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1 18:5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学德育渗透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育部《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牢固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养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及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数学作为学校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它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维和能力上的训练。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学会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效果要比其他学科更好、影响也更深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2.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道德行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的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以下德育内容:
2.1爱国主义教育
中世纪的中国数学,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割圆术、天元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近代数学中相对于笛卡尔、费马对几何的贡献,牛顿、莱布尼兹对微积分的研究,拉格朗日、拉普拉斯对常微分方程的付出,我国的数学发展迟缓。随着熊庆来、华罗庚、陈省身、苏步青、陈景润、丘成桐这些优秀数学家的出现,及1986年中国数学学会成为数学联盟成员;2002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的发展水平在国际地位中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数学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不仅仅要教育学生记住我们曾经光辉的发展史,还要让学生看到我们发展中的不足以及与国外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树立学习信心,培养民族自尊心,对学生进行立志成才的理想前途教育。
2.2个性品质培养
爱因斯坦说:评价一个理论是不是美,标准就是原理上的简单性。公理的简单性、表达形式的简单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数学符号的简单化处处都体现着数学的简单美。正是数学的这种特性,能够帮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及内涵,培养实事求是的学习品质。而数学概念、命题、定理表述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确、简明、严密更能让学生去浮躁远浮夸,形成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意志品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数学思维方式能够养成学生缜密、条理清晰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对学生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3辩证唯物观点培养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实际。如导数的概念就来源于物体运动中的瞬时速度,微分的概念由一块钢板受热之后产生的变化引入,还有极限思想,定积分的应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辩证关系,接受初步的辩证唯物观点教育,培养正确、健康的思维品质。
3.德育渗透的主要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牧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阐述了在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和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寓德于教,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努力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一名牧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和主管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负责人,思考如何让语文课堂渗透德育的问题就变得极其重要。学校教育不仅要给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目前的职业教育中存在重知识教育、重技能教育,轻品德教育的不良现象,但很多事实证明,缺失德育的优异成绩,是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的的,更有甚者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刻不容缓。如何与时俱进,转变德育模式,走出当今以说教为主的德育困境,不仅仅是德育工作者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德育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由某门学科或某些教师来完成,它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之中,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承担起德育的任务,语文学科更是责无旁贷,因为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德育素材,语文学科开放灵动的教学过程为实施德育提供了大量契机,所以语文教学更应强化其德育的功能。
一、中职学校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我校是一所牧区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地域环境的影响使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较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很多学生刚人学时还能遵守校纪校规,时间一长,原有的不良习惯就暴露出来,更有甚者产生严重的反抗对立情绪,当面顶撞,公开叫板,这类现象司空见惯。因此一学期下来个别学生处分堆了一大叠,可校风校纪并没有好转,违反纪律的学生照样层出不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中职学校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
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无论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情中有理,还是说明文、议论文的理中有情、都像“随风潜人夜”的春雨,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它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整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我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不可或缺的阵地,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沃土。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德育实施的途径
1、将德育渗透在课文内容的教学中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除传授有关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每一课都蕴含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和“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深悟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蜘和蟹”、”骥骇和弩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结合他们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进行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很自然地把德育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转贴于
2、将德育与语文学科的基本训练有机结合起来
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培养学生这些能力的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渗透德育。我所授课的班上有一部分同学是少数民族,由于发音不准,很少在公众场合说话,每次回答问题总是脸红耳赤、结结巴巴,一紧张想好的问题都不知跑哪去了,或者是心里明白,但不知该怎样表达出来,真是“茶壶里煮饺子—有料倒不出”。针对这种现象,我专门开设了“课前五分钟普通话演讲”活动,让他们上台演讲。开始的时候,不规定内容,就自己的所见所闻,好的、坏的都可以说,但是要求所讲的话要有一个中心,并能简单说说自已的看法感受。通过让学生说见闻、谈感受,实际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辨别美丑、是非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由开始的“怕上台”到后来的“爱上台”。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受到了教育。
3、注重在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思想得到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诵读、讲成语故事,既能让学生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4、德育教育还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73-02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全民素质,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寓德育于小学数学之中,这是教书育人、全面实施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仔细分析小学数学教材就会发现,教材的许多地方都蕴涵着德育内容,如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渗透,尊师爱生情感的培养,美的情操的陶冶等等。这些德育内容与具体的数据相结合,以优美的主题图呈现,对初谙世事的小朋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关注这一领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积极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
