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7 21:08: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艺术教育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宗旨,坚持以学校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展示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推动学校艺术教育教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主题
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是"阳光下成长".
三、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本届艺术节有关活动的顺利进行,拟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组委会",统一领导部署艺术节的各项工作。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组织成立"仙桃市第十届学生艺术节评审委员会",负责"四优一先进"的评审。
四、参加对象
艺术表演类、美术作品类、"阳光下成长"征文的参加对象为小学(幼儿园)、初中、普通高中的在籍学生。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的参加对象为中小学艺术教师、校长、研究人员。
五、活动内容
本届艺术节以评选"四优一先进"为主要内容,即评选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
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
六、活动时间安排
本届艺术节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即为开幕。在组委会统一领导下,拟举办以下活动:
(一)第一阶段活动(3-5月)
以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在本地本校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发动全体学生参与,为了形成"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的局面,运用网络平台发动全校师生、家长、社会各界观看点赞,对本校文艺节目、美术作品进行宣传、评比。
镇办、中心学校要组织辖区内所有学校(幼儿园)开展校级艺术活动,在校级活动基础上以镇办为单位组织一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市直、民办学校以校为单位组织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以及征文与论文评选活动。(美术作品展不得少于30幅)
(二)第二阶段活动(5月中下旬)
在各地各校开展活动的基础上,推选优秀作品参加全市集中评选活动。
(三)第三阶段活动(5月下旬)
组织全市优秀文艺节目汇演及美术作品展、开展"四优一先进"获奖单位(个人)表彰活动。
七、参评要求
(一)艺术表演节目要求
各类表演形式要求
1、声乐节目
合唱:合唱队人数不超过40人,钢琴伴奏1人,指挥1人(应为本校教师),每支合唱队演唱两首歌曲(其中一首应为中国作品),演出时间不超过8分钟。
小合唱或表演唱:人数不超过15人(含伴奏),不设指挥,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重唱:人数不超过5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器乐节目
合奏:乐队人数不超过65人,指挥1人(原则上应为本校教师),演出时间不超过9分钟。
小合奏或重奏:人数不超过10人,不设指挥,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3、舞蹈节目
群舞:人数不超过36人,演出时间不超过7分钟。
双人舞或三人舞:演出时间不超过6分钟。
4、戏剧节目
含校园短剧、小品、课本剧、歌舞剧、音乐剧等,人数不超过8人,演出时间不超过12分钟。
5、朗诵节目
作品文体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以上五类艺术表演节目总体要求
1、参评文艺节目要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反映新时期、新校园、新生活。内容要健康向上,反映中小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性、校园特色和学生特点,体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演形式多样化、鼓励创新性节目。
2、每个节目必须是同一学校的学生。
(二)艺术作品要求
三类作品要求
1、绘画作品
国画、水彩/水粉画(丙烯画)、版画,或其他画种。尺寸:国画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对开,其他画种均不超过四开(40 cm×60 cm)。
2、书法、篆刻作品
书法、篆刻作品尺寸不超过四尺宣纸(69cm×138cm)。
3、摄影作品
单张照和组照(每组不超过4幅,需标明顺序号)尺寸均为14英寸(30.48cm×35.56cm);除影调处理外,不得利用电脑和暗房技术改变影像原貌。
以上三类作品总体要求
1、作品内容体现活动的主题"阳光下成长",健康向上,热情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讴歌祖国发展的巨大变化,以描绘校园文化生活及校园发展变化为主线,注重时代性,体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艺术作品需装裱,在作品背面注明学校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班级、联系电话)等信息。
(三)"阳光下成长"征文要求
征文内容为反映广大中小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经历、体会和收获,文体不限,报送电子文档。文稿用word文档,单倍行距,标题用宋体2号粗体字,作者姓名、学校、年级和正文用仿宋小3号字。
(四)论文评选要求
1、论文主题"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2、研究重点:
①现状调研。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开设、学生课外艺术活动开展、艺术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保障和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
②改革成果案例。包括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等方面。
③评价制度研究。包括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制度、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3、论文要求
①围绕本届论文的主题和重点,关注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性研究,注重发挥行政、教研和教师的各自优势,形成团队研究的合力,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②现状调研要针对学校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准确把握、真实反映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数据、有分析,为学校艺术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③ 改革成果案例要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有确凿的数据和生动的材料,为推进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④评价制度研究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提出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
⑤每篇论文正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超过2人,调研报告署名作者不超过5人。引文注释一律采用篇末注的形式。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保证数据和资料的可靠性。
⑥论文需报送电子文档。文本格式:用word编辑,A4纸型,标题用小2号宋体字,正文用小3号仿宋体字。为便于论文的密封评选,论文文本的标题、摘要和正文中均不要出现作者姓名及所在单位名称,需另附一页。
⑦参评论文需为2012年12月及以后撰写并且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五)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评选
1、先进单位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先进个人主要评选自上届艺术节(2011年)后,在艺术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教师、校长及教研人员等。
3、先进单位评选条件:
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政策、法规,并把艺术教育列入工作日程,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成绩显著。
⑵指导思想端正,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音乐、美术课程,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学校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⑶艺术节组织工作扎实,按教育局文件要求落实,有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和学生参与面广,体现"校校有活动、人人都参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效果显著,学校艺术团(队)常年开展活动,并有开展活动的相关视频、文字等材料,在本届艺术节"四优"评比中获得的奖项占有一定比例。
⑷重视艺术师资队伍建设,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规划和建设艺术教育设施,艺术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4、先进个人评选条件:
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学校艺术教育有关法规,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
⑵事业心强,职业道德高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⑶在艺术教育教学、文艺活动和比赛、科学研究等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或贡献。
⑷从事学校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教(科)研等工作1年以上。
八、奖项设定
1、优秀文艺节目、优秀美术作品、优秀征文和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分别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2、获得一等奖的文艺节目、美术作品、征文的指导教师颁发指导教师奖。
3、专门为本届艺术节创作的文艺节目(含少儿歌曲创作)颁发优秀创作奖。
4、根据各地各校艺术节开展和参与情况评选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九、评选办法
1、为了加大本次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氛围,本届艺术节中文艺节目与美术作品的评选将结合网站平台开展网络评选,评选活动中评委现场评分分值占80%,网络点赞人气排名分值占20%.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民办)学校要将本地本校文艺汇演、美术作品展比赛的视频(图片)上传网络评选平台;市级集中展演视频(图片)届时也将上传网站进行网络评选(具体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2、优秀"阳光下成长"征文、优秀艺术教育论文及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个人)的评选,由市艺术节评审委员会集中评审,报组委会审定。
十、报送办法及时间
1、本届艺术节"四优一先进"报送工作以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中小学(幼儿园),各民办学校为单位进行。请各地各校在选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四优一先进"推荐指标(见附件二)参加市级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幼儿园)美术作品(含报表)4月20日前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学校办公室312(联系人:许泽军15971995587);艺术节参评文艺节目报表、论文、征文、先进单位(个人)事迹材料等电子版于4月20日前发送至邮箱:***,(联系人:郭琼姣13593918***)。
3、各镇、办中心学校和市直、民办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视频和美术作品展图片于6月2日之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
4、本届艺术节不组织幼儿园开展市级集中现场评选。各地选送的幼儿园参评文艺节目视频和美术作品图片于6月2日前上传到指定网络平台进行评选。
十一、有关要求
1、各地各校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本地本校活动方案, 以
"五。四"、"六。一"节日为契机开展各项评选活动。
2、各地各校在举办本地、本校艺术节活动时,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采取措施,确保参赛及观摩师生的健康和安全。
1.重视影视教育 培养电影思维——高校要建立正确的影视教育观
2.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影视教育
3.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
4.建构民族影视的核心竞争力——从传媒变革看当代影视教育的方向
5.论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策略
6.艺术·人文·技术:中国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
7.视觉人类学与九零后的影视教育——以“清影工作坊”为例
8.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状况调研分析
9.影视教育:现状、问题与出路
10.高校影视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由一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11.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30年图谱探寻
12.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普通高校影视教育探讨
14.和而不同——影视教育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
15.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16.河南省大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17.对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的路径及方法的探究
18.我国影视行业与影视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19.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影视教育
20.对艺术本体维度的超越与回归——影视教育的文化省思
21.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22.对高校影视教育及其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
23.影视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006中国高校影视教育与学科建设高层论坛综述
24.中美高校影视教育比较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影视教育为例
25.媒介融合时代的高校影视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6.突破与转型:对当下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的思考
27.影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28.论影视教育中的视听文化
29.高校影视教育课程的静态思考
30.把影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落到实处的思考
31.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影视教育初探
32.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综述
33.CG环境下的中国影视教育
34.试论影视教育中的影视文化与审美认知
35.高校大学生影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36.影视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37.普通高校影视教学必须建立大影视教育观——影视课程教学深化素质教育浅谈
