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2 05:0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舞蹈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J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94-01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舞蹈通过特定的编排方式,特定的服饰和道具将生活中有意义或者是有价值的事,展现在舞台上。舞蹈起源于原始的傩戏,是原始社会庆典的活动形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舞蹈形式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形式和文化内涵。而我国特有的民间舞蹈文化也散发着特有的魅力。高校的舞蹈教学除了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外,继承民间传统舞蹈同样重要。因此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舞蹈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传统文化与民间舞蹈的关系
民间舞蹈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舞蹈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表现的形式之一,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间舞蹈从内容到形式体现着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时民间文化是特定时间内的生活反映,体现了文化再造。在舞蹈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有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让学生体会舞蹈的内涵。
二、舞蹈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将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运用到舞蹈教学中
不同民族的舞蹈都有着自身的特色,蕴含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舞蹈传达的内涵、舞蹈风格都不相同。在舞蹈教学中将不同的舞蹈元素运用到其中,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文化的理解。例如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和宗教文化之下的产物,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舞姿重心靠前,呈现出身体向前倾的朴实之态。无论是踢踏悠还是摇跳翻甩,都呈现出沉稳有力、柔韧多变的风格。藏族舞是连绵不断的颤动或者屈膝,在步伐上呈现出重心的转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住藏族舞蹈的特点和基本要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寻找舞蹈中的内涵美。
在将民间舞蹈渗透进舞蹈教学中时,要把握舞蹈形式的核心。而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握民族舞蹈的内涵,将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渗透进其中,让学生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例如东北秧歌,是在东北土壤上发展起来的,体现的是东北人的直率、乐观,因此东北秧歌体现的是活泼、有趣。传达的是一种娱乐和欢快的信息。不同的民族舞蹈所蕴含的文化是特定历史背景和土壤文化的产物,在表现形式上都打上了民族地域烙印。
(二)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将舞蹈文化运用其中
在舞蹈教学中,失去了民间传承环境,同时教学时间上的限制,民族舞蹈教学的深刻内涵不能尽快传达给学生,因此在一些外部因素的限制下,让学生体会舞蹈的文化有些困难。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将各族文化和环境移植于教学当中,因此就必须在教学中营造一种文化氛围,来传达传统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营造氛围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在既定的舞蹈课程中,营造具有民族文化的课堂氛围。
(三)融入民间舞蹈养料,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看。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舞蹈教学中,首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一是在高校的舞蹈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理解的民族舞蹈展示出来,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舞蹈进行点评,然后再讲述舞蹈的要领,这样能够与学生形成互动,在实践中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民族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采用民间还原法来进行授课。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本土文化的训练,让学生在舞蹈的发源地感受舞蹈的生命力。深入舞蹈发源地,吸收民族舞蹈的养料,让学生在民族舞蹈中了解传统文化,寻找继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路径。
(四)将民族舞蹈动作融入教学中
传统文化的渗透除了在舞蹈形式、舞蹈氛围中体现之外,还可以通过舞蹈动作来渗透传统文化。舞蹈主要就是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的,因此将舞蹈动作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也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比如我们常用的抖肩、甩胯以及新疆的肚皮舞,这些动作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民族文化,这些思考都可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进一步理解。同时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本和舞蹈,给予相对确切的解释。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把握舞蹈文化内涵。
三、小结
舞蹈的学习是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舞蹈的学了展现形体美之外,重要的是将文化传承下去,将舞蹈精神延续下去。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会刻意地注重舞蹈动作的训练,忽视了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只有形式,也不会长久下去。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传授舞蹈技巧之外,还要将舞蹈内涵贯穿其中,让每个舞者可以体会舞蹈的灵动和优美,领悟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切身感受舞蹈文化的灵魂。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文化传承;舞蹈教学;教学方法;应用研究
一、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记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图像和文字连绵不断,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可近些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舞蹈文化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都知道,在舞蹈传承的过程中,每一种舞蹈艺术一旦失去学习者与继承者,就难以传播下去,更不用说更进一步了,基本都会湮灭于历史的激流中。幼儿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也是下一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幼儿园是培养幼儿摇篮,培养艺术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增强幼儿民族意识是幼儿园的职责。而舞蹈不仅具有独特的抒情作用,还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8]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还可以提升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我国正处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需要让祖国的未来对本民族文化具有充分的认知,坚定地走在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可以加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生命力,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幼儿有了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认同,也就更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实践意义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是很必要的。幼儿既可以了解中国传统的舞蹈文化,又得到了身心方面的锻炼,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了铺垫,更容易激发民族无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易认同。提到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就不得不提到民族无意识这个名词。我认为,民族无意识是指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由民族历史经验凝聚积淀而延传下来的没有意识的心理指向,是民族主体在民族生活实践中不自觉的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在幼儿的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因为幼儿的这一特点,所以他们接受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会更快更轻松一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告诉幼儿,这是他们本民族的舞蹈文化,为他们产生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归属感添加助力。
二、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项目组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了三点问题。首先是外来舞种的冲击,较多的家长选择让幼儿学习街舞、芭蕾舞等外来舞种,对中国传统舞蹈虽然支持,但并没有让孩子学习。其次是教师只教技术动作,并没有在舞蹈课上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一)幼儿方面
针对于幼儿,我们认为不适合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我们采用了观察法。因为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在长春市的幼儿园中选择了几所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经过观察后,我们认为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渗透一些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时,幼儿会进行配合,不存在太多的问题。教师只要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就会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得到我们所设想的结果。儿童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还不完善,神经系统分析综合能力较成人差,掌握复杂、精细的动作较为困难,神经系统与抑制不平衡,所以儿童的感觉统合、协调性、节奏感都较弱。[3]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运动系统的特点与舞蹈教学和训练。儿童骨组织内含矿物质少,有机物和水分较多,骨松质较多,而骨密质较少。故儿童的骨骼富有弹性,韧性较好,不易骨折,不过坚固性较差,承受压力和张力的能力不如成人,容易在过大、时间较长的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2]
