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2 20:49: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职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受损,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记忆力差,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笔者在教学“图形的认识”一课时,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向学生展示优美的画面: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它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笔者点击课件出示由多种图形组合而成的“小房子”,并适时询问学生:这座“小房子”漂亮吗?它是由哪几种图形组成的?同学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吸引住了,对认识图形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积极动手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己手中的图形学具拼出了小鱼、小房子等各种组合图形。生动的故事,鲜艳的画面,从而使智障学生从被动吸引到主动产生迫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激发了智障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多媒体课件在动画演示时,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演变的简单易学。如在对智障学生进行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35-8进行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用自己的学具小棒摆一摆,试一试怎样减,同学们共同研究讨论。在他们自己探求方法后,笔者借助多媒体,让学生们看一看课件中的小熊是怎样做这道题的。当画面上出现三捆零五根彩色小棒和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时,同学们立刻被鲜艳的画面所吸引,集中了注意力。接着,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按照学生摆的方法,让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五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七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配上优雅舒缓的音乐,使孩子们全身心的陶醉在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孩子们亲眼目睹了这个演示过程,从而认识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学生们通过看小熊怎样做这道题,弄清了算理。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老师站在讲台上演示更能吸引同学们的目光,整个演示过程也更直观,更容易理解,而且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笔者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教给他们这类题的算法,他们很容易就理解掌握了。在这一教学环节中,笔者巧妙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等多种功能,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大大降低了教学的难度。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交际的手段,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智力落后儿童言语发展速度缓慢,口语表达能力差,语法简单,叙述不完整。因此培养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言语能力就成为开发他们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叶圣陶先生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的基本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他们用准确的语言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笔者经常对学生进行编应用题的训练。如笔者在教学二年级的《应用题 》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为学生创设情境,展示精美的画面: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只小猴和一只小老虎正在摘桃子,并给出了各自所摘的桃子数。笔者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画面自编应用题。同学们看着精美的画面,纷纷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编出了好几道应用题。有的同学说:“小猴摘了10个桃子,小老虎摘了19个桃子,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还有的同学说:“小猴子摘了10个桃子,小老虎摘了19个桃子,小猴比小老虎少摘了几个桃?” ······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看说写训练,可有效提高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智障孩子由于注意力分散,理解能力薄弱,导致了他们的记忆力相当差,往往是上节课讲的知识,下节课就忘了,不能进行知识的有效衔接。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的重复讲解前面的所学知识,以引起学生的记忆,这样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密度,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笔者在教学别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资源的建设,把平时制成的多媒体课件放到课件资源库中,当自己或其他教师教学需要时,可以从资源库中调出相应的课件,有针对性的对教学难点进行点拨,以唤起学生的知识的记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与衔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教师教学的密度,节约了教育资源。
总之,多媒体教育技术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培智学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可极大的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切实优化教学过程;可有效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智障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多媒体辅助培智数学教学的一点实践和粗浅体会,错误之处,敬请同仁批评斧正。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
【关键词】数学美感很强 数学学科 知识结构的内在美
【本页关键词】学术期刊征稿 职称论文投稿 职称
【正文】
1 用数学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外在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作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感。如黄金分割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揭示舞台上报幕员站的最佳位置;女青年腰带扎的最理想的位置;黄金分割用于优选法及建筑、绘画、舞台艺术设计等各种实际应用等,使学生感受到黄金分割的形态美及应用价值。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审视数学之美,要注意揭示和挖掘数学美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鉴赏和感受数学美,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老师所任的学科,因此,要使学生对教师教的课感兴趣,作为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有一种敬佩感,只有教师教的好,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己学的好。教师除了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流程外,在教学中教师教态的自然亲切、语言的精练与幽默、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简明工整,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丰富的知识等都能激发学生对该学科情感,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激情的调控。学习与激情度之间是一种曲线关系,知识点难度与学生激情度的需求量相反有关。对于难度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处于较低的激动水平,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对于难度小的或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设法对学生的激情“ 加热”,使之处于较高的激动水平,最终达到“ 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 运用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依赖于教师对教学系统的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对学好当前的课程,而且还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 七巧板”时,先用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 要我学”转化为“ 我要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文章来源】/article/43/639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关键词]西南联大 学术纯粹性 改革 教师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9-0026-03
一、问题的提出
钱学森老先生关于人才培养的世纪之问由来已久,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并不能给钱老交一份满意的答卷。为什么我们现在的高校培养不出大师呢?笔者结合盛产大师的西南联大,并比照当下教师的评价制度,对原因略析一二。
尽管处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中,但西南联大能够在短短的八年时间,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在各个领域都有建树的人才,这和当时联大的师生们秉承着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术精神分不开的。在联大的校园,这种浓烈的爱国情感使得联大的知识分子深刻意识到,只要文化不灭亡,那么我们的民族就是有希望的。他们以文化的创造和传播来维系中华民族的血脉,坚定地投入用学术救国的行列中,以自己的知识和才华报效祖国。然而,这种纯粹的学术精神恰恰是当下高等教育所缺乏的,尽管现在环境远远好过抗战时期,但我们的教育成就却无法超越西南联大。
广东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与京沪是可以分庭抗礼的,但是在文化和学术上却没有这种抗衡的资本。学界有京派和海派之说,但学界并没有岭南学派,倘若广东要在学术风气和治学风格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打造学术界独树一帜的岭南学派,那么广东的高等教育改革应该重点考虑如何重新构建健全的制度来保障学术的纯粹性。
二、西南联大的学术概况
(一)宽松的晋升制度
联大的教师职称评定并不注重所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物的数量,其规定:“国内大学毕业助教。助教三年,可升教员。国内研究院毕业得有硕士学位者,为教员。教员三年得升专任讲师。讲师三年得升副教授。副教授三年升得教授”。[1]同时,教师职称升任一级所需的三年也包括不在同一所学校的教龄。这表明教师的学术评价和职称评定方面,主要偏重于职业操守和授课能力。联大的助教和教员在评讲师职称时必须开出两门以上的课程,且授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效果良好,这是主要的条件。同时还要具有能够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发表过著作或多篇论文,但这只是次要的条件。讲师,在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被全院或全系师生公认,并在科研方面有学术专著或创造发明,都可提升为副教授。同等道理,副教授可提升为教授,且手续简便公开,准备好所需的材料,上报校常务委员会,经教师聘任委员会审议通过即可。[2]教授或副教授的评审,没有名额限制,为一切优秀的人才敞开大门。
可见,联大教师的晋升制度主要以任教的时间长短和授课效果为参考标准,不会因为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达到数量上的硬性指标而对其职称和待遇做相应的调整。众所周知,学术并非一蹴而就,很多学科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官员兼任制
联大纯粹学术氛围的形成,除了在聘任和晋升制度上赋予教师极大的自由外,其学科官员兼任制的实行也是重要原因。学校官员不会有特权,更不会因此增加薪资,而使教师获得额外的收益。(见表1)
表1:西南联大改定教职员俸给标准(1944年8月9日)
■
资料来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第485页
以上是联大规定的不同职位最低薪资和最高薪资,行政职务的工作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不同层次的教师又有差别,教授最高可以拿到每月600元,但普通教员最高也只有240元。全校薪资最高的是三位常委:梅贻琦、蒋梦麟和张伯苓均,他们的薪资为每月710元。[3]而联大的其他行政官员都属于兼职,虽然有官职在,但并不增加薪酬。如算学系教授兼主任杨武之的薪额是590元,而教授姜立夫是600元,教授江泽涵是590元。从统计数据来看,600元是最高的薪酬,做官不一定拿得到,不做官能拿最高薪酬的大有人在。
1942年10月,联大的教授们集体拒绝了一笔特别办公费,这放在今天,等同于行政津贴,理应得到,但他们却拒绝了。“……盖同人等献身教育,原以研究学术,启迪后进为天职,于教课之外兼负一部分行政责任,亦视为当然之义务,并不希冀任何权利……”[4]这封拒绝信后附上了冯友兰、张奚若、陈岱孙等25位兼职行政教师的签名。实际上,在抗战后期,由于通货膨胀,很多教授的生活举步维艰,他们典当衣物及书籍,卖稿卖文,停止子女教育,实属不易,很多老师都要申请其他补助,但是他们却拒绝了理所当然的行政费补贴。可见当时的教授将学术研究和学生教育视为教师的天职,并不追逐行政职务,反而将其作为一种义务。
三、广东高等教育存在问题
(一)过于量化的学术评价标准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授、研究员职称评审条件,除了达到基本的学历要求、外语要求,专业技术工作条件、业绩成果条件和论文、著作条件都已经量化。教授或研究员的评审,其论文或著作应该达到以下条件之一:(1)年均授课240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5篇(部),文科类6篇(部);(2)年均授课120-23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6篇(部),文科类7篇(部);(3)年均授课60-11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7篇(部),文科类8篇(部);(4)年均授课59计划学时以上者,论文、著作要求:理工类9篇(部),文科类10篇(部)。[2]从以上的规定中可以得出,教授的评定主要看课时量和论文的完成,并且没有详细的分类,而是笼统规定理工类和文科类。但实际情况是,学科之间的差别很大,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科目,单纯的论文数量并不足以说明学者们学术功底的深厚。高校的教师本来是学术自由的主体,现在他们不仅要授课,还要进行科研,因而教师们是十分疲惫的。短期内,为了达到所规定论文的数量,可能会导致大量的文字垃圾出现,从而造成虚假的学术繁荣。
(二)“以刊论文”负面影响加剧
广东高校在教师职称论文的评定中,除了上述的授课量和论文数量给出了具体的规定,同时也对所发表的论文刊物作出了限定。“论文”是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其中应有二分之一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3]
以刊论文,其目的是促使高校教师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实际情况是,大部分的期刊,并不是某一学科的专业平台,而是多种学科交杂在一起,学科边界并不清晰,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在CSSCI1998-2006年的600余种来源期刊中,刊登单一学科论文的期刊只有4种,刊登1到3个学科论文的期刊只有29种,刊登10个或10个以上学科论文的期刊占总数的72.3%。[5]这些数据表明,大多数学术期刊不是专业期刊而是综合期刊,在审核投稿者的论文时,可能无法区分学者的真正研究水平。此外,为了评价方便,在高校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和项目申报等方面,行政部门常常依据学者们所发表的论文进行评定,这直接导致了恶性循环。实际上,广东各高校都对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实施不同的奖励,如广东商学院规定核心刊物的科研计分为4-5分,非核心的一般期刊则为2分,然而深圳大学则只奖励核心期刊,对于非核心期刊的论文无奖励。[6]如此造成的直接后果是高校教师为了在核心期刊上,量体裁衣,只注重发表在哪里,而忽视了他们真正应该写什么。
(三)官本位现象愈演愈烈
现在的高校,越来越多的学者热衷于做官,因为做官带来的效益显而易见。不同级别的官员在学校的地位、待遇和话语权不尽相同。在项目申报、评奖评优方面,有行政级别的教师比普通教授更具有优势。行政级别将高校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在某些学校,行政工作人员的工资比一线教职员工要高很多。更何况,教师成为官员后,要忙于事务性工作,忙于上级领导的考核,忙于各种应酬,他们哪有时间去做研究?而现实的情况下,高校的官员不仅仅是官员,他们还要继续当教授,做科研,带研究生,其结果可想而知。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但科研成果含金量少却不会给他们的职位晋升带来不利。高校的校长一般都是任命制,很少进行公开选拔,31所副部级大学校长职务由中央直接任命,这也是因为行政级别的存在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并且,不同学校的校长的行政级别不同,中山大学是985高校,校长的行政级别为副部级。普通本科一般为正厅级,与地级市的书记、市长级别相当。试想,当高校的教师都热衷于做官时,又有多少人可以在这种风气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学术精神?有多少可以拒绝成为行政的附庸呢?又有多少教员可以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一片净土,以期若干年后将自己打造成大师呢?
