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八下英语知识总结

八下英语知识总结

时间:2022-08-05 14:04: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下英语知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八下英语知识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 教学 美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美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指出:“教育者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教学中无论是运用课文中美的东西去感染学生,还是教师用组织教学的艺术美作用于学生,都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将学校规定的功课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英语教师在课堂热爱美、创造美和展示美,让英语语言独有的美在课堂交流中呈现并流动,学生便会在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英语。那么,怎样体现英语课堂的艺术之美呢?

一、让语言之美走进英语课堂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有其独特之美。清晰圆润的发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爆破、连读、弱读等语音,使英语时而激昂,时而舒缓,时而停驻,时而奔流,就像一首千回百转的诗,散发着无穷魅力。在英语课堂,如果教师能够用标准、流利、优美的语音朗诵课文,用亲切、规范、生动的语调与学生多做交流,会使学生发现并欣赏到英语之美,也会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此外,在课堂英语教学中,除了应该具有语音语调之美外,还要具有语义之美,尤其是对于鼓励性及评价性的语言的使用。比如,提问后学生因紧张而声音太小,可以轻声鼓励“ Don’t be afraid!”“ Don’t be shy!Take it easy!” ;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也可像这样委婉评价“Never mind. Sit down and think it over.”“ Don’t worry! Next time you can do it better!”“I like your idea. Maybe I’ll try it some day.”;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也可以以多种方式及时进行夸奖,比如“ You did well!”“ Nice job!”“Excellent!”“ Good idea!”“I’m proud of you!”

二、让艺术之美走进英语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我们越来越感觉到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给我们英语教学带来了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会恰到好处的辅助教学,因此英语教学与艺术的整合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和方法。

首先,使用较多的是图画。图画比语言文字生动、直观,富于童真童趣,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人教版英语七下Unit 4 Where is my schoolbag? 的教学中,出现较多介词如in,under,on,next to ,in front of, behind, between等,教师可以快速的画出展现方位的漫画,图文结合,学生很快就会记住这些难于掌握的介词。在人教版英语八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的教学中,可以把文中出现的关于假期活动的短语分为两列,逐一呈现于黑板,课堂活动中再总结出本课主要句型,最后围绕这些课堂重点勾勒出帆船的轮廓并作出升华,相信在让学生眼睛一亮的同时,也必定加深其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记忆。

其次,音乐的使用也必不可少。音乐是最触动心灵的艺术,利用音乐等手段为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并且充分体验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快乐。教师可以适时的在课堂中引入简单易学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学唱,歌唱最能打开学生的嘴,甚至学生的心,只要学生的心是对老师开着的,那么一切知识才可能进得去。比如,在人教版英语八上 Unit 10 What would you do?的教学时,笔者以一曲If you are happy的歌曲进行导入,伴随音乐教唱4个简单的动作,瞬间触动学生兴趣、点燃课堂活力,一节课便拥有的好的开端。

三、让情境之美走进英语课堂

英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型,引导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交际,学会合作,学会迎接挑战,学会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创设真是有趣的交流情境,不仅能激活英语课堂的气氛,还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英语的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人教版英语八上Unit 5关于电影话题的教学中,笔者除了进行传统的电影类型分类展示并教学的方法,还进行了创新:笔者把央视当时很受欢迎的《汉字英雄》节目的比赛模式改编进单词操练环节,“选手”进场时还配以《非诚勿扰》的嘉宾入场音乐。新颖的环节、激昂的音乐让学生们新奇不已、兴趣浓厚,争先抢后地回答问题,教与学在创意的教学环节中层层推进。

第2篇

关键词 英语课堂 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语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工具。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传达着人们的情感态度。可见,语言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英语目前仍然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第一外语。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初中教师如何在日常的英语课堂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关系到我国与世界接轨互相学习科技互通信息,也关系到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1背景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进一步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人文性,要求英语课堂能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开阔视野,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内容

2.1课堂传授知识与情感并重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因知识变得强大。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青少年才会成长为拥有丰富知识的国之栋梁。

但是,处于升学压力,家长期待,社会舆论的包围中,很多教师只能是重讲解,多练习,抓分数。情感教育,只能是蜻蜓点水,一言带过。

更有部分英语教师认为,情感教育,应该是班主任、政治老师,或者是语文老师的责任。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

传授知识,答疑解惑固然是教师的天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牢固建立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之一。

2.2英语科目学习与爱国互为促进

经常有学生会质疑英语学习是“不爱国”“崇洋”的行为。尤其是英语学习遇到困难,学生的负面情绪更会滋长“学英语就是不爱国”的谬论。

在英语课本里,人教版七上,UNI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给我们介绍了鲁迅、李四光、聂耳,他们和富兰克林、居里夫人夫人一起都是值得尊重的。

学到运动时,我国的姚明、邓亚萍都出现在课本中。提及景点,the Great Wall, Summer Palace, the Forbidden City 名列其中。说到可爱的,animals, pandas 位居第一。至于文艺,the Beiijng opera 首当其冲。介绍气候,我国的Sanya, Harbin, Beijing 都有专门的介绍。

这些课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课本知识讲解的同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意识的拓展。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特色和传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3各种课型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

英语课本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学习,教师会分为多种课型。

(1)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2)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

(3)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

(4)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

(5)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

(6)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

众多的课型,都能融入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以技能培养目标分类的五种课型为例。

听说课,一般是指单元的1a到Grammar Focus。以七年级上册,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为例,听说课询问价格,购物为话题。在引入商品、问价的句型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热点的信息:我国圆明园的生肖铜首在英国被高价拍卖。How much提问后,学生可以有多种回答:It’s priceless. We don’t need to buy. It belongs to our Chinese.

