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7 19:56: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医生,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基层全科医生培训班”结业的7次共341名乡村基层全科医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别来自内蒙、江西、河北、四川、贵州、浙江、福建、山东等9个省区。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19份。
(一)乡村基层医生的性别和年龄构成
此次所调查的基层全科医生中,女性有101人,占31.6%;男性218人,占68.4%,男女比差较大。小于26岁的医生所占比例为6.1%;51岁以上的占8.8%;处于41-50岁的年龄组人数较多,共占41.7%。
(二)乡村基层医生的从医时间
基层医生中从事医生工作10年的占大部分,达到211人,占66.1%;其次是6~10年的,有50人,占15.9%。
(三)乡村基层医生的执业资格构成
本次参加调查的319名医生中,共有197名选择了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选项,占61.8%;其余的122名医生没有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已达到38.2%。
(四)乡村基层医生的学历构成
在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分组中,拥有中专学历的人数较多,达到127人,占39.8%;其次是大专,也有94人,占29.5%。
二、培训需求情况
(一)以往培训基本状况
1.以往培训情况
在参与调查的319名乡村基层医生中,共有287名医生以前接受过相关培训而且是每年都有参加,所占为 90.0%,其余的32名医生以前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2.以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问卷发现大多数医生认为以往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是培训内容不适宜运用,其培训内容多是一些理论基础知识,虽然很重要,但却被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实用性不强。其次是培训时间仓促,培训内容广泛,医学知识都会涉及到一些,但却都没有讲到实质,培训内容不容易消化。最后是培训重点不突出,没有针对特定的人群制定特定的目标,使得培训效果不大。还有其他如培训时间不合适,课程设置不合理,ε嘌蛋才挪宦意等问题。
(二)培训需求状况
1.培训课程内容知识的需求
本问题设置了4大类16种,希望从这些问题的答案中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往后的培训内容。分别是A类:常见内科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心脑血管、耳鼻喉、皮肤/性病常见病等);B类:妇幼保健服务(儿科及免疫接种、妇产科及计划生育指导等);C类:外科与急症类(包括急危重症的处理、常见外科急腹症的处理、红十字急救培训等);D类:健康教育与管理类(包括健康管理与健康促进、医患沟通技术、医疗行为中常见的法律问题等内容),在上述这四项中,选择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有175人,占到了54.9%;选择妇幼保健服务的有66人,占到了20.7%;选择外科与急症类的有57人,占17.8%;选择健康教育与管理类的有21人,占到了6.6%。在调查中了解到,基层医生们选择最多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
2.培训授课场地的需求
本次问卷中可供的选项有医学院校及其临床医院、三级医院、县级医院与其他。其中,大部分人选择了医学院校及其临床医院,达到223人,占总人数的近7成。
3.培训授课教师的需求
在参与调查的乡村基层医生中,对培训教师的选择,其中有182人选择了医学院校副教授以上相关专家,占57.1%,可见在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的医学院校培训是比较有吸引力的,所以有超过一半的医生选择医学院校相关专家作为培训教师。这些老师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具有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也都在医院里有相应的临床任务;其余剩下的人则选择了医院专科医生、社区全科医生等。
4.培训授课方式的需求
在培训方式中,共有理论讲授、理论加临床案例讨论、床边带教实践等三个选项。有176人选择了理论加临床案例讨论的方式,占55.2%;114人选择了床边带教实践的方式,占35.7%;选择理论讲授的有29人,占9.1%。可见绝大多数医生都希望在培训中直接加入实践学习。
5.乡村基层医生对培训内容的建议
问卷中该项设置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培训效果,在乡村基层医生培训过程中,您认为还需讲授哪种内容,以及对授课还有什么好的意见或建议?”最后搜集到了各类有参考意义及借鉴价值的建议共220条。经过归纳整理以及分类后将这些建议主要分成2个大类8小类,主要包括:
第一大类:培训内容方面
(1)培训内容应符合农村实际情况
乡村基层医生培训的内容应该切合乡村的实际情况,应多介绍一些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在建议中,该条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建议依然被不少基层医生提起,可见乡村基层医生虽然已经进行了多次培训,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仍然是他们最想要继续学习与提高进步的。所以将这些基础性普遍性医学知识进行更清楚透彻地讲解与授教是培训课程设置所需重视的。
(2)医疗新技术,新形势的介绍与讲解
除需要上述基本的常见医学内容外,乡村基层医生还建议想多了解一些医学的新进展或者是最新的医疗技术动态等问题,也有提到了讲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方法以及开展健康教育等问题,这在“培训课程内容知识的需求”里也提及。可见基层医生同样关注一些医改政策、医学前沿等问题,在以后的培训中不可忽视对这些有关知识的讲解。
(3)中医药实用技术
虽然西医的自身特点及快速发展,使得其在基层医疗中越来越得到普遍运用,而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也导致中医在基层的比例减少。但中医的“简、便、廉、验”的特点也使得其在农村依然有比较良好的生存环境,并且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对中医的有很高的认同度,所以乡村基层医生会提出要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中医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
(4)疾病预防保健的相关知识
乡村基层医生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者,除了提供最基本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外,还应该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等其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全科的涵义。所以乡村基层医生同样需要接受包括预防、保健在内的系统的全科医学教育的培训,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服务。
(5)药物的适宜应用
