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4 19:32: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种植生物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新技术,具有投资少、产量多的优点,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广泛应用生物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有效提升我国农作物产量减少资金投入,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并且可以实现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因此,生物技术对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可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2农业种植领域中生物技术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领域中,即通过将某一农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以达到提高农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的目的。转基因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某一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并重新组合,最终将其导入到生物体内,其中,目的基因的提取是转基因技术的核心,据调查了解,当前农业种植中应用最多的生物技术则属于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种植领域中,常用的基因有种子贮藏蛋白质基因、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等,由于植物中提取的目的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因此,利用转基因技术提取植物中的目的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另一农作物上,不仅可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也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质量,因此,转基因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对生物技术的不断研究,转基因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且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规模也会逐渐扩大,据资料表明,当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利用转基因技术种植的植物面积呈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除此之外,在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最为突出的则属于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其操作更为简单,在农业种植实践中,杂交育种技术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2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主要工作原理是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利用人工诱导的组织培养技术,这就要求植物细胞需要处于无菌的状态下,才能确保植物细胞得到良好的发育,最终生长成完整的植株。将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到农业种植中,既可以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也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培育出满足符合当地农作物生长优良品种,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病毒对农作物幼苗的侵害,因此,针对组织培养技术对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条件,在今后的农业种植中,应大力推广和运用组织培养技术,但是,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植物组织培育中,培育植物的阳光温度、湿度等应满足植物组织培育的条件,并且培养基组成结构、pH值等化学条件也应符合标准要求,有效控制外界因素对植物组织培育的影响,为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提供优质的条件,并且在初代培养外植体过程中应做好外植体褐变处理工作,由于外植体在接种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现象,然而,褐变现象的出现将会影响植物外植体的培育,所以,做好褐变处理工作,以保证植物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3结语
通过分析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可以看出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运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在生物技术研究中,应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并扩大其他生物技术的研究,如光合作用、生物固氮技术等技术的研究,突破现阶段受科研水平限制的因素,使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进而促进农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严昕辉单位:九台市九郊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生物技术 农业种植
中图分类号:S9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65-01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促动下,生物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并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推广和运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将生物技术运用到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的意义
生物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尖技术,具有投资小、产量多、回报率高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农业种植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降低在农业种植领域的投入,还能够提高农产品产量,与使用一般技术相比而言,农业种植中采用生物技术的回报率更高。同时,还能够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避免对周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在农业种植领域运用生物技术,不仅能够改善当前农业生产的面貌,还能够提高农业产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运用介绍
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对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再导入到生物体内,其核心技术是提取目的基因。在当前农业种植领域,转基因技术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某一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作物当中,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当前,在农业种植领域,经常被提取使用的植物目的基因有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种子贮藏蛋白基因、植物抗病基因等。这些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通过提取使用,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总之,在农业种植领域,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能够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转基因技术也会取得新的发展,在农业种植的应用范围也必将扩大,将在农业种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调查显示,目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有调查研究指出,目前在全球所有的农业种植当中,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耕地面积的16%,并且种植面积呈进一步扩大趋势。
此外,在农业种植领域,还有一项技术值得提及的,那就是杂交育种技术。该技术是一项极为常见的生物种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而言,其操作更为简单,并且该技术的推广也更早,在农业种植实践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农业种植中杂交技术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该技术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会在农业种植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使植物组织在无菌状态下能够良好发育,最终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在农业种植中,通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它不仅能够使得植物繁殖的速度加快,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培育出更多的优良植物品种。还能够有效的防止病毒对作物幼苗的侵害,保证种苗无病毒,进而有利于推广良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所以,今后在农业种植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为了达到更好的运用效果,在农业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植物组织培育中,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光照、温度等条件,培养基组成、PH 值、渗透压等化学条件也应该满足条件,为组织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进行初代培养外植体的时候,要做好褐变处理工作。有时候外植体接种后,表面会出现褐变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整个外植体的培养,因此,必须做好处理工作,保证组织培养的质量。
3、生物农药的制作
生物农药也是伴随着生物技术的运用而出现的,它是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作为农药制品的有效成分,改变传统的通过化学手段制作农药的方法,既能够达到杀虫保护农作物的目的,还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生物农药的运用,还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能够提高植株的耐药性。因此,在农药的制作上,采用生物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在基因工程药品当中,许多药品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材料生产的。但是材料提取困难,因而药品的价格也比较昂贵。而微生物能够迅速生长,并且容易控制,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在生物制药实践中,可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到微生物细胞当中,使其产生相应的药物,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材料来源困难的问题,还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三、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的展望
在农业种植领域,运用生物技术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技术存在潜在的安全危险性。由于受到科研水平和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基因技术,将生物技术运用到农业种植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此外,转基因还可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对人类的健康潜在一定的危害。今后在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例如,进行光合作用的应用研究,加强生物固氮技术、植物的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的研究,突破现阶段生物技术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促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当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生物技术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生物技术研究,进行相关试验,使其在农业种植中得到更好的运用,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国生,浅谈农业种植中生物技术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2年7期.
