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财务会计实训报告

财务会计实训报告

时间:2022-11-28 02:19: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会计实训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财务会计实训报告

第1篇

两周的会计实训结束了,这是上大学以来第二次实训。那时接触会计知识才几个月,面对着陌生的实训任务,我都不知所措。经过一年会计知识的学习,当更加复杂的账务摆在面前时,不再摸不清方向。我知道了处理的基本程序和流程,很快安排了每天的计划。在有序的账务处理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很多麻烦,有时抓耳挠腮,找不着解决的办法,有时自以为很认真的计算之后,而结果却错漏百出。操作遇到困难时,也曾摔笔说道“会计不好当”,但平静下来还是得继续寻找着结果,愈是遇到困难,愈应该执着地坚持下去,我想这也是一名会计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会计实训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加强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将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上课时讲的理论基础总以为简单记住就可以了,但在实践面前,我们似乎真成了纸上谈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也被我们今天这小小的会计实训验证了。实训就是为了让我们摆脱掉死学书本的结果,所以当心领神会时,也要做到心灵手巧,做出一本符合要求的账簿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总结一下整个账务处理过程,确实令我收获颇多,感慨也数不胜数。首先,拿到各种资料时,我们必须了解这个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实训步骤及要求,建立了各种账目的期初余额。相对于后几项而言,这是个很简单的工作。完成之后,开始开始填制各种凭证,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之一,因为后面的步骤将会根据凭证计算各种账务。凭借上次实训那小小的记忆和微少的经验,我仔细做着。写会计分录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如果写错了分录,将会一错再错,麻烦也接踵而至。面对那些票据,有时似乎像天书一样,没有亲眼看见过,更不用说分析它们进行账务处理了。看来以后,多多留意生活中的各种票据也是很有必要的。会计分录有时不能正确写出来,而这时就会影响工作的进程,这时才觉平时的基础应该牢牢掌握,这样在实际工作中才不至于被绊倒。转账、付款、收款三种凭证经过上次实训已经清楚了用途,所以还不至于填错。完成了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对号组合,我松了口气,但更大的脑力活动会到来。各种数字在脑海里飞旋,不停为它们做着加法运算,看着越长越大的数字,想念数字咒语一样一连串一连串念出,心里也摸不清是对是错。但再大再长的数字,只要耐心,不眨眼地算了又算,才能减少错误的出现。

当登科目汇总表时,我遇到了难题,“资产类”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不知如何填写,“营业外支出”等一些损益类科目不知放在哪里。但仔细考虑后,根据“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既然“管理费用”放在“资产类”,那么“营业外支出”当然按类分配喽。原来做实际工作也不是机械地做下去,还要动脑去分析和思考,也许经过反复思考要像翻山越岭一样进过几番曲折,但这样的结果,这样的目的地才是展现喜悦的驻营地。

我把账务处理的计算和登记过程叫做软件过程,而把最后的账薄装订过程叫做硬件过程。在做软件过程中,我解决了因自己马虎和因自己基础不佳导致的各种疑难问题。细节和重要问题由陌生到熟悉,由厌烦到专心,当每次看到结果一致时,心里不乏充满着小小的成就感。下一步就要进行硬件过程了,一个漂亮的成果肯定少不了优质的包装,使其完美。但更重要的是让资料有可寻之处,能减少寻找资料的时间,所以封皮也很重要。外装既要美观又要实用,方便快捷才能等待我们。

看着自己两周来的辛勤成果,心中的沉重石头也就落地了。实践中避免手忙脚乱的前提是打好理论基础。看见自己做的账簿会发现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但今天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明天突破完美的基础。现在的自己只是个刚刚接触会计一年半的初学者,从会计基础到财务会计,知识在不断升级,而实践操作也经过了两次的磨练。会计工作是个复杂,需要耐性的工作,也是考验个人知识积累和思维的过程,所以今天累积得一小步,一点滴都是将来运用实践的不可或缺因素。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服务于更多的实践,那么我更期待下一次实践的历练,为自己以后工作增添些信心和色彩。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财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的内涵及特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在迅速崛起。应用型本科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介于传统学科型人才与职业技能型人才的“中间型人才”,既有本科人才的学科教育特征,又有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特性。但应用型本科又不同于普通的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方面,应用型本科注重“应用”二字,在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与职业技术教育相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理论基础更厚实,知识面更宽广,学科知识更前沿,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更突出。

二、《财务会计》课程的内容及作用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列报。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基本业务核算、特殊业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在基本业务中介绍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特殊业务包括: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所得税、会计调整;财务会计报告中介绍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的相关内容。《财务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基础会计》的延伸,又是《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三、《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1.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任课教师大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忽视学生的主动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主角,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成为“旁观者”,处于被动记忆的状态,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2.实训内容流于形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很多院校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时加入了实训内容,但实训环节仍然是纸上谈兵。教师通过实训教材上的模拟企业会计资料,在实验室讲台上讲解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程序;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照葫芦画瓢地完成从记账凭证到会计账簿再到会计报表的整个操作过程。学生只能进行机械被动式的实践操作,丝毫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实训教材上的模拟资料大多是按理想模式给出来的,与真实业务有很大差距,这种实训难以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缺乏真实性和时效性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已经被广泛采用。尽管教师们也试图运用大量案例说明会计处理方法,但大部分例子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虚拟出来的,脱离实际,距离学生较远。有的教师甚至还在沿用过时的案例,难以使学生掌握会计领域最前沿的知识。

四、《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开展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由教师导学、学生自学、合作研讨、教师点评四部分构成。由教师给出课程大纲和要求,学生根据大纲内容认真阅读教材,广泛吸收网络资源,自主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分别以主持、记录、总结与报告人等不同的身份参与讨论活动,而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如对讨论的参与程度、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给予评分并记入平时成绩。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讲解,指出本课的重点及难点。在合作式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而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吸收的知识更为扎实,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积极与各大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参观,学生可以看到真正的凭证、账簿、报表,还可以进行简单的会计核算处理。由一线的财务人员在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训练,大大加强了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可以邀请从事会计实务工作的专家来学校讲学,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视野。受财务工作性质所限,很难安排大规模的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学校可以成立财务咨询公司,对外承接相关咨询或记账、报税业务,这样一方面可以吸收部分学生进来实习,另一方面还能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接触实务工作的机会。

3.增加教师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

目前从事会计教学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高校(主要是研究型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实践环节的专门训练。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会计工作一线进行调研、兼职或挂职锻炼,了解会计实务工作流程、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技巧等,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编写会计教学案例,建立真实的会计案例库,充实教学内容。

4.将《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

与传统本科层次人才相比较,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更要体现行业需求导向和以能力为核心的个性特点,职业资格证书无疑是这一特点的重要体现。从会计实务工作的现实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也要求学生上岗必须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课证融合”来整合《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甚至注册会计师证书,既能使学生的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又为学生未来就业添加了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1]邓亦文.刍议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12,3.

第3篇

关键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020-01

在高职现行会计课程体系中,财务会计是主干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技能的必修课。改革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特点

1、内容复杂 目前高职财务会计教学中,知识点相对孤立, 内容详尽琐碎, 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 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 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 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 很难掌握财务会计知识。

2、变化较快 会计工作随着经济现象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学生还在校园时, 经济业务是这样处理, 等他们毕业了, 同样的经济业务处理可能不一样, 学生往往很困惑, 这就要求在财务会计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职业判断能力。

3、关联性强 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 从学科外层看, 它涉及到税收、财经、金融、法规等相关内容, 从学科内层看, 该课程的许多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因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收款、投资活动是环环相扣, 周而复始, 许多内容要前后联系、前后对照着学。

4、学生情况 高职学生在经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较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是一接触财务会计课程, 难懂的术语、空洞的数字, 每节课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随着所学的内容越来越多, 总觉得这些内容零散而又复杂,这样, 慢慢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就越来越少了, 也越来越不能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并巩固已学知识。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财务会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于一身的专业课程, 具有内容庞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因此, 它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而传统的“ 黑板加粉笔” 教学方式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2、教材内容多、不合理

财务会计教材详细介绍了六大会计要素以及具体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所涉及的教学内容非常多。其实, 教材中的有些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涉及; 而有些内容, 如助理会计师资格考试中的投资性房地产、政府补助收人等内容在目前使用的财务会计教材中却没有, 使学生考证受到一定影响。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成为两张皮

目前采用的财务会计教材, 其内容是以会计要素为主线展开的, 即总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人、费用、利润―财务报告。而财务会计实训内容则是按财务岗位(如出纳、记账、往来核算、工资核算、总账会计等) 来安排的,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不配套, 既不利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也不利于学生对会计操作技能的掌握。

三、加强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1、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有针对性,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岗位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选择一些比较常见的交易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以后能够完成企业的日常结算。教师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各个教学环节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符合课程设计的要求。

2、改革教学方法

(1)观摩法: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会计事项的办理指南,制成票样或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供学生查阅观摩,让学生获取较直观的认知。

(2)任务驱动教学法:由于学生已学过会计学原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发给学生一个模拟实训企业的会计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会计模拟实训。

(3)角色体验法: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可采用“角色体验法”,即老师设计一项或几项业务,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模拟各种角色体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烦琐、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

(4)案例教学法:在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给出一个公司的存货资料,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分析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3、进一步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对于培养高职财务会计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需进一步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作为核心环节贯穿到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确保其掌握的知识得以充分发挥,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不仅可以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还可以营造一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与学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和职业情境,锻炼和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会计岗位的能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寻求校企合作,把会计实训教学延伸到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中去,校企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和人才输送,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安正伦.对高职学生会计专业课程设计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6).