在新课程实施不断深入的今天,不少教师已潜心研究此事,如寿春风的《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费伟平的《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李家宝的《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程礼辉的《初探数学后进生的转化》、周林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学生做人》、王之华的《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初探》等等。通过对上述研究论文的分析整理,我们发现一线教师对数学德育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创设中渗透德育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和蔼的目光、慈爱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不断建立中渗透德育
学生的个性应该得到充分尊重,教师不再是主观地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探究知识,一起游戏,一起交流,其乐融融。师生对话是十分平常的,但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对话却有着多层内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谈话和交流。它追求的是平等、民主、公正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多元互动、对话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三)利用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德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四)在讲解数学家的成长故事中渗透德育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我国的发明创造,如“九九口诀”和“七巧板”的发明、“珠算”的历史,以及我国历史上祖冲之的辉煌成就,等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长大后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雄心壮志。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做法可以说是越来越被重视。
但是,在部分数学老师身上仍存在着两个明显的误区。
误区一:部分数学教师仍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什么德育可以渗透。
误区二: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这些教师不顾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生搬硬套一些德育名词进行说教、灌输,有的还外加许多教材之外的德育内容,滔滔不绝地进行分析、讲解,以致于本末倒置,严重降低数学课的质量。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数学教学,知识性和思想性是相互统一的,寓德育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是完全可能的。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悟道明理,坚持将德育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结合教材内容――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重点
我们应该明确,数学课中的德育是有机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内容来教学,更不能喧宾夺主地外加许多德育素材,把数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因而,数学课中的德育内容因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材内容来决定。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2000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这样组织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二)挖掘生活素材――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的难点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功能。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非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征、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保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预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新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功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新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和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和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功能。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征、专业特征、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各级行政领导,基础是教师。要使教育工作者能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离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育工作者认其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和各学科教学大钢等。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加强组织管理,制订措施,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佛山市教委制定了《佛山市中学实施德育大纲细则》、《佛山市小学实施德育纲要细则几把中小学的德育实施细则中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行政部门制定了措施,促使学校的学科德育渗透正常进行,落到实处。
佛山三中在学科德育渗透上做得较好。他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由一名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德育的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佛山三中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第三,编写《佛山三中“中学德育大纲”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四;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并把每章节的渗透点列举出来,整理汇编成《佛山三中各学科德育渗透纲要》,作为教学中教育渗透的依据,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第五;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效果。第六,编辑出版《佛山三中德育渗透教案集》(各学科有1-2集),共十余本。第七,编辑出版了《佛山三中德育渗透论文集人并组织评选优秀教案与论文。佛山三中做到了有领导、机构、制度、要求、计划、目标、总结、科研、检查督促评比,并包含所有学科,全部文化课,使“离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深入了一个层次,迈出了新的一步。
为了及时总结和推广佛山三中“依法治校,依织青人”经验,1997年底,佛山市教委在三中召开了““佛山市在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现场会”,佛山三中介绍了“依法治校,依纲育人”的实践与思考,加快了学校“依法治校,依纲育人”工作的进程。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唐朝对外关系时,讲述唐代的中国,经济、政治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有不少日本人,如阿倍仲麻吕、吉备实备、空海等到唐朝学习,但他们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学,而是学成回国后,传播、消化中华文化,在创建日本文化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中国鉴真、玄奘两位高僧,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为了寻求学问,放弃较为安逸的生活条件,长途跋涉,飘洋过海;忍饥挨饿,担受风险。这种为了求学,为了文化交流,不顾个人安危的忘我精神,值得后人敬仰。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给人们这样的启示:一个国家,只有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才会受人敬仰;唐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原因之一,是唐朝推行开放政策,有一个比较宽松和谐的环境;文化交流对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是学习的好机会,好方法。只有善于学习,才会有所收益和进步。
