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施工总结

工程管理施工总结

时间:2022-12-01 09:4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施工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当代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科学严谨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于施工单位而言,科学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不但是企业能力的体现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高质量地完成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要在保证工程进度及降低造价的基础之上保证工程质量。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包括:工程的合同管理、如何按照合同规定控制工程的质量和建设工期、协调多方关系以及工程方案制定和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等。尤其是工程施工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这些都要合理的考虑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当中,才能保证工程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工程完成之后还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验收通过后才算完工。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十分复杂,要想进一步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就要善于把握水利工程管理施工的特点,总结水利施工管理过程当中的注意事项,防患于未然,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与建设,保证我国水利工程健康发展。

1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特征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方案,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笔者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如下:一是涉及面广;二是涉及的法律法规多;三是客观因素影响;四是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

1.1涉及面广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在实际开展水利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要涉及到气象、环保、城建、园林、水利、施工、电力、交通等一系列学科和领域,并且都要考虑周全,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正常施工的情况下,不能影响其他领域的正常运行和开展。

1.2涉及的法律、法规多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要在合理的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以法律为准绳,不能触碰法律红线。同时也要考虑到可能涉及到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

1.3客观因素影响

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都要提前考虑。笔者总结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人为因素,二是自然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讲,人为因素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因素之一,主要是做好人员管理工作,开展培训,提高大家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意识。而自然因素是不可控的,但可以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护措施。

1.4地区差异性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要因地制宜。由于各地发展水平、地形地貌和对水利工程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当中要因地制宜,把握各地特点再开工。

2新时期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措施

总结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过程的注意事项,有利于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进行,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2.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建设好权责明确的制度,将详细的职能分布和职责要求进行规定,确保水利工程相关管理部门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范围。同时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规范的对水利工程运行机制进行设定,重视水利工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重视企业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对于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进行修正,使其全面的适应实际水利工程的运行发展模式。

2.2水利工程管理手段现代化

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并且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水利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手段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主动探索管理手段的创新管理,提升管理设施的能力,对于新技术和新设备积极地进行应用,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技术手段的发展。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基本解决问题的方案要采用信息技术与水利工程中的相关设备参数进行联系,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实现对于水利工程相关具体情况的控制工作,实时对当地水情、旱情等信息进行监测,将真实、准确的数据及时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做好防汛信息检测工作,正确做好相关预案的准备。

2.3现代化管理水平培养

国家对于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比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水利工程是影响这个地区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工程,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能够更好地对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组织运行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推行创新管理工作,对于管理新技术和新方法,结合自身水利工程实际进行选择性使用,如果能够提升自身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可以继续使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及时地进行整改,避免由于管理失误造成的水利工程运行出现问题。

2.4水利工程管理理念的现代化

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对于人们思想观念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在进行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当采用正确的管理理念来进行管理,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利益来提升自身水利工程的优质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在管理过程中落实公平、公正的管理准则,保证社会和谐发展,维持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的稳定正常开展。提升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将自身具备的社会化责任进行全面提升,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对于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关注生态效益的影响,防止其对于周围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5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目标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发展应当紧紧围绕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要求开展,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全面深入的对水利工程传统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其中不适应目前发展的模式进行放弃或者改造,对于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进行发扬和传承,逐步的实现高质量的综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目标。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应当与实际水利工程中的设备情况相协调,高质量开展相关维修和养护工作,尽可能地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时间,使水利工程能够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管理中要重视对于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组织相应的技术研发团队,对水利工程的技术进行创新,同时建设相应的管理改革部门,对自身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讨论出合理的处理方法。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提升水利工程企业内部的管理质量,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外部社会管理质量的提升,将水利工程的重要作用进行宣传,使社会大众能够更多了解水利工程,提高群众的社会责任感,避免出现影响水利工程质量的问题。

3结语

努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对于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把握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当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注意事项,把握好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大方向,为我国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崔东哲.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第2篇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验收管理

1.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设计规划

一般来说,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生产和使用大致可以分位三个阶段,即设计规划阶段,施工阶段和物业管理阶段。项目的外观、规模、功能等都是在设计规划阶段完成的。在相当程度上,设计规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控制工程成本。

1.2建材产品的质量

由于建筑材料的持续涨价,在实际施工中,不少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成本,存在着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的现象,建筑中的一些设施出现了不合格的问题。

1.3内部管理与监察

调查中发现,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不规范、职责的不明确、监察的不到位往往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或施工期限的拖延,致使工程不能按规划的方案实施。

1.4技术与设备因素

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工程本身都由很多环节构成,工程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一旦缺乏技术支撑,便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施工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是工程质量的另一个有力保证。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2.1推广新技术、新设备

不管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足够的技术支撑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因素。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单位应不断推广各项新技术、各种新设备,例如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施工水平,保证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

2.2严格技术标准

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工程人员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严格的技术标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任何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只有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技术按照标准规范施工的,才能使整体的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2.4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严格检查施工中的隐蔽工程是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对隐蔽工程的管理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如果要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在施工中做到彻底的监督和管理。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3.1加强各方联络, 认真落实工程进度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求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必须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各方都需要及时地了解到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三方必须及时进行沟通和研究,并及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障工程的进度。

3.2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建筑施工材料都是建筑施工所离不开的。一旦建筑施工材料的供应链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管理中,施工单位务必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购买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并及时运送到施工现场,同时提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材料,确保工程的进度照常进行。

3.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投资方必须及时支付工程款。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受阻的情况,必将导致无法购买施工材料、无法支付工人工资等情况,导致施工不能正常进行,拖延工程进度。

