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

时间:2022-09-08 16:3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个人读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个人读书计划

第1篇

然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如人意。通过对我校八年级学生的调查,我发现在课外阅读方面最值得语文教师注意的有以下几方面:

1.大部分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能增长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但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2.大多数学生阅读仅凭兴趣,无明确目的,无具体计划,无有效方法。

3.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偏少,并且不少课外书的内容低俗、有害。

显然,在这样无序的背景下进行课外阅读,其效果必然不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引导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特别重视下面两点:

一、有序组织

各学科知识都是有体系的,有其整体知识框架及其变化的规律。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时必须遵循其规律而有序地进行。课外阅读,因为阅读内容的广博、阅读心态的平和而使之具有开放性特点。可是,一味地开放必将导致阅读的散漫和迷乱,带来的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一无所得。因此,课外阅读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加强阅读知识体系的建构而有序地开展。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不同。这些能力一般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学生的阅读对象也必须与这个过程相适应,与学生的心理相适应。比如,刚进初中门的七年级新生,稚气未脱,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儿童文学的兴趣爱好;八年级时可以引导他们读一些浅易的中长篇作品,逐渐向青年文学方向转移;九年级时不仅要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赏评(不拘泥此法,可随学情而作调整)……就这样有序递进,由比较单一的纯阅读上升到培养他们鉴赏能力的高层次阅读。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任由学生随意博览,那么,结果必然是前读后忘,所获无几;或囫囵吞枣,不知其味。“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朱熹),循序渐进乃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法则。一个能力较低的学生阅读高层次的书与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阅读低层次的书,都无疑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一定要有长远的、有序的规划。

这里的“有序”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有序地管理,规范学生的阅读行为。一方面,可以建立班级图书阅读制度,安排阅读的具体时间,选任认真负责的管理员,使每周的阅读课开展得正常且有序。另一方面,当前的图书市场鱼龙混杂,大量内容粗俗的“武侠”“玄幻”“凶杀”等小说充斥市场,更有一些低级趣味、不健康的读物悄然流传于学生当中。处于特殊年龄阶段的初中生,由于缺乏较高的鉴别能力,就容易沉迷于其中。这样不但导致阅读的盲目无序,更有可能对初中生的人格造成严重的损毁。所以,对初中生课外读物的甄别与筛选必须严格而慎重。有了这样的前提,课外阅读才有健康的氛围,初中生才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开阔视野、陶冶性情,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有效指导

有了知识体系的约束,课外阅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吗?关键还在于阅读指导的过程要有效。有效阅读的方法很多,不一而足,但我们老师要引导初中生找到最切合自己的阅读方法,要遵循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基本规律。在指导阅读的实践过程中我是按以下方式进行的:

1.拟好计划

培根说过:“盲目会使你万事不成。”课外阅读也需要制订计划,读什么内容的书,希望解决什么问题或者需要达到什么目的,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好是列出清晰的阅读书目,这样就可以避免阅读的迷茫。我在初中三年每学期开始都把具体书目列给学生,各学生再从中作挑选,制定好个人具体可行的阅读计划。这是克服阅读盲目性、实现阅读目标的根本保证。

2.重视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勤奋阅读,精神可嘉,但如果学而不“记”则忘,“学而不思则罔”。课外阅读由于书籍杂而多,阅读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随意,这就必然增加记忆和理解的难度。要克服这种不利因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动手写好读书笔记,以巩固记忆;同时还要多思,以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而且,这些笔记还可能是今后写作的重要素材。

3.加强交流

个人的精力与时间毕竟有限,因而个人阅读所获取的知识信息量也是有限的。为此我们可以组建阅读小组,在组内分配不同的人阅读不同内容的书,然后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会上组员之间交流信息,互通有无,丰富积累;交流感想,触类旁通,互补优势。这样,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条件下,获取最大限度的阅读效益,使课外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篇

一、自主学习

熟悉习网的童鞋们一点都不陌生这个功能了吧!大家是不是都已经尝试过自主学习了呢!自主学习不仅可以自己对自己进行测试,还可以对以前做错的题目进行统一的分析与改正,而且还可以自己增加新的单词,便于自己记忆。这样才会对知识加深印象,更加巩固哦!

步骤: 登录 - 进入书房 - 自主学习

一个学期的课程已经上完了,同学们,你们的错题本里面的题目是不是已经都弄明白了呢?生词本里面的单词是不是已经都记住了呢?要一个一个的消化,这样才能把它们都吃透,下次看到已经被你解决的题目的时候你就是强大的胜利者啦!

