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9 05:43: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顶岗实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顶岗实习是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能让学生亲自体验会计业务的核算工作,提高学生对会计各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熟悉程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在这方面,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针对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如何科学合理地使学生会计职业顶岗实习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顶岗实习质量,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分析;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之前都会选择到不同的地方进行顶岗实习。以会计专业为例,学生在进行顶岗实习时必须遵守岗位职责,培养学生对会计职业岗位操作技能的能力。通过顶岗实习环节,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会计人才,使学生的观念从学生身份转变到社会工作人员,逐步实现了由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但是,在目前的会计专业顶岗实习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外顶岗实习现状
1.学校难以管理,学生实习分散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招生计划也逐年递增,为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或就业岗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由于受到会计专业的性质影响,实习单位地点比较分散,每个单位招收的实习生人数有限,造成学生实习单位数量较多,即便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管理,也无法满足对学生一对一的跟踪调查,学校很难充分把握学生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态,从而就加大了日常管理的难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的沟通,实习质量也难以保证。
2.教师的实践经验匮乏,缺乏对学生专业指导学校分派到企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由于学生的实习单位的不集中,因此不能全部深入到实习单位去进行指导,这必然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监管,这是影响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一个因素。此外,很多专业的指导老师,虽然理论知识丰富,但是缺少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不能了解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无法满足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要求和对学生的具体实践指导,致使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只能依靠在高校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自我想象教导学生,使顶岗实习的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
3.企业提供岗位少,实习岗位不健全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学生顶岗实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大,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层面不会接纳很多财会岗位的学生实习,对顶岗实习生持排斥的一种态度,即使个别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下到企业的职能科室,也很难得到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指导,几乎没有给学生提供实质性实习的机会。
4.学生知识不全面,实习态度不端正高职学生在离开学校后进入实习单位,适应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环境和紧张的工作会感到各方面的不适应,其心态也不能随着角色的转变而调整,进而出现焦虑或低落的情绪,对顶岗实习产生消极的心理。工作中只要出现不满意,就提出更换岗位,没有认识到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影响实习单位对会计实习生的正确认识。
二、改善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现状的举措
1.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学生的校外实习事项,强化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随时掌握学生在岗的实习情况,重视学生的实习鉴定及评价工作,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充分听取企业财会人员的建议,制定能够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办法和实习计划,以提高实习效率。同时学校应加强与当地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合作关系,建立教学实习基地,选择感兴趣的学生到财务部门实习,进一步了解在工作中的账目处理方式。
2.提升专业教师的会计实操能力建立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基地,鼓励教师结合教学需要,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动手能力。统一安排在校执教的理论课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训,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或会计事务所做兼职,建立访问学者制度,把教师派到兄弟院校去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和经验。
3.积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建立多功能实训基地,给学生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提供实质性会计岗位操作实习的机会,提升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下拨专项资金扶持提供实习岗位,也可以采取减少税收的政策,出台更多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顶岗实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还可以设立资助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专项资金,吸引更多的企业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改革的关注度,鼓励支持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
4.培养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需要给学生灌输职业道德思想,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方面的建设,具备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只有彻底改变观念,认清学习目标,才能真正的在校外顶岗实习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另外,做好学生岗前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诚信意识、沟通意识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处理工作中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步入社会从事专业工作的必要环节。同时,只有通过实习才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企业深度合作,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顶岗实习机会专业能力平台,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威.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02.
[2]牛国良.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3]梁新骚.“2+1办学模式”下学生顶岗实习的德育改革与创新[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
顶岗实习教学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对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项:
1.做好动员,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目的、任务,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专业技能、技巧的综合训练,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在技能训练的实践中,深化理论,完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另外,在专业技能技巧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毕业生。财会专业顶岗实习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基本原理的同时,掌握本专业中设置会计科目、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具体要求和应用,掌握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结合顶岗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的设置要求,分岗位掌握其岗位职责。
2.加强岗前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认知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指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会计人员施加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影响,促使会计人员形成会计职业道德品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的活动。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容易违反单位规定的现象,对学生进行实习前的职业道德教育。首先,由学校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其次,由实习单位的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给学生现身说法,以切身的经历对学生进行岗前教育,提高学生的实习认识,保证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3.制定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高尚的会计职业道德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顶岗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是顺利进行实习的重要保证。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学生顶岗实习前,我们就制定好切实可行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学校建立顶岗实习教学组织系统,主管教学的校长统筹全校各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教务处负责具体安排,并成立考核小组,学生分组、定岗位、定师傅、定任务。每次顶岗实习前,必须精心组织,严格要求,妥善安排;顶岗实习中,要认真指导,抓好示范、训练、检查、讲评等;顶岗实习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
二、指导教师对学生专业实操技能的训练的指导,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期间,主要应突出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指导。并在实际业务处理中进行会计职业道德的渗透。
1.实习指导教师对有关理论知识的集中讲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先掌握实习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一方面要求学生复习巩固;另一方面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讲解,给学生指出一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使学生更有效地全面掌握操作技能技巧。
2.加强实际业务的处理的指导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到实习单位去实习,师傅往往是自己会做账,不会给别人讲,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也不易接受。指导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我们学校的专业指导教师是由专业课教师兼职的,这样指导教师就能抓住每个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爱好,灵活掌握每个学生接触事务的能力和掌握会计实务处理的情况,为指导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方便条件。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要摸清学生对会计实务处理和掌握的熟练程度,直至能够独立完成业务处理,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3.开展顶岗实习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为了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在整个顶岗实习过程中,开展顶岗实习技能竞赛活动,评出优胜者,评出“优秀实习生”记入学生档案。同时,设立奖励制度。对顶岗实习表现好的学生,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条件之一,享受奖学金。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优先推荐到用人单位就业。通过评优选先,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能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总结而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不断地自我升华、自我超越。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三、加强顶岗实习检查,强化学生岗位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说,实习无疑对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几个关键步骤。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实习指导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习对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以下关键步骤。