4.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作为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一般可以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4.1分项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分项工程通常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验收,然后将验收记录提交到监理单位,同时由监理单位确认核查。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或者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4.2分部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单位来进行。分部工程通常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4.3单位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通常首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监理工程师应当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得出是否同意验收的结论。

5.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已经普遍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然而其中的方法大多是照搬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方式,很多方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缺点和弊端已经逐渐暴露出来。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5.1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情况对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

由于许多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 在长时间的工程管理工作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国外建筑行业管理理念的借鉴和学习。然而应该坚持只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的学习思想,同时必须要结合国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和创新, 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管理方法。

5.2努力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从本质上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完成都是人的劳动和智慧的成果。所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对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其根本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足够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只有既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又能对工程施工提供客观得、可行的、有价值的意见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只有努力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状。

5.3在总结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在国内,虽然在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工程管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地总结和改正。同样,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也必须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崔永坤.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25):197-198

[2]王慧来.浅谈如何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J].民营科技.2011,(3):198-199

第3篇

【关键词】成本管理 人力资源 劳动力密集 项目管理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建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单位和部门有很多,包括监理单位、设计施工单位、材料运输单位等等,建筑工程管理是工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近些年来,建筑企业逐渐的进行改制,同时涌现了数量庞大的私营建筑公司,这对于原来建筑企业内部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来说是极大的减弱,建筑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使得建筑工程管理更加的混乱不堪,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工程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要解决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想使得我国建筑行业保持可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建筑工程的管理,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管理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这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希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于二二年五月一日开始实行的,这是我国比较全面的一套法律法规,它将我国多年来对于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将其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后来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和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落后性和局限性的缺点。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相应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也无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不明确,各部门分工以及职责就很难落实下去,更加无法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2 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建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许多建筑企业片面的强调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就无法充分发挥建筑施工地理、资源、人才等优势,从而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合格甚至是安全隐患的存在。

1.3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方面不够健全。建筑工程体制的不够健全是制约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之一。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迅猛的发展趋势,建筑行业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求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方面不够健全、不完善,建筑行业内部也没有形成专业性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和机构,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素质高且专业性强的复合人才非常缺乏,人才培训以及技术引进工作相对滞后。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竞争力的提升,更加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壮大。

2 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

2.1 从建筑工程技术方面分析

建筑行业不仅分工细致,而且劳动力密集,对于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具有人数多,人员分散、工作繁杂等特点,我国地幅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地质条件也各不相同,建筑工程的数量、种类多种多样,积累了数量极为庞大的施工设计图纸,为了能尽早的使我国建筑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必须将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引入建筑行业,因此,必须要保质保量的将这些施工设计图纸进行分类、存档以保证能够快捷方便的信息查询、信息资源共享,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发展进程比较缓慢,和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比较大,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2.2从管理方面分析

在我国,建筑行业自从实行项目管理体制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那就是以施工总承包为主,以各施工企业和施工队伍为依托,但是,实际上,这种企业组织模式过于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分包企业和施工队伍不能完成应有的施工任务,只有一部分专业技术较高的分包企业能够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分包任务外,相当大一部分施工任务仍然是由总承包企业组织人员完成的,这些使得建筑总承包企业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过于庞大,导致管理水平无法提高。

3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而且大多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因此,首先要建长期拖欠直到无法收回,影响到施工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影响到获利能力,扰乱企业整体资金布局,遂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如果因此而造成施工方的违约,则会对其信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施工企业在竞标之前应当针对性的考察招标企业综合信息,对其资质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满足招标要求的招标企业,降低企业风险。与此同时,对供应企业的考核也同样十分重要,施工企业应及时建立供应商资料档案,并与信誉良好的厂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此一来,能有效的预防在生产过程中所出现原料短缺与储存积压等问题,也能有效杜绝因物价变化与材料质量所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建立同行企业中的基本信息档案,并加以分析,不但能够通过对比来找出本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对比来掌握自身企业的优势,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2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应从成本预算的编制工作入手,而责任成本的编制又应由公司预算与相关财务部门共同与项目部专员一同完成。为了能够将责任预算完成得准确且合理。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应当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与内部结算价格等几个步骤进行,遵循目标一致性、可控性与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成本的控制工作应当由三个切入点来完成,首先是对责任中心与责任范围的划分,其次是要对责任预算做好分解工作,最后应当构建科学严谨的台账核算制度。在进行责任成本的分析与考核应当在月末、季末或年末及时进行,对于责任成本分析的完成情况,应当从中找出节约或超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总结。并应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3.3 优化内部控制细节

建筑施工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想要有效的执行,则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并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因施工企业的各项工程项目距离参差不一,而其所属功能又各不相同,故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伊始,便应当在遵照合法合规、成本效益等先决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实用性、灵活性与及时性,做到责权明了,注重关键控制点。例如在基础工程比如工程勘察此类具备施工周期短、工程较为分散等特点,相对的材料管理难度也就十分巨大,我们应当在设立科学定额制的基础之上进行岗位责任制的材料管理模式,对材料的验收、领用以及保管、处置等重要环节之上进行控制,坚决杜绝浪费、盗窃或损毁等现象的出现。

第4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目标控制 管理措施

Abstract: quality, schedule and cost is the main control factors of project management. Ensure that the cost, schedule effective control, it must be to quality premise, to find the optimal schedule and cost solutions, which is the goal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Key words: the project management aim control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海岛地区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

1施工中的问题与原因

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项目经理、甲方,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

1.1 技术质量方面

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越来越多,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1.2管理方面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 “四大控制”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搞好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途径。

2.1 进度控制

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在项目实施之前,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科学的进度计划。在制定工程进度计划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使进度计划尽量符合变化后的实施条件。在了解和熟悉图纸基础上,根据合同要求编好工程进度计划。为了搞好土建与安装的配合,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请安装人员一起参加。根据进度计划配置人数、机械设备和周转材料,使投入的人力、设备、周转材料确保工程进度。

