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心理医院老年人工作

心理医院老年人工作

时间:2022-02-22 04:23: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心理医院老年人工作,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心理医院老年人工作

第1篇

2005年1月~2006年12月,根据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对32例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进行亲情般的护理,使患者很快适应了角色转换,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早日康复出院。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5例,年龄60~85岁。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2例,术后15~30天康复出院。1例患者在出院前1天因情绪激动上街负重行走被摔倒后出现人工假体脱出,再次复位术后康复。1例因全身衰竭死亡。

2 骨折后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以及骨组织疏松脆弱,关节僵硬、肢体活动时灵活性和代偿能力较差。本组32例老年患者,受伤后患肢活动障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7例已失去老伴,伤后由子女照顾,其余患者均与老伴同住,伤后由老伴及子女共同照顾。在与他们的沟通中得知,本组患者均退休在家或在家务农,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也不高,因而使得这类老年人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的性情也比较郁闷,处事小心,易于伤感。这次意外伤后住院,精神上受到打击,有5例患者受到子女的歧视或抱怨,精神上感到孤独和痛苦。

3 老年患者的护理评估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收集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经济情况、生病前的工作及性格,判断患者的病情,详细了解个人情况,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心理反应及住院期间、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护理计划,以便采取实施亲情护理的对策。

4 住院期间的亲情护理

4.1 手术前的亲情护理: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做好入院宣教工作。像女儿般关心、体贴这些老年人。给患者或家属良好的第一印象,可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使之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同时告诉患者在整个住院的过程中会尽力照顾,让患者的心贴近自己,再进行心与心的沟通,进一步了解对方内在的心理活动,这样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能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对失去老伴的患者 应经常与他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患者。另一方面向患者讲清手术目的,介绍同种病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讲明患者配合及术后主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护理人员生活上处处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让家属子女认识到不能忽视了对老人的关心,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到医院陪伴。最后告知患者术前注意事项,术前护理的准备工作,比如饮食护理(特别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帮助他们严格控制血糖)、更衣、摆、输液、药敏试验、皮肤准备、术前用药等取得配合;介绍麻醉师及麻醉方式,参加手术的医师的技术水平、治疗经验,介绍同类疾病的康复情况,现身说教,增加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安全感,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减轻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告知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处理办法(如持硬麻术后去枕平卧预防和减轻头痛等)。糖尿病的患者,为患者制订糖尿病饮食,向患者说明血糖过高会影响伤口愈合,造成伤口感染,所以必须遵医嘱控制血糖和饮食。对伴有高血压的患者每4小时监测血压1次,直至血压正常。

4.2 手术后的亲情护理:手术结束返回病房时,护理人员热情地接待患者,让其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教会患者保护切口敷料及伤口负压引流管勿脱落,向患者讲明手术后伤口疼痛的必然性及应对方法,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摆好患肢,同时向患者的亲属交代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时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真正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

4.3 康复期的亲情护理

4.3.1 早期功能锻炼:手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告诉患者家属其重要性,防止人工假体脱落。术后次日指导患者训练股四头肌收缩和做踝关节、足趾跖屈背伸锻炼,每次锻炼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3次。同时做健侧的抱膝运动,健肢的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提高床面15度。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活动。

4.3.2 中、晚期功能锻炼: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拆线后就可以做屈髋、屈膝练习。并可扶拐下地或在骨科牵引床上站起扶杆做患肢不负重的行走。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病率最高,尤其是卧床时间长的患者。责任护士经常指导、检查患者肌肉按摩、关节活动情况,对做得好的及时鼓励。同时借助骨科牵引床的拉手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老年人怕麻烦不愿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 000~3 000 ml。每日尿量应保持在1 500 ml以上,达到生理性冲洗,促进细菌的排出,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4.3.3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2天,责任护士进行出院指导,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诉患者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一般是4~6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缺血坏死,嘱其不能让患肢过早负重、不能蹦跳,以免假体过度磨损,不能弯腰拾东西,不能坐矮凳,避免一切过度屈曲髋关节的活动,一旦发生脱位,应立即制动就医处理。伤后4个月经X线复查确定骨折愈合后,才能开始逐步负重。并嘱咐患者多食用含钙较多的食品。多晒太阳以增加骨密度。吸烟和饮酒可使骨量减少,成骨细胞功能下降,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帮助患者主动戒烟、少饮酒。继续加强功能锻炼,介绍加强体育锻炼方法,增强体质,防止再跌倒发生骨折。术后1年到医院取内固定。

