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时间:2022-03-12 03:16: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体育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体育教学计划

第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拓展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46-01

1.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的重要性

1.1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在传统的体育教育中,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把一些基本的体育动作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的教育。把拓展训练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弥补学生在身心发展中的缺陷,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领悟到体育运动的真正意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体育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合作项目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比如在"信任背摔"游戏中,每个队员要笔直的在一米多的平台上向后倒下,而其他队员则伸出双手保护他。通过这样的拓展训练,让学生能够在游戏中建立及加强对伙伴的信任感和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在团队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责任与信任是相互的。新课改要求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通过拓展活动,推进体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1.2有利于形成特色的体育课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有利于形成特色的体育课程。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和能力,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个体成长的过程,"随着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入,教师要认识到体育教学的实践意义,让学生可以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在拓展活动与初中体育教学的两个概念,要认识到他们是有关联的,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和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拓展活动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对抗挫折的能力等,所以把拓展训练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拓展活动与初中体育教学有很多的一致性。拓展活动与一般的活动不一样,不是让学生简单的进行模仿,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练习,而是要让学生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进行一定的理解。通过拓展活动锻炼学生的体魄,让学生能够在训练后与同学进行分享经验,把自己的一些体验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拓展活动,给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打下一定的基础。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拓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中学生在学习生活多是独身子女没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学生一般都不能够吃苦。通过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同组的学生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活动中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完成任务。比如在无敌风火轮的活动中,每十人一组利用报纸和胶带制作一个可以容纳全体敦远的封闭式的大圆环,将大圆环立起来全队成员站到圆环上边边走边滚动大圆环。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克服困难,积极的面对问题,锻炼学生的意志力。能够让成员团结一致,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

2.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的策略

2.1根据体育课程内容制定拓展活动计划。拓展活动的开展是可以调控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当前的教学资源,把拓展训练项目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到初中体育课堂中。教师在进行拓展活动前,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有一些拓展训练项目是在高空完成的,有一些情境会让学生感到畏缩。教师要给学生进行示范,通过正确的示范操作后,才能够保证拓展训练是安全的,鉴于初中生的心理和年龄比较下,所以在拓展训练前,教师要对活动的场地和设备进行细致地检查,保证学生在安全的场地下完成初中体育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在拓展活动中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在活动中适应教师的安排。

2.2根据学情进行体育拓展活动。在体育活动中一般都是从最基础的内容进行训练,拓展活动也是如此,在进行活动时要循序渐进不断提升活动的难度。由于每个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变化,对一些活动项目进行及时的调整。拓展活动不是简单的游戏和娱乐的叠加,要求教师在拓展训练中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注意,然后把设计出来的活动围绕学生心理健康进行开展,进而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在素质拓展中,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够促进拓展训练的形成,避免在教W中重复进行活动,让教师可以不断丰富拓展活动的内容。

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在拓展训练中,教师要根据以往的一些拓展活动积累经验,然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学校中选择适合拓展训练的场地。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前,要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比如"驿站传书"活动,把学生排成一列,每个学生代表一个驿站,培训师可以把一个带有七位数以内的数字信息卡交到最后一个同学的受众,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数字信息传到最前面这位伙伴的手中。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有兴趣学习体育,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其勇.拓展活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7):179-179.

[2]张晓均.以延伸拓展为抓手,提升体育教学成效[J].新课程导学,2015,(22):95-95.

第2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课堂环境

我国注重体育课程开展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并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充分调动起来。但是对于我国初中体育教学进行实际调查发现,学生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参与率很低,体育教学成效受到严重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积极找寻有效的策略对此进行改善,使初中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促进初中体育教学顺利地发展。

一、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意义

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是新课改提出的重要内容。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与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一致,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落实,能够使素质教育在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使素质教育向着更深层次发展。初中对于学生而言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还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成效,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

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方法分析

1.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环境

在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上,课堂教学环境是影响学生主动参与的关键因素。初中体育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快乐、放松的体育学习氛围,避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太多的顾虑和局促感,增强体育课堂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具有贪玩的心理,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使学生对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能够具有浓厚的兴趣。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可以这样导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怎么样,有的学生可能玩过,这个游戏的名字就是击鼓传球,看看我们同学谁的反应速度快。学生听到本节课要进行游戏时,便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希望能够进行尝试。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由游戏转移到体育教学内容上去,或者是将体育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效融合,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

