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7 14:3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园教学实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曾经有一个教育家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理解:我做过的,我会掌握。”这段话使我深受触动,由此,我确立了自己在《幼儿教育学》中教学的理念,那就是:“做”中学和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应尽一切可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去做、去发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主要有五条: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2、积极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5、活动性原则。看似简单的五条原则,记住和理解并不难,难就难在学生要具有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自觉贯彻执行。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常常觉得“原则”是比较沉闷枯燥的东西,常常是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她们为了考试去背诵,考完也忘完了。“教学原则”是前人经验、智慧的总结,反映了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掌握运用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幼师学生将来作为一幼儿教师的基本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所以必须探讨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让幼师生积极主动、透彻掌握这部分内容,让教学原则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教学对象是幼师二年级的学生,她们经过了一年多的幼教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两、三次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活动,对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有初步的印象和了解。她们擅长形象思维,爱表现自己,喜欢在主动的活动中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技能,不喜欢枯燥的理论讲授。只要能了解并针对她们的特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学习和“做”中学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一)自主学习
《幼儿教育学》第六章“幼儿园教学活动”这节内容教学的第一个部分就是自学检测辅导,即课前先布置学生去自学本节课内容,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辅导。事实证明,学生发现问题是敏锐的。比如有学生自学后提出“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不遵循的话又会有什么后果?”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共鸣和思考。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下大家更深体会到了原则是针对幼儿的发展特点提出来的,是前人经验的总结。是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顺利,少走弯路、错路,更好促进幼儿发展的保证。
又比如有同学提出:
“当幼儿问的问题难住你时该怎么办?”这是学生在幼儿园实习时的真实体会,我曾亲眼看到学生被好奇心强的小朋友问得哑口无言,不知所措。当我们面对幼儿的问题时,一定要给他科学而正确的回答。如果不会,也要热情鼓励幼儿并坦诚地说出,然后和他一起去查资料,让幼儿知道:老师也需要学习,老师也有不会的东西。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好完美地诠释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这一原则。
(二)“做”中学
本节课教学的第二个部分是角色表演,即“做”中学。把全班分为5组,每组6~7人,由一位同学扮演幼儿园的教师,其他同学扮演小朋友。每组自行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片断,要求在其中力图体现本节课所学原则。
角色表演也就是教法老师常说的“试教”,模拟幼儿园的教学表演。这不是很新的教学方法。却是已毕业工作的幼师生普遍认为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在“做”中她们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一组学生表演的教学活动片断是科学小实验“纯净水的过滤”。她们虽然积极准备了一些材料和代替品。但在表演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将浑浊的水变清澈,有些沮丧。对此,我表扬了她们设计选材时对环保的关注,并和她们一起去分析失败的原因,她们也领悟到了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和反复演练的重要性和科学实验所需要的精准态度。
第三个部分是案例分析。我特地选取了一个优秀的综合主体教学活动案例《动物的翅膀》的片断给学生看。目的一是让学生再次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目的二是给缺少教学经验和信心的学生一个学习的榜样,并感受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巨大魅力。当然没有绝对完美的教学活动,况且教学是不断发展的。也鼓励她们提出改进的建议。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及反思
仿佛还是昨天,带着满心的期待、渴求和一丝惶恐我来到了美丽的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师范学院。可转眼间,为期将近三个月的“国培计划(2014)”―新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学习即将结束。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逐渐从容,从最初的陌生到一一不舍・・・回首培训期间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心中盛满了喜悦和感动。难忘的日子里我由衷感谢教育局领导、园领导和长沙师范国培办的老师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提高的平台。在长沙师范国培办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这些来自西部新疆的九十多位学员得以与众多专家、学者、国内学前教育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地座谈,倾听他们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感悟他们对当代学前教育的变革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诠释、对尊重规律,科学实践――提升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理解等。三个月的培训让我收获了很多,我感觉每天都是那么的充实而感动,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予我们具体操作指导的理论支撑,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了更新,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热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
十月一日风尘扑扑的来到长沙师范学院,崔红英教授、彭剑飞教授、孙平老师等众位领导接待了我们,热情关心让我倍感亲切。班主任邓老师老师帮我们安排了住宿与饮食,路途的疲惫也就不算什么了。十月十二日上午进行了培训班的开学典礼,“国培计划(2014)”―新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就正式的拉开帷幕。在此,我将自己的收获与学习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如下:
一、广泛学习科学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拓展教学事业
此次培训是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导向,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在“学习、研究、实地实习、提升”一体化的培训模式中增加了互动和体验性活动,并采取实地考察、实习与现场诊断相结合、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相结合、主题发言与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了我们学习的积极性及自身经验和资源再构建,形成师生互动的培训场景。本块主要涉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的选择与评价策略》、《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实践》、《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理解与践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题式园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儿童绘本阅读指导》、《教师的个人形象与礼仪规范》、《教育资料的收集与运用》、《幼儿园安全管理及卫生保健实务》等。主要采取学术报告、互动论坛、教育考察等。在培训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发人深省、启迪智慧的专题讲座,有案例评析解读及论文撰写的理论培训,也有走近幼儿园、亲近幼儿、体验名师风采的实践锻炼。如崔红英教授带来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新解读、新探索、新认识;侯莉敏带领我们共同关注幼儿园的课程改革与实施;还有各位专家对五大领域进行剖析。这些活动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领域,是我们发自内心想在这次培训中能得到提高的内容。三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的机会,受益良多,专家们精湛的理论知识,先进的理念和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中我将努力实现培训学习与工作实践的有效对接,将专家经验和自身所学有机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研讨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进行现代化教学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几位专家也特别强调了应加强反思,注重积累。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尽竿头更进一步。”长沙师范国培办的精心组织安排和优质服务,建立了优势互补的导师、专家团队――导师组:长沙师范校领导、长沙师范权威教授等;专家团队:一线优秀园长、骨干教师、共同组成,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相结合,让我们完整亲历一个个幼儿园教育教学探究活动,在学习中作为探究者和教育者来分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全过程,善于总结,形成自我反思、自我发展意识。培训以“模块”统领“专题”的方式进行,有“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理论”、“领域教育”、“案例研究”四个模块,专题以“菜单”形式呈现,每个专题侧重点不同,旨在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体系。主要涉及领域: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研究、语言的有效教学、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应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课件制作新方法等等。主要采取学术报告、互动研讨、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哲学视角下的课题研究、教育资源的选择与运用策略等。如:陈跃辉老师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让我感受到不一样音乐教学,原来枯燥的音乐活动还可以这样上,陈老师所介绍教学方法简单、生动、乐于接受;龙晓玲老师对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民间游戏进行讲解,如竹筒做高跷、管子做高尔夫球杆。对于一些还不够熟悉的环节,还应多多练习巩固,逐渐积累网络及多媒体运用知识与技能。崔红英老师的《集体音乐活动中的艺术学习》具体的向我们阐述了幼儿园音乐教学(歌唱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游戏活动)如何正确组织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有李萍园长―让优秀成为习惯等等让我受益匪浅。
