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薪资方案

薪资方案

时间:2022-02-12 12:34:48

薪资方案

第1篇

有一个在某企业从事营销高管的朋友给我打电话,希望能够为他在公司的薪资体系方案提供一些建议。他讲到他所在企业营销人员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销售提成,以前曾请一家咨询公司给设计了一套薪资体系方案,但是执行后出现团队出现了不稳定现象,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计算方式烦琐,团队的抵触情绪很大。现在公司让他来主持修订薪资方案体系,一是公司要求考核利润,利润到底该如何考核;二是营销人员的主要收入还靠提成,但是公司所销售的品种多达一百多种,给每个产品都设置一个提成额度,显然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又会很大。

其实类似与上述这位营销高管的困惑的企业也很多,现在许多企业营销团队的薪资体系方案一般采用“底薪加提成”或“底薪加提成加费用(利润)考核”和“底薪加奖金”或“底薪加奖金加费用(利润)考核”两种形式。“底薪加提成”或“底薪加提成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一般会被一些新公司(市场处于开发阶段)、规模不大、企业整体产品利润率比较高的企业采用;“底薪加奖金”或“底薪加奖金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一般会被规模较大、市场进入发展成熟期的、整体产品利润率比较低(比如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企业采用。

“底薪加提成”或“底薪加提成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激发营销人员的斗志,收入一般是下保底的收入很低,上不封顶。但是它的缺点在于不利用营销人员的内部流动和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因为现有的市场已经被原营销人员处于承包性质的状态,人员一流动就意味着原有的利益被重新分配,而新进人员则由于处于有利位置的市场被老人员霸占而不愿意进入。长期持续下去就会导致营销团队的老化和市场丧失活力。

“底薪加奖金”或“底薪加奖金加费用(利润)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中营销人员奖金是根据各个市场的现状和企业对于市场的定位来核定某个市场的目标考核量,按达成比例来取得的。它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内部营销人员的流动和便于人力费用控制以及便于吸收外部的优秀人才加盟, 它的缺点在于营销人员的收入受到相应的限制,无法像提成那样获得过高的收入,在从“底薪加提成”体系向“底薪加奖金”体系的转化中可能会受到以前靠提成收入比较高的营销人员抵制。本文主要探讨“底薪加奖金加费用考核”的薪资体系方案。

那么企业该从那些方面来设置薪资体系呢?

一.底薪

(1)底薪是为了确保营销人员基本生活保障,这也是为了确保营销人员基本稳定和增加他们安全感的保证。否则营销人员在一个企业连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的时候,是难以让他们做到安心工作的,更不要提团队的凝聚力了。

(2)底薪的设置一般要根据和参考企业的实际情况、当地的基本工资水平(不宜低于政府核定的人民最低生活保障)、竞品企业的底薪状况来制定。

(3)底薪可根据不同职别营销人员和同一职别的营销人员划分一定的底薪层级。比如:不同职别的营销人员底薪设置不一样(例如:营销总监的底薪是6000元/月,大区经理4000元/月等)和同是业务代表这一职别的营销人员可以划分一定的级别(一级业务代表1500元/月,二级业务代表1200元/月等)。企业底薪层级需要划分为几个层级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是基本上同一职别的营销人员的底薪层级应在三个以上。

(4)同一职别内每个人员的底薪最好不要固定,可以以半年或一年为周期,结合上级评定、业绩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评来确定,这样对底薪低的营销人员来讲可以让他们通过努力来获得较高的底薪,从而激发他们的斗志,而对于那些表现不好、业绩下降等的营销人员可以降低他们的底薪,从而让他们在工作中产生压力。

(5)底薪最好不要参与企业硬指标的考核,比如销量等,即便是参与考核,也宜参与软指标的考核(比如执行力、工作态度等,直接由上级评定即可),而且考核的比例不宜超过底薪比例的10%。这是因为前面也讲过底薪是营销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如果让底薪参与硬指标的考核和考核比例过大,实际上就变成了基本保障无法做到保障了。但是小比例的对营销人员的软指标考核,则会适当给他们施加压力,同时也便于上级进行团队管理和工作的推进。

二.奖金。

(1) 奖金是营销人员收入的主要来源。起码奖金在整个营销人员的收入结构中要占到50%到60%或更多。这主要是让营销人员的收入主要靠业绩来体现,从而使他们产生足够的压力和动力。

(2) 对于营销人员的奖金可以分为整体产品销量和专项产品销量(主要指企业的新产品、高利润产品、重要产品)两部分来考核。这两部分所占权重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划定。比如:某个营销人员的奖金系数为5000元/月,那么可以一分为二,整体销量考核2500元,专项产品销量考核2500元。那么他在某个月的奖金计算方式就是:2500元*产品整体销量达成率*整体产品销量所占权重+2500元*专项产品销量达成率*专项产品销量所占权重=(备注:*代表乘,+代表加)。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促使营销人员不但要提高自己所在市场的整体销量,还要积极去推广企业的新产品、高利润产品、重点产品,从而实现每个区域、每个市场的盈利能力。

(3) 考核指标根据市场或区域的历史销量和企业的总体目标量以及企业对每个市场或区域的资源投入、规划等来制定。

(4) 营销人员的奖金可以分为月奖和年奖两个部分或月奖、季奖、年奖三个部分。月奖则是当月随营销人员的工资发放,季奖则是一个季度兑现一次,年奖则是一年兑现一次。月奖、季奖、年奖在营销人员的整个奖金体系中所占比例由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但是一般来讲,在整体的奖金结构中,月奖所占的比重要适当大,季奖和年奖在营销人员奖金结构中所占比重不同职别的也可以尽量不同,越是职别高的营销人员季奖和年奖的在奖金结构中的比重应越来越高。之所以如此设置,一是为了增加营销团队的稳定性;二是要培养营销人员有一个整体规划的意识,保持市场的稳定或是稳定的持续增长,而不是单纯为了某个月而使市场的销量忽高忽低。之所以让季奖、年奖在奖金结构中职别越高所占比重越大,则是因为职别越高,对市场的整体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要更强。

(5) 与底薪设置一样,根据不同职别营销人员和同一职别的营销人员划分一定的奖金层级。并且设定奖金的自动升降级标准制度,比如连续两个月目标达成率在100%以上的营销人员从第三个月起奖金自动浮动一级,连续两个月目标完成率低于80%的营销人员从第三个月起奖金自动降一级。从而形成营销人员不靠走后门、拉关系来进行奖金升级而是靠业绩评本事来进行升降级的良好机制,有利于建立“公开、公平、公正”分配和竞争环境和机制。备注:在制度中需要明确每个营销人员升级只能到达自己所在职别的最高级而不能升到上一职别的奖金级别。比如区域经理降级升级只能升到区域经理奖金的最高级,而不能升到大区经理的奖金级别。

(6) 为了确保企业的目标达到一定水平,可以在方案中规定达不到一定目标达成率的营销人员没有奖金。比如设定目标达成率70%以上的营销人员才可以拿到相应的奖金,那么凡是目标达成率低于70%的营销人员不拿不到奖金。

三.费用(利润)考核:

(1) 费用和利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对营销人员不进行费用(利润)考核,则很难保证企业营销费用的有效使用,则很难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

(2) 许多企业想实现对营销人员的利润考核,而结果往往与企业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是因为许多企业对营销人员的利润考核采取的是产品的利润率*产品的销量,从理论上和从财务的角度讲这种办法是可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却难以行的通。这是因为利润是一种结果,营销人员尤其低职位的营销人员他并不知企业的利润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他们并不相信企业提供的产品的利润率是真实的,而在实际情况中,产品的利润率是动态的,更何况企业都会有许多的产品品种。因此这种利润的考核和计算方法难以获得他们的认可。

(3) 对于广大的营销人员来讲,他们更喜欢接受的是费用考核和产品结构考核,而这两种考核到位了,企业的利润自然就会实现。(产品结构考核已经在奖金体系部分的专项产品销量考核中说明了)

(4) 企业要想实现利润目标的完成,费用使用的有效性和产品结构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利润考核不如加强营销费用的管控和完善企业的产品结构

(5) 各个区域的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加各个营销管理人员手中掌控的机动费用和总部预留的机动费用。固定费用是企业制定的各个区域必须执行的费用,具用刚性,不可更改;营销管理人员手中掌控的机动费用则由他们在他们的权限内审批即可使用,他们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使用了则计入他们的费用;总部预留的机动费用则是企业为了应付市场上出现的突发事件等而预留的费用,各个区域要想使用这一部分费用,需申请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才能使用,如果使用则计入他们的费用。

(6) 费用审批权限的适当下放是提高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费用使用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企业利润的必要措施。

(7) 企业可以根据以往各个区域的费用率和对区域的资源投放情况来核定各个区域的考核费用率,一般来讲费用考核到区域经理这一级就可以了。

(8) 费用考核要在制定的费用率基础上进行超罚省奖,那就是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了费用率则要受到相应处罚,节省了费用则要受到奖励。

第2篇

关键词:工薪阶层证券投资生命周期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工薪阶层依旧是社会经济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人群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具有很强的运用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工薪阶层的经济特点分析

工薪阶层是指以获得工作单位相对固定的劳动酬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群体。他们有着比较相似的经济特点,主要表现在: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对工薪阶层来说,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工作收入和理财收入。由于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理财观念比较传统,加之我国整体理财的条件不够成熟,理财收入相当有限。相比而言,工作收入在工薪阶层的经济来源中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也是他们理财的重要基础,更是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所要考虑的现实条件。投资理念相对趋同。目前的工薪阶层大多对社会发展的未来趋势有诸多近忧远虑。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前景、子女未来教育、父母养老送终、健康身体的保障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他们对资金的变现能力、货币的流动性等方面有较多要求,投资的基本目标比较一致。消费方式相对多元化。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工薪阶层在基本生存需要上有所满足的前提下,开始更多地关注能实现提升生活质量、改善消费品位的相关项目。他们不仅对旅游、健身、美容、娱乐等方面有普遍追求,而且对教育、房产、汽车、人际关系的维系有较大的差异性支出,所以在能使有限的经济收入用于实现更大的效用水平方面的证券投资策略组合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家庭整体承受风险能力相对有限。在现行的社会保障机制作用下,考虑到工薪阶层受工作年限与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薪阶层在各方面的风险系数依旧比较大。但结合我国目前证券投资市场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可知工薪阶层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很难保证有确定的高收益,所以他们在真正面临风险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应对不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在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中还要加入更多的社会与制度的影响因素作为变量分析。适宜进行证券投资的工薪阶层行业相对集中。虽然工薪阶层本身是一个覆盖面相当广泛的概念,但由于收入水平的差距较大,并不是所有的工薪阶层都可以进行证券投资。根据我国历年的行业收入水平排名情况来看,金融业、电信业、汽车业、石油业等行业的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收入,可以考虑进行适度的证券投资。同时,公务员、教师、医生、外企职员、企业中高级治理人员等职业都可以考虑参与证券投资活动。本文中将主要以工薪阶层的这些有证券投资愿望与能力的人员为分析对象。

