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钢筋调查报告

钢筋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15 21:02:35

钢筋调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钢筋问题;措施

一、钢筋的进场

1)原材料的采购

作为施工企业,在购买原材料,如钢筋,应严格把握供货渠道,严把质量关。对制造商、分销商要一一排查,要选择生产能力强、信誉良好的经销商生产供应商。这样才能长期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2)进场堆放

钢筋的进场堆放保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钢筋乱堆乱放,日晒雨淋,会造成钢筋锈蚀加剧,严重地影响钢筋的质量。锈蚀严重的钢筋需降级使用,这样就造成了浪费。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投标书中的承诺,将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原材料按照投标书中“七牌两图”的承诺,按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堆放,并要求施工企业在钢筋下垫好垫木,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钢筋不能和酸、碱、盐、油类等物品一起存放,存放地点不得与有害气体生产车间靠近,以防钢筋被污染和锈蚀。

3)钢筋进场

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的主体结构分部工程—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钢筋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 2011新版),要求施工企业在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把关检验验收(强制性条文)。钢筋分项工程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施工现场要从严要求,根据建筑钢筋市场的实际情况,钢筋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2011新版)增加了钢筋重量偏差作为施工企业的项目质量控制的依据及标准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4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788冷轧带肋钢筋、JG190冷轧扭钢筋、JGJ 95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及JGJ19冷拔低碳钢丝技术规程的要求。同时,施工企业的项目质量负责人还要检查钢筋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等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

4)外观质量验收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要严格按照投标承诺书进行钢筋的外观质量验收,经进场质量验收合格的钢筋方可在工程中使用。钢筋外观质量必须符合钢筋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2011新版)的规定,不应有颗粒状、不应有片状老锈、不应有裂纹、不应有油污、不应有气孔、不应有结疤、不应有折叠、不应有凸块、不应有凹坑、不应有夹杂等,以免影响钢筋强度和锚固性能。

5)进场验收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在钢筋进场时应及时通知监理单位到场共同进行检查、验收及见证取样等工作,验收时应检查以下内容:

①检查能够代表该批次待检查验收进场钢筋质量情况的——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等产品质量的证明资料原件。

②检查能够代表该批次待检查验收进场的钢筋表面标识,螺纹钢筋的表面必须有标识和附带的铭牌。

③检查能够代表该批次待检查验收进场钢筋的外观质量,如:钢筋的表面不应有颗粒状、不应有片状老锈、不应有裂纹、不应有油污、不应有气孔、不应有结疤、不应有折叠、不应有凸块、不应有凹坑、不应有夹杂等。

④检查能够代表该批次待检查验收进场钢筋重量偏差及钢筋的截面尺寸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要求。

6)材料的见证取样送检

钢筋进场后现场监理应检查出厂合格证、规格型号、数量等。并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按规范规定的要求做好抽样复验,经复验合格,驻地监理认可后即可用于工程。钢筋焊接,包括电弧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直罗纹机械连接、锥罗纹机械连接送检,见证取样送检频率为所有送检材料的30%。

对涉及到建筑工程结构质量及安全的“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和“主体”分部工程等,应由施工企业的项目质量管理人员及现场监理工程师一同对见证取样的材料进行密封标示共同送样复检。

在进场验收及见证取样环节上,如果发现存在不合格的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应由该工程项目的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工程师立即对不合格的钢筋进行标识,并喷涂不合格的色标,以示警惕。不合格钢筋标识完成后方可将该批次钢筋清退出施工现场,同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报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7)建立台账制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现场“瘦身钢筋”“进场验收”“外观检测”及“见证取样及送检”等一系列检查完毕后,要建立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部现场钢筋的台账制度,对施工现场进场的钢筋台账的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台账就是钢筋材料报审登记表。钢筋进场,谁检查的,谁取的样,钢筋用到了什么地方,施工方和监理方都要签字,留有台账。一旦出现了问题,直接可以追溯到责任的主体。

二、钢筋加工与安装

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在钢筋绑扎前应认真熟悉施工图纸,认真核查钢筋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半成品的尺寸、核实是否与钢筋配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现场钢筋的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要采用22号铁丝进行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要采用20号铁丝进行绑扎。施工现场钢筋加工必须严格按照2011年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对钢筋调直后的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要求进行了修订和增加,加强调直后钢筋性能质量的控制,防止不法分子以盈利为目的过度冷拉加工改变钢筋的力学性能。盘条钢筋调直加工可采用机械调直的方法及冷拉调直的方法。冷拉调直法应严格控制冷拉率,HPB235级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冷拉率不得大于1%。2011年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新增箍筋内净尺寸的要求,为保证受力钢筋和箍筋本身的力学性能都较为重要。

三、钢筋分项工程验收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2011年新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分项工程的验收,验收的重点是钢筋直径及重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不合格的钢筋不得使用,具体有:①按施工图核查纵向受力钢筋,检查钢筋品种、直径、数量、间距、形状;②检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构造钢筋是否符合构造要求;③钢筋锚固长度,箍筋加密区及加密间距;④检查钢筋接头:绑扎搭接,要检查搭接长度,接头位置和数量(错开长度、接头百分率);焊接接头,要检查外观质量,取样试件力学性能试验是否达到要求,接头位置(相互错开)数量(接头百分率)。

结束语

钢筋工程作为施工现场重要的一项工程,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施工的过程时,对其施工的技术手段要进行严格的把握,对于每个方面都要采用严格的措施进行处理,为其在关于建筑物整体上的性能的完善以及其质量方面能够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熊林.论施工现场钢筋工程精细化管理[J].四川建筑,2012,02:

[2]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第2篇

【关键词】电渣压力焊;焊剂;焊接参数;质量标准

由于钢筋电渣压力焊所需设备简单轻便、焊接电源交直流均可、焊接技术较易掌握、焊接过程耗时耗电少、工效高、焊接质量稳定可靠,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为14~40mm的Ⅰ、Ⅱ级竖向钢筋或倾斜度在4:1范围内的斜向钢筋的连接。

1 施焊前准备工作

(1)材料。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和机械性能明显不正常的,应有化学成分检验报告;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成分、可焊性检(试)验报告。焊剂:焊剂的性能应符合GB5293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的相关规定,并应有出厂合格证,焊剂型号为HJ401,常用的为熔炼型高锰高硅低氟焊剂或中锰高硅低氟焊剂。焊剂应存放于干燥的库房内,防止受潮;如已受潮,使用前须经250~300℃烘焙2小时。使用中回收的焊剂应除去熔渣等杂物,并应与新熔剂混合均匀使用。(2)主要机具。手工电渣压力焊设备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焊接夹具、焊剂罐等。自动电渣压力焊设备(应优先考虑采用)包括:焊接电源、控制箱、操作箱、焊接机头等。焊接电源:钢筋电渣压力焊宜采用次级空载电压较高的交流或直流焊接电源。一般来说,当焊接?准≤32mm的钢筋时,可采用容量为600A的焊接电源;而当焊接?准>32mm的钢筋时,应采用容量为1000A的焊接电源;当焊机容量较小时,也可以采用较小容量的同型号、同性能的两台焊机并联使用。

2 施焊条件

(1)电焊工必须持有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2)设备应符合施工要求。焊接夹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操作方便、移动灵活;焊剂罐的直径与所焊钢筋直径相匹配,不致在焊接过程中被烧坏;电压表、时间显示器应匹配、齐全,以便操作者及时、准确掌握各项焊接参数。(3)电压应符合焊接要求。当电压下降大于5%时,则不宜进行焊接。(4)作业场地应有安全防护措施,施焊前应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加强对焊工的劳动保护教育,防止发生烧伤、触电、火灾、爆炸、烧坏焊接设备等事故。(5)注意接头位置。切实注意在同一区段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比,当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条款规定时,应调整接头位置后才能施焊。

3 焊接工艺

(1)工艺流程:检查设备、电源钢筋端头制备选择焊接参数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施焊回收焊剂下夹具质量检查。具体就是:①电渣压力焊工艺过程:闭合电路、引弧、电弧过程、电渣过程、挤压、断电。②检查设备、电源,确保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严禁超负荷施工。③钢筋端头制备:钢筋安装前其端头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等杂物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准用锤击矫直。④选择焊接参数: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通电时间,可参照相关规范规定执行。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延长约10%。⑤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以确保焊接处的焊剂有足够的淹埋深度。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处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钢筋一经夹紧,应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影响焊接质量。⑥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2)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前,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检,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送检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当采用半自动、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以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可靠。(3)施焊操作要领:①闭合回路、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②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时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下断熔化、形成渣池。③电渣过程:随后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④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⑤接头焊毕,应停歇20~30秒后(在寒冷地区施焊时,停歇时间应适当延长),才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并敲去渣壳。焊包四周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不小于4mm。

4 质量检查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的施焊过程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切除接头时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钢筋应切除。质量检查的依据是质量标准,而质量标准包括以下两项内容。

4.1 主控项目

(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可用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来检验其品种和质量是否合格。(2)钢筋的规格、焊接接头的位置、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面积的百分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可用目测和尺量来检查。(3)电渣压力焊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必须合格。检验时,从每批接头中随机切取3个接头作拉伸试验;在一般构(建)筑物中,以300个同钢筋级别接头作为一批,在现浇钢筋混凝土多层结构中,以每一楼层或施工区段的同级别钢筋接头作为一批,不足300个接头仍作为一批。可用检查焊接试件试验报告单来检验合格与否。

4.2 一般项目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1)焊包较均匀,突出部分最少高出钢筋表面4mm。(2)电极与钢筋接触处无明显的烧伤缺陷。(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大于4°。(4)接头处轴线偏移≤0.1倍钢筋直径,且≤2mm。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或采取补救措施,可用目测或尺量来检验。

5 质保措施要点

在钢筋电渣压力焊施工中,应重视焊接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操作环节,具体来说就是:(1)钢筋接头部位应清理干净,端面力求平整;(2)钢筋安装应上下同心、垂直不歪斜;(3)夹具紧固,严防晃动;(4)引弧过程力求可靠;电弧过程延时充分;电渣过程短而稳定;挤压过程压力适中;(5)电渣压力焊可在负温条件下进行,但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则不能进行电渣压力焊;(6)雨天、雪天不宜进行电渣压力焊;当必须施焊时,应采取有效的遮蔽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第3篇

关键词:资料真实;资料及时;层次分明;与时俱进

一、资料收集整理要及时

技术资料要随结构工程施工进度随发生随整理,按子分部分项及其发生时间归类整理,按序排列和分析,能及时反映出混凝土、砂浆试验报告的分类收集并定期统计分析,能及时反映出混凝土的供应速度、浇筑速度等能否满足混凝土地初凝时间,以便通知混凝土供应单位做相应调整或现场及时调整试配、泵送能力、人员安排等做相应调整。

二、资料目录要层次分明

目录层次分明、清晰:资料总目录-卷内目录-分目录,尽可能做到全面到位;总目录应看到整个结构工程技术资料内容提纲,卷内目录可以看到一卷或一盒内资料内容,分目录反映一册资料的编号、资料形成日期、部位、结构等,但某些资料的目录有特殊性,如钢筋技术资料目录要依次注明:试验编号、资料日期、使用部位、产地、钢筋种类、规格、进场数量、混合批情况,这样通过目录即可了解钢筋进场、取样、试验结果等情况。

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技术交底的编写

总要求:层次清楚、分明,内容严谨、全面。施组-指导性,方案-可行性,技术交底-操作性。

1、施工方案的编写

总的要求:施工方案强调“可行性”和“针对性”,抓住重点,难点,做到图文并茂。内容要全面,条理分明。

方案内容要与施组中主要施工方法章节内的内容基本一致。

如在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分项方案的编写,主要施围绕如何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外观质量,相互间紧密联系。

钢筋方案编写必须满足图纸、规范、规程要求,保证钢筋位置准确、保护层厚度及绑扎固定牢固,隐蔽验收中检查水平、竖向筋、保护层数量等,如对盘条钢筋冷拉率4%的控制,在现场拉伸场地上画刻度标志,分别标明旧料区段、调直区段、拉伸区段的长度,以便拉伸时控制,如电梯井坑处模板加固要考虑上浮,而混凝土浇筑要考虑分层均匀下料,以防混凝土过分集中造成模板位移、上浮。

