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校本研修总结

初中校本研修总结

时间:2022-09-19 05:02: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校本研修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校本研修总结

第1篇

论文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实践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培训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规模的教师培训,流于形式主义;面授式的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互动的灌输式教师培训,效果甚微。针对以上弊端,当前改进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就是细化培训计划,在教师培训工作中根据培训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要,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安排有差异的培训内容、方式、形式及重点等,从而通过培训使每位教师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根据省教育厅、省师训中心的统一部署,在暑假期间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承担了初中化学培训研修班、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和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三个项目。每个项目培训时间分别7—10天,参加培训学员共计五百多人。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训”,达到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和效率的目的,在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基础上,我们认真讨论和制订了培训方案,其实施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身订制,精选内容。 

三个项目学员差别较大,根据“按需施训,有的放矢”的培训原则,培训前项目组设计调查问卷,开展培训需求调查,调查面覆盖参加培训的江苏省十个大市,同时对回收问卷进行深度分析,旨在使培训方案、培训内容更加符合教师的需求。 

2.组建团队,优势互补。 

科学合理的专家团队结构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保证。每个具体项目都建立培训项目组,项目组核心成员由大学教授,市级教研员和特级教师组成;同时,项目组在组建培训专家团队时,做到兼顾省内外、高校与中小学等不同领域的培训专家。我们还聘请了相关企业培训的专家参与指导,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这个项目就邀请了当地知名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与我们的培训,为学员介绍网站制作的具体案例和网站安全的解决方案,深受学员好评。 

3.突出主体,创新方式。 

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及对培训的主观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而传统的专家讲授式的集中培训则很难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要。其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培训内容、方式、要求和标准的同一性与培训对象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不一致性和矛盾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培训方式的选择、培训地点的安排和培训过程的管理等方面,积极征求学员意见,激发学员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由学员主持专家讲座全过程,专家介绍、总结点评、互动交流,“学员主持人”以主人翁的姿态进入培训现场,培训气氛融洽,弥补专家讲座“一言堂”的不足,提高专家讲座的实效;论坛交流更加突出学员的主体,学员主题发言内容丰富,互动研讨气氛热烈。 

4.培训形式多样,创建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从整体培训课程安排来看,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培训形式,使学员在7—10天的培训中既有收获又享受学习过程,不感到枯燥。比如高中语文校本研修班,我们安排了顾毓琇纪念馆参观和南菁中学考察。再比如初中校园网网络管理人员培训班,我们带领学员参观了江南大学信息化管理中心机房,专门介绍了江南大学在物联网建设方面的设计理念和系统架构和云计算方面的应用,拓宽了学员的视野。这些都深受学员欢迎。 

二、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暑期三项培训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学员普遍非常满意。省教育评估院在培训期间到我校,对培训中心承担的2011年省级项目开展了质量评估工作,对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校教师培训工作定位准、理念新,方案设计合理、实施到位,专家团队优势互补、实力强。但在培训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拟解决的问题过于分散。 

7—10天的短期培训课程涉及校本教研基本理论问题、教育科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命题、实验、教师专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过于兼顾面上的问题,容易造成剖析不深入、解决问题不彻底等,使学员有意犹未尽、蜻蜓点水的感觉。 

2.专家讲座专题过于灵活。 

从单个讲座效果来看,每位专家讲座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但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专家往往更多执著于自己的研究,无意识地忽视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从整个讲座的系统结构来看,由于缺乏系统的专家团队的有效沟通,难免出现讲座内容“撞车”现象。总之,缺乏有效的专家讲座效果监控机制,在专家讲座的安排方面缺乏有效沟通与管理,讲什么、怎么讲主要由专家说了算,培训机构、学员更多时候处于“失语”状态。 

3.培训形式进一步创新。 

在培训活动中,虽然我们安排了专题讲座、论坛交流、考察研讨、课例观摩等多种培训形式,但遇到一些新问题,由于缺乏专门从事教师培训的专家,创新培训形式的要求与设想还有差距。此外,在培训过程中的论坛活动中,由于担心论坛现场的效果,一些老师过多安排主题发言,导致只有“谈”没有“论”。 

三、培训的改进与实施 

通过本次培训,我认为要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培训重点。 

期望通过培训把教师教育的所有问题解决是不现实的,需要瞄准方向,突出重点。设计方案需抓住重点,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有限的几个重要问题。 