二、证券投资策略的基本产品分析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将资金投放于有价证券上以获取一定收益的行为。证券投资的主要形式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等。证券投资策略即指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前应当把握的行动方针和谋略,在对总体策略定位的基础上,还可以具体确定市场策略、行业策略、公司策略、期限策略、组合策略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按不同的比例对多种不同风险与收益状况的证券投资工具进行有机组合。可见对各种证券投资的产品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比较是制定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的必然要求。

从概念上看,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以及资本证券。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它们是代表对一定资本所有权和收益权的投资凭证。在本文中涉及的证券投资工具主要根据后者界定。股票是典型的风险投资工具,其最主要的特点是高风险高回。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不够成熟与规范的情况下,选择股票为主要证券投资工具的投资者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与专业知识为保证,还要有较充裕的资金和较强的心理承受力。考虑到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整体行情有复苏迹象,并且股票的可选空间较大,投资机会较多,在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适当调整绩优股的比重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债券品种比较丰富,一般都有收益与风险适中的特点。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国债、企业债券与地方债券及某些根据非凡需要发行的债券。相对而言,工薪阶层比较了解与愿意购买的主要债券产品是国债和有一定收益保证的企业债券。尤其是前者,因为其相对存款而言具有免税与收益较高的优势,相对股票而言又具有较好信用保证与较强社会信誉等特点,往往是深受工薪阶层欢迎的证券投资品种,也有“金边债券”之称。基金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投资产品。根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多种分类,其中股票型基金收益率比较高,一般在8%左右,适合1年期以上的投资;债券基金一般年收益率分别在2%和2.4%左右,收益稳定,本金较安全,可以确定比较自由的投资期,但考虑到其相应费用与持有期时间有关,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前,可以适当延长投资时间;货币基金是短期低风险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不大,是银行储蓄的良好“替代品”,适合短期投资,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型投资品种。

三、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

工薪阶层在激烈的投资过程中都希望避免或分散较大的投资风险,并达到较高的预期收益,所以正确选择和运用适宜自身情况的证券投资策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设计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时,要顾及诸多因素,比如工薪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情况、投资理 念、生活区域、职业特点、行业前景、年龄阶段、家庭构成、性格类型等等,不一而足。下文主要从工薪阶层的不同生命周期、家庭阶段、风险偏好、收入水平几方面简单地制定其对应的证券投资策略。

以不同生命周期分类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弗朗科.莫迪利安尼在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中,强调人们会在人生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生活的消费支出,并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情况最优配置。由于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之余主要可以用于储蓄与投资,所以该理论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有较强的借鉴意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提出年轻人家庭收入较少,消费支出水平普遍高于经济收入水平,在此阶段多以负债消费为主,即便有一定剩余资金,也主要用于未来投资资本的原始积累,可以不要过多地考虑证券投资策略。当然,为了鼓励年轻人进行必要的资金贮备,可以建议他们采取定期定额方式购买货币型基金,或采取相对保守的投资策略,相信一定时期的累积可以为下一个生命周期的证券投资提供比较充足的资金和更为丰富的投资经验。随着人们进入中年阶段,收入水平日益增长,收入会多于消费,经济能力和生活方式上都趋于稳定。保证提供子女教育的经费和赡养父母的资金是现阶段工薪阶层主要需考虑的问题,着手预备投资保值与增值计划成为必然的投资选择。此阶段的工薪者可以考虑每月将剩余收入的20%投向较有风险的投资或股票,40%购买各项平衡型基金或其他较为稳定型基金,20%购买新型证券投资产品或选择其他理财或投资工具,10%作为保险资金,另10%作为紧急备用金或储蓄费用。由于他们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应该以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力求投资品种多样化,投资思路开阔化。等到工薪者进入老年阶段,他们收入水平相对消费需要又会略显不足,但由于有中年阶段的投资与理财的补充收入,仍有制定证券投资策略的必要。鉴于老年工薪者几乎没有提高经济收入的发展空间,风险承受能力也越来越低,生活需求相对简单,对养老资金的安全性、保值增值性考虑较多,所以证券投资策略应该

以投资收益稳妥、有底线保证为首选目标,尽量少选择风险性、激进性投资工具,以避免养老费用的损失。一般每月可以将多余收入的30%投向平衡型基金,40%购买国债,20%购买货币型基金,10%进行储蓄。这种组合既能对老年工薪者的资金有一定收益保障,缓解通货膨胀或其他经济因素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有利于老年工薪者的身心健康,减轻他们的心理与经济压力。总体而言,不论身处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都要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不要低估长期投资的升值能力,要尽早形成证券投资的意识并选择自己比较熟悉与感爱好的产品。

以不同家庭阶段分类分析

根据家庭所处的阶段,一般可以划分为单身打拼期、家庭形成期、家庭建设期、家庭成熟期、家庭细分期等类型。为了简单起见,也有理财专家将其划分为青年家庭、中年家庭和老年家庭。但因为在本文中已经有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在此还是主要侧重于前一种分类标准下的具体分析。

1、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往往因为对于创建事业与组建家庭的考虑比较多,主要资金大多形成对自身和工作或感情的投资,所以在证券投资方面的考虑还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阶段。当然,假如有其他外来资本,又有较多时间与精力学习证券投资方面的新知识,也不排除“借鸡生蛋”的获益。鉴于这种情况尚不是主流趋势,在本文中不必过多涉及。

2、家庭形成期的工薪阶层可以合二人之力共同参与证券投资,在资金方面相比单身打拼期的工薪阶层有所增加,投资观念也逐渐形成,对于培育下一代、开展家庭建设、完善家庭设备等方面的考虑还有较大的弹性,所以可以设定比较灵活、主动的证券投资策略,在风险较高、收益也较大的证券投资品种要多加关注,适当增加其在证券投资中的比重以实现增值型投资目标,同时也要增加适当低风险或无风险的投资品种达到保证基本收入的目标。在对日常生活水平不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前提下,可以用家庭成员中一方的资金大胆尝试多种证券投资手段,并放松心态,强化投资的积极与进步意识。

3、处于家庭建设期的工薪阶层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比家庭形成期的工薪者要更显紧张,但因为年龄或工作经验等原因,投资理念更趋理性与成熟,所以在开源节流的途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的方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对小孩养育与培育的费用有充分的估计,同时在证券投资工具的选择上要集中于比较擅长与熟悉的几种工具上,不必过于分散。当然,相对而言,假如已经有了证券投资的心得,还可以适当的融资投入比较有把握的证券产品上。

4、处于家庭成熟期的工薪者,一方面事业发展进入上升期,工作比较繁忙,投资的跟踪时间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家庭规模比较确定,在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都比较清楚,对未来安排与生活定位比较明了,投资的目标比较明确。此阶段家庭的主要开支是小孩的后续教育经费、夫妻双方的事业发展经费、日常的医疗保健经费等项目。所以应该以暖和进取型投资风格为主,可以在扣除日常消费支出后,先将比较固定的存款转换成较有保障的国债或基金,以保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剩余的零散资金投入货币市场基金及保险。在投资产品期限与种类的选择上,可以与小孩受教育的阶段性费用支出相对应,形成一个中长期的证券投资策略,目标年收益率要在通货膨胀率的两倍以上,并形成长期理财习惯。

5、当工薪阶层进入家庭细分期时,假如不要额外负担子女们在经济方面的要求,又没有更多消费支出方面的增加项目,可以在证券投资的长期策略基础上,增加部分短期与中期投资品种,以提高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并能更主动地抓住更多的良好投资机会。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中,在此阶段的工薪者可能要随时应对子女们在事业与家庭发展等方面的追加资本投入需求,所以还是要预备部分流动性较强的证券投资产品提高资金的变现能力。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工薪阶层在不同家庭阶段,都要先保证实现家庭经济基本功能,再顾及证券投资的增值功能,切忌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以不同风险偏好分类分析

证券投资中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形势风险、行业风险、财务风险、治理风险、通货膨胀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一般而言,风险偏好类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投资者的年龄、收入、性别、经历和个性等具体因素。比如,年龄较小的人不怕失败,所以多为风险趋向型投资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风险的态度逐渐表现为中立型甚至规避型;收入越高的人们能承受的风险往往比较高,相比而言,收入偏低的人群对于风险大多有回避的倾向。通常认为男性趋于冒险、女性趋于保守,但也有人认为随着现代经济生活中男女承担社会角色的互换及女性在理财中的重要地位,部分女性也呈风险爱好型;一般人生经历比较丰富的个体属风险趋向型,而经历比较简单顺利的个体属于风险规避型,自然也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影响他们在不同情况下的风险选择。总体而言,工薪阶层中大部分人员属于风险规避型和风险中立型,对证券投资风险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当有限。只有在对工薪阶层的风险状态基本了解的前提下,才能选择各自适合的证券投资策略。一般而言,对于风险趋向型的工薪投资者可以增加证券投资新品种的比重,因为往往新产品在高风险的后面也隐含高收益。对于风险中立型的工薪阶层可以采取在高、中、低风险型的不同投资工具中设置不同比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当然也可以将资金主要投入风险中等的债券和混合型基金上,这样可以 集中精力,深入分析比较集中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收益。而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一方面可以采取购买国库券、债券基金、货币基金为主的简单投资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各种年度道与评选结果,选择有较好社会与经济效益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等各种金融机构,进行集合型证券投资。相对而言,由于货币市场基金与其他低风险理财产品相比较,在收益率相当的情况下,在投资门槛和流动性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可以满足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对资金的高流动性和对收益的稳定性的综合要求,分析人士指出,货币市场基金将继续成为这部分人群的首选理财工具。当然,随着人们对基金市场的熟悉,指数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均可以成为低风险的证券投资产品。由于工薪者处于不同境遇时,也可能改变风险偏好,所以要在对自己的投资意愿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证券投资策略。

以不同收入水平分类分析

虽然同为工薪阶层,但收入水平还是有较大差异。比如以湖南省2005年的工资水平为标准,据统计资料显示,当年在职人员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为1503元。以此为标准,比平均线低20%,但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水平的工薪者可以认为是低收入群体。而高出平均水平一定值的工薪阶层可归为高收入群体。低收入者一般会采用比较传统与保守的方法进行证券投资,比如购买国库券是他们选择的主要证券投资方式。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一般投资观念传统,家庭理财要求绝对稳健。建议每月做好支出计划,除正常开支外,可将剩余部分分成若干份进行重点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理财,切忌广而全,频繁交易。对于风险较大的股票市场,考虑到工薪阶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可以不做重点考虑。保险、基金和国债等投资产品仍是该收入水平工薪阶层的主要选择。至于高收入工薪阶层的证券投资策略中,可以考虑将大部分资金用于进攻型投资,更大地发挥“钱生钱”的功能。考虑到风险因素,“攻”的资金中又可以分为“稳攻”和“强攻”两部分。