二、读书计划

不知道童鞋们这个学期读了多少书呢?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本好书可以带给人不同的享受,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人的气质,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智慧的人。那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来读呢?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供大家选择:

小学段: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小王子 狮子王 格林童话集 窗边小豆豆 机器猴传奇

初中段: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木偶奇遇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 北欧的神话传说 日本民间童话故事集

高中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庄子传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京华见闻录 隐蔽的历史

读书最好要留下读书资料,你可以直接把你的感想发表在文章的评论里面和大家一起讨论,你也可以做读书笔记,比如专门制订一本读书笔记本,写读后感,经典句子摘抄等。而且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更好的理解书本的知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印象哦!

你也可以把你想要读的书全部记录在书房的读书计划中,这样你就不会忘记了。上学期的读书计划都有没有实行呢?不要忘了哦,赶紧去记录你要看的书也看看你还有哪些书没有读吧!进入读书计划>>

步骤:登录 - 进入书房 - 个人设置 - 读书计划管理

三、在线学习

除了在书房里面可以学习,不要忘了还可以在习网的各个页面都可以自由地学习哦!比如你可以进入在线听力去听你想要听的英语和中文听力,有各种寓言故事,英语广播,英语歌曲,美文赏析,英语名着,同步课文还有中文小故事等各种听力哦,推荐:

小学段:the monkey and the dolphinlittle snowmansally, go round the sun

初中段:friendsbbc learning english - red carpetyou're not sorry

高中段:the weekly address of presidentmy happy endinga new house

同样的,你也可以进入在线口算去锻炼你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在第二课堂里面自由的阅读各种书籍,猜字谜,脑筋急转弯等各种趣味活动。

四、和同学老师在线交流

寒假期间大家虽然都没有在一起学习了,但是大家同样的可以在习网上互相交流呢!有什么问题不懂的可以 发消息 给老师,有好玩的可以发表在 班级空间 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哦!比如大家可以把在寒假期间拍到的好玩好看的照片上传至班级空间,把在寒假里面发生的趣事发表在 班级博客 里面,遇到疑惑的问题也可以在 班级讨论区 里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呢! 进入班级空间>>

第3篇

一、“课内课外互动”模式重要性

在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仍旧存在一定的误区,从而制约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课内阅读教学同课外阅读指导基本是割裂开来的,没有实现课内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互动,从而制约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不断提升。对此,有必要结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重点就加强语文课内课外阅读教学互动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传统语文教学思维的影响,目前很多家长、教师和学生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初中语文课内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但是无论是在课上阅读教学环节,还是在课下的阅读指导环节,对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仍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内课外互动”模式的构建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制约了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上的拓展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具体来说,造成不良阅读现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学生看课外读物是在浪费时间,就像是在读“闲书”,是对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其次,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对语文学习有帮助,但是担心学生阅读到不健康的书籍,所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过多干涉,往往是强迫学生背诵阅读材料或单纯的阅读古文、古诗,没有践行科学的课外阅读指导思想。此外,有些学生的课内阅读活动过于“功利化”,将课外阅读目标片面地定位于学习成绩的提升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上,阅读材料的选择过于单一,有的教师和家长甚至只让学生阅读作文书,这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课内课外互动”的应用策略

1制定科学的课外阅读计划

通常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以及制定阅读计划时,要尽量配合教材进行,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良性互动。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阅读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首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措施,确保学生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朗读、泛读、默读、浏览、精读、速读乃至背诵等多种课内外读物的阅读方法,为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确保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课内外阅读计划,这是确保课堂内外阅读活动得以长期有效开展的前提。

2丰富“互动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课内外阅读进行指导时要制定多样化的互动阅读指导方法,以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作为主要推动力,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课内引趣法,即对语文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学生学完《出师表》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演义》等名著;故事激趣法,即教师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学龄特征,在语文课堂上给学生讲一些非常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更多读物;交流展示法,即组织学生相互之间介绍好书,做读书心得的交流等活动,如有的语文教师在班级的黑板报上专门开辟了“读书心得”栏目,为初中生语文阅读心得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此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端正课外阅读的态度,养成做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的好习惯,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初中生不仅具有好奇心,还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所以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内,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指导,课外阅读活动要充分结合课内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对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制定阅读指导策略时,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来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初中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例如,学生可以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读书交流会等相关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充分满足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中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促进初中生在课外能够多读书、多好书,时常保持较高的阅读信心与良好的阅读心态,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以点带面,指导学生读书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代表作,因此,初中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以点带面,指导学生多读与课本内教学内容或作者相关的好书籍,切实提高阅读效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良性发展。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内语文教学的进程,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构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全新阅读教学形式,拓宽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渠道,增强课外阅读指导的针对性。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健康有益的书籍,要避免学生的课外阅读严重脱离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多选择既符合初中生学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又能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的读物。

5增强学生课堂内外阅读的自主性

第4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引导

把学生领向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具体化,更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最佳归宿。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心动方能行动