2.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

初中体育教师要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创造性的激发。例如,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讲述的知识为五十米短跑的技巧,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这样讲述:同学们,我们本节体育课学习了五十米短跑的技巧,老师要求你们根据本堂课学习到的知识,试想一下一百米、四百米、八百米项目的竞赛技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课堂学习到的体育知识进行升华,并且将本身已经学习到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效地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去,这是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重要策略。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整体分为几个体育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心得能够得到分享,并且感受到集体学习的快乐。

3.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

初中体育教师是初中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学习的引路人,教师要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发、正确的引导,这也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关键。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或者应用其他有效措施,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深入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初中体育教师在讲述投掷的相关技术要领时,教师可以在室内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短片,让学生直观进行观看,要求学生找寻投掷的关键。若是学生不能够找寻出相应的技巧,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并且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探索。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对于体育教学活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展现出来,最终取得可观的体育教学成效。初中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找寻更多的有效策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户外教学 体育课堂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29-01

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魄、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所以初中体育课在初中课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具体身心特点,依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制定户外教学计划和方案,在巩固学生体育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同时教师开展户外教学还可以释放初中生爱玩的天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

一、转变观念,重视初中体育户外教学

室内教学的思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根深蒂固,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起到主体作用,而学生只是扮演“接受者”的角色,老师在讲台上依据课文知识讲课,而学生只是在台下接受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严重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课堂教学忽略课外教学,学生接受知识却无法在锻炼中运用,场次下午,会降低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程度。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学生为主体,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开展体育课堂的户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优点,引导学生逐步的客服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而且,教师还需要根据教育的改革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加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体育户外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户外体育和放松休息是不一样的,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同时,注重锻炼自身能力。

例如在初中体育课本中有对健美操具体步骤和技巧的讲解,体育教师如果只是注重课本知识的讲解,忽视户外教学,那么学生只能懂得浅层次的内容,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把握,从而影响了户外教学的进行。

二、创新思路,制定体育户外教学模式

在体育户外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制定教学模式。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做好课程的预设,只有准备充分在上课时才能够得心应手,才能够帮助学生在面对突发问题时采取正当的解决措施。同时教师制定的体育户外教学模式中中需要包括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教师需要以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意识,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档案,在档案中建立每个学生的具体健康状况和锻炼状况,及时跟踪学生身心活动的变化,从而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以便及时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教学计划。制定户外教学模式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机会比较少,而且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师生的关系,所以户外教学一直没有大的进展。所以制定的户外教学模式需要师生之间进行互动。因为互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彼此的了解,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户外教学模式中的体能训练,也需要教师衡量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体格较弱多病的学生采取保守训练,而对体格强壮多动的学生采取潜能挖掘训练,从而因材施教的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正确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以及机智等良好的心理习惯和道德品质。

以篮球教学为例,篮球教学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要求人们要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抓住重要时机并且投篮动作要与自身相协调而且必须结合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与篮球教学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并且调动学生对学习上不懂内容进行询问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选择不同的户外训练策略。

三、从自身出发,教师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师资力量是衡量一个学校整体实力,同时也是促进教学进行的重要因素。而教师自身的素质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户外教学时需要重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从而帮助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根据具体的改革要求更新自身的观念,不断与时俱进。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而他们在学校接触的最多的人就是老师,所以教师有义务渗透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内容。又因为“为人师表”,很多初中生愿意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借此向他人表明自己已经是个大人,想要脱离管制,找到自由。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在进行户外教学时不能够对学生采取放养政策,而是要努力的做到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学生喜爱。在面对学生时需要采取温和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和谐的教学氛围,放低自己的心态和融入到学生的大环境中。其实,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的与时俱进,拓宽自己的视野,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真正的配得上“为人师表”这几个字。

总之,随着近年来体育分数占考试分数的比例日益加重,体育教学受到了各学校的高度关注。初中体育教师尤其需要重视户外教学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弥补传统教育观念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教育的变革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制定户外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为便利,更为优越的户外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辉.户外教学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20.