1.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对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再导入到生物体内,其核心技术是提取目的基因。在当前农业种植领域,转基因技术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生物技术,对农业种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某一作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另一种作物当中,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当前,在农业种植领域,经常被提取使用的植物目的基因有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种子贮藏蛋白基因、植物抗病基因等。这些基因具有良好的性能,通过提取使用,更好的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总之,在农业种植领域,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能够改良农作物的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转基因技术也会取得新的发展,在农业种植的应用范围也必将扩大,将在农业种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调查显示,目前转基因类植物的种植面积在不断的扩大,有调查研究指出,目前在全球所有的农业种植当中,采用转基因技术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全球耕地面积的16%,并且种植面积呈进一步扩大趋势。此外,在农业种植领域,还有一项技术值得提及的,那就是杂交育种技术。该技术是一项极为常见的生物种植技术,与转基因技术相比而言,其操作更为简单,并且该技术的推广也更早,在农业种植实践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在农业种植中杂交技术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该技术会取得更大的进展,会在农业种植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2组织培养技术
组织培养技术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使植物组织在无菌状态下能够良好发育,最终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在农业种植中,通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它不仅能够使得植物繁殖的速度加快,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培育出更多的优良植物品种。还能够有效的防止病毒对作物幼苗的侵害,保证种苗无病毒,进而有利于推广良种经济作物的种植。所以,今后在农业种植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和运用,为了达到更好的运用效果,在农业种植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植物组织培育中,要保证适宜的温度、光照、温度等条件,培养基组成、PH值、渗透压等化学条件也应该满足条件,为组织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在进行初代培养外植体的时候,要做好褐变处理工作。有时候外植体接种后,表面会出现褐变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影响整个外植体的培养,因此,必须做好处理工作,保证组织培养的质量。
1.3生物农药的制作
生物农药也是伴随着生物技术的运用而出现的,它是利用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作为农药制品的有效成分,改变传统的通过化学手段制作农药的方法,既能够达到杀虫保护农作物的目的,还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生物农药的运用,还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能够提高植株的耐药性。因此,在农药的制作上,采用生物技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对农业种植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基因工程药品当中,许多药品是从生物组织中提取材料生产的。但是材料提取困难,因而药品的价格也比较昂贵。而微生物能够迅速生长,并且容易控制,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在生物制药实践中,可以将生物合成相应药物成分的基因导入到微生物细胞当中,使其产生相应的药物,这样不仅能够解决材料来源困难的问题,还能够进行大规模生产,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2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的展望
在农业种植领域,运用生物技术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生物技术存在潜在的安全危险性。由于受到科研水平和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没有完全掌握基因技术,将生物技术运用到农业种植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此外,转基因还可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对人类的健康潜在一定的危害。今后在生物技术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例如,进行光合作用的应用研究,加强生物固氮技术、植物的生物反应器等技术的研究,突破现阶段生物技术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促进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当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3结束语
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将现代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利用现代化技术,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基本品质,保证市场上农产品的供需平衡。同时,农业水平的提高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促进我国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在明确现代化技术与农业种植的结合点,在现代化技术应用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确定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方式。
1现代化技术在农业种植中应用的现状
1.1 计算机信息技术
在农业种植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表现为数据库共享技术、可视技术、传感技术等的应用。
一是利用数据库共享技术,建设农业种植的相关数据,能够为农业种植人员提供具体的种植办法、作物生长标准。同时,数据库构建了与农业专家沟通的平台,也为农作物种植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二是利用传感技术,种植人员能够及时控制农作物的温度、水分,进而通过温度等内容的调节,干预作物的自然生长环境。同时,种植人员还可以根据传感数据调整当前作物的种植模式、种植计划等;三是利用可视技术,种植人?T能够对种植情况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了解作物的病虫害情况、干枯程度等,还可以通过对农作物的估产,把握种植产量,减少农作物种植的损失。
1.2光技术
不同作物对于光的要求不同,严格把控农业种植中的光作用,能够适时调节作物所处的温度环境,在满足作物光照需要的同时,提高其光合效率,进而实现作物的优产化种植。我国当前农业种植中主要通过蓝光和红光的调节来满足植物的光照需要。
1.3生物技术
