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学教研组学习材料

数学教研组学习材料

时间:2022-07-25 08:0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教研组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学教研组学习材料

第1篇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开展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校课题研究为入手,用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探寻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的路径与方法,开展“务实教研,教研务实”,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

1、本学期,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各位教师要认真研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和《课堂常规》,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2、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的不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把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把学术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充分发掘我校教师的自身优势,发挥资深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学校教研组的学习培训为基地,围绕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问题和需求,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带动广大教师共同走进新课程。

(二)、扎实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本学期要加强课改年级的教学研究力度,宣传课改新理念,把课改的精神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提高广大教师的课改意识与课改热情。

2、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协进的研究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平。本学期要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协进研究的方式,发扬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精神,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构建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网络,达到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享。

3、进行教师备课改革的研究,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常规调研时将备课检查作为一个重点,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数学教师的成功经验。

4、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因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教研组将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逐步由“职业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5、在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改实践,让教师在文本理论、个人观点与教改实践的对话中进一步激活思想,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征文活动;收集、整理“教学情景设计及典型教学案例”,开展“老教材新思路”备课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新理念的内化,教学新行为的改善,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抓实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配合教导处每月对教师业务常规情况以检查与考核。

2、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3、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备课、上课。规范教师的业务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继续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专著的学习、课题研究,以教材分析、说课、评课为主,定时、定人、定内容,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5、认真组织好教研课,形成教师课堂教学风格。本学期仍要求人人上好教研课,并结合自己所报科研课题进行,将课题研究与平时教学实践、教研课、教学专题总结等结合起来。组织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评课,以提高教师的说课、评课水平,推选教师上好校级研究课。通过以上活动,使每位教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活动安排

第1周:备课,做好开学的准备工作。

第2周:做好各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五年级数学观摩课。

第3周: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课堂常规》

第4—5周:一年级数学课例研讨,主讲人:郭田

第6—7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主讲人:张立茹

第8—9周:主题研讨:低年级数学高效教学。主讲人:张丰福

第10周:期中阶段总结。

第11—12周:数学计算过关抽查。

第13—14周:三年级集体备课。主讲人:谢学平

第15—16周:主题研讨: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主讲人:齐云飞

第2篇

高二年级干事

一、担任工作

1、分管工作:高二(Ⅱ)部教学。

2、兼任工作:(1)高二年级政治学科教研组长;(2)高二(34)班班主任;(3)6个班政治课教学。

二、工作实绩

(一)协助年级,科学制定教学策略

1、开学初,按高考要求,组织学生重新进行选科,确立班型,过细做好做好分班工作,使新班级尽快调整到位。

2、及时编排好教师任课表、课表、早辅导表、教师晚值班表、教研活动安排表、监考表、考试期间辅导表等,协调安排好听力播放秩序等,规范教学秩序,使年级各阶段教学有序进行。

3、加强年级教学工作的计划性、科学性。制定年级总教学工作计划1份、月工作计划5份、周工作计划22份。坚持每月对年级工作进行总结,共撰写年级教学工作简报5份。坚持每周利用年级周例会对上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布置,利用年级黑板公示年级周工作安排,增强工作实效性。

4、针对阶段性教学工作的特点,适时制定和调整年级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针对小高考的特点和要求,先后对课时和课表进行3次编排调整;针对信息技术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课时进行考前训练和模拟,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

5、科学处理学科关系及学生学习时间。对各学科的周课时数、学生作业量、学习时间等进行阶段性的科学合理规划,引导学生科学处理好学科关系,使其既能突出语数外主干学科的学习,又能兼顾好其它学科的学习;对学习时间进行科学规划,保证了学生学习时间,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6、高二年级学生教材较多,共组织发放生均用书及作业本50余册,总计1万余册。及时发放各样教学用品,满足教学需要。

(二)常抓不懈,规范做实教学常规

1、坚持每天对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多次巡查,采取定时与不定时相结合的方式,做好教师的上课、早辅导、晚值班及学生自习秩序的管理,做好考评记录,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坚持做好年级组的值班工作,带好班主任值班组,并发挥好榜样示范作用。

2、坚持每周检查1项教学常规,对教研组、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做好教学常规检查的台帐记录,及时送交教务处检查。每周利用周例会对本周的教学情况进行通报总结,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的当月考评挂钩;组织落实校内视导工作。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落实视导工作安排。编排好视导安排表,积极配合好校内视导工作。及时做好结果的反馈工作,重点做好对视导中课堂教学未被评为优秀的教师跟踪听课工作。

3、做好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坚持每周组织进行主干学科的单元质量检测。组织教研组长高质量做好命题工作;编排教师值班表,加强检测秩序管理;要求教研组组织阅卷,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做好检测题的分析评讲;督促班主任对本班的检测进行成绩统计分析,发挥好单元检测的作用。

4、规范做好各次考试的组织安排。

(1)本学期组织的考试有:省级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两次学情调研考试,共5次考试。

(2)扎实做好每次考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规范有序,力求抓好考试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作用。

①每次考试前,充分进行迎接考试的动员,真正发挥考试的促教、促学作用。召开全体年教师会议,学进度,明确考试的评价要求,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做好各次考试的教学准备;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强化班级的目标意识,各班在黑板上设立迎接考试倒计时牌,交流学习经验和方法,动员学生做好考试的准备。

②每次考试前,召开全体教师考务会议、班主任专项会议,明确考试要求,从监考、阅卷、成绩统计、试卷分析与评讲提出了具体要求,较好地组织安排了期中考试。

③考试后,注重考试分析、评价。科学编制考试评价模板,及时按要求处理各次成绩,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按照教务处要求,各教研组及时对期中和期末试卷及考试进行总结,共撰写试卷分析报告32份;

④召开年级教师历次考试分析总结会议,回顾成绩,查找不足;召开班主任及教研组长专项会议,回顾总结过去工作,部署安排后后期工作;召开年级教学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回顾总结工作,尤其是明确以后的工作目标及要求,进 一步理清年级工作思路,为扎实、高效做好以后工作指明方向;要求并组织各班级召开教导会,科任教师参加班级分析总结会;组织各班级于期中考试后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及时通报学生的学习、发展等方面情况,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

(3)规范做好学业水平测试的报名、照片采集工作等,受到招办的好评。

5、落实好教务处的教学调研及过程管理工作。细致及时地做好教务处的教学常规专项调研活动。按照教务处要求,共收交了不同阶段的9个学科导学案、作业等送查;落实教务处的各项专项工作,送交常规管理台帐记录簿被查;落实教务处的安排的各阶段学科实践活动、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设等。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学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6、组织学生评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坚持每月发放问卷调查表,对学生问卷情况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并将问卷调查表反馈至班级,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学生评教的评价导向功能。

7、及时做好对年级教师的当月考评。依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做好教师的当月津贴结算,共做5份月教师津贴表,充分发挥评价功能。

(三)突出科研,高效落实教学研究

1、强力推进1+1课堂教学模式。

(1)强化学习。多次编印学习材料,组织教师利用周例会、教研活动等时间加强学习研讨;召开年级学生会议2次,开展1次1+1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法指导的广播讲话,对1+1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

(2)加强对导学案编写和使用的管理。组织各教研组成立导学案核心编写组,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导学案质量进行把关,最后由对各科导学案进行审核印刷。督促各教研组分别于过程中及学期末,注重收集各科导学案,并加强质量评估,并上交教科室备案评比;为了突出主干学科的教学,强调语、数、外学科的导学案优先下发至学生,协调好学科关系;坚持每周对教师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突出课堂研究。年级组在周前会上布置落实本周各学科的公开课,加强课堂的研讨;各教研组开好每周一课,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加强互听互学;坚持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强化对课堂的督促指导。

(4)先后安排宿豫、徐州等学校教师百余名到高二年级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借助外力,推进课堂结构模式的改革。

2、做好选修课的开设工作。

(1)下发选修课申请表,组织教师分阶段填写上报选修课课题及计划,年级组共上报了100多个选修课课题。

(2)年级组编制选修课目录表,下发至班级学生,供学生选择;编制学生选修课申请表,年级根据学生课题选择情况编排选修课班级,下发至教师和学生;选修课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写好教案等,注重课堂活动形式和作业布置等,并对学生做好考勤管理。

(3)坚持每周三下午对选修课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开设情况进行考评,纳入教师课时津贴。

(4)学期末注重收缴选修课教案及校本教材材料,并送交教务处进行检查评比。

3、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

(1)9月份。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征文及书画比赛活动,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方案及时上报教务处。通过初赛、复赛产生60余名选手准时参加全校征文决赛。全年级共上缴书画作品近110余幅,送学校参评。组织学生参加 “金钥匙”竞赛活动1次。

(2)10月份。①继续配合教务处、团委完成国庆书法比赛活动,组织学生100余名在高二阶梯教室参加书法比赛活动;②组织落实数学学科竞赛活动,及时进行了成绩统计。一名学生在省级决赛中同时获数学、物理省级一等奖;③组织落实英语演讲及评比活动,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④组织安排校秋季田径运动会。多个班级、数名同学在运动会中获奖;协调安排好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协调安排好奥赛辅导工作。

(3)11月份。①组织落实教务处布置的选修课教材汇编整理以及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②组织学生赴人武部参加新兵欢送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③进一步落实美术、音乐特长生的专业学习,加强专业学习的管理;④初步选拔体育特长生,成立体育专业训练队,加强体育特长生专业学习的管理。

(4)12月份。①组织安排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展示活动;②收缴年级校本选修材料;③组织安排音乐特长生素质展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1月份。①组织安排了美术专业期末考试,上报成绩,并完成对美术教师的考评;②布置安排了寒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

(6)分别于期中、期末两次开展学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制定了评价办法和评价标准,组织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评价的公正、客观;及时将评价结果在年级和班级进行公示,充分发挥评价功能和导向作用。

4、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建制,完善机制。根据教务处和教科室精神,成立各科核心备课组。主干学科 成立课时练、单元质量检测等专题编写组。根据分层教学的要求,成立文科、理科备课组。

(2)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工作的布置、督促与指导。

(3)指导并要求各学科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编制教研组行事历,加强工作的计划性与科学性。注重收缴计划,上报教务处备案,强化督查;同时,与学期末,组织3个教研组送教务处参加评比。

(4)抓好、抓实教研活动。强化对教师教研活动的到位检查,尤其是抓好周六上午的集中教研活动时间,纳入考勤管理。明确教研活动的程序和内容,突出抓好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5)召开教学研讨会3次,加强奥赛班及特长生的教学与管理,研讨安排部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的复习工作,做好教师资料的购买工作,切实为教学服务。

5、落实好教科室的教科研工作。

(1)开学初,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并上报教科室。督促师徒对子互相做好听课活动,开展好帮扶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2)多次组织相关教师积极参加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培训会议,强化教师教科研学习。

