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时间:2022-01-29 13:0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

第1篇

例1:我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就充分利用了生活中的趣事,把学生引入课文,更好地理解课文。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周末都在干吗呀?

生1:(面露喜色,来了兴趣)我去动物园玩了!

生2: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了,买了好多的东西!

生3:我在家复习功课。

师:同学们的周末都很丰富。那么有人和老师一样去野炊吗?

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位学生站起来)老师,我去爬山了,也和小伙伴一起烧烤了。

师:我与大自然为伍,与鸟儿唱歌,和蝴蝶翩翩起舞。

生1:老师你开玩笑吧,鸟儿怎么会和人一起唱歌呢?怕人都来不及呢!

生2:就是啊,还有蝴蝶也是!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学们,为了检验老师说得话的真伪,可以在放学后自己去检验一下。但是记得要带着虔诚的心,把自然的一切都当做你的朋友,真心去对待它们,你就能感受到它们对你的热情。

(一天后的语文课上)

师:同学们都有按照老师说的话去检验了吗?

生1:老师,您说得对!我去郊外的草坪上与鸟儿歌唱,与草儿低语。我真的觉得它们就是我的朋友!

生:是啊,老师。我也去了!我感受到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讲述着他们的发现)

师:(在这个时候适当翻开课文)其实体验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在很早以前就有人做了,而且还把当时漫步大自然的情景生动地写了出来。下面我们就跟着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访友》。看看他都拜访了哪些朋友?看看他的感受是不是和我们一样。

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课文上。这种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评析:

传统的语文教授知识的方式,大多是直接讲述课文,并没有过多地注重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其课堂的方式往往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新型教育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通过对于生活的体验,对所遇到的事物进行组织时,遇到的问题会尽力找出解决的办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规律性和联系性的能力,也使信息不陷于自流状态,保证其信息随时发挥出作用。学生只有通过练习解决问题并致力于发现,才能学会发现探索的方法。而一个人越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就越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归纳成一种解决问题或调研的手段。案例讲述的教学方式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结合了生活中的趣事,巧妙地利用了生活这个“老师”,学生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来体会课文中所讲述的事情。语文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所以语文的教育离不开生活。

例2:同样在教学《山中访友》这一课时(教学片段),可以通过生活趣事激发学生阅读、学习欲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

师: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人们面对大山呼喊,然后听回声,同学们,我们自己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学生的童趣一下子得到激发)

生1:是的,我就常常对着大山喊:你是谁?大山也这样喊,特别有意思。

生2:听到回声时,像是与大山对话,感觉像捉迷藏一样,心里特别放松,特别开心!

师:当我们对大山“喊话”时,大山回应我们,大山就是我们的朋友,不仅如此,花草树木都是我们的朋友,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朋友。

……

新的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趣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下面我们分析一下这样教学有什么启示?通过分析与反思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评析:

第2篇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教育涉及的案例基本都在突出审美教育在学生课程中的比重,增加审美能力,不应该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延伸到课本外寻求一种全新的审美教育,要将小学课程中的审美内容不断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去。利用课程中的课文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增加审美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审美元素

自然之美,它所蕴含的美好的视觉冲击力,是孩子们幻想的天堂。自然之美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想象力更为深刻,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许多自然美的元素,有人工改造的修饰大自然的美;有教师在课堂讲解《桂林山水》的山川之美,那微风吹过的波光粼粼、绵延不断的山脉、山水相间的屹立;有《海上日出》的壮美,那是生命的象征,那是浩瀚海中一叶扁舟,望着那橙红色的天空,身临其境的美感;有《燕子》的活力之美,自然界中的生物丰富多样,与众不同,是生命的奇迹,飞向天空的自由,所具有的飞翔之美。