1 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其对待学生实习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对于这份工作的精力投入,当然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作为财务工作者,对于接收校内财会专业学生来本部门实习,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将其当作工作的一部分内容。部分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工作十分热衷敬业,担心学生实习期间业务完成的不好,所以,对于实习学生的到来并不是很欢迎,我们要摒弃这种观念。一方面,每一个财务人员的成长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都需要一个平台来成长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其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于学习自身拥有这样一个财务的平台,让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进行实践提高,对于学校来说也是节约成本、提高实习效果的良好方式,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自身的责任。
2 钻研实习计划,做好教学规划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之前,要认真研究院校的实习计划书,明确实习的周期、实习安排的方式方法、实习期间的具体学习任务以及标准。特别要明确顶岗就业实习教学目标、学生的要求、学业与就业管理、实习期间学生思想、考勤、劳动与安全管理。在把握这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本岗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规划,即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水平要求,以及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同时,也要像其他教师一样,做好备课工作。当然实习指导教师备课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体系,以及所接收学生的具体情况,性格特征等,要进行必要的分析与了解,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3 以序指导,做好对实习工作的考核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指导,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指导规划。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工作人员在对学生指导工作的同时需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挑战困难的品质。指导主要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为原则,同时要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障碍、问题。此外,在传授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需要在为人处事等各方面提点与指导,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法则,真实的社会生存环境。
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单单是由企业为其提供场所、指导人员、仪器设备等,学生同样也要接受企业对其实习阶段的效果考核。虽然各校的情况是有所区别的,但是通常情况下都要经过企业鉴定考核。企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给予其一定的评价。各院校对于这项成绩的态度存在不一致,部分院校将其作为参考,而部分院校则会将此记录在挡,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个人实力,关系到学生的毕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因此本校财力部门作为实习单位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必须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出科学的、明确的评价体系,这对于学生的工作以及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选择将该评价体系推广应用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整改。
一般地,评价机制包括了三部分: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以及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并非简单的形式化,它关系到学生日后自身的发展情况,它是学生获取相应学分以及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具体流程如下:企业考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工作期间的表现,以此评估其所得成绩,校方再依据企业评定,结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素质的考核,评定学生实习的成绩。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严格的考核评价使得学生更为重视实践学习,从而不断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时时做好竞争的准备。
4 认真总结,提高对实习的指导水平
在完成一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之后,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此次实习指导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将实习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同事、领导沟通,以期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要与其它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工作交流,学习先进的指导方法,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等,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习指导水平,以备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实习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
[2]张燕.财务部门在接收校内实习学生中的工作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7)
[3]陈迪.关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2)
[4]李丹丹.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07)
[5]党辉,孟小欣,王佳.高职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08)
[6]明华.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7]孙永慧.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8]王丽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17)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 工作岗位导向 顶岗实习
[作者简介]罗威(1980- ),男,浙江宁波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金融、高职实践教学。(广东 广州 51148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实证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0202066)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59-02
随着高校教改工作的日益深入,建立工作岗位导向下的顶岗实习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工作岗位导向”可以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从转换的意义中可知,顶岗实习需要借助企业的工作岗位,并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然而,在实践中也逐步暴露出诸多问题来,如接收实习生成本过大,或实习生实习周期太短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吻合,而不愿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唯有打破这一僵局才能推动顶岗实习走入纵深。
作为高校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根据其专业背景,学生一般去金融企业、一般企业财务部门或会计中介机构这类单位。高校如何与上述单位合作,顺利完成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工作岗位导向的内涵
高职财经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作为一种常规教学任务,一般开设在临近毕业的学年。之所以在顶岗实习前增加“工作岗位导向”六个字,实则在于对当前专业教改方向的把握。因此,对工作岗位导向的内涵进行解析,将有助于理清顶岗实习模式的实施路径。
1.工作岗位导向的效果。顶岗实习属于高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的一个环节,因此仍需要对其进行效果评价。笔者认为,顶岗实习最终效果如何,取决于多元因素的共同作用,涉及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设置、课程改革以及课程与实训之间的融合程度。工作岗位导向下的顶岗实习模式应从系统观的角度来审视。
2.工作岗位导向的要求。工作岗位导向的要求指向顶岗实习的内容,即在特定岗位上的实习计划安排,传帮带机制的设置,以及针对学生所从事具体工作的规制等。从目前反馈的信息中发现,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后似乎并没有得到企业的详尽安排,前期往往处于参观和部门坐班的状态。同时,传帮带机制在实施中也存在或有或无的状态,这主要由企业工作的繁忙程度来决定。
3.工作岗位导向的形式。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出发,其形式表现为学生实习内容应与企业、事务所的主要业务相结合。目前,部分实习基地在承接学生顶岗实习时,往往未能按照事前签订的合约安排学生进入到合适的岗位上,这样必然弱化顶岗实习的质量,同时也与高校所追求的工作岗位导向的目标背离。另外,工作岗位导向是否在形式上得到满足,还需要高校与企业方的切实合作来实现。目前企业方一般处于强势方,所以高校应通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来适应企业的任务周期特征。
二、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顶岗实习模式定位
1.课程设计方面的模式定位。从系统观的视角来进行模式定位,首先应就课程设计进行创新。一是制订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顶岗实习时间由全校统一安排,而企业受主营业务周期的影响,接收实习的时间一般难以同高校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同步,因此难免出现企业方不愿接收的情况。因此,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指“时间”上的灵活。二是设置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目前高职类院校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而本科院校则在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上处于滞后的状态。因此,需要开发能嵌入顶岗实习的专业课程,同时在教材体例上进行创新。
2.制度设计方面的模式定位。顶岗实习活动需要通过制度机制来规范和约束。其中,相关管理机构和管理岗位则是不能缺少的。一是管理机构。高校在与企业合作中往往处于劣势,这一劣势可能来自于相互缺少沟通机制,也可能在于双方的“游戏规则”不同。因此,组建由高校与企业方共同参与的董事机构,将有助于改变以上困境。二是管理岗位。管理岗位必然存在着管理职责和岗位分工,对此需要在董事会章程中得到体现。此外,还需对相关主体的行为进行强化规制。
3.师资建设方面的模式定位。师资建设是目前困扰顶岗实习模式实施的难点。以往校内师资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目的主要在于保障学生安全,在工作岗位导向下这一目的肯定不符合要求。另外,顶岗实习期间也需要企业方提供兼职教师,但通常难以达到教学的要求。为此,还需要在校内教师的培养和校外教师的挖掘上下功夫。
三、基于工作岗位导向的顶岗实习模式的构建
1.现状调研。针对高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进行现状调研,是优化这一模式的前提。从系统观的角度出发,现状调研应分别在课程设计、制度设计、师资建设等方面展开。其中,课程设计主要考查现行专业课程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的实际契合度;制度设计主要考查校企合作中约束机制的效能;针对师资建设而言,应把重点放在校内专业师资的建设环节。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建成以核心专业为主导的专业群整体调研模式,并在系部、教务部门、招生就业部门等多部门协同下来完成。
2.课程设计。鉴于目前国内顶岗实习环节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改革顶岗实习的课程组织形式来解决,即实施分段式顶岗实习模式――在第四或第五学期进行“与课程相融合的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实行“与就业相联系的顶岗实习”。在具体操作中,原则上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制”模式,以行政班为单位,在第四、第五学期安排集中顶岗实习,并设计配套的实践课程。按照“工学交替”的模式,轮流安排各班在企业集中顶岗实习,总的顶岗实习时间不应低于16周。以会计专业为例,各类会计中介机构可以在每年的1~6月份提供大量的报税、审计的实习岗位,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安排学生轮流在企业顶岗实习,其他时间则安排理论课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专业分为两个班,分别在1~3月和4~6月轮流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其余时间在校内学习职业技能课程。这样,既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又保证了充足的顶岗实习岗位和顶岗实习质量。
3.制度设计。在实施制度设计前应有一个明确的顶岗实习管理目标,包括组织架构的运行目标和岗位目标。这里可以采取建立企业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形式来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即由高校与企业方联合组成董事会,并由校企双方的主要负责人出任要职,解决顶岗实习实施中的沟通需要。在岗位职责的建构上,突出企业方在传帮带、岗位提供等环节上的责任,并努力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开展这一工作。由“学院”制订教学计划,提交教务部门备案,同时安排正常的教学。如果经常更换合作企业,势必会导致教学计划的频繁变更,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进入“学院”董事会的合作企业至少应与学校签订一年以上的合作协议。
4.师资建设。首先是校内专职师资建设。针对目前高校财经类教师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现实,为了提升其专业上的岗位实践能力,应鼓励他们到企业挂职锻炼。出于不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考虑,可以让教师用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具体的业务运作流程。即校内专职指导教师要求每年在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挂职锻炼、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并享受学校专项工作量或经济补贴。其次是校外兼职师资建设。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由“学院”董事会聘任企业从业人员担任,提交学校人事处备案,并颁发学校校外兼职教师聘书。校外兼职指导教师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师傅”,对学生日常工作过程进行指导。在顶岗实习及配套课程的教学任务分配上,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应承担一定比例的课时,同时也应根据实际工作量享受学校发放的课酬。此外,校外兼职教师还应定期参加学校安排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培训,并及时反映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史金联.高校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5).