(3)下发课题申报学习材料和课题申报表,组织教师上报科研课题,并督促开展课题研究以及结题工作。

(4)组织教师参加导学案评比、1+1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选部分青年教师体会文章参加评比活动;开展了1+1模式下的论文撰写以及评比活动。

组织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上报相关部门参评。

(5)本学期,共有两次在学校月教科研工作评比中获得流动红旗。

三、存在问题

第3篇

【关键词】 塘边镇小学 教研组 工作 问题 建议

1 当前塘边镇教研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思想上不重视,教研观念陈旧。一些领导和教师对教学研究工作、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升学成绩好,教师的教学水平就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好。教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模糊,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教研在学校盛行。在一些教师眼中,教研就是一种对行政命令的执行,是完成校长布置的“任务”。一些教师视教研活动为“负担”,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创新性,不是“我要求参与”,而是“安排参加”、“被迫参加”。被支配、被约束、被管制下的教研,难以激活一线教师的实践与创新热情。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不太清楚,对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还不十分明确。培训少和现行培训模式相对落后,阻碍了教师研究意识的培养和研究习惯的养成。

1.2 理论功底薄弱,学习资料有限。教研活动中少见教育理论、专业文章的学习与学习心得体会交流。绝大多数学校没有阅览室,即使有些学校有"教师阅览室",一线教师也“没时间去”。一些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相当陈旧,学校与教师很少购买教育理论类图书,即使想买,这类图书就算在县上新华书店也难见踪影,一般只是购买一些复习迎考资料。个别学校教学参考资料匮乏,在我镇十三所学校中虽有十所学校能上宽带网,但我们的教师都因为“没时间”而很难享用到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少;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对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成果的辐射与落实不到位。

1.3 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学习与教研。以本期为例,我镇共有小学生2424人,教师105人。从比例上看,似乎我们的教师已足够,可这些教师要分配到全镇10个小学校(教学点),因各学校学生少,班级多,这样分配下来,镇中心小学有887人,14个教学班,却仅有28个教师,每个教师每周近20节课,一些教师还要担任班主任;部分教师兼教学科多,既不专职也不专业,劳动强度大,教师身心疲惫。这样的教师也就根本无暇顾及学习和科研,即使教研组组织了教研活动,教师们也常常是敷衍了事。

1.4 工作计划性不强,群体效益发挥不够。部分教研组的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流于形式,满足于应对上级的检查。计划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学情分析宏观,教学措施不具体,活动安排单一,缺乏专题研究。教研计划往往是组长一人制定,并没有经过全组教师的讨论。研究课题大而空,没有结合学校实际,常常“开题轰轰烈烈,中间冷冷清请,结尾马马虎虎”,开题报告中有近十人参与研究,事实上只是一个人全盘代劳,最后勉强结题。

1.5 工作主动性弱,活动缺乏活力。一些教研组长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等教务处的布置,等上级教研部门的通知,教研活动往往是“执行具体事务”。“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师缺乏真正的协作与交流。对课的研讨浅层次,只讲长处,不谈不足,更没有质疑,教学反思乏力,教研组群体效益得不到发挥。即使有研讨也只是停留在“讨论”层面上,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活动中重视研究教材教法,轻视教师行为、学情的研究;重视知识传授的研究,轻视技能、方法指导的研讨;重视活动的开展,轻视经验的总结与资料的积累。有些集体备课变味,只备不研,成为一人备课众人用,一人主讲大家听。

1.6 考评手段单一。缺乏形成性评价,一些学校和教师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校常常把考试成绩作为考评的主要指标;一些学校直接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教师的评优晋级挂钩,客观上强化了教学“以考试为中心”,助长了教师之间的教研“壁垒”。一些学校对教研组考核往往注重一些表面现象,注重检查教研组台账资料和出勤情况,忽略了对教研组研究氛围、活动成效、组内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

以上问题反映到课堂教学上,便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教学设计中学情预设不够明确;囿于教材,教法使用趋于传统;课堂上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存在形式主义;过于注重结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等等。

2 塘边镇教研组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领导重视,推动教研工作开展。学校领导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教研是教育教学动力源的思想,要为校本教研“出思想”、“建体系”、“立机制”;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活动,去听课评课,了解学校教研的真实情况,带领教师共同提高教研能力,与教师同成长;要给教师在进修、培训、理论学习等方面大开方便之门,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时间、条件保障。

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让思想进步、教学水平高、组织协调能力强、乐于奉献、人际关系好的教师作为领头人,明确其职责,提高教研组长在组员中的地位和威信,提高教研组长的待遇,调动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上级教研部门――教研组长――一线教师“三位一体”的教研网络,使教研活动与教研管理系统化、具体化、规范化。要给教师减压,使他们从繁重的课务负担中解放出来,还教师学习、教研的时间与空间,让教师更多地感受到教研带来的益处。

2.2 加强培训,从方法上予以指导。教研部门和学校要通过推荐读书目录、印发学习材料、组织通识和学科培训、进行专题研讨等方法,帮助教师明确新课程对教师个体、群体的基本要求,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教学研究观。业务员要实现角色的转换,淡化自上而下的教学管理职能,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师教学和研究中的困难与问题,倾听他们的声音,进行面对面的观察、诊断、交流,实现有效指导,为教师提供真正的、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服务,帮助教研组成为学习型组织。举办教研组长培训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师培训主要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以问题为核心,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地讨论并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反思,抓住具体过程和细节,借助翔实的资料,告诉教师教学工作应该怎么做,教学研究应该怎么搞,教研成果应该怎样呈现。

2.3 搭建平台,扩大教研的辐射面。将一些促动性大、指导性强的“好书美文”编印成册,将优秀课堂教学案例刻录成光盘,下发到教师手中,以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教研素材。通过优质课评选、教学案例评选、教学论文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为教师创造条件,展示他们的教学教研成果,邀请专家评点,让教师与专家、学者直接对话。实践证明,在专家引领下的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校本教研能力的最有效、也是最重要的方式。

组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课改优秀教师组成巡回讲课团,实行“送教下乡”,并以课为素材展开研讨,让教师在自己学校便可以学到先进的课改经验,感受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成立校本教研协作区,以“中心校”、“名校”为龙头,搭建不同学校之间,就教学教研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平等交流、成果共享的平台。多组织教师参加上级教学研讨会、观摩会,尽量减少二级传达的效益损耗,使我们农村教师直接受益。

2.4 完善制度建设,突出重点工作。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形成促进教研组健康发展的支持体系。如制订《教师教学要求执行细则》、《中小学(幼儿园)教研组工作条例》、《示范教研组条例》、《教师外出学习(听课)书面汇报制度》、《集体备课基本要求》、《听课评课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规范日常教研工作。印发《教研组工作手册》,以规范教研组台账记录。把制度的建设和修改权交给教师,使制度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同时,增强计划的指导性和有效性。计划到组、落实到人,人手一份、公布上墙;要求每人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写两份教学反思;每学科组每周上一节公开课,有一个研究专题。并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督查。

笔者认为,“课例研究”、“教学反思”、“集体备课”应成为近阶段我镇教研组工作的重点。课例研究是反思、研讨、实践的最好载体。抓住具体的课堂实例搞教研,大家一起商量怎样把自己天天都干的事情干好,就会人人有话可说,有问题可谈;注意教、学、研的一体化。通过开展听课评课,加强同伴互助和合作,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交流、对话与沟通,共同分享经验和成功。在课例研究中,不仅要研究教师如何“教”,还要研究学生如何“学”,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使学生的学习能尽快由“被动”走向“主动”,实现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根本转变;不仅要研究知识传授,还要研究技能、方法指导。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让教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同时要求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2.5 以典型带动教研组群体建设。以评选“先进教研组”和“示范教研组”促进教研组建设。在“先进教研组”和“示范教研组”的评估中,一要强调教研组教师的群体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优化教师队伍、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二要强调教师进取精神、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三要强调教研组切实可行的培养发展目标和计划,做到分步实施、分类推进、分层提高,要求组内每个教师都有明确的继续教育、专业发展的目标,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四要强调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有一个共同追求的有意义的学习目标,有良好的学习机制,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尊重、信任,善于听取和反馈意见,善于总结,有向同事学习的勇气,还应具备一定的交流技巧;五要强调教研活动学术氛围浓厚,引领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进行教育教学,以研究者眼光审视、分析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教研活动对教学改进起到了积极作用,活动扎实、富有成果。并将“先进教研组”和“示范教研组”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常规和工作经验形成书面文字,汇编成册,作为典型推广,推动教研组群体建设。

第4篇

[关键词] 学校内涵 发展 文化

一、制度文化――跨越规范,突破精细,凸显文化内涵

1.激励为主――人是渴望成功的

我们在制定制度时,本着“激励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努力让老师的努力得到肯定。如我们制定了班级工作评价奖励制度,对于工作负责,管理科学,有一定成绩的正副班主任进行奖励,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各显神通――人是有差异的

每个教师由于年龄、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制定的制度也应该努力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制度中找到自己的肯定点。如我校制定了“人人扬个性,个个显神通”的先进评比制度。为教师搭建不同舞台,使不同年龄,不同部门、不同特长的教师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大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3.民主管理――人是需要行使权力的

以往的学校管理是“一言堂”,校长说了算。这样的管理模式弊端很明显:有些决定难免错误,教师缺少主人翁精神,学校工作不能有组织地进行。学校管理也需要民主的“春风”,它能使教师开始行使自身的权力,开始形成主人翁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学校工作。我们在工作中努力体现民主管理,并在制度中加以突出。

4.关爱教师――人是需要被关心的

在学校的制度中,除了公事公办,我们更需要人文关怀。必要的惩罚或经济刺激是不可缺少的,但仅仅依靠它们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精神的、情感投入,还必须有对教师的智力投资,对教师成功、成才的关心和帮助。当老师体验到被领导、同事关爱时,那么人际关系就会和谐、工作热情就会高涨,学校的凝聚力自然也就形成了。

5.多元评价――人是渴望成功的

传统的评价制度常常带有个人情感因素,成为领导的个人意见。这会使评价有失公正,损害教师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制定了多元的评价方式,通过多方面评分,然后相加的方法,使考核尽可能公正科学。

二、学习文化――为学校发展注入长远动力

1.建立机制

我们学校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构建学习文化的一个抓手,通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保障和激励教师学习的强有力机制。

2.人人具有学习意识

构建学校学习文化,要求学校每一个成员都要具有强烈的学习意识,具有爱学、乐学、笃学精神。

3.强化继续教育,优化人才素质

学校给每位教师订阅了教育报刊,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邀请教研室有关专家讲座集中组织学习,通过“领导垂范,榜样激励,制度规范,集中培训”等办法形成教师终身学习观念。

4.建设学习型团队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形成了“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梯级管理体系。学习型团队建设从学科教研组抓起,各学科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周进行多次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5.建立校本教研

