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儿童诗歌

现代儿童诗歌

时间:2022-10-05 11:1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儿童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儿童诗歌

第1篇

萧萍近年来写了不少低幼儿童诗,而且还有很多幼儿文学方面的译著,让人为中国儿童文学界能不断出现和传承这种美好与知性的景象而高兴。实际上我是相信,有对“低幼儿童”认知和把握力的儿童文学作家和学者,一定会成为儿童文学纯正和有实力的传人。

萧萍之诗是较内在的。读了她的儿童诗集《狂欢节,女王一岁了》,我眼睛中出现的“词”、听觉中感受的“语音”,以及它们加起来所让人在心里产生的读诗和听诗的儿童诗现场“语境”,使我清楚地感受到她的童诗的艺术味道。

读她的诗,读得有点好玩,读得满目漂亮,读得不急不躁、细语慢调。当我“读”萧萍的儿童诗之时,我也感受到她所诉诸孩子们的“听”的状态。我曾主张,“听”的艺术其实是儿童文学重要的美学来源,如讲故事之中的“听”,它带来了两代之间、感性和感知,以及不仅作用于心灵而且作用于身体的现场艺术氛围。这让我们想到“音乐”和“戏剧”,诗歌艺术也能够具有“现场”之特性。

读萧萍这本儿童诗集,我便涌起了“幼儿园”的漂亮现场之感,这涉及到了低幼文学与生俱来的漂亮感、幸福感、童话式,甚至有点舞台演出的特质。她的诗句就像琴声那样明快而亮丽地蹦出来,时不时有特殊的字符敲进心里来,许多美丽的词叠加成了一场五彩缤纷的童话晚会和动物乐园。她像弹琴那样有着“节奏”的动作,时动,时停,一句话要怎么讲出来,全看她停顿的律动,控制着读者的心情一收一放,我们被她特殊收藏并款款释放出来的童话符号和童年物象包围着,充盈起无限幸福感。我使用“幼儿园”这种意象,就是为说明她的低幼儿童诗的纯粹。

萧萍的这本儿童诗集一眼看去是有点“洋气”。其实,正是它,拥有着“幼儿园”文学的儿童美学精神。就幼儿文学和幼儿文艺的中国传承而言,我们还很少能观照到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和童话剧所代表的幼儿艺术源头,而它的漂亮、表演性和童话景象正是“幼儿园”艺术的审美形态。萧萍及新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正在进入真正的现代儿童文学。我们那一代有必要承认自己所沉浮并曾搏击的时代还并非真正的“现代”。所以,《狂欢节,女王一岁了》的气质并不能说是“洋”,而是一种“幸福感”。它如此充盈,并较为自然地来临了。

实际上,幼儿文学也由此体现了一个规则:一个社会的富足、安乐、自由幻想和幸福感总是最先惠及最小的小孩。不管是什么社会,都愿意让最小的小孩先吃、先有、先做,事事先行。一个社会中,最小的小孩竟是最“先进”的。我由此思索,在儿童文学之中,低幼文学是否正是一种社会变迁和儿童观变迁的晴雨表?我注意到有不少新生代美丽的作家姐姐进入到幼儿文学。真希望这里有着一个象征意义,标示着与之前不同的时代来临了:“她们”美丽而盛装,在温馨而漂亮的场合,被同样调皮但已然礼貌了些的幸福小孩围成一圈;“她们”和小朋友、书、插图、故事、诗都已经整体漂亮而现代;“她们”都是些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却进入到“幼儿园”。“她们”将怎样改变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气质呢?

语音与物象之美

如果只是简单地翻翻,我敢保证会有不少人认为这本诗集的意象排列和现代句法高深和陌生。儿童诗,显然是要“读”的,一是要在现场来读,一是要在内心来默读。从“读”的层面去感受和还原儿童诗人的意趣、想象、律动,甚至是吐词方式和轻重之音等等,诗歌包括儿童诗的本质就在于特别的“处理语言”和“音乐性”的艺术感应。

对萧萍儿童诗的“读”,就让人想及“音乐”的艺术效应:那些艺术符号(音符或字符)在有意味地排列出现,它们弹出、组合、重复……我们别去执意追究每一个符号的精确含义,听诗的读者已经放弃释意,转而等待和迎接下一个奇妙的符号,我们将“听”下去并沉浸于那些符号之中,不断获得感应……我们会“听”出许多相近的音或词,会感应到这一系列的音或词营造的氛围,最终形成了回荡的节奏或是弥漫的旋律。

我在“读”这本儿童诗集时,会有一些相对“矛盾”的感受:华丽-白描、具象-空灵、童话-抽象、极现代的择字-儿童化的口气、对世界的认识-对色香味的感性……我被这些自由穿行和组合的“词语”和“视象”所吸引,可是再读一次,却已经从中感受到了诗行的背后所明显存在的那种现场感的语感和语式,那么活生生地,如在眼前,让人读出了其中纯粹的儿童亲和力――求你了,什么也别问/快跳上夜晚的大黑皮靴/用大力气的右脚们拼命踩水吧/好让那些溅出的星星/都刻上比蚊子脚还小的汉字:/精灵小龟宅急送/24小时竭诚服务,欢迎光临……

什么叫“夜晚的大黑皮靴”?两个很有色泽、很有质感的词这么相叠。什么叫“溅起的星星”?文法不对,艺术绝佳。

萧萍的这本儿童诗集之中,在各个篇目出现了很多这样漂亮的“词语群”,不用怀疑,诗人一定是精心使用着每一个字词,而且,也在上下左右的字行之间用心地“分布”着这些字词,使它们相互之间会有那么一点悄悄的连接或微妙的对冲――总之,我觉得萧萍儿童诗中这种童话感的“词语群”会让人产生极深刻的艺术感受,不但显示了作者突出的才情和美学素养,同时也令人体味出作者针对“亲爱的小孩”所特意使用这些词语的用心:这些表达了“童话景象”、“美丽心象”、“森林动物社区”、“温馨家庭”、“暖色友情”等的词语能有效感染孩子们的心灵,萧萍在诗歌构成的读和听的“流程”之中,用词语教导着、促成着、包围着和影响着孩子,同他们交流、互动,寄寓着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精神的某种暗示、抚慰,直至阅读治疗或词语滋养。

同时,萧萍作为一个儿童文学研究者,曾译介过八卷本的《儿童情绪管理绘本》专业图书。我虽未读过,却可以从她的儿童诗中体会到一种应对儿童心理的技能。这种“如何诉说”的技能,也可能同萧萍曾参与过美国儿童语言教学节目《芝麻街》的制作有关系。我想,这些都会影响到她对儿童诗的“读”和“现场感应”的美学意识和言语把握。

当萧萍采用“诗”的时候,她想要带给孩子们的更多还是一种艺术感受吧?不是释义(那她可以写小说),也不是观念(那她可以写散文)。孩子们在作家、老师、妈妈的读与听的儿童诗现场,将获得的是语言的氛围,以及词语和语音所带来的物象叠加,如像《狂欢节,女王一岁了》诗集之中那些重叠又复叠的种种“词与物”的词语印象。小孩子,不懂什么意象,但小孩子却能感应五彩缤纷的词语印象,甚至因一系列词语群的“印象”包围而融入其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萧萍儿童诗中的这种“词语印象”,以及她所触及到的一系列儿童能够感应“词与物”的基本类型。

比如“食物”与词语。这是一类萧萍运用得最好而往往被旁人冷落的儿童时代经典“物象”,略加辑集,可见:小鸡蛋饼干/老苹果冻/米糕/煎饼/热烘烘的面包/香喷喷的果酱/一小罐罐头咸鱼/羊角面包/有椰子味道的雪白/有青瓜味道的淡绿/香肠一样整齐的小腿和胳膊/把风当成了饼干轻轻咬了一口……

比如“晚会”与词语。萧萍这本儿童诗集中竟有好多首长诗都具体表达了这种非常童话化和狂欢节化的“晚会”状态,富有幼儿文学特色的化装、演出和各种装饰的情调。这可以在她的《狂欢节,女王一岁了》《洞洞里的蚂蚁》《在一本书里旅行》和组诗《四季歌》之中的《秋/华宴》等通篇看到。

上述这些被萧萍用童话感觉浸泡了的“文字”真的可称瑰丽,这些童话词语的“汉字”因为诗的简练而异常地突出,它们有着对应的物象,因而能够被儿童感应。我相信,儿童诗对于孩子们的审美作用应该有两个:一个是词语的“听”的现场感应,一个是词语的“看”的组合效应。儿童从诗中获得的是特别的、瑰丽的词语群所营造成的一片“奇境心象”。萧萍这本儿童诗集的确是充满了奇境般的儿童心象。它不是童话或幻想文学的奇境,而是由词语造成的奇异感觉。

