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技能学习计划

技能学习计划

时间:2022-07-21 01:33:28

技能学习计划

第1篇

一、新课标理念单元教学计划特点

1.单元学校目标的多维度。

过去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基本上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来划分单元的,在单元计划中突出的是运动技能的教学,单元之间的顺序基本是考虑季节特点和运动技术之间的联系,如冬天的长跑、春天的技巧,先学跳远,后学跳高等;单元内部的教学顺序主要是运动技术难易程度来设计的。体育新课程依据社会发展和时代的需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提出了5个学习领域,并针对5个领域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体育新课程的学习目标不再是单一的运动技能和知识,而是多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里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方面。

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与课时教学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它一方面是水平、学年、学期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另一方面则是课时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既然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那么,它的基本格式应该能反映出水平教学计划的特征,即以学习目标的集合群与学习内容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其主要特征,也就是说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必须要依据课程的水平目标,而且是一个“集合群”。这是新课标理念下单元教学计划一个最大特点。

2.单元规模根据水平和学习内容不同也各不相同。

我们过去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基本是一致的,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很少考虑学习内容的特点,所有年级、所有学习内容的单元规模基本是固定不变6-8课时。这种单元规模虽然在始终强调运动技能学习,但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体育新课程强调各个学习领域在各个水平的目标各不相同,并且把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掌握部分运动项目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运动能力作为一种追求,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希望学生在通过运动技能学习掌握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进而达成课程学习的目标。

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单元教学计划的规模,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单元规模。新课程根据水平四以下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重在培养学生广泛的运动兴趣,鼓励学生尝试各种不同的运动项目,所以单元的规模不宜太大;对于水平四以上的学生,则希望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部分运动项目技能,积累一定的运动技能储备,进而形成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这时的单元规模则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诸如篮球、足球等运动技能要求较高的项目就一定要设计大规模的单元计划,可以是20课时以上的单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单元”。这不仅是为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让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更主要能为学生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培养,为这些领域目标达成的“潜移默化”提供时间上保证。而对于活动身心、发展体能的学习内容则要设计成一般规模几课时单元。

3.单元的种类呈多样化趋势。

体育新课程学习目标的多维度,同时也影响着单元的种类,决定了新课程的单元计划种类的多样化。我们过去的单元计划的种类单一,全部是用运动项目的名称命名的,单元名称一般是“篮球”、“跳高”、“双杠”等,这主要是强调运动技能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时下,新课程中的单元教学计划,不能仅仅局限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应根据新课程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为达成多维度目标的实施有不同的单元计划,确定单元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是目标,用“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指导计划制订的开展,最显著的是单元计划名称不能只是“篮球”、“跳高”、“单杠”等。相反有更多的单元计划名称,如“运动安全单元”、“合作参与单元”、“题材单元”等。

二、新课标理念下制订单元计划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制订单元计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一个相同的教材用不同的教学思想去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过程、学习评价手段,也就有不同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单杆、双杆”时,强调运动技能学习指导思想使我们特别注重学习单杠、双杠的运动技能,而如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我们在技能学习过程的同时,就会有意识向学生传授通过单杠、双杠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多种方法,单杆和双杠练习中的安全问题等。再如篮球教学中,树立通过篮球技能学习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观念后,我们进行教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技能掌握,而应该是强调各种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运用过程中对心理、社会适应、身体健康的促进。这样的转变必然会带来整个单元教学计划中的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同。

因此,新课程中单元教学计划的制订的前提,首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用正确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保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单元计划制订始终紧紧跟随新课程理念,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

2.认真钻研《课程标准》。

首先,《课程标准》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标准,整个课程改变必须在其指导下进行。其次,《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价值的定位,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等方面的确定,到教学实施建议和评价体系的构建,无不凸显新的体育教育观、学生观,这些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需要体育教师用心揣摩,这些新的东西掌握需要“只可意会”,甚至是“心照不宣”,是需要从“实践中掌握”的。第三,体育新课程的《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由于真正进入课程实施的时间的先后不同,造成了全国各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之城乡之间的师资、场地器材等方面现实存在的差异,占整个基础教育80%左右的农村学校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情况与城市学校相比有很大的落差。

所以,我们必须反复不断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和要义所在,在实施中做到不断反思自己实施课程的行为,用各种教学反馈信息对照《课程标准》的理念,遵循行动研究方法原则,不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实效性。特别是对于农村学校和新课程实施启动较晚学校的体育教师,更应该钻研《课程标准》,学习并借鉴他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制订单元教学计划的成功做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保证单元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3.研究单元计划目标。

我们过去制定单元教学计划时,一般是先确定内容,然后根据单元学习内容制定单元目标。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目标统领内容,也就是说现在制定单元计划首先要研究分析单元教学计划的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选择内容,目标是我们到达的目的地,教学内容是道路,具体走哪条路,由体育教师自己选择,可谓是“条条大路罗马”。例如,发展学生体能中的有氧耐力目标,农村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定时跑、定距离跑、校外越野跑,城市的体育教师可以选择跳绳、长时间的球类运动等。

研究单元计划目标时,第一,首先认真研究水平目标,掌握5个领域的水平目标是什么,达到水平目标时学生能够达到的种种表现,然后把水平目标分解到学年、学期中去。第二,在学期中结合季节、学生具体身体心理特点、学校场地器材等方面实际情况,把目标合理分解到每个教学单元中。第三,分解单元目标时,注意单元目标群的组合,考虑整个学期、学年5个领域目标中最佳配合,也就是说强调5个领域目标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这种相互有科学、合理的途径,存在一定隐性联系。例如,球类学习中容易渗透社会适应领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心理自信心;田径类学习对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形成有较好促进作用;体操类学习运用保护与帮助能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同时在学习体操技能时,可以传授学生发展体能中的肌肉力量和发展柔韧性素质等等。

4.研究课程资源。

要制订好单元教学计划,研究课程资源是重要的环节。首先,要很好地钻研现有的体育教材,把握该项教材的技术结构、重点和难点,该项学习内容对学生多维学习目标达成的作用和途径。同时,注重对新兴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进行钻研,使之能达到教材化要求。其次,对课程资源中的学生资源进行研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分析所教授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兴趣爱好、身体运动素质,能在学生的发展和运动项目及运动技能学习之间找到关联途径。第三,对本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和校园周边情况有清楚的了解,知道学校所处社区的体育情况,最大限度发挥这些资源在单元教学中的作用。对本校的体育校园文化、体育传统项目等资源要综合考虑,使之和单元教学有机结合。

5.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评价。

在制订单元计划过程中,有了正确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习目标,选择了教学内容后,进行单元计划制订就要明确单元的性质,因为单元性质决定着单元教学课时数的确定,也决定着教学方法、评价的选择。一般情况,水平四以上的学生注重运动技能掌握的单元规模(单元教学时数)要在20课时以上,而活动性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和水平四以下单元可以是一般单元,课时在6-8课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对一个单元教学计划来说,要实现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需要用多少节课来完成,可以有一定的伸缩性。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条件对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都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作为课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完全固定。

第二步,根据单元计划的性质,单元规模,全面考虑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分解单元目标,把单元目标合理分解到每节课中。

第三步,在每节课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考虑每节课的过程性评价方法手段和标准。最后确定该单元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单元教学计划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对于初中、高中新课程的体育新课程实施有重要意义。由于每一个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认识程度,对课程资源理解把握程度,各个学校之间存在的差异等。这些都决定新课程实施中的单元计划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广大基层体育教师能创造性开展工作,制订各具特色的单元教学计划,更好推动体育新课程实施。

参考文献:

[1]顾渊彦,史署生.体育课程中的教学单元[J].体育教学,2006,2:13-14.

