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15:2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膳食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烹饪营养 课程考试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课程考试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的目的、内容、方法等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课程考试对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等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课程教育目标, 其作用亦不可或缺。烹饪营养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为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院《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组对该课程实施了课程考试改革,以考试改革促进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内容、方法的全面变革,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现行课程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目的模糊,定位不当。课程考试的目的,对于学生应该是检测学习成绩,督促学习;对于教师则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科学合理的考试应具备检查测评、鉴定、督促和导向功能。
传统课程教学中,由于没有能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督促和导向功能,对考试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教师把课程考试仅当作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和标志,考试即意味着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而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估较少;对于学生而言,考试就是为了取得学分、获得毕业文凭、获取奖学金、评优等等,功利化倾向十分严重。在这样的认识下,学生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考试而不是如何掌握知识和技能;教师重视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考试而不是如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和素质。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致使考试目的错位。
(2)考试内容片面,重知识轻能力素质。考试内容是课程考试的中心,它的导向性极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传统的烹饪营养课程考试内容大多偏重于对营养理论知识的记忆考核,缺乏对学生应具备的营养指导、营养配餐等职业技能的考核与综合素质的评价,直接导致学生只抓书本、视野狭窄、不重视对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应用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3)考试形式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成绩。考试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是一种在直接意义上指向课程目标并间接指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科学合理的考试形式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单一或不恰当的考试形式妨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烹饪营养课程考试形式较为单一,具体表现为:考试活动单一,即一次考试一锤定音;考试方式单一,即基本为闭卷理论考试;成绩评定单一,即单凭一次课程考试成绩,而不是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这种形式单一的考试活动,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试的教学反馈作用被大大削弱;也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平时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简单地采用一次课程考试分数来评价课程学习成绩,不能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2 烹饪营养课程考试的改革与实践
2.1 明确考试目的
根据烹饪营养课程的性质特点和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程的考试目的为:培养学生的营养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应用营养知识指导专业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改革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
改变过去单一进行笔试的做法,根据烹饪营养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选择考核点,应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除传统的理论闭卷考试方式外,还尝试应用口试、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试方式。
(1)口试考试。烹饪营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无论是基础理论知识部分还是知识应用部分都适合采用口试的方式。在实施口试考核的过程中,将口试题目分为A、B、C三组,每组十道题,由参加考试的学生在A、B、C三组中各抽一个题目,即每个学生抽取三个题目,按题目的要求口头解答。A、B、C三组题目有不同的考查侧重点,A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考题诸如“根据中国DRIs,为满足身体对钙的营养需求,你每日膳食中钙的摄取数量应为多少?你父母家人呢?”“孕妇缺乏叶酸会导致什么后果?含叶酸丰富的食物有哪些?”“平衡膳食应由哪几类食物组成,各类食物的主要营养作用是什么?”等等;B组题目为分析评价题,考题诸如“对照《平衡膳食宝塔》,分析评价自己的日常膳食有什么合理与不足之处。”“民间流传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请分析其中的营养学道理。”等,这组题目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将营养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C组主要为营养指导题,考题如“老李的体检报告显示其血液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超过正常值,对老李你有什么合理膳食建议?”“陈女士今年46岁,最近的体检显示其骨质流失明显。请给予陈女士合理膳食建议,助其缓解骨质流失”等,主要考查学生的营养实践综合能力。口试的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对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锻炼。
(2)小论文撰写。在烹饪营养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划定一个主题范围,让学生自由拟定题目,围绕主题撰写小论文,小论文的成绩计入平时考核成绩之中。比如,布置学生围绕“营养与疾病”这个主题开展论文撰写,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以“能量平衡与慢性疾病预防”、“糖尿病的膳食营养防治”、“营养性贫血的原因与膳食防治”“减肥膳食设计”等为题,探讨膳食营养与疾病发生、防治的相关性。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们去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各种资料,对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充分论证,形成了一种主动学习、探究的氛围,学生的判断、归纳、分析、思考等研究性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3)调查报告。烹饪营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为了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们要求学生以自己或亲友为被调查对象,进行一周膳食调查并提交膳食调查报告,把调查报告也作为课程成绩考核的内容之一。学生们通过膳食调查,发现和分析自己或亲友日常膳食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建议和措施。由于调查的结果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能真实地反映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膳食状况,特别是暴露出膳食中的问题和不良饮食习惯,对学生的警醒作用很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营养意识,促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2.3 改变课程考试成绩评价方式
修改课程成绩的评价标准,摒弃以一次考试成绩评定课程成绩的做法,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把平时成绩纳入课程成绩评定的范围。具体的做法是:烹饪营养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各占50%的比例。其中,平时考核成绩由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口试、小论文、调查报告等部分构成;同时对期末考试的题型进行改革,减少客观题,增加知识运用、分析、论述等主观题。这样的成绩评定方式能全面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判断、分析、思维、口头表达等能力,真实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3 烹饪营养考试改革的成效
3.1 促进了教师的教风建设
烹饪营养课程考试从形式到内容的改革,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口试的考核方式不仅需要教师事前大量收集营养资讯和案例、精心选题,而且需要教师有丰富的营养知识积累和敏捷思维,才能很好地掌控整个考试过程;而学生的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从题目、内容的选定到最终完成,都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较强的工作责任感投入教学中,严谨治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2 促进了学生的学风建设
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以及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考试内容,不再是一锤定音的成绩评价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作弊和投机取巧的机会,增强了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使其懂得只有端正学习态度,注重知识的积累,注重能力的培养,才能顺利通过考试。这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良好的学习风气已悄然形成。
3.3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通过课程考试的改革,教师明确了教学目的,因材施教,因教施考;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学以致用,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课题项目:武汉市属高校科研项目《烹饪营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119)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刘兰明.基于职业基本素养的高职课程考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56-59.
[2] 谢发忠等.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课程考试改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1-24.