第4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探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及体育训练,进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思想品德。随着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并根据现在初中体育的教学现状,教育部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接下来具体谈论一下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了解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二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发生很明显的变化,比如,身体成长迅速、骨骼肌肉发育很快、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有较大发展,反应速度快但易激动。每个身体部位的发育情况不一致,有快有慢,心脏发育就稍滞后于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所以体育锻炼时要注意这些特征,不能持续运动,否则容易产生疲劳。除此之外,男女生体态上也出现了很多变化,比如,男生声音变粗、喉结突出、胡须开始出现等;女生开始出现月经、乳腺发育、声音变高等。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必定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育方式要灵活。

二、加强初中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

教师是课堂上的指挥者,对整个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教学中,体育课没有被很多学生重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门课本身就没有被体育教师重视,或者体育教师本身就不具体专业的知识或具备不足。比如,现在很多城乡学校都是实习生代课,这些实习生很多还不是相关专业的,他们都是在应付上课时间,并没有也不能教授给学生实用的体育知识。所以说,要想真正搞好初中体育教学,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学生的行为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认识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责任和任务,要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进。

总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体育教学的目的,实施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在保证学生健康的前提下抓住年龄的黄金期,加强锻炼,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并继续把教学改革实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陈跃妹.体育教学亦应有“道”[J].体育教学,2011(07).

第5篇

在教学观念得到较大革新的今天,体育教学的重视度及关注度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多种教学策略及方法都得到了较好的实践,通过初中体育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释放学习中的压力。但是,受体育教学自身特性的影响,教学中的安全隐患长期存在,安全事故的出现不仅会增加教师及学生的压力,同时也会影响到体育教学的秩序,因此,本文将简单讲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重点围绕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安全教育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

初中体育;安全教育;安全隐患;有效策略;分析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分析

1.客观因素的影响分析。

虽然目前初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全面重视,但是各地区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依然不足,使得部分初中学校在具体的建设及器械的购置中资金较为匮乏,无法有效地改变当前体育教学的环境及现状。在体育器械落后、环境较差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无法实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篮球、足球的训练较为普遍,在惯性的作用下,学生的安全问题极易受到影响,因设备维修工作不足、训练环境较差而造成的安全事故频频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校方的采购不合理、后期管理使用不善有着直接的关系。

2.学生自的原因。

体育活动开展前,教师一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活动筋骨,避免运动中的损伤。但是部分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对于前期的热身活动不重视,致使运动中极易出现肌肉损伤等问题,再加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不足,过量运动下也会造成身体出现不适的现象出现。

3.教师责任意识缺失。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活动非常自由,部分教师缺乏课前准备及设计的是,采用惯性思维随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没有针对学生的身体现状制定训练计划,这无疑也给教学中的安全隐患埋下了导火索。同时,不合理的器械摆放及管理、场地清理工作不重视、安全教育意识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教学的秩序化。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安全教育渗透的有效策略

1.强化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开展体育活动前,教师需不厌其烦的进行安全意识的渗透,这对于精力较为旺盛的初中生而言十分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其他班级学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让学生正确的树立安全意识,在教学管理的细节中逐步渗透。在体育教学前期,做好课堂秩序的维护,不允许学生随意的推拉、嬉笑玩闹,一旦发现可能造成学生安全事故的苗头,及时制止。树立典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危险无处不在,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2.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增强体质,因此,课前的准备及计划必须得到重视。在课程开展前,教师需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活动,让身体的各个关节得到活动。教师可以逐步的演示活动技巧及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来避免学生的安全受到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合理的安排运动量十分必要,过度运动非常不可取,教师要掌握好度与量,让学生逐渐爱上体育。

3.重视场地管理及器械管理。

场地管理是体育教学安全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这也是引发学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类似于足球、篮球、排球等人数较多的体育训练项目中,教师需进行安全问题的检查,清理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安全的杂物、石头等。在跳远、跳高等项目中,需清理好沙坑内的石块,保障学生的安全。在部分户外体育训练器械的管理中,需了解这些设备的使用现状,针对部分腐蚀较为严重的设备需进行治理及修缮,问题较为严重的则需及时的移除,这些工作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妥善的安排。而针对部分危险性较大的器械需单独管理,严厉禁止学生随意玩耍,定期清点运动器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提高教师的责任心。

