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非会计专业

非会计专业

时间:2022-06-27 04:3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非会计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非会计专业

第1篇

(一)非会计专业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

缺乏学习兴趣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基础会计课程并不是本专业的主要课程,且会计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术语较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对课程知识难以把握,使得对课程的重视程度降低,加之大多数非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在毕业后从事会计的打算。这些原因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对待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方面,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进而表现出慵懒散漫的态度。

(二)非会计专业学生思维过于发散

由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会有不同的思维认知特点,当前高职院校的非会计专业,包括文秘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以及经济管理类专业等专业,这些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都十分发散,即处理相同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解决。而会计知识十分严谨,任何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违法行为,在解决会计问题时,只有唯一一种必须遵守与执行的途径,这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发散思维相冲突。

二、高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高职院校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不能完全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必须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会计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法、财务分析、会计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四大模块。

(二)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

由于会计学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诸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等术语,学习这些专业术语是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学时,如何让学生理解会计专业术语是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师只有细致耐心的向学生深入解读,才能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晦涩的会计术语转化为生活化举例,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入手,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权责发生制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家庭水电费缴纳、公交IC卡的使用等生活事件带入知识点的教学,以此向学生说明费用的发生与实际支付的不同,进而解释权责发生制的定义。

(三)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书中多以文字为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牢记知识点时,容易将会计基础理论混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枯燥的文字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图形教学,学生通过图形能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并且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快速的巩固知识。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流程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账务处理的四个部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同时,借助财务处理流程向学生讲解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的关系,“商业语言”代表原始凭证,通常只需要一般的经办人便能完成,而“会计语言”代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和相关的记账方向,通常必须由专业的会计人员完成。在“商业语言”向“会计语言”过渡时,会计人员扮演着语言“翻译者”。

第2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1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对非会计学专业学生教授会计学课程,是为了让非会计专业学生以较高的综合素质参与到未来社会竞争中,在以后的工作中知道在何时使用何种会计信息,能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成为懂会计、会用会计的管理类人才。而在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同样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使其能够与专业密切结合。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在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未能从各个专业本身的角度出发来设置、实践教学目标,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实验教学需要相关的实验设施和场所,没有合适的实验基础设施,实践教学将受到严重阻碍。虽然很多学校设有专门的会计实验室,但实验人数远超过可供使用的设施,硬件不足是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改善硬件设施迫在眉睫。目前,很多高校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实验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有所侧重,其结果是学生掌握了操作的流程及软件的功能,却未能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也未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购置一款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教学软件、针对非会计专业本身特点提供对应的基础设备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问题。

1.3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

很多高校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事前没有拟定完善的教学方案,也没有给学生设置合适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教学过程随意性较大,教学效果较差。由于考核制度和监控措施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实验教学流于形式,其最终结果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成为空谈。

1.4实验教学师资素质有待提高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升,而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精通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这一缺陷也从根本上影响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成就。很多硕、博士毕业后就直接担任专业教学的教师,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参加工作后又难以从繁忙的教学任务中抽身,去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操作锻炼。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具有较高理论知识水平和较低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教师阻碍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1.5实践教育基地匮乏

实用主义教育学中崇尚一个观点:从“做中学”。即不要给学生教授已经存在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发现知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探寻知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发现、索求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据以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就是从“做中学”的体现。而寻找或建立一个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提供重要场所,同时校外实习基地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摇篮,学校如果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人才培养目标就是纸上谈兵。现行条件下,很多高校没有自身的实践教育基地,也没有愿意提供实践教育机会的企业,给学生的实践教育设置了障碍。

1.6实验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针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实验教材严重缺乏,大多数院校使用的都是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材或者本校教师自编的讲义。从而使得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实验内容如同会计专业一样偏重账务处理过程,没有从不同专业的特色去考虑,同时忽视了学生分析、应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结果的能力,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2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效果的对策

2.1针对非会计专业的特点

设立实验教学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生最终要掌握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技能,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则与之不同:只须将所学的会计知识运用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当中,能够运用、处理会计信息,并为其管理职能服务即可。因此,非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理解、应用、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而不需要掌握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

2.2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实践教育,如同会计专业一样,需要一定的实训场所和基地,同时需要配备相关的基础设施。而基础场所和实施的配备根据实训项目的内容不同而不同,如进行手工操作实训时需要提供纸质版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模拟企业会计账务处理流程,同时,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手工实训室进行手工实训的操作,手工实训室除了必要的桌子、椅子外,还可根据需要配备一些版面来辅助教学,使会计工作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手工实训使学生可以真正体验作为一名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如何利用会计信息为企业管理服务,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要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生成和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建立非会计专业计算机操作实训室成为必要。计算机实训室需要学生配套使用的计算机和相关的会计软件。针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采用ERP实训室、实训法进行实践教学。通过ERP实训室的实训操作,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清楚财务人员不仅仅要进行核算工作,而是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清楚企业所有的业务处理流程以及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竭尽所能。ERP实训教学的实施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各个理论知识充分在模拟实践中得以运用,还使学生体验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的角色运用,同时在实训操作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等。总而言之,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的融合,是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信息处理和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很重要一部分内容是在会计实训室中完成的,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强计算机机房建设,针对非会计专业的特点配置相关实训教学软件,从而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2.3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非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同样要改进其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训过程监控制度,保证教学效果。例如,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分板块形式进行教授,并在每个板块留给学生相应的思考题或各种形式的作业,构成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在最终考核形式上,可采用板块案例分析、撰写实训课程论文、模拟面试提问、模拟综合实训考核等形式,考核的内容灵活多样,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侧重,例如大部分管理类专业侧重应用、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考核评价体系从而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达到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4提高实验教学师资素质