又如;在讲香港失而复得的历史时,教师讲述自从17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一个科技的高速发展期。与时俱进的则国运兴隆,抱残守缺的则江河日下。中英两国相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英国因工业革命成功而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而中国则因闭关锁国而停滞不前。在这背景下;两国相遇必以中国失败告终。百多年来,志士仁人,都没有忘记收回香港;以圆振兴中国的理想。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收回香港时,中英的相对国力已倒过来,所以在整个谈判中基本上是中国定调。失而复得,正是这种力量对比变化了的结果。它给人们三大启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本;历史潮流,不能抗拒,包括科技迅猛发展的历史大潮;上一个世纪的较量,是物质力量的较量,下一个世纪的较量,将是知识力量的较量。
又如,音乐教师在教唱《南泥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歌曲时,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讲解: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秧歌队到了南泥湾,看到了三五九旅的指战员,用勤劳的双手,使南泥湾变成了庄稼遍地、牛羊成群的陕北江南,学员们深受教育;向三五九旅英雄们献上了新编的秧歌舞《桃花篮》。《南泥湾》就是这个秧歌舞的插曲。在教唱时,教师后发学生用学过的表现音乐的手法,用领唱、齐唱的方法,通过优美的旋律;描绘陕北江南美景,礼赞劳动模范的功勋。前半段是两个优美柔婉的柔情性长句,用领唱方法;后半段用齐唱,同时在前奏部分和后半段的节奏跳跃部分,加民族打击乐来烘托歌曲,产生欢快愉悦的气氛,使学生既得到音乐美的享受,又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感情上会产生共呜。
四、挑战二十一世纪,随时代前进,努力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在此,以历史学科为例。佛山市中学历史学科开展了“方法、手段、内容、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教学实验,我市历史教师称之为“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实验”或“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实验”。我们运用整体性观点和综合性方法,紧紧把握住促成“观念内化”的教学方法、手段、环节及其总和,处理实验变量及其各种因素。这包括四个变量(方法——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法,或“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启导式教法;”技术手段——多种传播媒体(含多媒体计算机)的综合运用;内容——知识结构、图式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思想认识的有机结合的教学),四个因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和十个方面或环节(教纲、考纲、教材、教学目标、方法、技术手段、练习考试、评讲、评价、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握其总和。并加强历史室、电教室的建设。它促使佛山市中学历史教学走向“四个转变”(即“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的能力型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指导思想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媒体手段,含多媒体计算机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历史室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力求达到“二个五要点”(①知识、情感、能力、理论、思想认识有机结合;②在“整体、主体、现代、优化、深层”上体现学科的德育渗透),改变“五点状况”(学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零碎性、局部性、表层性和说教式),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与教学方法,建构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能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有机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上,有新的突破,提高了德育实效性,回答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学历史教学”的若干问题,回答了“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德育实效性”的若干问题。(《促成“观念内化”教学的实验报告》获1997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1997年《德育报》中小学德育论文一等奖,广东省中学历史教学优秀论文二等奖,该《实验报告》刊登在《中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7期)
佛山三中《以学科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德育渗透的研究和买践活动》一文,介绍了生物、英语、地理、语文、历史、物理、数学等学科教学,在“构建教育框架,明确目标、内容、步骤,把握住结合点”和“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加强德育渗透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的经验。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讲究方法;采用激励法,如目标激励、兴趣激励、竞争激励和荣誉激励等;采用识别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碍、情绪障碍、思维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文化、环境的消极影响等的识别与排除;采用调节法等,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许多学校、学科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与研究,同时重视“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主动参与.去学习”的思想,开展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情景教育等探索,开展“学为主体,教为主导”为指导思想的启发式教学实验研究、知识与情感和谐发展的教学实验研究等,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 数学德育的作用。
1陶冶情操。 数学教育的理智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使他们克服主观性、 随意性、 做到说话有理有据, 遇事 三思而后行。 数学教育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精神。 数学教育的客观性、 实践性、 进取性和发展性等 则揭示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的道理 。并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 刻苦钻研, 谦虚谨慎, 循序渐进。
2审美教育。 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主张, 万物最基本的元素是 数的和谐, 这就是美。 数学家克莱因则认为, 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 音乐能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 诗歌能动人心弦, 哲学使人获得智慧, 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 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 不但拥有真理, 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数学教育中 ,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概念的抽象 统一美; 结构系统的学图形的对称 和谐美; 等等。 同时, 学生所获得的数学审美能力 ,不仅有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还有助于提高创造能力。 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 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可见 对数学审美能力的培养, 必将有助于陶冶情操 ,并形成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发展思维。 有人说: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 是探索和发明的乐土, 数学思维是指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其发展与数学教育有密切联系 。一方面, 数学学习要以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为前提。 另一方面, 数学学习又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数学思维的问题性既是数学思维的核心, 又是它的目的 。古人结绳计数是为了记录生产与生活用品的多少。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 九章算术》 就是当时数学家解决应用问题的成果汇集。 欧氏几何学萌芽于古埃及 ,也是从解决尼罗河流域土地的测量问题而产生的随后在古希腊得到发展 。此外, 变量的应用 ,丰富的辩证思想 ,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规律, 等等。 在数学中都随处可见, 这些辩证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最优载体。 现在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数学思维正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所以不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就很难在当今社会生存和发展 实践证明, 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还可以使他们思维的品质得到优化, 因此, 要大力加强数学教学。