三、互动交流、提升科研能力,共同发展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员之间首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各个专题内容,将专题内容同教育现实和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通过理论上的研究学习提高自己的层次,在教育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调整,实现新的飞跃。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学习共同体,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和彼此相识的缘分,构建了一个交流互动、双赢共享的平台。因此,学员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专业综合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地区的幼儿园教学教研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在教育教学研究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新理念及新方法的把握与处理。每一天,我们不断地积极探讨,在聆听名师讲座中夯实理论基础、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在分享同伴经验中广纳博采、取长补短,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在专题讨论、教师沙龙、课例研究工作坊及学习团队组建活动中,学员们畅所欲言,许多提出的观点和问题,都是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引起全体学员的一致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专家们的重视,他们的回答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教师必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幼儿园具体的保育和教育之中,为此,场景模拟教学法非常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下面是笔者在具体实施场景教学模式时的一点体会。
一、实施场景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方面,由于生源的原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低下,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又过分偏重专业技能课的学习而忽视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毕业生到幼儿园工作时,在幼教工作的技能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但在理论知识,尤其是教育理论方面却显得极为不足,这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和改革意识受到限制,难以适应当今幼儿教育理论多样化、课程模式多元化以及教学手段与方法体系化的改革趋势。
另一方面,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不是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岗位能力了解不多,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把握上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理论教学的成效,把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结合在一起,以真实工作场景为核心,利用项目导向的场景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场景教学模式的应用依据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其中做就是在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行动,就是实践,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要做到“教学做合一”。
幼儿教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在中职学校开设该专业应该是以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幼教理念,具有扎实的保教能力、全面的从教技能、大胆的创新精神和过硬的实践能力的基层幼儿教师为目标。这就要求专业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教学为主,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适应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场景教学,模拟或者实际到幼儿园观摩学习、从教,能让学生了解幼儿园日常工作情况,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理解并掌握幼儿园工作需要的各种技能。
三、场景教学模式的类型
学前教育专业场景教学根据场景设置真实性的差异可以分为幼儿园实践教学和两个模拟场景教学类型。
(一)幼儿园实践教学
幼儿园实践教学指在幼儿园真实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幼儿园亲身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幼儿园实践分为幼儿园教育见习与实习、幼儿园领域活动研究等保教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具体做法有:
1.建立学前教育实习基地
建立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校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幼儿园“职校大地幼儿园”,校址就在学校中,学生可随时到幼儿园见习和实习;同时,我校和粤东地区多家大型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便于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同时可以感受不同幼儿园的特色,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形式
将游戏实习、幼儿园教学实习、班级管理实习、卫生保健实习等不同实习重点结合起来,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将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结合起来,使各种类型的幼儿园实习相互补充,以提高学生就业时的适应能力。
3.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
将幼儿园实践课以参观幼儿园、教育调查、心理测查、游戏实习、毕业实习、各领域活动研究等形式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模拟场景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一节课都到幼儿园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是不现实的。因此,模拟场景教学则成为训练该专业学生职前获得幼儿园各种学科技能的必要途径。模拟场景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模拟训练的任务,组织学生在校内的实训中心和微格教室模拟创设幼儿园环境、组织幼儿园活动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掌握当今幼儿教育的前沿动态,特别是掌握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最新理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四、场景教学模式实施要求
不管是模拟场景还是幼儿园真实场景实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的精髓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围绕这个任务展开教学,从而达到一个目标。切合学生实际设定一个具体的任务,通过教师的知识传授、示范讲解等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教师点拨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任务,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针对性地设计场景,并围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目标培养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把场景教学和项目教学法有效结合应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一)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围绕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设计项目时,项目的难易程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项目设计的核心是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挑子,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过难的项目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过于简单的项目缺少挑战性,会让学生觉得没有新鲜感,从而缺少成就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学前教育专业活动指导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幼儿园活动形式、内容和要求有清晰的认识,并会实际开展活动。这门课程采用场景教学模式就相当合适。如果设定一个项目是在幼儿园开展一个关于春天的主题活动,那么活动的设计、步骤、实施等方面都可以在幼儿园直接进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家长工作以及各种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
(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
场景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要求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把学生带入一定的场景中,设置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鉴于单个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可以把学生分组,通过小组内及小组间的充分交流、讨论、决策等,提高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恰恰是当前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采用团队合作式的方法分析项目,首先可视具体情况把总项目分解成一些“阶段任务”,“阶段任务”又可分解成更小的“分任务”,逐步细化。例如在“量的教学”这个项目中,又分为以下任务:“分类”“排序”“比较多少”等。通过这样的细化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及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场景教学模式是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形式之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习任务大多是通过学生分组完成的,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问题的理解和体验、学习过程和方法,是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的,但有的则是有区别的,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与学生沟通给予合理的评价。
场景教学模式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教师给予的指导也应该是启发性的,恰当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实际为幼儿组织活动的场景中,学生会发现事先准备好的活动方案与现实差距很大,尤其是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和纪律很难控制,许多学生在活动结束的时候都会问教师“如何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如何控制孩子的情绪”“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等问题,教师在给学生方法的时候最好不要一下全部说出,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讨论,总结,再实践,最后和教师一起得出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过程中对场景教学模式理念的理解应深刻到位
场景教学模式不是原来教学模式的改头换面,是真正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一方面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娴熟地掌握操作要领,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主线,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灵活设计教学思路。通过真实场景或模拟场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或温故知新,巧设案例;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见习、实习体会,巧妙衔接,引导学生说出操作要点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师给以恰当评价和精妙点拨,并随之应用于小组讨论、表演及新的场景操作中;或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进行知识或技能的拓展,有针对性地布置家庭作业;或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互评,以小组推荐的作品为依托,既客观公正,又有赞扬和鼓励,准确地把握了评价这一环节的“度”,体现了一定的教育智慧。
五、实施场景教学模式的成效