实验教学教师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实践教学领域的前沿和方向。为了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教师的素质,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和学校都要做出努力:教师自身可以联系相关企业,利用节假日到企业进行实训观摩学习,或者长期在企业兼职会计岗位相关工作,从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定期输送相关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让实验教师能够洞悉最新实践前沿信息,并与自身教学相结合。

2.5给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教育机会

会计信息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去企事业单位兼职的难度,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都不愿意接受会计岗位的实习生,虽然如此,确也并非绝对。例如可以到会计事务所或者中介记账机构去进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会计实践技能。为了能够争取到社会实践教育机会,学生自身和学校可以齐心协力:首先,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寻求企业实习锻炼机会,借此了解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及会计作为职能部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过程。其次,学校也可以大力倡导校企合作模式,引进合适的企业;学校给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工作岗位,从而拓宽校外实习渠道,使学校和企业达到互惠共赢的局面。

2.6编制有针对性的实验教材

针对会计学专业和非会计专业教学的不同特点,在构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实验教材时,考虑到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将整套实验教材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所有专业都必须掌握的部分,主要是一些基础的会计实践知识的应用;另外一个板块则是与专业特色相关的部分,这一部分需要编写教师认真斟酌并与专业人员商定后进行编写。这种教材编写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不同专业会计实验教材不加区分的现象;即考虑了不同专业的特色需求,也不影响整体内容的完整性。

3结语

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而非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化,也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得以实现。因此,进行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有助于形成一套成熟的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非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并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纪金莲.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区别的探讨[J].绿色财会,2009(6):55-56.

[2]姚津.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成要素及其建设[J].会计之友,2009(3):82-83.

第3篇

传统的会计专业教育侧重培养学生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如何运用会计信息帮助管理决策,会计专业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是加工者,要熟稔信息生产之道。而非会计专业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会计知识便是分析各种会计信息帮助管理或投资决策。从这一层面讲,非专业会计人员不必掌握如何生产会计信息,但须熟知各种会计信息的意义和对管理、投资等活动的影响。总结起来,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则应侧重于会计信息的应用,以及借助会计信息分析、判断、创新的能力。

二、传统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模式的不足

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目标后我们发现,现行教育模式并没有在会计专业和非专业教育方面做出明确的划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大都是跟在专业教育后面走,专业教育讲什么,非专业教育删减过后,挑出一门或两门拿到非会计专业的课堂上来讲,完全没有考虑到培养群体和目标的差异,结果导致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缺乏兴趣、培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凸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点造成的:

首先,非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人员缺乏对本专业会计教育目标的明确定位,直接导致课程选择和授课内容不科学。如上所述,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与专业会计教育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别,课程设置的内容限定和理论深度都应有所差异。不明确这一点,只把专业会计中的《基础会计》、《会计学》等搬过来直接用,势必难以令学生接受。

其次,教学设计陈旧,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会计课程本身就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又是以讲授理论为主,这样更使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如隔万里,兴趣荡然无存,效果可想而知。

最后,任课教师个人的专业背景单一,容易陷入专业教育的模式。有趣的是,为了保证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专业性”,会计课程一般都由科班出身的会计教师担任。这一点确保了知识传授的准确无误,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弊端,那就是这些教师习惯于对专业课程教授的思路和体系,不愿主动针对培养对象做积极的改动。

三、改善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建议

首先,明确教育目标,精选课程内容,构架科学体系。前文分析到,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的培养应侧重于对会计信息的应用,提升人才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具备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在课程范围圈定中,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保证给学生头脑中搭建一个完整的会计基础理论架构,这样也使学生日后的学习具有延展性,为自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理论的深度可以不做太多的延伸,但内容要有所侧重。例如,各种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理论,对于如何确认和计量可以适当的弱化,但涉及到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影响时,应当重点讲解。另外,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应用能力,财务分析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材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但教材只是辅助工具,课程体系的把握不应局限于教材,而是要根据事先确定的培养目标和思路做适当的调整。

其次,教学环节要坚持理论与案例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让学生永远有鱼吃,那就要教会他们钓鱼的方法。向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知识,乐观的说即使学生掌握了当前所有的会计原则和方法,也难以应对复杂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而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大都遭到学生的反感,挨累不讨好。如果能在讲授会计知识时立即结合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经典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了解会计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这样以“点”带“面”,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掌握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的态度以及他们的思维特点对于顺利设计授课环节也大有裨益。

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景中的学习兴趣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决定,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来自于对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其中奥秘的强烈愿望;为实现好的成绩产生了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使自己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了附属内驱力。这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设计课程的线索:兴趣—学习动机—激励—自我提高—巩固和探索精神。通过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引发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探索答案的热情,进而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探索答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大多以非会计的视度来思考和阐释问题,这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向专业方向思考,这样,对学生的认可转化成了正向激励,可以激发他们获取专业知识的渴望,顺利达成传达知识的目的,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使其已获取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