可见,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饮食的健康,洋快餐除了要应对安全问题,是否营养健康也成了一大考验。面对美味,难以抵制诱惑的消费者该如何放心选择洋快餐?想要均衡营养又该如何“补救”?
《消费者报道》本次送检了三大洋快餐的单品汉堡、薯条、可乐,通过安全性和营养成分等指标测试对洋快餐产品进行评估。
应减少食用薯条
在此次薯条的安全指标检测中,肯德基和麦当劳的薯条均检出可能致癌物丙烯酰胺,其中肯德基为280μg/kg,麦当劳为240μg/kg。而两大洋快餐薯条均未检出反式脂肪酸。
专家表示,所有油炸、烧烤食品的丙烯酰胺含量都会偏高,且温度越高、油炸时间越长,含量越高。丙烯酰胺是公认的可能致癌物,建议消费者尽量少吃含有该物质的食物。如果非吃不可,消费者可选择份量小、丙烯酰胺含量低的洋快餐品牌薯条以满足嘴瘾。
单品选择有道
对于汉堡、薯条、可乐这三个热门经典单品,其营养成分指标的检测结果表现各异。
在消费者关注的薯条的热量和脂肪中,麦当劳薯条的热量和脂肪分别为338kcal/100g、17.1g/100g,较肯德基高。而可乐的热量、糖分,肯德基较麦当劳略高。至于三大洋快餐汉堡均呈现膳食纤维含量低、脂肪含量高的特点,其中肯德基汉堡营养搭配最不健康,其次是汉堡王。
从健康角度出发,过多的摄入油脂,肯定会引起能量过剩,有可能会引起肥胖、血脂异常、血压升高等慢性疾病。而高糖含量的可乐易肥胖龋齿,此外还会影响儿童对钙的吸收。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单品时,可以根据各洋快餐品牌单品的营养成分差异,有需求地做选择。
合理搭配
此外,本刊此次选取了肯德基劲脆鸡腿堡套餐和麦当劳麦辣鸡腿堡套餐的同类产品,综合对套餐的热量、营养素供能比、膳食纤维含量进行对比测试。结果显示,肯德基劲脆鸡腿堡套餐的热量较高为969kcal,麦当劳麦辣鸡腿堡套餐的热量为921kcal,两者同属高热量食物;而且,两大洋快餐套餐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比例不均衡,呈现低蛋白质和高脂肪的特点,且膳食纤维远低于成人每日适宜摄入量。(如图6)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成年轻体力男性每日膳食推荐能量为2250kcal,而一个套餐的能量已接近该数值的一半。对成年人来说,能量的摄入和能量消耗应大体相当。如果能量摄入过多,可导致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发病率增高。
根据中国的饮食习惯,成人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膳食纤维以成人每日摄入30g为宜。
【摘要】 目的 通过了解北京市老年高血压患病率及膳食状况以加强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市60岁以上643名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和3 d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一年龄段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
【关键词】 高血压;发病率;营养素;膳食状况
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多在20%以上。我国较低,但近20多年呈增加趋势,2002年全国第四次营养调查表明〔1〕,高血压患病率为18.8%,较1992年调查结果11.26%明显增高。膳食营养状况与高血压关系密切〔2,3〕。本调查旨在了解北京市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北京市东城区3个社区随机抽查60岁以上老年人643人,其中男性304人,女性339人。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对被查人员进行3 d膳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及身高、体重、血压及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Access2007建立数据库进行处理,用SPSS13.0进行χ2检验。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编制的营养计算器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 不同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差异,高血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年龄增加,由于死亡率升高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呈下降趋势。同一年龄段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P
2.2 不同人群体质指数(BMI)比较 全人群超重人口占31%(199/643)。体重超重者患高血压风险是非体重超重者的3.2倍。男、女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无论男、女超重均是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见表2。
2.3 不同人群产能营养素摄入情况 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比较,高血压组蛋白质及糖类摄入量不足,脂肪摄入水平较高,膳食结构不合理。见表3。
2.4 不同人群膳食中其他营养素摄入情况 与我国成人能量和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RNIs)比较,高血压组钙、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营养素摄入不足,钠盐摄入量较高。见表4。表1 不同性别、年龄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与男性比较:1)P
3 讨 论
调查中发现有43.3%的高血压患者体重超重,可见超重与高血压关系密切。有文献表明,体重每增加12.5 kg,收缩压升高10 mmHg,舒张压升高7 mmHg〔4〕。因此体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有助于防治高血压的发生。蛋白质供能比为10%~15%,脂肪供能比
蛋白质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可引起血压波动,应限制动物蛋白。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急性期病死率与膳食动物蛋白质及A/P比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其作用独立于高血压,提示动物蛋白质可能对高血压有保护作用〔5〕。应选高生物价蛋白质作为食物来源,按1 g/kg体重补给,其中植物蛋白质可占50%,动物蛋白质宜选用鱼、鸡、牛肉、牛奶、瘦猪肉等。
调查中发现,高血压患者脂肪摄入量明显偏高,一方面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食用油脂明显增加,且以动物性脂肪为主,因其含饱和脂肪酸较高可升高血胆固醇,应替换为含多不和脂肪酸较高的植物油,并严格控制其摄入总量,膳食中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比值(P/S)>1时,降低血压的效果好〔6〕。膳食脂肪总的摄入量以每天40~50 g为宜,除椰子油外,豆油、菜油、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红花油等植物油均含维生素E和罗多亚油酸,对预防血管破裂有一定作用。饮食胆固醇应在300~400 mg/d。含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淀粉、糙米、标准粉、玉米、小米等均可促进肠蠕动,加快胆固醇排出,对防治高血压有利;葡萄糖、果糖及蔗糖等,均有升高血脂之忧,故应少用。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低钠饮食时,钠应保持500 mg/d,维持机体代谢,防止低血钠症,供给食盐以2~5 g/d为宜。钙是人体必需营养素,乳制品来源的钙与高血压呈负相关〔7〕。钙治疗高血压有一定疗效,1 000 mg/d,连用8 w可使血压下降,部分人不给降压药,也可使血压恢复正常。含钙丰富的食物有黄豆及其制品、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韭菜、柿子、芹菜、蒜苗等。
Sacks等〔8〕研究认为富含蔬菜和水果的膳食在高血压预防中可起到与药物相同的作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氧化为胆酸排出体外,改善心脏功能和血液循环。橘子、大枣、番茄、芹菜叶、油菜、小白菜等食物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治。
通过调查表明,证实了饮食结构不合理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对于高脂肪、高能量、高盐饮食人群加强宣传和教育,完善饮食结构,增加钙、维生素C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以及适量的体力活动,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2002 综合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35.