事实上,我又有点诧异。我没有用“幽默”甚至“快乐”这样的词来简单地表达,而是觉得似有一种叫做“喜感”的东西,或者像小孩子说的“很有劲”。同时,萧萍儿童诗的对话式语态,也令人颇为感动。这是一种真的幼儿文学的姿态,而不是假的。这也是一种平等到能与亲爱的小孩同气息、共心性的状态。来看看诗中的交谈语态:

悄悄告诉你吧,米高/真的不需要请柬/门口的蚂蚁小兵都很和气/你只需要/脱掉袜子/让他们看看……

就是在这里,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儿童诗歌的现场讲述者与现场的小朋友听众的感应关系。从中也就体现出了“故事诗”的现场讲述语态――有点叙事的语调,有点事件的场面,有点人物的出场,有点问与答。

“立体”阅读儿童诗

对于这样的儿童诗,我建议要“立体“地来阅读,这是为了更好地还原那些含有现场交流、沟通和感应氛围的现代儿童诗创作。不知是否是我多虑,我感觉很多的儿童诗包括萧萍儿童诗,如果只是纯纸面、纯文本的阅读可能会减弱其言语表达方式的效应,以至于硬把一个原本具有呼吸、停顿方式、语气掌控和音乐效果的儿童诗歌给“印刷”成为了静止的文字。所谓的“立体”阅读,我想到两个建议:

第一,儿童诗的幼儿图书要附录诗人的诵读以及作者照片。其实这早已有之,就是为了带来一些现场感。只要有了语音,对于诗歌来说就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词语的艺术效果,尤其是面对幼小儿童。儿童诗是不可脱离现场演绎的,这应当可以成为中国现代儿童诗的一个进取方面。

第二,现代儿童诗要注重现场演绎及导演。其实这也早已有之,比如台湾的林焕彰先生就对我介绍过,他们的现代诗诗会当时进行过一种多媒体形态的诗歌演绎;大陆诗坛也有。我想,事实上儿童诗歌将更为适合,更有创意空间。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性,正面临着包括“现场”新媒体在内的一系列探索,儿童诗歌有可能是其中一个内涵丰富的形态。这种新的诗会和诗教的现场演绎方式,古老可至遥远的剧场、仪式和讲述,现代可至前卫的空间艺术、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科技的可至电脑时代的图像处理、音频和视频的置放。但是,令人对这个“现场”最感兴趣的地方,在于它将带来儿童诗歌诗人和听众、感情与感应、语音和文字的融通。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67-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教学模式、内容方面也随之发生变化。儿童诗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而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儿童教学质量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的重要性

1.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表现。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儿童诗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逐渐升高,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这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相吻合,也是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例如:大自然、生活风貌等,通过诗歌学习,不仅能够丰富儿童的见识,还能够培养小学生高尚的情操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

1.2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小学生的人文素养逐渐被忽视,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作为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是极为重要的。而儿童诗歌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影响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健全的人格。相比较发达国家儿童诗歌教学,我国缺少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势在必行。

1.3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小学生处于身体、心理发育阶段,对文学的接受能力一般是以生理器官的感觉等为基础的,儿童诗歌的韵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小学生的听觉等器官的和谐发育,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提高小学生阅读等各项能力方面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儿童诗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提高小学语文儿童诗歌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2.1范读诗歌,用优美的语音感染学生。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把诗中"孤"、"独"二字读的深远幽邃,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把学生带入了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的环境中,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2创设情景,感受诗美。欣赏是诗歌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要读出字词句与诗人的情怀。如朗读《初春》,要满怀喜悦,读出诗人对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通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活动来展现春天的美丽,读时要把握这些情景变化和欣喜情怀的不变。朗读要形式多样,如范读、齐读、分角色读、开火车读等;要灵活运用录音、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乐于读,善于读。读,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读都应该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要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达到由读通顺到读懂、读出感情的目的。)多媒体的感性刺激以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并体验诗歌的内涵。

2.3用"美"的画面,帮助学生想象。教学古诗,还应该图文结合,驰骋想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本身就是书画结合的艺术品。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了一幅瑰丽的图景。教学时,我经常运用画简笔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的形象美,想象诗的画面。小学生是凭借形象而引发想象的,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图画中的美,与诗相互印证,以此获得美感的愉悦,进而欣赏画面美。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课外,我让学生根据诗的意境,通过想象绘成彩色图画,只有对审美客体进行联想和想象,才能产生强烈的美感。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增浓,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他们对色彩的喜爱。

有时也会根据诗歌的需要做成动画、或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图画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3篇

关键词:梁启超 儿童 自觉 儿童教育观 儿童诗歌

20世纪初,是思想界发生重大变革的年代。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维新变法运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中,改革者们提出“启女智”和“重幼教”的观点。同之后周作人提出的“妇女”和“儿童”问题一样,无形中提高了妇女和儿童的地位。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民初是“儿童的发现”、“儿童文学的发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时期。

梁启超作为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力图以文学为工具“新一国之民”。于是儿童作为未来之““国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此举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由自发状态向自觉状态的转变。梁启超关于儿童和儿童教育的见解主要体现在《卢梭学案》、《少年中国说》、《论幼学》、《蒙学报演义报合叙》、《教育政策私议》、《中国教育之前途与教育家之自觉》等文章中。本文将主要从他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及其理论实践等方面入手分析梁启超在儿童文学走向自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维新变法运动中,梁启超等改革者超越了洋务派在器物层面对西方的学习,转而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卢梭的社会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所提出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在民等主张,不仅成为梁启超的政治理想,而且引发了他在儿童观上的觉醒。”[1]《卢梭学案》是梁启超宣传卢梭思想的代表性作品。他直接继承了《社会契约论》中的“人是生而自由的”的观点,认为“彼儿子亦人也,生而有自由权,而此权,当躬自左右之,非为人父者所能夺也。”梁启超一方面批判了“父为子纲”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儿童的地位和价值。

在《少年中国说》中认为:“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文中认为儿童精力充沛,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儿童的自由和人格的尊重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以来的儿童的地位。 “这种对儿童生命特点和精神个性的认识,为人们谈论儿童的独特的精神需求,为人们谈论和思考儿童文学的种种话题,提供了最直接而现实的文化动力和理论起点。”[2]

据此,梁启超在《论幼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的教育主张。梁启超是从提高国民素质、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的宏观角度建构自己的儿童教育观。与西方相比,尽管中国很早就产生了文字符号,但是文字教育并没得到普及,多数人没有接触文字的机会,更谈不上阅读了,因此导致了国人创新能力的缺乏。因而儿童没有阅读文字的机会,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极为不利。儿童期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要改变国民的素质,必须从儿童教育入手。儿童教育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息息相关。这种说法与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理论和创作的著名人物曹文轩的观点不谋而合,“孩子是民族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是民族性格的塑造者,儿童文学作家应当有一种庄严的神圣的使命感。”[3]

长久以来,儿童生活在“父为子纲”封建观念的层层桎梏下。梁启超正是深刻认识到了封建旧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才对旧式教育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旧式教育对儿童的体罚,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如同女子缠足一样,是对儿童身心的巨大伤害。这种教育方式非但不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会导致儿童视学校如牢狱,畏老师如狱吏。体罚是不尊重儿童的表现。这从反面确证了梁启超认为儿童是有情感、有自尊、有主体性的存在这一观点。因此不难发现他的思想中孕育着儿童本体论的雏形。

他进一步指出,封建社会中以记诵为主的儿童教育方法是有问题的。“其课学童也,不因势以导,不引譬以喻,惟苦口呆读,必求背诵而后已。”这种呆板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打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相比于西方的教育,中国的教育存在着先后顺序严重颠倒的弊端。凡此种种都表明了旧式教育方法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不能激活儿童心灵中潜在的灵性。这种过分理性化的方式也被许多研究者所批判。如卢梭和别林斯基都承认理性的能力是人的一生中最难发展的一种能力。在儿童期,应该主要致力于儿童感性能力的开发。再如朱自强教授所说“对于幼儿来说,他的理性能力还处于蛰伏的状态,因此,他的感性的能力就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认为地、超前地发展孩子们的理性能力,这个理性能力当然就和一些知识的能力是有直接的联系的。如果在幼儿阶段,我们过早地发展他的理性、知识这方面的能力的话,教育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就只能起到负面作用。”[4]因此,不得不说,梁启超的观点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近代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自梁启超始。”[5]毋庸置疑,梁启超为儿童文学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不但是一个儿童教育理论的倡导者,还是一个身体力行的实干家。他的理论是深深根植于实践中的。他在《蒙学报演义报合叙》中表达了对“俚歌”的重视。1902年,他在《新小说》上开创“杂歌谣”栏目。