二、美无处不在,需要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形成了教学案例,这些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案例是潜移默化地把审美情趣、审美韵味、审美能力灌输给学生们,提高学生在课文当中感受美、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深入浅出,讲授相关的审美事物,让学生发现这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更是无处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课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观察环境,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鉴别,提高学生在社会中对事物美的感受。美是无处不在的,这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汽车外观设计流线的美感、形形的高楼建筑等,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的淋漓尽致。教会学生用眼睛记录下来,用手中的摄影机拍摄下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案例主要体现在课本教材中,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中增加了对美的事物的讲解,更是将蕴含其中的审美意识灌输给学生们。讲解课文时是画面的讲解,也是想象的讲解,学生不仅提高了审美意识,而且对审美能力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涉及的审美教育案例,势必会影响学生在审美领域的感受。

作者:刘淑英 单位:辉南县样子哨镇大椅山小学

第3篇

关键词:师范生 实践性知识 示范教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08-01

随着教师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范式向“实践”转变,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职前教师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并拥有的特殊知识形态,其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

由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默会性”,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中应该把内隐学习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实践个体与具体情境互动,从而产生实践性知识。内隐学习是认识人类知识的新视角和新见解,“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知识的获得是在无意识状态,也就是说在获得复杂知识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却会运用这种支配行为的规则,人“在没有意识到刺激环境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会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1]”,师范生的经验性学习就是一种内隐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具体采取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

1 开展示范教学

从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角色看,观察者、模仿者的身份是师范生建构自己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师范生通过学徒式的观察,思考他人的教学行为,判断他人教学行为引发的效果,领悟到他人的实践性知识,继而把领悟到的他人实践性知识迁移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提供师范生可以观察、模仿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需要开辟其他的观察渠道,师范生置身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而非中小学课堂成为师范生最主要的观察场所,任课教师应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任课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师范生观察模仿,从而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教学一直兼具着多种意义,任课教师除了传授教法知识和技能之外,本身课堂的举止言行就是师范生感悟教学教法的资源和榜样。师范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上,耳濡目染,观察体悟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展示教学行为”和“剖析教学行为”两个方面,因为并非所有被师范生所感受到的经验最终都能发展为实践性知识。所以,不仅要让师范生了解可以“怎样教”,还要让师范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教”。

譬如,在教学“预设与生成”时,平时教师习惯于跳过师生问好环节,直接开始教学,学生在这节课上却突然起立齐声问好,教师在学生坐下后,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问好,很突然啊,我的课前预设里没有这个环节,可见不管教师怎样预设,课堂总是会有些意外生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预设与生成。”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刚才的意外生成里,任课教师“我”是怎样做的,那样做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的启示。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和学生一起剖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而积累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 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教育性质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不是旨在科学原理与学说的教育,而是把科学原理与学说的实践性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2]”,案例教学,首先应选取典型案例,采取案例的合理呈现方式――是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还是通过图像影音展现,对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哪些地方应详细哪些地方可以简略;然后通过叙述真实性事件,提出问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巩固教学或者其他领域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所以它可能更适合于实践性知识[1~2]。”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是“从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和传承的[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来自教学实践并指向教学实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最大障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缺失、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案例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即选取一线语文教学实录、教学片段、说课视频等,可以展现实践者面对某一教学情境的应对(比如课堂收束、新课导入等),也可以呈现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总之,教学案例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实践情境,使师范生以教育者的角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训练专业思维,整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二是为了激发师范生的思维欲望和研究意识,应该选取蕴含一定教学问题的案例。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先是教师呈现教学案例,然后再提出、明确研究的问题,这种模式违背了问题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规律,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建构性,应该是师生统一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阐释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比如:在进行句子教学训练时,为了使师范生了解并掌握“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教师先出示《穷人》一课中桑娜和丈夫对话的内容: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然后,教师引导师范生品读、体悟对话中“我”后面的问号以及两个省略号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后,师范生意识到对话中几个标点符号对桑娜心理状态的理解非常重要,也为理解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起到关键作用。在对文本有了深入分析之后,教师出示一段这次对话的教学片断,师生共同剖析教学片断,归纳总结教学片断中的实践者是否抓住了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功能、是否恰当地引导小学生体会到桑那的复杂心情,从而,师范生收获关于句子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