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而且会有器械操作,跑、跳等剧烈运动,这些运动中难免会隐藏一些不安全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责任感。首先,课堂的一开始,体育教师就应当让学生明确他们不能够做的事情和行为,比如不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体育器械等。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认学生操作、练习的步骤、姿势等正确无误,比如铅球、标枪等项目,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安全,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指导。最后,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体育教师一定不能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更不能擅离职守,应当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及时作出调整,避免体育课发生威胁学生安全的事故。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出现扭伤、脱臼、抽筋、骨折等状况的一些急救方法。倘若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施救能力范围,教师应当沉稳冷静,尽快通知学校,联系医院,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切忌手忙脚乱。

当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其它教学不同,体育教学的环境非常的宽松,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体育项目的训练,从中掌握基础性的技巧及方法,但是安全问题必须作为首要的前提。从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管理现状来看,体育器械的选择及场地的建设十分关键,教师自身也要做好安全管理意识的渗透,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从整体上提升初中体育教学的安全性、科学性。

作者;张扬 单位:江西省寻乌县晨光中学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力是以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体育教学能力是属于能力这一大范畴中一个小的分支。对体育教学能力内涵的界定则应在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来阐述其特殊性。因此,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以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条件,以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并能外显的能动的心理特征。

一、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组织教材能力

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基础现状和条件来选配或增减教材内容的能力。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编写教案等。建立最优化、完整、系统的教学工程模式。

(二)组织教法能力

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理论教法、技术教法和练习教法等。这些教法都是根据课程类型、教材内容、综合学生接受能力而选择出的最佳教学手段,具体表现为:1.讲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精讲多练,示范准确。2.动用启发式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做到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拉制运动量;使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表达能力

包括文字表述、动作表述和意情表述能力:1.文字表述能力体现在教学文件、教案图表和各种教学计划中。2.动作表述能力包括示范直观教学和模型直观教学。示范直观教学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起着深刻的影响。模型直观教学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分解动作或完整动作的教学。3.意情表述能力,包括表意能力和表情能力。表意能力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的口头语言上。因为语言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所以要求语言清晰、简洁、宏亮、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表情能力表现在教师的体态及其它非语言能力。体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由教师的教态、举止、神情、手势和着装等因素构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出具体的教育方案的能力。体育教师教育管理能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应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2.既要掌握普遍的教育规律,又要掌握本学科的教育特点和方法。3.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力,要及时了解问题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教学评价能力

包括教学评价、体育课评价等。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学工作的一切因素。即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函、教学计划文件、教学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学习成绩等评价。体育课的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函,包括课堂评价、课后评价。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作业做出及时、恰当的语言评定,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课后评价包括课堂小结和课后小结。课堂小结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及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后小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关系,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构成的课堂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能否作为一个控制系统通过教师这个施控主体对学生受控客体进行能动作用,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使教学能力得以实施,达到施控的功效。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动的心理特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概括为“同化―内化―概括化―直觉―创新。”认识来源于实践,体育教学本身是思维活动和身体活动的结合,是在掌握一定地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通过自身的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构成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必须完备,构成教学能力结构的各功能系统也必须完备,否则将导致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阻,教学能力结构不可能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其过程中,既涉及它们之间有机融合、目标的制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又涉及信息反馈、评价与矫正,还涉及操作规范与要领等。

体育教学能力相关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外部条件,都不同程度的影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身体素质及环境是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主观因素,学校体育课的安排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客观因素。初中体育教师应具有危机意识,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来说,应调整观念,顺应社会需求,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的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2000.(03);

第7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必要性;实施过程

体验式体育教学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创造一定的体育教学情境,再现或还原体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主动探究,掌握知识,发展运动能力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的体育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自主体验为核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通过亲身体验实现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一、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中的实施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主的目标原则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强调先定内容后定教学任务,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往往过多地注重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所忽视,因而难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去选择合适地运动项目,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体验中获得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促进全面发展。

