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6 05:3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评副高教育教学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学能力;教学水平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强调:“要建设教学团队,培养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目前,国际教育部、省教育厅以及各高等院校组织开展的教学团队建设,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我将自己对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一、学校重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想长远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关键。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一)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和校内外培训。高校教师,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师,都不是师范专业出身的科班教师,在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存在知识缺乏的现象,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的培训工作,弥补这一缺陷。另外,高校还应该制订完善的培训制度,既要组织校内培训,有计划的安排本校优秀教师以及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经验的交流和知识的更新;还要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培训,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保证教师及时汲取新知识和技能,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培训
科研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关键点,因此学校应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根据我校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特点,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提高教师的科研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创造有利的科研环境,鼓励教师进行科研课题的组织和申报,尤其是针对当前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教学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能力,为教学团队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等,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仅要做到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优化,还要做到长期性和稳定性,人员流动频繁不利于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根据我系教师团队特点,可发现以下问题:①教师年龄年轻化;②学历层次较低,研究生、博士生比例不足;③中高级职称教师较少;④人员流动性大。因此,我系在建设教学团队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①优化教学团队的年龄结构,一个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老中青三个年龄阶段的教师比例应该合理,这样有利于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②积极引进高学历(研究生以上学历)、高职称(副高级职称)的人才,从而提高团队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科研能力和水平、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③制定各种措施,尽可能的挽留人才,保证人员的稳定性,这样方能建立合理的教学团队,合理的团队是提高团队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
教研室主任是整个团队的核心人物、灵魂人物,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超强的业务能力。教学上要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成绩突出;思想上要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能结合专业办学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因此,选择和培育优秀的团队带头人是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关键。
在我校教研室主任一般都是由资历较高、职称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人来担任的。以我系来说,教研室主任是副教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那么在组建教学团队时,就应该充分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以教研室主任为核心建立教学团队,教研室其他成员要积极参加到团队中,并要拥护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作为教研室主任,切实发挥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本团队共同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四、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精神
教学团队要想得到提高和发展,团队精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在团队建设中顾全大局、淡薄名利、团结奋斗,并且要培养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这样才能产生团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发挥团队强大的协同力,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实现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的实质性突破,进而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和水平。五、健全外部保障制度
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学资源、资金、人力等配置对教学团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有巨大影响,因此学校应该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包括物质支持和制度保障,让团队可以有更自由的发展空间,进而使团队得到提高。
五、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高校的长远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是学校长远发展关键中的关键,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公平、公正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教学团队的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督导听课、公开课、教案讲稿检查、说课、学生评教、同行互评的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评价,来了解和促进教师的自我学习,表彰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而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这样既能及时了解教学团队建设情况及团队能力和水平,也可以促进团队自觉进步。
激励机制在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优秀团队要及时给予表扬,做出突出贡献的,还可以给以相应的物质奖励,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团队自我提升的有效措施。