[2]王永宁.高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实习形式 比较
一、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现状概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教部颁布16号文件的精神,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专业特色。对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岗位对高职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注重其学习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未来发展潜能,为此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十六号文精神,从会计工作岗位需求出发,加大了对会计实习实训课程的改革力度,构建相应的基于会计工作流程为线索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增加模拟的仿真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着手深化实践课程的改革。
因此,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会计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较以前相比有了大幅度的进步,实训项目、实习环境更为逼真,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则让实习实训效率大为提高,而实习形式这一实习内涵的载体所带来的实习效果则各不相同,每种都各有特点和利弊。随着实习形式的多元化,会计专业应如何选择或组合不同的实习形式,扬长避短,也应该是设置和改革会计实习实训课程应该考虑的内容之一。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形式比较
(一)会计实习形式的分类
1.按照实习场所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
校内实习一般以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模拟现实工作环境及工作岗位需求,利用教师积累的实操经验和理论知识,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会计实际操作知识,并及时指导评判,对学生能力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打分评估;校外实习则是利用社会资源,如建立实习基地、签订岗位培训合同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课堂,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开展专业实习活动,真正接触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业务并能按照专业要求进行处理。
2.按照实习内容划分可分为基础会计实习、会计岗位模拟实习和顶岗实习。
基础会计实习,主要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对会计工作基本原理及方法在实际中运用有初步的认识,是对理论知识第一次实际操作的学习,主要为对会计凭证的认知、简单业务的处理核算等,一般为校内手工模拟实践,安排在入学第一年,学完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
会计岗位模拟实习相对基础会计实习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实习形式。该形式一般通过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体的真实或模拟资料,按照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进行设计,学生独立或按照会计工作分工进行分组实习,可以选择手工或电算化模拟实习,主要是模拟真实工作岗位一到两个月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将在校所学的会计综合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提高灵活处理问题、团队合作等其他能力的必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毕业前的一个学期进行实训,学完所有专业必修课程之后进行。
顶岗实习是在学生毕业前一个学期,学生直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岗位中,将在校所学知识真正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为参加就业积累一定的专业经验和社会经验,接受社会的第一次评价和检查。顶岗实习通常作为学生的毕业实习,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考核评价。这三种实习形式实际上是一种渐进式的训练,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实习体系。
3.按照实习组织形式分为松散式实训、培训式合作实训和引进式实训。
松散式实训形式。这种实训形式最大的特点是不固定,即实训企业不固定、实训时间不固定,企业、学校不受固定的约束。一般可以作为一年级学生认知实习,对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分工、部门合作、生产工作流程有感性认识,作为专业入门,实习单位规模不用很大,各种类型的单位都可以考虑合作。
培训式合作形式是有固定的实训单位和场所、有固定的实训时间针对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进行培训,培训单位可以和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这类单位可以接收数量较多、流动性较强的人员,因此每学年定期地输送学生做专业实习和针对性培训能使学校和企业双方达到共赢。
引进式合作形式。这种方式是将企业引入校园内,学校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企业只需要投入设备和人员即可,但前提条件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训的机会。
(二)高职会计专业各类实习形式利弊
1.校内外实习利弊比较。
纵观上述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实习形式,不难发现,在校内开展的实习实训课程都经过教师的研究探索,合理安排,富于引导性。教师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授课指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训练,学生容易上手,学生的学习信息也能较快地反映给教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充和指导;而校内实习的优势还体现在各种多媒体技术、教学资源能更好地进行辅、拓展性的教学,如用电子计算机模拟会计实习操作,大大降低了纸张、耗材成本,学生更快捷直观地进行模拟操作,效率更高。但是,无论校内实习实训环境仿真程度有多高,技术设备有多完善,仍然难以达到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会计工作所能带来的训练效果,校外实习不论是通过哪种形式开展,都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锻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专业技能提高是非常有效的办法。除此之外,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其他素质也能得到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培育。但由于各单位对财务信息的保密程度、正确程度要求较高,对业务的熟练、灵活处理能力,人脉关系、经验的累积和利用也是各单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而学生恰好缺乏实际经验,视野不开阔且只作为实习,工作时间短甚至不固定,所以能够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短期实习的单位少之又少,这是目前各高校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学结合的难点之一。
2.基础实习、会计岗位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利弊比较。
这三种实习形式主要是实习内容或实习对象的区别。基础实习重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通过校内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会计业务操作规范、账务处理程序、凭证账册填制基本规则等一一展示或演示给学生,逐步细致地指导学生训练,这样有助于刚入门的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会计岗位实习课程的仿真程度高于基础实习,最大特点是基于会计工作流程进行模拟岗位分工。此时需要学生几乎将整个专业知识运用到模拟实践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各个环节的衔接过程,教师授课方式应更为灵活,以学生动手为主导,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训练。教师起引领、启发、总结作用。顶岗实习则完全让学生将所有专业知识运用到真实环境中,教师不再时时指导解答,完全由学生主动向实习岗位学习,教师只起监督辅助评价作用,其仿真度最高。基础实习与会计岗位实习基本仍在校园内进行,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仍是教师,独立思考、举一反三能力难以培养,对除会计外其他相关部门,如银行、税务、工商的业务办理难以实习训练。顶岗实习则是实习单位的数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的实习需要。
3.各类实习组织形式的利弊比较。
松散式实习是相比之下较为容易达成的一种校外实习方式,主要提供给学生感性认识,比校内的认知实验室效果更好。若选择的是生产企业,则与目前会计教学选择的核算企业性质相同,学生通过参观生产流程、单据交接、实务盘点等项目,对于会计凭证传递、工作程序能很好地形成整体性直观认识,为财务会计,尤其是成本会计的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由于实习单位只需提供参观服务,不会涉及太多财务资料,更不会让学生动手操作,耗时更短一天或半天,因此愿意提供该项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比较多。但这样的实习形式不够深入,学生对专业只有轮廓性了解。培训合作式与引进合作式是校外实习场所建立的最好方式,不但学生可以定期地参与实践,教师也可以参与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水平。但这两种方式需要学校提供给企业较大的获益机会,与企业的合作要比较深入,单靠教师或学校个体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
三、高职实习形式的选择和构建
从上述的实习形式利弊比较来看,每种实习形式都有其优势与弊端,实际上这些实习形式都能相互融合或递进延伸,都不能单独选择某一种而摈弃另一种,否则构建出的实习体系或实习模式将不全面或存在局限性。结合教育部十六号文关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方面的内容来看,会计专业的理论课程或校内模拟实验实训课程在各位教师多年的不断努力探索与尝试之下,已经形成了教学方法灵活、教学环节严谨、教学手段多样的较为成熟的校内实习课程模式。而如何加大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构建后带来怎样的效果,已逐渐成为会计实习实训课程思考和改革的重点。
通过上述分析,与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共赢的实习实训基地,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很难增加其数量,更不用说保证其质量。要克服这个问题,应该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学校应组织开展对相关单位的调研,找出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建立合作的第一步。校企合作的共赢点可从场地、师资共享、学生服务、投资办校园企业等方面考虑。学校需发掘自身现有的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并且加大力度扩大其优势,保持对合作企业长期稳定的吸引。第二,结合不同实习组织形式的特点扩大不同的校外合作企业,不断创新实习组织形式,有侧重点地深化合作中心。第三,加大学校宣传力度,依靠政府力量从政策和财政上取得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保证。第四,加强校外实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制定合理而严格的实习计划,从事前、事中、事后保证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训顺利并按计划进行,从而确保实习实训的最终效果,保持校企双方的信心。
参考文献:
[1]王冬梅,薛豪详.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实习模式探讨.经济研究导刊,2009,(9).