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分段控制,根据总进度计划制订月计划、旬计划(周计划),用旬计划保月计划,用月计划保总计划,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

2.2 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第一责任人,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项目经理和预算员要参与投标书的编制。项目中标后,要具体落实到项目部去完成。项目经理与预算员对标书确定的造价和工期最有发言权。

2.3 质量控制

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而且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2.4 安全控制

建立安全责任制。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工作负有重要责任公司项目经理部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发生安全事故,各级责任人和班组都要承担一定经济责任。

确保安全设施投资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能省,特别是企业改制以后,安全设施投入更不能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要比你安全投入的费用大得多,而且,造成的影响很大。

3管理工作的方法

3.1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2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包括: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等。

3.3 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4 加强民用建筑施工的管理的创新

目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的管理已普遍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但是方法多是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方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弊端和缺点都逐渐暴露出来,如果长期的硬性坚持下去,必将不利于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必须在现有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4.1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

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较悠久,在长期的管理工作中,早已形成一套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要注重对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吸收和借鉴,但绝对不是全部将其拿过来,直接应用于国内的工程管理工作中。而是要对外国的工程管理经验做充分的分析与研究,并坚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学习原则,结合国内工建筑行业的现状和行业发展需求,加以适当的创新,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并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4.2提高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施工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并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只有高素质的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有效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实。

4.3在总结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5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应用;发展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建筑工程行业蓬勃发展起来,比如建筑企业数量日益增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等,建筑工程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比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岗位,增加人们收入等,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之前显著提升。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对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较早,理论和实践均比较成熟,而我国这方面的起步较晚,基本是基于西方管理模式进行[1]。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其管理方面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不能良好适应市场化的发展,不利于建筑工程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因此,应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在借鉴国外先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关注市场发展变化,实施管理哦创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一、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至关重要,在当今形势下应用创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顺应时展的需要

早在古代,《营造法式》就记载了建筑行业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我国建筑行业历史悠久[2]。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目前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行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建筑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需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创新工程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科技含量,从而既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成本。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

建筑企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和利用是保障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3]。此外,应用创新模式后,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比如激励机制、岗位责任制等),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

(三)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

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实施创新,让管理人员加强现代化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总结、摸索,有助于企业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目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虽然我国建筑行业历史悠久,但建筑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其研究始于近代,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管理人员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的加深,虽较之前虽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缺乏管理工作安排,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增加企业工程成本,在施工中为了成本节约或个人利益等,采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或是进行偷工减料等,大大降低工程质量,同时也损坏了企业的信誉,不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二)环境问题严重

近年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问题(比如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等)日益严重。但是,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能源消耗较大,远远高于国外,形成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后期的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不断创新,采用环保、节能材料,实施绿色建筑。

(三)管理方法较落后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繁琐,其中涉及多个部门,实现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形成良好的协作。但是,受成本、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大多都是简单的数据汇总、分析等,然后以此为依据,进行建筑工程管理,但往往出现数据不完整、分析不全面等问题,方法较落后,不利于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需要正视上述问题,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管理创新,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

(一)管理理念创新

管理理念属于意识范畴,而意识指导行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实施理念创新。第一,管理人员的理念创新。管理人员需要认清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深刻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创新模式的应用,处理好成本、质量、安全、工期四者之间的关系[4],在日常工程管理中,摒弃原有的落后的管理理念,不断总结自身的管理经验,参照其他企业的管理理念等,不断优化工程管理工作。第二,职工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的理念创新非常重要,职工的理念创新同样重要。一方面,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做好带头作用,实施理念创新,培养企业职工进行理念创新,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创新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不能满足现状,而要加强学习,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二)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管理体制影响管理方法的实施。因此,需要创新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第一,结合市场和自身的特点。参照目前市场机制改革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符合市场发展的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发展生产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5]。与此同时,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于大型项目,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内容繁杂,需要建立项目管理部门,并且对其展开监督、评价,高效利用建筑企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对于小型项目,可以委托分公司管理,在此基础上给予技术指导、技术监督。第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结合目前的政策法规等,综合考虑企业,职工的情况,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统筹规划、安排企业资金。建立项目资金委派管理制,确保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资金管理人可独立履行责任,同时审核、管理建筑工程的财产支出,做好预结算工作。

(三)企业文化的创新

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同时也是一种管理文化。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讲,企业文化能让职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因此,企业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文化,实施企业文化创新。第一,创新企业的价值观念,在正确的市场价值取向基础上,创新企业价值观念,既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同时又维护职工的发展、利益,即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第二,创新企业文化机制。这里包括传播机制、激励机制和目标机制三个方面。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状况,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方法,实现企业文化机制创新。

(四)技术管理的创新

施工技术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技术管理创新。第一,加强技术人员的创新。针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施工技术要求,开展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要求培训内容具有系统性和专业性,使他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和操作技术,进一步规范技术操作。第二,提高技术方案的编制能力。技术施工方案是施工中的指导性文件,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建筑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工程招、投标小组,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提高施工技术方案的可操作性。第三,开发、引进和推广新技术。建筑企业要立足长远发展,成立技术人员小组,给予相应的研究资金,摸索适合企业施工技术的工艺,同时关注社会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及时引进,积极推广这些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等,实现施工技术创新。