建立校本教研,是由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构成三位一体的研究关系。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发展,在反思中开放自己,使校本研究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凝聚教师、调动积极性的催化剂。

6.建设“环境文化”

“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学习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学校“环境文化”作为一门隐性的课程,每天、每分、每秒都教育着周围有人。我们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了阅报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团队活动室、校史展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悬挂张贴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图书角、外语角、知识长廊;分班级建设小绿地、小花池、小植物园等,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地受到感染与熏陶,以和谐、优美、无声的环境表达着师生以及人与环境的理解。

三、科研文化――科研特色擦亮学校品牌

1.示范:榜样就是力量

进行课题研究,首先要有一个科研型、学者型的校长,在校长的带动下,全体教师树立“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意识,让科研意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在平时的教科研中,要让教师们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素质教育,课题源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明确“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成果”。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从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以课改实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培训:科研文化建设的起点

(1)有组织的规模型集中式学习

改变组织的观念必须通过必要的集中宣传。可以通过组织教科专题讲座,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指导科研方法,提高研究能力。

(2)有指导的学校、教师自主式学习

为加强对教师的理论武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便于教师在百忙中进行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每学期将向老师推荐一些书目,供教师先读。每位老师根据自身需要,由学校教科室负责,每月选编一期学习材料,为教师自主学习导读。

(3)搭平台为教师进行交流式学习

在理论、文本学习和聆听专家报告、讲座的基础上,我们将开展创新性的学习,创设教师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学习心得交流、科研论坛、名师讲座等形式,为教师间思想的碰撞、观点的讨论、实践智慧的交流、成果的分享提供机会和条件,形成浓郁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3.联动: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策略

(1)课题联动

以课题为载体,通过成立校际的课题研究协作组,采取集约化的研究方式,促进校际间的合作和互动。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以数学组“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深化研究”实验课题为引领,形成了以尝试探究课、能力提升课、评议课三种学案导学课型,在各学科中全面推广实施,并进一步深化细化,与市教育局推行的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同。

(2)教研联动

通过广泛开展多形式的学科教研活动,深入进行教学研究,促进横向交流,发展教师的实践性智慧,努力使教研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文化化”的过程,即以新的理念和教学行为影响教师,使其价值观和教学行为逐渐发生变化。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教育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我校建立了训研结合的教师培训体系。

第5篇

关键词:生本课堂 课改理念 校长 师生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全国各地已形成声势。其实质就是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载体,以生为本,关注学生成长,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保康县马良镇中心学校地处鄂西北荆山腹地,是一所山区农村乡镇学校,辖区内有一所中学,七所小学,教职工213名,在校生1500多人。校长吕刚国与校领导班子一起,抓住机遇,因势而行,带领全镇教师,走上了一条生本课堂研究的探索之路。我们把其做法与体会,反思与收获归纳为“校长一二三,师生四五六”。

一.校长一二三

(一)一个坚定不移的课改理念,敢为人先,提出课改

山区农村学校开展课改,校长会面对许多困难:1、农村教师老龄化,乡村学校大部分学校只有十人左右的任课教师,人均年龄在45岁以上;2、农村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教师偏多,中青年教师少,青黄不接;3、农村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大多只能胜任语文数学两大学科的教学,体育、音乐、美术这些学科几乎没人胜任教学;4、农村教师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教师都是民转公教师,大部分没有接受专业教育和教育学、心理学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欠缺,教育观念落后;5、部分农村学校管理干部教育观念守旧,对课改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缺乏积极性、主动性;6、大部分教师对课改茫然,直接面临着课改中教学方案怎样设计?课堂上怎么上等一系列问题;7、评价机制的制约。目前,应试色彩依然浓厚,评价机制相对滞后。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还是特别看重教学质量,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仍然占主要依据。所以领导担心开展课改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政绩,影响职务的升迁等;教师担心开展课改影响学生成绩,影响自己的绩效考核,影响职称晋升等。因此,任何一所学校不愿拿课改来冒险,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愿主动开展课改。

面对重重困难,校长吕刚国开展课改的信念坚定不移,结合当地的教育实际,敢为人先,先后启动了中学“三自六学”智慧教育,和小学“352”引领自主式课堂模式两大研究课题。他执著的课改精神,严谨的课改态度,先进的课改理念得到了上级的支持,教师的认可,开辟了山区农村学校课改的新局面。

(二)两个生本课堂理论,引领学校,启动课改

1、生活实践理论。常言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三人行,必有我师”,“捧柴火焰高,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实际上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通俗概括,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启示。早在四年前,中心学校就号召教师学习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去年春季,中心学校组织全镇实验教师到郧西县马鞍镇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学习。派部分骨干实验教师随教研小组到杜郎口、昌乐二中学习取经:浓厚的学习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小组合作,踊跃的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师生激励多元的评价,学生主动质疑提问,教师由讲解变为引导,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我们看到了课改彰显出来的强大生命力。

2、课标理论。《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奥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表现为我要学,我会学。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互学习。在合作学习活动中,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发现问题,互相帮辅,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探究学习是指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去阅读查询,参与实践,想办法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也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有了理论依据,启动课改的信心更强,在通过反复思考,充分准备的前提下,2012春正式启动了生本课堂研究。确定了镇中学、镇小学、重阳小学、云旗小学四所实验学校,语文、数学两个实验学科,五六年级两个实验年级。采取点上研究,片上实验,不断总结,稳步推进。

(三)三个激励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参与课改

1、一线学校要建立“校本研训机制”。因为课改的有效落实,关键还是一线教师的亲自实施。校本研训要立足于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业务学习轮流主持制”。业务学习要规范环节:教研组开学初做好主持人安排——主持人根据教研组确定的主题选择学习内容——写好学习体会——将学习材料交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传给教师学习——业务学习时间,主持人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其他老师补充——教研组长总结。主持人要结合阶段研究课题,结合教师们的教学困惑,查找相关学习材料,组织大家学习、讨论、交流,确保学有提高。二是坚持集体备课炼课制。注重群策群力,弘扬集体智慧。教研组间每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实每道程序:(1)炼课教师必须在前两天准备好相关材料,通知全组教师,拿出研究方案,结合内容学习课标的分段要求,通过学习“三书”,熟知学习内容。(2))由其他教师议课,提出修改方案。(3)主讲教师讲前说课(6个方面):说目标达成点、重难点、生成点;说基本流程;说各环节基本策略和理论依据;说各种资源怎样整合;说课改实验怎样体现;说疑惑、困惑。(4)其他教师对主备人质疑,提出修改意见。(5)主讲教师二次备课、修改教案。(6)主讲教师授后说课、反思教学得失、经验教训、打算、困惑。(7)主题评课、听课体会、写出主评意见。用一人讲课大家评的方式,创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用大比武的方式,组织教师比备课、比讲课、比说课、比评课,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三是坚持开展“三联”活动,即联校教学活动,通过“大带小”“强带弱”联校教学活动,缩小校级间的差别。联片教研活动,通过3-5所学校的联片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中的困惑。联谊交流活动,通过与邻近乡镇学校和外面先进学校的联谊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

2、中心学校要建立课改管理共同体。站在统筹统管的宏观角度,策划全镇的课改,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课题,统一模式,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要求,统一指导。我们在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等全国名校成功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全镇的办学规模、班额和农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创造性的构建了“352”引领自主式课堂模式。

所谓“352”引领自主式课堂模式,即课堂40分钟,分别按3:5:2的比例,划分为“12+20+8”。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30%,学生自主学习占50%,剩余的20%用于课堂的效果测评。

“352”的三个含义:(1)对时间的划分。“3”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2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分开讲;“5”是学生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20分钟;“2”是8分钟练习、测评。(2)对学生组成的划分。30%是优秀学生,50%是中等学生,20%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3)对学习内容的划分。3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5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20%是同学之间自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3”就是自己学会的,“5”是讨论巩固学会的,“2”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3、中心学校要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对学校和教师的课改工作实行奖励机制,对不参与课改的单位和个人在评先和表模上实行一票否决制。结合课改对教师的“备、讲、批、辅、考”要修改完善评价细则。对在课改方面做出成绩的教师要给予肯定,要搞好宣传、总结、表彰,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解除教师担心学生成绩下降的后顾之忧。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改以往“一锤定音式评价”为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不仅评价学生个人,还要评价学习小组,实验班级等,把学生在小组群学、小组帮扶、小组在班级展示中的表现,形成学习评价结果,同学生的达标成绩合成,反应给学生家长,反应给社会,让家长支持我们的课改,让社会认可我们的课改。

二.师生四五六

(一)教师会编四类学案

四类学案是指:新授内容的自研案、基础达标的训练案、阶段总结的复习案和问题落实的纠错案。

中心学校对四类教学案要制定出统一的环节要求。如:语文备课的基本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检查预习、初读感知;小组合作、研读文本;展示交流、品读感悟;检测达标、拓展迁移”五大环节。数学备课新授课由“学案引导、复习铺垫;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展示交流、归纳点拨;巩固练习、检测达标”四大环节组成。复习课由“基础知识、独立探究;典型例题、合作探究;练习拓展、提升能力”三大环节组成。考评课由“情况通报、独立领悟;典型考题、合作探究;对应检测,帮扶解决”三大环节组成。这些具体要求提出后,中心学校组织教研员分“与教师面对面指导——深入课堂逐人验收——抓住典型形成成果——全镇推广普及”四大步落实。

(二)教师掌握五大环节

课堂教学的五大环节是:“学案引导——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点拨——检测巩固”。

1、学案引导。我们所说的学案,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与教案有本质区别。学案的内容主要是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细化成问题+习题+学习方法+知识链接。学案的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能够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一定的题目需要讨论解决。学案的编写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学案中要突出教师的引导,重点是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铺垫,把学习新内容要用到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可能忘记的或掌握不好的)、基础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复习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2、小组合作。这是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全面掌控。小组合作学习应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首先在组内进行三个层次中的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然后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教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已备针对性点拨。可以设计一个“课堂疑难反馈卡”,在小组讨论完毕,每个小组把没有解决的问题填入卡中,老师点拨和指导会更有针对性。

3、展示交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要把本组的学习情况,向全班学生展示。就小学而言,展示的形式一般有:口头展示、演板展示、操作展示;展示的方法一般有:指向性展示、自由式展示;展示的内容一般有:重点内容展示、易错题目展示、代表性的题目展示;展示过程中要互动,要定性,要评价。

4、归纳点拨。教师引导点拨的主阵地就在展示提高环节。该出手时,要出手。要结合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进行点拨引导。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让学生的学习、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教师要抓住生成的时机,捕捉训练点,进行训练。如,语文学科的感情朗读、品词析句,感悟体验等等。课改不是全盘否定,我们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不能丢,我们个人的教学风格要继承,该讲的要讲。但要注意“三讲三不讲”: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该读的要读,该背的要背,该练的要练,该强化的要强化。