[2]毛振明.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第2篇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问题;对策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

在当前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实地调查勘测,实事求是地做好相关设计,能够为林业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对有效保护林业资源有着特别的意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主要承担着清查林业资源状况、科学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等科研重任。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力劳动。不仅劳动对象众多,而且工作情况带有不可预测性,还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需要在野外工作,作业面积广阔,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内业整理工作也比较繁琐,调查成果要用内业资料的形式体现出来。

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还有很多短板和不足之处,认识不足、资金落实不到位、人员素质低下、监管不力等不利因素不同程度存在着,制约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健康发展。

3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水平的对策

3.1加强学习,提高人员素质

不管是林业主管部门领导,还是调查规划设计职工,都需要加强相关学习。要提高认识和工作的积极性,当然就要进行思想学习和改造,提高技术水平,并进行相关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领导要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切实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抓紧抓实,确保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有严明的制度、具体的目标、健全的监管机制。要把提高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当成一项建设工程,建立学习培训制度,落实好学习计划,让职工在工作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

3.2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

加大投入力度是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物质基础。更新老旧设备需要投入资金,如果技术设备不给力,调查规划设计成果依然不明显。因此,进行设备更新,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调查规划设计人员长期工作在野外,生活环境较差,需要提高其工资待遇,增加一些生活补助,有效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能够帮助提高调查规划设计质量。要想提高整体调查规划设计人员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可以征聘技术骨干人员加入到队伍中,最快提升队伍整体水平,对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也有着重要意义。

3.3科学管理,打造过硬的队伍

3.3.1配齐配强设计人员。不妨在林业系统内部进行针对性招聘,将那些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纳入设计队伍中。3.3.2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现在是知识社会,好多新知识、新方法需要学习,因此,调查规划设计单位要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人员培训学习,这样才能迅速提高人员素质,保证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质量。3.3.3加强设计人员思想学习和法制教育。调查规划设计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设计人员法制观念的高低,对设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加强设计人员思想学习和法制教育是必须也是必要的。3.3.4设计工作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只有充分利用激励措施的杠杆作用,才能够迅速提升工作人员的热情和责任心。对工作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并作为单位评先树优和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3.4技术创新,提高工作效率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虽然劳动强度大,可其效果未有很好的保障,这与技术落后有直接关系。因此,新技术开发,对加快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有着积极意义。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先进平台,不仅是技术更新,也是观念更新。可以建立林业地理信息系统,把数据统计与计算机数据、遥感技术有机结合起来,通过3S技术、森林资源数字模式等手段,把最先进的技术成果运用于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3.5明确方向,适应社会发展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缺少系统性,工作形式简单、内容单一,这都不利于设计工作的健康发展。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也是当务之急。3.5.1修补漏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不是孤军奋战,它是整个林业的一支生力军。调查规划设计成果也不能和林业系统分离开来,这些原始数据,不仅是设计人员辛苦劳动的结晶,也是整个行业的宝贵财富。要把这些数据和整个系统进行有效互动,只有调查、检测、监管遥相呼应,才能有效保护林业资源指导林业健康发展。3.5.2和木材市场建立有效的联系。林业资源调查不能是闭门造车,要和木材市场、木材深加工、林业机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只有掌握第一手的市场动态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调查规划设计方案。

4结语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总体目标

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内部营造学理论、练技能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强化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造就一批服务理念先进、服务技术精湛、服务态度良好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兵,培养一批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学科带头人。

1.依法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促进技术服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掌握,增强依法服务、规范服务和安全服务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2.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促进我区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加强孕前优生服务能力,重点提高孕前优生检验能力、优生咨询指导能力和优生服务科学管理能力,科学规范地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各项工作。

3.技术服务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各级计生服务站技术人员要积极开展科研,多出文章和成果,形成学习理论、训练技能、钻研业务、履职尽责的良好风尚,全面提高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4.避孕节育相关技能明显提高。加强避孕节育基本技能训练和医学综合能力培养,规范开展避孕节育的医学检查,持续改进服务质量,确保避孕节育手术安全,把各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成为当地开展避孕节育服务的优质资源和育龄群众的首选单位。

三、活动对象

全体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人员。

四、主要内容

1.计划生育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计划生育手术操作技能;

3.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指导技能;

4.避孕节育相关的临床检验、影像学检查技能;

5.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相关技能;

6.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管理;

7.避孕药具知识及管理发放随访;

8.“世代服务”管理、服务规范;

9.服务机构管理及依法执业知识;

10.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

五、活动形式

1.自学为主,全员参与。科技大练兵活动以自学为主,全体技术人员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保证每人每周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8学时,并做好相关学习笔记,确保学习效果。

2.安排培训,组织竞赛。培训及竞赛活动安排见附件。竞赛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通过竞赛选拔优秀选手,为参加市竞赛做好准备。市人口计生委拟于8月上旬组织全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基础知识理论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合格证》校验的依据;市人口计生委还将于9月上旬组织科技大练兵的决赛,决赛项目有团体知识竞赛、操作(手术、B超、检验)、咨询指导竞赛。我区将根据7月份的竞赛情况,选拔10人参赛。

六、组织领导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领导小组,由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任组长,任副组长,为成员。区人口计生委科技科负责组织协调、考核评比、经验总结、宣传报道等工作。各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落实专人负责,推动“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落到实处。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区计划生育指导站、各镇计生服务站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发动,提高全体人员对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的思想认识,及时宣传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以点带面,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第4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 天津 300222)

摘要:“卓越计划”是教育部率先启动的改革计划,职技高师依托“卓越计划”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教育教学改革。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构建“卓越计划”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卓越计划;职技高师;数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0-0084-04

问题的提出

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多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迫切需要提升工程技术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6月,教育部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年―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以下简称职技高师)担负着为国家培养职业教育师资和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两重任务。在国家“卓越计划”指导下,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代表的职技高师分别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卓越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计划”,其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和职业教育所需的具有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卓越师资。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挑战,大学数学类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美国在“迈向2020工程师培养计划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备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及应用数学、科学和工程知识的能力。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大学数学是卓越人才培养关键中的重点已成为共识。学习数学不仅要获得一大堆重要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和结论,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目前,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介绍数学定理、推导证明与例题,着重于逻辑推理的严谨,缺乏实际应用的例子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背景分析,学生学习感到难度大、无法理解具体应用,进而导致学习兴趣锐减、学习效果不佳、与专业学习脱节等等。如何开展大学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创新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

笔者拟从职技高师的角度探讨“卓越计划”下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与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作为职技高师基础课程的数学,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二是作为职技高师的数学专业,在“卓越计划”下的教学创新改革与实践。

“卓越计划”下数学基础课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目前,各理工科专业类别大都开设数学课程,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式以及研究问题的着眼点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传授数学知识外,还要强调逻辑思维的训练,“卓越计划”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建立适应“卓越计划”的基础课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2010年至2012年间,我们在对全国四十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在卓越工程师和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方案中,对数学基础课教学进行了以下创新改革。

进行数学基础课分类分级教学改革 依据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首先,构建了不同专业需求、具有专业特色、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类别,实施了机电类、经济管理类不同的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生源,实施了区别高中生源、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不同的教学大纲,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在机电类专业高中生源中进行了分级教学,实施了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改革,形成了适应“卓越计划”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理论知识与数学实验相结合、理论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改革。增加了数学实验课程,以Matlab软件为例,让学生掌握数学编程与科学计算能力,如将Matlab引入线性代数课程,使之与线性代数的理论、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线性代数课程的最新计算工具和方法,不仅可以用手算低阶的矩阵,而且使学生学会求解6阶及以上、复系数的线性代数问题,适应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数学基础课的效果,为专业应用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动手能力与应用能力。

强化案例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除了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与数学逻辑思维的训练外,重点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根据“卓越计划”强调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目的,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数学基础课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学会”转变;从以学科体系为中心,向以专业工作需要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根据机电类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图形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等需要进行大量分析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降低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数学基础课教学中概念、定理、证明、例题的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科学计算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学习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课题组教师在电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杰尔霍夫电路方程、信号变换与信号处理、定积分与拉普拉斯变换性质求解刻画RLC电路等应用案例;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机械运动分析、流体力学受力计算与流量分析等应用案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增加了金融与人口的指数增长模型、均衡价格模型等案例。又如在“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中,增加了解析函数在平面向量中的应用、留数计算在数字滤波器性能分析和形状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等等,在“线性代数”课程中增加了投入产出模型案例等等,以此强化数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数学在专业中的运用,明确学习数学基础课的目的,了解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思维、方法与途径。此举受到各相关学科专业的欢迎和好评,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体会到,实施“卓越计划”下的数学课程创新改革,一方面对教师继续学习针对培养对象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可激发数学课教师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更加明确了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支撑学科、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意识,改变了强调完整地讲授专业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观念。

编写数学课教材 结合“卓越计划”的要求,从专业需求和“卓越计划”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入手,理学院先后召开学生座谈会、各专业学院教学院长和专业教研室教师座谈会,听取专业学院对数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意见。结合数学基础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删减了部分较难理解的内容,增加了相应的实例、有利于提高思考能力的练习题和数学家简介,编写了适合我校机、电类专业的《应用高等数学》教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完善数学精品课资源平台 我校“高等数学”课程是天津市精品课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是校级精品课程,在校园网上,这些课程的网页成为教师和学生课外自学的教学资源平台。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问题的背景、发展历史、解决问题的过程,历年的考试试卷分析等,提高学习兴趣,其中的“互动答疑”链接可使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学习的效果。