他率先以“少年中国之少年”的笔名发表了儿童诗《爱国歌》四章,受到了日本留学生们的喜爱。此后,他又创作了《皇帝歌》四章。“不久,他又创作了《终业式》四章,这组诗的儿童性稍为明显,比前两首容易理解。虽然有着宣传改良思想的目的,但其表现形式大致可以为少年人理解和接受。正如梁启超所说:“今欲为新歌,适教科用,大非易易。盖文太雅则不适,太俗则无味。斟酌两者之间,使合儿童讽诵之程度,而又不失祖国文学之精髓,真非易也。”[6]梁启超已经看到了在儿童诗歌中处理雅俗关系的重要性。从中不难发现梁启超儿童文学前意识之端倪。

同时,梁启超还在自己创办的刊物上呼吁更多的人从事儿童诗歌的创作。例如,他在新小说上曾经发表过张敬夫的《警醒歌》四章、剑公的《新少年歌》、自由斋主人的《爱祖国歌》、珠海梦余生的《劝学》、黄遵宪以笔名“岭东故将军”发表的《出军歌》四章和黄遵宪以笔名“人境庐主人”发表的《幼稚园上学歌》四章等。

其中黄遵宪的《幼稚园上学歌》语言生动活泼,自然流畅,易于上口,适合儿童吟唱,不失为一首优秀的儿童诗歌。全诗一共十节,诗人对幼童渴望知识的急切心情和幼童初上学校时欢呼雀跃的形象做了形象的描绘。这首诗在当时的儿童中传唱甚广,后来又被辑入《最新妇孺唱歌集》和《改良唱歌教科书》。“在晚清为儿童创作的诗歌中,如此具有儿童特点的诗作还属凤毛麟角。”[7]梁启超对这种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同时寓教于乐,又不失艺术性的儿童诗歌是极为赞赏的。

除了倡导儿童诗歌的创作之外,梁启超还进行关于儿童诗歌的文学批评工作。他在《饮冰室诗话》的第78则中全文引录了黄遵宪《小学生相和歌十九章》,称其为“一代妙文也。”同时,他高度评价了杨皙子(杨度)所创作的《扬子江》、《黄河》等儿童诗歌,认为它们是斟酌雅俗之间、适合儿童吟唱的诗歌。他十分欣赏《江苏》(清国江苏籍留学生1903年在东京创办的反满革命刊物)上刊载的儿童诗歌,如《游春》、《秋虫》等,认为其是中国文学复兴的先河。“将儿童诗歌的地位提高到如此的程度,历史上还从来没有过。”[5]

此外,梁启超对于儿童文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他的翻译工作上。他用章回体的形式重新翻译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十五小豪杰》,连载于自己主编的《新民丛报》。考虑到少年读者的理解水平,译文采用的是白话文,他还以“饮冰”的笔名译述了“科学哲理小说”《世界末日记》。陆续在《新小说》上发表了南海卢籍东与东越红溪生合译的“科学小说”《海底旅行》、周桂笙译述的《水底渡节》和《神女在世奇缘》、南野浣白子的“冒险小说”《二勇少年》等。他称赞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小说”“寄思深微,结构宏伟。”由于梁启超的翻译工作是为了实行“小说界革命”,所以包括儿童文学作品在内的翻译工作不过是他“新一国之民”的手段。虽然他并没有儿童文学的文体意识,也没有以儿童为读者的意识,但是这些从异域引进的文学作品,在青少年中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利于儿童冲破封建文化的屏障,已经开始为儿童文学的自觉松动着久久压在其上的板结的土块。

四、结语

总之,梁启超的儿童教育观中固然存在着资产阶级改良的思想和工具论的倾向,但他主张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个性,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无疑在儿童文学前意识的萌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显现出现代儿童观的些微征兆。梁启超还是中国儿童诗歌和翻译小说的倡导者和力行者,为了儿童文学的诞生做了准备,有利于儿童文学的本体自觉。

参考文献

[1] 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116.

[2] 方卫平.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77.

[3] 曹文轩.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309.

[4] 朱自强.朱自强小学语文教育与儿童教育讲演录[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9.

[5] 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2.

第4篇

一、诗意氛围的营造――影响人

良好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师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孕育精神力量。为此,学校十分注重诗意环境的打造。比如,在“好玩儿精心之家”布置了名诗、名画、名星、名曲、名著,让学生耳濡目染名家风采,激发学生努力进取;教学楼三楼栏杆的铝塑板上,则设计了学生喜欢的儿童诗和一些书籍的介绍,让儿童诗成为学生永远的朋友。花园中、楼梯口、水池旁、教室里,随处可见以儿童诗形式出现的提示语或警示语,让学生在驻足欣赏,徜徉诗海的同时,也接受着思想道德的教育。学校还把花草树木与师生特点结合,赋予其诗意的解释,如红花酢浆草具有花开遍地,纯真浪漫,生机盎然,乐观向上的特性,就像咱们平小学生的写照,而雪松具有厚重伟岸,四季常青,志存高远,虚怀若谷的特点,确如平小的教师们。而校园雕塑上,则镌刻着学生的成长宣言:我是一名学生,在诗意的平小成长。我知道,选择了蓝天就要去展翅翱翔,选择了大海就要去乘风破浪,在这里,我愿用生命写下诗行,让梦想张开翅膀。旁边还镌刻着教师的宣言:我愿用诗温暖学生的心灵。校园里还有四个学生吟诗品诗的好去处,那也是学生陶冶情操的好地方。而在分高中低三段的开放式阅读书吧里,学生既吟诗品诗,又培养阅读的习惯。诗苑是诗意校园的重头戏,在其北边的木板上,刻着古典诗词。这些诗词中有美景,有深情,有壮志,意蕴深远;有人物,有故事,有哲理,芬芳童年。诗苑的南边,则是有关儿童诗的各种活动展示:有校园首届十佳小诗人介绍,有近年来学生在各种报刊发表的诗作,有参加小诗人夏令营活动的精彩瞬间……古代与现代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辉映,构成了学校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和智慧空间。诗苑既是学生展示才艺的舞台,又是渲染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道德情感和审美情趣的佳所。

二、诗意课程的研发――丰富人

为了创造诗意的校园生活,学校在充分发挥品德、晨会、班队等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加强学科渗透的同时,着力打造了六大系列课程,即以金钥匙竞赛、纵横码、电子小报为主的小院士科技系列课程,以儿童画、油画棒为主的小达人艺术系列课程,以学謇弘謇为主的小状元弘謇系列课程,以《种太阳》为主的小精灵诗书系列课程,以球类、运动会为主的小龙人体育节活动课程,以绿色环保为主的小天使好玩系列课程。此外,还重点打造童诗校本课程,开设的儿童诗地方课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趣味,使他们形成了美善的情感,增厚了道德情怀。由于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学校以新公民道德教育为重点,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收集并创作了各种题材的诗歌,还增加了图像诗、寓言诗、数字诗等各种有趣的童诗体裁。每周安排一课时用于诗教,将收集到的不同体裁、题材的童诗佳作,按学生年龄、认知发展、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短及长、由今至古,连点成线,形成序列,并精心筛选出其中的两百多首儿童诗按年级分成六段,编印成低中高三册校本教材《种太阳》,师生人手一册。每位语文老师每天带领班上的孩子晨诵经典诗作,开启生活的第一道曙光。同时,我们还在班本课程中融入童诗元素,在诗歌诵读和各种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诗中美的形象、美的品质和美的意境。

三、诗意活动的渲染――发展人

学校把“每月一事”与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品德教育、传统节日等有机整合。每一个活动都从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反思等环节,精心设计,各年级组长再在学校方案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年级方案,形成阶梯式系列活动。学校每周举行班主任培训、沙龙,对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策略、方法等进行指导,解答教师们的问题和困惑,交流分享经验。

(1)培养环保意识。学校利用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契机,围绕植树护绿组织学生搜集和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之后组织学生评比、诵读、感悟,感受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重要意义,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形成人人关心绿化、人人参与绿色校园创建、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氛围。

(2)抒发爱国热情。结合“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教育活动,举行了月儿圆圆话中秋活动和红领巾相约中国梦重阳节活动,开展了朗诵、剪报、绘画、诗歌创作等活动。许多学生把自己的童诗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十多篇童诗发表于《中国童诗》杂志。

(3)弘扬传统美德。组织师生参加了“学謇、弘謇,争做常乐新人”的师生书画作品大赛,同时组织学生收集张謇“思故乡”的诗歌,通过吟诵、创作、表演张謇的诗歌,学习他“爱故乡,报祖国”的精神;编排的情景剧“老师告诉我”在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场文艺演出中,得到来宾的高度赞誉,并获海门市“学张謇爱家乡报祖国”校园剧比赛二等奖;六(4)中队被江苏省委宣传部、共青团、少工委联合授予“张謇中队”的光荣称号。由“好玩儿”诗社成员组织开展的“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增强了队员们对学校和家乡的热爱,提高了志愿者们自身的文明素质和主人翁意识,活动还荣获了优秀组织奖。