四、广东高等教育改革的对策
高等教育培养不出大师,不在于硬件条件。想当年,联大的师生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外部环境是何等恶劣。现在各方面硬件要比过去好很多,而教师们都忙于,评职称,上课念课件,内容人云亦云,少有创新。行政化现象愈演愈烈,高校官本位主义导致许多学者无法安心教学,却争着竞争各种行政岗位,以寻求相关利益的实现。这些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的评价考核标准不恰当,直接导致了学术纯粹性的缺失。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尊重学科差异,合理设置考核标准
高校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授课和科研,因此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考核。授课部分,应该积极推动学生评价。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授课的好坏,理应由学生进行打分,促使教师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对于不同年龄的和不同职称的教师设定相应的授课量,如青年学者主要是完成授课任务,应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中;而中年学者由于其拥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则可以重点进行授课,传播知识,减少科研任务。科研考核方面,由于学科之间的巨大差异,各个学科应该采用适合本学科评价的标准,分二级学科甚至三级学科,重点是学科内的比较,不同的学科应该有符合其学科特性的指标体系和评价重点。对于人文学科,由于其研究成果的现实价值存在潜在性,更应该采用和自然科学不同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论著代表制度。如果该学者的论著是其学科内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那在一定的时期内可以免除量化考核,也许在这一时期没有发表其他论文,但他相应的待遇不应该有变动。应依据不同学校的学科特色,制订更加详细和更具可行性的考核标准,逐步降低对论文数量的要求。
(二)推动同行评审,营造宽松学术氛围
同行评审是利用同行专家在其擅长的学科,对某一成果的价值做出判断。由于专业的类似性,使得同行的专家们对相似的问题,在评审过程中更客观,能够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因此同行评审的效果是直接的。对于高校的教师来说,同行评审形成的舆论压力对其工作更具有约束力。同行评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因此,选择合适的评审员非常关键。而成为评审员的首要标准是在其研究领域内具有十足的公信力,选择的成员也可以包括国外的同行,以增加评审的宽度。评审员的选取和评审规则应该透明化,对外界公布评审的流程和结果。此外,应当采用双向匿名制,对于利益相关者,要进行回避,采取不记名投票制,定期更换专家库,建立专家信誉档案等。
(三)学术回归原点,去除行政化
为了让高校的教师单纯地追求学术,行政化现象势必要得以纠正。去行政化,并不是单纯地去行政,行政是必要的,对于日益庞大的高校来说,行政工作人员不仅是为学生服务,也应该是为忙于授课和科研的教师们服务的。去行政化只是去除行政权力在教育氛围内的过度作用,有能力的教授可以成为学校的行政官员,但不能将各种利益和官职挂钩。因此,不仅仅要淡化学校的官本位色彩,而更要加强学校在科研和教学方面的管理。要加强大学内部建设,保障教师的地位和权益,强调学术的价值要高于行政权力,让学术主导高校的运转。应从实行校长遴选制度开始,取消行政级别,改变以往的政府任命制,真正由教授选出职业化的校长。如此程序产生的校长能够首先实现高校的独立,让校长根据学校的特色,组建行政工作团队,在校长的带领下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得教师们真正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纯粹的学问。
五、结束语
在大学做学问的教师们,不缺乏对其学科真正有兴趣者,但由于现行的各种考核制度,扭曲了他们的本意,疲于奔波各种不恰当的考核,浪费了很多时间。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一批真正做学问的人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样才会培养出独立精神的人才来为社会服务。广东省应改革当下不合适的评价制度,维护学术的纯粹性,赋予教师学术自由的权利,让教师醉心于授课和研究,还校园一片宁静。
[ 参 考 文 献 ]
[1] 西南联大改定教职员俸给标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485.
[2] 黄晓通.大学贵在有大师——回望西南联大教师聘任[J].文化学刊,2010(2):48-53.
[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三十四年四月份俸薪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488.
[4] 西南联大25名教授拒受特别办公费致常委会信.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四)[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537.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039-02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通过趣味性、探究性问题,动手实践的活动及充满科技魅力或人文魅力的生动情境,有助于让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上的实施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探索数学,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改善。下面,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谈一下在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情境教学。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就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在数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金钱很多,这从学生周末、节假日的课外辅导以数学为主就可看出,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投入和产出的落差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时情绪低落、劳时伤神,尤其发表职称论文以女生的表现特别明显。而数学教师也感觉压力大、负担重,甚至会有“恨铁不成钢”的焦灼感。产生这些尴尬现象的原因与高考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无须讳言的。然而,教育观念、教学理念上的误差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考试压力下的题海战术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与数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数学之间缺乏情感,只是被动地在使用背过的、学过的公式、定理解答出一个答案。而数学学习的实质需要学生与数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情境教学含义
所谓情境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设计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便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实现愉快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它包括“情”与“境”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情”指的是情感,师生之间、学生和学习对象之问有着充分的情绪互动,带有感情的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中。“境”指的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创设相应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情绪的优化的环境。这种环境中的教学活动处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那么如何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模式?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概括如下:
三、情境教学的具体方式
1.利用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神秘难懂,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脱离实际生活,原本充满趣味性、应用性的数学内容演变成与学生生活情境无关的、干巴巴的数字组合。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形成了一种模仿和套用课本上的公理、定理、公式的状态,缺乏主动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中应引入问题情境,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真实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结合生活素材设置的问题具有情感性、探究性。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联系学生春游的经历,创设了如下情境。班级春游时找旅行社买票,每个旅行社给出的优惠都是不同的。A旅行社的规定是:10张以下的票都打8折;10张以上的票,其中10张是全价,剩下的票打5折;B旅行社的规定是:全部打7.5折,问我们班应该选择A旅行社还是B旅行社去买票?一下子出现这么多数字,有些同学没能反应过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假设一张票原价是20元,我们班同学(50个人)全部都参加,那么按照A、B旅行社的规定,我们班该各付多少钱?将问题分解成两个具体的小问题,同学很快列出式子,并得出答案。A:20+0.50-10)=600;B:2075:750。在有了具体例子后,教师抛出问题“这几个数据中,什么是未知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式子中的20与50替换成未知数和y,列出式子。A:l0x+0.5x(Y-10);B:0.75xy。通过这种方式,将抽象的式子变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置换成抽象的式子。问题还未结束,学生很容易忽略这两个式子是针对10以上的团体,那么10人以下呢?此时教师用问句的方式提醒同学是否解答已经结束。在引导下,学生对问题的参与性就大大提高。
2.利用数学活动创设活动性情境。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嘴,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比如:学习排列组合时,可引入排队的小游戏或者摸球的活动,让学生更清楚地体会到排列分顺序和不分顺序两种算法。在学习圆、椭圆形状时,可教学生动手用简单的工具画椭圆,通过手动,引导学生对椭圆给出自己的定义。实践是建立主体和客休之间情感的有效手段。通过小制作、小游戏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抽象知识的加工。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学故事创造生动的情境。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处理效果。数学故事生动的故事情节加上贯穿在其中的数学原理让学生感悟数学应用的真实性。这两种途径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了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比如:通过信息技术的音像效果可将抽象的几何图形立体化。在讲授等比数列时可引入经典的“国王赏麦子”的故事;在讲授三角形相似时,可引出古代哲学家泰勒斯通过侧影子算出埃及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4.利用典故及带有趣味性、知识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数学典故、趣味性的问题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在讲概率时,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产生历史:概率论产生于17世纪中叶,来源也是生活现实问题解决的理论概括,主要是分赌金过程中研究随机现象规律。实际上,概率这一数学概念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统计、保险计算等领域。
关键词:课件:设计;制作
我们制作的CAI数学课件《异面直线》在衡阳市和学校课件竞赛中均获得了一等奖,我们现在又制作完成了数学课件《向量代数》,准备参加全国比赛。为了使更多的教师了解课件制作的方法并加入到课件制作的队伍中来,我们特将课件设计与制作的一些技巧整理出来.用以相互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1.选题时要注重实际需要
为了使自己制作的CAI课件在教学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我们首先应当有的放矢地去选课题。要使课件能被用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数学课所教“异面直线的概念”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利用模型来讲述该内容则缺乏动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而采用纳入了许多移动和闪烁动画的课件来讲,则大大提高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再加上一些关键的字幕和标准的配音解说,大大提高了讲课效率。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片头中构思娶新颖
对于片头及主要界面要结合课件内容大胆设计。勇于创新,努力创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片头和主界面。比如我们制作的课件《异面直线》,片头是一个在宇宙星空不断旋转着的地球,片头之后的主界面上有一个不断旋转着的立方体.在地球和立方体的表面上分别都贴上了几幅教学内容中的空间线框图形;这些动静结合的、色彩斑斓的图形给大家以耳目一新之感。我们制作的课件《向量代数》,除保持了以上醒目的特点之外。则用各种箭头在几幅贴图当中凸显了向量的特点。
3.界面上要注重艺术性
我们要想使制作的课件取得好的效果,一定要使人看了赏心悦目,能得到美的享受;这样的课件才更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是说,课件与艺术有关。
怎样才能使课件具有艺术性呢?我们的体会是:首先要使界面美观。毕业论文界面上所展示的图形、文字和动画的结构要匀称.色彩搭配要合理;其次是要使界面上的对象具有真实感。