以竞赛为载体强化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能力 “卓越计划”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强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在数学基础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建模是把数学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的桥梁,强调数学原理和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针对职技高师“卓越计划”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举办学校数学建模竞赛,由教务处颁发竞赛文件,理学院承办。以建模竞赛为切入点,通过数学建模讲座、培训及选修课的开设,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和内容融入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数学应用能力。三年来,每学年的第二学期(5月份)组织竞赛,参赛报名的原则是:(1)学生自愿报名,鼓励不同专业学生联合组队;(2)由学生所在学院推荐,形成全校各学院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氛围;(3)参照国家数学建模竞赛的方式和时间安排,进行学校建模竞赛;(4)评选学校数学建模竞赛奖,纳入学校对学生的奖励,记录学生课外学分;(5)从获奖队伍中选拔25支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在2011—2013年国家大学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取得了获得国家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天津市一、二等奖15个的突出成绩。

“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创新改革研究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技高师作为培养职教师资的方面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发挥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作为职技高师的领军校,于上世纪创立的“双证书,一体化”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双师型”政策的核心成果之一。

在全国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中,1所学校(天津)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一级硕士点;8所学校都设有数学类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教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同时都承担全校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程教学,3所学校(天津、江苏、河南)的“高等数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在专业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在职技高师中,一方面数学专业担负着培养中、高等职业院校数学课程教师的重任;另一方面数学作为职技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专业学习与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师资的新要求下,对职技高师数学教学的创新改革研究至关重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理学院通过对中、高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和师资现状的调查,按照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教师资的要求,制定了职技高师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方案,并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准教师素质与能力。

数学师资素质与能力分析 在对全国13所高等职业院校和28所中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学与数学师资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数学课程应以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培养数学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继续学习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任务;以提高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数据处理技能,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为目标;以适应相关专业学生学习所需的限定选修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的任意选修内容,具有时代气息的数学讲座、数学活动以及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内容。达到职业院校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教师应系统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数学学科发展的趋势,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了解机械、电子、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学建模方法,能熟练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具备应用数学知识进行数学计算、数据分析的能力和进行数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制定数学专业“卓越计划”改革方案 在对天津、江西、广东等职技高师数学类专业教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依托“卓越计划”,以“强基础、善应用、重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了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卓越计划”下数学专业教学的系列改革,包括大类招生改革、学分制管理改革、实行导师制、专业分流与模块化培养等等。模块化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师范教育模块、专业提升与拓展模块等。经过四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学生初次就业率和考研率明显提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国家奖3个,天津市奖10多个的突出成绩。

加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 数学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促进了数学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实施了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学科发展平台基础建设、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等一系列改革后,我校成功获得“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处于领先地位;我校培养的研究生有近20%考取了国内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了二、三等奖的好成绩。

结语

基于“卓越计划”的职技高师数学教学创新改革的实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数学课服务于专业并支撑专业课教学,在专业设计环节,发挥了数学计算的优势,我校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在专业大赛和全国建模竞赛中屡次获奖,首届“卓越师资班”毕业生多数被“211高校”的工程实训中心或中、高职院校聘为师资。

深化数学教学改革,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提升应用型大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帆.德国大学“卓越计划”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7(12):66-7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2):47-55.

[3]李大潜.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宏观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9.

第5篇

关键词 临床实习 教育 体会

随着我院临床医学实习医生的增多,医院作为培训基地,自我建设也至关重要。其带教医师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科研经费、床位病例、仪器设备、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投入与发展,与临床医学实习生的增多及高质量、高规格、多类型的培养比例要相协调。临床学生生产实习的可持续发展与医院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必然。一般医院作为临床实习生培养基地,必须具备医院规模、带教资源、实验设备。除此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管理、整体化培训都必须跟上临床实习生培训的需求。我院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实习培训基地,在规范扩大临床实习生培训的同时,也推动了医院知识教育、医院科研、医院学术的发展。现就我院的临床实习生培训情况谈谈个人体会,以便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有组织地规范临床实习生管理

根据我院每年接受临床实习生的具体情况,在医教科的统一安排下,成立临床实习生培训管理小组,安排实习生有计划地进入各个临床科室进行生产实习,每个临床科有一定经验的、具备相应技术职称的医生担任带教老师,并有计划地根据实习生实习要求安排临床教学,有计划地安排参与各科的业务学习,并定期对实习医生进行实习考核、业务考核、理论考核。实习医生劳动纪律实行考勤制:建立实习生考勤制,实习生在医教科的实习生培训小组安排下,有计划地分配到所实习的科室,在所在的实习科室建立实习生花名册登记,由所在带教科室进行考勤,听从实习科室的实习安排,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根据实习人数分组管理:每批临床实习生数目不同,院校不同,因此根据所实习的需要将每批学生分成实习小组,从实习生中选出组长负责该小组的人员基本情况,按照实习规定时间进行轮转,并积极参加医院、科室两级业务学习和培训管理学习。

坚持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对新进入临床实习的实习医生,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宣传党的思想、方针,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法律、法规、医师法;开展爱岗敬业、爱心服务、白求恩精神教育和学习;学习医院的劳动纪律、考勤制度。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教育、道德讲座,有计划地安排相关专家、老师、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教育,开展抵制商业贿赂的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讲文明、讲礼貌、文明行医、文明待患,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做患者满意的医生的活动。

严格进行医疗安全质量教育

有组织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学习医疗安全知识,强化医疗安全教育,按医院管理要求、各科室的特点要求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教育,进行无菌操作练习、院感知识培训、理论学习、理论考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操作。

结合临床实习安排进行医疗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循医疗操作规范,杜绝生产实习中的差错事故发生。

有计划地安排“三基”训练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

严格临床实习生基础理论、临床技能培训:根据医院的医教计划进行“三基”训练的理论学习考试,请相关科目和专业的高年资专家和老师讲课,有计划地安排学时,对所讲座的科目学习内容和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并记入学习实习档案;同时根据医院医教要求进行“三基”技能操作练习和考试。并按时参加所在临床实习科室的业务学习及技能考核。

医技、检验实习生也同样制订严格的训练和学习计划:严格理论学习,严格技术操作,严格数据查对制度,使临床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规范严格的生产实习是保证医院质量运行的需要,同时对实习学生本人也是理论和技能的提高。

医学临床实习生培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第6篇

职业技术教育是定向教育,教学时数是向量。当两个层次学制相衔接时,只有在方向一致时有效学时才最大,因此,同样是专科学制,欧洲国家较多采取高职与方向一致的中职学制相衔接的方法,可以在专科阶段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技术员);而美国招收普通高中的高职学制在专科阶段只能培养技术员,必须用高等本科学制才能培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技术师)。我国早已存在培养技术员的中专学制,如果仍然发展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高职学制,不仅没有实际意义,还可能因某些技术员培养过多而出现人才过剩现象。

由于是定向教育,高职的入学要求包括普通文化与专业技术两个方面,构成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色,在招生时不仅要考核普通文化课,还要考核理论的和实践的专业技术课;即使是文化课,不同行业还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在如何突出高职特点办出特色这一问题上,招收不同对象的高职学制虽然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定差别,但教学方法基本一致。而且这一方面问题已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不同招生对象的高职学制的有关问题。一、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高职学制这虽然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DE)所规定的标准高职学制,但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生源最多,必须作出考虑。不少人对高职招收高考“落榜生”的提法很反感。其实,平心静气想一下,在社会普遍不了解“什么是高职”的情况下,即使让高职与普通高校同时招生,仍然不能吸引文化成绩优秀者报考高职,招到的学生文化程度可能仍与“落榜生”相差不多。

问题是要按高职的录取标准,而不是按普通高校的录取标准来招收新生。在文化要求方面,虽低于普通高校,但根据行业、专业要求,对某门文化课可能有所加强。在命题方面,不应强调死记硬背,而应突出应用能力。普通高中毕业生大都未学过职业技术课程,但可按照行业、专业特点,测定考生适应某一专业的潜在能力,尽可能招收适合于专业基本要求的学生。

在国外,招收普通高中生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一般设在高等本科阶段,或者在专科入学前先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第4层次学习,使之达到高职入学要求。我国当前很难实施以上任何一种方案。必须研究能否通过改革,使现行的高等专科学制有可能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为此,需要研究养成这一层次人才的有效学时要求。

笔者在80年代曾分析比较了5个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类人才的高职教学计划,发现一个重要因素是所学专业技术课程累计的时数要求,因为职业能力和技能是靠这类课程培养的。现作一比较(只列入以年为单位的专业技术课程时数,文化课时数未列入)。

美国普渡大学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专科,学制2年,学习专业技术课1.34年;升入培养目标为技术师的本科后再学2年,其中专业技术课1.72年,累计3.06年。