第4篇

关键词:ERP软件实训 管理会计 课程教改 财会专业 用友U8

前,ERP已经成为大中型制造型企业普遍应用的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笔者发现大型制造型企业在应用ERP的过程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迫切需要管理会计的数据分析报告来支持管理决策,但财务部门却难以及时给出管理会计分析报告。虽然ERP系统中已经拥有了管理会计的功能模块,但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财务部门基本没有利用这些模块辅助内部管理,而通常局限于使用其中的财务会计模块得出外部数据。其原因是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不具有ERP中管理会计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基础。面对这一现状,本文认为高校应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深化ERP软件中的管理会计模块的教与学,使得教学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接轨。

一、ERP实训课程现有结构体系及优化思路

ERP实训教学是利用ERP软件、ERP沙盘等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ERP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以我校的ERP教学实践为例,现有的ERP实训教学可以分为软件实训和沙盘实训。

(一)ERP软件实训

目前,国内外的ERP软件系统数量繁多。国外著名的ERP软件品牌有:SAP、ORACLE、SSA、ROSS、People-Soft、ASW和QAD等,国内有用友、金蝶、浪潮通软、神州数码、金思维、深圳天思、台湾鼎新等。笔者所在的学院以用友U872系统对财会专业学生开展ERP软件实训。为便于阐述管理会计模块在目前ERP教学中的现状和强化这一模块的意义,根据ERP中的软件模块是否与财务直接相关,笔者将用友U872软件实训分为基本财务模块和非财务模块。

1.基本财务模块实训。基本财务模块即教学中常见的会计电算化模块,包括总账模块、应收系统模块、应付系统模块、固定资产模块、工资薪金模块和会计报表模块等。这些模块解决的都是财务会计的核算处理,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数据支持。但正如传统会计的发展曾经历了从财务会计逐渐发展到管理会计的历史过程,ERP软件的教学也正在经历这样的演化。目前的ERP软件教学仅涵盖财务会计模块,而完整的财务模块应该包括管理会计模块。根据用友U8的系统结构,财务模块应当至少包括财务会计模块、成本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资金管理模块和预算管理模块等。针对大型企业,还有集团财务、专家财务分析和商业智能等模块,这些都是在目前的财务专业ERP软件教学中被忽视的模块。

2.非财务模块实训。非财务模块又可以称为管理支持模块,主要由物理管理模块、供应链管理模块、生产制造管理模块、决策支持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等组成。其中供应链管理模块由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核算、销售管理子模块组成。生产制造管理模块在供应链管理模块的基础上,由物料需求规划(MRP)、生产管理、车间管理、制单管理、排程管理、工程变更和设备管理子模块组成。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由人事管理、薪资福利管理、考勤管理、合同管理、招聘培训管理、宿舍管理、绩效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各模块之间以信息接口勾稽联系,既可独立运行,又可同时启用。

(二)ERP沙盘实训类

以我校购买的金蝶公司沙盘模拟系统为例,沙盘实训分为手工沙盘实训和电子沙盘实训,手工沙盘实训又包括商业沙盘模拟和工业沙盘模拟等;电子沙盘实训可以分为经营之道和营销沙盘等。学生运用沙盘模拟体系代替实践,几乎零成本支出进行实战尝试,在此过程中熟悉企业整体运作模式,通览企业的生产营销中的财务知识的运用。

ERP沙盘实训与ERP软件实训是截然不同的教学形式,两者的区别归纳如下:首先,两者使用的软件不同,沙盘实训使用的软件比较简单,如手工沙盘可以只用到OFFICE系统中的EXCEL表格,电子沙盘采用界面简洁的企业模拟软件。但ERP软件实训一般使用复杂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如用友U8、金蝶K/3、德国SAP等。第二,两者的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沙盘实训课程由约36名学员组成,6名学员组成一个公司,分任公司CEO、CFO、COO等职位。ERP软件实训则采用一人一机的教学方式。第三,目前两者对财务知识的运用程度不同,沙盘实训因为直接模拟企业实践,因此结合了大量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可以运用到管理学原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知识来增强虚拟公司的竞争力,但是与ERP软件实训相比,ERP沙盘实训简化了成本管理等模块。而ERP软件实训教学目前基本没有涉及管理会计的集成信息系统应用教学。

(三)ERP实训课程体系优化思路

如下图所示,一般的高等院校以用友畅捷通进行实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总账、报表、薪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模块的操作流程及各岗位的财务分工,这一模块的教学一般在大一完成,学生可以基本了解用友ERP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提供学生自学拓展的基础知识。ERP沙盘模拟实训一般安排在大二和大三完成,在大四安排ERP软件综合模拟实训,帮助学生至少熟悉一种常用ERP软件(如用友ERP-U8或金蝶K/3等)的财务模块和一部分辅助支持性的非财务模块。与当前体系相比较,这一体系主要强化了目前的财务模块实训,较为完整地勾勒了高校财会专业ERP实训体系发展后的结构。

二、社会财会专业知识需求与ERP实训

根据张俊瑞、刘东霖(2005)的历史调查发现,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需求构成大致为:财务会计类占25.7%,财务管理占14.9%,管理会计(狭义)占11.4%,成本会计占11.2%。可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管理会计(广义)范畴的需求约占比重为37.5%。但至今,这种应用需求仍未在ERP软件教学中体现。如上所述,目前的ERP教学现状是,ERP软件教学局限于财务会计模块,未涉及广义管理会计模块的模拟实训。在大中型企业手工财务向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全面转型的大环境下,基于社会对财会人员的知识需求,在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方面,我们应该使会计信息系统教学与传统手工财务实践日益匹配,使得原本在手工财务会计中包括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内容,也能够呈现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教学中,将ERP中的管理会计模块融入软件实训教学。

三、ERP实训教学深化探讨与建议

目前的ERP沙盘教学已经较为成熟,但对于财会专业学生而言,ERP软件教学还有大的提升空间。为了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财会专业人才,笔者对ERP软件教学的深化拓展做出如下探索性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扩展

现有的ERP软件实训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提高:

1.目前的ERP软件教学局限于基本模块,即本文所述的财务会计模块,对项目管理有简单的理论介绍,并未涉及成本管理、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等模块的讲解,这可以在教材中予以完善。

2.在财务管理方面,现有的教材缺少了对集团财务、专家财务分析和商业智能的讲解。由于这部分属于大型企业应用需求领域的范围,因此,也建议纳入财务专业学生的ERP软件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3.在财务报表模块,现有的教学仅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两表的基本设计教学,对于现金流量表、合并报表等均未讲解,这也是可以深化的方面。由于现金流量表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其会计核算基础存在根本差异。在软件系统中,一部分学生并不能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软件操作直接迁移到现金流量表的应用中去。对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需要在会计科目设计时就指定特定科目,在业务发生时区别和辨析两种核算基础选择现金流量表的项目,通常需要通过讲解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熟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应用,这也是可予以完善的教学模块。

4.现有的教学内容缺少网上银行模块和网上报销模块的详细阐释。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网上业务模块已经嵌入了ERP系统,但是由于目前教学信息系统平台的技术局限性,使得这些功能无法在学校的教学平台上实现,从而教师也未将其纳入教学内容深入阐释。

5.对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和误操作处理需要更深入详致的讲解。但教学实践中,由于系统的稳定性或者操作员的误操作,会产生诸多的系统问题,如系统重置、数据丢失、系统卡死、系统文件丢失、软件模块故障等,我们可以通过补丁程序、启用系统服务、编程等方式来解决。但目前的ERP软件教材中仅提及在系统管理中如何处理简单的系统故障,这是困扰一部分ERP实训教师的问题,也是亟待弥补的教学内容。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的知识、技能、素质、结构是教学内容深化拓展的主观因素。教师需要开拓创新,充满活力,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挖掘,熟练地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来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实训教师的持续培训和自我学习等方式达到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的目的,从而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人力基础。

(三)教学系统平台的建设

ERP教学平台的搭建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我校为例,学院专门配备数千平方米的教学楼用于经管实验中心的ERP教学平台的建设,配置了数十个大教室,数百台电脑和大型的服务器,可以同时分10余个教学班开展教学,每个教学班含50人左右,有专门从事实验管理和软件管理的实验员五人,每学期有数十名专业教师参与ERP实验教学,软件系统的购置已投入数百万元。根据毕业生反馈等实践证明,经管实验中心的教学经历对学生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益,对部分入职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重大帮助。为更好地培养复合型社会科学本科人才,现阶段的ERP软件教学系统平台还需要多方的完善和提高。Z

参考文献:

1.张俊瑞,刘东霖.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05,(9).