38.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战略(上)
39.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40.云南影视教育80年的发展与思考
41.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
42.美国影视教育特点及启示——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43.论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影视教育问题与策略
44.高校影视教育中教育媒介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45.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46.强化公共影视教育对提高农村社区早期脑卒中认知的价值
47.台湾高校影视教育现状管窥——以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等为例
48.“影视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49.影视艺术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兼论影视教育对于青年价值观塑造的意义
50.21世纪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点——兼谈面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教育
51.中国高校影视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52.高校影视教育问题反思及对策探析
53.试论网络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立体架构
54.秦皇岛市高校影视教育现状及对策
55.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影视教育
56.国际影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主席唐纳德·J·泽坡拉访谈
57.构建高校影视教育新机制
58.影视教育中的实践主义新探
59.高校影视教育中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研究
60.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影视审美教育
61.论高职院校开设影视教育的迫切性
62.当下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态势与理性思考——中国·长春首届“影视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63.中国高等教育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64.略论加强影视教育中纪实素养培育的意义和方法
65.集众家之力开创影视教育新篇章——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影视教育高层论坛”综述
66.新媒体时代影视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67.影视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多元方式
68.专门艺术院校与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之比较——从影视专业角度
69.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合作探讨
70.实施影视教育的策略与原则
71.河北省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2.以信息革命为背景的视听媒介——对21世纪高校影视教育的思考
73.高校影视教育实践教学探析
74.试论数字化浪潮下的影视录音教育
75.解析精英教育——对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教育的调研
76.2015年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综述
77.现代影视教育的四个知识层面与任务型课堂模式
78.当代数字技术与中国影视教育
79.我国地方高校戏剧影视教育的实践性问题研究
80.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变革路径探析
81.影视教育与艺术课程
82.新媒体传播与影视艺术发展——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综述
83.我国地方高校本科影视教育缺失专业支撑问题研究
84.影视教育在涉外型高校的意义及对策
85.江苏高校本科段影视教育现状与问题
86.影视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87.浅论高校影视教育与环境道德建设的关系
88.论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教育
89.高校影视教育与教学模式分析
90.普通高校影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91.艺术、人文、技术:中国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
92.教育媒介在高校影视教育中的选择
93.浅谈影视教育与高职学生素质培养
94.高校影视教育中DV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5.影视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综述
96.地方高校影视教育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97.浅析影视教育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98.论影视教育的方式
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当人梯――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当园丁――用我们的勤恳,让科学的百花园永远五彩缤纷;当春蚕――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身上延伸;当蜡烛――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间带来光明。”重庆市铜梁中学陈勇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扎根在农村,甘当“人梯”、“园丁”、“春蚕”、“蜡烛”的人。
陈勇老师出生于上个世纪的饥饿年代,成长于动乱的岁月,1982年二年制高中毕业,属于“早产婴儿”。在家干了二年木工活。1984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比武招亲”,17岁的他就嫁给了教育,实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教育梦。自知“先天不足”的他只好“不待扬鞭自奋蹄”,刻苦自修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课程。对语文,他情有独钟,人生风雨几十年,一直以书为伴。每当夜阑人静,他常独坐窗前,借着一盏孤灯,拜谒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也曾迎着晨光,享受过唐诗宋词与《古文观止》;也曾潜心拜读过杜威、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于漪、李镇西等大师的论著,也曾在自己自费订阅的10多种教育杂志中广泛涉猎。这些阅读,丰富了他的人生,厚实了他的基础,启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满足于现状,立志做一位语文教学的探索者。
参加教育教学工作30年来,陈勇老师先后在重庆市铜梁县大庙镇兴复小学、石院小学、大庙镇中、司马初中、四合初中、大庙中学任过教,小学包过班,教过初中语文、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1990年开始专教初、高中语文,当过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27年。
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陈勇老师一直坚持“以德为先,以理服人,用爱感人”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他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当主人翁的自豪观和责任观。如教的2008级18班,这个班级由于关系户多,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县外学生占60%,他创新了工作思路,大胆放权,通过民主选举班干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后又成立了以王恒力等5人组成的“督查组”,负责对班干部的考核、任免。师生共同制定了“人心齐、学习优、班风正、校有名”的目标。针对班上有拉小团伙和各自为政的现象,在班上开展了“讲团结、讲正气、讲大局”的“三讲”教育。通过这些措施,班上班风班纪发生了较大变化,学习成绩一直居平行班前列。在班级管理中,他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保护。如2005级班上女生肖珊由于生长在农村,长期自卑,加之父亲意外伤亡,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他通过多次的交心谈心,平等对话,在心理老师和他的共同努力下,该同学终于走出了阴霾,顺利考上了南京理工大学。育人中树立辩证的师生观,在班主任工作中,他力求做到“实话实说”,他给学生说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过去、现在以及教学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力求让学生理解,老师也是一个平常的人,跟学生一样,也有缺点和错误,但老师一直在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老师更应该学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想想,去体验,重视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学生才会和你真正交上朋友。正因为如此,调入铜中13年来,他带了2004级10班、2005级22班、2008级18班、2009级21班四届毕业班,每个班在高考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不管是重点还是一般本科上线率都居同类班级前列。特别是2004级10班,该班是理科平行班,高考重点升学率达47.1%,远远高出同类其他班。2009级21班参加高考,升学率为100%,重点上线率为67.8%,本科上线率为95。4%。600分以上22人,受高分“二视一”保护的有3人。由于带班成绩显著,学校德育工作年会几乎每年都由他去做经验交流,所写的德育论文《浅谈对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让班主任也拥有诗意的生活》分别发表在《重庆教育论丛》和《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杂志上,《浅谈对高三后期人性化管理》获《班主任》杂志社举办的全国《班主任》杯征文大赛三等奖,《让班主任也拥有诗意的生活》获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2007年全国中小学论文赛一等奖。《对高三毕业班级管理的几点探索》、《怎样做好新时期的班主任》、《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均获得重庆市德育论文大赛二等奖。他所带的2004级10班、2008级18班、2009级21班分获校先进班集体和县优秀班集体。
在30年的教学工作中,陈勇老师除了严格按照教学常规要求进行教学外,还一直用“兴趣为先,学以致用”的原则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对话中师生常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注重教学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及时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深入到学生中去,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重视和家长称赞。如2004级所带理科平行班,高考平均分为104.51,上110分的有20人,最高分李珂 125分,及格率为97.1%。2008级9班张金莉以语文123分顺利考入清华大学艺术系。2009级所带班级高考语文平均分为109.13,及格率为100%。2012级1班语文二诊考试,张以126分获年级第一、六校第二。一班参加高考语文平均为106.6分,16班平行班为100.5分,圆满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各项指标。
在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陈勇老师十分注重对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如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开展了“阅读经典”、“佳作欣赏”、“海阔天空”、“课文质疑”、“故事接龙”、“新闻联播”等栏目,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班上还办起了“雏鹰文学社”,成立了阅读、写作、书法、演讲、研究性学习等兴趣小组,学生多次在各种活动中获奖。如蒲小龄、李珂等分别在《语文报》、《学语文》上发表过文章。指导学生多次参加全国中语会会报《语文报》举办的“暑假读报知识竞赛”,指导学生分别参加了中国报刊协会、、全国中语会等6家单位举办的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作文大赛,其中刘涧瑶的《泪水》一文获重庆市唯一的全国特等奖,郭博、黄雁、高琅等20人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他本人5次获优秀指导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近年来,陈勇老师一边抓教学,一边积极的投身于教研教改的时代洪流中,反复阅读教育大家如叶圣陶、于漪、李镇西等的教育教学专著,也从自己自费订阅的10多种语文类报刊中汲取营养。这些阅读丰富了他的人生,厚实了他的基础,启迪了他的智慧,使他不满足于现状,立志做一位语文教学的探索者。于是,他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近年来先后参加了三个国家级课题研究。“优秀电影促进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实证研究”、“《刘雪庵音乐作品选》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这两个课题分别于2005年12月和2007年10月结题,其中“优秀电影促进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实证研究”获国家优秀子课题奖。《新课改下重点高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已于2013年12月结题,市级重点课题“区县市级重点中学争创示范高中,实现持续发展的研究”于2007年5月结题,市级课题“高中语文写作能力知识化研究”已于2011年12月结题。课题成果影像作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论文《优秀电影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思考和实践》都获中央电教馆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论文《电影与语文学科整合初探》获重庆市第四届优秀电教科研成果二等奖,研究报告《优秀电影促进高中生德商提高的实证研究》获第五届优秀电教研究成果一等奖,《追求的脚步―铜梁中学示范高中建设与研究》获市教委研究成果一等奖,还有多项科研成果在县内得到推广。
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陈勇老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之余,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教学反思述诸文字,近年来也小有收获:在《语文报》、《中国教育科学》、《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科学咨询》、《师资建设》、《电教世界》、《重庆教育论丛》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10余篇,论文《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课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等12篇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论文《对高三毕业班管理的几点探索》等8篇获重庆市等级奖。参编课辅读物《高考个性作文》、《中学生报》、《凤山驼铃》等6种。
正因为教研教改成绩突出,陈勇老师2005年12月获第四届“语通杯”全国“教改新星”提名奖(重庆市高中组最高奖,全市仅2名),2007年12月获全国“教改新星”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2013年被聘为西南大学兼职副教授,2014年被语文出版社聘为“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客座讲师。
陈勇老师说:回溯过去,一路跋涉一路歌;瞻望未来,人在旅途路漫漫。“开弓没有回头箭”,教改之路上我将不断前行,“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以此自勉吧!