第4篇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看懂会计信息、会运用会计信息的应用复合型人才。从非会计专业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相关知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重点需要掌握的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特别是财务报告中反映出的会计信息,能够阅读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报告、懂得会计信息产生的过程和会计信息的基本经济含义,而对于如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一般应不作过高要求。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让学生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在了解会计处理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解释财务报告会计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独特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精髓而不需要过分注重会计核算细节,培养和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将来在管理实践中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整合调整教学内容

当前,国内大多数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讲课顺序仍然与会计学专业的基本重合,按照总论、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凭证与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的顺序进行讲解,复杂的专业术语不但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往往讲到财务会计报告时课程已经快要结束,课时比较紧张,教师对本来应该作为重点掌握的内容反而简单带过,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

由于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对会计信息的分析性运用,而不是熟练地进行会计分录的处理,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突出实用性和不同专业的需求,如何熟练地进行会计核算不应该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非会计专业学生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不是提供者,需要的是读懂会计信息所传递的经济含义,懂得特定的会计数据意味着什么。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读懂会计信息并会利用会计信息来分析本专业的相关问题。对传统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较大地调整,对于基本会计概念的讲授可以由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引出,这两张表能够将企业资金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清楚地描述出来,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迅速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教师先讲解资产负债表的性质,让学生知道资产负债表是如何形成的,再对表中的各项目进行分析,引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静态会计要素。同样,通过讲解利润表,引出收入、费用、利润三大动态会计要素。通过教学内容调整,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报表中直接传递的信息和间接隐含的信息,更好地熟悉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

三、加强综合案例教学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依然是教师重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单纯的理论灌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讲课时采用了案例,但一些单个的案例通常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设计的,不能将一个企业的整个业务流程全部包括进来。采用一个包括全部经济业务的综合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案例中涉及的有关知识点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在掌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学生分析思路和能力的培训,这样效果会更好。同时,在设计综合案例时,可以考虑不同专业的特点,将会计知识与特定专业联系起来,比如说对物流专业,可以设计为一家物流公司从成立之初到运营过程的整个业务;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会计主体可以设计为一家外贸公司。

四、改进教学手段

独立学院目前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讲授的教学手段,笔者认为,为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较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讲授法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泛讲外,还需对重难点内容进行精讲,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对比,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诸如开放式教学、讨论教学等其他教学手段,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可以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使其分小组进行课下讨论,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有关计算,并进行角色扮演;上课时再由各小组派出代表陈述,解释自己的观点,理解和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最后老师进行总评。案例不一定有绝对统一的答案,但它给予学生的是更多的讨论、参与的空间。学生单纯地听课或自己阅读,无法掌握一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自身的参与学习才能真正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学会分析问题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技巧、表达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会计的理解。

五、改革考核方式

和传统课程一样,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试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期末闭卷考试形式,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80%,考试的重点在会计的账务处理,这样的考核方式违背了教授学生会计知识的初衷,不能真正考查出学生对会计信息的掌握情况及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很多学生只是在考前突击,考过后很少还会记得学过的有关会计知识。因此笔者认为应调整考核方式,实施过程性考核,期末考试为辅,可以仅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一些基本理论;而80%的成绩由平时的小组讨论、案例报告、课堂问答等组成,对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问答可以考虑额外加分,并可以实行“关联加减分”。这种考核方式除了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还可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可以使学生在独立开放的环境下真正学会如何使用会计信息,将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第5篇

1.1学生对开设会计课程的态度调查发现,有91%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会计基础课程,84.2%的学生对该课程有兴趣,15%的学生认为会计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31.6%的学生认为会计学对数字概念要求高,学习难度较大。

1.2学生希望通过会计课程达到的目标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希望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能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具备阅读企业财务报表的能力,能通过阅读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部分学生希望掌握会计凭证和账簿登记的方法。

1.3学生对目前教材的满意度调查发现,62.2%的学生对目前使用的教材很不满意或不太满意,15%的学生认为教材一般,17.8%的学生对教材感到满意。感到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觉得教材内容过多、过满,会计业务处理的内容太多,现实案例的内容太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更适合会计专业的学生,而不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我校目前选用的是一本各高校普遍认可度较高的基础会计教材,但该教材主要是针对会计专业编写,核心内容在会计方法和账务处理部分,而对于财务报告的解读和分析则篇幅较小。因为本书所针对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后续课程还会开设《财务会计学》《财务分析学》等专业课程,所以财务报告等内容详细会在后续课程中介绍,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后续并不会再开设这些课程。可见,现行教材内容的安排和侧重点与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学习到的知识有着较大的偏差。

1.4学生对课程教学方式的态度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最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学习会计知识,近三成的学生认为开展手工模拟做账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而对理论讲授的方法则不太认同。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讲授会计理论知识往往会让他们觉得很枯燥、乏味,而如果能结合实际案例来学习,接受程度则高得多。

1.5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大部分学生对教学效果还是满意的,表示对教师在这门课程中讲授的知识还是掌握得比较牢固;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课时不足,一些想更深入学习的知识还没有学习到,只能通过课后自学完成;部分学生感觉上课互动性不强,应该增加互动环节。

2对策及建议

2.1明确教学目标,端正学生心态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的不是会计工作,而是企业管理、营销之类的工作,他们是未来会计报表的使用者而非会计信息的加工者。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他们学习会计课程的目的是能“懂会计”、“用会计”。通过教学,他们应当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学会通过已知的会计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和指导决策。但并不要求他们掌握会计凭证和账簿的具体填报方法,而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则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这是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一大区别。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安排。