2.组织专家集体备课。 

在现在培训的组织形式下,可以采取专家团队通过集体备课,构建富有逻辑顺利的系列专题讲座,环环相扣,增强培训效果。 

第2篇

一是构建名师梯队。2011年5月对2010年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进行了考核与验收及2011年名师梯队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评选与认定工作。并在考核认定达标教师的基础上,评选出5名乌审名师、20名学科带头人、80名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建立起了优秀教师层次化成长的培养体系。二是强化名师辐射,根据《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管理办法》,我旗采取统一组织、集中培训、自我提升、高级研修、在岗实践等方式对培养对象进行培养,其中尤其突出发挥各梯次培养对象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承担培训或示范课任务,并以“青蓝结对”工程为载体,让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三是规范名师考核。依据《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年度考核细则》,由旗教育局对培养对象进行年度考核,考核按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研修提高、科研引领、示范辐射、社会影响等六大版块十五条细则进行。通过考核,我们要求所有培养对象既能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又要厚积薄发,向更高一层的台阶迈进。同时,按照“规范认定、权责统一、奖惩并举、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培养资格,连续三年考核合格者,正式认定为相应梯次荣誉称号。四是关心名师生活。我旗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为名师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经费上,除每年发放学术津贴外,还对名师梯队培养对象著书立说、课题研究等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我们要求学校充分尊重名师,真诚关心名师,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研修、生活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名师梯队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大推动了我旗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塑造了一个勇于追求,乐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群体。

二、教育教学课题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学校办学的智力支持

1、建立全旗教育精品课题库,统筹规划、动态管理全旗中小学、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工作,为提供有效服务、交流先进经验、共享研究成果、提升研究水平奠定基础。一是加强对学校课题研究的指导,举办了全旗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提升中小学教科研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工作管理和研究的能力;二是引导学校和教师做到教科研与教育教学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实践服务;三是加强对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指导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工作,注重阶段总结和资料积累,我旗共承担国家级实验课题三项,区级实验课题四项,市级实验课题一项;四是加强中小学“各学段衔接”的研究,认真总结推广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教改经验。

2、积极鼓励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校(园)长参加学习和培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全年组织开展了新教师培训、促进中小学优质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项目首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及第二期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家长学校讲师团成员培训、名师梯队建设工程培养对象集中培训、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校园长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全旗中小学幼儿园干部培训、教研员业务培训,并将以赛(全旗教师业务考试)代训作为培训创新模式,共计培训2419人次。同时,组织全旗校长、教师先后赴广东省深圳市宝区安、北京市、山东省聊城市杜朗口中学、台湾省等地考察学习,共计派出310人次。

三、有效课堂研究与建设工程,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1、为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指导,协助市教研室对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的试验,进一步促进高中校本教研工作,教研中心蒙授教研员对市蒙二中开展的“五步三查式”高效课堂教学实验模式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了积极地效应。同时也积极探索和构建小学“智慧学习,快乐学习”、初中“轻负担,高质量”为主体的有效教学模式,4月中旬分别在各初中召开了全旗毕业年级校本教研暨中考研讨会。6月中旬和10月份,利用学校教学工作过程性督导评估,督促各学校重视及正确开展常规教学和教研活动。4月份、10月下旬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全体教研员和部分名师梯队培养对象上公开课并作专题报告。无论是专题报告,还是示范研讨课,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获得广泛的好评。各学校200多名中小学教师在交流研讨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效果显著。同时,我们开展的以师带徒工作为载体的名师梯队建设“青蓝结对“工程,着力提高了青年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通过有效发挥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在校本培训中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全旗广大青年教师主动、自觉、快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2、组织全旗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程、新教材,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教学能力,6月中旬对全旗小学教师进行了业务考试。

三、教学教研规范化建设工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

1、利用每学期开学工作检查和教学视导的机会,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课程。

2、坚持教学视导,毫不松懈。依据《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基本要求》、《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升课改与教研实效评估细则》全年分别围绕初中毕业班的各轮复习教学、学校教学与教研常规等主题开展了4次教学视导工作。全年共听课976节,检查教案1523本,检查作业7966本,专题讲座24次。在各次视导过程中,重点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听课、评课、说课,并量化打分,集中反馈,真抓实干,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要求广大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功夫,学校反响较好。

3、用活用好考试手段。考试虽然不是检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手段,但是在科学而完善的评价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考试还是不可或缺的。今年,学科素能检测范围扩大到八年级。该项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前进,逐步形成了四大特色:一是检测的价值取向具有明确的教育性和发展性,能够引导、教育、促进学校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达到真正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的目的;二是检测内容注重基础性、情趣性、探究性、灵活性,以语言表达能力、数理运用能力、多元创新思维能力、生活基本常识、运动素养、艺术素养、信息素养七项内容为主体,既注重突出对学科基础素能的检测,同时注重体现知识的趣味性,彰显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三是在检测实施中,不仅重视结果,更注重过程,注重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既关注学习的水平,也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四是在检测的方式方法上,坚持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动笔、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多法结合,多学科渗透。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全旗各校都能正确而认真地对待考试,抓考风、促教风、立校风,在规范考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4、要求各初中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每逢新学期开学或期末,借助各种机会督促学校开展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配合招生办、教育股等科室顺利完成了新课改第四届初中毕业生毕业和高中招生工作。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为提高全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于10月下旬组织开展了全旗第四届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12月下旬将组织开展第七届幼儿园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和第三届教学设计与教育反思评选活动。