(本刊记者 罗红艳)
4月11日下午2时,在可容纳上万名观众的青岛国信钻石体育馆,伴随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宣布开幕,为期6天的展演活动就此拉开了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参加了开幕式、9场艺术表演类节目(声乐2场、器乐2场、舞蹈3场、校园剧和朗诵2场)和闭幕式演出,举行了艺术作品、艺术表演节目等共计5场专题座谈会。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汇聚113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围绕学校美育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暨艺术作品展览共接待前来观摩的师生、市民达5万余人次。
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是教育部举办的中小学生国家级艺术教育比赛,也是目前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学生艺术盛会,自2002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届,前四届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厦门举办。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由教育部和青岛市政府共同主办,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为广大基层学校开展活动阶段,重点是扩大学校和学生的参与面和普及面;第二阶段(2015年7月至10月)为各省(区、市)组织集中展演活动阶段,重点是加强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第三阶段(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为全国评选和现场集中展演阶段,重点是展示活动成果、引领美育方向。
开幕式当天,钻石体育场内灯火辉煌,鼓乐齐鸣,演出以“阳光下成长”为主题,以“弘扬中国梦”为主旋律,来自青岛65所学校的3900余名师生相继参演了旭日、同行、成长三个篇章的节目。当台上台下千人同唱展演主题歌《阳光下成长》时,演出气氛达到了,借此也展示出青岛多年来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有艺术”的育人成果,传递出浓厚的青岛人文风貌。
倾听艺术之花绽放
本届艺术展演活动实现了四个“第一次”:首次由教育部邀请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师生参加现场展演活动;首次增设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地地域文化特色展示,给农村地区小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首次实现网上报名和艺术教育论文在线评审,在展演会务组织方面提高了精准度和办结率;首次邀请8位青岛市中小学校长担任展演活动的观察员。
艺术展演涵盖艺术表演节目(声乐/器乐/舞蹈/戏剧/朗诵)、艺术作品(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艺术科教育科研论文和学生“阳光下成长”征文五大类别的内容。
舞蹈专场:优美舞姿艳惊四座
4月11日、12日晚,青岛大剧院人满为患,舞蹈专场的展演在这里拉开了帷幕。本届艺术展演的舞蹈专场共分三场,为观众们献上了全国各地报送的66个舞蹈节目,代表了目前全国中小学生舞蹈艺术表演的最高水平。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团队在这里展示着他们多年学习积累的艺术成果,《花・季》《甲午海魂》《蓉城俏妞儿》《梦井》等多个精彩纷呈的节目,为台下的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觉艺术大餐。
瞧,台上正在上演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四中学选送的舞蹈《圈儿》,同学们手中的五彩圈儿来回舞动,绚丽的服装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顿时成为舞台上的亮点。看,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选送的舞蹈《甲午海魂》,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伴着铿锵有力的音乐,看着小演员们张弛有度的表演,振奋之情油然而生。还有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选送的舞蹈《袖舞・京魂韵》,以其精湛的舞艺、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一经出场便惊艳全场,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声乐专场:美妙歌声余音绕梁
4月12日的声乐专场如期开唱,来自辽宁、湖南、四川、上海等全国多个省市的中小学生,带着45个精心准备的合唱节目悉数登台。演唱过程中,演员们始终保持着百倍的精神,他们如天籁般的歌声,配以生动活泼的表情和动作,得到现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听,身穿海螺花纹裙的姑娘们带来了海南黎族原生态歌曲《拾螺歌》,这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歌曲在本届展演舞台大放异彩,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带来的《吉祥阳光》和《There is no rose》两个节目便在其列。当然,展演节目中也不乏现代作品,来自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生们带来的《狂欢节》《维拉特舞韵》两个节目,配合时尚现代的舞蹈唱跳结合,将现场气氛推向,赢得观众们热烈的欢呼声。
器乐专场:器乐声声震撼心灵
4月14日晚,青岛大剧院音乐厅外人头攒动,演奏大厅里座无虚席。本届艺术展演的器乐专场共选送了40多个节目,现场可谓一票难求。
此刻的青岛大剧院俨然成了高雅艺术的殿堂,观众们置身其中,享受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和震撼。小演员们用他们平时苦练得来的精湛技艺,带给观众们以美妙的听觉盛宴,民乐、管乐、弦乐声声入耳,孩子们精彩的表演打动人心。其中,由甘肃省兰州市第十四中学带来的管弦乐合奏《序曲》在此次展演活动中斩获一等奖,通过这支学生乐团的演奏,这首乐曲既有抒情柔婉的旋律,又有慷慨激昂的情绪,各种乐器色彩鲜明,不同配器带来强烈的音色对比,带给现场观众不一样的心灵震撼。
艺术工作坊:艺术创意遍地开花
本届展演活动首次新增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项目,来自全国31个省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的小学生们,用实践体验、群体互动的展示形式,将浓郁的地方艺术特色和乡土元素在40个主题各异的工作坊中一一呈现。
本届展演的艺术工作坊特点突出:一是地域性。京剧脸谱手绘布艺京韵十足,稚拙单纯的少年版画湘江情浓,空椰壳艺术品带来海南的热情,而童趣十足的满族皮影又让人置身冰雪世界。二是创造性。麦秸、贝壳、藤草、石头,甚至是饮料瓶、瓶盖,这些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废旧物品,经过孩子们匠心独具的创造,成为上得厅堂的大雅之作。三是互动性。每个工作坊都是开放的艺术空间,学生们有的在制作,有的负责讲解,有的邀请他人共同体验,灵活的组织形式透射出育人者的良苦用心。四是艺术性。小小的石头经过学生们的绘制加工竟成了“宝石”,一针一线凝聚着传统的绣花鞋色彩鲜艳、玲珑可爱,令人爱不释手,崇明灶花、川剧脸谱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受到师生们的追捧。
播撒梦想的种子
本届颁奖晚会以“多彩多元,立德立美”为理念,分为推开春天的大门、倾听花开的声音、追逐梦想的步伐、绽放青春的芬芳四个篇章来展现各地校园美育风采。北京第八十中学的管乐《引航》作为序曲,拉开当晚演出的序幕,舞蹈《小草》《梦开始的地方》、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等呈现出校园美育的勃勃生机,合唱《时间都去哪了》、舞蹈《不想说再见》等表达出校园浓浓师生情和学生对未来的追梦向往,合唱《贡布箭歌》《蒙古靴》、舞蹈《濠江戏源》等将民族融合与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荟萃呈现,管弦乐合奏《序曲》更是焕发出青春中国的蓬勃朝气。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的童声齐诵《少年中国说》将演出推向,来自青岛陵县路小学200名学生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少年强则国强”齐声诵读,响彻整个演出大厅。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时代风云,信息的瞬息万变,知识的激增,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丰富和广阔的知识面,追求创新的劲头,学校管理中的竞争机制,青年教师常常不知所为,心里无底、慌里慌张,甚至表现出“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他日喝凉水”的心态。
2,焦躁不安。教师成长一般有四个阶段。即起(入行阶段)、承(表现阶段)、转(中年职业阶段)、合(交棒阶段)。青年教师的焦躁不安的情绪主要表露于“起”与“承”这两个阶段,常常表现为急躁冒进,急功近利,贪大求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与他人盲目攀比,追求不切合实际的专业发展目标。面对重重困难,显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焦虑心态。
3,盲动、冒险。由于青年教师焦躁不安,情绪取智,使得行动常常带有盲目性,行动之前没有必要的计划筹措,只要出人头地,对自己有利的事便不惜一切地去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教师队伍年青人违纪违法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
(二)青年教师产生浮躁心理的原因
1,青年教师在接受师范教育或岗前培训中缺乏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性教育。由于自己缺乏对教师职业起、承、转、合的起码认识,进而动机浅显,目标不高,热情不足,行动不利。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理性方面的因素。
2,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职业正成为职业压力来源多、压力强度大的职业。根据朱从书、申继亮教授研究表明:当代中小学教师面临工作量大的压力,管理学生的压力,考试的压力,进修科研和评定职称的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再如学生安全问题、家长认识偏差,等等,都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职业方面的因素。
3,由于教师在工作压力重压下,以及对教师角色认知有错位。青年教师在成长中无法对职业角色进行正确定位,故而产生了职业倦怠,出现自我贬损、人格异化、效能降低等现象,进一步激化与深化了青年教师的浮躁心理,这是造成其浮躁心理的心因性方面的因素。
4,职业高原期,是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由于青年教师抑或个人原因、家庭和社会因素、组织原因,造成了职业高原期。如果从教师管理角度,没有一套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评价机制,加上学校没有成为学习型学校,那么青年教师就容易受职业高原期影响而加剧浮躁心理的发生、发展,甚至会动摇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管理性方面的因素。
5,社会上“三尊”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风气还未真正形成。教师职业目前仍然是一个要求高,而待遇偏低的职业。加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在一些地方落实得不尽如人意,法律法规方面对教师及其工作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大,不够全,加上社会上执法难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以及教育投入不足,学校与学校发展的不均衡等,致使满腔热情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心理上出现失落,出现不安心教学,跳槽,行为怪异,师生冲突,与学校领导关系紧张,职业角色冲突,甚至离经叛道干一些与教师身份不相符的事情。这是青年教师浮躁心理形成的社会性方面的因素。
6,青年教师自身在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从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过程中没有处理好自我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加上人格的不完满,视野的不开阔。自身在思想道德、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方面修养的欠缺,加上社会上由来已久的浮躁风气,使一些青年教师形成了从众心理,这是造成青年教师浮躁心理的自我性方面的因素。
(三)青年教师产生浮躁心理的对策
青年教师要克服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但同样需要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为其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1,设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进修。通过“三沟通”、函授、自考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学历,通过办研究生班、骨干教师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聘请外地名师传艺等形式充实教师的知识,规范教师继续教育,努力使教师在教育思想上由“考试型向育人型”转变,知识能力上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教学方法上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通过继续教育增强教师的职业信心,从而克服浮躁心理。
2,引路子。即给教师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及时向其指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如教学方法的成型分时间要求,教学艺术的形成定阶段目标,教学风格的发展提参考方向等。教师根据自己确立目标。刚上讲台的新教师应重点攻略教材教法,通过钻研,明确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内在联系与网络结构。同时进修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在熟悉了教材教法以后,重点应阅读教学艺术的书籍,努力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尽早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确立目标,以目标管理的理念和教育训练来增强教师的职业技能,从而克服浮躁心理。
3,压担子。即给教师委以教学上的重任。并不时向教师提出教育教学研究任务。要充分信任和使用教师,让他们到教学第一线,担任重要的教学任务,努力成为教学骨干,同时要求教师定期拿出教学成果来,主持教研课题,开办专题讲座,上公开示范课,举办教学艺术周等。让教师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让教师在压力中奋进。教师要根据自己承担的教育教学研究任务,重点读一些教科研方面的书籍,使自己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另外,要注重教师教学心理的积累和提炼。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他们的教学成果大多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差不多可以说是他的“教学日记”。因此,要倡导教师重视教学心得撰写这一环节,定期让教师拿出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来。