法国教育部制订短期技术学院的2年制教学计划,招收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技术高中毕业生,培养目标为高级技术员。2年中,学习专业技术课程1.51年,连同技术高中阶段所学专业技术课程1.5年,累计3.01年。

英国培养目标为技术员的国家证书,学习专业技术课1.36年,在此基础上再读培养目标为技术工程师的高级国家证书,学习专业技术课1.75年,累计3.11年。

以上三国的学制都设计成两个层次直接衔接。

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为工程师,现选择两所学校作比较,康斯坦茨(KONSTANZ)高专四年制,学习专业技术课3.59年,汉堡(HAMBURG)高专三年半制,学习专业技术课2.97年,两者平均为3.28年,尚不包括入学前已学专业技术课程时数。

日本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学习专业技术课278年,培养目标为技术员。

由此可见,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高级技术员、技术师)所学专业技术课程时间,至少累计学习3年,日本的五年制,因不满3年,培养目标仍只定为中级人才(技术员),我国台湾地区的五年制及招高中生三年制专科,培养目标均为技术员。

在我国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专科学制中,二年制专科在2年中除学习文化课约0.5年外,专业技术课约占1.5年,为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所需时数的一半,显然无法改造为养成高级技术型人才的学制。

三年制专科在3年中除去文化课约占0.7年外,专业技术课约占2.3年,也不满3年。但由于这种学制周期较长,有可能通过改革使有效学时再增加0.7年(即增加25—30周),达到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要求。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

方法之一是高职校与几所高级中学对口,利用高中阶段参加劳动及部分复习时间,改成对口的专业实习或讲授制图、工程力学、电工学、电子技术类技术基础课程,就有可能在基本不变更现有高中课程安排的情况下,增加10周以上有效学时。在三年高中时间内安排30周专业技术课程是完全可能的,这对提高高职质量将起重大作用。

方法之二是在专科阶段适当增加学习强度,将部分实践性课程安排到假期。这种做法在国外是较多的,我国50年代也曾实行过。现在每周上课5天,如将星期六安排为专业实习、实验、实训或课程设计,一年就可增加有效学时8周,三年中增加10周以上是可能的。

方法之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方法之二是在方法之一未完全实现前的临时措施。可以预计,进行上述改革,可使招收普通高中生三年制专科的专业技术课的时数增加三分之一,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技能必将有较大的提高。而且,由于这种学制的文化基础较强,可能成为今后最有竞争力的高职学制。

二、招收初中毕业生五年制的高职学制

我国已批准22所中专学校试办五年制高职。在教学计划中,文化课大体占1.6—1.9年,专业技术课占3.1—3.4年。国际上培训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最短年限为初中后学习五年,我国五年制已达到这一要求,所授专业技术课的时数也在3年以上,满足了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试办以来,五年制毕业生供不应求,说明社会上确实需要合格的高级技术型人才。

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高职学制中,五年制是最容易办好的学制,因为不需要解决学制衔接问题。缺点是年限过长。

三、招收中专(部分职业高中)毕业生的高职学制

中专及一部分高中学制的培养目标为技术员,与高职属同类教育。招收中专毕业生高职学制与ISCDE所提出的“3B直接进入5B”的要求大体一致。因此,这种学制有可能发展成为符合ISCDE标准的高职学制。

但是,目前这种学制的有效学时仍有问题,即使专业对口,但所设课程的方向不一定完全一致。再加上进入高职学习后,如果对中专所学课程不充分利用,存在不应有的重复学习,必将降低有效学时。社会上有“3+2模式”的提法,认为招收三年制中专毕业生的高职学制只需要学习2年,甚至还有人认为招收任何中职校毕业生的高职学制也只需学习2年。其实在这种3+2学制中,学习专业技术课的有效学时很难达到3年。即使是三年制的中专毕业生,三年中学习专业技术课时数约为1.5年,在二年制高职学制中,学习专业技术课时数也约1.5年。因此,只有方向完全一致,即中专的教学计划设计成直接进入高职,并在进入高职后避免任何重复学习的情况下,学习专业技术课的累计有效学时才达3年,而这种情况目前并不存在。因此,当前招收三年制中专毕业生的高职,学习年限一般应高于2年,以保证学习质量。

招收中专(部分职业高中)毕业生的入学考试,必须既考普通文化课,又考理论的和实践的专业技术课,在权重上后者应略高于前者。应当按行业及早制订统一的入学考试大纲。

四、招收其它类中职校毕业生的高职学制

包括培养目标为技术工人的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也可统称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制,这两类学校虽然培养人才类型相同,但教学计划有区别。一般职业高中的文化课时数较多,接近中专校课时数;而技工学校所学文化课数不到一半,但在生产实习周数方面远高于职业高中。因此在掌握技能方面,技工学校强于职业高中。由于教育类型不同,方向也不一致,教学计划又没有统一要求,高职与这些学校的衔接问题比较复杂。

技工学校一般安排操作实习60周以上,工科类高职所需操作实习周数一般累计30周左右。但技工学校学生进入高职后,仍要安排约10周以上实习,进行专业范围内各工种的轮换实习和技术员工作性质的生产实习。因此,技工学校毕业生虽已参加实习60周以上,进入高职后所能利用的有效值只有10周左右。在理论方面要求也不同,以制图课为例,培养技能型人才着重识图(阅读能力),而技术型人才不仅要能识图,还要能作图(表达能力),包括计算机绘图。其它课程在深度、广度侧重点方面都存在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从而降低了学时的有效值。

这类学校的毕业生应当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1—2年的第4层次学习,使之达到高职的入学要求。

应当尽早公布高职的入学考试大纲,这个大纲一般应与以上入学要求相一致。但在当前多数学生实际水平与要求距离很远的情况下,也可先制订一个临时的,放低要求的入学考试大纲(包括文化课及专业技术课),入学后将学习年限适当延长,可定为3年,第1年补课,第2年学习高职课程。

五、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注意的问题

以上关于高职学制的建议都要在制订教学计划中得到落实。

1.每个教学计划只能面向一种招生对象,不仅要把普通中学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区别开来,在中职生中,还要把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区别开来。

2.每个教学计划不仅要写明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而且还要写明与教学计划衔接的入学要求。

3.调查研究是制订好教学计划的必要保证。不仅要调查社会对高职培养目标的实际定位,还必须对招生对象已学过所有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内容、深度作全面调查,从而避免教学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学习。总之,必须珍惜教学计划中每一个学时,力求取得最大教学效益。

第7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时间管理;学习能力

所谓时间管理,是指用最短的时间或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善于利用时间的人不会把时间花在需要的事情上,而会花在值得的事情上。学习时间管理,是指学习者为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计划和监控所采取的可行而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学习时间管理涉及在学习活动中对时间的有效分配以及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态度、计划、调控与效能。学习时间管理不仅是学习者一项重要的学习策略,同时也是学习者的一种学习能力。一项调查显示,在网上学习者遇到的困难中,排在首位的是“不善于管理时间,时间效率不高”。

1 成人网络学习时间管理的现状

长期以来,学习支持服务只是扩大开放度,尽量减少和避免时空上的限制,从学习效率、自身能力上解决问题,而忽视对学习者提供时间管理支持。事实上,大多数成人学习者虽然时间价值感较高,但缺乏时间管理意识,缺乏更改的学习计划,他们的问题在于意志力或方法能力的缺乏,想法与行动之间的差距。

1.1 冲突干扰,计划赶不上变化

成人学习者主要以家庭为基地的自主学习,担负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负担,学习时间不够成为网络学习突出的问题,这往往会影响学习者改变计划。主要表现有:由于工作的加班、加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造成学习计划的推迟;在学习之前,往往花大量的时间对学习内容进行对比研究、犹豫不决,为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而耽搁大量的学习时间,造成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而改变计划;学习者的社会性接受程度也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如发现即使与某人对话已经干扰学习时,而碍于情面很难结束会话;时间计划的紧密,无形中加重学习者的心理负担也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实施,等等。主要原因是学习者在制订计划时缺乏整体规划学习的观念,没有按事情主次排好序,没有学会从日常事物中理出条理,没有设置完成学习任务的最后期限,而造成学习的拖延和混乱,最终导致要改变学习计划。

1.2 缺乏恒心,拖延执行计划

长期以来,由于成人学习者具有学习依赖性,习惯老师“包办”学习计划、进度、学习材料,而对于自主学习不能很好的适应,缺乏必要信息技术技能,独立学习变得困难,容易对网络学习失去信心,导致拖延学习计划,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者的社会归属感也影响着学习者对学习计划的执行,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成人教育的学习者,渴望得到团体、朋友、教师的关怀、爱护与理解,而大多数成人学习不能提供面对面交流的保障,导致学习者的厌学情绪,即使有良好的学习计划,学习者也不能按时执行。

