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3 09:41: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云数据中心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如果说过去的十年是IT的时代,那么,在全球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同时伴随着能源压力到来的今天,绿色IT已经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发现并密切关注着当前世界最为重要的六大趋势:便捷性、全球化、日趋增长的安防需要、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新兴市场的出现以及最为急迫的、对能源渴求的挑战。
数据表明,在2008年,全球仍有接近16亿的人口尚未能使用电力,而即使是进入2030年,这一数字也将仅仅减少为14亿。与此同时,就全球而言,能源的消耗并非简单的由人口数量所决定,2030年,由接近20亿人口所形成的中产阶级群体将对包括汽车、电脑等在内的能源消耗品产生无可估量的购买力,这一事实将使得电力需求攀升翻倍,为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带来不容小觑的能源困境。
全世界均在力求实现至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在发电的过程中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在终端使用时进一步节省能源同样是简单、有效的方法。特别是考虑到配电及分布过程中的电力消耗,来自终端一千瓦的电力消耗则意味着需要在电力生产端减少三千瓦。
当下,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已经占到全球能源电力消耗的8%,而每三年电力消耗即会翻倍增长更是给数据中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Capex(资本支出)和Opex(运营成本)的不均衡给数据中心管理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同时,云计算的出现则为企业节省成本并降低能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它不仅仅代表IT技术的进步,更是以IT运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对IT服务模式进行优化。基于在云计算环境下业务竞争的需要和IT负载迁移的考虑,用户在构建数据中心时,不仅仅需要将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视为先决条件,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高效率也成为不可忽略的考量。通过更为标准化的设计及优秀的运维来建造和管理一个密集的、灵活的、自动化的数据中心,既满足未来15-20年运营周期的应用需求,也可将未来新技术的更新纳入考虑,这意味着在数据中心建设的初始阶段,便需要以全局视角来审视数据中心的设计,全面规划数据中心的配电、制冷、安防、门禁控制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有效地优化数据中心的整体架构进一步节约30%的电力消耗,以期真正实现数据中心从前期资本支出到后期运营成本的投资回报。
云计算这一全新的商业模式带来了数据中心的动态需求,使得数据中心的管理者们开始重新审视数据中心的规划与建设,连接所有相互关联的系统,继而影响到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及能效。仅局限于关注IT机房的数据中心建设的传统思路将被改变,一个数据中心不应只考虑如何放置机架、服务器以及存储设备,施耐德电气倡导的更全面的数据中心构想,则致力于以一个更为标准化的方式帮助用户实现贯穿机柜、行级、房间级甚至于整个楼宇设施级别的设计,使规划、设计、构建和运营变得更加可预测、更高效、更加可扩展,使用户将精力集中到其他更为重要的业务领域。
数据中心项目过程始于业务需求,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会随着明确定义的准备、设计、获取、执行等过程阶段逐步向前推进,并在此过程中提供规划服务、数据中心效率计算器等丰富的权衡工具、面向不同专业细分领域的白皮书和项目运营及管理工具等,最终实现系统的完全部署和正常运行。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提供模块化的数据中心助力用户扩容25%。同时,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也是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EcoStruxure能效管理平台涵盖了施耐德电气在电力、数据中心、工业、建筑楼宇及安防五大业务领域的专业经验,以集成的解决方案,通过一个智能仪表盘整合来自数据中心不同系统的信息和数据,帮助数据中心的IT经理或者设施经理了解到各自所需要的数据中心状态信息,在整个数据中心建设进程中建立起节能意识 。
云计算时代的数据中心,是高度关注在电力成本及创新设计的数据中心。单体化的数据中心将不复存在,模块化的建设将是未来的重点。施耐德电气将着眼于通过电力空间、机械空间和机房空间的有效整合,以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确保数据中心效率的提升及更为流畅的运营,从而帮助客户以绿色IT的实践来应对未来能源压力的挑战。
在云计算、社交、移动化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中国迎来数据中心建设的。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我国兴建了数据中心3500多个,其中超过1万平米以上的数据中心就有21个。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大大小小的数据中心超过50万个,其耗电占总电量的5%。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耗电大户,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电能消耗,提升能效成为当下数据中心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中国数据中心的建设呈现出两个明显的趋势:一个是数据中心向大型化和小型化分化,中等规模数据中心不断减少;另一个趋势是新建的云数据中心越来越多,其数量是普通数据中心的8倍。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云数据中心的能效对于整体IT行业的节能降耗意义重大。”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2014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创新峰会”表示。
提升云数据中心的能效正是此次会议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这也是当下数据中心市场的讨论热点和厂商角力的焦点。黄陈宏博士把高能效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即云就绪、云能效和云持续。所谓云就绪是确保数据中心及时灵活交付云服务;云能效是指通过IT和能源技术的协同提升数据中心的能源利用效率;云持续是指数据中心价值的持续优化。“不同阶段工作重点有所不同,但能效的管理和优化则是贯穿始终的。”黄博士说。
施耐德电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金永哲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告诉记者,提升云数据中心能效需要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要从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实际上,是否系统地提升云能效对数据中心的耗电量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一个10兆瓦IT负载的数据中心为例,一年的电费开支可能会差上亿元。”金永哲说。
据悉,在此领域施耐德电气此前先后推出过众多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市场颇受欢迎的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DCIM软件StruxureWare等都出自施耐德电气。在此次峰会上,施耐德电气再次丰富了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出了一系列新品,其中包括:采用创新的施耐德Econversion超级能效模式的Galaxy VM不间断电源,效率高达99%,具有高可用性、跨平台、易安装、易配置等特性;新一代紧靠热源的创新制冷产品InRow 2代行级制冷,可随负载的变化而调整制冷量和风量,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制冷能耗;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能显著简化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数据中心的过程,使得数据中心的部署更快速、更可预测。