我们把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各级领导重视,各部门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下,成立了全县远程教育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学校也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及资源应用工作小组,成员由分管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学校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依据责任书全面安排、落实项目建设及师资培训、资源管理、教学应用、设备安全等各项工作。各校建立健全远程教育各项规章制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卫星接收室、光盘播放室的制度上墙,远程教育设备登记造册,编号存档,使用有记录,有资源接收存储档案。
二、加强远程教育辅助设施建设和资源管理,明确工作要求。
一是加大二期投入力度,实现远程教育配套设施的规范化。根据上级制定的相关标准,我们在完成远程教育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以后,又投入10万余元专项资金用于辅助设施建设。包括专用教室的地面硬化、无尘化取暖(即火墙或水暖)、遮光窗帘、防盗窗、门锁以及各室专用门牌等,并要求各校统一标准,为远程教育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保障。
教育局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投入15万元,协调网通公司为全县所有学校安装了互联网业务,为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操作平台,为广大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供了空间。从而实现了天网与地网双向运行,全方位服务于教育教学发展的局面。
二是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为了使城乡各校在远程教育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所遵循和参照,县教育局制定并下发了《绥棱县教育局远程教育工作要点》,明确了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责任。
三是统一规划管理,加大实施力度。各项目学校设立了精通技术、责任心强的专职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员,实现了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专人管理。信息员达到“会、专、勤”,网络管理员达到“专、精、责”,技术管理人员都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远程教育资源的录制、下载、储存等操作功能;对远程教育光碟分类摆放,做好登记,方便广大师生借阅,并做好维护工作,同时将光碟资源存入硬盘,进行备份;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掌握与绥棱教育信息网、绥棱教育论坛的连接、交流互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教学人员当好技术参谋。
各学校制定并认真填写好“八簿三册”,即周授课记录簿;教育教研活动记录簿;远程教育课题研究记录簿;远程教育资源下载记录簿;光盘刻录记录簿;远程教育节目收看记录簿;教师培训记录簿;项目设备维修记录簿;教师自制远程教育课件登记册;教师借用教学资源光盘登记册;远程教育学术文章登记册。通过统一规划管理,使远程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强化远程教育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让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利用远教设备进行远程教研和远程集体备课。
我县有很多乡镇地处偏远,教学网点分散。这给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自从农远教设备安装使用后,这个困难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全县各个乡镇中小学纷纷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远程教研和远程集体备课。为了使此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起来。各个学校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对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备课提供了丰富的拓展资料,有教学实录、教学设计、说课材料、教学论文、与教材配套的素材库、实验装置、课改等教育方面的最新信息。我们的教师在熟悉资源的内容前提下,同学年、同学科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思想与风格,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激发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例如:长山中心小学规定教师参加远程集体教研,远程集体备课的情况与教师考核挂钩。上集中心小学采取网上集体备课,集体修改教案,网上集体教案定稿并形成电子教案,供全乡教师参考使用。县教师进修学校还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对偏远乡村进行实时教研指导,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时效性。
(二)依托六大资源优势,为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服务。我县的远程教育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主要特色是充分利用农远设备资源,深入开发相关资源。主要体现为对卫星接收的“天网”资源、互联网提供的“地网”资源、远程教育提供的光盘资源和育龙平台资源、各校开发的远程教育校本资源和校际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使远程教育资源为学科教学服务。
1、利用IP卫星接收系统这一“天网”资源,我们每天定时接收,有选择的将接收的相关内容制定成节目预告表,供教师备课使用。远教IP数据内容对教育教学的帮助很大,又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所以在接收时我们确保内容不能遗漏。卫星资源中的《同步学堂》栏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全部课程内容,运用媒体播放程序,全部由特级教师授课,内容丰富,知识全面,结构合理,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我们就充分的利用这一资源,辅助教学。
2、利用互联网这一“地网”资源,在互联网上搜索、收集适宜我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资源,特别是从各地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收集有价值的素材资源,对搜集的素材进行整理和归类,方便教师利用,最关键的是能让教师和学生共建共享、互动交流,师生既是资源库的受益者,又是资源库的建设者。
3、光盘教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辅助教学,教师通过整合使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4、利用育龙这个计算机本身自带的资源平台,发挥其内容广泛,可利用价值高的优势,成为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良师益友。
5、各校开发了远程教育校本资源,并通过各种途径实现校际资源共享。
(三)各校都充分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重要性,广泛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为各学科教学服务,让师生学习远程教育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发展校园网络化建设,使学生拥有上网获取信息的能力,使教师能找到最优的教学资源,满足了对高质量教学的要求。我们的做法是:
1、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创新地运用电教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发放光盘、卫星节目接收和育龙平台的使用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进行整合使用,从而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求,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主动学习。
2,拓展学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校园网,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加以学习,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料,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3、更新教师教学方式:课件制作电子阅览、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通过网络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探索和发展以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可以更好的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全面实现信息化教学。
(四)在远程教育与学科整合方面,我县长山中心小学提出了“依托农远教、课改见实效”的实施方案。第一是在学习理论上进行整合:通过从网上下载、加工制作课件,或者利用育龙平台资源,把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去领悟学习的内容。第二是在学习目标上进行整合:通过截取、重新编辑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看、去说、去体验、去感受。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到更多的知识,让课堂变成孩子快乐学习的天堂。第三是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整合:为了让学生掌握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除了让学生看教材中的内容以外,还在网上下载了一些有关的资料图片。便于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探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分散了教学难点,既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又突破了教学重点,建立了开放式的、自由的参与式、共享式、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第四是在学习方式上进行整合:如在古诗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的诗文画面、配乐朗读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与诗人心灵产生共鸣。学生不是枯燥乏味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地去体验、探究学习。第五是与传统的教学用具进行整合:把传统的学习方法用手摆、画、说等与多媒体演示整合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掌握规律、实践应用。这样设计把学生很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化了,使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学习。
四、开展培训,加强远程教育专业队伍建设。
为了推动全县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开展,使远程教育真正走进课堂,我县针对大多数教师对远教资源的使用认识不深、技能不熟的情况,我们充分利用远教设备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我县由于地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半山区,教师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偏低,这几年虽然县、校两级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于教师的培训,但是相对于庞大的教师群体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杯水车薪,我们相当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与先进地区的教师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正是一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我县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远程教育设备和优秀的教育资源,利用这些设备和资源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对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专项集中培训
我们在在学校安装远程教育设备的初期,安排局网站专业人员对全县各校的骨干教师,进行了两期集中专项培训。根据学校教师的需求,以项目实施意义和作用、远程教育设备安装、维护和操作使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怎样浏览和保存资源、资源应用方法和技巧、资源中教学可见的使用和再加工等内容作为主题。我们还要求各个学校要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本校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由经过项目培训的老师、应用资源较好的教师作为专题主讲教师。培训时间根据培训内容设定。
2、利用优质资源对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进行培训。
在远程教育资源中有大量的优秀示范课,这些示范课是资源中心精选的全国各地优秀教师主讲的课堂实况录像,反映了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出门就可以观摩到全国各地优秀教师的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很有帮助。我们要求各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安排一次业务学习,集体观摩示范课。观摩前要提要求,之后要组织讨论,找出示范课中可资借鉴的东西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结合各校的教学实际,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3、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师的个体培训
每一个教师的个体差异不同,所需要的继续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为了满足广大全体教师的不同需求,我们利用教育信息网搭建全县教师培训平台。通过教育论坛这个阵地让全县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上有一思想交锋的平台。透过网络让大家都能得到各自的所需,从而最大限度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五、加强网站自身建设,发挥教育信息网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中的强大作用。
1、20xx年3月正式开通教育信息网,组建教育信息网站;目前已有11所学校开通了校园网。远程教育工程在我县进入全面实施后,教育信息网站人员承担了全县远程教育设施的安装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使用指导工作。
2、加强网站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以政治的高度和敏感从事教育信息网络建设工作。