总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团队培养与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建设和管理好教学团队,充分提高教学团队的能力和水平,才是学校长远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岳慧君,高协平.教师教育教学发展视角下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不断深入,逐步由规模化扩张向内涵化建设转变,教学质量问题就成了高职院校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命线,对教学质量的督导也就成了高职院校探索的永恒主题。
然而,由于高职院校内部的教学督导工作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实践先于理论的发展,教学督导工作仍处在摸索阶段,各校对这一机制的性质、任务和具体模式的定位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学督导方面做法各异,并未形成高职院校规范化、制度化的运作机制。有对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督导,有对教学各个环节的督导,绝大多数注意力只停留在对课堂教学的检查与指导上,很少关注学生的“学”,更谈不上形成督教、督学、督管相结合的“三督一体”的督导机制。
为使高职院校内部教学督导机制合理定位,构建规范科学的教学督导模式,提高校内教学督导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进教学督导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程,笔者就有关“三督一体”教学督导机制的思考谈点浅见。
一、“三督一体”教学督导机制的主要内涵
所谓“三督一体”教学督导机制,指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以正教风,对教学管理各环节进行督导以正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督导以正学风。其中,以督教为主导,以督管为保障,以督学为目的,三者相互支撑又紧密结合,形成督教、督管、督学“三位一体”的教学督导体系,以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1.督教。督教就是对学校及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引导。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活动的督导,如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评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指导。二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督导,通过听课、评议、检查教案、调研、反馈等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督促、指导、扬长避短,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督学。督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督促、评价、引导。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理论功底不均衡,有的基础较差,认为自己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上产生畏难心理,对有的课程甚至认为难而放弃。有的学生在中学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大学后,加之大学管理方式的不同,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学习就会放松。因此督学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现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态度与纪律、学习动机与目标的督促、引导,使其快乐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形成良好的学风。
3.督管。督管就是对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指导。督管内容覆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规范以及教学质量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课程管理、教材管理、教学信息管理等等。督管的目的在于推进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监督管理制度的落实,检查管理人员落实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等等,在管理人员中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三督一体”教学督导的组织机制
组织机制的实质是组织体制――即组织机构设置及其隶属关系。
根据高职教学工作的需要,教学督导机构应设为常设机构,隶属校长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直接领导,并对其负责。其人员设置拟根据二级院系数量而定,一般1-2个二级院系(视大小而定)设专职督导员1名,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二级院系可视情况设置1-2名兼职督导员与专职督导员组成督导小组,负责对口二级院系的教学督导工作。学校督导机构拟定名为教学督导处(或督导室),设正、副职领导各1人,专职干事1人,专职督导员若干人。
教学督导工作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督导员队伍建设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一是要建立专兼结合的督导员队伍,教学督导员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有丰富的高职院校教学与教学管理经验和威望,热爱教育事业,政治思想素质好,具有奉献精神,办事公正的中老年教师担任,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必要条件。要安排具有高度责任心与敬业精神,为事公正具备良好人格魅力的专家充实督导员,尤其是负责人的岗位,不能把它作为闲职来对待,安排“闲人”充当督导员。同时,要在中年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中选拔一部分人充实到督导员队伍中,使他们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优势与老教师经验丰富的优势互补。二是要注重学术型、实践型、管理型相强合。督导工作涉及教学与管理、学术与实践等多类型、多学科,既要有专业造诣深、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学术型教授,又要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还要有教育教学的科学理论修养,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的管理型教授。只有这样才能胜任高职教学督导工作。三是要注重督导员督导水平的培养。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不能延用高职前(即中专)的教学督导经验、老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管理水平都是不够的,低层次的。也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理论学术型的做法。必须对现有的督导队伍进行培训,不断更新理念,树立高职教育教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掌握高职教育教学特色规律,突出能力型、动手型的优势,联系实际,解决高职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四是校长要高度重视教学督导工作,要树立起教学督导机构的权威,要把督导评价意见作为晋级晋升的重要条件。二级院系要重视督导员意见和建议,对于这些意见和建议处理结果要及时给予反馈。
三、“三督一体”教学督导的运作机制
