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时间:2022-04-04 13:42: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第1篇

《我与地坛》是篇自读课文,但我认为这篇文章无论从形式、内容到给学生的情感熏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对它十分重视。而本篇课文又是本册最长的课文,所以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在备课的时候,我一方面紧扣单元提示“本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注意拓展延伸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在备课阶段,我认真翻阅有关作者史铁生的材料,包括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工作量虽然较大,但我认为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对作者有了具体的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作者,接近作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的误读。在深入了解作者的基础上,我设计了如下导语: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有一位作家被称为最爱笑的作家,但也就是这位作家他说过,我的职业是生病,我的副业才是写作,同学们知道他的名字吗?之所以设计这样的导语,是因为“爱笑”与“生病”是对立的,但在作家身上却奇异地结合了,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原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我为什么来到地坛?――我来到地坛前后心态有没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怎么发生的?

前两个问题学生只要预习过或在课堂上迅速浏览过都能把主要内容答出来,关键是第三个问题,学生也能答出一些但不全面。而这个问题恰好是学习散文的重点: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所以重点在第三个问题。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的,首先让学生找出第一部分中景物描写的段落,即3、5、7自然段。其次按照“本段描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作者由此获得什么启发?”这种思维顺序来品读这些景物描写的段落。在品读的过程中,如对相对抽象却蕴含哲理的“六譬如”的品位,给以学生适当的点拨、引导及点评,但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阅读感受。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落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的阅读分析中举一反三。同时,学生应该可以得到了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的机会,预设会出现不少有价值和闪光点的回答和讨论,也会刺激我的教学冲动,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而教学相长这一点是我在备课时一直孜孜以求的,我希望这部分设计能达到整堂课的。

结语部分我这样设计:第一部分主要讲“我”与地坛的关系,“我”在地坛中得到的启发,地坛由“我”的避难所――再生地――精神家园。而在第二部分中,却主要写了“我”与母亲的关系,这是不是偏题了呢?到底“我”、地坛、母亲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样的设计使两个课时具有内在的逻辑连贯性,表明课文两部分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同时引发学生去思考,为下节课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最后,我打算播放《命运》交响曲,让同学们思考“从文中第一部分你获得什么启发”。在铿锵有力的音乐声中,在刚刚与身残志坚的史铁生做了一番心灵的对话后。力求使同学们在情感上获得一种提升,有话要说,有情要诉,我想这也应该是这堂课的一个小。

我的这个教学设计。在说课的时候得到了同组老师的肯定。但我知道,任何教学设计,无论预设再丰富,备课再充分,都一定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都必须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我希望能在真正上课时候一方面灵活贯彻教学设计,另一方面不断积累教学实战经验,为高中教学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后记:课堂效果与预期相当,导语部分悬念设计得当,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对史铁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环引导式提问和随机应变的追问让学生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逻辑思辨能力明显提高;课堂的部分出现在学生对“六譬如”的讨论和对其的模仿写作这个环节,讨论之热烈超出我的想象,而学生模仿写作的口头作文,更是处处闪耀着睿智灵动的光芒。经过这堂课,我对学生的理解和对教学的理解又进了一步,原来90后的一代并不都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肤浅浮躁。他们也有他们对生活特有的深刻体悟。他们也可以和经典对话,关键是靠教师的耐心琢磨和将心比心的引导点拨。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上这篇深厚博大的文章时,理性有余而激情不足,如果我的感情能更投入,肢体语言能更丰富,相信这篇文章对学生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2篇

【关键词】兴趣;自主学习 ;环境 ;氛围;艺术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持久、最强大的动力。没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作为动力,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理念下的正在探究、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

1要创造一个“爱”和“美”的教育环境

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交流的最好方法是“以心交心、将心比心”,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赖,首先是将心交给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帮助他们,尊重他们,以此唤起学生对师长的爱,对语文学科的爱,达到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乐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自己的仪表美、教态美、语言美、板书美,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美的氛围,以感染学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特别应注意自己的语言美,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有逻辑性和启发性,更要生动幽默,以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同时,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情,并配合自己的表情、眼神和学生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课堂氛围里,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要创设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靠自己已有的认识结构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是知识的主宰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使自己学习的内在兴趣越来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对他们的学习给予及时的肯定评价。在语文教学中,为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先要巧妙设问,以问促读,以问促思。从而在质疑、解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故乡》中有这样一句话:接着便飞出八岁的侄儿宏儿,人怎么“飞”出来呢?让学生讨论,从而体会到语言的准确行、生动性。通过老师的巧妙设问,逐步引导学生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路子上来,然后要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自己释疑,做到真正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提问给老师提问题或给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和老师来回答。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决不能忽视,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有无兴趣,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学科的授课教师,取决于这一教师是否拥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体态、仪表、语言、表情、手势、板书,对学生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或反感,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中的每一个问题,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板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始终要考虑现实是否有兴趣,能否激起学生兴趣这一问题。上课时要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课中,要巧恰如其分地创设情景,巧妙设问,培养学生兴趣,课堂结束时,精心设计课后练习,设计结束语,让学生回味无穷。如在《白毛女》一课的教授时我先讲一个故事:据说在时期,在某处上演《白毛女》,演出过程中,一位战士拔枪向演黄世仁的演员开枪,这个战士为什么会向演员开枪呢?是演员演的不好或是故事太感人?然后我放了“逼债”一段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剧中的情景,接着再让学生谈自己对剧中人物的理解,最后又让学生分角色饰演剧中人物,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节课结束时,我有设计这样的题目:你认为喜儿和杨白劳最终结局怎样?借《白毛女》剧本或录像看一下,和自己的想法做一比较,看哪一个更能揭示主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可能顺利进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也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优化课堂教学,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