对于稳攻部分,有一定投资理财概念的人可以选择购买一些市场波动度较小、预期酬较稳健的证券产品,如混合型基金、大型蓝筹股等,力求年收益率达到5%-10%的水平;强攻部分则为某些高风险高收益发证券产品组合。可以考虑在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点下,将部分资金投入各类预期收益率较高的股票上。在证券投资中,既要有对单个股票和债券、基金行情的把握,又要具有投资组合的理念,以适度分散投资来降低风险。总体而言,在为工薪阶层制定证券投资策略时,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的不同需求目的以及对不同价格与风险类型产品的需求弹性,从而在保障他们现有资产与生活水平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未来资产价值与质量的提升。

第3篇

关键词:用友U872 建立薪资账套 基础档案录入 工资项目设置

1 先建立薪资管理账套

要掌握薪资管理系统的操作,必须先建相应的账套。有权限的用户可以通过薪资管理系统提供的建账向导,一步步完成相应账套薪资模块的建账工作。启动薪资管理系统,系统进入建账向导。

第一步:完成系统的参数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注意此图:工资类别有“单个”和“多个”两类。当对核算单位所有人员实行统一管理时,选择“单个”类别;如果核算单位每月发放工资的项目有多种内容、且计算公式也不相同,但需单位统一管理时,则选择“多个”工资类别。并选择该套工资的核算币种为人民币。

第二步:完成账套的扣税设置;代扣税:选择代扣个人所得税,如图2所示。

图2

第三步:完成账套的扣零设置;扣零处理:单位每月发放薪资的时候零头扣下,取整数,然后在下次发放工资时补上。薪资管理系统在计算工资时将依据扣零类型进行扣零计算,扣零类型如图3所示。第四步:完成账套的人员编码设置。确定人员编码:本系统要求对员工进行统一编码,人员编码同公共平台的人员编码保持一致,如图4所示,设置完毕单击“完成”按钮。

2 薪资管理基础档案的设置

操作员建立薪资管理账套后,还要对整个薪资管理模块的运行进行基础档案内容的设置,包括对部门档案的勾选、薪资人员类别的设置、薪资人员附加信息设置、薪资具体项目设置、银行档案设置、薪资管理项目设置。

其中部门档案、人员类别、银行档案的设置是在企业应用平台的“设置”页签中的“基础档案”中进行设置的。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多工资类别的情况下,在未打开任何工资类别时(或未建立工资类别之前),“薪资项目设置”功能是针对所有薪资类别所需要使用的全部工资项目进行设置;在打开某工资类别后,才是针对所打开工资类别进行工资项目的设置。

2.1 人员类别设置。进行薪资人员类别设置,是根据某种分类方式将企业的薪资人员分为各种类型。各种类型的薪资人员的薪资水平可能不同,要根据不同的人员类型来进行工资费用的核算,也要根据不同的人员类型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分摊。因此,对人员进行分类更利于实现薪资的多层次化管理,可以更为方便地为企业提供不同类别人员的薪资信息。

系统一般按树形层次结构对企业的人员进行分类设置和管理,预设了在职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离职人员和其他人员四类顶级类别,还有自行定义的其他人员类别。

将在职人员细分为“管理人员”、“经理人员”、“开发人员”、“经营人员”,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薪资管理应用列表的“设置”标签中,点击基础档案-机构人员-人员类别,打开“人员类别”窗口。

②从左侧人员类别目录中选择“在职人员”,然后单击“增加”按钮,打开“增加档案项”对话柜。在对话框中输入档案编码“101”、档案名称“管理人员”,如下图所示。

③单击“确定”按钮,将此记录保存。

④在“增加档案项”对话框中继续录入其他人员类别。

注意:顶层人员类别由系统预置,不能增加。档案编码不可修改。经使用的人员类别不允许删除。

2.2 设置本单位银行档案。现如今,企业普遍采用银行形式发放薪资,这时就需要确定银行的名称以及账号。薪资的银行可按企业需要设置多个银行。比如,相同薪资类别中的员工由于在不相同的地点工作,就由不同的银行薪资,或者不同的薪资类别由不同的银行薪资,均可以设置相应的银行档案。进行银行档案的设置,操作步骤如下:在应用平台列表的“设置”标签中,先点击“基础档案”,然后再点击“收付结算”,再点击“银行档案”,最后打开“银行档案”窗口,如下图所示。点击“增加”按钮,在“增加银行档案”对话框中,输入银行名称,确定银行账号长度及是否为定长,定义录入时需自动带出的账号长度。最后点击“保存”按钮,将此记录保存。

注意:银行编码不允许修改。对于预置的数据、银行编码和名称不能修改,其他属性可修改。已使用的银行档案不能删除。预置的数据不能删除。

2.3 人员附加信息的设置。在“设置”中单击“人员附加信息”设置项,显示附加信息设置界面。设置年龄、民族、技术职称、职务等人员附加信息,操作步骤如下:①在工作列表的“业务”页签中,在人力资源中的薪资管理系统界面,单击“设置”“人员附加信息”,打开“人员附加信息设置”窗口。②单击“增加”按钮,在“人员附加信息名称”框中输入相应人员附加信息项目的名称,或者从“栏目参照”下拉列表中选择项目。例如,选择“民族”,然后单击“增加”按钮,保存新增内容。同理,增加其他项目。③设置完成后,利用列表右侧的上、下箭头调整项目的先后顺序。④单击“删除”按钮,可删除光标所在行的附加信息项目。⑤最后点击“确定”按钮,可以返回到薪资管理界面。已使用的人员附加信息不允许删除,但可以修改。

2.4 薪资管理工资项目的设置。操作员对工资项目的设置,是指定义工资项目的名称、类型、宽度。不同的企业可根据自已企业的需要自由设置工资项目。薪资系统提供了一些固定项目,是工资账套中必不可少的,比如“应发合计”、“扣款合计”、“实发合计”、“代扣税”等。在薪资管理系统中,点击“设置”下面的“工资项目设置”栏目,即可进入工资项目设置界面。例如某企业工资项目中有“基本工资”、“奖励工资”、“交补”“请假扣款”、“养老保险金”等项,在建立工资项目时,应进行如下设置:

将“基本工资”、“奖励工资”、“交补”等加入“应发合计”,将“病假扣款”、“养老保险金”、“代扣税”等加入“扣款合计”。操作结果如图所示。

确定工资项目计算属性:如果设为“增项”,则该工资项目自动成为应发合计的组成项目;如果设为“减项”,则该工资项目自动成为扣款合计的组成项目;如果设为“其他”,则该工资项目既不计入应发合计,也不计入扣款合计。

修改、删除工资项目时,将光标放在选项上,单击“重命名”或“删除”按钮。

注意:所用的工资项目名称必须唯一。系统已经使用的工资项目不可删除,也不能修改数据类型。系统提供的固定工资项目不能修改,删除。

参考文献:

[1]巩鑫.基于用友ERP-U872的职工薪酬计提与发放处理[J].绿色财会,2013(12).

[2]郭亚琴.用友U872薪资管理系统应用常见问题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0).

第4篇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薪酬制度

一、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公司新的薪酬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从开始实施的第一条起就要贯彻“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理念,培训对象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财务、行政等,最后再传达到普通员工,通过培训,力争让每位员工了解公司新的薪酬制度,将公司鼓励员工学习、成长、做贡献的精神传达到每位员工那里,使每位员工都建立“一份业绩,一份回报”的理念。从而使公司上下继续保持和发扬学习型组织的特点,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保障良好的绩效、保障企业良性、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二、合理调整企业内部组织机构

在前面中,我们分析了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的情况,相对宽带薪酬的要求而言,职位、层级较多。在宽带薪酬的理论下,要求公司的组织机构相对扁平,从而实现员工在不晋升的情况下加薪,因此,要实行基于宽带薪酬的体系,就要对原有的公司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减少组织机构的层次,使其扁平化,以利新的宽带薪酬体系的实施。

三、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

新的薪酬管理方案需要及时的反馈和调整,需要精确的数字数据分析做保障,才能够科学地、实时地对各项薪酬数据与经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薪酬问题,控制薪酬总量。这些需要有强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基础。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erp系统及办公用oa等管理信息系统,下一步也将通过hr管理软件的引入来使人事管理、薪酬管理、考核考评等实现电子化流转,以建立实时的数据生成和汇报系统,为有关人力资源的决策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撑。只有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才能使各项分析和调整制度做到有效、及时,才能及时反映即时动态,做出及时调整、及时纠偏。

四、建立健全薪酬相关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的岗位评价、招聘管理、培训等各项工作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而有关人力资源的许多工作最终都反映在员工的薪酬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也都会影响薪酬整体的实施效果。因此,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薪酬方案得以规范实施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规范的任职资格评价制度.为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

新的薪酬制度应对公司内员工的任职资格评价建立完整的评价制度,使公司新来的员工、新员工试用期转正、老员工职位调动时能够根据相关的任职资格评价制度,科学的确定员工的薪级,从而为薪酬的确定提供依据。

(二)完善考核机制

在hs公司的薪酬方案中,绩效薪酬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薪酬方案若要顺利实施必须要有完整的绩效考评制度。绩效考评的结果是确定薪酬的最直接依据。因此,应继续沿用公司的kpi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考核方法,努力对职工的能力和业绩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不仅如此,有效的考评体系还能帮助企业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帮助员工发现问题,有效进行薪资和人员变动管理。

(三)建立岗位轮换制度,确保岗位与薪酬同步变动

hs公司以往没有岗位轮换的相关规定,也未就试用期后的岗位和薪资调整的规定作以说明,当某些岗位出现空缺时,往往是领导一句话,就把员工调到相应的岗位上去。基本没有对员工的适应性进行评价,员工调任后仍然保持原来的收入不变,员工的收入往往是“跟人走”而非“跟岗走”。建立岗位轮换制度,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要对新调动的员工进行适应性评估,对符合新岗位要求的员工,依据标准可以直接进行薪资调整,以使薪资管理及时、简洁、高效,对不符合要求的员工要调回原工作岗位或实施培训。