第4篇

小学低年级语文口语课教学实效探讨

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提高数学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三部曲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谈情境中的资源生成策略

“三位一体”,提高拼音教学实效

对比: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究

浅谈小学生数学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

数学要在自主探究中获得体验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注学习过程,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学案例

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创建高效优质课堂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加强说话训练引导快乐表达

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之我见

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也谈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家园共育,为孩子托起希望的明天

"创"出精彩语文,"新"出高效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演体验

浅谈电教媒体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引发小学语文“阅读期待”的三大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精讲点拨的策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重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学生的阅读打开明亮的窗口

漫谈小学语文学习情境的设计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也谈实现语文课堂生命的回归

注重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关于学生思考力的一点思考

小数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作文创新的有效方法

创设有效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第5篇

一、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因为学习经验和学习阅历有限,所以,在教学开展中要运用案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1)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积累知识,把抽象的知识构成变成形象的理解方式;(2)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教学中案例的引入能让学生认真思考与学过的那些知识点产生联系,并且学生会主动探究产生什么样的联系;(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从不同的视角看到问题;最后,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案例教学法的开展要加强师生间的共建,在讨论合作中完成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措施

1.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有教学案例的引进,因为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小学教学开展的关键基础,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了问题,会影响整个教学案例的顺利实施。案例的类型有很多种,有文字案例、音像案例、视频案例。所以,选择案例要有知识性的特点,使学生对案例阅读和分析后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比如,开展《滥竽充数》这课的时候,里面主要讲述学艺不精,不能再经受推敲的故事,但是小学生从来没有踏入工作岗位,接触更多的相关事件,所以,教师运用音频给学生播放一段同志同声传译时的音频,给学生讲解学习英语的人非常多,但真正能够精益求精的没有几个,这就要求小学生从小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效率和精深程度。这个教学案例就很符合案例教学中知识性的特点,学生在案例反思中可以有所收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心态,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2.评析研读典型案例

当选择到合适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开展评价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实现呈现的教学案例,仔细分析案例中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中有价值的观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尽快地进入案例的情境学习中,先要对案例中的材料细细研究,比如古诗《锄禾》,教师带领学生先要逐字逐句了解每一句话的含义。教师在幻灯片上播放写作大环境和作者当时的意境,在信息渗透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列举一些案例把学生引入案例情境中,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比如,讲孩子剩饭的故事,提出问题:“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不能剩饭?”答案是因为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后期学生能够适应案例教学法以后,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案例中的因果联系,逐步地找到答案,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我探究学习能力。案例教学担任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所以案例教学法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要避免专业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扭曲,同时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案例教学开展中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得到提升,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也符合素质教学的发展理念。

作者:郭萍 单位:江苏省南京芳草园小学

第6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语文教学是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传承,是对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的认识,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认识,学生可以正确的学习国语及中国深厚的语言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还要打好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教育基础,小学除了是学生达成初步的语言思维以外,还要进行德育、学习习惯等素质的培养。

1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中国教育相对懈怠的农村教育环境下,尤其在个别落后的农村,其语文教学质量考核机制、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方面凸显不足。有的地区还与现行的《教学大纲》背道而驰,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工作。

1.1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小

小学语文是一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它也是一个涵盖量较强的学科,教师不能一一尽善尽美的为学生教授所有,唯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被动性化为主动,吸收更多语文知识。农村地方较为局限,学生的认知事物很有限,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与大城市环境有着相对的距离,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认知更多事物的有效方法。但是,受到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个别农村小学生家庭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量;校方教育经费有限,所以阅览室构建简单,藏书有限,不能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是的学生无法通过更广阔的阅读,来增加自身的知识视野。

1.2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农村信息更新慢,这样为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带来很大的阻碍,个别地区还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新教学案例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大部分的课堂教学都是“我讲你听,我写你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天真活泼的学习特性。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3师资匮乏