1.健全工作规范。一是教学督导工作的进行要健康有序。不可因人而异,固事而异。要有明确的职责、有工作目标、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有例会、有请示、有汇报、有完整的资料,工作要规范化、制度化。二是教学督导工作要根据教学规律,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教、学、管的各环节进行督导。如开学前要对教学准备工作包括教学卫生、教学设备的督导等等,学期中的常规督导包括听课评课、专项检查、座谈反馈等等,学期末的成绩管理、计划落实、教学目标检查等等,都要与教务处密切配合,开展督导检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督导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2.把握督导定位。一是在督导过程中正确把握“督”与“导”的关系,督就是监督、检查、督促,旨在发现问题,而导则是引导、启发、纠正,旨在解决问题,所以督导工作要以督促改,以导促建,导督并举,重在引导。二是在督导运行中还应把握好三条原则,即督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建议不决策。运行中要把好度,多关注、多帮助、多提建设性建议和意见,不挑刺、不替代、不拿主意,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教学质量过程中的推动作用。三是在问题处理中摆正好三个关系,即督导与教学行政部门间的关系、督导与师生之间的关系、督导与决策层面间的关系。督导工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实际,以理服人,重在改进,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借机整人、贬人,不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教师的益友,领导的高参。
3.重抓过程监控。过程体现内容,督导工作,重在过程。整个教学督导中要抓好六个过程的监控。
教学准备过程:开学之机对教学卫生、教学环境、教材准备、教学计划、教师备课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督促,并将结果迅速作出反馈。
课堂教学过程:课堂监控主要手段是巡课、听课。巡课主要监控教学秩序,抓住几个时间段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改进。听课主要监控教师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对教师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的过程、效果进行评价,提出具体建议,在教学方法、技巧、新的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教师总结提高。
专项督导过程:是指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带有倾向性的、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题立项督导检查,提出解决建议,比如对实验实训、机房操作、网络上机等学生个体学习的行为,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把握等情况,可作为专项指导、检查、巡视,发现不良倾向,提示有关部门和人员,予以关注并解决。
教学管理过程:对教务处、教研室、系(部)等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内容包括院系巡课记录、计划、制度、办法、科研、教研活动、成绩管理、评教评课活动,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教学管理文件等等。
学习管理过程:对学工、团委、学生会等学生和学风建设管理等方面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还可通过调研、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与效果,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召开专题报告会,经验介绍等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学习方法、兴趣、动机、目标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质量测评过程:教学质量测评是督教的重要过程,测评中要有同行、领导、学生参与,通过系列测评,公平、公正、公开、准确地掌握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查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能力培养、教学效果方面的基本功与实际水平。
4.及时信息反馈。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必须及时反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把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信息资源;二是把师生对学校工作中带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看法、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或有关部门及院、系(部),促其及时研究解决,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信息来源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查、师生座谈、随机抽查、调研等方式获得。反馈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如请示汇报,定期会议交流,师生座谈交流,个别约谈等等,多提建设性意见,正面帮助,总结提高,促进教风、学风的正向转变,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教学督导的目的。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世界各国都把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和教师群体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奋斗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持久的奋斗和探索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有职业资格的认证等外在的条件和制度的保障,更是一个从业者群体和教师个体的自觉的内在追求,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过程。2006年底,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标志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同时也意味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了新的契机。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教育问题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而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高低又直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视阈下提出的一些新要求对教师尤其是农村中职教师的知识和能力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依靠农村现有的资源,发挥其优势来促进农村中职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困境进行分析,并以特有的视角进行路径探索,以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开发和转移。农村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而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发展,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校本课程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呼唤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其次,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加快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速度,促进农村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对农村中职学校的教育功能认可度也会相应提高,从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师的专业智慧。只有具备了专业智慧,才能使教师对教育问题及其情境具有敏感性,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和妥善处理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掌握教育的艺术。
二、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一)职业认同感低成为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阻力