3、在教育信息网上开辟教育论坛专栏,为教育内外人士提供“交流个性教育观点,推动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互动平台,设立自由交流、课改教研、计算机及远程教育、试题专区、艺体专区、文学沙龙、金点子等分栏和城乡各校专属板块。目前教育论坛注册人数已经超过5000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家长和关注教育发展的社会人士;最高日发帖量超过1000个,最高瞬时在线人数达到153人,页浏览量超过100万次。为数众多的坛友通过在教育论坛的活动实现了网上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教育论坛也为推动我县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设立网上电视台,开辟《学园夜话》专栏,通过访谈、专题等形式向社会推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新形势、新内容、新方法。
5、建立网上电子资源库,充分发挥本地网络的优势,对远程教育资源和各地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下载、整合,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使教师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能够利用网络进入资料库体系,获得文字、图片、动画、影片等课件资源。
6、搭建网上集体备课平台,建立教师QQ群,通过“网上集体备课厅”中的群体互动交流,集中群体智慧,大大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实现先进理念、优质资源与最佳教法的共享。
7、根据教育改革的需要,进行教育信息网和教育论坛改版更新工作。在管理上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制度,实现信息网高效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功能。
六、加大条件保障和管理队伍建设力度,确保远程教育工程高效运行。
1、从远程教育设备投入使用开始以后,我们始终把设备设施(包括远程教育应用过程中软件、硬件)维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解答疑难、上门服务、报修等方式,尽一切可能免除基层教师使用中的后顾之忧。目前站内维修和报修已达300次以上。
2、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体系,由教育局远教股牵头,乡(校)分片负责,并采取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和设备故障及时上报相结合的方式,对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操作及维护提供技术咨询和具体服务。
3、为保持远程教育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敬业奉献精神,我们采取在远教专职和兼职人员的考核评价、评优评模、提职晋级上予以倾斜等措施,使远教工作人员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并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七、结合“三农”实际,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远程教育设备设施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以后,按照上集文件精神,我们积极开展了远程教育为农服务工作。主要做法是:
实行“一点三用”制,即一个远程教育网点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为学生、教师和基层党员和农民服务。在为农服务上,采取网点学校为当地农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办法,在周六周日面向农民开放。在服务内容上,通过播放光盘和卫星节目接收及登录上网等渠道,为农民提供政策服务、科技服务、文化服务、卫生服务以及农民最为关注的营销信息服务等;严格做到每周必开放,开放有记录、活动有效果。
八、顺利通过两次省级检查验收。
今年4月份和12月份,我们相继迎接了两次远程教育省级检查验收。第一次主要针对设备设施的调试安装工作,第二次重点检查远教资源的整合应用情况。省教育厅领导和专家对我县远程教育的建设与应用情况给与了高度评价,教育信息网站也被省专家誉为龙江县级第一站。
九、及时高效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各项临时工作。
今年是绥棱教育改革工作蓬勃开展的一年,远教股在自身人员紧张、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依然权利配合全局工作,每个职工对局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都积极接受、努力高质地完成,诸如各次会议的音响调控、局机关程控电话维修、各股室计算机网络维护、各类文件撰写及党办的廉政专题片、反腐网页制作等等工作。九月份的全县中小学体育节上,网站人员全体参加负责了全程宣传报道工作,及时编辑上传了体育节各项赛事及表演盛况,受到领导表扬。
十、今后一个时期远程教育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要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操作技能、课件制作、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等方面的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及现代化手段,切实做好教学工作。
二要进一步整合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合理运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要求各校把远程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为重点工作目标,取得明显成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要树立宣传远程教育工作的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使全县远程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佳绩。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调查对优秀音乐教师的界定是: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在中小学音乐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省、市级以上的成绩,并获得市级以上个人荣誉,在市级或以上音乐学科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调查随机抽取了来自广东省10个地区符合上述条件的优秀音乐教师共48人,含中学教师20人,小学教师20人,教研员8人;其中包括国家教材编写者、特级音乐教师等音乐教育专家(A类)6人;省名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新秀等优秀音乐教师(B类)10人;市名教师、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等优秀音乐教师(C类)32人(见表一)。从成长的梯度而言,调查对象属于专家型教师和上升期的熟手型教师。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资料查阅的方式,访谈对象主要是音乐教育专家和省市名教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数据与案例的整理与分析发现,优秀音乐教师主要的共同特征是:工作目标积极而清晰,工作态度热情而执着,能开展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反思,有成为习惯的创新意识,有良好融洽的人际交流。
1、工作目标积极清晰
在目标定位方面,有近六成教师选择了“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或教育专家”,超过三成五教师选择“其他”——包括追求职业成就感、挑战自我、给予学生快乐与美等等(图一),选择“无具体目标”的仅2人,选择“生活保障”的为零。上述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优秀音乐教师都有积极而清晰的工作目标。
深圳市荔园外国语东校区特级音乐教师张娟在谈到成长目标时,她说:“21岁初上讲台的我对自己说,做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吧;27岁来到珠海特区的我又对自己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吧;36岁通过绿色通道调进深圳的我更强烈地对自己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吧。”张娟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很朴实,也很踏实,更带着一份浓浓的责任感。
正是因为对清晰目标的不倦追求,成就了张娟“特级音乐教师”的理想。
2、职业态度热情执着
在对待职业的态度方面,接近四成的优秀音乐教师表示“很喜欢,很有激情”,超过六成的教师表示“喜欢,有热情”,而“不喜欢,感觉平淡”的教师为零(图二)。在获得教学成果方面,100%的优秀音乐教师都曾获得过市级或以上的成绩,有超过七成五教师获得过省级或以上音乐教学成果,辅导学生参加音乐竞赛获得省级或以上奖项的超过六成五,也有超过六成教师的论文曾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图三)。
上述数据表明,优秀音乐教师们热情的职业态度是突出工作业绩的支撑。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省南粤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广州开发区一小樊彩英老师是个喜欢“自讨苦吃”的人。近两年多来她致力于探索不熟悉也不擅长的课堂竖笛教学,并组织了竖笛乐队和民乐队。受过委屈,牺牲了节假日,现在已经可以娴熟地演奏竖笛,对乐队的编配与排练也颇有心得了。在广州市艺术团展演中,她的乐队夺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对工作执着而充满热情,不推脱、不退缩、不计较、不马虎,使优秀音乐教师不断地迈向新的高度。
3、学习反思持之以恒
在学习与反思方面,老师们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阅读报刊书籍、上网查阅、参加学科教研与培训、参加各种比赛、参与音乐团队活动及演出、聆听音乐会等,其中“参加学科教研与培训”是教师们最重视的学习方式,超过了七成(图四)。在信息关注方面,教育类信息尤其是音乐教育信息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超过了九成,《中国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最受欢迎的刊物。调查还发现,除了音乐教育信息,教师们对文化、社会、娱乐体育、政治以及科技信息也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图五)。在教学反思方面,所有优秀音乐教师都习惯于进行教学反思并在教学中调整,有超过五成的教师还会及时把问题、困惑、思考记录下来(图六)。
这些数据表明了优秀音乐教师都非常重视学习和反思。学习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学习内容重点突出而兼收并蓄,教学中能坚持反思与调整。
4、教学创新成为常态
访谈中,在被问到“创新意识是优秀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吗?”时,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副主编、广州市天河区音乐教研员胡健给予了十分肯定的回答。他说,“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如果一个音乐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不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怎么能上好音乐课?又怎么可能成为优秀音乐教师呢?”
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九成六的教师经常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创造活动(图七)。其中最常进行的教学创编活动是演唱(奏)创编,其余依次是伴奏创编、舞蹈律动创编以及其他——即兴哼唱、歌词创编、旋律创作等等(图八);在教材编创方面,歌曲改编是最常用的,然后是伴奏谱编写、乐曲改编以及其他——教材编写、集体舞编创等等(图九)。显示了优秀音乐教师都非常重视音乐创造活动,有较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创造能力。
相对一般教师而言,专家型教师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强的创造性。“创新”是专家型教师生活中的常态。
5、人际交往融洽和谐
在人际交往方面,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调查显示,在比较要好且亲近的关系中,从密到疏的依次排列是亲人、同事、朋友、同行、同学等;而工作中遇到障碍寻求帮助时,从帮助的大小依次排列是同行、专家、同事、领导、朋友等(图十)。从两条线交集的情况分析,同行、同事、朋友等是教师们关系最稳定、最密切的人群,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地位比较高,学识比较强,能起到专业提升的专家、领导等“师长”却未能成为大部分教师平时亲密的关系,说明了相当部分教师对“师长”人脉存有一定的敬畏心理。
笔者曾切身感受了广东广雅中学特级音乐教师宋曼蕾的良好人脉。2010年暑假北京举行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宋曼蕾在执教音乐鉴赏课《中国琴乐》的前一晚,邀请了特级教师刘宏伟、吴少华,以及笔者和几位年轻音乐教师一起去听她试讲。试讲过程中,任何人提出的意见她都认真听取、反复斟酌。执教时,她巧妙地令拘谨的学生放松了下来,很快沉浸于丰厚的琴乐文化里……课后,她又专程去拜访著名音乐教育专家曹理教授,共同讨论评课。
这件事给笔者的感悟是:踏实和谦逊能带来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获得专家引领;而良好的人际交流又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个人发展。
三、对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优秀音乐教师的成长经历对青年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笔者认为,这种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自主发展内驱力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
深圳市北环中学特级音乐教师刘宏伟从专业演奏员到一名普通音乐教师,经历了迷茫、困惑和挫折后选择了“从零开始”——向有经验的音乐教师、专家请教,大量听课,读音乐教育专著,苦练声乐和钢琴……正是来自内心的强烈发展意识和动力促使刘老师不倦而热情地学习和工作,最终造就了这位谦和、朴实的全国音乐名师。
有调查显示,青年教师一般存在三种发展可能。第一种是度过适应期,踏上不断自我创新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道路;第二种是获得了基本技能,进入了稳定和停滞发展状态;第三种是产生职业倦怠,不能胜任工作。为什么接受了同样教育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呢?美国作家弗格森(Marilyn Ferguson)曾说:“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动之于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代替别人开门。”
优秀音乐教师的成长规律表明,自主发展内驱力对成长意义重大,“因为,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能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35,)从我做起,提升专业自主发展内驱力,一步步向目标挺进,是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2、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