俗话说:“心动方能行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诲之以法,此乃上上良策。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抓住一切机遇“涉足”书海,才能使学生由“湿鞋”进而“畅游不疲”。

首先要让学生心动。在功利十分现实的今天,当以功利引诱之,方能见效。此非投机,实是为现实所迫,因此即使脱不了投机之嫌,亦对应了“因才施教”,顺水推舟的教育理念。既然高考是众望所归,所以诱铒自当首选中考高考。近年中考高考改革的方向,对中学生课外阅读面的考查比重逐步加大,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背诵一定数量名篇(包含文言文),并附初高中推荐书目(其中初中9部,高中20部)。对课外阅读作如此明确的要求,并列入课程标准之中,可见课外阅读之重要。而近年中考高考题无论从知识涉及面,还是对各类知识的综合运用,都有相应的体现,且比重逐步加大。源于此,既然中考高考想得高分,便要有相当的课外知识作支撑,能顺手将课程标准要求与中考高考变革信息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无疑是促使学生心动于课外阅读的最佳“利好”点。在平时教学中将历年中考高考题中有关靠课外阅读才能取胜的题目参插于平时的迁移能力训练中,这样将大大调动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热情。

其次,要抓住现代学生心理,投其所好,促使学生由被动参与阅读到主动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现代学生求知欲是十分旺盛的,尤其是初中生,因为各种现代媒体的作用,其见识已相当广泛。由于其毕竟年轻,在追求上,十分注重个人外在形象,注重别人对他的评价,但其中成人感的要求也逐渐增强,开始注重气质等内在的东西,且越来越迫切。而一个人的气质等内涵的提高,必须靠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滋润。教子曰:“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古之相法,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于是,我们抓住这一点,一边常把自己读书体会讲给学生听,一边给学生推荐一批出身世代书礼传家,书香门弟气质儒雅的大成功者的传记,进一步坚定其大量阅读以求提升个人档次的决心。这样,变被动为主动,极大地提高了其课外阅读的主动性。

二、外驱激发内需

刻意利诱,固然能吸引一批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但我们知道,在艰苦的脑力劳动中,许多事情并非都十分有趣引人。按照学习的规律,当一个人长期从事于某事但无法十分明显地获得相应的成果时,其初始的兴趣便会因失望而淡化、消失,甚至走向极端,这尤其适合心理十分脆弱的学生。所以,学生阅读兴趣被激发,经过一段时间后,就必须帮助学生迅速创设内在动因(即内在需要)从而完成外驱向内需的转型。

要实现这个转变,关键在于将外驱进一步强化,由“他律”到“自律”。现代教育的理念中有一条十分重要,即只有当学生充分意识到“我要学”时,他才能进入学习的自由王国,进而取得成功。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上达到这境界,就必须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目标与阅读内容进行挂钩。所以,我们在引导阅读的第一阶段的泛读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习个体追求目标,统一要求每人开列相应的读书计划,提倡研究性阅读。对一些具备相应能力的学生,定期去检查其计划完成的情况,并利用班会课,课前一分钟、组织读书报告会等,让他们向全班同学作阅读报告,从而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这样,在享受着成功的快乐中,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便更浓了。

同时,针对许多同学将课外阅读局限于消遣的错误读书观,我们组织学生展开了提高阅读品质的讨论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外阅读的终极目的与意义,相应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如写读书周记,课前围绕读书的演讲等,在这种强制中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促使学生由泛读走向精读,研读。经过不断的强化要求,并且借助一系列读书活动等辅助手段,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绝大部分同学的阅读观念随之而慢慢改变,逐步进入“我要读”、“我不得不读”的内需阶段。

三、乐读走向读乐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文学素养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如同与名家大师们交谈,可以增长见识,启迪心智,并能很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随着课改的深入,扩大课外阅读量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者的共识。因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各年级阅读的要求和数量。名著阅读是课外阅读中的一大重点,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就增加了《名著的推荐与阅读》专项。与此同时,几乎各级考试也把名著作为一项考察内容,这都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教学时间紧,学科多,学生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名著阅读又是阅读中的大工程,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艰巨任务。那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

一、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和家长要采用学生感兴趣课外阅读形式,让他们在愉快中阅读课外名著,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同学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结局之时,教师戛然收声,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这部作品。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推荐后孩子们纷纷要求借书或买书。这样让他们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名著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形式引导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或家长要经常讲述自己(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结合名著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二、采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方法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如果孩子们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不懂方法地去书海中逛一圈,对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不去吸取技巧,不能用到写作上,不能提高思想修养,这样的读书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爱读,更好引导他们会读。下面我就谈几种有效的名著阅读方法:

精读法和摘录批注法。所谓精读法,就是作品中的精彩情节或喜欢的人物等,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和边想,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的需要的人物形象,精彩情节等摘抄,对阅读的喜爱的人物或精彩的情节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这样在阅读中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更有实效,才更有收获。

速读法和选读法。速读法是对所读著作集中注意力快速地观其概貌,在快速的浏览中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读到更多的著作。古今中外的名著无计其数,作为初中生不可能这么多时间把这些著作都读完,也没有必要把作品一字一句全部读完,所以采用选读法,选自己最喜爱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进行阅读。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读到更多的书,了解更多自己喜爱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还可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

评述法。阅读了名著后要进行评价(评述),评述法是多种多样的,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写读后感的形式。另外,现代的学生具有竞争和表现欲特点,所以可以采用课堂争论,故事情节的表演、谈自己最喜欢的文学人物、讲述自己最喜爱的文学故事等形成进行评述。

三、创设条件,促进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名著的条件,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组织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保证阅读时间。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名著,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名著;还可以每周划出一、二节正课,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及指导。

开展活动进行阅读。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四、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名著阅读计划的顺利实行需要时间上的保障,利用课堂时间是不现实的,只用在校时间也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学生利用校外时间进行阅读,大多数学生不住校,主要是在家阅读。

第6篇

【关键词】 早读英语 存在误区 走出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05-01

早晨是一个人一天中精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一天中记忆的高峰期,所以早读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黄金时间,古往今来,学校都重视早读。英语早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是课堂必不可少的延续与补充,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绝佳时间,也是决定学生英语成绩好坏的关键环节。早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存在于学校,不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的今天,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英语早读的好处很多,能够培养学生语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好的读书习惯……然而,初中英语早读却存在着许多误区,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勇于探索出一条走出英语早读误区的有效途径。

1 初中英语早读的误区探析

1、教师不闻不问,让学生“放羊式”漫读。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早读早读,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诵读,老师最多只起守学生、管纪律的作用。他只强调学生是否在读,只满足早读课书生琅琅的氛围,至于学生读什么,读得怎样,有的老师很少过问。当然早读,要以读为主,但又不同于上课,我认为上述对早读的理解是片面的,单纯的背读,随意性的漫读和一味由学生自读的情形,会直接影响早读课的效果,也会失去早读课的意义。

2、教师分析讲解替代学生早读。有的英语老师美其名曰“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记忆”,因此而大开“早读课”,老师繁琐的“分析讲解”替代了学生的“识记诵背”。试问上课分析、“讲解疑难”还不够吗?如此下来,教师代替了学生做功,学生背记的东西太少,肚中空空,何以倾诉?最后的效果也就难怪总不理想了。“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如果连记诵这每个人本身固有的素质也不予以重视和适当的开发,因而造成巨大的智力资源的浪费,那就更不用谈潜能的开发和利用了。因此,我们反对教师把早读上成早读课,反对把学生变成“闷葫芦”,反对在早读时进行花样繁多的所谓“训练”,占用学生早读时间,剥夺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选学习内容的权利。我们认为,早读一定要把“读”还给学生。

3、长期以来困扰英语早读的一些问题。

(1)任务规定得太死,有些教师每节早读都给学生圈定明确目标,布置具体任务,使学生的学习受到束缚,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调整学习策略。长此以往,学生的早读将缺少灵性。

(2)学生大声朗读时间过长,有些教师让学生从头到尾大声朗读,认为读书声音越高,收获就越大,效率就越高,这种观点是不科学的。朗读英语固然重要,但事实证明,读书的效果取决于读书者用心的程度和读书的方法等,与读书的声音高低是不成正比的。如果不讲究方法,一味地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容易造成“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虚假热闹场面,而收不到真正的效果。

(3)教师急于利用早读辅导,使学生掌握所有知识,有些教师习惯了早自习时间逐字逐句地领读。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它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走出初中英语早读误区的有效途径

1、教师比学生早到教室。既可以给学生以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同时,老师又可以借此了解经常迟到的学生情况,观察学生的读书行为习惯和自我读书的目的性,以便有的放矢进行早读的抽查。

2、早读目标明确,有计划性。学生任务的制定应根据学习进度进行安排。既要读记新任务,又要复习旧的任务。任务量要适中,不能过多或过少。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布置或制定难度不同的任务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要求。

3、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要留心导读,及时正音。通过细心指导,培养学生感情诵读,合理安排,达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4、让早读为上课服务。老师可利用早读时间,对当天要学的课程进行预习,或对以布置学生回家预习的题目进行检查,进一步巩固预习知识的掌握。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中的效率。

5、将读、记、诵、默写相结合。对于每门学科来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是学好这门学科的一个必要环节,我们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充分发挥学生早晨大脑读、记、诵效率高的特点,再结合默写扎实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可避免学生早读无压力的懒散状态。