[2]张小红.破解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难题.会计之友,2009,(22).
[3]廖联凯,洪荭.高校会计专业实习体系思考.财会通讯,2009,(1).
关键词:校企合作;财务公司;工学结合
1目前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主题就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以职业为导向,以理论知识为切入点,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财经类的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学科,几乎所有单位在招聘会计人员时,都要求应聘人员有1~3年的相关工作经验,这也可以看出企业十分注重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校内模拟的“检验型”实训和校外企业参观的“松散型”实训。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虽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与实际工作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会计资料涉及企业的机密信息,企业往往由于担心商业机密资料外泄而拒绝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所以很多学校的校外企业参观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很难见到真正的账目。所以引财务公司进驻学校,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就尤为重要。创建校内财务公司就是引社会上的财务公司进入学校,财务公司既是员工上班的地方,也是免费让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地方。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引进的会计咨询公司对外承揽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培训等业务,并以此为平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全程的全真会计职业技能训练。创建校内财务公司是集学生学习与就业、教师挂职锻炼、公司创造经济效益为一体,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有机体。
2创建校内财务公司的过程
(一)寻找合适的财务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校应该积极寻求可以合作的财务公司,譬如:会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这些公司会计专业性强,1-4月份业务又多,他们也需要一些会计专业生来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会计事务。学校可以提供场地和部分资金,财务公司应接受学生的实训、实习,并能给学生一些会计实务上的帮助,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创建校内真账实验室。(二)双方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校内财务公司和学校的专业老师共同探索职业岗位要求,共同商讨制定教学计划。校内的实训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共同创建校内仿真实训室,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学生可以见到真实的支票、发票等,老师可以复印票据供学生练习填写,创建真实的实训环境,完成实践性教学;第二步,安排学生在校企合作成立的财务公司,参与企业记账业务,让学生进行真实业务为基础的生产性实训;第三步,接受毕业前的学生进人财务公司进行顶岗实习和顶岗工作。这样,学生能够真正的实现技能型、应用型的结合,为将来进入实际工作奠定基础。(三)安排财务公司的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加强企业对教学的指导。学校应引进更多有工作经验的专家任兼职教师。会计工作是一项规范、严谨、精密的工作,没有亲身经历,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让财务中心的专家走进课堂,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深化校企合作。
3建立校内财务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一)国家及地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为加强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及省教委多次文件: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建一批高水平、开放式、示范性实训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和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共建教学、生产、经营合一的实训基地。例如:教育部2006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教育部2011年《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二)对财务公司极具吸引力。财务公司的启动及运作资金需要量在2万至3万元左右,再加上学校提供办公场地,广大师生员工又是最好的广告宣传者,虽说要接受学生的实习,但好多优秀的学生经过稍微的培训,就可以支撑起整个财务公司的业务。比如为一些企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事务,这些都对财务公司具有吸引力。(三)提高教师实践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由于会计工作的保密性和重要性,导致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学生的顶岗实习常常流于表面形式,而如果在校园内引进会计公司,能够接受老师及学生的实习,就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4引财务公司进校是一项多赢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提升了学校形象。校内建立财务公司,是有名又有实的实训基地,而且该实习基地非常稳定,学校不用每年为学生找实习单位而犯愁,同时有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对学生及家长也有吸引力,学校的生源也会越来越好。(二)降低了财务公司的成本。由学校提供经营场所和部分资金,降低了财务公司的开业成本;安排学生和老师担任记账、报税等工作,而付给老师和学生的薪水相对全职工作人员来说较低,降低了财务公司的人工成本。另外,顶岗实习学生能帮助企业完成大量的基础工作,企业还能在顶岗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企业队伍。(三)教师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教师参与财务公司的实践,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他们会计专业能力,锻炼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教学能力,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员工和会计业务的接触,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手段,能够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综上所述,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得到了技能;从优秀毕业生中吸收员工,企业得到了人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学校得到了发展。所以,学校引财务公司进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巩固所学知识,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并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并达到企业对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基本要求,实现就业零适应期,为企业挑选优秀毕业生,学生择业创造条件.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1-16周(3月1日——6月20日)进行:
(第1至12周(3月1日——5月23日)为第一阶段,学生深入企业,单位,了解企业概况,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熟悉企业会计核算,纳税的流程和方法等.其中学生应于3月12日前将实习附件1交于实习指导教师.
(第13至第16周(5月24日——6月20日)为第二阶段,学生根据所在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实习体会,撰写实习报告(具体实习报告要求单独下发).
(5月16日,6月20日两次返校,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实习鉴定,同时检查学生的就业落实情况.
5月16日返校安排第一批毕业实习鉴定,在返校前一周(5月7日前)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指导教师负责实习资料的审核,丁昌勇老师负责出具答辩条;
6月20日返校,安排5月16日没有返校的同学和5月16日返校但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进行毕业鉴定,在返校前一周与指导教师和丁昌勇老师联系确认是否允许返校.
经过以上两次机会都没有通过毕业鉴定的学生当年不得毕业,等参加届毕业生的毕业鉴定合格后再发毕业证.
第二次毕业鉴定的时间若发生变化,会由指导教师和辅导员联系通知.毕业典礼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安排:
实习单位原则上由学生个人联系,也可以到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实习期间,由实习指导老师具体负责学生的实习事宜,解答实习过程及实习报告中的有关问题.
3,人员分组
具体分组见后面附表.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1,学生的实习活动均应在实习单位有关部门和财会部门的领导下进行,请财会部门的有关人员根据实习要求组织一些必要的讲解与介绍,并且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学生应深入企业各个职能科室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整体概况(包括企业类型,规模大小,经营范围,生产流程,财务状况等),重点了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流程,会计核算方法和纳税流程,税收筹划方法,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参与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申报等)和财务管理工作,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实习内容见实习任务书).
2,每个人都要求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及时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连同实习日记资料等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3,要求学生每周与指导老师联系至少一次,及时汇报实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四,实习纪律与安全保障
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习时间与任务要求进行实习.
1,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职责,尽职尽责,切实指导好,带好,管理好毕业生,确保毕业毕业实习任务的完成.
2,毕业生毕业实习,表明毕业生既是一名学生,又是实习单位顶岗的一名员工,因此,实习生应遵守双重身份的纪律.具体要求如下:
(1)毕业实习是学院正常的教学环节,成绩不合格属未完成规定学业.
(2)在实习期间,必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做一名诚实守信的实习生和文明礼貌的员工;
(3)认真做好岗位的本职工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刻苦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在毕业实习的实践中努力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任务;
(4)实习期间要遵守实习单位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服从领导,听从分配,不做损人利己,有损企业形象和学院声誉的事情;
(5)实习学生应牢记"安全第一",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对不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造成的事故,实习学生本人要负全责;对工作不负责造成的损失,必须追究相关责任;
(6)作好实习计划具体活动日程安排,按计划进行实习,作好实习日记;
(7)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防止意外,因违纪外出造成人身和财物损失事故者,责任自负,并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8)遵守财经纪律,妥善使用资料,注意资料的保密性,未经实习单位允许,不得将有关资料公开引用和外传.
3,在实习过程中,发生重大问题,学生应向学院和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及时报告,指导教师要及时向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负责人报告.