(一)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更具实践性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是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活动指导等,这些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只学理论不实践是“纸上谈兵”,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学以致用。在采用场景教学模式后有以下可喜变化:场景教学的优点是能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知道在幼儿园中会遇到哪些情况,需要运用哪些具体的知识予以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更快了解和适应幼儿园工作提供了实践机会。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更具幼师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声乐、舞蹈、钢琴、绘画,这些课程必须具有大量的实训机会才能提高学生对这些技能的应用能力,为此采用场景教学模式后:使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通过场景教学,要求学生到幼儿园去为孩子弹琴、组织韵律活动、布置环境、设置区角等具体活动,让学生知道技能课程对将来幼师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学习技能具有忍性和耐力;让教师在技能教学方面更体现幼师培养目标,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具有幼儿特色,比如美术方面不要求学生的绘画技能面面俱到,但是必须学会幼儿绘画的多种形式,绘画要充满童趣,要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布置环境,制作教具等;在声乐、舞蹈、钢琴等方面教学时教师也必须把握住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现幼儿特色,增强学生技能的运用能力,避免追求脱离幼师实际的教学目标。另外,许多技能课教师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了解不足,通过场景教学,教师也能充分了解幼儿园具体活动形式,增强教学的目的性。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招生就业良性循环
关键词:学前教育 歌唱教学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国分类号:G61
前言
首先,幼儿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歌唱素养,例如,良好的文化素养、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歌曲鉴赏能力等,还需能够融入幼儿感情世界并了解他们内心活动,做到收放自如地表达情感和放声歌唱。其次,应该具有一定的音乐综合能力,学前歌唱教学应是集唱歌、舞蹈、器乐等于一体的综合音乐教学。
1 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生源基础差
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没有进行相应的音乐专业技能面试和考核,生源大多基础薄弱,缺乏专业音乐素质,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差。
1. 2 不注重实践
1.2.1 教师方面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是音乐专业的科班出身,优势是专业知识丰富,不足没有幼儿园实践经验造成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
1.2.2 学生方面
专业实训要想取得一定成效,需要时间上的保障。每学期应合理安排实训活动,制定实训教育的详细计划。
1.3 重形式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人数普遍比较多(40~50人)、学时过少(每周2节的大班授课),很难达到让学生系统了解音乐理论常识、熟练掌握两升两降号调式视唱的目标。
1.4 不够职业实用
目前,部分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材的难易把握不是很恰当,教学内容存在实践性不强的弊端,不利于学生教学就业。另外,课程的相关配套资源,例如,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资源少,与教育信息化理念相违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
2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改革对策
2.1强化岗位能力培养
国外职业教育的优势是加大学生实习实训力度。如日本非常看中学生职业训练,公共职业训练时间长达两年,两年总计3200 学时,其中 2/3 学时用于实训, 1/4 的学时用于学科学习。学前教育专业不是为了培养艺术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专业, 主要目标是面向就业、为地方服务,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各地区幼儿园提供综合实力强、实用的合格幼师。所以,应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并且歌唱课程不宜难度、深度过大,应以基础性以及实用性为主导目标,重点要放在儿歌视唱以及节奏韵律训练上。
2.2 重视学科间联系
声乐、舞蹈教学应紧密结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幼儿园小朋友大多喜欢载歌载舞的表演方式,并在表演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和乐趣,为终身的艺术修养打好基础。未来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歌唱与舞蹈都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使其融入幼儿情境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充满童趣、自信大方地演唱幼儿歌曲,并结合眼神、肢体语言等最终以歌舞形式表演出来。另外,弹唱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素养之一,学生钢琴伴奏能力是其幼儿歌曲演唱和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而高校中学生弹唱能力培养主要在键盘课程上,因为键盘课程中重点是弹奏,极大地弱化了学生幼儿歌曲的歌唱技巧培养,不能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弹唱能力。所以,键盘课上,除了强化学生幼儿歌曲伴奏能力,声乐教师还应该重视学生对幼儿歌曲的演唱,让学生能达到“以弹伴唱, 以唱为主”境界。
2.3 重视教师实践体验
学前教育是职业教育,增加实践课时、加大实践深度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应定期到幼儿园实习、见习一段时间,参与幼儿园教学研究、代课或通过网络、书籍充分了解学前教育、幼儿园教学的新动态和新理念,课上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指导。
2.4 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好的教学方式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而高效的学习知识。教师应不断反省自身教学方式,敢于革新,找出适合学生的好方式,如:充分运用 “情境体验”方式,提高学生的节奏训练成效;音准训练中,可以采用分组、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教学活动中,模拟幼儿歌唱活动,教师作为引导者仅仅指出主要方向,引导学生完成幼儿歌唱活动片段设计,并采用模拟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角色,最后学生们一起分析、讨论,总结设计的亮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交流、专业知识运用等能力。
2.5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音乐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多媒体具有声音、视频录等功能,是教学十分有效的辅助工具。没有多媒体的时代,教师只能延续以前的范唱学生学唱的教学方法,发声练习十分枯燥,单纯的教唱又不能直观的发现某些学生存在的问题,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需花费很大功夫。利用多媒体的录音功能将集体发声练习、单个发声练习录制下来,随时调用录音,有针对性的纠正音准、节奏等发声问题,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
结束语
课堂中教师不再只是扮演传授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更重要的角色是作为引导者,需不断学习与幼儿心理学、幼儿活动设计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并进行交流沟通,将幼儿活动设计等应用于歌唱教学,提升学生幼儿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需进行一定改革, 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强化幼儿歌曲教学,做到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与幼儿园歌唱教学相吻合。
参考文献
[1] 陈恩清.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歌唱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8(05):22-23.
[2] 董旭花.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 学前教育研究, 2009(86):84-86
“产教融合,校园合作”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提前培养学生适应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能力,为日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和幼儿园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特色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也不同于普通教育,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调动大量的企业资源。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在指导教师(师傅)指导下零距离的观察幼儿,完成对儿童的感性-理性的认知(观察学习法,提升理解水平,强化应用意识);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在指导教师(师傅)指导下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场景教学法,树立实践意识);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在指导教师(师傅)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为完成一个个具体工作任务运用已学的知识,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技能技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让学生首次参与、体验、挑战职业,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该培养模式能促进学生对幼教职业的理性认识,使她们懂得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要求与职业规范,提升其科学育儿的教育观,使其掌握幼儿园教学的基本规范与流程,增强她们热爱幼儿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能够促进学校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加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合作,广泛听取幼儿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与幼儿园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最大限度地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对接”。3)能够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合作幼儿园进行实践锻炼,既能丰富教师的专业基础理论,又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还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从幼儿园及其他早教机构等聘请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管理与教学水平、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这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也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4)能够促进实习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幼儿园参与共建校内、校外实践和实习基地,采用合资建设、共同使用等方式,从而满足人才培养对实践和实习基地的需求,为学生进行实习、提高实践技能提供可靠保证。5)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管理等有亲身的体验和明确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成长;同时“零距离”与幼儿园师生接触,拉近了与用人单位的感情,从而有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和工资待遇的大大提高。
2产教融合,把握教育教学主动
2.1教学改革