比如我们在课件中所设计的主要界面上就注重了它的艺术性:背景中采用了风景画。在风景画的右半边插入了功能按钮,在左半边插人了一些动画.插入按钮和动画时还特别注意了使整个界面看上去布局协调、匀称和合理。我们在一幅晴朗天空的背景中插入了一只飞动的小鸟动画;在一幅有江河水面的背景中插入了一条正在行驶的小船(动画);在一幅有草丛的背景中插人了一朵正在左右摇摆的花朵(动画)等等。
另外,还可以给图形和文字的展现附加一些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异面直线》和《向量代数》课件中都大量采用了诸如发光、水波、卷帘等过渡效果。
4.田形的设计
在屏幕上设计图形、图像等。画面要尽可能取大一些,图的主要内容应摆放在屏幕的中心,硕士论文并且应该注意与背景要有比较大的反差,这样才便于学生观察。比如我们在所做的两个课件中都注意了这一点,我们的图形都取得比较大,背景采用的是浅色,图形和文字采用的是深色。
对于较复杂的图形和较长的文字.应该逐步展现.不要一开始就显示全貌,“和盘托出”会导致学生抓不住重点,也不利于教师的讲解。
比如在我们设计的课件中,图形和文字都是逐步展现的。并且用不同的颧色区分开来;这样学生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把注意力集中到相关教学内容上;荧屏显示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学效果当然比突然就显示全貌要好得多。
5.文字的设计
文字内容一定要简洁,突出重点。文字内容应该逐步引人.切忌整屏静态文字。如果要在屏幕上过多地阅读文字.则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干扰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感知和把握,因此不宜将对定义、定理等概念的解说文字过多地放置在课件画面中。
对于必需的文字资料.应该随着讲课过程逐步显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抓住重点;引人文字时,应伴以清楚、宏亮的配音,并可采用多种多样的移动、闪烁等(动画)过渡效果。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文字内容的字号要尽量大,要选择醒目的字体比如在我们做的两个课件中就比较多地采用了32号隶书字体。医学论文这个字号适合800×600分辨率的屏幕显示,这时隶书字体比较醒目和美观。
字母也是一种文字,许多图形都同时要配以字母标注;字母的背景通常会干扰图形的完整显示;如果将图形整体剪切后再粘贴到位.则可以消除字母背景对图形和干扰;或者将字母置于前一演示图标.图形置于后一演示图标,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6.音效的使用
在CAI课件中合理地加入一些音乐和音响效果。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可以用来调节课堂的紧张气氛,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不过应注意:不同场合应采用不同的音乐。
比如我们在两个课件的片头中都配上了一段激昂的音乐.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的界面都采用了和谐动听的背景音乐。正确使用Authorware编程技术并适当地转换音乐文件的格式。全程背景音乐也可以只占很小的磁盘空间。
另外,我们还精心制作了具有动感和声效的界面按钮:当鼠标移到按钮上时,按钮变色并发出一种短暂但和谐的音响:当在按钮上按下鼠标左键时,按钮即时凹陷且发出另一种短暂而清脆的声响.并同时产生它对按钮所指内容的选择作用。
以上这些对音效的精心安排都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耍有人机交互练习
设计CAI课件时,适当加入人机交互方式下的练习。有利于双边的交流:既可请学生上台操作回答。也可以在学生回答后由教师操作。职称论文这种交流能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所以我们在所做的两个课件中都加入了人机交互练习题(选掸题型),营造了及时检验教学效果的条件和机会:在制作课件中的交互练习题时妥注意适当地使用鼓励、夸奖的文字和配音:当练习者做得不对时。电脑即时表示遗憾。做得正确时则表示称赞;这种练习题还必须具备当练习者做得不对时反复重做的功能。
8.界面交互性要好
一个好的课件,其交互性一定要好,要做到返回、退出方便。比如我们所做的两个课件,在荧屏上任意位置轻点鼠标就可实现程序继续往下运行、提前结束片头和片尾等等功能;在荧屏上用鼠标轻点相应按钮。就可以实现重复演示动画、从任意一页返回到次主界面、从次主界面返回到主界面;我们所做的两个课件都采用了从主界面退出到片尾的做法。
另外,在必要之处仅设置了时限,使程序自动向下运行,极大地方便了课堂教学。
9.课件程序要优化
一个好的课件。不但要求其功能齐全、图文并茂,而且要使程序尽可能的小巧。这样的课件不但运行速度快。而且还便于在网上。这就要求对程序进行优化。
“优化”主要是指对音效进行压缩(用电脑操作系统中的录音机录制的声音文件是wav格式。所占磁盘空问很大;使用Authorware可将它们转换成8wa格式,所占磁盘空间小多了.仅为原占空问的二十分之一),将图片采用JPG格式、动画采用GIF格甜可选择背景透明,故不影响正常显示)。过时的图标及时擦除,等等。在我们的课件初步完成之时,课件程序所占磁盘空间很大,并且在配置相对较低的电脑上运行很困难;经过我们对程序进行优化和调试,现在的程序只有十几兆或二十几兆。
关键词:集装箱 配载 禁忌搜索 港口 遗传算法
港口业一直是宁波的支柱产业,港口的发展拉动了宁波数以千计的外贸产业,也推动了宁波的经济的发展。如何打造宁波的港口业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集装箱配载作为港口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港口运输过程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它确定了集装箱在船上的具置,形成集装箱装卸顺序,理想的配置方式可以提高了港口的工作效率,减少了翻箱的次数,保证了船舶和货物的安全职称论文。
配置是在保证船舶稳定性和强度的基础上,根据基本的配置原则,把一定的货物装载到船仓的过程。研究的对象是集装箱。集装箱码头的配置过程如下:
1 集装箱码头配置的作业流程
集装箱的配置过程分为六步,具体如下:
第一步:确定装舱货物卸港的先后次序,后到港的集装箱放在舱内,先到港的集装箱后装或放在甲板上,装箱的过程中航次货运量不得大于航次净载重量,即货物总的装箱数量不能超过船舶在当前港口能装载的总箱数。第二步:依次向舱内安排货物。按分舱的结果,向舱内装载货物,按卸港的顺序和箱子的重量将集装箱安排到具体的箱位。第三步:计算稳性和总强度。根据船舶数据资料及集装箱在船上的具体安排情况,计算船舶相关的稳性和总强度数据。第四步:调整。根据稳性和总强度计算的结果对个别集装箱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满足稳性和总强度要求。第五步:预配。预配也称为布置配载,主要是将装载港的集装箱按货物类型、尺寸及目的港组成同类箱组,依据一定的预配原则和优化目标将其分配到船舶的不同Bay位上,确定集装箱在船上的纵向装载位置,完成集装箱在船上的总体布置。第六步:Bay位排箱。Bay位排箱主要是在预配的基础上,确定单个集装箱在船上Bay位中的具置,主要考虑箱子的尺寸、重量,船舶的稳性及倒箱等因素,确定集装箱沿船舶纵向和横向的合理分布,它将影响船舶的GM、横倾及扭转强度。
具体的集装箱船每航次一般都要停靠多个中途港进行货物装卸,配载时应综合考虑货物性质、船舶到港顺序、货物重量、装卸作业条件,应保证中途港货物顺利卸出及中途港货物装卸后的船舶性能,具体配载算法可考虑以下启发式规则:①成组指派技术将集装箱按货物类型、集装箱尺寸、到港顺序予以归类,同一属性的货物组成同类箱组;以箱组为单位分别在船上选择相应位置。②当货物属性不同时,先特殊后一般将货物按类型划分为危险货物、冷藏货物及普通货物.在配载时,应首先选择危险货物及冷藏货物的舱位,然后根据具本情况适当安排普通货物的舱位。
2 配置过程的数学函数和约束条件
配载达到的要求为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最大体积装载率或重量装载率,以提高集装箱的利用率,获得最佳效益。装箱的目标可描述为其中:n为货物数;k为集装箱数;li,wi,hi,gi分别表示货物的长、宽、高和质量;Lj,Wj,Hj,Mj分别表示集装箱的长、宽、高和最大装载质量.货物装载时必须要求:货物平行于集装箱的边放置;货物不能完全悬空,放置在上层的货物必须与下层货物有接触。
配置的具体约束如下:约束一:集装箱重心位置的约束。为了使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平衡,对集装箱的重心位置有一定的要求,即实际重心与集装箱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不能超过一定的距离(D)。约束二:集装箱单箱重量约束。为了便于运输与搬运,集装箱单箱重量不超过上限。约束三:货物放置顺序约束。实际装载过程中尽量做到“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原则,即货物放置的层有一定的限制。约束四:货物摆放方位约束。集装箱长、宽、高均为L、W、H规格,优化目标为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最高,即对一批固定的货物进行转载,使选用集装箱的数量最少。
3 基于禁忌搜索算法的求解方法
禁忌搜索引入了人工智能的记忆机制,特别对于一些复杂问题,显示出极强的寻优能力。禁忌指的是禁止重复前面的操作。为了防止搜索陷入局部最优,用一个叫禁忌表的结构记录下已经到达过的局部最优点,在下一次搜索中,利用禁忌表中的信息不再或有选择地搜索这些点,以此来跳出局部最优点,同时“遗忘”又使禁忌在一定时间后失效,最终达到全局优化。我们使用DBSTree的算法来实现这一思想,具体的操作如下:
Step1:初始化箱子容量、箱子标号、物品数量及各物品所占空间;
Step2:以箱子容量为关键值构造DBSTree,并为每个结点标号;
Step3:依次装载每个物品,如果物品的尺寸大于容量最大的箱子,则将物品拆分,先将超尺寸物品装入当前容量最大的箱子中,如果拆分后物品的残余部分还大于箱子的容量,则继续拆分,否则转Step4。
Step4:搜索:寻找最优匹配的箱子,假设该物品所占的空间为s1,寻找大于等于量的关键值:首先从根开始,如果根为空,那么搜索树不包含任何关键值,查找挫败,则将丑与根的关键值相比较。
Step5:插入:如果箱子未被装满,则以箱子的剩余空间更新箱子容量,假设箱子的剩余空间为e,则首先通过搜索二叉树来确定要插入的值e的位置,如果搜索不成功,新元素插入到搜索的中断点,转Step7:
Step6:删除:如果箱子已被装满,则从树中删除最优箱子,分三种情况:
Case1:要删除的节点t是树叶:丢弃树叶结点;
Case2: 要删除的节点f只有一个非空子树:如果t没有父结点,则将t丢弃,t的唯一子树的节点成为新的搜索树的根节点;如果t有父结点node—f,则修改node的指针,使得node指向node的唯一孩子,然后删除节点node。
Case3: 要删除一个左右子树都不为空的节点中的元素,将该元素替换为它的左子树中的最大元素或右子树中的最小元素。
Step7:所有物品都被装载了吗?如果是,转Step8;否则转Step3:
Step8:输出所用箱子个数、总容量及装箱结果,结束。
4 结论
集装箱船配载问题是带有复杂约束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传统优化方法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因面临“组合爆炸”而失去可行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探讨新的优化方法,在探讨新的优化算法过程中,重点研究了神经网络、禁忌搜索、蚁群算法及遗传算法等。考虑到配载问题的复杂性,单纯使用一种算法无法很好的满足系统建模的要求,最后选择针对不同的模型特点采用不同的算法,主要应用了禁总搜索算法,布局优化中的装箱算法和隐式图启发式搜索算法等用于解决集装箱船全航线配载问题。
参考文献
[1]Steenken D,Stefan V,Rober S.Container terminal operation and operatins research:a classification and literation review.OR Spectrum,2007,36:3-2[J].
[2]姜义东,何大勇.船舶积载系统的发展.铁道学报,2008,229(3):9-13.
【关键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专业化
1996年4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议题, 同时强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与现行的教育学硕士在学位上处于同一层次,但规格不同,各有侧重。该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要掌握某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懂得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及方法,具有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1]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业务水平较高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但是,2005年我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数10036万人,而参加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习的人数,1997年不足200人,到2001年才突破5000人,达到6262人;再到2004年(2005年入学)方突破万人大关,达到10422人,2005、2006年稳定在1.1万余人;截止到2007年3月,累计录取约6万人。到2006年,获得教育硕士学位人数仅约2.5万人。由此可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的发展规模与我国教师队伍规模是远远不成比例的,即人们对教育硕士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作用方面认识还有待于提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1994年我国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的独特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推进教师工作的专业化和发展的专业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教师工作专业化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体现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教育硕士作为一种专业学位,它对于促进和提高教师的质量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的运行和发展合乎教育的规律。教育硕士作为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在职教育的最佳形式,为教师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通过进行教育硕士的学习,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已成为基础教育教师及管理人员担任较高职务的资格条件之一,也是教师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从报考资格及招生对象上看,教育硕士招生条件规定了报考者要具有学士学位,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若不具有学士学位者,除满足前者条件外,还需要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一级或相当职称,由此,保证了生源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且招生对象仅限于中小学、幼儿园和其他中等学校的文化专业课任课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中具有教师职务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这样,就保证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师专门性。