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问质疑,发现作品的精华,在生生合作、师生交流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积累学法,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钻研精神,学会如何学习,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为新课程教与学开辟捷径。

二、更新教学观念,根据文本和学情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新课程实践中的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一般有“四阶段”“六环节”“五步十环节”等模式。“四阶段”即探究的准备阶段、探究的实施阶段、反馈顿悟阶段、总结延伸阶段。“六环节”即寻求联系、找准切入――导入新课、设置目标――激发兴趣、自学质疑――探究质疑、合作释疑――反馈矫正、强化顿悟――拓展延伸、反省总结。“五步十环节”指交流预习(复习旧知、讲解重点)――互助探究(讲解例题、师友互评)――分层提高(课堂练习、分工合作)――总结归纳(总结知识、收获学法)――巩固反馈(考查过关、预习准备)。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教材特色和学生实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主体,把握教学深度,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模式。

三、设计开放性话题,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个性探究能力

语文课堂中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探究阅读活动。语文的探究学习在操作上要讲究科学性,注重整合和优化。例如,我在教学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短篇小说《父母的心》一文时,设计了如下探究问题:(1)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2)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送出去?既然送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如果你是这对父母,你会怎么做?(3)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一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理由。(4)你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点什么?谈谈你对自己父母的理解。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

学生在认真探究文本之后回答:(1)这对父母“三送二换一要”孩子的“理由”其实是借口。“爱”才是真正的理由。(2)“送”是因为生活所迫;“换”是因为亲情难舍;“要”是因为生死难离。(3)生命比一切更重要,父母爱子就应该让子女活下去,爱与亲情大于一切。(4)我想对文中的父母说:“你们就像我的父母一样爱自己的子女。你们是好样儿的。爱与亲情大于一切,我永远支持你们。”我想对文中的孩子们:“你们并不贫穷。将心比心,以爱换爱。你们可要善待自己的父母。”

可见,探究是富有个性化的行为,探究过程充满了创造。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四、单元教学应尝试实施互动探究性教学

互动探究性教学体现了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师的重新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前明确探究方向,教师起指导、组织作用;课中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主动探究、主动吸收知识;课后多做实践探究作业,放手扩展,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小说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兴趣式(认识性)阅读、探究式(分析性)阅读。不同形式的朗读课文(如分组、分角色、朗读接龙),熟悉课文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好本课的几个探究主题,再分组研讨,一般是一个组一个内容,课后查资料、讨论、整理探究成果。第二课时,探究作者的写作思路,理清小说的情节,使学生对小说中刻画的人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或组织同学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再讨论,教师根据情况再予以补充,这种互动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完全适用于常规课堂教学。第三课时,探究式阅读――布置任务,确立研讨课题。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组别,对不同的课题进行探究式学习(可查阅资料)。第四课时,根据研究内容和拟定成果,每组设立发言者若干以供课堂上展开研究鉴赏,完成师生互动的鉴赏评价式阅读及比较式阅读。

五、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

例如,说明文教学时,教师拟定的探究题目有:(1)如何给说明文分类?(2)常见的说明顺序及其特点。(3)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4)如何赏析说明文的语言?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自我解决,师生之间必须合作、交流、切磋以及资源共享。由于学生手中资料、个人文化的积累程度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每人(或每组)探究的课题有限。因此,实施“研究性教学”,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虽然关注的是问题的提出,注重信息的吸收、分析、筛选、归纳和整理,但并不排斥教师用最简捷的方式使学生能尽快获得新知。

第4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为主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感悟到:应充分发挥评价的两大主要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做到评价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新课改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引诱”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但就“研讨课”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下面,我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反思如下。

一、“比读,让学生承受心理压力。”

我首先谈一下教师的激励功能。以往教学中常常在研讨课乃至国家级研讨课上,听老师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谁还能比他更好。”先起来的同学需要有勇气才能站起来,压力很大。后起来的同学也必须有比前一位同学更好的本领和更大的勇气,才能站起来。试问:作为老师将心比心,你有前一位同学的勇气做底吗?这看似鼓励的做法,恰恰给予全盘否定。导致的结果是参与的人越来越少。“朗读小能手”等的选拔,也恰恰反应了评价应避免的“选优”的要求。我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只要把自己的理解、感悟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评价的时候,只评价哪个地方读得好,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但不盲从。然后有针对性地读出你的感悟。让人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同学的音质不同、理解不同,允许他们各有千秋。从而进行个性化教育。

二、评价教学中,仍需强调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

1、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学生的主动发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重。

教学设计要做到“虎头豹尾”而不是“虎头蛇尾”。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达到课外延展的目的。也只有教师精心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去细读、精读,把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思想通过朗读、感悟,感悟后再美读,读后再谈收获。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发现。让语文课堂学习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

2、课前准备和课后作业也应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我课前让同学做充分的准备,把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展示出来利于教学时,我引导:你是怎么做到的?学生从他们的回答中明白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不仅能获取更多、更前沿的信息,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收获远远大于所获得的知识。这也是新时代小学生必备的素质。

我还利用“日记”,发挥导向功能。我就把各方面写得好的同学的文章,让他们读给同学们听,包括具体描述、发表自己想法的、摘抄优美片段、警句、读后想法的。学生明白日记是把生活中有趣的、值得记录的用笔来表达自己心声的。从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欣赏美。鼓励学生勤于写日记,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三、无批评的评价是不完整的评价。