2 Stamler J,Caggiula A,Grandits GA.Habitual intake of minerals,fiber,alcohol,caffeine,macronutrients and systolic pressure(SBP):6 yeardata on 12000 + MRFIT men〔J〕.J Hypertens,1992;10 (suppl):1436.
3 Cappuccio FP,Elliot P,Allender PS,et al.Epidemiologic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calcium intake and blood pressure〔J〕.Am J Epidemiol,1995;142:93545.
4 蔡东联,陈新年.实用营养师手册〔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56148.
5 杨 军,张红叶,赵连成,等.蛋白质、盐和脑卒中死亡率关系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9;7(3):1124.
6 蔡东联,史琳娜.临床营养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7145.
健康体检部分疾病调查报告
健康体检部分疾病调查报告健康体检是人们在无不适症状的情况下,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仪器检查,从而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起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为了提高生命质量,增强人们预防保健认识,我院开展了健康体检这项工作。自20xx年5月~20xx年11月,已有5988人接受了健康体检。从体检结果看,疾病的阳性率多数单位高达80,疾病的种类繁多,同时发现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这三种病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次,随机抽样1010人,针对这三种疾病进行了统计分析。1资料与对象1.1资料抽样人群中,男681人,女329人,后按照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岁以上五个年龄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1。表1不同年龄段三种疾病发病情况比较例(略)1.2对象机关干部与普通职员,以轻型、中型体力劳动为主。2结果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血糖升高的发病人数以35~44岁年龄组为主。这三种疾病的患病人群男性高于女性。高脂血症患者病人位居三种疾病之首。3讨论3.1心理因素处在35~4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多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社会的重任;是事业的贡献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家庭的支柱,是家庭感情的主要依靠和经济的主要来源者。这部分人群所面临的矛盾相对较多,如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工作上的、社会上的矛盾等,如果心理调整能力较差,就会引起心身疾病上升,如高血压病、血脂升高、血糖升高等。3.2生理因素进入该期的个体,各个系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开始从完全成熟走向衰退,但是随着改革所产生的危机,迎运而生的困扰增加,同时对新生事物的学习和应变,更加透支了有限的精力,忽略了健康。3.3饮食不当食物是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之一,合理的营养可以维持机体生理需要,营养过剩或营养素不平衡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症的明显增加。当然,吸烟、饮酒、摄盐过量是男性发病过高的另外一个原因。3.4缺乏体育锻炼运动可加强人的心脏功能,保持血压稳定,运动可加速脂质代谢,防止血脂升高,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加防御疾病的能力,有助于心理健康,使精力充沛。机关干部由于长期的紧张、疲劳、没有很好的调适机体,各种疾病便乘虚而入。3.5高脂血症是一种脂类代谢性疾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是可以逆转的。根据此次分析的结果,我们了解这三种疾病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高发年龄段的主要原因,同时,认识到这三种疾病对我们的严重危害,重视和关注我们中坚力量的身心健康,是减少家庭和社会损失的重要措施。告诫人们,时时重视自己的健康,是对社会家庭的最好回报。[1]
在百度搜索:健康体检部分疾病调查报告
关键词:教职工;大学生;膳食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53.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4.062
膳食调查是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的重要措施,通过不同的方法了解被调查者每日膳食摄入情况,从而在此基础上评定正常营养元素摄入的程度。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的国防营养国际委员会提出了一个营养调查方案,并且在美国进行全民抽样调查。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国民营养状况调查工作。我国在1959年、1982年、1992年和2012年分别进行了四次全国性的营养调查,全面分析和了解了我国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及时发现国民在膳食营养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职工及学生的膳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教职工的饮食特点、学生饮食情况及教职工与学生膳食之间的区别,并给予一定的膳食建议,使教职工和学生都能达到平衡膳食营养的目的。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择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教职工和学生。教职工共发放调查问卷96份,收回有效问卷91份,年龄分布于25~58岁,其中男性占总数的31.2%,女性占总数的68.8%;在校大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234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年龄分布于18~22岁,其中男生占总数的48.7%,女生占总数的51.3%。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式,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可能出现的膳食问题制定不同的调查问卷。膳食调查员分成8组,随机在操场、食堂、办公室、图书馆等地点选择调查对象,填写调查问卷,最后回收问卷,将教职工和学生问卷分类统计,信息不全和未收回的问卷均不在统计范围内。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教职工调查结果