(二)家长方面
对于家长,我们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家长对于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并没有当时想象的反对,反而绝大多数家长都赞同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占总调查人数的88.68%。在家长方面,家长最关心的是幼儿的兴趣,其次是教师的专业素质,而对幼儿的未来助益却不是很在乎,这更说明了需到更多具有专业素质的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教学。对于中国传统舞蹈元素,有29.33%的人完全没有接触过,48.33%的人略有了解,其他的人有较多的理解,对于29.33%完全没有接触过传统舞蹈的家长,幼儿舞蹈教师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预防家长不理解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文化这项工作。
(三)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我们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我们的条件,我们在长春市的八家幼儿园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包括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园。在教师方面,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或多或少都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有一些了解,但是专业性的舞蹈教师较少,我认为幼儿园在招聘时应该多考虑这个问题。毕竟术业有专攻,专业的舞蹈老师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在对幼儿的舞蹈课,专业的舞蹈教师会根据幼儿的舞蹈生理学、舞蹈解剖学等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避免儿童因过度、过劳训练而受伤。
三、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应用于幼儿园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一)以舞蹈视频导入传统舞蹈元素教学
首先,先说明一下我们所提到的元素教学。元素教学,就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传统舞蹈元素,对幼儿进行渗透,从而达到对幼儿渗透文化的目的。考虑到幼儿园的舞蹈课时量,进行完整的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教学是不现实的,幼儿的生理结构也是不允许的,所以建议进行元素教学。例如,在舞蹈课上,播放维吾尔族姑娘采摘葡萄的视频,或者傣族泼水节的视频,在幼儿观看后,教师鼓励幼儿进行模仿,利用道具重现视频中的情节,让幼儿潜移默化的接受这些元素。@就是我们所说的元素教学。
(二)用传统文化故事融入传统舞蹈元素教学
教师也可以根据舞蹈还原一个小故事,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兴趣,也可以避免幼儿忽视舞蹈背后的文化,不只是让幼儿机械的模仿,在学习了蕴含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幼儿舞蹈后,幼儿的视野和文化底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三)把轻松、愉快的民族儿童音乐、文化带入传统舞蹈元素教学
3~6岁的儿童对音乐较为敏感,可以在幼儿课程间隔中或用餐时播放一些典型的比较易接受的中国传统音乐,为之后的舞蹈教学作为铺垫,也可以在班级的功能角布置一些有关于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小物品,但注意一定要自然并且不要太多,避免刻意的摆放,以免幼儿产生反感,在有了较为轻松、愉快的舞蹈学习氛围后,幼儿就会有较为积极的态度面对中国传统舞蹈。[1]
(四)⒅泄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其他环节中
文化的传承在于耳濡目染,所以,为了更好地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就需要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例如:声乐教学环节、表演环节、语言活动、手工环节。最重要的就是舞蹈课环节,首先,要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到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在导入环节播放有关的视频或者音频,争取激起幼儿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多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进行模仿。在舞蹈课结束后,鼓励幼儿回到家时告诉父母今天学习了什么舞蹈,并对父母进行表演。
(五)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制定学习课程
教师要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掌握一些中国传统舞蹈。在课前准备时,要写出较为完备的教案,在活动目标中需注意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渗透。在幼儿园的舞蹈课中,教师可以用激趣法引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舞蹈的兴趣。在备课时需注意,幼儿的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注意力也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不要传授有过多复杂动作的舞蹈。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即在3~6岁时就有了一些中国传统舞蹈的基础,也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部分了解。为他们将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做准备。这样有利于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幼儿园的舞蹈课也需要考虑幼儿的生理结构,尊重舞蹈训练的生理规则。科学性与合理性是提高舞蹈教学训练效果的重要保证,因此舞蹈教学训练必须遵守生理学原则[2]。
(六)充分发动家长,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大家都知道,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更强调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在将中国传统舞蹈元素融入幼儿园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幼儿家长的引导作用。可以在正常的舞蹈教学中加入亲子互动环节,教师教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在一旁观看。让家长一同领略传统舞蹈的魅力,将其无意识的渗透进孩子的家庭中。
四、总结
经过我们研究发现,当前中国传统舞蹈元素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应用有以下问题:1.较多外来舞种的冲击。2.幼儿园舞蹈老师只教动作技巧。3.幼儿及其家长对中国传统舞蹈元素的认知较少。针对以上三点,我们建议:1.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进行教学。2.充分发动家长,幼儿园舞蹈教育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家长支持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需要有具备专业素质的幼儿舞蹈教师进行教育,这点也是较难实施的一点,可以通过聘请专业舞蹈学校的教师来解决。总的来说,在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
参考文献:
[1]吴含莉.《浅谈本土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渗透》
[2]高云.《舞蹈解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7(2016.10重印)
[3]温柔.《舞蹈生理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4重印
[4]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
[5]柳海民.《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
[6]李生兰.《学前教育学》(第三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一)舞蹈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虽然教育改革已经深入渗透到教育领域,但传统的教育依然存在。大部分舞蹈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能作为被动接受者,这样的填鸭式教育不仅严重制约学生发挥独立思考能力的空间,还扼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学生的兴趣不高
由于舞蹈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对其兴趣不高。基于学校课程计划的重视程度,加上舞蹈教师也不重视舞蹈课堂教学,因此学生也对舞蹈课程在意程度不高。在舞蹈教学课堂里,舞蹈教师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式接受知识,无法发挥自身的思考能力,因此失去对舞蹈的兴趣,不利于提高自身舞蹈能力的提高。此外,受客观因素影响,如家庭环境、天赋、学习能力等,有些学生因自身舞蹈天赋高,因此对舞蹈具有极大的兴趣,但有些学生由于自身基础差,又没有一定的家庭环境基础,故对舞蹈的兴趣不大。
二、提高舞蹈状态在舞蹈教学中应用策略
(一)提高舞蹈课程的重要性与明确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推进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舞蹈课堂教学有效性,学校应提高舞蹈课程在课程教学计划的地位,充分做好舞蹈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舞蹈教师对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视度。舞蹈教师应转变观念,加强在舞蹈课堂教学中的建设,努力将舞蹈课堂进行有效地改革,同时将舞蹈状态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此外,舞蹈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计划目标与学生的实际舞蹈水平制定合适学生学习舞蹈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舞蹈状态,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能力。
(二)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舞蹈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辅助作用,协助学生学习舞蹈。舞蹈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将教学模式多样化。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又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舞蹈教师在教傣族舞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傣族舞的视频,让学生先通过视觉感官直接与傣族舞接触,加深学生对傣族舞的舞蹈的印象,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有效地调动学生身体的活跃性,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让学生从身体动作上感受傣族舞的柔性。这样可以通过学生的感官去接触舞蹈状态并且融入舞蹈状态,从而加强学生对具体舞蹈动作的认识。
(三)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动力源泉。舞蹈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舞蹈教师除了传授学生舞蹈的理论知识,还应结合实际实践活动以加深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与了解,舞蹈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欣赏不同种类风格的舞蹈,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通过欣赏《天鹅湖》,可以让学生认识与学习芭蕾舞,增强学生对芭蕾舞的状态意识,初步了解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这样有助于降低学习芭蕾舞的难度。另外,舞蹈教师还可以在空余时间表演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舞蹈,如街舞、民族舞,让学生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
