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跨栏跑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跨栏跑教案

第1篇

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吞下这只苦果的同时,需要冷静分析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我认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对体育教育的目的没有明确。或者说当前中学体育教育的目的被异化了,偏离了。我国学校体育过去一般只强调阶段效益,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效益,伴随着“终身体育”对我们的影响,人们对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环节的学校体育,提出了在进一步提高阶段效益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其长远效益,并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的新要求。在实践中,人们已经在接受并重视用这种思想并用来指导学校体育的改革,特别是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学校体育已开始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态度、习惯、注意提供有意义的运动消遣手段与方式、满足学生运动精神娱乐等方面的追求与享受、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等内容。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倾向。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科学家都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行为转变,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一、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

常常会有这么一现象,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书,上过几十节课,似乎觉的自己形成了定型化的教育模式。但要问他的体育教学特点有哪些,又很难说清,这是相当一部分教师的现状。新的体育教学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应树立特色意识,形成教学个性,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深入钻研体育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这里的创造性主要指

(1)在教材处理上,体育教师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作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篮球的单手肩上投篮教学中,可针对学生喜欢球星和喜欢看比赛的心理,讲解篮球投篮的发展史及单手肩上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这样的教材艺术处理可使学生更投入地学习篮球。

(2)在优化教法上,体育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如教师进行初二男生的跨栏跑教学,单元的前半部分,教师先采用游戏法让学生跨越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障碍物,充分体验跨越障碍进行比赛的乐趣;随后逐渐转入跨栏跑教学阶段,学习中让学生自定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体验运动学习的乐趣;单元的后半部分,教师组织学习小组间的比赛,采用超过自己最好成绩的比例作为得分的相对评价方法,各小组内自定比赛的策略,互相帮助,争取胜利。最后,单元结束时教师让学生写出学习的体会,总结学习成果并以此加深学生对运动乐趣的体会。

(3)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教师在第一学期的开始阶段,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设计一堂课,并在教师指导下,担当课中一半时间的教学。学生首先要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将设计出来的教案交教师批改,教师批发后交还给学生备课,上课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通过一个学期后,每个学生都担任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也在相互的配合中知道了应如何主动地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学的结果,而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教学角度上讲,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新课程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揭示动作技术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技术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形成正确技术动作的能力及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在进行高一的跨栏跑教学中,单元按课题“什么是跳栏、跨栏、跑栏”,“跨栏为什么要攻栏”、“攻栏的要素”、“如何练习攻栏的动作”、“你的同伴的攻栏动作如何”等相互有关联的问题,放在8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如第三节课时,课题是“攻栏的要素”,教师先让学生测量自己起跨点到栏的距离和下一栏第一步着地点与栏的距离,以诱导学生认知攻栏的技术结构,在实地验证和讨论中得出攻栏与速度、身体柔韧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找到练习的方向,并实践了如何理性地进行运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总之,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不应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的乐趣。

[1]傅正泰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3)

第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展示;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9-03

每次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不仅给人视觉上的冲击,更多的是思维火花的碰撞。现试图通过剖析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特点,结合日常课堂教学情况,谈几点体会。

一、本次全国活动的主要特点与亮点

1.活动形式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本次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活动主题是“强化体育专项教学改革,优化体育场地器材配置”,呈现教学观摩、器材展示、体育室内健康课展示三大板块。

其中,教学观摩所展示的内容不但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等大类内容,还有花样跳绳、三步球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内容。

室内健康课小学展示了6堂课,分别是一年级的“男孩和女孩”,二年级的“我的情绪我做主”和“交通安全记心上”,四年级的“保护视力”,五年级的“合理饮食促健康”,六年级的“轻度损伤的自我处理”。内容涵盖面广、趣味性强,认可度高。

启示:基层每一次教研活动必须明确活动的主题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一主题开展什么样的活动形式?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这样才能使活动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使活动更有实效。