说话课,也就是speaking class, spoken class.通常是学习本单元的主要话题和语法后,根据课本的TOPIC,学生们进行Oral practice. 笔者认为途径有二:教师提供素材,学生组织对话;学生课下准备,分组练习。以Go for it ,八上,Unit 11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make chores.(做家务)。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基本的家务:do the dishes, take out the trash, fold your clothes, sweep the floor, make your bed, clean the living room etc. 说话课前,思路还可以进一步打开,尊老爱幼,上学路上让座位给更需要的人,帮帮老师,为班集体做卫生,照顾生病的同学等等,都可以应用到我们的课堂。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阅读课,由于其长篇的英语,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经过教师的讲解,大部分同学都能明白文章的main idea. 阅读课,应该是最接近语文课的课型,完整的故事,深情(下转第73页)(上接第67页)的叙说,细致的描写,是渗透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八下开始,课本加入了reading 部分。第一个单元就提到了日本的robots(机器人)。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曾经无比辉煌,统领世界。当下,我们青少年要如何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让东方雄狮威震地球?来自日本的机器人,提醒我们要放眼世界,科技强国,少年强则国强。

第二单元的国外少年课外学习,响亮的提醒学生,青少年是学习的黄金时间,国外的同龄人也埋头苦学,奔波于各种课外提高项目里。我们觉不能放松警惕。Most children take part in after-school clubs. 第四单元励志的北大支教志愿者,YangLei, set a good example. 爱国奉献,哪里困难哪里就有我,不仅仅是解放初期的口号,也是新一代国家建设者的志愿。

写作课,既是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也是学生心声的表达。正所谓言为心声,我笔写我心。旅游在学生的生活中极为普遍。安全出行、文明旅行是我们经常叮嘱学生的。今年,香港和内陆游客经常有分歧。幼童便溺,更是掀起我国两地的争议。埃及金字塔的“XXX到此一游”,世界哗然。写作课上,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旅游话题的作文。注意安全,做文明人。学生们参与热情很高,积极调用自己学习过英语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发现,英语学好了,自己也就拥有了另外一种声音,可以向世界更多人呐喊出自己的声音。英语是一门功课,更是一种工具。

第3篇

【关键词】中考英语 专项复习 五诊法 高效 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67-02

初中英语到初三下学期以后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教学容量大,复习内容多,学生可以用来学习英语的时间减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英语复习更高效,帮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使复习课堂真正高效优化?专项复习不失为一种高效又轻负的好方法。

所谓专项复习,就是教师按照教材的知识体系,把初中三年的所学知识分类归纳加以系统复习。而要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必须做到两个“减轻” (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学业负担)和两个“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学生的学习效益)。就教师而言,要努力探索教学方面的新思路,新模式。把要复习的知识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专项复习。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实施“五诊法”,有利于实现初中英语专项复习的高效课堂。

一、开设“预诊”,设立课堂复习目标

现代英语教学中,学生应该是教学的主体,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一个导演,教师所有的编导与制作都应围绕学生而展开。这堂课要复习什么内容?学生相关的基础如何?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在每堂课以前预先明确的。

要进行有效复习,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到底掌握多少,遗忘多少?学生的现有水平到底如何?如学生学了将近2000个单词和词组,大概遗忘了多少,语法规则到底有多少学生还未弄清,学生的听说读写哪些技能比较欠缺等等。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英语课程标准》,通读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英语教材,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对大纲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教材重难点了如指掌。同时进行考纲分析,《考试说明》上详细写明了考试范围和要求、考试形式、考试目标、要求掌握的词汇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近几年的中考题进行仔细分析,掌握常考点,必考点、并在复习中逐一落实。做到“依纲靠本,步步为营”。

二、常抓“门诊”,构建课堂专项复习体系

初三的复习工作,就总体来说,一是查漏补缺,二是把所学知识重新加以归纳整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从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教材复习中,必须首先紧紧围绕中考说明,围绕教材,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梳理,强化和巩固,拾漏补遗。其次把学生所学的知识按词汇、语法、句型、课文、阅读、理解等进行专项整理归类,找出问题和难点,并加以整合归纳,扩大复习课的容量。

在复习课中,要将整个初中阶段所有的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应该把各种语法项目加以归纳、概括,系统整理,使原来独立零散的语法知识变成一个纵横联系、互相制约的统一体。通过整合,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规律,使其系统化和规律化,便于记忆,促进运用。笔者在复习构词法的时候,就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对所学的单词进行重新有规律地专项整合非常有帮助。如invent-invention-inventor, operate-operation-operator, act-action-actor等,让学生自己找规律。再提供一些词汇,学生就能够自己主动去解答了,掌握的也不错。同时,要适当加大每节复习课的容量和密度,使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使语言技能更加熟练,课堂复习更加高效。再如,笔者在进行交际用语复习时,首先让学生找出所有7-9年级的相关单元(七上Unit 11,七下Unit 9,八上Unit 5, Unit 11,八下Unit 8,九年级Unit 11),在对所有的内容进行事先预复习之后,笔者让学生自己归纳交际用语的类别,怎样请求?如怎样邀请?如何委婉的提出建议和抱怨以及如何应答等,再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图表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只事先做了一些准备,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这块内容掌握了,而且兴趣很大,复习效果很好。