(四)结合舞蹈风格特点提高舞蹈状态
舞蹈教师可以通过不同舞蹈种类的风格特色引导学生进入其舞蹈状态。由于不同的舞蹈种类代表不同的风格特点,故很多舞蹈自身带有典型性。如传统舞蹈中典型动作有晃手、云手、错步、垫步,又如芭蕾舞中的布需步、滑步等[3]。因此,舞蹈教师在教新舞蹈的时候,可以从舞蹈风格特点入手,以舞蹈的独具特色为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该舞蹈的状态。例如,舞蹈教师在教《竹梦》时,应结合《竹梦》基本动作与节奏特点进行教学。在形态上应强调“仰、俯、翻、卷”和“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含蓄柔韧、刚健挺拔”的气质美[4]。神韵是舞蹈身韵的基本内容,只有将“神”把握住了,“形”方可呈现其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在指导时,舞蹈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舞蹈的形态与神韵的掌握,在学生进行动作时给予相应的纠正,努力让学生做到将身体与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身体随着意识舞动,将舞蹈发挥地淋淋尽致。
三、小结
我国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体系的建立,使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很难被完全发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将从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必要性和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中的改革教育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改革教育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国开放程度加大,中国也越来越国际化。伫立于世界舞台之上的中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实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因此,培养各领域的人才是关键。为了提高我国学生的受教育质量,国家教育部进行了新课改。职业院校舞蹈专业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对自身的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改革。以下是学校针对舞蹈教学改革进行的研究。
一、职业院校舞蹈教学的现状
传统的舞蹈教学多是“言传身教”式的,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再加上舞蹈专业本身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使得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对动作的模仿,忽视了舞蹈是一种运用舞蹈动作来表达舞蹈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致使学生在接受了传统的职业院校舞蹈教学课程之后,自身的创新意识被消磨殆尽,舞蹈动作也许十分标准、专业素质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舞蹈却缺少了一丝灵动感,原本充满灵气的舞蹈表演变成了机械的动作重复,学生也变成了听指挥的“提线木偶”。此外,职业院校安排的舞蹈课程比较少,减少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机会,专业素养也很难达到相应的水平,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注重既定课程的教学,使得舞蹈课程的实用性较差,而模式化的教学、极少的舞蹈课程教学时间、授课教师不够重视等的因素致使学生潜力不能被充分发掘,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现自己的才华,最终只能碌碌无为变得极其平庸[1]。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职业院校遵循国家的新课程改革政策,积极优化舞蹈课程教学。
二、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通过改革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变得十分薄弱。学校和舞蹈教师遵循新课改进行教育改革为的就是增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新课改之后的职业院校舞蹈课堂将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改革舞蹈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勇于挑战自己、勇于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古语云:“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通过教育改革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进而提升专业水平,甚至超越教师。
2、通过改革完善传统舞蹈教学模式
职业学院传统的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是以教师教为主,教师已经帮学生做好了选择,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都没有得到锻炼。为此,职业院校和舞蹈教师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改进完善传统舞蹈教学模式。首先,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当前我国职业学院的舞蹈教学经验相对较少,很多低年级的职业学院学生几乎没有舞蹈功底。而舞蹈课程本身是一门细致化的课程,因此,舞蹈对学生的观察力要求极高。学生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学习到舞蹈动作中的细节精髓。为此,在舞蹈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多看多观察。只有学生亲自观察到舞蹈当中的技巧,才能真正的领悟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其次,要在舞蹈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舞蹈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舞蹈本身的魅力。职业院校只有进行舞蹈教学的改革,才能真正向学生展示舞蹈的独特之处。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改变单纯由教师讲课学生练习的模式。再加上舞蹈本身是一门需要学生亲自实践的课程,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对于学习舞蹈课程的兴趣。
三、职业院校舞蹈教学中的改革教育策略
1、确立明确目标策略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些教学目标不能定得过于宽泛,而要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课时数,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所制定的目标要切实符合学生当下的能力和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避免空谈。其次,学校制定的目标要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以此,改革后学校也要积极加强这一目标,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每一个人发展的、针对不同水平不同教学目标的舞蹈教学氛围。但是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并不意味着放弃培养提高学生的目标,相反,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学生制定一个较高的目标[2]。
2、营造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关系和谐是教师开展所有教学活动的基础。要想更好的培养学生,首先需要学生的配合。无论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改革有多么的成功,如果无法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的被学生所接纳,那么所有的舞蹈教学教育改革都只是一纸空谈。为此,职业院校和教师应该把学生放在与自身平等的位置上,真正尊重学生的想法,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此外,只有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下,教师才可能更好的发掘学生潜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
3、指导学生编创舞蹈
就如同学习绘画的第一步是临摹一样,在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课程中,让学生模仿只是整个舞蹈学习的最初阶段,学生学习舞蹈真正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能自如的运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来表达。为此,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舞蹈技巧之后,舞蹈教师应该把讲课程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尝试如何编排舞蹈上。在舞蹈课程教学伊始,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舞蹈课程的目标。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舞蹈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竞争性的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舞蹈时更有动力。此外,职业院校舞蹈教师在让学生明确舞蹈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后,还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一味管束虽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避免学生走弯路,但是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正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但是在学生犯错时,身为教师应该及时的对学生的尝试加以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勇于继续尝试。
四、结束语
我国的教育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为了更好地发展职业院校的舞蹈教学,学校与教师积极响应国家课程改革的策略,对现有的课程模式进行改革。学校与教师还将持续就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院校舞蹈教学教育改革进行不断的实践探索。
作者:吕婉婉 单位: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载体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及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举手投足之间都能感受到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经典,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现代人民早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神文明的传承能引领人方向,物质文明的传承能给人以美好的生活基础。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它有着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从时间上讲,就是古代的中国文化,止于。从地域范围看,包含着祖国大陆文化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没有固定的地域界限。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更加具备深刻的现实性和变异性。它是华夏民族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丰富的遗产,影响着每一代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纵观历史,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榜样、诚信、和谐观、负面道德经验等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察觉到了文化的魅力,认为未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所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每一个国人的必修课。文化是名族的血脉,没有文化将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灵魂,只有躯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聪明智慧、勤劳勇敢的民族,很多智慧的结晶都孕育在这片繁茂的华夏大地上,才得出这么多优秀的华夏儿女,其内涵不言而喻。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舞蹈