最近几届的全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所选择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一线的体育教学中所选择内容却相当有限,特别是体操等安全要求相对较高的内容几乎难以见到。“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十分突出,相当部分学校、老师围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测试内容进行教学。其中初中学段更为突出,基本上日常课堂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中考内容和体质标准测试内容两大部分。因此,常态教学中如何出现更多的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标准(实验)》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规定各大系列中的内容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日常教学中,在注重体育实践课教学的同时还需加强健康知识的传授。

2.教学手段生动多样,利于目标达成

教学手段是为了达到体育教学目标所运用的物质方面的场地、器材、仪器、设备等。常用的体育教学手段有挂图、模型、多媒体、哨、录音机、各种器材等。[1]

本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小学各有一节课使用了我们常态课中比较少用的多媒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月23日下午,上海市民立中学夏促焕鲜χ唇叹拍昙逗嵯浞滞忍绞保结合教师示范,利用ipad对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的标准动作进行慢放,让学生对横箱分腿腾越技术动作、结构有一个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以帮助学生学习横箱分腿腾越。同时,夏老师用ipad及时拍摄学生的练习情况,通过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的对比,便于学生剖析自己动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横箱分腿腾越技术。

5月24日下午,一节少年拳第一套25分钟片段课,侯晓梅老师采用了以下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少年拳第一套所要学练的动作并让学生模仿练习。接着根据学生模仿练习的情况,老师进行了针对性的动作示范、提出新的学练要求后,学生再次进行少年拳第一套的练习。随后结合电脑,每组进行观看、对比、分析和练习。最后,在逐一动作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少年拳第一套串联动作练习。

5月24日下午三节高中跨栏跑,三位老师所采用的器材各异。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中学李晓芸老师采用的软栏,降低了练习难度,提高了练习的安全性,以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戴艺老师采用小垫子与栏架配合,在小垫子上的辅练习和完整跨栏动作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栏架中进行完整动作练习,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尝试和体验,让学生在循循善诱中体会跨栏成功的快乐。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陈京来老师使用的是墙体、橡皮筋和软棒。利用墙体练习摆动腿技术动作,橡皮筋限制摆动腿抬腿高度,栏架侧面安置软棒以降低练习难度,增加运动的安全性。

启示:教学手段、方法、过程都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器材资源显得更有意义。同样,在基层教研活动中,关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运用的有效程度理应成为教研活动中应关注的一个话题。

3.加强对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的监测

练习密度是指在一节体育课中,学生练习密度的总时间与上课的总时间之比。合理安排学生的练习密度,有利于学生掌握身体练习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运动技能,有利于学生体能的提高。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体育课中的运动负荷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身体特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对运动知识的掌握和运动技能的形成。[2]

由于近些年来渐渐地忽视了对课的练习和运动负荷的检测与评价,体育活动中必须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和相应产生的练习密度被有所忽略。本届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工作人员用仪器对课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进行监测,并及时将测试结果告知点评专家,大多数专家能结合监测数据来点评课堂教学情况。

启示:余立峰通过查阅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15种《学校体育学》教材,发现本轮课程改革以前出版的更注重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描述,对该内容的描述列入到体育课的准备与分析(或体育课的评价)的章节更多。课程改革后出版的就出现了没有涉及或者有所涉及但描述非常简单笼统的情况,比如有的教材对于教案编写中练习次数和时间的要求,只是在编写体育课教案应考虑的问题中对课中各种活动的时间进行恰当的安排和分配做了相对简要的阐述,并没有详细说明练习次数和练习时间的概念、计算方法等操作性要求。但最近几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中对体育课练习密度的关注度有所提升。因此,教师在接受大学教学时由于教材的原因没有掌握这个知识点,或者是大学教师不加以补充,导致学生缺失这个知识也就不足为怪了[3]。结合本届活动中根据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测试数据进行点评的情况,认为很有必要加强对青年老师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学习与指导。常态教学中,引导老师们加强课时练习时间与练习次数的设计,以保证课时教学中的练习密度。