(4)倡导身心健康。学校围绕六大系列课程,倾力打造魅力六节,即小天使好玩节、小龙人体育节、小状元弘謇节、小精灵诗书节、小达人艺术节、小院士科技节六大节日,每个节日都精心策划、筹备,对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诗意少年卡。每年通过全校师生、家长、离退休同志共同投票,评选师生中的十大超越,努力培养学习优秀、性格开朗、身体健康的诗意学生。

这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活动中,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童诗为元素,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体验、有效评价,让每一个活动成为学生难忘的记忆。

四、诗意成果的采撷――激励人

“打造诗意的校园,追求诗意的生活,享受诗意的成长”是学校开展以诗厚德活动的精神内核。这样的诗教不在于学生读了多少诗,写了多少诗,而在于擦亮孩子诗的眼睛,唤醒孩子的美好心灵,实现“以诗育人”的远大目标。近年,学校加大了儿童诗教育教学的研究,力求营造出诗中所表达的那种能给人以美感的教育教学意境,使师生在教育教学中诗意地生活。

第5篇

《一株紫丁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是诗人滕毓旭写的一首歌颂师生情的儿童诗。读着读着,我们就会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对老师的祝福与感激都凝聚在“一株紫丁香”的枝枝叶叶上,借对紫丁香的枝叶、花朵的描述,在“夜夜和您做伴”中融入对老师的关切;在“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中融入对老师工作的肯定;在“我们的笑脸”中融入对老师付出的感谢。“我们”的身影、歌声、笑脸,对应着紫丁香的绿色枝叶、沙沙叶声、满树繁花。整首诗活泼清新,营造出“紫丁香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紫丁香”的诗情画意,让人心里感觉到甜味儿。通过对这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的诵读,我们仿佛听到了孩子关心、热爱老师的声音以及孩子们殷殷的美好祝愿。

1尊重文体,彰显诗歌魅力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儿童诗歌的特点是用天真而精粹的语言抒发着饱满的儿童情感,勾勒出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也不例外——在活泼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浅显的内容中,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恋扑面而来。那么,对这样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我们该如何进行定位与设计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关注这样两点:首先,不能把诗歌肢解。任何一种情感都不是一个字一个词能够负载得了的,必须是一个整体的相互支撑才能负载动诗中浓浓的深情。所以,海德格尔说:“词语破碎处,无物存在。”所以,朱光潜先生认为“诗歌是不可以解的。”在教学中,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形式,让学生把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与自己当下的生活对接是一个很重要也很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读出自我,而只有当学生读出自我的时候,诗歌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其次,教师要注意用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引领学生品悟诗歌的艺术美。虽然这首诗的阅读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但是老师不能把自己放置在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上理解这首诗,只有自己心中有高度的时候,才能带着学生走向高处。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诗歌的艺术美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具体到这首诗,我认为,可以从诗歌的节奏美、想象美、情感美几个方面去关注,教学中把教师心中的关注以一种符合二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来呈现,使学生在诵读中浸润其中,从而全方位感受诗歌的美,唤起对儿童诗歌的喜爱之情,体会诗歌中美好的师生情怀。

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就从试图体现以上这两点来考虑,旨在充分尊重并凸显诗歌这一文体。整个教学过程,我力求简约明快,提倡整合,只安排了三个板块,即进行富有层次、有目的的朗读:“初读诗歌,读准字音;细读诗歌,读出节奏;赏读诗歌,读出韵味”。教学手段也力求简便有效,屏弃烦琐的分析、支离破碎的讲解和故作深奥的解读。具体到本课教学,即引导学生着重通过各种形式、逐层递进的朗读,以读为主,在读中学、读中悟,让孩子们读出这首小诗蕴涵着的师生之间美好真挚的情谊,并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想象美和情感美,同时和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比如,诗歌中的第三、四小节,语言形式相似,想像丰富,意境优美,情感丰厚,可做品读重点段落,引导学生展开相关的学习活动,从而带动全文的赏读。事实上,孩子们将这《一株紫丁香》学得尽心,读得投入,师生情就在这不经意间被一次次激活。这样的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使得学生乐于接受,课堂自然鲜活地流淌出诗情画意的美来!因此,教学生阅读诗歌,千万不能肢解,不可嚼烂,千万不能将秀气和灵气教去了。如果把灵动的、活泼的诗词教僵了,就使他们失去了熏陶的力量,感染的力量。我们要多用朗读来带动孩子们解读出诗文的魅力,从而彰显出诗歌教学的魅力!

2诗贵品读,品味诗情画意

文有文的灵魂,诗有诗的韵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再者,诗贵在品读,“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以读代答”的教学形式很适合诗歌的教学。因此,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教学中,我设计了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小组对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先让朗读的面能普及到全班学生,同时又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朗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但是老师用同一形式,又容易显得单调,而且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情感的感悟。所以,之后我又安排了师生对读、评价读、诵读、配乐合作美读等形式,一方面老师的加入让学生更感兴趣,比如,课伊始,老师深情朗诵全文,就很好地营造出诗歌那温馨、美好的意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是为了加强范读,给学生指点朗读方法。

那么,如何让孩子去喜欢朗读、理解语言,从而进入意境,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这是需要自己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譬如,在品读第三、四小节中,我仅以“绿叶在风里沙沙、满树盛开的花儿分别像什么?”这样的核心问题来启发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美好意境,同时,采取引读这种形式,带领小朋友们不露痕迹地回答了问题,又自然地引着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把书深入地读了一遍,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另外,为了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第三小节中的“老师——”时,我就指导学生探出小脑袋、侧着脸儿亲切地对老师说一声“老师——”。此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模仿老师,情不自禁地跟随其中,乐在其间,俨然就是文中那群可爱的小朋友。紧接着,我又让他们加上动作站起表演读,而这加动作的过程则是他们体验、感悟诗歌情感的过程,诗歌想表达的师生之间的深情厚谊已通过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得到了诠释。又如,在有感情朗读第二节时,学生从心底亲切地呼唤“老师,老师,”,还抓住“夜夜”这个词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爱,学生朗读得那么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顿时,整个课堂氛围掀起了朗读的小,“紫丁香就是我们,我们就是紫丁香”的诗情画意,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感觉到甜味儿。通过对这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的朗诵,我们仿佛听到了孩子关心、热爱老师的声音以及孩子们殷殷的美好祝愿。所以说,一旦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再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把诗歌中的真情融入自己的生活,做到情从心发,言为心声,他们的深情诵读就会事半功倍。此时,诗意之美,情意之浓,也就润物无声,浑然一体。

3随文识字,凸显诗歌特点

诗歌讲究惜字如金,儿童诗具有语言凝练这一特点,使得低年级语文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字词教学好像被架空,似乎找不到一个支点。但低年级语文课的使命,又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让学生去感悟那些尽管付出努力都不一定就能悟透的人文性”,更应该“引导学生牢牢抓住几乎人人经过努力都能把握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即工具性)”。如何保证识字教学的有机落实,以保证诗歌学习的连贯性,从而凸显诗歌的特点呢?于是,我思考着:儿童诗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生爱读、想读,何不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让其在读中、在情趣中快乐地识记生字, 轻松地建立字音、字形、字义的联系呢?

鉴于二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这一基本理念,因此,在生字教学时,我就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即,让学生先在诗歌这一具体语境中进行带拼音认读生字,继而去拼音读生字,再通过自由读诗来进一步识字,循序渐进。在品读课文时,我又出示关键词语,开展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同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和给生字找朋友(口头扩词),学生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学生自然学得不亦乐乎。最后,师生合作将所有生字回归到诗歌中进行有感情地诵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这样,引领学生随文识字,或在初读诗歌时,打破了传统生字教学前置或后置的做法,扫清了阅读的障碍;或在品味诗韵中,学生识别一个个生字新词,就意味着获得了这些重点字词所具有的意义。这一点,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已经说得很明白,他说:“一个个字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球,常常可以凭借语义的关联随意滚动、碰色而构成‘鼓点聚焦’式的、流动性很强的词组或句子。所以,面对这样的‘小球’,不将它们置放在语流中去认识,那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它的含义和用法。真正意义上的识字,是学生自己自主地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事实上,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要靠“随文识字”来完成,再依附于押韵上口、充满浓浓的师生情的儿童诗进行学习,不仅符合“在阅读中识字,识字是为了阅读”的整体观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识字教学原则,提高了识字效率,并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了童诗中识字的快乐,更有力地保证了诗歌学习的连贯性,从而充分凸显了诗歌的特点。

回顾本课,反思许久,收获良多。走近紫丁香,不仅感动于小诗中那浓浓的师生情,亦感动于课堂上那温馨的画面,纯真而又美好。这其中的诗情画意,不免回味悠长!而教学设计与课文特点珠联璧合,相互辉映,又让我增加了一份诗歌教学的自信!