农业种植工作属于生物研究工作的一部分。将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种植过程中,有助于种植人员及时了解作物的特性,提高作物抗虫、抗旱能力等,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更多高产作物,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当前,农业种植中应用的生物技术主要包括生物组织培养技术,即通过生物组织的改变增强作物的生长能力;生物杀虫技术,主要用于改变传统生物技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作物耐药性;转基因技术,主要通过作物基因的重组,选择具备优势基因的作物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2现代化技术应用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2.1有利影响
2.1.1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许多新型农产品得以问世,有效降低了农作物对于生长环境的依赖性,促进农作物更加高产,农业种植更加高效。
2.1.2延长生物生命周期 传统农业种植中,农民基本“靠天吃饭”,且受时间、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较大。现代化技术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条件,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等,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保证市场中农产品的供应要求,有效延长了农作物的生命周期。
2.2不利影响
2.2.1加剧环境污染 在种植过程中,虽然可以利用可视技术、传感技术等对作物进行实时监控,但是为保证作物产量,种植人员有可能过度使用化肥、除草剂等,这些肥料和化学药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甚至通过植物生长过程在植物中聚集,最后被人们身体所吸收;另外,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会影响农作物周围的环境,对作物生产造成影响。
2.2.2导致土壤盐碱化 农业灌溉需要大量的水源,但是灌溉用水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土壤盐碱化严重,对耕地环境产生影响,造成耕地面积减少,不利于作物的种植和培育。
3农业种植中现代化技术应用的发展策略
3.1强化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目的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应用现代化技术,需要以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主要目的,以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基本要求,尽可能降低对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影响。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政府需要鼓励科研部门以农业发展为背景,进行农业相关技术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并对取得研究成果的技术予以资金支持,推动该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和使用;其次,要强化农民的现代化技术使用能力,引导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利用政府补贴的形式促进现代化技术产品在农业领域的使用和新型农业技术的开发。
3.2健全新型现代化技术的使用标准
在现代化技术应用的条件下,农业种植面临的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我国当前现代化技术评估能力及技术应用标准研究不足的弊端。因此,需要针对现代化技术发展和农业种植要求,健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法规,尽可能减少技术应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种植的规范化与有效化。
在当今世界各国纷纷建立以基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抢占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的新形势下,参加北京“国际周”现代农业高层论坛的专家呼吁,要密切关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日益显现的研究成果商品化、研究方式规模化和基因资源争夺白热化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生物世纪里,真正占据自己的位置。
农业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增强农作物以及畜禽鱼的抗性、品质改良、提高产量和生产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等。其中以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运用最为重要,发展最快。根据统计资料,到2000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推广面积达4420万公顷,比1996年增长了25倍;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从1996年的6个增加到2000年的13个。这其中美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广,达到了3030万公顷,占68%;其次为阿根廷,1000万公顷,占23%;加拿大300万公顷,占7%;我国为50万公顷,占1%。
根据有关专家的看法,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表现为:
——研究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进程加速。目前,农业生物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业在发达国家业已形成,并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有关专家预测,本世纪生物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将达到10%以上,而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又将占相当的比重。世界银行下属机构预测世界范围内转基因作物产业的交易额为2000年20亿美元,2005年60亿美元,2010年200亿美元;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机构(ISAAA)的预测则分别为30亿美元、80亿美元和280亿美元。
——研究方式集约化、规模化明显。在政府以及公共机构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进行投资研究的同时,众多私有企业也开始注意到这一领域将是继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之后的又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增长点,私人公司已逐步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主体。以美国为例,民营机构1992年对这一领域的投资为5.95亿美元,而1999年则达到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生物技术企业领域的兼并和收购狂潮,并购金额从1997年的12.37亿美元陡然升至1999年的138亿美元。一些资产过百亿美元的巨型跨国公司由此形成,过去分散的研究基地也随之向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促成公司并购的原因,一方面是为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人员组合,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产业,小公司在资金、技术、以及抗风险能力上均难以独立对农业生物技术产品进行研发和推广。只有强强联手的大型现代农业生物技术企业才能有效占领市场,与其它企业抗衡。