4.强调体能练习,寓体能练习于技术学练之中

5月23日下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中学徐路嘉老师执教横箱分腿腾越,以探索“初中学生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相长的教学”作为本课的设计思想,通过将俯卧撑、俯撑顶肩推手击掌、站立推手等体能素质,植入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使体能素质与运动技术互为渗透,促进共同发展[4]。专家点评时也认为:课中适时穿插课课练,将课课练内容穿插于横箱分腿腾越学练中,面向全体和“体能+技能”这两个方面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徐老师的体能和技能的组合,并不像以往体育课中的一样,先进行技术操练,等技术学练结束后再进行相应的素质练习或课课练。寓体能练习于技术学练的最大好处在于学生利用等待横箱分腿腾越练习的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能练习,且所练习的体能练习内容辅助于主教材横箱分腿腾越。这样的体能练习内容既充分利用了课时时间又促进了主教材技术的操练。

启示:浙江省率先提出了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来构建单元内容,认为这是要落实“用教材教”,实现“以生为本”的一个重要突破、一条基本路径[5],并在多次省级教研活动中加以实践与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将课课练融合于技术学练中。结合主教材,合理搭配“课课练”,在进行“投掷实心球”这一内容时,通过俯卧撑、引体向上、顶桥等方式积极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柔韧性,为投掷实心球教学打下基础。根据技能形成特点,有效渗透“课课练”,如“双杠支撑摆动前摆下”,在学习该内容前期的课就应该有目的安排上肢力量的素质练习,同时在杠上学习该动作后安排相关上肢力量练习等。单元统筹设计,系统落实“课课练”。例如,排球垫球教学中一共4课时的单元,每节课“课课练”结合打球运动专项素质,如第一课时采用提高下肢力量的助跑摸高、原地纵跳等内容;第二课时发展灵敏素质练习,做低姿往返摸线跑、梯次折返跑等。[6]

二、本次全国活动中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

1.仍有部分课“作秀”

如某节跨栏课,有好多听课老师认为:如果让学生热身后,直接进行连续跨越三个低栏的练习,其效果与通过一节课学练后的完整练习几乎不会有什么差异。

启示:借班上课,是目前教研活动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由于上课老师来自其他学校,不可能将自己的学生带至上课学校进行上课。那么,如何保证参与上课学生的学习起点与上课老师所预设的起点保持一致成为借班上课必须控制的因素之一。如初一的远撑前滚翻第一课时教学,应保证授课对象的学生会前滚翻,但没有学过远撑前滚翻。那么,借班上课的老师就可以在复习前滚翻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远撑前滚翻的教与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真实水平,才能使听课老师有更多的借鉴之处,真正起到教学研讨的效果。

2.精讲多练仍需进一步加强

可能是借班上课的缘故,也可能是所学技术难度较高,有部分展示课中老师讲得过多、过频,而影响学生学练的时间。点评专家在点评横箱分腿腾越时,值得商榷的问题的第一条便是“体育课不能局限于说教,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

启示:“精讲多练”目的在于教师的讲授和示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积极思维下的学习,通过学生大量的练习与感悟,促使学生从不知到知,进而掌握运动技能。常态课教学中或基层教研活动时,要求上课老师理清每一学练步骤的目的,根据目的去设计该片断中应该向学生说些什么,示范时观察什么。如脚内侧踢球,首先老师做完整示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脚内侧踢球技术动作由哪几个环节组成,因此,老师可以边慢速示范边讲解脚内侧踢球的五个环节名称即可。踢固定球是脚内侧踢球的其中一个练习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支撑脚和摆动腿与球的关系,那么老师讲解时讲清支撑脚与球的关系、踢球脚触球的部位和击球点、该练习的方式和要求即可。示范踢固定球时,让学生观察支撑脚的站位、摆动腿的摆法。为让学生更好地、快速地弄清楚脚触球的部位和击球点,教师可拿一只足球(事先用粘贴纸表明脚触球部位),边演示边说明脚触球部位和击球的点。同时,每一练习是否有效,也应根据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结合动作要领适时进行点评。