方案编写依据是图纸、规范、规程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要求:模板方案中要有对大模板的厂家选择、型号选择,对电梯井筒、洞口、后浇带、阳台、女儿墙等部位的模板设计,考虑模板用材的选择,现浇板模板的支撑系统、配置数量,如何保证上下支撑在同一位置;从混凝土供应(现场搅拌包括后台搅拌记录、原材料的试验记录、碱含量分析、凝结时间计算)、浇筑(泵管布置、布料机的使用、振捣、抹平)记录、成型、养护、试块留置、成品保护、拆模、施工缝处理、安全注意等事项均应写出具体要求。

2、技术交底的编写

技术交底要全面、通俗,针对工人操作层,与方案相比,要有明显界限、层次区别。如钢筋技术交底要从钢筋原材料质量要求说起,钢筋冷拉控制(现场冷拉区域要有下料长度区域、调直区、冷拉伸长区,各区段要有刻度值控制;钢筋连接、钢筋绑扎、钢筋绑扎质量控制措施:马凳、水平、竖向筋、暗柱定位框的加工、制作及具体长度尺寸)。暗柱箍筋加密区段、间距,墙水平、竖向钢筋搭接长度,钢筋锚固长度等。这些应根据图纸结构总说明及规范要求,可列表说明,具体到尺寸。混凝土交底对底板、顶板、板墙等处的混凝土浇筑要分开说明,如何控制分层浇筑、浇筑间歇时间控制、浇筑振捣时间、程度控制、施工缝处如何处理,如何控制平整度及浇筑标高。交底中图要标明具体尺寸,对制作尺寸或要求控制较严的经计算得出。测量放线交底要对主要测量仪器的使用予以说明,测量放线步骤顺序具体明确说明。

四、施工记录

测量放线资料:基槽验线应画出边坡轮廓及控制线网与周边轴线的关系、边坡放线比例;楼层测量放线记录要简单叙述放线依据、顺序,垂直传递方式,依次放出轴线控制线、墙边线、模板500控制线、木模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以上应画图说明。并要说明楼层50标高控制线的传递、复核测量方式,同时对墙厚、柱尺寸、洞口尺寸可列表说明。

对隐检、预检中检查出现的问题要如实记录,针对问题进行整改、返工,并重新报验,形成记录。

自检资料:总体要求,填写不可过于简单,只写“符合要求”,允许偏差项目(一般项目)的念头数值,要结合现场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填写。混凝土评定表填写混凝土主要原材料试验编号、配合比编写、试块试压报告编号、强度、报达标准强度百分比、评定日期分三次,第一日期为拆模后外观、实测检查情况填写,第二日期为同条件养护强度结果出来后,第三日期为标养强度结果出来后,评定结果(包括班组)。

五、工程质保资料的收集整理

原材料出厂合格证书及进场试验报告的收集应及时,并按江苏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目录整理,层次分明,如钢材进场时,除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外,必须进行抽样检,按规定的抽样数量送有资质的检测试验机构检测,进场复验报告是进场钢筋抽样检验的结果,它是该批钢筋能否在工程中应用的最终判断依据,钢筋的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有两个作用。第一,它是产品的质量证明材料,证明该批钢筋合格。第二,它同时又是产品生产厂家的“质量责任书”或“质量担保书”。砌体工程中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对材料主要性能的进场复验报告,在砌体工程中,应用合格的材料才能砌筑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和产品性能检测报告是工程质量评定中必备的质量保证资料之一。

六、工程资料的移交及归档

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前,应提请当地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对工程档案进行验收,未取得工程档案验收认可文件,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工程归档文件应为原件,工程归档文件必须完整、准确、系统,能够反映工程建设活动的全过程,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质量应符合GB/T50328-2001规范要求,归档文件必须经过分类整理,并应组成符合要求的案卷。

七、总结

工程资料换一角度看:从施组方案技术交底施工管理、记录资料是一系统工程,前后必须一致,相对应,所有资料应与现场、图纸、规范、标准要求一致,按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要求来进行施工管理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由有一定知识水平和工程施工经验的人员来牵头,能全观整个工程项目是、施工、管理。一句话:资料内容必须真实、统一,切不可前后矛盾。验收角度:专家们先看现场,然后坐下来一起看资料,从要求资料内容必须与现场实际施工内容、方法、用材相一致。

当然,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也是“与时俱进”,随着创优要求不断提高,资料的收集、整理也必须不断改进。另随着工程建设体制变化、新材料、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的出台,资料的整理模式、内容也应做出相应调整。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98K歌娱乐综合大楼,位于曹远镇工业园区,工程规划用地面积2324.9,工程占地面积816.08,建筑面积14491.6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十二层、附楼三层。该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裂度6度,框架抗震等级三级。主楼基础工程设有32根冲孔灌注桩,其中φ1000桩12根,φ1200桩16根,φ1300桩4根,附楼为预制管桩。本文所表述为主楼基础的冲孔灌注桩。

工程地质情况:根据工程详细地质勘察报告(一桩一勘探)揭示的地层结构比较复杂,土、岩层起伏较大,厚簿不均,土层自上而下分类为:耕殖土、粉土、卵石、石灰岩残积砾质粘性土、强风化石灰岩、-1溶洞(有充填物)或-2溶洞(无充填物)、中风化石灰岩,根据详细勘探报告表明大部分桩遇到溶洞。设计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石灰岩,地表水浅。

二、、施工难点:

在冲孔灌注桩成孔过程,主要有二大困难:1、冲孔灌注桩长度超长,32根冲孔灌注桩中最长为88.2 m,最短桩为37 m,平均长度59.13 m。2、桩基平面范围内溶洞边界很不规则,多数溶洞被填充,部分溶洞半填充。溶洞到端桩持力层多在10~30m, 溶洞洞高在1~9.5m。因其岩面起伏较大,岩层倾角大,岩石坚硬,容易出现偏孔或断钻杆、掉钻头事故。

三、工艺流程及质量监督控制点:

工艺流程,主要工序的控制点于下表:

四、质量监督控制实施:

1、质量监督准备阶段

(1)、组织监督组成员认真研究已图审合格的设计施工图,明确设计意图,认真分析已审查合格的详细地质勘察报告,有针对性地学习冲孔灌注桩基施工及验收规范,组织讨论、汇总、掌握本工程桩基监督重点、难点。

(2)、参加、收集技术交底文件作为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3)、制定质量监督专项措施,明确监督组成员应做到及时、定时、不定时到位监督检查、巡查、抽查。

(4)、对质量监督控制点详细地向各方责任主体及时交底、签字,明确控制点为必检点。

(5)、检查项目施工及监理机构人员是否按投标条件承诺到位、是否具备相应资格,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方案是否已审批。

(6)、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本桩基工程主要材料是钢筋、商品砼,重点控制钢筋笼质量、钢筋笼吊装质量、砼的塌落度。

2、质量监督实施阶段

(1)、根据《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动态”管理。

(2)、与施工、监理机构检查、验收同步,建立“单桩施工过程验收制度”。

(3)、由于本工程超长桩多,地层结构比较复杂,溶洞多且大,施工难度大,在本区监督史上属于“新问题”。因此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施工工艺,从施工工艺作为切入点,监督施工过程各工艺节点质量,是有效进行质量监督的重中之重。

其具体实施如下:

1、泥浆要求:施工过程泥浆面应考虑水位变化的影响,应始终保持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1.5m以上)。

2、护壁设置:本工程护筒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护壁,其内径大于钻头直径200mm。控制护壁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大于50mm。

3、钻机安装:应水平、稳固。控制钻头中心在自由悬吊状态下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

4、成孔:成孔是本工程施工的难点,是质量监督的重点之一:

(1)、尊重施工单位的经验:根据详细地质勘探报告表明,本场地内基岩面起伏较大,倾角大,溶洞边界很不规则,容易发生偏孔的特点。基于施工单位的经验,成孔时保持泥浆相对密度控制在1.25左右基本保持稳定。钻速不宜过快,以形成良好的护壁泥皮,保持孔壁稳定。根据不同土层情况对比详细勘探报告随时调整冲进速度,当冲进至基岩面时,放慢冲进速度,进入基岩后,再高锤碎岩。

(2)、抛填溶洞的措施:依据详细地质勘探报告,同时观察孔内泥浆稠度及颜色变化,判别溶洞情况,决定抛填措施。本工程根据溶洞的不同情况,采取四种不同抛填措施:a、遇溶洞被填充时,采用少量纯黄土抛填,冲击。b、 遇溶洞半填充且洞高小于3m时,采用30%片石(粒径30cm左右)和70%黄土混合抛填。c、遇溶洞半填充且洞高大于3m时,在第2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片石含量抛填。d、遇较大溶洞时,以片石为主抛填。

(3)、成孔垂直度控制:成孔过程中本工程采用在桩位周边成直角的2台经纬仪测量塔尺的倾斜度,及实测提升钢丝绳在重力悬吊下,是否始终于桩孔中心轴线一致,并多次复核、校正。控制桩的垂直度允许偏差<1%,监督时不定时抽查实测的原始记录。

(4)、入岩深度的控制:a. 测绳测定成孔深度与详细勘察深度对比。b.成孔速度变化记录作为参考。c. 捞取渣样与详细勘探标样笔对,由地质专家判定其入岩深度。综合以上3点,确保本工程桩的入岩深度及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5、第一次清孔:逐步调整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第一次清孔质量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监督时抽查实测记录。

6、钢筋笼质量控制:确保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重点监督桩顶加密部分及每2m设置1φ16加劲箍、每节中主筋、箍筋、加劲箍全数焊接质量,焊条应合格证,焊工必须持有效证件上岗,未经验收合格的钢筋笼不得进入吊装工序,其允许偏差见下表:

7、钢筋笼吊装:本工程为分节吊装焊接,每节长9m,每节的主筋搭接采用单面焊(容易调整、节约时间),焊缝长度不小于主筋的10d,每个断面的焊接数量不大50%,焊缝应饱满。吊装后,钢筋笼的垂直度及外形轮廓,应平稳垂直放入孔内,不应碰撞孔壁。钢筋笼的中心偏差可以利用钢筋笼安装时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20mm。

8、导管插入: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000mm,导管连接应平直可靠,密封性好。监督检查导管试压报告,水压为0.6~1.0Mpa,控制导管底至桩孔底的距离在300~500mm内。

9、第二次清孔:本工程为端承桩,清孔工艺为反循环进行孔底清渣为主,控制沉渣允许厚度≤50mm。监督检查孔底50cm以下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是否达到泥浆指标要求,确保沉渣厚度符合规范要求。

10、灌注水下砼:主题是砼质量、连续灌注不间断。并有效防止桩身砼出现断桩、缩颈、夹泥、浮浆、钢筋笼上浮等质量隐患,也是质量监督的重点之一:

(1)、检查商品砼强度等级是否按设计的桩身砼强度执行相应的水下砼等级标准,试块严格实行标养。

(2)、控制水下砼的塌落度(180~220mm之间)、及良好的和易性。

(3)、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备好备用电源。

(4)、第二次清孔后30min内必须灌注砼,每根桩必须在砼初凝前灌注完毕。水下砼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不间断。

(5)、导管一次性埋入水下砼深度为0.8m以上的砼储量,灌注水下砼过程中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砼面,确保导管底端埋入砼面以下2~6m,以免出现断桩、夹泥。

(6)、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严禁小于实际理论计算体积,充盈系数(大于1.1),全数检查其原始记录。

(7)、因桩超长,确定桩顶砼面标高为+1.0m以上,以免出现桩顶浮浆。

(8)、控制钢筋笼上浮,本工程采取在钢筋笼顶部与护壁上方对称预留二处φ10钢筋焊接,以防钢筋笼上浮。

五、锤头掉落事故处理:

1:事故基本情况: 本工程30#冲孔桩,桩径1300mm,单桩。由于该孔位地质复杂,溶洞层充填物厚度大,累计15.8m,在冲孔过程中桩锤头卡住孔洞,在提拉锤头时锤头连接插销脱焊使锤头掉落孔底。当时能测量到深度为56m,估计孔底深度已达到56.5m。锤头掉落后,打桩队采用各种办法进行捞取桩锤头,无法打捞上来,后整孔用大块片石为主和黄土填满。重新开孔打捞桩锤头,其中采用扩孔器打捞洗孔,只能扩孔冲洗到深度54m处即碰到原桩锤头,锤头已被挤到一边,无法打捞也无法再往下冲孔。

2、事故解决方案:针对本工程事故基本情况,做出二种处理方案:(1)、变直径待加载判断竖向抗压力,由于进入持力层的孔径只有1000mm,根据设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计算,桩锤头不再捞取,该桩采用强度C45砼灌注(其它桩设计强度C30),理论上可以满足要求(设计变更)。(2)、该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未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采用补桩。

3、变断面钢筋笼搭接:第一节钢筋笼按1000mm孔径制作,以上钢筋笼按1300mm孔径制作。在1300mm钢筋笼距底部0.8 m处设一个1000mm加强筋与下部钢筋笼加强筋焊接。

4、事故处理结果:现在采用1000mm实心桩锤头顺着原桩锤头的柱管往下冲孔,原桩锤头的腰带已经被打断,冲到56m时取样,有部分岩样。继续砍岩冲孔,孔桩深度已到63.3m,进入持力层大于5m,现场取样,岩样与地质勘探标样相符。后该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表明符合设计要求。

六、质量控制思考:

成孔前应认真研究详细地质勘探报告,进入溶洞前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遇溶洞可采取抛填法。遇规模较大溶洞时,必要时可考虑下入钢护筒进行护壁。成孔过程中要注意桩锤进尺的异常情况,同时观察孔内泥浆稠度及颜色变化,对照详地质细勘探报告,否则将给后续工序清孔和灌注砼留下隐患。岩面起伏大,岩层倾角大,岩石坚硬等地质现象,也将严重影响冲孔桩施工。详细地质勘察报告对桩基施工的指导作用应得到肯定,但同时也要注意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正确判断桩身入岩时的状况,充分考虑地下状况的复杂性。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有效自控以及监理机构认真检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应得到充分肯定。

七、结语:

第5篇

【关健词】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监理

近年来,钻孔灌注桩以其承载力高、适应性强、工程造价适中及施工方便等优点,在高层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建筑施工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桩基。但由于钻孔灌注桩施工的隐蔽性因素很多,在施工中一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灌注中产生钻孔偏位、断桩、堵管、夹泥、蜂窝、孔壁塌陷等诸多质量问题。因此,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予以质量监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

(1)在进行施工监理前,监理工程师应将监理工作程序、质量标准和要求明确告知承包商,并建立健全工序报验制度、材料检验制度和施工单位现场质量检验制度。(2)监理工程师应严格审查承包商呈报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等,审查施工方案的切实可行性、人员资质符合性、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健全、计划进度和工序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以及现场平面布置安排合理性。(3)监理工程师应严格审查施工设备、人员的实际配备情况,检查进场设备数量和型号与开工报告是否相符,是否具有安检部门出具的合格证,配套设备是否齐备,测量仪器和质检仪器是否配备齐全且在标定期内、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是否与开工报告一致。(4)监理工程师应对各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除了检查其出厂合格证外,对钢筋、水泥等原材料还要进行见证取样并送检。

二、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理

1.护筒的埋设。(1)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cm~40cm,且在护筒上、中、下端的外侧各焊一道加劲肋,在护筒的上口边缘开设溢浆口。(2)护筒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m,护筒顶端高出地下水位1.0m~2.0m,同时高出施工地面0.3m。(3)护筒埋设时必须注意保持护筒垂直,护筒中心线对正测量标定的桩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0mm,倾斜度偏差不大于1%。(4)护筒调整到位并固定稳定后,周边用粘土均匀回填并分层夯实,以保证在钻孔过程中护筒稳定不下落以及周边不跑浆。(5)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护筒是否发生偏移和下沉,并及时处理。

2.钻机的安装与定位。(1)对有钻塔的钻孔机,先利用钻机的动力与附近的地笼配合,将钻杆移动大致定位,再用千斤顶将机架顶起,准确定位,使起重滑轮、钻头或固定钻杆的卡孔与护简中心在一垂线上,以保证钻机的垂直度。(2)钻机位置的偏差不大于2cm。(3)对准桩位后,用枕木垫平钻机横梁,并在塔顶对称于钻机轴线上拉上缆风绳。

3.钻孔。(1)开孔时,冲孔钻速度要慢,在覆盖层需减压钻进。(2)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测试泥浆指标,在钻进的过程中根据钻进速度和泥浆排放量,及时地调整泥浆浓度。一般,在粘土和亚粘土层中钻孔,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1~1.2;在砂土和砂层中成孔,泥浆密度应控制在1.15~1.3;在砂砾或易塌孔地层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3)在钻进过程中,若遇到松散粉砂土或流砂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泥浆,并采取减压钻进施工方法,以避免和减少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的出现。(4)应定期检查钻头尺寸,发现磨损过度后,应及时补焊或更换新的钻头。(5)钻孔在达到设计桩底标高之后才能终孔,钻至预定深度时,应对孔深、孔径、倾斜度进行逐一检查,并以此作为终孔标高的依据。

4.清孔。清孔的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使孔底沉渣(虚土)厚度、循环液中含砂量和孔壁泥垢厚度符合质量和设计要求。(1)一般,对于摩擦桩当孔壁容易坍塌时,要求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沉渣厚度不大于30cm;当孔壁不易坍塌时,不大于20cm;对于柱桩,要求在射水或射风前,沉渣厚度不大于5cm。(2)清孔时,一般可采用正循环旋转钻机、反循环旋转机真空吸泥机以及抽渣筒等清孔。清孔时,首先将钻头提离孔底80mm~100mm的距离,采用换浆稀释法清孔,把钻孔内悬浮的大量钻渣泥浆替换出去,直到符合要求为止。(3)清孔过程中,出水管应适时跟进,保证出水管底口与沉渣面的距离为300mm~400mm,清孔完毕后仍要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塌孔。

5.钢筋笼制作及安放。(1)制作钢筋笼前,首先要检查钢材的质保资料,检查合格后再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验收钢筋的直径、长度、规格、数量和制作质量。一般,钢筋笼直径每节的长度不宜超过9m,也不宜短5m。(2)制作好的钢筋笼应平卧堆放在平整干净的场地,堆高不得超过两层。(3)安放钢筋笼时,应按要求对钢筋进行调直、切断、弯曲、绑扎,钢筋笼绑扎成型后,应专用运输车运输,钢筋笼存放场地应整平,不能使钢筋笼受损。(4)为确保保证钢筋笼不变形,每隔2m增加一道φ16箍筋与主筋点焊,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5)钢筋笼从运输到安装完成,应将顶端箍筋与立筋焊接,并在立筋上绑条焊,顶住箍筋,以加大焊接面。(6)在安放钢筋笼时,采用两点起吊,在起吊过程中保持整体平直,防止弯曲和变形。钢筋笼吊放前摆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用ф8圆钢固定在孔口或机架上防止脱落,并注意控制钢筋笼笼顶标高。

6.水下混凝土的灌注。(1)灌注前,监理人员应先检查运至施工现场的混合料的均匀性和坍落度,确保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一般,混凝土坍落度宜为180mm~220mm;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应不大于管径的1/4 或钢筋净距1/4,并不超过60mm;水灰比不小于0.6。(2)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若估计灌注时间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则应掺入缓凝剂。(3)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mm~400mm的空间。(4)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5)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以防止泥浆及水冲入管内,且不得大于6m,以保证桩身的连续均匀,使其不可能有断桩现象。(6)处于地面或桩顶以下的井口整体或刚性护筒,应在灌注混凝土后立即拨出;处于地面以上能拆除的护筒部分,须待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拆除。(7)在浇灌混凝土时,随时抽拔拆除导管,但必须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顶面以下至少2m~3m。(8)为了确保桩顶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灌注高度应高出桩顶设计标高0.5m~1m,以确保桩头混凝土密实度。(9)在灌注过程中,每灌注2m3监理人员应测一次砼面上升高度,以确保桩身砼充盈系数大于1。(10)桩身混凝土达到养护期后,一般应养护7d~14d,用人工凿除高出桩顶设计高程部分的混凝土,检查桩头混凝土是否有夹泥或其他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钻孔灌注桩整个工程施工的重点,其对于整个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监理和施工过程的监理,加强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以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祥林.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及监理[J].大江周刊:论坛.2010(6)

第6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监理

1、工程概况

湖南某高层建筑面积12360m2,高78m,地下室1层,地上22 层。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1.1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按岩性及工程特性将地层划分为8大层,其中①层为人工填土层,②~⑧层为一般第四纪沉积土层。勘察期间对场地地下水进行了观测,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存在3层地下水,第一层为潜水,第二层为层间潜水,第三层为微承压水。

1.2 钻孔灌注桩

(1)根据相关设计文件,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6.100m,结构底板底标高-7.220m,防水及垫层厚180mm,槽底标高-7.400m。

(2)基础桩有效桩长27.10m,直径800mm,要求进入卵石-圆砾⑧层不少于1m。桩体钢筋主筋进入基础结构底板锚固长度45d,混凝土强度等级C35,单桩承载力标准值不小于6500kN。

(3)钢筋笼长28.10m,配筋为:主筋(HRB400)12 22,加强筋(HRB400) 14@2000,箍筋(Q235) 10@200,其中桩顶部4m螺旋箍加密 10@100,混凝土保护层厚50mm。要求进行桩底、桩侧后压浆。

2、钻孔灌注桩施工

2.1 施工方案

施工总流程如图1所示。

2.1.1 施工顺序

为防止施工时桩之间发生窜孔现象,采取间隔施工顺序,相邻两钻孔施工时距离不小于4倍桩径,或最少时间间隔不少于24h。

2.1.2 成孔

钻机就位后,将钻头对准桩位,复核无误后调整钻机垂直度。开钻前用水准仪测量孔口护筒顶标高,以控制钻进深度。钻进开始时应控制钻进速度,调整不同地层的钻速。钻进过程中采用设备自带仪表随时观测检查,调整和控制钻杆垂直度,边钻进边补充泥浆进行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灌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25,含砂率不得大于8%,粘度不得大于28s。

2.1.3 成孔检验

钻孔完毕放钢筋笼前,由监理工程师检查成孔深度、沉渣厚度及泥浆情况,施工单位做钻进施工记录。

2.2 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加工工艺流程为:钢筋进场检验合格后按设计图配料盘条拉伸调直,主筋搭接焊加工加强箍圈,钢筋笼骨架焊接成形绑扎箍筋钢筋笼制作过程中抽检,钢筋笼完成后自检报监理审验(分批报验)合格后挂牌使用。

(1)主筋采用焊接连接,螺旋筋与主筋、加劲筋与主筋采用点焊。

(2)根据现场条件,钢筋笼一次成形,进行自检、隐检和交接检,内容包括钢筋外观、品种、型号、规格,焊缝的长度、宽度、厚度、是否咬肉及表面平整等,钢筋笼的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钢筋笼直径(±10mm)和长度(±100mm)等,并做记录。结合钢筋焊接取样试验和钢筋原材料复试结果,合格后方可安装桩端压浆阀,而后吊装。

(3)钢筋笼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采用 10钢筋作为导向钢筋保护环,沿钢筋笼周围水平均布3个,纵向间距4~6m,导向环焊在主筋上。

(4)钢筋笼全部入孔后检查安装位置,确认符合要求后用吊筋固定定位。用水准仪测控笼顶标高,确保到达设计标高后立即固定。钢筋笼安装完毕到灌注混凝土时间间隔不应大于4h。

2.3 水下混凝土灌注

2.3.1 导管和漏斗

应选择合适直径和长度的导管,导管组装时接头须密闭不漏水(要求加密封圈并用黄油封口),导管底端至孔底距离为30~50cm,漏斗安装在导管顶端。

2.3.2 水下浇筑混凝土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混凝土应密实,流动性好,坍落度宜为180~220mm。