施耐德电气还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即由施耐德电气来承担客户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以帮助客户最大化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和最小化停机的风险,使企业管理者专注于其核心业务。
此外,对数据中心进行能效认证也是施耐德电气推出的一项新举措。该认证针对所有部署施耐德电气解决方案的数据中心。本届创新峰会上,深圳宝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首个获得施耐德电气能效数据中心认证的公司。
“我们希望能够汇集所有对数据中心能效和未来发展非常关注的用户,共同推动数据中心走向高标准、高性能,并且面向未来。”施耐德电气IT事业部大中华区战略市场部总监谢卫刚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安全就成为其能否正常提供高效、可用服务的关键。”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山石网科新技术副总裁王钟认为,传统的数据中心安全解决防护思路难以应对云时代数据中心的发展,“我们需要摆脱以设备为核心的安全策略,从基础架构层面做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云时代数据中心多重挑战
在云时代,数据中心主要面临两个维度上的安全,一是传统数据中心边界,二是数据中心内部和跨越不同地域的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的安全。
“云数据中心业务和技术的动态变化和复杂性,给云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带来了新挑战。”王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挑战源于“服务器和网络的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SDN)和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员工携带自己的设备办公)”。
Gartner认为,2012年虚拟化技术已达到了50%的普及率。服务器虚拟化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别忘记了,服务器虚拟化并非完美无瑕。惠普信息安全解决方案技术服务事业部经理陈颢明表示:“以前数据中心的一台物理机只支持一个操作系统,但现在一个刀片可能支持25个操作系统,这就意味着我们原本设定好的安全域的规则被打乱,不同安全层级的信息可能在同一台虚拟机上,造成的后果是权限级别低的用户有可能访问到更高权限级别才能访问的数据,并且带来安全风险。”
从虚拟化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虚拟化数据中心多租户环境的细粒度的管理,以及对内容、应用、身份认证的的安全应对措施,是数据中心安全的关键性问题。
“大多数的识别和安全控制措施基于固定的位置、静态网络或者固定IP,难以应付虚拟机迁移带来的安全问题。”王钟认为,“虚拟化环境的动态特性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新的安全威胁和漏洞。”
同样地,网络虚拟化将网络服务和物理网络设备分离,网络的部署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从设备的手工单独配置方式变为可编程的自动部署,同时网络也可以按需而动。而传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基于固定物理网络设备的安全技术,面临着动态变化的网络虚拟化的挑战。
与网络虚拟化相似的是,SDN将网络控制与网络的物理拓扑分开。“当网络变成可编程实现的时候,网络安全该如何实现?当网络的控制和管理被虚拟化、集中化之后,安全的管理应该如何解决?”王钟认为,SDN带来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可小觑。
最后,随着IT消费化的趋势,BYOD逐渐被越来越多企业接受,虚拟化的普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然而,企业在享受到降低成本带来的便利时,也不得不提升应对安全风险的成本。这是因为员工携带的个人设备,往往没有部署相应的安全策略,员工在哪里使用这些设备、通过哪种网络接入企业的业务平台,企业的IT人员往往难以准确了解。同时,员工在使用个人设备办公的同时,往往还进行上网和娱乐等行为。这些都给黑客潜入企业网络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安全防护,云计算时代,尤其是虚拟化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之后,数据中心的安全防护对安全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高性能并按需扩展、高可靠保障业务连续性、虚拟防火墙实现虚拟机间的隔离和可视化提供业务可管理等。在王钟看来,“安全即服务和资源、开放可定义、冗余高可靠、分布可扩展和绿色节能将是未来数据中心安全解决方案的关键”。
基础架构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近日举办的2012RSA中国信息安全大会上,作为云计算技术落地实施的最重要环节,数据中心的安全备受关注。众所周知,数据中心的安全设备必不可少,而且随着这些设备的日益增多,以及业务需求的变化,单一网络安全产品已经无法应对用户所面临的挑战,安全厂商应该从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入手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
“以往,安全厂商跟用户强调的往往是其产品的性能有多强,速度有多快。但事实上,某一款设备的快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据中心的整体问题。”王钟向记者介绍,“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数据中心是否可管理。这个管理需要集中的、智能的、开放的,能够跟数据中心的管理融合起来。”在他看来,只有这几个方面都具备的安全管理架构,才是数据中心所需要的。
要满足集中、智能和开放等条件并不容易,山石网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提供基础架构层面的完整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包括数据中心防火墙+弹性安全架构+安全监控和管理等三部分内容。在这个架构之上,山石网科推出了云数据中心网络安全解决方案——云之盾。
“云之盾整合了山石网科数据中心防火墙、弹性安全架构与安全监控与管理方案,具有冗余高可靠、分布可扩展、绿色节能等特点,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应对未来云数据中心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王钟告诉记者,云之盾是着眼于未来云数据中心的安全建设需求,并考虑未来的发展,以方便及时监控和管理为出发点研发的,能够帮助用户解决虚拟化带来的边界模糊、被保护对象不清晰,以及其他各种安全问题。
随着IT的不断发展,以及业务与IT日益密切的联系,传统数据中心正面临着成本、效率、能耗等一系列挑战,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变。多数企业的数据中心往往陷入成本危机:一方面,电力和制冷等方面的高投入并不能满足运维需求;另一方面,数据中心面临着节点资源管理困难、资源利用率低、设施扩充部署复杂等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让数据中心变得更加灵活,同时降低能耗与运营成本,已经变成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云数据中心的出现无疑是解开这些难题的新出路。
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天地超云公司(以下简称天地超云)结合其全球首创的高温节能服务器、绿色高效的云存储系统和数据中心智能管理软件,形成了领先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天地超云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器和云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中国云计算服务器的第一品牌,凭借云服务器、云存储、云管理平台以及云安全技术,为用户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整体解决方案。
天地超云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超云高温节能服务器R9160-G9、集群统一存储系统XS5000和iCenter管理软件为基础,打造绿色节能、智能管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传统服务器对数据中心的温度环境要求非常高,一般环境温度范围在20℃~25℃,这就需要采取制冷手段到达温度要求,能耗高等情况普遍存于数据中心。据统计,2012年全球发电量225043亿千瓦时,数据中心消耗就占去2%左右,对数据中心进行革新,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比已经刻不容缓。