现有的培训内容多数为疾病的诊断,而疾病的治疗则因为涉及药物随主治医生的不同和治疗药物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用药标准所以甚少会详细讲解。但合理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且《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基层部分)也陆续公布。《应用指南(基层部分)》是采用“以病带药”的方式,针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提出具体的用药方案。对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规范使用基本药物有很大的意义。
(6)医疗诊断辅助技术的应用
乡村诊所或基层医院虽然条件有限,可能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配备相应的医疗检验或影像设备,但这不代表乡村基层医生没有对此类医疗技术的了解需求,他们同样需要借助这些简单的辅助诊断技术如心电图、简单化验单、X线片来诊断疾病,所以也有多位医生提出了增加此类培训内容的建议。
第二大类:培训方式方面
(1)培训模式应临床与实践相结合
医生们认为光讲枯燥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这些内容对其来说在实际生活中可能没有多大的实用性,他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如何去诊断一种疾病并如何去治疗它,而疾病的诊断治疗只有理论知识及书面介绍与解释是不够的,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实现真正的效果,因此培训模式的制定应符合基层医生的实际需要,建议多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多进行临床培训、临床实际操作,有条件的还可以参观科室查房及诊疗过程等等。
(2)培训时间应该合理安排
多数医生对这样的培训学习有很高的积极性,均提议在适当的时期应多举办此类学习培训班,培训时间可安排在双休日或农闲时间,每次3-5天为宜,每年定期开展培训3-7次。对于乡村基层医生来说,他们接受培训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多举办培训班是非常受欢迎的举措。
三、对策建议
(一)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需贴切基层农村日常生活,也要适宜当地的基层医疗技术水平,以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从乡村基层医生最迫切需要的内容出发,讲述一些在农村中能真正用得到的知识。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应用,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是指适合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广大群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能够为广大基层、预防、保健单位的医药卫生人员掌握和应用的技术;费用较为低廉、广大群众在经济上一般能够承受的技g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适当培训,可以满足基层医生学习的需求,使他们能在基层卫生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采取合理实用的培训方式
大多数乡村基层医生已参加过多次培训,他们已经对一些理论知识已经比较熟悉,需要的是更多的实践操作,所以主要的培训方式应是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即先在课堂中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而后在相应的医院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或观摩的培训。但培训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每个地方不同的实际情况,根据乡村基层医生的需要,采取更加实用、灵活的培训模式。比如第一次参加培训或者是理论知识比较欠缺的医生,则可相应的多设置理论课程,而那些基础较扎实的已参加过多次培训的医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的机会。
(三)安排合理的培训时间,适当提高培训次数
基层乡村医生大多数是半农半医的身份,既要从事农业生产又要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且广大农村地区地土广袤,导致医生分布分散,不是所有时候都能集中培训。因此,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乡村基层医生的实际情况,将培训时间尽量安排在闲时的下午、晚上或是周末。培训时间安排合理了,医生才可以按时参加培训,有较高的出勤率是培训达到效果的一个基本保证。
其次,乡村基层医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一直很高,鉴于他们目前的实际需要,可以适当提高培训次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且每次培训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每年定期开展培训3-7次,每次3-5天为宜。
(四)设置适当中医药的内容知识
中医在农民群众中依然有比较高的民意基础,相当一部分农民群众对中医的有比较高的认同度。因为一般的基层医疗设备都比较基础,而一些中医诊疗手段,如针灸等不需要复杂的医疗设备,使用起来比较简单,疗效比较显著且花费比西医少,一些药材在乡村也容易得到。因此,针对当地常见病、多发病,制定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对中医、中药等方面进行培训也是十分必须的。
(五)注重乡村基层医生的全科发展
乡村基层医生虽然未被称为全科医师,但是他们现阶段的工作以及社会赋予其的责任就是全科医生的职责,所以乡村基层医生除了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外,还应该向农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等各种其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目前全国的全科医生紧缺,水平亟需提高,而在现在的培训中,往往是仅对医疗技术进行培训,但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训。因此,在以后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基层医生的全科发展,使全科医学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基层医生的心中,使他们能够真正明确自己作为基层医生所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
四、结语
首先通过对此次培训班调查结果的分析讨论,得出了目前乡村基层医生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在以后的培训中需要重视的一些内容,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乡村基层全科医生的岗位培训需要依据乡村实际情况,在培训内容上要切合农村的基本情况,使得培训内容更加合理、实用。同时,要利用乡村基层医生合适的时间每年多次开展具有多种灵活方式的培训,并增加实践操作的内容。同时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教育支撑与影响扩大作用,为乡村基层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睿.指导基层医生规范使用基本药物[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
[2]李顺平,李雪梅,孟庆跃.关于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9).