(五)成本管理的创新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对企业资金的支出情况进行管理,它对企业的运营起着重要的影响。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成本管理创新。第一,合同管理。管理人员重视合同管理,在合同的洽谈、签订阶段中,结合工程情况,综合考虑市场、企业资源等因素,做好资金预算,细致分析合同条款中关于资金方面的内容,比如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避免后期产生纠纷。完成合同签订后,对于其中的一些刚性条款,要求企业相关部门职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在合同履行阶段,加强成本管理。第二,加强企业施工成本管理。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需要重视管理。比如在材料购置方面,在充分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选择物美价廉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仪器、设备等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成本管理中,定期总结施工成本,对超出预算部分进行分析总结,找到原因,并在后期施工中规避可以规避的资金浪费,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发展前景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建筑企业数量明显上升,规模日渐扩大。但是,由于各建筑企业的资金、技术水平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目前的建筑行业市场出现水平不一的情况,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现象。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其产品,即看其产品质量是否合格,产品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筑企业(产品为建筑工程)同样不例外。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再加上人们思想观念、审美等方面的改变,建筑工程客户对建筑工程的风格、舒适度、质量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因素均会改变建筑企业的市场定位、发展方向等[6]。此外,目前的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均发展迅速,建筑企业在后期发展中会逐渐提高信息化程度,一方面,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具备良好的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稳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总之,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而且还决定着企业项目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创新模式,是顺应时展的需要,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需要,同时还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需要立足长远发展角度,实施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的创新、技术管理的创新、成本管理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占据有利位置,促进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发丽.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J].现代装饰(理论),2013(12):165.

[2]李江,赵奕磊,石志超等.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3(03):153-154.

[3]邓怀智.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403.

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思维方式;检验标准

在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工程管理,既需要管理者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术水平,也需要具有十分丰富的施工经验积累。另一方面,进行工程管理还要具备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些情况下,有效的思维方法与思维方式会比经验积累和技术知识更能发挥出作用。在工程管理中,思维方式是纲,而经验积累和技术知识是目,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工程管理的作用,为工程施工者提供有效指导。

一、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

具备专业的工程管理知识是从事项目工程管理的首要条件,除此之外,工程管理者得实践经验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丰富的经验积累也是进行工程管理的另一重要基础。但仅仅具有这两个方面是不够的,工程管理者还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思维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工程管理不仅是一项具体的实体技术,也是对于项目工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因此,工程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科学的工程管理。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项目施工的后期,而这些具体的问题会涉及很多不同的方面,因此,需要利用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进行一一化解。在一个包含很多复杂子系统的工程中,管理过程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具体和棘手,但不管使用哪种管理措施,都必须以正确的思维方式为指导。

科学合理的思维方式是指管理者在遇到问题的同时,就能树立明确的问题处理方向,设计出具体的解决方式。采用合理的思维方式能够使问题更加明确且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从而避免在处理问题时走弯路。工程管理是极为具体和细致的工作,因而管理者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才能够形成对问题的深入理解,避免理解的表层性,从而促进问题的合理解决。运用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工程管理者的工作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在运用工程管理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时,需要深入分析与理解问题,形成正确的问题处理过程。对这种思维方式的长期运用,能够快速提高甚至彻底改变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和思维水平。然而,工程管理思维方式仅仅是处理项目工程中所遇问题的具体思维方式,因而必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确定这种思维方式的应用范围。

二、对工程管理思维方式的思考

任何项目工程都由很多不同的施工阶段和系统所组成,工程管理者有时会将其管理过程限制在工程的施工阶段,从而将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仅仅应用于这一阶段的管理中。然而,对于工程管理的整个过程而言,需要从工程的立项、设计、可行性分析及施工验收等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将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应用于整个项目工程的生命周期之中,作为一个系统化的统筹过程,并以此来促进工程管理者核心管理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矛盾,而整个的工程管理实践也就是一个处理矛盾的过程,这种矛盾不仅会表现在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上,还会出现在施工方与业主之间,因此,管理者需要对这些矛盾进行思考并逐一化解。在工程管理实践中,要抓住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问题,从关键点着手解决实际矛盾。

项目工程自身作为一种社会性产品,是项目设计和施工者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工程技术的具体体现。因此,工程管理既需要对管理技术进行全面的规划管理,也需要对工程资源进行管理和统筹。对工程管理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就是要深刻理解工程管理思维方式的基本原理,了解其本质,从而保证在实施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做到事半功倍。同时,由于工程管理过程会涉及较多的领域,是一个相互协调完成产品的过程,没有深刻的思考和理解是不能实现良好运用,难以完成预计任务的。

对工程管理思维方式进行思考需要利用对立统一原理来分析,关注工程实际和主要矛盾,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在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中抓住机会。对工程管理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还有利于解决实际中无法用技术解决的问题,使项目工程充分体现其社会性,这也是项目本质的体现,所以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这方面的思维。工程管理从其本质来说是一项服务行为,因此,一个完善的工程管理过程,不仅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实施管理,还要关注工程的社会性。

三、工程管理思维方式与检验标准

一项项目工程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只有检验合格的工程才能移交使用,这样,工程管理过程才算完成。然而贯彻执行工程管理思维的主要目的却不仅限于此,因为这将不利于管理者工程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因此,管理者在实施工程管理以达成工程管理基本目标,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基础上,还应该了解所采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想是否真正起到了应有作用,是否达成了预计的工程目标,因而需要设计出一定的检验标准,以检验这些结果。对于项目工程管理的实际而言,不仅要具备理论上的检验标准,更要设置更加简单实际的具体检验标准。“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能够作为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但这一标准却过于抽象化和理论化,对于工程管理这种实体性的工作而言,应该在理论标准的指导之下,设置一个更为实际且简单的能够量化的标准,而经过对大量工程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可将这一标准简单表述为“可重复、可检测”。