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有的教师片面理解为一味表扬,不说一个不字,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并不一定都是完美的。只表扬的评价,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响鼓还需重锤敲”。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响应的措施。如面对学困生要以鼓励为主,教师要满怀激情。用欣赏的目光看学生,降低要求。充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树立信心从而转差。中等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做中心发言人,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优等生在肯定成绩后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和他们比读,让他们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激励自己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四、研讨课的课堂教学重成果,不注重教学过程的展示。

有的研讨课教师按照预先做好的课件,设计好的思路上的很顺利。看似课堂容量大,效果好。实则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自主发展的主人。研讨课上成成果展示课,内容贪多,只展示教学成果,表演意味浓。又是分角色,又是表演,课上讲求热闹,但真正让学生领悟到什么?课堂教学应展示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堂好课总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碰出思想的火花,哪怕其它环节有不足之处。讲求一课一得,毋须面面俱到。还经常听到教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课后再练等之类的话。因研讨课老师顾忌多,易束缚教师的手脚和头脑,往往精心准备却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教师应“以学定教”,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质疑,看哪些是关键处、疑难处。在这些地方有重点地让学生充分思考、感悟、交流。

五、课堂评价过细、过碎,阻断教与学的过程。

如有的研讨课上,老师请小组长课内做记分员。哪个教学环节,谁得了多少分,都要记录。这样,不仅隔断了正常的教学思路,还严重影响了记录人员的学习。

六、教师的误会也会丧失大好时机。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问题。

第5篇

【关键词】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 拓展思维 蓝图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38――01

新教材节选《论语》四则,分别是《为政篇第二》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八佾篇第三》之《林放问礼之本》、《祭如在》、《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颜渊篇第十二》之《颜渊问仁》;《阳货篇》之《礼云》和《宰我》,拿着教材着实犯难。在大专院校再学习经典诸如《论语》,旨在于国学精粹的感受中积淀较高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生智慧。纽曼说:“一所大学如果不能激起年轻人一些对人类问题的思索,这所大学之缺少感染力是无可置疑的。”所以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启发其思辨能力,拓展其人文思维的深度,激起其对人类问题的一些思索。

该如何完成这各自独立的语录体散文的教学目的呢?我重温《论语》以求突破。《论语》的核心观念即“仁”,与之紧密联系的是“礼”,要很好地完成对孔子及《论语》的解读,必须从“仁”人手。

“仁”在《论语》中出现百次以上,每每就事而发,因人而异,点到为止。《论语》中孔子就“仁”之间做明确解答的可以节选如下篇章供教学使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教材节选内容)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切。”曰:“其言也切,斯谓之仁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切乎?”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帮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张问仁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帮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同一问题,同一人回答,却有五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但细细品来,又都很合理。《论语》问世两千余年来,学者们对“仁”的注解集释、校勘新探,如深山云涌,不一而足。然而“仁”到底非具象可观,所以回过头再看孔子不拘一格的回答,确是余味悠长。

孔子教育理念之一便是“因材施教”。

结合《论语》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我们可看到孔子对这五人的了解:颜渊是孔子最看重且最长于修身的弟子,要“克己复礼”;司马牛“多言而躁”,浮躁轻率,须言语和缓谨慎,言出必行;子贡乃“瑚琏”也,有立朝执政之才,需在交游中“敬贤者,交仁者”以磨砺自己;子张把孔子所教的“忠信笃敬”之言写在自己的衣带上,遂获“亚圣之德”之誉;而孔子以仲弓有德行,日“雍也可使南面”,要设身处地为人思虑和谋想才能将心比心,唤取民心的归附。

《论语》中关于“仁”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的地位在国人心中已根深蒂固。这与孔子的因人施教分不开。不愧为“至圣先师”,孔子因人的禀赋性情及学问阅历,把“仁”这一抽象的概念,幻化为具象的可察可行的行为举止和心理情感,让其在现实中显现。孔子不仅回答了每个人关于仁的疑惑,也简明扼要地讲出,“仁”这一内向的具有无限弹性和张力的概念,要通过外在的“礼”的行为来获得,从而积淀为崇高的道德价值体系,同时也为我们勾勒出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思想贯彻到政治领域的轨迹。

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篇便很好地贯彻了上述理论:在不断的学习体验中,人经历不断的磨练、唤起、净化、提升,便可得以圆满。

之后分序解读《八佾篇》和《阳货篇》,赏析孔子因材施教绘制的“礼”(及于孝)之蓝图。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的人,就会像居于一定方位的北极星那样,群星都会环绕在它周围。孔子终其一生都在践行着他关于“仁”的理想,把内蕴的“仁”的情感施于外且惠及他人,泽被后世。被称为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首的颜渊尚且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何况我们后生小子乎?