第6篇

一、天正小学的做法与经验

(一)天正小学的做法

南京天正小学是一所新建小学,学校的老师为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倾心教育。课余之时,孩子们到校内的各个文化社团参加自己喜欢的学习活动。兴趣的氛围、艺术的熏陶、校园文化的滋养,诞生了校本课程《学做纸浆画》和《纸浆画创意教程》。天正小学的纸浆画,顺应了孩子们的天真童趣,在无拘无束的游戏和玩耍的过程中,他们用灵巧的小手,信笔涂鸦。天正小学的纸浆画,展现了孩子们爱美的纯净童心,大胆率真的画面,或粗犷简洁,或细致绚丽,流淌着孩子们对美的追求与表达,散发着中国民间艺术的意韵,传递着传统与现代的气息。美术老师在探索的过程中,创造条件,形成经验,设计出轻盈美丽、取材容易、制作简便的纸浆画。尤其是创造性地设计出干纸浆画的制作技术,从而使低年级的推广工作更为方便。纸浆画不仅仅是一种新材料绘画的创作体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快乐学习,丰润心灵,健全人格。天正小学将“创意纸浆画”作为校本美术课程开发的主题是经过深刻的思考、系统的设计和科学的论证的。

学生的发展需要是课程的主要内容。2010年,天正小学的胡金涛老师独自开始了纸浆画的开发与研究,在探索过程中,胡老师与部分孩子一起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终于让纸浆干湿比例合适,并使之可以永久附着在木板上不脱落。给专业学生讲设计的要求和基础知识、技法等,学期开始时就布置这种作业,学生从生活中注意观察、收集,最后进行创作,从学生方面来看,当发现自己的建议或作品被老师采用,自己的作品被老师收集成册,他们对美术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美术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一定要科学地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

(二)天正小学的经验

1. 内容的实用和创新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各个学校在选择校本课程内容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既体现本校的特点,又体现学校所在行业的特点;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与具体性,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学校之所以要研究开发校本课,就是因为现行材对本校实际情况来说不够实用,只有开发的校本课程切合实际,同时注意创新的内容和方式方法才会让学生感兴趣,也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创新中又是要重在它的实效,和实用上而教师要研究个体意义上的创新。在学校和依据班级不同的情况进行创新,在现行的教材上的创新。也只有即实用又有创新的东西才能得到学校及上级领导的支持和肯定,才会有发展的潜力。天正小学的校本课程纸浆画的开发与研究为每个孩子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舞台。

2. 主体参与的广泛性

学校美术课程要有持久性,这样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才会注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命力。而做到这一点就是要有广泛性和参与性。显然,天正小学做到了。天正小学的纸浆画创作不仅吸引了孩子们,学校的老师、孩子的家长、后勤员工的创作热情和潜能也被激发了,他们也纷纷加入纸浆画的创作中来,天正小学俨然变成了一个飞扬着快乐与激情的乐园。现在,纸浆画的课程已经成熟。学校每学期都有一个月的“纸浆画月”,利用美术课的时间教授纸浆画,此外,对纸浆画兴趣浓厚的学生还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学校的纸浆画社团。学生和老师们的纸浆画作品更成为了学校对外交流的官方礼品。

二、工作改进计划

(一)现实与理论的依据

对比天正小学的成功经验,笔者对所在学校实际情况做出如下的分析。

1. 学校实际情况

学校2009年起有4项天河区级课题曾对儿童诗歌创作的教学进行研究,分别是《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儿童诗歌教学中评写结合策略的研究--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小学古诗词赏析中儿童诗创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和《给合“童诗绘本”开展儿童诗“赏写绘”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有多篇儿童诗歌创作和学生美术创作策略的在《师道》《广州教研》和《天河教育科研》等期刊上。在儿童诗歌创作研究中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一定的基础。

2. 文献研究与理论支撑

笔者从大量的文献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都喜欢绘本,而且接触绘本的程度较深,也接受过绘本教学的相关培训和对绘本教学的开展。但是,现阶段幼儿、小学阶段的绘本教学却过于强调绘本的文学性、生活性、教育性、情趣性,注重文字信息和教育意义的传递,注重绘本的欣赏和对绘本的表演,却忽略了“绘本”作为一种阅读性文本媒材所蕴含的绘画、设计、装帧等创造性美术内容的开发。

在小学阶段的绘本教学,大部分绘本教学则学成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绘本阅读成了朗读、识字的第二课堂。让绘本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失去了绘本阅读的意义――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在一些有关绘本的学生比赛中,也更多的是以学生讲故事或者以舞台剧的效果来体现绘本的文学价值。

从研究发现,相比于绘本在文学功能的开发,绘本的美术价值和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开发。在现在小学阶段中,绘本的美术价值和功能开发主要体现在美术课教学中对于绘本的引入和应用,特别是在低年段的美术教学中,绘本故事进入美术课堂,使得美术课趣味性更强了。但是,除此之外,现在小学阶段中绘本教学很少涉及到绘本制作的一些创造性知识:绘本的编绘、绘本的设计、绘本排版装帧。

第7篇

模板一: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很快结束了,回想起这其间的点点滴滴,我不禁又深深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所在。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著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法洒脱的现代诗,这些好诗都让我们禁不住拍手叫绝。我们在学习古诗与现代诗的同时,也了解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与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而现代诗形式自由、意象也要比古诗更新奇、更富创意。哈哈,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短小的古诗寻么难读懂了,现在,我还真佩服大诗人们能写出这样简练精彩的诗句!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知识,老师让我们在课外找来了许多诗,并在班级里诵读,这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入诗歌的殿堂,感受到了诗歌的奇妙境界。

另外,我们还当了一回小诗人,我写了一首《小乌龟》,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受到了老师与同学们的好评。当然其他的同学写得也不错,李辛夷的小诗《星星》写得十分童趣,活泼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小星星的调皮与可爱;陈颖莹的诗作《蛋糕》写出了她妈妈对她的关怀与她对妈妈诚挚的感激与深切的爱,写得十分感人,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们还将自己的诗歌写在制作好的小卡片上,一张张精致的卡片代表着我们的天真与梦想,五颜六色的小卡片上的儿童诗,首首都那么精彩,我们静坐着,听着他人深情的朗诵,一起遨游在诗海里,感受着一首一首的小诗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余,我们还展示着自己收集的诗歌知识,并互相提问,这让我们的课间充满了乐趣,有许多兴趣浓厚的同学开始制作诗集,有的同学还别出心裁,与绘画好的同学合作,一同配上优美的插图,一下课,我们便围在一起,乐此不疲地交流着诗歌带给我们的无限乐趣。

本次活动在我们的恋恋不舍中结束了。但那一首首妙趣横生的儿童诗及同学们原创的充满乐趣的小诗,全都深刻地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使我们时不时地回想这充满魅力的诗歌,回想起诗歌带给我们的影响。啊!诗歌,你是多么美妙,我为你感到深深的骄傲、自豪!

模板二: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欣赏诗歌,学习了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诗,并且自己动手尝试写诗,从中体会到了诗歌文化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别收集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了现代诗和古诗。我尽情的欣赏这些诗人千古传颂的作品,我新认识了一些诗人,如柳永、高适,还有唐宋四大家关汉卿、郑关祖、白朴、马致远。我又认识了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桂文亚、雨果、狄金森等。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经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凝集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还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题材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这次活动让我感觉在诗的海洋里徜徉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是比作沙漠,我觉得我只得到了一粒小沙子;如果把诗比作细雨,我只得到了一滴小雨滴;如果把诗比作天空中的星星,我只得到了群星中最小的一颗。我要继续在诗的海洋中遨游,尽情感受诗歌的无限乐趣

模板三: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活动总结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我们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诗歌是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

我们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的寓意: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知道了诗歌的特点:

1.现代诗一般以句子,词组为诗行,纵向排列.

2. 现代诗篇无定句,句无定字,形成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诗行.

3.现代诗的段落可以整首诗为一段(节),也可以一首诗分为若干段(节).

4.要懂得现代诗的押韵,押韵让句子更优美,但不一定要句句都押.

5.现代诗要精炼,不要拖泥带水,要用最简洁的文字容纳最丰富的内容.