从考试形式和招生录取上看,考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课,其中,英语、教育学、心理学全国联考,统一命题。统一考试;专业课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考试与全国联考同时进行。这样就保证了考试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录取时,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分数线和招生名额,并结合考生的报考条件、工作业绩等全面考察,择优录取,特别是根据考生的工作业绩,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录取时的重要性。
从学习过程和学位论文上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课程学习为主,教学安排上既有培养规格的统一要求,又针对不同学科人员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及方向,分类指导,在加强理论课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需联系实际,结合教师的本职工作,对不同的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提出解决办法,对论文的评价着重于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相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以课程学习为主,培养目标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从事较高水平中学相关学科教学的骨干教师。培养规格为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文化和专业基础好,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素养,在相关学科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且能比较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因此,在相关专业及方向的课程设置上,均满足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这样的培养要求将会有力的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
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要求,在加强理论课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要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解决相关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教师来说,就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的能力。因此,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要求学员必须开展研究性的实践工作,在实践结束时,需要提交教案及相关的教学评价。论文的选题也必须以实际教学中重点的实际问题为主,其学位论文的评审必须有一位从事中学教学工作、具有相当职称的教师参加。通过加强对学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将会大大提高学员的教学和育人能力。
二、教师发展专业化
l、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教师学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世界各国如今都普遍延长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时间。小学教师已普遍要求在完成l2年左右的基础教育后再接受4年职前教育达到大学本科层次,毕业论文中学教师一般还要多读l一2年,达到研究生学历。随着教师要应对的挑战越来越多,今后延长学制、提高学历要求的倾向可能更甚。例如在美国,联邦没有要求教师必须有硕士学位,但有一些州要求教师在上岗后一段时间内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大多数是教育硕士而不是所教学科的硕士;日本1949年《教育职员资格法》规定,中小学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一级资格证是以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作为基本资格,二级资格证是以短期大学取得准学士学位作为基本资格。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必须有二级以上许可证,高中教师要必须有一级许可证。早在1988年日本文部省对《教育职员资格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增设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资格的专修资格证,这样就逐步把教师的学历水平提高到大学本科以上。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04年的统计数据,日本高中教师中取得硕士学位的有l1%。
目前,我国现行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合格学历(分别为中师、大专、大学本科)已达到较高水平,根据教育部(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05年,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水平分别达到98.62%、95.22%、83.46%。其中专科以上小学教师现在达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师达到35.3%,研究生学历的高中教师达到1.2%,这种状况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为此,
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教师培训的重要渠道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培训中小学教师,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脱产进修、业余函授、合格证达标、自学考试、短期培训等形式培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教师紧缺、素质不高的状况。但是,培训的目标主要还是弥补教师学历不足的问题,使学历不合格的教师达到合格水平,也就是学历的补偿问题。虽然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以提高教师能力为取向的教师培训模式,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的观念与方式脱节,忽视教师已有的教育背景等。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是提高教师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对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另一方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根据中小学课程设置情况及管理工作需要,设置了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六个专业,学科教学(语文、数学)等l7个专业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位教育,教育硕士学位是一种具有教师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它在学位设置的依据、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规格、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方面与教育学硕士学位有明显的不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为基础教育战线教育工作者获取研究生学位开辟了一条有效渠道,正如教育界的专家所指出的,“这在我国教育史上还是第一次”,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三、教师专业化丰富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共同组成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基本内涵。其中,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具体表现,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专业精神是教师专业化的动力。这三个方面在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中是缺一不可的有机统一体。[5 ]
l、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应具备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本体性知识。以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为主的条件性知识。以及在教育教学活动及过程中生成的实践性知识。三类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体现出教师的从教能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教师教育期间的课程设置一直围绕核心专业学科开展,因而教师的知识结构比例失调,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尽管我们不能仅仅凭借知识来评判教师专业的发展程度,但其专业能力必然受制于他们所具有的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基础,并且教师教育的课程开发、培训方案开发等都与之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知识基础欠缺是当前教师专业化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这些现象促使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课程设置时,特地将《教育学原理》、《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作为必修的专业课程来开设,同时开设与各自学科紧密结合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增强教师的专业知识。
2、专业能力是指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特殊能力。
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专业能力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或者说,教师专业能力与其工作效果有较高的正相关。在诸多的教师专业能力中,职称论文 困扰和制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教师职业的研究性质密切关联。具有研究的意识与需要、知识与能力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教师即研究者”几乎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义语,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运动中的一个重要观念。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标志。因此,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明确提出要培养教师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并通过实践和学位论文培养教师的意识和能力。
3、专业精神是保证。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师
专业精神是教师做好本质工作的重要保证,它是教师教育人格和伦理的组成。其内涵包括:“认识教师从事的是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国家未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每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的重要的事业,形成对事业的责任感、崇高感;具有以敬业和为人类及其文明发展奉献自己为特征的专业精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其出发点就是培养“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目的是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政治、业务水平较高的基础教育骨干教师”。所有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必须服务于基础教育战线。
四、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
跨入新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在促使中小学生成长、保障基础教育进步方面,被看成是比任何时期都关键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教育专业所期望的,是能使教师工作专业化,使教师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我国2l世纪的教师教育,需要以教师专业化为改革取向,以培养适应2l世纪教育教学需要的专门人才,满足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在社会、政府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同时,教师主体本身更应坚定专业信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服务品质,以赢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信赖与认同。所有这些需求与期望,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无论是生源条件、政策引导、社会需求等均给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广阔的发展空问。因此,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有利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
总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是社会发展、职业分化的自然结果和必然要求。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作为一种新生的教师培养方式,为教师的专业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前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1996125号)[Z].1996—06—10.