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实现学生培养过程融入幼儿园保教工作全过程;深化以产教融合、校园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以此,探索解决职教的跨界教育中学校、企业两个界面的平衡,试图建立一个融合的对人才培养有效而可控的体系架构。1)校企共建“双课堂模式”。专业教学与学生实践融入一体,开辟职业教育学校理论课堂与幼儿园实践课堂互动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促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尝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三年的培养过程融入幼儿园保教工作全过程,深化以产教融合、校园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改革。2)建立“一对一”跟踪指导。试点项目班级的新生入学就5~10人/组,安排进入幼儿园一个班级,其幼儿园的班主任就是她们的具体指导教师(尝试建立现代师徒制)。试点班的班主任负责教学指导。学生与幼儿园小朋建立“一对一”结伴成长的关系。学生三年不间断地到幼儿园实践好“一对一”,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真正从头到尾观察一个小朋友幼儿园阶段的各种成长。一年级时每周去1-2次,并参与相应幼儿园班级活动;二年级时“三学六法”课理论联系实践,先在学校学习教育学、教学法等理论基础,再结合教学见习、实习,在幼儿园实践学习;三年级时顶岗实习。整整三年都让她们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幼教工作中,从观察者到保育员到配班老师再到主班老师,每个岗位都有机会分别见习和实习。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才是真正的校、园一体,是真实的职业环境的体现。
2.2师资融合
1)引师傅入校,带老师入园。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交叉任职,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既能担任本专业的教学任务,又在幼儿园任职,完成幼儿园的相关工作,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幼儿园资深教师交叉任职,有利于教师的共同成长,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聘请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来校担任相关实践课程教师,专业课教师也100%到实验幼儿园任职,以获得最新的学前教育信息及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向,并进一步实现校园师资融合。2)教育沙龙,竞技舞台。定期开展各种教育教研活动。可通过聘请国内外学前教育专家开展讲座,也可为学前教育教师们开办主题沙龙活动,还可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为老师们的相互交流、教学教研提供平台。
2.3德育管理
1)项目实验班推行双班主任制(校内、幼儿园),为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幼儿园实践提供充分的保障和教育教学指导。2)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册”。“校园融合一体”模式下的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会十分丰富,每次参加都要求学生要有活动过程资料,包括活动计划、活动过程照片、活动总结等。学生会见证自己的成长,从取得的成绩中体会到成就感。3)实现学生自我完善。在新模式下,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加,学校的安全责任重大。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学生在此种模式下学习,也扮演了学生与老师的双重身份,他们也能从中成长得更快。因此,在教育中要充分信任学生,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作用。4)推行学校、企业、家长三方管理模式。为提高在“产教融合新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定期召开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座谈会。通报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学生学习方案和计划,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较好发展。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模式
3.1建全机构,专家引领
聘请学前教育领域专家、学前教育机构园长、学前教育机构一线骨干教师参与校园合作,并组建产教融合校园合作指导委员会。通过研讨、定期检查和总结,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建设进度及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3.2完善制度,保障实施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以专业建设为改革突破点和工作重点,制定或完善促进“校园融合一体”与园校互动相适应的相关制度,包括完善、修订教改试点所涉及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等相关制度,以及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教学文件的调整,形成一套有章可循的制度,为园校互动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3.3初探品牌,产教融合
第一阶段,在我校园合作单位中,遴选一家幼儿园进行试点,深入开展校园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我校和幼儿园共同打造学前教育品牌,形成独立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创建独树一帜的幼儿园品牌。同时,该园也作为我校校外实训场地,为学生的教育教学见习服务、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研讨提供试点,为理论与实践搭建平台,成为学前教育研究的先行者,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同时,为第二阶段奠定坚实基础。校园双方共同拥有幼儿园的经营权、股权,真正意义实现产教融合,校园深度合作,开启教育改革试点新模式。第二阶段,结合我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将与优秀幼教机构或幼儿园深度合作,创办教学幼儿园1所,以此为基础打造自有品牌幼儿园,在3~4年内预期发展3~4所分园,以满足本专业教学活动所需,最终形成拥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学前教育集团。
3.4扩大规模,形成产教结合链
当前,学前教育集团已成为一种驱势。该项目拟计划形成拥有自己独立品牌的学前教育集团,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学前教育机构品牌策划、早期教育机构、幼儿园、儿童艺术培训、家庭育婴服务等为一体的产教结合链,真正成为“产教融合、校园合作”改革的先行兵。
3.5效能评价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素描、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儿童画,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方法,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自我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习态度、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关键词】学前教育 职前教育 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55-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被视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诸多的研究表明,在实践中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实效低下,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反思的认识不够、方法缺失、理论基础匮乏、学校支持力度不够等。笔者认为,主动的、积极的反思意识其实是思维批判性和独创性的体现,作为思维品质之一,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这决定了在对幼儿教师培养的师范教育阶段对准幼儿教师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目前高校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不足。纵观相关反思研究,仍缺乏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鉴于此,本文将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探析。
一 高校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现状
1.高校缺乏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和能力。特别在“基本理论”和“专业能力”中均提出了对教师反思与自主发展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并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然而,目前培养准幼儿园教师的师范教育,并未对师范生的反思素质进行系统的培养,直接导致其走上工作岗位后无法进行有效的反思活动。
第一,专业培养方案未对反思能力做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目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并未对反思能力做出明确要求,即使有涉及到“反思”的字眼,也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这使得高校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缺乏制度支持与目标引领,从根本上导致了作为准幼儿教师素质之一的反思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第二,高校教师未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进行有效引导。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并未对师范生的反思能力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师范生缺乏反思的意识及习惯。首先,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填鸭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思维相对狭隘,缺乏批判的意识及行为。其次,以幼儿园五领域教学法为主的专业实践课程及见习、实习环节是对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培养的有利土壤,然而高校教师也并未在这些教育环节中有效渗透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的内容。
2.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
反思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无疑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对在校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亦是如此。一些有识之士早就呼吁培养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如杜威希望师范教育大纲应该明确把培养批判反思能力作为主要部分,并且把反思贯穿在整个师范课程体系尤其是实习中。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校师范生的反思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在校师范生尚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不成熟、经验狭隘、认识较肤浅,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主、以素质教育为辅,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在反思能力方面有所缺失,使其缺乏思考和探究的意识与习惯。表现为他们不仅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与总结,在幼儿园见习、实习等教育实践环节也是走马观花,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导致教育实践不能很好地促进其教育实践能力的发展。其次,当代师范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中缺少磨砺,自主自立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他们往往更多倾向于以主观的兴趣和理想等
二 高校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策略
对于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从掌握反思的专业知识、激发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着手,为反思人格的形成打基础。然而,对学前教育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人格的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完成。
1.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反思能力培养成为目标要求之一