2.2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根据已经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常规的教学内容是首先介绍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原则,然后学习会计账户、复式记账法,核心内容是会计分录、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及账证表的操作。但由于非会计专业学生主要目的是“懂会计”,内容就应该相应地进行调整。笔者建议教学内容围绕财务报表的理解与使用这条主线展开,顺藤摸瓜,进行知识的分解和讲授。比如,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结构和特点引出会计六要素、会计平衡等式的内容,对于如何使用会计信息的内容作为重点,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的内容相应简化,缩减相关课时。其次,针对不同的专业,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拓展内容:如针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除了重点讲解销售业务涉及的账务处理外,还可以增加与其密切相关的销售环节的业务报销、税务处理、应收账款分析等内容;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则应该增加非盈利性组织的会计帐表的阅读和分析,内容选取上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在课时安排上,调整现有的32课时为58课时,其中讲授课时和实践课时各占一半。

2.3选用合适的教材教材是学习的重要载体,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教材内容体系既要体现学科的系统性,又要与会计专业的教材相区别,同时要适合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与理解。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国内大部分会计基础教材没有作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区别,大多定位为普遍适用,这类通用教材占会计学基础教材的98%,而专门针对非会计专业编写的教材则很少,大部分教材为了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内容繁多,在较少的课时中根本无法讲全。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非会计专业课程的教材建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使用效果不理想,这也是值得广大会计专职教师探索的部分。

2.4引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法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接触会计学知识感觉繁多而抽象,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设置知识悬念,让学生产生求知欲。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自己从网站下载真实的企业报表,分析企业的发展动态,交流想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分角色扮演,模拟账务处理的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互动式、参与式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活跃。引进ERP沙盘模拟教学软件,组织实施企业运作模拟实习,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熟悉企业的运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教学 改革

Abstract :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for the accounting teach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he non-accounting profession.

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一直将会计学设为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和有限的学时内,使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理论与方法,全面了解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培育他们有效运用财会信息进行经济活动分析、理性导向经济决策的能力,的确是有待深入探讨的教学 研究课题。

1.目前高校非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尚不明确

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和方向,并直接或间接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式等教学过程中。非会计专业不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非会计专业本科生职业目标主要是各类单位的管理部门,由于这些岗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会计信息的支持,因而他们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只需了解会计信息的基本经济涵义和生成过程,而不需精通如何记账、算账。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难以适应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但现实中,相当多的授课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认识。

1.2会计课程开设不合理

国家教育部没有规定高校管理类非专业会计课程统一规范的教学要求,大部分的高校主要参照会计专业课程来开设,对其内容作了一定的浓缩。因此,各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内容体系很不规范,随意性较大,缺乏特色与创新,针对性不强,教学思路不清晰。一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经济管理类非会计学专业只开设《会计学原理》一门课程,没有后续会计专业课程的安排,这些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有通过这一门课程来掌握会计的基本核算理论与方法。二是有的专业即使开设有其他相关会计课程,也只是少数的两三门课程。没有能结合专业特点,也没有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设置会计课程体系。如部分院校大部分的非会计专业都只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只有少数的专业开设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和《会计软件应用》课程, 有的高校甚至直接将较难的会计课程放在前面讲,搞乱了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三是在当前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概念是非常难懂的,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是一些抽象的理论,无法使学生理解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以致对会计的学习兴趣不高。

1.3缺少适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

高校非会计专业在会计教材选用上随意性较大,存在代用教材多,无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专用教材的现象。社会上的会计教材种类繁多,内容各异,但极少有针对非会计专业编写的会计教材。在高校多数是选用会计专业用的专业教材代用,也有选用本校教师主编或参编的会计专业用的专业教材。这样的教材难以达到培养学生认识会计信息以及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能力的目的。

1.4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课程总体上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加上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的思想,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其结果是学生只能被动地成为理论知识的接受器,缺乏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未得到有效运用。

1.5学生不够重视。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所面临的对象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他们由于从心理上较重视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会计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未充分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他们的工作和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认为是非专业课程,大多数抱有应付考试、只求及格的心理,故而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从根本上影响了对会计课程的学习热情。而会计又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势必导致“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情形,导致课程教学的失败。

2.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质量的思路

2.1明确会计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侧重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培养具备会计的思想和思维方式、能运用会计信息解决企业实际战略管理问题的经济管理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即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把会计作为一种经营管理工具,并充分运用此工具。

2.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更应该倡导开放型、互动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提倡师生平等的交往和沟通,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边听课、边思考、边参与,以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达到以上效果,笔者建议:除正常讲授外,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广仿真会计实验,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针对热点问题和典型事件,引入启发式、讨论式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教育逐步进入高职高专教育体系,会计专业课程建设急需加强。笔者以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是为管理工作者提供辅助支撑的知识体系,应有与其专业特色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把会计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等知识在结构上进行调整,在内容上进行整合,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适应非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会计课程内容体系,因此,针对非会计专业在会计课程开设上学时少、任务重的特点,提出“一个平台,二教合一,三实协同”的一体化教学设想。即构建会计系列课程公共平台,在课程内容上将会计、财务管理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其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实验、实训、实习”的协同配合。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满足非会计专业对财经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4加强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的选用和建设