(四)建立晋升制度,保障新人提升

以往,hs公司员工的提升多是通过部门领导推荐,总经理任命的做法,没有通过公开的评价。这样做的最大弊病是部分领导担心有能力的下属超过自己,就有意识提拔一些能力一般,处世圆滑、但听话的干部。而总经理由于工作繁忙,获得信息有限,无法对所推荐的人员进行全面的了解。结果是,公司的干部梯队能力较为缺乏。建立晋升制度后,当组织出现空缺职位时,人力资源部按照“先内后外”的原则,首先在公司内部张贴招聘广告,符合条件的员工都可以通过公平的选拔获得晋升,薪酬自然也会随之提升,而且提升要及时到位。

晋升制度中应明确规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和生产人员多通道式的晋升方式,以制度形式对专业技术人员等的晋升加以保障。

(五)加强薪资管理

薪酬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广,强化薪酬管理,能够保证薪酬方案有效实施。

1.做好薪资预算。在确定薪酬是否需要调整及调整比例时,要对总体薪酬水平做出准确的预测。准确地预算有助于确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支出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2.注意总量控制,注意及时修正。支付给员工的报酬是企业必须负担的一项费用,但企业的支付能力是有限的,薪酬增长不能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由于薪酬的刚性,薪酬始终存在上涨的趋势,如果企业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对无限上涨趋势的薪酬进行适当控制,企业将背上沉重的负担。因此,在衡量人工成本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出不同的指标,每种指标可以提供各自不同的信息。

3.定期调整,适应市场变化。薪酬制度应具有一定的弹性,使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都随着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薪酬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公司的薪酬制度与企业战略之问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公司战略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通过薪酬对那些与企业的期望相一致的行为进行奖励。同样,当市场的薪酬水平和薪酬结构发生调整时,要保证公司总体的薪酬水平和市场的薪酬水平一致,核心人员的薪酬水平要接近或超过市场平均薪酬水平。

五、注重沟通宣传

第5篇

事实上并非如此。有时我们会听到某企业的员工抱怨公司的薪酬福利不佳,该企业的人员流失率也相对较高,但调查下来却发现该企业的员工总体薪酬福利已处于行业中上水平。相反,另外一些企业员工的总体薪酬福利虽处于行业中间甚至下游水平,但员工对企业以及对薪酬的满意度却很高,同时,企业的人员流失率不高。经研究发现,造成两者差异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后者在每次推行一个新的薪酬方案时都十分重视将薪酬沟通工作做好,薪酬方案执行得非常成功,效果也十分理想。

薪酬体系自身的科学性仅是薪酬管理成功的前提,要保证薪酬体制能真正发挥其理想的科学性,提升薪酬执行力,就必须依靠有效的薪酬沟通策略。换言之,有效的薪酬沟通通常是提升薪酬执行力的关键,同时也是企业激励和留人机制能顺利发挥作用的保障。本文就如何做好企业的薪酬沟通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企业;薪酬沟通;薪酬执行力

一、薪酬沟通的定义诠释。

薪酬沟通是指在从薪酬体系的设计、决策到执行的各个阶段,企业管理者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就各种薪酬信息,与员工进行相互交流,并获取理解,达成共识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相互交流并非指简单的告知员工,而是向员工推销新的薪酬体系,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它。同时通过这个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员工的想法,态度和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薪酬沟通的作用阐述。

许多在薪酬体系产生变化时发生劳资双方矛盾的企业大多是由于薪酬沟通工作做得不好所导致的。因此,为了使新的薪酬体系尽快落实,做好薪酬沟通工作十分重要。薪酬沟通是提升薪酬执行力的关键。然而事实上,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薪酬沟通仍很容易受到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忽视。这个现象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一是企业出于对薪酬信息进行保密的原因而不愿意和员工进行沟通;二是企业原本设计的薪酬体系由于设计前期缺乏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等原因造成最终的薪酬体系有缺陷,从而导致后道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无法设计出周全的沟通方案;三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不够专业,因而没有认识到薪酬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薪酬沟通的步骤探究。

1.明确薪酬沟通的目的。

通常,企业对原有的薪酬体系进行调整或彻底重新开发一个新的薪酬体系,总是意味着企业在薪酬理念或薪酬管理方法上有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一个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薪酬专家进行薪酬沟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使企业的各层级管理者和员工充分理解并最终接受新的薪酬体系,提升员工对薪酬体系的满意度,以达到推行新的薪酬体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目的,激励员工在新的薪酬体系下更努力地工作等,从而满足企业的总体战略发展需求。

2.创建薪酬沟通的氛围。

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认为薪酬福利管理是资方的事,出于保密原则,企业方尽可能避免与员工谈论薪资,同时规定员工在公司环境内也不允许相互讨论薪资。但薪酬福利恰恰又是员工十分感兴趣和关心的话题,得到满意的薪酬福利是员工积极工作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完全避开沟通薪酬信息的氛围中,员工因无法了解什么样的工作绩效会得到什么样的薪酬福利,无法了解工作绩效和薪酬福利的相关程度,导致有时甚至会对绩效考核机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得企业即便拥有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也可能无法发挥该体系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因此,创建一个适度透明的沟通氛围可以使薪酬沟通事半功倍。

3.设计薪酬沟通的方案。

为了保证新的薪酬体系的完美落实,设计一个周全的首次薪酬沟通方案以及后续的持续性薪酬沟通方案都十分重要。本文中仅对首次薪酬沟通方案的设计步骤做一个说明。至于后续持续性薪酬沟通方案可参照该步骤并依据企业的具体性质和当时的情况做具体细致的规划。实践经验表明,通常来说,设计出周全的首次薪酬沟通方案大致需要以下这些步骤。

首先,在设计薪酬沟通方案前,完成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关于薪酬体系的想法和态度的收集和分析十分重要,这可以大大提升薪酬沟通方案的效用,最终使新的薪酬体系获得成功。让员工参与到薪酬沟通方案的设计中来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员工想法的关心和重视。同时,员工也会因为这样的参与增强自身对该方案以及新的薪酬体系的认可度和承诺感。

一般来说,可以向企业管理人员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1)管理人员对目前的薪酬体系的了解及理解程度如何?

(2)管理人员对薪酬体系即将发生变化的态度如何?

(3)管理人员是否了解薪酬体系如何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

(4)管理人员之前是否有向下属传达薪酬体系的经验?

(5)管理人员之前一次和员工进行薪酬沟通的效果如何?

(6)管理人员之前一次和员工进行薪酬沟通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7)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和下属进行薪酬沟通的技能?

(8)管理人员认为哪种方式和员工进行薪酬沟通最恰当?

可以向普通员工收集的信息主要包括:

(1)员工对目前的薪酬体系的了解及理解程度如何?

(2)员工对目前的薪酬体系满意吗?

(3)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不满意,哪些方面尚不了解?

(4)员工对薪酬体系即将发生变化的态度如何?

(5)员工是否相信薪酬体系和工作绩效之间有很强的联系?

(6)员工认为上司和自己的信息沟通顺畅吗?

(7)员工是否了解公司及上司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期望吗?

以上问题只是针对一些基础信息提问,收集这些信息主要是为了解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对公司的薪酬体系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对公司调整薪酬体系持什么样的态度。具体收集时还需要根据各企业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问题设计。关于收集的方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管理人员面谈等来收集这些信息。

其次,确定薪酬沟通的内容。收集和分析完上述信息,了解了企业的管理人员及员工对当前薪酬体系的看法和企业调整薪酬体系的态度之后,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薪酬专家需要再次确认新的薪酬体系是否需要调整,如需调整,需再次召集关键管理人员开会。在最终的薪酬体系确认下来之后,人力资源管理者或薪酬专家再次回到薪酬沟通方案的设计中来,并进入到确定薪酬沟通内容的阶段。

确定薪酬沟通的内容就是要明确薪酬沟通时需要沟通哪些信息。通常,针对不同的薪酬沟通对象,薪酬沟通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做一个侧重点的区分。一般来说,薪酬沟通的内容可以包含以下这些部分:

(1)公司调整薪酬体系的原因及必要性。

(2)相关行业及市场的薪酬数据及其与本企业比对情况的展示

(仅需列出与此次的薪酬体系相关的重点数据即可)。

(3)新的薪酬体系的各组成部分介绍。

(4)新的薪酬体系设计背后的激励机制介绍。

(5)与新的薪酬体系相对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及要点介绍。

(6)新的薪酬体系为员工带去的福利介绍(如有)。

(7)新的薪酬体系的生效时间及相应的操作程序和政策信息介绍。

(8)针对员工如需进一步了解该体系可通过的沟通渠道进行说明。

然后,在收集了信息,确定了薪酬沟通的内容之后,还需要明确的是薪酬沟通的进行顺序和具体实施人员的落实。进行沟通的顺序可以有很多种:自上而下的、自下而上的、横向链式的、环式的、全方位的等等。目前大部分进行薪酬沟通的企业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同时,首次代表企业方进行沟通的一般为企业高管或人力资源管理者,由他们负责统一向全体员工进行沟通,后续如员工仍有疑问,可直接咨询直线经理或人力资源部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体现企业在薪酬管理工作中的薪酬信息适度透明的态度,同时也向员工展现薪酬管理工作的公开和公正性。

最后,选择薪酬沟通的工具。制定薪酬沟通方案的最后一步就是确定选用什么样的工具或媒介可以使沟通效果最佳。现今社会,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通过各式各样先进的工具进行信息传递,这其中也不乏各种可以选作薪酬沟通的工具。归总起来,当前大部分企业通常会选用得也是沟通效果相对较理想的工具/媒介大致有几下几类:

(1)人际沟通。人际沟通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传达各种信息的方式。运用到薪酬沟通中,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召开大型会议、小型会议或是一对一的面谈。在所有的沟通方式中,人际沟通可能是进行薪酬沟通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2)电子网络。除人际沟通外,电子网络现已成为人们相互之间进行日常沟通所选用的最为普遍的方式之一了。电子邮件,线上交流平台,微博,微信等都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相对而言,基于薪酬信息需对外保密的特性,目前采用微博和微信的方式进行薪酬沟通的企业几乎很少。电子邮件和线上交流平台则相对更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偏爱。在进行了人际沟通后,电子邮件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进行信息传递。线上平台则可作为后续宣传或员工自助查询的平台和工具。本文并不推崇纯粹仅使用电子网络媒介进行薪酬沟通,首先是因为仅使用电子平台无法很好地体现企业对此事的重视,而员工作为被动的接收信息方,可能会遗漏阅读这些信息,第二个原因则是电子平台无法第一时间感知到员工的情绪,容易失控。

(3)印刷制品。印刷制品包括一些薪酬福利手册、备忘录、宣传单页等形式的制品。这些印刷制品可以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如薪酬福利手册可以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宣传单页则可以印刷关于企业希望通过新的薪酬体系想要推崇的文化,以此起到强化的作用,强调如高绩效等于高薪酬等理念,为新的薪酬体系在员工中“造势”,加大影响。