[2]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Z].2007—06-08.
[3]曾天山.专家学者:我国教师专业化有了啥?还缺啥?[N].中国教育{艮,2007—04—28(3).
[4]管培俊.教育部介绍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新情况和教师节活动安排[EB/OL].http://www.china.corn.cn/zhibo/20o6—09/07/content_ 8785012.htm.2006—09—07.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环境需水量; 水质目标; 河道湿地; 耦合研究; 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 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占全国15%耕地面积引黄灌溉、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近20年来,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日益增加的污染排放量, 致使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也导致了诸如河道频繁断流、河槽萎缩、水质恶化、鱼类产卵场退化、河口湿地面积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呈恶化趋势。
1 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及内涵
国外对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 主要侧重于河道内流量的研究, 这期间有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 Tennant, 7Q10法, 河道湿周法, IF-IM法, R-CROSS法等等) 。在我国, 更多的是对流域生态需水和区域生态需水的研究, 特别是对西北内陆河生态需水和黄淮海流域生态需水的研究。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方面研究很多, 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 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 1 - 3 ] 。
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 本文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 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 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 基本满足其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实质上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 二是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 三是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 四是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五是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
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 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 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在此状态下, 黄河系统的恢复目标为: 一是黄河水质满足水功能目标要求, 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是黄河主要保护物种鱼类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遭到破坏的鱼类产卵场得到逐步恢复; 三是河道湿地和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能够得到维持, 发挥湿地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 若低于该水量, 系统会发生退化。毕业论文 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来说,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也是为了防止河道水体断流并发生功能性裂变, 维持河道水流循环的最小流量。
2 理论及方法
2.1 生态需水量
根据黄河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黄河缺乏长期的水生生物的调查及其生长习性的观测数据, 缺乏相应典型河段主要保护物种生理需水的基础研究支持, 另一方面考虑黄河水生生物并不丰富的实际, 因此, 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生态学意义上的定量研究。足够流动的水体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 从水量及其相关因子考虑,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利用历史流量法和水力学参数法来计算研究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这种保持河流一定流态的流量可认为是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因此研究利用历史流量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基流,在环境水量研究的基础上, 考虑河口生态修复需水,结合水力学参数法, 对该流量级下的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湿周等) 能否满足黄河鱼类的生存空间进行判别, 以体现保护鱼类生存繁衍和维持生境的生态水量需求。
(1)Tennant法: 脱离特定用途的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方法, 也叫Tennant法或Montana法, 是非现场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典型方法。该方法以河流水生态健康情况下的多年平均流量观测值为基准, 将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河流流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推荐的标准值是以河流健康状况下多年平均流量值的百分数为基础。Tennant法生态环境水量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给出一个预先确定的年平均流量。本研究采用黄河尚属“天然”或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径流调节情况的径流量, 即黄河干流第一个大型水库尚未建成运用, 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尚属于健康状态的20世纪50年代(1952~1959年)平均径流量为流量基准。
研究将黄河生态环境用水的季节分为4 ~6 月、7~10月、11~3月三个时段[ 5 ] , 各时段的生态环境水量低限标准以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尚属于健康状态的20世纪50年代平均流量为基准, 计算平均流量的不同百分比流量。并认为, 各水期流量平均值的100%~60%为最佳范围, 60% ~40%为较好状态,40%~30%为尚好状态, 30% ~20%为尚可状态,20%~10%为较差状态, 10%和5%为可忍受的最小流量和极端最小流量。对于每个河段生态流量的取值, 根据河段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判定。根据黄河水生态与水环境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将生态环境功能分为4个不同重要程度级别: ①鱼类产卵场、栖息地, 重要程度, Ⅰ级; 4~6月生态环境需水量保持在最佳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较好状态。②国家级或省级重点观光旅游区, 重要程度, Ⅱ级; 4~6 月生态环境水量保持在较好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尚好状态。③没有划定为观光旅游区的大中城市河段和国家一级交通干线与黄河相交河段, 重要程度, Ⅲ级;4~6月生态环境需水量保持在尚好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尚可状态。④没有特定要求的河段, 应达到鱼类能够畅通洄游和整条黄河(下游)不断流的基本流量, 重要程度, Ⅳ级; 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同期基准流量的10%, 极端情况下不低于5%。
(2) 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 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 是7Q10 法的延伸。7Q10 法是指采用90%保证率最枯连续7 d的平均水量作为河流最小流量设计值, 该方法传入我国后主要用于计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本研究采用1970~2000年31年实测水文系列, 计算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该系列基本涵盖了黄河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丰、平、枯水期,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环境需水量
根据黄河水污染特征和水流状况, 选择CODCr和氨氮作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 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进行计算。河流纳污水平和水质目标是计算环境水量的两个重要输入条件, 水质目标采用黄河干流水功能区划目标, 河段纳污水平按现状纳污水平、目标控制水平和污染可控水平三种情景设定。计算模型如下
Q = ΣqiCi exp ( - kxi /8614u) – ΣqiCs/Cs – C0 exp ( - kx /8614u)(1)
式中, Q为计算河段上断面需下泄流量(即所求环境水量) (m3 / s) ; qi 为旁侧入流量(m3 / s) ; C0 为计算河段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 Cs 为计算河段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 ; Ci 为旁侧入流污染物浓度(mg/L) ; 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1 /d) ; u为平均流速(m / s) ; x为计算单元长度( km) ; xi 为旁侧入流i距下断面距离( km) 。
3 环境水量计算结果及分析
现状纳污水平下环境水量即指研究河段在现状纳污状况下, 稀释污染物使河段水质满足功能要求的水量。研究统计分析了2003年入黄排污口和入黄支流污染物实测入黄量, 职称论文 个别支流根据多年监测资料进行调整。
目标控制水平是国家环保政策能完全落实的一种理想状态, 即指研究河段所纳污染源达标排放, 入黄支流满足入黄水质要求, 在这种理想状态下, 稀释入黄污染物使河段水质满足功能要求的水量。
所谓污染可控水平, 即考虑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污染治理水平下, 全部实现达标排放难度极大,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而需对污染可控水平进行研究, 意在找到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的结合点, 即对研究河段污染源的可控制性进行研究, 也就是说要根据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宏观政策及相关规划等,设定一些原则, 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给出研究河段一些支流及排污口的控制指标, 从而确定河段纳污水平。采用数学模型对上述三种纳污水平下所需环境水量进行计算。并考虑河流水体的连续性及枯水径流保证机率, 给出黄河干流重要水文站点环境水量要求。具体见表1。
通过上述环境水量的研究,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现状纳污水平下, 黄河干流所需环境流量很大,在目前水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 其水质达标不可能得到保证。(2)要实现黄河干流水体功能目标, 入黄支流必须满足入黄水质目标要求, 入黄排污口必须满足国家排放标准。(3)污染可控水平下, 龙门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 但龙门以下河段在枯水时段难以得到保证。
4 生态水量和环境水量的耦合研究
黄河的水生态和水环境功能, 各种生态功能如栖息地功能、景观功能等, 和环境功能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复, 各种功能所需水量可以兼顾, 需对满足多种功能需求的不同量级的水量进行耦合。考虑黄河生态系统特点及黄河水资源的调控性, 生态水量和环境水量耦合的原则如下。( 1 )全河段综合考虑: 重要水文断面流量整合时, 要考虑上下断面之间流量的匹配性、水流演进等多种因素, 经综合优化后给出。( 2)不考虑河段取水及水量损失: 黄河干流取水口众多且分布复杂, 本研究关注的是生态基流, 对河段内取水以及因蒸发、渗漏等水量损失未予考虑。( 3)水质保证优先: 水质改善是河流生态系统恢复的首要目标, 只有良好水质保证的水资源才能满足河流其他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在考虑水质问题时, 适宜水量主要依据污染可控水平下环境水量, 而最小水量主要考虑目标控制下环境水量。( 4)水资源可调控性: 黄河干流已建和规划修建的大型水利枢纽较多, 径流可控性强, 在水量耦合时不但考虑水流的上下传递, 同时考虑大型水利枢纽的调节控制。( 5 )河口生态保护优先: 黄河下游生态水量的给出, 优先考虑河口近海生态、三角洲湿地生态和鱼类洄游等需求。
根据上述耦合原则, 考虑河口近海鱼类、河口三角洲湿地需要, 同时满足各河段的水生态和水环境功能需求, 给出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站断面的推荐水量, 生态环境水量耦合结果见表2。
5 小 结
(1)有关稀释污染的环境水量研究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也是我国北方河流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根据黄河水污染特征和水流状况, 选择CODCr和氨氮作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 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进行计算, 研究方法带有一定的探索性。本研究推荐的生态环境水量, 是在关注研究河段生态问题的同时, 着重解决水质保证问题, 只有水体质量变好了, 黄河生态系统才可以逐渐得以恢复。
(2)在当前黄河流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污染超负荷排放, 是导致黄河生态危机的主要因素, 黄河面临的一些生态问题无不由此而引发。研究中生态水量没有和黄河主要保护物种的生态机理紧密联系,留学生论文 这是本研究的一个缺陷, 但这也和黄河特殊的河情以及我国发展进程有关。在以后的研究中, 随着相关资料的丰富和积累, 必将加强这方面的机理研究。
(3)河流的各种生态功能如栖息地功能、景观功能等, 和环境功能之间存在着交叉和重复, 满足各种功能的水量耦合是本研究的难点。研究优先考虑河口近海鱼类、河口三角洲湿地生态需水, 提出了基于全河段综合考虑、水质保证优先、黄河水资源的可调控性等水量耦合原则, 特别在水资源可调控性以及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目标耦合方面, 既符合黄河实际, 又具有水量调度的可操作性。
(4)黄河生态问题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是水量贫乏、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污染排放所致。要使黄河河道内保持一定的生态环境水量, 必须有一定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如实施调水工程补充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水量,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区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污染控制, 注重流域生态建设等措施来支撑和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浩, 陈敏建, 秦大庸, 等.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研究[M ].郑州: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3.