每一种文化都需要载体,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例外,载体的多样性也不容分说,舞蹈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这个载体,中学生能从形态上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将好的事物更好的展现到人们面前,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加强舞蹈素质教学,传承传统文化势在必行。首先,要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其次,要正确引导学生对舞蹈中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对舞蹈产生兴趣,满足心理需求。最后,老师要加强引导,创造条件,在硬件或者软件设施上加大投入,耐心剖析舞蹈的背景意义,现实意义,动作要领,韵律结合等等[1]。
2 初中舞蹈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1 营造浓郁氛围,接受文化洗礼
在初中舞蹈教学中,氛围的营造绝对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初中生都是祖国的花朵,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要是有一个好的氛围,学生就会跃然而起,愈发的对舞蹈产生浓郁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会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此时老师再融入传统文化的理念,那将会事半功倍。此外,在舞蹈教学的同时多举一些实例,多让学生观看一些美好的舞蹈故事,情境结合,让学生直面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对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产生美感与敬畏,在学习到技能的同时还能有效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先放一段优美的民族舞蹈教学视频,然后让学生写下观后感,从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学习,交换意见,最后教师再统一的做出指导性意见,介绍民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和不同时期的动作要领的演变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文化的气息,接受文化的洗礼。
2.2 组织特色活动,促进和谐发展
初中生正值花季年段,长时间的在课堂上学习文本知识多少有些厌倦,要是能在舞蹈课堂上尽情释放,那将会大大提升学生对舞蹈课的认识,所以在舞蹈的有效课时上组织一些特色的活动很有必要,当前的教育应该是多样化的,全面化的教育,不再是一味汲取文本知识,按部就班的应试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向学校申请户外活动的机会,多有目的性的组织学生舞蹈文化节,每个班上抽选学生进行专业的舞蹈培训,让这些负责表演的学生做榜样,在表演完的同时解读自己内心的学习感受,对舞蹈的认识,对文化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道德情操。学生舞蹈文化节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做一个道德高尚,品德兼优的人,为弘扬中华文化奠定基础[2]。
2.3 开发校本课程,健全课程体系
在日常的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在传授业绩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首先就要加强备课,考虑到一堂课的教学初衷,应着手现实,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健全课程体系,好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引领学生朝好的方向发展。当今的舞蹈教学课程过于形式化,在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都是一些不纳入大考的副科,这就失去了舞蹈教学的目的及深远意义。舞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没有好的课程体系,学生就无法感知舞蹈艺术的魅力,就没有心思去学习和感知,从而无心学习,也就不能感受到其中美好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内涵,舞蹈教师们可以一起商讨舞蹈教学的难易点,把一些不重要的阶段除去,加上一些必备的教学手段,以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一种方式去教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4 开展特色教学,感悟传统文化
在有效的课时上积极开展特色教学,让学生感悟传统文化也是一种良好的,能促进学生更好学习的一种手段,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只能用心去感受,去领悟,优美的韵律,柔和的线条,细腻的动作,相互交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美,特色教学的开展就是重视舞蹈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他们是祖国的期望和未来,责任之重大,任务之艰巨,要是好的传统文化不能在这一代上面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展,那祖国的未来就不言而喻了。因此,开展特色教学是一个必备的环节。例如:教师们可以组织多个班的学生一起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然后教师则开始自己表演自己编排好的舞蹈,一段一段的进行,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流程进行现场分析,讨论,指出老师的不足或者是错误的地方,让学生以批判的角度来审核,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课程,老师和学生都会受益良多,在欣赏的同时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3]。
1. 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原因
城镇化趋势和外出打工经济,现代化信息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逐渐现代化,使我们的苗族民族舞蹈文化以惊人的速度消失;陆坪拥有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资源,尤其是独具特色的苗族板凳舞,金钱杆,芦笙舞,抢花包等舞蹈,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舞蹈教学资源。
2. 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尽可能全面搜集、挖掘和整理苗族舞蹈文化资源,并对其流传、演变和遗存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保存、丰富、完善、填补、发展传统舞蹈文化,实现多彩贵州的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在所收集的苗族舞蹈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功能的分析,形成可操作的课程和教材,具有现实的理论价值;通过有效而多样的舞蹈教育方式,传播、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舞蹈文化。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舞蹈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将其文化内化,感悟心灵,从而使师生更加珍视传统舞蹈文化瑰宝,使其发扬光大;发挥本地优势,扩大舞蹈课程的范围,增加舞蹈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减轻学校和家庭的负担,让更多的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享受优质的舞蹈教育,培养农村艺术人才,巩固“两基”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 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目标
收集整理苗族舞蹈舞蹈资源,丰富、完善、发展地方传统舞蹈文化;构建多种课程及教材呈现样本,并让其形成可以操作实施的课程体系,以达到普遍推广的目的;通过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舞蹈教师队伍;努力增强他们对本地方传统舞蹈文化的感悟能力,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舞蹈文化,形成对优秀传统舞蹈的认同感、乡土情结与爱国主义情怀。
4. 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内容
苗族舞蹈文化资源物质形态图像、影像资料(舞蹈动作,服饰特作、舞蹈实用性);苗族舞蹈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当地人民的生存方式、价值观的理论分析;苗族舞蹈文化资源的功能、形态、色彩、材质以及制作方法的分析;苗族舞蹈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分析和课程建构;
苗族舞蹈文化资源教育教学研究。
5. 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过程与做法
在“苗族舞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这个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课题的开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是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条件,健全的机制是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根本保障,创新则是课程开发与利用的生命所在。具体而言,我认为做法主要应有以下几点:
1、宣传发动,营造课程开发与利用氛围。2、网络人才,组建课程开发与利用队伍。3、反复论证,筛选课程开发与利用内容。4、田间调查,搜集苗族舞蹈舞蹈文化资料。
6. 课程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成果
6.1 建构了校本舞蹈课程:舞蹈教师在舞蹈课堂中合理的使用了这套校本教材,使同学们充满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6.2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在舞蹈课堂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舞蹈学科;多媒体技术;培训;实训;理论课;技巧课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却一直未在舞蹈教学中发挥明显作用,因此笔者提出“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以期提高舞蹈多媒体教学的科学性、完整性、适宜性、有效性,探索能与传统方式有效结合的对舞蹈学科发展更有益的教学手段,同时推动舞蹈多媒体技术更为广泛而深入的应用。
一、“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概述
“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包含“两建”“两训”“两型”“一课”四个模块。“两建”是指加快舞蹈多媒体教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估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两训”是指“从零扫盲”,强化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和学生多媒体实训能力培养;“两型”是指研究探寻适合舞蹈技巧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现有施教方法形成有力支撑;“一课”是指在高年级增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针对舞蹈编导、舞蹈节目制作和舞蹈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多媒体软件及其操作方式进行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两建”是方案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两训”是方案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环节,“两型”是方案的重要研究成果和具体实施目标,“一课”是方案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项目,“两建”“两训”并行实施,辅助“两型”课程全面深入提高教学质量,并保证“一课”的顺利实施和推广。