2.任志红.集团公司会计信息系统与ERP[J].财经界(学术版),2012,(3).

3.龚中华,何平.用友ERP-U8(V8.72)模拟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4.张琳,李静宜.ERP供应链管理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第5篇

关键字:中职;会计准则;小企业;财务会计教学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小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同时,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废止。这意味着我国477万户法人经营单位中97.11%的小企业将按照这部准则来进行会计核算,它对我国小企业会计操作将产生深远影响。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面向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与会计事务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实效性也将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其施行后将对中职财务会计教学产生什么影响?我们将通过什么方法实现其有效性?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 《企业会计准则》 实施的不适应性。

《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开始施行。自此,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其财务会计课程都以此为标准来编写教材、实施教学和培养人才。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按《企业会计准则》来开展中职会计教学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难度大。

《企业会计准则》内容繁多,难度很大,主要适用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以会计计量为例,它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这些对中职生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而会计核算对外投资、应付债券等内容由于采用公允价值入账、实际利率法等,其核算变得非常复杂,学生更难掌握。

2. 与中职生就业脱节。

依照国家2011年6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小微型企业划分标准

据我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显示,从事会计工作的学生90%以上在小微型企业就业,且他们所在的小微企业很少涉及对外投资、发行债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业务,纳税核算与税法保持一致,而非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操作,企业会计核算所采用的会计科目还是《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前的会计科目。以上情况表明,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开展财务会计教学,那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工作是脱节的。

(二) 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按照 《小企业会计准则》 实施的优势。

《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在遵循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化处理的核心理念:“充分考虑我国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等情况,对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减少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容与空间。”对小企业来说,其财务会计核算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来施行有以下主要优势:

1. 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五种会计计量属性要简单得多,将对一系列的会计核算产生影响。比如: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小企业的长期债券投资、负债等不再要求按照公允价值入账,收入确认方面不再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统一采用直线法摊销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

2. 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比《企业会计准则》中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将大大简化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 简化财务报表的列报和披露。

“要求小企业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四个组成部分,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对现金流量表也进行了适当简化,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

除上述几方面之外,还有诸多其他变化,具体到账务处理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处理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也截然不同,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中职财务会计教学应对的措施

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和中职培养目标,财务会计的教学必须做全方位的改革,从师资、教材、课程、教学、实训等各方面进行体系重构,以应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给小企业的会计处理业务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培养出更加实用的技能型人才。

(一) 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改变决定了会计专业教师一定要及时更新知识,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技能。我们不但要熟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而且要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同,并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充分了解不同行业小企业的运作流程及会计操作规程,从而在教学上做到有的放矢,最大程度地提高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二) 教学课程重新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说明,小企业可根据“自由选择、单项标准和一以贯之”的原则来决定采用何种会计准则。据此,小企业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可能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更可能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因此,学生必须熟悉两种会计准则,才能轻松应对实际工作。现有的会计专业课程主要只有《基础会计》和《企业财务会计》两门必修课程,为了让学生掌握小企业会计操作,第四或第五学期必须开设《小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及小企业财务会计实训课。

(三) 相应教材的开发和编订。

由于《企业财务会计》是按新《企业会计准则》编写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决定了会计核算上的诸多不同。因此,新开设的《小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将面临缺乏相应教材的困境,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便成为财务会计教学的当务之急。教材内容不仅包括小型工业企业,而且包括商业零售、批发业及服务业等,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企业会计操作技能,应及时编订《小企业会计实训》教材。

(四) 丰富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是针对工业企业会计来讲授,一般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校内综合模拟实训为辅。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的会计教学,更应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在开课之初,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及参与式教学法。

(五) 模拟实训形式的多样化。

开展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除分岗位实训外,还以企业链的形式来进行,即以小型工业企业、小型零售或批发企业、广告公司、仓储物流公司等为模拟对象,每位学生其中一个企业的会计,以互相之间的业务为核算对象,同样的原始凭证,由于会计主体不同,表示的经济业务也完全不同,账务处理不同。这种实训形式,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企业实际操作,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他们走上会计工作岗位打下较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开始施行,为了实践中职财务会计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学校应重新设置教学课程,开发和编订校本教材,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模拟实训应更贴近企业实际操作。只有如此,中职财务会计教学才能适应新的变化,培养出与时俱进的技能型人才,更好地实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

第6篇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62-02

一、会计信息化引领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

首先,会计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实践性。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会计实训课主要以手工模拟实训为主,辅助会计电算化操作,一直以来以企业典型业务为背景进行建账,完成从业务单据处理、记账凭证编制和审核、记账、结账到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一个完整的会计工作过程,特别强调会计主管、稽核、出纳、会计核算之间的业务传递及内部控制关系。但是,仅有这些操作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应具备不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其次,会计手工核算实训主要体现会计工作过程特征、符合行动导向教学,包括情景引例、工作任务、操作指导和展示评价。过去会计的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工作上,未来会计的精力集中在信息分析、业绩评价、财务预测等有助于企业效益提升方面,基础的核算工作交由信息化系统自动完成,最终将导致基层会计人员大幅减少。

最后,会计人员过去用算盘,后来用电脑计算,现在开始用云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会计人员正在受到来自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会计研究、会计管理、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当下对会计影响程度最高的10项技术依次为:大数据、电子发票、云计算、数据挖掘、移动支付、机器学习、移动互联、图像识别、区块链和数据安全技术。其中,大数据高居榜首,占比重为88.68%。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人员需要转型升级已成为普遍共识,而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使用和技术手段的操作。

信息化时代就是企业财务组织变革迈入财务共享中心时代,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教学要发生变革。在可预见的未来,影响会计从业人员的信息技术又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问题都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持续地关注和思考。

二、会计信息化是大数据与财务数据的结合

第一,目前包括中小型企业、小微型企业在内,都在实行企业信息化管理,EFP、SAP等管理软件系统不断应用,在供应链管理等层面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颠覆了传统经营中采购、销售、仓储等模式,将“物流”转化为“信息流”,制订出更精细、周密的企业生产计划。如果企业财务会计存在核算信息滞后的现象,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失灵,导致因为信息流所产生的作用最终会汇总到“资金流”方面,会计核算业务无法保持同步,严重地阻碍信息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

第二,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之一,是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凭证,到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再到财务分析报告这一处理过程全部实现现代化。一些企业可能会由于强调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工作的独立性,加上短期内可能会因为隐私性、安全性、数据主权等方面的考虑而缓慢发展。当前从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报告自动化尚未较好实现。

第三,企业财务领域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的核心是“互联网+管理会计”,最有效的功能是财务与大数据的融合,财务共享将拉动业、财一体化,并向大数据中心转变,是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环节。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决策者作出各种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核心理念中,价值的创造与维护是最为重要的两点。筹划未来,预测与决策是主要形式,现代管理会计在这方面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丰富资料,严密地进行定量分析,帮助管理部门客观地掌握情况,从而提高预测与决策的科学性。基于此,管理会计是企业的战略、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而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从财务会计单纯的核算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第四,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会计的变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会计信息化、网络财务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财务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了技术保障。新数据技术层出不穷,比如用XBRL标记底层交易技术,能丰富数据维度,挖掘数据关系,能克服以前的数据没有标记、分析维度少、更多属于平面数据问题,利用XBRL对底层交易流水数据打上标签,每一个数据都拥有一个二维码,平面数据变成立体数据,最主要创新就是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关联,可以灵活实时地分析,发现更多数据背后的故事。