4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数学教育的客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 了客观性, 才会有认识的统一性。 数学内容及其发展的辩证性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观点。 例如: 在数列概念的教学中, 通过几何直观及实例教学 ,学生能够从有限中认识到无限; 从近似中认识精确; 从量变中认识质变。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在 《几何学》中最先提出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 解析几何的创立被认为是数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里程碑, 它推动了微积分的产生, 并实现了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发展恩格斯对儿的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说: 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 有了变数 ,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 辩证法进入了数学; 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并立刻产生, 由此可见, 数学教育揭示了蕴藏在其中的辩证关系, 能够使学生形象地领会事物发展的规律, 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二 数学德育渗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紧密性。 在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 要找准教材中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的最佳 结合点 使它既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紧密联系, 同时又与他们的实际密切相关既不能只讲数学知识而不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又不能只顾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传授。 因此,要提倡通过深入钻研教材, 列出每一章节的德育渗透点 ,并使之形成系列, 然后在教学中付诸实施。
2适宜性。 在数学教育中, 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及学生的生理、 心理特点对教育产生的综合作用, 并考虑技能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差异, 以采取适宜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然渗透。 数学教学可以依靠严谨的推理或论证来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但决不能不顾实际需要, 而随意拔高德育渗透的内容、 标准。
3适度性。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阅历学识, 语言能力等, 来把握德育渗透的程度, 做到既不冗长、 空洞, 又不顾此失彼 ,真正实现适度。 做到“ 有度则合情”
4实效性。 在数学教学中, 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需要来渗透思想教育, 要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信念与思想品德要素。 同时, 还要选择最适宜于学生接受的渗透点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以使德育渗透达到最佳效果。
4适时性。 在数学教学中要选准时机, 以抓住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切忌盲目、 随意, 不择时机地渗透 ,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三 数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1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周髀算经》 提出了勾股定理、 中国剩余定理; 刘徽创立了“ 割圆术”“ 割之弥细, 所失弥少, 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 则与圆合体, 而无所失矣” 著名的祖原理“ 幂势既同, 则积不容异” 等等。 都比欧洲早几个世纪, 并对世界数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是很好的爱国主义素材。 如通过深入挖掘, 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了解我国数学的过去 、现在和未来, 培养他们的爱国思想 ,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和荣誉感。
2挖掘教材内容, 探微索幽。 在数学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 ,对教材本身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借以渗透思想教育,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 数学都是概念、 定义、 公式、 定理等, 显得非常枯燥, 但只要进行深入挖掘,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的简单、 统一; 数学公式的简练、 齐整; 数学定理的概括、 典型;数学图形的和谐、 对称; 数学算式的协调、 完备; 数学方法的奇妙、 多样; 等等。 就可以把审美教育很好地渗透于其中。
我的德育教学观
泰安市东岳中学 兰顺河
我是个从事数学教学二十年的教师,有时也与同事谈起德育教育,许多老师说,数学主要是学会专业知识,德育教育就是在应用题中体现爱国既可,其他的是政治老师,班主任、学校的事。
在全面贯彻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要想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从抓学科渗透入手,加强学科渗透,创新渗透内容和方法,不能简单地把德育工作看成是轰轰烈烈开展活动和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么简单,而应该扎扎实实地做好德育渗透的落实,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 师德馨香 不教也从;
人格是什么?就是人的品格,人的尊严,人的立身之本。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时期正是他们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他们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一阶段,在教学中,通过对一些数学人物的讲述,尤其是对他们人格及其人格力量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说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并循序渐进塑造健全的人格。如在数学课的教学中,为塑造学生坚持真理的崇高品格。我讲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欧几里德在临死时还在高呼:“不能征服我,让我解完这道几何题”。其热爱科学的牺牲精神无不令我们广大学生感到震撼,并激发他们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热情。
CEO是一个对学生极具诱惑力的词,这些人身上闪耀的人格魅力比他们所拥有的外显的财富和地位更具有吸引力,他们所拥有的高情商比他们的智商更具魅力。学生们并不是不要道德,他们拒绝的是姿态老高、面目可憎的道德说教。
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学为人师,行为规范。”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教师没有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不能教育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学生希望他们的老师不仅是教师、学者、还是长辈、朋友;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及不断进行的创新精神。一个好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师德高尚,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学生受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终生受益的。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学科渗透的关键。
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挖掘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1,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比方说,老师在学生学习有关周率重要知识点时,提一下祖冲之,然后简要介绍一下他:“祖冲之,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的数学家,是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又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都是祖冲之最先推算出来了。因此,我们要学冲之坚持不懈地探索数学奥秘的伟大精神。”这样,同学们不仅可以轻松地了解圆周率。心中还会有一个目标--祖冲之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在初中阶段的少年们,思想并不成熟,理解问题更不会太深奥。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对待他们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上一些与课文有关系的社会问题及祖国知识等,以此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举一个例子:在学生学习有理数概念时,濒及到学习正负数的知识。这时,老师可以利用体温计等身边的一些东西举例说明正数与负数。最好的是向学生们讲一些有关中国重要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被称为‘地球之巅’由于山顶经年积雪,气温很低。人们把它同南北两极并列,称它为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就是一个正数。泰山主峰玉皇顶周围以及老平台、黄石崖和黄崖山一带,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545米。此处峰高谷深,地形陡峭,侵蚀切割深度500米至800米 ;”这样,学生不仅灵活掌握正、负数据的概念,还学会了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受到了爱家乡、爱祖国教育。同时,还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不学好数学是不能在社会上立足的。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主要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是物质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观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观点的教育。中学数学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量变质变、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等辩证唯物主义因素。在教学中,如果能注意挖掘这些因素,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观点阐述教学内容,就能更深刻地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又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识,为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打下基础。实际教学中他是教学中的暗线。
