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15:2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团队建设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工作重点
作为工作助理,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内容分为楼委会团队建设、楼文化活动、社区活动三个方面,楼委会方面人员调整较大,本学期层长没有之前老层长留任,同时本学期层长全部来自于其他楼且没有楼层长工作经验。目前楼委会开展了第一次例会,本学期楼委会的组成是5名学生层长队员和1名文明宣导。楼文化活动方面,在与楼长和辅导员交流后,我们会举办一个线上的素拓活动。我本学期将作为感情建设组组长组织开展工作助理和片区负责人及辅导员的感情建设活动。
1)楼委会团队建设
紫荆1号楼楼委会本学期无老队员留任,且没有新层长和宣导具有工作经验,另外由于本学期没有学生楼长,楼委会工作需要工作助理多组织开展,因此我联系各位层长和宣导,设立了紫荆一楼委会工作群,及时与大家沟通并安排工作任务。
楼委会的团队建设方面,本学期计划集中举办两次感情建设,由于经费有限,本学期感情建设活动一次是破冰及茶话会活动。另一次活动是计划在例会后在楼长值班室开展比较简单的桌游活动。
建立严格的纪律规范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我们会继续此前的纪律规范,并且在首次例会上对大家进行了强调。无故迟到和缺勤都会在队员考评及评优时有体现,此外的出发处罚还包括要在下次例会为大家购买零食,请假必须提前1天,迟到必须提前1小时。楼层长和宣导的纪律问题由我主抓,同时我也会定期了解他们的工作态度,如有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由于疫情影响,上学期楼委会未组建,导致这学期楼委会没有老队员和骨干留任,因此本学期我将着重楼委会骨干培养,同时加强楼内宣传。本学期层长没有一号楼的同学,因此希望经过一个学期的团队建设和努力宣传,紫荆一号楼的楼委会队伍可以早日发展壮大。
2)素拓活动
素拓活动将采取线上形式,具体主题为“情暖紫一”,开展形式为线上摄影比赛,邀请同学们手机或者相机记录紫荆社区的温情时刻或者感人瞬间,也可以是拍摄视频短片的形式,在线投稿,又紫荆一楼委会评选,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紫荆一社区展板进行展示。具体的策划将呈现在素拓申请文件中。
3)辅导员、学生座谈会
紫荆一号楼每学期都会举办辅导员、学生座谈会,本学期的座谈会在楼长室举行,活动前都是由我联系各年级带辅导员,更新辅导员通讯录并确定会议时间,活动当天协助做现场的准备工作和会议的组织。
4)楼内微信群和公众号管理
本楼目前每个年级各有一个微信大群,方便了同学们与楼长、同学们间的直接交流,我会继续楼长进行管理,帮助解决一些非楼长工作时段的答疑、报修请求等基础工作。目前楼内的同学们已经形成了有事在群里交流的习惯,同学们在群里申请报修,互相交流,楼长和工作助理也会在群里发送重要通知,楼内同学对于微信群的依赖程度已经比较高,通知的效率和覆盖度已经远超过了公众号、LED和单元门公告的作用。楼内公众号会继续承担基础宣传的功能,对日常楼内通知、社区课堂和楼内活动等进行宣传推送。
二、具体工作计划
队伍建设:由于人数较少,学生楼层长分队和宣导一同管理,重点培养骨干,争取让大家在下学期都留任。楼委会全体,两次感情建设活动。
宣传工作:做好楼内微信群的管理工作,利用楼内微信群完成重要通知的下达
素拓工作:一次线上活动(“情暖紫一”摄影比赛)。
工作助理团队工作:组织完成助理团队感情建设活动。
三、工作计划执行时间表
周次
常规工作
素拓工作
感情建设工作
1
楼委会招新
2
楼委会例会(卫生标准培训)
素拓讨论
第一次例会破冰
3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讨论
第一次集体感情建设
4
例会(月度工作总结)、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申请
5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筹备
6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奖品采购
7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宣传
8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宣传
9
例会(上半学期总结)、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开展
中期总结
10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活动总结与后期推送制作
11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第二次感情建设
12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辅导员座谈会
13
例会(月度工作总结)、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素拓相关报销完成
14
例会、公众号及微信群维护
工作助理感情建设活动
15
第一、提升小区现场服务品质,提高业主满意度。
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小区现场品质巡查,及时发现管理与服务中的不足,尽可能的去改进服务,促进管理服务质量的不断创新与提高。作好业主投诉接待与处理,认真分析业主的意见,积极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以积极的姿态正视业主的各种投诉,不断反省自我,让物业服务落实到实处,让业主满意度得到提高。
第二、加强团队建设和员工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各项综合素质。
提升团队和核心竞争力,扩宽对管理人员及员工的招聘渠道,通过培训、授权、使用、考核、晋升等方式提高团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和人才梯队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执行力。
第三、自身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费用管控和能耗控制,建立起全员节约意识。
强化对小区的科学管理,通过人力的合理利用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现有人员充分发挥潜能并作到一专多能,确保组织结构的精简和运转的高效。大力提倡开源、节约的思想观念。
第四、加强工作计划性和执行力,完成公司考核指标。
将考核指标分解到各部门,要求各部门提交工作总结及计划,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监控,将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落实。
第五、服务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社区文化活动。
将服务亮点固化,对员工创新进行奖励,工作中好的案例进行宣传培训。
虽然本人上任不是多久,接触这份事业也不是很长,但也不足以可忽略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来自于客人投诉和反馈意见部门自查,问题之明显,整改之必要,主要体现反映以下几条:
1、客服意识不强,客史档案的不健全。
2、成本控制的力度不大,绩效管理尚未到位。
3、业务人员的水平与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4、硬件改造、设备维保力度不够,进度太慢。
5、满足现状的大有人在
6、设施设备不尽完善。
反复出现的问题有:有些岗位员工,仪容仪表不整洁,礼节礼貌不主动,接待服务不周到,处理应变不灵活。此外,清洁卫生不仔细,设备维修不及时等,也影响着整体的服务质量。
新年工作发展总结计划:
一、铸造团队精神,强化整合意识
团队建设是自管理有效沟通的重要组织形式,以团队合作精神作为团队建设基础,以及时快速沟通作为团队建设渠道合作观念的培养,带头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积极营造精诚团结的合作氛围,坚决反对“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工作态度,彻底消除“各自为政、不闻不问”的工作现象。
二、在细微服务上下功夫着力塑造优良的服务
作好日常经营的同时,深入挖掘服务细节,励志,全面提升服务档次,以客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牢记“用心做事,真情服务,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宗旨,视客人为上帝,牢记‘客人永远是对的’观念,突出个性化和细微化服务,让客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服务特色。
三、推行战略营销,稳定客源市场,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业绩
【关键词】 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要想培养社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不仅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改变,还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产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而建设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和社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是保证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一、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团队建设内涵
所谓教学团队,是指由少数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远景目标、某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学团队更强调“专兼结合”,实际上也就是根据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将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纳入教学团队,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这有利于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双师型”队伍建设,保证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我们学校由于发展时间短、自身基础薄弱等原因,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团队建设更是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缺口太大,双师素质教师缺乏。担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师大多是由原来的师范学院毕业的语文教师,真正从事新闻采编与制作的专任教师少之又少,出现了理论教学水平高却不能开展实践教学,而实际操作经验丰富却不知如何驾驭讲台的尴尬现象。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教师的缺乏,真正影响了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
2.教师结构不合理。除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不合理外,更主要是“双师”结构不合理,来自行业和企业的兼职教师或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较缺乏。而有的学校把“双证书”、“双职称”作为判断和界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而忽略该教师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或企业工作经历。