在农村小学,能够真正掌握娴熟的综合语文教学的老师少之又少,受到农村条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不会在农村小学常驻,都是向往进城市发展,进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得不到新的师资换新。这样现状证明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技能有待提高,很多教师未必能熟悉的操作电脑,利用电脑来给学生进行多元化教学。

2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善对策

语文作为语言工具、科学的学习的窗口,也是表达交流的主要方式,所以掌握语文知识是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发展。针对以上提及农村小学语文现状问题,笔者谈谈一己之见,为求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得到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2.1注重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关键,它小学生学习语言、获得新知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有效的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外衍生,拓宽学生的语文阅读量,是语文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发展措施。所以,农村小学不能忽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应该构建学校阅览室,增加其藏书量,及时更新其刊物。同时,建设班级间的图书角,鼓励学生自主阅览课外书籍,并对其内容进行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图书资源最大化的建设效果。教师方面,应该准确把握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投其所好,引导学生适度的进行刊物的阅读,让学生找到阅读的乐趣,日积月累自己的词汇储备量,以便提高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质量。

2.2转变教学理念

在给小学生教授新知时候,如果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会导致学生参与度降低,对语文的兴趣度也会随之降低。新课改背景下,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重要的改革措施,要把现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中,不仅让学生学到新知,而且让他们养成主观能动性的学习习惯。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与时俱进,争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增加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增进学生趣味性的有效手段。

2.3加大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

随着经济时代的发展,我国对教育的重视度已经日渐增高,在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的集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小学可以通过帮扶、手拉手、捐资集资等方式,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基础建设,普及乡镇小学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个别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建设计算机机房,逐步完善小学多媒体教学设施。这种种的改进措施是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对语文教学热情。

2.4提高农村小学师资建设

强化小学语文教师团队,是提升小学语文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型课程改革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专业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是农村小学较为年轻的教师队伍,更要有坚定的教学信息,力求让农村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提升教师团队质量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建设中占据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主动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重视新课改理论的重要性,学习与升级自己对课标的认知度与教材教法的熟悉度,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3总结

综合上述,在新时代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校方资源调配、教师资源的改良和教学设备完善程度等方面,都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的主要考虑出要素。而且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积极提升自身教学职业素养;小学构建图书室或图书角,是提升学生阅读量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难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文德保.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118.

第7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机融合目前,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国防、科技、军事等等,教育更不例外。要想提高教学水平,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将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有机融合,促进教育体制的转变。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网络信息教学手段采用多种现代化的元素,如多媒体软件中使用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这些都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些方式展现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更清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小学语文中《黄果树瀑布》一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丰富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网络信息量极大,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搜索到各种资料以及语文教育的前沿动态信息,并将这些资料作为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语文知识。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找到相关案例,在案例讲解中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思维,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晰地标注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如将一些重点词汇、修辞手法、优美的句子用醒目的颜色和字体表示出来,让学生明确教师讲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的价值挖掘不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十分广泛,很多语文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忽视了对语文教材的挖掘,忽视了教材的地位。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国家教育部门严格审核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将重点放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弱化了对教材内容的研究和分析,教材中的很多经典内容没有被挖掘出来,制约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2.追求教W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提炼

在互联网急剧发展的大环境下,部分教师片面追求课程形式,使语文课堂向带有美术性和音乐性的课堂转变,课堂趣味性确实有所增加,但是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被大大降低了,带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学被打破,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制约了学生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合网络信息技术的措施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一些生动的教学案例,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文学常识,使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其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以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对枯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教师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还要通过网络媒体丰富教学资源,如搜索与教材知识相关的资料,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知,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量。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教师还要拓宽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层次。网络信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建立气氛轻松、多姿多彩的语文课堂。