尽管管中窥豹,但我自认如此设计教学,可谓一举多得:

首先,易于引导学生理解“仁”之意蕴,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锤炼道德修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将来的幼教事业铺路架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召纯洁的幼儿。

其次,在学习中感知孔子的智慧并以之指导自己的人生:控制内心不合理的欲望,抵制外欲带来的侵扰,出言谨慎言出必行,尊重他人以被尊重……

第6篇

关键词:约哈瑞窗;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3)01-0058-04

“约哈瑞窗”(Johari Window)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者约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提出的一种关于人际信息交流的过程管理工具,也称“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根据其理论,人的内心世界分为四个“象限”:公开区、盲目区、隐秘区和未知区[1](如表1所示)。公开区指双方都知道的内容,盲目区为自己不知道而别人知道的盲点,隐秘区即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未知区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信息。真正有效的沟通只存在于公开区。在盲目区和隐秘区,由于信息不对称、潜在心理因素制约等,难以完全“知己”“知彼”,沟通效果可想而知。为了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就要不断扩大公开区,缩小盲目区和隐秘区,揭明未知区。

表 1 约哈瑞窗(Johari Window)

分 类 自己知道 自己不知道

别人知道 公开区 盲目区

别人不知道 隐秘区 未知区

区别于其他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师生、生生间心理交流的要求更高、更迫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应引导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只有对课程充分理解与认同,才能有效达成课程目标。在此,笔者以《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为例,从心理转化的角度审视并规避人际交往中心理接受对教学的影响,探索“约哈瑞窗”视域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一、合作教学策略,扩大公开区

课堂教学,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教与学的互动与沟通,其理想变化趋势是将“自我”完全呈现给与之交往的对象。课堂教学中,学生或许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等环节知教材之“其然”,但未必能知其“所以然”“然何以”。

在《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中,诸如储蓄存款与银行贷款利息的计算,购买股票、债券、保险等的风险与回报,利息、股息、利润的产生等处于“师知生知”的公开区,双方于此是透明或说是无隐秘的。于是,如何扩大包括银行存贷行为的解析,股票、债券、商业保险异同的比较,利息、股息、利润等回报形式的理解,某项家庭投资方案的模拟等在内的“师知”内容就成了放大学生“开放我”,实现师生“共知”的重中之重。为此,笔者通过组建学习团队、创设学习网站,通过“脚手架”策略架设从接收学习到合作学习课堂的桥梁,深化课堂体验,内化学习策略,有效扩大了“约哈瑞课程”的公开区,提高了教学效果。

【小组学习】人人都渴望专注于真实的学习,因此,让学生饰演一个基于特定知识背景的角色,必将极大激发其学习热情。根据角色分工,成立包括储蓄组、股票组、债券组、保险组等在内的若干“投资研究团队”。各“研究团队”通过组内协商明确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如作为储蓄组代表的“某银行业务部主管”应主要厘清储蓄的种类及各自收益,分析储蓄相对于其他理财项目的优缺点。作为股票组代表的“某股票经纪人”,需弄清什么是股票,投资股票的利弊、交易的注意事项及获利途径等。作为债券组代表的“某债券投资顾问”,要弄清债券的概念、种类、投资回报及风险系数等。作为保险组代表的“某保险专业人士”,应了解保险的起源、种类及投资特点等。

【师生合作】建设包括学习反馈、资源导航、探究展示、拓展提升等版块的投资理财WebQuests专题学习网站。学习反馈,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并以在线考试的形式自主检测掌握情况。资源导航,有教师对投资理财相关资料的归类整理,但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前根据自身能力与需求进行的资料存档,如利用网络获取的与自己研究任务相关的信息,去图书馆查阅到的投资理财的相关书籍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E-mail、QQ或个人微博等为学生提供在线帮助。探究展示,要求学生根据本团队掌握的信息自主设计理财方案,在上传至网站的同时,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特定教学情境作简要陈述,方式不限,而其他小组则通过现场提问、网络投票等方式互动、交流与反馈。

二、倾听教学策略,缩小盲目区

信息掌握不对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如师知生不知、师不知生知等,后者即所谓盲目区。在教师看来,似乎其知识构成抑或学生认知是全面而完整的。实则不然,这只是一种表象:囿于学科知识或职业视角,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盲目区在所难免——教师一般仅能做到洞悉学科知识的某些方面、课程体系的某些局部、学生品性的某些侧面。

《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中,由于教材在商业银行与货币政策等内容的逻辑呈现上采用“倒叙”而导致的学生认知理解障碍,由于投资理财选择疏离宏观政策制定而导致的两者主体对立,由于教师思维惯性或认知定势而导致对学生创见的偏听忽视等,都会构成妨碍课堂互动的教学盲点。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应弱化分歧、搁置争议。这就要求教师要虚心倾听,坦诚接纳学生的不同声音。

《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涉及储蓄存款、银行利率等,师生有如下互动:

师:假如在ABCD四个时间节点CPI涨跌幅度分别为6%、-0.5%、3.5%、5.5%,请判断居民或国家的下列做法是否合理?在A点居民减少储蓄、增加现期消费,在B点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C点扩大生产调整结构、增加有效供给,在D点提高税率、降低银行利率。

生:一般说来,CPI增幅持续大于3%意味着通货膨胀;而增幅大于5%即为严重通货膨胀。A点CPI涨幅为6%,已属严重通货膨胀,此时应增加而非减少储蓄、抑制而非刺激消费;B点CPI为负,为通货紧缩,应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扩大财政支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正确;C点CPI超过3%但未达到5%严重通胀的范畴,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取;D点CPI超过了5%的通胀“红线”,应提高税率以抑制消费、提高银行利率以减少流通货币量。

师:分析得很……(被学生打断)

生:老师,我认为A点的分析存在问题。(教师请这位同学阐述观点,仔细倾听并适当记录。)

生:基于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的分析,结合A点CPI的高位运行,从政府角度来说,确实应增加储蓄、抑制消费,但是基于居民角度的理性做法则应是减少储蓄、增加现期消费,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损失降至最低。所以对A点的理解关键在于基于“谁”的角度,政府还是消费者?所以我认为“在A点居民适宜减少储蓄、增加现期消费”这一说法应辩证看待。