5 讨论

5.1 亲情护理实现了人文关怀的服务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给予关心和关注,既可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显现为护士个体的素养和品格,它是护士追求真善美的一种实践过程。通过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亲情护理,缩短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心理沟通联络了感情、增加了信任,及时地为患者解决心理上和生活上的问题,从而消除了其紧张、恐惧、害怕的心理。使老年患者心身处于最佳状态,为疾病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5.2 亲情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亲情护理的实施,护士们在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指导患者康复的工作过程中,自发性加强学习,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掌握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拓展护士的知识面。亲情护理在每一个护理环节的运用,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新型的护患关系,加深了患者的理解与支持,提高了护理质量。护士的言行、沟通技巧、护理方法又提高了护士的护理技术。

第2篇

[关键词]老龄化;社区;养老模式

[作者简介]袁霞,遵义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副教授,贵州 遵义563002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184-03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现象或过程。在国际上,一般以60岁或65岁为老年人的年龄起点,老人比重占5%-10%称为成年型人口,10%以上为老年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向老年型人口的转化以及在老年型人口内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都是人口老化。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5亿,2014年将达到2亿,2026年将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也就是说,到2015年左右,中国将从“人口红利期”转为“人口负债期”。中国已经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人口老龄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同时,银发产业也随之兴起,各地相继建立了各种养老服务体系。但是,由于社会为老年养老提供的资金薄弱,老年养老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内容和项目很少,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素质较低,服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服务意识差,服务技术不规范,所以我国目前基本上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将难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高峰。为此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以社区为依托,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形成一个社会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养老模式。

一、社区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最佳载体

社区就是指居住在共同的地域空间,成员间有共同的情感联系,具有共同的利益,由一定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共同体。我国城市社区基本上是以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为基本单位。社区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最好载体。首先,它符合老年人的心理,有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到老年都很怀旧,他们希望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看到熟悉的邻居和街坊,喜欢自由自在。社区居家养老则正好符合老年人这一心理需求。其次,它有利于巩固家庭养老。养老由家庭转向社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国力有限,不可能马上就实行社会养老。再加上我国素有家庭养老的传统,这就使得社会的养老机构不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如贵州省遵义市两城区有三家老年公寓,平均人住率只有30%-50%。而我们以社区为依托,让老人住在自己的家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也可以享受社区有关机构和人士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等。这既有助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推动社会养老化进程,减轻家庭中子女和其他人员的养老负担,也能使老年人充分享受儿女亲情的温暖。最后,它能充分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住进养老机构,一般来讲,费用都是比较高的,而目前在我国有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老人中,高收入和无生活来源的老人只占少数,绝大部分为中低收入者,不可能承担过高的收费。但居家养老则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资源优势,成本低,既适合老年人的经济承受力,又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综上所述,社区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最佳结合点,在居家养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目前社区居家养老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一直基本上是家庭养老,社区服务发展缓慢,社区居家养老也还处于探索过程之中,所以社区居家养老还存在不少问题。

1.观念落后。意识淡薄。在我国,大多数人认为养老是家庭的事。所以许多人对社会养老助老持冷漠的态度,有关职能部门也只是把这一问题挂在嘴边,说说而已,没有实际的行动,以致于社区居家养老停滞不前。

2.服务对象单一。社区居家养老应该是全体老人的事,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服务对象主要是孤寡、独居、困难、残疾和高龄五类老人,一般老人则较少考虑,覆盖面不广。

3.服务内容较少。目前在社区服务中,大多数社区都建立了老年娱乐活动中心,组织了老年活动文体队伍,也有一些医疗保健等。但实际上有些社区老年娱乐活动中心只有一间麻将室,老人读报、聊天的项目基本上没有,同时家庭护理、心理咨询、精神慰籍服务也很缺乏。