目前,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很少,大部分非会计专业都是选择与会计专业相同的会计教材,知识面面俱到,过分强调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为了达到高校非会计专业学习会计课程的目的,在选择教材时应注意:首先,选择高职高专类专用教材;其次,尽可能选用专业针对性强的教材,确实没有针对本专业的,在选用通用教材时,要注重教师在制订授课计划和授课时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同时,要加强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的建设。有条件的高校,可组织教师编写非会计专业会计教材。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要把重点放在学生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应用上。

2.5“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第7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会计作为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提供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到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在这一背景下,经济管理人员更需要会计知识以做出相应决策,各大高校都在增加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知识方面的教学,由于非会计专业培养的是有别于会计专业的,其对会计知识需求不同于会计专业人员,如何引导他们学习会计知识,培养他们运用会计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而目前这一教学内容的选取却不尽如人意。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选取的现状

(一)因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区别较大

教学目标决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实践中,教学目标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注重知识的培养,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少学生学习完成之后,仍难以真正理解会计的作用,更谈不上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第二类注重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专业特点,认为他们将来主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因此相对于培养他们产生会计信息的能力来讲,培养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更重要。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能该能够阅读、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

教学目标的不同导致各大高校非会计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时有很大差别,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利用,另一种则是注重会计及相关知识的综合讲解,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基础会计为主,介绍通用的会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以财务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第三部分以管理会计为主,介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1]

(二)相关教材适用性较差

目前,非会计专业使用的会计学教材适用性较差,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能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征。有些教材内容注重讲述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而忽略会计信息的分析及应用,在结构和内容方面体现不出非会计专业的特点,缺乏专业特色。二是不能区分不同非会计专业。有些教材具备了非会计专业的特征,但又因其通用性而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需求的多样化,适用性较差。

二、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途径

(一)准确制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必须首先准确制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正如上文分析那样,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应定位于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二)整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内容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常学习会计学一门课程,不像会计专业学生那样还要开设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和经济法、税法等相关课程,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而言,一本书就要解决所有的会计核算和相关的管理知识,教材内容覆盖面宽泛一些较好。

笔者认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应涵盖会计学基本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的分析与利用、税收等课程中最基础的部分,然后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整合教学内容。实践中可以尝试分以下两大部分:

1. 会计基础知识

会计基础知识结合专业特色,侧重融和会计原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会计工作过程。内容方面按照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这一顺序加以展开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完整地理解基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取会计信息最直接的渠道和最直观的方式,学会阅读会计报表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基本功。因此,在讲述会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通俗地讲解6大会计要素的现实经济含义和作用,剖析三大报表之间的关联具有重要意义,要求非会计专业学生能看懂会计报表,理解会计报表的重要现实意义。最后是会计报表分析,重点介绍会计报表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重点地进行某些内容的分析,比如对于金融专业侧重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企业营运能力、生产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更好地满足其专业需要,提高运用会计信息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 ,学生能看懂基本会计信息,理解会计核算对企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的决策支持作用,能运用所学会计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2. 会计相关知识

会计相关知识侧重会计相关知识的讲解,融合税收和经济法的相关知识。税收方面应包括各种常规税种的计税依据、税率、 计算方法、征缴办法等内容,尤其要侧重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涉及的主要税费及每一个税种对企业的实际影响 ,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和合理避税的意识。 经济法方面,着重介绍企业法律、合同法律、市场运行法律、知识产权法律和金融法律等。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材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材建设需根据学生的特点编写,应本着基础性、通俗性和实用性的特点[2]。依据“必需”、“够用”原则,教学内容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基本会计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内容方面应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阐述会计理论及其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实用性要求教学内容能直接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服务。教材编写时,应注重案例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内容分为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相关知识两大部分,其中会计基础知识模块中的报表分析部分可以结合专业不同,编写金融学会计、工商管理会计和营销会计等等。

总之,非会计专业学生只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应明确为培养其相应的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优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会计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并建设相应的科学合理的教材。(作者单位: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范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23-124.

第8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基础会计 现状 对策

[作者简介]杨娟(1976- ),女,江西瑞金人,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黄金岭(1983- ),男,江西赣县人,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12-02

近年来,各类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基础会计学”这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因为各种原因,许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遇到许多障碍,教与学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计过于专业学生难以理解,课程内容过于理论缺少实操案例等,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非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等情况。本文试图从分析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切入,对非会计专业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目的定位不合理。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清晰,往往直接关系到教学课程的质量与效果。对于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来调整教学目标,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用一套教材和一套教学计划来教授不同专业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和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他们对会计学科的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市场营销的学生必须掌握会计学教材中成本核算理论、市场营销的预算、统计和报表分析内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希望了解的是国际会计的法则,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之前首先要对所教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根据不同的教学定位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随时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进度调整教学计划。只有学生爱听愿学,只有教学结合实际,才能有出色的教学成果。没有针对性的专业会计教学,再辅之刻板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生学得盲目空洞,教师教得乏味无趣,实际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学内容缺乏特色与针对性。基础会计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非会计专业如物流、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基本一致。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基本相同,都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因此,非专业的会计教学内容,如果没有专门的教学教材和教程,不但会缺乏教育针对性,内容和方法单一,而且课堂效果将流于形式且毫无特色。前文已经阐述,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需要掌握很多的会计理论和定律。相反,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各类会计数据、公式和报表的运用和管理。所以,用专业会计学科的教程来教授非专业会计专业的学生,既缺乏特色,也毫无针对性。