(2)预拌混凝土须有配合比单,配合比设计应在混凝土施工前提交,所有供应商的物料质量证明书应存放工地备查,包括原材料(水泥、砂、石、外加剂)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浇筑前应委托有见证资质的试验室在具有专业资格的工程师监管下进行指定的试验。

(3)混凝土浇筑前须检测坍落度并记录,混凝土运到浇筑点不得离析或初凝。

(4)导管内使用的隔水塞球胆大小应合适,安装要正,一般位于水面以上。浇混凝土前孔口要盖严,以防混凝土落入孔中污染泥浆。

(5)混凝土首灌应灌至导管下口0.8m以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宜为2~6m,设专人测定以便掌握导管提升高度。每次拆卸导管,须经测量计算导管埋深后确定卸管长度,使混凝土处于流动状态,灌注须连续进行,拆除后的导管放入架内并及时清洗干净。

(6)灌注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导管位置居中,提升导管时应有专人指挥,不使钢筋骨架倾斜、位移。若发现骨架上升应停止提升,降落导管并轻轻摇动使之与骨架脱开。

(7)灌注到桩孔上部5m内可不再提升导管,直到灌至设计标高后一次拔出。灌至桩顶后须多灌0.8~1.0m,以保证凿去浮浆后桩顶混凝土的强度。灌注完毕应及时拔出护筒,桩顶混凝土面接近自然地面高度时应即回填土覆盖,防止塌孔并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8)灌注过程中设污水泵排水,防止泥浆漫出。

(9)每灌注50m3必须有1组试块,试块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即拆模送往养护室标准养护。

(10)施工完毕应收集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和强度报告,做混凝土强度评定。收集、整理各种施工记录、质量检查记录等原始资料,并做施工日记。

3、后压浆施工

3.1灌注桩后压浆技术设计

(1)2根桩端压浆管采用 25×3.2焊接钢管,2根桩侧压浆管采用 20×2.75焊接钢管。桩端后压浆管阀须设于桩底,并伸出钢筋笼底端10~20cm。压浆管附在钢筋笼上,端部安装注浆单向阀。桩侧压浆管沿钢筋笼安设于桩侧不同深度,端部安装注浆单向阀。注浆管须伸出地面0.5~1.0m,上端预先封堵,并按埋设参数做标记。

(2)根据本工程的条件,后注浆装置的设计为:桩端2根 25×3.2焊接钢管绑扎于钢筋笼上,底端各安一单向注浆阀,伸出钢筋笼底端10~20cm;桩侧注浆管2根,管底分别距桩底9/18m。2根D20焊接钢管绑扎于钢筋笼上,管端各安一单向注浆阀。

3.2 后压浆工艺参数的确定

后压浆设施及施工情况如图2所示。

(a)桩底部压浆管;(b)桩侧压浆管;

(c) 桩顶部压浆管口封闭;

(d)后压浆作业机具;(e)桩体后压浆

图2 后压浆设施及施工现场

(1)注浆材料:P.O42.5水泥浆水灰比为0.60~0.8。

(2)注浆量:桩端注浆量每根桩水泥约2.0t,桩侧每个深度部位约0.7t。

(3)注浆压力:注浆终止压力控制在3.0~5.0MPa。根据注浆压力变化和注浆量,实施间歇注浆或终止注浆。

(4)开塞:主要目的是使压浆管路畅通,开启压浆孔,劈裂桩底、桩侧混凝土,为压浆工作提供前提条件。混凝土浇完24~28h即可开始对管道进行高压注水,当压力达到最大值后突然下降,证明包裹压浆孔的高压胶布开裂将压浆孔冲开。混凝土终凝前应经常用高压水进行循环,防止已开塞成功的压浆孔重新堵塞。管内仍存在压力水时不得打开闸阀,以防水射出伤人。

(5)一般注浆可在成桩后5~7d内进行,顺序为先桩侧后桩端。

(6)注浆控制条件: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法,以水泥压入量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当注浆量难以满足要求时,一般桩底注浆终止压力不小于5.0MPa,桩侧注浆终止压力不小于3.0MPa。

3.3 工艺流程制作钢筋笼设置压浆管检查压浆管质量吊装钢筋笼,安装压浆阀检查压浆阀质量灌注混凝土配置水泥浆桩底及桩侧压浆。

3.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

(1)钢筋笼加工成型后,在钢筋笼内侧固定桩侧、桩端注浆钢管,钢管底部封口。在钢筋笼入孔前安装桩端压浆阀,沉放钢筋笼过程中安装桩侧压浆阀。钢筋笼吊入孔前应检查压浆阀包裹物,如有破损应及时修复。

(2)靠钢筋笼自重和下落时的惯性,一般均可使桩底压浆管下端进入孔底30cm左右,可满足正常压浆条件。钢筋笼入孔后不得悬吊并应避免反复冲撞孔底。

(3)桩身混凝土灌注5~7d后进行桩底及桩侧压浆,从上到下依次压浆。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60~0.8,注浆流量控制在75L/min以内。

(4)压浆控制采用双控法。桩侧压浆终止压力3.0MPa,桩底压浆终止压力不小于5.0MPa,以水泥压入量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压浆时应做详细记录,注意观察是否有浆液上溢现象,发现上溢返浆即可停止压浆。

(5)压浆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无关人员应远离压浆接口处,防止压浆管爆裂伤人。拆除压浆管时要防止高压管中带压力的浆液射出,注浆口应避开操作人员。

4、钻孔灌注桩桩基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压桩试验,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动测试验。单桩静载试验的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动测检验的桩数不少于总桩数的20%。

5、质量监理要点

5.1 钻孔灌注桩施工准备的监理工作

5.1.1 收集审核施工资料钻孔灌注桩施工前须重点检查取得的资料,包括建筑物场地工程地质资料和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钻孔灌注桩工程有效施工图及图纸会审纪要;施工场地内和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和公共设施的调查资料;主要施工机械及配套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经审批同意的施工组织设计;见证试验检测机构资质审查,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资质审查,桩基检测单位资质;水泥、钢筋等原材料及其制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城市测绘部门出具的工程定位高程测量成果资料等。

5.1.2 监理准备工作

(1)做好建筑物及各桩位的定位放线、标高抄测的复查验收工作。

(2)对所有桩位做好编号,尤其是电梯井下部桩顶标高有变化的桩位应做出标记。

(3)做好各种材料的进场报验和见证取样复试工作,材料未经验收合格严禁使用加工。

5.2 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

5.2.1 验收钢筋笼

(1)钢筋进场后应按规定见证取样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焊条应采用与主体钢材强度相适应的型号,并应符合现行相应标准的规定。

(3)钢筋笼应采用环形模制作,外形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笼顶端应设2个起吊点,钢筋笼入孔位置容许偏差为:钢筋笼中心与桩孔中心±10mm,钢筋笼定位标高±50mm。

(5)钢筋笼主要受力钢筋接头采用焊接,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主筋总数的50%,两个接头的竖向间距不小于500mm。钢筋焊接应遵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的规定,焊接长度为单面焊10d,焊缝厚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8倍。焊接钢筋前端部提前加工一定弯折角度,以保证通长钢筋的同心度。焊接接头应按规定以300个接头作为1批,每批随机切取3个接头,经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组装钢筋笼。

5.2.2 桩孔检验

(1)工程桩施工前须先试成孔,数量不得少于1个。若试成孔的孔径、垂直度、孔壁稳定、沉渣等检测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拟定整改补救措施或重新选择施工工艺。

(2)成孔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成孔完毕经检查合格应尽快灌注混凝土。

(3)本工程设计桩长27.10m,多数桩体要求进入卵石-圆砾⑧层不少于1m。经与设计院确定,所有的桩包括电梯井基础底板下降部位均应保证有效桩长(27.10m)。

(4)成孔至设计深度后,会同有关各方对成孔深度等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5)在刚灌注完毕的桩旁成孔,其安全距离应大于4D,或最小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6h。

(6)清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成孔完毕后立即进行,并进行钻孔深度的验收;第二次在下放钢筋笼前进行,确认预拌混凝土到场后安排第二次清孔,并检查底部沉渣厚度应不大于50mm。

5.2.3 钢筋笼安放隐蔽验收

钢筋笼起吊、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防止变形,起吊点设在加强筋部位。在孔口上方应保证钢筋笼垂直,对护筒居中并匀速下沉,用水平仪抄测钢筋笼顶部标高至设计标高后立即固定。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为±20mm,安装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采取防浮措施,允许偏差为±50mm。

5.2.4 混凝土灌注检查

钢筋笼吊装完毕应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立即浇筑混凝土。水下混凝土须连续灌注,混凝土初凝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h。导管埋深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表面。桩身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控制在1.10~1.25;混凝土超灌高度要保证在1000mm以上,以确保有效桩长并保护桩头钢筋。每12h且不超过50m3须制作一组试件。此阶段应做好旁站及见证取样监理工作。

5.2.5 后压浆工艺检验

(1)督促检查施工单位及时做好开塞工作,使压浆管路畅通,开启压浆孔,劈裂桩底、桩侧混凝土,为压浆工作提供条件。检查开塞记录时不得遗漏。

(2)检查注浆施工时间及顺序,检查注浆控制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法,督促施工单位注浆时做详细记录。

5.2.6 成桩后的各项检查验收及检测

(1)灌注桩工程全部完成后,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静载及动测试验检查,以确保满足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的桩基承载力及桩身混凝土完整要求。与业主、施工单位共同商定检测方案,检查桩基检测工作并收集检测报告。

(2)桩头清理完成后,对桩位偏差进行全数检查,对偏差较大的桩位需提请设计人员验收。

(3)检查所有混凝土试件试验结果,对达不到设计强度者应及时按规范进行钻芯取样试验,以取得试件的评定结果。

(4)核查桩基施工资料齐全后,组织桩基子分部工程的验收。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总包、桩基施工和监理单位参加,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办理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和地基验槽记录。

(5)组织桩基单位与总包单位办理现场交接手续后,方允许进行下一步施工。

(6)及时督促桩基施工单位资料组卷,办理移交。

6、结语

由于灌注桩基础的特殊性和隐蔽性,其质量监理主要是依靠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的检测和补救措施等。因此,监理人员必须全面详细的熟悉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事先提出质量控制和检验标准,监督施工单位严格遵守和执行,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控制目标,为上部结构的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要:在工程质量控制中,钢筋工程应该属于重点控制目标,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在施工操作中应根据各个工作环节控制质量, 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讨论了各个工作环节应该注意的事项,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原材料 加工 制作 验收

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其原材料的质量、加工的工艺、焊接绑扎和安装质量的好坏都会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承载能力、抗震能力等性能。在钢筋工程施工中,不规范的操作、不合格的原材料等原因造成的缺陷都会危害结构,造成质量隐患。因此,必须采取严格规范的措施来管理和操作,确保结构工程的质量。

1.材料进场

进场钢筋要手续齐全,无标牌、无出厂质量合格证和实验报告单的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1.1由于各方面原因,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标牌损坏和失落,造成进场的钢筋型号和性质不明了,不同品种的钢筋混合堆放,不利于材料的正常使用。另外,若钢筋无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检验报告单,钢筋质量得不到保证,存在安全隐患。

1.2钢筋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单,钢筋表面或每捆钢筋均应有相应标志。在材料进场前应对每批钢筋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检并检查外观质量情况。针对钢筋的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必须做到分批验收、分别存放,不得混合堆放,且应设立识别标牌,标明其品种、等级、直径及数量等数据。钢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锈浊和污染。钢筋应堆放在仓库(棚)内,露天堆放时应垫高并加以遮盖。

2.要按有关标准规定的频率对进场钢筋力学性能进行抽检及外观检验

2.1钢筋进场后,应按有关标准规定的频率抽取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按现行GB/T228、GB/T232标准进行各项力学性能试验,使其符合GB1499的等级要求,合格后方可使用。在钢筋力学性能试验中,拉伸、弯曲等几项指标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增加如重量偏差、强屈比等抗震性能等试验项目,这样才能保证进场钢筋材料的力学性能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如果未对进场钢筋进行力学性能抽检,有可能将力学性能不良的钢筋使用在工程中,这样直接影响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刚度,使其无法承受设计要求的荷载,使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缝甚至变形。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标准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2.2钢筋进场时应加强外观检查,要求钢筋表面应保持洁净,无损伤。油渍和铁锈等在使用前应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在工程上。钢筋锈浊后直径减少会影响强度。