教师职业认同是其获得社会专业认同的重要心理基础。教师的职业认同不是单一的。人们期望教师进行职业化的思考,表现出职业化的行为。社会的要求、他人的观念和期望影响职业认同的形成。但是,教师个体并不是简单地采用那些社会既定的职业特性(包括知识和态度)。他们对职业特性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影响着他们自己应对这些特性的方式。众所周知,职业技术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是中职教师最大的诉求。职业教育要求教师至少是“双师型”教师,即一方面是讲师,另一方面还要是技师。强调专业操作实务和能力,用操作性的教材,上操作性的实训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快乐和满足,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就业取向的中职教育,决定了其教师的专业性是实践型的,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师范技能,更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中职教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少,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数多。(2)教师结构不合理,兼职教师少,专职教师多,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人数少,中低级职称的人数多。(3)“双师型”师资短缺,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4)教师队伍不稳定。(5)师资培训内容滞后。(6)有社会实践工作经历的人数少,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人数多。(7)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少,培训基地严重匮乏。(8)中职师资队伍的职称评定工作体系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倾向。可见,中职教师由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业务能力的有限性致使他们无法胜任工作的需求而导致职业认同感低而无心专业化发展。对于农村中职教师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下,资金上的缺乏、信息上的不畅通、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观念上的偏差等等使得农村中职教师缺乏有效的专业化发展途径,教育热情锐减。
(二)社会认同感低、职业倦怠感衍生影响着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首先,根据《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由于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无法实现这一目标,造成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无法正常释放,社会对农村中职教师认可度不高,从而使农村中职教师生存比较尴尬;其次,研究表明,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与职业倦怠存在高强度的相关性,二者都能导致工作满意度的下降。农村中职教师在学校承担着众多的角色:知识传授者、行为示范者、班级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心理咨询师等角色。在每天的工作中,这些角色要不断地转换和定位,教师往往找不准自己的定位,从而在自身发展目标等方面意识模糊,容易引起这一群体产生心理问题。最后,随着现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农村众多的核心家庭集几个家庭的力量让孩子上普通高中最终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从而使农村的中职学校处在“招生难”的困境。当然,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孩子不擅长读书迫于无奈让孩子在中职学校就读,一般来说,这些孩子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常常在初中教育阶段就表现出许多的问题行为。这样就使农村中职教育陷于“教学难”、“管理难”、“就业难”等办学困境中,教师也忙于教学,忙于招生,忙于管理,这样的职业压力也加重了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三)农村中职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是阻碍其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动因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教师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更高层次的追求。然而现实却是部分教师对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只是把教育教学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缺乏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据调查发现,由于农村中职的教学特点倾向于实践教学,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教育教学新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产生职业倦怠。另外,与普高教师相比,农村中职教师觉得自己没有成就感,从而造成了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缺失无意于专业化发展。
三、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探究
(一)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形成合理的社会期望。全社会应给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角色予以合理的定位,减轻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压力,对农村中职教师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宽容、支持与配合,恰当地满足农村中职教师的合理需求。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否正常就业虽然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但也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学习。如果社会把农村中职教育的功能不能合理释放仅仅归咎为教师的责任,这样一来就难免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而产生职业倦怠。
其次,要加强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对其成长进行科学的研究,既要培养农村中职教师的知识、技能和研究能力,也要注意培养其的情感与意志。在职业政策上,应加强政府主导度、行业支持度、企业参与度、内部努力度、社会认同度等,增强农村中职学校的基础能力和资源供给,改观全国城乡和区域的教育资源不平衡状况,为农村中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护航。
最后,增强农村中职教育的吸引力,加强职业教育战略意义的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职教的舆论氛围,使农村中职教师感受其职业的生命力而有意地、自主地进行专业化发展。随着职业教育保障措施力度的加大,资源配置的调节优化,农村中职学校的地位、实力、面貌和形象将会得到很大的改观:财政经费增长和多渠道投入增加,必然使农村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一大批校企合作的职教集团和职教园区建设,树立了职业教育新景观;农村中等职教改革创新示范校的启动和实施,必然起到标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使农村中职学校有了与普通高中相比肩的学校;新一轮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开展,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开发力度加大,将使“双师型”、“专职+兼职”等师资队伍素质和结构明显提升;重点专业、精品课程、校本教材等建设,带来的是农村中职学校内涵的提升和特色的发展;“请进来,走出去”和“学校-企业,课堂-车间等多位一体”“模拟工作环境”等多种形式,带来的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农村中职学校结构性的变化和内涵式的变化,更加“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这样的学校没有理由不受青睐的同时,这样的老师也没借口拒绝专业成长。