二、“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提出的现实依据
笔者曾对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8所院校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院校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系统都比较完善,能够满足理论课教学需求。但遗憾的是,没有一所院校为舞蹈教学提供专业的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和微格教学系统,这就导致技术型课程仍无法突破“把杆+地板+镜子”的传统教学法。
教师群体对多媒体教学的接受度和掌握度也并不乐观,能够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一线舞蹈教师仅占总数的35%,熟悉相关视频处理与编辑软件、图像处理或动画软件的舞蹈专业教师更是屈指可数。舞蹈学科动态的时空性决定其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必须具备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只会运用PPT制作课件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而专门针对舞蹈学科的特点举办技术培训也往往由于组织难、对象少等难以实现。因此,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学生希望能改善目前舞蹈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和技术手段陈旧的状况。
普通高校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60%的舞蹈专业学生是靠考前3个月的舞蹈冲刺辅导考进高校的,他们的身体肌肉能力和柔韧性未曾被开发,年龄也偏大,一切训练都要从头开始,因此毕业后成为各专业团体职业演员和编导等高精尖舞蹈人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多数都会到企事业单位、文化培训机构等就业。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编舞、多媒体舞蹈合成、数字化舞蹈传播空间开发等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产业的开发、策划和经营也不断升温,许多以舞蹈、虚拟教学或表演为载体的新型职业应运而生。而目前舞蹈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通识教育才刚刚起步,学生职业能力的拓展和延伸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的具体实施
1.从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入手,促进教学品质的提升
缺少必要的硬件支持,多媒体教学就如无米之炊。舞蹈多媒体课程对教学的支撑环境要求较高,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室,还需要有专业舞蹈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和舞蹈微格教室来提高教学质量。专业舞蹈教学多媒体演播系统的硬件系统是由计算机、视频设备、音响设备和集成设备等构成的综合系统,这个系统由视频点播系统、多媒体投影系统等6大模块组成,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各子系统与舞蹈教学环境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实现智能一体化管理。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是一个集微格教学、多媒体编辑、影视音像制作、多媒体存储、视频点播、数字化现场直播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网络教学系统。通过这样的演播系统和数字化教室,教师能够更加迅速、有效地扩展舞蹈示范方式,推动编导创新实践,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2.建立教学评估机制,使教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评估机制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系统工程,舞蹈多媒体教学的评估机制要强化常规、注重细节,为高质量的舞蹈多媒体教学提供监控和保障。但是,目前,由于舞蹈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还未广泛而系统地开展,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评估机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建立教学评估机制。
一是目标机制。要以教学的各项要求为基础,紧紧围绕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效果,制定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是实施机制。要设置独立的教学评估机构,建立专业化的评估专家队伍,以确保评估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是保障机制。要从上到下努力提升对内部教学评估的重视程度,做到狠抓、精检、勤查。
四是激励机制。要合理利用评估结果,强化激励竞争机制,采取有效手段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信息反馈机制。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信息反馈工作,成立信息反馈小组,扩大教学信息反馈渠道。
3.弱化专业性束缚,强化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培训和学生实训
由于形体艺术的特殊性,舞蹈教师习惯并相对比较依赖“手舞足蹈”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只有放宽眼界、吐故纳新,学生的观念才能与时俱进,最终推进学科的发展和创新。在实践中,高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培训,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弱化传统教学方法对专业教学的束缚,达到“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促进先进的教育思想”的目的。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除常规的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教学软件外,还要强化图像处理、视频处理与编辑、音频处理与编辑等舞蹈多媒体技术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
相对于理工科专业来说,艺术类学生的实践训练困难比较多,校外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笔者认为,可借鉴高职院校的经验,创造条件建立校内实训室,增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然后进一步建立“引企入校、校企组合”的新模式,或开展“订单式”培养,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最终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
4.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不同的舞蹈课型中
舞蹈课程主要包括技巧型课程和理论型课程,针对不同的课型,多媒体参与教学的方式、程度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在芭蕾舞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等技巧型课程中,可以利用微格教学法克服传统技能技巧教学中评价指标不明确、不系统的缺点,通过细节演示和反馈对比,迅速直接地帮助学生观察自身完成技术动作的情况,从而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掌握关键的技术环节。相对于技巧课,舞蹈赏析、舞蹈解剖学等理论型课程的教学更易于和适于深入运用多媒体技术。比如,多媒体演播系统辅助法、网络资源与教学结合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感性、直观和易懂,课堂也不再枯燥乏味。
以上只是列举多媒体教学的部分方法,笔者认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明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目的,确定多媒体教学的时间和方式,使之与传统的示范、讲授、纠错等环节有机结合,最终快速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知。
5.增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使技术成为艺术的必要补充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谈到关于课程设置的五点依据,其中一点是:“学生要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客观的需求变化,迫使我们必须进一步考虑培养舞蹈人才的全面性。”而开设“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的正是培养具有综合的跨学科发展潜力和职业技能素质的人才,为舞蹈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课程模式和内容取向上,要立足于舞蹈本位能力的提高,着眼于舞蹈新技术、新领域的发展,还要处理好“全面”与“精华”的关系,不能什么内容都教授。笔者认为,课程的内容设置主要以针对与舞蹈表演、制作、编创、教学等有关的各种软件及应用技术为主,如对音频处理与编辑软件Cool Edit、视频处理与编辑软件Premiere、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二维动画软件Flash等软件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快速了解软件的各种功能,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
四、“两建、两训、两型、一课”综合应用方案的实践意义
1.有助于舞蹈教育突破传统模式,快速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的整体化趋势,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创造条件
舞蹈教学如何走出纯粹单一的“口传身授”的小空间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时代性的扩展和延伸,其引入的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升华了教育的艺术性和想象力,弥补了许多传统教育的不足。而教师对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创新将促进舞蹈教学的科技性、艺术性改革,除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传统舞蹈教学重技能、轻理论的问题,还有可能提高课堂效率,缩短训练成才的周期。
2.有助于多媒体教学从形式到内容的统一,形成完整、健全的教学与教管系统
这个方案从实际调研着手,明确了多媒体教学的地位、方式、内容,优化整合了“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课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并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理顺和调整。同时,这个方案还对硬件设施的建设、评估机制的建立健全、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强化等环节提出要求和建议,有助于对现实教学实施过程缺失项目进行补充和改进。
3.有助于舞蹈教育变单一的“专才教育”为综合性的“通才教育”,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择业范围开辟新的道路
“舞蹈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使学生在探索舞蹈影像采集与保存、编辑与再现、分析与研究等技术过程中,培养对舞蹈艺术的内容表现手法、创作手段和编排流程的现代化变革进行研究和教学的基本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晓梅.舞蹈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于峰,史立秋,姜燕,崔永江.地方高校内部长效教学评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0,(25).