3.需进一步重视课堂常规

季浏教授在本次闭幕式讲话中指出:有的课在开始部分不安排见习生、不检查服装,在结束部分不组织学生收还器械等。

启示:课堂教学常规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因素,也是避免伤害事故发生的有力举措,是对师生双方提出的基本要求。日常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课前认真布置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并检查自身的仪表服装,提前到达上课集合场地等待上课;上课铃响后等体育委员向体育老师报告出席人数后,师生互相致敬问好,若有迟到同学须喊报告并向老师说明原因,经老师同意后方可入列;课中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特别是投掷课时尤应强调这一点;下课时师生应互相致敬和道别,待老师宣布“解散”后学生方可解散。

4.合理安排体能练习

本次展示活动中有些课中的体能练习安排并不十分合理。如点评专家点评跨越式跳高课中的体能练习时指出:体能练习以双人单脚跳、多人单脚跳、游戏赛龙舟为主,跳高本以腿部运动为主,如果体能练习中加强发展躯干和上肢力量的练习可能会更合理一些。

该课时的体能练习不同于前面所提及的“寓体能练习于技术学练之中”的练习,前面提及的体能练习是在等待练习横箱分腿腾越时与主教材相匹配的辅练习,而跨越式跳高中的体能练习类似于传统体育课中的课课练,其目的在于通过课课练,促进学生的体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启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中指出: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7]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在关注技能传授的同时,合理选择和安排体能练习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既可以在主教材学习时,结合主教材进行配套的辅练习,即寓体能练习于技术学练之中;也可以在主教材学练结束后,根据身体全面发展原则,通过上、下肢搭配的形式开展相应的类似于课课练的体能练习。

参考文献:

[1]邵伟德.体育课堂有效教学与例解[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102.

[2]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29-230.

[3]余立峰.编写教案中应重视练习时间和次数的正确描述[J].中国学校体育,2011,8:29.

[4]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暨体育器材展示活动教案集[C].2015:80.

[5]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6.

第3篇

【关键词】田径教学能力;定量;学生能力培养

On the Quantitative Training of Students' Major Ability of Athletic Teaching

QIAO Zhu1GUO Yu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2.National College of Tobacco Corporation employees'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China, Zhengzhou Henan 450011)

【Abstract】Nowadays, the key issue in education reform is how to make our education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has become a major concern of teaching staff in our country. The athletic teaching ability is one of the basic abilities of a teach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refore, in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where most PE teachers are trained nowadays, we place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teaching ability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make it quantificational and set it as a goal, in hope of realizing the synchronization of knowledge teaching, skill learning and ability developing.

【Keywords】athletic teaching ability;quantitative;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仅仅通过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教育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日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1〕

最近我们对郑州市10所中学的25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从中了解到体育院系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对体育工作的适应程度还不能达到合格体育教师的标准(见表1)。

我们认为存在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育过程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学生的术科学习可称之为:技评、达标准备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可叫做:运动训练教学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围绕如何通过考核标准,其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于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下了不少工夫,如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增加实习次数、课中进行准备活动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3〕但我们认为这只是在制度与时间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如何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如何将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定量化、目标化地实施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调查访问

在阅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田径专选课学生主要教学能力培养调查表》,分别对郑大体院、河师大、河大体院田径专业教师和郑州市10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共60人进行了调查与访问。得出的结论是,田径专选教学中应培养的教学能力有组织能力、示范能力、讲解能力等11项,各项能力的重要性顺序见表2。

(二)制定评价标准及培养进度

1.制定评价标准

在分析研究各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我们选择前5项能力作为田径专选课中主要教学能力对学生进行培养,鉴于运动能力(第7项)在田径术科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我们也将其选为培养目标。通过征求有关专家的建议,首先制定出各能力的评价内容及标准,并进行第一轮实验,在取得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评价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同时对各项标准赋予相应的分值(表3)。

2.制定培养进度

(三)教学实验

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和实验再实验的方法,为使实验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比性,我们均采用跨栏专选课作为两次实验的重点。

第一轮教学实验为2004级专科专选1班(对照班)、2班(实验班),实验时间为2004.9~2005.1,共24学时。

第二轮教学实验对象为2004级本科专选1班(对照班)、2班(实验班),实验时间为2005.3~2005.7,共36学时,两次实验均为同一教师任课,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见表5。