3.搭建网络信息平台,促进教学

教师可以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提高的舞台,如微信群、QQ群、语文教学论坛等。教师可以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定期文学常识、优质文章,为学生推荐经典著作和优质书籍,为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提供大量支撑。教师还可以定期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线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沟通和交流,建立和谐的生生和师生关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网络信息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借助网络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选择性地运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各学科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备课

随着减负呼声的日益高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量数据显示,造成课堂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备课不认真,而是他们对备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握备课的有效方法。只有抓住备课的根本,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备好课呢,下面让我们为自己的备课好好把把关吧。

一、小学教师当前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象一,许多教师看重教参,因为教参还提供教学案例,可以直接用来教学;有的老师重考纲分析,考试指挥棒的功能体现更为明显。其实不然,我们教师最应该依据的是课标、教材。他们才是进行备课才是基本点。对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对教学过程只是做出简单的知识罗列,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备课流于形式。

现象二,背课代替备课,有些课堂上,教师讲的滔滔不绝,似乎功底很深,其实这种课堂教师成了演讲者,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这反映出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是备课而是背课,完全曲解了备课的含义。

现象三,学案代替教案。有些教师不注重写教案,而把重点放在了学案上,学案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的学习方案,而教案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既要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活动的设计,又要分析学生,设计学生活动。备课的结果是形成教案而不能用学案代替。

现象四,重预设,轻生成。有些教师的教案过于详细,甚至把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了出来,然后照本宣科的去表演,这样的课堂太过于僵化,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了课堂动态的生成。教案应多角度预设应对方案,简单地说,备课应该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

现象五,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同一化教案。集体备课已经成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其效果也常常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表现是,资源共享导致统一化的教案,教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不同,这种备课不备人的做法当然会导致教学设计的模式化。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现象六,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备课。备课就是做好课前的准备,这是许多老师普遍想法,其实,针对一节课的研究应该延伸到课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课后反思,我们称之为反思备课,它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有一个著名的结论是教师的实践加上反思等于教育名家。在这个方面教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题目叫“咂摸教学”。即“反思式”教研。把反思做好,把反思三年的老师称作入格,再反思三年,就可能成为合格,再反思三年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要想培养教师要注意“三格”----入格、合格、风格。最后培养学习型的教师。

二、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新特点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础牢靠,剔除不必要的环节,才能由此生成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教师要备好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教材,全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安排,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依三维目标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备课前应通读教材,整体备课。

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拿到新书以后,教师要结合语文课标、教材说明及时阅读全册教材,目的是对学段三维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2、钻研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面广量大,增加了备课难度,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更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备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对教材的特点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此,过去那种个人独立备课的形式已经适应不了课改的继续深入,集中教师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当取而代之。集体备课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备课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改前教师备课多采用以课文为单位逐篇进行,导致教师缺乏对整本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了解,费时低效。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品读教材,感悟文本备课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要求,要落实这一维度的目标,就需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细品读教材,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第三要“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因此,只有教师品读教材,感悟文本,经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备课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4、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

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备课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是要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补充学生学习的资源。二是要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布置搜集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三是要挖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28-01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它摈弃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简单记忆的学习模式,把倡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正理解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是以W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拓宽思维的广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途径是非常广泛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所提供的语言类型,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思维因素,确定好思维训练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一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乔依事迹的描写,明白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教学时,以不同角度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收获就有所不同。假如从乔依帮助别人不要报酬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学习,那么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假如从课文的结构入手,就能使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课文中,这样的选点还有许多,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以不同方面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得到有效拓展。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不同角度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使学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挖掘文本教学价值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发掘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的知识来源是思考。思考是解决学生一切学习难题的有效途径。思考有深有浅,只有思考得更深入,学生的学习收获才会更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仔细挖掘文本中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品味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少年王冕》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谈谈对王冕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王冕是一个好人。”有的学生说:“王冕是一个擅长画画的人。”学生们的回答固然不错,但是,如果止步于此,不去深究这背后的含义,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为了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走向深入,教师追问道:“大家说得都不错。不过,你能根据课文,说说哪些地方体现出王冕的这种品质吗?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到以后大家交流一下。”这样的教学,学生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从文本对王冕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一系列描写中,获得了对王冕的深刻认识。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学生对王冕初步了解把握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主要人物的了解与认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改变思维的方式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惯性或者思维惰性等影响,学生在思考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选择便捷的通道,使他们的回答似是而非。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入手,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学会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如,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课,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由于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不同,因此有了不同的结果。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就以麦子为主题,让学生说说如果有人送给自己一袋麦子的话,自己会如何处理。结果,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送给自己麦子就是为了让自己吃。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养成全方面看待事物的习惯,教师就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想一想:除此之外,麦子还有哪些用处。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让学生互相评议一下哪种处理麦子的方法会更好。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知道对待同样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要把思考的方向局限于一点上,这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第10篇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近几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发展的,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教学的主要工具,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缩短教师的备案时间,在课堂上可以将枯燥、不易理解的语文知识通过多媒体工具进行形象化展示,实现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研究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多媒体课件概述