6、形式多样提高早读效率。读书形式多样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抽查方式多样化,以克服早读时学生瞌睡、开小差,读书无味的情况。根据心理学观点,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读一种内容,就容易感到疲劳。在早读时,一个同学如果一节课都读单词,读不到20分钟便会分神,或疲倦睡觉。只读一样容易感到单调,乏味。对学习成绩及英语水平的提高无丝毫意义。一上早读,拿出书本,随便翻一页,开始练瞪眼,或抠指甲,或东张西望与同学搭话,或做一些其它小动作。总之,想法迫使学生读书,任务具体并多样化。

第7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现状;专题阅读;开放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新教育实验”发起人、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也说:“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热爱阅读的犹太民族在诺贝尔奖上的突出成绩和他们在其他领域获得的成功便证明了阅读的重要意义。事实上,阅读十分重要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提倡阅读的行列。《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初中生课外阅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而每年4月23日的读书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阅读是如此的重要,阅读的地位也在日益提升,那么,现实的情况究竟怎样呢?我对我校初二年级八个班的326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却发现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与八年前相比,进步甚微,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下降的趋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结果

1.学生课外阅读的比例

问卷显示,只有7.1%的学生经常进行课外阅读,偶尔阅读的占31.1%,两者合计不到40%,而很少阅读和从不阅读的学生比例超过60%,占了接受调查学生的大多数。我又从有阅读行为的学生中调查了阅读时间,每次在1-2小时的也只有7%,大多数学生(超过50%)的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左右,接近40%的学生的阅读时间少于15分钟。

2.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

调查数据显示,90%的学生承认语文老师推荐了一些书籍,如课标必读书目,《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但由于这些书无趣、老师不检查、不知道怎样读、没有书等原因,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读下去,反而喜欢读诸如言情小说、奇幻小说和漫画书等之类的书籍。

3.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态度

问卷显示,15%的家长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36%的家长反对孩子进行课外阅读,39%的家长无所谓,10%的家长没有发表意见。另外,在支持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家长中,只有10%的家长知道应该让孩子读哪些书。

(二)成因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知,城乡结合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长不够重视、学生没有时间读书、学生不会读书等等,但我认为教师缺乏有效地指导与督促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首先,教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不够。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也想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工作任务繁重,因而在实际中,老师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也就是口头上谈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另外再推荐几部书籍或是办一场读书经验交流会,如此而已。这样的重视显然不是真正的重视。

其次,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不够。虽然我们常常说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可若深究起来,却很少有老师知道究竟该给学生推荐哪些书目,该怎样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传记、抒情诗等等。如果老师都不知道,那么他们对学生的指导就可想而知了。此外,教师的指导不得法,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训练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如语文老师常常说要学会勾画批注,但勾画什么,怎样批注,教师却指导不到位,训练也不到位,因而使得许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

再次,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评价督促不到位。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若没有其他必要的刺激,学生的阅读兴趣难以维系,此时教师的评价督促便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课外阅读的开放性,使得教师往往感觉无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和督促,老师们一贯的做法往往是查一查读书笔记,而学生们也往往是要检查了,便抄一些好词好句来应付老师,这样的评价和督促方式无疑是低效、无效的。

二、应对的策略

阅读如此重要,现状如此不堪,困难如此之大。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依靠家长的督促还是学生的自觉?我认为这些都不现实,也难以真正有效,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任课教师加以重视,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内,并缩小范围,开展以专题阅读为主、开放式阅读为辅的阅读活动。

所谓以专题阅读为主即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一个阅读主题,并主要围绕这一主题推荐阅读书目、进行阅读指导、展开阅读评价的阅读形式,而以开放式阅读为辅,即在这一段时间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阅读各种期刊、杂志、报纸等。可以说专题阅读是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要完成的任务,而开放式阅读是对专题阅读的必要补充。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要求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寒假和暑假时,任课教师就要制定好每学期学生的阅读计划,并在学期初让每个学生知晓。阅读计划的制定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一份阅读计划应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阅读要求、阅读方法、成果展示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唯有如此,学生的阅读才会有明确的目标,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当然,由于阅读计划是一份纲领性的材料,因此,教师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以确保阅读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确定阅读专题,推荐阅读书目