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为了很好地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老师特地带领我们去图书阅览室借阅了有关诗歌的书回来,让我们用心品读。老师告诉我们:诗歌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力,甚至一个世界文学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说:我们务必要认真读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多收集诗歌,还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 通过这一次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还学会了诗歌的分类,这样更有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因为是个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跳跃,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达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还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 2.联系生活实际 3.想象画面 4.各种诗歌做对比。所以说,这一次综合性学习对我们的知识增长有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也有了放飞想象的方法,那就是写诗歌。 这是一个让我们难忘的综合性学习,因为它可以影响我们一生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落下了帷幕。 此次活动秉承中华诗歌优秀文化,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营造了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中国是一个诗的大国,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写的古诗让我们过目难忘:冰心、金波、艾青、郭沫若他们的现代诗使我们难以忘怀。诗海拾贝、与诗同行,我们组织小组收集、分类诗歌,学习、创作诗歌,等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进入了诗歌的店堂,感受诗歌的无限魅力。我们在收集分类诗歌中感受了合作的快乐。在诗歌朗诵会中,我的诗歌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此时此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诗歌的伟大,诗歌的艺术魅力,我为自己身在一个拥有悠久诗歌历史的过度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活动中,我们也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古诗对仗工整、韵律严格:现代诗语言自由,形式洒脱:儿童诗充满童趣,富有想象。还明白了诗歌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和读懂古诗的方法。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各种活动依然在我记忆深处。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自由徜徉,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这学期,我们开展了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一次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中,我们广泛地阅读了诗歌,不仅拓展了知识面,而且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丽与感情,了解诗歌的内涵,真是受益匪浅。

首先,我们小组的四名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进行了明确的人员分工,各自回家搜集唐诗、宋词、元曲与现代诗,并将搜集来的资料聚集在一起,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阅读与交流。在交流中,我们感受到了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之处:古诗的语言比较凝炼、内涵丰富;现代诗的写法则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诗人的情感;我们还了解到了诗歌的分类与诗歌的表现手法总之,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次活动,使我们在诗歌的海洋中畅游的同时,也大开了眼界。 当然,我们也学会了许多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技巧。例如:我们在读诗的时候,知道了去联系生活实际读、不同的诗比较着读、边描绘画面边读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学习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也可以让我们走进诗的意境中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感。

在学习了写诗歌的方法之后,我们还试着自己写了几首童趣盎然的小诗,感受了一回当小诗人的感觉。我们的诗中虽然还有着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都洋溢着童趣,令我们自己赞叹不已。

虽然这次活动时间很短暂,但轻叩诗歌大门,在我们面前展出了一个美丽的诗歌的世界,从而让我们挖掘到了诗歌海洋中的无数珍宝。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成长!

3.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歌在中国文化的宝库中,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璀璨的光辉。本学期我们展开了与诗同行的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进了诗歌的国度,去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所描述的意境,领略诗歌独有的魅力。

首先,我们自发地分了组,制定活动计划,确定了每个人应该干的活,如:我们这组就由马昕宇等人收集现代诗,柯霁虹等人收集古诗,等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就开始行动了,大家将收集来的资料按内容进行了归类整理,在网上将有关诗歌简介和诗歌背景的资料整理成文,这些对我们理解和欣赏诗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徐火通(teng)《御儿舟中别朗公》我们就是通过收集来的资料,品出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无限思念融入了钟声与鸡的鸣叫声中,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了知识,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了如何去欣赏诗歌,尝试了自己写诗,在这当中,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欣赏诗歌的方法。就拿王昌龄的《出塞》来说,这首诗我是通过收集诗歌背景资料来理解欣赏的。在资料的帮助下,我体会到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耐人寻味,有历史变迁,征战未断的感叹,第二句写的是出征的人还未回来,多少个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第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们的共同心愿,希望有龙城飞将的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当然,欣赏诗歌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平时欣赏诗歌时总结出来。尝试自己写诗也让我明白了写诗不一定要用多么华丽的词语,而是要写出自己眼中的事物,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活动结束后,我进一步感受了中国诗歌带给人美的享受,也让我明白了读一首诗,并不仅仅限于把这首诗背熟,而是要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掌握并欣赏诗歌的方法,这样才算真正弄懂了一首诗。诗歌还有一大妙处,可以让人放松心情。当你觉得很疲倦时,不妨试试,闭上眼睛,跟着诗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那种感觉是你死读书读不来的。

这次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对诗歌的热情还没有消逝,我们要多读诗,品味其中美好的乐趣,将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4.上个星期,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的活动。活动中,我们学会给诗歌分类,欣赏诗歌,还学写了儿童诗呢!。

活动一开始,我们先制定了活动计划。我们计划在一周的时间内,搜集关于诗的知识,学会给诗歌分类,能够正确地赏析诗歌,我们还希望能自己学写一首小诗呢!为了完成计划,我们确定了组长,并给每位同学合理地分了工。。

我是负责查资料的,上网进入了google页面,输入了关键词诗歌。哇!关于诗歌的知识可真不少呀,据google搜索统计现共有2850万个词条是关于诗歌的。我立即点开了其中几个网页,进入了诗歌知识的海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另外两部诗歌总集分别是《楚辞》《汉府乐》、,我国的元曲,是一种小令,兴盛于元代,大多由民歌而来,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在诗歌知识的海洋里,我流连忘返,增长了许多知识。

通过这次活动,我的收获可不小。我们小组的同学搜集了许多的古诗和现代诗,可这么多的诗,涉及面这么广,怎么整理呢?当我们学会了给诗歌分类后,这些整理的事情就变得容易得多了,真是小菜一碟。我知道了诗歌分类可以按作者分、按题材分、按形式分、按体裁分我们按照作者给搜集来的诗歌分类,不一会儿,就把小山似的资料整理好了。

我们还学会了欣赏诗歌,知道了欣赏诗歌前,要先把诗多读几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读,可以用不同诗人写的诗对比着读,还可以边读边在脑海里描绘画面,走进诗中读。学会了这些,欣赏诗时,我们就可以体会诗人创设的意境,更加了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含义了。比如: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短短几句,让人感到琴声初起,仿佛小儿女在耳边窃窃私语。忽然,琴声变得昂扬激越起来,就像勇猛的战士挥戈跃马冲入敌阵。与敌人奋力拼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节仿佛就在眼前。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在本单元中,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收获了许多,也知道了许多。

从上个星期三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开展了这个活动。我们分好了小组,计划好每个人都干些什么,要怎样做之后,便开始匆匆忙忙地去准备。

我迫不及待地冲回家去,打开了我的百宝箱书柜。我就拿起了一本《古诗70首》来看。里面蕴含许多精彩、与众不同的诗。打开这本百宝书,可以闻到一阵又一阵古时诗人作诗的诗味。李白的《赠汪伦》表现出了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杜甫的《春夜喜雨》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描绘了江上渔民冒风波危险、辛苦捕鱼的生活画面。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一)》写出了宋代家夏天农忙的情景......

我还当了一回小诗人,创作了几首小诗,每一首小诗中都感受到天真活泼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中,我知道了诗歌是很优美很有旋律的。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生动。我还知道了许多学习方法:了解诗的深刻含义,有感情的朗诵诗歌,有丰富想象力地去写诗歌......

在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的珍宝。让我们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让生活充满诗意,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在是个的海洋里,有无数珍宝。

第六单元一共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诗海拾贝》,另一个是《与诗同行》。在《诗海拾贝》这一部分主要写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和外国诗。《与诗同行》这一部分主要写儿童诗、诗歌故事等内容。在诗歌故事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好知识。

在这次综合性的学习当中,我们举行了许多活动,如: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每六个人分为一小组制作一个小诗集。

通过这一次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不仅仅学到了很多诗歌,而且还学会怎么把诗歌分类;这样会更助于我们学习诗歌,也收集了很多的诗歌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自己写诗歌;应为这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乐园。充满了自己的渴望,在诗歌里,我们可以放飞自己的心灵,我们的思维可以活跃起来,我们的想象力到了丰富的伸展,我们可以在诗歌里表带自己的渴望与情感。我们也学会了如何理解诗歌。

读诗歌的方法:1.理解词语的意思.2.联系生活实际.3.想象画面.

第8篇

《综合性学习》活动总结

601班 施展

《综合性学习》开始的时候,谢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个示范----怎样去进行《综合性学习》:谢老师先给我们上了几首古诗,引导我们去理解古诗的意思;接着又给我们上了几首现代诗,指导我们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我们每天回家都去理解一首现代诗或者古诗。我们的第一次小组活动在班级里举行,主题是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诗,我们组按春夏秋冬把古诗分成了四类,设计出了一个诗歌整理表。我们自己还动手写了写诗,发现我们班的小诗人可真不少。最后,我们进行了第二次小组活动----出一本小诗集,我们把我们自己写的诗抄到小诗集上,在后面又抄了几首我们收集到的古诗。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知道了诗可分现代诗和古代诗。古代诗歌按音韵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而古代的近体诗又可分为绝句和律诗,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和讽喻诗。我们还知道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约在2500年前问世。这本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而现代诗分叙事诗、抒情诗、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我们还知道现代诗潮分十大流派,这十大流派分别是现实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新浪漫主义、意象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具体主义。现代诗和古代诗虽然都是诗,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区别:1.古诗的格律要求比较严格,而现代诗的要求比较宽松;2.古诗用字精炼,很少用虚字,而现代诗经常用虚字,比较接近口语。古代诗还有一些区别:唐诗有字数、句数、平仄、用韵、节数的规定;宋词则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类,还有小令、中调、长调的区分。儿童诗有大人写的童诗和小朋友写的童谣,大人写的童诗比较对称、押韵,小朋友写的童谣要童真、童趣。

诗歌好比是一个大海,而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们学习到的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为了使我们了解诗歌,我们一定要在平时多多理解诗歌,争取在自己的一身中学完诗歌的海洋!