3.凝聚力不够,团队意识差。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人员是按所教专业以行政编制的方式组合的,人员有时较多,知识技能不一定互补,而且目标定位松散,难以采取一致的行动;教师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不足,教师相互信任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教师对团队的忠诚度和奉献精神,因而有的教师力求轻松,不愿探索,从而团队的集体绩效无法体现。
4.相关机制和制度不完善。建立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的管理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特别是“双师”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制度不配套,因此很难体现“双师”教师的价值,也调动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造成团队无活力,形同虚设。
三、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团队建设的方式方法
产学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团队的建设应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培养特色,以教研室、实训基地等为建设单位,以专业、课题等为建设平台进行。具体建设方式方法如下:
1.合理定位教学团队共同的远景目标和绩效目标。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的远景目标就是教书育人。成功的教学团队要能把团队的共同远景目标转化为具体可行、可量化的绩效目标,并成为团队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行为取向上来看,高职院校教学团队成员是为了共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目标,着眼于促进课程系统的优化与教学内容的优化,着眼于解决长期困扰与高职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老中青相结合搞好团队的梯队建设。要注意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学历、职称、个性特点上的优化组合。通过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形式实现教学团队年龄、知识阶梯建设。特别要注意团队成员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合理搭配,在知识和能力上形成互补。
3.通过外聘或内培方式选拔高水平的团队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必须要在某一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成就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专业发展的前沿和未来发展方向;必须热爱高职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必须品格高尚,具有吸引人、团结人、凝聚人的人格魅力;必须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4.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组建团队。产学结合要求学生尽量在真实职业情景中学习“怎样工作”,真实的职业情景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必须由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和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同制定。这就要组建立一支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新闻行业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5.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内部的管理及运行机制。适当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考核与评价成员,实施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力。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结语:真正意义上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中的校企两支力量并非以学校为本的单向意志,而是以校企共赢为基础,共享教学资源,人才双向互动。所以,高等职业学校要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选用一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职业岗位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司函[2007]136号
[2]李光寒.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4)
1、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对于促进高职快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高职教师团队构建是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高职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增强院校“软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师团队建设有利于院校师资机构快速优化、合理配置。
2、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大力开展高职教育的背景下,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快速发展,面临着发展瓶颈,亟待解决。高职教师自身和团队建设在很多方面暴露出如下问题:
1)高职教师对职业教育缺乏深刻认识。许多高职教师来自本科或者研究生院校,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很容易以自己所受的教育作为认识的模板,无法看清自己的专业发展前景和学校办学定位,对于高职的“职业性”和“高等性”存在理解和认识上的偏差。
2)教师团队合作观念淡化和教师之间极度缺乏沟通,必然造成团队构建的困难。教师之间的互相隔绝也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的偏一和单调,再加上绝少的交流机会,造成了教师个人主义思想非常严重,进而发展成为不关心系里和学校的事情。
3)高职教师个体在团队中的效能低下。目前,教师团队缺乏团队运作的内涵,合作教学及协作研究的效果较差。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均呈“个体化”模式,教师队伍缺少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学科之间的开放性不足、张力不够,缺乏交流并缺少交叉优势、新的学科增长点与技能提升点。
4)高职教师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团队精神。个别教师的整体协作精神不强,有好处就上,有困难就让,严重缺乏团队精神。
5)传统偏见导致了教师缺少对自身全面认识,缺少职业发展动力。自古以来我们的社会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奉献角色,而忽视了教师特别是高职教师作为平凡人的需要和诉求。
6)高职教师形成的“速成教育观”导致了教育者的功利性过强,失去了教育的本源。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教师过多追求短期教学成果,忽视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学生技能的速成培养,忽视学生素质的长期养成;追求短期培训的效果,忽视长期知识的积累和扩大;追求空洞的学术发表,忽略了实效的教学研究;追求团队的短期合作,忽视了团队的长期发展;重视团队的短期合作成效,忽视团队的长期文化建设等。
二、高职教师团队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1)教师自身对高职教育缺乏深刻研究,低估自身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所发挥重要作用。多数教师缺乏对于这种新型教育类型规律的研究,导致专业缺少长远规划,认不清学校定位。对于高职教育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缺乏深刻研究,往往急于求成,没有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段特点,造成事倍功半。
2)教师的职业性缺乏,面临职业困惑。具体表现在企业工作经验不足,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培养需求;对于高职教育这种新型教育类型缺乏深刻理解和规律研究,多数教师依然受到原先学科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就必然产生教师职业发展的困惑。
3)教师的“高等性”缺乏,自身亟待提升。所谓“高等性”是指高职教育这种新型教育类型是培养高等技术类人才的教育类型,这就必然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自身所具备的高尚品德,丰富涵养,人格魅力。
4)高职师资结构不合理,真正“双师”素质的人才缺乏,“双师”结构的队伍没有真正构建起来。
5)高职教师团队建设薄弱,教师之间竞争多于合作。教师依然喜欢单打独斗,团队意识淡薄,团队行动力缺乏,协作成效不明显,这些都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学科教学质效的可持续发展。多数教师团队观念淡化和极度缺乏有效沟通。彼此之间的竞争多于合作。这些都不利于高职教师团队的健康发展。
6)高职教师团队效能低下并未形成高效团队。影响高职教师团队效能的因素包括自我效能感、团队目标、工作计划、团队文化和沟通能力。效能,即效率和能力。
7)当前高职教师个体和队伍的整体水平与高职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高职教师团队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这个岗位的使命和任务重大。教师教育对象是人,不是有形的商品和无形的服务,这必然决定了教师自身素质、情操、人格、道德和品德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这种特殊的“产品”,而且教育的缓发性决定了教师和教师团队将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8)高职教师团队存在组织管理不完善、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职教师团队建设在我国发展起步晚,各项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高职教育对于各项工作要求比较高,但仍然在配套机制上跟不上,目前对于高职教师团队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未构建,这就无法充分发挥出评价机制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势必影响教师团队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结论