2、为深入推进我旗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教研员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中心积极组织全旗校长、骨干教师赴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宝区安、山东省聊城市杜朗口中学、台湾省等地考察学习,聆听专家学术报告,观摩专家教学和优秀教师示范课,共计派出310人次;此外,我们还组织教师、教研员赴东胜区观摩幼儿教学、特色学校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交流论坛。

3、创新幼教指导模式,促进幼儿教均衡发展。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教组的教研员在全旗农村牧区幼儿园蹲点指导一个月,并组织各幼儿园开展幼教经验交流活动,观摩取经,互动交流,教研员在具体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进行具体指导,取得了显著效果,获得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同时查阅了各园各班级的工作计划,墙面布置,各种活动等。

第3篇

一、学校简介及项目初期准备

西青道中学是一所建校五十多年的普通国办初中校,教师队伍事业心强,对自身的专业发展及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迫切的需求。在新的形势下,学校的发展与教师队伍的建设也面临着困难与瓶颈,需要创新与突破。例如,如何利用现有的小班化优势,进一步开展小班化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如何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如何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等等。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考虑到我校的特殊需求,天津师范大学的冯虹教授作为该项目的负责人,多次深入我校开展前期调研,并带领师大专家团队,深入课堂听课,与校领导及学科教师座谈,做到以校为本,精准服务。确定服务项目工作目标如下:(1)增强骨干教师培训;(2)以生为本构建小班化教学模式;(3)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学质量;(4)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二、项目开展情况及过程

(一)增强骨干教师培训

在师大专家组的建议下,我校启动实施了“骨干教师研修班”计划,并提出“以科研为羽翼,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宗旨,面向全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分期培训。旨在通过研修学习、深度培训,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教师,以此引领我校的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借助天津师范大学这一优秀的平台,许多干部教师重新走进高校,聆听高水平的讲座。这些讲座既有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探讨,又有对学科教学的细致指导,既有政策理论方面的,又有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每一位专家的讲座,都传达着一种思想,阐释着一种理念,也使我们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在更广阔的视野下,更多地了解了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通过讲座,我们的骨干教师打开了视野,提升了理念。

(二)以生为本,构建小班化教学模式

2015年,新的划片入学政策实施后,学校迎来了新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集中于同一个班级,对我们来说,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历史原因,我校的班容量较小,如何构建符合我校小班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师大专家们的指导下,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实践与探索,最终确立了西青道中学“一三一课堂教学模式”,即一个导学稿、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一以贯之的情感教育。

1.一个导学稿。

教师在上课前设计导学稿,导学稿中涉及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及重点内容,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条理清晰。教师提前将课上所需习题按顺序写在导学稿上,节省时间,一目了然。最后,要求教师在导学稿上设计“好”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

“导学稿”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手段,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科学学习方式的载体。它不仅有“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自问、自做、自练的方法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2.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

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脱胎于近年来教学领域关注度很高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五环节。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概括成三个环节:明确目标,创设情境;学生探究,教师点拨;分层练习,当堂达成。

“明确目标,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课的开始渗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建构对本节课的总体认知。针对初中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整堂课做好准备。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和教师提问覆盖率。我校班容量较小,便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组内充分交流与讨论,同时教师能够做到对每个小组及小组内每个学生情况的把握与指导。不忽视每一个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尝试探究与创造的幸福,争取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有发展的空间。

“分层练习,当堂达成”是指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课后作业分层等方式来让层次水平不同的学生各有所得。

3.一以贯之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既以情感为目标和内容,又以情感为手段和途径,它把提高人的情意水平当作目标,也把人的情感领域当作认知对象,同时把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作为目标达成的基本策略和实施途径。情感教育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情优教,用积极、高尚的情感去开发受教育者的心智世界,影响、重构受教育者的态度、兴趣、动机、情绪、自我意识等心理机制,促进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内在潜能,发展情感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从而成为情智皆优的人。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在校本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我校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天津师大领导和专家们的悉心指导,得到了市、区级教研室领导、教师们的支持。我校开展了“分类推进教学,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教学研讨活动。以数学学科组及语文学科组为例,由骨干教师做教学展示课,师大专家及教研室领导、教师评课,教师们对课程进行深入剖析与研讨。数学学科“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让我们看到如何把握课堂结构,提升数学内涵;语文学科“蝉”让我们学习到如何在课堂上谋求学生的发展。专家们的精彩点评,让我们的教师和管理干部充分领略了名家的教学思想,指明了今后教学的方向,使我们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审视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这样的展示与交流,对一线教师来说,弥足珍贵。同时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同类学科的其他班级和其他学科中进行推广,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