2.以实践活动为主的方式原则

实践是体验的源泉,因此体验式教学也是从实践出发,通过感悟,反思,体验,总结等步骤,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整个教学过程,都是通过亲身经历,反思等心理体验完成的。体验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有两个部分,一是拓展体育课程教学时间,不能将教学时间局限于一堂课或一个运动项目中,应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把所有体育知识、技能都浓缩在一起。二是结合实际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体验生活,对体育,对生活深入的感悟和深刻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观。

3.以平等互动为主的交往原则

体验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上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师生互动平等基础上,这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处于教学主导地位,无法真正进行师生互动思想交流的缺点。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真正需求为基础,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案。对于这些教学的体验,不同的学生个体都会有不同的,独立的体验结果,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对话交流平台,收集足够的学习体验反馈信息,即时改进调整教学方案。

二、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实施过程

1.体验式教学的准备阶段

在实施体验式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体验状况、认知水平及学习特点,深入分析学生的发展需求,然后根据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并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如希望重点提高和加强哪方面的素质,并根据目的选择具备某种训练功能的项目。

2.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阶段

第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教学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前提,既有助于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振奋学生的学习精神,又能活跃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并非单纯地将学生带到教学场所,而是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特点,并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性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参与、探究、感悟形成良好的观念、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

第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努力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的教学原则。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为内容,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基础学科,所以,运动技能教学仍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身体条件、运动技能、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找准各自体验的切入点,在个人兴趣的驱动下开展个性化的体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可让学生自由选择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动作跳得好的或出色完全目标的教师可以适当地予以一定的奖励,这样既让学生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带来的乐趣,又可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能力。

第三,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体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是完整实施体验式教学中情境设计的物质基础。教师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学校场地,运动器材等实际因素出发,全面利用和开发已有的体育教学资源,选择和设计适合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特点需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每堂教学中都能获取新的体验和不同的收获。比如教师如果具备较高的武术专业技术,也可以选择以武术为特色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教学设计,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学。如果学校周围山地资源丰富,可以设计关于耐久跑或定向运动的情境教学,如果学校硬件条件良好,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各种教学课件,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能动性。

第8篇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是基础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也应当符合教育改革目标,提升学生主动参与途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自主学习意识强烈的表现,顺应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大潮流,充分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塑造成型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学是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智力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尤其可以锻炼身心素质,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

2.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学习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是指学习主体自己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自主性学习;被动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必须在外界压力下才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比如教师的监督、家长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意义理解不透彻,相应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因此可以看出,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被动学习,提升学生参与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某方面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其中。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才会热爱体育,才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正确的体育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而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长足发展。

二、初中体育中学生参与途径的提升

1.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多注重体育知识的硬性灌输和体育技能的教学,教师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体育技巧方面,导致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响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号召,在体育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有效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和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趣性,将游戏穿插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的主体是自己”,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同样应该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将传统教学中“教为主导”的思想逐渐转变为“学为主导”。传统教学中,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规范练习,这种学习形式泯灭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前,应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内容,以明确教学目标,课下鼓励学生自我提升。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方面首先要做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改变教学计划以适应大多数人的要求,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互动,营造良好温馨的教学环境,在和谐温暖的氛围下教授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结语

第9篇

发展性评价的内容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指的是,首先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完整的评价,了解每一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擅长的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使之在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教师在发展性评价教学中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结合教材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并根据实践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修正,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此外,教师也应该通过发展性评价相关内容,对自身教学模式和应用方式形成新的认识,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发展性评价的特点

评价形式多样性 传统的评价形式多以单一的考试为主,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体育教学涉及到多个方面,如果以最终成绩为标准,往往导致学生忽视教学过程。在发展性评价过程中,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积极性纳入评价中,评价方式趋于多样性,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方向导向性 原有的评价方式以单向性为主,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评价内容不合理。发展性评价的方向有很多,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让学生之间进行自主评价。同龄人间的交流和沟通,能让学生之间加强了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评价,让学生加强对各项运动认识的同时,养成锻炼习惯,提升学习兴趣。