5、检测巩固。检测、巩固其实是两个环节,课堂上可灵活使用,根据学情,需要强化时,可以增加巩固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好,就可省去巩固环节,直接进入检测环节。检测的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测,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测,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检测的内容重点围绕目标、依据教材和“两本”,适当考虑考点,考虑经验。检测要有针对性,注意层次性,可设选做题。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注重实效。

(三)学生获得六种能力

1、独立自学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独学,让学生利用文本资源,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要设计好学生独立学习的内容,帮助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能够会预习、会读书、会做笔记、会使用工具书、会操作、会练习等,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2、问题提炼能力。教师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贵有疑”。让学生主动提炼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特别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质疑教师,敢于质疑教材,敢于质疑同学。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帮助拓展学生知识,增长学生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会表达、会思考、会归纳、会推理、会分析,做到言之有理,遇事三思而后行,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群学研讨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组织学生开展群学研讨来完成一项学习内容,学生间取长补短,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有时你不会的他可能会,同时他不会的你可能会,在你帮我,我帮你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教师要求的学习内容,心情愉快而又会使效率提高。教师在组织群学研讨时,对研讨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研讨的时间要充分,研讨的氛围要和谐,要深入小组进行指导,要培训好小组长和组员,随时掌握研讨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4、展示交流能力。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个小组可选一个代表,同时到黑板上展示(小组黑板),在展示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提问或质疑。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针对学生的展示,师生进行交流,肯定值得借鉴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作出准确的答复,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针对展示交流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

5、小组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理念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条有效途径,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学生个体进行的小研究后,在小组里面畅所欲言,交流各自的思想,分享自己的发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碰撞,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发展。

6、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问题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策略,引导学生在探索、交流与反思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感受策略的优越性。在解决问题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方法上的优化与提升,学生在不断应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觉汲取他人的优势,多种选优,择优而用。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中,获得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第6篇

关键词:优化学程;课堂教学;教师行为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过于强势地主导教学进程,学生在被动接受学习中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优化学生的学习进程,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据有关课堂教学的调查显示,68.1%的学生课堂学习适应性一般,11.5%的学生学习适应性较好,21.3%的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分量表上显示,当前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表现依次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身心适应和学习环境等。可以看出,当前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情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适应不良的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引起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其实,“学”的现状源自于“教”的现实,只有从改变教师教的行为入手,在优化学生学习进程上进行教学改革,才能真正实现优化学生课堂学习的教育改革目标。

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

为摸清课堂教学情况,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调研表1(时间维度),主要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维度,统计教学用时及相关项。

课堂教学调研表1(时间维度)

据统计(见下表),教师在意识到课堂调研的情况下(随堂听课),每节课平均讲授时间约占67.75%,留给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的时间约占32.25%。指导或提问次数平均约9次/节。课堂教学记录显示,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自主、合作学习形式单调,以提问、看书、练习为主,学生参与度普遍较低。

调查统计结果

二、为教师搭建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台

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教当属天经地义。客观地讲,传统教学也有其量大、高效的优势。但对于构建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需求的现代教育,其弊端不言而喻。目前,一线教师都在试图重构课堂,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想学、要学、主动学、喜欢学、高效率地学。但从调查结果看,很多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仍然以教为主,即使有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设计,大多也疑似标签。

我们知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练习实践、同伴互教、应用所学等学习方式的效果要远大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变讲堂为学堂,即让学生动起来,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将调查结果向教研组反馈后,向全体教师印发学习材料《教学模式》。年轻教师率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经验。学校为这些教师搭设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并全过程试点小组学习。目前,部分教师已在学校的倡导鼓励下实现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常态化。同时,学校全面调整教研组专题研修内容,将课堂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作为校本研修的核心内容。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建议,并及时反馈信息至教研组。

三、有效促进教师课堂行为的改变

为进一步调查、研究课堂中的学生自主学习变化情况,学校设计了课堂教学调研表2(自主维度),突出了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形式(如实验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合作学习等)及效果的调研。

课堂教学调研表2(自主维度)

根据调查统计(见下表),课堂自主学习的平均时间明显增加,提问及指导次数略增,提问的有效性明显增加。值得肯定的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活动项目明显增多,且效果较好――表现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增加。

在多数教师主动参与到课堂自主学习活动设计、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后,学校选择成效明显的教师开设示范课,组织所有教师观摩、评课。针对少数课堂教学行为无明显变化的教师,加强听课、指导。同时组织教研组间的课堂教学竞赛(限定每节课教师讲解不得超过20分钟)。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组内教师开公开课,请校内外专家听、评课,促使所有教师行动起来,参与到优化学程的实践中和提升学生综合学力的教学研究中来。

四、形成优化学程的课堂教学长效机制

1.变“教”为“导”――优化学程的关键点。教师都认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但只有认识到学生自己想学、要学、会学,并提供给学生相应的机会时,教学效果才有可能实现最优化。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三维目标特别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怎样落实?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构建?……需要教师积极地加以引导。也许教师直接讲解最简便,但学生忘得也最快,更可怕的是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仅仅依靠低效重复的训练,作业只会越来越多,低效的学习时间变得越来越长。结局通常是多数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学习。理念不能虚无飘渺,回到现实才有实现的价值。我们追求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理念的转变要落实在每堂课的学习进程中,教师要切实变“教”为“导”。

2.自主学习活动设计――优化学程的着力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最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现有学力合理构思与设计。我们看到,不少课堂上都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但很多却似乎在走过场,有人为贴上标签的痕迹。如:学生讨论时,讨论不起来;交流时需要教师点名,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弱;发言时声音低(无底气)等。有时说教师没有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也不客观,但至少设计上有问题:设计基础(学生能力、学习基础、实验条件、问题阶梯……)没有,或者说设计不科学,如设计脱离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课题)指向性不强、对设计的预估偏差太大等。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教师的“导”,必须有对学生学力基础的充分了解、认识,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设计,更要有一定的预估分析和对策。

3.自主学习氛围构建――优化学程的突破点。成功课堂的主要标志是学生的自主参与度大。但课堂上学生的有效自主参与不能寄托在学生本身的“自主”天性或已有能力上,更多要来自教师的“导”,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优化的长期实践中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导”不是灌输,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出“自主”的环境,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师生平等、民主(尊重、相信、激励)、和谐(愉悦、科学、合理)。曾听过一堂课,看到学生热烈参与教学活动,分析原因,得知教师在设计分组合作时,对竞争、激励做了精心设计。这节课其实也仅仅是增加了一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环节,即给小组计分(划“正”字)。有人会说,这点小技,谁不会啊?其实客观地讲,课堂教学的活跃,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于教师“导”的策略的改变。课堂自主学习氛围的创建,有时只需一点儿改变。要不怕失败,不断地调整,最终一定能形成适合教师个性风格、学生乐于参与的理想氛围。

4.持之以恒的实践――优化学程的成功点。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想上好一节课时,往往觉得学生不够配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如愿落实,总感觉原因出自学生,或认为低年级教师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常听到这样的议论:“年级越高,学生越不开口、越不动手、越不活跃。”“有的班级课好上,是因为他们的学生活跃、有表现欲。”其实学校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课堂探究非常成功,学生的课堂参与是自发的、真实的。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自教师的日常培养,这已成为目前学校教师优化学程实践中的共识。

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教学管理与实践者要深入教学一线,关注课堂教学状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平台、有效指导,使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改革,以“学”定“教”,变“教”为“导”。关注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除使用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及确保学生成功率等有效教学行为外,还要注意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等有效教学的辅助行为,最终落实到课堂学生的“学”上。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让教师主动创设适应学生、学生愿意参与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第7篇

一、工作目标任务

(一)抓好常规教研,促进教学进一步规范。

1、进一步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促进小学教学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将《规范》贯穿到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环节,用《规范》来要求教师的常规工作。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评估,促进教师树立教学中心意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教研员对常规业务的指导能力,加大检评指导力度,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认真学习市教学策略,领会策略的精神实质,指导教师,使之提高灵活运用策略的能力;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广泛开展学科研讨活动,以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我镇网络交流平台,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施行网上交流,实施网上“问题教研”;开展实践性作业创新活动,规范作业设置,创新作业形式,使之更具有实践性,让学生乐于实践,快乐创新。

3、继续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指导课等活动,加强教师互动评课活动,发挥活动的最大效益;督促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认真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把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4、做好教学质量的调研和检测工作。本学期教研室将继续加大对全镇小学的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开展教学质量检测和调研活动,及时分析检测结果,对出现的问题与学校、教师共同研讨,制定方案及时整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利用好晨读和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抓好学生蓓蕾读书和个性特长发展培训 (写字、英语口语、实验、信息)等工作。

(二)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过程优化,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本学期继续在语数两科中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加强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认真组织教师科学的设计预习提纲,使预习提纲成为指导学生自学的好帮手;改变教师观念,学生能自行获取的知识放给学生,教师应讲的是学生不理解的或是本课的重难点,加大对学生的检查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多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会学习;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帮扶与激励共施,使学困生觉得学习更容易。

6、教研员要坚持深入课堂,加大对高效课堂的研究力度,要多上实践课、示范课和研究课,通过互动评课,相互交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积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先进经验。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教研队伍。

7、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业务讲座、示范课、外出学习、理论学习和考核等培训活动,多渠道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名师队伍,增强全镇教学研究能力。

8、继续开展双周教育故事交流活动。通过一个个生动鲜亮的教育故事让每一位老师都分享着其中的经验,引发教师的思考,体会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碰发出教育智慧的火花。教干和青年教师在博客发表的教育故事,教师撰写教育故事上交镇教研室,教研室择优在网站公开发表,供大家交流。同时每月由教研室牵头向全镇教师推荐一例学习材料,由各单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撰写学习体会,促进教师的成长。

9、借助“农远工程”平台,提升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弱科教师的教学能力,着力解决这些弱科教师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及时将教研信息、先进理念、优秀课堂等农远资源传送给一线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0、发挥网络优势,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对教干和青年教师的博客使用管理,及时总结通报,定期举行优秀博文评选活动,编写博客文集。开展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县市网络教研活动,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博客平台的积极作用。

11、继续加强教师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学期向教师推荐部分经典名作或教育教学类书籍供教师阅读。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内容,督促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撰写学习体会,把理论学习搞扎实,改变过去为了迎检而进行应付的现象,让理论发挥作用。同时定期进行教师理论知识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教师综合量化评估,对参加县理论知识竞赛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12、加强对科研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对开题的课题负责人进行专项培训,强化课题研究人员的理论学习,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认真组织课题研究人员科学试验,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做到研究出成果。杜绝课题研究走形式做法。 相关专题:教研工作计划下半年教研工作计划小学教研室2010年下半年教研工作计划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二、具体安排

八月份:

1、进行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理论知识培训。

2、组织好课改年级参加课程改革培训学习。

3、组织教研员参加县组织的教研员考核工作。

4、参加县组织的乡镇教研员、小学教导主任培训。

5、举行新分配教师业务培训学习。

6、召开教导主任会议,布署下半年教学教研工作安排。共2页,当前第1页1

九月份:

1、蓓蕾读书经验交流会。

2、教研员活动周。

3、安排语数预习提纲设计活动。

4、语数英教研员示范课观摩。

5、实践性作业设计活动。

6、组织出版博客文集。

7、布置教师读书活动、每月一荐活动。

8、“高效课堂”调研活动。

十月份:

1、组织教师参加课堂达标活动。

2、举行教师理论知识竞赛。

3、调研各学校“蓓蕾读书”活动的开展。

4、“高效课堂”经验研讨会。

5、迎接县“百人听课团”课堂教学评估工作

6、教学常规半学期调研、检评。

7、参加全市小学数学第十届年会。

8、名师、专家课堂教学观摩。

9、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培训指导。

十一月份:

1、教师教学故事、教学随笔、教学札记、案例评比。

2、迎接县教学工作专项督导。

3、调研各学校教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

4、迎接县评估验收第二批星级教研室,复验第一批星级乡镇教研室工作。

5、讲故事比赛。

十二月份:

1、考查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笔试、技能)。

2、教学常规检评。

3、城乡分片联研“手拉手”活动。

4、迎接县教育局年终督导评估。

第8篇

培训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能够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升我校的师资水平,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群体。

二、目标与任务

1、加大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力度,按照上级对教师的具体的要求,以校为本,组织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和谐进取"精神。

2、注重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把学科知识的更新、拓展放在教师发展的首要位置,努力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水平。

3、以新课程培训为重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积极组织我校教师参加新课程理论培训,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形成新的教学观。

4、扎实推进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达标培训为手段,同时加强教师"粉笔字、板画、钢笔字"的基本功培训。

5、加大教师的教育科研培训力度,采用"专题讲座,教研论坛,个人自学"等形式。

6、以人为本,加强教师心理教育培训,既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要解决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为教师的教学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

7、立足长远,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来管理、规范我校的管理行为。使我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产生管理效益。

三、管理办法

1、加强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边步安为组长,郑飞为副组长的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教师培训的管理工作,具体培训由教导处负责。

2、加强管理与督查

学校对教师培训实行过程管理,纳入学校教学过程管理系列。

四、具体措施

1、教导处牵头,系统组织本校教师举办新课程知识以及现行初中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理论讲座,着力提高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2、坚持以校为本,根据学校的实践情况,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主要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分教研组组织学科业务学习,指定学习书目,交流学习心得,同时加强对教研组长的业务培训与指导。

3、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发挥校园网与学校资源库的功效,不断充实,完善网络设备,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4、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与教学教研活动,并加强管理,做到"学有收获,学以致用",而且教师培训要求后能在本组业务学业论理中交流经验体会。

5、开放学校图书室,学校定期购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图书,并向全体教师提供书目,要求每期教师至少精读一本理论书刊,定购一本专业的教学杂志期刊,并作出相关读书笔记。

培训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二、总体目标: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2、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3、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青年骨干教师".

5、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教研时间。

(二)新课程标准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

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

1、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2、采取定期练习及考核的办法相结合。

(四)教师读书活动:

目标:要求4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月读两本书;40周岁以上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

内容:优秀学科书籍。

方式:教师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并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书走动"起来等活动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五)教研与科研活动:

目标: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要占教师总数的10﹪—15﹪,骨干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60﹪,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达到50﹪,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内容:

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学常规》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教师要走出去、请教师走进来的教学活动。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4、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时家长、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关于师训工作的文件政策精神为指导,以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技能全面、教学基本功过硬、具有一定教科研能力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以"评好课"为师训工作的重点,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重点工作:

1、加强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2、继续开展"拜师结对"活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熟。

3、落实好常规听评课活动,坚持听课后及时评课,学校提倡跨年级听课,鼓励、支持、拓展校外听课渠道。通过听评课活动,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授课行为,促进课堂教学的规范高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强班主任师资队伍建设。

5、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本年度,除将继续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和档案建设,全面完成其它立项课题的结题和推广工作,并积极参加教育科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切实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研促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配合市教育体育局局继续做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开阔其视野,提升其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并充分调动其在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根据局要求,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考核,项目领引,帮助骨干教师完成每年的目标任务,并负责上送年度考核结果。

2、自加压力。各类骨干教师要按照自身实际,制订一个向上一个层次目标的成长计划书,从师德水平、课堂教学、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对照条件,分解目标,按学年度制订自己的成长计划书。

3、引入竞争机制。对于高层次听课活动、展示活动继续采用申报制,学校择优批准。凭听课反思、学习体会、上翻版课等报销外出活动的费用。

4、组织各类活动。组织各类研讨、沙龙活动,在碰撞中激发灵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5、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梯队,重视名教师培养工作,做好市级学科教改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的培养、推荐工作。努力培养一支"师德修养好、业务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发展潜力足"的事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培训工作计划(四)

一、指导思想

以xx相关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为行动纲领,贯彻xx县教育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努力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化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习型、研究型、高素质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1. 优化一个群体。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优化学校教师群体,建立一支能自主善合作,乐学习勤钻研,有格局有情怀的教师队伍。

2. 锻造一个团队。关注内涵发展,抓好青年教师读书研修组,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读书、写作为路径,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

3. 打造一个品牌。重启“桂苑论坛”,搭建研究、分享、学习的平台,把“桂苑论坛”打造成县内外的一个高端活动品牌。

4. 培养一批骨干。通过系列活动,培养更多会上课、善研究、能写作的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引领更多教师的成长。

三、主要举措

1 .读书学习打基础。精心组织教师全员读书和分享,提升教育理念和学科素养;认真组织业务学习,力争每次业务学习有针对性、有重点、有成效。

2. 重视教学基本功。重视教师教育、教学基本的培训,组织开展“三字一话”、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教学随笔(反思)的培训和竞赛,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3. 坚守课堂主阵地。坚守好课堂这个主阵地,通过学科组、备课组的优化建设,促进合作与分享;通过骨干教师(党员教师)示范课、新进教师亮相课、生态课堂研究课、生态课堂尝试课的观摩、研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通过承办各级教研活动,促课改,促成效。

4. 科研课题为抓手。以“过有滋有味的教育生活”为追求,以省市县立项课题和县微型课题为抓手,定期、常态化开展过程研究,在研究中促实践、促反思、促成长。

5. 丰富活动搭平台。精心组织开展教师读书演讲、“桂苑论坛”、教学研究、基本功竞赛、专业写作等丰富活动,练师能,提素养,兴文化。同时加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管理,对外出培训教师统一安排、登记,要求外出听课、培训的老师通过汇报课、汇报讲座、学习随感等方式与在其他老师分享。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 .制订《xx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明确校本研修目标。

2 .组织教师暑期阅读成果检查和分享。

3 .收集、检查、评比教师假期完成的读后感和教学随笔。

4 .组织县级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的二次培训活动和白板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 。

6 . 组织本学年第一次“桂苑论坛”活动(顾新红《如何提升班会课实效》)。

7 .结合教学部门, 开展“生态课堂”项目推进专题研究。

8. 顾xx名师创新活动(一)

9. 青年教师读书组第一次活动(交流暑期阅读成果)。

十月份

1 .组织“我与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教师)征文演讲活动。

2 .组织本学年第二次“桂苑论坛”活动(“核心素养”语文学科论坛) 。

3 .召开课题主持人会议。

4 .青年教师研修组第二次活动(关于教育案例写作:丁xx)。

5 .结合教学部门,开展“生态课堂”项目推进专题研究。

6. 顾xx红名师创新活动(二)。

十一月份

1 .组织教师参加“金帆杯”教育科研活动。

2 .举行教师封闭式教学设计大赛。

3 .承办县“真学课堂”项目攻关成果展示现场会,展示“生态课堂”项目推进研究成果。

4 .顾xx名师创新活动(三)。

5 .组织本学年第三次“桂苑论坛”活动(“核心素养”数学学科论坛)。

6 .青年教师研修组第三次活动(关于教育论文写作:外请专家)。

十二月份

1 .全体教师专业阅读(必读书《中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研究》)考学。

2. “生态课堂”课题结题。

3 .青年教师研修组第四次活动(关于读后感写作:张xx) 。

4. 组织第四次“桂苑论坛”活动(“核心素养”英语学科论坛)。

5. 顾xx名师创新活动(四)。

一月份

1 .20xx年度教师研修情况考核、评比。

2 .结合教学部门,评比优秀备课组、教研组、优秀师徒。

3 .评选“教科研之星”、“读书之星”。

4 .制订教师假期研修方案。

5. 写好教师研修工作、名师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培训工作计划(五)

20XX年是我的个人转型发展、稳定发展的起步之年,是坚持加快熟悉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认真履行岗位职能,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努力推进企业创新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各项目标落到实处,在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展望未来,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观念为突破口,以加强学习为根本,加速提升岗位技能水平;以遵章守纪为重点,努力确保人生安全无隐患;以勤奋工作为主攻方向,树立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以拓展兴趣爱好为追求,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崭新的战斗姿态,崭新的精神风貌、崭新的工作作风促进企业实现建设精品化矿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目标确定,关键在于抓好落实。为使目标如期实现,要切实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转变观念,明确奋斗目标。

俗话说"意识反应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因此,面对新的工作岗位,新的工作环境。

今年要突出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二)加强认识,转变工作角色。

面对当今教育教学需要,今年当务之急必须做到"一个转变,一个认清",即转变工作角色,认清工作形势。为此,一方面要加强认识,提高意识,要从大局意识出发,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牢固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和"既来之,则安之"的观念,警惕"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不良后果;另一方面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时,必须跳出以前的思维方式,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全局意识,切实转变工作角色,积极融入教育教学发展的大潮中。

(三)实事求是,重建职业规划。

目标就是方向,有了前进的方向就有了奋斗目标。因此,一方面要本着实事求是、适当超前的原则,重新建立职业发展规划,制定出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然后将三年发展目标逐年、逐月进行分解,让自己对职业成长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随着目标的攀升与实现,努力实现因能择岗、因长择业,因绩提升,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要把目标植根脑中、牢记心中、常念口中,从而使自己目标明确,不断鞭策自己,并力争做到三月一回顾、半年一小结、一年一总结,确保目标不流于形式,促进各项目标顺利进行。

三、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素质

学习是历史使命,是时代要求,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忽视学习就是忽视进步,放弃学习就是放弃进步,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和长期实践的行为贯穿个人工作的始终,要通过学习达到"身强体健"。因此,要从三方面着手:

(一)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一直是我国国家企业的优良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越来越活跃,更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更要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的学习,使自己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服务社会。

(二)强化岗位技能学习。

岗位技能是教育者发展的生命线。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起步必须加强和提高自己的岗位技术水平。