4,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认真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学生毕业实习结束时,实习单位,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其毕业实习期间的表现等情况,填写《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企业鉴定表》,《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学院鉴定表》中相应栏目,与实习日记一起上交指导教师;学生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基本情况,收获,体会,感想等),并填写好封皮,一起上交指导教师查看,作为考核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
五,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后,教师应会同实习单位,结合前期阶段性实训评定结果,对学生整个实训过程的成绩进行评定.评定成绩从思想,业务两个方面综合考核,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准补考.
考核依据:实习日记15%
实习单位鉴定70%
实习报告15%
六,实习材料上交时间
1,3月12日前上交附件一(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实习联系函回执)
关键词:财会 实践教学 高职
一、前言
随着国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兴起,以及财务咨询服务公司普及,目前在校内附设其他生产或服务机构较为普遍,而在校内设立记账公司或财会咨询服务机构的院校则不多。在高职教育提倡工学结合,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要求下,多数有“双证”的专职教师中,只有少数真正具备“双师”素质,也就是说有相当一部分专职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专业实践经验却相对欠缺。在财会实践教学方面,校内实训场地有限,虽然校内财会专业设有多个单项和综合模拟实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但模式过于形式单一,学生对真实的业务操作和认识极其有限;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虽能让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但能找到对口专业岗位实习的学生数量有限,因此学生的整体专业实践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我院财会专业师资现状调查分析
我院财经系共有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9人,实验师1人,持“双证”或以上的教师为9人,真正具备实践经验的教师为7人,曾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教师为5人,从企业引进教师5人,在校师生比为1:37。可见我院财会专业师资结构现状与行业标准尚存在一定差距。我院财经专业师资结构中具备“双师型”素质比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有:(1)原有专任教师多为就读本专业毕业后直接从教,期间他们到企业挂职机会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师生比原本偏低,一旦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空缺必定影响正常教学,另外鉴于财会岗位的私密性、重要性和特殊性,一般较少有企业会提供挂职锻炼机会。(2)从企业引进教师人数有限,原因是应聘者除了需具备一定程度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以及教师职业资格外,还受到一定的年龄限制。由于人事政策的限制,须通过学校公开招聘考试,才能被录用,其中能被破格录用的高技能人才则更少。
三、我院校内财会实践教学现状
我院校内财会实践教学中,已开设了“基础会计”、“ERP沙盘”等一体化课程,以及多个单项和综合实训课程。这些课程大都安排在专业模拟实训或综合实训室,有些甚至是在资源共享的实训室完成的,学生总体反映比较满意,学生实践效果良好。
为了真实了解本专业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我们对2009级和2010级两个班约100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目前我院校内专业实训场地数量有限,几乎所有单项和综合实训课程都采用模拟仿真的形式开展教学,无法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真实的财会业务以及实务操作流程,因此学生并没有完全真正掌握财会实操技能,过半学生(54%)主张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且大都(63%)把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关键寄托在“顶岗实习”,校内实践效果欠佳(非常满意率仅7%)。
四、我院财会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状况
针对我院财会专业毕业班校外顶岗实习情况,进行了顶岗实习岗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2)显示,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受访学生中39%的学生在“会计”岗位实习,14%的学生在“出纳”岗位实习,39%的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如收银、统计、仓库管理、财务助理等岗位实习,占实习人数15%的学生在“与专业无关”的岗位实习。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企业能安排学生到对口专业岗位(会计和出纳)实习的人数只有53%,也就是说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完全接触到真实财会业务。从学生实习企业的规模和纳税情况来看,占半数以上的学生是在比较小型的企业或是小规模纳税企业实习,这说明大部分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健全完善的财税业务制度。从实习企业的行业来看,除少量制造业(7%)、商业(25%)、会计师事务所及财务公司(32%)外,属于其他行业的比例为36%,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能接触到系统的会计核算制度。
五、结语
高职院校传统的财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校内单一和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学形式,辅以校外顶岗实习完成实践教学。通过调查,上述教学形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就业和职业的普遍需求,因此,一方面应该继续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开发和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扩展校内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开设校办企业。企业的财会业务完全由专业教师主导完成,这样可以将实际的工作情境应用于现场教学,并能无限次安排学生轮岗进行实务操作。此外,可以充分共享利用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在校内设立财会咨询服务机构,服务于社会,机构业务由教师主导完成,长期分批让学生轮岗进行实务操作,这样既解决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难题,完善了“双师型”教师素质,又很好地弥补了学生在校内专业实践条件的不足。同时,从教师和教学角度来看,还应多开发一些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税务会计”等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将企业和机构业务引进课程教学。相信上述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财会专业技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产学合作 仿真模拟 会计 实践教学
对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化的新经济时代,给高职会计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明确指出,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职会计学生技能与行业需求的实践操作力、社会适应力远不及市场的需求,严重制约着会计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产学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是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出路,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产学结合、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顶岗实习失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的顶岗实习困难重重。一方面,企业认为财务会计信息是商业秘密,学生在实习时不能按职业岗位工作内容进行经济业务处理,学生的顶岗实习变成体验性认识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企业生产面临经营压力,尤其是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担心学生顶岗实习干扰正常生产秩序或影响经济效益,几乎对会计专业的实习生不接收。
(二)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形成有机整体
会计实践教学是由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活动的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组成。通过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环节互相联系、互相衔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提高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会计岗位工作能力。但是目前一些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互割裂,缺乏有机联系,没有形成一体化。如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单项实训中,均包含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实训内容,都有证账表的实训,但在内容及体系上相互割裂;再比如,会计电算化实训与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实训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处理手段不同。尤其是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以技能考核方式开设会计实训课程很少,一般只有附属于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受教学条件的限制,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只作为一门单项实训课程来上,没有将其作为综合实训课程,况且单项实训系统性较差,远达不到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
(三)实训教材缺乏仿真性、针对性,实用性差
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会计专业选用的实训教材是教师按实训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从企业中收集一部分经济业务经加工处理编写出来的,业务类别单一化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会计岗位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繁杂的经济问题,针对性不强,缺乏一套融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于一体、动态电子、立体化实训材料,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实训为例,一般每个参加实训的学生配备统一的实训素材——一本教材、一套凭证和若干的账页和账簿,实训中缺少岗位分工,往往采用混岗方式,每个学生都完成相同的全套的账务处理,对内部控制、与工商、银行和税务部门的业务关系的实训一般不涉及或无从涉及。
(四)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师资作为实践教学的软件,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薄弱,年长的教师不愿意进行知识的更新,年轻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实践技能,习惯于驾轻就熟地来进行授课,难以体现“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职教目标,导致高职教育“普高化”、人才培养“学究化”、教学模式“学科化”的现象出现。
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培养基础,需要达到角色、环境双仿真。如果学生的角色环境只能模拟出企业的产供销的业务环境,而无法模拟出会计工作的社会环境,将导致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基于产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构建
以“四合作”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四段梯级渐进式”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建立互助互惠的产学合作系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产业界培养实务人才、提供增值再教育服务,促进知识的更新、消化和创新,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良性互动。