三、注重“会诊”,扫清专项复习障碍

专项复习中既要抓系统,又要抓全面,更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既要有专项操练,又要有听、说、读、写的综合操练,复习到某个知识点,要让学生明确考试会以怎样的方式出现,出题者会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这个知识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讲解典型练习题的时候,切忌不要为了讲题而讲题,应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和技巧,找题眼,抓关键。如完形填空,一直是学生考试当中的薄弱环节,失分较多。对此,要重点教给学生具体的解题步骤及思路。笔者在复习完形填空时,把完形填空的题目分成三类:语法题、上下文联系题和生活实际题。前两种题型学生一般都没问题,最后一类题在解答的时候,笔者反复强调让学生尽量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是我,碰到这个情况是怎么办的?”“下意识的反应是什么? ”“一般会如何去处理?”这样能很大幅度地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要真正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业负担,就必须在精讲精练上下功夫,讲解学生不熟练、易遗忘的知识点,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当、严密、透彻的讲解,不留死角。这样就能达到分类复习的目的。

四、及时“出诊”,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传统的复习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环节:复习旧知、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这样的课堂教学过于模式化,显得呆板、没有活力,加上内容无新意,难以增强学生兴趣,因此学生参与意识不强。所以要提高复习课堂的效率,就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合理调整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达到课堂结构的最优化,课堂效果的最佳化。比如复合句的复习,如果教师在一节课内把所有的从句走马观花似地复习一遍的话,只是浪费了一节课而已,学生并没有真正得到什么。笔者在复习这个内容时,只对其中重要的宾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条件状语从句进行了重点复习。其他从句只告诉学生连词的意思,并没有过多的讲解。但是在课后的练习中反应出,学生还是掌握的非常不错的。

五、定期“复诊”,注重教学反思

第4篇

关键词:词汇;记忆规律;记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100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这样说道:“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在英语教学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英语教学中,词是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因此,让学生正确掌握词的含义对他们言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前几年我们以七――九年级的初中生为被试对象,用60个常用词为实验材料,测试了初中生对词汇的掌握情况。结果发现:第一,初中生掌握实词要比掌握虚词要好,虚词是他们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虚词中的介词和速记的掌握最为困难。第二,初中生对段落中词的含义的辨析能力最好,其次是句子中词的含义,对单个词的辨析能力最差。第三,八年级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比七年级学生要差。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更为明显。我们的学校面对的是很多外来民工子女,其中部分学生虽然小学里学过英语,但是进入初中时还是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能全部写出来。可见,英语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英语单词的策略,给学生提供巩固词汇的情境对学生运用词汇能力的发展以及后面的语篇教学十分重要。

一、了解学生记忆规律,有效实施英语教学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怎样让学生爱学习》普罗塔格)众所周知,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但从“记”到“忆”是有过程的。大部分学生只注重学习单词那一刻的记忆,而忽视了接下来的复习和巩固,所以就常会出现单词记不住的现象。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早就给出了这样的记忆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而且,这个曲线很明白地告诉我们,记忆规律有以下特点:

1. 一次记忆和学习不可能把所有的记忆内容都记住,但也不可能全部忘记;2. 记忆中遗忘率在记忆学习后的三天达到最低;3. 在合适时间进行重复记忆,效果会更好!

学生背单词遗忘的速度是由快到慢,所以,我们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曲线制定相对应的英语教学计划,教给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策略。

二、熟悉词汇记忆策略,以学定教

有这样一个公式:学习效果=50%的学习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由此可以看出,在影响学生学习的三个因素中,学习策略影响最大。如果教师能教学生一些记忆单词的策略的话,学生就相应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传统的角度而言,很多人把记单词纯粹得看成“背”单词。清华大学的吴霞和北大的王蔷曾对4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对学生词汇学习的观点和策略设计了三个选项:1. 学习词汇应死记硬背;2. 应该在上下文中学习;3. 应该通过运用来学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应该在上下文中学习记忆和通过运用学习词汇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引自《全国英语素质教育 刍议英语词汇学习》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职中 陈建新)(见下表)

随着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作为心理的器官结构和机能都很复杂,但它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即人们把有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链自内外环境的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地反应。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又把它分为有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有条件反射就是人们有意识地把外界事物在大脑皮层中建立起机能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经过多次结合,这个暂时神经联系便巩固下来。而单词记忆正是对大脑皮层进行有意识的、反复的强烈刺激,希望把单词的音、形、义、用等在头脑中建立起联系并得到保持和再现。因此,背单词很符合这个规律,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初中英语教材词汇学习策略颁布情况:(见101页表格)

从表格可以看出,词汇学习策略在七、八年级主要以隐性方式渗透在听、说、读、写各环节的活动中,而九年级则加强了学习策略的显性教学。那么,词汇记忆的策略有哪些呢?

(1)以“五到”记忆策略促进学生多种感官效应

“五到”记忆策略就是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的策略。学生记忆生词时我们一定要提醒他们做到“五到”原则,即心到、眼到、手到、耳到、口到。

We can remember 10% of what we read,

We can remember 26% of what we hear,

We can remember 30% of what we see,

We can remember 50% of what we hear and see,

We can remember 70% of what we say,

We can remember 90% of what we read and do.