1.3 目标不明确,无计划低效率行动

有时成人学习者疲于知识面广而渴求更多学习了解,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从而出现大撒网而捕小鱼的情况;有的学习者不了解学习资源的特性,甚至在不知学习课程的特点时,在网上盲目的搜索资源,在网络没有导航的情况下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有的学习者参加学习只是为了文凭,对学习根本没有什么计划,根本不对自己的时间时间进行管理。有时候事情太多,而时间表排得很满,就会很烦,结果什么也不想做,无法实践,造成学习的低效率。这些自发性的时间浪费行为都是学习者为满足自己与学习无关需求的结果;同时也由于学习资源设计的技术支持不能满足学习者个性化要求的结果,具体表现为资源的设计缺乏必要的导航设计和及时的反馈等。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缺乏时间管理行为训练

时间管理行为训练就是通过辅导、咨询、授课等多种形式对个体的时间管理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包括启蒙时间管理意识、时间管理的技能、发展自律能力、克服时间浪费习惯等,其最终的目的为帮助个体形成有效的时间管理行为。回顾我国的教育体制,从小学到大学,很少接受过有关时间管理方面的课程或指导。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接受这方面的指导也是少之甚少,几乎依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风格来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而研究证实的时间管理对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有关系,令人不得不想到这应该是一个教育界应引起重视的问题。在国外,许多大学,早就专门为学生开设了有关时间管理策略的指导以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从国外和企业界的实践看,时间管理的行为训练可以改变众固有的时间管理能力。

2.2 缺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利用网络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论是教学资源的组织、发送、存储,还是学习手段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等都有赖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讯手段的发展应用,然而并不是所有参加学习的学生都能熟练地使用这些技术媒体。如果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那么对一些技术能力较差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不经意地把那些不熟悉计算机操作或写作能力较差的学习者边缘化,不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自己的时间。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信息技术意识。对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感到恐惧,怕学不会或认为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是浪费时间,所以在遇到时间管理问题时很少想到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第二,缺乏运用软、硬件工具的能力,不能选择并使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时间管理。第三,缺乏个体知识共享意向。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个体知识共享能够提升工作绩效,提高学习效率。但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由于缺乏实际交往造成较低信任度或缺乏教师的适当引导而导致个体知识共享意向较低。第四,许多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较差,学习时往往交时间浪费的浏览网站和寻找学习资源上。

2.3 缺乏自我监控能力

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他们知道要想在学习、工作、各种忙乱的事务中顺利完成学业,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而从横向来看,由于成人学习者的生活经历、文化基础、经济条件各不相同,形成了复杂的学习心态;从纵向来看,年龄差别、职务差别、职称差别也较大,社会地位相差悬殊,学习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学习者的心理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导致自我监控能力的缺乏。但问题是:自己排定的时间表、设定的目标,自己却没有严格执行,无法完成自己定下的学习任务。一方面,是因为计划本身不合理,大多数则是因为他们没有良好的自我监控能力。通过相关训练的支持服务,提高学习者个体时间管理的计划性和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的监控能力。通过提高这两方面的时间管理策略,个体支配时间能力增强,可以保证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重要的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业成绩。

3 时间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作为网络学习的一种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深刻影响着网上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时间管理的优劣也是学习绩效的优劣。从目前我们的学员中看到,他们中的大多数能够做好时间管理,在有限时间内按时按量完成网上学习任务,最后通过了考试,但并不是所有学习者都能做好时间管理、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支持学习者进行时间管理呢?

3.1 课程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对学习者时间管理的支持,这是网上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课程设计中,学习的量,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学习活动的设计、规范与管理,都要考虑学习者对时间的承受力。再好的课程设计理念都需要经过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最终检验。学习时间虽然是学习者的私人资源,但在网络学习中可以变成公共资源,学习者的个人学习成果可以在网络交互中与他人分享,彼此间的互助体现了个体私人时间的社会化,这也正是网络学习的魅力所在。

3.2 辅导教师作为辅助者和教学过程中其它要素的中介者,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辅导教师面对学习者,从一对多到引导学习者之间多对多的交互,从对各种活动的设计、组织到对各种策略、措施的使用,从善意的学习督促到对学习者细节的关怀……无不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习者也在情感与知识的交互中,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获得了学习的愉悦感、满足感,增强了自我时间管理的责任感。这也因此对辅导教师的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要求辅导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能力,更要有探知人性的洞察力。

3.3 技术支持是网络学习时间管理的一个优势

手机、飞信、QQ群、E-mail、网络平台技术的使用无疑都是学习者时间管理的有效工具,正是这些工具的综合使用,促进了网上学习的持续发生。

3.4 学习者的自我监控是时间管理的主要方面,这是由远程学习的特点决定的

网络学习“以学习者自我控制力为主,网络学习的时间管理更多的由学习者自己承担。”有的学员由于他们的职业习惯和工作经验帮助他们对时间管理进行较好的自我监控,但他们在这方面具有差异性。也就是说,他们在这方面仍然有培训的需要。因此,对于学习者时间管理的训练和指导对于培养成熟的学习者是很有意义的。

3.5 指导学员制定学习计划

对学习时间的掌控也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需要把学习任务具体分配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去。计划的时间跨度不宜过长。以一周一计划(或半月一计划)为宜。因为若跨度太长,则难以做到“具体”。 把计划书放在显眼处,严格执行,每天完成后都标上个自己喜欢的标志以增加成就感。

3.6 利用效率最高的空闲时间学习

目前通讯技术的普及率是极高的,每位学员的手机或者平板电脑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所以建议学员利用空闲时间来进行网络学习。如睡前半小时、早上起床后半小时、早上刚到公司的半小时、午餐、晚餐后半小时这几个时间段的学习效率是比较高的。

3.7 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规划时间

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规划时间,不能整天被一些琐事耗费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王永辉.支持远程学习者时间管理的策略――以网络课程“学生支持服务”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5).

[2]方宇波.探究网络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的构建[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5).

[3]卢玉珑.基于学习时间管理幸福观的电子网络情境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4(3).

[4]帅良余.多视阈中的成人学习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

[5]梁国坤.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中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4-30.

[6]成晋.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5-11.

[7]胥碧.浅谈基于知识管理平台构建研究生网络学习共同体[J].中国科技信息2010-01-15.

[8]李素珍.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学习风格与学习偏好挖掘模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05-01.

第8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单元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单元教学工作计划也称单项教学工作计划,是根据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排列的各个重点教材,按授课次数逐一编制出来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将某个教学内容按照某种教学模式体例安排各个课次,以保证学年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与课时教学工作计划的过渡性措施,是保证重点教材教学计划性、科学性、系统性和防止盲目性、随意性的手段,同时又是对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深化和具体化的教学文件。正确认识与分析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及要素,对于设计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计划,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不同的单元划分标准,体育与健康单元可以分为技术单元、活动单元、题材单元、运动处方单元、理论单元和综合单元等。无论是哪种单元,其规模的大小决定了教学的容量,也决定着教学的深度。一般来说,技术性不太强的教材单元可小一些,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单元可小一些;而那些有深度和难度教材的单元或高年级的教学单元则应大一些。

1单元教学计划设计的主要依据

1.1以课标为指导,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

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目标体系与课程内容是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么样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只有以此为根本依据,才能确保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实施。

1.2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技能基础为依据

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技能基础是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的起点,正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技能基础,才能科学地确定单元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要依据本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健康状况,突出重点,合理选择单元教学内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和确定单元评价标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单元过程目标的达成。

1.3以运动技能教学的系统性和学校体育传统特色为依据

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即指在空间内正确运用肌肉工作的能力。按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是一种复杂的一个动作接连一个动作的肌肉所感觉的运动条件反射。它的形成要经历肌肉感觉不明、分化、巩固稳定和自动化的过程,而这几个过程前后相联,在运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逐渐过渡。掌握运动技能是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必要条件。学校体育传统项目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较高运动水平且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特色项目,对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形成和体育课堂教学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便于教学计划的实施。

1.4以便于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依据

课标提出学生毕业时要掌握2―3个运动项目作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在内容的选择和组合方面,要便于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作用与意义有深刻理解,从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产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使单元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能成为学生终身强身健体和个性化发展的内容与方法。

1.5以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为依据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本文提及的课程资源特指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直接的课程资源和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校内各种活动。设计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要根据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和师资配备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有序组织教学实施。

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除要遵循以上五个依据外,还要以学年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2单元教学计划的要素分析

一份完整的体育与健康单元教学计划通常应包括单元课时设置、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单元教学内容选择、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单元教学组织与队形的设计、单元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单元评价等要素。