三、会计信息化发展趋势下会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会计专业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包含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或者说财资管理)、税务管理这四方面的内容,是企业初、中级财务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各部门应尽快设置好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实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按照会计工作总体过程关联化、顺序化,避免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建设“会计+信息技术”相关特色课程,在原有多门课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模式化、信息化、案例化的实训课程体系。对一些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一些新信息技术,教师还需要对知识点的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并借助相关的视频剪辑软件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形势下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知识递进衔接,为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体系。

(二)重视会计管理课程的设置。目前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一般开设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训(或称中小企业会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等必修课程;出纳实务、纳税筹划等选修课程。这些实训课程,分别模拟工、商企业的典型业务,以文字与流程图相配合的形式进行业务介绍,有利于?W习者系统地了解工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模拟有助于学习者比较全面地掌握现代企业的会计实务。但是,如上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长期以来管理会计课程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对此应加以改变。如果不专设管理会计课程,在财务会计课程的相关内容讲授中,可注意将一些重要的管理会计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融合一体,比如讲授会计目标同时讲授投机决策方法等。

(三)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数字化时代,智能财务对职商和情商的培养都有了更多的需求。要充分掌握相关的工具和技术,必须增设相应的技术课程。近两年我们开设了“互联网+会计”专业以及相关课程,还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财务共享沙盘模拟训练,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训改革,也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一项挑战。通过对一个模拟的企业,在各个需要规划和计算以及宏观管理的环节上,都充分运用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在课程上老师讲授的各个复杂以抽象的步骤和方法在训练中得到充分的使用和尝试。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站在会计人的角度而不是学生的角度思考,认识到即将面临会计生涯的未来走向,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思考如何去“学以致用”。

第7篇

关键词 工作过程;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5-0025-04

收稿日期:2013-01-17

作者简介:李志河(1974- ),男,甘肃环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蔺婷(1988- ),女,山

西闻喜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赵瑞婷(1974- ),女,山西临汾人,山西管理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及培养研究》(编号:CJA11015

9),主持人:李志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会计岗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会计专业的教育观念、培养模式、方法与市场人才需求相脱节,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的现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对会计类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笔者结合我国会计行业的实际情况和从业人员的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对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财务会计》课程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财务会计》课程的定位

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包括若干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将教学由理论推向实践,在工作中学习,目的是通过岗位场景的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财务会计》是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内容包括出纳、财务成果核算、会计主管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是培养会计职业能力的切入点和重点,也是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会计专业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课程。《财务会计》的前导课程有基础会计等,后续课程有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会计综合实训等。本课程一般开设两个学期,140个学时,其中理论课86个学时,实训课54个课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了解高职学生的特性、认知、学习形态等。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中专、普通高中、各类技工学校等,他们的升学成绩比较低,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学生心中已深深埋下对理论课程的厌倦感、自卑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只有少数人有再升本的目标[2];很多人对高职的概念不清楚,社会对高职偏见较为严重。虽然高职学生的学习比较情绪化,但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如对实践性环节的兴趣明显高于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动手能力较强,而且在进校之前就已清楚今后大致从事的职业,围绕职业定向进行学习,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自主性。

三、《财务会计》教学目标

结合会计岗位能力要求以及会计从业资格标准,从能力、知识、情感三方面来构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通过《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处理各项业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社会技能,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创造力。针对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原始凭证编制相关会计凭证财簿登记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将教学能力目标分解为四个模块并加以实施。掌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会计循环实践的流程;会编制资产负债表等财务会计报表;熟悉会计环境;使学生具备运用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能力,选择会计政策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的能力。

知识目标。本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四个:熟悉财务会计概念及其基本理论体系,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概念以及理论框架(会计要素、原则、前提、职能)等;掌握会计要素变化的核算,主要介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计量、记录与反映;理解特殊会计业务如非货币易、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记录与反映;了解财务报告的组成,掌握会计报表的编制,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情感目标。情感目标贯穿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实现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会计工作主要环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加深对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财会专业、热爱会计工作的思想感情,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严肃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从职业岗位需求开始,分析工作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将其转化为“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分解出每个学习情境所涉及的知识、能力和一些基本素质要求。《财务会计》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会计核算,而会计核算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反映,其教学应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筹备资金业务、投资业务、采购与付款业务、生产业务、存货与仓储业务、销售与收款业务、利润分配业务)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隐含在工作过程中的,不仅包括课堂中的理论知识,也包括手艺、诀窍、技能等宝贵的工作过程知识。

(二)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程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流为主线,按照企业运行流程的先后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即把《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筹备资金模块、投资模块、采购与付款模块、生产和存货与仓储模块、销售与收款模块、利润分配模块、财务报表编制模块等7个模块,前4个模块对应企业财务状况核算岗位,销售与收款、利润分配模块对应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报表编制模块对应会计主管岗位。

筹备资金模块。筹备资金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目标是:掌握长短期借款、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账务处理流程和核算方法;能根据票据登记明细账和总账。达到筹备资金模块的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短期借款业务核算、长期借款业务核算、实收资本业务核算、资本公积业务核算、留存收益业务核算、费用业务核算等。

投资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了解投资业务的划分依据和类别;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方法和核算方法;准确地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投资模块职业能力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业务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业务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核算。

采购与付款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依据记账凭证登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掌握预付款、应付款、应付债券等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和核算方法;能根据票据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采购与付款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预付账款业务核算、应付款项业务核算、应付债券业务核算、在建工程业务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无形资产业务核算、其他资产业务核算。

生产和存货与仓储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准确地填制或审核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等业务的记账凭证;能根据票据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生产和存货与仓储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原材料业务核算、周转材料业务核算、库存商品业务核算。

销售与收款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准确地填制应收票据、应收款项、其他款项、应收款项减值的原始凭证;能根据职工薪酬、各种缴纳税业务编制相应的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销售与收款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应收票据业务核算、应收账款业务核算、其他应收款业务核算、应收款项减值业务核算、应付职工酬薪业务核算、应缴税费业务核算、收入业务核算。

利润分配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对企业利润进行分配;编制本年利润、企业营业利润、利润分配等业务的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达到利润分配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利润形成业务核算、利润分配业务核算、库存现在业务核算、银行存款业务核算、其他货币资金业务核算。

财务报表编制模块。要求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是:能正确编制会计报表;会选择和披露相关报表附注信息;能及时按照规定采用书面和网络系统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报送财务报告。达到财务报表编制模块职业能力目标所涉及的课程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编制、利润表编制、现金流量表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编制。

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设计

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除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强调采用任务驱动法、角色体验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使用,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如在《财务会计》课程“短期借款业务”这一章节中,采用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驱动几乎在每个单元中都有设置。如在“短期借款业务”学习中,教师首先给学生一张企业借款借据,创设一个企业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短期借款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如短期借款的特点是什么、怎样编制短期借款的记账凭证等去学习,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教师给予指导和修正。

案例分析法。在学习“短期借款特点”这一小节时,教师举一个关于短期借款的例子,例如,A没有通过正常渠道而私自把单位的10万元短期周转借款借给B炒股,结果全部被套住。然后提出“怎样管理短期借款的借入和使用”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分析短期借款的特点。在稍后阶段,每个学生就自己和别人的观点进行陈述。通过这种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取长补短,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技巧,提高人际交流能力。

角色体验法。角色体验法是通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3]。例如:在学习“短期借款的核算”这一小节时,教师将学生按自由组合的方式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扮演业务经办人员、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各小组讨论,模拟企业向银行借款业务、企业偿还短期借款业务的工作流程,每个学生都要参与;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汇报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并总结经验;最后由教师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评分。

情景教学法。模拟真实的业务场景,采用完全仿真的票据和应用教练策略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网上真账实操,提高业务技能,积累实践工作经验。《财务会计》理论课配套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课完全利用计算机模拟手工操作的方式,模拟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而学生被定义为公司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分析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完成编写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登记总账、期末结转以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务操作;了解出纳、会计、财务经理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明确其工作环节在整个会计循环过程中的顺序和位置。

该课程除了为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网上实验学习环境之外,还设置了学习跟踪功能,通过学习日志记录实验的全过程,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该课程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语音讲解,界面美观友好,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验财会工作的全过程。

六、课程考核

《财务会计》课程着重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实训操作能力、学习态度、课后作业等情况。考核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后作业(10%)、实训作业(30%)、课堂表现(10%),其中实训作业主要包括转账支票结算方式的凭证填制和传递、委托收款结算方式等的凭证填制和传递、报表编制等,如实务操作、案例分析、实训报告的填写等,在实训作业评价中采用网上在线、实验室操作的形式进行。不设置平时作业。每次考试设置三个实验,学生可以任选其一进行实验,如果对现有实验取得成绩不满意,可以选择剩余实验重新参加考试,三个实验也可以同时进行操作,取最高成绩作为本课程实训作业的考试成绩。期末成绩包括:综合评价(15%)和闭卷笔试(25%)。综合评价主要指在实习中企业和学生的评价,期末考试主要是指手动大型实训作业,题型比较灵活,基本没有对知识进行纯粹记忆的考核。

参考文献:

[1]杨汉东.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调查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8):92-93.