(二)提高农村中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1.引导全社会关注农村中职教师职业,不断提高农村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切实提高其工作待遇。这样才能让教师在工作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工作的动力,获得成就感,增强其职业认同感和自尊感,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进而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和工作业绩。
2.引导农村中职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加拿大的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在描述教师职业的几个鲜明特点时曾经指出,教育目标的无边界性给教师带来伤害。目标远大,但缺乏对细节和技术的考虑,实际上使绝大多数教师情绪低落。因此合理地设计教师职业生涯对于教师的职业认同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村中职教师成长规划是一个过程,直接指向教师成长的未来,贯穿于教师成长的整个过程。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计划和管理,使自己的能力、技术、价值观等沿着崇高的目标,不断追求、不断实现,从而使农村中职教师个人的生涯获得极致发展,促使职业认同的形成。
(三)提升农村中职教师的反思意识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实践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呈现出办学规模激增化、专业种类多门化、办学主体多样化、办学形式多元化的特点。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多地体现为外延的变化和规模的扩张,以及数量上的增长,而内涵建设和质量提高则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规模扩张与内涵建设不相适应,致使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原本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表现得更加突出,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从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状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要特色化办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内涵建设。笔者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探讨,谈谈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内涵建设。
一、内涵建设的含义
内涵是指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工程,教育部在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文件中还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五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这些内容实际上就是内涵建设所反映的精髓。只有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为国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由于起点低、增长快,虽然数量大幅度增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办学思路不清晰,定位不准;二是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乱杂;三是师资队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四是育人模式陈旧落后;五是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提升教学质量缺乏保障。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近三年来,我们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根据学院发展情况,及时从打基础、扩规模、建校园转为抓内涵,提质量,创特色,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抓内涵建设必须从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
(一)抓内涵建设,务必理清办学思路
“没有定位就没有地位,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抓内涵建设首先必须理清办学思路。高职学院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培养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面对我省开放型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我院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作出了科学准确的定位,提出了“按国家标准建校,用世界眼光办学”的办学思路,确定办学宗旨为“招得进、育得好、送得出”,发展思路是“立足江西、面向全国、走向世界”,人才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始终坚持“从严治校、争创一流”。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我院现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先进办学理念,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准确的办学定位,探索出了新的办学路子,为国家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外经贸专业应用性人才。
(二)抓内涵建设,务必正确设置专业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院提出了“面向社会办教育,围绕产业设专业,帮助企业育人才”的办学思路,坚持“需求与优势互动”的原则,不跟风,不越格,不趋利,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进行专业设置。我院在专业上强化“外语、外贸”专业特色,开设了外向型、管理型、服务型等三大类共37个专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已形成以培养外向型人才为特色、较为完整的专业群。正由于所设专业适应了人才市场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我院培养出的学生“适销对路”,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有的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而使招生与就业工作实现了“进口旺、出口畅”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抓内涵建设,务必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建成“双师”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必须提高教师综合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一是要抓高素质教师引进工作,我院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面向全社会重点引进了300多名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二是要抓培养提高,我院出台了各种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或离职进修,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通过选派出国培训、学历进修、短期培训,以老带新、岗位练兵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业务水平。三是要重视优化结构。我院引进了博士8名,聘用了13名外籍教师和近百名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专家、学者以及有关外贸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业务骨干为客座教授。目前,我院拥有专任教师569人,副高以上职称135人,“双师”素质教师近百人,已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双师”突出,能适应省级示范性高职办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四)抓内涵建设,务必创新育人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途径,不断创新育人模式。