2.1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教学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单元学习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单元教学的组织排列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单元教学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安排5-6课时。对于技术复杂、难易掌握的单元教材内容,有时会加大体育学习的单元,目的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教深、教透,使学生在单元学习的周期内能完整地参与必要的学习环节(如探究发现、集体讨论、总结归纳等)和强化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是出于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教学班人数、场地、器材少的实际条件,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学习需要而考虑的。

2.2单元教学目标确定

单元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细化,是一个单元教师教和学生学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是衡量一个单元教与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单元教学目标里要说明学完本单元教学内容后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得怎么样。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就是将课程总目标分解为一系列比较具体的学习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逐个达到单元教学目标,才能最后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总目标。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要建立在对单元教材和教学要求分析判断的基础上,从而使单元教学的指向更加明确,有利于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达成。

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每个单元的教学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运动技能方面的具体目标,也要考虑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其他方面的具体目标,但一个单元的具体目标不宜过多,以3―4个具体目标为宜。要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需特别提出的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运动实践实现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通过健康教育课的讲授来实现。要使制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合理可行,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了解学生主要指熟悉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兴趣与需要、方法和习惯、运动基础、思想状况和身体条件等。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既要掌握所教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能知晓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单元教学目标的针对性与可行性。

2.3单元教学内容选择

单元教学内容是为了达成单元教学目标,解决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选择的,选择的内容应该具体,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期教学计划中的内容安排的顺序、体系、难度等进行改造,使之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确定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利用和开发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技术结构,清晰地理解选取内容的知识点以什么方式呈现,知识技能之间有什么内在的逻辑结构,每个知识点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分别应该把握什么程度的要求。找准起点,合理切入,以教材为主要的教学线索,展开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梳理单元设计思路,构建切合教与学实际的单元教学计划。

2.4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

单元教学计划中的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教师设计单元教学计划的主要线索。教师除考虑教材重点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学习阶段等因素,必须尊重体育教学以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本质特征,它除考虑知识技能以外,还包含体能、心理、社会适应等内容。单元教学计划中的难点,是学生难于理解与掌握的内容,与教学重点直接关联,应是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针对教学重点学练时遇到的阻力大、难度高的关节点,是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技术和技能,是阻碍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技能的障碍。单元教学计划的重点与难点的确定,还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分析和研究。教师只有找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才能去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对重点与难点做调整,使教学重点与难点更符合学生学练的实际。

2.5单元教学组织与队形的设计

单元教学组织与队形是指组织形式和练习队形。体育与健康教学可根据需要采用集体练习、分组合作练习、个体练习等形式。在分组时,教师可以按照相同的水平分组,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可以相对稳定,也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无论采取什么分组形式,何时分组,怎么分,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场所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定。对组织与队形还应有利于学练、有利于师生互动、应有利于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以及组织与队形的设计。

2.6单元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

单元教学策略是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确定教学策略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如何教”或“怎样教”的问题,对于实际的体育教学而言,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有效的体育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策略来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策略应该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应充分反应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应该有对具体学练环节的要求,以及所涉及的问题和所学内容的评价方法等。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要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场地器材等条件认真考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何运用教法及合理运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发展身体、培养运动能力;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及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练习时教师如何指导;场地器材的分配和使用;安全措施;教学比赛或游戏的规则;上课时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等。

2.7单元评价设计

单元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是单元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须特别重视学生完成学习过程、教师完成教学过程,重视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感受与理解,能否合理运用所学运动技术的过程。师生应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从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评价单元学习的进展情况,判断学生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进而调整教学指导方法。另外应根据教学单元设计一些与课程水平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的问题,作为评价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进行自我评定和相互评定。并将这单元评价结果作为教学档案记录下来,以供教师、学生总结反思。单元评价要做到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顾渊彦.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毛振明.“大单元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J].浙江体育科学,1994(5).

[3] 毛振明.论体育教学目标与体育教学内容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6).

第9篇

实习安排及相关准备知识

实习安排:实习时间跨度三个星期(8月30日—9月18日 ) ,实习安排如下:

8月30日—9月3日 许昌烟草机械公司

9月6日—9月10日 郑州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9月13日—9月18日 同学分组讨论、交流实习体会、完成实习报告

相关准备知识:

工业工程 (IE)的目标: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效益。IE的基本功能是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

设施规划与设计:对系统(工厂、医院、学校、商店等)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包括选址、平面布置、物流分析、物料搬运方法与设备选择等,使个生产要素和各子系统(设计、生产制造、供应、后勤保障、销售等部门)按照IE 要求得到合理的配置,组成有效地集成系统。涉及SE、OR、 工作研究、成组技术、管理信息系统、工效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模拟等知识。

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生产过程和资源的组织、计划、调度和控制,保障生产系统有效地运行。包括生产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组织、生产与作业计划、生产线平衡、库存控制等。采用的方法:网络计划(计划评审技术PERT、关键路线法CPM)、经济定货量(EOQ)、经济生产批量(EPQ)、物料需求计划MRP以及生产资源计划MRP-II和准时制JIT。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技术:包括为保证产品或工作质量进行质量调查、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各项工作,核心是为了到达规定的质量标准,利用科学方法对生产进行严格检查和控制,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内容包括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现代质量管理-保证,生产保证、全面质量控制TQC与全面质量控制TQM。可靠性技术是现有系统有效运行的原理与方法,包括可靠性概念、故障及诊断分析、使用可靠性、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维护与保养策略等。

管理信息系统:它为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用户计算机综合系统,是现代IE应用的重要基础与手段。包括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技术、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MRP-II、ERP、PDM、CIMS)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厂党委[2005]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学技术”为内容,围绕造就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高素质复合人才队伍,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体系,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服务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的

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对机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机关,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加速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引导机关干部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增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学习型机关理念

学习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是学习的灵魂。前瞻性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创新性学习保证高效服务。

四、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岗位职业技能,逐步“形成一个体系,建立三支队伍”:即形成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文化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党群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掌握高新技术、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队伍。

2、近期目标:2年内,机关干部精通本岗位的技术业务,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机关技术管理干部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软件的开发,针对岗位职责的要求,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并组织实施增产增效措施。

3、长远目标:5年内,机关干部熟练掌握2个岗位的业务知识,并具备创新管理能力,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技术管理干部精通技术业务,完成新技术推广,参与技术攻关项目,具有创新科技成果,提出并实施合理的挖潜增效措施。

五、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载体和途径

(一)搭建学习平台

1、党群工作培训平台:培训党群各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相关的公文写作、公文管理知识等。

2、技术管理培训平台:培训地质、采油、输油、作业、油水井、设备、电力、安全等专业内容及相关知识。

3、专业工作培训平台:培训财务、人事、技教、计划统计等相关知识。

4、计算机培训平台:培训办公自动化相关知识。

5、英语培训平台:按能力级别,培训英语读、写、听、说内容。

(二)开辟学习途径

1、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根据每名机关干部的特点,坚持个人成才设计和组织定向培养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确定近期和长远学习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建立规划、实施、效果反馈循环系统,促进学习计划的全面实施落实。

2、建立职务代理人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每名机关干部至少要能够担当2个岗位的工作,即每个岗位至少确定1名代理人,每名机关工作人员至少要代理1项工作,在主岗工作人员出差、休假时,由代理人代理其岗位工作,达到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3、开设管理论坛: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工作实际,拓宽机关干部的工作思路,解决矿内存在的管理问题。每月针对矿内管理问题,就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确定讨论题目,由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发表论述,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机关干部参与活动情况纳入业绩考核。

4、成立思想政治工作沙龙:针对当前员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集体智慧,提出预见性工作思路,超前解决思想问题。

5、坚持进行培训:年初根据机关干部制定的个人发展计划,由各办主任牵头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宣讲、看录相、参观等形式组织培训。年终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和培训效果,与奖金挂钩考核。

6、下基层挂职锻炼:对工作经验缺乏的机关干部,每年组织下基层小队挂职锻炼,并由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当事人奖金挂钩,并纳入年终业绩考核。

7、建立课题研讨制度:对关系到全矿长远发展的问题,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命题研讨。每年的研讨课题不少于2项,参加课题研讨人员不少于机关干部的50%。

8、采用先进的教育媒体:利用多媒体教育、互联网教育等手段,拓宽教育渠道,加强工商知识、人力资源、职业素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系列培训。

9、外出进修:定期选派机关工作人员到大学及科研机构学习、培训,聘请管理、科研专业人员到矿里讲学。

10、自主学习:鼓励机关工作人员通过成人教育、在职函授和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六、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机制

(一)领导机制

矿党委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实行“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指导协调,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的开展。矿成立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机关支部书记、综合办主任、生产办主任、经营办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矿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要求,制定本矿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建设学习型机关情况。