第9篇

菲律宾,是一个典型的受文明中心辐射和影响的“边缘文化”地带,也是世界各主要文化的交汇地带。其儿童文学虽然受外来影响较多,但并不缺乏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巴兰卡(TheCarlosPalancaMemorialAward)文学奖,获奖作品代表着菲律宾写作的最高水平,成为学者研究所关注的对象。近年来其影响远远超出国界而受到全世界的关注,成为菲律宾社会文化中的一朵奇葩。2012年6月14日将在美国举行的第39届国际儿童文学年会,把会议主题定为菲律宾儿童文学与发展。拥有“人类学博物馆”著称的菲律宾因文化的多样性让其儿童文学的研究成为东南亚现代儿童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块。

二、菲律宾儿童文学发展简史

菲律宾在漫长的文化发展中受到了东西方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和美国文化等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菲律宾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与本土文化撞击和融合,形成了色彩绚丽的菲律宾文化。(史阳,2011)可以说,菲律宾儿童文学的发展是外来文化传入和本土文化演化的结晶。菲律宾儿童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学术流派出现,时间并不长。

(一)西班牙殖民统治前后

早期的儿童文学,散见于当地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如神话、寓言、传说、童谣、歌曲、史诗中。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菲律宾。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菲律宾的本土文化被根本否定,凡是威胁到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书籍和著作都要烧毁,“caton”或“cartilla”①成为菲律宾当地儿童的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儿童书籍。Cartilla是一本教授孩子识读拉丁字母的书,上面印有一些宣传基督教义的诗歌和用于“五月花节”②时献给圣母玛丽亚的唱赞歌。

(二)美国殖民统治时期

20世纪上半叶,美西战争后,美国吞并了菲律宾,为从根本上消除菲律宾人的反抗行动和敌视情绪,美国殖民地政府在菲律宾采取一些带公益色彩的措施,通过输出美国文化,来消除菲律宾人的不满,稳固美国在菲律宾的统治秩序。1901年,美国政府先是动员一批即将退役的驻菲律宾美国军人留在菲律宾,在中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帮助修建道路和桥梁,建立医院等公共卫生系统。同时在美国国内招募以教师为主的志愿者赴菲律宾,以美国的教育模式为榜样建立菲律宾的教育体系。只要是在菲律宾任教的美国人,一律被当地人称为“托马塞茨”(Thomasites)③,意指乘坐“托马斯号”客轮到达菲律宾的美国教师。正是由于来自美国的英语教师的努力,菲律宾才有了通行全境的、统一的官方语言———英语;也正是Thomasites开启了菲律宾书面儿童文学的先河。Thomasites给菲律宾带来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文学书籍,如《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格利佛游记》,《鹅妈妈童谣》④和一批儿童书籍,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露意莎.梅.奥尔柯特的(LouisaMayAlcott)《小妇女》、安娜.休厄尔(AnnaSewell)的《黑骏马》、刘易斯.卡洛尔(LewisCarrol)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在这些外来书籍的启发下,菲律宾本土作家也开始用英文编著本国的儿童书籍。由于菲律宾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有些起初并非专为儿童创作,但因当时儿童读物稀缺,也被重新编写来适应儿童的需要。这些专为孩子而重新编写出版的故事,重要的要属塞维里诺.雷耶斯(SeverinoReyes)⑤于1925年5月25日以笔名罗拉.白斯洋“LolaBasyang”在“Liwayway”杂志出版的“白斯洋祖母的故事”(TheStoriesofGrandmotherBasyang)。该系列故事汇集了菲律宾经典寓言、童话故事和民间传说约400个。在促进人们关注菲律宾儿童读者地位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还有胡安.西.雷尔(Juanc.Laya)和卡米罗.奥西尔斯(CamiloOsias)。雷尔和奥西尔斯是菲律宾20世纪上半期杰出的教育家。他们通过发展和使用儿童书籍,促进儿童教育,被称为菲律宾儿童和青少年教育的奠基人。1932年,奥西尔斯所撰写的六册“菲律宾读者”(ThePhilippineReaders),是菲律宾人撰写的第一本儿童教材。由于里面部分内容涉及菲律宾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有关菲律宾动物的故事而被看作菲律宾当地儿童文学的先驱。美国殖民统治后期,菲律宾当地作家开始重视用菲律宾语(他加禄语)创作儿童文学。他们把国内英文的民间文学重新用菲律宾语撰写,如1957年的ManuelandLydArguilla(菲律宾故事和寓言),和1958年的I.V.Mallari(来自山区的故事)等。

(三)二战独立后的菲律宾,重塑民族精神,极力发展民族文化

独立后,菲律宾政府为了重塑民族精神,唤起人们对本土文化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政府设立了各种儿童文学奖项。如:巴兰卡文学奖(TheCarlosPalancaMemorialAward)、皮拉尔.佩雷斯青年文学奖(thePilarPerezMedallionforYoungAdultLiterature)、萨兰格作家奖(SalangaWriter’sPrize)、艾卡拉插图奖(AlcalaIllustrator’sPrize)、克瑞斯.阿拉巴多儿童文学杰作贡献奖(TheCeresAlabadoAwardforOutstandingContributioninChildren’sLiter-ature)、金书奖(theGintongAklatAward)、菲律宾儿童文学协会奖(TheGawadKomisyonParasaKuwentongPambata)、杰出儿童和青少年文学出版物奖(Outstand-ingProductionInChildre’sBooksandYoungAdultLit-erature)等。尤其是巴兰卡文学奖(儿童类)和青少年读物组织(PBBY⑥)在促进菲律宾儿童文学发展中所起的不可磨灭的作用。1、巴兰卡文学奖卡洛斯.巴兰卡纪念(TheCarlosPalancaMemorialAward)奖,创立于1950年,是菲律宾文学领域最高、设立时间最早的专门性文学奖项。为了纪念菲律宾知名企业家唐.卡洛斯.巴兰卡(DonCarlosPalanca,Sr.)对菲律宾文化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而以其名字命名。1951年颁发首次奖项。为了推动本土儿童文学的发展,巴兰卡文学奖于1989年对英文和菲律宾语撰写的短篇儿童故事专门设立了儿童短篇故事奖,2009年新增儿童诗歌奖。2009年,卡洛斯.巴兰卡基金共拥有527篇短篇故事、366首诗歌、208篇散文、344部独幕剧、182部大型剧、60部电视剧、54部电影剧本、36部小说、34个科幻故事、148个儿童故事、77篇学生习作和165首儿童诗歌。各类文学奖项通过评审元素和参赛标准对菲律宾儿童文学的创作题材、思想内容、表达形式、艺术风貌等起到了方向标的作用。2、菲律宾青少年读物组织(PBBY)菲律宾青少年读物组织是一个永久性机构,由部分研究机构和代表各行各业的个人组成。研究机构有:国家图书馆(TNL)、菲律宾文化中心(CCP)、儿童交流中心(CCC)、儿童博物馆(MuseoPambata)。个人主要由教育家、研究人员、图书管理员、书评撰稿人、著作家、插图画家、说书人、出版商、书籍销售商和媒体组成。为了纪念国父何塞.黎刹尔(JoseRizal)的“猴子和乌龟”(TheMonkeyandtheTurtle)故事译文在伦敦出版,菲律宾青少年读物组织每年7月的第三个星期二举行“全国儿童书籍日”,旨在推动本土儿童文学的发展。青少年读物组织每年通过主办短篇故事创作比赛及对这些故事的赞助出版等活动,活跃和丰富了本国的儿童文学发展。

第10篇

诗歌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诗歌凝结了我国古人的智慧,每一首诗歌都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诗歌,经过了教育者的精挑细选,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长期以来,教师一直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对诗歌教学比较重视,但是教学方式缺乏新意,已经不适合现代儿童对学习的需求。因此,必须改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使之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一、诗歌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阶段是奠定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而古诗和词显然是学生学习的最好题材。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不但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审美力。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逐渐形成,诗歌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观察力得到了锻炼,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思维被开发和拓展。

语文教材中诗歌是我国诗歌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兼具古诗的高雅和现代儿童诗歌的通俗,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美感。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同时可以利用教材作为载体,(以及)培养学生审美的眼光及审美能力的地方。儿童在诗歌中可以感受希望、愉悦、忧愁等各种情感,从而带领儿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独特的情趣,这也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随着学生不断的学习语文知识,逐渐积累了一定语文知识基础,他们就能徜徉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的探索诗歌的艺术内涵,从而建立起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提高诗歌教学效果的有关措施