通过对91份教职工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见表1),可以看出。
2.1.1 膳食理念 绝大部分人群重视平衡膳食,注重营养和养生,但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并不清楚与了解,没有准确的指标衡量食物品种和食物摄入量。在膳食品种上,注意饮食多样性,以谷物为主,荤素搭配。
2.1.2 谷类 通过调查,教职工仍然以大米为主食,面食作为辅助主食,符合东北地区的膳食习惯,薯类摄入较少。薯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减脂和控制血糖,帮助肠道蠕动,并且薯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黏蛋白能够保护人体的血管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注意摄入,如地瓜、土豆、芋头、山药等。
2.1.3 豆制品 大多数教职工并不注意豆制品的摄入,只是偶尔食用,而对于中年期的女性教职工来说,豆制品是防治骨质疏松和缓解更年期症状的最佳选择。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建议豆制品每日摄入量为折合大豆量25克。
2.1.4 鱼虾类 超过一半以上的人群不常食用鱼虾类,经过询问得知,家庭中主要的动物性食物来源于猪肉、牛肉、鸡肉和蛋类,但是畜禽肉蛋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容易引发高血脂症,而鱼虾则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有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对于逐渐步入中年的教职工来说,应提高鱼虾的摄入次数。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建议水产品每日摄入40~75克。
2.1.5 膳食习惯 在膳食习惯上能够按时就餐,选择快炒、炖煮比较健康的烹调方法,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北方人注重家庭观念,喜聚餐,因此晚餐菜品更丰富,容易造成热量过剩,引发肥胖及心血管疾病,应引起注意。坚持每天30分钟到1小时的运动时间,维持健康体重。
2.2 学生调查结果
通过对229份学生调查问卷统计得出(见表2):
2.2.1 消费水平 大学生每月饮食消费平均在600元左右,略高于吉林省的平均水平。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是省内招生,学生几乎都来自各个市(县、区),以农村为主,他们大部分都选择在食堂就餐,经济卫生,有时为了追求口味,会选择餐馆和路边小吃。
2.2.2 饮食规律 饮食不规律,不按时就餐,三餐能量比例不合理,约70%的同学一周吃早餐的次数在3天以下,早餐是一天生活的开始,若不吃早餐,容易造成上午脑供血不足,导致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下降,还会引起胃肠疾病,出现身体不适、精神无法集中等各种问题。
2.2.3 饮食习惯 年轻的学生更喜爱肉食,但有不同程度的挑食习惯,无法满足食物多样性;摄入过多的饮料和油炸、高热量的食物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基本没有运动的习惯或运动量不足,尤其是女同学,导致肥胖;只有不到20%的同学能够做到每天吃水果和喝牛奶,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末期,各项身体机能逐渐趋向成熟,营养素的需求量大,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调节人体机能,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大,应每天及时补充;我国传统饮食习惯和奶资源缺乏,造成学生奶制品摄入不足,应引起重视。少数学生因为某些身体原因,家长让其服用钙、铁、蛋白质等营养补充剂。
2.3 教职工和学生膳食习惯的比较
教职工更注重营养健康,以谷物为主,荤素搭配;学生更注重口味,喜爱肉食;教职工就餐时间地点比较规律;学生一般就餐时间比较随机,时常选择校门口小吃或外卖等;教职工常选择炖煮的烹调方法;学生则喜炒、炸、烤的烹调方式;教职工能够保持每天1小时左右的锻炼;学生锻炼意识淡薄,基本没有运动的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随机选择的教职工和学生进行膳食调查问卷分析得出,虽然校园人群注重营养与健康,但缺乏营养常R,城市中食物供应丰富,由于个人饮食习惯不同,容易造成饮食不均衡,营养素不全面。长期以往,会引起体重增加,引发与饮食有关的慢性疾病,对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了解甚少,有必要多宣传平衡膳食的理念,关注饮食知识点与生活的联系。
钙和铁是膳食中容易忽略的因素,缺钙容易造成腿抽筋和骨质疏松,对学生的生长发育和中年教工都会带来不良影响,膳食中豆及豆制品和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是引发缺钙的主要原因,依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量,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25克大豆及300克奶类。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铁会造成精神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下降,免疫力下降,因此,吃好早餐是营养的保证,补铁首选的食物为动物的血、肝脏、瘦肉等,但对于血脂偏高的中年教工,应控制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尽量选择颜色较深和鲜艳的蔬菜和水果补充营养素。
教职工与学生在膳食习惯上有较大不同,可能是教职工年龄偏于中年,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慢性病发病率高,因此多选择蔬菜和炖煮的烹调方法,并坚持锻炼。而学生年龄较小,惰性强,不善于运动,喜爱炸、烤的口味较重的饮食。在膳食品种上,除了缺少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薯类、鱼虾摄入也明显不足,不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膳食宣传指导中,应重点关注此类食品。
通过本次膳食调查希望教职工和学生能增加健康意识,理解平衡膳食的理念,改变不良的膳食习惯,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3.2 建议
可采用板报的形式学习2016年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容,了解营养健康;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膳食食谱,指导教职工和大学生的饮食行为,提高饮食质量;强调早餐的重要性,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营养早餐活动,鼓励学生养成吃早餐的习惯;对教职工和学生的膳食定期监控,及时反馈,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1]段婷婷,陈刚,李欣蔚,等.大学生膳食营养与卫生的现状调查报告[J].新西部,2015,(06).
[2]蔡杰铮,张晨铭,杨猛等. 北京市大学生营养膳食与饮食行为现状调查[J].科技信息,2013,(07).