有人曾这样概括特级音乐教师宋曼蕾老师的教学:“强——艰深的专业知识,熟——丰富的音乐史知识,活——活跃的教学思维,精——品质极佳的音响资料,鲜——准确抓住音乐作品的特点,神——在音乐情感的表现中忘情。”宋老师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教学深受学生、同行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音乐教师,也许歌唱得好,曲奏得佳,舞跳得美,但并不能代表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专业技能。《音乐教育展望》一书中提到:“新世纪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和教学艺术的专家。他们既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45)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专业化”日益凸显,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曾有人请教一位刚上完精彩公开课的特级教师:“请问您这节课准备了多久呢?”这位特级教师的回答意味深长:“准备这节课,我可以说准备了一个小时,也可以说准备了一辈子。”是多年的积淀、从不间断的学习成就了特级教师瞬间的精彩。
现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国际性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职业的人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王铁军,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215)
除了“世界变化快”,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也同样“变化快”。他们思维活跃,新生事物接受快,技术新,信息量大。最流行的歌手、最炫的唱法、最酷的音乐软件、最便捷的音乐下载……他们通常知道的比我们更多;而关于某个音乐话题的讨论,他们也颇有见地。如果不学习,我们将被学生远远抛在后面。
优秀音乐教师之所以观念新、点子多,在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因此,终身学习是音乐教师职业生涯中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4、拓展良好的人脉资源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
重视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优秀音乐教师突出的特点之一。在以群居为特点的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是直接影响我们工作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台湾著名培训专家郭腾尹在《人脉是画出来的》一书中,以曼陀罗图式(九宫图)来阐释、解读和运作人脉,把人脉系统化、图式化和条理化,给了笔者很多启发。借用曼陀罗图式,笔者绘出了音乐教师的人脉九宫图(如图十一)。
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外界环境,将有利于青年音乐教师的成长;而青年音乐教师良好的个性又可以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争取到更多的外部支持。因此,拓展良好的人脉资源是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和提升力。
2016小学秋季上学期工作总结及下学期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以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迎检工作为抓手,把握精细学校管理、师生和谐发展、提升文化内涵三大主题,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一、学校管理
(一)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能。新的学期,迎来新的教师团队。学校重新进行岗位设置,细化人员分工与岗位职责,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献其功,让41人的最佳组合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强化行政人员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团结带领全体教师,在各自工作领域开拓创新,打造学校亮点与特色。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对照《学校四年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二)以评促改,提升管理水平。本学期,以新一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迎检为契机,对学校近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进行自查自纠,进行整改提升。从校园环境整治、校园文化建设、功能室建设、迎检材料四方面全力推进,由长顺、妮妮、铭逊、子溪组建四个团队开展工作。学校近几年的办学情况得到镇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组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安海镇201220xx年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
二、教学管理
(一)严格办学五规范。规范入学招生。按照免试、就近原则贯彻落实,确保本服务区适龄儿童及来晋务工人员子女按时入学。招生过程公平、公正、公开,招生结果及时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规范课程设置。严格按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规范作息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上午推迟至8:15上课。规范评价与考试。一年级尝试进行评价制度改革并逐步延伸至其他年级,控制考试次数,不以考试成绩排名次,鼓励创新考试形式。规范教学用书管理。加强教辅材料征订环节的管理,由校长、教导主任层层把关,严禁教师私自为学生征订或推荐课辅材料,严格执行一课一辅。
(二)开展三课提质月活动
1.课程管理。本学期,教导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落实省颁《课程计划》,科学安排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规定的全部课程。英语、品生(品社)、书法、美术、音乐学科由专职老师授课。实行行政人员巡视校园及巡课制度,实行教学常规月检制度,将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设美术、书法、手工、写作、趣味数学、象棋、灯谜等校本课程,组建合唱队、鼓号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田径运动队等社团,学生全员参与,一个也不落下。编写校本文本课程《品味乡土》、《传承经典》,下学期开始实施。本学期,举行三大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系列活动,打造适合孩子的课程体系。
2.课堂高效。围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难点和关键,狠抓课堂教学管理。通过巡课督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课堂行为;通过进课堂听课,进行课堂教学的观察与诊断,帮助教师释疑解惑,调整教学方式,打造高效课堂;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自我评价的能力,引起教学领域更深层次的思考。每周三、周四教研日活动扎实开展。本学期,启旺、瑞鸳、淑贤、铭逊、静雯、玉凤、淑燕、志超、彬彬、雅雯、碧兰、晓君、梅颖、钡铃执教研讨课,追求简约而高效的课堂,为校本教研提供载体。引入家长评教,淑燕、瑞鸳为家长开放月提供两节精彩课例,深受家长好评。梅颖、钡铃参加养正教学区名师展示活动,尝试同课同构这一新型教研模式,同台演译《分数基本性质》。晓君参加陈宏瑜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到养正中心小学西边校区作课《商不变规律》。
3.课题引领。学校重视课题研究,让课题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学期,数学课题《差异性背景下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的研究》顺利通过镇级结题验收,并评为优秀课题(负责人:李晓君)。数学课题《小学数学作业批改中有效指导的研究》(负责人:黄梅颖)、语文课题《真情实感在高年段日记教学中的导向作用的研究》(负责人:颜瑞治)确定为镇级小课题。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 ,推动校本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队伍建设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期初,与全体教师签定《师德承诺书》,签定《禁止有偿家教及禁止收受家长礼品礼金承诺书》,公布在校务公开栏,自觉接受家长及社会各界监督。以镇教委办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月活动为抓手,组织教师再次进行师德剖析、进行师德自查自纠,再掀师德教育新。全体教师均能做到:不进行有偿家教、有偿托管、不到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兼职;不私自为学生征订或推荐课辅材料;提前侯课、按时放学、不无故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不搞集体补课;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调课,增减课时,不占用常识、技能科教学时间。
(二)夯实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城乡联研,协作发展。继续与晋江二实小牵头的16所城乡协作校开展联动教研活动。本学期,共举行语文、数学、书法、艺术校本课程四场研讨活动,相继邀请泉州市、晋江市学科专家、名师、教研员莅临指导,有效进行专业引领。联动校教师以微信平台进行观课、议课交流,并将议课文稿编印成册。我校柯瑞鸳老师执教《两只笨狗熊新传》为语文科研讨活动提供课例,与本市学科名师同台竞技,深受好评。
2.外出学习,内化提升。学校注重教师对外交流学习,尽可能创造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本学期,长顺、铭逊到福清市参加省小学数学年会暨课题研讨会,玉凤、碧兰、子溪、志超到厦门市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晓君,丽花,美妮,钡铃到厦门市参加翻转我们的课堂数学专场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本镇、本市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本学期累计参加镇级以上培训的教师达105人次。
3.名师指路,专业引领。为学习身边一线名师的成长经历,激励全体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实现人生价值。本学期,学校举行首届名师讲堂活动,邀请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林美老师莅校开设《自主发展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题讲座,短短一个多小时接地气的精彩讲述,引起与会老师的强烈共鸣。
4.师徒结对,互帮互促。举行师徒结对活动,近三年参加工作的老师均拜师学艺。志超和淑燕结对子、丹妮和丽花结对子、玉玲和妮妮结对子。经过一学期的传、帮、带,新教师已能熟练上岗。淑燕和志超师徒同台率先展示同课同构,演译出不一样的精彩。
5.读书交流,共享智慧。组织全体教师研读课标,精读教育名著《教师要学陶行知》、《做教师真难、真好》、《重新发现学校》。开展真教育调研活动,征集金点子,通过为教师推介好书,举行读书论坛、教育智慧大家谈等多种形式促进广泛阅读。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并提笔撰文。本学期,颜瑞治老师荣获安海镇教委办首届真教育论坛征文评选一等奖!尤美丽、杨巧艺老师荣获三等奖!颜红丽老师荣获安海教委办第七届德育论坛征文评选一等奖!丁妮妮老师荣获安海镇小学语文教师下水文比赛二等奖!伍彬彬老师荣获三等奖!在福建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育分会20xx年年会论文评选中,黄钡铃老师荣获一等奖,曾长顺、林淑燕老师荣获二等奖,黄丽花、颜美妮老师荣获三等奖。李晓君老师撰写的《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发表于CN级刊物《课程教育研究》。颜黎清老师的作品《一个咖啡老师的自白》、黄钡铃老师的作品《乘着科学的翅膀飞翔》荣获晋江市第三届数字故事评选二等奖。颜美妮老师参加20xx年安海镇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命题比赛荣获一等奖、曾长顺老师荣获二等奖。
四、德育工作
(一)组建德育工作团队。打造一支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队伍,明确职责,加强管理。为提高管理实效,组织开展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征文评选,颜红丽老师获镇级一等奖。
(二)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学校利用升旗仪式、晨会、主题班队活动、入队仪式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感恩、安全、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本学期,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校园十佳少先队员评比、两歌一队礼评比、我们的节日重阳节尊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观看《我的中国梦》网络视频宣讲和课件、观看爱国主义影视节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爱三节等主题活动。建设空中农场,在阳台开辟10块菜地作为劳动实践基地;以小记者站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走向社会。相继邀请晋江第二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肖得心老师、安海镇派出所翁乌暗民警莅校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丰富德育内涵。
(三)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德育体系。期初、期中、期末分别召开全校家长会,传递家教知识,为家长释疑解惑,倾听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利用短信平台、微信群、qq群密切家校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建学生劝导队,完善每日十项常规、三操一活动评比细则,让劝导队员在大队委的指导下对各班进行常规考核,辅以教师督导,抓细抓实学生的常规养成教育。
五、安全工作
(一)开学伊始,召开全校家长会,与全体家长签定《西安小学20xx年秋季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学校安全管理规定及家校双方职责。定期利用短信平台发送安全温馨提示,定期入户家访,密切家校联系,家校携手共筑安全防线。
(二)开展安全法制教育和安全演练。认真组织开学第一课、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上好安全主题课、班队会;邀请法制副校长、派出所民警莅校开设讲座;组织全体师生、家长参加福建省中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参与率达100%;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定期大扫除、定期消毒,杜绝秋、冬季传染病在校内漫延。
(三)实行保安员24小时值班制度,每日安排8位值日导师协助值勤。严把入门关及出门关,配齐保安器械,安装监控系统,人防、技防双管齐下,确保师生平安。
(四)定期对校内设施设备及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本学期更换、添置灭火器,增设校内安全警示标语,增设安全主题墙。
(五)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坚持课前点名、学生中途离校审批、有事有病请假、放学前安全一句话、放学后排路队制度。努力创建泉州市平安先行学校
2016小学秋季上学期工作总结及下学期工作计划
回眸一学期的工作,我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校老师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学校期初制定的工作目标,秉承诚爱扬善、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通过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教育教学环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推动了各项工作健康快步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创促教,全力聚集教育现代化