——基因资源争夺呈白热化。在商业利益驱使下,发达国家各主要生物技术公司对生物资源及其知识产权展开了激烈争夺,其核心就是对基因的争夺。谁掌握了基因,谁就掌握了生物技术的制高点,就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有专家称,转基因植物技术知识产权很可能就是未来国际贸易中市场准入、贸易壁垒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表明,为了获取我国丰富的生物基因组资源,国外公司已在我国境内悄悄地开展活动。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指出,基因资源是有限的、可视专利的战略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不建立自己的生物信息技术平台,指望在别人的公益性研究完成后捡便宜的想法,会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和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加快生物资源信息化的研究,保护、利用和开发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当务之急。
一、生物技术应用于养殖业
目前,饲料企业普遍在加工饲料时添加抗生素,虽然在标签上已标明休药期,但有的养猪场在实际操作中不按规定执行,甚至生猪出栏的当天仍然饲喂含抗生素的饲料,致使肉食含抗生素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应用生物技术,以生物菌种替代抗生素添加到饲料中,分别加工成生物预混料、生物浓缩料、生物配合饲料,这是生产无公害食品的最佳选择。这些生物饲料的优势是:
1. 调控营养水平。试验证明:以生物菌种替代抗生素配制生物预混料、生物浓缩料和生物配合饲料,饲喂前将1天所需要的饲料提前24小时拌50%~70%的水,进行发酵,经检测粗蛋白含量达到17.7%,比原配合饲料提高了3.1个百分点。在发酵过程中既增加了菌体蛋白,又增加了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的含量。笔者近几年指导部分养猪场与分散养猪户利用生物饲料养猪4680头,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中平均体重15千克的长×大×本内三元仔猪,饲养4个月达到90千克,育肥期平均每头月增重18.75千克,料重比2.8∶1;平均体重15千克的杜×长×大外三元育肥仔猪,饲养4个月达到107千克,每头平均月增重23千克,料重比2.6∶1。红岩寺镇凉水村朱每年养猪120头,自2004年9月开始利用生物饲料,并与其他3种名牌饲料对比,生物饲料表现出成本低,增重效果与名牌饲料无明显差异,所以他连续8年使用生物饲料。
2. 降低成本。菜籽饼(粕)含有硫葡萄甙、芥酸和单宁等有害成分;棉饼(粕)含有游离棉酚等有害成分;花生饼(粕)极易感染黄曲霉素;玉米如果收获时受雨季影响,干燥方法不妥,仓储会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赤霉烯酮、呕吐霉素或赭曲霉素。这些毒素会造成母猪繁殖障碍或导致育肥猪采食量下降甚至产生呕吐症状。饲料企业与养猪场因考虑菜籽饼、棉籽饼、花生饼等有害成分的影响,在配制饲料时,主要选用豆粕,但豆粕价格高,从而导致饲料企业与养猪场效益差。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利用菜籽饼(粕)、棉籽饼(粕)、花生饼(粕)和玉米等本地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这类饼粕与玉米加工成配合饲料后,饲喂前进行生物发酵,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脱毒问题。生物脱毒方法方便、科学,可大幅度减少豆粕用量,降低饲料成本。
3. 防治仔猪腹泻。仔猪腹泻是较为普遍的问题,如果防治不当,有可能由腹泻转为细菌性的仔猪黄痢、白痢,甚至发生水肿病导致成批死亡。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防治黄痢、白痢,抗生素会破坏肠道有益菌群而加重腹泻。应用生物技术防治仔猪腹泻是最佳选择,这种生物饲料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达到防治仔猪腹泻的目的。
4. 增强免疫功能。生物饲料是采用了多种有益微生物菌种,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配合饲料全部发酵而成。这种生物饲料在体内能调节动物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达到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抗病力的作用。2007年6月至8月,建始县10个乡镇受到蓝耳病危害,大小猪场受到疫情影响,而红岩寺镇朱的猪场由于长期利用生物饲料,增强了猪的免疫功能,无1头发病。近几年,全县有2166户以生物饲料喂养的生猪均未受到重大疫病危害。
生物饲料显示了多种优势,是生产无公害畜禽蛋绿色食品的最佳选择。饲料企业可以利用生物预混料生产生物浓缩饲料、生物配合饲料,养殖者可以利用生物预混料或生物浓缩料加工生物配合饲料。
二、生物技术应用于种植业
粮食是人们极为重要的食品,这类食品的安全与使用化肥息息相关。长期施用化肥,化肥在土壤中转化为硝态氮,引起蔬菜、粮食等食物硝酸盐含量过高;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中毒会引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并致人死亡,同时也是致癌因子。土壤中长期过量施用氮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过量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是会使作物凋谢枯萎,二是会引起人畜中毒。为了食品安全,研制生物有机肥是人类健康的需要,也是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需要。生物有机肥可有效避免亚硝酸盐中毒,确保食品安全,而且能实现粮食增产。
笔者研制的生物有机肥含粮油作物、花卉等所需要的铜、铁、锌、锰、硼等微量元素与氮、磷、钾等营养成分,并含生物菌种。这种生物有机肥既可以代替复合肥,又可以代替尿素等氮肥,因此,既可以做底肥,又可以做追肥,2012年已有部分农户利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粮食作物、蔬菜、花卉。其优势是:
1. 促进植物吸收利用。肥料中氮、磷、钾及其他成分,一般情况下植物吸收利用率不高,如氯化钾是粮食作物较理想的钾肥,经实际观察,2012年3月直接施用到土壤里的氯化钾,9月份翻动土壤,发现氯化钾仍然是红色的颗粒,这说明有未被完全吸收利用的现象;而在另一田块采取氯化钾配入到生物有机肥料中,经粉碎混合后再施的方法,这些氯化钾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被全部吸收利用,土壤中无残留。
2. 肥效长,抗病力强。生物有机肥料的各种成分经微生物分解后,利用率高,且肥效长,植物抗病力强。如业州镇石桥湾村代明祥使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0.5亩,在收获前15天茎叶仍然青绿粗壮,生长旺盛,无根腐病;而相邻种同一品种玉米的地块,却因施用化肥,在收获前15天已凋谢枯萎。巫山县官渡镇黄仕荣同样反映,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玉米收获前几天仍然生长旺盛,茎叶青绿粗壮,而施用化肥种植的玉米早已凋谢枯萎。
3. 肥力高,增产增收。县农业局技术干部协助指导使用生物有机肥料种植粮食作物,秋收时经测产验收,证明使用生物有机肥的效益高。景阳镇大树垭村黄英杰种植的玉米,施用生物有机肥,平均亩产量669.9千克,亩收入1607.76元;而施用化肥平均亩产量586千克,亩收入1406.40元。业州镇猫儿坪村孙邦益种植的水稻,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平均亩产量546千克,而施用化肥平均亩产量只有452千克,使用生物有机肥比使用化肥增产20.8%,增收282元。
4. 有利于减少病虫为害,减少农药污染。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的作物长势旺盛,抗病害能力明显增强。据孙邦益介绍,施用生物有机肥的水稻直到收割前一直没有“蜢子”(稻飞虱)为害,而他施用化肥的另一块水稻田与邻近农户施用化肥的水稻田,连片受到“蜢子”为害。
5. 改良土壤。长期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更为严重的是长期超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增加,影响人畜健康。生物有机肥的施用,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与有益微生物,又避免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为害,有利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三、推广应用生物技术,生产绿色食品
推广应用生物技术,发展瘦肉型商品猪、肉鸡、蛋鸡等畜禽生产,并建立养殖—种植—养殖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同时分别以养殖业、种植业不同品种形成绿色食品产业链,是今后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1. 建立生物技术综合养殖种植小区。即以一个村或片区,发展农业生物技术示范户100户,每户每年可为市场提供瘦肉型商品猪1万头,肉鸡1万只,鲜蛋140吨;每户每年可用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10~20亩或水稻10~20亩。在此基础上,成立专业合作社,将畜禽产品、粮食产品统一回收,并分别加工包装投放市场,形成生物技术绿色食品产业链。