3,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保护自然能力的同步发展。狭义地讲是一种环境教育、生态教育、人口教育、能源教育;广义地讲是一种长远观点和负责任的态度的教育,是对急功近利的,对未来不负责的,不理智态度的否定。在数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①人口、资源教育。我国是具有十二亿多人口的泱泱大国。目前还处于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如果我国人口增长率控制在1%,一年纯增1200万人。相当于澳大利亚现有的人口。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只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58。我国的资源按人均标准是相当匮乏的。根据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求》分析,2010年中国工业、农业、生活及生态环境总需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988亿立方米,供水总量6670亿立方米,缺水318亿立方米。这表明,2010年后中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这份报告还称,2030年,中国将缺水400亿立方米至500亿立方米,缺水高峰将出现。教师可以从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来编拟习题。让学生从中正确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自觉珍惜每一份资源,对合理开发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正确认识。
②.生态环境教育。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任何一个角落污染都危害整个地球以及我们的后代。我国1998年特大洪水,便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所带来的灾难。我们的母亲河上游水土流失,下游连年断流。有人说:我们的母亲河流的是泥,流的是泪而不是水,都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所受到的惩罚。仅森林覆盖率这一项就可以编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题。例如:公元前2000年左右,地球森林覆盖面积高达90亿公顷,占有人类定居陆地面积的2/3。20世纪80年代,仅余森林2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20%,1996年,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达14%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森林覆盖率约20%。 编拟这样的一些习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任务。
三,教学过程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
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慧潜能等到开发,学生的素质在主体发挥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就是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四 结合数学科本身的严谨性特点结合数学的形式、内涵进行美育教育
数学美可分为形态美和神秘美,数学中的定理、公式、图形东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整齐、对称及和谐的美是形态美的体现。数学的神秘美是由内心深处的体验。
1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养成严谨、朴实的学风。“数学使人周密”(培根语)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数学能使人严惩缜密、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数学的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态度,反对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作风。
2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养成理智、自律的习惯。数学中的真理是数学逻辑上的合理性,解决数学问题一定要靠着一套“定理规则”,而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这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是“以规矩而成方圆”的习惯。
3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数学中的结论不是模棱两可的,数学语言也是周密严谨的,是就是,非就非,这种客观公正的性能使学生追求诚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而唾弃社会上的弄虚作假、浮夸等不良之风。
4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养成宽容、大度的品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与弟子”(韩愈语)。有的教师在碰到学生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或指出自己在教学中的错误时,总认为是触犯了尊严的师道,然后对这些学生“严惩不贷”其实老师也不是圣人,在教学中出错也是在所难免,对学生的质疑我们不仅要宽容、大度,更要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培养宽容、大度的良好品质。
当今的数学教育为了适应社会人才的培养要求,应该是:既要研究老师的教,又要研究学生的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因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认知因素);既要重视数学教育的社会、学习功能和思维,又要重视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
五,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又会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切入不合时宜。有些教师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进行思想教育而不顾教材的实际内容与课堂上知识传授间的内在联系,生拉硬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样就从课的整体结构上肢解了传授的内容所应达到的效果,造成学生接受上的心理障碍。
2、单纯认为思想教育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有人在课堂教学中把思想教育的着眼点放在爱国上,殊不知学生没有树立起爱家乡、爱社会的感情,奢谈爱国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牵强附会的喊几句口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关键词:德育教育;思想;辩证
一、科学思想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让学生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坚定科学信念,学会科学思想方法,面对与已知的科学知识不相符的一些“新闻”,应该保持理智的头脑,可以亲手实验、验证,或查阅文献资料,或求教于有关专家、专业人士。
二、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数学中的应用题和一些数学模型,通过一些具体的数据计算,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2.介绍我国的数学发展史。介绍我国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杰出的数学人才及他们取得的数学成果。数学发展史蕴藏着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数学学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辩证思想,它较其他学科更为具体和广泛,这是数学学科的一大特点,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如函数的定义、轨迹的概念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实数与虚数),量变到质变(圆锥曲线离心率的变化得出不同的圆锥曲线)、运算法则的互逆关系(指数运算与对数运算)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
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阶段,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要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认识世界。教师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掌握学情,精心设计教案,特别是新授课中要注意加强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强调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注重实验和直观,增强感性认识,循序渐进,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数学中应多“授之以渔”,重视思维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强化未知向已知转化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能力和猜想能力,教会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