对于项目工程来说,所有的项目产品都需要进行检测,这也是工程管理思想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体现。工程施工所得的产品不是认为决定的,是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需要通过进行检验,利用检验结果来证明其是否优秀、是否合格。若工程所得产品无法进行检测,也就无法正确工程管理是否有效,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等。工程产品质量合格的首要标准就是可检测性,但简单的检测并不能完全证明产品是否可交付使用,因此必须经过反复的检测过程,只有经过反复检测的产品才是符合标准和科学思维方法的产品。这一检测标准存在的意义就在于,检测的可量化、明确化和具体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工程设计施工的全过程中实行有效的项目管理,并以项目管理的思想为指导,对项目工程进行检验,不仅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更能够有效地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工程管理思维指导下进行监督验收时,要贯彻以人为本、坚持质量标准、预防为主、把好竣工验收关和严格监督检查等重要原则,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保证,使其全面符合合同标准及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同时,针对我国建筑行业现阶段普遍存在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使项目管理思想能够在建筑行业普及,并得到严格执行,严惩项目验收中存在的违法现象,确保项目工程质量的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甄匡.浅谈三标管理体系标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09(6):147

[2]孟红强.浅谈如何以创新思维提高工程管理水平[J].科技信息.2009(15):348

[3]莫捷如.精益思维理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6(1):27

[4]肖卫刚.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新应用[J].山西建筑.2008(10):34

第7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

引言

现阶段我们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伴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设备进行广泛传播,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求。为实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提升效率的目标,必须对办公网络实现信息化。在实际进行建筑工程管理时,也应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实现信息化管理,将信息化技术与建筑工程行业进行充分的结合。

1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1.1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实时管理目标

固定性是建筑物拥有的显著特点,这个特点促使建筑物永久或者长期的与地基连接在一起,在相对位置中一直处于固定地位。所以在实际进行建筑管理工作时,建筑工程人员在对建筑项目设备进行管理时应注意及时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对建筑工程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是十分有难度的。现阶段我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利用计算机设备将管理数据及时的传送给管理人员,这样可以有效对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行提升,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及时性。

1.2深入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满足全程管理需求

规模大,工期长是建筑工程管理项目的显著特点,相对于其他管理项目来说,建筑工程管理项目这一特点更加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管理起制约作用。因建筑工程施工量比较大,施工时间比较长,所以需要跨越多个季节,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工程建筑,不仅对施工有影响,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难度。因此,在实际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简化工作程序,降低管理难度,对建筑工程展开科学的全程管理。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工程在短时间内完工,将施工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缩短工期,实现施工企业效益最大化有重要意义。

1.3高效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实现全方位管理目标

为实现建筑工程项目人力、物力以及此财力的有机统一,必须在管理工作中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全方位的对建筑工程进行管理。抓好各个细节,促进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这对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整体水平有促进作用。

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问题

2.1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状况,受信息技术人才的制约。当前尽管部分施工单位招聘一些信息技术人才,但并不能满足当前管理工作的需要,尤其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较大,管理工作仍然比较依赖传统方法。同时,部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领导层对信息技术理解不深入,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理解为配备计算机,在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方面的投入不足,尤其缺乏高素质信息人才,一定程度上影响信息技术在管理工作中应用质量。

2.2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应用需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做支撑,但事实上部分单位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尤其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缺乏,未制定明确的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标准,导致信息技术应用缺乏统一性、标准性,使得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存在一些不良问题,无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2.3信息系统运用不规范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相关软件的操作,而且还需对所用的信息系统工作流程有所掌握,并遵守相关应用规范才能保证信息技术更好的为管理工作服务。然而部分施工单位要么信息技术人才缺乏,要么不注重信息系统管理,导致信息系统滥用情况的发生,甚至不注重信息系统日常的维护,导致信息系统时常崩溃,严重影响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建筑工程管理信息技术应用问题改善对策

3.1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在促进信息技术应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吸引信息技术扎实掌握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主要措施:①引进优秀工程管理人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毕业季到高校招聘信息技术、工程管理知识扎实的优秀毕业生,尤其做好应聘考核工作。同时,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可适当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等;②加强在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结合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在职人员培训计划,使工程管理人员掌握管理软件、管理系统操作方法与技巧。同时,举行信息技术操作比赛活动,在单位内部营造你争我赶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工程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操作水平;③增加信息技术软、硬件投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需要软件、硬件系统的支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增加投入,配备性能优越的计算机设备,开发或购买工程管理操作软件,为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良好的应用做好铺垫。

3.2积极完善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应由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撑,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尤其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明确信息技术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的改变,结合信息技术及工程管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管理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工程管理工作良好融入,以充分发挥在管理工作中的优势;②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应积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如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制度,要求管理人员做好对重点数据的备份,防止重要管理信息的丢失;③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信息技术应用标准,明确信息技术应用流程,要求管理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应用信息技术。

3.3加强信息系统规范管理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涉及很多方面,尤其需要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支撑,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信息系统规范管理,尤其采取以下措施,不断约束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不良行为。首先,制定信息系统使用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制定明确的规范,加强对信息系统应用管理,并根据工程管理人员职责合理划分信息系y访问权限。同时,要求工程管理人员不得随意拷贝系统中的内容信息。另外,针对重要的管理信息,要求管理人员及时进行备份,防止重要管理数据的丢失。其次,做好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还应做好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定期处理过期的管理内容,做好信息系统的优化,确保信息系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最后,注重信息系统管理工作总结。建筑工程单位应定期抽查信息系统应用状况,及时总结信息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层面加以完善,确保工程管理人员合理的信息系统。