[2]汤奇成.绿洲的发展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J].干旱区资源和环境, 1995, 9 (3) : 107-112.
[3]杨志峰, 崔保山, 等.生态环境需水量理论方法与实践[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4]杨严鸥.黄河水系鱼类分布的模糊聚类分析[J]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9, 19 (2) : 161-163.
[关键词] 数据挖掘; 模型; 算法
1引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各种大型应用系统纷纷上线,如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等,一些小型应用软件及企业内部开发人员开发的应用软件的相继使用,也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必要补充。这些应用系统规模大小不一,系统架构各异,所使用的数据库也不尽相同,可以是ORACLE,SQL Server,DB2,MYSQL等主流数据库,甚至也包含Dbase,Excel等数据源。另外,各种应用的功能模块也不相同,有的多而全,有的小而单一,但主要包含财务管理、客户管理、供应商管理、进销存管理等模块。随着时间的推移,业务记录越来越多,数据库中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对于小型的应用软件,由于系统逻辑相对简单,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按照规定进行清除,然后将其快速部署在新的硬件环境上。但是大型应用软件因为系统复杂,尤其是多组织的跨集团公司的应用系统,加上数据的多年积累,应用系统性能每况愈下,此时如果进行数据迁移和应用移植,一般由专业公司来做,而且费力费时,需要长时间的测试然后进行切换。通常的做法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定期清除,然后通过添加新的存储设备来改善系统性能。传统应用系统的使用都局限在业务记录层面,首先业务用户录入业务操作记录,然后通过查询或者调用报表来查看业务过程和结果。更深层的应用,是建立在分析的基础上,则可以就某个独立应用的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也可以通过数据仓库将企业不同应用系统下异构数据库中的历史数据进行整合,然后进行数据挖掘,让历史数据进一步发挥“余热”,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仓库虽然能整合异构数据源,并对数据进行预先清理,但由于其成本大,实施周期长,故较少采用。一般较经济的做法是,把应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导入只读的数据库中,以此作为数据集市(Data Mart),进行数据挖掘。另一方面,随着数据挖掘专用软件技术的日臻成熟及计算机硬件性价比的大幅提高,使得数据挖掘的实施成为可能职称论文。
2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是以先进的工具软件基于人工智能(AI)和数学统计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根据某种算法进行计算机辅助分析,提取隐含的定性关系的过程,是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的关键步骤。
数据挖掘的流程包括:(1)定义问题,明确数据挖掘的目的。(2)数据准备,包括选择数据——在大型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目标中提取数据挖掘的目标数据集;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再加工,包括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及数据的一致性、去噪声,填补丢失的域,删除无效数据等。(3)数据挖掘,在净化和转换的数据集上根据选择的算法进行数据挖掘。(4)结果分析,解释和评价数据挖掘结果,并转换为终端用户能够理解的知识。其常用算法包括:神经网络方法、遗传算法、决策树方法、粗集方法、覆盖正例排斥反例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和模糊集方法。数据挖掘模型按照功能分为预测模型和描述模型,描述性挖掘任务刻画的数据一般特性;预测性数据挖掘任务在当前数据上进行判断,以便预测。
数据挖掘用来构建6种模型:分类模型(Classification Model)、衰退模型(Regression Model)、时间序列模型(Time Series Model)、聚类模型(Clustering Model)、联合分析模型(Association Model)和顺序发现模型(Sequence Model)。前两者被用来作预测,而联合分析模型和顺序发现模型被用来描述行为,聚类模型则被用来描述或预测。分类模型用于提取能代表群体的特征属性,一般用规则或决策树模式表示。聚类模型则将一个群体分成多个类,使同类个体尽可能相似,而不同个体差异尽可能大,聚类分析可以建立宏观的概念,发现数据的分布模式,以及可能的数据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联合分析模型用于发现事物间的关联规则和相关程度,关联分为简单关联、时序关联和因果关联,关联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数据库中隐藏的关联网,一般用支持度和可信度两个阈值来度量关联规则的相关性,其挖掘算法主要有:Apriori,STEM,AIS等。衰退模型用属性的历史数据预测未来趋势。时间序列模型是指通过时间序列搜索出的重复发生概率较高的模式,是用已知的数据来预测未来,其方法主要有加权移动平均法和最小二乘法。顺序发现模型与联合分析模型相似,不同的是顺序发现的对象是在时域分布的,发现的规则与先后顺序有关。
3数据挖掘在企业历史数据中的应用
3.1数据挖掘在财务分析中的应用
财务分析通过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来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财务分析中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比率分析等。
3.1.1成本分析
企业管理者坚信对成本的精确计算和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运营状况,但其复杂的操作使得很多人望而却步。利用数据挖掘中的回归分析、分类分析等方法能确定成本动因,更加准确计算成本。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成本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确定采用其最佳策略的成本,持续改进和优化企业的价值链。
3.1.2市场分析
选择适当的产品系列和组合以实现最大利益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这些利益可以是短期利润,也可以是长期市场占有率,还可以是构建长期客户群及其综合体。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不仅仅需要价格和成本数据,有时还需要知道替代品的情况,以及在某一市场段位上它们与原产品竞争的状况。另外,企业也需要了解某一个产品是如何刺激另外一些产品的销量的,等等。例如,非盈利性产品本身是没有利润可言的,但如果它带来了可观的客户流量,并刺激了高利润产品的销售,那么这种产品就非常有利可图,就应该包括在产品清单中。这些信息可通过关联分析等技术来得到。
3.1.3投资决策分析
投资决策分析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往往要借助一些工具和模型。数据挖掘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从公司的财务报告、宏观经济环境以及行业基本状况等大量的数据资料中挖掘出与决策相关的实质性的信息,保证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1.4风险分析
利用数据挖掘工具来评价企业的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进行破产预测。破产预测或称财务危机预警模型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提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破产。另外,破产预测模型也能帮助分析破产的原因。
3.2数据挖掘在客户关系管理中的应用
3.2.1新客户的挖掘
通过历史数据,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客户行为反应”预测模型,对客户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客户的反应分为3种:负反应、无反应、正反应。负反应表明客户不感兴趣;无反应说明需求可有可无;而正反应意味需要对此客户进行挖掘并推销产品。
3.2.2老客户的保持
持续稳定的客户群是企业发展的保障。通过数据挖掘能及时了解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及客户波动原因,快速改进不足之处,牢牢抓住现有客户并吸引潜在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更大收益。
3.2.3客户盈利能力分析
通过客户利润回报预测模型,可以将客户分为高价值客户、低价值客户、无价值客户。高价值客户是能带来最多利润的客户,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并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低价值客户和无价值客户,可以通过适度关注及优惠政策,尽可能将其提升为高价值客户或低价值客户。通过预测模型还可以发现客户回报大小的变化趋势,根据趋势方向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3.2.4客户细分
客户细分常用的模型有决策树模型和聚类模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比如客户消费心理、购买习惯、对产品的特殊需求等来划分不同的客户群,开发个性化产品并提供针对,提高用户满意度,最大程度挖掘客户潜在的购买力。
3.3数据挖掘在供应商管理中的应用
3.3.1供应商动态分类
以供应商行为属性的数据分析为基础,提出基于变量加权的k-均值子空间聚类算法(FW-Kmeans)建立供应商动态分类模型。该模型在保留k-均值算法处理大规模供应商行为数据能力的同时,克服了子空间聚类算法普遍存在的稀疏矩阵处理的缺陷。对比传统的静态分类,新方法通过对决策结果的对比和调整,能够得到动态且合理的供应商分类结果。
3.3.2供应商绩效评价
能够适应电子供应链环境,采用平衡记分卡思想建立评价体系结构,以关键绩效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同时根据粗糙集无需任何先验知识,依据知识的粒度性处理不完备信息,能够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得到知识的最小表达等优点,提出基于粗糙集的综合评价方法,解决了评价体系中客观约简决策属性并设置权重等关键问题。与传统的运筹学方法相比,新评价体系的层次清晰,易于理解和操作,能够对供应商绩效进行系统、有效的评价。
3.3.3供应商选择模型
该模型综合了数据包络分析(DEA)以相对效率的量化衡量为基础,避免确定各指标在优先意义下的权数,对输入输出指标有较大的包容性等特点,以及遗传算法所具有的学习性、进化性和多向性,全局搜索的特征,高效且客观地解决多属性输入输出,多目标规划的供应商选择问题。与传统的多目标规划方法相比,新模型提高了决策的可扩展性、适应性和效率。
3.4数据挖掘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库存信息及销售和生产计划,利用神经网络、回归分析和决策树等数据挖掘方法预测未来库存,通过分析历史销售和生产数据,帮助库房管理人员进行库存的控制,从而为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例如降低库存、提高库存周转率、提高库存资金使用率等。
4总结
数据挖掘作为一种先进的数据分析手段,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得到应用,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深入发展。挖掘工具的功能愈加强大,汇合的算法也越来越多,新的算法不断出现,并将实现算法的自动选择和参数自动调优。加上计算机硬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挖掘技术必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 谭建豪. 数据挖掘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理论界对职业教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成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亮点.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这一研究似乎步入了一种困境.期刊投稿喋喋不休的争论之后。我们收获甚微,且近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有偃旗息鼓的迹象.我们亟需寻找对于职业教育学科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突破口。
本文尝试对职业教育知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从知识论的角度为目前职业教育学论研究打开“缺口”。诚如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所言.“为了把教育学从令人不快的境遇中解放出来.我们需要对教育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检验。竹fI】事实上,对职业教育知识的认识关系到职业教育学科一系列基本问题的解决。
一、职业教育知识的内涵(一)职业教育知识是什么从目前情况看.理论界对“职业教育知识”的研究并不多见.即便如此却已出现了语义的歧乱。以“职业教育知识”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相关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仅发现相关学术论文三篇:张成玉的《技术知识——职业教育知识论基础》(载《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李根东的《技工学校职业教育知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载《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第8期)和杨艳的《论普通教育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的区别与联系》(载《职教通讯》,2005年第2期)。