天地超云全球首创的高温节能服务器够稳定运行在5℃~47℃高温环境中,对超云R9160高温节能服务器测试显示,仅部署10台高温节能服务器,一年便可省约11142度电,大大降低了制冷成本,是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的首选服务器。目前,高温节能服务器在国内某大型互联企业得到了部署实施,实现了数据中心PUE值从2.0以上,下降到了1.6到1.7之间,能耗下降了18.3%,节能效果显著。
随着大数据的迅猛增加,传统的数据存储系统面对当今的海量数据显得力不从心。天地超云面向海量数据存储应用,推出了高性能、高扩展、高可靠的企业级集群统一存储系统XS5000,可横向扩展至多达16个存储节点,并提供超过10GB/s聚合带宽,并支持多种存储协议,可帮助用户快速构建存储即服务,同时提供丰富的数据存储、管理和保护功能。
甲骨文
举措:2010年12月14日在北京成立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该中心将展示最新创新,并提供全面的、支持全套云计算技术的解决方案。北京甲骨文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是甲骨文公司在亚太地区为云计算创新建立的第一个平台。
惠普
举措:惠普和微软将在未来三年共同投资2.5亿美元用于简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并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Juniper
举措:2009年5月制定针对数据中心应用的“层云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六个部分:数据中心管理器、存储、计算、多层应用交付、应用设备和网络,旨在构建一个能支持数万个千兆位以太网端口的、平坦的、无阻塞的数据中心架构。
IBM
举措:2011年1月25日表示与润泽科技合作在河北廊坊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预计2016年完工,占地面积超过620,000平方米;为无锡加强其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并搭建基于IBM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即商务云平台,开发云平台以及政务云平台。IBM全球最新的云计算容量预算解决方案也将应用于上述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
中国移动
举措:规划了7个IDC中心作为中国移动集团“数据业务及企业精品工程示范基地”,这7个IDC是全国最重要的移动内容枢纽中心。
中国电信
举措:2011年1月中国电信四川西部信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NEC
举措:2010年8月31日与东软集团及其旗下的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在中国市场展开云计算服务业务签署了合作协议。
阿里巴巴
举措:2010年8月,阿里巴巴入驻杭州的数据中心。
腾讯
举措:腾讯在云计算方面将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
中国联通
云计算提上联通日程
来自青岛经信委的老陈是记者的老朋友了,前不久见到他,交谈中几乎都是关于云计算的话题。倒不是老陈多么赶时髦,也来凑云计算的热闹,而是青岛真的已经开始在云计算方面发力,正在联合多家运营商开展云计算方面的合作,其中与联通的合作开始得最早。
据了解,总投资5亿元的中国联通“云计算”基地已经落户青岛。
中国联通将依托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的青岛联通数据中心,开展“云计算”领域的建设发展,逐步将青岛联通数据中心打造成中国联通 “云计算”基地。
据中国联通相关人士表示:“云计算对中国联通IT系统建设意义重大,因为中国联通已经明确表示要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提供者的战略共享,‘以聚焦增长提升效率’为发展目标,而云计算恰好为此提供了技术的保障。”
中国联通研究院云计算总体组主任张云勇认为,云计算对于运营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虚拟化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利用率;分布式计算、存储采用软件方式提升系统整网性能和可靠性,降低对单点硬件(性能、可靠性)的依赖,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分权分域的统一IT资源管理、改变管理模式,提高整网的运维效率;高能效比、针对云计算优化的硬件降低整体TCO(总拥有成本)。
张云勇表示,中国联通正在考虑三大类云计算业务,“第一类是云计算出租业务。第二类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商店,以及在云端上加浏览器。第三类可归结为随着三网融合业务对云计算提出的新要求。”
至于运营商要在云计算上达到什么程度的目标,张云勇表示一是要通过云计算实现挖潜降耗,提高IT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二是通过云计算提高效率,减少管理及建设各环节,提高运营效率;三是通过云计算降低成本,将资本性支出转化为投资回报率,有效降低成本;四是通过云计算提升管理,实现数据集中、统一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据记者了解,在业务推广方面,中国联通已经向多个政府行业部门推广其云计算方案,同时进行了落地部署的工作,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开展了规模试点。
开放架构受青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云计算离不开数据中心的建设,什么样的数据中心才能满足云计算的需求,也是业内各界考虑的话题。
英特尔在提出其“互通”、“自动化”和“客户端自适应”的2015云愿景三要素时就曾经表示,高度集成解决方案的易部署性和其它类型解决方案的互操作性与灵活性之间实现平衡至关重要。开放式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能够打造更加安全、高效且简化的云计算数据中心,为用户带来高度的 IT 灵活性和丰富的选择,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显著降低成本,从而提供互联、自动和客户端感知的云服务。
中国联通信息化部总经理柳博亮表示,目前中国联通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在运营管理层面如何降低采购成本、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保障支撑效率。在系统架构方面,如何应对IT架构变革和技术升级挑战。如何优化应用支撑架构及系统,快速响应新业务和应用需求。在数据中心规划与建设方面,如何合理规划和设计,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如何实施绿色IT,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中国联通加入了由英特尔为技术顾问的开放数据中心联盟。后者的目标就是使云和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交付能够应对数据中心现在和将来面临的挑战,并且基于行业标准且多厂商的方式支持方案开发,通过联盟会员集体定义的使用模式及发展路线图来部署解决方案。
柳博亮说,“随着云计算相关讨论越来越多,中国联通也开展了引入云计算的整体策略研究,以整合应用为切入点开展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建设,例如跟踪国际标准化组织,获得技术支持;采用‘池’化技术,消除分散的IT构架的资源,向集中化的资源池和动态整合的IT架构演进;采用应用与基础设施松偶合架构体系;改变充值建设模式,进行应用迁移,挖掘能体现投资回报率的应用场景,以价值驱动行业演进。”
背景资料
节能减排是系统工程
现在,很多中国数据中心的PUE值在2和3之间,相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云数据中心PUE值应该低于1.5这个指标还有很大差距。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以下简称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认为,1.5这个指标并不过分,在欧美许多国家以及一些中国新建的数据中心中,这个指标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通过现有的技术手段也是可以达到的。不过,PUE值并不是衡量数据中心能效的唯一指标。用户在构建数据中心时还要综合考虑数据中心选址、自然环境、建设及维护成本等因素。黄陈宏表示:“中国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占总体耗电量的比例是国外数据中心的两倍多。中国数据中心在节能减排方面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施耐德电气在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方面拥有一整套解决方案和涵盖数据中心生命周期的服务。”