3.教学中充分借助“动”和“静”的相对性分析问题,比如“移动中看空间图形”。参变量的选取大都是根据运动的需要设置的,这些体现动与静统一的思想在函数、三角、复数、数列、解析几何等数学的各个分支上举不胜举。老师应注意让学生应用。
4.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做好解题后的总结和思考。
5.重视数学训练中的“纠错”训练,让学生解题后自学做好小结。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进行一些开放性的教学尝试,如增加“研究性课题”“学写小论文”等。
四、意志品质、道德品质、价值取向
高中阶段是学生道德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仅靠政治课、班团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是不够的,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把握时机,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1.意志品质的培养。通过数学概念的形成,结论的推证,问题的求解,引导学生经历困难、挫折,培养学生学习上不怕吃苦,勇于面对挑战,不畏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的意志品质。
2.道德情操的培养。利用数学应用题,如市场经济情况,税收问题,时政应用题,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通过应用题的背景及计算的数据,使学生明确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可通过数学应用题中的一些具体数据让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如市场经济情况、人口增长情况、交通运输情况、税收情况和水土流失情况等。
4.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借助课件、多媒体展示数学的美。利用数学中的对称美、比例美、简洁美、浩瀚美、巧妙美、深湛美、模型美、精确美、普遍美、悖论美等让学生自己体验数学中蕴含的美。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音乐、美术等有欣赏价值的、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乐曲、图片,从而使学生明白,人的美并不是要穿名牌、讲打扮,万事万物都有它内存的和外在的美。美需要发现、体验、感受,不必去刻意地追求,美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既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又有高尚的品德,是每位数学老师必须高度重视的工作,贵在适时适度、日积月累、巧在潜移默化,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无病。
参考文献:
综观当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 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
(2) 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 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 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德育 渗透
新课程改革以后,现行人教版生物教科书中,添加了诸如:科学家的故事,生物学与艺术,科学・技术・社会等版块内容,使得生物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蕴涵着更丰富、更充实的德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等等。只要教师努力挖掘,并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找到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插入,就会事半功倍。我详述在《细菌》一节教学中如何于细节处彰显德育教育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节课以播放有关“日本的731部队用中国人做细菌试验”的影视资料引入,在告诉同学们勿忘国耻,牢记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少年强则国强”,要为了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发奋读书。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教育
在讲授“细菌的发现”这一环节时先设问:十亿个细菌聚在一起才有小米粒那么大,如此微小的细菌是谁第一个看到了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即“俘获”了学生的心。因为良好的开端能把学生的兴趣转化成乐趣,把乐趣转化成志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轻松地学。接下来,用幻灯片出示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的图片,并通过细菌发现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程,进而认识到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
本节课对列文・虎克这个人物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告诉同学们:他只是小镇上一个仓库管理员,从少年时代起就酷爱发明,尤其是专注于放大镜的研究,从没放弃过,最终成为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当别人问他成功的奥秘时,他只伸出了那双因打磨镜片而布满老茧的双手。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也有自己的七彩梦想,有时觉得高不可及,有时甚至想过放弃,那么面对这位发明家,老师想送大家两句话――天再高,有梦就能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四、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细菌被发现后备受关注,在当时科学家们是如何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呢?我播放了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的视频。此刻学生不仅被科学家在实验中的巧妙设计所吸引,使提出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认识到:科学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都是科学家在“勇于存疑,敢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导下取得的。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感染,有效地培养学生不媚权威,探求新知的求索精神。
五、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
1.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每节课开始师生互致问候的环节必不可少,通过此环节提醒学生已经上课了;注意教学环节的环扣性和衔接的顺畅度,注意时刻吸引学生参与互动学习。
2.好脑筋比不过烂笔头
要求学生学会记笔记,尤其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应特殊标记,上课不懂之处也做记号,下课后马上请教老师,知识必须堂堂清。
3.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
在讲授细菌的形态时,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三种形态;在讲解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时,采用组内讨论法,学生又快又准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争先意识和竞争精神的培养
面对一个难题,必须鼓励学生争先攻克。譬如:当讲到细菌的生殖时,出示了一道运用数学知识找到规律的计算题,当全班同学都沉默时,教师一定要激励学优生带头回答,即使说错了,也要肯定他积极思考、大胆表述的精神,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在练习环节,采取分组竞答的形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竞争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将来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社会。
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过去的人们“谈菌色变”,认为细菌是“坏东西”,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给细菌“”,我鼓励学生课下通过上网查询或者上图书馆查找书籍收集资料,课上针对“细菌对人类的生活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话题,组织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通过一番唇枪舌剑,最终得出结论――细菌对人类的生活的影响利大于弊,也就是说细菌对于人类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运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趋利避害;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身边的某一种生物存在的意义。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以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习惯的教育,如:细菌的繁殖速度快,每20分钟分裂一次,为了防止致病菌的侵入,我们应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等。然而,由于每节课的时间有限,德育渗透的点要于细处着眼的同时满足适度的原则。一节课渗透的点不宜过多,多了“物极必反”;一个点渗透的展开度要适当。在教学方法上融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使学生乐于接受。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绝非一日之事。要想在生物教学的细节处彰显德育魅力,我们就需要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在经验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吴秀萍.如何培养初中生生物学习的兴趣.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刘焕荣.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初探.中小学教育,2011,(3上).