师:(稍作思考)的确,以不同视角审视某一观点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观点中的“居民”二字恰恰是我也是其他同学所忽略的吧!这位同学的看法颇有见地,我同意!当然,持不同观点者可以保留意见。姚同学,你怎么看?(作幽默状)

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出现不同见解,是时有发生的状况,而虚心倾听他人看法,坦诚接纳不同意见,或索性和而不同、搁置争议,不失为缩小盲目区,加深认知体验,提升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启发教学策略,消解隐秘区

子曰:“人有私,切莫说。”师生交流中,对话一方尤其是学生将自己“隐藏”起来的现象并不少见,或出于心理顾虑,不愿与对方分享心得体会;或缺乏认知,对所涉内容的确知之甚少。总之,隐秘区的存在为师生沟通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教学双赢设置了无形的障碍。

《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涉及“家庭投资理财方案”的设计,学生或因家庭困难,收入拮据,有损“自尊”而羞于启齿;或因父母离异,收支复杂且过于“敏感”致知而不言;或出于兴趣喜好,个人性格,虽略有所知,却不屑或不敢言说……由此,学生隐秘区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在这些情况下,采用启发式教学——一种热情的心理分享策略,或许能为消解学生隐秘区,开拓“约哈瑞课程”的交往空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第一步,确立话题。教学初始阶段,师生交流处于公开区,沟通自然融洽。但随着互动的深入,交流步入隐秘区。此时,为避免心理的突兀感,教师一方面应灵活巧妙地选择话题的切入点,使之顺水行舟、自然而然,另一方面更需确保该话题是学生能够接受的,使其思有所指、言之有物。

第二步,心理刺激。若想将某些学生未掌握的课程知识或实践技能授予他们,教师就必须实施心理刺激:展示符合其需求的信息,使其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激发其进一步沟通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包容与理解,消除其心理戒备。

第三步,情感共鸣。依据学生的心理诉求,通过移情法等改变自我的情感表达,以获得其认可,进而激发师生心理同感与情感共鸣,使教学的心理氛围趋于最佳状态。这样,环环相扣、步步为营,为课程教学由浅入深地推进铺平了道路。

在教学中,为加深学生对理财相关知识的理解,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首先,课前嘱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询问家长,家庭包括购物消费、交通伙食等在内的月度消费总额;或在家长陪同下前往银行、物业公司、移动营业厅等查询房贷按揭、水电煤气、通讯资费等开支。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思考:如何“节流”,为家庭开支做出合理预算?如何“开源”,使家庭财富保值增值?在适当扩大家庭收支“公开区”的基础上,顺水推舟地将话题转移至财富的保值增值,就为接下来的理财方案设计作好必要的话题预设与心理铺垫。

其次,展示案例:许先生,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家庭其他成员:父亲、妻子、女儿(18岁,高一学生)。许先生月收入6000元,妻子月收入2000元,两人均有基本社保,且工作稳定,父亲每月退休金2000元。家庭月支出3000元左右,银行存款17万元,购买国债5万元。现有住房一套,市值100万元,每月按揭还贷5000元左右,另有汽车一部,价值近10万元。与此同时,在之前设立学习小组的基础上组建“理财事务所”,成员可任选某一角色为许先生草拟一份为期五年的家庭投资理财企划书。如此,问题情境的生活化还原,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近乎真实的心理体验,而案例的虚指性又不致暴露个人隐私。这样,在学生刻意设置隐秘区的心理顾虑自然消解的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操作欲望。

最后,“事务所”成员将“企划书”上传至专题网站相关版块,全班同学按预期收入、风险系数、可操作性、方案撰写质量权重各为25%的标准,投票评选产生“最佳理财方案入围奖”。教师对入围方案逐一评析,从现金规划、风险管理规划、子女教育规划、投资规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理财建议——“将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控制年支出、资产按适当比例配置、投资有盈余则可适当追加、可买债券基金等。而学生则适时批评指正,对方案提出修改意见。自己的方案得到教师首肯,对教师的方案提出独到见解,至此,学生的“心结”已完全解开。

虚拟案例的引入,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打破了学生的隐秘区,学生乐于分享和思考。教师以尊重学生赢得学生尊重,因启发学生而获学生启发,收获学生真诚的内心袒露的同时,留给了学生广阔的成长空间。这样,其隐秘区也就渐获消解了。

四、探究教学策略,突破未知区

开放式的课堂,应在不排除既有课程内容等“硬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凸显没有标准答案的“软知识”掌握,如探求与建构自我独立见解的缜密思考与大胆置疑等思维取向、逻辑判断或操作体验,而这正是师生“未知区”之所在。

《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教学理财方式特点的认知维度、不同条件下投资利弊的权衡分析、实体投资的实践操作、个人投资之于国家意义的全面解读、诚信理财价值观念的正确树立等内容,不同于“1+1=2”式的教授,忽视过程,有惟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对“未知区”的突破更多的是一种“2=?”式的探究,只要勤于思考,完全可以根据既有常识DIY出任意希冀的答案。这样,在焕发创造力的同时,极大激发了师生回归自我与求索真理的热忱,真正开启一段通向未知的激情之旅。那么,如何使这一过程更有趣味性、更具丰盈感呢?在此,自主探究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教学中,笔者考虑基于投资理财WebQuests专题网站探究展示等平台,开展小组探究学习。

“股票组”:借助网站“股市浮生记”游戏平台演示炒股流程,在“玩中学”“做中学”,个性建构股票认知:进入系统完成注册,在查询栏输入欲购买股票的代码,系统弹出含有当日涨跌走势的日K线,组内分析讨论后在交易栏输入代码委托交易。游戏,让股票走近了学生生活、激发了学习兴趣,更直观展示了其高收益高风险同在的投资特点。在此基础上,归纳股票的收益性、流通性和风险性,解读股息红利和股票升值差价等收益来源也就水到渠成了。