首先,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按照队班领导对自己工作的安排,尽快熟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熟悉队班内各项规章制度。

其次,明确工作要求,明确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第三,要向"书本学、向师傅学、向同事学、向领导学"和虚心听取大家的指导和教育,而且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在干中学、学中干,明确工作的运行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做到守纪律、知程序、明内容、讲方法,学于用、知与行、说与做的统一,同时要采取多途径和方式加强与各级各类人员的交流和沟通,确保各项交流畅通无阻; 第四,要不折不扣地参加集团、煤矿和队班组织的各项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积极参加检测评估,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充电,真正做到干中学,学中干,活到老,学到老,逐步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勤奋工作,积极回报学校。

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不仅是教师回报社会的最根本方式,而且也是教师责任意识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事业,做事业先做人,做人和做事是一致的,做人和做事,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学校,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它为教育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搭建了成才的平台、奠定了成功的希望。因此,只有踏实工作,才能创造业绩,只有艰苦奋斗,工作才会不是一句空话。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刻苦钻研、勤奋工作,都要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不论什么时候都应以饱满的热情。

五、拓展领域,实现个人价值。

第9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问题;引入;情境;梯度;小结

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内容多,时间紧,所以,课堂进度和节奏都是非常快的,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了所有高中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我们常因为赶进度而使课堂枯燥乏味,让许多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另外,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不在于数学本身,而是因为它在高考中的地位太重要了,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培养更多真心喜欢数学的人.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可以使学习者具有积极的精神状态,让人积极地探索、想象、记忆、不断提出问题,对不断解决问题,使人有真切的情绪感动,对数学有兴趣,便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到数学王国,感受到其中无穷的魅力与乐趣.所以,解决这一诉求的最好途径就是数学课堂上的“问题”.从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好的问题及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

一、新课导入的问题设计

一个好的新课导入,会给学生非常重要的第一印象.在现行教材中,编者对这一块下了很大的功夫,每一章节、每一模块,都倾注了很多心血去设计,只要我们的学生对这部分的背景熟悉,大可以作为引入的材料,比如在2-1的合情推理一节的教学中,书上概括性的一句:数学中有各种各样的猜想,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地图的“四色猜想”、哥尼斯堡七桥猜想等等,我们只需要从这些素材里选取一些完善一下:

1.哥德巴赫猜想:观察4=2+2,6=3+3,8=5+3,10=5+5,12=5+7,12=7+7,16=13+3,18=11+7,20=13+7,…,50=13+37,…,100=3+97,猜测:任一偶数(除去2,它本身是一素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1742年写信提出,欧拉及以后的数学家无人能解,成为数学史上举世闻名的猜想.

2.费马猜想:法国业余数学家之王―费马(1601-1665)在1640年通过对F0=220+1=3,F1=221+1=5,F2=222+1=17,F3=223+1=257,F4=224+1=65537的观察,发现其结果都是素数,于是提出猜想:对所有的自然数n,任何形如Fn=22n+1的数都是素数.

3.四色猜想:185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

这些猜想是怎样得出的,它们正确吗?极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但是,有些背景,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学生难以理解,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借鉴,善于利用身边的素材,也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教研组、备课组齐心协力,集体备课.

四、课后小结反思中的问题设计

如1-2第2节:《组合》一节内容中,我作了如下反思:

排列组合问题联系实际生动有趣,题型多样新颖且贴近生活,解法灵活独到但不易掌握,我们常常面对较难问题时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尤其当从正面入手情况复杂、不易解决时,可考虑换位思考将其等价转化,使问题变得简单、明朗.

试看以下几例:

1.注意区别“恰好”与“至少”

从6双不同颜色的手套中任取4只,其中恰好有一双同色的手套的不同取法共有多少种?

2.特殊元素(或位置)优先安排

将5列车停在5条不同的轨道上,其中a列车不停在第一轨道上,b列车不停在第二轨道上,那么不同的停放方法有多少种?

3.“相邻”用“捆绑”,“不邻”就“插空”

七人排成一排,甲、乙两人必须相邻,且甲、乙都不与丙相邻,则不同的排法有多少种?

4.混合问题,先“组”后“排”

对某种产品的6件不同的正品和4件不同的次品,一一进行测试,至区分出所有次品为止,若所有次品恰好在第5次测试时全部发现,则这样的测试方法有种可能?

5.分清排列、组合、等分的算法区别

(1)今有10件不同奖品,从中选6件分给甲一件,乙二件和丙三件,有多少种分法?

(2)今有10件不同奖品,从中选6件分给三人,其中1人一件1人二件1人三件,有多少种分法?

(3)今有10件不同奖品,从中选6件分成三份,每份2件,有多少种分法?

6.分类组合,隔板处理

从6个学校中选出30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每校至少有1人,这样有几种选法?

通过这几个问题,把这一部分的内容和解题技巧、方法进行了高度浓缩和总结,既富于学生以挑战性,又有了知识的归纳和拔高.

总之,教师巧妙地对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问题设计,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月云.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方式的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4(18).

第10篇

一、在理性反思中启动学校文化建设

2012年,学校在管理、课程、课堂与教师等方面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重新审视学校中习以为常的各种现象时,我们反复地思考与叩问,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经过理性的反思,学校在继承与变革中构建了以“博雅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整体办学的理念体系。博雅,即博学之才、儒雅之品、自由之心、独立之人。学校在“博雅教育”的引领下痛并快乐地前进着。

二、建构“博雅教育”实践探索

学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博雅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咀嚼吸收“博雅教育”的精髓,持续地探索与实践着。

1.尝试协商管理

协商管理是管理者采用的比较合理的协商策略,是在参与和对话中协调组织中的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学校管理采取协商管理,能够深化与细化民主管理过程,构建多民主参与的平台和机制,丰富民主参与形式,提高民主决策质量,有效促进校园和谐发展,实现成员之间横向与纵向的有效协商。

1)工作协商会

学校重要的工作举措不再由校长一人决定,而是通过协商确立。如在推进“镜子课堂”教研活动时,校长可以先提出想法,行政会议给予初步认可,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要带着教研组长分析当前的教研问题,提出“镜子课堂”的教研方式,得到认可后,共同讨论组织方式、参与人员等,最终形成教研方案。学校在各项工作中采用协商的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思考,汇集众人智慧。

2)数字平台

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来提高协商的效率。学校创建的QQ群、飞信、数字平台等协商管理平台,进行即时沟通与意见征求,灵活运用多种数字平台,让协商过程更加高效。

2.研究课堂文化

“博雅教育”的核心价值观得以落实的重要载体是课堂。学校继续通过课例研究的形式探索如何落实课堂文化,即担当始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求实、平等、担当的品质。

1)课例研究落实课堂文化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要执着地探索如何才能将学校文化落实在课堂上,在课堂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担当始于课堂”的理念深入教师心中,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真理,成为一种“看不见”的内在灵魂。

2)课例研究引发教学创造

数学课堂组要在研究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学材”,即为学生提供具有启发性和阶梯作用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笔者所任教学校的数学组的“学材”已有11册,会在每节课中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构建“博雅”课程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主渠道。2013年,学校通过系统的梳理构建了“博雅”的课程体系。

“博课程”指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广博知识和求是精神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阅读,其中阅读课程包含晨诵课、午读课、阅读课。此外,学校也加强了对校本课程的指导,编写了《屯溪路小学经典诵读指导纲要》。

“雅课程”是让学生身体强健,培育心灵和精神品位的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音乐课程包含音乐课、二年级开设的古筝和电子琴课、3~6年级的合唱课;美术课程包含美术课和3~6年级的书法课;体育课程包含体育课、乒乓球课、轮滑课、足球课、软式垒球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包含礼仪课、中国传统节日课程和经典诵读课,其中礼仪课和合唱课的教材均为学校自主编写。

“趣课程”是让学生体会生动童年和有趣人生的课程,包含社团活动、游戏活动和校园节日活动。社团活动划分为“两院两中心”,即科学院、文学院、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和公益服务类社团;游戏活动则以游戏节为载体;校园节日活动包含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及读书节等。

“情课程”是让学生体察社会生活与情感,培育独立、担当意识和能力的课程,分为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校内活动包含仪式庆典与学生活动,如开学典礼、开蒙仪式、毕业典礼、中秋仪式等;校外活动包含研学课程、家教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等。

4.形成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校最重要的细胞,承载着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在微观层面的落实任务,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推动学校文化在班级文化中落根。

学校德育处会组织专门的班级文化建设培训与论坛活动,引导教师思考学校文化与班级文化之间的关系,尝试着找到它们之间的结合点。一些班级会将学校校训纳入班训,还有些班级会在班歌中体现“博雅精神”。系统化的班级文化包括班名、班训、班规、班徽、班歌等。全班同学认可的班名、共同遵守的班规和昂扬的班歌,会让班级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与学校文化一脉相承的班级文化的形成也会让学校文化建设更加深入。

5.探索雅趣德育

学校提出“雅趣德育”,就是希望德育教育充满儿童情趣,通过德育工作培养学生自由、平等、博爱、担当、独立、求是的品质。

1)德育活动,充满童趣

2013年,学校开发了研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合肥市自然景观、人文资源与社会环境进行实践性学习。“研学护照”人手一册,学生可以手持护照,参观学习,积分盖章,激起学习的热情,并且双休日去研学成为他们盼望的“家庭作业”。

2)关注过程,培养品质

学校组织的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与经典仪式,如开学典礼、开蒙仪式、毕业典礼、中秋仪式逐步成为学校的品牌,活动的趣味性愈发鲜明,实效性逐步彰显,影响力不断扩大。社团活动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当团长,出海报招募成员,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再思考

1.学校文化到底是什么?

学校文化不是“包装文化”,不是“装修文化”,更不是“贴墙文化”。张东娇教授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学校核心价值观主导下的全体成员的行为方式与学校物态形式的总和,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结合自身的学校管理经验,我们认为学校文化指学校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学校群体所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通俗地说,学校文化更具有“学校风气”的特点,要想全面进行学校文化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应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行为文化的建设。

2.每所学校都要有学校文化吗?