第8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体系;开发

会计专业的开设在我们学院历史悠久,涌现了不少的会计专门人才。这两年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每年招生七个班,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如何开发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值得研究。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我们学院及兄弟院校的情况,现有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近几年在进行改革,我们学院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四阶段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结构图见下表。

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总体目标,以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线索,以专业核心技能和最新的知识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会计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将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融入课程,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模拟教学,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现有课程体系实施存在的问题

1、职业能力分解不全面

将会计职业能力分为出纳核算、成本核算和财务成果核算能力太片面。会计职业是通过对单位资金运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加工、整理、传输,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单位资金运动的全过程,并生成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所有者权益变动等信息,从而为会计信息需求者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客观信息,以达到实时控制现在,准确预测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目的。会计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监督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和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分解应该紧贴职业岗位全面分析,只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用具备所有会计岗位的全部职业能力,课程体系设计时侧重达到会计初级职称职业能力的要求即可。

2、课程设置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课程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程序,首先应进行会计职业岗位调研,分析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划分为若干行动领域,再转化为学习领域、具体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情境。现有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有结合职业岗位改革,但是没有完全基于会计工作过程。

3、实训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现有的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投入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体系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色彩不浓;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兼职教师数量过少;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校外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有的只是挂了牌子,但实际上没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现有实训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实务、会计综合实务。还是按课程对应添加实训,没有紧贴工作过程,没有充分体现每一工作过程实训的目的和要求。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设计

1、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根据市场调研会计岗位的会计人员,确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所需要的会计专业知识、素质和技能,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出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会计核算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会计监督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年度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会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财务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出纳岗位的专业技能是出纳业务操作,设计《出纳实务课程》。基层会计核算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主要是会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和税费的计算与申报,设计《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会计单项实训》和《企业纳税实务》等课程。会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侧重熟练操作财务软件,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能正确运用ERP资源管理系统存储、输出企业资源信息;能运用财务软件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及时提供管理者决策信息,设计《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财务管理岗位的专业技能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报表分析,设计《财务管理》课程,报表指标分析和别的课程融合。会计监督岗位的专业技能暂不做高职学生学习的技能。

2、整合课程,优化课程体系

为了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将现有的课程《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整合成《成本管理会计》。考虑《初级会计实务》内容太多,课时不够,将现有的《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会计-会计报表》整合成《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分为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拓展、公共基础和公共选修五大模块,采用学分制考核。

3、强化实训教学体系

课程设计要强化实践操作能力,这两年带学生参加湖南省会计技能大赛,就可以体会到点钞、计算器和电脑的数字输入,电脑文字的输入、Excel表在会计中的运用都很重要。所以会计基本技能操作除了《出纳实务操作》,还应开设《会计手工模拟实训》、《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实训》、《税务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会计技能》等课程。实训体系的设计分为单项型(知识点)实训、岗位(课程)综合性实训、专业综合型仿真实训和企业顶岗实训,强调实训体系考评方案的落实,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第9篇

摘要:专业群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延续。文章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群”的建设实践,分析了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按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化课程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创新,提出了一条颇具特色、完整的专业群构建基本路径,以指导和促进专业群建设。

关键词:高职 专业群 课程体系 路径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职业学校专业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启动了“十三五”期间职业学校现代化专业群建设工作。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财务会计专业群”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信息化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群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创新。

一、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的基本内涵

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由3个及以上专业或专门化方向组成的、专业基础相通、就业岗位相关、工作领域相近、教学资源共享的一个集合。结合我校隶属于江苏省财政厅财经行业背景和学校自身的专业定位、学校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确定大力发展财务会计专业群。我校五年制高职财务会计专业群由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等四个专业构成,会计专业是我校的传统骨干专业,也是省级示范专业及省级品牌专业。该专业在2005年就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专业,成为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十五”期间三十个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省级示范专业之一;2007年成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会计专业首批试验点;2007年,我校会计专业被确定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单位,承担着主持全省五年制高职会计重点专业的建设任务;2011年,在省“十二五”期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省级品牌专业评估中,会计专业又被认定为省级品牌专业。在会计专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立足会计,积极拓展,已建成了以会计为核心专业的财务会计专业群,财务管理专业、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审计专业,就是在会计专业的基础上拓展出来的优势专业。2016年,学校结合省市文件的精神,提出加快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在充分发挥会计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利用专业之间的互为带动、互为促进、互补共享的关联性,提升专业群建设的整体水平,促进教学团队培养与建设,进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信息化及实训基地的建设,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实现“1+1>2”的功能,拓宽服务面向,增强社会适应性,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二、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加强专业调研、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专业发展论证会,在市场人才需求的引导下,合理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或课程设置,使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需求紧密对接。近年来,徐州市围绕“三大基地”“四大产业”,全力推进“三重一大”项目,为徐州市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再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为财经类职业教育开辟更大的发展空间。社会对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形势更加强劲。2015年徐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全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人员,对大专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员工的需求保持在34%左右,其中,财经商贸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排在十大需求专业的第3位。不断发展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需要大量熟悉会计工作、精通财经法规、实践能力强的会计人员。这为财务会计专业群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校紧密结合徐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实际,依托财政主管部门的行业优势和财经办学特色,拓宽专业领域,形成了以现代商贸服务业为服务方向,立足三产,联动二产,办服务型职业教育的办学格局。在针对工业企业、商贸服务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服务公司等企业的调研中,企业都有对我校毕业生的用工需求,尤其是会计服务公司,近年来发展很快,愿意大量招聘我校毕业生,徐州市目前有200多家会计服务公司,完全能满足学生识岗、跟岗和顶岗的需要。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财务会计专业群的教学质量

依托高校同专业教授专家、行业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及院级、校级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职业岗位调研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校企专家论证-课程标准开发-教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等环节,按照会计人员职业成长规律及不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点、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按照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特点和培养要求,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突出职业精神培养,不断探索具有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专I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形成“双证融通、校企融合、分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培养的学生以熟练的会计核算技能和较高职业素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江苏省财会技能竞赛项目上处于全省领先地位,我校财务会计专业群各专业的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高达98%以上,形成了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

(三)搭建财务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方向”式课程体系,建立“双证融通、集群链路、分段递进”培养机制

所谓财务会计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是指围绕会计岗位群工作领域,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架构时,由公共课程、专业群基础课程组成的“平台”课程,公共课程严格执行省指导性方案规定的课时,财务会计专业群基础课程主要满足各专业公共需要的培养,按照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学生应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因此最基础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应包括会计基本技能(录入、点钞、珠算)、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等四门课程,它实现了各专业底层共享,同时该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有机融合,建立“双证融通”培养机制。专业群提升平台则是以会计专业为核心和基础,其他都是在会计专业基础上拓展的特色专业,因此首先应该学习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实现底层共享。

“模块”是根据财务会计专业群中不同的专业而设置,表示该专业的培养方向,由体现专业方向特色的课程组成。如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它是互联网快速发展、会计软件日趋智能化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专业群平台课程以后,掌握了基础的会计知识,后续课程培养学生能及时提供企业所需的会计信息,对信息的处理和再加工的能力要求较高,开设课程主要有常见财务软件应用(金蝶KIS)、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ERP项目实训等;财务管理专业是学生在完成专业群平台课程以后,掌握了基础的会计知识,后续课程培养的重点是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能力,开设的课程主要有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管理会计、税法、税收筹划、财务管理项目实训;审计专业也是在学生掌握基本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重点学习审计知识、审计技术与方法,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技术与方法、审计实务、电算化审计、审计项目实训。专业模块课程按照双链路方式搭建,即“知识-能力”链路的专业课程与“技能-知识”链路的专业课程,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既强调校内学习与实训,又重视学生识岗、跟岗、顶岗的校外企业锻炼,各专业中层分立,充分体现专业的特色烙印。