“债券组”:播放投资专家访谈DV《投资理财面对面》,让同学在直观的影音渲染中探究债券何以成为投资首选。结合资源导航版块相关内容,研究债券的种类与风险系数。播放市民抢购国债及现场采访的自制视频,进一步解读债券尤其是国债的投资特点。

“保险组”:网络搜索并集体观看保险小故事Flash若干,让同学直观了解保险的起源、发展及种类等。以“十一黄金周”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为背景,举例说明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流程,让同学在弄清保险购买注意事项的同时,充分认识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践操作、调查访谈、视听感受等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弥补认知空白的学习期待,彻底打开了其在实践中产生却可能毫不自知的未知区。这样,主动学习也就自然发生了。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奠基人夸美纽斯在其巨著《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一种艺术,一种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3]作为心理实践艺术的课堂教学,师与生、教与学也许无法达成百分百“知己”“知彼”,但以“约哈瑞窗”的视角审视自我,扩大公开区、缩小盲目区、消解隐秘区、突破未知区,开辟教学设计的新模式,力促课堂与教学的转型,不失为直面课改“深水区”的一种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齐中玉.乔哈里窗沟通法:深层沟通的心理学途径[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4).

第7篇

一、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情趣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们从初中升入职业中专,音乐基础基本上是零起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面对知识层次不同、学习习惯不同的学生们,职业中专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应该有掌控课堂的能力。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课堂教学中,要确立严肃认真的课堂学习基调,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随后的教学中,我们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讲解基础知识,设立一个个带有悬念的专业问题,让学生动起脑,动起手,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我的具体做法是,在课堂上设立一个问题,请两到三名同学回答,当有不同答案的时候,请学生举手表决自己的立场,然后分出不同阵营,再请每个阵营的学生表述自己的理由,经常有一些同学为这一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到最后,我再进行归纳总结,答对了的学生们这时候通常会欢呼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会在很长的时间里记住这个问题,更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运用丰富的语言和肢体语言,生动地讲述呆板的音乐理论

同样的知识,有的教师讲学生们爱听,有的教师讲学生们就睡觉,那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不生动,学生们难以理解。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在讲述音的性质中音色这一环节时,我通常会举出若干例子,比如说大鼓和腰鼓的比例、男人和女人的音质等等,这样讲学生们就会很容易理解音色这个概念了。在讲授音程的扩大和缩小时,我一般用手势比划着讲解,不仅让学生们在脑子里想象,同时也能更直观地看到音程的变化,这对于他们的理解是非常起作用的。以至于在学生们课后做练习时,我常常看见他们运用我教的手势分析法做题,很有意思。

3.不拘小节,创建宽松的课堂氛围

这一点的运用我个人认为适用于职专二、三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因为二三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基本有了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自控力,能够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意图。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放松约束。在我的课堂上,我不要求学生一定坐着听课,要是困了、累了可以站着听、趴着听,只要注意力跟着我的讲解就行,以听懂、听会为标准。将心比心,我认为学生们更喜欢这样的学习环境。同时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真正认真地学习,老师们还愁他们没有好成绩吗?

二、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识和智力是教育领域中很重要的课题,在二者的关系上要做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在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下不断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和练习中能够诱导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开发了智力。如:在讲如何确定调与调式时,可以提问:C自然大调与C清乐宫调式音阶结构相同如何区分两者的不同?这样,不管学生是否找出正确答案,必然要开动脑筋思考,分析和研究,这就有益于智力的发展。如果学生通过努力,找到了正确答案。那他们不仅理解了调式基础,而且又复习了旧知识,并从中体会到了学习乐趣,同时也发展了智力。这种学习方法所获得的收益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不动脑筋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作为教师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以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课堂教学是贯彻执行教育方针,教书育人的重要渠道。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训练,也包括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包括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学习思想等方面。教师上课,心中只有书本,没有学生的教学是无法搞好的。一个班级,人数众多,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书育人的必由之路。

三、组织教学贯穿始终,精讲多练解决疑难

课堂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确立的音乐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从音乐基本理念中可以看出,教学改革主要立足于音乐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组织教学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和基本条件。它不仅包括课堂上还包括课前和课后,不仅要搞好课堂秩序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与学都处在一种积极的、协调的最佳状态,如果教学秩序混乱,不仅影响教学,同时也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执行课堂常规,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决非小事。组织教学更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课前准备要充分,授课内容要充实。讲课要有感情、有声有色。各种教学方式要交替进行,使学生能听得津津有味,学得轻轻松松。教师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加以纠正,防患于未然,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重点、难点、疑点则要讲仔细、讲深透。如:讲大小调音程及和弦时,对自然大小调和和声小调就要讲得详尽些,深透些,而对和声大调和旋律大小调的理论就要一带而过。乐理课虽是一门理论课,但在技能、技巧上要求必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而且理论的知识主要在于应用,所以在课堂上要作必要的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精讲多练既能巩固了所学理论又能通过实践学会了应用,对活跃课堂气氛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和疑点一定要及时解决。如果一个地方产生了困难,不解决就会影响了以后整个教学。如:在构和弦时“根音”和“低音”概念分不清就会把问题搞错。构成调式音阶时,对“主音”和“官音”概念分不清也会犯错误。