(一)构建 “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当前大力推行产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条件下,构建“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实现从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个层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按照“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思路,建立临岗认识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含记账)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四段梯级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第一学年着重安排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参加从业资格考试,获取岗位资格证书,同时安排一定时间的临岗认识实习,认知职业岗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学年着重安排专业技能课程,通过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单项实训,适应会计核算岗位的初步能力;运用金蝶、用友等主流ERP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等课程的综合实训,以企业特定的会计期间经济业务为范本,提升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和综合能力。第三学年通过与记账公司合作,为当地中小企业记账,进行双仿真技能训练和毕业顶岗实习,学生以全真的资料、全真的操作体验真实的会计工作,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与知识的理解,完成从理论到实践认知过程的飞跃,取得实际工作经验,在完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实现专业实践教学角色、环境的双仿真,实现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二)大力推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模式
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校内实践教学、校内模拟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实行“内外结合,三层双轨”实践教学体系模式。在专业实训上力争做到双仿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来巩固实践教学,做到“内外结合”;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通过专业基础课实训及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单项实训培养学生专项技能,通过毕业顶岗实习、记账和校内的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实现学生从基础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三层”技能培养;借助会计手工模拟和会计电算化模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实现手工和电算化的“双轨”运行。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融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程,配有动态的实训材料、电子实训材料和立体化实验材料,开发内容丰富、仿真性强,满足教学需要的产学结合的会计实训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实训教程,以适应制度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培养要求。
三、基于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作机制
(一)合作企业与职业训练岗位选择
基于产学结合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财务工作岗位培养学生技能,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积极利用行政资源和地域优势,通过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合作,建立起稳定的产学合作基地。根据专业特色和区域产业需求,建立布点合理、类型全面、功能定位明确的产学合作基地,既有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公司,也有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满足学生在不同类型行业企业、不同会计职业岗位上的需要。对合作企业的选择要点面结合,重点审查合作方是否满足会计教学的基本要求,从企业资质(是否经工商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规范企业)、企业经营规模、开业年限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斟选,看其是否愿意与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培养会计人才,会计工作岗位设置是否满足教学需要。以工业企业为例,一般设置12种会计工作岗位,工作岗位应基本齐全,可以是一人一岗,一岗多人、一人多岗。合作企业及工作岗位选择事关产学合作的成效,企业提供的会计工作岗位应满足会计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需求。
教师组织实习小组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进行产学实践,让学生深入到经济实体,使其能身临其境,接触企业的实际业务,配合校内实践基地里的模拟数据练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同时教师充分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出谋划策,提供会计核算和咨询鉴证、教育培训服务,与企业合作和研究经济领域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以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在职青年教师定期去企业实践、锻炼,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企业的需求,并且把在企业中获得的技能带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技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产学结合,使学校、企业和学生实现三赢。
(二)校外导师的遴选和学生辅导与安置
产学合作的参与教师是合作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任用具备会计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担任产学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企业导师工作,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遴选企业合作导师时应充分考虑导师的从业工作经验、教育专业训练情况、任教科目所修技术学分、专业教育训练情况、个人的性格特质等。当产学合作导师确定下来并安排好会计职业训练岗位后,方可安排学生进入相应的训练岗位,开展对学生的职业辅导,学生经过认识、试探、准备与再适应环节,开始真正从事会计职业工作。在辅导与安置学生进行产学合作时,校内教学秘书应完成下列事项:公布产学合作招生简章;对高年级学生阐述产学合作的教育目标及价值;接受学生报名申请;收集报名学生特点、兴趣、能力资料;与学生面谈,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及意愿;选择并安排学生进入职业岗位。
同时,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积极利用当地的优秀的会计人力资源,聘请行业企业的会计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增加具有企业会计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三)制定产学合作计划书
与行业企业进行产学合作之前,必须与行业企业制定会计专业产学合作计划方案、产学合作协议书,以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利与责任。包括产学合作训练计划、经费与课时、权利与义务、辅导安排等。学校按合作计划书的要求安排学生在工作时段进入会计工作岗位进行技能训练,企业按相关法规支付实习津贴。
(四)产学合作项目评估
对进入职场进行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学生,其产学合作学习经历作为职场学习经历,学生产学合作结束后15日内根据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教师巡视情况,按规定进行学业学分记录,达到会计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学生,取得实习科目学分,可顶替校外实习科目学分,但不得顶替校内课程(理论课程)学分,但应特别注重产学合作课程与校内课程衔接性。
学校每学期产学合作项目结合后1个月内,对产学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由行业职业专家、资深教育工作者、行业分析专业专家等构成。教学效果比较好的则继续合作。
四、基于产学合作的计划保障机制
目前“四合作”正蓬勃开展,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个合作”为主线,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新机制,进行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校企间开展合作的新模式。为做好产学合作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产学携手是保证合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一)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1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引导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制度,建设以“政府主导、行业牵头、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体制和机制,密切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合作,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学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由合作厂商提供工作机会、工作津贴和生活补助,分享企业资源,兼顾学生意愿,以学生校外产学合作可适性为主,以家庭困难且品学兼优学生优先,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政府继续出台关于产学合作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经费补助、资助支持相关文件,对接收产学合作学生在予以经费支持的同时,对达到接收实习生一定比例的给予所得税减征或免征。
(二)政校企三方分工明确
为保证产学合作的顺利开展,政校企三方应携手共同成立合作委员会,明确三方的权利与责任。当地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教育、财政和税务部门应在产学合作中起到政府的主导作用,着力搭建桥梁,给予政策支持和经费配套。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合作衔接课程及课程标准,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密切沟通渠道进行充分协商,研究产学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校除负责日常教学之外,还要到学生工作场所巡访及辅导学生实习,解决学生在生活及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合作厂商主要提供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制定学生实习职业规划,执行工作任务分派及轮岗计划,提供企业导师,辅导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实践,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实习和高职院校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在职学生的学习、工作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进行必要的生活辅导,提供实习学生的津补贴与奖助学金,为优秀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三)产学合作模式
校企产学合作过程中,上课时间弹性配合合作厂商的工作需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课务安排采用轮调式、阶梯式等,除开设日间课外,还可根据学生上班时间的需要开设夜间、假日及暑假课,以方便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锻炼。产学合作计划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工学交替、弹性学制来开展的,协调厂商为在校学生提供工作机会,给予相应津贴,以提高职业技能,缩短与企业的适应周期,同时高职院校与企业分享设施设备,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究,促进就业。
(注:本文系浙江省科技厅2012年度省级高技能人才和技术创新活动计划项目《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2R30042,主持人:汪榜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失序与重建:我国社会第二次转型中的职业教育秩序研究》,项目编号:13YJA880117,主持人:朱芝洲)
参考文献:
1.杨辉.研究与比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汪榜江.基于“双仿真”的记账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74-75,93.
3.杨佳洁.高职会计“四位一体”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09):25-27.
4.林英法,杨瑾淑.工学结合视角下会计专业全真实践教学创新[J].审计与理财,2009,(01):44-45.