【摘 要】大学时代是每一个学子人生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既是生理发育旺盛的阶段,也是紧张用脑、吸收丰富知识的学习过程。学习是脑力劳动,因而给大脑足够的营养来满足其需求是十分必要的。而新时期的在校大学生对于营养健康与科学膳食的重视并不够。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科学知识,总结了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内容。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营养健康;科学膳食
新时期的大学生年龄大都处在18-2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青春期后期的一个关键时期,不仅如此,它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最为旺盛的一个阶段,这时的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都十分复杂,再加上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和即将就业的压力,使得体力和脑力活动十分频繁,思维能力也敏捷而活跃,因而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将直接影响到其日后的工作能力。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栋梁,而良好的体质和健康的身体是他们能否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关键。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营养健康和科学膳食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
一、大学生营养需求
(一)蛋白质。参与修补、建造人体的主要物质之一的蛋白质同样参与着调节体液的酸碱度、传递信息和传送营养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故应该在膳食中保证提供优质的蛋白质,如乳品、鱼虾、蛋类、豆制品、肉类等,以维持大学生紧张思维活动以及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这样就可以减少因缺乏蛋白质而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反应迟钝以及降低学习效能和记忆力。
(二)热量。糖和脂肪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其次便是蛋白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以脑力劳动为主,而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后期的关键时期,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饭量不由自主的增大,对于热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因而为了保证新时期的大学生有足够旺盛的精力参与各项活动和努力学习各类知识,就需要保证大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新时期大学生的生活规律一般包括早锻炼、早自修、上下午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和晚自修,由此应该做到以下两点:其一,将三餐的热能进行合理的分配,早餐26%-30%,午餐40%,晚餐30%-34%。其二,为了满足晨练所需的体力和上午学习所需要的能量,早餐应多补充一些脂肪性食物或者蛋白质。
(三)无机盐、维生素。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维持生命、构成人体、生殖、生长发育等机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构成某些辅酶和调节物质代谢的主要成分。虽然大学生的骨骼发育在这个时期速度减缓,但仍然是处于进行之中的,而肌肉组织的细胞也在这个时期呈直线向上增加的状态,因此各种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供给一定要做到十分充足且比例适当。
二、大学生营养健康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调查和了解大学生营养健康问题,我们就几所高校里5000多名大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式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综合分析,我们发现有些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1)大学生饮食中的热量供给不足。每人每日摄人的热量普遍偏低,摄入的热量大约只有标准热供给量的75%。(2)三餐热量分布不当也是一大问题。据统计,男生早餐的热量摄入大约只占全天总热量的15%,而女生也仅仅20%多一点。更有部分学生因起床晚了、需要上早课等理由不吃早餐,也有的学生会在上午9:15也就是第一节课间休息时匆匆买些吃的作为早餐,这些都是不良的进餐习惯。(3)根据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学生蛋白质摄入不足。这其中男生每天摄入的蛋白质大约为标准供给量的70%,而女生为标准供给量的75%。(4)维生素摄入不足。很多学生的日常饮食中缺少部分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C等。
三、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一)提高科学膳食的认识。一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对于营养学知识并不熟知,而且对其重视程度也不高。部分学生从小养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还有的女生为了减肥不惜盲目节食,这一系列的不良饮食习惯直接导致大学生抵抗力降低,体内新陈代谢紊乱,严重的会出现低血糖、低血压,而且低抵抗力的学生也很容易患传染性疾病。另一方面,学校内相应的饮食部门并没有为大学生提供有关健康合理膳食的培训、指导,也没有从营养膳食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合理科学的健康配餐。
(二)制定科学、简明、合理的食谱。学校应雇用专门的营养师制定一系列营养成分相同但是搭配不相同的食谱,并将这些食谱制成公布栏,贴放在食堂等适当的位置,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参考。这些食谱不仅要保证大学生对于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也要使学生可以很有食欲的将食物吃下,食物不单要饱腹更要易消化。但是各地的物产和饮食习惯是不尽相同的,因而食谱也要视情况而定,合理有效的制定学生的饮食计划,做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例如海区每日可增加一些营养较高的水产品的供应,牧区可增加奶类产品的供应,力求最大限度的保证学生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矿物质、糖等各种营养元素的摄取量及摄取质量。
下面是根据大学生每日所需营养总结出的大学生一日三餐中应记住和保持的营养健康的膳食原则:(1)每日必须食用适量的奶类或豆制品,注意饮食卫生,进餐时要注意力集中。(2)每日脂肪的摄入不宜过多,但也必不可少。植物脂肪摄入量要多于动物脂肪。(3)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少吃糖和奶油糕点,多吃清淡少盐的食物。(4)适量的食用禽、鱼、瘦肉、蛋,但是一定要少吃荤油和肥肉。(5)体力活动与食量要做到平衡,从而保持适宜的体重。(6)每日变换着吃东西,不常食用一种食物,每餐都要做到平衡营养。
四、结语
不管是大学生本人,还是相关高校的饮食部门,都应该对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进行高度重视,并实施一些与之相关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从根本上引导大学生重视营养健康和科学膳食,做到均衡膳食营养,从而使新时期的大学生逐步养成营养健康的饮食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饮食观念。
参考文献
[1] 李敬华.大学生营养健康与科学饮食[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2(04).
【关键词】《食品营养与配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职业素养
1 课程介绍
《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膳食营养配餐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作用。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是以行业需求及岗位任职能力与条件为核心,根据岗位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的知识,达到以下的能力和职业素养。
1.1 知识目标
通过食品营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在同学的头脑中形成各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及各营养素在食物中的分布情况,引导具备学生科学选择和搭配食物的能力;并通过各营养素的理化性质引领学生如何学会合理饮食预防慢性病的发病及在各种不同的食品加工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存营养素,即将基本理论知识在各种不同环境中加以应用,即学会知识的迁移与融会贯通。
1.2 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学习能结合对个体或人群膳食调查、人体体格状况和营养素缺乏病检查对人体进行全面的营养状况评价,学会合理地制定平衡膳食食谱。
1.3 素质目标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素质结构的目标要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强化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树立诚实守信观念,为日后塑造有亲和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有激情、有活力,有热心、爱心和耐心,有科学依据,正直向善的公共营养师奠定坚实基础。
2 确定教学模式
如何上好《食品营养与配餐》这门课程,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教师来说是个考验,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深感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很适合该课程的课堂教学。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述的知识蕴含于任务中,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最终目标。
教师不再是课堂讲授的中心,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答疑者者,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明确任务的切入点,巡视并监控每一个学生的任务进展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保证每个学生基本能够完成任务。
3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简介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由德国教育学家提出的,在德国被广泛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所采用教学技术的不同,教师的教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他们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而学生学的活动则跃然眼前,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中,知识的教学不仅仅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来处理。
4 依靠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模式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完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在项目课程的教学中,围绕学生技能培养和提升,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灵活采用讨论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1 讨论式教学
本课程教学中采用分组式教学,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既学懂了书本知识,又弄清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解决方法。
4.2 情境教学
理论与实际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如在讲授膳食搭配一章时,让学生随堂对自己和周围同学的食谱进行调查,再以小组形式分析其合理性,并作出相应的指导配膳,学生课堂表现活跃,反映很好。
4.3 启发式教学
注意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如在讲授一些保健食品的保健成分、作用时,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还有新产品可开发。
4.4 案例教学
比如使用食物交换份法编制糖尿病人食谱、针对“大头娃娃”、“海豹儿”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结合一些营养师培训的题目和内部审核员审核项目进行详细讲解,促使学生更好的达到相关证书的水平。
4.5 角色扮演法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膳食调查这节内容时,让学生首先掌握膳食调查的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将班级学生分组,让一个学生扮演营养师,其他学生扮演社区居民,进行膳食调查,并形成膳食调查报告。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切实体会到群众对营养保健要求的迫切性和食品卫生工作的重要性。
4.6 专题讲座
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并对专题内容进行讨论。主要让学生获取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知识,了解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4.7 教、学、做一体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习 引导 整合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入手。笔者在借鉴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本人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商榷。
一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关键
1.“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方式,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价值。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人群,根据他熟悉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师尽力做到: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选择内容;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究疑难;让学生自我检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
2.“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学生在这样平等的氛围中对话,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在学习“平衡膳食宝塔”时,进行了这种方法的尝试,在此过程中,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而且合作过程中也不排斥竞争。
3.“探究”性学习方法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上述一节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要求学生根据平衡宝塔自己编制一份食谱,就可用这种方法。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借助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我认为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实践性、体验性、问题性和开放性等主要特征都是以自主为前提的。因此可以这样说,探究学习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学习为动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 教师的“导学”是补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来的,要使这种方法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的“导学”作用。“导学”思想,是从教者的角度提出来的,因此,“导学”重点解决教法的问题,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从而变学生的“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具体应如何“导”呢?