1.争先创优促发展。20xx年11月学校通过安海镇新一轮教育素质督导评估,并被安海镇教育委员会授予201220xx年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 20xx年12月接受晋江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晋江市文明礼仪先进校两项市级评估验收,并在20xx年1月5日被晋江市教育局确认为第四批晋江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晋教语〔20xx〕1号】。学校通过争先创优的创建来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品味,从而推动学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硬件升级促发展。利用争先创优的时机,加大对学校点滴项目的修缮与改造,如安装8套班班多媒体,添置8套学前班课桌椅,改造学校的监控系统,更换办公室、宿舍防盗门,布置班级文化氛围等,从内到外,优化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二、质量立教,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1.读书学习,提高意识。组织全体教师认识阅读《重新发现学校》《教师要学陶行知》《做教师真难,真好》这三本书,并利用周四教研日活动时间,分语文、数学两组进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大家在思想碰撞中提升自己。
2.夯实常规,落实行动。规范课程设置,合理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象棋、葫芦丝、灯谜、乒乓球等8项兴趣小组活动,指派老师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在抓好广播体操、五祖拳的基础上,我校一如既往地进行竹竿舞跳绳两项特色活动的开展。举行了向前跳向后跳两次学生跳绳比赛和一次教师组跳绳比赛;举行了一学期一次的竹竿舞比赛,中高年级把几个阶段学习的动作融合在一起进行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校还在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加入冬季长跑这一项运动项目,每天开展,深受学生的支持与热爱,这样既活跃了气氛,增强了学生体质,又保证了学生每天运动锻炼1小时的要求。
3.著文反思,理论武装。新教师需要实践的磨炼,也需要理论的武装。本学期,学校特别注重提高老师们的理论素养和写作水平,要求他们认真反思工作问题,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以此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我校派出五名年轻教师到厦门参加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活动;30多人次参加镇级、学区教研或业务培训。动员全体老师撰写以习惯养成为主题的安海教委办第七届德育论文,推荐四篇文章赴镇参评,两篇获奖。鼓励老师们参加教研后积极撰写反思、积极参与安海镇数学教师编制期末试卷比赛,两篇培训心得体会获三等奖,一份试卷编制获得三等奖。
4.三课提质,助燃提速。三课提质月期间,我校组织四位老师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研讨活动;与文峰、新店两所兄弟学校开展了语、数课堂联研活动,两场活动给了老师们很好的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为老师们加强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加大文峰、龙山、新店三校镇级课题《问题解决式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的研究,本学期研究重点进入到了实质问题诊断阶段。老师们将管理中或课堂上遇到的问题梳理到问题解决单上,由本校或者三校有经验的老师提出解决策略,再将策略应用到实践上;或是由执教老师先用自己设计的策略进行课堂教学,听课老师们根据问题解决情况给出改进建议,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借助这个平台,许秀真、陈友理两位2013届的新老师顺利通过安海镇新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并获得二等奖;李玉明、颜天送两位20xx届新分配教师通过可慕教学点汇报课展示活动。
三、活动强教,整体提升师生素质
1.加强文明礼仪常规教育。学校强化宣传教育,多渠道渗透礼仪观念。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活动、早会等宣传文明礼仪知识, 提高学生礼仪素养,对学生进行各类礼仪的强化训练。组织参加教学点两歌一队礼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镇级比赛,深受评估组人员的一致好评。加强监督引导,平时教师注重在课余时间巡查校园内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并及时给予纠正;各班出一期以文明礼仪伴我行教育为专题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全校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等,所有活动的扎实开展,为学校创建晋江市文明礼仪教育先进校提供了一个载体,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影响了学生的一生。
2.丰富小记者活动。带领小记者到晋江市科技馆、博物馆参观,感受着晋江的文化,体验着科技的魅力。带领小记者到安海上悦城免费观看影片《赛尔号3之战神联盟》,不仅让孩子们享受到了一场美味的文化大餐,还通过影片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开辟了开心小农场学生农业实践基地,三至六年级每班分到一块农田,分班管理、班级比拼,丰富形式,提高实效。下学期,我们将重点打造小农场活动,使之成为学生活动的乐园,为他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3.净化书包活动。为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整洁的个人习惯,学校进行4次书包、抽屉净化活动,而且将此项活动列为常规,时时抓、抓实实,让减轻学生负担不成为一句空话。
四、多管齐下,夯实校园安全管理
学校领导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位置,逢会必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对上级安全会议精神和文件都能做到及时传达,结合文件精神制定切实可行措施,认真落实。
1.加强 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广播室、班队课、宣传栏、黑板报、LED显示屏等渠道对学生进行防溺水知识宣传,班主任及行政值班人员每天利用早会时间做安全教育工作,并且向全体学生家长发放关于防溺水的告家长书,提高家长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与学校一同管理好学生;组织老师在池塘、水库、河流等处设置警示标志,通过多种渠道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
2.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除了利用广播室、交通标志带及黑板报等平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及教育之外,每天值日老师及村里巡防队队员配合学校保安,在校门口对进出学校的学生进行疏导,保证学生安全过公路,另外,还对学校外来学生进行乘车情况调查摸底,对无牌无证车辆及超载现象进行登记和劝说,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再者组织老师对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
3.食品安全教育常抓不懈。以前,常有流动摊点到我校门外进行叫卖,经过老师及保安的劝阻,流动摊点已经消失。而在我校周边,存在一些个人小店铺,出售一些小食品。为了防止学生购买不合格食品,学校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工作之外,还利用学校的三评平台对学生买零食的情况进行规范。
4.加强传染病防范工作。每个班级每天坚持晨检工作,实时关注学生身体情况,并作好记录;做好因病追踪记录;班级坚持做好卫生清理、消毒、通风工作。
在学校安全管理中,我校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组织完善,齐抓共管,我校的安全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本年度,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犯罪率控制在零。此外,我校在12月份以984的高分通过了安海镇20xx年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责任考评。我校也争取在明年通过标准化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及泉州市发展学校的考评。
五、积极参赛,获得比赛累累硕果
本学期,我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收获了丰硕的果实。⑴学校荣誉:组织参加20xx年安海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学校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参加可慕教学点两歌一队礼比赛,获得一等奖;接受安海镇新一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被授予2012-20xx年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先进单位 参加安海镇第五届唱响校园,追逐梦想小学生乙组合唱比赛获得三等奖;被晋江市教育局授予第四批晋江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⑵教师荣誉:钟双锴老师撰写《从真管、真教迈向真教育》一文获得安海镇真教育论坛一等奖;许秀真老师撰写的《习惯之花,悄然绽放》、李玉明老师撰写的《一米阳光,让礼仪教育更温馨》这两篇文章获得安海教委办第七届德育论坛征文评选一、二等奖;曾美玲老师参加安海教委办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师听评课比赛获得二等奖;李玉明老师参加安海镇小学语文教师下水文写作比赛获得三等奖;许秀真、陈友理两位老师参加安海镇2013届小学新教师汇报课评比均获得二等奖;黄容器老师参加20xx年安海镇小学数学学科教师命题比赛获得三等奖;许秀真、李玉明两位老师在20xx年安海镇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评选中获得三等奖。⑶学生荣誉:组织参加20xx年安海镇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奖情况:田浩同学获得男子乙组铅球第二名、跳远第四名;曾芯妮获得女子乙组铅球第二名、垒球第二名;曾思尧同学获得男子乙组垒球第二名、200米第五名;曾心莹同学获得女子乙组60米第二名;曾瑛泽同学获得男子乙组跳远第二名;梁范璎同学获得女子乙组垒球第五名;曾思尧、曾思舜、曾瑛泽、邹彬四位同学获得男子4100米接力第五名;曾雅琪同学参加晋江市凝聚爱国情,同筑中国梦征文活动,所撰写的《三代人的梦》一文获得优秀奖。
六、20xx年春季学校工作思路
1.落实校园重建项目。协助村两委完成新校园的测绘、规划及土地划拔、土地证的办理等工作,尽早落实重建时间表,谋划学校未来发展的新篇章。
2.协助龙山小学校董会完成换届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为学校的教育投入、为新校区的动工建设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3.提升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争先创优活动,在巩固办学成果的同时,不断规范、推进学校的办学行为,依法办学,依章办事,从而形成科学、有特色的学校氛围,实现学校质的提升。
关键词叶圣陶 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育研究
如果要在叶圣陶对现代中国的众多贡献中,找出一个最突出的贡献,人们恐怕会在文学和教育两个领域举棋不定。是的,在文学上,作为五四新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叶圣陶以文学为武器,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和压迫,提倡自由和平等,虽然这些观念和态度是五四时期“流行的”,但落实于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却能不落俗套,不带陈腔”,因而有学者认为:“在所有的《小说月报》早期的短篇作家中,叶圣陶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一位”[1]。在教育领域,叶圣陶一生从事小学、中学、大学各层次的教学工作,编辑中学生喜爱的杂志,选编语文教材,撰写教育论文,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代宗师”[2]。也许,我们无须生硬地将叶圣陶的贡献分割为一个个孤立的领域,因为叶圣陶的文学和教育活动,甚至包括他的编辑和出版事业,都是融为一体的,即躬身实践后人有些漠然的“五四”理念。
叶圣陶最初的职业是教师,他绝大部分的文学创作都与学校、教师、学生有关,至1928年长篇小说《倪焕之》问世,叶圣陶已成为现代中国成就最大的教育小说作家。文学是叶圣陶传播教育思想的载体,教育又为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叶圣陶的教育探索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固然与他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经历有关,但更根本的原因则是五四时代的感召。当时的文化先驱都在为建设全新的现代中国而摇旗呐喊,叶圣陶以朴实、坚韧的精神,加入到这支队伍中,他深知,未来的中国是由未来的主人――今天的孩子所决定的,所以,“教育越进步,便养成更键全的个人……全数的社会,都包含着这样的个人,社会便永永改进”[3]。对于叶圣陶而言,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完善个人而改进社会,而什么样的个人是健全的?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叶圣陶的回答是:从封建专制和旧的伦理道德中解放出来的人是健全的;摆脱贫穷、落后、外辱,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是理想的。这不仅仅是叶圣陶一个人的理想,也是那个时代共同的心声,即通常所说的“五四”理念,正如朱晓进先生所说:“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内核及其形成,其实正是与五四时期文化革新的核心价值诸如‘人的觉醒’、‘思想启蒙’‘人的现代化’等是相一致的”[4]。其哲学基础是人道主义、个性主义和科学思想。与其说叶圣陶以终生的教育探索来回答这个问题,毋宁说,他以坚韧顽强的精神固守这个答案。
人道主义、个性主义和科学思想贯穿于叶圣陶的全部教育探索之中,形成了他对中小学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及成绩评定的独特认识,这些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颇有启发意义。
一、教学目的:培养健全的人
时至今日,依然存在儿童为什么要上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农村和小城镇尤其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因为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并不着意培养学生的谋生技能。宏观考察从民国至今的中小学教育,谋生技能始终不是中小学教育的强项和目标,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中小学毕业生也曾被作为人才加以任用,其中部分人士作出了杰出的成就。既然中小学不培养特定的谋生技能,那么,儿童为什么要接受中小学教育?中小学教育与谋生技能有何关系?
叶圣陶从教之初,正值民国前后,当时的社会环境可谓是真正的“乡土中国”,除了少数高门巨族之外,大多数乡土社会的民众――小市民、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都面临如何规划子女的未来及谋生问题。事实上,乡土民众中只有极少数人选择让自己的子女上学,更多的则是让子女从小跟随师傅学习一门谋生手艺,这就必然产生了对比,如果在谋生技能上,中小学生不能胜出一筹,那么,中小学教学的优越性在哪里?