4.打造薪酬沟通的团队。

打造薪酬沟通的专业团队主要通过对实施薪酬沟通方案的人员进行培训来完成。前面提到首次进行薪酬沟通的人员很可能是企业高管或人力资源管理者,事实上也可能是部门的负责人、人力资源薪酬专家或是人力资源战略合作伙伴等,而员工的直线经理则更多地需要在后续承担解答疑惑的职责。为确保从企业的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到初级管理人员对新的薪酬体系的理解尽可能一致,帮助他们理解该体系,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除了前文提到的薪酬沟通的内容外,还可以着重强调如何使新的薪酬体系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此外,可以事先将员工可能提问的问题进行罗列并培训如何解答。

5.召开薪酬沟通的会议。

薪酬沟通会议的筹办和召开是实施整个薪酬沟通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如前文所述,在这个会议上,实施沟通的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薪酬沟通对象有重点地进行薪酬体系内容的说明。目的就是将整个薪酬体系,包括薪酬体系的组成部分,设计背后的激励机制,对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操作程序等成功地“推销”给员工。

会议的形式可以依据企业的规模、架构等实际情况采用大型会议或小型会议的形式,大型会议可以是公司的全体员工一起参与,小型会议可以是按照不同的事业部、部门或是薪酬架构来进行划分。企业高管的参加可以表明企业对推行新的薪酬体系的重视度,从而提升员工的关注度。

6.评估薪酬沟通的效果。

最后,在完成了薪酬沟通会议召开的6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对整个薪酬沟通的效果做一个评估,通过再一次的信息收集,来回顾整个流程并判断最初设定的沟通目标是否达到,如有必要,可以制定相应的跟进方案。

此次的信息收集,可以针对以下这些内容:

(1)员工对新的薪酬体系的了解及理解程度如何?

(2)员工是对薪酬体系的态度如何?

(3)员工是否了解薪酬体系和工作绩效的联系?

(4)员工是否对薪酬体系尚有不清楚的方面?

(5)员工认为上司和自己的信息沟通顺畅吗?

(6)员工是否了解公司及上司对自己的工作绩效期望吗?

(7)员工对不同的沟通工具的效果感受如何?

除此以外,年终绩效考评的成绩也可以看出新的薪酬体系是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间接反映出薪酬沟通效果的好坏。

综上,一般通过上述六个步骤,企业就可以顺利地进行薪酬沟通,为薪酬体系在企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打好基础。(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参考文献:

[1] 葛玉辉,人力资源管理(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第6篇

关键词:企业;薪酬管理;绩效工资

中图分类号:F4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3)01-0096-01

合理的企业薪酬方案能够激发员工活力,促进员工价值观念的统一。因此,企业制定的薪酬方案要内显公平、外显竞争,确保薪酬方案科学、合理、全面,充分发挥薪酬的保障性和激励性。

一、 薪酬分配的基本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

打破工资的刚性,增强工资的弹性。通过绩效考核,使员工的收入与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紧密结合;另外,开放多条薪酬通道,不同岗位的员工有同等的升级机会。

(二)竞争性原则

在薪酬结构调整的同时,根据市场薪资水平调查,对与市场水平差距较大的岗位薪酬水平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使公司的薪酬水平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三)公平性原则

薪酬设计重在建立合理的价值评价机制,在统一的规则下,通过对岗位评价和绩效考核决定员工的最终收入。

(四)经济性原则

人力成本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总利润的增长幅度,用适当工资成本的增加引发员工创造更多的经济增加值,保障全公司的整体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目标薪酬总额的确定

(一) 公司薪酬应参考历史水平

其中增长率遵循“两低于”原则,即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税后利润总额增长、员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原则。

(二) 公司薪酬总额应与公司整体业绩紧密联系

三、 岗位绩效工资制的确定

企业在制定薪酬方案中,为了更好体现公平性,一般都根据岗位的价值和贡献大小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因此岗位绩效工资制也应用最广。岗位绩效工资制一般适用于企业管理职系、技术职系、生产职系、职能职系的岗位。

(一) 基本工资

是根据员工的学历、职称、工龄等因素确定的基本工作报酬,包括学历工资、职称工资、工龄工资等。

(二) 岗位工资

1.岗位分等。依据岗位评价和排序结果,在最低等级和最高等级之间,确定等差,划分职等,相邻职等之间的岗位工资有一定的重叠。

2.等内分级。各职等内的级数即为该岗位未来的工资升级通道,等内分级实现了一岗多薪。

3.确定薪点值和等级系数。薪点值是岗位薪酬的基准数值,每一等级的岗位薪酬基数等于该等级对应的岗位系数乘以岗位薪点值。

(三) 绩效工资

(五) 特殊奖金

1.公司总经理奖励基金

公司总经理奖励基金是公司总经理根据员工在业务、管理、技术等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努力程度给与重点嘉奖人员的特别嘉奖,由总经理提出奖励基金预算,报董事会审批通过后自主分配。

2.创新奖

员工在工作方法、工作思路或开拓业务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对改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或管理水平有突出贡献,由部门申报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评审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并计入考核档案。

3.优秀建议奖

对公司的发展或管理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被采纳或十分关心公司发展经常提出建议的员工,经公司评审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并计入考核档案。

第7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 全面薪酬 宽带薪酬

薪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员工,企业和社会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的薪酬战略存在着一些缺陷,无法适应员工和企业的需要。基于此,全面薪酬战略的产生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发挥薪酬的作用。全面薪酬包括三个方面:基本薪酬,可变薪酬和福利,它摒弃了传统的以内部一致性为基础的薪酬,改为以外部市场敏感性为基础;横向晋升而不是纵向的职业发展通道,从而能够更加适应现在的企业和员工。在激励性,公平性,沟通性和战略性等方面全面薪酬战略都要优于传统的薪酬战略。

1 现有煤炭企业薪酬体系的缺陷

1.1 薪酬结构不合理,平均主义严重

国有煤炭企业仍存在较严重的吃“大锅饭”的现象。有些优秀的员工努力的工作,却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反馈,就会导致企业的优秀员工的流失,对企业的人才储备造成很大的损失。有些并没有较强能力的员工依靠着自己的“工龄”,反而能够获得较好的报酬。如此的恶性循环下去,企业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1.2 可变薪酬随意性较大,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可变薪酬是全面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薪酬系统中与绩效直接挂钩的经济性报酬。可变薪酬对于员工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对于企业绩效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煤炭企业在实施可变薪酬战略的时候,往往忽视具体的流程依据,

1.3 薪酬体系与企业战略不相匹配,长期激励不足

企业当期的战略不同,那么薪酬体系也会不同。但是现有的煤炭企业的薪酬体系却与战略存在着脱钩的现象。战略的不同,那么我们所匹配的薪酬体系也会不同,如果要使得薪酬能够有长期的激励作用,那么企业的薪酬体系就要与企业的战略相匹配。

1.4 企业薪酬体系缺乏透明度,引起员工相互猜忌

部分的煤炭企业会采取私下发“红包”的方法来激励员工,这样反而更容易引起员工的相互猜忌。企业的薪酬体系应该趋于公开化,透明化,这样才能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

2 煤炭企业全面薪酬体系设计

煤炭企业应该重新定位薪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克服传统薪酬的弊端。从煤炭企业的战略出发,结合员工个人绩效考核,建立新的、适应现代煤炭企业发展的全面薪酬体系,设计出高效、公平、合法的薪酬体系。(见表1)

2.1 煤炭企业混合型薪酬体系结构

单一的职位薪酬体系并不能够很好的应用与煤炭企业的员工,由于煤炭企业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仅仅依靠职位薪酬体系不能全面适应企业薪酬管理的需要。所以,针对不同的部门,煤炭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薪酬体系,例如:对于生产人员采取职位薪酬体系,而对于技术人员则应该采用技能薪酬体系,对于中高层的管理人员则采取能力薪酬体系。三种薪酬体系的结合应用更好的、更加全面的适应企业员工的发展。

2.2 煤炭企业的宽带型薪资结构

煤炭企业在应用宽带薪资结构的时候不仅能够很好的支持组织的扁平型结构,同时由于等级的范围的拓宽,更能够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煤炭企业在设计宽带薪资结构的会减少传统薪资等级的数量,因此员工在进行岗位的衡量流动的阻力将会减少许多,就会更加岗位之间的灵活性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因此得到增加

2.3 煤炭企业的绩效奖励计划

绩效奖励计划是企业整体薪资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原来的煤炭企业在绩效激励这一方面采取很少的激励措施,这样会导致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因此煤炭企业在实施绩效奖励计划有助于强化组织规范,激励员工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且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绩效奖励计划是建立在企业的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的,实施好绩效奖励计划的前提就是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结合煤炭企业的的战略和绩效考核体系采取以下几种绩效奖励计划:(1)一次性奖金。在保持不增加员工基本薪酬的情况下,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情况适时的发放一次性奖金能够很好的激励员工的积极性。(2)季度浮动薪资。季度浮动薪资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减少企业的成本压力,如果企业在本季度生产经营业绩好的话,那么员工就会相应的获得一定奖金,如果企业下一季度的生产经营业绩不好的话,相应的员工就不能够拿到这一季度的奖金。这种方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一方面激励的员工另一方面在企业业绩不好的情况下,减少企业发放奖金的压力。(3)利润分享计划。这是一种群体奖励计划,企业根据自己年终获得利润情况,分配给员工一些奖金或者是股票等,把企业的利润跟员工的利润相联系起来,使得员工的敬业度得到增加。

2.4 煤炭企业的弹利计划

弹利计划又称为“自助餐福利计划”,顾名思义在这种福利计划下,煤炭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几种福利计划供他们选择。(如表2)

煤炭企业在制定完可供选择的福利方案(不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设计合适的方案)后,一定要规定可选方案和必选方案。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方案一和六是员工必选的方案,然后再在其他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不过要强调的是,其他可选方案在换算成奖金的额度的时候一定要相等,这样才能做到企业的公平性。员工可以根据比较适合自己的方案选择。这种福利计划的优点在于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同时还能提高福利的投入回报率。克服传统的福利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

3 总结

煤炭企业在设计全面薪酬计划的时候,要从薪资体系、薪资结构和员工福利三个方面着手,采取适合于煤炭企业战略和发展的策略。本文主要为煤炭企业提供混合薪资体系,宽带型薪资结构,绩效奖励计划和弹利计划四种策略,基本上能够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不过不同的煤炭企业应根据自己企业的现状,制定出适合于本企业的全面薪酬体系。