结语

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管理内容实际,从信息技术人才、信息技术应用管理体系、管理理念及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入手,认真分析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更好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工程管理;现状分析;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建筑行业具有分工细、劳动力密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的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后,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其目标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费用控制,而且要联系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最终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合理的地方。建筑工程管理仍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建筑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现场管理也是粗放式的,建筑企业组织设计能力不强,大部分的现代化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管理质量,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的运作应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普遍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的客观现实,必须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2.1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执行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对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较差。同时,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队伍,这就造成了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其他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而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2 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多是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机构共同承担和完成,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沟通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明确的监管核心,更难以谈到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了。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更多的是站在经济收益与社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监理单位是独立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具有监理工程质量、进度等职责,但是由于国内工程监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单位难以挑起施工质量监管核心的重任;质检机构是隶属于国家的工程旌工质量鉴定与检测机构,其属于科研技术研究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也无法成为施工质量监管的核心。

2.3 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多集中于施工工艺、技术、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而对于工程安全的管理则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我国施工队伍主要由农民工组成,他们普遍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其安全技术和意识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施工作业中,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较为常见。

2.4 劳动人员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业是一种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劳动力在建筑工程中占主力军的地位,因此,合理地管理劳动力是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调配、管理比较混乱,对劳动力未能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和使用环境。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的是包工制,施工队伍大多是临时组合起来的,施工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未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未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人员调配机制,从而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劳动力调配不合理的现象。

3、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问题的措施方法

3.1应当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在建筑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比较欠缺的,一些已经制定的相关政策也是已经不尽符合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保证能够有效的实行,这样才能给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法律方面的依据。特别是在保护企业资金链条上的政策,实在是迫在眉睫。建议在工程施工当中,施工企业和建材供应商联合建立资料档案,以期预防在未来出现不可逆的问题之时,譬如物价上涨或者材料质量纠纷等,可以双方有效的进行沟通调解,保证工程建设的有效进行。

同时,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应该及时制定,制定严格的考核和控制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及时推广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顺利进行,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2改善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责任成本管理是首先就是成本预算的编制,应当由公司财务部门和项目相关部门联合完成的,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应当科学仔细、严谨细致,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与内部结算价格等三个步骤。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包含许多的方面,主要有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成本、机械使用成本以及现场成本等方面。材料成本管理指的是通过控制工程使用材料的价格来降低工程成本,人工费用成本管理指的是通过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使得有限的劳动力达到最高的劳动效率,机械成本管理主要就是通过维护保养等手段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些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效果。

责任成本核算应当在月末、季末、年末考核分析,然后根据具体实际,总结出资金节省或者超额的具体项目方面,再进行总结,加强后期的成本管理。

3.3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所有的企业在生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技术人员直接领导着工人进行施工,必须非常重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做到事事有底,每项施工都要有专人负责,对于违章作业要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每位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完善规章制度,对工程进度层层把关,各阶段都要签定生产安全责任书。监督人员必须督促和检查施工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生产安全责任制以及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于没有明确责任的施工单位,要限定时间进行整改,必须做到有章可循,保证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秀云,杨青林.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第9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现状;创新

Abstract: At pres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resents a new challenge to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face of such competitio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easures.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is to realize the project investment, and comprehensive planning guarantee construction progress, safety and quality. Reputatio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building project management is the enterprise and even surviv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create more benefits for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Present statu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re describe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present.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status;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它反映了工程项目管理与运作之间的客观规律,是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总结得出的结论,因此,它能作为工程实践的指导。高效的建筑工程管理能保证企业的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该将工作中心向建筑工程管理上移,坚持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实现工程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进而使工程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1.1有助于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

研究建筑工程管理有助于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每一个建筑企业都要经历承包工程,经过投标报价,中标成交后签定合同,然后根据工程的工艺、性质的特点和规模的大小,与建筑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及施工能力充分结合,最大限度上实现对动能的调动,完善和修改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最合理、最科学、最经济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中的每个阶段,在组织上强化管理,可以减少成本的支出。另一方面,必须做好材料费的管理。建筑工程在材料上的支出占很大的比重,节约材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材料管理应从原材料采购抓起,严格把关定价、质量、选购、验收、使用、材料消耗、余料回收等关键环节,对耗用的费、料进行有效监控,避免材料储存积压,保证实际成本在规定范围内。

1.2工程质量、安全的保证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施工,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问题,并及时排除。加强安全管理,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是减少不必要成本支出的有效方法。为此,建筑企业要不断提升操作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工程质量严格执行检查及验收制度。同时,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防止诸如垫层加厚、基础挖深等现象的出现,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浪费。

1. 3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建筑行业既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建筑工程行业要实现高效、稳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建筑工程管理应该针对问题找出有效的方法,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施工企业要始终把眼光放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建筑工程管理工作还要时刻抓紧、改进,从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最终保证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呈现出工序复杂、施工人员数量多、移动性和分散性强等特点,其管理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工程管理以保证建筑产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工。然而,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合理的地方。建筑工程管理仍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建筑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现场管理也是粗放式的,建筑企业组织设计能力不强,大部分的现代化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管理质量,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的运作应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目前,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执行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 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 对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较差。同时,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较强的专业性, 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队伍,这就造成了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其他问题。

2.2施工阶段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最关键的阶段就是现场施工, 对该阶段的管理是否良好, 与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在施工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和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比较低;选用的机械不够,机械老化、性能不佳,由于缺少创新技术的支撑,在建筑施工中高效的新型机械很少采用。人员问题主要表现在: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普遍偏低,实际水平与文化程度不对称,施工技术偏低,专业技术拔尖的管理人员少,高级施工技术人员短缺,同时缺乏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的使用知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也是越来越开放,而建筑市场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不仅依靠优质、安全、快速的前提,而且节约资源和控制成本也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所在。所以,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一、建筑工程成本的定义