(四)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师大专家组通过对我校教师专业水平及学生兴趣的了解,建议挖掘教师潜力,提高学生兴趣,发扬我校情感育人的特色,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开发了多门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这些课程既有国家课程的拓展延伸,如美术类课程的小幅水彩画、水粉o物,趣味生物、生物与生活等课程;也有发展学生特长的英语口语、电脑制作基础等课程;还有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旅游地理、养花常识、简单电路知识等。这些课程的开发,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和享受,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第4篇

园区教育科研积极发挥“研究、指导、服务、引领”职能,围绕区域教育重大主题,加强科研指导与管理,创新工作,求实进取,为打造具有园区特色、园区风格和园区气派的“智慧教育”的美丽殿堂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营造教育科研文化,培育良好的区域科研生态

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现实效应,彰显出其“教育发展第一生产力”的极大功能和在教育文化中的极大活力。如何使得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使之成为他们教育生存方式,从而提升教育的境界,我们觉得应该从培育区域教育科研文化的层面着力推进。

多年来,我们按照显性到隐性、由浅入深的步骤,从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大力打造区域教育科研文化。推进制度建设,发挥引领、保障作用。在《苏州工业园区中小学综合发展评估行动方案》中把“教育科研”列为评估五大项目之一。根据《苏州工业园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评估办法》,每年开展“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研先进学校”或“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研型学校”评比,并授予铜牌。获得教育科研铜牌的单位实行相应年审制度。修订完善出台《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条例》《苏州工业园区“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苏州工业园区课题研究成果评奖细则》。这些制度起到了很好的规范、指导、激励的作用,全方位地保障区域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深入,培育科研生态,催生自觉、自主科研。建设“科研先锋队”“科研沙龙”“名师工作室”“学校发展共同体”等学习型组织,培育组织生态。构建“主干”“枝干”“绿叶”层级的“大树型”课题结构模式,培育学术生态。

改革科研方式,开展合作、开放研究。课题联动、协作研究;教研科研联动;校际联动,扩大科研文化辐射的半径。立足职场生活,一课多上、同课异教,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力推贴近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倡导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写作,架设专业成长的阶梯;追寻价值观念,探寻文化形成中的倡导示范、学习灌输、氛围感染等心理机制。注重发挥制度英雄(组织中的管理者)和人文英雄(先进分子)在教育科研中的号召、示范作用。加强宣传营造主流的舆论氛围,开展群体活动营造群体氛围,借助仪式、器物营造情境氛围,无形地熏陶、规约、同化广大教师,使大家产生趋同心理,积极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活动。

经过多年努力,“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的科研文化核心理念得以确立,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自实践,通过实践,为了实践”的工作模式和机制得以确立。园区教育科研态势喜人,区域内各学段、各类型学校科研工作均衡发展。

二、着力深化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

学校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途径。自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推行以来,园区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各校均在课程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部分学校初步构建了校本课程体系,各高中校深入探索拓展性课程建设,所有学校都研制了系列的校本课程。为了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园区智慧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探寻教育的特色发展、优质发展,必然要继续大力推进课程建设。

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门在认真开展全区中小学课程建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借鉴上海、浙江等课程改革先进地区的经验,拟定了《苏州工业园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旨在把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提升学校发展内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才,让每一个生命都释放精彩。确立了统筹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积极探索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建设的路径。明确了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致力课程理论的学习,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加强对课程建设的指导力;统筹利用课程资源,夯实课程建设的基础力;有效推行课程评价,提升课程建设的发展力。提出了近期推进中小学课程建设的重点工作。要求区域内中小学积极研制课程改革方案,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建设;做好国家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增强国家课程的适切性;抓好拓展性课程建设,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致力于探究性课程建设,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科研部门专门举行课程建设的专题培训会,宣传教育部课程改革文件精神,介绍上海、浙江等地课改经验,分享课程设计的理论。区域内学校积极行动,将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的研制作为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将学校特色打造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将教育改革项目推进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将课程基地开发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新城花园小学的“太阳花课程”、方洲小学的“方圆课程”、文萃小学的“365体验课程”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先后出台。

三、扎实推进“课例研究”课题,促进“教科研训”深度融合

教育科研的生命力在课堂。国际教师教育研究表明,教师培养培训应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行动研究,注重反思。课例研究作为教师在职培养模式得到国际上普遍的青睐,一些发达国家都把课例研究视为“改变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的强有力途径”而加以推广。国内课程改革的深化,倡导教师角色的深度转换和课程范式走向多元开放,教育理论界越发认识到发展教师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呼唤教师培训范式的蜕旧出新,课例研究作为行动教育中的一种形式,进入了中国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为了做好区教研室向教师发展中心的成功转型,发挥教研、科研、信息、师训四位一体的功能,我们成功申报了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课题“基于课例研究的区域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研究”,并且成为重点立项课题。