四、布置作业要具体,批改作业要认真

音乐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同样引起了教师教学设计的新变化。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知识体系和学科逻辑为主进行组织,教师制定教学目的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仅关心设计教什么,通过教达到什么目的,追求的是最后的教学效果,而不去考虑教学过程,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教材来设计目标要求及目标水平。课下作业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首先要注意作业的类型和内容,作业的类型有很多种形式,但并不能齐头并进,全面开花,每次可根据讲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可负担量,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多种,如:一些比较困难的章节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习。怎样选择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是布置作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和修改,从中发现教与学中的问题。检查批改作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全面检查批改、重点检查批改、当面检查批改、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检查批改等。在批改作业时一定要耐心细致,不但要指明错误,而且要研究产生错误的原因。

第8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品德;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下,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摒弃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展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以确保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课堂环境中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也为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贯彻落实思想品德教学目标进行概述,以期能够确保课堂的高效实现。

一、培养学生交往的品德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他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关键在于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是初一的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这个新环境、能否走进这个集体也与交往能力有关系。如果一个学生的交往能力较差,就会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存在于这个班级中,每天独来独往,这样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严重的还容易让学生产生自闭症或者是忧郁症等。因此,在思想品德课中,我们可以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深入挖掘教材价值,以培养学生交往的品德。

例如,在教学《让人三尺又何妨》时,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我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为什么要让人三尺?”“让人是懦弱的表现吗?”“为什么要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宽容友善的重要性,进而让学生懂得在与人交往中宽容他人,懂得与人为善的道理,最终让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又如,在教学《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要学生理解和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并学会换位思考,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友善相处。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故事讲授法,在导入时,我向学生介绍了“一杯满牛奶”“手榴弹的故事”以及“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句话的由来,让学生在这些形象的故事中去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将心比心,进而明白与人交往之道,同时逐步提高学生与人的交往能力。

二、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

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叛逆让他们的判断或者是决定出现了偏差,甚至促使一些学生走上了极端,所以,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面对压力、面对失败、面对困难等问题时,选择了极端的解决方法――结束生命。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借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正确地对待生命,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迎难而上。

例如,在教学《积极的生活态度》时,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中清楚地认识到自尊自强的价值,进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所以,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报道和视频,如,贝多芬聋了之后,依旧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无臂钢琴家刘伟的视频;以及霍金与他的《时间简史》等,这些名人并不是天生的残疾,都是后天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的。之后,引导学生思考“你遇到的困难比他们难吗?困难是不可以战胜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告诉学生用自尊自强的态度去面度生活中的“不平”,进而使学生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

三、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对于“90后”和“00后”的这部分学生来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421式的家庭决定了这部分孩子在未来的责任是重大的,但也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的“过多的爱”让这部分学生的责任意识越来越差,导致一些学生遇事喜欢逃避、喜欢推脱责任,严重不利于学生健全地发展,也不利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对学生能否适应社会、能否担负起家庭的责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有肩就得挑担子》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授课时,我选择了“案例分析”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不同的环境中承担的责任,进而帮助学生强化责任意识。比如,案例一:洪战辉带妹妹上学的案例。思考:洪战辉为什么要带着这个无血缘的妹妹?

案例二:远涉重洋的一封来信。(武汉市鄱阳街的景明大楼建于1917年,就在这座大楼经历80个春秋时,收到一封远涉重洋的来信,是提醒景明大楼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到期,如再超期服役,请业主注意。)思考:是什么因素让这样的一封信出现的?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思考案例,清楚地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而且通过这样的实际情况的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作为一个法治大国,我们国家在法制教育方面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是,事实上,大部分学生或者是家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采取“忍让”“算了吧”的态度,可见,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是不利于学生维权意识提高的,也是不利于国家发展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辩论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而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该项法律条例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对保障我们日常的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我组织了辩论活动。辩论主题为:该不该维权?

事件:小明从书店买了一本书,但是,书中有几页是重复的,而且还缺页。小明找店主退换,店主不但不退换,还说是小明自己弄的。此时,有人说:自认倒霉吧;有人说:向工商局举报,维权。

引导学生对这两个观点进行辩论,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一些资料来完善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从自身的精力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消费者合法是受到保护的,而且还能在维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和谐环境中掌握基本的思想品德知识,同时也为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能力水平的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确保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目标得到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占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目标[J].学周刊,2011(25).

第9篇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1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在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驱动下,精准扶贫的车轮跋山涉水,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开启了十三五新一轮精准扶贫大计。

 

美丽娄星更是走在了精准扶贫的前沿。4月12日,区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精准扶贫工作,研究下发《娄底市娄星区关于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解难惠民促发展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的活动方案》,力求经过在全区开展百个单位驻村、千名干部包户、万名贫困户脱贫的百千万活动来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群众工作。

 

扶贫是一项持久战,更是一场攻坚战。根据区委目标要求,要想在2016年实现娄星区12000多人脱离贫困,贫困群众必须在弱鸟先飞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励下,开启理解输血、艰难换血、自我造血的奋斗历程,经过授人以渔的智慧、技术、信心,真正让困难群众脱离贫困,掌握生存技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输血先输智。扶贫好比看医生,对症下药必须精准到位。一是提升教育水平,从智慧的源头上摆脱贫困。教育是强国之本,更是拜托贫困的根本,针对贫困地区,要完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结构体系,针对贫困群众,要结好教育帮扶对子,有的放矢。二是开阔群众视野,培育致富意识,构建致富思维,增强支付本领,构建可持续内在动力。三是进驻专业团队,精准识别贫困群众、仔细研判贫困原因、正确选择扶贫项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环境资源特征的特色产业。