人才培养方案是关于专业人才质量的构想,应体现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反思能力已成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学反思能力理应成为师范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之一。然而,目前现行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鲜有对反思能力培养的系统要求。因此,要系统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反思素质,切实提高师范生反思能力,必须从根本上调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把“培养反思能力,促进专业发展”列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中。然而,由于培养目标是相对抽象和笼统的,反思能力培养的要求应细化到课程教学计划之中方具有实践操作性,在具体的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程教学计划及实施过程中应落实对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的目标。
2.采用课程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反思活动的特点决定了对师范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一门课程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通过多门课程渗透的方式,这要求高校教师应根据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特点,自觉、有意识地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渗透反思教育的意识与行为,可以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及最终的教学评价来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培养其反思意识与习惯。例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反思的意识。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设计启发性问题,督促每一个学生动脑思考,使学生形成自觉参与、勤于动脑的意识、习惯与能力。其次,同学之间要讨论交流、拓宽思路、发散思维,思考某些想法的不足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次,引导学生概括与总结。学生要把讨论、交流中蕴含的知识、思想、方法概括化,以便迁移到今后的学习、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中去。
3.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有些人不主张对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认为职前教育缺乏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反思的土壤,其实,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实施活动化的课程方案、为学生创设反思情境来克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或实例以促进学生的反思。接着,培养学生的反思技能。从这一层面看,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可行的,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园见习与实习及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等,为其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只要高校教师抓住反思能力培养的契机,进行系统地反思教育引导,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进行反思能力的培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五领域教学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多采用活动化的课程方案。通过让师范生思考与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观摩幼儿园优质课程教学视频、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等途径,引导学生采用独立思考与相互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思考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加强高校教师的反思引导与示范,使学生在学习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尝试组织与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系统地反思训练,培养其反思能力。另一方面,师范教育过程中学生有大量幼儿园见习及实习的机会,这是师范生真正融入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碰撞的过程,也是其进行反思实践与训练的有利时机,因此,高校教师应针对学生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系统的反思指导,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
4.采用教师示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
高校教师应具有批判意识,努力成为职前教师反思的楷模,对于任何教育教学理论,不要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定论的东西,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冷静对待别人提出的见解,有主见地分析评价事物,并能产生出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思维结果。这要求高校教师应坚持批判的意识,积极对教育教学理论及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深度的思考与探究,这一批判反思的精神定会在其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在改善教学质量的同时,对学前师范生的反思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反思意识,引导他们不盲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思考与探究。
参考文献
[1]马颖、刘电芝.反思性教学实现的条件系统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31~33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前教育 模拟教学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使得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层次显著提高。于是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前教育学生属于实践应用型人才,当学生一毕业就可以凭借自己过硬的素质和良好的技能投入到幼儿园工作中去。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其中,模拟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模拟教学模式就是以行为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模拟教学方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人为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情景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心理模仿,按既定设计,通过解决问题等方式,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幼儿园模拟教学模式就是在行为导向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将模拟幼儿园教学方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通过人为地创设一种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幼儿园情景和心理氛围,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拟情境下扮演主要角色与配合角色,进行心理模仿,按既定设计,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来达到训练职业技能的教学目的。
模拟教学模式的意义
1.模拟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的实训基地不足和职业技能训练不到位及其他相关难题
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不适合到真正场所长期反复大批量的训练,这是因为:一是这些实践场所的负责人考虑到责任问题而限制学生的某些实践教学训练活动及人数和实习实践;二是任何一个失误,对正在成长发育的幼儿及其家庭都会造成显性的和隐性的损失。而模拟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不承担任何风险和道义法律责任的前提下自主地训练职业技能。
2.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线,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则是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双模拟教学模式给学生一个参与教学的空间,他们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力,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师的指导,设计一个个的技能训练方案。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他们会深深体会自己是自我发展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说双模拟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利用环境资源、教师资源和媒体资源,还可以很好的利用在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
3.双模拟教学模式可以节约教学资源,成本较低,又可解决实训师资不足的问题
操作步骤
1.储备知识经验。在活动进行前,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储备一定的直接经验。如前期所学的专业理论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以及一些相应的技能技巧课程《幼儿钢琴》、《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在幼儿园见实习的经验等等。
2.设计课时方案。课时方案包括主角和配角两个方面。训练前要求学生按照课程计划和教师的指导设计方案,主角设计试讲教案以及环境布置,配角要设计配合方案。
3.实施课时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设计好的课程方案展开模拟教学活动。教师要抓好过程控制,以便随时评价,随时修订方案。学生也可以自由地临时发挥一些创造性的举动。
4.交流与评价。一个课程方案结束后,同学之间要进行反思、互评、交流和讨论,写出书面报告。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自我反思。
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模拟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为了使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训练到位,达到良好的效果,操作模拟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指导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引导非常关键。学生怎样完成角色转换,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和对模拟情景的控制;学生设计的教案也需要教师来把关;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的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模拟教学的开展应尽量在“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2.接受职业技能训练的学生必须要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直接经验储备。学前教育学生在进行模拟教学活动时,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全体同学复习所学过的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言行举止。有目的的带领学生去见实习基地观摩学习,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
3.模拟教学应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专业能力的差异,当模拟教学由学生自由准备或个人推荐进行时,常常会变成个别学生的“表演舞台”,而其他同学则由于管理不当或自觉训练的学习动机不足而失去参与课堂模拟教学训练的机会。
4.提供全方位的模拟教学支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就要达到教学场地、教学设备的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配置一间“模拟教室”,完全依照幼儿园某一教室的要求配备,这样有利于学生们真实还原。
5.完善评价和反思模式。总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技能训练中使用模拟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衔接点,是将学院教学培养的人才转化为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的衔接点。
参考文献:
[1]黄白.教育学课教师角色模拟教学新探[J].河池师专学报,1994(01).
[2]孙南南.高师院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再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09).