第8篇

关键词:技术服务企业;营销;薪酬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技术服务企业逐渐涌现,他们并不生产制造具体的实物,而是提供各种技术服务、解决方案等无形的产品。技术服务企业往往拥有掌握专业技术的核心人才,侧重技术研发,侧重自主创新,有些甚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技术服务企业的产品往往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难以被模仿,客户群体为有技术需求的高端客户。其营销人员与一般企业的营销人员不同,除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营销技能外,还需具备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使其能精准的了解客户需求,并将客户需求传达给研发技术部门,为客户提供针对。往往许多技术服务企业的营销人员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再接受营销方面的培训转型而来的复合型人才。对于这类人员薪酬方案的设定成为了许多企业的难题。

二、几种幸见的薪酬方案分析

技术服务企业性质往往以国有和外资居多。依托国有科研院所、外资机构的技术实力设立。企业性质不同,对于营销人员薪酬的设计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常见的几种形式进行分析。

(一)纯工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技术服务企业多为国有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工资由国家财政行政拨款,薪酬方案为按职别分等级的纯工资方案。它使营销人员收入有保障、有助于团队协作、有助于培养企业长期客户、有助于减少短期急功近利的行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种与个人业绩无关的薪酬会让人觉得薄待业绩优良者而厚待业绩恶劣者,不仅会降低个人的开拓性,而且会降低整体营销队伍的积极性,这种薪酬方案已逐步被“工资+奖金”的方案取代。

(二)工资+奖金

这种方案中,营销人员除了可以按时领取工资外,还可以因为完成一定量的营销工作而获得奖金,对于当时收入尚未多元化的营销人员来说有一定激励作用。奖金及时弥补了纯工资的不足,是对营销人员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由于这种方案是以调动广大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搞好企业为出发点。故还存在纯工资方案的一些痕迹。奖金与销售额挂钩并不紧密,随着营销人员销售业绩的上升,激励实际上是不断下降的。尤其是到了后期国有企业的奖金最终成了企业对于广大员工的一种普遍化的奖励,在外资企业逐步进入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工资+奖金”的方案也失去了起初的竞争力。

(三)工资+佣金

这种方案最初多被外资企业所采用,有些国内企业现也逐步推行。与“工资+奖金”的方案最大的区别是奖金的发放与销售额关系不大,而佣金的发放则是与销售额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方案是把销售额按百分率提成作为佣金,连同工资一起支付。在保证营销人员有部分稳定收入的情况下,又保持了对营销人员较高的激励。

工资与佣金的比例,以及佣金占销售额的比例是在实践中需不断探索的,但又要注意保持在一定薪酬周期内薪酬方案的相对稳定性。对于知名度较高、管理体制趋于成熟、客户群相对稳定的企业,其销售额更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企业整体规划和推广投入,采用高工资低提成,更有利于企业维护和巩固现有的市场渠道和客户关系,保持企业内部稳定,有利于企业平稳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企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依赖营销员工不断拜访客户以开拓市场,或是产品性质决定其需要不断开拓新的客户源,保持与客户的密切联系,利用低工资高提成的薪酬制度更能刺激营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国有技术服务企业大多偏重科研投入,营销投入偏弱,其营销人员佣金比例较重视营销推广的外资企业偏低。

(四)工资+佣金+奖金

这种薪酬方案兼顾了“工资”、“佣金”、“奖金”三者,在以销售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利用佣金和奖金以促进销售工作的同时,增加了营销人员的安全感,提高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有利于销售工作的良性发展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技术服务企业中,因其对营销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高,营销人员与研发人员同样是稀缺资源。而且随着外资企业的竞争加剧,营销人员也会通过比较,考虑在目前企业中的收入是否合理,同时也会与企业其他工作人员来比较,决定自己的付出是否值得,所以有必要将其薪酬维持一定的水准,“工资+佣金+奖金”为较有竞争力的薪酬方案。

(五)工资+团队奖励金

“佣金”通常与个人销售额挂钩,企业难以推行团队协作的营销文化,所以许多大型技术服务企业引入了团队奖励金。将全体营销人员视作一个整体,确定其收入之和,每个员工的收入则按贡献大小占总贡献的比例计算,其计算公式为:个人团队奖励金=总奖励金×(个人贡献/全体贡献)。奖励金按销售额的百分比提取。这样,不仅引导员工重视团队合作,减少追求短期利益对企业的损害,同时也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可以增加其职业归属感和进取心。然而个人贡献比例的确定如何能客观衡量,也是企业需进一步规范的。

(六)基于平衡计分卡缋效考核调整的固定工资+浮动工资

平衡计分卡是基于一个较为完整的价值链所建立起来的战略和绩效管理工具,其四个维度的指标兼顾了短期与长期、成果与动因、外部与内部之间的平衡。平衡计分卡考核指标可从企业逐级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基于对企业、部门、个人kpi绩效考核结果而决定的固定工资与浮动工资,是目前较流行的薪酬设计方案。

将企业、部门、个人三者kpi的完成成果,附加按不同部门、不同职级设置的权重,计算得出个人总绩效。职级越高,企业kpi所占比重越高,部门kpi、个人kpi所占比重越低;职级越低,个人kpi所占比重越高,部门kpi、企业kpi所占比重越低。再根据个人总绩效得分,调整固定工资增长比例和计算浮动工资。这种薪酬计算方法将企业、部门、个人三者绩效有机结合,解决了企业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冲突,以达到利益的平衡点。将对于营销人员的业绩要求写入kpi指标,可测量性、可操作性增强。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有近半采用了此方案,国内部分企业也在逐步借鉴引用。

第9篇

【关键词】农民工;讨薪;司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89-01

一、当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主要途径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主要途径:一是农民工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由劳动保障部门进行行政处理。二是由劳动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第三是由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第四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通过一些案件分析发现,造成部分农民工通过司法途径“讨薪”难的原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1.解决渠道虽然多,但程序繁琐且周期长,使包工头或用人单位有时间逃避对责任的承担,导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能及时实现;

2.是相关的主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各部门工作衔接不够顺畅,遇有重大情况通报滞后,造成农民工多方求助,实体权利很难及时得到实现;

3.农民工用人单位缺乏证据支持。由于大部分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造成权利义务没有书面证据予以确认。在发生纠纷后,农民工拿不出有力证据,这使得使法院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农民工工资数额及加班加点工资数额等难以确认;

4.农民工“讨薪”案件执行难。在案件执行阶段,经常出现被执行人因财产情况发生变化或财产灭失,导致农民工在案件判决后仍无法拿到工资。此外,一些开发商、建筑商等用工单位,常常在法院执行时隐匿或转移其财产,甚至纠集人公然阻碍、抗拒法院执行,造成农民工工资案件执行难;

5.讨薪成本较高。为了讨薪,农民工需要为此付出很大的成本。例如住宿,吃饭,交通等费用。如果需要法律援助,还需要付出相关的费用;

6.欠薪违法成本低。有时简直是零成本。拖欠就拖欠了,即便媒体介入了,职能部门催了,欠薪老板被迫全部归还了欠薪,但不会因造成了农民工的讨薪成本而被惩罚。

《刑法修正案(八)》明确了恶意欠薪入罪,这一法律条款已正式实施。恶意欠薪入罪,就是提高欠薪者的违法成本,从法律上震慑相关单位和个人不敢欠薪。但是,调查显示,恶意欠薪入罪以后,竟无一“老赖”入刑。追本溯源,有一定的客观原因,比如,恶意欠薪罪遭遇界定难,由于认定标准空白,恶意欠薪入罪执行不畅。认定标准空白,自然需要最高法、最高检作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但是,在两高作出司法解释之前,地方的相关部门也不必无所作为。

二、针对由于以上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

1.成立专门的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法院部门,明确恶意欠薪入罪的标准,提高法律解决此问题的效率,尽量适用简易程序,节省农民工的诉讼时间和成本;

2.地方政府进一步规范建筑、餐饮、家政等领域的劳务市场,为农民工建立用工档案,将农民工直接领取现金工资的方式,改变为用工单位或者劳务公司为农民工办理银行卡,将薪酬直接打入卡内,防止私自用工、拖欠工资的现象;

3.加大农民工“讨薪”案件的执行力度。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工维权案件专项执行,进一步加大对涉及农民工案件的执行力度,对确有执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或移交公安、检察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从而充分发挥执行工作威慑功能,促进用工单位及时履行法律义务。

第10篇

三个因素是前提

年度的综合考评。综合考评是员工一年以来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主要包括年度绩效考核结果和日常的各种表现。一般绩效考核结果占的权重要大一些。

所在的职位簇。根据员工所在的职位簇不同,调整幅度会有所差异,进而设定不同的调薪系数。可替代性强的岗位设定的调薪系数相对小些;反之,调薪系数相对大些,如,涉及的是关键核心岗位,会考虑关键人才以及市场的稀缺性等,调薪系数较大,如果一般岗位的调薪系数为1的话,关键核心岗位的调薪系数由人力资源部评估设定为1-1.5之间,增强公司对人力资源市场中稀缺岗位人才的吸引力。

员工工资在薪点表中的位置。作为调薪分析的基础数据源,薪点数据不仅是测算调薪比例和幅度的重要依据,而且也会减少“看人名、拍脑门”带来的随意性。比如,A公司薪酬分为15个职位等级,同一职位分为13个档次,带宽已经很“宽”了,每个岗位都有自己很宽的跑道(如表1)。员工工资在薪点表中的位置可以用目前所在岗位的薪酬与所在岗位等级中位值的比值(CR值)来表示,比值小、综合考评好,调薪幅度相对大些;比值大、综合考评差,调薪幅度可以小些。目的之一就是遵循小步快跑的原则,逐步缩小内部存在的薪酬差距。

调薪矩阵是关键

根据什么调,调多少,就涉及到调薪矩阵了,调薪矩阵包括考评结果、CR值所在的范围,以及对应CR值 范围所调整的比例(如表2)。

调薪矩阵中的百分比即为薪酬的调整比例,依据的是由公司整体绩效情况等制定的薪酬策略,一般调薪范围在5%-30%之间。当然,综合考评较差的,在薪点表中居于高位的,可以不调整,具体的数值保持一定的相对公平性即可。CR值作为员工调薪的参照值,原则上CR值越小,同等条件下,调薪比例越高。如:某员工年度综合评价结果为A,CR值为80%,所在职位簇的调薪系数为1.1,那么该员工的个人调薪比例为:15%×1.1-16.5%。在此多出一个调薪系数1.1,考虑的是相关职位簇的关系。比如,在地产企业,设计系列等相关岗位是市场稀缺的,则可考虑该职位簇的系数稍微放大,以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

根据调薪矩阵和相关系数计算出来的个人调薪比例是一个参考值,原则上会再设置一个浮动范围,比如设定为上下浮动区间为15%,那么针对上面员工的指导调薪比例为16.5%×(1±15%),这个浮动范围由用人部门和人力资源部一起协调作为修正使用。