2. 以养殖业、种植业不同品种,分别建立生物技术示范小区,统一供种、供生物饲料或肥料,以生物有机肥种植万亩优质玉米或优质水稻,并统一回收产品,加工包装投放市场。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种植最广泛的国家,种植面积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66%。据报道,去年美国多数农作物种植面积都比前一年有所减少,但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却有增无减,大豆的种植面积5400万英亩,占大豆总种植面积的74%,而头一年只占68%;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占玉米总种植面积的32%,为2530万英亩,也大大高于头一年的26%;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1050万英亩,约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71%,超过了头一年的69%。目前美国的零售食品中有60%以上含转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麦是转基因的。
报道说,美国积极发展转基因农业技术说到底是为了维持其超级大国地位。美国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早,1975年转基因技术诞生,但美国农产品在90年代初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出口量下降,为清除美国农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障碍,美国在通过主导关贸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同时,将较其他发达国家占绝对优势的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制定了以提高产量与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目标的转基因农业战略,以继续维持其世界农业强国与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国的地位。于是在1991年2月,“美国竞争力总统委员会”在其“国家生物技术政策报告”中提出了“调动全部力量进行转基因技术开发并促其商品化”的方针。1996年,罗马世界粮食首脑会议达成了面向21世纪世界粮食安全保障的“罗马宣言”之后,美国通过推进转基因农产品商业化,迅速扩大其种植规模,加速了转基因农业的战略步骤。
伴随着转基因产品的迅速发展,反对声音也随之高涨。美国科技界官员强调指出,转基因作物由于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有利人体健康,如种植土豆、瓜果时,将这些作物中的成熟基因进行改变,收获后就不再继续成熟,从而使保鲜时间自然延长,也就避免了许多商贩使用化学药剂保鲜。转基因作物还可避免虫类给人类带来病毒。
在美国政府及科技界的支持和鼓励下,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在生产、流通中不加限制,对消费食物是否属于转基因种类不人为地进行划分,基因改造作物不必用标签注明,反对在国际贸易中对转基因食品施加贸易壁垒,这使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品种得以广泛应用,不仅增产、增收,而且还减少农药用量,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这也是转基因作物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当然,美国对转基因作物也有自己的管理措施。去年8月,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提出了一项新建议,主张转基因作物在田间试验的早期就应接受安全评估。根据该建议,即使是在风险还不明显的小规模种植阶段,投入田间试验的转基因作物也需要接受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环保局等部门的安全评估。
评估重点是作物中引入的转基因成分是否具有毒性,以及是否会导致过敏等症状,更有效地杜绝转基因污染;同年11月,美国生物技术公司与美国环境保护署就转基因玉米的规定达成协议,如果转基因玉米连续两年未达到政府管理条例的规定,他们将禁止农民播种特定品种的转基因玉米。按照该协议,种植转基因玉米时必须在半英里的范围内种植至少20%的传统玉米。南部地区的转基因生产商必须在半英里范围内种植至少50%的传统玉米,这项要求是防止害虫对转基因玉米产生抵抗性。
目前美国通过迅速增加转基因粮食产量和建立快速、便捷的全球农产品与粮食流通网络,形成在全球农产品市场上的巨大的竞争力与支配力,从而实现掌握21世纪世界农业与粮食生产流通主导权,这正是美国积极发展转基因农业的战略意图,美国转基因农业的迅速发展,使大量的美国转基因农产品进入世界农产品市场,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形成巨大的冲击。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农业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生物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四大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中的后起之秀。
1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概况
自1953年英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的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以来,人们对遗传基因密码的了解有了突破性进展,现代生物技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此后,生物技术研究倍受青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应用范围已经涉及到农业,医药,环境,食品和化工等多个领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美国等国家投资了上亿美元的资金对人类基因组进行研究,并于今年4月完成人类基因图谱,我们国家承担了全部工作的l%左右。我国的863计划,攀登计划等对动植物的转基因及水稻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人类在生物基因工程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19%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黄大年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在世界上首次研究出了抗除草剂转基因杂交稻,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杂交稻制种纯度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微生物农药因具有对环境和生态安全的突出优点而受到国内外高度重视。将毒蛋白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分别导人水稻,使得新种质不仅有显着的抗虫性,而且有较强的抗除草剂效果。控制谷蛋白产生的基因植人“越光”号水稻中,使它的谷蛋白含量减少了四分之三,大大提高了它在食用和造酒方面的质量。瑞士培育出能产生p一胡萝卜素的转基因水稻,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餐桌上的米饭不是白色的而是金黄色的。全世界估计有24亿人口以大米为主食,还有上千万人因铁的摄人量不足而使智力和身体发育受到影响;因维生素A的摄人量不足而在少年时期就失明。并且受影响的人群无法通过食用蔬菜、水果和肉类补充主食中缺乏的铁和维生素。瑞士科学家把黄水仙等植物的基因植人水稻,从而提高大米的营养价值,可以帮助千百万人防止贫血和失明。1995年安徽省岳西县农民因种植假稻种而造成0.7万公顷稻田大幅减产甚至绝收的惨剧,利用基因指纹鉴别技术,真假稻种一天可见分晓。集粮食作物“抗逆、早熟、高产、优质、无污染”为一体的“作物基因诱导调控技术”,在云南生态农业研究所诞生。这项新技术的问世,给21世纪世界农业的持续发展、解决土壤退化、耕地锐减、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带来了希望。1994年,首批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保鲜的番茄和抗除草剂棉花在美国获准进人市场销售。