4.专业人员较少。素质较差。目前在社区服务中从事服务的人员,基本上是下岗人员和外来人员。他们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没有经过专业的知识培训,只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家政服务和护理。有些素质较差的人员在服务过程中还存在讥讽、打骂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

三、加强社区居家养老的对策和建议

1.把社区居家养老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宣传力度,不断完善和健全老年服务事业,提高社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多渠道筹措资金。由于我们国家生产力水平低,要想政府在养老上面投入较多的资金是不可能的,而且世界上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单靠政府来解决所有的老龄问题的。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办法,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助老年事业,街道和居委会出资等形式来解决社区居家养老资金不足的问题。

3.服务对象社会化。改变过去社区老年服务对象单一的状况,社区服务面应向社区内的全体老人,让所有老人能够真正享受到社会的温暖,把社区看作自己的家。

4.服务项目多样化

(1)开展托老服务。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户占全国家庭户总数的22.83%。按这样的结果计算,全国至少有2340万名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而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空巢”现象将日益突出,预计到2010年这种“空巢家庭”将达到80%以上。这一部分老年人如何安度晚年?我们可以在社区中开展托老服务来缓解这一问题。托老服务,就是以老年公寓和日间托老所为组织依托,为身边无子女、或子女工作特别忙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这既解决了子女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工作,也可以满足老人的需求。另外,条件好的地方还可以把托老所和幼儿园建在一起,老年人既可以照顾小孩,还可以受小孩天真、快乐的情绪所感染,幸福地生活。

(2)加强社区老年人家庭医疗护理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开始逐渐缓

慢地衰退,进入老年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加快,老年人也就成为了疾病的高发人群。卫生部曾经统计过,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而且许多老年人子女不在身边,行动也不方便,以致生病了不能及时就医。为此,应该发挥社区方便、快捷的优越性,加强社区的家庭医疗护理工作,使老人们能及时就医。如设立家庭病房,即医院、社区医务人员深入到家庭中去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一种形式。这既扩大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范围,增加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站的收入,又可以方便老年患者尤其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地就医,解决了往返医院不便的困难,还可以节省一些医药费和其他开支,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3)开展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现在许多老年人的活动基本上是上午老年妇女到比较宽广的场所跳健身操,老年男子出去遛鸟,下午在一起打打麻将、下棋等,晚上在家里看看电视,活动比较单一。为了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老人之间的交往,社区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成立老年人自己的活动群体,如老年健身队、老年棋类队、老年体育队等,并且尽量参加到各种社会活动和各项比赛中去,这样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同时,在社区内设立老年活动中心,让他们在那里读书、看报、聊天、搞小型的演出等,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要,让他们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4)成立老年就业中心,发挥老年人的余热。对于社区内低龄、有知识、有技术的老年人,社区可以适当介绍他们到企业、学校等任职。如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以健康低龄老年人为主体组成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德育行动、宣讲行动、监察行动、护苗行动和关爱行动,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同时社区老年学校的课程也可以让他们担任,并付给一定的报酬。这样就使老人们感到自己并不是社会的包袱,而是社会的有用之人,也就会更多地投身到社会活动中去。

(5)提倡老人自我服务。组织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为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服务,同时确保低龄老人在达到高龄后也能得到服务。这有助于社区内形成人们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照料的好风气,同时也可以增强群众的自我保障意识。

5.建设一支专业化的队伍

(1)对于社区中的管理人员,要加强管理知识的学习,科学的进行社区管理。同时社区中负责管理老年人工作的管理人员,要进行老年学、老年医学和老年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和培训。

第3篇

新疆库尔勒解放军第273 医院骨一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841000

【摘 要】总结38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术后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

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主要是老年人骨质疏松,摔伤后导致的股骨颈骨折。我科对38 例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现将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8 例, 女性20 例, 年龄60~~75 岁。均实施了全髋关节置换术。

2 术后护理

2.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手术后对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样饱和度实行严密监测30 分钟一次,待病情平稳可改一小时一次[1]。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皮肤黏膜的色泽、温度、湿度,并观察尿量,尿量是一个很实用的指标。