三、结果与讨论

(一)六种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及评价方式

根据6种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及评价方法,进行两轮跨栏课教学,其结果如表7。

(二)实验结果分析

1.组织能力

从两轮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班整体组织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班。主要原因在于,实验班同学对于如何进行准备活动的组织有明确的目的性,具体表现在队伍调动适当、准确,基本上做到人员移动均在口令指挥下进行,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明显提高。

2.示范能力

示范能力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培养基本体操示范能力和专项技术示范能力。基本体操的示范能力两个实验班均好于对照班,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两实验班基本体操的动作规范、运用时机与方向均优于对照班,专项技术示范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通过分析我们认为:(1)专项技术练习是跨栏跑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技术完成的质量;(2)专项技术作为期末考核学生成绩的一项指标,在教学中师生均给予了较高的重视,故两组专项技术的完成情况基本一致。

3.讲解能力

从表7中可以看出两实验班的讲解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班,具体表现在学生表达能力增强、语言运用准确、讲解条理清楚。学生课后普遍反映:“在队前讲话一点也不发怵了”。由此可见有意识地对学生讲解能力进行培养,并结合定量化评价,会提高学生积极思维、认真表达的能力,能使学生逐步适应在课堂环境下的讲解能力。

4.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主要通过加强课堂提问和课外作业的批改进行培养,其考核性评价是聘请两位与实验无关的教师(副教授职称),在将两班学生分析报告混合批阅的情况下完成评价的。因此,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性。从整体上看实验班的学生的报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逻辑性强,对问题的分析能够以口头或文字的形式明确地表达出来;第二,初步掌握了技术分析步骤,如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纠正的方法与手段等;第三,有一定的文字书写水平。

5.教学内容及手段安排能力

内容安排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编写教案完成,实验班在学生准备活动实习过程中,教师均对每名实习生教案编写内容完整性、顺序合理性、练习针对性等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逐步熟悉掌握教案编写的基本规律和特殊要求,从期末考核中可以看出,两实验班与对照班得分情况有显著差异。

6.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两组学生表现出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其主要原因在于:(1)这一能力是学生学期结束后的主要考试项目,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均渴望在此达到较高的水平;(2)相比之下,两对照班在此项能力上的投入高于实验班;(3)两班的差异虽无显著性,但由于实验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此方面的投入相对少于对照班,从经济效益的观点看,实验班的教学过程还是好于对照班的。

四、结论与建议

(1)田径教学中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应着重从组织能力、示范能力、教学内容编排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着手。

(2)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教学能力进行定量化考核,对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能力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教学能力进行有目的的培养,可以提高教学效益,使学生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取得不同的收效。

(4)目前应在我国体育院系田径教学大纲中加入学生能力培养的内容并制定相应的细则,以使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志超等,中国高校体育改革回顾与展望〔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35-03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更新,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目标。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基层教师的重要基地,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更要加强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田径教学作为体育运动和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田径教学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教学能力。但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受以竞技为核心的教学结构体系的影响和传统的教学思想束缚,在体育教学中较多地注重体育专项的专业性,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如何培养担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师资,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

一 田径教学能力的内涵与外延

1.田径教学能力的内涵

田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按照田径教学的规律,运用田径教材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健身的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即获得田径的知识、技术、技能和掌握田径教学规律;田径教学的实践活动;主动求知的心理基础。

2.田径教学能力的外延

第一,田径教学设计能力。包括掌握现代田径教学与训练理论的能力、掌握田径教学目的和原则的能力、挑选教材的能力、制订田径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田径教案的能力等。

第二,田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讲解与示范的能力、组织教学的能力、突遇问题解决能力、合理安排负荷能力、纠错与指导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辅助教学的能力等。

第三,田径教学评价能力。包括学生成绩评定能力、裁判能力、构建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能力等。