论文摘要:现有的高职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普遍存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被忽视、绩效管理强调不够和主体标准、时间标准缺失等问题。保障专业建设的质量要牢牢抓住专业管理、人才规格定位与教育目标设计、课程与教学改革、专业团队建设、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和绩效管理等六大要素,建立和落实每一个要素的质量标准。
论文关键词:高职;专业建设;要素;质量标准
高职教育的本质是专业教育,因而,人们十分重视对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诸如周建松教授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张志英博士的《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理论及其方法研究》,各省(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专业剖析内容、高职院校特色(品牌、精品)专业验收标准,等等,都对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进行了描述。综观现有成果,笔者认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专业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被忽视。所有的研究都将人才规格定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和实践条件建设纳入了专业建设要素体系,但在设计质量标准时却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关系。例如:培养一定规格的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依靠课程,因而,课程建设必须从人才规格定位出发,课程必须服从和服务人才规格实现。而大部分的标准却花大量笔墨强调课程要体现工学结合,要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等,却很少强调课程与人才规格之间关系,这就难于保证人才培养规格的实现;又如:实践基地是为完成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建设的,因而,课程标准应明示课程对实践条件的要求,反之,实践基地建设应自觉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现实中,没有一个质量标准强调课程标准与实践基地建设的相互“关照”。
其二,绩效管理强调不够。大多数专业建设要素及其质量标准,没有触及专业建设绩效的深层管理,一些标准提到了专业绩效,主要是强调对绩效数据的观察,而非对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的长效机制要求。其实,绩效是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绩效的持续改进才是专业质量管理的真谛,这正是经典的ISO9000质量管理理论,将绩效“测量、分析与改进”确定为质量管理的“四大支柱”之一,陈玉琨教授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内容除了输入、过程和输出质量保障外,还要强调系统效率管理的原因所在。
其三,主体标准、时间标准缺失。一个科学的质量标准应该是表现标准、主体标准和时间标准的适度结合,所谓表现标准是对工作程度的规定,即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好;所谓主体标准是对工作决策、执行和监督主体的规定,即工作由谁来决策、执行和监督;所谓时间标准是对工作时间的规定,即工作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完成。对于高职专业建设来说,全面而详尽的标准特别重要,因为高职专业建设的主体众多、场地分散、内容繁杂,统一众多建设者、管理者和评估者的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现有的质量标准主要着眼于表现标准设计,没有考虑主体标准和时间标准,这不足以有效保障专业的质量。
如今,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质量标准本身的质量是何等重要,由此看来,深入探讨高职专业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 专业管理
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人员涉及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学生,涉及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场所涉及校内的教室、图书馆、实训中心,涉及校外的实习基地;信息涉及外部的产业升级、技术更新、招生与就业市场变化,涉及内部的学生发展、学生体验、用人单位感受;教育工作涉及软件范畴的思想创新、人才定位、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班风建设,涉及硬件范畴的教学教育队伍、实训实习条件建设。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过程内容十分复杂,集聚各方力量,整合发展资源,规范工作秩序,管理不可或缺。美国的质量管理大师戴明早就指出:“绝大多数的质量问题是由组织管理不力和生产过程设计不良造成的,质量管理必须从改善组织管理和管理者素质入手。”为此,要牢牢把握专业管理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
(一)专业发展规划
基于调查资料,深入分析区域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学生的就业现状与前景、区域内专业的同质状态及生源况状,掌握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基于事实分析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实习条件、经费保障、课程资源和专业特色,掌握专业发展的内部基础;厘清专业发展目标,包括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教学与教育改革、队伍建设等“工具性”目标,学生发展、就业质量、学生与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实质性”目标;围绕目标制订充分、可操作的工作措施。
(二)年度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对接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措施、责任和时限明确;重视上年度评审中问题的改进。
(三)年度工作评审
对照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评审,全面剖析专业教育的过程质量,全面剖析专业建设的绩效况态与发展水平;深入分析不良绩效的成因,制订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专业负责人组织专业发展规划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制订和年度工作评审,专业理事会负责规划、计划和评审报告审议。
专业发展规划的运行周期为三年。
二、人才规格定位与专业教育目标设计
高职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人才的工作岗位在一线,人才必须兼备职业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人文、心理、身体、创新和创业素质。将高职人才目标具体化,形成人才规格是专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才规格不明确,专业人才“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无从谈起。为此,专业建设需要厘定专业人才的工作岗位,厘定这些岗位的从业者应当具备的能力,为专业教育目标设计提供依据。
依据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依据学生学习基础,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确立专业教育目标,明确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发展目标,是专业建设承岗位需求、启教育实践的关键性工作,专业教育目标不仅为专业教育实践活动指引方向,也为专业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标准。人才规格定位和专业教育目标设计的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人才规格定位
深入区域内企业调查研究,基于调查资料分析、厘定学生的初始就业岗位、职业迁移岗位和职业发展岗位,准确描述这些岗位对从业者的态度、知识、技能需求。
(二)专业教育目标设计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综合考量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全面设计、详尽描述专业教育目标;采取措施使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目标。
专业负责人负责人才规格定位与专业教育目标设计,专业理事会评审人才规格与教育目标,理事会理事长批准教育目标。
人才规格与教育目标每三年修正一次。
三、课程与教学改革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专业技术的升级愈发加快,这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只有建立了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的课程系统,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保证学生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这里,要特别强调实践课程、包括实践条件建设。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教育心理学指出,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习得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经过一定的练习方能形成,且技能水平与练习时间成正比。因此,没有优质的实践课程、没有优质的实训实践基地,没有学生充分的练习,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
如果课程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那么,教学回答“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好的课程只有通过好的教学,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课程与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课程与教学改革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其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课程体系改革
围绕专业教育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保证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学习能力充分发展,保证学生道德、人文、身体、心理、创业和创新素质全面提高;突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安排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二)课程标准改革