2.2 卧位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一般采取平卧位,给予患肢穿丁字鞋,保持中立外展位,防止患肢髋内收外旋和关节脱位[2],并可在患者双腿间夹软枕。手术两小时后定时翻身,防止压疮,注意翻身幅度不宜过大,动作轻柔。

2.3 术处局部情况的观察

严密观察患肢敷料情况,保持术处敷料清洁、固定。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在切口处置一引流管,一般情况下24~48 小时拔管,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畅,防止脱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正常情况下,术后第一个8 小时引流液量≤ 250ml。

2.4 心理护理

由于本组患者均为老年人,针对患者的复杂心理,采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患者为主,制定恰当的心理护理计划,观察患者及家属反应,及时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思想负担,并通过全髋关节置换联谊会,患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鼓励,建立健康行为,促进康复。

2.5 预防并发症

2.5.1 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护理

据文献报导,老年人深静脉血栓发病率高,与老年人凝血因子增高,小腿肌肉泵作用减弱有关[3]。加之患者长时间卧床,更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一旦脱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应鼓励患者早期进行肌肉和关节的功能锻炼,并且严密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周围静脉充盈度,如患肢皮肤发紫,皮温较健侧低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5.2 脱位的预防与护理

向病人说明脱位的严重后果,从而从思想上提高重视,正确指导患者卧床期间肢体摆放姿势和搬动方法。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避免过早行高抬腿活动,如一旦脱位,应立即制动从而进一步处理。

3 功能锻炼

3.1 床上训练

麻醉恢复后,鼓励患者踝关节主动屈伸,促进血液回流,股四头肌、臀肌等长收缩练习;深呼吸练习并指导上肢肌练习。

3.2 转移训练

术后4~7 天,先在床上坐起,取半卧位,坐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0 分钟,每天4~6 次。

3.3 步行训练

术后7~8 天,可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辅助步行,注意纠正患者的步行姿势,转身时,如果患者向患侧转,应先让患肢向外迈一步,后移助行器,再跟上健肢,如向健侧转则相反。

4 出院指导

与患者共同制定出院后训练计划,要求每日完成,制定成册,并电话随访。避免坐位时向前倾及弯腰拾物。术后6周勿交叉双腿,勿坐沙发及矮凳。告知患者如身体其他部位出现感染病灶,应及时就诊。嘱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

5 小结

对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预防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经济负担,加强心理护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向敏, 金伟, 谢光明等. 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43 例[J].广西医学,2008,30(7):1048-1049.

[2] 华蕾, 宋艳霞, 孙燕.34 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99-600.

[3] 尤奎成, 侯平.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相关问题认识[J]. 医学综述,2011,17(3):393.

作者简介

第4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也不断增长。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一亿多,由于老年人多骨质疏松,灵活性差,行动不便,不慎摔倒后常引起髋部骨折。临床表现为不能站立和行走,髋部疼痛,患肢缩短,屈髋、内收或外旋畸形,肿胀及功能障碍。在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护理界的重视,尤其对髋部骨折的老年人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减轻他们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生命质量[1]。同时可以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曲阜市中医院共收治老年人髋部骨折后患者126例,其中男59例,女67例,年龄60~95岁,平均71.8岁。我们主要采取床旁个体指导的方式,对患者及陪人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1 入院指导

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排在有拉环的床上,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迎接患者,以诚挚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接触,耐心认真的听取患者对疾病的感受和陈述,使其产生信任感。向患者及陪人介绍病区的一般环境,介绍同室病友,使其尽快适应新环境。

1.1 心理指导 老年人髋部骨折后,对疾病的治疗方法有恐惧和紧张心理,如是否需要手术?担心手术疼痛等。对疾病的预后和今后的生活顾虑重重,如今后生活能否自理?能否自己行走等。老年人入院后离开家庭及所熟悉的人群,来到陌生的医院,患者有孤独感。护理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1)护士应同情患者,给予心理安慰,争取家人的配合,在经济上、精神方面给患者支持。(2)护士要学会掌握语言的艺术,入乡随俗,对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称谓,如:“大娘”、“大爷”等。使患者感到亲切,有些老年人听力差,谈话时可离近一些或加些动作语言,同时减慢讲话速度。(3)给患者积极地暗示,告知患者老年人髋部骨折很常见,我们治愈的很多,您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使患者消除紧张和担忧,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坚定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1.2 大小便指导 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需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患者入院后应首先教会患者及陪人如何使用便器,放便盆时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将便盆放入,接触体表处垫以软垫保护皮肤,不可使用脱瓷的便盆,防止擦伤皮肤。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女患者使用特制的尿壶。