一、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终身学习是医生的必经之路”[2],2008年前卫生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3]及2010年前卫生部、中央编办等六部委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4]中都曾要求各大中城市均需全面启动全科医学继续教育,为基层全科医生提供高水平、具有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新的医学目标是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护健康;缓解疾病疼痛,减轻疾病痛苦;照顾并治愈病人,对不能治愈病人的照护;防止过早死亡,遵循临终关怀。而全科医生是经过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工作在基层,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方位、全过程负责式管理的医生。全科医生所担负的责任是实现我国新的医学目标的全部保障。但就我国目前现实情况的全科医生的基础是难以实现上述目标的。如何更快、更高质量地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胜任新的医学目标的基层全科医生,是我们高等医学院校对基层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所面临的研究重点。为进一步做好本地区基层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应针对本地区现状,开展相应的调查分析,制定适合本地区基层全科医生需求的、个性化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完善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相关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二、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的体会
1.授课对象及课程设置。2009年底,辽宁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健康管理中心、全科医学教研室通过了辽宁省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审,几年的基地建设中,我们与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及锦州市、朝阳市、盘锦市卫计委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故授课对象选择当地卫计委负责培训人员组织所管辖的市县区的基层全科医生,分别办班,每期学员人数200人左右,一座城市一年4期。课程内容根据对当地全科医生的调查需求及辽西地区的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工作压力等特点所致的疾病高况进行设置,授课教师均为辽宁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各专科的专家教授。目前已开展的课程有:《社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适宜技术及正确解读》、《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原则》、《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策略》、《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社区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综合管理措施》、《社区脑卒中的康复指导》、《晚期癌症病人的社区关怀》、《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社区干预》。另外,基层全科医生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在以后每年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完善课程内容,满足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基层医生的要求,将其培养成真正“六位一体”的“五星级”全科医生。
2.授课形式及考核方法。在讲课方式方法上,第一临床学院被选中的授课教师坐在一起集体备课,共同探讨,针对基层医生的工作性质、职称、学历、接受能力及既往的培训情况,结合我们长期对本科生教育的实践经验,决定采用LBL教学法(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与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传授内容过程中,结合基层工作的需求提出相应问题,将听课学员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将问题再集中上来进行统一讲解,不仅提高了基层医生主动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是增加了基层医生积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的兴趣。另外,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医学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对医学信息素养做出了具体要求,即“能够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得信息、治疗管理病人及开展卫生保健工作[5]”。而全科医生的职业需求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由于全科医生每天工作中的服务对象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科别,无论什么疾病均可能遇到并解决,所涉及的疾病谱相当广泛。因此,全科医生应该做到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从各类医疗信息资源中准确、快速地查询,并获取解决各种问题的信息,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基于上述需要,我们在面授教学过程中,随时向学员传授如何学会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如何主动自主学习,并征求学员的意见,什么样课程内容需求面授,什么样学习内容我们可以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模式,让学员自行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将问题提出,我们通过网络答疑,也可以在培训班上提出进行统一答疑。对于教学过程中学员的教材,我们选择印发讲义的形式发放给学员,效果较好。对于考核方法,我们采取现场考试、答疑形式,并按规定授予学分。
3.师资队伍建设。2009年初辽宁医学院全科医学教育刚刚起步时尚无一名经过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的教师,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是由公共卫生学院教师代授。半年后,学校选派了3名教师接受了卫生部全科医学教育师资的培训并获得证书。同年底又成立了全科医学教研室,通过了辽宁省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评审,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多个社区教学基地。有了上述基础,我们与辽宁省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老师联合,并邀请省各位老师帮助我们成功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全科医学教育师资培训班。培训班要求第一临床学院的各专科副高以上专家必须参加,包括辽宁医学院及社区基地在内,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共有100多人获得了证书。至此,我们的师资队伍加强了,不难胜任本地区的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但仍感师资严重不足,队伍急需建设。优质的全科医学师资是培养合格全科医生的关键因素之一[6],总结其原因,除社区教学基地外,辽宁医学院专职教师仅4人,其余获得证书的多为兼职教师。而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在全科医学发展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水平及素质提高。所以,要想做好本地区的基层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提高专科师资对全科医学培训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医院和社会要加大宣传教育和推广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力度,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一定的支持。
4.完善继续教育的建议。一是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对基层医生及护士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培训,不能只开展一次经考试合格即完成任务,必须根据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持续不断地向基层全科医生及护士传播医学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但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由于时间、交通及费用等诸多问题,很多学员在4期培训中仅参加1期至2期,根本达不到提高自身水平、满足基层需求的目的。基层医生工作忙、没时间,单位和本人不够重视,培训机构没有相关政策,仅把培训当成完成本年度任务、用学分及晋升强迫学员学习、学员收入低、不能承受学习费用等等因素,使得继续医学教育不能取得最终的效果。建议当地政府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使全科医生继续教育要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障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地方财政部门应加大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投资,提供更好的免费继续教育项目,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者也要合理安排好时间,在完成相关医疗工作前提下,重视员工的继续医学教育,提高员工主动自觉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完善课程设计和授课内容。二年的培训,在继续教育培训的方法上,我们做了调查,多数学员(83%)均支持教师面授,非常认可我们L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8%的学员认为采用远程教育的网络教学亦容易接受;而认可其他教学形式如讲座、座谈、演示、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刊物等方式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基层医生占有相当少的比例(仅8%)。因此,继续教育的形式毋庸置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课程设计和授课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科医生的工作与专科医生不同,服务的对象不分年龄、性别,提供持续性照顾,涉及的专业包括内、外、妇、儿等多个学科,提供综合性照顾,掌握的知识要求更深更广,服务的内容不仅有生理、心理,还有社会各层面的健康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必须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满足基层全科医生的不同需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从全科医生所从事的“防、治、保、康、教、计划生育”工作入手,循序渐进的逐一培训,并考虑职称和学历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按照需求办班,可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设定初、中、高级班的培养目标,真正起到对全科医生的指导作用。