正确把握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掌握专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优化课程(包括实训、实习)目标;选择具有时代特征、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兼顾多元发展的课程内容,并依据知识、技能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序化;行业职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专业课程标准;对课程教学、教材、学习资料、成绩评定、任课教师配备、实践条件建设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
(三)校内实训中心建设
场地、设备符合课程标准的设计要求,突出“生产性”,力求营造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中心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现代企业物质、行为、制度文化有效融入到中心建设与管理中。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数量充分,满足实习课程标准要求;实习企业管理较规范、设备较先进;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教师责、权、利明确;实习管理制度严密并有效落实,学生的实习过程、教师的工作过程有效监控。
(五)教学改革
将专业前沿理论和技术融入课堂教学;采用切合学生认知特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突出能力培养、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六)成绩评定改革
选用能充分反映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达到或超过课程目标程度的成绩评定方法。
专业负责人领衔课程体系改革,专业理事会评审课程体系,理事长批准执行;专业负责人指定专门教师实施课程标准改革,指定专门教师评审课程标准,批准标准付之实践;教学系主任负责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学院教务部门评审建设计划和成效;任课教师设计、实施教学改革,教学督导员评议改革效果;任课教师设计课程成绩评定方案,专业负责人批准评定方案。
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的有效期不超过三年。
四、专业团队建设
专业主要由专业团队建设,团队水平决定专业水平,古有“大学之大非谓大楼之为也,乃大师之为也!”,新近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强调:要进一步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地位,大幅度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专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专业团队建设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团队结构建设
落实专业团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建设发展规划、计划,不断优化团队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比例、师生比例。 转贴于
(二)“专业化” 发展
把握专业团队成员的素质基础与个性特点,围绕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教育技术和教科研能力等要素,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
(三)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数量充分、品德优良、技能高超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专业理论、实训、实习课程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四)教科研成果
重视教学教育改革、技术创新研究,团队成员教科研成果稳步增加。
教学系主任负责专业团队建设,学院人事部门批准、评审团队建设规划和成效。
五、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
专业发展、专业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最重要的当是企业与行业、优良班级风气的支持。“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先天存在三个缺陷:学校教学内容与生产、服务一线所应用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最新工艺的差距;学校实训设施与生产、服务一线最新设备的差距;学校专业课师资与生产、服务一线技术专家、操作能手的差距。这些致命缺陷只有依靠校企合作才能克服”事实上,专业建设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校企合作来完成。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自己教育自己的巨大力量,集体是最好的老师。”“凭借团体的力量,容易制裁恶习,也容易培养良习。”优良的班风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动力源”,全面素质发展的基本环境。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的要素及其质量标准如下:
(一)专业理事会建设
成立专业理事会,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制度,规范推进教学系领导、教师、学生和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共同治理专业工作。
(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建立数量充分、具有较高质量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依托平台开展合作活动,教学系切实为企业人才需求、技术改造和员工素质发展提供服务。
(三)合作建设专业
专业发展规划编制、人才规格定位、课程与教材开发、兼职教师配备、专职教师培训、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工作得到企业较为充分的支持。
(四)班风建设
班集体发展目标明确、形成梯度;班级组织核心(班委、团支委、宿长等)坚强,在班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班级管理制度合理并有效落实;班级思想、道德、学风建设措施扎实、成效良好。
(五)班级面貌
班级舆论健康向上,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进取,学风端正,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建设成果显著。
教学系主任、书记负责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建设,学院教务部门、学工部门评审建设计划和成效。
六、绩效管理
绩效是专业存在的前提,一个就业质量低下,不为学生、用人单位认同的专业的存在,不仅浪费教育资源,还延误学生、学校,乃至企业的发展。《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要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掌握专业建设的绩效水平,应用“果-因-效”的方法剖析成因,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善专业建设过程,提升过程质量,推动绩效提高,实现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绩效管理的要素及质量标准如下:
(一)学生发展
建立学生发展状态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统计、分析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各科平均成绩、及格率,反映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反映学生习惯养成的“学风建设先进集体”、“优秀志愿者服务队”、“文明宿舍”获取率,反映专业建设系统效率的学生毕业率、双证书率、初次就业率、协议就业率,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就业质量
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毕业生半年或一年后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薪资水平,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三)校内学生体验
建立校内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校内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专业知识水平、动手能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材选用、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方式与组织、管教管导等工作的满意度;对班主任工作思路与方法,关心思想、学习、心理、生活困难学生,班集体建设目标设计,班团干部工作,班级思想、道德、学风教育,班级管理,班级舆论,班级人际关系的满意度;对教室、实训中心场地、设备、环境、管理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四)顶岗实习学生体验
建立顶岗实习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顶岗实习学生对校内外实习指导教师工作责任性、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实习指导方法、实习计划的设计与执行、指导毕业设计与答辩等工作的满意度;对辅导员实习教育、管理、服务,指导就业等工作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五)毕业学生体验
建立毕业学生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毕业学生对就业岗位定位、岗位能力设计的认同度;对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与人合作共事、领会新知识与新技术、创新工作等职业工作能力充分性的认同度;对认识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弱点、乐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应对特殊情景有分寸等职业心理品质充分性的自我认同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六)用人单位体验
建立用人单位体验测量、分析制度,定期测量、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自学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责任性强、工作认真负责,质量意识强、工作精益求精,成本意识强、不浪费资源,吃苦耐劳,虚心好学,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的满意度;对毕业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与人合作共事能力、领会新知识与新技术能力、创新工作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的满意度;对毕业生认识自我、正确看待他人弱点、乐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应对特殊情景有分寸等职业心理品质的满意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专业绩效数据由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采集,教学系会同专业教研室分析,并制订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团队;特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16-02