另外,当钢筋外观质量明显缺陷时,包括裂纹、结巴、分层、麻面、表面油污或因机械损伤造成的钢筋界面局部减少,冷拉钢筋的局部颈缩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钢筋的强度,严重时将造成钢筋混凝土构件断裂等质量事故。

3.钢筋加工制作

钢筋在加工前要复核设计图纸的工程数量(型号、根数、长度等)再下料。

3.1首先在加工钢筋前,要对图纸的工程数量进行详细的复核,包括钢筋型号、根数以及长度等。要从最原始的钢筋图开始复核,详细计算每一根钢筋的位置、数量,并增加一定的调整值,不可单纯只复核其工程数量汇总表。

其次,要加强对钢筋的配料管理,钢筋会因弯曲使其长度弯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尺寸下料,必须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类型、弯钩等确定相应的长度调整值。如果未复核图纸的工程数量就盲目下料,一方面下料长度过长会造成材料浪费,不经济。过短则钢筋长度或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入模困难或混凝土保护层不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在图纸出现错、漏的情况下,不能及时发现错误,造成更大的损失。

3.2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时,其圆弧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Ⅱ、Ⅲ级钢筋需做90°或135°弯钩时,对于Ⅱ级钢筋的弯曲直径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Ⅲ级钢筋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Ⅰ级钢筋制作箍筋时,应做135°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长度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同时箍筋下料和制作时应考虑梁、柱,主筋外轮廓(外包尺寸),即为箍筋的内包尺寸。主筋的下料应考虑到主筋的搭接方式,搭接长度,搭接位置和锚固长度,既要保证符合要求,又要力争钢筋头尾浪费最少。

3.3盘圆钢筋如果在使用前不采用一定的方式调直,而仅靠现场施工时人工拉直,会使钢筋达不到应有的伸长率,这样的钢筋在实际应用中无法及时参与结构受力,从而影响整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存在质量隐患。

钢筋的冷拉调直宜优先采用机械方法,如在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不控制最大冷拉率,施加应力过大,将会使钢筋过度拉伸,出现钢筋脆性增强、延伸率降低,截面面积减小等问题,对结构使用非常不利。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标准规定,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要控制冷拉率,在钢筋冷拉前,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要求的机具或设备进行钢筋调直,当采取送料加工的形式时,所选择的加工厂(场)应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加工。质量监督人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已制作好的钢筋成品特别是小直径钢筋成品的质量抽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钢筋,坚决不准使用。

3.4钢筋制作开始时施工专职质检员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应提前介入到制作场地进行抽查,以确保钢筋的制作质量和减少不合格产品的返工量。钢筋制作后应按图纸的钢筋编号,分别堆放并挂牌,以免混淆;属加工场制作的钢筋应出具合格证。

4.钢筋焊接

焊接工序是关键工序,操作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焊接接头出现了质量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结构工程的质量。现有钢筋焊接大多数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这样的情况下,焊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钢筋焊接接头的质量,所以加强考试无合格证的焊工,在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均有可能出现欠缺,不能保证焊接质量。

4.1焊条型号与钢筋规格种类不匹配也不证焊接质量。由于焊条的型号不同,其性能、适用范围也不同,焊工在没有完全了解性能的情况下,随意选择焊条型号,导致其于钢筋型号不相匹配,盲目使用后无法保证焊接接头质量。

4.2使用以受潮电焊条也不能保证焊接质量。由于焊条的运输或存放不当,使焊条受潮,药皮变质失效,使用这些焊条会因为湿度太高而造成焊接熔池中的气体来不及逸出而停留在焊缝中形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其力学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

另外,对于图纸已经明确的焊接方式,不能采用别的方式替代,以免对接头性能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构件的受力性能。

4.3钢筋焊接加工时,如果操作平台或模板不平整,会影响到钢筋加工质量,使钢筋接头不够平顺,可能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对于刚焊接好的钢筋接头,由于温度较高,放在不平整的场地上或对方过高,焊好的钢筋接头容易折弯,甚至接头会产生裂缝,影响到焊接接头的强度及钢筋绑扎安装质量不合格。而网片成型后,在搬运时随意扔施摔、堆放或由于堆放时地面不平,堆放过高、搬运频繁等情况,都可能引起钢筋骨架变形甚至出现裂缝,这些都存在质量隐患。

4.4钢筋焊接完成后,应对焊接接头逐个进行外观检查,并达到如下要求:

①接头焊接饱满均匀,无裂缝、气孔、夹渣,钢筋表面无明显烧伤、咬肉等缺陷。

②接头以下钢筋轴线的偏离不得超过钢筋直径的0.1倍,同时不大于2mm。

③接头处弯折角度不得大于4°。

④四周焊包突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

对于外观检查不合格的应切除重焊,或者采取补强焊接措施。

5.钢筋的安装

5.1柱、梁主筋安装时,除应按图纸要求的钢筋根数、规格安装外,应特别注意主筋安装就位要正确(即标高、轴线、位置应正确,保护层厚度应标准);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同时,梁主筋同截面搭接面积百分率的符合GB50204规范要求。 柱筋应在封柱模前先绑扎保护层,梁筋则应在板筋施工前先绑扎保护层,保护层采用高标号砂浆做垫块时,垫块制作时可加107胶帮助胶结;其次,垫块养护时间应足够。梁柱的箍筋安装时,应注意梁、柱头筋是否要求加密,梁柱交汇的核心箍筋可留柱去梁,不允许留梁去柱或放空,箍筋安装时应开口错开,平直长度允许偏差为1倍直径。板筋安装除按图纸要求的规格、尺寸、间距外,应注意起止第一根钢筋距边不大于5cm,属双向板考虑时,正弯矩受力筋应满绑,属单向板设计时,正弯矩受力筋可梅花绑扎,但四周两排应满绑,单向板短边筋应安装在最底层。板负弯矩筋安装时,应特别注意负弯矩筋有效高度的控制,负弯矩筋在板四个大角位置重叠处负筋不允许减少。板的负弯矩筋的分布除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布设外,分布筋应连续,不允许有间断。直至与同向负弯矩筋有足够搭接时止,板的负弯矩分布筋除起架立固定作用外,同时也是受力筋。

5.2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必然会削弱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退囊力,钢筋会无法发挥其受力能力。构件承受荷载后,钢筋与混凝土产生滑移,承载能力明显降低,且形成构件表面的裂缝。没有足够的保护层厚度,将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钢筋受到氧气和水的作用而生锈,钢筋锈浊,体积膨胀,在构件表面会形成顺着钢筋的纵向裂缝,有的还会在构件表面形成锈蚀斑点。

5.3钢筋骨架或钢筋网在绑扎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对图纸进行详细审查,并向操作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将主、次刚进的绑扎安装位置交代清楚。另外,还需要加强钢筋制作安装工作的自检和隐蔽工程的验收,查出质量问题应及时整改。对于制作好的钢筋骨架或钢筋网,要求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亦采用点焊焊牢,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扎牢。除设计有特殊规定外,柱和梁中的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6.钢筋安装维护

钢筋安装完成后应在钢筋隐蔽过程中派专人进行跟班维护,钢筋维护的主要任务是对隐蔽过程人为的踩筋或污染钢筋进行监督和保护,同时对已出现的钢筋移位、变形、脱绑、污染和负弯矩筋有效高度改变的维修和校正,护筋的重点是柱筋移位和板负弯矩筋的有效高度的改变。

7.钢筋隐蔽工程验收

钢筋隐蔽可以完整分项报验,也可以分阶段报验;在工期紧张时,钢筋可以施工段或梁、板正弯矩筋与板负弯矩筋分开报验,但无论是何种报验形式,其报验手续和报验条件应符合要求。钢筋隐蔽验收时,应在拟验收前24小时,填报隐蔽验收通知单。钢筋隐蔽验收条件:钢筋已自检合格,并填写隐蔽记录同时提供有关质量保证资料和下道工序所需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措施。钢筋自检主要应包括:钢筋的就位正确情况。对梁板而言应特别注意梁筋面的标高。符合钢筋隐蔽条件时,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签署验收意见,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不允许私自隐蔽。

8.结语

综上所述,钢筋工程是一项重要的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后难以检查其质量,而钢筋工程的缺陷,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及刚度,在承受荷载后,可能会发生严重变形,甚至是构件破坏、断裂,造成质量安全事故。所以对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应严格把关,按规定做好钢筋的检验,及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只有这样才能把我们钢筋工程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第8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钢筋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148-01

钢筋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钢筋质量合格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因此必须保证钢筋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否则将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有可能导致工程事故。对于建筑用钢筋的主要项目有:钢筋的强度、延性、弯曲性能、重量偏差等方面的指标。

1 钢筋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背景与原理

1.1 钢筋材料力学性能检测背景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建筑行业获得了最大的发展前景,所以兴起了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大中型公用设施以及市政工程等相关建筑设施,而对于建筑工程安全质量来说,建筑材料自身质量的良好与否是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总体质量的前提基础以及重要保证,所以想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结构性的安全状态就必须对建筑材料进行全面控制。钢筋原材料是影响建筑本身质量最为重要性的一项工作,新时期社会发展状态下的建筑工程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以及耐久性,所以全面细致的钢筋检测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建筑工程安全性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以及整个国家的广泛关注,所以国家的相关管理部门已经下达了一系列的建筑钢筋检测标准, 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条》以及《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等,所有钢筋在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最终才能保证钢筋材料的使用效果。

1.2 钢筋材料力学性能检测原理

1)下屈服强度测定

试验时记录力-位移曲线,从曲线图读取不计初始瞬间效应时屈服阶段中的最小力或屈服平台的恒定力(屈服阶段无力下降现象时)。将其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下屈服强度。

2)抗拉强度测定

从力-延伸或力位移曲线图上,读取过了屈服阶段之后的最大力,最大力除以原始横截面积得到抗拉强度。

3)断后伸长率测定

试样拉断后,将试样断裂的部分仔细地配接在一起,使断口吻合并接触紧密,用量具或测量装置量取断后标距Lu。原则上,只有断裂处与最接近的标距标记的距离不小于原始标距Lo的1/3时,测量结果有效,否则结果无效。但如断后伸长率测量结果大于或等于规定值时,断裂处位置无论在何处均为有效。断后伸长率A计算公式为: A=(Lu-Lo)×100/Lo

2.钢筋检测项目

2.1 钢筋的强度

钢筋的强度是决定建筑的结构承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一般来说,钢筋强度高的构件比较安全,因此一般采用高强钢筋降低配筋率,但并非强度越高越好。由于钢筋弹性模量基本为常值,高强度钢筋在高应力下往往引起构件过大的变形和裂缝。尤其此对普通混凝土而言,强度过高超过设计上限也没有什么意义。

2.2 钢筋的延性

延性是钢筋变形、耗能的能力,与强度具有相同的重要性。调查表明,很多建筑事故并非是因为钢筋的强度不足,而是延性不够,脆断而引起的。钢筋延性通常用伸长率表示,即以量测拉断钢筋断口域的相对变形来计算。

2.3 钢筋的弯曲性能

钢筋力学性能的稳定性十分重要。规模生产的钢筋产品强度及延性离差小,均质性好,性能稳定质量有保证。而对钢筋进行二次冷加工,如冷拔、冷拉、冷轧、冷扭后质量不稳定。尤其是小规模厂家的生产,由于我国母材普遍加工工艺粗糙,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检验,质量波动大,不合格率高,往往影响结构的安全。