为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在数据中心使用清洁能源被提上日程。很多厂商和用户都在积极尝试采用清洁能源,但是由于稳定性、储能等问题还没得到完全解决,清洁能源还没能在数据中心领域得到大规模应用。施耐德电气也在与一些厂商合作,研究使用天然气为数据中心供电的可能性。
从综合利用能源的角度考虑,黄陈宏认为,应该将数据中心的建设与城市的规划综合考虑,在保证供电的基础上,更好地收集并循环再利用数据中心产生的热能并加以利用。“我们正与一些城市商讨将数据中心建设与城市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在智慧交通、智慧水利、智慧电网等方面,可以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软硬结合 引领创新
在IT圈,“软件定义”这个新概念引起了广泛热议。在数据中心市场,“软件定义”对未来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和运维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黄陈宏从三个层面来解读“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从应用层面看,软件的应用产生了大量数据,而数据中心的一项核心任务就是支持企业应用和各类软件的运行;从技术层面看,云计算促进了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如何让数据中心更好地支持虚拟化和云计算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从管理角度看,数据中心的管理和智能化主要依靠软件,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软件市场的快速兴起就说明了这一点。
DCIM市场才刚刚兴起。“数据中心用户早期使用的机房动力监控系统其实也属于DCIM的范畴。在机房动力监控系统市场上,我们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我们推出不久的StruxureWare是一个覆盖前段供配电、楼宇和安防监控的、能够端到端监控供电、制冷、安防和电能利用的管理软件,它其实已经超越了DCIM的范畴。”黄陈宏介绍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DCIM都是我们的业务重点。DCIM让用户看到了更高效的管理和运维能够带给他们的价值。”
在推广StruxureWare软件方面,施耐德电气打出了组合拳。APC英飞集成系统是一个StruxureWare Ready的系统,它在硬件配置上完全可以满足StruxureWare运行的需求。此外,施耐德电气还找到了几家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他们都拥有IT设备监控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正好可以与StruxureWare相结合,构成更加全面的数据中心管理方案。黄陈宏希望数据中心客户能够尽快接受DCIM的理念,在新建数据中心时,第一时间就能使用StruxureWare。
APC英飞集成系统推出已经有十年时间,它引领了数据中心集成化、模块化的发展趋势。黄陈宏表示:“英飞集成系统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它紧紧地抓住了客户的需求,其系统性集成、模块化的数据中心构建思路,可以加快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部署速度,减少人力和物力付出,实现数据中心随需扩展。”在过去十年中,APC持续地对英飞集成系统进行改进和创新,在集成化、模块化、行间制冷、PDU配置以及软件管理等方面不断优化,目前其UPS功率模块已经达到了MW级别。黄陈宏表示,施耐德电气将继续加大对英飞集成系统的研发力度,不仅针对于客户现有的问题,同时着眼于其业务未来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数据中心客户的最优选择。
谈到未来数据中心技术的发展趋势,黄陈宏表示,施耐德电气正在研究数据中心微模块解决方案,以及可预制化的大型数据中心,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建设的标准化水平,满足快速部署和构建的需要。
做大市场 服务本地
目前,APC正处于从产品供应商向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过程中。黄陈宏对于现在的转型效果感到满意。他表示,公司转型最重要的还是文化转型。以前的APC是一家技术型公司,而现在要“客户第一,业务第一”。APC要把全球内受用户欢迎的解决方案推广到中国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本地化。在很多中国客户的印象中,APC只做高端市场。其实,APC要做更大的市场,比如西部市场和中小企业市场等。
黄陈宏介绍说:“目前,我们提供给中国用户的产品中,95%是在中国本地生产的,为中国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在以前是没有的。比如,我们针对中国的地铁客户的需求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定制使其能满足恶劣的应用环境。”
一直以来,UPS产品的行业需求特征都很明显。由于数据中心与大型机房的建设,产品应用集中在金融、电信、政府、制造等主流领域。作为工业化、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备,UPS 产品正随着全球能源战略及信息化战略的快速推进,朝着节能低耗、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从金融行业来看,当前数据中心从设计到运营,用户关注的话题首先是方案以及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其次是节能、智能化等。比如小型和网点型机房关注的是产品的集成度,功能的齐全性、兼容性、稳定性,甚至美观等方面。而大型数据中心设备随着密度越来越大,核心负载也越来越重要,其关注的则是产品可靠性以及机房日后运营的高额成本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创新、智慧、节能的一体化方案。
金融行业是科华恒盛最早涉足的行业,从最早的四大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行业始终是科华恒盛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经过多年拓展,科华恒盛的UPS、数据中心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银行、保险、信用社、邮政储蓄、证券等众多金融机构,为金融业的监控设备、工作平台、网络通信设备等关键设备实现电源保护,为从总行的大型数据交换中心到网点的ATM自动取款机等业务环节提供供电保障。
作为民族电源产业的领导企业,科华恒盛希望在高端电源技术发展基础上,创造一个更好的电源生态。同时,基于对市场需求调查和用户的需求,科华恒盛提出了“云动力”数据中心一体化解决方案。该方案顺应了IT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以整体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整合了动力、环境、弱电、防雷和智能管理等多项功能。针对“云时代”金融行业的实际应用环境、负载特性和成本上的考虑,配合以科华恒盛相应的UPS产品,模块化的配电柜适应于200平方米~2000平方米数据中心机房,可灵活运用于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
专注电源技术,致力动力创新。科华恒盛通过绿色节能、虚拟化、自动化等技术对传统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云动力”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绿色节能和智能控制为突破口,从初期的仿真智能化设计,到中期提供自主研发的端到端智能精密配电系统,再到后期3D综合运维监控软件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循序渐进地构建起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机房。其中,3D综合运维管理系统可动态地把机房场地环境(包括精密空调、UPS、配电柜、温湿度、门禁、漏水、消防)PUE值、IT设备、服务器等各子系统的运行状态集中管理。
“此外,科华恒盛还推出了按需定制解决方案,通过征集用户的实际需求,派出专业技术团队对数据中心实际运行环境进行考查和评测,从而制订出一套适合用户的解决方案。”科华恒盛副总裁黄庆丰表示。依靠为用户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加上完善的3A服务体系,科华恒盛获得了金融行业用户的一致好评。
“以往大家都称科华恒盛为UPS厂商,这种印象已经改变。实际上,通过近两年的展会和市场开拓,我们的‘云动力’解决方案得到更多用户的认可。科华恒盛在深耕电源行业25年后,正顺利地实现设备厂商到数据中心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黄庆丰表示,科华恒盛将一如既往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推陈出新,以UPS高端电源和数据中心产品解决方案服务金融市场!