1.1 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在现代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多媒体课件的概念分析主要是指: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需要讲解的知识转化为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生动讲解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工具,其具有积极地作用,它占据教学过程重要的地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1.2 多媒体课件的特征 ①丰富的表现力:多媒体课件就是利用动态演示工具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视觉感、听觉感逼真的实物反映;可以将学生不易理解的立体层次事物进行动态的展现,必要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复杂事物的演变过程。②良好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在内容的学习使用上提供良好的交互控制,而且可以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因材施教的个别化教学”。③极大的共享性: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就是依托网络资源,通过网络资源的全球化传输,实现资源的共享,通过资源的共享实现对于语文知识最新的理解,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广泛的形式实现共享,实现提高语文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过程的优化,实现教学目的。

2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依赖程度在逐渐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2.1 多媒体课件的过分使用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师备案的时间,结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分的强调使用多媒体课件,基本上不管教课内容而采用多媒体课件,而不能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选择性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导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效果降低。

2.2 多媒体课件内容缺乏新颖性 由于网络的普及,网络知识已经实现共享,大量的网络精品案例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但是教师在使用网络教学案例时没有进行选择性参考,而是照搬网络教学素材,忽视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知识掌握程度等,结果出现网络精品案例使用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同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其过重于动态演示的展示,而忽视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2.3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观念不正确 对于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师一般都存在着追求华丽的观念,有的语文教师为了制作的课件获得认可,他们采取大量的动态展示语文内容,比如有的语文教师为了展示山水美,他们利用4分钟进行流水的动态展示;有的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就是为了降低以后的教学备课。

3 小学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分析

3.1 巧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进入课题 语文知识存在画面感特征,需要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环境,理解语文知识内涵,由于小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对于新课的接受存在一定的理解差异,而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加强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语文知识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多媒体课件丰富的内容大大提高学生的画面感,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巧用多媒体教学,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主要是依靠单纯的记忆形式,没有建立抽象思维意识观念,传统语文教学方法也是侧重对于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忽视他们对于语文知识的抽象理解,这与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不符的,通过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解决这一弊端,实现对于学生抽象思维意识的培养。例如《海底世界》一课,我们可以通过将海底世界的真实画面生动的展示,让学生们直观的观察海底生物的活动,进而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海底世界情境中,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于授课内容的记忆。

3.3 巧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对媒体课件的综合利用对于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优化学生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写作积极性,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一是以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造现实中的美景能激发学生热爱写作,助其养成乐于动笔的好习惯;二是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充分发挥写作创新能力。

第11篇

付光成

(广西省天峨县八腊乡甘洞村完小 547300)

参加工作三十余载,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每次自己在新学期都要好好将语文课程标准仔细阅读,在自己的教学中严格按照每个年段实施自己的教学。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感触很多,通过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慢慢理出一点头绪,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要增强了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标准和要求的准则。目前,尽管我国全国上下使用的语文教材不尽相同,但是都是在同一个教学大纲的引领下的语文教学。我明确了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工具性与思想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更明确了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规定较以往的大纲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将语文教育与终身发展联系了起来。提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能、发展个性。(2)突出语文教育中的文化因素,主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3)强调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5)提出语感的培养,在语文教育中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6)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