2.4 钢筋的重量偏差

如果钢筋重量与理论重量不一致,有可能是钢筋直径不满足要求,但也有可能是钢筋存在质量问题。因此,通过对钢筋重量偏差的检测可以初步间接评价钢筋的质量。

3.钢筋检测方法

3.1 强度检测

主要通过拉伸试验检测钢筋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①调整试验机测力度盘的指针,使对准零点,并拔动副指针,使与主指针重叠。②将试件固定在试验机夹头内,开动试验机进行拉伸。③拉伸中,测力度盘的指针停止转动时的恒定荷载,或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小荷载,即为求的屈服点荷载。④向试件连续加荷直至拉断由测力度盘读出最大荷载,即为抗拉极限荷载。

3.2 延性检测

通过拉伸试验检测伸长率来评价钢筋延性:①将已拉断试件的两端在断裂处对齐,尽量使其轴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如拉断处由于各种原因形成缝隙,则此缝隙应计入试件拉断后的标距部分长度内。②如拉断处到临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 1/3 时,可用卡尺直接量出已被拉长的标距长度(mm)。但断后伸长率大于或等于规定值,不管断裂位置处于何处测量均为有效。如断裂处与最接近的标记的距离小于原始标距的三分之一时,可采用位移法测定断后伸长率。③如试件在标距端点上或标距处断裂,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新试验。

3.3 弯曲性能检测

钢筋弯曲性能主要通过弯曲试验来检测。冷弯试验是将钢筋试样在规定直径的弯心上弯到90°或 180°,然后检查试样有无裂缝、鳞落、断裂等现象。钢筋弯曲试验在钢筋冷弯机或万能试验机上进行,试验一般应在 10~3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在(23±5)℃ 下进行。反复弯曲试验是一种在专用的曲折试验机上对钢丝进行冷弯试验的方法。

3.4 重量偏差检测

测量钢筋重量偏差时,试样应在不同的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 根,每个试样长度不小于 500mm。长度应逐个测量,应精确到 1mm。测量试样总重量时,应精确到不大于总重量的 1%。

3.5 强化检测报告工作

对于任何一个使用钢筋材料的单位来说,检测试验机构出具的检测试验报告都是直接影响材料使用性的主要依据材料,所以检测实验报告的材料要保证其信息内容的全面性,最为重要的是要保证实验报告内容的真实、合理、有效、客观,要求参与检测工作的相关人员都要进行签字并加盖专门检测机构的印章,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人为操作的不良状态,检测报告主要包括几点要求规定,检测报告要覆盖所有涉及到文字描述的结论;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状态,要在检测试验报告中进行相关机构的公章或是专用章等,这样才能保证钢筋材料的使用性能;对于那些需要进行修改的已发出的检测报告,要及时向相关使用单位进行书面声明,然后将已经修改完毕的数据内容情况进行全面性的重新发放,要保证修改后的检验报告下发到各个相关单位,同时为了全面让相关单位对检测试验机构修改的特殊性状态,要将材料试验进行修改的相关原因以及进行修改后的再次试验情况向其进行书面内容解释,检测机构也要做好试验资料的保存工作。只有保证钢筋材料的各项检测工作均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才能进行建筑工程的最终使用。

4.结束语

钢筋作为建筑工程的主要应用材料,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状态,所以在使用之前必须做好详细周全的检测状态。对钢筋检测主要是涉及到钢筋自身的强度、变形情况、弯曲性状态以及重量偏差程度等,只有保证每一项检测项目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保证建筑钢筋最终的使用状态,最大限度的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要求相关检测工作人员强化自身工作责任意识,保证钢筋质量的合格性。

参考文献

[1] 柯国军.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监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9篇

1.开工前的管理资料整理

资料整理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有许多事要做,任务就是围绕着工程开工做准备工作。建设单位要设计图纸、跑地皮、办工程招标、议标和施工执照及工程质量监督于续;施工单位则要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同时,进行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方的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具体的说,施工单位的技术员或资料员,要在工程进程中随时搜集、编制、整理几种资料。

(1)工程质量监督委托(申报)书(有的采用工程监督员通知书)。(2)准予开工通知书。(3)施工图纸。(4)地质勘察报告。(5)甲、乙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6)施工企业自己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7)由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开工后要有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的技术、安全交底。(8)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三方人员共同进行的图纸会审记录。(9)设计部门出据的设计变更记录。(10)定位放线记录。(11)工程开工报告。(12)施工日志。

以上这些资料不能缺少,这些资料,多数是建设单位牵头组织和进行,所以施工企业的技术员或资料员要及时向建设单位索取。如:工程监督委托书、地质勘察报告、准予开工通知书、施工图、设计变更、开工报告、施工合同等都是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单位技术员要随时向建设单位索取,并按档案顺序编号入袋备查。设计变更,应由设计部门编制,建设部门签章后交施工单位技术员,未盖上述两部门的公章无效。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建设单位违犯程序,未经设计部门委托,自己进行设计变更,这是无效的。如建设单位设计变更时,必须经过设计部门批准,并附有签证手续,不然,施工单位不能接受。施工组织设计,也就是常说的施工方案,编制时,一般工程,如住宅楼、中小综合楼可由工程技术员编制,经公司总工审核后报建设部门,经双方都认为合理时,方可定稿入档存放。

定位放线,先由建设、施工双方到施工现场观看后,根据规划要求和四邻意见,确定方位。施工单位的任务是:向建设单位及时索要具体规划古宇及建设部门签字、盖章后的定位放线验收记录.然后仔细打好平,并做好放线测量记录以备存。

开工报告,按程序应先由施工企业根据组织的人力和设备机具符合开工的条件时,向建设单位提交《开工申请报告》。建设单位有了这个报告,根据自己的财力和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情况及施工现场的“三通一平”均做好时,提出《开工报告》;这两份《开工报告》,施工单位要同时收集归档。以上这些资料,多数是工程手续,签字、盖公章务必齐全,不可缺签字人,也不可漏盖公章。填写时,不能用元珠笔,要用钢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以备竣工后多年仍能查阅。为了便于查阅资料,整理存档时,应按施工先后顺序,分成多个分目录,每个目录一个封面。封面后面就是分目录的资料内容,待整个工程竣工后,再附上总目录和总封面,这样,看起来,竣工资料非常正规,而且,查起来也十分方便。

2.保证资料的有效整理方法

工程竣工后,由于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主体分部工程、屋面工程以及电气工程等分部工程已全部或基本上被装饰和油漆、粉饰隐蔽起来了。所以,考查工程内在质量,只有从资料上去找根据,尤其是保证资料,是主要参照依据。所以,万万不可忽视保证资料的整理。保证资料一旦不齐全,这个工程观感得分率再高,因保证资料不齐全,仍定为不合格。整理保证资料也要与施工同步。但有的资料要提前进行,如:原材料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必须提前搞,不然,原材料或成品、半成品已用到工程上了,再搞试验,一旦不符合要求,就会造成质量事故。所以,未施工前,凡用的建材,先索取合格证书,同时按规范要求能试验的,一定要做试验,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使用。不然,一律退货,千万,不要把不合格的建材用到工程上去。有些保证资料是要与施工同步进行,如:混凝土试验报告和砂浆试验报告及基础分部工程和主体分部工程的结构验收及吊装验收记录和地基验槽、打(试)桩记录,则要求与施工同步进行,不能浇注完了大梁,再另“起小灶”搞混凝土取样留置试块,这样,也就失去留置试块的意义和价值了。总之,保证资料的整理,一要及时,二要准确,三要完整,四要齐全。以下将以钢材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资料的整理为例:

钢材进场后,技术员要先向采购钢材部门索要钢材出厂合格证,少一种钢材合格证,都不符合要求。如出厂合格证是抄件,要立即向抄件人补办抄件单位盖章和抄件人签字,并让其注明原件存放单位。这样,这份出厂合格证的抄件才符合资料要求。技术员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从进场的钢材堆中取样到有资格对外的检测单位(也可以经省检测部门批准的自己企业的实验室)做力学性能试验。取样的数额和要求,按以下分类进行:

(1)热轧钢筋钢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级别、同一直径和同一炉罐号的钢筋组成。每批的重量不得大于60t(60吨)。转炉钢筋允许由混合炉号组成的混合批,但每混合批不得超过10个炉罐号。各炉号的含碳的差别不得超过0.03%。热轧钢筋取样方法:从每批钢筋中任意抽选两根,并在钢筋两端部位50cm处,各锯断2根,取其中两根做拉力试验,两根做冷弯试验。

(2)冷拉钢筋冷拉钢筋进场时应分批验收,分批堆放。每批应由同一钢筋级别、同一直径、同一冷弯参数(控制应力或控制冷拉率)的钢筋组成。当冷拉钢筋直径为12mm或小于12mm时,每批重量不能大于l0t;也就是在同批同直径同参数的冷拉钢筋中,l0t以下要有一份试验报告,10―20t要两份,以次类推。当冷拉钢筋直径为14mm,或大于14mm时,每批重量20t以内做一份试验;20―40t做两份试验,以次类推。在冷拉钢筋取样时,从外观检查合格的钢材中,每批抽3根,在钢筋端部50cm处,取1根拉力试验佯和冷弯试验样。

(3)冷拔低碳钢丝使用前要分批验收,在同材料冷拔的同直径冷拔低碳钢丝中,每批重量为5t,从合格的材料中任取5%的基数,但不能少于5盘;在每盘的钢丝端头各取样后做拉力试验祥和反复弯曲试样。当作为预应力钢筋时,应逐盘取样做拉力试验祥和反复弯曲试佯。取样切取应采用冷加工截取。

(4)对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的碳素钢丝和刻痕钢丝先分批验收。每一验收批应是同钢号、同强度、同直径、同一交货状态的钢丝组成,每批重量为3t;有的地区要求逐盘取样。要从验收合格的每批中或每盘钢丝的端部取样,做拉力试样和反复弯曲试样。拉力试佯,一般不做矫直,如需矫直时可用木锤在木垫块上轻轻敲直。对于反复弯曲试验的试样钢丝,试验前要矫直。

3.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的整理

施工企业待工程竣工,要提供以下资料:1)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表,其中的建筑工程有11个项目;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有5个项目;电气工程有3个项目;通风、空调有3个项目;电梯工程有3个项目。根据工程所包括的所有项目,必须逐项查核,并做出结论,是齐全还是基本齐全或不齐全。资料评定核查结论,不能写为合格及基本合格或不合格,而是齐全不齐全或基本齐全。这份保证资料只有基本齐全或齐全后,才可上报验收。如不齐全,也标志着这个单位工程不合格,不合格的工程是不能上报验收的。2)施工企业经过自己验收后,填写出单位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打分要准确,评定要符合标准,得分率在70%以上者,且保证技术资料达到基本齐全时,方可上报。3)单位工程分部质量评定汇总表,实际上是分项工程的总结。竣工工程综合评定,要填写准确,一并上报。4)竣工申报表。这个表填写后,注明甲乙双方验收申报等级,并双方签字盖公章。5)竣工验收证书。施工单位要先填写竣工通知书,签字并加盖企业公章,一并与甲乙双方和设计部门签字盖公章的竣工验收书,送交受监督的部门,邀请验收。以上几种资料要求及时填写、签证完备、报验及时。证书开出后,施工企业归类存档于竣工资料目录内。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技术资料的有效管理,并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及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宋继红,董拥军.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研究[J].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3卷),2010,7(1).

[2] 温东飒,倪杰. 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整理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9,9(15).