[3]姜晓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6).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十分重视。所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法规:《教育法》、《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均对幼儿教育的性质作出较为明确的定位。如《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这样描述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基础。”《纲要》则吸收我国近几年幼教改革理论与实践成果,并借鉴国际幼儿教育先进经验,对我国幼儿教育性质作出了更加明确的定位:“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1.1第一次将幼儿园教育纳入我国基础教育的范畴,这是对幼儿教育地位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过去虽然也认为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幼儿教育是否属于基础教育,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因认识上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往往重视中小学基础教育,而把幼儿教育作为一项福利事业来看待,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中小学。《纲要》将幼儿教育纳入基础教育的范畴,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一部分人士对幼儿教育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对我国今后幼儿教育在新世纪的大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2将幼儿教育与终身教育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提升了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终身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先锋主导理念,这种理论最早由法国著名学者保罗•朗格提出,其基本观点是:人的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人的生命诞生到人的生命结束,教育学习是促进人发展完善的必需手段,只要生命不结束,人的学习活动就不会中断。这种观点是针对当今信息时代要求提出的,是对过去单纯学校教育观念的一次彻底革命。目前,终身教育理论已为我国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逐渐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理念。《纲要》将幼儿教育与终身教育联系起来,并把它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实质上是把幼儿教育看成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强化了人们对“创新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广大幼教工作者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2对教育者角色、地位的重新认识
《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高度,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规划、设计了尊重保护幼儿个性,倡导幼儿自主和谐、全面发展的理想蓝图。作为这一蓝图主要实施者的教育者,其自身的角色、地位、作用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
2.1教育者不仅包括幼儿工作者,还包括家长。因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参与者”,幼儿园只有与家庭密切合作,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责任,才能更好地落实幼儿素质教育。
2.2教师不再是幼儿教育的权威和包办代替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2.3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平等、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和特殊需要,为幼儿发展创设温馨、优越的物质心理环境,这不仅是幼儿教师师德修养的根本要求,也是幼儿健康、自主、和谐成长与发展的必需条件。
3创新思维的训练
首先要突破“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局面。这种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3.1营造民主、进取、开放的教学环境
我们力求把教师变成推动学生独立思考的助手,把教材变成焕发学生兴趣的工具,把课堂变成学生开发自我创新潜能的天地。我们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例如,采用“个性化报告法”,引导学生对有关理论问题进行开拓性地自学和报告交流,即把多种版本的教材进行对照,并查阅期刊和网络上的最新信息,最后进行综合性思考,集各家之言,立一己之说。报告时可采用“图解法”“绘画法”等个性化的报告方法。而在下园见习、实习中,我们要求学生课课都与指导老师和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与反思,从而灵迸发感,激扬思维。
3.2渗透创新思维的基本技法训练
创新思维主要是追求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思维过程的飞跃性。我们特别注意在活动案例的教学环节向学生渗透以下创新思维的基本技法。
1)逆向思维法。
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提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4]运用逆向思维做教学设计,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叶子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输送养分”是一般常识,而针对沙漠中植物退化的叶子,则可以做出“叶子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消极作用”的科学活动设计,使人耳目一新。
2)多向思维法。
即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从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等诸多角度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做出别出心裁的设计。
3)外向思维法。
即从自己思考的领域推向别的领域,再从别的领域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得信息再反馈回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譬如在上文学作品欣赏课时,让幼儿借助绘画展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用唱歌和舞蹈表现作品中的人物等。另外,直觉思维、辩证思维、侧向思维、超前思维等,都有可能点燃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大学生将各种思维形式有机地融合为立体动态思维结构,最大限度地扩展具有张力的思维空间,重视“最佳思维”设计,力争用教师的诱导性信息激活各层次学生的创新思维。
4对幼儿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部分,幼儿教育同样面临教育创新的问题。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未来幼师的创新设计能力,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4.1恰当参与法在学生们做书面“活动设计”和试讲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参与进去,及时提醒他们思考如下问题:
1)可否增添。
在“活动材料的准备”环节,学生们自己准备的教具在经过点拨、巧妙增添之后,往往可以变得更加合理,更有新意。
2)可否缩减。
由于对幼儿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学生有时把活动过程设计得过于繁杂,孩子们根本接受不了,这时候需要提醒他们适当地进行删减;或者,学生往往把活动材料准备得很多,这时也需要提示他们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3)可否替换。
比如提醒学生:材料是否可以用其他物品代替?幼儿的活动形式是否可以变换?
4)可否颠倒。
比如让学生思考:是否可以进行角色颠倒,让幼儿做小老师?活动过程能否倒过来进行,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5)可否结合。
试讲结束后,要求讲同一主题的几个同学在一起进行讨论,把他们各自设计的活动环节进行合理的嫁接,总结出几种更为完善的设计思路;在做某一领域的活动设计时,要求学生们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靠巧妙结合与综合思考而出新、出奇。老师恰当的参与,能为学生们进行创新设计提供必要的“支架”,也能有效地激发其创新热情,增强其创新设计能力。
4.2过程补全法
即教师给出一些不完善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让学生根据有关理论,自己去推测可能的更好做法。如大班教育活动“小学生的一天”的粗略设计为:某幼儿园通过开展“我要上学了”“我的小书包”“珍惜时间”“五分钟能做的事情”等活动,了解“小学生的一天”,激发大班幼儿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为上学做好思想和心理能力的准备。针对这个不完整的设计,我们组织生们讨论:你对大班入小学的教育还有哪些新的想法?还可开展哪些活动?然后让学生们广开思路、自行设计新的创意。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阶梯式教学 双语教学
一、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面临的问题
首先,五年制学前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不牢,有的学生根本达不到普通中学生应具备的英语水平。很多学生本身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就不浓,进校后又忙于对艺术课程的学习,更忽视英语学习。其次,在教学上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和培养途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束缚,教法陈旧单一;终结性的评价模式不能对教学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没有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让学生觉得学无所用。这样的学生特点,加上教师的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挫败感,心生厌倦,老师也会产生失落感,对教学失去信心,从而使教学形成恶性循环。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阶梯式教学模式的确立
考虑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进行了阶梯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梯式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进行分段,根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成递进式的教学,各个阶段的教学是逐渐递进的关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进步和提升。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分成四个阶段,即基础知识巩固阶段、综合技能培养阶段、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和岗前实训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巩固阶段(第1、2学期)
幼儿园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对英语的启蒙教育,让学生感知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认识英语,喜欢英语,在双语教学中习得简单的词语和短句。语音是英语学习的起点,掌握准确的发音,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是幼教英语的关键。所以,在第一阶段,从最基础的语音出发,给学生补上必要的知识,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正确发音,认识语音现象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自己根据音标准确拼读,并根据发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利用读音规则进行单词拼写的能力和根据构词法判断词类和词义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以交际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语言学习的交际环境,通过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及集体活动反复进行朗读、对话练习,进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综合技能培养阶段(第3、4、5学期)
学前双语教师与幼儿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但要拥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英语语言知识,所以,在这一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英语综合水平要能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PRETCO-B,以下简称B级),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好能达到全国公共英语四级标准。B级考试中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了考查,并注重基础的语法结构和应用能力。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①在听说方面对所听到的问题给出恰当的回答并能理解日常交际和简单的业务交际内容中简短的对话;②可以从一般性阅读材料中了解大意,掌握主要情节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③能套写应用性短文和填写英文表格(通知、信函、便条、简历表、申请书等);④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将英文句子和段落翻译成汉语。
教学上,教师根据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性地教授教材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讲练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促进综合技能的发展。
(三)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第6、7、8学期)
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从教者要具备特殊的专业能力,如较强的两种语言的语用能力、双语教育内容的整合能力、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和双语教学的组织能力等。学生要了解幼儿学习英语的特点,掌握幼儿英语教育的理论基础,遵循幼儿英语教育的原则,掌握幼儿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独立设计教案,并熟练掌握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幼儿英语歌谣、故事要更多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学前幼儿英语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参与模拟教学,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竞赛,如英语儿歌、故事、短剧、朗诵竞赛等强化学生的记忆。在任务后及时给予有效评价,先由学生间互评,再由老师总结评述,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用到了哪些教学理论,遵守了哪些教学原则,进一步巩固教学法和应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
(四)岗前实训阶段(第期)
对于幼儿双语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的最后两个学期,应成为深受欢迎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和优秀语言能力的毕业生。学生可以提前到幼儿园实习,也可以在学校由老师带领进行专业实践训练课程。如果是提前实习,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的相关老师进行座谈,了解幼儿园发展的新动态,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专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内容。在班级教学方面,采用情景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设幼儿园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积极地投入。
学院可以在校外的幼儿园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技能,提高教学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学院还可以考虑建立直属幼儿园,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满足社会上对高水平幼儿教师的需要和本院学生学习、实训的需要。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双语教师,在实行阶段式培养模式下还要注重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①要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用教材,但尽量避免单一地使用教材,相对多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时代性和新颖性,同时专业教师要自编更适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的校本教材。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分数,而是在于学习立足社会的生存之道,学习将来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研究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③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有密切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老师要以身示范,结合学习内容,及时、正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将来的幼教中才会用爱心和耐心灌溉祖国的小花朵们,胜任幼教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雅芳.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高稳.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6.