人生时间有限,读书必有选择,何况我们的初中生学业负担本就很重。要让学生读出兴趣,读有所获,就必须谨慎确定阅读主题,精选阅读书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水平,更要遵循课内外结合的原则。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在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阅读技能,而课外阅读是学生知识的扩展和丰富,它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实践应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我认为这样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阅读,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天地的广阔与丰富。那么,究竟怎样具体操作呢?以七年级上学期为例,本学期课本要求阅读的名著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而在课本中又有《理想》、《秋天》、《化石吟》、《诗两首》、《郭沫若诗两首》这些现代诗的教学和《人生寓言》、《寓言四则》这些寓言的教学,因此本学期我们的阅读主题便可确定为现代诗歌和寓言的阅读,并将《繁星》、《春水》和《伊索寓言》列为本学期必读书目,然后推荐学生阅读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与《伊索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故事集”)、《庄子》、《中国古今寓言》等寓言集和席慕蓉的《七里香》、《泰戈尔诗选》、《狄金森诗选》和《课外诵读基础文库——诗歌》(初中卷)等书籍,并围绕这两个主题进行阅读指导和阅读成果展示等相关活动。

(三)准备阅读书籍,保证阅读时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若无书可读,特别是无好书可读,那么课外阅读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作为城乡结合部初中,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高等种种原因,确实存在无书可读的尴尬局面。然而,只要我们多动脑筋,这一问题依然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对于教材上的必读书目,三年也就十多本,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做到人手一册,至于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可以要求学生分别购买,轮流阅读。此外,我们也可以将学校、市区等各个层次的图书馆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办理借书证,借书观阅。为使学生阅读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亦可利用班费订阅《少年文史报》、《读者》和《中学生博览》等报刊杂志,或由学生捐赠旧书报给班级进行传递阅读。

当然,阅读还必须以必要的时间为基础,只有保证了时间,阅读才能够落实。而要依靠学生或家长来保证阅读时间,就目前而言,不太现实。因此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必须将课外阅读的主阵地转入校园。例如,现在很多学校都有早自习、午自习和自习课,与其让学生用这些课来完成作业,回家看电视、玩电脑,不如利用这些时间让学生读些课外书籍。每周可以利用半个小时的午自习时间作为课外自主阅读时间,这一时间可让一部分学生进行专题阅读,一部分学生进行开放式阅读(这样阅读书籍才有保证)。此外还可将一节自习课设定为“阅读课”,严禁任何老师挪作他用。而这一节“阅读课”既可用作阅读方法指导,又可进行文学欣赏或阅读成果展示等。只有保证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学生才有可能轻松愉快地在书的海洋里遨游。

(四)做好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品质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让学生的阅读有效、高效,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迫切要求。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指导学生的往往是一些很空泛而不具体的所谓方法,这些方法的指导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对学生的实际阅读并无意义。而现在,当我们确定了每一个阶段的阅读主题,指导的方向似乎也就明晰了。例如,在七年级上学期,阅读主题设定为现代诗歌和寓言的阅读,便可着重进行阅读这两种文学样式的方法指导。而当阅读主题设定为人物传记时,我们便要告诉学生怎样阅读人物传记。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如要告诉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学会圈点勾画,做批注,做读书笔记,写阅读心得等。当然,这些并不是老师说一句话就可以做到的,而是要出示范例,教给方法并辅以训练,让学生实实在在知道怎么去做。此外,教师要常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五)展示阅读成果,重视阅读评价

阅读充满趣味,但同时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光靠一时的兴趣难以维系学生阅读的状态,而靠老师的强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成果展示方案,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阅读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真正地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当然,阅读成果展示的方案也要依据阅读主题、阅读书目而制定。如以现代诗歌为主题阅读阶段,我们可以举办诗歌朗诵会、诗歌的欣赏与创作交流会等活动;以寓言为主题的阅读阶段,我们可以开展寓言故事课本剧演出和寓言创编等活动。总而言之,阅读成果展示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上述提到的,还可以办手抄报、开辩论会、开书评会、进行知识擂台赛等。当然,不管是何种形式,一定要切合本阶段阅读主题,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重视阅读评价,也不失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学习动机的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阅读评价可根据阅读专题的不同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此外还可让学生参与评价。如在诗歌朗诵会中,让学生担任评委给同学打分;学生创作的作品,可张贴出来,让全校学生投票选出最佳。此外,我们还可鼓励学生投稿、参加征文比赛,而这些都可以获得加分。有人说:“人性最深层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欣赏和赞美。”我相信只要我们的评价措施是切合学生需要的,就一定会对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有所促进。

教育是最容不得功利的一项事业,作为教师,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拓宽渠道,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与书为友,相伴一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8篇

【关键词】任务;兴趣;技巧;阅读习惯

许多诸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类的语言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阅读是极其重要的。无论学习知识、获得技能,还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书籍阅读都是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所以对初中生而言,想要学好英语,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阅读英语书籍成为习惯。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这个良好的习惯呢?