第10篇

一、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一)模板的质量要求

1.首先模板及支架材料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并应保证其整体稳固性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2.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

模板及支架应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位置准确,且应便于钢筋安装和混凝土浇筑。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为防止累计误差,楼层标高由首层正负零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

3.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二)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

所有结构支模前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将预留空洞、预埋件等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浆流失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其模板应按跨度的1-3‰起拱;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安装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模板自身就位时也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浇捣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面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三)模板拆除的质量控制

模板及支架的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梁、板跨度大于8米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梁、板跨度小于于8米同条件养护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悬挑部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方可模板拆出;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模顺序,墙、柱模板拆除应根据施工现场温度情况,掌握好混凝土达到初凝的时间,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墙体强度达到12N/mm?(20℃以上气温时8h),必须及时松动穿墙拉杆,并将模板与所浇筑的混凝土墙体脱离,防止混凝土与模板表面粘结,为拆模做好准备。拆模时保护混凝土边角,拆下的模板要及时清理,清理残渣时,严禁用铁铲、钢刷之类的工具清理,可用模板清洁剂,使其自然脱落或用木铲刮除残留混凝土。拆除模时间:侧模板以不损坏混凝土表面及棱角,方可拆模,底模拆除时间按相应规定进行。

(四)模板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1.墙、柱、梁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混凝土结构层标高与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

防治措施: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模板轴线、标高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复核,准确无误后方可支模,每层楼设置足够标高控制点,楼层标高由首层正负零标高控制,为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混凝土浇筑前再次对模板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墙、柱、梁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固定措施,应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稳定性;浇筑混凝土时应均匀对称下料,分层均匀浇筑,严格控制浇筑高度。

2.混凝土墙、柱、梁有鼓凸、缩经或翘曲现象,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变形。

防治措施:应确保模板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及稳定性,应考虑模板本身自重、施工荷载、混凝土自重及浇捣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向压力,模板拼装时,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浇筑混凝土时,梁、墙上口宽度,模板卡具及对拉螺栓的数量、间距应满足承受混凝土浇筑产生的侧向力;模板支撑底部应认真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加强支撑支柱之间的拉结,侧向支撑应支顶牢固。

3.浇筑混凝土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严重的出现空洞、露筋;混凝土有缝隙,且有垃圾杂物等。

防治措施:认真制作定型模板及拼装,模板拼缝要严密,木模板浇筑前要浇水湿润,钢模板变形要修整,梁、柱模板交接部位要校准是否错位、支撑要牢固、拼缝要严密;混凝土浇筑前应认真将模内垃圾及杂物清除干净。

二、钢筋工程

(一)钢筋的质量控制

钢筋在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应检查钢筋的合格证书,按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抽样检验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及单位长度重量偏差;检查钢筋外观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等;应核查钢筋进场复验报告,钢筋焊接、钢筋机械连接试验报告等的代表数量、性能指标,核查焊条(剂)合格证、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报告、套筒合格证、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型式检验报告等。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箍筋、纵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以及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是否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二)钢筋制作的质量控制

首先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设计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钢筋锚固长度、钢筋的焊接、绑扎需要的长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盘条钢筋尽量采用机械调直机,也可采用绞磨拉直或电动卷扬机拉直,冷拉粗钢筋调直使用机械调直机。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型,其表面伤痕不大于钢筋截面的5%。

纵向受力钢筋切断应根据设计施工图和相应规范要求将断点控制在构件受力较小的位置,其次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应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各种级别普通钢筋弯钩、弯折和箍筋的弯弧内直径、弯折角度、弯后平直部分长度。

(三)钢筋连接与安装的质量控制

1.钢筋连接的方法

钢筋连接是指钢筋接头的连接,其方法有绑扎连接、焊接和机械连接。钢筋绑扎连接中,受拉钢筋和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要符合设计文件及《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有套筒挤压接头、钢筋锥螺纹接头、钢筋直螺纹接头等。

2.钢筋连接的质量控制

钢筋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的位置,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中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钢筋接头,且不应进行钢筋搭接,同一纵向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接头,同一构件内接头宜分批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受拉接头不宜大于50%;钢筋锚固部位不允许有钢筋接头;当纵向受力钢筋采用绑扎接头搭接时,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各接头的横向净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细晶粒热轧钢筋及直径大于28ram的普通热轧钢筋,其焊接参数应经试验确定,余热处理钢筋不宜焊接;电渣压力焊只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墙柱钢筋的连接;直径大于25mmHPB400钢筋宜采用机械连接。

3.钢筋焊接的质量控制

(1)钢筋焊接方面钢筋焊接形式有很多种,施工中主要有: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电阻点焊。

(2)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才能上岗操作。在工程开工正式焊接之前,参与该项施焊的焊工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试验结果应符合质量检验与验收时的要求。

(3)操作人员要严格按各种不同类型的操作规程操作,根据钢筋牌号、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正确选择焊条(剂)、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特别是焊条(剂)的选用;焊接时,不得烧伤主筋,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电弧焊应检查焊接长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检查焊接长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焊接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检查焊接件是否有夹渣、气泡等缺陷,如果缺陷严重,应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并要求改善焊接工艺,消除不良现象。电渣压力焊只是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25。范围内)钢筋的连接,不得在竖向焊接后用于梁、板等构件中作水平钢筋用;焊接过程中,应根据有关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控制电流、焊接电压和通电时间,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检查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否则返工。闪光对焊有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和闪光预热闪光焊三种焊接工艺方法,选用焊接工艺方法,主要是根据钢筋直径、钢筋牌号及钢筋端面平整情况选用;选择合适的调伸长度、烧化流量、预煅留量以及变压器级数等焊接参数,这是焊接成败的关键,作为施工技术人员应重点控制;当接头拉伸试验结果发生脆性断裂,成弯曲试验不能达到规定要求时,尚应在焊机上进行焊后热处理;当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及时消除。

4.钢筋机械连接的质量控制

操作人员应专业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操作;钢筋接头的加工应经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套筒需有合格证书;机械连接接头的钢筋保护层应满足规范最小直径要求,且不得小于15mm,接头之间横向间距不宜小于25mm;螺纹接头安装后应使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扭力距挤压接头压痕直径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外露不大于2丝痕。

5.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检验

质量检验时,应包括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检验。力学性能检验应在接头外观检查合格后,在现场随机抽取试件进行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同意安装。钢筋安装完成后,尚应认真检查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百分率是否符合要求,这是焊接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应重点检查。

6.钢筋安装的质量要求

(1)钢筋绑扎前应清点数量、类别、型号、直径,锈蚀严重的钢筋应除锈,弯曲变形钢筋应校正;清理结构内杂物,调直施工缝处钢筋;检查结构位置、高程和模板支立情况,测放钢筋位置后方可进行绑扎。有些施工单位钢筋加工前不注意除锈,工地绑扎好的钢筋锈蚀十分严重;有的虽然对钢筋表面进行了人工处理,但由于措施不到位,除锈工作也只是走个过场。钢筋表面锈蚀严重会影响混凝土与钢筋表面的裹结力。

(2)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水泥砂浆垫块的厚度,应等于保护层厚度。垫块的平面尺寸:当保护层厚度等于或小于20mm时为30m×30m,大于20mm时50m×50m。当在垂直方向使用垫块时,可在垫块中埋入20号铁丝。

(3)柱钢筋绑扎技术:箍筋绑扎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箍筋转角处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各层柱头钢筋绑扎前,要根据轴线垂直传递后的柱头位置线,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接长并要注意校正柱头位置。确保每只柱头轴线上下各层均在同一铅垂线上;柱头竖向主筋的接头,按要求进行搭接。根据规范要求,接头位置错开。钢筋焊接时,要注意箍筋加密范围,特别要注意加密部分的箍筋;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箍筋将其柱筋固定,防止偏移,以利上层的钢筋搭接;梁钢筋应放在柱的竖向钢筋内侧;柱钢筋绑扎要校好垂直度,使其保持位置正确、顺直。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柱的端部,应按设计图要求将箍筋加密,尤其是框架节点核心区的箍筋,由于施工比较困难,往往被漏掉了。

(4)梁、板钢筋绑扎:箍筋弯钩迭合处应与受力钢筋方向错开,其余同柱;板钢筋安装:各层楼(屋)面板钢筋绑扎,纵横向主副筋要按设计间距预先开线。板支座面处负筋位置要准确,弯钩不得朝上。板的钢筋绑扎时,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根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钢筋网片时,则应将钢筋相应交叉点全部扎牢,板上部的负筋不得被踩下,特别是悬臂板的受力钢筋应设钢筋撑脚;

(5)钢筋穿扎方法:板跨中主筋穿插在梁上主筋之下,板支座负筋放在梁上主筋之上,次梁最下一排钢筋放在框架梁最下排主筋上面。绑扎时要严格按设计规定的规格、数量、间距、位置绑扎,要求平整齐直、绑扎牢固。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一般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梁钢筋绑扎时,在支撑好的模板上按常规搭设钢筋绑扎支架,支架间距视梁的大小、重量而定;钢筋绑扎后应随时垫好保护层垫块,其钢筋保护层按设计规定的厚度,1:2水泥砂浆制作垫块,设计间距按一平方米一块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四)钢筋制作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间距不足甚至漏放,核心区的箍筋绑扎松动和漏扎;柱纵向受力钢筋在梁、柱节点变截面部位,箍筋过大,不能对柱纵向受力形成有效骨架,箍筋绑扎拢不到角。

防治措施: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箍筋,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比较麻烦,容易被忽视,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在穿梁纵向钢筋时将箍筋数量按设计要求放足,待梁纵向钢筋穿好后,立即按设计图要求间距绑扎固定,也可采用梁、柱节点侧向模板先不安装待核心箍安装好后再固定侧向模板的办法;变截面箍筋应根据变截面纵向受力柱筋弯折实际尺寸,重新制作相应的箍筋进行绑扎以保证钢筋骨架质量。

柱子纵向钢筋偏位,甚至被认为扭曲。防治措施:按设计图要求将柱墙断面尺寸线标在各层楼面上,然后把柱墙墙从下层伸上来的纵筋用两个箍筋或定位水平筋分别在本层楼面标高及以上500ram处用柱箍点焊固定;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并应用使其插筋骨架不变形的定位箍筋点焊固定;按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与柱子纵筋绑扎必须牢固,绑点不得遗漏;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所有垫块厚度应一致,并为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在梁柱交接处应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同时绑扎上部钢筋;浇筑振捣混凝土纵向主筋产生位移时应及时校准,切忌振捣梁、柱节点混凝土时,任意扭曲纵向钢筋;柱子纵向钢筋产生偏位后,应及时与设计研究处理方案,杜绝扭曲产生偏位后的纵向钢筋。

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防治措施:认真进行钢筋下料,配料时严格按下料单安装钢筋;严格控制纵向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记住受拉接头不宜大于50%,记住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均应焊接,不得采用绑扎;若分不清钢筋是所处部位是受拉区或受压区时,接头位置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处理。

三、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

(一)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的要求

(1)水泥:水泥的品种、标号、厂别及牌号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及进场试验报告。不得随便使用过期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水泥。

(2)砂:应使用中、粗砂,砂的粒径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砂中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砂应有试验报告单。

(3)石子:(卵石或碎石)石子的粒径、级配及产地应符合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以及含泥量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石子应有试验报告单。

(4)水:应采用洁净的饮用水,其水质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

(5)外加剂: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所用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生产厂家及牌号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的要求。外加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使用说明,并应有有关指标的进场试验报告。国家规定要求认证的产品,还应有准用证件。外加剂掺量应根据施工要求,通过试验室确定。

(6)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在审查度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二)混凝土的运输的质量控制

从搅拌机中出料以后,要把混凝土运输到浇筑模板附近,因为混凝土的特殊性,在运输的过程中就需要尽量减少对材料的流失。将混凝土从机器中倾泻出来到浇筑完毕的时间段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混凝土的运输次数减少运输路程以及运输的时间。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不能让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以及发生初凝现象。

(三)混凝土的浇筑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应该再一次核查模板和支架的标高、位置和尺寸以及对其内部的垃圾和积水进行清除。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要注意浇筑层的厚度,每层的厚度要充分考虑到振捣方法、配筋形状、结构部位、混凝土的性质。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减少中途的休息,尽量进行连续性浇灌。但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施工缝的现,所以在进行浇筑之前就确定好适当的施工缝,一般要将施工缝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当混凝土浇筑之初,混凝土会呈现大量的空洞和气泡,所以需要在初凝之前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将其密实。这个过程除了振捣法还可以采用挤压法、离心法、吸水法等。

(四)混凝土的养护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成型以后,需要对其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凝结和硬化所必须的适度和温度,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够正常进行。一般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可以对进行覆盖、浇水、保温。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所进行的养护,一般是在其表层覆盖一层塑料布对其进行保湿养护,根据水化热计算覆盖率。