1.启发引导
就是按教学要求,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
2.督促辅导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加强监督,特别是对学生的预习和练习情况。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的帮助和指导。
三 “学法”与“教法”的整合是技巧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法”必须适应“学法”,必须为“学法”服务,即要重视“学法”与“教法”的整合实施,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自主”性学法的导学
刚才提到的“特定人群膳食指南”中采用了“自主”的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归纳整理相关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对不同人群膳食特点进行了比较,同时找出相应的原因。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导向事物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防止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上纠缠,让现象掩盖了本质。
2.“合作”性学法的导学
在学习“平衡膳食宝塔”时,我是这样做的:让小组成员分别调查几个家庭各种食品的消费量,整合小组调查情况,对照平衡膳食指南中的原则,大家共同完成调查报告,并结合营养素和能量的推荐摄入量,对我们的平衡膳食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最后再对照宝塔的建议摄入量,使学生茅塞顿开:原来宝塔是对平衡膳食原则的一个直观再现和量化。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成员通过任务的完成受到以下几方面训练:(1)倾听和交流;(2)协作和分享。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不能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的“督导”就非常重要。教师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督促学生积极地参与,又要尊重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3.“探究”性学法的导学
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不宜复杂,应定位在学生“喜欢且有能力完成”的层次上。根据膳食宝塔编制食谱时,采用了此法。首先让学生明确食谱的应用对象,然后根据对象选择合理的能量和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合理分配三餐食量,再结合膳食宝塔设计一天的食谱。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提出疑难问题,通过与他人交流、查找相关的资料等形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使学生在良好的状态下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
总之,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尽力做到启发在关键处、疑难处、含蓄处、精妙处。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恰当地将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从现象到本质地铺展开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广阔天地。
受访者中,90后占20.1%,80后占47.5%,70后占21.8%。
在上海某游戏公司做策划的李淼,工作两年来几乎从不吃早饭。早上7点半起床,8点出门,路上要花1个小时,到公司忙一会儿就快中午了,索性喝杯饮料,等到中午再吃。李淼称,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饮食安排,双休日也往往睡到快中午才吃饭。“父母经常打电话嘱咐我吃好一点,我也知道自己做的饭比外面的要干净营养。无奈平时工作太忙,天天做饭太累人。”李淼说。
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2010年的《中国网民饮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多的网友日常进餐不规律,具体表现在时间和数量上。38.8%的网友表示三餐进食定时但不定量,17.8%的人表示进餐时间不确定,5.9%的人更是自认三餐进食规律差。与中国营养学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膳食建议相对比,仅4.4%的人饮食结构符合该建议。日常进食的10种最常见食物中,奶类及奶制品明显不足,鱼虾类、蔬果、谷类、薯类、杂豆大豆等也摄入不足。而明显大于标准量的食物是油和盐。
调查显示,71.5%的受访者发现身边年轻人吃饭“凑合”的问题普遍,其中18.7%的人表示非常普遍。仅6.5%的受访者感觉不普遍。
据受访者观察,“口味”(70.5%)是年轻人吃饭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快捷”(46.4%),第三是“价格”(40.0%),接下来是“品牌”(22.5%)、“安全”(22.0%)、“热量”(17.3%),而健康饮食本应重视的“营养”这一因素排在最末(12.8%)。
80后女孩范甜从老家到杭州打工一年多,租住在当地居民自建的隔断房里。由于住所没有燃气、抽油烟机等设备,她基本都是在小餐馆或快餐店吃饭。范甜说,她做的是珠宝销售,和同事聊天的话题经常是各种名牌产品,自己虽然工资不高,但还是免不了要在穿和用方面讲究一下。“吃对我这个年纪的女孩来说可能不是那么重要。”范甜说,偶尔单位加班错过了饭点,她还会比较“庆幸”,因为“有机会”少吃一顿,更有利于保持身材。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张博涛称,每月月初家里打来的1000元生活费常常不到两个星期就被他花得只剩两三百元了。为了靠剩下的钱维持到月末,他有时一日三餐都吃馒头蘸“老干妈”。
张博涛说,对刚进入大城市上学的学生来说,逛街、吃美食、买衣服、旅游等想体验的东西太多,一出门至少两三百元就没了。“大部分学生都没太多收入,只能勒紧裤腰带”。
调查中,69.2%的受访者发现,不少年轻人把钱花费在穿和玩上,从而压缩在吃上的开支。年轻人吃饭“凑合”的原因还包括:“工作紧张,没有时间”(56.8%),“太懒,不想花心思”(46.5%),“不会做饭”(45.4%),“收入太低,没有条件”(40.3%),“不了解饮食健康的重要性”(24.2%),“不懂得营养搭配”(21.8%),“忙于节食减肥”(15.9%),“对自己身体过分自信”(13.9%)等。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吸烟、酗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了肿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发。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很多人如温水煮青蛙一般被逐渐夺走健康。如果这样下去,再过二三十年,慢性病发病率将会井喷。调查中,75.2%的受访者认为吃饭“凑合”对年轻人危害大。