(二)学习机制

建立机关干部学习运行机制,由“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学习方式向超前、跨岗学习方式转变,用制度化保证学习的自主化、经常化、工作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1、学习时间和内容

学习时间:

(1)矿领导每年参加适应性学习培训不少于15天;每年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30小时;每年必须参加工商管理知识更新培训;各办主任每年参加适应性学习培训不少于10天,50%的人每年必须参加工商管理知识更新培训;普通机关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少于7天。

(2)机关专业管理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专业技术学习不少于40小时。

(3)其它为自主学习时间,按照计划参加相关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1)政治理论知识;(2)专业技术知识;(3)市场经济、现代管理、计算机、英语及其它知识。

2、制定计划

矿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每年年初依据各办公室工作性质,制定机关年度学习计划;各办公室、每名机关干部制定办公室和个人年度学习计划。

(1)调查分析:在制定计划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分层次深入调查了解机关干部的客观学习需要和主观学习需求,为制定机关干部学习计划提供依据。

(2)明确任务:针对油田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确定学习任务。把转变机关干部的学习观念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为建设学习型机关奠定基础。

3、实施计划

(1)宣传动员:采取矿机关大会、办公会等形式,宣传油田及厂、矿改革发展的形势、目标和任务,教育机关干部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使机关干部主动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2)运行载体:

A、确定每周五为矿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日”。

B、落实1个学习平台,10条学习途径。

C、交流学习体会,达到学习双赢。

D、知识竞赛,比中学,学中比。

E、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鼓励干部自主学习。

4、协调运行:矿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加强对矿机关干部学习的指导,了解情况,掌握进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学习。

(三)评估机制

1、评估目的

通过定期检查学习计划、目标、任务、运行情况,科学合理及时地调整学习思路和学习计划,加强对学习的全过程的控制指导,使机关干部的学习与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保证学习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2、评估方法

(1)过程评估:

每季度对机关干部的学习计划实施情况,通过查看学习资料、考试考核、检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给予学习指导。

(2)群众评估:

矿定期向基层员工下发“机关干部学习评估调查表”,通过了解基层员工对机关干部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评价,反映机关干部的学习效果。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负责收集分类,对机关干部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业绩评估:

矿将机关干部学习计划完成情况与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结合起来纳入业绩考核,与业绩奖金挂钩兑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优、奖励、提拔的重要依据。

3、评估标准:

(1)认真落实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内容,达到预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内容、目标完成率达100%。

(2)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有较大幅度提高,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3)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

(4)全年人均取得1—2项创新成果。

(5)评估测评合格率达90%以上。

依据评估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评估,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评估等级。95分以上为优秀,85—94分为良好,75—84分为一般,74分以下为较差。

依据评估结果,对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计划进行调整、补充、完善。

(四)考核机制

由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指导小组组织进行考核。

1、考核原则:坚持学习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2、考核内容及方法:分学习计划考核、学习能力考核、学习效果考核。

(1)学习计划考核:矿学习型机关建设领导小组每月检查机关干部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小组成员每月将计划运行情况上报主管矿领导,并说明原因,由于个人原因造成计划未完成的,纳入年终业绩考核内容。

(2)学习能力考核:将机关干部学习知识增长情况纳入干部年终业绩考核,得分在91分(含91分)以上的,对当事人按5-10%进行业绩奖励;得分在81-90分的,扣罚当事人业绩兑现奖5—10%;得分在71-80分的,扣罚当事人业绩兑现奖10—15%;得分在70分以下的,扣罚当事人业绩兑现奖20—30%。

(3)学习效果考核:对矿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定期通过理论和实践能力考核,检查学习效果。对考核效果较差的,给予组织人处罚,并找出原因,修订学习计划和方案;对培训效果较好的,给予组织人适当奖励。考核结果纳入矿机关有关人员的年终业绩考核。

(五)激励机制

1、学习评估

根据年度培训考核成绩(权重20%)、学习活动参与(权重20%)、取得的成果(权重20%)、知识增长(权重40%)加考核成绩计算,对机关干部打分排队。

培训考核成绩:矿内各类培训成绩加权计算。

学习活动参与:按参与次数、发言次数、创新建议采纳数进行打分。

取得的成果:取得本岗位年度内各类评比名次,根据名次和项目的评比结果打分。

知识增长:年度内提出的建议被采纳,个人文化知识有较大增长,能够完成专业性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2、激励方法

(1)排前10名的分级奖励。

(2)年度树立学习型机关干部典型2—5人,年度内奖金系数给予上调,并进行通报表扬,组织宣传、学习。

(3)对3年内在学习型干部排名中均进入前10名的,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优先条件。

(4)优先考虑外出学习、考察。

3、加大激励力度。在知识、技术、管理创新中获得突出业绩的,给予光荣称号等奖励。同时重奖学习上有突出表现的机关工作人员。

4、开展“三比”活动。一比学习态度。有完整的学习发展规划和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每人每年阅读文化、科技书籍6本以上,有读书笔记,撰写论文;二比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科学,善于思考,注重实效,不断积累学习成果;三比学以致用,要注意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能力,拥有创新成果。

5、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第11篇

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 第七油矿机关 按照厂党委建设学习型企业要求,为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力和创新力,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结合第七油矿机关实际,特制定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厂党委[2003]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机关干部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学理论、学管理、学业务、学技术”为内容,围绕造就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高素质复合人才队伍,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体系,不断提升机关干部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服务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的 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对机关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学习型机关,就是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加速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引导机关干部确立先进的学习理念,增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 三、学习型机关理念 学习是创新的动力,创新是学习的灵魂。前瞻性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创新性学习保证高效服务。 四、建设学习型机关的目标 1、总体目标: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和岗位职业技能,逐步“形成一个体系,建立三支队伍”:即形成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文化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党群干部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经营管理队伍;建设一支掌握高新技术、具备科学管理知识、富有创新能力的技术管理队伍。 2、近期目标:2年内,机关干部精通本岗位的技术业务,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机关技术管理干部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软件的开发,针对岗位职责的要求,提出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并组织实施增产增效措施。 3、长远目标:5年内,机关干部熟练掌握2个岗位的业务知识,并具备创新管理能力,运用数字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技术管理干部精通技术业务,完成新技术推广,参与技术攻关项目,具有创新科技成果,提出并实施合理的挖潜增效措施。 五、建设学习型机关的载体和途径 (一)搭建学习平台 1、党群工作培训平台:培训党群各岗位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相关的公文写作、公文管理知识等。 2、技术管理培训平台:培训地质、采油、输油、作业、油水井、设备、电力、安全等专业内容及相关知识。 3、专业工作培训平台:培训财务、人事、技教、计划统计等相关知识。 4、计算机培训平台:培训办公自动化相关知识。 5、英语培训平台: 按能力级别,培训英语读、写、听、说内容。 (二)开辟学习途径 1、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根据每名机关干部的特点,坚持个人成才设计和组织定向培养的原则,每名机关干部确定近期和长远学习发展规划,明确个人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建立规划、实施、效果反馈循环系统,促进学习计划的全面实施落实。 2、建立职务代理人制度:培养复合型人才,要求每名机关干部至少要能够担当2个岗位的工作,即每个岗位至少确定1名代理人,每名机关工作人员至少要代理1项工作,在主岗工作人员出差、休假时,由代理人代理其岗位工作,达到学习和锻炼的目的。 3、开设管理论坛: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工作实际,拓宽机关干部的工作思路,解决矿内存在的管理问题。每月针对矿内管理问题,就如何提高管理水平确定讨论题目,由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发表论述,其他工作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将机关干部参与活动情况纳入业绩考核。 4、成立思想政治工作沙龙:针对当前员工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进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集体智慧,提出预见性工作思路,超前解决思想问题。 5、坚持进行培训:年初根据机关干部制定的个人发展计划,由各办主任牵头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集中宣讲、看录相、参观等形式组织培训。年终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和培训效果,与奖金挂钩考核。 6、下基层挂职锻炼:对工作经验缺乏的机关干部,每年组织下基层小队挂职锻炼,并由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当事人奖金挂钩,并纳入年终业绩考核。 7、建立课题研讨制度:对关系到全矿长远发展的问题,组织机关干部进行命题研讨。每年的研讨课题不少于2项,参加课题研讨人员不少于机关干部的50%。 8、采用先进的教育媒体:利用多媒体教育、互联网教育等手段,拓宽教育渠道,加强工商知识、人力资源、职业素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系列培训。 9、外出进修:定期选派机关工作人员到大学及科研机构学习、培训,聘请管理、科研专业人员到矿里讲学。 10、自主学习:鼓励机关工作人员通过成人教育、在职函授和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六、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机制 (一)领导机制 矿党委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实行“一把手”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指导协调,推进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的开展。矿成立以党委书记、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机关支部书记、综合办主任、生产办主任、经营办主任为成员的创建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矿建设学习型机关的总体规划和建设要求,制定本矿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建设学习型机关情况。 (二)学习机制 建立机关干部学习运行机制,由“缺什么补什么”的被动学习方式向超前、跨岗学习方式转变,用制度化保证学习的自主化、经常化、工作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1、学习时间和内容 学习时间: (1)矿领导每年参加适应性学习培训不少于15天;每年学习法律知识不少于30小时;每年必须参加工商管理知识更新培训;各办主任每年参加适应性学习培训不少于10天,50%的人每年必须参加工商管理知识更新培训;普通机关管理人员每年参加各类学习培训不少于7天。