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四、要系统地了解小学语文几大教学板块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发展。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口语交际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活动教学的特征以及这几大板块教学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真可谓是受益匪浅。以前我们教学时大多只注重阅读和习作教学,这次学习让我进一步懂得了其实这几大板块的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师在每一个板块都为我们呈现了这个板块教学要求、学生学习时的能力特征、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学生能力的建构以及能力的培养等。可以说是从理论到实践都给我们指出了该如何做。

总之,通过学习新课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用心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我会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我要我的课堂有浓厚的语文味和快乐的笑声,构建和楷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第12篇

【关键词】自主阅读;小学语文;策略研究

1引言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对小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非常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正在积极地倡导自主阅读教学新概念。自主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沟通学生、教师以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因此,大力实行自主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2自主阅读教学基本涵义

自主阅读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取一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自主阅读不仅可以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有助于创造具有个性化的成长空间。自主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1]。学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要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作为基本点,创造和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式新型阅读教学理念,自主阅读教学具有主体性、过程性、开放性、建构性等特点。

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1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催化剂[2]。小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阶段差异,因此,通过阅读训练的提高能够有效地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同时,自主阅读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人生。因此,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对于一些富有节奏性和韵律性的阅读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童话故事、诗歌童谣。

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姑娘》

3.1.1教学片断实录。教师:文章的故事发生在圣诞夜前夕的一个小城镇,同学们,你们在圣诞节那一天会怎么过呢?

(学生回答: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圣诞树;和爷爷奶奶去买圣诞礼物,和小伙伴们去玩......)

教师: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小女孩因为父亲下岗了,不得不为了挣钱买面包而在大雪纷飞的新年那天去街头卖火柴。最后,小姑娘不幸地逝世了。如果小女孩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如何做呢?

(学生回答:我会买下小女孩的所有火柴;我会把小女孩带回家中,给小女孩食物和衣物;我会给小女孩钱;我会给小女孩糖果......)

教师:大家的回答非常好。作为一个好孩子,就应该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3.1.2案例点评。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通过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帮助别人,培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在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

3.2发挥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优势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通过各种教学媒体的辅助,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播放相关名人的肖像和地图以及歌曲等。通过科学地安排相关影像资料,从而有益于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文章《丑小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事先对丑小鸭的样子进行描绘和联想,之后再给学生播放有关丑小鸭样貌的图片,让学生对丑小鸭的形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文中丑小鸭经过了千辛万苦和重重磨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同时,当文章中涉及丑小鸭因为被小伙伴嘲笑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丑小鸭的动画影片,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丑小鸭情感的起伏变化。通过在合适的时间段播放动画影片,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及更深刻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丑小鸭》动画影片的观看启发学生:只要我们永远不放弃希望,再琐碎、平凡,也会有美好的一天。自主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而且还需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3.3强化语言培训和朗读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朗读作为主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对学生的语言培训和朗读。尤其是对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和语速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的创造思维。语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在正确地理解文章主旨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诵,能够充分地发挥各种表情的优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看看哪个学生朗读的口吻最像狐狸,哪个最像老虎。通过这些训练,教师可能会发现,有的同学虽然朗读的音量达标了,但是没有老虎的威严;有的同学可能具备狐狸的威风,但是语速又过快,无法绘声绘色地表现狐狸的傲慢等。《狐假虎威》作为一个经典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表现出狐狸的狡猾和嚣张。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比如狐狸的拼音为“huli”,有的学生可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误读为“huni”。小学阶段学生的发音练习对以后普通话的学习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及时地纠正和指导,才能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善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优势,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新荣.汇涓涓细流成知识海洋――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2]颜莉.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

[3]申立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目标与课型的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