从这三篇论文的内容看.很明显,相关论者混淆了“教育”与“课程”两个基本概念.他们所论述的实际内容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即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而非“职业教育知识”。那么。职业教育知识到底是什么呢?从词义分析看.简单地讲,“职业教育知识”即有关职业教育的知识.在表达方式上近似于“职业教育理论”的说法。职业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实践活动.其知识是一种实践的智慧。它主要是职业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的知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人文取向的品性。从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主体看.既有专业的①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又有兼职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前者主要指官方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高校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以及民间职业教育学术团体为主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后者则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管理人员、职业院校以及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教师等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
需要明确的是,在提倡校本研究、行动研究、叙事研究以及大力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的教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队伍中不可缺少的力量。从职业教育知识的生产过程看.它首先是专业职业教育生产主体进行严格科学研究的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也可能是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对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过程既可能是有意识的以个体为主的行动研究或以群体进行的校本研究等.也可能是纯粹的无意识的“顿悟”。知识成果的呈现可能仅是~种经验的总结。从不同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各自知识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概括出职业教育知识的基本内涵.这一界定包括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指职业教育教师(包括行政人员)在职业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有关职业教育的经验和行为能力:第二层涵义指人们在职业教育活动和职业教育研究中.运用科学思维和相关研究方法获得的对职业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此外,从发展的观点看,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将存在一部分以职业教育知识或理论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它从逻辑和方法论的角度对职业教育知识进行考察.可以称为元职业教育知识.这町以作为职业教育知识的第三层涵义。以上三层涵义构成了对职业教育知识的完整理解.可以认为这是对职业知识内涵的广义界定。而根据哲学知识论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②.以及职业教育知识研究的现状.我们应对职业教育进行狭义的理解.即仅从第二层涵义上对职业教育知识进行理解。(二)职业教育知识与职业教育学科广义上讲.学科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学科知识内部的“规范体系”:二是指学科为构筑内部知识体系,界定研究边界而进行的外部“制度建设”. 核心期刊征稿或称为“学科建制”。狭义上的学科。仅指其第一层涵义,即学科是学问、知识的分科。狭义上讲的学科与知识有着天然的联系,如《新牛津英汉词典》中对“Discipline”的解释是“A branch of knowledge.typically one studied in higher education”121 f知识的分支,尤其指高等教育中学习的知识分支)。《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学科”的解释均是与知识相关的:“1.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2.学校教学的科目:3.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区别于‘术科’)”。
131当然.学科与知识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学科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观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它具有创造知识、系统管理和全面育人的功能和价值。⋯14t‘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任何一门学科领域形成的初始原因并不是建立学科体系的需要”四.学科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知识生产和教育的需要。一门学科是在该学科知识足够丰富的基础上.为了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结果.狭义的职业教育学科指涉职业教育的知识领域,它是在职业教育知识不断丰富的基础上.为了使人们有序和整体地把握职业教育知识.对其进行系统化、符号化和社会化的结果。或者简单地讲.职业教育学是学科化的职业教育知识。根据职业教育知识的成熟状态.其需要经历无形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形的个人理论和有形的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三种状态。职业教育学从无到有是一个“自在”到“自LILUN JINGWEI理论经纬为”的过程.一旦职业教育学可以以一门学科的身份进入人类知识总库的殿堂.职业教育知识的生产便逐步进入到了规范化、学科化和自觉化时期。而后.随着学科意识的不断增强.还会出现对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元研究.这种元研究是有关职业教育学科的知识。其不断系统化和逻辑化.最终发展成为元职业教育学,即反思的职业教育学,而元职业教育学的形成.可以认为是职业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二、职业教育知识的分类职业教育知识的分类是与职业教育知识的内涵紧密相关的问题。其实质是解决职业教育知识这一概念的外延问题.即通过对职业教育知识的分类回答职业教育知识包括哪些内容。(一)个体职业教育知识与公共职业教育知识根据社会化或公共化的程度.可以把职业教育知识划分为个体职业教育知识和公共职业教育知识。个体职业教育知识是未社会化的,处于个体世界之中的职业教育知识。个体职业教育知识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一方面,不同的职业教育研究者或工作者因其面对的对象及个人的经历不同而使他们所产生的个体职业教育知识具有独特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每个个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和同一个社会中。生存条件、生存环境的相似性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交往.使个体职业教育知识又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个体职业教育知识的相似性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可以相互交流、协同工作的前提。公共职业教育知识是相对于个体职业教育知识而畜的.从个体知识向公共知识的转化需要经过“社会化之筛”和“科学化之筛”的筛选.嘲个体职业教育知识通过社会化和科学化的层层检验而处于公共状态.这时个体职业教育知识便转化为公共职业教育知识.公共职业教育知识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全体成员智慧的结晶.它的物化形式表现为各种职业教育类教材、专著。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学术期刊上的学术论文。处于职业教育教科书及辞书中的公共知识.很大一部分已经作为职业教育“公理”而沉淀下来.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正确的和可接受程度比较高的.它们可以被看作是高级层次的公共知识。
低层次的公共职业教育知识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学术期刊中的学术论文以及职业教育专著中的知识。各类职业教育研究的学术期刊是职业教育思想交流的平台.其中的学术论文是公共职业教育知识的增长点.职业教育专著是职业教育研究者个人或研究团体职业教育思想或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书面化的表达。之所以把这两者作为较低层次的公共职业教育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的通用性、可接受性、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和解释的有效性有待于职业教育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低层次的公共职业教育知识并不意味着较低的有效性或较低的应用价值。而只是说这种知识的公共化程度相对较低而已。(二)经验的职业教育知识与理论的职业教育知识按照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可以把职业教育知识分为经验的职业教育知识和理论的职业教育知识。(D经验的职业教育知识是指存在于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非正式的、未经理论建构的职业教育知识。理论的职业教育知识即职业教育理论,是用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职业教育知识体系。④根据经验的特征.又可把经验的职业教育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职业教育经验:另一类是职业教育常识。职业教育经验以职业教育工作者个体的经历、体验为前提。是从职业教育实践中得来的知识和技术。职业教育经验是初级形态的职业教育知识.由于其不能挖掘职业教育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本质与规律.缺乏系统性和有力的逻辑论证和说明。
其普适性是较差的。职业教育常识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朴素的共同经验。这些经验是普通的、平常的,但可以持久地、经常地对职业教育工作者起“指导”作用。未被职业教育理论占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往往生活在职业教育常识之中.他们运用经验水平的职业教育概念和现象层次的职业教育原理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描述、解释和评价.职业教育常识是大多数职业教育工作者“可靠的”认识工具.理论的职业教育知识是经验的职业教育知识科学抽象的结果.或者是一般哲学、科学与技术哲学以及教育哲学等理论思辨、演绎的结果。借鉴布列钦卡的观点@.理论的职业教育知识主要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职业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和职业教育实践理论知识。职业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主要采用描述性的命题体系对职业教育事实进行客观描述和阐释.回答“职业教育是什么”的问题: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采用规范性命题体系阐述与职业教育活动有关的价值和规范问题,回答“职业教育应该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职业教育实践理论知识采用规范性、描述性和程序性命题相结合的体系指导职业教育实践.回答“职6职教论坛12010.16业教育怎样办”的问题。但是.对于“描述的、批判的和规范的”关于职业教育的“陈述系统”的理论知识,即元职业教育知识,本文认为其应归入理论的职业教育知识。由此,可以构建起职业教育知识的基本分类结构图(见图1)。圈墨哩雯塑囵{篆等嘉翥图1 职业教育知识分类结构图三、职业教育知识的性质(一)学科分类与知识性质知识的性质与知识领域的分类(即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不同的学科分类体系,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把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领域以表征其特征的。因此借助一些科学、合理的学科分类工具.正确定位学科。以澄清不同学科的知识性质特征是一种有益的探索。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职业教育知识的种类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这里仅就职业教育知识的主体.即狭义职业教育知识的性质进行探讨。比格兰(A.Big|an)和科尔布(D.A.Kolb)采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
把学科种类分为硬科学/软科学、纯科学/应用科学。硬科学与软科学的区分表明了严密知识领域和非严密知识领域的对立.其分类的依据是“范式存在的程度”。而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分类标准则是依“对应用的关注程度”确立的。这种学科分类所对应的知识特征详见表1。④托尼.比彻(T.Beeher)认为。这种划分比较细致,而且简单易行.并且能够把关注点引向学术领域的认识特征以及学术领域和研究群体的社会特征。比彻结合这丽个范畴。提出了包含四个领域的知识(学科)分类框架:I纯硬科学、Ⅱ应用硬科学、Ⅲ应用软科学、Ⅳ纯软科学r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比彻总结出了每个学科类别的基本知识特征(见表2)。厂,,‘、\ 网引幽网引幽万方数据表1 科尔布、比格兰的学科种类与知识特征比较表学科种类知识特征属干严密知识,知识范围比较清晰,研究问题比较确定和狭窄:注重定量研究;知识逐硬科学步积累,呈线性发展:在提出新见解时一般不需要大量解释性导言;在方法论上.往往(按范武存在所选择的方法决定问题的选择的程度分) 研究范围比较宽泛,界限不清,f,--j题的定义不是特别严格,理论结构相对不确定;注重软科学定性和特殊性分析:在提出论点时往往需要大量辅督科:在方法论上。往往是研究问题决定方法(按对应用的纯科学受知识本身发展逻辑影响大.易于受到方法论漂移的影响.基本是自我调节的关注程度分)应用受外部实践驱动.偶尔会有学术漂移,本质科学上更易受到外部影响应用科学胖Ⅱ ILlrl Ⅳ纯科学图2比彻的学科(知识)分类框架表2比彻的学科群体与知识特征比较表学科群体知识特征纯硬科学:知识发展具有累积性和线性特征.知识结构类似晶体或埘型:注重普遍睦.用量化方法。注重印纯科学.如物理简洁:强调客观性、价值无涉.有清晰的正误标学准;对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成果表现为某种发现或解释。纯软科学:知识发展具有重复性.知识结构呈现有机与整指人文学科f如历体的结构.