【关键词】云计算 数据中心 探讨
随着“云计算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将各自的业务信息系统向“云”上迁移,云计算行业已经成为未来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领域中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云计算需求量的增大,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开始在各地建立起来。尽管云计算本身能够提高效率,避免计算资源的浪费,但同时,云计算自身的能耗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
根据权威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数据中心耗费了全球1.5%至2%的电力,并且以每年12%的增长率增长。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同样惊人,据IDC报告,2005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是全球用电量的0.8%。2007年全球数据中心耗费的总能量达到了3300亿千瓦时,相当于整个英国的电力需求。美国环保署报告,2011年美国的数据中心全年累计耗电1000亿千瓦时,占全美当年总耗电量的1.5%,电费约74亿美元。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老虎”。同时,数据中心电力的消耗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自2008年以来,全球数据中心每年都产生大约8000万吨二氧化碳,据预估,在2020年碳排放将达到3.4亿吨。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必须走节能环保之路。云计算作为当前ICT发展重点方向,也必须寻找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手段。在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综合当前技术发展现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技术革新,节约能源,建设更“绿色”的数据中心。
1 IT节能技术的革新
IT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的核心,目前业界对于IT技术的研究重心已经由发展初期关注如何提高计算系统的高速度高性能,转向如何提高计算系统的计算效率(提高能耗比)。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是所有计算和存储的中心,因此要构建“绿色”的数据中心,首先从IT节能技术的革新开始。
CPU体系结构的变化。CPU作为计算机的“心脏”主要有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和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两种体系结构。Intel公司出品的X86系列CPU就是典型的CISC产品,其特点是指令复杂,指令长度较长,编解码复杂,需要分解成多个微指令去执行,虽然便于提高计算机性能,但导致能耗大,相对而言,能耗比偏低。相对于此,大家常用的手机、PAD等智能移动终端多以ARM系列CPU为主,特点是性能相对较差,能耗低。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飞速发展,以ARM为代表的CPU已经在能耗比上逐渐超越X86,并在计算密集型应用中逐渐崭露头角,逐渐引入到数据中心建设中。以百度为例,2012年底,该公司实现ARM Server全球首次规模化应用。并将GPU应用于机器学习领域。通过对程序的重构和优化,实现CPU单核加速400倍,将每瓦特的计算能力提升34倍的成果,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
存储技术的改进。当前计算机系统主要采用机械式硬盘,优点是技术成熟、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缺点是能耗较高。通过引入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将极大地缓解存储设备的能耗问题。固态硬盘,使用闪存颗粒作为存储单元,不再采用传统的机械存储方法,使用模拟的方式虚拟出传统硬盘存取方式和扇区等,区别于传统机械式硬盘,突出特点是没有机械结构,利用传统的NAND Flash特性,以区块写入和抹除的方式来作读写的功能,因此在读写的效率上,非常依赖闪存技术的发展。与传统机械式硬盘比较,具有低耗电、耐震、稳定性高、耐低温等优点。IBM近期推出“FlashSystem”系列全闪存存储服务器,有关负责人指出:数据中心建设中,采用SSD建设方案不仅有性能优势,也更省电,且在散热措施上的投资也要比传统硬盘小很多,综合来看,采用SSD技术是符合当前技术发展潮流的。
研发低能耗操作系统。随着基础硬件平台的演变,低能耗的ARM系列CPU和SSD硬盘的广泛使用,操作系统也需要全面调整体系结构,应将“低能耗,高效率、适度资源使用”原则作为未来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重要设计原则。例如,微软在Windows 7操作系统中推出ReadyBoost的技术,通过闪存减少常用软件从较慢的机械硬盘中调用的次数,把读取延误减至最低,相应提高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能耗。未来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将出现更多的新技术,为降低服务器功耗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2 机房系统的技术革新
根据最新统计,机房系统占整个数据中心的电耗比例已经达到45%,其中冷源部分占到2/3。绿色数据中心的构建,机房系统的节能解决方案成了重中之重,刻不容缓。