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健全培训体系。全科医生培训基地是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场所,对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师至关重要[1]。通过近二年的本地区培训,我们认为辽宁医学院的基地建设必须加强,按照国家“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培训基地基本要求”,建立健全培训基地的组织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师资力量,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备;学校领导和政府要认识到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同时给予全科医师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可以增强全科医学师资的岗位吸引力,留住现有师资并让更多的优秀人材加入全科医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来;建立健全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及监督体系,及时发现在培训中出现的各类缺陷并加以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每年均能招收学员,使得基地建设在实践中得以逐渐加强,培训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得以逐步完善。
三、基层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展望
高等医学院校承担着5年临床医学的本科教育,更重要的是对毕业后立志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学生及已在基层工作而未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3年规范化培训及其后的终身继续教育,因此,高等医学院校是肩负重任,必须面向未来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近十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有关全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新的政策,不断构建及完善全科医生继续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生培训制度,初步形成了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已经为基层卫生服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全科医护人员。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尽快加以改进。2010年8月,国家出台的《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中明确要求,将在2020年培养出30万名全科医生,平均每万名居民要有1-2名全科医生,农村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名全科医生,真正发挥全科医生的“守门人”作用,这就需要基层全科医生必须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才能赢得居民的信赖,而中国现实的问题不容忽视,人口众多、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70%的卫生资源仍然集中在大医院;现有的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学历低、技术水平低、业务素质不高;医疗设备不完善、培训制度不健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让人高兴的是我国政府正在对全科医学教育进行全面改革,将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服务作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举措,努力将医学从单纯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而加强全科医学教育是促进基层卫生服务队伍建设、保证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及深入、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科医生队伍会逐渐壮大,所以,全科医生继续教育模式的探讨将是我们目前的首要任务。
作者:张涛 徐军 单位:宁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关键词】临床医生 信息素质 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13-02
信息素质又称信息素养,2001年1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颁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标准》中明确指出:有信息素质的个人,应具有下列能力[1]:能够明确信息需求范围;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和信息源,把获取的信息整合到个人的知识体系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特定的任务;正确理解围绕着信息利用而产生的经济、法律及社会方面的问题,能够合理合法获取利用信息。一句话就是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获取、评价、利用和交流的能力。
医学科研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具有创造性、探索性、连续性、积累性等特点,其各个阶段都和医学信息不可分割。在医学科研工作中,捕捉、收集信息只是手段,信息利用是目的,信息创新才是本质。一个具有良好医学信息素质的医生,能够正确、有效的利用各种信息检索工具,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前沿的研究动态,及时收集国内外最新的信息资源,对所收集到得信息进行分类,并以历史文献信息为依据,对所收集到得信息进行科学、详实、客观的评价,淘汰那些低水平、重复的信息,达到去伪存真从而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的目的。并将获取的信息知识融会贯通,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加以借鉴和参考,少走弯路,始终站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前沿,提高科研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1 基层医院医生信息素质的现状
基层医院中,除近些年新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医生信息素质较高外,大部分医生的信息素质严重滞后,一方面,因医院自身条件和规模的限制,大部分基层医院的图书馆建设几近停滞,多数仍停留在以往每年只按计划购置一定量的医学期刊,且图书馆硬件设备严重不完善,缺少现代化的网络检索工具和数据库资源,使得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临床医生信息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基层医院因自身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的工作重心放在临床医疗工作上,使得临床医生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临床医疗工作当中,很少有精力再去开展额外的科研工作,严重影响了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热情。临床医生信息素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信息意识不强
信息观念与信息意识陈旧,疏于对现代信息知识的学习,自身的信息理论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对网络信息资源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2]。缺乏信息敏感性,不善于充分准确地表达信息需求,不会有意识地捕捉、搜集、整理信息。临床医生只有具备强烈的信息敏感意识,才会产生信息需求的动力,才会主动地、有目的地去捕捉、搜集和获取信息。
1.2 现代化检索能力不足
基层医院中大部分医生还停留在以往手工检索图书或相关学术期刊的检索方式,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检索方式检索水平低,有的甚至根本不会,缺乏基本的医学文献检索常识,不了解检索系统结构及检索语言,不懂得如何表达检索策略,检索查全率和查准率较低。不能及时、有效的把握本学科发展前沿,从而导致科研水平落后。
1.3 综合分析能力较低
部分医生虽然能够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检索工具,寻找到大量医学信息,但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无法将获取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融会贯通,只知道单纯的借鉴和模仿,无法从国内外最新的医学发展动态中发现新的科研思路和突破点,造成信息资源流失严重,自身发展严重滞后的现象。
2 如何培养基层医院临床医生的信息素质
2.1 加强医院图书馆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医院图书馆作为医院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的信息传播中心,是临床医生进行信息检索的主要场所。一个医院图书馆的现代化完善程度,与该院临床医生开展科研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基层医院应加大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力度,提供完善的现代化计算机检索平台,并与附近的医科大学和其他医院建立友好的医学数据库合作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医学信息网络,并积极主动为临床医生服务,协助他们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开展科研活动。
2.2 开展临床医生信息素质再教育
针对目前基层医院临床医生信息素质的不同,以医院图书馆为依托,对不同信息素质的医生采取不同的施教方法:对于年龄较大、临床经验丰富,但不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医生,在基本掌握计算机常规操作后,指导他们优先学习使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现代化互联网检索方法;对于临床经验丰富、基本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中年医生,指导他们了解网络数据库的内容,讲授一定的检索知识,针对自身发展需要,选择性掌握不同的医学专业数据库,使之能够及时把握自身学科发展动态,开展科研工作;针对临床经验不足,刚参加工作的青年医生,由于他们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的知识教育,且接受新知识能力强,上手快,是科研梯队的生力军,可以指导他们系统、全面了解网络数据库的结构和检索系统,培养他们的信息交流能力,充分掌握各种医学数据库的检索方式,辅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有效开展科研工作。
2.3 加强医生信息素质的自我培养
医院在加强临床医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同时,更应注重医生自身信息素质的培养。医院应有针对性的开展全院性的科研立项、申报、结题、成果鉴定等科研工作,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临床医生的积极性,鼓励临床医生多动手实践,开展科研工作,使之养成扑捉信息的习惯,在实践中积累、丰富自己的检索知识和及时占有信息的能力。使广大临床医生的信息素质不断提高[3]。