2 术前教育

2.1 饮食指导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常因牙齿松动咀嚼困难,加之胃肠功能减退而导致营养状况较差。因此,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的耐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的易消化饮食,制作时注意细、碎、软、烂,以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多食含钙食品,如牛奶、豆浆、豆腐脑、小虾米、排骨汤等食物,以补充钙质促进骨折愈合。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2.2 功能锻炼指导 首先介绍锻炼的目的和重要性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运动,用健侧下肢屈膝支撑于床面,双手吊住拉环(无拉环时,让患者两肘支撑于床面),使臀部离床,停顿5~10 s后放下,也可双手垫在臀下并按摩骶尾部,这样可防止骶尾部褥疮。指导患者做健肢及患肢的足趾和踝关节充分运动,以防止废用性萎缩。教会患者掌握深呼吸训练的方法,做10次深呼吸后,再于吸气末屏气3~5 s,能增加肺的潮气量及肺顺应性,每天3~4次。教会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以清除肺残气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肺单位气体交换量,防止坠积性肺炎。

2.3 牵引患者的指导 勿将牵引锤任意移开,即使改变姿势时也不要放松,保证有效牵引,毛毯及被子不可放在牵引绳上,牵引锤不要垂在地上或床上,不可过度摇动以避免碰撞。骶尾部要放棉垫以免出现褥疮。

3 术后指导

3.1 手术当天 给患者及陪护讲解术后去枕平卧6 h的原因,并于6 h后进食进水。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足尖向上,为防止内收及内旋两腿间可放外展架或厚枕头,必要时准备合适的防旋鞋。待麻醉清醒后肢体感觉恢复,鼓励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上肢运动,足趾及踝关节的屈伸练习,继续做深呼吸。

3.2 术后1天 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每个动作保持10 s,每组做20~30个,每天2~3次。继续做患肢踝关节的背屈和屈趾活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佳措施。

3.3 术后2天 可进行屈膝练习,角度不可过大,以免疼痛,让患者将足跟向臀部滑动,保持大腿不向内或向外偏斜,保持1~2 min,再帮组患者将膝关节伸直,每组做15~20个,每天2~3次。继续进行健侧下肢及双上肢锻炼。翻身时应左右45°侧翻,如必须侧卧时两腿间应加枕头,防止患肢内收内旋位。

3.4 日常生活指导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穿袜时伸髋屈膝。

3.5 上下床指导 让患者先坐在床边,适应后再扶床站立,如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骨水泥型术后3~5天可离床下地,非骨水泥型术后1~2周下地,下床方法:从健侧下床,协助患者先坐起,移至健侧,健肢先离床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他人协助患者使患肢离床着地,再扶床站立;上床时先上患肢,再上健肢。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6 指导使用拐杖 开始使用双拐时要小心,练习时要有人在旁边扶助,防止摔倒。一般术后1周可扶拐行走,行走时患肢保持外展30°,活动量由小到大,上楼健肢先上,下楼时柺先下,再患肢,健肢最后。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到单柺再弃柺行走。弃柺后的老年人外出时,最好使用手杖,既可减轻下肢负重,还可提示其他行人及车辆,本人行动不便,请让行。

4 出院指导

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避免侧卧,6个月内避免患肢的内收及内旋动作,不盘腿,不翘二郎腿,不坐矮凳子,不负重。继续坚持练习在院期间的锻炼方法。以后走路要小心,特别是下雨、下雪及晚上尽量不外出,防止再次摔伤。出院后定期复查,一般1、3、6个月到门诊复查,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有意外情况随时复诊。骨科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通过对126例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健康教育,使我们体会到健康教育不仅是治疗护理的需要,可以使患者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使患者增加了对护士的信任感,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为出院后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科学的功能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参考文献