学习具体的技艺,确实有利于日后谋生,这一点叶圣陶是认可的,“学得一技一艺,得以养家活口”[3],但叶圣陶显然不满足于把“养家活口”作为人生的目标和最终的追求。中小学教育超越于习艺谋生之处在于:“要什么小学教育?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3]。“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3]。叶圣陶把中小学教育的目的归结为培养“更高尚的人”“健全的公民”“更键全的个人”或“独立不倚的人”[3]。总之,在叶圣陶看来,中小学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培养,而不是单纯地传授谋生技能。这既是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又回荡着五四时代特有的人文之声。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什么?历代教育家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各自作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回答,但都紧紧围绕对“人”的培养。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完美道德的人,柏拉图把学习的目的理解为“使灵魂的视力向上”[5],亚里士多德重视教学的阶段性和针对性,但目的依然是对“人”的全面培养――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和谐发展。20世纪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则把教育对人的培养深化、细化到能力、习惯,甚至情感:“(教育)不断地在创造个体的能力,填充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训练他的思想,并发展他的感情和情绪”[6]。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所谓“终乎为圣人”,就是把人的道德与能力培养到最高境界。把培养“健全的人”作为教育的目的还与五四时代的主旋律分不开,“五四”是一个充满人文理想的时代,它的最强音就是“人”的解放,即从旧的制度与伦理中挣脱出来,呼唤人的自由、平等,正视人性,追求人的现代性。鲁迅的《狂人日记》就发出了这种声音,让狂人自惭形秽的“真的人”,就是“五四”所理想的人,郁达夫表达得更直接:“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7]。
叶圣陶所说的培养“健全的人”与当下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颇有不同。“综合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但各项能力的总和并不等同于“健全的人”。叶圣陶所理解的“健全的人”是把“人”放在核心位置,这样的人应该具有“独立不倚”的现代品格,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能力,并且要能服务于社会,“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3]。如果能够培养出“健全的人”,虽然未有一技一艺,但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能够使之有益于社会,远甚于一技一艺,谋生自然不成问题。这样的中小学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都比师徒式习艺更为有益,因而更具优越性。
二、教学方法:激发、启发与分组教学制
如何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是能否真正实现教学目的之关键所在。作为具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叶圣陶对这一问题思考得特别深入,并反复撰文,从不同角度予以阐发。中小学课堂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教师在上面讲解,学生在下面记录的方法,叶圣陶称之为“演讲”法,认为这种“注入式”教学法是“最不妥善的教育方法”[3]。对于教师而言,注入式教学无需深度介入的热情,要么照本宣科,至多无非是扩大知识范围,把自己所懂的一一教给学生,叶圣陶认为这种教学“算不得学校教育”,将其称为“学科杂货店”[3]――出售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去买,教学变成了一种“买卖”,缺乏对学生心智的启迪。对学生而言,这种当代教育界称为“一言堂”或“填鸭式”的教学,确实使人易于陷入疲倦,叶圣陶联系自己听讲的实际,认为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是“一种难受的刑罚”[3]。
既然“注入式”教学不足取,那么,中小学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叶圣陶认为“知识只有自己去求”[3],因此教师的作用不是开“学科杂货店”,贩卖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思考。在叶圣陶看来,死记硬背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对学生并无实际的益处,是把“‘学习’认作‘记诵’”[3],记诵只是对知识的记忆,考完之后,往往很快就忘记了,不会对学生的心智产生实际的益处。真正的“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自己的心智,因此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尝试、讨论尤为重要,而更重要的则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旦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学习就真正变成了一个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叶圣陶倡导的教学方法重在对“人”的培养和锻炼,注重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志趣,使之成为“健全的人”,从而既有益于自己的人生,又有益于社会。这也是五四时代“人”的觉醒在教育界的回响,较之于单一学习某一技艺的师徒式习艺,其高下简直判若云泥。
叶圣陶倡导的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与潜能、启发学生思维与感悟的教学方法,对当前中小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在理论上,中小学教学只有真正回到对“人”的教育上,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学校教育的优越性,使“人”的主体性、责任感、能力得到培养或锻炼,从而奠定学生作为现代人、文明人应有的品格。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在音乐、美术、手工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相当一部分家庭为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学生也忙于、苦于、疲于学校与课外培训之间。6年小学教育,再加3年学前教育,犹如一场全家人参与的漫长的马拉松长跑,耗去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可最终并无有力的证据表明这部分孩子在个人生活及社会贡献方面优于其他人。家长和学校的误区在于,对“技艺”的崇尚掩盖了对“人”的培养,而没有健全的人格,纵使有一技之长,也无法拥有完美的人生,更无从作出更大的社会贡献。在实践中,要真正发挥“激发”和“启发”的作用,最迫切的就是要推行分组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要甘当“催化剂”[8],在提问、答疑、论辩中,教育、引导、塑造学生,一旦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潜能亦将随之释放,既能把握自我,直面人生,也能服务社会。目前,分组教学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被采用,国内各级学校亦应与时俱进,中小学亟需率先行动起来,因为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都认为,人的个性、心理形成期大约在童年或少年时期,也就是其接受中小学教育时期,他们一生的幸福、成败都与此有关,正如意大利教育家玛利娅・蒙台梭利所说:“成人的幸福其实是与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就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时期形成的”[9]。当然,分组教学制不能流于形式,只有当教师真正潜心于激发、启迪学生,使之形成健全的个性、心理,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因之为他们日后获得“成人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考试制度与成绩评定:灵活、多样、据实
教学目的决定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决定考试制度和成绩评定的方法。自设立学校以来,就有学校的考试制度。古典文献中,记载西周时期即有完备的学校教育及考试制度的构想,设想隔年考查制,所谓“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10],这种二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注重了学习的规律,考查的是学习的实效,考试方式也相当灵活。从秦汉时期以来,大型考试逐渐固定在笔试和口试,小型考试则以笔试为主。叶圣陶面对的现实就是笔试成为评定学生成绩的唯一方式(体育、音乐除外)。学生为了通过考试,抓住“会考试题汇编”之类的书死记硬背,“现在有人要用考试作为一个个的圈儿,把读书人的心拴住,被考者则把它看作一道道的关口,希望能侥幸通行过去:这样还有什么教育的意义留存下来呢”[3]?叶圣陶称这样的考试制度为“考试本位”[3]。关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及成绩的评定,叶圣陶有过精当的分析。当时各类学校的考试中,常常出现“夹带”现象――偷带教科书、小纸片进入考场或考前将相关内容写在书桌、门窗上――这些作弊方法流传至今。叶圣陶认为,作弊固然不对,但问题出在考试内容、目的和成绩评定方法上。“夹带”表明考试内容是死知识,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成绩评定方法是只看卷面,由此把“学习”变成了简单的“记诵”。叶圣陶指出,那些没有“夹带”的学生,“不过把教科书之类带在心里头去应试而已,如果考过之后不久就忘掉那些记诵了的,实际还不是跟靠着夹带应试的一样落空”[3]?叶圣陶把考试方法与教育目的结合在一起思考,他认为,评定学生的成绩,要考察学生的“知能”发展状况。“所谓知能,包括思想和行动,也就是整个的生活。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他的成绩好或者不好,要看他的知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要看他是否随时利用了所学得的东西去应付实际生活,方可断言”[3]。因此,学习成绩的评定要全权交给授课教师,让教师根据学生的言行作出判断:“贤明的教育家不看重什么考试,他与学生日常接触,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他据以下评判的资料啊。惟有不甚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才特别看重考试”[3]。简而言之,叶圣陶倡导的成绩评定方式是考察学习的实效,考试方法则是灵活、多样、综合的,与上文提及的西周文献中的相关构想颇有相通之处。
遗憾的是,叶圣陶八十年前批评的成绩评定方式及考试方法至今未有改观,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笔试和卷面几乎是评价学生成绩的唯一尺度,“考点”“知识点”“考试指南”之类的书籍几乎填补了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所有可资利用的课余时间,催生的不仅是叶圣陶诟病的“记诵”式应考的形式主义,而且也助长了言行不一之风,因为成绩的等次只看卷面怎么答,而不看实际怎么做,怎么想。这样的考试指向了对知识的记诵或掌握,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而中小学教育最迫切的任务是培养“健全的人”,提升国民素质,不必也无须成为考试培训基地。
如果要真正通过中小学教育培养出“健全的人”,从而提高民族的总体素质,就有必要正视叶圣陶对中小学成绩评定及考试方式的批评,改革现有的考试及成绩评定制度,从重知识转向重行为,从重形式转向重实效,从单一转向多样。当然,考试制度与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离不开教学方法的转变,更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总之,只有中小学教育回到对“人”的教育上,并具有配套的设施和观念,考试制度与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才是切实可行的。
叶圣陶关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试制度及成绩评定的思考和设想,是一个“系统工程”,是20世纪前期在中西社会文化思想对比、交流、碰撞环境中,中国教育家作出的独特思考,这种思考既继承了中国古代教育的智慧(如重启发),又吸纳了西方现代教育的精华(如重实践),它的灵魂是如何使中小学教育在培养出“健全的人”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实际的影响。这个“系统工程”体现了叶圣陶的人道主义情怀,它志在改进所有受教育者的精神,使之利己利人。同时,这个“系统工程”也注重学生的不同个性,反对任何权威和高高在上的教学,主张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体现了个性主义的教育观。再者,在教学方法及成绩评定等方面,又融入了科学的精神及务实的态度。一言以蔽之,叶圣陶中小学教育思想乃是人道的、个性的、科学的教育。它对于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具有启发、借鉴和参考价值。例如,教学目的要真正对准培养“健全的人”。只有当全社会对这一目的达成共识,才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激发”“启发”“分组教学”才能产生实效。而真正致力于培养“健全的人”的教学,决不会采用简单、机械的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度及成绩评定方法。当然,这个“系统工程”的实施需要加大教育投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唯有如此,中小学教育才会有真正的突破,个人的幸福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才会有保障,才会为实现中国梦打下最坚实、最可靠的基础。
叶圣陶对教育探索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教育思想是“五四”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文化精神和基本原理”[11],而且还体现在他以满腔热忱创作了《倪焕之》等教育小说,以当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学艺术形式描绘、思考、探索中小学教育,此中足见他对教育兴趣之浓,思索之深。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不应忽视这笔宝贵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董菊初.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8.
[3]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4] 朱晓进.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2013(1).
[5] 柏拉图.理想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6] 杜威.今日的教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
[7] 郁达夫.郁达夫文集(第六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
[8] 王永红,崔琪:教师应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J].中国教师,2010(13).
[9] 蒙台梭利.儿童的秘密・导言[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
[10] 郭齐家.中国古代考试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