[3]姜艳敏.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5):79-80.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 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考核评价
一、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
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对大多数幼师来说是陌生的,他们在校很少专门学习有关幼师应用文写作,但幼儿园教师在学习工作中要完成大量文字工作,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急需学习《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学前教育应用文是一种应用文,指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学习者在学习、管理与组织幼儿保教活动中依据国家特定的公文体式,或者依据实践中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处理事物,交流经验,互通信息,沟通关系时使用的一种书面工具。
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在培养幼师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除了会说唱弹跳等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该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与写作实例,使学生掌握便条、启事、通知等日常应用文写作,还要掌握幼儿教学活动中各种应用文写作,做到格式规范、文字简洁、内容具体,具有专业特点,旨在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近几年,《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在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课比例相对较高,笔者在教学实践及听取同行教学经验中了解到该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相应的教材,该课程教学内容是根据目前使用的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单元教学“写作・应用文”内容选取的,没有专业针对性,致使与专业脱节,学生无法应对专业写作;运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教师讲,学生练,教学方式单一、老套,内容枯燥,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担任该课程的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凭着职业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应用文写作,但对专业内容知之甚少,很难做到具体内容指导。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借鉴“实践取向”对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做了改革。
“实践取向”是一种导向,指教师培养过程中以实践为导向,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践取向”以行动导向,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潜能。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紧扣幼师工作内容,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综合实践活动为平台指导写作实践,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每个学习任务都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大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开辟一条从课本走向生本,从知识转向能力的教学之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选定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文种。笔者对本地多所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做了调查,并对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做了访谈,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为选定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文种提供了很好的依据。结合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选取适合他们职业成长需要的文种。入职之前,即在学校学习期间,要会写见习心得、实习报告、求职信等,在职幼儿园教师要会各种教育活动计划、总结、幼儿观察记录、家园联系册、幼儿个案研究记录、幼教论文等文种写作,工作中还会遇到写通知、启事、申请书、感谢信、家长会发言稿,入职后继续教育要会写幼儿园教学观摩笔记、教学教育学结等文种。学习这些文种,学生在提高书面表达沟通能力的同时,获得初步间接职场体验,非常有利于培养职业意识。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尝试。教学改革力求使课堂摆脱应用文教学中的枯燥乏味,尽可能贴近学生生活及未来职业,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习兴趣。
1.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学生分组。为了便于课堂组织教学,先把全班学生分组,每组宜5~6人,形成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合作学习,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组时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要求优化分组。每组再选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且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用来组织协调组内学习,并能及时与老师沟通小组学习进展情况。
(2)与学生明确采用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无外乎教师讲、学生写,因此课前有必要让学生明确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什么,要怎么样上课,流程怎么样,学生要做什么,等等,从而使学生及时弄清状况,较快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3)教师课前要做大量调查准备工作,确定学习任务。通过对本地多所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调查及对幼儿园教职工的访谈,明确幼儿园工作中的应用文写作对象、内容及特点,为设计教学内容提供可靠依据。
2.设定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学习任务依据的原则
(1)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设计与确定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必须涵盖,方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能力迁移。
(2)任务具有可行性。学习任务设计应依据学情及未来职业特点,难易适度,太容易没有成就感,太难丧失自信心,符合“跳跳能够得着的原则”。
(3)学习任务具有专业性。学习任务应扣住幼教职业特色,内容应来自幼教工作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3.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根据教师选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制订计划、搜集信息、逐步实施、展示成果、评价反思等环节进行学习。
以《启事》写作为例。教学内容:《启事》写作,知识点有:了解《启事》的种类,掌握《启事》写作的格式及内容要求,重点学习《征稿启事》的写作。根据了解,他们在初中已经接触到《寻物启事》和《寻人启事》的写作,对基本格式已有所了解,可以自主地运用旧知识构建新的项目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积累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依据以上选定项目任务的原则,确定学习任务:为阳光幼儿园园刊写一份《征稿启事》,完成的作品以A3纸大小的展板形式展示。要求:格式完整准确,主题鲜明,内容具体,语言简洁,具有幼教专业特点,字体美观,其他个性化设计可自由发挥。
制订计划。各小组领受任务,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制订计划,组长根据每个组员的优势和特长分配任务,细化到每个组员。教师可提供学习任务资料及方法:观看班级QQ群《启事》写作微课,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利用闲暇时间去幼儿园参观,请教学姐写作《启事》的经验等。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根据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写作,制作展板,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予以指导,但一定要把握好指导尺度,不能重回传统课堂教学的老路。教给学生方法,尽量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互相合作,在质疑讨论中积累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成果展示,评价反思。各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制作的《征稿启事》展板,详细介绍制作过程,讲解《征稿启事》的格式及内容,以及在布局、字体、插画等精彩之处,再由其他小组进行点评,最后教师对各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并提出修改意见,在表扬中指正,有助于学生接受和提高。只有反思才会进步,要求学生讨论本次活动中的收获及不足之处,以后努力的方向,并请小组代表发言。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感性升华到理性,为今后应用文写作积累经验和方法。
(2)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进入情景,模拟某一岗位或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有利于学生体会到某些岗位或角色的处境、工作要领,模拟的情景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开发创新潜能。如《求职信》的写作,教师先创设一个招聘幼师的场景,学生根据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招聘启事》内容要求和已有书信知识写作《求职信》,然后各小组分别推荐2名学生代表扮演招聘方和求职方进行模拟应聘,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他们的言谈举止,接着各组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学生再修改《求职信》。学生通过扮演岗位角色,发现求职信的写作内容应充实具体、实事求是,突出专业内容,语言要简洁朴实,感情要诚恳,举止大方,让招聘方不仅对自己的才华一目了然,还对自己的人品有所了解,这样受聘的机会就更多。
(3)利用各种有利于学生的条件指导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如写作《幼儿观察记录》,利用学生外出见习的机会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面对面接触幼儿,可以全方位观察幼儿的学习、生活,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学生下笔就有内容,再运用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分析,写作就不是苦差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幼儿活动录像,学生再分组讨论写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改革考核体系,变教师主评为师生多维评价,变期末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课程改革的首要因素应该进行评价考核体系的改革,考核是指挥棒,传统教学考核方法是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学期成绩,与平常有学没学、学好学坏没关系。新的考核方法是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60%,包括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和作品完成情况评价,三个评价包含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学生由被评价变为评价主体,提高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评价表在每次学习任务前发放给学生。)教师从评价表中可以了解学生课内外情况,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有利于今后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期末考核占40%,以试卷笔试形式出现。
三、中职《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实践与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调控课堂的能力,否则会出现自由散漫的场面;其次,教师要经常下园了解情况,还可以请教专家指导,熟悉幼儿园教师工作内容,选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贴近幼师工作;再次,小组学习时,并不一定各小组成员都会主动认真参与学习,教师要经常与小组长联系了解情况,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并给予特别指导。
总之,在《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调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凌静.职业教育“2W2H”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也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为幼儿园培养出具有较高美术素质的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与幼儿园接轨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及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用书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简笔画水平,对于蜡笔画、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等多种绘画形式都有涉及。作画的内容也不仅仅是画一只小鸟、一间小房子这种固定的场景,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天真无邪的想法与感情,比以前的固定作画复杂得多,美术的用具也不仅仅局限于画笔和纸张,而是多种化的现代工具与材料,诸如鼠标与电脑都成为作画的工具与材料。