《黄河之声杂志》2015年第四期
一、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模仿技能高校舞蹈教学,既要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外形美,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在开展艺术教学活动时,学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并进行有效的模仿,进化成为具有形体美的舞蹈,进一步强化舞蹈的感染力,推动舞蹈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事实上,大部分舞蹈比赛中,都会考察参赛舞蹈者的即兴舞蹈能力。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既要求学生有熟练的肢体动作,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主要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例如,我国传统的扭秧歌舞,就是来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中,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民间武术、戏曲的形式,逐渐发展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由此可以得出,艺术实践活动对高校舞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舞蹈学习。
(二)有利于延伸教学课堂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而言,是对传统课堂的延伸。高校舞蹈教学,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课堂,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倘若高校舞蹈课堂,只简单的教授学生书面技能,而不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则没有多大的实质作用。作为一名舞蹈专业的高校生,应当主动要求参加艺术实践活动,活跃在各项舞蹈比赛中,强化对自己的训练,增加舞蹈经验,充分展现自己,同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的改善。另外,参加艺术活动,有助于切实提高学生对舞蹈知识的了解,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艺术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灯光效果、服装穿着、舞者妆容等,这些一般不会出现在传统的舞蹈教学课堂中,然而对于一名合格的舞蹈专业工作者而言,是必须要求学会的技能。因此,高校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能够学到传统舞蹈教学课堂没有涉及到的方面,是对教学课堂的有效延伸。
(三)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舞蹈能力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舞蹈水平。要能够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的舞蹈人才,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舞蹈技巧传授给学生。与此同时,在艺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每个学生的舞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另外,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强化教师的创作水平。高校学生要求能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自我,对教他们的教师舞蹈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舞蹈教师既要能够把握住课堂教学质量,还要能够保证自身的舞蹈能力,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全面型的舞蹈人才。
二、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要能够做好舞蹈教学,就要能够立足于基本的理论知识,致力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舞蹈的实际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将艺术实践活动和基础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促进学生能够在艺术舞蹈中更全面的展现自我,帮助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综合素质人才。
作者:乌兰其其格单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附属中专
一、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体系中,舞蹈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艺术教育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发展,各高校都在尝试进行舞蹈课程的开设,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舞蹈教育,使得他们在进行舞蹈学习和训练中,体验舞蹈的美,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提升自身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由于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要进行相互合作和交流,对舞蹈的动作和舞蹈表现力等方面都会进行有效沟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这就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人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等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中进行舞蹈教育,并对其进行有效改革,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
二、现阶段高校舞蹈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一)舞蹈教育的教学模式比较陈旧。由于原来固有的思想观念的作用,舞蹈教学的教学模式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进,部分舞蹈教师使用最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舞蹈教育,比如,对于舞蹈的理论知识,在进行教学时,传授过程比较单一,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示范舞蹈动作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进行模仿训练。这样单一、呆板的舞蹈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比较少,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一味进行模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促进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使得舞蹈教育的意义没有真正得以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素质难以培养。
(二)对于舞蹈教育的认识不足。在传统的舞蹈教育观念中,大部分人觉得,在大?W阶段进行舞蹈教育为时已晚,因为很多舞者都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专业的学习,大学才进行学习好像已经不是舞蹈教育的最好阶段。部分舞蹈教师也认为,需要让学生从小进行舞蹈的学习和训练,才可以通过舞蹈教育来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就使得大部分舞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认真教学,对于教学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对学生的指导也不够认真和细致。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对舞蹈教育的态度也不够端正。舞蹈教师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不够认真的教学态度,对于学习舞蹈的学生有着不利的作用,导致舞蹈教学无法真正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和应该起到的积极作用。这种对于舞蹈教育不完善、不全面的认识,使得舞蹈对于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全面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和意义。
(三)高校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高校舞蹈教育的教师水平相对比较薄弱,一些教师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和扎实,但是其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一些教师虽然有很好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无法把理论知识与舞蹈实践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这就造成了高校的舞蹈教育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无法获得较好的课堂体验,对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背景下完善高校舞蹈教育的相关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转变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在学习中的主人翁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舞蹈的乐趣与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教师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教学中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使得舞蹈学习更加便捷和简单,从而提高学生对舞蹈教育的理解,在舞蹈学习中逐渐进行自我教育,对舞蹈艺术的理解更为深刻,进而提高其自身的舞蹈审美和艺术修养。
(二)丰富高校舞蹈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目前,随着人们对舞蹈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很多高校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舞蹈方面的教学课程,有了一定的开展舞蹈基础基础的条件。由于舞蹈教育所面对的受众是舞蹈基础较为薄弱的普通高校学生,这就需要舞蹈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形式和手段进行一定的改进和调整,依据学生的特征,使得舞蹈教学的内容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在教育中的参与度。并且要对他们进行积极鼓励和引导,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从而完善教学内容。进行校园文化活动时,可以积极宣传舞蹈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开展舞蹈的交流和讨论,根据学生舞蹈水平的差异来对活动进行调整,通过优秀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舞蹈的教学手段也有了更多的选择。舞蹈有着许多分类,由于舞蹈课时的限制,学生不能够对每种舞蹈都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利用多媒体技术逐渐丰富舞蹈教育的相关素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拓宽学生的视野。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高校对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进行全面定义,使得学生可以发挥主动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理和结合,在舞蹈教育活动中对不同舞蹈资源进行共享。教师通过搜集到的专业的舞蹈信息以及舞蹈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相关平台,将这些信息和资源分享给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材料和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他们可以在除了课堂以外的地方进行舞蹈训练,并且提高其对舞蹈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四)提高高校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执教能力。高校要加强舞蹈教师专业能力和理论知识,从而提升高校在舞蹈教育方面的水平。要提高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一方面要关注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其实践能力和执教能力;另一方面,要对舞蹈教师加强培训,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关键词:地域文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融合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本文对地域文化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融合进行讨论,以此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提升。
1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思想
时代虽在不断发展,但任何时候幼儿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涉及到幼儿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素质能力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幼儿舞蹈教学不仅是教给小孩子舞蹈技能,更需要通过舞蹈来引导孩子认识文化的内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培养出技能与思想同样过关的高校生。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堂设置过于重视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却缺乏重视,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练习舞蹈,而不会向学生介绍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思想,这样使得学生慢慢淡化了了解舞蹈作品的想法,失去了对舞蹈文化精髓钻研的兴趣。[1]