一、任务驱动,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搭建进入平台

初中阶段不长,应该及早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意识。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长期有计划地布置阅读任务,并及时检查和监督阅读进展。以半强制性的方式,让阅读尽快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部分。当然这个“任务”不是布置大量的题海任务。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任务框架。

1.亲近书籍。 入学一周内,教师就要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专辟课堂一角,巧妙地向学生推荐丰富的英文书籍,吸引学生关注英文书籍;利用学生的中文阅读经验,引导孩子身侧自备至少一本英文书籍;在班级设置英语书柜,营造英语阅读的环境。英语书柜中可以设置几个“专架”,让热爱阅读的同学认领,抢先推荐好书、流转热门阅读材料。

2.规律的阅读作业。坚持布置日常的阅读作业。以每天半小时阅读为适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节。但最好不少于20分钟。随着年级增长,课业任务增加,阅读时间可以相应缩短,但绝不可以任何理由中断阅读。让学生明白阅读必须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

3. 阅读记录。以卡片或小本的形式把阅读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一般包括:阅读时间,阅读时长、阅读方式、内容概括和阅读感悟。教师设置一些小小的良性竞赛,引导学生时常交流阅读记录,相互促进阅读进程。阅读记录既可以辅助教师保证学生有质有量地完成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记录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激发兴趣,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添加自主动力

已经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读书的孩子是否能坚持将读书进行到底,是读书习惯养成的关键。这个就需要让孩子由被动读书转换到自己喜爱读书,产生读书的欲望。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推进:

1.合适书籍的选择。一个人阅读的层次是和他本人的心智水平相吻合的。所以阅读合适的书籍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初中的学生看《看图识字》或《京华烟云》(英文版)显然都是不合适的。一个太浅一个太难。我们可以建议选择一些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故事,或是学生半熟悉的名著缩略版本,入手阅读。从英汉互译版本再慢慢过渡到纯英文版。

2.去除读书目的功利性。大人们常常把孩子的阅读跟考试进行挂钩。所以往往要求孩子阅读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词汇记忆和精细的句型分析。把好好的阅读欣赏变成了课本研读。这也相当于给孩子的阅读兴趣加了块冷冷的冰。其实我们读书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孩子广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对作品产生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随之书中规范的语言潜移默化间会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 书中那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师生共读。在中文阅读中我们有亲子阅读。推广英文的亲子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师生共读是可能的。一个自己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学生。教师要能弯下身子,全程参与,读学生的书,听学生的心。教师还应该考虑如何让阅读形式更生动、有趣;如何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学生更爱阅读。

4.加入声形阅读方式。在科技发达的当今,“听”和“看“书也是阅读。现在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广播和视频版本。通过让学生先接触声形文本,再到纸质文本,可以让阅读更形象,同时也可以减低阅读难度,增添阅读的趣味性。切记的是:最终一定要让孩子到达纸质文本的阅读。

三、注意技巧,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良性方向

阅读的习惯确切的说应该是“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更好地发展个人在言语能力,如说话清晰有力、言语流畅、交流顺利、阅读理解力强、写作流畅、词汇量大以及博学多才等诸多优势。不良的阅读最终不会养成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技巧可以保证阅读的长效和高效。

1.捡拾单词。英文文本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陌生的词汇。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的心理把单词变成阻碍你阅读的绊脚石。阅读中有时单词可以一扫而过。大部分单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必要时查阅词典,但不要依赖词典,逐个查义。快速了解后的词汇怎样能让自己长期拥有呢?一个好的办法是用小本进行记录积累、归类整理。时常翻一翻,久而久之这些词汇轻松地就成了你记忆库里永久的成员。

2.选择读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读报纸可以选择“速读”或“跳读”;对励志故事可以选择“写读”;名著就需要”再读“等等。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无效的阅读时间,降低阅读的不良情绪,提高阅读效率,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3.勤于交流。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交流平台。如设置课前三分钟优秀片段朗诵、每周阅读感悟演讲等。形成一套规律、系统、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的阅读交流模式。通过谈论或争论,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思路。通过深入地了解别人,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4.巧做导图。当遇到情节复杂的阅读材料。可以制作导图,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制作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因为只有在阅读阶段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回忆,才能够记下关键性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方式还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自己书写的作文,也会做到文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第9篇

主人翁在暑假时手收到一位神秘人的来信,激活起了他对初中升高中的觉悟,主人翁的父亲是一位大型企业的老板,从小外婆就告诉他“你只用读书,不管好坏都不要紧,往后的路你的父母亲都为你安排好了。”更是这一位神秘人该变了他的这个观念使他在一年里焕然一新。变了一个人。

我们生活中也许没有一位神秘的人三天两头的去给我们写信,这也不代表没人不希望我们小学升初中使开始觉悟,主人翁是有人经常使用跟踪等方法来了解他的日常生活从而对症下药,坚持每天给他写信,也使他开始关心生活的周围的人使他更有爱心。虽然不会有人这样对我们,但我们有三种方法可以实行,也会有微弱的收获。

一:可以在放假之前跟一个和你住在一起的伙伴天天观察你,帮你改掉你的坏毛病和不良的习惯;二:你可以过一天就看一下书上的来信,一天看一点,做一点书上的练习,因为主人翁有很多和我们相似的错,这样也可以帮你改掉错误;三:自写自阅如果以上两种方案都不适合你们的话,那么这个方法一定非常合适你,你每天观察自己找出自己当天的不良的毛病或者是习惯加以改正。而且你是每天最接近你的人因此这个方法最合适你了。

从这个假期就开始进行这种方法吧!真正让你知道“你在为谁读书”的计划吧!