何谓建筑工程成本?建筑工程成本是指人、工、料、费等各方面在进行建筑产品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的投入。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建筑企业的生产率,所需材料的利用率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从某个意义上也反映了该企业在管理控制与组织劳动等方面的水面,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可以这样说,建筑工程成本是评价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建筑企业应该重视其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并把加强成本控制当作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加强企业的管理水平,都要要重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所以,笔者提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是诸多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的目标,完善成本责任制

成本通常上是分为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两个种类。可变成本是指和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成本。在建筑这个行业中,它是指直接的劳动力、机械、材料的成本加上现场间接的成本。这些成本是与其所进行的工程量的函数相关,因而是可变的。

依照每个项目工程具体的招标情况,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以项目为基础去制定目标,这样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离可操作性与现实性更近一步。而明确承包人的责任与权利是落实目标成本的责任,也是使目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特别是在企业与项目经理签订合同的时候,必须确立成本控制目标,落实承包人的具体责任。一套完整、科学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完善企业的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以及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实施考核细则。

(二)其次,要抓住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落实成本管理制度

1、加强材料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材料成本占其成本的比重很大。所以企业的材料管理应该是成本控制管理的重点。怎么样进行材料管理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应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取价格低的原材料。而储存原材料,应该通过预算管理的办法控制合适的储存量,要避免材料储存过多造成积压的情况。其次在选用原材料时,也要注意严格把关材料质量。同时还要制定详细的领取账目。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材料,禁止浪费。第三,还要回收和利用废材,充分利用材料,提高其利用率。

2、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减少施工的时间长度,或是增加工程施工的完工数量。在施工的整个费用中,工作人员与办公费等一般是比较固定的。与工程的完工数量并不是呈正比的关系。所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可以直接影响到单位工程量的生产成本。而要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做好施工安全工作,不断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其次,恰当处理好施工顺序以及施工中各个工种的协作关系,尽量避免因工序混乱而导致的修补与返工工作。第三,要依照机械设备的具体装备情况与工艺的变化情况,调整人员分配,尽量避免窝工的情况发生。最后,要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团队的组织建设,让员工都能遵守企业管理制度,按时上班,充分利用工时高效工作。

3、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

企业要严格依照JGJ59-99的标准,操作规程及施工组织必须以安全为出发点,同时还要执行自检、互检、交检的制度,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已完工程的产品保护工作以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都要做好,加强监督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有效解决,从而尽量避免返工、修补等情况的发生。所以,因此作为企业应该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改进操作的方法,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验收的制度。此外,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还应该按图纸的设计施工,避免因为基础挖深、垫层加厚等一些原因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三)把握好各个环节,全面实现成本控制

依照已经制定的可行的成本控制目标,紧紧抓住工程的每个环节,从根本上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作为建筑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具体特点出发,包括工程的规、性质以及工艺等,结合该企业的施工能力,然后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方案的选择上,要坚持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过程,对于施工现场要加强管理,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工程成本的投入,把我成本控制的目标。

(四)做好成本项目的总结工作,不断完善成本控制的工作

在做好工程结算、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该做好成本控制的成本工作。第一,设计合理、科学的年度预算执行表,并填写好该表。第二步,应该对照、比较往年的年度预算执行表,重视节支项目和超支项目,详细分析超支的原因。最后,在分析好了超支的原因之后,对于相关的责任人、负责人要采取奖赏分明的态度。而对于节支的项目也要进行分析,并适当地推广。

三、结语

总之,加强工程建筑中的成本管理是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必经之路,而项目成本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此,要做好成本管理的工作,需要从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抓住成本控制的重点工作,全面把握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成本项目的总结工作等方面入手,坚持最经济、最科学、最合理的原则,把成本控制贯穿到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去,才能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庆有.论施工项目管理与项目成本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7:243.

[2] 鲁娟娟.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

[3] 苏斌,戴昌京.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人民长江,2009(12).

[4] 王长青.建筑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2):37-38.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是个大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一、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因素

(一)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管理者的素质,操作人员的理论技术、操作水平生理缺陷、心理缺陷、违纪违章等。施工时首先要考虑对人的因素的控制,因为人是施工过程的主体,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相关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材料因素。材料是形成工程质量的物质条件,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

(三)施工因素。施工方法包含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控制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此,制定和审核施工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组织、管理、技术、经济、工艺、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四)设备因素。工程建设质量的又一个有力保障是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机械化程度也代表了施工企业的实力水平和管理水平。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确保达到施工设计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建筑单位要根据每个不同的施工方案来合理选择不同的机械类型和性能参数。

(五)安全因素。安全生产是建筑工程质量有效控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制度,配备安全设备和安全管理员,文明施工;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经常检查监督,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只有抓住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才能稳定施工队伍,不影响工期,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

(一)强化建筑项目的目标责任制。施工单位完成和达到建筑工程项目合同指标、实现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是强化建筑项目目标责任制。建筑工程项目包含了层层的互相衔接的承包关系,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要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并根据每个分项目特殊的技术要求和施工难易程度,再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研究和制定每个分部和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制定质量监管的重点。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反馈,实现分层次分步骤的完成各个分目标,最终完成整体建设目标。

(二)强化建筑项目中的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有效控制的保证。近年来,许多建筑工程事故之所以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伤害就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完善。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建立联合监督机制,把监督机制深入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并且落实到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确实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切实有效的控制。

(三)强化新技术推广,提高施工水平。科学发展观对指导建筑施工企业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现在重点推出的各项新技术,如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等,都是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鼓励建设施工企业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进行施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施工水平,提高控制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