同时财务会计专业群内的各专业不再是平行的互斥结构,而是互联互通的网络结构,相互支撑和沟通,通过会计核心专业的带动及其他专业的错位发展,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可以共享的专业群体,在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以后,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开设选修课程,实现高层互选。其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四)构建群负责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行业专家为核心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学校长期坚持“人才强教”战略,全面提升师资整体素质,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双师教师培养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打造工程”,建设了一支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数量足够、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升并行、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专职与兼职并举的方针,积极创新优秀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努力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师德高尚、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生机与活力、能够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学校建立了“名师”选拔培养和支持体系,结合学校重点专业建设,每年选拔1―2名左右优秀人才,创造条件,帮助申报“徐州市拔尖人才”“省高校教师青蓝工程”“省333高层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培养工程,同时通过与行业企业和普通高校合作搭建协作平台或共同研究课题,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全省有较大影响的专家。

2.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通过企业实践、师资培训、专业调研、课程改革、技能大赛、教科研等方面的带头作用,为专业负责人的成长打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努力培养一支理论与实践水平较高、专业教学与科研能力较强的优秀专业带头人队伍。通过专业负责人的成长,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实施“双师教师”培养工程。双师教师是学校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改革的关键,对于如何培养双师,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方法,针对会计类专业,学校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推进,一是鼓励教师考取会计师,从理论上达到双师的要求;二是到企业实践,每名专业教师要有1个紧密联系的企业,并且每年都要到企业进行实践,同时明确实践的要求及内容,提交的成果,保证实践的质量。系部在学校支持下成立徐州财缘会计咨询服务公司,开展记账业务,要求每个职业教师都能独自一家公司的账务并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申报。

4.实施“优秀教学团队”打造工程。打造“优秀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学校通过不同的专题,组建不同的教学团队,通过完成专题目标,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如为加强技能训练,组建技能大赛教练团队,在完成学校金牌任务的同时,通过研究技能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来推动课程改革。再比如为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加强对从业资格考试课程的研究,制作题库、录制视频,研究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形式,在提高通过率的同时,教师也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形成了课程改革的成果,使优秀教师成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教学方面的专家。不同形式的教学团队,解决学校、系部不同方面的问题,在师资建设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学校把优秀的团队,经过包装、推荐、申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

(五)整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全面实施实践育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1.财务会计专业群建成了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g服务、专业文化环境为一体的省级高水平财经实训基地,建成模拟会计文化展示厅、货币陈列室、纳税申报实训中心、模拟银行实训中心、会计岗位实训室、成本会计实训室、虚拟会计实训中心、财务决策实训室、金蝶、用友软件实训中心、财务管理电子对抗实战实训室、三维演示厅等23个实训室,22个软件实训平台,实训实习基地系统、完整、先进,为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支撑。

2.建设了“校企融合”的教育体系。校企融合是财务会计专业群“双证融通、校企融合、分段递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色,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会计系先后与江苏嘉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徐州一牙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徐州彭城五交化、徐州市百货大楼、徐州市宗申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多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讲求实效、共谋发展”的原则,在培养高素质实践性人才培养方面,开展长期合作,比如学校与会计服务公司共同开发记账业务流程教学资料,落实校外实践项目,用于教师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和职工培训。

3.做强“江苏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核基地”,进一步提升服务社会水平和能力;加强“江苏省财经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和“江苏财经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引领江苏财经技能教学研究、为财会技能大赛提供基地支持、为江苏财经教师培养提供优质服务,形成鲜明的示范辐射特色。

(六)开发财务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实现教、学、做、训、评一体化平台

与企业合作开发财务会计专业群数字化教学库,包括专业中心、课程中心、实训中心,专业中心,主要让学生了解R到ㄉ璧某晒,包括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与课程评价、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技能大赛、师资力量及专业建设成果,便于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增加专业归属感;课程中心主要开发了会计基本技能、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常见财务软件应用、模拟企业经营流程实训等8门精品课程,便于学生学习和实训的需要,实训中心包含了专业购买和开发的22款软件,满足了学生实训、练习、考核与竞赛的需要,实现教、学、做、训、评一体化平台。

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影响力,在和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对教师和学生全部开通网络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实时的沟通和学习,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

(七)加快构建现代化财务会计专业群机制,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校要积极构建现代化财务会计专业群的运行和质量保证机制,成立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群专业负责人选拔和任命办法,明确群专业负责人的职责与任务,配备各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建立群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及评价标准体系,坚持过程管理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广泛吸收学生、家长、企业、行业等组织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要将毕业生就业率、对口就业率、用人单位满意率、学生综合素养和持续发展能力(包括职业岗位发展和升学率)、创业成效等方面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设思路

尽管高校财务会计专业群建设目前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凸显了专业的办学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财务会计专业的文科特征造成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推广不够;二是优质课程建设方面,精品课程网站建设要继续完善,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资源内容还需继续补充;三是国际合作交流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会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动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能力,完善并利用学校现代化网络平台和教师教学空间,强化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二是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促进教师产学研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学生、企业和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三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积极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引领江苏省五年制高职财会类专业建设,发挥我校会计专业在江苏省职业院校乃至全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X

参考文献:

[1]毛金妹.基于集团化办学的高职会计专业群建设[J].商业会计,2014,(5):118-120.

第10篇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会计综合实训 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以社会需要求为导向,为社会输送生产、经营的一线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校宗旨。在这一导向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训中拓展知识,为学生将来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1 目前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近期,笔者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在社会中的需求做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一般都会有一条“要有工作经验”或“有会计师资格证”这类要求。但是应届毕业生,他们刚刚走出校园,这些要求当然不具体,给他们的就业带来压力。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会计实训教学中出现了问题。

(1)加强会计综合实训教育的目标的导向性。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我国目前有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的财会人员。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加强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即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2)培养学生对会计综合教学课程参与性和积极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设置会计综全实训教学的目的是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和积极动手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会计基础、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等,所开设的课程专业性都比较强,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满堂灌,由于理论知识本来就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消化,会使学生感觉到此项课程索然无味。进而对其课程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比重较低。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目的,就是进入工作岗位后亲自动手操作,来完成企业的财务工作。这同时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人才的目的。但是,据笔者调查发现,有很多院校不够重度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只是一味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致使大多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理论知识随口就来,但是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却很差,在进入真正的工作单位后,不能独立完成工作和解决问题。所以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在校的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是势在必行,十分重要的。

2 应用型本科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流的本院校或重视科研型的本科院校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轻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与其有所区别。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但要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应当适应加强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一下职业实践能力。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和现代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2.1 加强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建设的系统性

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设置,必须要以人才的培养计划为依托,了解清楚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哪方面的职业能力;再就是充分分析要想培养学生适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开设哪方面的课程和使用什么样的实训方法,才能达到要求。然后再确定实训课程的名称、内容和时间问题等。目前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学综合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综合实训以及会计制度设计综合实训等内容。实训时间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一周内,此项实习报告不仅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做一个充分的总结,对于比较好的会计制度设计报告还可以作为毕业论文使用。

2.2 坚持编写会计综合实训的校本教程

要想使会计综合实训课程达到预期效果和目的,就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训练教程。财务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编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经济业务罗列出来的教程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符合教程标准的。要想达到该教程的编写要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使用某一企业在连续一段时间内的全部经济业务往来,以及使用仿真的原始凭证。(2)将基础财会知识和业务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融入到一起的同时还要涉到特殊业务的经济业务往来,体现出此课程的深度。(3)在分析设计每种产品结转的经济业务时必须要考虑到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4)税务申报业务亦要涉及到。(5)为了让学生练习利用财务的相关软件记帐的能力,需要提供财务软件以及初始化所需要的所有资料信息。最后,其它信息的编写也一定要有仿真性。

2.3 改革会计综合实训的教师考评体系

科学的开设会计实训课程,并且编写适应会计专业的教程不能完完全全保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这不仅需要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只有这样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才能与现代企业中会计岗位紧密结合起来。那么老师工作的积极性是提高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部分,亦是会计实训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一定要改变原先的重视科研、轻视教学成果的传统观念。首先,在会计综合实训期间,工作量不能减少,甚至要在原有的工作量的基础上增加。其实对学生进行辅导的工作是非常繁琐的一项工作,前期准备材料、答疑解惑;后期评价和总结这次的实训结果。所以对参加实训的老师要增加相应的补贴,增加教师的积极性。其次,教学科研成果的结分要重视起来。老师的职称与科研成的结果是有直接关系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论文或专著等科研结分比较高,而对编讲义和教材一般都不计算结分,所以一些院校不支持实训教程的正式出版,由于此种原因,使得教师不愿意花大精力去编写实训教程。所以将自编教材一同计算结分,会更能增强教师编教程的热情。最后,应该将在企业工作时间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第四,要改变传统的实训实践老师的做法。一般实践老师都是刚刚毕业的老师或者是参加工作不久的助教老师,没有多少的教授经验,自身的实践经验也不是很丰富,同时也缺少实践工作的经验,如果学生在实训中遇到困难他们有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样就会减少学生对于实训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丽君.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会计之友,2008(8):31-32.