采用自然冷却的冷水机组。数据中心通常都需要常年不间断供冷,常规的制冷系统,室外温度即使是低于或远低于其循环冷冻水温的情况下冷水机组也需要照常运行。自然冷却(Freecooling)机组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带有独特的风冷自然冷却换热器,其运行优先利用天然环境的低温空气冷却循环冷冻水,可以实现无压缩机运行制冷,显著节省压缩机的电耗。在夏季,自然冷却机组与常规空调一样仍旧采用压缩机制冷。在过渡季,当环境温度达到比冷冻水回水温度低2℃或以上时,开起自然冷却,利用冷空气的冷量预冷冷冻水,无需压缩机功耗;自然冷却不足部分,再由常规压缩制冷接力,从而减少了系统功耗。在冬季,完全靠自然冷却冷却冷冻水,不需压缩机开起,只需少量风扇电耗,能效比高达20以上。通过自然冷却技术,在过渡季和冬季减少了压缩机工作时间和强度,有效降低了制冷功耗。与常规的冷水机组相比,据计算,北京所在纬度地区为例,常年节电达到30%-38%。
热回收技术利用。大型数据中心常年需要不间断的冷源,需要冷水机组高效制冷完成。而与数据中心配套的周边办公、运维和宿舍在冬季却同时需要大量的热量来解决供暖问题。在常规设计中,供暖需要锅炉或热泵解决,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新的热回收技术,免费利用制冷机组在制冷时候向环境中排放的冷凝热来加热供暖系统,从而不需要锅炉或热泵系统。在冬季需要供暖时,系统回收冷凝热来实现,多余的冷凝热仍旧排放到环境中去。由于实现制冷机组的冷热联供,空调综合能效比达到9-10,这是其他任何冷机效率所无法比拟的。采用这种热回收技术,一个数据中心的上万平方米的办公、运维和宿舍都可以实现免费供暖。
高效磁悬浮变频离心冷水机组。磁悬浮离心压缩机代表了当今最先进的压缩机技术趋势。变频驱动的高效磁悬浮无油离心式压缩机采用磁悬浮轴承技术,高性能脉宽调制(PWM)永磁同步电动机,其转速随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确保机组在各工况下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使机组在满负荷及部分负荷时均能高效运行。无油磁悬浮轴承,无任何接触摩擦,无需油系统,显著增加机组可靠性,保养简单方便;无换热器油膜热阻,可提高蒸发、冷凝换热效率达15%左右,提升离心机组运行效率。采用该技术建设的空调机组具有当前最高的使用效率,无论在满负荷下,还是在部分负荷下,机组都有非常高的能效系数,空调综合能效比值达到10。
3 数据中心建设的技术革新
解决计算时代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除了在IT技术和机房系统的节能方面做出努力外,还需要在数据中心建设上做出整体的节能考虑,目前主要数据中心建设节能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全面使用DCIM软件。传统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低下是运维中的长期困扰,企业在初期缺少合理的规模设计,并在后期未能提高总体的管控能力是关键因素。为此多功能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软件作为一种解决方案被引入进了企业,全球已有上百家公司提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解决方案。DCIM 解决方案可帮助CIO收集个人设备的电源和冷却系统信息以及测量的能源消耗情况,动态配置能源使用方案。如艾默生电气公司的Trellis平台,被康普收购的iTRACS公司,都可以帮助企业积极主动地管理能源使用和自动执行的内部任务计划,以降低运营成本。DCIM软件管理让IT管理人员与设备管理人员可以更好地交流并协同工作,显而易见的好处是可以实现至少30%的节能效果,有助于让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衡量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值降至1.22甚至更低。根据IDC研究,DCIM有望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在2011年, DCIM软件和服务的市场总额达2.47亿美元。到2016年,DCIM市场将增长到6.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22.8%。
加强能源效率审计。近年来,企业对能效审计工作越来越关注,国外的很多成功经验也表明,能效管理将成为决定企业发展的“软实力”。德国能效博士柯文诺表示:“高能耗企业发展到今天,年产值已经不再是企业强大与否的唯一指标,重不重视节能技术正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信息化部门可通过定期审计并分析有关数据,实时掌握能耗情况,便于确定能耗突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方案,优化配置。数据中心通过引入能源效率审计,有助于进一步节能工作的开展。
目前,信息技术正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云计算逐步在我国落地。从资源节约角度,云计算为我们的节能、环保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方向,但是大规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建设又给我们带来了数据中心能耗突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既要用好云计算,同时也要管好云计算,只有通过IT技术革新、机房系统建设技术革新、数据中心技术革新等多项节能举措并行,才能更好的将云计算为我们建设服务,才能真正的享受云计算带来的种种好处。
参考文献
[1]舒尔茨著.韩毅刚等译.绿色虚拟数据中心[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领先腾讯阿里.百度云数据中心国内PUE第一.http://.cn IT专家网论坛[Z].2014,04,17
[3]解读云计算时代欧洲数据中心节能新技术.http:///yjs2568 6.shtml.2011-07-01.
[4]王珂.数据中心节能的前沿高招.畅享网,[Z].2013.