基于上述思考,我们会发现学校文化在学校办学中的具体表现实际上体现为两个问题: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每所学校都要有学校文化,要有积极的、先进的文化。正如朱永新先生说的,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到舒展、成长的文化,就可以称之为是好的文化。反之,那种压抑个体生命,并使整体生命也处于平庸的文化氛围,就是坏的学校文化。

其实,学校文化建设就是要把学校文化的积极方面变得更多,让消极因素变得更少,改变学校的风气。

3.学校文化建设需要等待

第11篇

本学期,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南中人共同努力下,学校以“和融共进,追求卓越”的南中精神为引领,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秉持以人为本、制度为先的管理思想,弘扬“水润教育”办学理念,逐渐形成“范水向善,润础致远”这一校本特色文化。学校的办学内涵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 学校品牌效应不断扩大。本学期,学校先后获“江苏省初中教学团队建设特色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学校”“扬州市平安校园示范校”“扬州市法治优秀校园”“扬州市‘十三五’教育科研优质校”等荣誉称号。参加江苏省初中校长峰会,介绍我校教学团队建设并获教师团队建设特色奖。我校《初中“邮驿式学习”的实践探索》项目成功入围第四届全国教博会,亮相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校“邮驿社”被评为扬州市第五批精品社团。学校多批次派出经验丰富的教师支教乡镇学校,接受乡镇学校教师来校“顶岗培训”。11月9日我校作为扬州市第十四次学校精致管理现场会初中分会场,面向全扬州市、县区的教育局领导和初中校长们,全面展示了“水润教育”的办学成果,赢得了与会领导和嘉宾们的一致点赞。10月和11月份,陕西米脂县校长代表团和教育代表团先后两次来我校进行交流学习。12月份成功通过“市政府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积分位居全市初中学校第一名。学校的品牌公信力、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

--- 质量提升步伐不断加速。本学期,学校坚持立足课堂,通过抓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耐心辅导等实招,持续推进水润课堂建设,各年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中考,我们克服外部竞争态势加剧、招生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制约,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奋力拼搏,圆满完成目标任务,中考各项指标均远超预期,邮中教改班录取人数创造历史。学校被市教育局评为“2018学年度义务教育段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参加全市质量检测,我校三个年级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校“自主·滋润”的水润课堂课程基地建设接受专家评估获特等奖。这提振了我们的士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也证明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和实力。

--- 教师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本学期,学校有多位老师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有近30多位老师在市级以上各级各类评比竞赛活动中获奖。钱海如老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徐松、刘菲等10位老师被评为扬州市第八批骨干教师;钱海如、葛汉洪、卞金华3位老师被评为“扬州市教科研学术带头人”。“珠湖星光大舞台”高邮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评比中,钱璇、吴志娟、刘菲、戴圆圆、范朝宏、邱景、周霞、陆志亮等8人获得一等奖。2018年“百千万工程”,教学骨干示范引领活动中,我校嵇晓林、赵鹤云、张凤祥、卞金华、陶兴赋、陆寿华等获得一等奖;在高邮市中小学教师智慧教育技术制作比赛中范朝宏老师获特等奖;在高邮市理化实验技能说课比赛中朱寿岭、吕佳丽获一等奖。2018年我校“一师一优课”共晒课202节,获奖33节,其中,钱海如老师获部优。2018全国教育电视优秀教学录像课例评选中,钱海如、夏时琨分获二、三等奖;在扬州市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技能大赛中,陶兴赋获二等奖。在扬州市多媒体课件比赛中,陶兴赋获一等奖。扬州市物理实验教具创新暨实验教学设计评比中,朱寿岭获一等奖。在2018年扬州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陶兴赋获得二等奖。徐松、冯爱飞、冯忠梅、胡鹤、葛明存等老师受到市政府表彰;曹巨安老师被评为高邮市优秀教科室主任他们就是南中教师团队中的杰出代表。

--- 素质教育成果不断丰硕。本学期,我校学生在各类竞赛和活动中成绩喜人:男、女足球队在市长杯足球赛中分获初中组第一名和第二名;男、女篮球队在高邮市阳光篮球比赛中双双获得第一名;男、女排球队在高邮市排球赛中双双获得初中组第二名;男、女乒乓球队在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分获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扬州市中学生“语言规范运用大赛” 高邮复赛中,我校有30人获奖,其中9人获高邮市一等奖;张路阳、林品言等同学获全市法治征文比赛一等奖;在2018年 “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及诗歌现场竞赛中,我校学生张路阳、耿瑞敏获扬州市一等奖;在高邮市第四届中小学师生书法现场比赛中,我校学生张歆雨等6位同学获特等奖;在高邮市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我校学生张路阳等6位同学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人防杯”高邮市第四届中小学师生书法现场比赛,成绩喜人,八(15)张歆雨、七(1)周一鸣、九(14)张竞丹、八(10)何煦、八(14)管一鸣、七(14)王绪等6人获特等奖,另有6位同学获一等奖, 6位同学获二等奖;组织学生参加高邮市2018年“汉字书法之美”竞赛活动,我校成绩喜人,七(1)管顾杰、八(15)张歆雨获软笔一等奖;6位同学获软笔二等, 10位同学获软笔三等奖;七(1)沈宛静、王落凡、七(3)李思瀚、七(5)王佳鑫、七(14)王绪、赵宇萱、七(15)徐丫丫获硬笔一等奖,另有7位同学获二等奖, 7位同学获三等奖……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彰显我们素质教育成果的丰硕。

二、所做的工作

本学期,在“水润南中”的文化理念引领下,围绕“特色南中”建设,所做的重点工作主要有:

(一)抓水润管理,促学校内涵提升

以水润管理作为“水润教育”的出发点,强化学校特色建设和内涵提升,走出了一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之路。

1.管理理念引领凝聚力。学校全体行政成员致力于“南中是我家,不分你我他”的家校情怀,坚持高效、民主、务实、关爱的工作作风,在分管工作中既敢于独挡一面,又能立足全局,责任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不拆台,团结协作,和融共进。一是坚持制度化管理。规章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没有特例;二是坚持透明化管理。对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奉行量化积分、公开公示的原则;三是坚持民主化管理。即时听取、采纳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师生、家长、社会监督;四是坚持走动式管理。不只是坐办公室听汇报,坚持将课堂、教室、食堂等作为工作一线。

2.管理精细增强战斗力。学校坚持重大事务校长室集体研究决定、分管领导具体执行、党支部指导监督、双代会民主参与的管理架构,保证学校决策与运行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积极推进校务公开,广泛听取全体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坚持分管校长负责、年管会领导、各科室协同的分工细化、责任到人的运行模式,保证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高效、规范、有序运行。

3.行风建设扩大影响力。一是积极利用校长信箱和家长、学生问卷调查等社会监督评价渠道,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团群工作,认真开好“”,有效地将“两学一做”与日常教育活动融为一体;三是积极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组织教师读书分享会,组织教师元旦联欢会,增强了教职工的集体凝聚力,也活跃了校园文体活动氛围。

(二)抓水润德育,促学生品行端正

以水润德育作为“水润教育”的着力点,突出“渗透、无痕、激荡”的德育理念,丰富活动内涵,增强德育实效。

1.德育管理追求“水润渗透”。一是重视班主任队伍管理。开学初,学校就组织开展班主任工作沙龙活动,表彰一批先进班主任,并对新学期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积极搭建助力班主任成长平台,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培训,引导班主任从“事务型”向“智慧型”转变。二是发挥政教处、年管会的管理职能。行政值班每天坚持对校园进行巡查,对个别班级管理不力和少数学生举止不文明等不良现象,通过定期播放常规管理专题片,定期进行《班级管理通报》,从源头抓起,从细节抓起。同时,对班级管理有创新、有特色的,进行经验申报和评比,激励和引导班主任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三是挖掘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潜能。学校建立“红领巾文明值日岗”、“红领巾广播台”,不间断开展“流动红旗”和文明班级评比,将学校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融为一体。全方位、多维度的德育管理体系,增强了德育管理的科学性。

2.德育活动追求“水润激荡”。本学期,学校先后组织师生参加 “体艺节”、“读书节”、“科技节”、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安全疏散演练”等系列活动;开展主题为“开启南中新生活”的新生军训;举行“感谢师恩”开学典礼;联合市卫计委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守护学生视力系列活动;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园进行视力保护宣传专题讲座,抓实眼保健操工作,切实保障好学生的视力健康……这些德育活动如春风化雨,似春潮涌动,变无形为有形,化有声为无声。

3.德育环境追求“水润无痕”。一是开展校园安全环境整治工作。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和“德法同行,法润南中”主题教育。二是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更新、充实了图书室的图书,设立“班级图书角”,开辟流动书吧,鼓励学生自由交换图书阅读;结合“五个一百”工程,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各班设立班级文化角,设计班级名片,评选十佳“完美教室”;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诗词创作大赛和“诗香校园”黑板报评比,以书香熏陶学生的心灵。三是精致人文环境。学校的水润广场、水润门厅、邮文化长廊、名人励志名言、优秀毕业生寄语、书画作品展给学生传递精神力量。师生置身于其中,既丰富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4.德育文化追求“水润流香”。一是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资源。学校自主开发了《润礼》《润道》《润德》《润行》系列校本课程,《魁星》杂志、《南海潮》校报定期出版,学校广播台正常播音。定期开展“观赏之礼大家谈”等礼仪微课堂展示,强化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本学期,我校承办了高邮市“八礼四仪”微课堂中学段集体观摩展示活动,受到与会领导与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二是重视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其中邮文化已成亮点,邮苑、邮协、邮校、邮局“四邮文化”影响广泛。目前校邮文化特色建设成果已通过省专家组论证并入选全国教博会参展。

(三)抓水润课堂,促教学优质高效

以水润课堂作为“水润教育”的立足点,细化过程管理,加强点面监控,持续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1.集体备课追求实效。一是规范细化集体备课流程,提升集体备课实效。将网络备课与现场交流相结合,做到“一结合”、“两发挥”、“ 三统一”、“四确定”。二是创新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务处依据新的备课组考核方案,从活动的计划、开展、实效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专人负责对集体备课进行巡查,并对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载,及时反馈意见与建议,在过程管理中将集体备课的实效落在实处。

2.水润课堂追求高效。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年管会加强了巡课、听课、评课的力度,对学生的学习突出预学、小组争星、小组合作探究、纠错训练,推动高效课堂标准和要求的落地、生根、开花和结果;学校还对教师的案头资料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定期问卷、调查,推动了高效课堂的规范化建设。

3.学教量化追求收效。学校严格控制学生每天的作业量,对作业量过大的学科进行当面问责;同时严格控制课外辅导资料,杜绝乱征订、乱翻印现象,促进教师力争向备课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精心组织每次大型考试,保证考试成绩客观公正,及时总结教与学的得和失,并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分析教学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切实促进教学评价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4.学风建设追求长效。学校以各年管会为管理单位,制定三个年级相应的学风建设和质量提升目标,形成七年级抓习惯,重基础;八年级防分化、保会考;九年级抓临界生、保优等生的年度规划。同时放权年管会,要求年管会创新管理思路,堵漏洞,防分化,调热情,增信心。今年,各年级创新期中表彰形式,分级部召开期中表彰会,多形式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实效明显。

(四)抓水润教研,促教师素养提升

以水润教研作为“水润教育”的突破点,把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作风纯正的师资队伍,作为不懈的追求,内强素养,外树形象。