二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

1.学生实践活动内容和时间偏少,没有科学系统地安排

体育教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课程教学逐步完成。然而,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教育教学课程都是以理论课的形式进行,致使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学理论知识,更不易通过教学实践过程将其内化为教学能力。尽管多数高校也安排了教学见习,但重视的力度不够,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实践效果。事实上,毕业前6~8周的集中教育实习就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

2.对学生教学能力缺乏系统、综合的考核机制

考核本身具有评价、反馈、激励等功能,通过对学生教学能力的考核,可以评价高校教学工作成效,让学生和教师看到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目前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中却缺少一个系统、综合的考核办法,致使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现状不能很好地把握,很难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这不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脱节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缺少与基础教育相联系的长效机制。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部分教师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情况不尽了解,教学中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致使许多实习生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文件等方面都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应,使高校培养出来的“准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中小学体育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田径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和掌握所学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具备技战术分析与运动队训练的能力。其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和体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意义;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运动的卫生保健知识和一般运动创伤的简易处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体育的一般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田径运动项目的竞赛方法和裁判知识;组织运动队的训练及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方法;准确掌握体育专项技术要领,动作的难点、重点、易犯错误以及教学步骤。

2.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

通过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环节,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教学能力落到实处。

第一,通过准备活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1)培养教态、口令、领操及组织调队能力

从第一学期第一堂课开始就由学生轮流整队集合,主要通过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来进行。要求实习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行为规范还是言谈举止,均以一个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实习生口令的培养,主要针对个别学生采用专门训练的方式,如针对口令不够洪亮的学生,在实习后加喊一节操的口令,队列指挥口令不合格的学生,实习后进行2分钟的队列指挥,组织并调队,同时布置一些课外专门性练习,这对训练他们的标准口令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培养学生编操能力

在学生进行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实习过程中,安排布置学生编写的教案里要求包括徒手操、游戏、专项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练习。要求书写工整、文字清晰、图文并茂、有动作要点、运动量等。游戏不能重复,要求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进行编排。

第二,通过教学课培养学生教学能力。

(1)培养学生撰写教案的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在复习课中多进行试教。在教案撰写上,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了解教案撰写的基本格式,主要练习内容和时间的分配、掌握等。教案要求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在教师确认符合要求后方能上课,教案的撰写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堂课的整体把握与设计的能力。在能力培养上,教师可不断增加对学生撰写教案的要求。主要方法有:一是介绍撰写教案应考虑的因素。如课的时间、学生状况、教学条件、课的主要形式、所教授的内容(复习内容)、各部分的要求、衔接方式等。二是保证课时分配合理,要求学生自己先提前试讲以确保上课时间分配的准确性。三是保证课程内容搭配适当,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反映课程的任务要求,符合教学原理与学生练习原理。

(2)培养讲解示范能力

讲解是指对技术动作加以语言的概括,示范是指对动作技术的表演。讲解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使学生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完成一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之后让学生进行试讲,讲解动作要领、要点要求、练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讲解能力。而示范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生必须掌握正确的技术技能,促使学生自身的运动实践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运用示范,教会学生示范的技巧、正确的示范位置、合理的示范面和示范时机。善于运用正、误对比示范,善于运用完整与分解示范。

(3)培养学生分析与纠正错误的能力

学生在试教过程中对教学时学生出现的错误一般能及时发现,但纠正起来就显得束手无策,“某某同学什么技术不对”是试教学生常用的语言,但对产生的原因与纠错的方法,试教学生却极少谈起。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采用典型错误剖析的方法,介绍发现错误后如何分析原因,如何选择纠正手段,如何让学生去体会动作,并在每节课中对做得好的试教学生给予积极性的评价。

(4)培养组织竞赛和裁判能力

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和裁判工作是田径教学的组成部分,是教学与训练的补充。根据教学进度,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讲解规则。理论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到什么项目,就讲什么规则。如在学习标枪技术时,按规则要求整理好场地,说明助跑道的宽度,助跑必须在助跑道内,对身体及标枪落地后的要求,成绩如何丈量等。为了加深学生对规则的理解,教师可示范犯规或违例动作,现身说法。在学生练习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改进技术外,还要对其犯规动作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犯规,在进行考核时让学生担任助理裁判员,以提高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能力。