1.2 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和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已经开始转变思想。但舞蹈教学内容目前仍然维持传统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也比较单一,不能突出特色,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机械性地进行舞蹈技能训练,而缺少文化思想的涵养。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区别于其他舞蹈专业的内容,也不能和社会上的文艺团体相混,舞蹈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素质,所以在高校教学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全方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固定,逐渐与时展的步伐有所差距,也不能满足当前新一代个性鲜明的学生的需求,这是目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学院不同,这里的学生既是学生的角色,也是未来幼儿储备教师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舞蹈水平,还应该学习其他教学内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包括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编导等多个部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学生刻苦练习。但在学习中,舞蹈教学常常忽视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个人舞蹈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为了以后学生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必须考虑的。然而,当前各个高校的舞蹈教学几乎都采取了同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对特色地域文化的考虑,使得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都形成了统一的固定模式。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对舞蹈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揣摩。
1.3 舞蹈教学中文化渗透程度低
我国舞蹈种类繁多,很多舞蹈类型都与特色地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民族舞,就是汇集我国少数民族智慧的传统艺术。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高校很少从文化熏陶角度设置课程,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具备地域特色的学生,也难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学前舞蹈教学如果不能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很难使学生掌握地域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将来学生去到不同地域的幼儿教师岗位上,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教学能力。
2 加强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融合的对策
2.1 引入地域文化,丰富教学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的舞蹈类型都极具民族特色,除汉族传统类型的舞蹈外,很多舞蹈都涵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引入课堂,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们感受到将地域文化与舞蹈进行融合后的魅力。学生们通过二者的融合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提升舞蹈技能水平。高校可以邀请地方文化名人到校开展教学讲座,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地方文化艺人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对地域特色文化内容与风俗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可以为学生介绍每一个区域的舞蹈特点,甚至可以亲自为学生表演一段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2.2 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开展多样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极为必要的,所以高校应该不断地探寻将地域文化融入舞蹈教学模式中的方法。课堂教学能够直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课外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具备地域文化气息的地方,感受文化的熏陶,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M织学生到布达拉宫,亲自感受藏族神圣之地的魅力,从中体悟藏族舞蹈的特色,提高学生对藏族舞蹈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准备具有特色地域文化内涵的课件,将一些民族活动制成视频或PPT,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域中举办的盛大活动,感受舞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会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2.3 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创新高校舞蹈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同样的基础教材,编导课程、民族舞课程、幼儿舞蹈课程等的教学内容也大致一样。这种统一的舞蹈教学,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缺少特色,对未来培养幼儿造成不利影响。就像不同地区饮食、穿衣风俗不同一样,在有差异化的区域,舞蹈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积极引入地域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感悟力,促使学生在地域文化熏陶中获得灵感,将来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幼儿,使地域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
2.4 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地域文化影响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但是又会对整体的传统文化有所影响,身为中华民族一员,高校学生应该继承这些民族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抓住先机,向学生宣传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介绍其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对地域文化的钻研和探究,提升舞蹈创作能力,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3 结语
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培养出具备文化涵养的储备教师。将来这些储备教师通过地域文化魅力和舞蹈魅力向幼儿进行耕耘和熏陶,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课;舞蹈教学;问题与现象;措施与手段
一、我国幼儿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1.幼儿舞蹈课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幼儿舞蹈课教育行业兴起于改革开放时期,并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幼儿舞蹈课行业与幼儿舞蹈课教育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如今在我国的幼儿舞蹈课教育界,正在极力推行幼儿舞蹈课教育的改革,以求培养个性十足的优秀幼儿舞蹈课专业人才。现如今幼儿舞蹈课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思维成为新时代人才必不可少的优秀素质之一,因此我国的幼儿舞蹈课教育正在蓬勃发展,幼儿舞蹈课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改革与优化。
2.我国幼儿园舞蹈课教学的进步点与长处
在我国的幼儿园舞蹈课教学行业中,呈现出了发展迅速的特点,表明我国对幼儿园舞蹈课教学的扶持政策正确且适当。并且,在我国的幼儿园舞蹈课教学中,正积极进行幼儿园舞蹈课教学特色化的改革,主力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课素养,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国幼儿园舞蹈课教学中,学生对幼儿舞蹈课教学的探查力与感受力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体现了我国幼儿园舞蹈课教学的先进之处。
二、分析我国幼儿园舞蹈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舞蹈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手段应当丰富
我国幼儿园舞蹈课的舞蹈教学中仍有很多问题与情况,传统的教学模式仍旧影响着舞蹈教学。在我国传统幼儿园舞蹈教学中,课堂上最主要的还是老师对舞蹈知识的讲授,而不是进行专业化的舞蹈训练,对学生进行舞蹈知识灌输,忽略了对真正舞蹈能力的培养,没能培养出真正拥有舞蹈才能的未来舞蹈苗子,对我国未来舞蹈业产生了负面影响。所以,现如今应该在幼儿园与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中重视实践舞蹈练习的部分,以期对我国幼儿园舞蹈课教学的改革能做出巨大的贡献。
2.舞蹈老师的教学手段传统,应当实现舞蹈教学的革新
传统的幼儿园舞蹈课堂教学中,舞蹈教学的主体是老师,承担着教导学生舞蹈知识与舞蹈练习的任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种类的增多与逐渐普及,要求舞蹈教育的老师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实施新型舞蹈教学的呼声越来越大,需要真正地践行舞蹈培训与锻炼。对幼儿园舞蹈课的学生来说,舞蹈教学有利于在未来进行更好自身素质的培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老师了解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学习到舞蹈知识与舞蹈训练,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园舞蹈课堂的学习效率。
3.幼儿园教学中多媒体教具应用到舞蹈教学中去
现如今幼儿园中已经安排了统一的多媒体教具,包括电脑、投影仪、多媒体大屏幕等,这就是为了让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利用的。老师在舞蹈课堂教学中仅仅重视舞蹈技能的教学,对学生的舞蹈兴趣培养造成了阻碍,没有做到教学的童趣性,而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学生提升对舞蹈的兴趣,通过舞蹈课件的播放与熏陶,提高学生对舞蹈技能的理解能力,能够最大化提升学习舞蹈的学习效率,通过老师亲身教学与多媒体演示,对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有很好的作用。
三、探究幼儿园舞蹈课童趣教学的有效措施与策略
1.老师在幼儿舞蹈教学课堂上侧重去发现学生的才能,开发他们的潜质
21世纪人才最重要,更重要的是发掘人才与培养人才,舞蹈教学对天分的要求较高,所以幼儿舞蹈的课堂教学阶段是学生舞蹈才能清晰显露的重要时期,老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观察与发现学生的舞蹈才能,唤醒他们对舞蹈的渴望与追求。幼儿园的舞蹈教育主张的是对学生自我技能与舞蹈才能的开发,通过自我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潜能,并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幼儿园舞蹈课教学注重的是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遇见舞蹈教学方面的问题就进行提问,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对舞蹈的好奇。在课堂上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通过见识老师的舞蹈演示后进行教学思考,对老师提出自己的舞蹈问题,锻炼自己在舞蹈教学方面的能力。老师通过舞蹈教学的自由性来对学生进行舞蹈思想上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个性舞蹈意识。
2.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未来舞蹈才能过硬的专业舞蹈人才
个性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比例极重的部分,在舞蹈课堂中是开发培养,老师要注重学生对舞蹈的个性启发,比如,通过舞蹈教学来带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与自信心。(1)要引起学生练习舞蹈与学习舞蹈的兴趣,要明确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告诉他们舞蹈教学在未来学习与游戏中的必要性,想要成为社会主义未来改革建设的新型全面人才,就要把舞蹈变成自己掌握的一项教学才能。对于学生不同的远大理想与梦想,要鼓励他们去追求,告诉他们在追求理想的路上,可以教导学生用舞蹈来跳出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对学习舞蹈的热情,这是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第一步。(2)在舞蹈课堂上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舞蹈对学生的天赋要求较高,导致学生对舞蹈教学的排斥,老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让学生了解舞蹈教学的趣味性,才能更好地进行舞蹈教学。这样进行的舞蹈教学充满了童趣教学的意味,对塑造学生的整体舞蹈风格有着直接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舞蹈教学也能够勾起他们舞蹈的激情,从而进行全面性的学习。
3.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演示,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兴趣
传统教学中幼儿园舞蹈课堂上只能通过老师亲身讲解,幼儿园学生好奇心强,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学生在脑袋里进行构思来理解老师的舞蹈讲解,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且乏味,造成老师讲解内容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得学生不爱学习舞蹈,导致幼儿园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特别低。幼儿园舞蹈教学课堂上配备有多媒体教具,如果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舞蹈教学,这类问题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解决,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舞蹈课堂的有效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舞蹈图像的认知度相当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图像的讲解与带入,有利于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幼儿园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且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接受率较高,学生舞蹈教育水准将得到大大提高。
总之,幼儿舞蹈课教育是培养优秀幼儿舞蹈课素养人才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优秀舞蹈家的奠基之路。通过幼儿舞蹈课教学改革,对幼儿舞蹈课教学效果进行优化,能大大提升幼儿舞蹈课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在幼儿园舞蹈课教学的有效模式中,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对幼儿舞蹈课知识的学习兴趣,所以注重幼儿舞蹈课教室的有效教学是幼儿舞蹈课教学的基础,通过对幼儿舞蹈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式,为我国当前幼儿教育业的改革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郭明达.舞蹈艺术教育新体系拟议[J].舞蹈通讯,1956(11).