3.教学手段与方法缺乏多样化。目前,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方式上大多是以教师讲,学生听,课堂记,课后背的“灌输和背诵式”的授课方式,加上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缺乏实践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自然不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接收和实操能力的培养。再者,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有些教师还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只粉笔和一个板擦,光板书的时间就占了大半堂课,可想而知教学效果不理想。

4.实践教学环境不理想,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我们知道,会计是一门集理论与技能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因而学校是否具备会计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与环境至关重要,但有些学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硬件设施不足、教师主观上对非专业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在各种条件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匆忙开展非专业课程,这势必会影响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此外,大部分步入高校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是自己从来就没有做过会计,只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有的教师自己都不能独立完成整套账务处理,更谈不上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这样就导致老师在授课时只从事理论教学,而在实践教学内容上有所欠缺,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

5.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从心理上较重视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对非本专业之外的课程自然会放松学习。同时认为会计与他们今后从事的职业没有多大关系,也没有认识到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主观上对会计课程的学习有种应付和排斥的心理,因而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自然也就不利于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高。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1.明确教学目标。我们知道,学校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重点在于培养专业会计人员,要求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时,应以掌握会计基本核算技能为能力培养目标,以正确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而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基础会计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了解和掌握基础会计知识,能够使用和运用各类会计知识。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学重在“研究”,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重在“应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引导学生站在一个未来的经济管理者的视角来掌握会计知识,也就是说只需要学生运用所掌握的财务、会计知识来达到分析与决策的目的即可。因此,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目标的特殊性在于不是培养会计的专业人才,而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企业的经营活动状况具有一定的分析与预测的能力,重点在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

2.教学内容应针对不同专业灵活安排,教材的选用要得当。首先,应根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非会计专业学生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全面理解会计的全部内容和本质,教学重点应让学生了解学科的框架结构,掌握对会计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方法,培养其运用所学会计知识来分析与判断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财务报表的理解与使用展开,顺藤摸瓜,通过对财务报表知识的讲授来理解会计要素、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等相关的理论知识。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具体安排上应讲究灵活机动,可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及学生特点来确定教学重点。其次,会计教材的选用是否得当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材相对较少,大部分非会计专业都是选择与会计专业相同的会计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无法体现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基础会计学”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入门课程,在其后续学习阶段还设置了核心专业课程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材的编制与选用上可以追求一定的深度与难度,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开设这一门会计基础课程,课程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各类会计信息,掌握基础的会计运用。因此,在编制教材的时候就应该广泛取材,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各有偏重。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会计专业的教师和其他专业的教师联合编撰本校的非会计专业的学习教材和教学大纲,如邀请企业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的和市场营销专业等其他商学系统学科。只有当非会计专业的教材内容具备自身的专业特色,同时与相邻学科的教学知识点融会贯通之后,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

3.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而会计实践是会计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深化,对教师而言,会计实践环节的教学是教好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因而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笔者建议根据授课人数的多少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3~5个一组,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如让学生分别充当出纳、制单会计、会计主管、记账会计等角色来练习点钞、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等会计核算流程,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与工作范围。将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转变为生动的课堂游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的浓厚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

4.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实践经验普遍不足的专业课教师担任,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势必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建议高校对教师的培养应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换,即从事会计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还要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经验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并要鼓励教师努力考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有条件的学校应定期外派老师到企业或事业单位实习,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5.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老师讲学生记,课堂念课后背的“灌输加背诵”的教学方式,应注重提倡师生间的沟通与互动,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可推行案例分析教学法,如非会计专业可选择贴近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事例或者会计知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案例,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利用会计知识进行企业管理的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很好结合。其次,教师应在授课中,积极采用参与式与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如通过提问、启发、讨论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式教学为吸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学校可适当增开一些与会计相关的选修课或聘请会计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士开展会计知识讲座等,使学生及时掌握我国有关新的会计制度和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弥补课堂学习内容的不足,提高学生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辨别和应变能力,

6.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的重视程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的高低与否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甚至一个国家经济态势是否能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更应该把握市场需求的方向,为社会培养出既懂专业知识又懂得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而会计作为一个应用性行业,为管理提供信息,预测未来,参与决策,其本身就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试想一下,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如果不懂得何为会计,对会计原理与知识一概不知,将很难成为出色的管理者。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把学习会计的重要性阐述明了,以消除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盲目性。

总之,在高校的会计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必备条件。作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真正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蔡香梅.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途径[J].会计之友:上旬刊,2010(10).