可以比作连续流淌的河流:注重特史学)和纯社会科殊性、质量和复杂性;具有个人色彩.价值观影响明显:知识的正误标准存在争议:对所要解学(如人类学) 决的f,3题缺乏共识.成果表现为理解或阐释。知识发展目的性强,注重实用性.一般通过硬应用硬科学: 性知识获得实际技能:注重对物质环境的把指技术学科.如机握;采用启发式探究法;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械工程合;判断知识的标准具有目的性和功能性;成果以产品或技术形式呈现。应用软科学: 知识强调功能性、功利性,通过软性知识获得指应用社会学.以技能.关注专业(或半专业的)实践,大量使用法学、教育学、行政案例研究和案例法则:成果形式为条约草案或管理学为代表程序步骤。(二)职业教育知识的四种属性比格兰等人的学科分类方法为认-iP,职业教育知识的性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分析工具。从表2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其明显应归属于应用软科学(即应用社会科学)的队列。那么根据比格兰和比彻等人的理论.职业教育知识应该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本质属性的实践应用性。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职业教育知识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甚至是功利性。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指导职业院校以及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实践活动。LILUN JINGWEI理论经纬应用导向性是职业教育知识的主要特征。检验职业教育知识有效性的标准是看其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导力和解释力。“为知识而知识”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职业教育研究.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其最终日的都应该是为了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为了促进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有效发展。从职业教育知识的不同种类看.在许多人看来.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可能是离职业教育实践最远的职业教育知识类型.
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好像是从概念到概念的“文字游戏”.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的生产者最爱坐而论道.做不切实际的思考。不可否认.目前的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生产的确存在由空泛文字拼装而成的成果.但我们不能拿“实然”的知识生产状况否定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性的“应然”特征。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是“超验”的.是对职业教育实践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同时.也是对相关哲学知识的演绎和推理.具有思辨性的性质.但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提供根本观点和方法.对职业教育实践具有最宏观的指导价值.是职业教育实践者思维和行动的基本前提。之所以会出现以上人们对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的误解.一方面源自于职业教育哲学知识生产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职业教育实践工作者过于功利的目的造成的。他们的思维模式是“经验”的,现实中他们存在着对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功能理解的狭隘化.从而导致了“经验”与“超验”的“断裂”.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可脱离职业教育实践.但也不可陷入到实践中不能自拔,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一种“张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构建”.才能既发挥职业教育哲学理论知识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指导功能。又发挥对职业教育现实的反思与批判功能。总之.职业教育知识归根到底是为职业教育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不能仅满足予“步”职业教育实践的“后尘”.而忘却了其审视和批判的使命.实践应用性是职业教育知识的本质属性。2.知识结构的不确定性。作为一门软科学,职业教育知识具有非严密性的特征.有关职业教育的所有新观点、新知识不能像严密知识领域的学科那样.可以毫厘不爽地嵌入整个知识框架的某个固定位置。那么职业教育知识的结构必然是松散的。此外.由于职业教育知识的实践导向性.
这种松散的知识框架的发展是非线性的.它随着社会变迁、实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必然造成职业教育知识理论框架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各国不同的职业教育研究传统就是明证。因此,职业教育知识的理论体职教论坛/20lO.16 7万方数据理论经纬LILUN JINGWEI系不是唯一的、万能真理性体系。而是一个行之有效的解释框架。构建学科体系只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学科自身的研究.使人们清晰地认知当前的研究活动.发现未研究的领域。对学科的划分不存在对与不对的问题。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人们的出发点不同或视角不同,对职业教育知识(学科)体系的划分也不同.3.研究范式的多样性。对统一研究范式的追求对于社会科学而言始终是一个美丽的梦。“规范科学”这样的说法对于职业教育学而言也始终是过于牵强的。“范式”自身的局限在上文中已有所论述。作为一门软科学.职业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决定了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研究的问题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这样就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传统。所以,职业教育可能存在着不止一种的替代或者潜在研究范式.或者会出现多种范式共存的状况。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更迭或者范式的共存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教育研究共同体内部的结构特征。当社会结构变迁或出现社会转型,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发生改变时.职称论文投稿职业教育研究的范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当职业教育学术共同体存在多个独立而成熟的学派时.范式共存是必然的;否则,学术上的霸权,必然导致“范式”的霸权。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而畜,不是范式更迭和共存的问题.而是如何培育起成熟范式的问题.当然这种范式可以是多元的。4.知识生产的社会性。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社会性是职业教育知识本质的应用性和理论体系的不确定性特征的延伸。作为一门软科学,职业教育知识理论结构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决定其更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来自于一定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职业教育的知识生产者(即职业教育学术共同体)所形成的权力关系。知识生产者的学科背景,以及他们进行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目的和动机等。这一点使职业教育知识生产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呈现出明显的临摹性(普通教育学的翻版)、经验性(即经验体系的职业教育学)和片面性(即学校职业教育学.存在着x,-J-企业培训以及校企合作等职业教育形式的忽视)。这与大多数职业教育研究者的人文社会学科背景出身、研究态度的急功近利是直接相关的。四、职业教育知识研究视角的选择就研究的视角看。总体而言.对知识论的探讨主要有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视角。
而历史学视角的研究又往往蕴含在其他视角中.所以对知识论8职教论坛/2010.16的研究主要有哲学和社会学两大传统.前者集中在对知识内部逻辑结构的纯理论研究.后者则是针对知识存在因素的社会学分析。结合职业教育知识的性质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哲学知识论视角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社会学视角则与职业教育知识有着内在的契合.(一)哲学知识论视角的局限性从哲学知识论发展的脉络看.其主要探讨以下问题:1.划界问题,即知识论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区分;2.方法问题,即知识产生时应遵循哪些方法;3.知识构成的条件;4.知识确证的性质、结构和标准;5.知识与实在的关系。相对于古德曼、奎宁、女性主义等“非正统的知识论”,“正统知识论”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静态地、非历史(a-historicallv)地研究知识。传统哲学知识论站在知识之上运用超历史的元知识概念揭示知识的程序、结构,解释知识的逻辑,其基本前提是知识存在着超历史的结构和方法论规则。
二是对知识仅进行纯粹的理性重建.主张排除非理性因素.将知识高度逻辑化、形式化。将逻辑理性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三是对知识的研究仅局限在认识论范围中。完全忽略了社会因素,仅把求知理解为人类的本性.未深入反恩人类求知的真正动因。嘲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写道:“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向神秘主义方向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一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唧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知识与人类生存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归根到底。传统知识论的缺陷,是把知识与人类生存实践的基础割裂开来.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特征。从传统哲学知识论的主要问题领域及特征进行分析.这一视角对于职业教育知识研究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首先,职业教育知识的应用性要求,职业教育知识生产不能脱离社会对其运用效果的要求。而社会是发展的、是实践的。职业教育知识必须进行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况.这与哲学知识论静态的、非历史的观点存在明显的冲突;第二。传统的知识论哲学纯粹用逻辑和理性将知识论建构成类似物理学那样的精密知识.完全排除了社会、历史和心理等因素.
【lq这显然与职业教育知识理论结构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相违背:第三。随着职业教育研究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社会性要求必须考虑职业教育学术共同体的结构、学术背景及生产动机等因素。但在传统哲学知识论下。知识生产被简化为“主体——客体”的二元结构。忽略了认万方数据识主体的差异性以及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回避了认识主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忽视了知识的产生与确证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共同体的事业、个人的行为要受社会目标以及丰十会规范影响的事实。I“】(二)知识研究的社会学视角的契合性随着传统哲学认识论研究视角局限性的凸显.20世纪中叶之后.哲学认识论的研究视角出现了新的变化.对知识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方兴未艾。知识研究的社会学视角的近代源头应归于19世纪德国思想上的三大发展.即、尼采哲学与历史主义。其自身经历了由知识社会学向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知识研究的社会学视角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普遍性的认识规范及知识的真理性。而是主要探讨知识、思想或观念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分析思想、观念的社会联系。知识研究的社会学视角。采取一种自然主义的立场,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知识的外部.研究什么样的社会条件导致什么样的知识生产.从而使知识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任fq视角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对知识论进行相对有限的阐释,对知识社会学视角的应用。有观点认为,其局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社会条件对知识生产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它们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其次,社会条件对知识生产的影响往往是从宏观七讲的:第三.知识社会学比较适合于经验性很强的知识。高度数学化、理论化和逻辑化的.远离社会现实的知识则不大适合。[121就以上局限性而畜.第一点和第三点有着内在的统一性:社会条件对知识生产的影响未必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这种因果关系往往取决于一门学科知识的性质.对于经验性较强的知识.如职业教育知识,其因果关系必然比较明显。此外.对于社会条件对知识生产影响的宏观性我们要了然于心.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科学共同体与知识生产的更为直接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