0引言
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强调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
1团队与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
团队概念最初诞生在企业管理中,团队管理理论也被企业广泛采用并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基本保障。罗宾斯的定义为组织结构确定、职务分配明确、成员的共同努力能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同时团队的绩效水平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的一种群体。卡曾巴赫与史密斯的定义为由少数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的、业绩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们组成的群体。海依斯的定义为一群人以任务为中心,互相合作,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智慧能力贡献给自己从事的工作。
根据教育部教高司函[2007]136号文件精神,我们认为高校教学团队是以教书育人为共同目标,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群为建设平台,由为数不多的、相互之间技能互补的、具有共同信念和价值观、愿意为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而奋斗、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组成。
2高职院校优秀教学团队应具备的特质
随着创建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步伐的逐步加快,教学团队建设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实施,旨在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学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对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和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及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中观点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优秀的教学团队应该具备以下特征:明确的团队目标、清晰的团队角色、有力的团队领导、高度的团队信任、充分的团队授权,强大的团队引力、顺畅的沟通渠道、积极的学习氛围、良好的组织环境及有效的激励机制。
2.1 明确的团队目标团队的首要特征是其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优秀的教学团队建设应既体现团队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又能够体现团队成员的共同愿望。高校教学团队最根本、最重要的共同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教学团队应将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项目作为长远目标,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特色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设、教学名师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程等标志性成果中充分发挥作用。
2.2 清晰的团队角色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认为,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具有双重角色。一是职能角色,是工作赋予个人的“任务型”角色;二是团队角色;是由个人气质、性格所决定。贝尔宾博士认为“实干家、协调员、推进者、智多星、外交家、监督员、凝聚者、完美主义者”这八种角色对于构成一个有效团队不可或缺。
根据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在构建一个优秀教学团队时必须认真考虑团队的人员配备及角色分配,团队配备的任意性往往会造成团队效率的低下,团队成员之间虽然工作目标相同,但成员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角色不同、经历不同、经验不同,需要团队带头人担当设计师、教练员、服务员的角色,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来感染团队成员,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要求每一个成员认清自己在团队中所扮演角色,加强沟通协调、相互尊重信任,构建一个和谐的教学团队。尤其要注重师德建设的原则,作为团队角色的每一位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2.3 有力的团队领导要遴选有创新意识,能准确把握专业(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高学历、职称和丰富的专业工作实践,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的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在高职院校的实践中,教学团队的核心是教学名师。以教学名师为核心建设教学团队不仅可以传承名师教学经验,还可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有效起到团队内部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的作用,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能手。选择那些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具备一定条件的“双师型”教师担任骨干教师,选择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行业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聘为兼职教师,从而形成一个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实践证明,以教学名师为核心建设教学团队,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迅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 高度的团队信任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团队管理的基础。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以信任为前提,要构建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满足团队成员渴望公平的心理需求,起到公平的激励作用。教学团队的成员之间没有等级划分,在教学团队内部领导权和决策权是共享的,在教学团队中,每一个成员既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又担任着一种团队角色,享有一份权利和义务。
2.5 充分的团队授权信任是授权的基础,授权是信任的具体体现。
今年,我严格按照上级各项要求,在集团个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集团物料安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安全指示精神和各种规章制度,始终坚持“责任有我,我必责任”的原则,认真的做好各项工作:
1、认真负责,物流码头。
岗位在物流岗的时候,在领导的严格监督和支持下,对各种物料能做到认真检查,对于流出车间的废弃物品做到仔细检查,确认安全之后流出。做到了没有物料流出车间,严格做到公司的保密制度。
在工作之余,工作安排有理由外,有张有弛。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开展各种活动,让员工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并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发扬团队精神,积极配合,打造一个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
这也是集团各级领导的大力宣导的必然结果。在领导的宣导和严格监督下,物料安全和保密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各部门努力抓细节,学习各种与工作相关的法规、制度、专业技术、专业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自己做到与集团的要求同步,降低物料流出的可能性。
2、严抓门岗,零物料流出。
在门岗的时候,心里始终记着“严禁物料流出,严禁外部人员入内”的原则,并且认真的执行,外部人员和员工进出车间必须做到严格检查、登记。在进厂的几个月中始终做到零物料流出。在做到认真工作的同时还积极认真地学习集团的各种思想。
3、问题分析;
由于,刚刚进厂对岗位各种规范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也早场少许失误。会将生活中的些许不如意或心理矛盾不经意的带到岗位上,发生矛盾,也没有做好及时的沟通,矛盾没有及时的解决。这点需要及时的改进。避免再出现这种情况!
4、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关键词]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妇保团队;工作流程;颐康园
[中图分类号] R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35-03
Study on team construction of maternal health care in Yikangy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YU Xinguo,LI Jing,ZHAO Peng,HU Yaqin
(Management Center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102, China)
[Abstract] For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basic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Yi Kangy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in Shenzhen city has been chosen as study fields to set up community women health care teamby exploring working responsibility, working process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aiming to propel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basic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 that community women can enjoy convenient and continuous medical care service which can embody public welfare.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Women health team; Working process; Yikangyuan