由上述的几个数字可见,教师在传授英语单词的时候要注意学生各种器官的应用,缺少一项都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效果。

(2)以兴趣记忆策略改进学生行为习惯提升

兴趣是我们自主学习的最主要的动力,因为它能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一个带着积极兴趣去学习英语的学生会学得轻松、迅速。初中学生的年龄处在13-16岁期间,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他们身上,既留着童年时的懵懂,又有后天习得的各种行为习惯。他们的学习不能持久地坚持下去,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一旦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的时候,就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也迅速提高。有趣的、新异的教学内容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要注意挖掘内容的趣味性。对于有些内容本身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可以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概念和熟悉的、具体的概念联系起来,选用具体的事例而非抽象的事例,注意材料的因果联系以及材料组织的清晰性。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七下第一模块单词Christmas时,大部分学生都会把这个t字母漏掉,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at do we do at Christmas?” “Eating,dancing, playing and so on.” “Yes, we often dance. That means我们要跳起来。” Chris在跳舞。虽然这个学法不是很符合英语单词记忆规律,但有时为了记住一些难度较高的单词,我们稍稍做点改变又何尝不可以呢?

(3)以最佳记忆时期记忆策略训练学生记忆持续长

记忆是人在头脑中对个体经验的积累和保持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相互联系着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种基本过程。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开始于瞬时记忆,来自感觉和知觉的语言信息必须首先在短时记忆中进行加工才能进入长时记忆,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只有被激活才能进入短时记忆,也才有可能被提取、利用。(引自《认知心理》 高玉祥)

信息先是以极短的时间储存在瞬时记忆中,对信息还没有进行心理加工,是孤立地存在着,极不稳定。随后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初步编码变成短时记忆,再经过对信息的重复,就成为长时记忆。可见,学生记单词不能违背这个规律,否则遗忘得更快。

(4)以联想记忆策略发展学生思维模式

联想是人脑对事物间相互联系的关系的反映,是已建立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建立在词汇之间的联系上的思维方式,以词汇间的纵聚合关系和横聚合关系为例,前者是指依据句中词汇的纵向关系所展开的联想,我们平时进行的替换练习的理论基础就是根据词汇的纵聚合联想关系;而横聚合联想是指根据单词共现搭配功能所进行的联想,包括名词与形容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的搭配等(引自《认知心理》高玉祥)。

在教授完整个模块的单词之后,笔者比较喜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整个模块单词合理串联起来,编成一个故事,即使是科幻故事也过关。如八下第六模块上完之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了这样一个故事:

Yesterday evening , I was sleepy and when I wanted to sleep, my friend asked me to go out . He looked worried and told me that he met a pirate. They had a fight tonight face to face .The action was so wonderful although he was beaten. He couldn’t forget the scene. When I heard it, I thought it was funny. In my opinion, it’s impossible...(文中斜体单词为课文新单词)

学生在编故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快乐的同时,提高了运用单词的能力。此类活动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联想意识,加深他们对词汇意思的理解。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词汇联想活动,帮助学生扩充词汇。

(5)以词汇图记忆策略提高学生词汇学习能力

词汇图记忆策略就是利用词汇的话题归属、范畴类别、词性等制作词汇墙,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如我们的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英语词汇的基础上,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一个词汇墙:

从上面的词汇墙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既记忆了单词,又把他们分了类。部分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还将这些词编成句子或语段。由此可见,词汇图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词义、用法,对于阅读中理解词汇、写作中运用词汇都有直接的帮助,还可帮助学生在任何场合回忆所记忆的词汇。当然,记忆词汇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贵在坚持;二是通过词组、句子学习词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三是听、说、读、写各项技能并用,只有这样才能记住单词。研究发现,如果仅靠听来记忆单词,三小时后保持70%,三天后只保持10%。如果只靠读,三小时后保持72%,三天后保持20%。如果听与读相结合,三小时后能保持85%,三天后能保持65%(《认知心理》 高玉祥)。

调动中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还可以采用词汇手册的方式,也就是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能及时记录在不同情景中学到的和遇到的(包括课外的)词汇和简单的表达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抄写范例等方式记录单词的意思,但要提醒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注意单词的分类,如色彩、职业等等。在记录单词的同时,最好记录下中文意思,还要记下含有该词的例句。一段时间之后,班里再进行一次比赛,看哪位同学的词汇手册丰富,不仅丰富而且掌握得好。

通过这种小游戏的方式,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一段时间过后,他们的词汇量明显得到了扩大,在写作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帮助。

(6)以阅读理解策略提高学生词汇认知程度

阅读的基础是词汇,它是词汇的积累。学生学习并记忆词汇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它们,而阅读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教师把词汇教学融入到语句或篇章教学中,学生才不会感到孤立乏味,才有利于他们的长期记忆,真正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真正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吕叔湘先生在论述关于语境和词汇学习的关系时曾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引自《中学生英语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 11月 虎小成)语境指的是上下文,即词、短语、语句或篇章及其前后关系。通过语境而不是孤立地教授词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利用语境猜词的能力。

语篇阅读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阅读前(Pre-reading)、阅读中(While-reading)和阅读后(Post-reading)。三个阶段对于英语词汇的教学都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

①阅读前――以情激趣

阅读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相关经验。因此,阅读前,教师就要注意导入的趣味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期待走入阅读的天地,自然地进入阅读主题。如:创设想象情境,导入阅读主题;创设竞猜情境,激活阅读背景;创设视听情境,形成阅读期待。

②阅读中――以境解疑

经过前阶段的铺垫,学生了解了课文的相关背景和知识,为顺利阅读打下了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轻松、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让阅读的任务迎刃而解。

③阅读后――拓展情境

在阅读的后面阶段,我们教师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充分发掘和利用阅读材料,让学生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才智、情感态度来充实课文中的人物和事物,拓宽文本的情境,使自己的认识升华,得到新的感情和收获。

在依托语境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注意三个关键点:一要站在语篇的高度,不要将单词单个拿出来理解,关注学生语篇的整体理解;二要注重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及时正确评价学生的生成;三要设计多样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对所学词汇的认知深度。