第5篇

执 行: 严 敏

指导专家: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龚树生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张学渊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程靖宁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耳聋已经成为仅次于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常见慢性疾病。老年性听力损失与耳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有关听力损失与耳病预防、发现、治疗和康复的知识,切实提高人们的爱耳、护耳意识,唤起全社会理解和关注老年人的听力健康,已是当务之急。

人老了,耳朵怎么就不好使呢

王大妈今年70岁了,一向身体硬朗,退休以来就承担着照顾小孙子的重任。近几年来,儿女发现跟老妈说话越来越费劲,一句话说三四次也听不明白,总是打岔。“人老了,耳朵不好使了”成了王大妈的口头禅,儿女要带她去医院检查,王大妈总拖着不去。但后来王大妈接电话也听不清了,路上好几次听不见汽车喇叭响,险情重重。于是,子女硬带着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已经是中重度老年性耳聋。

可以察觉的听力减退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龚树生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耳聋的发病率是逐渐增高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耳聋发病率在30%左右;到了70岁,这个数字就增加到40%~50%。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它的发生率超过60%。尽管如此,目前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的耳聋都不够重视, 认为人老了出现耳聋是正常的现象,有的人甚至根本不承认自己耳朵不好。其实,龚教授说,耳朵是一个很敏感的器官,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需要对老人的听力状况格外注意:

说话声音很大;

经常侧着脸与人说话;

说话时非常注意对方口型;

经常要求别人重复所说的话;

与人说话时经常“打岔”,答非所问;

看电视时音量开得很大,别人觉得很吵,他却才觉得刚好;

要求别人站在自己的一侧说话;

听力下降同时伴有耳鸣,或者眩晕。

龚教授提醒,当老人出现耳聋的相关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以免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要能充分重视、妥善应对,老年人的听觉能力减退也是可以延缓甚至是预防的。

听力损失危害不小

听觉是人们感知周围环境、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功能,也是与他人交流的基本工具。当听力损失出现并逐渐加重,就会导致沟通障碍,而听力损失造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因沟通障碍而造成的各种不良后果。

由于无法正常感知外界、获取信息,逐渐被隔离于社会之外,就象被罩在玻璃瓶子里,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却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

因长时间无法与他人正常交流,会变得偏执、乖僻、抑郁、多疑,容易走极端,并逐渐避开他人,甚至封闭自我。

听不见周围的声音会令人失去安全感。

因许多与听觉或交流相关的娱乐活动受到影响,可做的事越来越少,久之易诱发老年性痴呆。

>> 小贴士

听力自检小测试

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您可以检测自己的听力是否有问题——

最近是否常常感觉别人的谈话没有以往清楚?

是否听轻声小声时理解困难?

较长时间谈话后是否感觉疲劳?

是否经常问别人“你说什么?”

聚会时是否常听不清别人交谈的内容?

吵闹的环境中是否无法听见别人说的话?

打电话交谈是否有困难?

听歌或听戏时是否感觉变调或声音变小?

是否经常听不到电话铃和门铃?

耳朵里是否常听到嗡嗡声或蝉鸣声(耳鸣)?

别人是否觉得您广播或电视音量开得太大?

周围的朋友和家人是否认为您的听力在下降?

如果答案中有3个以上的“是”,应尽早到听力中心检查和确认听力情况。

衰老带来听觉减退

声音的发生是一种振动,称为声波。声波通过外耳集音,沿外耳道传至鼓膜,带动中耳内3块人体最小听骨的振动,将此声波的振动放大并传至内耳,内耳感受到这些振动,人们就听到了声音。

正常人的耳朵大约可分辨出40万种不同的声音, 因此我们能听到世间各种美妙的声音。然而,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各个器官都逐渐衰老,听觉系统同样也会衰老。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张学渊说,老年性耳聋是由于听觉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是一种退行性变化,主要表现为高频听力损失。