培养临床医生的信息素质,就是在于培养医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信息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到信息素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逐步形成对待信息素质的正确态度,培养医生利用信息、开展科研创新、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龚平新,提高医生信息素质,提升医院科研水平[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11):85-88
基层医生工作总结1
本人自从学校毕业以来,一直在__镇、___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医院工作,主要从事妇产科、公共卫生等方面工作。近年来,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科室同志的帮助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为人本理念,勤奋学习,遵章守纪,团结友爱,不断钻研业务,认真完成医院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基层医师的岗位职责要求。现将本人工作述职如下: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增强自身修养
在平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提高自身政治素养的同时,本人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二、遵章守纪,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做到团结同志,时时从集体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大家一起将业务工作做好;工作态度端正,服从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医院的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密切与居民群众的联系,努力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三、热情服务,扎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本人坚持热情服务,努力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精,做细,较出色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____等乡镇从事妇产科工作时,本人能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正常、异常分娩工作,开展妇产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并经常开展妇产科四大手术,四年多时间里,共接生婴儿__多个,诊治各种病症__多例,开展四大手术__多例;到本服务中心工作后,主要参与辖区内居民健康体检及健康状况调查,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开展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掌握区内人口基本健康状况,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
总之,多年的工作,养成了我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热情服务的品质,成为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内在动力。
基层医生工作总结2
本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以来,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各级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全面履行了一名基层医生的岗位职责。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身为xx市第xx届政协委员,始终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主导思想,坚持改革、发展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常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在医疗业务方面,本人一贯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责,本着为民众健康服务的思想,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多次被xx市委组织部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并被选举为xx市卫协会理事。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积极向社区民众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认真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义务,如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参与xx的监测预防工作等。
在工作中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从未出现任何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认真完成继续再教育的各期学习,并通过了各期的考核。
每年积极参加主管部门举办的规范化培训,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并经常阅读杂志、报刊和网络信息,学习了大量新的医疗知识和医疗技术,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扩大了知识面,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的医德和公众形象。
202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本人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完成作为一个基层医生的各项工作和任务。但在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努力克服理论上的不足和实际能力的不足,以期能够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基层医生工作总结3
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医疗下乡支援基层医疗工作的通知精神,受我院委派,于20__年2月到基层医院昌黎县医院内科进行医疗支援,为期两个月。
在对口支援期间,积极开展业务学习交流工作,不断提高对基层医院医疗卫生及救治工作的认识,并充分发挥我院医疗技术的优势,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医疗救治等方面给予支持,起到了学、传、帮、扶作用。现将下乡医疗期间工作情况及认识体会总结如下:
一、医疗任务完成情况:在昌黎医院期间,积极参加科室医疗救治工作。对疑难病人进行查房,及时了解掌握病情,并协助完成会诊工作,讨论救治方案及意见,促进病人早日合理救治和康复。在支援期间,对多例复杂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衰患者的诊治,给予相关指导。
二、利用查房带教与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言传身教并严格要求,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将一些国内、外领域的学科新进展带到基层医院,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同时我也亲身感受到了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收获、体会颇多。
三、发挥城市专科医生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主要从农村农民的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开展工作,在下乡工作中不断强化健康宣教意识,参加健康教育讲座,向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宣教,传授健康教育新理念,推广一级预防,努力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他们的防病治病和自我保健的知识和能力。
四、通过此次农村服务工作,我与对口支援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友谊,相互得益,互助互长。根据县医院内科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帮助年轻医生建立科研思维,在临床工作中寻找科研点,把我院的科研成果及技术与业内人员交换意见,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的农村卫生工作尽力。
一年来,我在院领导的指导下,在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在思想上、业务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以“服从领导,扎实工作,认真学习,团结同志”为标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面履行了医生的岗位职责。
这一年来,我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随便脱离岗位,以保证患者及时得到诊治。我遵守医务室制定的工作制度,按医院和医务室的基本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坚持正常门诊,对病员进行认真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严格按药性和剂量使用药品,遵守有关医疗规程,给病人开写处方,书写门诊病历记录。随时听取门诊病员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本人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基层卫生院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为了使自己的业务水准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我于XX年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并取得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于XX年4月至10月在县中医院内儿科进修,期间也曾在会宁县卫校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西学中,中学经典”的培训。通过学习从而极大地开阔了视野,很好地扩大了知识面。并且经常通过网络学习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基层卫生院的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术,能熟练诊断处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接待并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参加工作一年以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很少发生一起差错事故,也从未同病人发生一起纠纷。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无论是思想方面,还是业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并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但与自己的目标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学以致用,用有所成。在今后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对待患者热情周到,尽自己最大努力,更加扎实地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决策部署,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紧缺的问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根据市卫计局、市财政局和市人社局《转发关于印发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设岗位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阳卫函〔2017〕590号)文件精神,结合阳东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阳江市阳东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全科医生20名,现公告如下。