5.胡邦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赴澳大利亚TAFE的考察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03):57-58.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E232.5
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以能力为本位,重视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突出理论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其人才对应岗位为“中小型企业的会计主管、大型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人员、会计师事务所项目负责人”等,主要从事财务管理或会计实务工作。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企业或组织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有足够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好适应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这些培养要求,本文着重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探讨如下。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
课程体系建设是大学教育为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支撑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质量的高低。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全球意识和应变能力。合理设置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专业课程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一环,它圈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涉及到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否为将来的工作、深造和立人服务,综合素质能否全面提升等问题。
(一)公共基础课设置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围绕高考而准备,因此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差。学生进入大学后,高校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这些方面的再教育。
对大一新生来说,进入高校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此时,他们或许非常迷茫,所以高校需要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与人生规划”教育,让他们明确自己将来干什么,明确努力方向,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按照单位用人的要求不断塑造自己。常言道:“要做事,先做人”,在学校要做一个遵守校纪校规的好学生,走上社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大学生在法治社会必须知法守法,大学要加强“校纪校规与普法”教育,否则,学生被开除学籍或身陷囹圄后已悔之晚矣。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说,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礼貌素养和语言沟通能力,这是高素质人才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大学必须开设“口语表达与礼仪”课程。作为中国的大学生,必须要知道本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情况,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特色理论”。大学生不仅要能说,而且对各种实用文书要熟悉和会写,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实用文书写作。现代信息社会计算机已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大学生在大一必须学习计算机基础(如word、windows、excel和网络应用)等知识。作为社会人,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市场,我们的任何计划和行动希望有序高效,大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知识和管理学知识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可或缺。为了学生以后能够深造,为了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大一学生需要开设实用英语、经济应用数学、体育等课程。
(二)专业基础课设置
大学二年级,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要开设专业基础课,如会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电算化、金融学、财政学、会计信息系统、税收学等,实用英语可以继续开设,此学期要为大三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三)专业课设置
大学三年级,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要开设专业课,如商业企业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现代会计学(英文版)、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会计综合实训、审计电算化、国际会计、电子数据处理会计等。这些专业知识能为学生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方向选修课程群设置
大学四年级第7学期开设方向选修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去选择某个方向的3至4门课程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可选择的专业方向如:财务管理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国际会计方向、其他相关方向等,每个专业方向可选修3-4四门课程。这一学期同时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使学生在生活自理、心理素质、自主创新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毕业准备
大四第8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强化动手能力,熟悉工作流程,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和论文答辩,准备毕业。
四年制应用型会计学本科8个学期课程安排参考资料:
这种教学计划注重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夯实基础;其次,可以突出专业的核心课程,科学地构建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平台;再者,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这样既适应了市场需求,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能够较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
二、实践教学的设置
实践教学包括模拟实训、顶岗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实践教学取得好的效果,要认真编制教学大纲,加强专业实训室、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和创新,将实践教学与正常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毕业时真正成为实用型人才,为此,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一方面要注重校内专业实训,另一方面要加强校外顶岗实习。
(一)校内专业实训
校内专业实训是理论课的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动手、动口能力的初级阶段。理论课与实践操作课的课时比一般为7:3,比例高一些则为6:4。学校必须要加大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训室建设的投入,确保本专业所开课程学生的实训,努力做到让学生把知识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然后化为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期的校外顶岗实习打下基础。
(二)校外顶岗实习
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是应用型会计学本科进行人才培养和为社会服务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上升为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应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双方共同打造实用型人才,学校要根据实习学生规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定数量的校外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校外实习基地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也具有很强的支持作用,教师也可通过与企业接触了解社会改革动向,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素质拓展训练
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不仅要懂会计理论、会计实务、法律、政策,具备较强的专业判断和沟通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当今的大学生必须要进行专门的综合素质训练才能成为高级人才。综合素质训练包括通过独立生活训练使大学生能够生活自理,通过社交能力训练使大学生能够彬彬有礼、沟通自如,通过团队精神训练使大学生能够以大局为重、合作协同,通过自主创新训练使大学生能够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等等。此外,学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训练、科技创新、专业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个性发展。
因此,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会计学本科人才,必须设计合理的培养机制,科学地设置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等等,并且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分析解决问题果断,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能与他人团结合作,有创新意识,深受企业欢迎的应用型人才。只有这样,应用型会计学本科才能实现其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复旦教育论坛,2003(3)
[2]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江苏高教,2006(4)
[3]韩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衡水学院学报,2007(9)
[4]高晶.金陵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设计研究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应该是服务发展和促进就业,职业教育发展中要深化体制机制建设,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道路,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早在2006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教育部就重点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提出了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带动专业调整,引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标准和教学方法改革。这充分说明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我们也认识到会计专业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专业办学具有普遍性,全国现有会计专业学生达30多万人,大规模进入企业实习的难度太大。关于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学者也作了很多研究。何太明(2007)分析了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有状况,结合国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经验,提出了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建议,对会计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徐文杰(2009)在专业培养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标准,强调要与市场的需求对接。[2]汪晔(2010)指出双师素质教师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的关键作用,由于我国高职会计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偏低,同时又缺少有效的培训,所以很难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他提出会计专业工学结合首先要让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次才能谈学生的工学结合。[3]
二、“岗证学”“教学做”一体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一)“岗证学”、“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会计专业在教育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指引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很大进步。职业能力培养成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的关键,“岗证学”、“教学做”人才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符合职业教育和会计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基于VBSE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1.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
高职会计教育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脱离这个根本,很多高职院校办的跟本科一样,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的运用等等,导致学生理论掌握不透,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高职与本科间的区别主要在于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并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考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会一些基本的理论。基于VBSE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虚拟真实的经济业务角色。会计作为核算特定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管理活动,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强调某个会计主体,而忽视多个会计主体间的关联,比如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货币资金、托收凭证、信用证等教学知识点,让同学们融入到不同的角色中去,能够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并且不容易忘记。第二、虚拟真实的业务流程。模拟真实的业务流程是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要想让会计专业的毕业学生快速的上手相应的工作,就必须在教学中用真实的单据模拟真实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在模拟企业不同岗位部门间的业务中,熟悉业务的真实流程。
2.课程单项实训
课程单项实训是在所学的基础课程结束以后,进行的为期一个星期的课程实训。本次实训基于该课程教学中的单个技能项目,通过一定的载体将单个技能项目结合起来,让学生实训后对本课程有一个系统的理解,该过程中强调业务流程的仿真模拟,通过老师对流程的严格控制,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对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流程、财务成本管理等方面有一个系统了解,对一门课中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了解。
3.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强调岗位、流程和角色的虚拟,每个组有出纳、成本、总账和主管四个岗位组成,经济业务要求仿真企业真实的单据流程,同时业务涉及的供应商、客户、银行、税务、工商等角色在VBSE过程中都应充分考虑。这个过程中需要强调岗位的轮换,角色的扮演,以及流程的控制。其中流程控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这一环节,第一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强调流程控制;第二需要营造职场的工作氛围,让学生们树立团体合作意识,职场氛围的营造包括企业文化宣传、员工服装的统一、财务成果评比等方面。
4.校外顶岗实习
会计专业校外顶岗实习向来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大家都不愿意去碰,因为涉及的管理对象多,有学生、家长、指导老师以及分散的实习单位。我院会计专业实习考虑到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特点,选择的实习单位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代账公司等,实习期为6个月,每年派两批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每年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比例在30%左右,实习过程中定期进行岗位交流和轮岗。通过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让校外企业专家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来,并通过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5.毕业顶岗实习