那么,该如何促进年轻人健康饮食?调查中,57.0%的受访者建议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配备食堂,52.3%的受访者希望设立符合年轻人作息的便民菜场,40.0%的受访者提议在学校课本中加入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38.4%的受访者建议年轻人定期体检,关注健康提示,23.9%的受访者希望媒体多做一些健康饮食节目。
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自认为很健康的人走进“B超”室,捧出的报告单上却是这样的结论――脂肪肝。那么,什么是脂肪肝呢?如果因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代谢失调,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储积,就会产生脂肪肝。也就是说脂肪肝实际上就是过量的脂肪在肝脏里面,脂肪在肝内合成增强,分解减弱,同时向肝外移出减少。
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或组织学上单位面积中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时,就被诊断为脂肪肝。不过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彻底治愈。
儿童同样能患脂肪肝
谈到成年人患脂肪肝,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殊不知在脂肪肝的患者中,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许多“另类”人群,这就是儿童脂肪肝患者,儿童患脂肪肝的情况并非罕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儿童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增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的女性从怀孕开始就无限制地加强自身的营养,导致热量摄入过高,体重增加过快,使得宝宝在出生时就体重“超标”,造成体内脂肪水平较高。
二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等高热量食物,喜欢喝果汁及可乐等高热量饮料,同时体育活动减少,因此导致体重不断增加,脂肪含量严重超标,过多的脂肪也在肝脏内积蓄起来,形成脂肪肝。
对于儿童脂肪肝的预防和治疗其实并不难,关键的一点是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讲究营养均衡。平时膳食摄入要注意按照膳食营养金字塔的要求,以各种主食类为基础,多吃蔬菜和水果,适当摄入一些优质蛋白质。例如瘦肉、奶制品和豆制品等,并控制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量。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只要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的话,就能够有效地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即使已经患有脂肪肝的儿童也很容易恢复正常。
小贴士:儿童肥胖伴随症
儿童脂肪肝,多是肥胖伴随症状。调查报告显示,儿童中的肥胖率已经超过了45%,在这些肥胖儿童中,有30%~40%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患上脂肪肝后,这些孩子正常的血液供应、氧气供应及自身代谢都会受到影响,造成正常肝细胞被挤压变形,以及肝细胞大量充血水肿、炎症浸润,肝细胞坏死,日久还会逐渐发展成为肝硬化。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很多情况下,儿童脂肪肝往往只是肥胖症的伴随症状。
其实,无论国内国外,人的感觉都不会有太大区别。毕竟人的天性是喜欢精白细软,不喜欢粗黑糙硬。多数人总觉得白米精白面才是天经地义,吃顺口了,从心底里很不想改变。即便白细软主食的害处有大量研究证据,人们却视而不见,或者假装不知道;只要有一个传说,吃粗粮杂粮不好,随便有个理由,人们就乐得继续白细软了。
女性吃粗粮影响怀孕?
这些理由当中,大概“降低女性怀孕机会”的说法最容易被人们关注。据《每日邮报》报道,一项在250名美国育龄女性中进行的为期两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吃高纤维的食品,如全麦面包或者意大利面,可能会影响到女性的内分泌。摄入这类食品越多,体内的女性激素水平就越低,而且还会导致排卵停止率升高,也就是说仍有月经但卵巢不排卵。
虽然这项研究听起来很科学,能够证明在受访者当中,吃大量全谷类食品之后,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略有下降,排卵数量略有减少,但研究中受访者的人数还很少,而且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生育能力。
因为就在30年前,我国女性的平均雌激素和胆固醇水平很低,甚至低到美国女性水平的一半(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因为营养不良而月经次数偏少、性成熟年龄延迟的女性也很常见,但那时候我国的生育率却比现在高得多,多数家庭都生好几个孩子,而且很多女性除了生育还要再做两三次流产。
2009年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20年前我国育龄夫妇的不育率仅有3%,而如今已经高达10%以上,可是那时候人们所吃的粗杂粮比现在要多。
反过来说,过高的雌激素并不是什么好事,它会增加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随着生活的富裕,精白细软食物和动物性食物的增加,女性的癌症危险也在不断上升。
吃粗粮会引起月经紊乱?
还有一些女性问,因为减肥而不吃主食或用薯类、杂粮粥替代主食之后,发生了月经紊乱。她们的父母相信,不吃白米饭,月经就不能恢复正常,是否真有这样的规律。
假如天下女性必须天天吃白米饭才能正常来月经,那么除了中国南方、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之外,恐怕其他地区的女人都很难月经正常了。因为南美人多以玉米为主食,根本不吃米饭;非洲和欧美国家的绝大多数人也不吃白米饭。最要紧的是,我们的祖先根本没有白米饭这种食品,因为两千年前没有碾米机,水稻并不是第一位的主食,而且只能吃糙米,或者粗粗地舂一下,以半糙米的形式来吃。要是不吃白米饭女性生殖功能就不正常的话,中华民族是怎样延续下来的?