[3]裴国瑞.怎样在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人教网,2010.
[4]王伟平.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8.
关键词:高中数学;心理健康教育;数学教学
当前,高中生受社会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他们的心理极易受到冲击,面临着很多的挫折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利用高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借助数学中的文化因素陶冶学生性情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数学的发展伴随着源远流长的数学文化,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可以有意地收集一些有关数学的历史故事,一些重大发现的典故,或者一些数学家的故事等。在这些资料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努力的重要价值,启发学生相信自己,只要努力,没有过不去的阻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很多的数学家,他们身残志坚,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钻研数学知识,百折不挠,这本身就给了学生努力奋进的精神力量。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欧拉,他在失明之后,凭着对数学的强烈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在数学上做出来大量重要的研究突破,还陆续出版了400多篇论文和多部专著。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来自于兴趣,来自于使命感,来自于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二、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子,开展德育教育
心理学研究发现,很多心理和异常行为问题的出现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个学生对祖国、对政府、对家人失去信心,就容易表现出极度的自私自利、虚无和冷漠的态度。我们知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只有在集体中,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中,才不会感到孤单,才会感到归属感,其它的社会需要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因此,我们可以从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开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首先,教师要做好自身的工作,把自己良好的心态展现给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精于专业,把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也才能让学生以教师为榜样,把兢兢业业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上。相反,如果教师对于一些数学知识没有做到非常精通,在学生请教的时候,教师对知识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便会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和对学业的态度。其次,虽然数学这门学科抽象性强,但其中有很多等待挖掘的教育因素。例如,爱国主义的教育资源,能够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数学课中很多的知识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展开,让学生受到德育的熏陶,且这种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自然更好。尤其在当前这个数学知识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国家的繁荣富强,离不开数学,实现自己内心的抱负,造福于社会和人民,也离不开数学。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了美好的未来孜孜以求,奋发图强。
三、纠正学生异常心理行为有
些高中生会有一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如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看课外书,甚至睡觉,还有的学生考试时候作弊,对自己的学习缺乏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身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单独与个别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所在,帮助他们主动去解决问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如果之前的基础没打好,很可能会在之后的学习中遇到问题就退缩,认为是自己的智力不行,便放弃努力,消极懈怠。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帮助其识别原因,把以前落下的课程补回来,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慢慢地,他们的成绩就会提高上来。
四、通过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课堂的学习气氛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气氛,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情感和注意力。我们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让学生在一种开心的氛围下学习新知识,同时培养良好的心态。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师。只要教师的心态积极,对各位学生平等相待,营造出一种鼓励、互帮互助的局面,学生自然会受到这种正能量的影响,提高突破困难的勇气。有的教师不注意良好课堂氛围的构建,使得课堂死气沉沉,很多学生也因为讨厌这种气氛,而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更可怕的是,这种消极气氛会较长时间地影响学生的心情,甚至波及到旁人。从现实情况看来,课堂气氛差的原因,主要是教师有时教学过于严厉,出现过讥讽学生的错误,而学生本性是积极的,追求进步的,一次受挫的心理因素很可能导致他们怕出差错,而不敢于回答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积极思维的习惯。所以,教师一定要多内省,注意调整自己的说话方式,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及时发现并消除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出的忧虑情绪
在应试教育重压之下,很多学校的课业任务繁重,这使得学生的心理承受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高三学生,其产生焦虑异常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有些学生更是把所有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不注意休息,导致身心疲惫不堪,情绪波动大,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这种过度焦虑会让学生产生不自信,由此带来考试怯场,从而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教师要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消除忧虑情绪。总之,我们可以利用好数学课堂教学,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设计安排好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自信心教育、挫折教育等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取得学习的成功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元庆,冯娟.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0):773~774.
作者:邓勇 吴宏 单位:喀什师范学院
新疆高师数学教育专业除继续开设传统的心理学、教育学和数学教学法课程外,还应增设突出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比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中学数学教学策略、说课与评课、教学组织与管理、数学课件制作、中学数学新课标解读、中学数学研究型课程教学设计、数学考试与评价等,这些课程体现了师范特色,能提高学生适应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调查列举了二十多种加强实习(实训)与实践教学的措施,供调查对象进行多项选择.有90%以上的师生认为,到中学去观摩教学、请中学教学专家作报告、聘请中学教学名师或教坛新星进行示范教学、大学期间熟悉中学数学教材、加强微格训练等都是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的主要措施。绝大部分学生和院系领导认为目前的教学虽然重视数学学科的完整性,但是却忽视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及与学习者的有机结合,与知识应用的衔接;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学手段滞后,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忽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以及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和德育功能;课程教学模式没有体现出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性.