(5)培养学生教学评价的能力

在教学中试教学生每进行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可有效地将试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完善,使学生在以后教学中不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

(6)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处于主动地位,除完成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外,还要注重思想教育,要以身作则。教师对学生最深刻的感染是人品、学识和能力,可见,教师的形象和内在素质是极其重要的,思想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体育教师应把思想教育糅合在教学过程中(包括课堂常规的执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克服困难、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护公共财产等品质,同时还要讲究方法,以理服人,体现在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中。

第三,创建突出学生能力考核的课程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本,在掌握田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构建田径课程评价的新体系。(1)增加评价内容。在学生技术技能考核的基础上,增加技术动作的教学讲解、教学组织方法的实施等能力考核;单项技术科学健身方法与手段创新能力考核;组织竞赛的裁判知识与能力等考核。(2)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定量评价与达标评价的方式,采用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进行田径技术考核时,技评达标与讲解示范同时进行,其中技评达标要以一定的强度按照正确的动作技术规格完成。(3)改革评价形式,实施教师集体评价与任课教师评价相结合。技术考试采用抽签制,把A(短跑、跳高、铅球)、B(跨栏、跳远、标枪)以跑、跳、投的形式分为两组以及定向越野比赛(必考项目),学生采取抽签方式,选择一组内容中两个项目进行技术评定。理论考核以基本理论、技术理论、裁判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试卷形式进行评价。(4)突出能力评价。为了实现田径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目标,在田径课程教学评价中突出学生能力考核,将能力评价贯穿于每个评价环节中,突出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技术动作的教学能力、运动训练的实施能力、田径比赛的组织能力和健身方法手段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抓实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创建多种途径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组织和带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三字一话”等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支持和帮助学生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教师基本功、基本技能比赛。开设和安排形式多样的小讲台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轮流的形式来上课,要求他们编写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要求,结束后老师进行讲评;以竞赛的形式对学生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进行全面检查,如教案评比、体育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体育专业说课比赛等,以赛促练。

第二,丰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教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担任非体育专业班级的课外体育辅导员,协助做好课外活动的组织辅导、运动竞赛的训练与指导,以及健身知识的传授与推广等。另一方面,可以安排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运动竞赛的组织与裁判工作,在实战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与技能。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走出校门接触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一是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到中小学中,选择能起示范、指导作用的优秀中学体育教师的课进行观摩,在课后为学生讲评课中的要素,组织学生对课的设计、教法的组织和运用进行讨论,分析出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二是让学生亲身走进中小学校园,担任课外体育活动辅导工作或参与运动队训练;三是通过高校在中小学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于大学的全过程,使高校面向基础教育,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基础教育接轨。

第四,严格把关,抓紧抓好教育实习。要高度重视教育实习工作,严格把好教育实习的质量关,杜绝将教育实习变成一门普通的高校课程,甚至走过场、流于形式。教育实习教师应切实负起监督、指导的职责。在实习过程中,教育实习教师应抓住几个重点:一是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与实习基地共同切实把好实习质量关;二是加强对实习学生的教学技能的指导工作,尤其是课前准备的指导和课后评议,包括课程的准备、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理解、教法的准备,以及在课后的评议与总结。

总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全方位的综合培养,才能获得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曲飞.论大学生田径教学能力培养及教学改革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4)

[2]王美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能力形成因素的系统分析[D].四川大学,2005

[3]张来霆.田径[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

第5篇

一、培养坚强的信念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品质,比品质更重要的是抱负,比抱负更重要的是信念。”

我们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特保儿”、“小皇帝”,由于特殊地位和周边环境,使得他(她)们性格软弱,依赖性强,自信心差,具体表现是:自我评价消极,经不住微小的挫折,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惊慌失措,看不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在生活和学习上准备不足,离开父母和老师就束手无策。下面具体谈一谈如何利用体育课的优势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充分利用“造势”威力