2、缺乏合适的专业教师
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中,从事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从艺术院校毕业,虽然他们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技能都有很好,但对幼儿园体系还很陌生,对幼儿园美术特点、对幼儿审美心理知识比较匮乏。这就逐渐成为了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的一个弊端,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幼儿审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接触幼儿园、不接触幼儿、不接触幼儿美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畸形发展。
3、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课中学什么、怎么学、达到程度评价等方面,在技能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么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教师的偏重喜爱课程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
4、专业课课时安排少教学设备缺
课程教学计划中重理论轻技能培养,不少学校每周只安排2个课时的美术技能课,没有专门的欣赏室、绘画室和手工室,加上有的学校实行二加一学制(在校学习两年,在校外顶岗实习一年),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不足不能适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在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从事教育的教师”的培养目标。
5、教学方法方式还较单一
目前许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老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课方式,仅仅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而忽略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不能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忽视了美术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单一
6、学生实践的机会与时间较少
开展实践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从我校安排的教学计划来看,一、二年级每个学年各安排一天的幼儿园见习活动显然偏少了,缺乏实践学习,就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作业和进行技法训练。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合理设置课程的必要性
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课程内容上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设置好专业基础课与实践应用课的课时分配。除对基本的素描、色彩基础技能的训练外,同时更应突出其专业特色,增大开设简笔画,儿童画,卡通漫画,以及教具、玩具制作、美术鉴赏等内容的比例。在手工课中也可增大折纸、陶艺、布艺、服饰设计等动手能力强的课程比例,开启学生智能,真正体现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对节庆日的环境布置,教学挂图绘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内容。课程内容应当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加强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枯燥的教学理论融入当代学生关注的社会实践内容,使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2、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五大模块:基础造型能力课,美术应用提高、手工制作课、专业选修课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课。这些模块是逐步深入的,有先后顺序,譬如在上手工课之前应该开设造型能力培养的结构素描绘画基础教学,因为手工课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基础主要包括鉴赏和绘画课。专业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具有适应儿童审美特点的各种欣赏、绘画和手工教学,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课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欣赏、绘画、手工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基本理论。具体些说就要包括有欣赏方面:日常生活中美的欣赏、周围环境中美的欣赏、绘画和手工活动中美的欣赏、美术作品欣赏;绘画方面包括: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手工方面包括泥工、粘贴、折纸、剪纸、制作、综合活动等。特别是纸艺、布艺、教具制作和环境创设方面要占一定的比例。此外还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电脑绘画与设计、油画技法、中国画、版画、民间乡土工艺美术等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使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有所特长,将来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幼儿园特长班级的美术活动工作。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将音乐、舞蹈、科学、健康等课程内容渗透到美术教学中,重视艺术教育内容设计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真正与幼儿园接轨的策略
1、帮助学生做好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顺利就业,胜任岗位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园的教学或管理工作,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培养的是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学前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美术本身,而是通过美术达到对人的塑造扣培养,让学前儿童通过美术课堂上的体验,通过视觉艺术上的感受和认识获得审美的熏陶,所以首先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灌输,要初步适应儿童美术教学常规,养成正确的作画姿势与工具使用习惯,学习整体作画方法,懂得儿童眼、脑、手全面训练的重要性,作为学前教师除具备艺术素质外,还应具备有儿童化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在课堂上可以穿插运用。以使学生毕业后能从容走上工作岗位。
2、慎重选用和使用美术课程教师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大多使用本校美术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中有的人往往从美术的角度来教育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比如教学内容偏离学前教育专业、内容偏难等。所以对于技能课的教师最好是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在美术课上有专长的毕业生来担任,如果不是,最好也要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背景,这样教师在美术课的教学上会更容易从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出发,教学更有针对性,如果是美术类专业教师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知识的培训,要使他们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与美术专业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其更加明确教学方向。加深对学前美术教育特点的认识,能根据就业形势、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
3、选择综合与多样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师资的重要阵地,不仅要体现师范特点和教育特点,还要兼顾幼儿特点。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上要有一定比例的内容能够适应现在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贴近幼儿园的实际,以适应教材对象的需要,从学术角度保证教材建设的合理性——师、教、幼同步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内容有: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活动指导等,各领域之间存在着许多对应点,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整体,美术课程是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利用教材,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和幼儿园实现“对接”。
4、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
充足的时间是收到学习效果的保证条件之一,目前不少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美术科安排的教学课时都偏少,有的少到每周每班只有两个课时,这就很难让学生得到学习质量的保证,何况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涉及到的活动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美术素质与综合素质,以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课程,本课程一般采用讲授、练习、演示、创作、辅导和欣赏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基础教育,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为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时的实际安排应按比例划分,在学前教育专业课中学生所学习的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等,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是重中之重,在课时的安排上就有所侧重适当增加课时。另外还需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玩具、教具制作以及环境创等内容。对课时少的问题,除加大美术课课时外,也可以采取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的方式。
5、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的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注重学生绘画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于美的欣赏、美的创作以及美的传播等多方面的美感教育以及创新教育。更要突出专业的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能保持课堂教学的有秩序性。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有纪律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学生进行小组性的合作,学生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这样势必造成纪律混乱。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讲故事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但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调动及对要点的收放自如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幼儿园等作为学习学前教育美术的大课堂,在社会中学美术,感悟本专业的重要性。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参观泥塑馆,去欣赏民间泥塑、糖人艺术。用制作的剪纸、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开拓新的教育资源。
6、采用园、校间合作方法,加强实践活动。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幼儿园接轨,可以采取走“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思路。把有专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艺术教师请到学校讲课或辅导,或聘请幼儿园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给未来的幼师们上示范课,这种做法针对性强,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好方法。另外,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实践方面很是欠缺,实践类的教材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学校附近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见习、实习,让学生尝试以“教师”的身份进行美术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再回到课堂就能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及时补充内容,调整学法。通过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学前儿童对于美术教学的需要,初步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技巧。
四、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课程设置是为幼儿园培养具有较高美术素质的教师。因此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要以幼儿园为载体,以幼儿为导向,不断丰富内容、改变方法、更新观念,争取为幼儿园输送大量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