三、以学定教,策略训练效能反思

1. 全体参与,因材施教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学生千差万别、风格迥异,因此我们在进行单词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所有的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和期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英语记单词的快乐。既要注重优等生的提高,又要关心中下水平学生的发展。

2. 活用知识,归纳总结

英语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还需要了解小学、初中和高中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知识的网络结构,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单词。在单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活用的同时,还要不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归纳和总结,如与本模块词汇表中的词词义相反、相近的词,或词义有关联的词等。当然,也可以采用一些比较灵活的方式进行学生对词汇掌握程度的检测。如以某个字母为首字母,让学生回忆本模块所学过的单词;或用其他的一些词来形容某一个所给的单词等。

总之,词汇学习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它的落实与巩固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遵循各个年段的学生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认知结构出发,因材施教、因生施教,使学生认真掌握词汇学习的规律,对词汇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过好词汇之关,让学生尝到“种豆得瓜”的喜悦。

参考文献:

[1] 沈海芹.在阅读教学中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4).

[2] 张丹.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 周锦秀.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Virginia French Allen.词汇教学技巧[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 高玉祥.认知心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

第5篇

【关键词】课堂改革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适当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6-0094-02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学生主体的发展,而未来的教育不再是倾听者的教育,要放飞课堂,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滔滔不绝,反而是沉默是金。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课改积极提倡的。本文笔者就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 为什么要还课堂给学生

众所周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今教育说得最多的话题。问题的关键不是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喊喊就行,关键是弄清楚:还什么——时间、空间、主动权;为什么还,不需多言;怎样还,这才是关系到课堂生命力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因素。还,意思为“回、归、归还”。本来属于谁的,归还给谁。课堂属于学生的,就要归还给学生。归还是什么,毫无保留的给予吗?当然不是,学生是跟随老师来学习的,老师需有必要的“传道、解惑、授业”。当我们需要和想还的时候,老师自身的认识,一种认为老师需要有充足的储备,十分的把握,以避免出现还给学生之后,老师收不回来的“尴尬”,觉得收不回,是有失老师“身份”的。其实,我认为这恰恰是“不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的原因。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且坦然地在小孩子面前承认:关于什么时候,我们离太阳远还是近的问题说不知道。可是,现代的教育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老师的见识是高过学生,学生肯定不如老师知道得多,所以,当学生问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那么,在课堂中就可能出现两种现象:(1)学生的问题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老师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实);(2)学生的问题超出老师的预料,老师感到无所适从,早早地将学生的问题pass。这样,就无法真实地体现“把课堂还给学生”。

所以,还的意识应该有,更应该有一种平等、宽容的认识。要相信学生有超乎老师的能力,出乎意料的智慧。要有去发现学生智慧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会令人向往,是充满灵性,每天有新风景的课堂。

二 如何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笔者将自己的一些做法总结出来,以期获得同仁们指正。

1.重视课前教学设计

要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设计结构和弹性化的方案,思考师生活动的合理配置与目标,并对自己设计的方案、思路、目标、过程在课前就了然于心,不能简单的指望在课堂上靠自己的经验随机应变。教学设计既是一份教案更是一份学案。

2.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改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关系,建立“教”与“学”的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分成两部分;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课堂上,教师要少说一点,将时间还给学生,尤其是还给学生自主学习、咀嚼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对问题的解决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教师也要参与进去,适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重点(根据课前的设计方案和目标),要敢于放手,将表演舞台让给学生。如学到八下英语Module 6的话题entertainment时,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思考、去结合他们自身的生活来谈论entertainment。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无论是课堂人文气氛的营造,还是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都较之以往有很大进步,更不用说扩大学生个人的词汇量了。

第二,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倾听。不论学生回答得如何,都不要轻易打断学生。通过听,我发现学生真的多才多艺,有很多奇妙的想法;通过听,我真的被他们思维的敏捷和睿智的回答所折服;通过听,学生在进步提高的同时,我也在进步。

第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课堂改革以来,我试着在课堂上变批评为表扬,找一切机会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来表扬他们。学生偶有出格的地方或错误的做法,会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处并希望其尽快改正。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及时正面的评价,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促进作用。

第四,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质疑的权利。不是简单地像以往一样忽略学生的个性,片面追求共性,要求全班学生都遵照统一要求和标准;搞一言堂,剥夺学生的人格和质疑的权利。如教学英语Module 9 Heroes中对hero的认识就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不能总是引导学生觉得那些伟人才可以是英雄,平凡的小人物也可以是人们心中的英雄。课堂设计中要体现和考虑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思维的发散;鼓励学生对教师的答案和说法提出异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在知识上反驳教师,只有如此学生的思维才能变得越来越开阔、多元、敏捷。教师和学生是有机的整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是有机的整体,二者始终是统一的、平等的。只有师生之间互相尊重,关系融洽,学生人格才能够健全地发展,思想才能变得成熟。

3.注重课后的反馈和反思

在每天课堂的实践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及时的反馈回来,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集思广益共同找出办法解决,并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实践,这样做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与欢乐。

三 还了什么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学生什么?我想这是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并认真为之比对的。

1.学生的话语权

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权利,老师肯定都想给,而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学会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是,结果和我们看到的有时候相反,学生总不能有见地的谈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大部分学生似乎总是无话可说。可是下课的时候,一个个说的滔滔不绝。课堂上缺什么呢?导致学生不想说、不能说,久而久之不会说。这其中教师起关键作用。应从目标的把握、问题的设置、学生积极性的调动、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进行研究。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存在的。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也是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给了学生。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在于能力的培养。怎样培养能力,不仅要解放学生的“口、眼、嘴”,让学生在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需要老师专项训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善于做矛盾的“始作俑者”,制造知识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争论。在争论中,使知识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得到极好的练习。如八年级下Module 4和5,学习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在导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去讨论主从句的时态规律,给学生复习了原有的时态知识,又对学习新知识埋下很好的伏笔。