评价目的准确性 原有的教学目标以完成学习任务为主,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性评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体育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及对各项体育活动的兴趣,注重其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合理设置教学内容,要兼顾到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和个性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自身价值。

体育教学发展性的实践方式

针对发展性评价的特点及优点,教师需要在实践中明确教学目标,按照教材需要改进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下对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初中体育教学发展性的实践方式进行分析:

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 基于发展性评价对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强调人性化发展的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如在排球教学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掌握高难度的扣球、传球技术,能力一般的学生在初期阶段仅需要掌握基础性的传球、发球和进攻技术。让学生循序渐进,按照评价标价标准进行学习,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教学内容。

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 发展性评价除了评价学生的体育成绩之外,需要将学习态度、出勤情况纳入评价范围内,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评价,做到评价内容多元化。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加强互动和交流,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比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友谊赛。通过比赛,能丰富学生的篮球知识,增强其团队责任心,培养其合作意识,进而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保证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选择适当的发展性评价方式 多样化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特征,需要将量化和质化结合起来,结合评价体系的变化,最终实现日常评价和最终评价相结合的目的。必要时,可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应及时检查学生的目标完成情况,从多个角度考虑学生的进度,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如在短跑教学中,学生自主设定完成时间。如果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则给予一定表扬;如果其表现差强人意,则需要教师再来鼓励,不能让他们失去信心。适当的鼓励、肯定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升,从而增强了对教学的认同感,缓解了与教师的关系,提升了学习体育的兴趣。

结束语

第10篇

关键词:主动参与;初中体育;重要性;提升途径

初中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充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结合课堂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改变教学内容和方式,逐步激发学生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初中体育教学增强自身体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终获得全面发展。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是基础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体育教学中,也应当符合教育改革目标,提升学生主动参与途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是自主学习意识强烈的表现,顺应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大潮流,充分提高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塑造成型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学是利用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智力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尤其可以锻炼身心素质,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

2.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学习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主动学习是指学习主体自己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自主性W习;被动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必须在外界压力下才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比如教师的监督、家长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待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意义理解不透彻,相应的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折扣。因此可以看出,主动学习的效果要远远大于被动学习,提升学生参与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3.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某方面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其中。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生才会热爱体育,才能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正确的体育观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促进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进而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长足发展。

二、初中体育中学生主动参与的提升途径

1.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多注重体育知识的硬性灌输和体育技能的教学,教师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体育技巧方面,导致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响应当前素质教育的号召,在体育教学中,初中体育教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有效结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同时,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优势和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有趣性,将游戏穿插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方面首先要做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当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调整改变教学计划以适应大多数人的要求,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流互动,营造良好温馨的教学环境,在和谐温暖的氛围下教授知识,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

3.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的主体是自己”,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同样应该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将传统教学中“教为主导”的思想逐渐转变为“学为主导”。传统教学中,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规范练习,这种学习形式泯灭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前,应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内容,以明确教学目标,课下鼓励学生自我提升。

4.构建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年龄阶段实施分层次教学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学生更好的看到自己的进步,进而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800米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以便在以后的长跑训练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学生的进步情况开展针对性策略,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更好的关注自己和他人,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提问式 优越性

初中体育课教学的任务一是,在教学中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二是通过组织教学和身体练习,增强学生体质;三是通过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完成这三项任务需要教师的认真和学生的配合,从而让学生从中受益。一般来讲初中体育教学通常都是组织学生在室外进行的,一般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想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就要保证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耐心的听老师讲解并且认真学习和观察老师的师范动作,也就是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来完成课堂学习。但是在实际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却经常出现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情况,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那么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如何集中学生注意力,减少外界给学生带来的干扰,是体育教师应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多年,通过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分析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不集中注意力上课的原因,而后总结运用提问式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的好处。