我院紧密围绕“育人”积极开展工作,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上“一专多能”、“一凭多证”的培养,引进了德国成熟成功的行动导向理念教学方式,确定了“六有”育人标准(即有较强的专业操作能力、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有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有开拓创新能力、有健康强壮的体魄),紧紧围绕社会经济发展,依托外经贸行业,重点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理论用得上、外语能开口(口译能力较强)、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毕业生达到‘学外贸的能谈判,学会计的会做账,学外语的能开口讲’的要求,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使学生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五)抓内涵建设,务必重视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训室的建设方面不仅要在数量上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更要突出实训效果,要全面贯彻“实境育人”职业教学思想,强调实训室的技术内涵、逼真的实训环境、完备的设备配置、配套的实训教材、科学的组织管理,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把实训室建设成“教学工厂”,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目前,我院已建成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国际贸易实务、同声翻译室、出入境语言情境等一批服务于实训教学,集训练、实务操作训练、娱乐服务训练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职业化、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已与121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了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使学院与企业和市场更紧密地结合,充分满足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教学实训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的需要,我院成为具有高职特色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了实践教学和各类培训的需要。 (六)抓内涵建设,务必突出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高职院校独特的、持久的内涵。我院按照“面向市场办教育、围绕产业设专业、帮助企业育人才”的办学思路,主攻一个“外”字,强化外语外贸专业特色,开设了英语、日语、德语、韩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等7个语种专业,计划到2015年我院将建成10个左右外语专业。为营造外语学习环境,开办了独具特色的外语角、外语商店、外语餐厅,营造出了浓厚的外语学习氛围。由于我院办学特色鲜明,育人模式定位准确,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是:“外语好、上手快、能吃苦”。
(七)抓内涵建设,务必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的标识,其意义重大。我院着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完善校园标识文化建设。我院拟定了校训,制作了校徽,设计了校旗,谱写了校歌,创办了校报,拍摄了学院专题宣传片,制作了学院宣传画册,建成了校史展览室等。二是要注意突出校园主题文化特色。我院根据“外向型”办学实际,在新校园建筑上具有中西合璧的设计特色,曾被部长称赞为“世界建筑的小博览会”。学院对信息中心大楼和四栋教学楼进行了统一命名,在不同风格的建筑里镌刻了相应的语言文字座佑铭,在校园的主要广场和每栋教学楼庭院里树立了中外名人塑像和艺术雕塑。整个校园充满了浓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三是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我院很早就成立了“心理咨询室”, 从人力、物力、财力上不断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开展学生个体心理咨询服务,建立功能齐全的心理活动室和心理放松室,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办了《青年之声报》,建设了心理咨询中心网站。四是要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我院团委、各系每学期开展了很多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专业技能,陶冶了学生思想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组织和社交能力。五是要抓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学院各项管理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我院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新制订和修订了组织人事、教学教务、实训实习、科研工作、学生管理、就业指导、财务管理、图书电教、后勤管理等方面管理制度100多项,促进了学院各项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轨道。通过长期规范的制度约束和管理,在广大师生中好风气蔚然成风,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氛围,建立起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8、抓内涵建设,务必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是高职院校提高国际知名度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国际合作办学的机遇,为优秀学生架起出国留学和深造的彩虹桥。我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着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一是聘请外教长期驻校上课、聘请外籍专家来校讲学、外派师生访问团等方式不断深化和拓展国际交流。二是抓好国际合作办学,已与美国教育联盟、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韩国大元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开辟了5个合作办学专业。三是选派鼓励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和进行学术交流。四是办好招收国外留学生工作。我院已获得接受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进修的资格,积极开展双向国际教学交流。
(九)抓内涵建设,务必重视监控评价体系
我院从2003年升为高职以来,逐步建立起了院长办公会、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督学办、各系部(系部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干事)、教师等分级管理和层层监控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院系两级领导带头上课、带头听课、带头评课,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学院聘请了责任心强、治学严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业务实践经验的老教师组成独立的教学管理督导办公室,通过学生座谈会反馈、各级领导听课、教师互相听课、教师座谈会、课堂秩序检查、教学文件检查等形式,及时对教学信息进行搜集和反馈;查阅授课计划、教案、试卷综合分析报告、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评教、教学检查、新生素质调研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多种形式,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得以客观、健康、有效地运转,确保了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获得了良好效果。
(十)抓内涵建设,务必增强社会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