因为减肥而月经不调的女性,需要反思的是每日能量是否太少,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否严重不足,而不是考虑是否天天吃白米饭。把白米饭换成糙米,或者换成薯类、粗粮和杂豆,同时供应足够的蛋白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素,人可以一辈子不吃白米白面而活得很好,甚至更有精神体能更好,女性也完全可以保持正常的生育能力。
儿童不能吃粗粮?
另一个广为传播的说法,就是儿童不能吃粗杂粮,必须白细软的食物。有些医生说,因为粗杂粮里有膳食纤维和植酸,会妨碍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引起贫血缺锌之类问题。
其实,适当吃一些粗粮杂粮,能让儿童的牙齿得到更好的发育,也能够得到更多的营养成分。这是因为,粗杂粮食材的营养价值要比精白米精白面高得多,特别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通常高达精白米的3倍以上。
尽管粮食在精制之前的确植酸含量高一些,但是它的矿物质总量也更多,能弥补吸收率降低带来的损失。
另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是,吃粗粮引起营养不良的担心,主要是在吃不上动物性食品的情况下,纯素食当中的铁、锌利用率,的确是比较低的,除非经过发酵处理。但是,只要能够吃上鱼肉等动物性食品,就不必产生这种担心。这是因为,鱼肉中的微量元素利用率很高,植酸、单宁和膳食纤维并不会妨碍血红素铁的吸收。
所以,有鱼吃有肉吃的孩子,是不必担心因为吃点粗杂粮而发生贫血缺锌问题的。只要把粗杂粮烹调得略软一些,或者和白米白面混合食用,孩子就能享受到它们的美味和营养。
吃粗杂粮好处多
事实上,吃粗杂粮对现代人还有个重要的好处,那就是预防肥胖。西方研究证明,全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多,则肥胖危险小;而且日常摄入全谷类食物的数量越多,随着年龄增加而发胖的危险就越小。
据媒体报道,为了遏制美国日益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美国联邦新法案规定,今后凡是供应美国儿童的学校午餐,粮食类食品当中,至少一半以上必须为全谷类。这项法案在2012年7月1日生效。
所谓的“全谷”,和中国人所说的粗杂粮意思很像。就是没有经过精白处理的粮食种子。比如说,白米不属于全谷,而黑米、紫米、红米和淡黄褐色或淡绿色的糙米(玄米)同样属于稻谷,但没有去掉谷皮和谷胚,就属于全谷。日常能吃到的全谷物还包括小米、大黄米、燕麦、全小麦、大麦、高粱、荞麦等很多种。
此外,红小豆、绿豆、芸豆、干蚕豆、干豌豆等富含淀粉的豆子,也被纳入到“粗杂粮”当中。它们的营养价值都非常高,不仅纤维和矿物质特别丰富,所含蛋白质也要比大米高两倍。
中国古人所讲的“五谷”之中,包括了小米、大黄米、豆子、水稻和小麦,而且那时候并没有那么精白的米和面。大多数人能天天吃上精白米精白面,从发达国家来说也不超过100年时间,从我国来说只有30年时间。
【关键词】糖尿;患病率;分析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498-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组病因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是以高血糖为其共同标志的一组综合征或症候群。随着生产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模式现代化以及社会的老龄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DM的患病率都在逐年增加。据WHO有关资料表明,全球DM患者约有12000万人,初步估计我国DM患者有2000余万人,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之后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非传染慢性疾病。我们于2011~2012年对朝阳市双塔区27554名成年人进行了DM患病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朝阳市双塔区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个街道有正式户口的常住居民27554人(男12915人,女27554人),作为本次DM患病率调查对象。抽样人群年龄构成与全市人口年龄构成比较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93,p
1.2 调查内容
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妊娠史及分娩巨大胎儿史,既往病史,DM病症及体征,身高、体重,尿糖初筛及血糖测定等。
1.3 研究方法
1.3.1 DM筛查程序 ①首先进行一般项目调查,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②做人群尿糖检查(餐后2小时尿),使用尿糖试纸检测尿糖。③血糖检测:按照WHO规定,对尿糖阳性者(≥)及≥40岁居民均作任何时间或空腹静脉血糖检测。血糖测定采用通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④根据WHO DM诊断标准确诊DM。
1.3.2 DM诊断标准 本次采用WHO DM专家委员会1985年修订的标准。具有DM典型症状的同时,任何时间静脉血糖≥11.1mmol/L(>200mg/dl)及或空腹静脉血糖≥7.8mmol/L(>140mg/dl)即可诊断为DM。对于无明显症状者,任何时间血糖及空腹血糖都小于上述数值者而怀疑DM者再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来确诊。
1.3.3 质量控制 对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调查、临床体检、血尿糖化验、资料搜集及在资料处理等均有严格质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2 成年男性与女性不同年龄组DM患病率的比较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成年人无论男女均从40岁出现患病率上升,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中年后DM患病率明显升高可能与该病病程长、中年后DM患病率 明显升高可能与该病病程长、中老年肥胖及体育活动少等有关。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女、男DM患病率之比为1:0.79,女性高于男性。此结果与美国(女与男之比为1:0.76)相一致。
据1980年全国30万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我国DM患病率为6.09%。本次调查,成人DM患病率为23.23%。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物消费量显著增加,同时也伴随着膳食机构发生巨大变化,而从日本、美国等国家的经验看,这种膳食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将促进DM患病率的增加。体力劳动的减少,也会促使DM患病率的增加。再则,我国人口老化速度发展很快,60岁及以上者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而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看,年龄在40岁以上,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DM患病率显著增加,故人口老化将促进DM患病率增加。除上列因素外,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文化水准等的变化与提高也都DM患病率增加的促进因素。而促进DM患病率增长的诸多因素将继续存在来看,今后几十年内,我国DM患病率还将持续、明显的增加。故应重视DM的检测与控制,有针对性地对易患人群普及和深入有关DM的教育,积极进行早期防治。
参考文献:
[1] 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调查研究组,全国14省市30万人口中糖尿病调查报告。中华内科杂志,1981,20(1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