一、招聘对象
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医学类专业技术人员,年龄要求为18-45周岁(1973年1月1日至2000年1月1日出生,年龄计算截止于2017年12月31日)。
二、应聘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愿意长期扎根乡镇卫生院;
(三)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四)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且执业范围注册为临床类别全科医学专业或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的医务人员。
2、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经过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管理部门)认可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岗位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务人员。
3、具有二级以上医院工作经历和执业医师资格,从事内科、儿科临床工作5年以上,能够胜任全科医生岗位且有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书面证明的医务人员。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考: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城镇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惠民政策的实施,基层二级医院(介于乡级医院和市级医院之间)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尤其是儿科,季节病,多发病,流行病等也给医生带来了饱满的工作量。儿科患者,以婴幼儿居多,众所周知,婴幼儿因其年龄小,不会或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由于基层医院的儿科医生是门诊、病房兼顾,医疗工作量大多且繁琐,家属不易理解等原因,使得众多医生不愿意或根本不安心于儿科医疗工作,如何在基层医院做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笔者根据经验所得分析报告如下。
要有热爱儿童事业,全心全意为患儿着想的责任心
由于是儿科,患儿不会诉说,不舒服只知道哭闹,家长比较着急,有时诊室里能挤4~5个患儿家长,给就医环境增加紧张氛围,工作量大而繁琐,久而久之,容易使医生产生厌倦、不满情绪。如果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就会产生消极思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医生首先必须要有热爱儿童医疗事业的思想,要有坚定的敬业和献身精神,坚信自己所做的事业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要从内心热爱这个专业,一切都以患儿为中心,处处为患儿着想,不做有损患儿的事情。只有从内心热爱儿童医疗事业,才不会因工作繁琐而厌倦;才能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才能有利于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才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因此,必须得有这样的责任心。
理解家长,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
许多基层医院医生不愿在儿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家长难缠,易受气。儿科第一线的门诊医生[1],每天要接待许多来自各个村镇的患儿。这些患儿病情各异,家长想法和要求不同。如有的患儿因病就医很久,但疗效不显著,家长迫切希望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为他看病;有的家长觉得普通门诊解决不了问题,想找个专科医生;有的家长要求找上次为患儿看过病的医生,认为这样做可使医生对他的病情有个连贯的了解;有的外地来的患儿,希望给予指点等。面对的大都是农村来的患儿。家长的要求大都是合情合理的。作为一个基层儿科医生,对这些患儿家长,首先应满腔热情,体谅、同情他们的心情,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如不能满足时,也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医疗制度,和颜悦色地、耐心地向患儿作宣传和解释工作。这样做可以让患者及家长减少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温暖感。医生不能指责家长要求过高,更不能与家长争吵。首先要保持平和心态,多从患儿父母角度来看待,理解他们的心情,要采取宽容与忍耐的态度。其次,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从疾病的角度和患儿身体素质分析,对于病情要多次和家长沟通,医疗文书让家长参与并签字。现在卫生部有明确的规定沟通制度。取得家长的信任,使家长也理解儿科医生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或过激行为的发生。
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总结经验
笔者认为,这一点别重要,有了这一点,上面的第二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基层医院的病种多为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患儿是有口难言,小儿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方面不同于成人[2]。一切的病情都有待于医生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勤于、善于观察,才能及时地掌握患儿的病情变化,作出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使患儿能转危为安,从而有利于治疗和护理。而要做到善于观察,就要求医生必须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患儿的疾病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减少不必要的疏忽。因此医生在工作的同时必须不断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总结经验,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能治疗的,尽力在本院治疗;危重的患儿及时、适时的转往上级医院,以免耽误病情。
作风庄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
医生作风庄重主要反映在仪表及神态严肃、持重、沉着和冷静的工作态度,给患儿以正派、可信和认真负责的印象。医生在值班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具体诊疗和操作时要严格、仔细、有条不紊,而不是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要给患儿及家人以安全可靠的感觉。当医生走进病房查房和为患儿治疗时,立即成为患儿及家人注意的中心。医生的言语、举止对患儿及家长有很大的影响,有些患儿家长以医生的言行来评价医院的工作。如果医生谈笑风生,旁若无人地走进病房,家长就觉得医生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因而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如果医生神态安祥、衣冠整洁、步履沉着,当走到每个患儿面前,首先以亲切的语言询问患儿病情,家长就会产生病房如家,医生如亲人的感觉,从而产生美好的心情。现代的医学活动往往不是一个人能单独完成的,所以每个医生都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要正确处理好医疗中的各种关系。应该尊重不同学科和部门医生的意见。尊重上级,学习他们的经验。爱护下级,诲人不倦,共同前进。新老医务人员之间,要互教互学,取长补短;不应炫耀已长,揭人之短,高傲自大,同行相轻。同行内部或医患之间一旦发生矛盾,应该互谅互让,以医院集体利益为重,以患儿身体健康为重,顾全大局,不要计较个人恩怨得失。
讨 论
综上所述,要把儿科的医生工作做好,医生必须要有热爱儿童医疗事业的思想和责任心,能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总结经验,作风庄重,团结协作,顾全大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基层医院成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
参考文献
本报讯(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姚家琦)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晋升职称时,论文、学历条件,外语、计算机水平不作为必备条件。记者昨日从省卫生厅获悉,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近日联合出台《关于开展湖南省农村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将单独参加高级职称评审,“以业绩和能力为主”将是该省卫生系列评委对参评对象进行综合评审的“金标准”,同时将适当放宽论文、学历条件,以及外语、计算机水平等必备条件。
过去,我省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申报高级职称也实行了优惠政策,但由于受医疗技术、业务量、病种等方面的制约,加上学历、外语、论文、计算机能力等“硬件”的限制,通过的不多。2006年仅通过49人,2007年为80人。
从今年起,我省农村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实行“单独考试,单独评审”。专业设置凸显乡医特色,共设7大类24个专业。根据专业结构职务比例控制要求,对在农村工作时间特别长的医务人员适当放宽申报条件。考试更注重实践性、可操作性和解决农村常见疾病的能力。
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既可选择申报农村高级职称考试评审,也可申报参加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
基层医疗水平已不能适应人民健康需求
据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殷菁介绍,至2011底我国有乡镇卫生院37295个、卫生技术人员98.1万人;村卫生室662894个、乡村医生112.6万人。作为最基层的卫生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农村医疗卫生第一线,在提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维护和保障农民健康等方面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广大居民对健康的需求在迅速提升,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据统计,目前乡镇卫生院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为5.3%,在村卫生室具有执业资格的只有14万人,仅占从业人员的11.6%。