第11篇

关键词:会计 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很多,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依托水运行业优势,于2008年开设了会计专业水运方向。与其他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相比,起步晚、差距大,在教学过程中和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现有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毕业生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情况

由于2010级学生尚未就业,因此仅对2011届(2008级)和2012届(2009级)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所处行业以物流和航运相关企业为主,占到33%和26%,其他行业如贸易、药品零售、建筑、服装纺织、餐饮旅游等都有零星分布。从企业规模来看,以中小企业为主。从岗位来看,出纳占46.8%,其次是会计(未细分具体会计岗位),占18.7%,除此以外,还有统计、库管、行政、销售、客服等。而且,在小企业就业,普遍存在兼任会计岗位和非会计岗位的情况。此外,未在会计岗位就业的学生,除了个别是兴趣原因,都是由于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在校学习期间掌握最好的课程”前三名是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感觉学习难度最大的课程”前三名是税法、审计、中级财务会计;“工作后觉得对会计工作最有帮助的专业课(不一定是学过的)”依次是基础会计、税法、出纳实务、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财务管理、经济法、审计,其中出纳实务和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没有开设过的。“对工作最有帮助的专业技能”依次是会计核算和报告、银行结算与往来、会计电算化、成本核算与控制、税费计算与申报、财务管理与分析。

而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中的人力资源部门和会计部门的访谈,发现毕业生初次就业,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等账务处理工作比较熟悉,但是出纳岗位的胜任能力不足, 涉税的会计账务处理和纳税申报更是适应能力薄弱。可以看出,学生和就业单位的反馈意见中,对于课程设置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2 优化前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分析

2.1 专业核心课程时间集中,学生学习压力大 高职院校的学制通常为3年,以我院为例,学生从第一学期的第2周进校报到,接着进行3周军训,第6-19周上课。在校第1-2学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专业课每学期只有一门,2008级第2学期才有一门专业核心课,2009级是第1学期和第2学期各有一门专业核心课。这样专业核心课主要集中在3-5学期,第5学期只有1-14周上课,期间还有双选会,第15周开始实习。此时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想要落实理想的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的心情更为迫切,上课缺勤率高,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这样学习专业课的时间都集中在了第3-4学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如果将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完整系统地讲授一遍,还要保证学生能懂会用,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2.2 理论课时占绝对优势,实践项目和课时偏少 每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课时在70-80%,占绝对优势。实践项目和课时的安排有两种: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有购置的相应的实训教学软件,这两门课的实践课就是软件练习,但是学生能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其他的课程无配套软件可用,实践课时仅用于做习题或是案例分析。而单独开设的整周实训项目只有会计技能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前者是做手工账,后者是会计综合实训软件操作。由于平时学习的大多是理论,要想在短短1周的时间内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是不现实的,结果只是忙着赶作业填实训报告。这样既不能使学生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也模糊了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的认识。

2.3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存在一些交叉重复 例如:①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的基础会计,其内容逐年在增加,有些本来在中级财务会计中才会学到的内容,已经在会计基础考证教材中出现,以江苏为例,比如应收账款减值(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原材料的收发以计划成本计价,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的不同核算等等。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部分内容的交叉。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进行了探讨,需要相关任课老师进行协调界定。

2.4 重职业技能培养,轻职业道德提升 培养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高素质不能仅仅体现在高技能上,还要注重对会计人员遵守法律法规和坚持职业操守的培养。但是目前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中,单独开设会计职业道德方面课程的很少,我院也没有此类课程,与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现实要求是很不相称的。同时,我院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明确规定了取得会计证是毕业条件之一,而《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是必考科目之一,从学生的职业发展角度也需要。

3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的依据和主要表现

要准确把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的方向,必须准确地界定人才培养目标,而明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据专业所面向的工作岗位来进行。进行岗位定位时,首先要与高职教育层次相适应,不能抬高也不要降低;其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不仅仅是面向初次就业的岗位,还要考虑就业若干年后能达到的预期岗位;对于会计这样成熟的专业,要考虑到依据学校特色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错位竞争。然后对某一财务会计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可以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真正选择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准确细致地定义职业能力提供基础。经分析确定,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定位是核算层岗位,预期岗位是中层管理岗。由于本项目立项是2010年8月,此时2010级的专业培养计划已经确定,所以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是从2011级开始实施的,并在2012级进行动态调整,主要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优化。

3.1 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符合高职会计专业目标特色的、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会计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备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审计、国际贸易、海上货物运输的实务与法规知识,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着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能从事会计及相关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2 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分配和计划进程的变化 ①增加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基础会计》一起开设在第1学期,改善了专业核心课程过于集中在3-5学期的弊端。而且这两门课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授课时就直接选用了考证教材,学生在第1学期学完,第2学期复习巩固后期末就可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是毕业条件之一,尽早通过,学生就可以更为有序地安排后续学习,不至于一直被这个任务牵扯精力。2011级学生第一次参加会计证考试的通过率为45.5%,可以看出这种调整是有效果的。②将《中级财务会计》调整为第2-3学期授课,因为该课程内容多,难度相对较大,原先在一学期内学完,看似各个内容都学了,但是掌握情况不理想。③将《成本管理》和《管理会计》整合为《水运企业成本管理》,并与《水运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协调,划分各自授课的内容界限和重点,避免重复授课。同时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也不再以工业企业为主,而是增加了水运企业和物流企业的内容。这两门课和《经济法》一起,都安排在第3-4学期。④《税法》则安排在第4-5学期。这样调整以后,第5学期只有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安排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选修课,比如海上货物运输、现代物流概论、水运法规概论等,帮助学生提前熟悉就业行业的主要业务,提高其综合适应能力。⑤同时,在第3-5学期分别安排了两周的实训,既有会计手工技能实训,也有会计电算化实训,通过对预置的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多家实习企业,涉及到不同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运用。尤其是针对出纳岗位技能的实训,由于有关出纳人员应具备的有关货币资金的控制、管理、结算、核算及职业道德等内容分别在基础会计、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中介绍,通过出纳实务软件的操作,可以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整合。

3.3 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 课程标准是对某门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及教材编写与实施要求等要素的规定。与之前所用的教学大纲相比,两者的立足点不同,课程标准的立足点是完整的课程本身,在课程标准中,需要明确各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要求、教材选用、教学建议、教学条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教学评价等内容,而教学大纲的立足点是教学过程,只要明确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以及课时分配和课堂教学内容即可,研究的范围相对与课程标准要小得多。目前,我院已安排专业教师对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编制了相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依据,接下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教学资源库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教材的编写等等。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

[2]陈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科教导刊2011年1月(上).

[3]刘斌,范洪军.论会计专业航运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4]王信平.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理性思考,新课程研究,2010年1月(中).

[5]王海波,刘志宏.基于岗位分析构建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职教论坛,2008年2月(下).

[6]周文根,何杨勇.论构建高职教育的职业技能核心课程体系,职教论坛,2008年第4期.