第10篇

一、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下列方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设疑激趣: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才能激起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上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2.以境引趣:只有带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才能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投影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3.以读生趣: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才能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二、因势利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是课内阅读的任务。但是,一些阅读习惯是否真正形成,是否得到巩固与发展,还要靠课外阅读实践。

优良的阅读习惯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即能够坚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认真阅读。有的学生坐下来读书,连5分钟也坐不住,这样就没有办法去读。这种坚持读书的习惯从小就要认真培养。开始可以要求读的时间短一些,逐步增加阅读时间。到了初中可以读半小时以上。这个要求看来不高。但若能在要求的时间内认真、仔细阅读,不走神,能基本上理解和记忆阅读内容,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能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同时,还会锻炼学生的意志。

学生除了能在一定时间内坚持阅读之外,还应有定时读书习惯、读书作笔记的习惯、爱护书籍的习惯,以及阅读健康习惯等等。对于阅读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阅读不合乎健康,不能做到“眼离书一尺”的要求,读书时的姿态不讲究,对环境、光线也不太注重,如长久下去,对学生的视力会有不良影响。教师要更正指导。

三、指导课外阅读活动方式要多样化

课外阅读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读物内容要使学生喜看乐读外,在活动方式上还必须多样化

课外阅读,可以个人读,也可以组织读书小组。初中可以组织班级图书角、图书箱之类,把学生自己的书拿出来,供全班或全年级交换,可由学生自己管理。

课外阅读,事先要有布置,有计划地读课外读物。读后要有效果检查。检查方式有以下几种:(1)组织读书会。阅读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选择,读后展开讨论,报告阅读的心得体会。(2)举行朗诵会。个人选择喜欢的诗歌,经过熟读、背诵,在会上朗读。(3)写读书笔记。如写书的内容简介、书评、读后感、内容摘要等。(4)举办墙报、板报等。(5)组织演讲会。

四、凭借教材,指导方法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一、正确理解阅读教学的核心价值

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总是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究竟如何搞好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呢?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的适应过程与理解能力,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教师应主要围绕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来面对学生给予艺术的辅导。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

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政文章,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但是,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象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

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强化训练阅读教学的读写技能

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就是不足为怪的事了。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精典名篇之外,还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使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摹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色,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人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情操 品格 提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能否促使学会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关键。既然阅读教学如此重要,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它呢?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营造民主、和谐阅读氛围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象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创设比较浓厚的阅读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了解作品背景,融入作品情节,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的技巧,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提问,做到问题设计巧妙、科学、学生易于回答。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交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1.自由朗读,自由感知

要求学生说说自已朗读或默读后的感受;或者读了这篇文章,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以往,我们在学生朗读或默读前总布置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美其名曰“整体感知”,这种方法固然有它的优点,但它有时却限制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由感知的权利,再说学生平时课外阅读时,难道有人给他们布置整体感知的问题?也许阅读教学有时应该返朴归真,追求本色的东西,因为简单就是美啊!

2.欣赏品味,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可以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第二流程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这篇文章你最喜欢的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对你有什么启发?你认为作品的文字有什么特点?作品中哪些语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或者哪些语句你想替换成新的语句?学生也可以不按上述问题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欣赏角度。这个流程很注重开掘学生独特的个人(小组)体验,我们知道以往的教学是传授——接受式,即使有启发,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设计一个又一个圈套给学生钻,得出的结论也是大同小异,学生很少有自已的顿悟,学生的思想是教师给的。

3.小组探疑,教师点拨

学生在自由品味后,对课文肯定有疑难之处,这时要求学生说说心中的疑问,去寻得同学们的帮助和老师的指点。具体操作过程是,学生默读全文,自行思考3—5分钟,然后提出问题,四人小组合作探讨,若四人小组不能解决,这时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探究,并稍加点拨。总之,以上三个流程完全合乎教育部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精神。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细微处人手,要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去培养和发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耐心和恒心,要严格要求,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进行,及时评价。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定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参考文献:

[1]杨薛建.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5期

[2]陈军.让阅读动起来[J];考试(教研版);2008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