 

换血当换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细分析,精准规划,在全区贫困地区实现三个覆盖:一是产业项目覆盖贫困地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将绿色、环保、生态新兴产业想贫困地区倾斜,将产业链链接到贫困群众家庭,解决贫困群众无处可去、无处可发挥的问题,以兴新产业的新技能带动贫困群众技术提升和创新;二是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全村,要想富,先修路,仅有发动群众筹资筹劳,共同把自家门口的道路硬化中单担当起来,才能为当地的发展、当地人的发展扫除外部障碍;三是技能培训全覆盖,统筹农村资源,以党建为龙头,发挥党员的优势,带动当地技能培训的发展,开展农业技能和非农技能培训,解决农民不会干的敢为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题,实现人人有一技之长,人人有用武之处。

 

造血当从心。心,最关键的就是信心。扶信心是扶贫的关键。仅有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起来了,才能让大家看到未来的期望,才有足够强大的内因驱动有力的外部行动。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唯有在心灵的源头改变人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原先等、靠、要的被动思想,才能真正帮扶群众脱离贫困,逐步实现小康。

 

娄星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先驱,干部群众必须上下团结,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创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全区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全区民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2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

 

我是x年3月县局安排到子良镇铜锁岗村参加扶贫工作的。子良镇铜锁岗村位于石门县东北部紧临xx松滋曲尺河村,属典型的山区村落,山上树木多耕地面积少,没有工厂,环境优美。县局给我分配有三户扶贫对象,都是x年建档立卡户,其中1户扶贫对象、二户已脱贫的后扶对象。二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其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全村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五保,低保,扶贫户,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记得第一次走访扶贫对象康某某时的情景历历在目,40多岁的汉子一人操持这个家,土坯房,家中一90多岁奶奶生活还能自理,60多岁的母亲瘫痪在床。由于要照顾家人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只种2亩地,生活相当艰苦,不敢乱花一分钱,是一个大孝子贤孙,我深受感动。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在走访时我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并持之以恒开展帮扶。针对母亲瘫痪帮助解决残疾人轮椅;帮助申报房屋改造资金3万元;针对农业生产缺少运输工具,帮助销售花生、油菜等农产品;帮助申报90岁以上人员高龄补贴、低保补助等,焕醒他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走访后扶对象养牛专业户向某某,我深入牛栏了解黄牛生长情况、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等情况,帮助打扫牛栏卫生、清理牛粪,老人很感动,同我拉起了家常。原来两老身体多病,因缺少生产资金,空有一身养牛技术无处示展,两个儿子40多岁了还单身。我同驻村扶贫组联系,继续帮扶。争取产业奖扶资金3000元、小额信贷50000元、脐橙苗100株;带着他的老伴到县残联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并积极帮助落实残疾人补助。现在向某某一家干劲实足,养牛发展到50头、养猪8头、养鸡30只、种地20亩、有一人外出广东务工,他们一家正走在奔小康的路上。

 

三是增强对贫困山村的感情,提高认识,转变工作作风。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去与村里的干部和群众接触、交谈、拉家常,要抱着我是人民的公仆这种心态去工作,这样才能接近群众、融入群众,使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查处理解决问题。

 

看到扶贫对象家的变化,感受着他们对国家、对政府溢于言表的感激,我知道我这个帮扶责任人没有辱没党的使命,我将更深入、更扎实为帮扶对象做实事、多做事,尽自己一分心,为党的富民政策尽绵薄之力。

 

农村扶贫工作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与**三位老师结对帮扶工作已经结束了。透过这学期的结对活动,我体会较深的是:这是一个同事相长的过程,在共同的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获得很大的提高。

 

一、结合教师的原有水平,制订师徒结对帮扶计划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长、优势,也各有需要提高的地方,我认真分析三位老师的特点,对于不足的地方,提出来一齐学习,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必须的发展、进步。最后根据这些,制订出了本学期的结对计划,并根据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很多地方还是需要虚心学习的。所以,本学期我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我本学期的工作目标之一。首先,我经常向其他教师请教,努力使自己在课题教学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其次,在其他老师上公开课时,我总是尽量安排出必须的时间前去听课学习,并仔细记录、认真评课,使自己在评课方面有必须进步。再次,在平时的休息时间里,我经常寻找有关资料、多看相关书籍,使自己的专业理论也有必须的提高。

 

二、结对帮扶,重点抓住这几个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明白应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学生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持续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忙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4、用心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潜力的一个好方法,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这一个月,我听了十多节课,逐步掌握了一些驾驭课堂的技巧。我听完课之后,把那些教师上课时讲到的记在听课记录上,然后对我自己的备课设计进行参考,将其他教师很多优点和长处应用到我的课堂教学当中去。

 

5、及时做好课后反思,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所谓反思是指新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到达成长的质的飞跃。

 

三、做好示范,做好指导,共同提高

 

在这个学期里,我把每一节课都当成示范课,充分准备,不管是教具、教学过程都会精心设计,尽量把最好的方面展示。交流时,我们三人阐述备课的构思,备课时会个性注意围绕授课目标安排教学活动。发现教学设计有问题及时改正,上汇报课或公开课时,尽力分析教材,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弹性的作业,并试教,尽量把优秀的教学活动汇报出来,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外,透过听课、评课发现一些自己难以注意到的问题,及时改正。我评课时,会反馈很多她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比如上课时和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关注全体学生等比较好等优点我都给予肯定;对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还有一些,如重点难点知识的不够突出、课堂上缺少激情,评价语言较少,整堂课时间分配得不够科学等,我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