[2]张祖清.探索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新途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08).
〔关键词〕舞蹈教学;新媒体;现状;优势
一、舞蹈教学的基本现状
舞蹈是以人体为媒介来表达人的内在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人体的动态深刻地折射出人情、人性和人生的真谛,使人们在欣赏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随着舞蹈艺术被人们越来越重视与喜爱,各类舞蹈教学机构也纷纷涌入市场。然而现有的大部分舞蹈教学仍存在着些许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病。长时间以来,我国的舞蹈教学模式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禁锢于以传授知识为根本的教学目的,课堂大体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形成重知识灌输、轻个性培养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开始变得机械化,失去了想象空间。然而艺术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几乎找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2).舞蹈教学与现代化设备脱节。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各式多媒体教学设备涌入市场,为舞蹈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仍相对缺乏,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有的学校虽然具备较好的教学条件,但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相对保守,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新时代的舞蹈教学应是多元化多途径、合理利用多媒体于舞蹈教学中。即使在课余时间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通过有利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模式,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近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增长率为6.2%,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①。与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相比,社交网络信息碎片化、海量化、速度快、互动强,更适合资讯的流通,新媒体的发展势不可挡。在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并正努力为其构建重要平台,积极推进各新媒体平台的建设。相信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媒体将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新媒体教学的基本现状与优势
(1).基本现状。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当前,在教学中该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热点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当前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切入点,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在校园各学科的课堂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新媒体教学应用无论采用何种载体,基本要求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创造为灵魂。新媒体教学的基本框架为:一是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以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为基础进行设计,因材施教;二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象认知;三是注重多向化交流,提倡协作学习,学生因把握机会适时反馈,老师则及时加以引导、矫正;四是为每个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重视实践与创新相结合。(2).优势。第一,时间与空间上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教学信息驰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它可以进入任意一台与互联网相连接的微机中,它不受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学生可随时随地自主选择网络教学资源中适合自身的教学内容。这给舞蹈学习者提供了较为便捷的学习途径。第二,教育对象的多元化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体现。随着社会进步,舞蹈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培养出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成为了舞蹈教学的首要任务。舞蹈学院的生源特点也从单一的艺校生向普高生与艺校生相结合转变。与艺校生相比,普高生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新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途径之一可以帮助普高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素养。第三,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和民主化。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的信任和尊重。这些话阐述了师生间平等化和民主化的重要性。然而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教学上仍存着“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不打不成才”的旧观念。不少人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老师就是教学上的权威,学生是老师的教育对象,这些旧观念使得师生之间出现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科学技术,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者,新媒体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第四,促进教学资源丰富化、流动化。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教学资源的数量相当惊人,其更新速度也非传统教科书所能匹敌。学生可通过新媒体接触并掌握最贴近时代背景的教学资源。第五,教学方式的交换性和合作性。教学方式的交换性为网络教育的普及提供了可能,而合作性则是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言传身教,手把手教学基本占据所有时间,教学方式与资源都大大受限。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传播媒介,可使教学资源得到有效传播,教学也将突破地域的限制,合理运用新媒体可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升级以及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完善。第六,优化办学条件。在舞蹈教学中,基本只用言传身教模式授课,学生接受的知识面相对受限,如能合理运用新媒体则可以优化办学条件,完善基础设施,让老师更好地教学,学生也能更好地进行舞蹈专业学习。
四、新媒体对舞蹈教学的影响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各大院校逐渐开设舞蹈专业,但整体上仍存在着“底子薄”“经验少”“理论浅”等问题,其中,舞蹈教学模式僵化尤为突出。在这类教学模式下,日常生活与舞蹈学习常处于分离状态,学生们无法随时随地积累舞蹈语汇,严重制约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而新媒体具有生动形象、资源丰富、信息流通、视听结合等特征,使用期间几乎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合理应用新媒体可以大大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也因此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课后学生可通过关注各类舞蹈新闻,将舞蹈专业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将新媒体运用于舞蹈教学过程中可带来颇多益处。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作想象力。舞蹈作为人体艺术中的一种,舞蹈情感、舞蹈意境、舞蹈审美等抽象含义则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而新媒体则能解决这一窘境。例如剧目排练课,舞蹈作品是将表演者的身体技能、表演风格与情感表达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与音乐、舞美紧紧相依,从而传达给观者。以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由老师讲述舞蹈作品的背景,学生只能在脑海里形成抽象的意境,而要将抽象的意境具体表现出来有时会有些力不从心。利用新媒体则可以将舞蹈作品的意境较直接具体地映射到学生的脑海里,简化了剧目排练课中学生对舞蹈意境抽象到具体的转换,学生更易受到感染,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众所周知,舞蹈专业的学习因人而异,部分基础弱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时常会一时半会消化不了老师的教学内容。如老师能结合影像帮助学生认识分析动作,学生将会更容易理解、消化课堂知识。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更进一步了解舞蹈动作要领。老师通过媒体平台还可将舞蹈分解动作的相关文章或视频链接等上传,以便学生能自主进行深入学习。如此,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课前课后学习也有了便捷途径。新媒体的合理应用使得教学兼顾了课堂与课外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重难点动作,充实教学过程,教学质量也更上一层楼。
五、结语
我国舞蹈艺术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新媒体的合理应用可以促进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在舞蹈教学中合理应用新媒体也是益处颇多:新媒体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使学生对舞蹈的理解更加直观,同时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积累舞蹈语汇的能力,并最终有力地推进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婉妮.网络新媒体特点及其现状分析【J】.今传媒,2014(12).
2.张艳萍.浅析中国新媒体发展及趋势【J】.安徽文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