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国外批准商业化应用的各类转基因植物产品已近90种,仅美国和加拿大就超过了50种,其中,大部分都与病虫草害防治有关,例如抗虫(玉米螟)玉米,抗虫(棉铃虫、红铃虫)棉花,抗虫(甲虫)马铃薯,抗病毒的西葫芦、番木瓜,抗除草剂(草甘麟、草钱磷、澳苯睛、磺酞脉、咪哇琳酮)的玉米、大豆、棉花、油菜、亚麻等。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19%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为200万公顷,1997年猛涨到1280万公顷,1998年又上升到2600万公顷,1999年的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3990万公顷,比1998年的种植面积增加了44%。美国是世界上种植转基因作物面积最大的国家,1999年达到了2870万公顷。其中转基因玉米、大豆和棉花的种植面积,已分别占各作物总种植面积的1/4‘1/3。一个新兴的农业高技术种子产业开始形成。生物技术已经显示出对农业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强劲的推动作用。中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仅据19%年统计,国内研究和开发的转基因植物达47种,涉及各类基因103种,其中,与病虫草害防治有关的基因约62种。近两年来,研究开发的基因数量和.转基因植物的种类又有增加。目前国内已批准14种转基因植物、30多种产品进人田间试验或环境释放。中国自行研究培育的4种转基因植物、5种产品已通过安全性评价获准商业化应用。其中同抗病虫有关的有3个,即抗棉铃虫的棉花、抗病毒病(CMV)的番茄和甜椒。近年来,转苏云金芽抱杆菌(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的棉花最为引人注目。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上独立研究成功转基因抗虫棉、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2个国家。抗虫棉的育成和推广也标志着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开始进人产业化发展阶段。预计1999年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可超过13万公顷,2000年可达到33万公顷,除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以外,还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生物基因工程技术,1999年全球转基因农产品的销售额由1995年的7500万美元增长到21‘22亿美元,增长了近30倍。2以洲〕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30亿美元。对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人们对转基因作物栽培的长期安全性以及对周围生态的影响放心不下。北京大学副校长陈章良教授认为这种忧虑大可不必,他指出,克隆和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对医药业、农业等领域都有重要作用。
只要加强监管和遵循科学的道德精神,人类完全可以控制转基因技术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如同人类发明了核能并成功应用于和平目的一样。在农业领域中,将转基因生物技术应用到杀虫、抗除草剂等方面,起到提高产量和质量、减少污染以及提高作物抗逆性等益处。多种相关作物,包括耐保存的西红柿,抗虫的马铃薯,抗虫和抗除草剂的棉花、大豆、玉米已进人市场。在种植转基因作物最广泛的美国,两亿多人食用四年多来还没有出现过任何不良影响,其他地区也没有接到有问题的报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这些发达国家不同,人几基数大且每年仍呈上升趋势,而可耕地面积却没有增加,自身依然要进口粮食等农产品。更重要的是,面对加人WTO的情势,中国必须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才能应对外国农产品的挑战,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因此,中国在关注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同时,应加快推广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农业生物技术成果。
2对宁波市今后发展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几点建议
(l)现代生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必须与传统的常规技术方法相结合,这一点已为目以转抗病虫基因较多,例如抗稻疚病、白越来趁多的实践所证明。以水稻转抗病虫基叶枯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旱抗盐基因育种为例,一般来说,某一特定基因的直因,这些都是解决一些栽培上经常碰到的问接导人要比常规杂交育种简便快速,更有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后应的性和预见性。然而,目前对于外源基因在适当进行一些能够提高农作物品质的基因的转基因植物中的整合特点、遗传规律以及表构建与转化,以及一些抗腐烂或贮藏墓因的达调控仍缺乏足够的了解,若要获得具有良植物转基因工作。例如,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好、称定抗病和农艺性状的品系,仍需要育袋装榨菜,雪菜中的防腐剂含t很高,另外种、植保和分子生物学家紧密配合,从大童宁波地区的一些特产,如杨梅,奉化水蜜桃转墓因植株中进行鉴定和选育。在病虫害综等产品,如果通过转基因技术降低防腐剂的合防治体系中,转墓因植物或重组微生物的使用量并提高它们的保鲜时间就可以销往国应用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它的应用也可外和全国各个地方,能够大大提高经济价能引起植物与病虫等生态关系的新的变化。值。
(2)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一些转基因项目以转抗病虫基因较多,例如抗稻疚病、白叶枯病基因,抗除草剂基因,抗旱抗盐基因,这些都是解决一些栽培上经常碰到的问题。
(3)在进行生物工程研究的同时,必可能增加对害虫的选择压力而引发害虫对须加强检测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生物技术是Bt制荆或转Bt基因植物的抗性。目前中国借助仪器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基因定位,已开展了棉铃虫抗性的预测、监测与预防研基因序列分析,扩增导人都要借助仪器来完究,这将为抗虫棉合理有效的应用提供必要成。
(4)目前中国的研究水平与世界发达用后也可能引起非靶标害虫数t的上升而出国家相差不远。面对美国等跨国生物技术公现新的防治问题。因此,应当研究各种变司的竞争,中国各研究单位之间应加强合化,并从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出发,协调多作,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物种资源进一步创种防治手段,制定技术配套措施,才能获得新,同时改进推广体制,调动农民应用成果除害、增收、保护生态与环境的最大效益。的积极性,让转基因技术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发挥更大作用。
据《每日经济新闻》7月19日报道,“3种转基因水稻、玉米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但并不代表就能进行商业化种植。现在只是说明它们是安全的,还需要”做品种审定和申请销售许可,然后才能大规模种植,这个过程或许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黄大昉日前表示。
然而,农业部虽从未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作物商业化;任何人传布或种植转基因主粮作物都是违法的,但中国农科院种业专家佟屏亚曾明确指出,中国农田里早已经大片地种植转基因作物了,有“违规商业化”玉米,也有转基因水稻。“我国转基因水稻种子的销售渠道已经遍布南方十多个省,并已形成规模种植。”
对此,黄大昉表示,农业部正在调查,“要调查清楚情况如何,到底严重到什么程度”。
虽然转基因农作物在中国面临着不断的争议。但据了解,2010年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已达到了1.48亿公顷,是1996年的87倍。英国一家咨询公司董事指出,自1996年以来,生物技术性状已让全球大豆和玉米产量分别增长了8350万砘和1.305亿吨,皮棉和油菜分别增产1050万吨和550万吨。