第12篇

关键词:实践能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支持系统;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280-03

随着企业对高级应用性财会人才的需求的增加,本科会计毕业生在中、高职学生和研究生的“夹击”中弱势日益突出,本科会计教育面临挑战,也正在努力变化。这些年来,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了,相关的论述和文章屡见不鲜。但对本科会计实践教学实质及目标的认识还有可能进一步深入,相关的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实施的经验还有必要进一步交流,特别是像笔者所在的工科和商科共存的行业性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如何利用它的优势为培养企业欢迎的人才服务,是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关注的。

1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

1.1 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般认为,实践教学是在实验或综合实训课程、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和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和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概念,这样的理解有些肤浅。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的环节,更是一种教学理念,以指导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实践教学需要采用一个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使他们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结合在一起学习、理解和掌握,并强调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会计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具备较强的操作及动手能力极其重要,而区别于高职学生,本科会计学生还应重视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之上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及合作能力、学习发展能力等职业技能的开发和培养,而以上这些,则可以综合为会计实践能力培养。

1.2 会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它是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目标可以概括成两句话,即“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切实发展”。其中,专业知识不仅包括会计、审计、财务、税务等会计专业知识,还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营销学、组织及运营环境等有关组织和企业的知识,同时也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知识;而职业技能是以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为前提,包括智力技能和应用技能两大类。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把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亦即会计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在专业知识方面,熟悉基本的经济和商业法律环境知识,掌握财务会计与报告知识,管理会计与管理决策知识,理财和风险管理知识,审计,资产评估,税务及其咨询知识,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另外,还要关注行业及企业生产运作方面的知识。

第二,在智力技能方面,具有收集、组织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评价和解释复杂资料的能力,判断并得到合理结论的能力,项目的计划实施并编写简单研究报告的能力等。

第三,在应用技能方面,能够较熟练使用统计、会计和其他的信息技术软件,能够利用适当的媒介与更多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进行有效的工作,具备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有计划安排工作、有效管理时间、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

这些方面的目标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并给予详细而明确的表述。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在以上目标的基础上,体系中所有的课程、环节、内容、方法、手段的设计和实行都离不开对这各个目标进行的分解、分析、融合和呈现。

2 会计实践教学的环节

2.1 课程体系的建立

与培养目标相对应,可以大致将整个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三组专业知识课程,一组综合实训课程和二个毕业环节课程。三组专业知识课程,分别为会计相关专业知识,组织和企业知识,以及信息技术知识;综合实训课程中包括“会计(审计)实务”和“EPR沙盘模拟”等课程,它们建立在所有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基础之上;毕业环节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根据细化了的目标,每门课程都应明确其所执行的任务和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安排课程结构和内容,同时,设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并保证其与理论教学环节整合、配合和协调。

2.2 实践环节的设计

总体上说,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实践教学的环节主要包括四种:

(1)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中最有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对那些理论性或综合性强,理解难度大的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在课堂上对案例的讲解和集体讨论,课下的阅读、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从追求标准答案的被动学习中走出来,养成在复杂环境中思考问题的习惯,并使其扩展思维空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同步实验。课程同步试验适合那些侧重于方法、程序和流程的课程及内容。在专业知识课中,如会计学原理中的簿记系统、财务会计中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和报表编制、审计中的工作底稿、审计计划和报告的编写,以及税务课程上的纳税计算和申报等。在有关信息技术知识的课程中,同步的实验本身就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课程是将多门课程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设计一个仿真的公司制企业,模拟其管理制度及会计系统,以及一定时期的经济活动,要求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系统地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和税务处理、审计、管理诊断和制度改进等工作。综合实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计算机专业软件进行,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将大学所学过的会计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具备较强的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树立自信心,以应对未来企业的要求和职业生涯的挑战。

(4)实习和毕业论文。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深入到企业之中,认知并参与企业实际的会计、审计或管理工作,是相应的应用技能落实和完善的大好机会,是完成学生到会计职业转变的最终环节;而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深浅和智力技能高低的主要方式,在会计实践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实习的地点最好选在大中型企业的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应为学生配备专门的实习教师,真正上岗工作,切实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体会与人共事的苦乐,计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对于毕业论文,笔者认为本科生的论文应该以调研报告为主,字数在7千字左右,在企业财会人员和管理者的指导下,将亲身经历的东西进行概括总结,对企业的会计或管理系统及其运作、财务和会计政策、财税实务和报告的内容和质量、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客户的评价等方面做出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评论,并将所学的基本理论运用其中,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概括一下,虽然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不同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以及专业方向肯定有所不同,就笔者所在学院会计专业目前情况看,其主要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相互关系可参见下图。

3 会计实践教学的模式及方法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针对具体的手段和行为方式而言的,前者侧重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后者则关注于某个局部,比如一次课堂的讲授、一个实验的进行等。

过去的教学往往是采取以集体教学为基础,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更适合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两种:

(1)自主学习模式。自主学习主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促进“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事”为主要目标,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权利,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开发智力,提高适应不同环境及工作的能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形成荣誉感和责任感等职业态度,以利于更长远、更广阔的职业发展。

(2)合作学习模式。“学会共处”是会计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多数学生的弱点,在其人格成长最重要的大学期间,提高情商,培养人际交往这个职业技能十分重要,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标。

合作学习可以分为师生之间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加强互动和交流,要避免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游离在教师思维和讲授之外的现象出现。课堂下,多组织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增加交流,增加友谊,也增加创造力。

合作模式的开展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学生人数多,教学管理落后的情况下,需要综合考虑,不断创新。总之,教学模式不是单一的、机械的、绝对的,在复杂和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其综合而灵活的运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可行的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即“学会生存”有所助益。

4 会计实践教学的支持系统

理论上的探讨要比真正实施并达到效果简单的多,会计实践教学要想有效的实施,面临的问题很多,难度也很大,特别是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教学资料的建立和丰富

(1)教材的选择和编写。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的独特性,即实用性,应该重新整合每门课程的内容,比如财务会计课程,应该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及作业环节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再比如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要进行科学的分工和协调,尽可能依据企业的管理循环展开论述,最好能使用较为真实的企业案例。另外,应与其他专业教室保持沟通,明确表达你对其所开设的市场、贸易、金融、法律、生产运作及管理等课程的教学要求及对教材的偏好,要强调其实用性,尽可能让学生将会计和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学习。

(2)各种案例、实验题、综合实训资料的收集、整理、改写或编纂。

①案例分两种,一种是经典案例,另一种则具有时效性,不断更新、充实的工作量很大,而与课程理论部分的融合,以及案例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设计及实施则更费精力。

②同步实验题具有较强的单纯性和标准性,其设计的难度往往不大,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写。

③适应于不同的学校和学生,综合实训可在所涉及的范围和难度上有所区别,比如只含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实训;由会计、财务分析和审计相结合的实训;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的实训,等等。现在市场上该类书籍越来越多,但综合性相对不够。对于像服装学院这样带有行业特色的高校,要想达到使学生具备特色优势,自己编写几套实训题是很有必要的,但首先需要深入企业寻找第一手资料,这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企业的帮助,很希望企业的财会人员能加入其中。还可以鼓励优秀的学生参与,这也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很好方式。

另外,可以和企业合作,制作一些录像,把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流程记录下来并在课程过程中展示给学生,这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4.2 校内实验室、设备及软件的建设和使用

一般来说,综合实训在校内的实验室里进行,各种资料、设备和软件的购买并不是最困难的,而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才是更需要认真探究的话题。首先是各种实验课程的时间安排及内容的协调,其次是会计、审计、ERP、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软件的使用及衔接,再次是实验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及管理能力,等等。

4.3 实习基地的发展和校企合作的进行

实习基地是校企合作培养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保证。笔者80年代初期读会计本科时,校企合作还是比较紧密的,近30年来,认识实现、毕业实习和论文环节一直是所有学校会计专业的“保留节目”。但是,由于外部环境引起的学校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形式主义的盛行和学术风气的败落,以及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等各种原因,大多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所真正得到的机会和收获越来越小。也正因为此,对在校园里开设的综合实训课程得到广泛认同,对各种实验室的大笔投入就成了弥补这个“遗憾”的途径,但是,除了教育成本问题外,实训资料仿真的程度和工作情境失真的程度都会使这个环节的有效性打些折扣。

欣慰的是,近些日子越来越多的企业出于各种原因,主动与学校建立联系,笔者所在的行业性的高校较容易地享受到本行业大企业家们伸出的手,学生实习难的问题有望改善,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也有了实现的良好基础。但热闹的挂牌仪式之后,如何让实习基地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学校和企业都应该做出努力。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这两个方面的工作来实现。

所谓“走出去”,主要包括(1)给年轻教师去企业实习或兼职的机会;(2)与企业合作科研项目,结合双方的优势共同完成对企业会计与管理制度的更新和完善。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也会给教学案例和实训资料提供丰富的来源,也可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提高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机会。所谓“请进来”,主要包括(1)聘任实践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走进教室,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2)给每一个(或组)实习的学生聘请辅导员,指导实习,并参与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辅导和评审,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很多手段可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如果依托大企业,实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财会人才,这将是会计实践教学的更高境界。

综上所述,会计实践教学理念得以推崇后,高水平财会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的保证,除了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的努力外,企业界的支持也将是极其重要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徐继存,赵昌木.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邵瑞庆.会计教学法研究―课程、模式、理念,立信会计论丛第2辑[C].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