开展公益培训,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素质
加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乡村医生业务素质和临床技能显得尤为迫切。为此,中国农村卫生协会联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以岭药业共同开展“健康乡村中国行——全国基层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工程”大型公益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的业务素质与临床技能水平。培训内容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尤其重点培训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防治。
公益培训使18万乡村医生技能提升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农村卫生协会会长朱庆生十分感谢以岭药业对“健康乡村中国行——全国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公益培训的鼎力支持,他强调,一定要培养好师资,分3个层次,即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层次不一样,培养的人员水平不一样,所以对师资的要求、对教材的要求也不一样,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
安排师资培训225场,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熟练掌握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糖尿病、心律失常等临床常见病的诊疗技能,提升临床理论水平,能够指导下级医生对上述疾病的诊治,并能承担基层医生的相关培训工作。安排基层医生培训6000场,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基本掌握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卒中、糖尿病、心律失常等临床常见病的诊疗技能。提升临床理论水平,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村居民。
通过3年的培训,覆盖全国1000个县、5000个乡、100000个村,将使18万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医生提升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处理能力,并对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肿瘤等也有相当的治疗水准,真正实现预防疾病在基层,非急危重症的治疗也能在基层完成的目标。
链接
“健康乡村中国行”支持单位——以岭药业
为选拔优秀参赛选手参加上海的决赛,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 心决定联合举办浙江省社区医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知识竞赛和健康教育演讲 比赛。现通知如下:
【培训方式】
一级培训: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对各市的授课专家 进行先期培训。各市授课专家由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心脑防办的临床专家各1名组成 。一级培训已于2010年5月8日在杭州完成。
二级培训:由各市授课专家对各区/县的社区医生进行培训(要求各区县参加培训的社区医生 覆盖面为100%)。二级培训完成时间2010年5月9日至2010年8月30日。
【培训教材】
采用由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提供的统一培训教材及课件。
【参赛者基本要求】
1.每个参赛队由3名社区医务人员组成。
2.每队须指定一名普通话较好、语言表达能力强者为演讲比赛参赛者。
3.队中至少有一人会电脑PPT幻灯片制作。
【竞赛内容】
1.知识竞赛内容: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基层版)选取。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各 市竞赛题目由各市自定。
2.健康教育演讲内容:有关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或自我管理教育内容(参考演 讲题目见附件),演讲时间为8分钟左右。必须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其内容也是评奖要素之一 。
【竞赛程序】
1.初赛(时间5.9~8.30):12个地市的讲师5月8日在杭州完成培训后,回到当地组织以 区县为单位的知识竞赛和健康教育演讲比赛,最终选出1个优胜队代表本地市参加省里的半 决赛。
2.半决赛(时间2010.10中旬):以12个地市为单位组成12个队参加在杭州举行的全省半决 赛,最终选出3个优胜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长三角”决赛。
【评分方式】
知识竞赛每队三人同时参加,所得分为总竞赛分的50%,健康教育演讲比赛每队选派1人参加 ,所得分为总分的50%。
[关键词] 高血压;防治指南;培训;社区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 1)04_0295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4.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医改政策的全面实施,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治成为基层公共卫生的重点 内容之一。如何发挥医改效能,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平台,规范社区高血压的防治,提高血压 控制率,成为当前急需探索的一项重要内 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以下简称基层《指南》)的颁布,为基层社 区开展高血压管理提供了实用、可行的技术蓝本和适用的培训教材。2010年我市在社区 医生中开展了基层《指南》的全员培训和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培训教材:采用2009年基层《指南》和省统一下发的基层《指南》培训多媒体,为保 证学习质量,全市社区医生人手一册基层《指南》。
1.2 方法:
1.2.1 实施四级培训:市级师资由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临床专家和市心脑防办的疾病预 防控 制专家担任,参加省级培训;市举办县级师资班,辖区县级医院心内科专家和疾控中心慢性 病防治资深人员参加培训;各县(市、区)举办乡镇级师资培训班,辖区各社区具备中级以 上职称的社区医生和慢性病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以社区为单位开展社区医生全员培训,力量 较薄弱社区的培训由县级师资承担。
1.2.2 统一考核评估:全市统一编写基层《指南》考核试卷,培训结束后由各县(市、区 )下发,以社区为单位组织社区医生统一考试,得分≥60分为合格。
1.2.3 社区实践应用:对照基层《指南》要求,完善社区高血压防治方案,整理、核实 和登 记社区高血压病人。开展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分层和管理分级,实施分级管理,统一年终效果 评估标准,高血压控制率的统计采用时点达标方法。建立血压测量、病人评估、疾病管理等 质量控制方案,开展社区随访管理质量控制工作。
1.2.4 随访管理频率要求:实施《指南》社区按分级管理频次要求,未实施社区按省公 共卫生服务要求每季度一次随访管理。
1.2.5 血压值尾数偏爱现象调查:随机抽查辖区5个社区100名社区医生的高血压随访管 理中 的血压测量结果,每名医生抽查2009年10月和2010年10月各10个血压登记数据,发现其中某 一尾数值≥35%的为有血压值尾数偏爱现象。
1.3 评估指标:①高血压发现率:发现高血压患者数与当地总服务人口数比例。② 规范管理率:应用《指南》社区按分级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占年度登记管理高血 压患者数的比例;未实施社区按省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完成随访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数占年度登 记管理高血压患者数的比例。 ③高血压控制率:指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压达标(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3.0版统计软件,统计数据采用百分率和卡方统计,P
2 结果
2.1 培训结果:全市参加基层《指南》省级师资培训3人,举办7期市、县级师资培训,累 计培训各级师资259名。举办社区医生基层《指南》普及培训班116期。全市3543名社区医生 ,参加培训3528名,培训覆盖率99.58%。经笔试考核,考试合格3533名,合格率99.72%。
2.2 实践应用结果:
2.2.1 门诊≥35岁首诊病人血压检测情况:全市116个社区门诊均开展≥35岁首诊病人的 测压工作,发现疑似高血压患者进行2次复查,确诊病人列入随访管理,结果见表1。且在高 血压随访管理中,血压尾数偏爱发生率由2009年的35%下降至12%。
2.2.2 截止2010年底,全市116个社区全部完成对高血压病人的危险分层和管理分级,其 中44个社区按基层《指南》要求全面实施对高血压病人的分级管理,占总社区的37.93%。
2.2.3 2010年全市累计登记高血压病人329835例,平均检出率7.53%,发现率≥8%的乡 镇52个,分别比2009年上升12.05%和85.71%,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见表2。
2.2.4 全市44个实施《指南》社区的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规范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与尚未实施《指南》社区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3。
3 讨论
高血压以患病率高、病人数多、病程长等显著特征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 病和重点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 1]。社区医生成为高血压防治的骨干力量,如何提高社区医生的高血压的管理能力,建 立一种 可持续发展的高血压社区疾病管理模式,真正将心脑血管病的防治关口前移,是值得重视的研 究方向[2]。2010年我市实施基层《指南》培训结果表明,基层《指南》实用性强 ,培训效果明显,有助于高血压防治的关口前移,宜作为社区医生的培训通用教材。
2010年绍兴市高血压的发现率由2009年的6.26%上升至7.53%,发现率≥8%的乡镇由2009年 的24.14%上升至44.83%。结果表明,通过基层《指南》全员培训,社区医生的管理技能 得到有效提升,自觉利用社区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等途径,发现新发和漏检的高血压患者, 促进了高血压患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管理,为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奠定 了基础。
医改的出台为全面推进我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了政策和经费的保证,基层《指南》 的出台为社区医生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了有效的知识和技术保障。社区医生利用《指南 》提供的多种高血压药物治疗组合方案,为高血压病人进行规范治疗,有效提升了农村高血 压病人的规范用药率和血压控制率。2010年我市实施基层《指南》社区的高血压控制率较未 实施地区增长13.79%,效果十分显著。