测算分析是保障

调薪矩阵确定以后,下一步就是测算总体调薪额度的问题了,根据调薪矩阵,各岗位人员的调薪数值已经确定,那么,就可以算出总的薪酬额度,与下年度薪酬预算进行比较。如果差异不大,那么我们就把从该矩阵得出的增量定为基准调薪预算方案B,另外提出A、C增量方案,A方案比预算多2%-5%,C方案比预算少2%-5%,让公司高层选择,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客观方案、主观选择是最好的运作模式,也容易让高层接受。

当然,还需要补充的是,公司花了这么多钱,薪酬包砸在什么地方,也就是哪些岗位上面,这个很关键,要进行分析。比如,核心层的比例占多少,关键岗位的比例占多少,都应该有个明细;高层看了之后一目了然;是不是该砸的地方没有砸,或者不该砸的地方却砸了,人力资源部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有限的资源放到刀刃上(如表3)。

从表3可以看出,A公司核心层调薪占的比例为38.86%,比例较大,本次的薪酬包重点在核心层,也就是大部分部门经理、总监所分布的层次。

第11篇

【关键词】 工资薪金; 个人所得税; 纳税筹划; MATLAB

中图分类号:F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9-0107-05

一、引言

高校教职工队伍的稳定关系到育人质量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成败。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危机背景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高校教职工的关切。高校作为教职工个税代扣代缴义务人,一方面必须贯彻国家税法规定,加强校内工资薪金管理,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有责任为教职工做好纳税筹划,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纳税筹划的根本目标在于节税,MATLAB软件作为现代科学及管理方面的重要工具之一,将其面向教职工整体进行个人所得税筹划编程,能够客观量化各种筹划方案的效果,较好地实现以节税效益为导向的个税筹划目标,对评估纳税筹划方案以及优化工资薪金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高校工资薪金的基本类别(见图1)

(一)按月固定发放的财政工资

按月固定发放的财政工资是指按照国家工资制度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核定的工资,每月由财政部门统一通过银行直接拨入教职工在银行开设的个人账户中。根据税法规定,应计入每月工资薪金所得。

(二)按月发放的校内各类津贴、补贴

按月发放的校内各类津贴、补贴是指学校自主规定并每月发放的岗位津贴(含职务津贴)、课时津贴、出勤补贴等人员支出。根据税法规定,应计入每月工资薪金所得。

(三)各类嘉奖

各类嘉奖是指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对某方面工作或某一段时间的工作给予的嘉奖。如年度绩效考核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根据税法规定,各类嘉奖视其发放的方式,如果在年终一次性集中发放,可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如果各类嘉奖单独在不同月份发放或者分期发放,则发放数应计入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

教职工个人在岗位工作之外由于独立劳动或技术发明创造取得的收入,如:科研劳务费、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由于其任职所在高校可能不作为个税代扣代缴义务人;或者虽然是在岗位工作之内取得的收入,但相对于教职工整体和取得收入的时间不具有普遍性、稳定性的特点,因此,在本文纳税筹划中不作为分析对象。

三、个税筹划目标

(一)个税总额的绝对最小化

即针对每个教职工个体设计个性化的各类嘉奖发放方式,使得个人年度个税总额最小化,进而实现全体教职工年度个税总额的绝对最小化。由于教职工人数众多,且协调各类嘉奖的发放方式可能涉及不同校内部门,因此该目标的实施必然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可行性较小。

(二)个税总额的相对最小化

对所有教职工确定一个统一的嘉奖分配比例,一部分嘉奖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实行一次性集中发放;另一部分嘉奖递延至次年实行按月发放,并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这样兼顾了节税目标和个税代扣代缴工作的日常管理,笔者认为该筹划目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四、个税筹划策略分析

(一)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用足税法规定的减除项目。根据税法相关规定,独生子女补贴、托儿补助费等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缴个人所得税。另外,在国家规定的缴费比例内,单位为个人缴付和个人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和单位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税前扣除。所以,高校应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在国家规定的标准内,将教师工资中免税津贴、补助以及“四金”单独核算,尽量提高工资薪金中免税部分的比重,减少计税工资薪金的发放金额。二是可以利用捐赠进行税前抵减实现节税。根据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金额未超过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三是可以合法利用纳税人身份避税。近年来高校为提高竞争力从海外引进了大量外籍高层次人才,同时,也有部分教职工取得了外籍身份。根据规定,外籍人员的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由2 000元调整为3 500元的同时,还将附加减除费用由2 800元调整为1 300元。也就是说,可以享受附加减除费用的外籍人员费用扣除的总额保持在4 800元,仍高于本国纳税人。因此,对于外籍专家或外籍教职工应当执行4 800元的工资薪金费用减除标准。

(二)工资薪金所得均匀分摊法

新税法将工资、薪金的扣除标准调整为3 500元,同时将原来的9级超额累进制税率调整为7级,应纳税所得额越大,其适用的税率越高,这为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提供了一定的空间。相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非常均衡的纳税人而言,工资薪金所得极不均匀的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就较重。此时,缩小税基和适用低税率的策略就成了筹划的重要手段之一,可考虑优化薪资支付方式,将各期工资薪金所得进行均匀合理“拆分”,将较高月份与较低月份的工资进行平均,从而达到税负最小化的目标。

(三)补贴收入费用化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凡是以现金形式发放通讯补贴、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的,视为工资薪金所得,计入计税基础,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凡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实质,并取得合法发票实报实销的,属于单位正常费用开支,不需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笔者建议高校取消通讯补贴、交通费补贴、误餐补贴等形式的补贴发放,由纳税人以实际、合法、有效的发票据实列支,实报实销,以免误认为补贴性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避税的效果。

(四)提高教职工公共福利支出

高校可以采用非货币支付的办法提高教职工公共福利支出,例如免费为教职工提供宿舍(公寓);免费提供交通便利;提供教职工免费用餐等等。一方面高校替教职工个人支付这些支出,可以增强师资队伍凝聚力,提高人才吸引力;另一方面教职工个人在实际工资水平未下降的情况下,减少了部分应由个人负担的税款,可谓高校和教职工个人双受益。

(五)合理使用年终一次性奖金

教职工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按月发放的工资薪金所得形成的应纳个税(以下简称工资薪金税);二是由各类嘉奖构成的年终一次性奖金所得形成的应纳个税(以下简称奖金税)。由于工资薪金税和奖金税在计税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而各类嘉奖的发放方式决定了工资薪金水平和年终一次性奖金水平,故可以通过分析确定各类嘉奖发放的最优方式,实现个税筹划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筹划年终一次性奖金时应该充分考虑税收收益,虽然年终奖先除以12再确定适用税率,但是只扣除了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实际上只有1个月适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个月适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在年终一次性奖金的七级含税收入中各存在一个回避区间(见表1),当年终奖金收入处于这些回避区间内时,增加的年终一次性奖金还不足以缴纳需多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因此,如果年终奖金发放额处于这些回避区间内,可将超过的部分下一年度发放或暂停发放。

五、个税筹划计量模型

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一方面需要在税法的框架内对筹划策略进行细致的定性分析,为实现筹划目标提供基本的避税思路;另一方面需要借助定量分析手段将各种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案量化建模,进行优化设计和效果评估,以便于择优而用。本文构造了一组教职工一个自然年度内取得的工资薪金面板数据(见表2),使用MATLAB软件建立纳税筹划计量模型(见表3),对纳税筹划方案的计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根据税法规定建立如下个税计算模型,并转化为求目标函数TT的最小值:

该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运用MATLAB,根据模型和约束条件,计算其他嘉奖中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比例和业绩考核中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比例(年终奖金均为合并后一次性发放)对总体个税的影响。令X和Y分别在闭区间[0,1](即0%~100%)上变动,变动步长为(即1%),因此分别对X和Y向量进行赋值。由于X和Y的取值组合有101*101种可能,因此,TT可定义为维度是101*101的矩阵,并且以特定Xm和Yn组合下,函数PG+PJ的值,对TT(m,n)进行赋值。当X和Y分别完成比例变动,全年个税总额矩阵TT也就完成了赋 值。求目标函数TT的最小值,可用MATLAB函数min(min(TT))求解。

在MATLAB的模型编程过程中,使用条件语句,可针对具体的(x,y)组合自动判定适用的工资薪金所得个税适用税率、奖金税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等参数。使用嵌套的循环语句,可逐个计算每个教职工的工资薪金所得税和一次性奖金所得税。

六、个税筹划数据分析

学校薪资发放管理方式的不同对纳税筹划有重要影响。基于假设数据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嘉奖分别由不同的职能部门核定和发放

MATLAB将计量模型编程并运算分析后,以全年个税总额为因变量,以业绩奖励中工资薪金所占比重和其他奖励中工资薪金所占比重为两个独立的自变量,生成全年个税总额变化分析三维图(见图2)。

三维空间(图2)图像中的每一个点代表了在不同薪资发放方式下,全体教职工全年个人所得税总额。图中以B1、B2、B3、B4标示出了常规薪资发放组合方式对应的个税总额,而B5标示出了个税总额最小值点对应的薪资发放组合(见表4)。

以上不同薪资发放组合方式下的全年个税分析表(表4)与全年个税变化分析三维图(图2)相对应,其中三维空间中网面上的每一个点,代表着一个特定的 (X,Y)组合所对应的TT值。由图表分析可知,筹划方案5(B5点)对应的应纳个税总额最少。这是因为这种计税方式最大限度地用足了工资薪金所得的3 500元费用减除额度和年终一次性奖金的税率计征方法,尽可能使得大多数教职工工资税税率和奖金税税率保持相当,避免了当一个税目的收入较高、税率较大带动整体税额的快速增长。因此筹划方案5为最优,个税筹划的效果最佳。

从实现方式来说,如执行筹划方案5,则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时,业绩考核奖励主管部门将每个教职工33%的业绩奖励以及其他嘉奖主管部门将每个教职工15%的其他嘉奖合并后一次性发放,并按奖金税计税,而每个教职工剩余的67%的业绩奖励和85%的其他嘉奖可递延至次年,平均到12个月份发放,与各月的财政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课时津贴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在次年工资薪金不变的前提下,教职工整体全年个税实现最小值。

(二)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嘉奖由财务部门合并后统一发放

在此方式下,MATLAB将各类嘉奖总额(其他嘉奖和业绩奖励之和)视为一个整体的筹划对象,以全年个税总额为因变量,以各类嘉奖总额中工资薪金所占比重为自变量,生成二维的全年个税总额变化分析图(见图3)。