总之,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追求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享受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刻,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的课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方面起到巨大的作用,教学效果也较好,按照这样的思路走下去,这种富有生命活力的新课堂教学,一定会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孟加拉学生 语音教学 习得 偏误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社研究项目“云南成为南亚、东南亚‘汉语人才孵化器’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5010)的阶段性成果

1 孟加拉国学生语音特点及汉语语音教学

语言是由其四要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语义、词汇。语音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如果开始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那么就会影响后面整个全过程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汉语语音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口语和听力水平,如果语音掌握得不好,留学生就不能用汉语自如地来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对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1 汉、孟辅音系统的相同点

(1)从发音部位来看,汉语辅音和孟加拉辅音中都有双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和舌面后音。

(2)从发音方法来看,汉孟辅音系统中都有塞音、塞擦音、擦音、边音、鼻音这五类,并且塞音、塞擦音、擦音在汉孟辅音系统中都占优势,属于数量最多的三类音。

(3)汉孟辅音都有清浊之分,都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4)汉孟辅音系统中都有m、n、l、s这几个音,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国际音标都是一样的,这四个音除了s以外,都是浊音。

1.2 汉孟辅音系统的不同点

(1)汉语的音节中不存在辅音连缀的情况,孟加拉语可以出现复辅音,一个音节最多可以出现四个辅音。

(2)汉语的辅音音位共有22个,孟加拉语有40个,但是其中一些因素的发音是相同的,实际上有30个辅音音位,尽管如此,孟加拉辅音的数量还是比汉语多得多。

(3)汉孟辅音系统中的辅音音素都有明显的送气和不送气的特征,汉语中有6对,孟加拉语中有10对,所以孟加拉语中的以送气和不送气相对立的音多于汉语。

(4)汉语中大部分辅音音素是清音,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只有m、n、l、r、ng这5个浊音,孟加拉语的30个辅音音位中就有17个浊辅音,占了整个辅音系统的二分之一还多。

(5)汉语中的塞音、塞擦音、擦音平均分配各有6个,并且都是清音,孟加拉语中的塞音有16个,塞擦音和擦音各有4个,其中浊音有11个。

(6)汉语中的唇齿音和舌面前音是孟加拉中没有的,孟加拉语中的舌叶音和喉音,汉语中也不存在。

(7)就发音方法而言,孟加拉语中的颤音和闪音r汉语中也没有。

2 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

按照发音部位依据标记区别假设理论对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进行预测,并且划分难度等级。

2.1 唇音

汉语中的唇音包括b[p]、p[p’]、m[m]、f[f]四个音,有一对送气音,一个鼻音,一个唇齿音,只有鼻音是[m]为浊音,其他均为清音。孟加拉语的唇音包括p[p]、ph[p’]、b[b]、bh[b’]、m[m]五个音,有两对送气音,一个鼻音,b[b]、bh[b’]、m[m]是浊音。汉语和孟加拉语的鼻音m[m]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都一致,所以出现偏误的概率应该不大,难度等级为一级。汉语b[p]-p[p’]这对不送气-送气音与孟加拉语中的p[p]-ph[p’]这对不送气-送气音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都一致,原则上对于孟加拉学生来说也不会太难,但是再加上孟加拉语的另外一组不送气-送气的浊音b[b]-bh[b’],就会因为形态上的混淆将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将不送气发成送气,或者清浊不分,但是不送气音的偏误率应该低于送气音的偏误率,所以b[p]为二级,p[p’]为三级。汉语辅音中的[f]是唇齿音,在孟加拉语中完全没有,但是在英语中有对应的,孟加拉留学生的第二语言是英语,所以应该不难,难度为一级。

2.2 舌尖前音

汉语的舌尖前音包括z[ts]-c[ts’]这对送气-不送气音,还有s[s],都是清音。孟加拉语的舌尖前音只有一个s[s]。s[s]在汉语和孟加拉语中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都一样,并且都是清音,所以预测孟加拉学生该音的偏误不多,难度等级为一级。汉语中的z[ts]-c[ts’]这对送气-不送气音在孟加拉语中是完全没有的,难度比较大,难度等级为五级。

2.3 舌尖中音

汉语的舌尖中音有d[t]、t[t’]、n[n]、l[l],d[t]-t[t’]是一对送气与不送气相对立的塞音,都是清音,n[n]是浊鼻音,l[l]是浊边音。孟加拉语的舌尖中音有t[t]、th[t’]、d[d]、dh[d’]、n[n]、r[]、l[l],t[t]-th[t’]这对不送气-送气音是清音,d[d]-dh[d’]这对不送气-送气音是浊音,n[n]是浊鼻音,l[l]是浊边音,r[]是浊闪音。n[n]、l[l]在汉语和孟加拉语中的发音部位和方法都一致,所以留学生的偏误率应该会很小,难度等级为一级。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和上述唇音的特点有相似之处,就是孟加拉留学生容易将t[t]-th[t’]和d[d]-dh[d’]这两组音与汉语中的d[t]-t[t’]在形态上、清浊上、送气与否上相混淆,导致偏误,所以t[t’]为三级,d[t]则为二级。