(四)强化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建筑施工企业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还有其他工作人员,加强这些人员的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不但能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更能体现施工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做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各施工单位积极配合、树立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三、建筑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和控制

(一)加强各方联络,认真落实工程进度。在工程进度管理中,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要随时进行沟通与交流,各方要及时了解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研究对策和提出解决方案,严格控制工程的整体进度。

(二)要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任何建筑施工都离不开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一旦出现问题,工程进度绝对会受到不可回避的影响。

(三)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一切工程建设能够顺利展开的前提就是资金,如果资金周转不灵,必然会导致无法购买原材料、工人罢工等严重后果。施工必然无法正常进行。所以,作为施工投资方,一定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四、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它们由于建筑行业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在长期进行工程管理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我们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国外建筑行业管理理念的借鉴和学习。

(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完成,归根到底都是人的劳动和智慧,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因此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关键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并且能对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客观、有价值的意见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状分析;管理方法;主要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建筑行业具有分工细、劳动力密集、工序复杂、分散性、一次性的特点,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采用动态循环的模式。建筑工程管理是指建筑工程项目开始后,经过招投标、整体规划、设计、工程造价、施工、竣工验收、房地产及其他建筑专业的管理过程。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目标控制,其目标涵盖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包括工程质量、工期、费用控制,而且要联系资金筹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最终实现质量良好、成本低、效益高的工程建设目标。

目前,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及不合理的地方。建筑工程管理仍处于一种粗放式经营的状况,建筑施工队伍的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现场管理也是粗放式的,建筑企业组织设计能力不强,大部分的现代化技术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管理质量,使得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建筑工程管理的运作应该从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通过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普遍缺乏系统、专业、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探讨,导致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弊端、漏洞较多的客观现实,必须得到有针对性的改进与完善。

2.1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执行的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对工程管理的约束性较差。同时,管理方法和管理方式也相对落后,不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目前的建筑工程管理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没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完善、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队伍,这就造成了管理的不规范、不科学以及其他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是尤为突出的重点问题之一。健全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要设置功能齐全的项目管理部门和机构,并根据工作的实际需求分别配备数量不等的人员,以满足工程管理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要求。但是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项目为了节省人员开支,而大量削减工程管理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数量,这就造成管理部门和人员的残缺,甚至引发了管理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的现象。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2.2 缺乏明确的质量监管核心与机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的施工质量监督与控制工作多是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检机构共同承担和完成,各单位之间没有隶属关系,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沟通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缺乏明确的监管核心,更难以谈到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发展了。施工单位在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更多的是站在经济收益与社会利益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监理单位是独立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第三方,具有监理工程质量、进度等职责,但是由于国内工程监理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监理单位难以挑起施工质量监管核心的重任;质检机构是隶属于国家的工程旌工质量鉴定与检测机构,其属于科研技术研究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执法权,也无法成为施工质量监管的核心。

2.3 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在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多集中于施工工艺、技术、进度、质量、造价等方面,而对于工程安全的管理则处于相对被忽视的地位。我国施工队伍主要由农民工组成,他们普遍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导致其安全技术和意识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在施工作业中,由于施工人员自身的不安全行为,而引发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较为常见。

2.4 劳动人员管理比较混乱

建筑业是一种劳动力比较密集的行业,劳动力在建筑工程中占主力军的地位,因此,合理地管理劳动力是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没有一套比较合理的行为准则去规范工作人员,对工作人员的调配、管理比较混乱,对劳动力未能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和使用环境。

目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实行的是包工制,施工队伍大多是临时组合起来的,施工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未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未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人员调配机制,从而容易造成各部门之间劳动力调配不合理的现象。

3、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而且大多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因此,首先要建长期拖欠直到无法收回,影响到施工企业因资金短缺而影响到获利能力,扰乱企业整体资金布局,遂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如果因此而造成施工方的违约,则会对其信誉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施工企业在竞标之前应当针对性的考察招标企业综合信息,对其资质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满足招标要求的招标企业,降低企业风险。与此同时,对供应企业的考核也同样十分重要,施工企业应及时建立供应商资料档案,并与信誉良好的厂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如此一来,能有效的预防在生产过程中所出现原料短缺与储存积压等问题,也能有效杜绝因物价变化与材料质量所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建立同行企业中的基本信息档案,并加以分析,不但能够通过对比来找出本企业所存在的问题,也能够通过对比来掌握自身企业的优势,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3.2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应从成本预算的编制工作入手,而责任成本的编制又应由公司预算与相关财务部门共同与项目部专员一同完成。为了能够将责任预算完成得准确且合理。责任成本预算编制应当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定额与内部结算价格等几个步骤进行,遵循目标一致性、可控性与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责任成本的控制工作应当由三个切入点来完成,首先是对责任中心与责任范围的划分,其次是要对责任预算做好分解工作,最后应当构建科学严谨的台账核算制度。在进行责任成本的分析与考核应当在月末、季末或年末及时进行,对于责任成本分析的完成情况,应当从中找出节约或超支的根本原因,并加以总结。并应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加强内部管理。

3.3 优化内部控制细节

建筑施工期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想要有效的执行,则必须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并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因施工企业的各项工程项目距离参差不一,而其所属功能又各不相同,故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伊始,便应当在遵照合法合规、成本效益等先决条件下,进一步发展实用性、灵活性与及时性,做到责权明了,注重关键控制点。例如在基础工程比如工程勘察此类具备施工周期短、工程较为分散等特点,相对的材料管理难度也就十分巨大,我们应当在设立科学定额制的基础之上进行岗位责任制的材料管理模式,对材料的验收、领用以及保管、处置等重要环节之上进行控制,坚决杜绝浪费、盗窃或损毁等现象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陈秀云,杨青林.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