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社区防治适宜技术实验性研究项目推广方案》文件要求,为了贯彻宝安区卫生局《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与全科医学研究中心重点专科建设(第二周期)工作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健康服务工作的发展步伐,规范社区健康服务内涵管理,提升社区健康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按照均衡发展、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西乡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发展现状,以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单位,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妇保团队建设模式的探讨使之成为全市范围内比较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示范社康中心,从而推动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得到全面落实,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
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妇保团队是由资深全科医师、有资质的妇幼保健医师、预防保健医师、护士及其起联系作用的社区卫生协理员组成[1],通过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进入社区家庭有针对性地为育龄期妇女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指导、家庭访视、家庭健康档案建立等各项服务,形成以中心为依托、团队为枢纽、资深全科医生为核心、团队成员为基础、有资质的全科医师为网底的五级网络化社康服务管理,主要负责和管理社区育龄妇女健教宣传、妇科病诊疗、计划生育技术落实和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保健等工作。
1 妇保团队的组建
1.1 成立妇保团队领导小组
为保障妇保团队建设的贯彻落实,对妇保团队建设的进展情况进行督导,成立了西乡人民医院社区健康服务妇保团队领导小组,由医院主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作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妇保团队建设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处理工作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方位支持社康中心妇保团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1.2 建立妇保团队
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和现状,在颐康园社康中心建立了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流程清晰、协调性强的妇保团队。该团队由1名资深的副高级职称的全科医师为队长,1名有资质的妇幼保健医师、1名预防保健医师和2名社区护士及其多名起联系作用的社区卫生协理员组成,这使得妇保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理念,具备较强的科研、教学能力以及协调、灵活的社区动员能力,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 妇保团队的工作职责
2.1 服务对象管理
动态掌握辖区育龄妇女情况,建立育龄妇女个人及家庭健康档案,分析辖区育龄妇女的健康需求及主要健康问题。
2.2 保健指导
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需求,通过咨询指导、专题活动、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青春期、新婚期、孕期、产褥期及围绝经期的五期保健工作,以及孕前保健、生殖健康、育龄妇女心理健康指导等。
2.3 早孕建卡
对于初步诊断怀孕的12周以内孕妇,进行首次基本情况的保健建卡和记录,并纳入系统管理,指导双向转诊。
2.4 孕期访视
督促及指导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和纳入系统管理,对出现异常情况、高危孕妇及需专项筛查的,应及时转诊。
2.5 产后访视
按《深圳市产后访视工作规范》的规定要求开展产后访视工作(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
2.6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开展避孕节育技术指导和服务、避孕药具的发放工作,协助居委会做好育龄妇女查环查孕工作,经许可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7 开展社区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双向转诊等工作
协助或参与育龄妇女常见疾病的社区普查普治,针对疾病谱开展社区干预措施。
3 妇保团队的工作流程
妇保团队的工作流程,见图1。
4 妇保团队工作制度
4.1 统计
按社区服务人口配备符合资质的妇保团队医护人员,负责辖区妇女保健服务、孕产妇死亡监测和妇女保健相关信息统计报表工作。
4.2 信息沟通
社区妇保团队每月与街道、社区居委会、辖区派出所进行信息沟通,准确掌握本辖区育龄妇女数、新婚妇女数、孕产妇数、活产数、育龄妇女死亡人数、孕产妇死亡人数等基本工作信息,并及时汇总。
4.3 随访及保健服务
社区妇保团队按照卫生部社区防治适宜技术要求掌握的新婚妇女、孕产妇等信息,在3 d内上门随访,并将随访结果及时反馈给团队医生,由团队医生为其提供保健服务。
4.4 动态追踪和管理
团队医生负责为辖区内孕妇(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孕12周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提供或督促社区孕妇接受孕期全程保健服务,并做到动态追踪和管理,掌握妊娠结局。
4.5 筛检
团队医生每次孕检必须进行高危初筛,将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转至上级复筛,对出现危急征象的孕妇立即上转,并追踪危重孕妇转诊情况。
4.6 告知
团队医生在孕期保健管理中必须对社区孕妇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高风险告知,动员其接受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7 搜集信息
团队医生每天上午9:00前搜集本辖区出生信息,并会同儿保医生在产妇出院后1周内和28 d分别为其提后访视服务,详细记录访视情况,督促产妇在产后42 d到原分娩机构进行健康检查。
4.8 信息反馈
团队医生在自接到随访信息起3 d内将随访未果的新婚妇女、孕产妇、新生儿信息反馈给上级医院。
4.9 保健知识宣教
在团队医生和团队成员的配合下定期对社区内育龄妇女和孕产妇开展妇女保健知识宣教,普及优生优育、妇女常见病及多发病防治等卫生科普知识。
5 妇保团队的协调
5.1 妇保团队协调制度
5.1.1 成立社区健康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根据本社区实际情况确定妇保团队框架结构。
5.1.2 社康中心主任根据本社区及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初定妇保团队成员及分工,在本中心民主管理小组讨论通过后,上报社管中心及社区健康管理委员会审批。
5.1.3妇保团队组成通过审批后,社康中心主任负责协调妇保团队与中心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妇保团队队长协定每位成员具体分工、主要负责内容、兼职内容,制定工作计划。除团队队长固定外,妇保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定期轮换工作岗位,以适应不同时期育龄妇女的各种需求,体现全科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
5.2 妇保团队协调原则
5.2.1 目标统一。妇保团队是在保障社区妇科诊疗的基础上组建的,目标就是为了通过团队协助更好地完成社区妇科疾病的诊疗和社区妇女卫生保健这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5.2.2 团结合作。妇保团队由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应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使不同领域的员工之间通过信息交换,互相配合,齐心协力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成员之间,尤其是专业特长不同、经历和观点不同的成员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社区妇女卫生保健任务。
6 妇保团队运行机制
6.1 评价机制
建立以“三满意度”(社区育龄妇女满意度、当地卫生部门满意度、社康中心满意度)为核心的评价指标,突出考核妇保团队社会效益、服务技术质量、医德医风测评、社区计生指导能力,以充分调动团队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团队成员敬业爱团的凝聚力。
6.2 分配机制
强化妇保团队的成本核算,将团队的责、权、利、人、财、物等相结合,形成“三效”(效率、效益、效能)相结合的奖惩分配机制,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体现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绩效管理的分配原则,根据工作实绩、技术能级、团队服务效能、社区育龄妇女满意度和社会效益的评估结果进行多种形式分配,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3 用人机制
结合市、区卫生局有关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要求,优化团队队伍,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实施岗位竞聘和契约责任,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保障妇保团队内部人员有序竞争和流动,以不断适应社区妇女卫生保健的需求,努力造就社康中心实用性人才队伍,减少用人管理成本和医疗服务成本,提升社康中心社区卫生保健能力。
6.4 人才建设机制
为适应社区妇女卫生保健多元化需求,加快复合人才的培养,在全科医护人员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机制,大力培养和发展实用型、诊疗和保健二合一型社区医护人员,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全科型社区妇科疾病综合防治队伍,以适应妇女卫生保健的需要[2]。
社区育龄妇女卫生保健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社区开展妇保团队式服务, 为社区育龄妇女提供医疗、预防、管理、健康教育、母乳喂养、优生优育指导“六合一”的综合保健服务,是推动“卫生公平”的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实践证明,社康中心妇保团队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一种趋势,能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本的特点,更好地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朱旭红,朱月伟.流动人口孕产妇团队保健模式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5):3505.