为响应国务院“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推动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研究和产业化进程,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于2013年2月28日在北京举办了 “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高峰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我国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许智宏院士、范云六院士、戴景瑞院士、李宁院士等到会,来自相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种子企业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共200多人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主席Clive James博士、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廖西元副局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研究员分别就国内外转基因农作物研究与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育种新时代的种业科技创新、生物育种对农业宏观经济的影响等重要专题做了特邀报告。
论坛主席许智宏院士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了发展生物技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出了当前我国面对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为了加快推进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他号召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专家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较上年又有大幅度增长,已达到1.703亿公顷(折合25.55亿亩,为我国耕地面积的1.4倍)。与产业发展之初的1996年相比,17年间面积增长了100倍。目前全世界生产的81%的大豆、81%的棉花、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除了28个国家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以外,还有30个国家批准进口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相关区域的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农业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作为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实施5年以来,我国生物育种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有了全面和显著提高,进展令人瞩目。我国已发掘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虫、抗除草剂、优质、抗逆等重要功能基因,棉花、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并已拥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产业发展潜力的创新性成果。此外,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也步入了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的新阶段。
有关专家在报告中还指出,转基因技术在我国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近年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有所减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农作物生物育种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加强种业科技创新,加快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已成为突破我国耕地和水等资源约束、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及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为了推进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有关专家提出要加大重大专项实施力度,积极推进重大成果产业化;研究借鉴国外种业研发管理模式,加快实现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加强科学传播,为生物育种发展创造良好氛围等多项重要建议。
高峰论坛上,研究人员、研究生和到访的媒体记者都踊跃提问和发表看法,气氛热烈,互动充分。会后不少代表反映,本次论坛层次高、代表性广泛,大会组织有序,参会收获很大。本次高峰论坛对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中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使与会专家和代表获得了许多重要信息。
这次是会议也是相关领域学会联合开展学术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有望对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本次论坛也显示出,通过学会联合,有效地集聚专家和科技社团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学术交流、科学传播以及促进产业发展。(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
重视粮食安全,不仅是实现粮食自给,而且应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可持续农业发展,为人类提供无公害食品,即充分利用生物有机资源发展粮食生产,笔者曾以农作物所需要的生物菌种、微量元素、氮、磷和钾的生物有机肥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获得良好的效果。
湖北省建始县农业局的技术人员指导农民利用生物有机肥种植粮食作物,经测产验收,景阳镇大树垭村黄英杰2012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669.8千克,以化肥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586千克,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增产14.3%。花坪镇村坊村刘新进2013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玉米平均亩产750.2千克,大大高于当地施用化肥种植的平均亩产550千克的水平。业州镇猫儿坪村孙邦益2012年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545千克,施用化肥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452千克,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增产稻谷93千克。三里乡香米专业合作社2013年大面积施用生物有机肥种植水稻,平均亩产630千克。
施用生物有机肥有利于减少病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作物长势旺盛,抗病能力也明显增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减少化肥农药对粮食蔬菜等食品的不良影响,而以生物有机肥种植的粮食蔬菜,可以避免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污染,而且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有益微生物,防止土壤板结,消除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危害,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