第9篇

【关键词】非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语言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经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新的需求,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长期以来,会计教育界关注的会计教育问题往往仅针对会计专业,而忽视了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本文仅就非会计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初步地探讨,试图提出改革的思路与想法。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受教学条件限制,目前我院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 的教学手段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会计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及内容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会计学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构成了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可目前各高职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要求,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3、没有针对专业特点编著的专用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基础会计》教材种类很多,看上去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但由于各种考虑,各教材在介绍其适用范围时,往往模棱两可,并不能够给教材选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部分教师往往凭借以往的教学习惯来选用教材。经笔者调查,有的高职非会计专业所用的会计学教材虽然标明是非会计专业适用,可内容体系和会计专业教材基本相同,主要内容依然是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知识,是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来组织内容的,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人员日后工作的需要。

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根据平时成绩、考勤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评,以分数论英雄,依次决定学生是否通过本门课程。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无法体现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设想

1、加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非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对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进行演示,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来龙去脉及填写位置及顺序,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学生可以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3、综合模拟实训要采用停课实训的方式,确保实训效果。

经济业务联系发生后,会计处理共分七个步骤: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试算平衡、对账簿记录调整、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试算平衡、对账簿记录调整、对账、结账以及报表的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学完所有章节时,我们就应该将这个程序合并,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4、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这对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一方面精力有限,一方面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准备继续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如抽调教师参加会计实践活动,或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实习;另一方面聘请专业会计人员来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见到真实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对本系的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5、改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并存。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学这门课程主要是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开放视野,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所以在期末考核阶段,不能单纯以卷面成绩,以分数来定输赢,而应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应加大实践环节的考评比率。比如,平时授课可采用课堂提问、分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设立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指标。而期末的考试内容应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真正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基本理论对会计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邹雪梅.谈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

[2]曾志雄.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跨世纪, 2008(10).

[3]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

第10篇

    一、重视会计要素的分类,为会计恒等式讲解打下基础

    不少教材对会计要素的含义,特征都介绍的很详细,对会计要素的分类往往一笔带过,但根据我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会计要素每一大类包括的具体内容最好逐一给学生介绍,不然会计等式讲起来就很费劲,因为会计等式的恒等要通过具体的业务举例来证明,这时候会计科目和账户还没有学习,只能借助已学过的会计要素分类来分析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例题可以给出具体数据,这样可以通过数字的比较分析使学生理解起来更直观。

    二、借贷记账法弄懂借贷问题是关键

    对于初学《基础会计学》的学生来讲,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什么是借贷,其具体含义是什么,甚至有些学生到学习期末仍然搞不清楚。第二个难题就是什么情况下是借方反映增加,什么情况下是贷方反映增加。笔者认为,在讲借贷记账符号时,首先,要告诉他们借贷为什么会演变成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符号,学生了解了这个原因之后就不会再把借贷和生活中实际借贷的含义联系在一起了。其次,借贷记账法的结构即借贷方反映增加还是减少,可以让学生像记乘法口诀一样记住每类账户的结构即增加和减少的方向。然后再通过举例带领他们分析实际业务中什么情况就表示增加,什么情况就表示减少。这个难度一般不大,只要有点语文功底,能明白题目说的什么意思就能分析出该账户要反映的内容是增加还是减少。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案例分析法。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进行直观的引导,更多地组织学生课堂讨论,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如在讲解利润形成的时候,以某公司某月份的发生业务为例,请学生分析哪些业务会影响当月利润,由此引出损益类科目的特点及利润的构成,案例教学有助于同学拓展思路,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有关专业知识串联起来。2.模板式教学法。为了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讲解具体会计核算业务时,还引用了模板式教学。所谓模板式教学是在讲解会计具体核算业务时,运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模板,只是需要根据业务产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会计科目即可完成正确的会计分录。例如讲解筹资业务核算的时候,针对投入资本业务的类型,设置会计分录模型如下:借:各类资产账户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四、结合学生的层次安排内容的难易程度

    高职非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不同的专业表现出相异的专业需要,在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进度计划时,应针对各个非会计专业的特点,着重考虑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难易程度、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授课时间比例等。而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则要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可以通过模拟实训等方式使非会计专业学生掌握填写及审核支票、发票等常用原始凭证、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商品交易中的使用等。最后要求学生能够从报表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简易分析会计报表,对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具有分析辨别能力。

    五、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会计本身就有些枯燥乏味,加上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时时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在讲课过程中坚持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引入较易理解的实际例子,通过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对会计计量、确认及业务处理进行分析,使他们完全处于一种轻松而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同时要多给学生以鼓励,增强学习会计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兴趣逐步升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正如古人所言:“亲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学生与自己喜欢的老师在一起,才能得到更深的教诲和更多的益处。而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可以使师生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和融洽。如此会使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更积极的作用。

第11篇

摘 要 会计学是职业学校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这些专业中如何安排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其教学难度和深度等,是对非会计专业进行有效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教学

会计学是职业学校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在这些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力求在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的改进措施。

一、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校办学思想指导下,职业学校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在许多非会计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尤其是在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中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之所以在这些专业中开设会计学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规范化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核心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企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日趋规范,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非会计专业人员也需要读懂会计报表,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更是对管理和营销人员的基本要求。因此,尽管非会计专业不从事会计工作,但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已经成为学生的核心能力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适应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适应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信息时代,企事业单位要求单位的员工,不仅仅具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更需要员工具有跨专业的组合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就成了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的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对于从事与经济有关专业的学生而言,都需要了解、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并具备运用其所掌握的会计信息的能力,以更出色的完成本职工作。

(三)适应学生个人就业、创业的需要,使学生知识结构科学合理

在市场经济时代,会计提供的信息已成为众多经济活动的基础,不懂得会计知识、不懂得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做好经济工作的。因此,对职业学校的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从学生今后发展的角度看,掌握一定的会计知识也是学生今后独立创业和个人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职业学校的非会计专业为近些年新开的专业,其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明显滞后,有的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匆匆开设三产服务类和经济管理类的专业,造成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会计学不够重视