2.4 舌尖后音

汉语中的舌尖后音有zh[]-ch[’]这对不送气-送气、清、塞擦音,sh[]是清擦音,r[]是浊、擦音。孟加拉语的舌尖后音中没有与它们类似的音,所以这组音在孟加拉语中完全没有。但是孟加拉语的舌叶音中的ch[]-chh[’]也是一对不送气与送气相对立的清、塞擦音,所以zh[]-ch[’]和ch[]-chh[’]极容易出现混淆,导致母语的负迁移,可能将送气的舌尖后音ch[’]发成不送气的舌叶音ch[]。sh在汉语和孟加拉语中都是清、擦音,只是发音部位不同导致发音不同,孟加拉留学生有可能受母语的影响,将汉语的sh[]发成孟加拉语的sh[],或者与s[s]混淆。汉语的r[]和孟加拉语的r[]除了都是浊音外,其他发音特点都不同,对于孟加拉留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从整体上看,这组音对于孟加拉留学生来说,难度系数很高,发这组翘舌音时还会出现舌头翘不上去等问题,根据标记区别假设理论第二条,比母语有更多标记的第二语言的成分,它们之间的相对难度对应于标记的相对度,等级为五级。

2.5 舌面前音

汉语的舌面前音有j[]-q[’]这对清、塞擦、不送气与送气音,x[]是清、擦音,并且这三个音的发音非常相似。孟加拉语中完全没有这一类音,根据标记区别假设理论的第一条,第二种语言不同于母语的语言形式,如果具有比母语更多的标记,这些语言形式就会有比较大的难度。孟加拉语的不送气与送气相对立的舌叶音j[]-jh[’]是浊、塞擦音。所以对于孟加拉留学生来说,可能将j[]发成j[],将q[’]发成jh[’]或j[]。而x[]在孟加拉语中没有相似的音,难度更大。所以该组的难度等级为四级。

2.6 舌面后音

汉语的舌面后音有g[k]-k[k’]送气与不送气对立音,鼻音ng[],清、擦音h[x]。孟加拉语的舌面后音有两对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音,k[k]-kh[k’]和g[g]-gh[g’],前一组是清音,后一组是浊音,还有鼻音[]。孟加拉语中的[]和汉语的ng[N]发音相同,不是难点。汉语中的g[k]-k[k’]和孟加拉语中的两组音k[k]-kh[k’]和g[g]-gh[g’],会出现和上述唇音、舌尖中音一样的情况,导致清浊不分,混淆送气与否,g[k]的难度等级为二级,k[k’]的难度等级为三级。汉语有清、清擦音、擦音h[x],孟加拉语中也有清擦音h[h],但它们的发音部位不同,孟加拉语中的是喉音,所以可能受母语的影响,将清、擦音h[x]发成h[h],也可能受汉语辅音的影响,将h[x]发成x[],所以h[x]的难度等级为三级。

综上所述,根据Eckman的标记区别假设理论,孟加拉学生习得汉语声母的难度等级共分为五级,等级越高,习得难度越大,具体如下:第一级,m、f、n、l、s;第二级,b、d、g;第三级,p、t、k、h;第四级,j、q、x;第五级,zh、ch、sh、r、z、c。

3 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教学对策

在孟加拉留学生汉语声母的习得过程中,具有区别特征的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在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前音、舌面后音这六类中,各有一对,所以本部分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归为一类。另外孟加拉留学生在舌尖中音这组中,出现偏误的只有d和t,它们的偏误类型是混淆送气和不送气音,所以以下描述中将d和t归入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中。

3.1 送气音与不送气音

汉语辅音中存在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性特征,在孟加拉语的语音系统中,也存在送气和不送气音。汉语中有6对送气音,孟加拉语中有10对送气音,在这两种语言中,送气音和不送气音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导致学生在发音时,常常会把送气音发成不送气音,把不送气音发成送气音。

对于送气音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发送气音时呼出的气流较大的特点进行练习,让学生将手放在唇前,感受送气音p[p’],t[t’],k[k’],q[’],c[ts’],ch[’]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度。此外,罗常培(2002)指出,“送气音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口腔送气时胸腔会明显收缩”,因此在教送气音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去感受胸腔的变化,比如将手放在胸腔前,感受当发送气音时,胸腔也会发生收缩的动作。同时,在发送气音时让学生在后面加上韵母,使发音的时间延长,如反复的练习beng-ba-bai-bao,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形成整体意识,还能更容易地掌握送气音的发音要领。

3.2 唇音

唇音在孟加拉留学生的习得过程中,不仅会出 现送气音p和不送气音b相混淆的情况,还会出现p和f相混淆的情况。如孟加拉学生会将“父亲(fu qin)”读成“pu亲”,会将“朋友(peng you)”读成“feng友”,针对类似的偏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第一,首先教师让学生感受下发p和f时是嘴巴的哪些部位在用力,然后教师必须明确地告诉学生,p和f的发音部位是有区别的,p是双唇音,发音时是上唇和下唇构成阻碍的,f是唇齿音,是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的。接着教师可让学生试试发f的时候是用下嘴唇去碰牙齿的,还是用牙齿去碰下嘴唇,最后让学生拿出小镜子观察自己发f时嘴巴的状态,如果是用下嘴唇主动碰上牙齿的,发音部位则正确。

第二,练习p和f也可以用绕口令:“一只皮鞋,一只蒲鞋。皮鞋,蒲鞋。蒲鞋,皮鞋。”教师将绕口令加上拼音,让学生自行练习,当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教师打着节拍,学生齐声朗读。随着学生越来越熟练,教师的节奏可以适当地加快。