高职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基本上就是毕业生自己找工作,对于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学生来讲是陌生的,求职的过程以及第一份工作的岗位磨合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挑战。教师需要做的主要是心理指导以及岗位磨合过程中的业务指导。我院近年来加大了毕业顶岗实习的管理,要求指导教师和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填写纸质的顶岗实习手册和现代通信手段的电子交流沟通记录,同时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来提升教师就业指导的质量。
(三)“岗证学”、“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
模式的质量保障体系的创新我院已形成校级管理、教学职能部门协调与监控、会计系管理与执行的三级管理体系。学院级别的监管主要在于宏观调控方面,其在监控体系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学院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校企合作理事会等部门来设计具体环节的监管体系,从而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2.建设质量保障体系的系统
会计专业全面落实学校制定的“六员联动”的监控机制,执行“三方评价”的评价机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4](1)建设教学质量管理系统通过制定详细的管理细则,从制度建设上保障该体系的实施。近三年,会计系适应二级管理体制的需要制定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与细则,明确各责任人及单位质量保障应承担的职责。(2)建设教学质量督导系统质量保障体系的监控方法和途径主要有:第一是宏观方面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第二是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第三是日常的教学检查,包括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等方面;第四主要是信息的反馈机制建设。在此过程中,将教务处教学检查员、质量处督导员、教学学院视导员、二级学院教务员及各班级学生信息员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同时督促顶岗实习中企业指导教师加强对学习指导的记录与反馈,实现了“六员联动”的教学监控体系。(3)建设教学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评价系统学校实行“四联机制”,由校级领导、院级领导、教师、党员学生分别联系基层单位与班级和学生,形成直接与学生接触,评价教学、实习中制度的管理与执行情况,并将反馈意见及时传达到不同管理层。同时重视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实现评价与反馈的时效性和全程性。3.实施质量监控和第三方评价的机制要保证质量监控的真实客观性,就要求监控的主体站在独立的第三方角度来进行专业的衡量。2012年学校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实施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项目。麦可思负责项目的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
三、“岗证学”、“教学做”一体化会计专业人才模式施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1.教学理念创新
现阶段高职大部分教师来源于本科院校,其接受的教育源于传统的本科理论教育,而高职的会计教学强调职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因此首先要从教学理念上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当然这个教学理念的改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来借鉴,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从而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
2.教师工作站建设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来源于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要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将教师送到企业中,教师工作站制度正是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有效措施,将老师放到企业半年至一年的时间,让老师实实在在的接触企业的会计、审计业务,给教师工作站教师报酬,并进行出站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如果单凭教师自己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参加锻炼来提升职业技能,效果会非常有限。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短时间内改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的现状不容易,因此我们还应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和培训。兼职教师具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优势,但是教学能力整体上还是比较欠缺的,因此需要在兼职教师的选择和授课内容安排上多考虑,毕竟兼职教师更多的是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参与到教学中来的。同时,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定期交流,实现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
(二)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学理念创新的基础,没有教学资源作基础,个人很难去突破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资源库包括教材、PPT、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师生互动平台等等,这一些列资源需要集体的精力和充足的财力投入,只有建设了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好的去贯彻教学理念并不断的创新。
(三)校内VBSE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VBSE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强化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通过虚拟经济业务角色、虚拟经济业务活动流程、虚拟不同业务岗位,来增强校内顶岗实习的仿真度,最大限度的“将企业搬进校园”,这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岗位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5]
(四)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7C-0026-03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这些与职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形成,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步积累。以目前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凡是经历过全面专业实习的毕业生,在面对择业、就业时,相对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毕业生而言,其竞争力较强,相对容易找到对口的会计工作岗位。而且进入就业单位后,也相对能较快地适应岗位需要。因此可以断言:这一切完全得益于职业学校多年来重视实践性教学的结果。所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方面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另一方面接受一定程度的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有利于增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的能力,缩短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如何拓宽学生实习实训渠道,增加学生实践机会,单纯依靠社会宏观层面去解决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主体的职业学校必须更多地将其转化为自觉行为。以下我们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谈谈职业学校如何多管齐下,拓宽学生实习实训渠道,创新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每个企业一次最多只能接受2~3名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因此,大批量地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会计信息又是属于企业的核心机密,为防止商业秘密外泄,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习生,即使是有的企业迫于无奈接受了,也仅仅把实习学生当做一般劳动力使唤,真正让学生接触会计业务的少之又少。为了使每一位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能有机会进行对口的顶岗实习,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真正接触会计实务,获得实际工作经验,我们可以尝试以下的做法:
一、利用校内现有校办产业或学生创业园,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的校办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容易被忽视。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些校办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流程与社会企业具有相通性,而且又大多数在校内,各方面条件便利。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校办企业,将其改造成财会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平时的专业学习,提供随时“间隙性”的实习实训机会。此外,近年来,职业学校一直提倡、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为学生创业设立了学生创业园。以江苏职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为例,学校就有一家以在校学生自筹资金、自主创办的创业实体“邮政e书屋”。因此,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创业便利的同时,也完全可以利用专业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力量,通过筹资参股方式,自行创办股份制或合伙制的校园企业作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这样,既有助于支持在校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自主创业,还可以为财会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让学生不出学校门便可以有机会接触会计实务,可谓一举多得。
二、寻求多种合作途径,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一)与会计电算化专业机构合作进行专业劳务输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务会计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事业单位专业性强、业务量大,尤其是每年1~4月份业务相对比较集中,正需要找一些财会专业人员帮忙,处理一些会计事务,比如为一些企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申报纳税、业务审计等事务。而这段时间也正好是财会专业学生进入毕业实习的阶段,双方在时间点上恰好吻合。为此,学校可以通过相应系部或专业教研室与这些单位签订合作意向书,让学生以劳务输出方式,直接进入相关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税务事务所,帮助他们开展相关业务工作,从而使这些会计电算化专业机构成为该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二)与会计职业机构合作,参与会计服务外包
目前,社会上各种记账公司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机构正蓬勃发展。记账公司的工作人员均是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他们来自不同类型的经济组织,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及其发展流程十分清楚,尤其是熟悉适用中小企业的各项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能处理各种形式的会计业务及相关的纳税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并进行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能满足各类中小型企业对会计等相关工作的需求。一个会计记账公司一般一年能接到几十家企业的业务,业务量非常庞大。如果学校能够依托现有的记账公司,参与其业务工作或承接其会计服务外包,这对于学校而言,无疑是等于新增加了几十个财会实习基地。同时,对于会计记账公司所承接的业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分期分批直接参与记账业务,由会计记账公司的专业会计人员作为校外指导老师直接指导学生进行会计业务的实际操作,可以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由于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掌握了会计记账的实践操作,如果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业务工作或承接其会计服务外包,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还能进一步积累实务操作经验。如果企业今后事业规模扩大,需要聘请专职会计人员,也可以优先考虑先前参与其记账的学生。不仅如此,各种记账公司因其会计业务的全面性,而与职业学校日常教学中会计模拟教学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三)由学校牵头,在社会上成立独立的会计服务公司
学校可以利用有经验的和肯钻研的会计教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财务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办学校自己的会计服务公司,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一直从事实务操作的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做校外指导老师。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轮流上岗,全程参与企业审计工作,为一些企业记账,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会计业务环境,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业务场景。学生进企业有诸多不便,但企业里有经验的老会计们走出企业,只要在不影响自己企业利益的情况下都能很热心地参与进来,所以能给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在校学生提供很多的指点和帮助,而且还能帮助中职校中没有实务经验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实务经验,同时也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经济利益。
三、广开渠道,争取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
传统的学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大都是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进行安排,学生的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也由学校统一考虑、安排。万一学校考虑不周,岂不白白浪费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的大好机会。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家长,积极联系实习实训单位
根据调查,目前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当初选择这个专业时就有很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毕业后,要么直接进入家族企业从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要么通过关系进入亲朋好友的企业做一名会计人员。所以,学校在计划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过程中,为了避免浪费学校实习实训教学资源,少走弯路,可以先召开家长会,鼓励有家族企业背景或有人脉的学生家长利用自身优势自主地为学生联系顶岗实习单位。同时,作为学校实践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管理绝不能放任自流,学校有关教学部门和专业指导教师可以在其顶岗实习期间进行巡回检查,加强管理。
(二)充分利用以往毕业学生,创设实习实训条件
近年来,职业学校毕业生中,通过创业而走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凡是成功创业的毕业生往往对母校有着很深的感情,绝大多数优秀毕业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还在求学的学弟学妹来回馈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校友的母校情结,在比较成功的校友企业中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友企业”会越来越多,相信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一定会支持母校,与母校合作, 共同创办校企合作式的实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