养殖业生产的肉食、禽蛋产品,所用的饲料添加抗生素甚至滥用抗生素较为普遍,饲料企业虽然在标签上标明了休药期,但有的养殖场和养殖户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执行,有的直至生猪出栏的当天仍然饲喂含抗生素的饲料,产蛋期的鸡依旧饲喂含抗生素的饲料,甚至超标准使用铜、铁、锌、锰等微量元素,人们食用了这类饲料喂养的畜禽肉食和禽蛋产品,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形成致癌因素。
依靠生物技术,生产绿色食品,是以生物菌种替代抗生素,不使用砷制剂,不超标准使用微量元素。笔者近几年指导部分养殖场及分散养殖户利用生物饲料养猪5100头,其中平均体重15千克的仔猪饲养4个月可达到107千克,每头月增重23千克,料重比2.6∶1。生物饲料不仅增重效果好,而且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饲料企业及养殖户配制饲料时所选用的豆粕成本较高,生物技术能够利用本地资源,可降低成本,但要选好脱毒方法,菜粕、棉粕、花生粕是廉价的蛋白质原料,但分别含有芥酸、单宁、游离棉酚或易感黄曲霉素等有害成分,这类饼粕及玉米加工成配合饲料,饲喂前应进行生物发酵,以有效脱毒。生物饲料还可以防治仔猪腹泻,增强畜禽免疫功能,提高动物抗病力。
(作者联系地址:湖北省建始县业州镇业州大道123号畜牧局 邮编:445300)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业生产;应用;影响
1.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1植物育种和繁殖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植物育种和繁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将一些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到另一个品种中去,以获得更高的产量、质量,或者是提高该品种的抗性,减少传统的种植过程中繁琐的病虫害防治、防倒伏等操作,较传统的育种更省时、更具效益,在当前农业生产中已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展示了植物基因工程在未来农业生产中的广阔前景。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油菜等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阶段。
1.2生物固氮
农业土壤的氮素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生物技术的利用能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潜在的、真正有价值的帮助。生物固氮不仅节约能源,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近年来,固氮基因工程的发展迅速,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建立赋予了生物固氮研究新的内涵和研究策略,对生物固氮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动力。如我国已成功地构建了12株水稻粪产碱菌耐氨工程菌。施用这种细菌可节约化肥1/5,平均增产5.0%~12.5%。
1.3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草鼠害的一类农药。目前,在实际应用中,生物农药泛指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微生物源农药。近年来我国生物农药得到了较大发展,已初步形成40余家研究机构大约300家生产企业。如阿维菌素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胃毒活性和杀虫广谱性;另一主打产品抗菌素类的井冈霉素至今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当家品种。
1.4动物体细胞克隆及生物反应器的应用
1997年世界上第1个体细胞克隆绵羊“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动物核移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用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器官组织高效表达和生产活蛋白的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开发近年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2.现代生物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2.1农作物的毒性问题
转基因农作物一般情况下均是将细菌和病毒作为载体,通过将需要转入的基因连接在细菌和病毒上,再将其导入受体细胞中,最终使受体细胞表现出人类需要的表现型。在基因的转移中使用的最多的为反转录病毒,研究表明,反转录病毒有可能会诱发癌症和其他疾病。
2.2抗药性和过敏性
研究表明,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抗虫棉产生抗性。转基因抗虫棉对第1、第2代棉铃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但第3、第4代棉铃虫已对转基因棉产生抗性。如果此种具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对转基因表达蛋白具有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2.3环境生态问题
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出抗旱、耐盐、抗病虫害作物同时,也导致生物多样性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甚至使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而成为“超级杂草”,从而严重威胁其他作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由此,造成严重的基因污染问题,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4对农业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脱离当地农业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危害,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动植物引起当地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引发自生作物成为严重的杂草问题,转基因作物通过杂交后产生杂种影响食物安全等,有些已经成为当地的有害动植物。
3.生物技术及农业发展的展望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是发展顺利,进步较快,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已经初步建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已拥有一批抗病虫、抗除草剂、抗旱、营养改良等重要基因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水稻、棉花、玉米等转基因作物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深入,一系列基因农作物新品种正逐渐走向市场。预测在21世纪,将有更多的优良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推广,并为消费者所接受。
总的来说,现代生物技术对当代农业做出的贡献是不能磨灭的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的生物产业会在充分利用制度、资源以及人才与技术上的优势上,抓住有利时机并大力推进生物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在即将到来的生物世纪里,真正占据自己的位置,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桂芳.生物技术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科技导报,1992
[2]张强.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3
[3]林梅,宋璐璐,毛国军.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
[4]阮燕晔.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5]李亚军.浅谈生物技术给农业带来的利与弊[J].今日科苑,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