访谈结果与分析
调查采用面谈与网络函询的方式,征求了6位院系领导的意见和建议.多数领导认为目前新疆高师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建议增开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训练、中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与中学数学教学设计等课程,以加强对学生师范技能的训练.同时,要根据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修订新疆各高师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突出师范性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议各学校成立由分管教学的院长、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地方教育局局长和民族中学校长及教导主任组成双语教师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完善实习环节,改革实习方式,加强实习管理.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举办师范生技能大赛、高校与中学数学教师合作进行开发研究等方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对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及形式,他们认为实习支教的形式虽好,但管理不到位;分散实习效果最差,应取消分散实习.十五位民族中学校长及教导主任对数学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能力总体感到满意,但也尖锐地指出,今后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更加突出师范性,教学的重点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让学生及早熟悉中学数学新课改教材的教法,以便学生毕业后能马上胜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
优化与重构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按照新的服务面向定位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调整,适当增加中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教师口语、初等数学研究性教学策略、数学教育方法、中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如何学习数学等选修课,拓宽少数民族学生的知识面;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复合型教师为目标,建立教育类课程教学协调组织机构和教师教学沟通制度,以统一思想,协调步伐,最终形成各学科各司其职、相互沟通、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理顺学科基础与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应关注在现代数学观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中小学数学的认识.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更多地体现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纵横联系,善于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观点来指导初等数学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的现代数学理论下,能够自觉地把现代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初等数学教学的实践当中;另一方面,新疆高师院校的教学过程,在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学术形态的同时,还必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教育形态[1].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换为教育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能力,不是单靠数学教育课程所能完成的,它需要通过整个课程体系来培养.在讲授各门课程时,我们都应始终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创新.同时,教学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观念、数学能力、数学整体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包括运用数学史的某些内容,使学生领会数学内容不仅是形式的演绎,还具备教育价值.强化技能培训,突出实践能力教学技能是评价数学教师能力的核心指标,它可通过微格教学训练来实现[2].在实际教学中应缩小班级容量,以便增加教师指导学生的频度,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1)学生分层编班学习.首先从理论上建立高师学生教学技能等级水平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教学班分班的依据;学生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班,以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针对性.(2)扩大指导教师范围,实行导师制.在完成理论部分的教学后,实践部分的指导工作可由其他任课教师和中学优秀教师担任,并实行导师“承包制”.(3)开展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组建学生教学技能训练小组,加大学生技能练习的次数.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互学,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4)经常请中学数学名师来校说课、讲课,吸收部分优秀学生参与中学数学教改研究课题.关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实习(实训)工作力度见习和实习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实习中,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教学技能结合起来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为其毕业后从事中学数学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强见习与实习方面需做到:(1)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制订见习和实习方案时,要求学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利用两年半的时间通读中学数学教材、撰写讲稿、制作课件并登台试讲,其试讲成绩记入成绩档案;组织学生到中学观摩数学教学,参加中学教学开放日活动及地市级优质课评比活动;聘请中学数学名师或教坛新星作专题报告或进行示范教学.(2)改革实习方式.取消分散实习,采用实习支教和集中实习两种方式.(3)将实习支教与毕业论文撰写结合起来.学生在支教前,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撰写教学研究论文,要求学生在实习支教期间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与访谈,为毕业前撰写中学数学教研论文收集资料.(4)加大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投入足够经费用于基地设施建设和外聘指导教师补助.加强对学生教法及学法的指导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重点.因此,改革目前新疆高师院校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怎么学”,尤其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来指导教学并大胆革新大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未来的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法;教师更应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摒弃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研讨式、指导式、交流式等教学方法应占主导地位.切实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提高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双语”教学是关键,而加强“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则是新疆高师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要使少数民族学生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转译,具备“双语”思维的能力,就必须对“双语”教学提出刚性要求:(1)制定“双语”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对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授课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并采取必要的奖惩措施.(2)成立“双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管理.(3)定期召开“双语”教学交流会,完善“双语”教学相关档案建设和制度建设.(4)推行民汉混合编班,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学习汉语的良好环境.(5)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四统一”方式.即学计划、材、统一考试标准、统一毕业资格.关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渗透学生是所属文化的产物,他们的感觉和思维方式以至整个神经系统都是文化的产物,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更有各自复杂、独特的文化背景.教师要和学生打交道,就要和学生所属的文化打交道,理解学生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同时,教师是“文化人”,教师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文化自觉),才能对自身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更新.新疆高师院校数学课程的设置更应体现“民族性”的理念,在教学中渗透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3].这样做首先是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的需要;其次可以弥补少数民族现行数学教材的不足;再次是为建构新数学知识与新观念做必要的情景准备;第四是可以增强少数民族教师跨文化数学教育的适应能力[4].因为少数民族数学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熟悉本民族的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同,在教学中才能恰当地渗透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种需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