人在得到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时,情绪会变得高昂,信心会显得十足。体育活动中那些集体发出的震撼人心的口号,教师常运用的体态语(OK、V手型、伸大拇指、挥拳、击掌等),课前准备好的横幅标语(写上校训等激昂词句)等不仅是活跃气氛的方法,更是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力量源泉。

2.提高教学的成功率

成功的经验能使人强化自信,淡化自卑,因为人都会从早期的成功中获得信心。在体育教材里,有一些项目,如“跳马”(支撑跳跃)、跳高、跨栏(障碍跑)、单双杠等等,完成这些动作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学生学习这些技能时,如果多次遭受挫折,必然会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降低器材标准,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支撑跳跃”教法,先将学生原地起跳“拉”过器械,克服畏惧感,建立成功感后再学起跳、助跑等技术。

3.针对差异,给予表现机会

每个人都愿意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优势,也都乐意得到别人的欣赏。据此理论,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改变教材、教法的单一性,针对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能、个性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机会。

4.精心设计教法,进行抗挫折教育

学生往往在接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自辨能力不足,矫正手段贫乏,会出现错误,导致挫折。其实,在体育训练中,学生出现动作失误的情况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错误”,避免产生挫折感。近年来各层次的优质课、研究课、公开课中,体育教师着重了“发现法”教学模式的运用,即让学生在随意练习中出现一些错误,受到一点挫折,再及时地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启发学生。这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新意和发展趋势,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种令人叹服的有效途径。

二、丰富的情感贯穿

“中国人最讲感情、人情、友情。”

中国是礼仪之邦,情感在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支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1.陶冶高雅优美的情操

人们往往认为艺术给人以美,体育给人以健康。其实,体育也同样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美的姿态、铿锵的韵律、有力的节奏、清晰的线条,无不让人陶醉其中。

优美动作的完成取决于技术娴熟的程度。而目前的体育教学内容却存在着严重不足:各年级重复性较大,加之课时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作还未到熟悉阶段就以“四不像”告终,很难掌握动作要领,更不用说体验其中的美了。所以,我们赞成“大单元”教学(一个教材的教学时数是过去的三倍以上)和“大体育课”形式(整年级按兴趣分组,由多位教师传授)。我们希望能将形体训练方式与内容,融进中学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2.增强和谐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也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对于没有走向社会的中学生来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困难与障碍并不新奇。

在体育教学中,光靠“帮助与保护”、分组比赛等手段来增强团结互助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启发学生逐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相互协作、相互竞争的正确交往的境地。在教学中,教师要制造一些机会,渲染交往氛围,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交往方式。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教学内容,采用跨班组合学习的方式。这种教学形式既照顾了学生的情趣和特长,又加大了交往范围,在将要实施的新课程中是一种颇为理想的教学模式。

3.培养创造的思维智慧

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单纯为完成教学内容而上课,不光自己累得够呛,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焦点,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学生是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中,我们不妨试一试“STS”的教学方法。比如:基本体操教材,首先提出问题――“抢险行动”(可设计为救火、救人等系列救援行动),然后让学生分成若干组,各负其责,教师只担任顾问或参谋,让学生设计并“演”出一场以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以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以生活常识得到汇集,以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目的的“戏”来。

围绕类似方法,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实施以体育教材内容为主的、模拟现实生活的锻炼形式,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智慧,像“一次运动会”、“一个考核项目的评判工作”、“基础知识测验”等等活动内容。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锻炼项目,让学生发挥想像、联想,在锻炼项目中施展创造才能。当然,这需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来合理组织,精心策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如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计教案,开发新教材,探索新方法,就一定能使体育课更为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

4.树立终身健体的思想

高品质的现代生活离不开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学对中学生进行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许多身体上的疾病是由于心理疾病造成的,有健康的心理才会有健康的身体,让学生懂得针对自己生理和心理上的差异、兴趣和爱好,合理去锻炼身体。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如“运动极限”、“运动疲劳”、“运动损伤”等,让学生学会一些锻炼的方法,积两项体育特长,逐渐养成健身的习惯,为将来打下良好基础。

三、体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