基层医生是社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提高基层医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更新、管理能力、诊 治水平),增加病人的信任度,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关键的关键[3]。基层《指南》 在我 市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对基层社区医生实施定期和针对性的医学继续教育,使他们熟悉和 应用基层《指南》等技术性规范,是提升社区医生的疾病管理水平,促进社区高血压综合防 治工作深入持久开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广勇,顾东风.心血管病社区人群干预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慢性病 预防与控制,2000,8(1):46-47.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常见病;分级诊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83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保障民众健康上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ZW(]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0号,2015-09-11[ZW)],要求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并建立常见病分级诊疗。本文主要从常见病分级诊疗的视角,根据《意见》要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探究新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以满足民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常见病分级诊疗需要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
11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完善首诊制
常见病分级诊疗是根据各级医疗机构应具备的医疗服务能力,按照病种制定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和规范。这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明确职责,完成病种目录范围内的诊疗任务。基层医疗机构位于医疗体系的最前沿,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民众,其诊疗任务也就是更加清晰、重要,即既要完成病种目录范围内的诊疗任务又要做好患者双向转诊工作。因此,落实常见病的分级诊疗,完善基层首诊制、健全相关保障制度即变得尤为重要。
12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常见病分级诊疗需要各级医疗机构能够完成其病种范围内的诊疗任务。这样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做好常见病的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扮好“守门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民众才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才会将患者留在基层;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完成医疗体系赋予的职责,更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所以,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才能落实常见病分级诊疗,才能促使基层卫生服务的模式的创新。
13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加强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包括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做好居民医疗、保健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根据各省常见病分级诊疗推行情况来看,都是以慢性病为突破口,逐步推进规范的常见病分级诊疗。由此可知,加强健康管理可以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地民众的健康状况,对慢性病进行实时的医疗防治和健康管理,构建民众健康档案,更好地保障民众健康。
2创新基层卫生服务模式的相关对策
21建立以全科医生为基础的基层全科服务
全科医生具备多学科的医学知识,并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他们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载体,可以规范常见病分级诊疗,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承担一定范围内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做好患者上转医院的分诊和下转基层的康复治疗。然而,当前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和培训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需要健全全科医生培养机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全科医生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还要适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当中。此外,在医疗体系内明确社区全科医疗服务与医院专科医疗服务的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综合性和可及性。[1]
22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
首先,在人事机制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聘上岗;并且实行以绩效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其次,改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施行按病种报销和预付制度,并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再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信息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诊治流程,以此保障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得以执行。复次,根据波多里奇的医疗服务评价标准[2],结合服务目标,建立以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任务、效益和质量、服务态度和社会满意度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1]最后,成立基层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对基层医疗服务进行监督,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提出整改意见。
23引入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手段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渐普遍的互联网络,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医疗保健信息。引入信息化手段助推基层医疗模式的转变:其一,利用互联网建立远程医疗,进行网上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将上级医院优质资源引导到基层;其二,利用互联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其三,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基层医生可以掌握区域内民众健康动态,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其四,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规范各类登记资料,实行患者信息共享,完善居民健康档案。[3]
24加强与养老、康复机构的合作
当前我国已是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高,养老、康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的合作。将基层医疗资源伸入到养老、康复机构,方便老年人在突发急危病时的抢救和会诊、转诊,以及为老年人和康复患者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建立老年、康复机构内人员简历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进行体检等方面的服务。这样既能为基层医疗机构拓宽医疗业务项目,又能对特殊人群加强并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人群的健康保障和基层卫生保健的发展。
25提倡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病床”服务
早在1984年,由当时的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ZW(DY]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卫生部,1984-11-25[ZW)],开始向全国全面推广“家庭病床”的服务方式。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为医疗康复场所,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医疗和护理,既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以减轻家庭在医疗护理上的经济和人力负担。通过家庭病床的设置,可以使基层医生与各家庭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疾病普查、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同时,家庭病床的设置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危重疾病的康复。因此,针对当前的医疗状况,应当大力提倡家庭病床,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26完善居民的健康档案
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上,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家庭为单位,建立每个人健康档案,重点加强老年、妇女、儿童、孤寡、残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等群体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患者应在健康档案上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识区分。在填写健康档案时要以SOPA即主观治疗、客观检查、评价、计划地要求填写,并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在居民健康档案的记录上,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到居民信息收集及时,每年至少对居民随访记录四次。在健康档案管理上,要有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统一编号、分类保存;并以动态管理的方式做到纸质和电子的档案两种形式的保存。
C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常见病分级诊疗为中心,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医疗、保健职能,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居民提高更安全、高效、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英洁,李永秋,王丽君,等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构建与运行[J].山东医药,2014(4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