(五)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

1.施工不当造成梁、板混凝土出现裂缝。防治措施:加强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严格选择砂石级配,减少混凝土孔隙率及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加强混凝土浇捣和养护,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及时补偿有效控制裂缝。在裂缝容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区域采取措施,避免上层钢筋踩踏变形,导致板面裂缝;避免混凝土在零强度下冲击振动,防止楼板裂缝。线管的敷设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定要求,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中部位须加强,建增设qb6-qb8、间距≤100的抗裂短钢筋。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在混凝土的养护中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混凝土浇捣前,应先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过多吸收水分,模板及支架要有足够的刚度,以防止模板各杆件间的变形不同而导致混凝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时应防止离析现象,振捣应均匀、适度;在混凝土的养护中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浇捣过程中应尽量做到既振捣充分又避免过度;混凝土楼板浇筑完毕后,表面刮抹应限制到最小程度,并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严格施工操作程序,不盲目赶工。杜绝过早上传、上荷载和过早拆模。在楼板浇捣过程中更要派专人护筋,避免踩弯面负筋的现象发生。施工后浇带的施工应认真领会设计意图,制定施工方案,杜绝在后浇处出现混凝土不密实、不按图纸要求留企口缝,以及施工中钢筋被踩弯等现象。同时更要杜绝在浇注混凝土完毕前就将部分模板、支柱拆除而导致梁板形成悬臂,造成变形;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施工中必须坚持进行一周以上的妥善保湿养护。

2.混凝土标准养护试块或现场检测强度,按规范标准评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防治措施拌制混凝土所用水泥、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均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必须按法定检测单位发出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进行配制。配制混凝土必须按质量比计量投料,且计量要准确;混凝土拌合必须采用机械搅拌,加料顺序为粗骨料一水泥一细骨料一水,并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混凝土的运输和浇捣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质量;控制好混凝土的养护;当混凝土强度偏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并经有关设计单位研究提出处理方案。

3.混凝土出现蜂窝、孔洞、露筋。防治措施: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及和易性,保证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拌合均匀,坍落度应适宜;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浇筑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并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及保护层厚度,发现偏差,及时纠正;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避免踩踏钢筋;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导致露筋;对于一般缺陷,可采用1:2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处理。

第11篇

【关键字:】监督抽测,钢筋保护层,现浇板厚度,控制

0.前言:

在近几年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实体结构监督抽测中,发现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不合格现象较多。而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作用是保证钢筋与砼的粘结力及结构的耐久性。现行规范不仅对钢筋验收时钢筋保护层厚度做出了具体要求,并且对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提出了检测的要求。现浇板作为工程的主要构件,其板厚的控制好坏直接影响着板的承载能力和板裂缝的控制程度,因此现浇板厚度的控制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的结构安全及使用功能。各地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也把钢筋保护层作为工程主体结构监督抽测的重要内容。下面就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及及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提出几种控制措施,供大家探讨。

1.、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1.1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保护层与现浇板厚度的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详细制定控制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的有效措施,并履行施工单位内部审核和监理审批程序。

1.2 监理单位对钢筋保护层与现浇板厚度的监控

监理单位在监理规划或监理细则中,要明确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控制措施,特别是重要部位的控制,旁站方案中要提出具体要求。

1.3 其他施工管理控制措施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管理人员要做好技术交底、成品保护、隐蔽工程检查验收等工作,严格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2.1重视钢筋的翻样工作

钢筋翻样时,箍筋的翻样尺寸要正确。对一些钢筋密集,复杂的梁、柱交接处,主梁与次梁的交接处必须放实样,合理安排各方向的主筋与副筋位置。同时确保钢筋在制作时的尺寸正确,给施工现场钢筋安装、绑扎节点创造条件。避免由于交接点处钢筋密集无法安装而造成钢筋挤占保护层位置,从而发生露筋的情况。

2.2重视模板制作工作

模板制作要规范、尺寸要精确,特别是缩模现象很容易导致钢筋保护层偏小甚至发生露筋现象。

2.3重视钢筋的绑扎成型工序

钢筋绑扎时要按图纸、规范操作。保证钢筋骨架各部分尺寸及精度,确保主筋位置的安放准确。对一些复杂的梁板结构,以及纵横交错的梁柱交接点应在认真交底的基础上,合理安插主、次梁结构主钢筋的位置,并注意施工顺序,避免出现钢筋挤占保护层的情况。

2.4保证垫块质量

建议使用塑料卡垫块,保证垫块数量充足。板均应从距梁或墙相交边(角)100mm起双向安装混凝土垫块。在板的下部钢筋交叉点下按纵向、横向间距500mm~700mm安装混凝土垫块,在板的支座上层钢筋下安装塑料卡垫块,间距为1000mm~1500mm。保证垫块支垫位置的正确。现浇板受力钢筋保护层垫块应支垫在纵横筋节点处,如果支垫在纵横筋节点间,该筋只要受力就会弯曲变形。

2.5控制好楼板标高,正确绑扎钢筋

先在竖向结构构件上抄好标高,根据楼板厚度、模板厚度、木方厚度调整好搁放木方的水平钢管,然后铺模板。楼板模板支好后,板筋从距梁主筋1/2板筋间距的位置开始布设,板筋绑扎前需在模板面按图纸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进行弹线铺设下铁钢筋(先铺短向钢筋),绑扎时采用八字扣满绑扎,避免钢筋跑位。下铁绑扎完成后交水电作管线配合,完成后进行上铁钢筋绑扎。上筋绑扎前放入符合要求的马凳铁,绑扎时拉小白线调直钢筋,保证上下网钢筋间距一致。绑扎时要求马凳铁下口放置于板下网上铁钢筋之上,马凳铁上口位于板上网下铁钢筋之下,马凳铁上下均需与板上、下钢筋绑扎牢固,避免马凳铁跑位直接支撑于板底模板上,马凳铁上口钢筋必须与板上同向钢筋平行,保持美观。板筋网片的下铁扎丝头一律朝上,上铁的扎丝头一律朝下,钢筋搭接接头处不得少于三个搭接绑扣。板筋与梁筋交叉处与梁主筋的交点大于三点时绑扎不得少于三扣。

2.6受力筋交点必须采用“八”字扣全部绑扎

绑扎钢筋缺扣、松扣数量不得超过绑扣数的10%,且不应集中。楼板马凳间距不得超过1000m,板筋保护层垫块间距为1000mm梅花形布置。所有顶模棍、钢筋定位筋、机电预留预埋等严禁点焊结构受力主筋上。所有透过混凝土面层的钢筋支撑端头(顶模棍等)应磨齐并涂两道防锈漆。

2.7浇筑混凝土的方法选择

浇筑砼采用“后退法”,严禁采用“前进法”。当浇筑特殊构件或实际确实需要在刚浇筑好的砼上行走时,必须采用胶合板铺设在砼上,所有的操作必须在砼初凝前全部完成。任何人员不得随意在安装好的钢筋上乱踩;浇筑砼时,操作人员尽量避免踩踏钢筋,特别是板上部钢筋。

2.8 钢筋保护措施

在浇筑砼时,派专职钢筋工进行护筋,发现钢筋被踩踏或支撑件移位时,及时进行修整。特别在采用泵送砼时,砼浇筑软管有较大的震动和冲击力,使控制软管的操作工人难免会踩踏钢筋,砼的冲击力也难免会使钢筋及支撑移位,护筋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2.9 混凝土振捣

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10mm,分段分片进行浇筑,分片面积不宜过大,布料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在2~3m范围内水平移动布料。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拖动振捣,也可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45~50°斜插振捣,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 振捣完毕后用木刮扛刮平,找平抹压不少于四次,最后一遍抹压时应用力,以闭合收水裂缝。

3.、施工质量检验措施

3.1 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检验

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检验是为真实反映受力钢筋位置及混凝土截面尺寸,确保结构安全,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前进行的验证性检查,其检测结果应作为分部工程验收的依据。

3.2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检验的要求

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检验应在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见证下,由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也可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受委托的检测单位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应按规范规定的抽样数量、检验方法、合格判定标准进行检验并出具报告。检测报告(记录)要附有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实测位置示意图及检测原始数据,以备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查验。提倡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主体结构检测资质的检测单位对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

3.3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检测结果不符合规范规定时的处理

当构件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检测结果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建设(监理)单位应将检测结果报设计单位进行复核,复核合格的,可予以验收;复核结果不合格的,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对该类构件进行全数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处理方案,并经设计单位认可后实施处理。设计单位复核意见和处理方案应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4.、监督检测及管理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在监督工作方案中明确钢筋保护层厚度监督检测的数量和方式。加强对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钢筋保护层及现浇板厚度施工、监理控制措施的监督检查,促进控制措施有效实施。在日常监督和抽查、巡查中按监督方案要求进行监督抽查。加强对检测单位及其从业人员质量行为的监督管理。各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抽查以及省组织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中检查出检测单位出具虚假报告的,将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12篇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对—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

(2)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亲身参加施工实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4)通过工作和劳动,了解房屋施工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

(5)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

(6)与工人和基层生产人员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2.实习要求

参加实习的学生,应在工地实习指导人员的帮助下,具体参加有关的技术工作和生产工作,在工作中参照本指导书的要求,全面地完成生产实习工作。实习期间要求做到:

(1)认真按时完成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实习和调研工作;

(2)每天写好实习日记,记录施工情况、心得体会、革新建议等;

(3)对组织的专业参观、专业报告都要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4)实习结束前写好实习报告,对政治思想和业务收获进行全面总结;

(5)对实习指导人员和指导教师布置的“专题作业”要及时完成并写出报告;

(6)利用业余时间,结合本工地或本地区自选专题进行社会调查,写出报告。

(1)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柱、梁、板、楼梯的模板构造;模板(定型组合小钢模)的配板方法(绘制配板图);模板支撑方式及模板设计等有关内容;

2)结构配筋情况(分析其是否合理);钢筋的配料、制备方法;钢筋绑扎方式、安装、验收及隐蔽工程记录;钢筋代换;钢筋的下料长度等;

3)钢筋验收、质量管理;

4)钢筋机械及加工工艺,车间平面布置;

5)钢筋焊接及其它连接工艺、冷拉、冷拔工艺及质量控制验收标准;

6)先张法、后张法施工工艺及预应力筋的配置、张拉制度及质量控制;

7)混凝土的原材料的质量要求、配合比施工控制;

8)混凝土的制备及机械设备、掺合料、附加剂的应用;

9)混凝土运输(水平与垂直运输)机械、运输组织方式及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

10)混凝土浇筑顺序;混凝土捣实机械及捣实方式;

11)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拆模时间和拆模方式;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验收;

12)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及处理方法;

13)伸缩缝、沉降缝的构造;

14)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

15)模板的定位方法;轴线和标高的控制等;

16)各种结构模板构造、支模方法、模板配置;

17)模板安装及质量控制、模板拆除、维修及周转;

18)隔离剂的种类与应用;

19)工程的流水段划分和流水施工方法;

20)现浇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1)劳动力的调配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22)其他有关的内容(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情况确定)。

(2)多层砖混结构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了解砌筑操作规程及砌筑规则;

2)皮数杆的作用及其控制;

3)砖、砌块、砂浆、砌体的强度等级及相互关系,砌体施工验收规范;

4)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区别及制备;

5)每层墙身轴线的引测,平面弹线和标高控制;

6)所用砖、灰浆材料特性,材料运输机械和运输方式;

7)脚手架的构造和搭设方法,安全网的设置;

8)砖基础、砖墙等的砌筑方法,纵、横墙的联接方式,过梁的施工等;

9)砌砖质量检查与验收;

10)墙体可砌高度,砌体分层分段流水施工组织,砌筑阶段现场平面布置;

11)装饰工程种类、工艺、质量标准,各种饰面材料的应用;

12)楼板的配板,楼板吊运方式和铺设顺序及方法;

13)现浇楼面的配筋,钢筋绑扎方法和混凝土浇筑方法等;

14)材料、劳动量的计算方法,劳动力调配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等;

15)多层砖混结构的施工方案或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6)其他有关内容。

(3)单层工业厂房

可以从事下述工作或学习下述内容:

1)结构型式与结构特点;

2)建筑物的定位与轴线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