3.3 舌尖前音

舌尖前音是孟加拉学生出现偏误率很高的一组,难度等级为五级,舌尖前音中的z[ts]和c[ts’]在孟加拉辅音系统中是没有的,s[s]在孟加拉语中有对应的发音,但是偏误率也很高。z[ts]和c[ts’]都是舌尖前清塞擦音,其发音方法是用舌尖抵住上齿背发出的音,出现的偏误有以下三种:第一,孟加拉学生混淆不送气音z[ts]和送气音c[ts’]。练习结合上述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进行。第二,混淆汉语和母语的发音部位。孟加拉学生往往是用舌叶抵住硬腭前部,发成舌叶音。第三,平翘不分。将舌尖前音发成舌尖后音。

3.4 舌尖后音

舌尖后音是孟加拉语语辅音系统中没有的一组辅音,孟加拉留学生习得的难度等级为五级。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向学生进行语音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如展示辅音的发音图和讲解其发音原理。在语音教学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主要通过对教师所示范的发音进行模仿,但当学生碰到一些母语中完全没有的音时,机械地模仿也没有什么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发音器官与发音过程进行简单的讲解,在教学中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舌尖后音zh[]、ch[’]、sh[]、r[]这四个音不同的发音特点,在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处理。zh[]和ch[’]属于翘舌音,发音器官成阻时,舌尖要向上翘起,抵着上腭前边凹入部分的最前端,而孟加拉语中没有翘舌音,所以发音时,舌尖只是顶住硬腭,并没有翘起来。因此在教zh[]和ch[’]的时候,肖莉(2005)指出,首先应该强调舌尖后音的发音方法,“软腭上升,阻住鼻腔通路,舌尖翘起,抵住硬腭的前部,构成阻碍,双唇几乎不前伸,舌后部也不隆起”。在教学中可以画出zh[]和ch[’]的发音图,并且标注出起重要作用的发音部位;也可以利用手势来演示发翘舌音舌叶翘起的状态。

3.5 舌面前音

舌面前音也在孟加拉语中没有的一组辅音,舌面音的教学也是孟加拉留学生学习汉语辅音的重点和难点,难度等级为四级。对于孟加拉国家学生来说,舌面音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3.5.1 舌面音j[]、q[’]送气和不送气的问题

汉语中j[]、q[’]都是舌面、清、塞擦音,不同的是j[]为不送气音,而q[’]则为送气音,所以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已按照上述区分送气和不送气音的办法进行练习。

3.5.2 舌面后音发音部位的问题

舌位靠前,发成舌叶音,形成尖音。在孟加拉语中辅音j[]是舌叶音,所以在发汉语辅音j时,出现了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不能运用舌头前部去触碰硬腭,而是用舌叶触碰硬腭,形成我们所说的“港台腔”。具体的教学方法有:

第一,尖音错误的产生时,通常下巴是处于紧张状态的,下巴越是紧张尖音就越明显,所以发舌面音前,教师要教会学生松下巴,松下巴的方法有打哈欠、啃苹果等。下巴放松了,舌头才能自然地平放在口腔中,舌尖轻触下齿背,上下牙也会有间隙,这才是最好的发音状态。

第二,可采取用元音带辅音的训练方法,将产生尖音的音节拆开来进行夸张发音的训练,以达到去除尖音的目的。如先连续发出“哩”(li)的声音,体会元音“i”的舌位,保持这个状态,发不带元音“i”的“西”的声音,这个声音是气流通过时牙齿和舌尖均不可阻碍气流,如果发的声音中有“si”或者“shi”的成分,说明牙齿或舌尖对气流进行了阻碍,就不正确了;在“西”音结束时带出“i”,发成“x-i”,保持这种状态直接发“xi”,这时候尖音去除了。

第三,进行成语的练习。如j,饥寒交迫、艰苦奋斗、假公济私、举世无双、积少成多、集思广益、驾轻就熟等。q的成语有七上八下、千军万马、晴天霹雳、奇耻大辱、旗鼓相当、取之不尽、奇珍异宝等。x的成语有细水长流、栩栩如生、喜笑颜开、先声夺人、喜出望外、兴高采烈等。教师要求留学生在读这些成语时,每一个字都要吐清楚,动作也要夸张。

第四,绕口令《稀奇》的练习:稀奇稀奇真稀奇,麻雀踩死老母鸡,蚂蚁身长三尺六,八十岁的老头躺在摇篮里。

3.6 舌面后音

舌面后音g[k]、k[k’]、h[x]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g和k的送气与否,结合上述送气与不送气音的区别进行练习。

第二,h[x]受孟加拉语的影响,偏误形式为[h],汉语中h[x]是舌根清擦音,在孟加拉语中h[h]是声门清擦音,发音的部位是不同的,所以导致发音的部位靠后,听起来极不自然。

第三,舌面后不送气清音g[k]发成舌面后不送气浊音[g]。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法。使学生想象天气很冷,有很大的风,感觉手很凉,向手上哈一口气的感觉,感受这种状态,反复地试几次,找一下感觉。

2.教师将这两种语言的h都发出来,汉语中的h[x]相对于孟加拉语中的h[h]的发音部位靠前,所以汉语中h[x]发音可以拖很长,而孟加拉语中的h[h]发音部位靠后,不能拖很长,如果拖会有一种气不足的感觉,让学生在听觉上进行分辨和对比,加深学生对两者差异的印象。

3.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在发g[k]和g[g]时,让学生摸着自己的声带,声带振动的是g[g],是偏误音;声带不振动的,则是g[k]。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练习。

参考文献

[1]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4]李缘山,李爱好.孟加拉语教程[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5]吴弘毅.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6]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