(一)利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意境

意境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钥匙,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有限,往往很难理解古诗的意境。教师不能只注重教授古诗的字面意思,还要重视学生对意境的领会。古诗具有字数少、对仗工整、意境深远等特点,这也恰好成为了小学生领会古诗意境的障碍,在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深处,掌握诗歌的精髓,领悟到诗歌的意境[1]。

在日常教学时,教师可以讲情境教学法用于较难理解的古诗、词授课中,例如教师在讲授五年级下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时,就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师要事先设计好一个教学情境,然后在课下组织同学一起布置情境,并将词中所表现出的农村生活场景以课堂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要为学生安排角色,指导他们进行排练,选择一段较为抒情的音乐作为短剧的背景音乐。可用彩纸做出小草、小河、太阳等景物,并要同学自己提供一些道具。

正式演出时,教师不要干预学生,让学生依靠自己的理解演绎人物。学生演完后,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的表演,并询问:“大家觉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样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问题,教师要总结学生的答案,并给予适当的补充,弥补学生答案的不足。

在构造出的情境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诗词的熏陶,对人物有了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进而领悟到诗词的意境。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方式进行诗歌教学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熟读文章,就自然会领会其中的道理[2]。古人生活的文化环境与现代人差异巨大,古人对字、词的意义理解也与现代学生完全不同,古人可以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 ,熟读而理解通篇文章的意思,但是现代学生很难做到。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强调诗歌的诵读,然后在每一次背诵中,学生逐渐深入理解了诗歌内容,最后了解了这首诗的涵义。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较为抽象的诗歌呢?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诗歌内容,转变为直观的感受,或者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一种思维[3]。例如,在教授《绝句》这首诗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要根据诗歌内容和意境制成PPT文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PPT文件配有与之相符的背景音乐。课堂上,教师播放PPT文件,学生体会到作者描述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是怎样一种情景,并自己主动的思考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PPT文件播放完后,教师要提问“哪个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场景?”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刺激下,对诗中场景记忆深刻,于是(能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古诗,并开始了对古诗内容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讲授诗歌创作的内容,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

第11篇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方法;诗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3-0062-0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学诗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感染力、凝聚力,使人有志趣、善观察、能合群、有智慧。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就受到了良好的“诗教”,而的一生,正是典型的“诗意人生”。诗是真善美的统一,诗教应该是终身的。

现代诗歌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低年段现代诗歌的教学,如何进行呢?其有效方法主要有:课前导入法,让诗性诱发学趣;诵读指导法,让诗性化入涵咏;媒介渲染法,让诗性召唤诗情;诗歌仿写法,让诗性点燃童心;综合实践法,让诗性活跃生活。

一、课前导入法,让诗性诱发学趣

课堂伊始,利用一个恰当而有趣的导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诗歌课堂学习,对于提高孩子们对现代诗歌的喜爱程度和课堂效果,是大有裨益的。从切合生活实际的事件导入、由旧知识迁移导入、相关诗句导入、对背景的介绍、音乐的渲染、创设特定情景导入等,都是诱发孩子学习诗歌兴趣的重要方法。

如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首诗,可创设情境:请猜个谜:“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小朋友们,你平时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蔚蓝的天空中有圆圆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最后把书本上的插图定格在大屏幕上。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有位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类似这样的导学情境,能迅速将孩子们的思绪引入诗中,激发他们学习现代诗的兴趣与意愿。

二、诵读指导法,让诗性化入涵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现代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极其富有感彩的一种重要的语言艺术形式,因此,诵读是感悟诗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

如指导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的诵读,可这样设计:老师示范读,问问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继而让孩子们自由读、同桌诵读,边读边适当讲解,让孩子们了解诗歌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然后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意境。每一次读,都是为了不同的目标和效果;每一次读,都使孩子们对诗的理解和意境的感受越来越深。

三、媒介渲染法,让诗性召唤诗情

在小学低年段的现代诗歌教学中,成功的导入与充分的诵读仅仅是有效诗歌课堂的一部分,如若加上适当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则不仅是打开孩子们视觉、听觉这两扇感知美的窗户的重要手段,还是课堂中增强孩子们对现代诗歌现实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更是对于低年段现代诗歌教学的一种重要改革和优化。

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可在谈话导入之际出示紫丁香的多媒体图片,引导孩子们说说对紫丁香的了解和感受。学诗前,可播放多媒体视频,让孩子们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理解和感悟诗歌意境、内涵时,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孩子们边听边跟唱,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平时走过老师的窗前或办公室,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激发起孩子们内心最贴切、最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体会老师的辛苦,从而树立起尊敬老师的情怀。

四、诗歌仿写法,让诗性点燃童心

孩子们仿写现代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可就某一两句诗句进行仿写,可根据诗歌的形式进行一小段仿写。仿写时,应注意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尝试运用联想、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意境感受。

在学习了《柳树醒了》这首诗歌后,有孩子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小花猫醒了

春雷跟小花猫说话了,

说着说着,

小花猫呀,醒了。

春雨给小花猫洗澡了,

洗着洗着,

小花猫哟,叫了。

春风给小花猫梳头了,

梳着梳着,

小花猫呀,笑了。

春燕跟小花猫捉迷藏了,

藏着藏着,

小花猫呀,跳了。

小花猫跟孩子们玩耍了,

玩着玩着,

小朋友们长高了……

小花猫是许多孩子生活中的好朋友。这首仿写小诗把小花猫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通过诗意的语言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孩子们在仿写中一起学习、分享思考、独自创造,既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又拓展了课堂教学,更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孩子们独有的诗性和情感体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五、综合实践法,让诗性活跃生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课堂中,孩子们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课堂外,可以根据低年段孩子的特点,设计一些对应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孩子们在诗歌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养分。

一是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孩子们赏析圣野、金波、柯岩等名家童诗及自己创作的诗,使他们在品读名家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写的作品给小伙伴们带来的欢乐。二是开展阅读书报、与好书交朋友活动。小学低年段的孩子可阅读《儿童诗》、《小星星》、《小朋友》、《幼儿学报》及其他一些感兴趣的书报。三是组织诗歌朗诵会。四是举行诗歌小书、手抄报、展览比赛。课外实践活动的拓展,不仅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提高孩子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更能在活动中活跃孩子们的诗性,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法国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认为,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人的潜能和创造力激发出来、发掘出来、引导出来,这也是我们小学低年段现代诗歌教学的目的所在。一如雪莱所说:“诗是最快乐、最好的心灵之最好的、最快乐的时光之记录。” 在现代诗歌教学的路上,让我们和孩子们都一起去追逐这最美好最快乐的、一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吧。

参考文献:

[1]维柯.新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冯铁山.诗意语文学本[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3]谢荣斌.诗芽在阳光中舞蹈[M].香港:香港金陵出版社,2006.

[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李振村.想象一定要合理吗[J].小学语文教师,2011,(5).

[6]孙玉柱.让语文课诗意起来[J].小学语文教师,2011,(12).

第12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古诗篇目,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丰富语言积累,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小学古诗教学应扣住一个“诵”字,融入一个“境”字,领悟一个“情”字,即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进入古诗创设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丰富语言积累、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诵读;入境;悟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年段目标中,对古诗教学的定位是这样的: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由此可见,小学古诗教学应扣住一个“诵”字,融入一个“境”字,领悟一个“情”字,即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进入古诗创设的意境,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达到丰富语言积累、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的目的。

一、成诵熟读

成诵是学习古诗最基本的方法。古人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所以,小学古诗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正确,读通顺,读出节奏和轻重,读出抑扬与顿挫,并凭借注释,将古诗还原成现代语言,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达到熟读成诵、丰富积累的目的。

二、入境

入境是引导学生进入古诗创设的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亦即“景中情”。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诱发联想,融入诗歌描绘的意境中去,形成“有我之境”。如,教学贺知章的《咏柳》一诗,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创设情境: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阳春二月,诗人漫步在河堤,看见一棵棵高大的柳树,细长的枝条长出了嫩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随风飘拂,诗人被这美妙的春景陶醉了,于是提笔写下了有名的古诗――《咏柳》:(学生动情吟诵诗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悟情

悟情就是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高段的古诗教学提出了“体会作品的情感”的要求,因此,教学时要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诱发学生的情感,并通过学生摇头晃脑的诵读,进而达到领悟诗情的目的。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可创设情境:孩子们,当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把你寄养在别人家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如果你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当你看见别的小伙伴偎依爸爸、妈妈怀里的时候,你又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如果你迷路了找不着家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怎样?如果你有家不能归,而在家人团聚的时刻,看见别人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候,你又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思绪呢?有了这样的体验,我们再来深情地诵读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信大家能读出自己独特的体会和感受。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诵读是基础,入境是手段,悟情是目的,只有三者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把握诗意、想象诗境、体会诗情”的理想境界。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溪县朝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