作者单位
1.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北京市 100044
2.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2
模块化与集成化相得益彰
集成化解决方案逐渐盛行。与IT领域一样,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在数据中心领域也越来越流行,将电源、制冷、监控、机柜等部件全部集成在一起,可以简化系统的采购与部署。施耐德电气推出的集成方案——英飞集成系统已经有十年时间。现在,施耐德电气不仅有针对企业级用户的英飞集成系统,而且有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Mini-英飞集成系统。有时,一个机柜就包含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所有主要部件,一个机柜就是一个数据中心。
集成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主流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提供商都已经提供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施耐德电气、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伊顿、科华、台达、华为等。在集成化解决方案的基础上,能否提供端到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括咨询、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服务和运维等),也成为衡量厂商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节能减排重任在肩
电费是巨大负担,节能减排重任在肩。一方面,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节能的设备;另一方面,企业在数据中心整体的优化、降低能耗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
在数据中心的制冷方面,动态制冷、靠近热源制冷、自然冷却等概念日渐流行。有效利用自然冷源和创新的技术,在提升制冷设备自身效率的同时实现整个数据中心能效的提升和节能降耗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制冷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大户,其优化和管理应该引起用户的高度重视。
创新由硬及软
UPS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市场。从UPS产品来看,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大变化。行业用户最看重的还是UPS的效率。像高频机、直流供电这样的话题还是业内追逐的热点,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技术出现。精耕细作垂直行业市场是UPS厂商的核心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华为又重新进入UPS市场,并在国内外诸多行业树立了样板客户。总体来说,单纯UPS产品的竞争已不是热点,针对数据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才是厂商比拼的焦点。有的厂商通过自主研发或收购,不断扩展产品线,进一步强化提供整合方案的能力;也有的厂商虽然专注于某一领域,比如制冷,但通过多种方式与合作伙伴一起提供完整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在二、三级市场以及中小型数据中心里,整合式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受欢迎。
管理与服务将是竞争的新焦点。用户对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主要是硬件)的关注度一直比较高。但是仅有好的硬件,并不能保证数据中心的高效运行和节能减排,数据中心的持续优化与节能降耗与监控、软件管理以及运维息息相关。现在,越来越多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厂商开始发力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软件市场。DCIM软件可以统一监管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和IT设备,及早发现系统中存在问题,并提前报警,从而提高整体机房的效率。
科华恒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绿色节能、智能控制双管齐下
科华恒盛致力于推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的建设,采用环保节能技术,逐步将风光互补等新能源技术引入数据中心,将太阳能发电幕墙和风力发电系统相结合,为数据中心配套设施提供有效的自然能源。
科华恒盛“云动力”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绿色节能和智能控制两个方面为突破口,从数据中心规划设计阶段的三维仿真智能化设计,到提供自主研发的模块化“端到端”智能精密配电系列产品,再到制冷节能解决方案以及三维综合运维监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科华恒盛通过循序渐进的实施过程,为用户构建高可靠、模块化、一体化的数据中心机房。与此同时,科华恒盛致力于采用节能环保技术逐步将风光互补一体化新能源产品引入数据中心的配套设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节能型数据中心绿色解决方案。
云动力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安装方式简洁、厂家级售后服务为主体,组合出一体化机房产品线。方案由配电系统解决方案、制冷系统解决方案、冷通道系统解决方案、基础环境系统解决方案、IT微环境系统解决方案、综合运维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组成。科华恒盛旗下全资子公司——厦门华睿晟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云动力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为主要载体,致力于打造国内数据中心物理基础架构平台解决方案品牌。
InfraStruxure英飞集成系统解决方案
按需配置 实现高可用
施耐德电气旗下的APC新一代InfraStruXure英飞可扩展高适应性数据中心IT机房架构可缩短从构思设计到安装完成整个过程的耗时并简化工序的复杂性。其供电、制冷、机架、安全和管理组件作为集成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及测试,提供集成软件管理的多功能系统。基于对系统状况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实现更快速度、更高密度和更加绿色所带来的效益,该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确保达到关键应用可用性的目标。作为一款开放式的系统,英飞可以独立部署、按区域部署或分阶段部署,被认为是一个可以为数据中心各种规模IT机房应用提供高可用性并实现节能目标“按需配置”的架构。
新一代英飞系统具有的优势有:供电及制冷能力提高了25%,同时缩小了15%的占地空间;灵活扩展,可根据用户的需求灵活扩展。从最初规划到最终运营的整个阶段更快更便捷,自动规划和设计工具结合开放式集成管理和运营软件。
世图兹CyberAir 3精密制冷解决方案
提供制冷系统
世图兹(STULZ)新推出的CyberAir 3精密空调系统,将EC风机应用于精密机房空调领域,凭借多种方案选择和气流传输设计,实现了其在数据中心领域的“节能使命”。CyberAir 3精密空调系统可以满足极为苛刻的空间使用率和能效的要求,提供了制冷系统,包括了风冷、水冷、冷冻水、双冷源、间接自然冷以及直接自然冷却等各种制冷系统。世图兹利用CFD (计算机辅助流体动力学) 科学地分析、优化机组内部气流传输,其开发出的CyberAir 3精密空调系统采用了新风机和 CFD 优化设计,具有很好的空气传输性能,融合技术精华,创造高效运行的节能效果。CyberAir 3 精密空调系统中风冷、水冷以及间接动态自然冷却机组可选用高效节能的 EC压缩机。EC压缩机采用R410A环保冷媒,制冷量可依据实际冷负荷动态匹配调节。世图兹使用的新型EC风机,其叶轮采用航空级工程复合材料制造。凭借先进的材料和注射成型技术,世图兹制造出一次成型的三维叶轮,增加了风机表面积,降低了风机功耗和噪音,并使得气流传输更高效。