一、初中生体育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本身初中生群体就处于最好动同时又比较贪玩的阶段,很多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还没有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同时体育教学任务主要又是通过组织学生进室外的身体锻炼来完成的,所以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由于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课堂经常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的干扰,有的学校长期存在几个班同时上体育课的现象,特别是受到场地小、器材少、班级多等客观限制的情况下,相互影响和干扰的现象就更为严重。由于种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经常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现象。某某若不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上来,对课堂教学特别是动作技能教学效果,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注意力分散的学生采取的措施一般是停止讲解或示范,提出某些学生思想不集中,也采用点名批评等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这种带有强制性转移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并不明显。通过观摩教学,听课教研,对学生进行调查交谈发现,虽然学生的注意力暂时被转移过来,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学生同教师在情绪的抵触,矛盾激化等现象,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失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研究探索,发现采用提问的方式方法,解决学生出现的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体育课中提问的优越性总结

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提问式教学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问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二是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三是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一)提问式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给人带来快乐,处于运动状态下的学生,大脑皮层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是建立条件反射的最好时机,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基础。实践表明当教师在课堂上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采用对其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否按照课堂常规的要求上课。对学生来讲,用点名提问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比用点名批评的方法集中注意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从而保持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

(二)提问对动作技能教学有帮助,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由于体育教学要涉及到运动技能,研究表明影响运动技能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反馈信息的合理运用,提高动作的练习效果,改变环境和条件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时,出现共性的错误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进行指导帮助教学。常规性地找几位学生进行示范演示,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学生示范之前作出要求。

(三)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注意力有暗示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般都是没有把思想放在授课老师的身上,所以对于体育动作和技能的学习就会遇到困难,对教师的提问也无从回答。所以教师在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外,帮助学生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这样做暗示了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又加深了讲解示范的力度,有助于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进一步理解,当教师对一名学生进行提问的时候,其他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某些反应和想法,如果老师提问到我,应该怎样去回答,这种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大家可以尝试着使用提问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式教学来提高体育课课堂效率,提高孩子体育课学习质量,顺利完成初中体育课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兴洪. 体育教学有效性研究[D]. 苏州大学 2011

[2] 沈旭东.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研究[D]. 浙江师范大学 2011

[3] 吕华雄. 优化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学生思维品质[J]. 中国科技信息. 2005(10)

[4] 陈明基. 初中体育教育质量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5] 王庆然. 新课标视野下长春市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6] 寇全祥. 应用目标教学模式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第12篇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帮助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品德意志,让学生树立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而初中生的课业多,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却不多,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进而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素养;学生发展;学习兴趣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各个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教育领域,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中学生,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众所周知,初中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体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有效的体育教学,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现就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高为师,体育教师突出自身体育素养的提升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导向作用。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体育素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具体来说,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三方面的素养。首先,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教书育人作为工作的宗旨,全面树立为学生负责、为教学负责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热爱学生,热爱体育教育事业,这是教师改善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也是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素质教育的直观体现。其次,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体育运动技能、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灵活融合学生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再次,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注重结合社会实际和体育运动,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人才当作自己的教学目标。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其前提就是教师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提升自身体育素养,给学生树立楷模,发挥榜样的作用。

二、在教学中落实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传授一些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引导他们养成拼搏进取、勇敢团结、遵守秩序的体育精神。具体来说,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落实: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组织,让学生养成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习惯,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下迅速做出动作反应;其次,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体育项目的训练,如体操、球类、田径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及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渐形成机制、勇敢、果断、顽强的品德意志;再次,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机智果断、热爱集体、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但在具体贯彻思想教育时,教师要注意不能脱离教材生搬硬套,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将思想品德教育同体育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空洞说教。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让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不断受到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所在。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会自主、自愿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素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隐形适度等采取具体的适应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教学措施,为不同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不断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那些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法上要注意力求新颖,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情绪的变化,使学生对枯燥内容的学习产生兴趣。如耐久跑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枯燥、困难的内容,也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前几次课上均采用了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一边跑一边运篮球,或者让学生带足球跑,逐渐培养学生的耐力。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把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让各个小组展开竞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起了,进而为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打下了基础。

四、注重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学生特长

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特点就在于强调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及创造性的发展,对体育教学而言,就是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体育锻炼,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示范。这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权利的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会限制学生的活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和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放权让学生自由分组,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开展练习。另外,学校方面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把发挥学生特长放在首位,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同时增加一些学生兴趣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并由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