如何缓解教师的压力,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我区采取的方法是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引导教师正视自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部门协作,
形成共同关注师生心理健康维护的工作格局
区教育局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局党委负责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培训,借助党委党校培训校级干部,把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借助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深入研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注重心理疏导的途径和方法。普教科主要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督导、检查和评定,在每学期开学检查过程中把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作为开学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各学校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时、教师、教材和工作计划,按要求建设心理辅导机构。教师工作科制定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内容。教师进修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教育体系之中,统一组织、管理和考核,并实行学分登记。教科室负责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和研究,培训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建设心理健康中心备课组核心团队,了解学校执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要求及建议,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实效性。学校和教师则从操作的层面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相应的政策、法规变成具体的教育行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仅仅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而是渗透在教师的一言一行和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之中。
我区在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工作中除了专项培训外主要是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重点工作结合。2006年,我区启动了初中标准化建设工程,我们把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相结合,按照分管局长对责任部门提出的“责任到人、对口指导、上门服务”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四轮下校活动方案。第一轮下校,检查、督促并指导学校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规划,要求学校在年度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机构;第二轮下校,深入课堂听课,观察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并指导教研活动;第三轮下校,跟踪听课,参与并指导教研活动;第四轮下校,进一步完善教研活动。二是与常规工作相结合。要求学校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之中,制定工作计划,组织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开展教师心理维护主题活动,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讨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渗透到党员教育、教师教育、师德建设、教师绩效评价等工作中去。在每学期开学常规检查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落实、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辅导机构的建设等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利用教育简报、东西湖教育信息网、东西湖教研科研网等载体,及时报道教师心理健康维护工作动态,进行网上交流活动。三是与岗位工作结合。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岗位职责,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从职业中获得满足和乐趣。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共同发展。
二、分类要求,分级培训,分层推进,
唤醒教育工作者心理健康维护的意识
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2006年,我区启动了教师心理健康全员培训计划,在学校领导者团队、专业骨干团队和专任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我区教育局党委党校负责学校领导者团队建设。制定了我区“十一五”教育干部培训规划,计划在2007年到2009年将所有校级干部轮训一遍。培训计划中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纳入了校级干部培训课程体系,其目标是让学校领导者熟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政策,了解教师心理健康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程体现”的理念,懂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市、区专业骨干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组织的培训来完成的。培训对象为本区市级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和中心备课成员,其目标是让骨干教师深刻领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懂得教师心理、学生心理维护的专业技能,能对本校教师、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问题趋向进行分析,能做个案辅导和分析,同时在全区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方面起到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区教师进修学校、区教科室共同制定培训计划,聘请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织实施,培训目标为让所有专任教师了解师生心理健康维护的一般知识,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能自觉维护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能力
2006年9月,我区成立了第一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课组,13名成员主要是由区教科室、学校市级骨干教师和近年来在市、区两级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中获奖的教师组成。2008年,成员发展到20名。中心备课组活动主要围绕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维护和课程实施开展研讨,力求做到研究与培训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教授与学习相组合。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中心备课组成员通过同伴互助,不仅发展了自己的专业能力,还实现了自我成长,如完善了对自己的认识,提高了耐挫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想问题,做到及时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形成积极心态等。
2007年,我们聘请高校、省、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一线知名教师为我区做包括教师心理健康及其自我维护在内的专题辅导20余场次,辅导时间80学时,受惠教师437人。专家引领使我区教师懂得了教师心理健康维护的一般知识,掌握了自我维护的基本技能。
“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承担与教师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康有关的市级课题3项,区级课题2项,5所学校作为市级心理健康和教师心理维护重点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年终工作总结:
行政部是公司关键部门之一,对内管理水平的要求应不断提升,对外要应对政府机关单位的各项政策做到及时了解及时撑握.行政工作是繁琐的,小到复印、扫描、传真、订阅报刊杂志、文件的保管、大到接待、会议,评估验厂等活动,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是对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考验,如何化繁为简而又能保证万无一失,如何以最小的成本换得最高的效率,这已经不单纯是对现代企业从事业务工作人员的要求了,对行政工作人员也同时适用。行政部人员虽然少,但在这几个月里竭尽全力将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经过几个月的磨练与洗礼,行政部的综合能力相比之前又迈进了一步。
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公司的经营方针、宗旨、和效益目标上,行政部紧紧围绕重点展开工作,紧跟公司各项工作部署。注重发挥行政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作用,为公司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作出积极贡献。为了总结经验,继续发扬成绩同时也克服存在的不足,现将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不足之处恳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人事管理方面
根据公司部门岗位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地招聘一批员工,以配备各岗位。规范了各部门的人员档案并建立了档案,严格审查全体员工档案,对资料不齐全的一律补齐。同时要加强内部的培训管理工作。
二、行政事务工作方面
1.本年度进行了两次验厂活动,主要出现在目前公司厂地面积窄小和现场员工访谈的培训不够使得验厂结果要求改进。
2.搞好ISO再认证工作,确保ISO认证通过,通过这次ISO在认证,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的管理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ISO的覆盖不全面,来年行政部需加强各部门ISO管理体系的培训于学习。
3.对后勤保障工作做到让员工用上健康、卫生的食品。
三、公司管理运作方面
⒈顺应市场的发展,依照公司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公司现有制度,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和公司各个部门沟通
⒉逐步完善公司监督机制。有一句话说得好:员工不会做你要求做的事情,只会做你监督要做的事情。基于这个原因,本年度加强对员工的监督管理力度。
⒊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公司新形象。
4.搞好明年的高质量、高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5.充分引导员工勇于承担责任了解职责。要逐步理清各部门工作职责,并要求各人主动承担责任。
四、工作中的收获
懂得事情轻重缓急,完成领导交代的工作,做到了“上传下达”。与同事相处融洽,能够积极配合及协助其他部门完成工作;工作适应力逐步增强,对后期工作垒积了许多经验。
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过去的一年,在得到公司领导的指导和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行政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行政部工作常常事无巨细,每项工作我们主观上都希望能完成得最好,但由于人力和精力有限,不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到尽善尽美。
2、对公司各部门有些工作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存在的问题掌握真实情况不够全面,从而对领导决策应起到的参谋助手作用发挥不够。
3、抓制度落实不够,公司事物繁杂,基本检查不到位,因而存在一定的重制度建设,轻制度落实现象。