课题启动以来,我们收集了大量文献,了解国外课例研究的起源背景、开展现状,掌握课例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学习型学校建设中所具有的功能价值,把握它得到重视、推广的真正原因;了解国内外课例研究组织,开展的基本流程、方式,收集典型的研究案例;汇编了课题学习资料,在多层面开展课题方案解读和理论辅导,培训研究骨干教师。

我们借鉴国内外课例研究的基本经验,以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人员为主体,在实践尝试的基础上总结提炼适合教师研训实际的课例研究基本流程;在分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分学科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不同学段、学科、课型的课例研究不同变式。

课例研究主题的确定在课例研究活动中居于重要地位,它决定着课例研究的方向,制约着课例研究的价值。从教师专业知识分析框架的角度看,课例研究主题的实质就是学科教学知识(PCK)。从教师自我发展的角度看,教师以PCK的框架作参考,可以发现自己专业知识的缺陷。通过积累和学习特定课题的PCK,可以促进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从教师培训的角度看,通过编制PCK案例库,把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有效的特定课例的PCK积累下来,可以为教师教育提供内容,为教师专业发提供支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研训员深入学校教研组,掌握各学段学科教学现状,学科教研热点、难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实际,带领学科骨干开发出一批既基于一线教师学科教学实际,又能增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促进教学效能提升的课例研究主题群,总结提炼出课例研究主题开发策略。区内各幼儿园、中小学学科教研组为主体,独立开展课例研究,组织起成功的课例个案研修活动,形成典型的学科教学知识(PCK)案例,提供给区案例库。整合区教研、教科、培训、信息等条线力量,在课例研究中发挥各自作用,探索其分工协作机制。科研处多次组织各学段的“课例研究”观摩研讨,举行“课例研究”优秀报告征文评比。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加快发展步伐,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夯实基础”为目标,以促进教育“普惠、优质、特色、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大力推进均衡发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营造和谐氛围”为举措,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二、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均衡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全面实施《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投入以政府为主、招收适龄儿童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教师以公办教师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机制。结合“小县大城”总体规划,修编全县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启动平原乡镇中心幼儿园新一轮迁建、扩建、扩容工程,办大办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新建赤城街道和始丰街道中心幼儿园,扩建玉湖幼儿园,鼓励村(居)、企事业单位以集体的名义创办幼儿园。鼓励城乡示范性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设立教学点等方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促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城镇小区和中心村幼儿园建设,改善边远山区送教点设备设施,扶持一批民办龙头幼儿园,逐步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公办幼儿园配备1班1人公办教师的要求,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数,并建立学前教育教师雇员制。雇员制教师由县人劳局和教育局联合考录,人事关系留在县人才交流中心,日常管理由教育局负责,并实施每月不低于22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人口集聚趋势和“小县大城”总体规划,制定《县中小学校布局“十二五”规划》。加快城区校网调整,赤城四小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赤城中学完成食堂建设,始丰中学实施一期扩建工程,做好福溪街道中小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优化农村校网布局,启动新一轮布局调整,初中推行跨乡镇办学,“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小学100人以下、初中3个班规模以下学校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参与改革的学校要认真实施,全面总结,形成特色。组建“名校引领、一体发展、捆绑考核”的教育发展联合体,联合体内“学校统筹管理、资源统筹使用、教学统筹组织、师资统筹培养、教研统筹安排、工作统筹考核”。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绩突出、贡献重大的学校予以奖励。

加快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坚持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牢牢抓住全省实施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评估的难得机遇,推动我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力应对新高考带来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健全选课走班制度,鼓励普通高中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对必修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完善硬件设施配备,着重推进满足学生走班教学需要的功能教室建设,配齐配足学校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需的仪器设备。中学、平桥中学、育青中学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跻身省首批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行列。继续推进高中招生改革,支持高中学校有序竞争。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加快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情况,基本完成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初步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完成职业中专二期工程,全面建成职教中心,做好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搬迁的前期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职业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实施预备劳动力培训,提高城乡居民的学历层次和劳动技能。

协调发展其他各类教育。继续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着力改善特殊教育中心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幼儿园)上规模、上等级,整体搬迁天成职技校。支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健全成人教育网络,积极发挥乡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学校在“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种文体活动,满足广大群众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

2、着力提升学校内涵

深化学校自主发展项目。在过去两年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活动中,大量被专家组肯定的自主发展项目,要不断巩固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深化项目,使之课题化、课程化、形成特色;部分需规范的项目,要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使之常规化,进入优秀项目行列;少数需调整的项目,须在10月中旬前,拿出新的自主发展项目规划,交评价办初审。今年的学校发展性评价还有4所副乡镇级小学和7所公民办高中段学校参加。请这些学校务必在10月底前制订好5年发展规划和自主发展项目规划。