1.立德铸魂树榜样。新学年伊始,举行教师严禁有偿公开承诺签名仪式,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利用网络、微信、《告家长书》等多媒体提醒教师自觉自律,定期举行教师政治学习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化,常态化。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班子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结合“创先争优”和“两学一做”等基层党建活动,树先进典型,评“有突出贡献教师”,用榜样带动影响身边其他人,将师德师风建设榜样化,示范化。

2.清溪引水求实效。每周教师例会,学校定期下发学习材料,组织大家集体学习、讨论、交流,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高效课堂案例、创新课堂典范,教师敬业、爱岗、勤研、善教的工作作风得到激发。围绕“磨课”等相关教研课题,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不定期组织教学沙龙、材料汇总和经验交流,保证了教研活动的专题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安排教师参加区域性中考复习研讨活动,并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教学与科研,提高中考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示范引领促成长。学校重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高层次优秀教师培养工作。充分发挥校内名师的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名师(学科)工作室主题活动,放大名师示范效应。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让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显露身手的空间,积极为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本学期学校安排20对师徒结对,给青年教师配备两名师傅,专门召开青蓝工程会议,签订师徒结对工作责任状,建立青蓝工程群,对师徒结对工作跟踪管理,动态了解结对教师听课情况等;实施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完善师徒结对考核细则,将教师发展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考核相结合,严格师徒结对考评,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抓水润后勤,促后勤保障有序

以水润后勤作为“水润教育”的平衡点,努力提高后勤管理的效能,为创建平安、和谐、幸福校园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1.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大局观念。经常性组织职工学习,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学校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同时加强对后勤人员的绩效考核,后勤基本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2.提高安全保障,建设平安校园。以创建“平安校园”为目标,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台、班会课等宣传阵地,宣讲安全知识,普及法律常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门卫值班的督查,实现了防患未然的安保工作目标和要求。一年来,全校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3.严格校产管理,注重开源节流。一是财产管理建立起岗位分工、责任到人,分级管理的管理机制,增强物品使用者的责任意识;二是明确专人负责,对学校各项设施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提高财产的管理力度,避免学校财产人为损坏或意外流失;三是调动发挥维修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校产维修、维护,最大限度做到物尽其用,废物利用,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4.注重问题整改,确保师生满意。加强食堂伙食及超市食品的检查与监督力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加强食堂、超市、浴室环境管理,保持就餐就浴环境的优美和整洁,认真抓好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时征求师生的建议与意见,不断改进食堂超市浴室服务工作。暑假期间,改造了东门厅,添置了校园文化设施;近期,针对男浴室和部分教师办公室空调效果差的现实,及时进行了更换或维修。

以上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广大教职员工辛勤耕耘、乐于奉献的成果。

三、下学期工作展望

本学期,学校依靠广大教职工的团结协作,取得了一定的业绩;同时,我们也看到存在的不足。例如:教育教学质量虽有明显提高,但还有增长空间;教育教学管理仍存在落实不力,执行不严等不良现象;教师敬业爱岗的奉献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后勤服务的质态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学生文明礼仪养成还需在细节与长效上下功夫等。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征程,下学期,学校将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师德师能建设。学校将加强对在职教师的教育和管理,严禁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开办课外辅导班或在课外辅导班授课的违规行为。学校将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通过业务进修、学术研讨、知识讲座、校际交流等形式,努力营造“提升自我,自我提升”的学习风气。激励教师自觉整合工作经验,形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案例或深度见解的论文。进一步健全名教师、优秀教师的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加大考核和奖励力度,真正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定期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检查,对青年教师进行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考核。继续开展优质课、示范课等竞赛活动,为教师展示才能搭建平台,为学校发展进一步增添动能。

二、精致教学过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确保“三个到位”。一是“制度到位”。继续完善落实课堂教学常规、教师案头资料检查评比、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等常规管理,力求教学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检查到位”。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将继续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备课组,抓备、教、批、辅、考各工作环节,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目标到位”。各年级要加强目标质量管理,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尤其是九年级,要加强中考研究,制订切实可行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复习、备考进度。班主任要掌控、调动学生的学情,重视尖子生的培养与后进生的转化,确保我校明年中考再攀新高。切实加强对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教育教学,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再发展;同时加强课外兴趣小组和社团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确保德育工作实效。政教处、班主任要针对学生厌学、早恋、上网成瘾等突出问题,加强方法研究,及早做好思想引导,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要坚持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校园体艺节、社会实践等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活动之中,让举止得体、言语文明、情操高尚、思想健康等良好品行,成为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学校将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一日访校活动,不定期举办小型家长交流会恳谈会,运用微信群、QQ群等搭建家校沟通对话平台。学校将继续开展踏青、祭扫、感恩等社会实践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法制、安全等知识宣讲,形成教育合力,确保德育实效。

第12篇

一、领导重视,师德建设规范化、常态化

学校成立了由书记校长、分管校长及各口负责人组成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师德师风学习和考核制度,使师德教育规范化、常态化。每单周的周三是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校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向教师提供师德学习材料。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把“爱”与“责任”贯彻于整个活动之中,努力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展示黑河小学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

二、精心组织,师德建设活动扎实有效

师德师风建设,重在教育,重在引导,重在建设。

1.通过树立导向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注重培植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引导教师树立“七观”,即事业观、集体观、教育观、质量观、管理观、绩效观、服务观,强化并激励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打造学校的团队精神。

2.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大胆进行评价改革,重视学生、教师、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寻找多把评价的尺子,让评价内容多元化,通过发展性评价引领师生健康成长。开展了“和谐年级组”、“学习型科组”、“文明办公室”等评比,设立了“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班主任”、“特殊贡献奖”等多个奖项。这些活动在肯定成绩、激发热情的同时,也使每位教师明确了工作方向,树立了师表风范。

3.通过政治学习加强师德建设

根据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学校先后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和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讨论、查找问题、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全体教职工在重温《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在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黑河市教师“六条禁令”、“八荣八耻”及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和先进教师事迹。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认真记学习笔记,切实将学习活动与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

4.通过“三育人”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对“三育人”工作高度重视,并按计划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每位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学校对教职工提出了“五个要”和“五个一”的要求,“五个要”即要做到了解学生,要进行家访,要提优补差,转变潜能生,要交友结对,关心学生,要扶贫帮困,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五个一”即接待学生家长时做到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杯清茶、一把椅子、一番恳谈。“服务育人”是良好师德的最好体现,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个体,让师爱的阳光洒遍每个孩子的心田。

5.通过“微笑工程”加强师德建设

为树立良好师德,打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我校启动了“微笑工程”,希望教师“笑对社会、笑对人生、笑对事业、笑对领导、笑对同志、笑对家长、笑对学生”,倡导教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爱心捧给学生,把忠心献给事业,把静心留给自己。这一工程的启动有助于引导教师以良好的心态认识人,以良好的姿态尊重人,以良好的品质信任人,以良好的作风影响人。

6.通过家校联系加强师德建设

我校各班建立了QQ群、邮箱、博客,便于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要求班主任尽量走访所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家长,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在增进了解、加深感情的基础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在每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家长会上,都会针对各学科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面向全体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有无让学生去指定地点购买教辅资料,有无向家长索要财物,有无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此活动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促进了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教师“敬业爱生,文明奉献”的师表意识,在全校营造了讲道德、树形象、做表率的良好氛围,整体提升了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督查考核,师德建设活动不断推进

学校认真执行《黑河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六条禁令》和《黑河市中小学教职员工“十不准”》,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优争先的重要依据。学校在每年的职称评审中都有太多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回味深长。现撷取2009年中级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几组镜头与大家共享。

【镜头一】

学校评审小组成员大多是家中有儿女、老人的领导、教师,但自从教师大会表决通过后大家就一直在加班加点,一遍又一遍地讨论、修订评审方案,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一丝不苟,保证了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

【镜头二】

开始申报中级职称了,体育组长侯连鹤没有申报,他说:“老富很优秀!再说第一年我没教体育。”英语教师刘冬雪没有申报,她说:“倩如连带了两年毕业班,现在又是班主任,工作干得多,干得出色!”班主任赵丹主动退出评比,她说:“刘爽、雪颖一直是班主任,工作干得好,也比得多!”而数学教师孙晓宇也主动退出评比,她说:“林娜、刘恩都很优秀,也都很不容易!”

他们从事的是不同的工作,但心态却是如出一辙:客观地评价自己,公正地评价竞争对手!

【镜头三】

刘恩、林娜是同一组的竞争对手,刘恩一直照顾着怀孕的林娜。梁雪颖和刘爽也是同一组的竞争对手,可就在上微型课的当天刘爽意外流产,为了不影响正常竞争刘爽坚持到校上课,评审小组本着对教师身体健康的考虑拒绝了。征求竞争对手梁雪颖和张丹丹的意见,两人毫不犹豫地同意取两个人微型课平均分的意见。刘爽听说后提出了放弃,作为竞争对手的梁雪颖却打电话劝刘爽要坚持,并且梁雪颖提出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刘爽评不上,自己让出。此情此景,着实让人感动。

【镜头四】

评审结果揭晓了,感动继续着。钟屹梅与刘爽的师徒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自己的爱徒刘爽安心休养,钟屹梅主动承担了帮助刘爽整理申报材料的全部工作。大家都知道,自己的材料整理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是别人的。

……

针对学校新建校的特点,在班子成员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全体教职工达成这样的共识: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是大家得的,应该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在年末民主推荐获“记功奖励”的教师时,2008年65名教职工中有34人主动让出,2009年81名教职工中有72人主动让出。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获得“记功奖励”的教师政府发给每人800元奖金,而我校的五位获奖教师都表示荣誉是大家的,奖金应该大家共享,最后我校的获奖教师用所获奖金为每位教职工买了一箱苹果。

四、以人为本,师德建设成效显著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托校务公开制度将倡导的“和文化”内化到每一个师生的心灵深处。还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必须由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并把财务管理、工程建设项目、教职工奖惩、职称评审、招生事务等作为公开的主要内容。学校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电话,并认真接收和处理来电、来信,做到了“四实”:调查研究知实情,征求意见听实音,解答疑惑讲实话,落实整改重实效。同时,聘请由家长委员会推举的家长代表担任学校集中评议义务监督员,主动接受教职工、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

为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我校推行“一人一岗制”,要求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岗位设置,并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我们还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征文比赛(如《假如我是校长》、《校长我想对您说》、《给校长的一封信》等),让学生在班级乃至学校管理中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让每位教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学校安排每位教师分管一项除了学科教学之外的学校管理工作。于是出现了负责级部管理的年级长、负责各功能教室管理的室长、负责盆花养护的“花王”、负责展板维护的“美容师”、负责学科教研的教研组长、负责学年备课的备课组长,以及负责党支部、工会、团支部的各位委员等,使每位教师都感觉到自己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性。在大家共同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好的管理方法,于是学校不定期发放《我为黑河小学建言献策》征求意见表,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教职工们积极建言献策,如饮水室负责人提出了水桶清洗方案,复印室负责人提出了用纸管理方案等,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