4、对公司其他专业业务学习抓得不够。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工作细心度仍有所欠缺;工作效率虽有所提高,感觉有时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仍有所欠缺,工作效率并非是最快的!接下来的个人工作计划中会根据以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提高自我工作意识及工作效率,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
总的来说年的工作是尽职尽责的,虽然亦存在着些许多的不足,但这一切的一切相信也会随着年的到来而逝去。非常感谢公司领导及同事们对我工作的支持。在下一年,我会在行政主管这个岗位上会做得更好,发挥得更加出色!望公司领导及同事们对我工作上监督。
六、年工作计划
搞好明年开工的人力资源的策划和招聘工作,作为行政部负责人,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需要负责具体的工作及业务,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使公司各项工作正常进行。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决心再接再厉,迎接新的挑战。年行政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1.搞好新厂的基础建设和规划布局。
2完善公司制度,向实现管理规范化进军。
成功的企业源于卓越的管理,卓越的管理源于优异、完善的制度。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搞好公司管理制度无疑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建立一套健全、合理、科学、结合实际并适合智腾公司的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年行政部的工作将以此为中心。
3加强培训力度,完善培训机制。
企业的竞争,最终归于人才的竞争。目前公司各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有待提高,尤其是部门负责人,我们身肩重责。需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进行ISO体系管理及有效应用落实,从真正意义上为他们带来帮助。
4协助部门工作,加强团队建设。
论文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始终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永恒课题,其中关键一环就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与意义
教学团队是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自主发展意识较强的善于相互协作、沟通的一线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为主要途径,以学校的基于问题的学习及科研项目为牵动,以专业自主发展、生成职业幸福感为重点的开展教学研究和提升办学质量的核心队伍。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协作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培养,有利于复杂的教学问题的有效处理和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
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为了保证教学团队的有序运行,必须加强教学团队的管理,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的相关制度与政策,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学团队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确立名优骨干教师在团队中的权利和地位,扩大教学团队的管理自主权。
1.首席教师负责制
制定团队首席执行教师聘任细则和团队发展保障细则,对聘任条件、聘任方法和学习制度、管理考核制度做出详细的说明;建立由领导班子和团队首席执行教师组成的团队学组,对学习共同体实行扁平管理,负责督促、指导教学团队开展学习研讨。这样,领导不再搞行政干预,而是作为学习者、引领者,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研讨,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角色的转换,也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的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实效性。
2.团队管理自主制
教学团队负责人在改革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制定团队工作计划、决定团队成员的组成、调控内部经费使用、考核与评价成员、制定分配办法等方面均应有相当的自主权。而学校管理层则从发号令者变换成团队的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体制与机制来为团队建设提供保障。每年初,由首席执行教师提出自己年度主攻的课题,并向全校教师进行阐述,教师自愿申报参加课题研究,首席执行教师将申报者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开展该课题的研究,共同提升,共同发展。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要使教学团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吸引力,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建立有效的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在职称评聘、外出培训、人才选拔、科研立项、年度绩效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使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切身地感受到学校对自己贡献的认可和客观、公平的评价,保证教学团队的高效运转。在教学团队内部,实行教师竞聘上岗,促进专业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建立学校评价、学生评价与团队内部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教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的保障。
4.形成合理的团队结构
教学团队应根据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地进行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选拔与培养。制订青年教师的培养、进修规划,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5.提升团队整体的教学水平
要积极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信息,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围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试方法,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经验总结、试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专题讨论等教研活动。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提高教学水平和师德水平。要鼓励团队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团队的运营
1.引入“六顶思考帽”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思考问题的能力
所谓“六顶思考帽”方式,即六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用不同颜色的六种思考帽,代表着六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运用的关键是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戴上任一顶帽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它只能允许思考者在同一时间内只做一件事情,从而避免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思考和互相争执上。如:评课时大家首先都戴上白帽子,向每位评课者提供自己发现的信息,接着又同时戴上红色思考帽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着戴青色帽子的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戴黑色帽子的教师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最后由戴蓝色帽子的教师综合大家的意见,揭示问题,引发大家的思考。
通过六顶思考帽引领教师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参与到研讨评议活动之中,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新困惑,在实际场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推动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和反思,帮助教师制订改进计划,实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2.开展“观课议课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团队的工作重心要放在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以教学方法的改进为切入点,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观课议课”活动中,讲课教师完成问题积累,形成改进策略,逐步实施,形成风格雏形;听课教师对比提升,帮助教师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团队首席执行教师帮助团队教师识别问题真伪,判定策略得失。三方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团队观课议课要关注教者的设计意图,围绕所用的教学方法谈其优势和劣势所在,同时对别人的思考进行不断的反思,切实提高团队每一位成员的研究力和学习力。
这里的观课议课不再是简单的看和评。而是构建了四个板块的立体流程,即研课——问题预设、磨课——加工生成、观课——课堂“捉虫”、议课——思辨达成。基本做法是:1)先由团队教师以六顶思考帽的形式研究怎样开展教学,利用课前测查找学生存在的问题,确认学生知识前量的储备情况;2)利用模拟课堂发现预设中的问题,研究解决的方法,共同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核心问题;3)团队教师课堂“捉虫”并一起共同制作视频案例进行提升,教师们通过研讨共同明确视频案例中的问题,确定案例主题和案例重点分析解决的问题;4)结合案例主题形成问题的解决策略。
3.搭建互助共进平台。不断提升团队教师的学习力
(1)自悟研训平台
旨在提高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水平,更新条件性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提高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水平。主要包括阅读和培训。其流程为:
独立阅读的流程为:个人阅读—做笔记一写读后感一与其他教师交流学习心得。要让《静悄悄的革命》、《谁动了我的奶酪》、《鱼的故事》、《这是我们的船》这类引发思考、催化团队共进的书籍成为每位教师的枕边读物;要让名师成长系列丛书,成为校内骨干教师模仿、津津乐道的共识;要使各学科课程标准成为教师教学的行动指南,要让每位教师对各学段目标烂熟于胸。
集体培训的流程为:专业引领下的课标解读一案例研究一网上学习一问题解答一个人实践。可以邀请学科研究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对课标进行重新解读;教师要对个人进入课改几年来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审视自己落实学段目标的程度和能力,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问题驱动平台
旨在使教师利用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自悟和合作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使每位教师缄默性知识得以丰富。主要方式为发现、自省、主题交流和交互提升。
发现的主要流程为:集体备课~常态教学~同伴“捉虫”一集体会诊一二次备课一二次教学。自省的主要流程为:教前反思与设计一教学实施(教中反思、二度设计)一六帽评课(教后反思)一叙事研究(记录反思)一共享收获。主题交流的主要流程为:预设主题一课例实践一集体研讨一生成新主题一新课例实践一再次研讨。要力求在发现、自省流程中通过个人反思、团队互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对学段目标和教材的把握能力。交互提升包括两条渠道,即对话渠道和网络渠道。对话渠道:提出主题(主持人)一各抒己见(沙龙)一提炼共识;网络渠道:个人发帖(论坛、博客)一参与者自主交流一专家点评。
要发挥校园网上的BBS论坛的作用,构建学校内部的博客群和网上备课系统,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使之成为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学校还可承办区级uc专题论坛和备课活动,为教师的学习和展示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