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安于从教,善于从教,乐于从教。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引导教师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

加强名优教师培养。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名师工作室和优秀教师学科群,建立健全名优教师联谊会和读书会制度,并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学科教学领军人物和教学骨干。设立名优教师联络点和责任区,实施名优教师“3211工程”(省市名教师建立3个联络点,县名师建立2个联络点,各类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建立1个联络点,带动1000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鼓励名师名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完善激励机制,按每室每年5万元标准安排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每年安排80万元设立名优教师培养基金,对省市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进行专项奖励,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对教科规划部门立项的国家级课题予以经费补助,并以县政府名义对研究成果突出的国家、省、市级课题予以奖励,努力建设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环境。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以5年为一个周期,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对校(园)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逐步增强校(园)长和教师选择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的自。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和发展。建立相对灵活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职工在职参加电大学历提高培训,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并为考核合格教师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实行优胜劣汰和末位退出机制,2012年开始,对年度考核末位的教职员工进行提高培训,培训后仍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实行异地交流和转岗。

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和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实行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5年为一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从2012年暑假开始,毕业分配录用到老城区学校的教师,任教满6年后,须交流到平原农村学校服务4年,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学校,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可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平原农村学校的教师,服务满6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山区学校的,实行服务期制度,服务期满5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到平原农村学校任教。2012年暑期前在岗的专任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仍通过城乡支教和教研区联合体内定向交流的办法实现有序流动。凡1962年9月1日以后出生直接录用在城区中小学的教师,需晋升中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全职支教)经历,方可推荐评审。

3、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首位原则,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少先队以及各类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助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坚持健康第一,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布制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机制,努力把心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和低龄阶段。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建好中小学生素质培训中心。各校要积极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在认真组队参加全县性比赛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综合实践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个人才能和特长的机会。

减轻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上课时间和学生课外作业量,确保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早晚自修和一切形式的补课。各校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坚决抵制“题海战术”等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行为。完善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示和问责制度,各校要实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和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自觉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加强质量监管。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加强质量监测和质量分析,逐步构建起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数据库。各校要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月”制度,各学校要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责任,提升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建好全县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切实加强备考工作,各高中学校和初中学校要密切关注高考、中考动向,畅通信息渠道,及时调整备考计划,不断提高备考实效。高考要力争重点率和上重点线万人比继续稳居全市前列,并在全省向前移位,县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高中教育发展奖励基金。中考既要增加全市前5000名学生名额,又要减少后30%学生比例,力争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实施初中教育提质行动。以名优学校、城区学校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以优扶差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调整力度。对初中校长及各类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用5年时间对初中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实施初中“3524”工程,“十二五”期间,为初中学校培养30名县级名教师,5名市级名校长,2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400名优秀班主任。

4、切实营造和谐氛围

切实做好扶困助弱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分类资助长效机制,加大高中段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贫困生和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形成覆盖所有学生的资助体系。继续做好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确保外来民工子女同等接受良好教育。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后30%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注重心理沟通和亲情关怀,使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动活泼的健康成长。增强对残疾学生的人生引导和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监督力度,全面落实“五项规定”、“六条禁令”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禁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权益,不准个人违规干预和插手基建工程项目、物资设备采购、招生录取和职称评聘等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各校在干部选拔上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继续推行“阳光采购”、“阳光招生”和“阳光人事”,不断深化校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继续实行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继续开展以“治庸治懒、提质增效、狠抓落实”为主题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坚决杜绝教师、违反计划生育、亵渎女生、体罚学生和参与黄赌毒等严重影响教育形象的现象,努力塑造教育为民的良好形象。

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全面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各校要完善校园保卫、值班、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等制度。健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群策群防机制,继续实施“校安工程”,力争全面完成省定危旧校舍维修改造任务。继续开展中小学生安全工作“六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各校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技防网建设,全面提升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校园食品必须严格实行定点采购或超市配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强化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等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学生健康上网。切实做好各类、上访工作和效能网答复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要求

1、增强发展意识

穷县办大教育,关键在发展。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超前意识,千方百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赢得了先发优势。但城区校网调整滞后、适龄儿童入园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教师专业素养跟不上教育改革步伐等新问题。面对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以“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创建教育现代化县”的宏伟目标为指引,加快学校软硬件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领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解决各种新老问题。要继续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估,加快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接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2、增强管理意识

管理是办高水平教育的必要前提,各校要切实增强管理意识,全面落实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和人本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加强学生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党、工、团等组织的重要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实行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尤其要加强活动、课间、午间、自修课和住宿生的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留管理盲区。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进一步完善财务报销审批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食堂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必须由学校举办,鼓励幼儿园和高中段学校食堂自主经营,各校要单独建立食堂帐簿,按成本补偿原则建立餐饮定价机制,核定合理的饭菜价格,确保饭菜质量。加强环境管理,各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风正气顺的教育环境。