即当每人校内各类嘉奖总额的69%计入工资薪金所得,31%计入年终一次性奖金所得时,全年个税总额达到最小值,即49 981.56元。实现方式为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时,将每名教职工各类嘉奖总额的31%在年终一次性发放,并按奖金税计税。而每名教职工剩余的69%嘉奖递延至下一年度,平均到12个月份发放,与各月的财政工资、岗位津贴以及课时津贴合并计入工资薪金所得。在次年工资薪金不变的前提下,教职工整体全年个税实现最小值。

七、结论

1.高校工资薪金具有很大的筹划空间,不同的工资薪金管理会导致个税差异的巨大变化。因此,应当充分发挥校内一部分工资薪金的灵活性,合理利用年终一次性奖金进行节税。由于一次性奖金一年只能使用一次,在筹划时要注意确定年终一次性奖金的数额应与当月工资薪金相协调,一般情况下,个人月工资薪金的税率与年终奖的税率一致时,工资薪金个税税负最轻。在对教职工整体纳税筹划时,则必须通过数据分析对工资税总额和奖金税总额进行综合平衡。

2.各项个税筹划策略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政策性有利因素应当用足,尽可能地降低每个教职工的应纳税所得额。其他策略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其中最优个税筹划方案不仅要追求个税税负的最小化,同时还要注意方案的可操作性。首先,如采用年终一次性奖金节税,年终一次性奖金发放额应当尽量避免位于表1的回避区间内;其次,奖金递延发放部分应尽可能平均分摊到多个月份,最大程度地降低各月工资薪金的增长额;最后,纳税筹划的受益对象是教职工整体,而不是个人。实际中,由于高校教职工人数众多,工资薪金级别相差较大,纳税筹划后可能会有整体税额明显下降,但少数教职工的个税上升的情况。

3.利用MATLAB平台开展个税筹划具有精确、直观、灵活等特性。个税筹划是一类原则性、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活动,其服务的对象量大面广,个体差异较大,如何设计不同的筹划方案并择其最优是关键。除了用足有利的政策性因素外,必然要引入数据分析手段,将个税筹划活动模型化和数量化,以数据为依据评价筹划方案的优劣。MATLAB对数据的快速灵活处理和漂亮直观的图形界面,可以发掘个税筹划的最佳途径。

4.应当注意个税筹划方案的动态调整。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比较稳定,但每年都会由于岗位、职称等变化导致工资薪金变化,因此,纳税筹划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应当一劳永逸,当工资薪金基本情况发生较大变动时,应当适时对个税筹划模型进行数据调整并重新计算,进而保持筹划方案的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 刘玉勋.工资薪金和年终奖年度纳税筹划研究[J].会计之友,2013(13).

[2] 曾芝红.高校个税税收筹划探讨[J].会计之友,2013(9).

[3] 赵丽娟.基于扣除标准提高下的个人所得税纳税筹划研究[J].商业会计,2011(28).

[4] 朱会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务筹划探析[J].财会通讯,2011(26).

[5] 刘昊天.探讨MATLAB结合EXCEL在财务管理建模中的一个综合运用[J].现代商业,2011(29).

第12篇

关键词:央企高管;薪酬;薪酬制度;薪酬改革

一、引言

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在会上强调,要逐步规范国企收入分配秩序,实现薪酬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这次央企薪酬改革新方案的出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界人士纷纷讨论新方案将会给央企高管带来哪些影响。鉴于此,本文在论述了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薪酬制度,回顾了我国薪酬制度的变化历程,基于我国央企薪酬改革的原因分析,对我国央企薪酬改革效果提出了预测。

二、国内外企业薪酬制度比较分析

1.美国企业薪酬制度

美国企业高管薪酬主要包括:基本年薪、短期激励、长期激励等。美国企业CEO的薪酬组成中绩效薪酬和股份薪酬占绝大比重,固定薪酬仅占10%左右。这种薪酬构成方式充分突出了个人能力,更加强调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同时,美国公司经营者的报酬一般与公司业绩呈现正相关关系,公司的利益也就相应的成为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因此,美国公司的经营者在兼顾公司短期效益的同时又重视对公司的长期投入。

2.德国企业薪酬制度

德国企业强调团体和集体作用,薪酬与高管能力挂钩。德国企业管理层实行年薪制,企业管理人员的薪酬等级各层次差别较大,但同一企业同一级的管理人员实行相同的薪酬标准,不因分工不同而不同;不同企业因公司的规模大小、经营状况好坏等原因,同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差距较大。

3.日本企业薪酬制度

日本传统的薪酬制度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日本企业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互为补充,辅之以日本企业薪酬制度建设中贯彻的“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制度的严肃性、强制性加强劳资双方的相互信任,弥补薪酬水平偏低的状况,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

4.中国企业薪酬制度

自1949年以来,中国企业薪酬制度经历了四次较大的变动:供给制与旧工资制度并存阶段(1949―1952年)、工资分制制度阶段(1952―1956年)、等级工资制度阶段(1956―1985年)以及工资升级制度阶段。目前,我国企业高管的薪酬制度多为年薪制,根据管理层任职规模大小、承担的责任多少、经营效益好坏等情况,以年度为单位确定薪酬。高管年度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联系较少,薪酬结构包括基本年薪和绩效年薪两部分。

综观以上四国的薪酬制度,可以发现虽然美国、德国和日本的高管薪酬制度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高管的薪酬都和高管的能力密切相关。美国企业则更加强调个人作用,德国则是更加关注团队和集体的作用。这些国家企业的高管成为了“高薪高能”的代名词。与国外“高薪高能”相比,中国国有企业“高薪低能”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国迫切需要进行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来适应中国现阶段国情及企业发展现状,促进现代企业高管薪酬机制的不断完善。

三、央企薪酬改革原因分析

1.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导致企业经理人无法从企业真正角度考虑

随着企业资本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企业所有者来直接经营企业变得越加力不从心,所以只好委托信任的管理层直接管理企业,股东通过股东大会等很多方式来了解经营情况,分享经营成果,形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立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管理层和所有者存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一致,责任风险不对等矛盾,管理层可能不会完全按照所有者的意愿经营。国企的经理人为了追求高薪、福利等因素,可能会损害企业利益而按照自己利益目标决定活动。现代企业经营者采用的年薪制,固定收入与浮动收入相结合,这是一种高风险的薪酬制度,依靠的是约束和激励相互制衡的机制。

2.高管与员工收入差距大

贫富差距是指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如果一个国家一直存在绝对贫困人口,会导致经济动力不足,最终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收入差距过大,财富过于集中,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02年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央企,其高管平均薪酬是普通员工平均工资的9.85倍,2010年扩大到13.39倍,之后处于平缓。我国行业薪酬差距曲线整体上扬。按行业门类看,1985年最高薪酬与最低薪酬的比值是1.81:1,到2011年比值更改为4.48:1,之后比值有所下降,2013年为3.86:1,但仍然高出1985年水平的一倍多。按行业大类比较,1995年最高工资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的差距是3.87倍,到2010年两者差距的达到高峰,为11.86倍。央企高管薪酬明显偏高,对央企高管“限薪”已势在必行。

3.国企经营效率低

在中国高管高薪似乎已成“定律”,即使企业出现亏损现象,高管年薪依然“高高在上”。2012年,中集集团净利润同比下降47.46%,但时任董事麦伯良的薪酬仍高达998万元,6位副总裁中三位薪酬超过350万元。中海集运2013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巨亏,但其董事长仍然拿到了79万元年薪。根据国资委有关调查,即便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一些央企负责人的平均薪酬水平仍达到了72万元。

4.央企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

目前,各界广泛接受的薪酬总额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固定薪酬、短期激励、长期激励和福利。一旦薪酬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各种薪酬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组合比例不协调,就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当前,央企高管薪酬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管的固定薪酬比例偏高;与经营业绩相关的浮动薪酬,如短期和长期激励等,水平过低;未能合理有效地将高管的职务消费纳入薪酬结构体系中,造成高管薪酬的“暗门”长期存在。

四、央企薪酬改革效果预测

1.央企高管“高薪低能”现状或将遏制

此次改革新方案首度提出推进这项改革要坚持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强调要不断完善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建立与选聘方式相匹配、与企业性质相符合、与企业业绩相吻合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坚持政企分治原则,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选聘真正符合任职要求的经营者,保证人才聘用的公平公正,严格禁止政府官员兼任企业高管。

2.央企高管薪酬将减50%,更趋于理性和合理

长期以来,央企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享受着行政化的待遇。此次改革方案首次针对央企高管的公务用车、业务招待、因公差旅等特权,设置了上限;对特权进行严格规范,明确禁止性活动目录,严格限制特权使用。改革的重点在于削减大型国企最高管理层的薪酬,特别是金融和银行业。而且改革方案通过调整人事聘用方法,企业的日常经营将交由社会招聘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政府也将任命专人参与到企业当中去,协助管理并监督企业,逐步实现薪酬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这一系列措施必将会降低央企高管的薪酬标准,高管薪酬或将削减近50%左右。

3.职务消费将大大缩减,高管薪酬“后门”将被堵死

长期以来,央企高管的职务性消费就广被诟病。职务消费通常隐藏在企业内部,游离在公众视线之外。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高管的职务消费的比例可能高出薪酬数倍。由于监管力度不够,高管可以不受约束地支配和使用,职务消费甚至沦为高管的个人小金库。

近年来,陆续有央企高管因巨额的职务消费而被曝光。2008年,中石化原董事长利用职务之便,每日花费到4万元之多;国家电力公司原总经理,在公司内部会议召开期间,入住每日万元的特大套房;2012年,中国铁建的财报中曝光出高达8亿元的招待费。2014年,中远集团原副总经理徐敏杰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报销个人费用。

此次《改革方案》的出台,首次将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的工作保障和所发生的费用支出界定为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同时,规定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不得在企业领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其他福利性货币收入。因此有理由相信,《改革方案》的出台将会大大缩减高管的职务性消费,将高管薪酬的“后门”堵死。

五、结论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大是“1”,最小为“0”,前者表示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最大,100%的收入全部被占用,后者则表示居民内部收入分配无差异。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明显,“警戒线”设定在0.4,一般的发达国家保持在0.24―0.36之间。中国基尼系数持续偏高,直接反应出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事实。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贫富差距日益严重。《改革方案》的制定有效的遏制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于国内格局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方案》的实施实现了对于过高的收入的调整,健全了央企高管薪酬制度,加强了央企高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改善了央企低效与高管“高薪低能”的现状。调节过高收入,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公正,规范分配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凤羽.央企薪酬改革 好戏在后头[N].重庆商报,2014-08-20.

[2]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2).

[3]苏列英等.薪酬管理[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

[4]成思危.中国企业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2).

[5]陈佳贵等.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理论、实证与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2).

[6]黄楠.国外如何控制企业高管薪酬?[EB/OL].,2014-0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