在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中,许多学生对会计学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一提及会计学,很多学生仅能联想到会计就是管钱、算账的,有的甚至认为反正今后不当会计,学好了也没什么用,学生很难将会计学知识与自己本身的专业及今后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因此,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仅停留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层面上,学习的动力不足,加之会计学的内容枯燥乏味,学时有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讲透会计诸多实际运用问题,造成学生学习会计学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二)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缺乏与非会计专业知识结合的粘合剂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往往容易受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忽视不同专业的差异,没有将会计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很好的结合。有的教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对会计知识与非会计专业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不清,也就难以把握会计在各非会计专业的应用,出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深度难度难以把握的情况。

(三)教学内容安排不够科学,缺乏针对性

在教学内容上,没有考虑到学生就业多样化和创业的需要。目前使用的教材与会计专业的教材没有多大区别,缺乏专业的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讲授会计分录的编制及会计处理程序上,忽视对会计三大报表的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学习缺乏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发展与变化,教会了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应用知识。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较差

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但有的会计学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不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现在不少学校仍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很少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会计学教学用这种方法既费时又费力。在这种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下,虽然给学生讲解了相关的会计学知识,学生却听的昏昏欲睡,教学效果较差。

三、改善职业学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措施

(一)上好绪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门课的绪论课也叫导言、总论,是一门课程教学的开场白,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靠老师的引导和培养的,职校的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本身就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因此,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引导是上好一门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的了解本身就是一片空白,没有一点概念,所以在绪论课时应该重点突出对会计学的课程介绍,它与本专业学习的关系以及今后对工作甚至生活的紧密关系,使学生对会计学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二)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我们在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着重于如何让学生能够看得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尤其是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使学生能够分析及利用会计报表,使我们培养的非会计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甚至于高级的信息使用者。因此,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对会计工作及其职能有一个较全面的理解和认识,能够阅读和分析报表,并能根据其反映的信息进行相关的财务分析、预测及决策,提高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实际能力。

(三)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根据会计学特点,结合各专业对会计学教学目标的要求,随着教学对象的不同而进行相应调整。笔者认为应按专业不同有针对性地讲解会计知识,把重点放在更多的知识点上,以求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有关会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而不必针对某一点会计知识精益求精。同时笔者认为,也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涉及会计知识内容的多少,参考教学大纲进行适当增减,灵活变换有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条件的可以自编适应性强的校本教材,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放在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以及会计信息的分析技能上。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度。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的讲授法,我们更应该加大其他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比如设计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讲练结合式教学法和实践式教学法等等,改变过去学生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把被动性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学习的新模式。在教学方式上,鼓励使用多媒体课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并加大实验力度,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总之,在非会计专业中开设会计学是十分必要的,尽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实施有效教学,就一定能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使会计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如虎添翼,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必要性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既有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又有现实需要。

一、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市场竞争理论。市场竞争理论是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汰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质量高,符合市场需要,且价格低于竞争对手,则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要将其产品和服务顺利推向市场并获得竞争优势是很不容易的,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企业管理、有效配置企业资源等才能实现。

目前高校将其非会计专业毕业生顺利推向就业市场的难度不亚于企业将其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的难度,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高校每年向就业市场提供的毕业生(含非会计专业毕业生,下同)越来越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1999年我国高校第一次扩招,当年招生人数是108万,7年之后,2006年的大学新生达到540万。与此同时,从2000年至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则达410万。从2000年首次超过100万到2006年的410万,6年间净增300多万毕业生,近三年来每年更是净增70多万。其二是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并没有迅速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企业,在政府部门机构改革中,精减了机构和人员,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大大减少。企业由于效益不佳,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对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够旺盛,如国有企业长期存在人员太多、债务太多、设备老化等三大难题。据教育部披露,200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6%,有的高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而伪造就业率。其三是高校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其主要表现是专业基础不扎实,该学的内容没有学好。

因此,高校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上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借鉴市场竞争理论,即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包括会计课程教学来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的法律依据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的法律依据是《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第三十四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这一规定赋予了高校自主制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计划、选编会计教材、组织实施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权利,其前提条件是“教学需要”。

既然法律赋予了高校自主安排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活动的权利,高校应该利用这个权利。反过来说,如果高校不合理安排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活动,将影响到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即学生所学的内容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毕业的学生没有用人单位接收,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

为此,高校必须研究非会计专业的“教学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学需要”应为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培养目标必须服从于市场需要,否则特定的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教学需要”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制定,而且必须根据市场需要的变化进行调整。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的现实需要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研究的现实需要是指通过研究,寻找解决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途径。高校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众多,主要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金融、财政、税务、企业管理、物流管理、证券管理、投资管理、国民经济管理、区域经济等。会计课程有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高级财务会计、财务分析、税务会计、行业比较会计、会计制度设计、西方财务会计等到十多门。由于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此,两者在会计课程教学上具有不同的特点;此外,非会计专业之间也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因此,各专业在会计课程教学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目前高校经济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或市场需要,教学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非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普遍采用了会计专业的模式,而且非会计专业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别,这不仅影响了有关会计课程教学的效果,还影响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内一些学者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问题进行的只是一些零星分散的研究,如“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之我见,陈武略”、“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学》教学内容改革探讨,徐慧”、“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面临的矛盾与对策,王会兰”等,即使象这些零星分散的研究也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