3、增强学习意识

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理念和思路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高度和出路。为了保持我县教育发展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要在学习中找准问题实质,理清破解思路,确保工作实践中少犯低水平错误,少干低效率工作。要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广泛开展学习会、读书会活动,并把学习情况列入校长和教师的年终考核内容。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级班子要带头学习,并以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识魅力带动教师学习,凝聚教育合力。各校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举措,排入工作计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第6篇

多年来,尖草坪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工作,把教育发展始终放在社会事业发展的首位,从“百校兴学”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公办幼儿园建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都给予大力支持。区教育局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确立“坚持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公平均衡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抓内涵,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9月7日,尖草坪区教育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两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早在2008年初,尖草坪区政府就把“教育均衡发展”列为民生工程之一,决定在全区实施“百校兴学”工程、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区财政投入共计3.6亿元,进行义务教育学校B、C、D级危房改造,新、改、扩建项目学校85所,总建筑面积21.73万平方米;改扩建操场24个,总面积达10.9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先后整合撤并初中6所、小学23所,通过整合切实改变了中小学校“散而小”的局面,合理配置了教育资源,做到了城乡校舍建设统一规格、统一标准。尖草坪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先进单位,并代表太原市接受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检查。

2011年,尖草坪区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百校兴学工程之后,积极筹措资金,全力开展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经过积极争取申报,我区被山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20个实施标准化建设的项目县之一。本次配套的设施设备分图书、仪器(器材)、多媒体、计算机、设施5大项,共投入2914万元,其中:图书、仪器(器材)、多媒体总投入1564万元(省配套617万元、区配套947万元),由省教育厅统一采购配置;计算机、设施配套由区里按需自行采购,总投入1350万元。其中,投资70万元,新建36个高标准实验室;投资180万元,用于配备师生的教学设施设备;投资1100万元,购置师生电脑3650台。目前,图书、仪器(器材)、多媒体、计算机和设施设备已于2012年2月接收并分发至各中小学。同时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学校帮助安装和调试。在配套设施设备的同时,义务教育标准化的八项指标随同跟进,认真落实,规范实施,全面完成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目前,全区校舍均达到了高标准、保安全、全功能的指标,设施设备配套达到山西省最高标准,这为全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创设了优美、舒适、安全的环境。

二、重点抓好普通高中,打造山西省示范高中

高考的社会影响力是巨大的,区重点高中尤其需要常抓不懈,其排头兵的作用不仅不能丢,还要加强。为此,区教育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普通高中工作。

在办学理念上,学校“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让学生在严肃活泼的氛围里获取知识;学校进行“多元并举”,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样样不能少,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校还要“追求卓越”,让学生分数卓越,能力卓越,心态更卓越。

在办学目标上,创办高质量的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高中,区教育局首先把尖草坪一中定为省示范高中培养目标,以后逐渐推开。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区教育局要求高中校长在学校管理、教学设备、教研教改、校园文化建设诸多方面干出自己的特色,多多申报省级示范高中。

在课堂管理上,狠抓快抓课改,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为此,学校推行“1+1问题解决学案课堂”改革,以班级小组建设为管理核心,开展“533”工程。其中,“5”指“五个一”,要求读1本好书,1本课堂设计,每月1份高质量学案,1节优质课,1个小组的学习报告;第一个“3”指三种研讨交流活动,包括学科负责人、备课组长研讨会,班主任研讨会,临界生冲刺研讨会;第二个“3”指三项培训活动,包括课改专题培训、学生管理培训、学校管理培训。同时,认真落实“坚守制度,建立标准,精细管理,及时反馈”的管理模式,不断改进做法,从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中去提高教师授课水平。

在队伍建设上,建立健全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机制。一是要提高学校中层领导队伍的执行能力;二是建设“师德高品位,专业高水平,工作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为担当好“省示范高中”、“省课改基地校”的重任,学校从完善机制、学习培训、科学管理人手,引领教师队伍加强学习研究,提高专业素养,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在教学成果上,力争年年有突破,岁岁有收获。例如,尖草坪一中连续9年荣获太原市教育教学优秀学校,2004~2011年连续8年高考二本以上升学率达70%以上,2012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二本以上升学率达到79%,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在社会效益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紧跟尖草坪区社会发展规划要求。区一中每年招收高一新生近千名,基本满足了当地民众追求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为草坪区实现“能都新区”和“山水新城”的发展目标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储备。

三、兼顾职业高中,争创国家级重点职高

学校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高等人才,要因材施教,对那些竞争力弱的学生,要把他们培养为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社会人才,因此要办好职业高中,为当地老百姓办一件实事。