(2)机关专业管理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专业技术学习不少于40小时。 (3)其它为自主学习时间,按照计划参加相关内容的学习。 学习内容:(1)政治理论知识;(2)专业技术知识;(3)市场经济、现代管理、计算机、英语及其它知识。 2、制定计划 矿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每年年初依据各办公室工作性质,制定机关年度学习计划;各办公室、每名机关干部制定办公室和个人年度学习计划。 (1)调查分析:在制定计划前,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全方位、分层次深入调查了解机关干部的客观学习需要和主观学习需求,为制定机关干部学习计划提供依据。 (2)明确任务:针对油田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确定学习任务。把转变机关干部的学习观念与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为建设学习型机关奠定基础。 3、实施计划 (1)宣传动员:采取矿机关大会、办公会等形式,宣传油田及厂、矿改革发展的形势、目标和任务,教育机关干部增强学习的紧迫感,使机关干部主动参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 (2)运行载体: A、确定每周五为矿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日”。 B、落实1个学习平台,10条学习途径。 C、交流学习体会,达到学习双赢。 D、知识竞赛,比中学,学中比。 E、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鼓励干部自主学习。 4、协调运行:矿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加强对矿机关干部学习的指导,了解情况,掌握进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指导学习。 (三)评估机制 1、评估目的 通过定期检查学习计划、目标、任务、运行情况,科学合理及时地调整学习思路和学习计划,加强对学习的全过程的控制指导,使机关干部的学习与生产经营工作紧密结合,保证学习力和竞争力的提高 2、评估方法 (1)过程评估: 每季度对机关干部的学习计划实施情况,通过查看学习资料、考试考核、检查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给予学习指导。 (2)群众评估: 矿定期向基层员工下发“机关干部学习评估调查表”,通过了解基层员工对机关干部工作能力和业绩的评价,反映机关干部的学习效果。建设学习型机关领导小组负责收集分类,对机关干部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3)业绩评估: 矿将机关干部学习计划完成情况与经营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结合起来纳入业绩考核,与业绩奖金挂钩兑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评优、奖励、提拔的重要依据。 3、评估标准: (1)认真落实学习计划,完成学习内容,达到预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内容、目标完成率达100%。 (2)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等有较大幅度提高,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3)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推动学习的深入开展。 (4)全年人均取得1—2项创新成果。 (5)评估测评合格率达90%以上。 依据评估标准,实行百分制考核评估,分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评估等级。95分以上为优秀,85—94分为良好,75—84分为一般,74分以下为较差。 依据评估结果,对机关工作人员学习计划进行调整、补充、完善。 (四)考核机制 由建设学习型企业工作指导小组组织进行考核。 1、考核原则:坚持学习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2、考核内容及方法:分学习计划考核、学习能力考核、学习效果考核。 (1)学习计划考核:矿学习型机关建设领导小组每月检查机关干部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小组成员每月将计划运行情况上报主管矿领导,并说明原因,由于个人原因造成计划未完成的,纳入年终业绩考核内容。 (2)学习能力考核:将机关干部学习知识增长情况纳入干部年终业绩考核,得分在91分(含91分)以上的,对当事人按5-10%进行业绩奖励;得分在81-90分的,扣罚当事人业绩兑现奖5—10%;得分在71-80分的,扣罚当事人业绩兑现奖10—15%;得分在70分以下的,扣罚当事人业绩兑现奖20—30%。 (3)学习效果考核:对矿机关组织的各类培训,定期通过理论和实践能力考核,检查学习效果。对考核效果较差的,给予组织人处罚,并找出原因,修订学习计划和方案;对培训效果较好的,给予组织人适当奖励。考核结果纳入矿机关有关人员的年终业绩考核。  (五)激励机制 1、学习评估 根据年度培训考核成绩(权重20%)、学习活动参与(权重20%)、取得的成果(权重20%)、知识增长(权重40%)加考核成绩计算,对机关干部打分排队。 培训考核成绩:矿内各类培训成绩加权计算。 学习活动参与:按参与次数、发言次数、创新建议采纳数进行打分。 取得的成果:取得本岗位年度内各类评比名次,根据名次和项目的评比结果打分。 知识增长:年度内提出的建议被采纳,个人文化知识有较大增长,能够完成专业性工作,学习专业知识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2、激励方法 (1)排前10名的分级奖励。 (2)年度树立学习型机关干部典型2—5人,年度内奖金系数给予上调,并进行通报表扬,组织宣传、学习。 (3)对3年内在学习型干部排名中均进入前10名的,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优先条件。

(4)优先考虑外出学习、考察。

3、加大激励力度。在知识、技术、管理创新中获得突出业绩的,给予光荣称号等奖励。同时重奖学习上有突出表现的机关工作人员。 4、开展“三比”活动。一比学习态度。有完整的学习发展规划和目标,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每人每年阅读文化、科技书籍6本以上,有读书笔记,撰写论文;二比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科学,善于思考,注重实效,不断积累学习成果;三比学以致用,要注意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技术革新和技术攻关能力,拥有创新成果。 5、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建立完善《机关干部公开竞争机制》,建立能力业绩至上、人人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机制,通过公示拟聘干部岗位数量和任职要求、个人申请、组织审核、理论考核、公开答辩、群众满意度测评等程序,按学习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协调能力四个方面的综合得分录用机关干部,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激发机关干部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6、继续实行“无过错”免职制度。

油矿机关建设学习型机关实施方案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2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研究学生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以结果和成绩为导向的教育弊端。教师通常只能通过考试结果,了解学生是否学习了,是否学会了。然而,学习分为学的过程和习的过程。现在的考试只是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没有关注其学的过程。换个说法,教师无法有效检测学生学的过程,也无法观测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思维运作的情况,更无法有效地帮助他们。那么,是否存在这样一种工具,能够让学生学的过程清晰明了,或者说,能够演化出学生学的过程,让教师能显而易见地发现或判别学生学的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纠正?从这一思路出发,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工具,通过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偏差,从而观测学生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指导。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先提取关键信息点,再由关键信息点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关键信息点,用有颜色的曲线将主信息点与子信息点联想在一起,在曲线上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其优点是:①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图示等,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②具有思维暂存的作用。人在思考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③它能将碎片化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和体系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举例

在讲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基础》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几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生按照课本模式,采用了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旅行计划的设计。表格设计由于是线性结构,无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无法达到恰当处理信息的目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1.机房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安装XMIND8.0版本软件,机房内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明确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进行了小组划分。

3.课堂实施

(1)布置课堂任务

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旅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交通工具、成员以及其他因素等),讨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取。教师展示XMIND设计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的任务流程,讲解设计旅行计划的框架(如图1)。

(2)学生活动

学生在任务流程思维导图中添加详细的小组成员和旅游因素,根据旅游因素在内容修改中完善旅游计划表,并由小组成员讨论该设计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善,最后进行活动任务发布,将其发布在QQ教学群中,这也为后期开展详细计划奠定基础。

(3)学生任务

学生根据前期所制订的旅游规划流程图,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以旅游目的地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则以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教师将两种设计的优劣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旅游习惯。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以旅游地点或旅游时间为关键信息点所表现出的设计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小?M设计出了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旅游计划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学生用形象的飞机、火车、汽车图标代替文字,并将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核心的信息点,其分支还包括了花费、游玩地、美食等,配以各类鲜艳有趣的图标,让整个旅游计划变得生动形象。

(4)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QQ教学群上传小组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旅行计划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学生绘制的旅行计划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效率

思维导图的主干为关键词,也就是信息的关键点。教师要对目标任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清任务的主次,将任务分为主关键点和次关键点,并通过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任务的核心是找准任务的问题所在,同时了解制约解决任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任务有哪些影响。由此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能综合运用现有信息,进行问题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研究,对产生的疑问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求助。在思维导图绘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

3.能有效运用各类信息碎片,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