艾默生网络能源DCIM管理系统
完整提供 DCIM 解决方案
艾默生网络能源作为当今DCIM市场的主导供应商之一,利用在供电和制冷领域的研发经验,结合Aperture、 Avocent、 Liebert、 Asco在数据中心管理方面的技术实力,很好地整合并打通了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和IT两个层面,提供数据收集能力。
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即是艾默生网络能源在DCIM方面的创新。该系统充分利用艾默生网络能源的全线产品,包括资产、电源、制冷的设计和管理解决方案以及嵌入式服务器处理器固件的管理能力,由此便诞生了一个完整的 DCIM 解决方案,可实现数据中心IT和基础设施的统一管理,更好地降低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和运营成本,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为未来做好准备。
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的核心部件是Avocent统一管理网关(Avocent Universal Management Gateway),这是一个独特的数据中心设备系列。它将远程管理、服务处理器管理和实时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监控以及事件处理集中到单一设备之上。该设备释放了机架空间,通过将多个设备整合到单一的解决方案之中来提供优化数据中心效率和灵活性所需的实时数据,从而降低了复杂度。Trellis平台能够管理容量,跟踪设备存量,规划变更,可视化配置,分析并计算能量使用,优化制冷、供电设备并实现虚拟化。
艾默生网络能源依靠技术能力的成熟运用,研发的Trellis动态基础设施优化平台为数据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带来了应用价值,帮助用户有效提高了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能源利用性以及日常维护的工作效率,满足了数据中心既要保持运行效率和可用性、又要控制成本的迫切需求。
英维克XRow列间空调高效制冷解决方案
一体化降低PUE
XRow系列列间空调高效制冷及自然冷却解决方案是英维克以技术积累和产品开发能力,为新一代数据中心设计的作品。该方案突出了制冷、节能一体化的整体技术优势,实现了PUE值降低。在解决高热密度、局部热点等关键问题上发挥出了综合性能。
XRow系列列间空调高效制冷及自然冷却解决方案已经在腾讯、中国银联、中国移动、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多个数据中心大规模应用,帮助用户解决了高热密度冷却问题,实现了数据中心低PUE值,得到认可。
统一平台、统一架构正在成为未来数据中心乃至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日前,HDS宣布推出首个面向企业数据中心的开放式统一计算平台(UCP),打的就是开放性这张牌。
企业级数据中心正在向虚拟化方向发展,包括服务器、网络和存储。一方面,它们分别通过部署解决方案来有效利用虚拟化组件,但虚拟化解决方案已开始向各个环节彼此相互衔接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大型企业环境下,多样化业务需求促使异构基础设施组件不断增长,每种组件都有自己的管理工具和流程要求,需要利用有效的统一解决方案支持多样化环境,对异构组件进行单一管理,从而优化IT运营。
在这种需求下,厂商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统一计算平台,将服务器、网络和存储有效地整合起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部署和运营成本。例如,去年成立的VCE联盟及之后推出的VBlock平台;HP公司提出的融合基础设施架构,欲整合现有的计算、存储、网络和辅助设施,带来统一的管理; NetApp联合思科和VMware面向动态数据中心推出了端到端安全多租户设计架构,帮助客户快速构建一个统一、虚拟化的基础架构。
统一平台、统一架构正在成为未来数据中心乃至云计算的基础架构。日前,HDS宣布推出首个面向企业数据中心的开放式统一计算平台(UCP),其中包括私有云和公共云部署。尽管HDS在“统一”的大潮中似乎慢了半拍,但毕竟其开放性是业界和用户颇为关注的亮点。据HDS全球文件、内容与云计算解决方案产品市场总监许可介绍说,HDS为了将服务器、存储、网络和应用程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自动化的动态管理,其统一计算平台提供了一个智能Orchestration架构,为大规模计算环境带来诸多优势,如实现与业务目标一致的IT灵活性、降低成本和风险。
许可介绍说,融合的基础设施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资源作为统一的资源池,根据业务服务的需要进行分配,目前这一市场的份额还非常小,但随着虚拟化的深入应用,预计到2013年,这一市场将占17%的份额。许可认为,日立统一计算平台的核心是Orchestrator软件,它支持组件层深度集成,可从业务层面查看数据中心整个基础设施,基于角色权限访问的单一管理界面可简化并协调分布式多数据中心环境的管理。日立统一计算平台解决方案融合了HDS软件、存储和服务器产品,以及微软的基础设施软件、Hyper-V虚拟化技术和SQL数据库与网络产品,以期通过高度虚拟化的环境为企业机构提供统一计算平台。许可认为,这将有利于那些有高可扩展性需求的公司,或那些期望从自身数据中心逐步过渡到私有云的公司。
据悉,目前在日立UCP中,集成元件的初始设置除了虚拟化技术、微软的软件外,其存储、服务器和网络主要支持日立USP V、日立刀片服务器、光纤通道和以太网组件,以及Orchestrator软件。
凭借开放融合、灵动成长、安全可靠的特性,浪潮数据中心建设理念及其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解决之道备受关注。
浪潮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方案一是“本地数据中心整合+数据无缝迁移”,该方案有两大特色。
首先,虚拟化整合。AS8000所组成的存储资源池通过虚拟化管理平台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这些设备不只是全新购置的存储,还包括客户机房原有的存储设备。这些旧设备不会因为数据中心的建设就弃之不用,反而会因为数据中心的高效管理起到比以前更为重要的作用。新的存储池也将为前端业务系统提供按需获得、即时可取的存储资源。
其次,实现数据无线迁移。引入AS8000之后,为保证客户数据可用以及前端业务持续运行不停机,系统提供的数据迁移功能可以实现异构存储数据无缝透明迁移,使前端应用服务器完全感知不到后端的变化,满足客户数据无缝迁移的应用需求。
方案二是“本地数据中心的存储整合+异地灾备保护”,该方案实现了远程容灾。AS8000 支持基于IP、FC的同步异步数据镜像功能,在网络两端建立异地备份机制。在存储虚拟化构架下,本地与异地端可根据实际需求与预算使用不同种类的存储设备,不受硬件与品牌的限制,在异构存储间建立起本地或远程的数据容灾功能。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级跨应用级容灾方案,保障数据零丢失;支持多站点间的数据同步、异步传输,建立大规模的全局数据容灾系统,当存储节点故障时,可通过备用的数据进行恢复;对于整个故障到恢复过程非常高效;当故障节点修复后,可以快速切换至初始备用环境。
优势:可靠、可扩展、强大管理能力
首先,可靠性。方案中核心产品是浪潮自主研发的存储产品,关键部位均采用了冗余设计和配置。全冗余的SAN网络,实现了服务器端到存储端的高可用性,规避单点故障,实现故障自动切换。从方案整体来看,该建立了虚拟化存储资源池,提供了更多的高级特性,如存储虚拟化、异构利旧存储等。
其次,可扩展性。AS8000存储资源池可以无缝的地接入新的存储设备,并且随着容量的增加,数据存储性能也将呈现直线增加的趋势。
第三,强大管理能力。虚拟化存储平台提供异构厂商存储设备统一平台界面管理,大大减轻了IT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AS8000可以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具有全方位的故障诊断机制、一目了然的硬件报警措施,极大地降低管理难度,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维护和便利性和系统运行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