在办学理念上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紧跟社会需求和市场动态去培养人才。

在办学特色上加强技能学习与企业素质培训。在职业高中,你会看到,“军训期间像军营,实训期间像工厂”,学生真真正正在学实用技术。

在教学管理上认真做好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标、贯标工作。“写你要做的,做你所写的,查你做过的,纠你做错的”。做到职责明确、任务到人、自纠自查,按体系制定规范,按规范制定标准。学校全面引进企业化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S管理模式,做到了教学流程零缺陷,实训材料零浪费,实训产品零废品,教学安全零事故,切实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效率。

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全封闭、准军事化、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坚持“赢在细节、赢在执行”管理理念,坚持贯彻“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精神,学生早点名、晚集合,军号声就是作息命令,有令必行,有禁则止。通过长期训练,每位学生走向社会时都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在师资队伍上配齐配足够专业教师。为解决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区政府采取公开招聘和统一调配的措施,选配70名教师充实到职高。同时,选派130多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认真落实教职工行为规范,教职工统一制服,整洁端庄,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严谨自律,学生满意度达96%以上。

在实训基地方面政府舍得投资,大力支持职高硬件建设。区政府投入3200余万元,新建职教大楼、学生公寓、师生餐厅、实训车间;再投入300余万元,配备计算机、电焊机、PCL电力拖动盘等设备,满足了学校实训需求。同时,调整专业结构,以焊工、钳工、电工、汽修、计算机为主,共有14个专业。这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实力,增加了学生竞争力,达到了国家级职高示范校标准。

在就业方面不断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学校已与全国82家企业建立顶岗实习与就业合作关系,毕业生分配在京、津、沪、长江三角洲和省内知名企业(如太原钢铁集团、太原市公交汽车维修中心等)就业,就业率100%。学校还对毕业生跟踪服务,免费推荐就业5年,从而走上了“招得来、留得住、送得出”的良性轨道。

四、增建公办幼儿园,做好学前教育的支柱

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2所,其中公办园22所(含区直幼儿园1所,公办幼儿园7所,企事业办园14所),公办幼儿园占总数的42%,而民办幼儿园在数量占了一半左右。学生家长反映,条件好的民办幼儿园要价惊人,条件差的孩子学不到东西,群众呼声较大。

对此,区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综合规划、合理布局、分布推进”的原则,科学测算出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制定出《尖草坪区学前三年发展规划》、《尖草坪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从2010年开始,每年规划建设3所公办幼儿园,3年共建12所,并按照五星级的标准进行硬件配套和师资引入,采取政府出资、规范管理、办有特色的措施,确保给本区百姓提供足额的园位、低廉的收费、满意的服务。

在建设公办幼儿园时,我区对新建的4所公办幼儿园由区编办核定教师编制165人。紧接着按照区幼儿教师编制数,公开招聘公办幼儿教师,大幅度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

目前,幼教前二个年龄段的毛入园率100%,前三个年龄段的毛入园率也有91%,全区已形成以公办园为主导、以星级园为示范、以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学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质量兴校,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实现“质量兴校”?要向课堂要效益,要课堂教学改革要结果。

尖草坪一中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促进高效课堂构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为目标,全面推进“1+1”学案课堂教学,以“学案导学、自主展示、以学论教、教学相长”为总原则,将新课程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应用到学科教学中,打破原来的课堂结构,建立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模式。该模式以学案导学为主线,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展示学习为突破口,创造一种生态课堂,关注每个人学习质量。所谓“1+1”学案,就是半天自主课加上半天展示课。前半天,即上午的展示课,每节课45分钟;后半天,即下午的自主课,每节课40分钟,再加1小时自由实践活动。这样,一个学案的学习任务用一节自主课和一节展示课就完成了,教学效益就出来了。

区一中的“1+1问题解决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多方认可。这种模式给课堂注入了源头活水,引来了全区课堂教学创新的“满园春色”,培养出一大批理念新、方法活、效果好的优秀教师,他们在省、市教学大赛中多次取得可喜成绩。省教育副厅长张卓玉称赞:“学案课堂淡化了教室和研究所、实验室的区别,淡化了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区别,淡化了付出和收获的界限,你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学习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一个享受的过程。”2012年,华北五省、市高中新课程标准“区域联动、同题异构”观摩研讨会、太原市校本教研高级研修班第69期面对面活动先后在该校隆重举行。2012年4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带专家一行到尖草坪区一中督查。他们走进课堂,观摩“1+1”问题解决教学,给予肯定。

尖草坪区一中的改革只是尖草坪区教育改革整体推进的一个窗口,目的是以重点高中为突破口全面推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方案,进一步落实进行素质教育的国家目标。在课改实验推广的过程中,各学校敢于打破常规,从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全部精力在短期内取得突破,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文字,上报区教研室备案,能发表的就发表,能申报奖项的就力争申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