然而,生活中每个人衰老出现的迟早差异很大,有些人40岁听力就开始老化, 而有些人到了80多岁仍耳不聋、眼不花。这又是为什么呢?老年性耳聋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笼统地讲,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些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以及噪声暴露、耳毒性药物等环境因素,均可能与老年性耳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遗传因素在老年性耳聋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比例约为40%~50%。遗传因素的存在使得易感者对环境因素具有敏感性(如噪声、耳毒性药物等),接触同样的环境因素后,易感者发生老年性耳聋的年龄可能提前,听力下降程度也更重。

临床上常将老年开始出现的双耳对称的渐进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下降较缓慢,双侧对称或一侧较重,在排除其他原因后诊断为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耳聋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

听力下降 患者往往会感觉听力下降,从而听不到声音。其实听力下降是一个徐徐渐进的过程,是经过较长的时间才发现的。起初,老年人与熟人相聚的时候也许可以谈笑风生,很少有困难,但是当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往往会说话时犹豫不决,或者是答非所问,在嘈杂的环境中感到更为吃力。

重振 患者常有耳蜗重振现象,就是当别人说话音量正常或偏小的时候患者常常表示听不到,大声说话的时候又感觉太吵了,因此常常会被别人误解为装聋作哑。

耳鸣 部分老年性耳聋的患者可以伴有耳鸣,常为高频声。开始时为间歇性,在夜深人静时出现,以后渐变为持续性,白天也可听见。耳鸣常始于30~40岁,其出现率随年龄增长而渐增,60~70岁时达到顶点,此后即迅速下降。伴有耳鸣的患者,多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耳鸣逐渐感到“习惯”而接受,好在以后耳鸣可以自动消失。

音素衰退 语言分辨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即尽管纯音听力基本正常,但仍不能理解讲话的内容,并且年龄越大此种现象越明显。

爱耳护耳,听力也能不减退

大多数老年性耳聋,尤其是感音神经性耳聋通过治疗完全康复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必须积极预防耳聋,防患于未然。

建立有利于耳朵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认真地爱护自己的耳朵,对防治老年性耳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可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影响血液循环,易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吃锌、铁、钙含量丰富的食物,这类食物主要有瘦肉、豆类、木耳、虾、蘑菇、绿叶蔬菜、萝卜等,以防止微量元素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切忌长期高盐、高脂肪饮食,还应戒烟限酒。

慎用或禁用对听神经有损的药物。用药之前要明确药物是否有耳毒性,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是引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类耳毒性药物,避免滥用这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特别是家族中有耳毒性药物过敏史、肾功不全患者,更应慎用此类药物。

不要自己掏耳朵。有些老年人喜欢用耳勺、火柴棒等挖耳朵。这是由于老年人的生理性血液循环减弱,耳道内分泌物减少,产生干裂感,有时感到奇痒,不堪忍受,通过掏耳刺激后,可以得到暂时缓解。但是这样做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导致听力下降。科学的方法是用棉签浸入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拭耳道,或到医院找耳鼻喉科医师治疗。

避免噪音

龚教授介绍说,噪声对人听力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人类所有的致聋病因中,噪声约占37%,仅次于衰老排名第二。噪声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物理学上来讲,无论声音的强度还是频率都毫无规律地组合在一块,这叫做噪音。常见的噪音包括工业噪音、交通噪音和社会生活噪音等。

从声学理解上来讲,噪音是人们所不愿意接受的声音。优美柔和的声音使人赏心悦耳,但是有些声音令我们心烦意乱,很不舒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是噪音的声音,但在被迫不得不听的时候,它也是噪音。

目前,医学上将因噪音引起的听力下降,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类。其中,当人体脱离噪音环境,在1分钟内能恢复原有听力水平,被称为听觉适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保护功能。如果听力在十几或几十个小时后再恢复,被称为听觉疲劳。如果在此基础上,继续长期接触强噪音,则可能出现永久性听力损伤,最终影响日常的语言交流。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较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辆喧闹、人声喧哗等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内耳的微细血管常处痉挛状态,内耳供血不足,听力就会迅速减退,甚至发生噪音性耳聋。所以,老年人应尽量远离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避免将自己长期暴露在非常嘈杂的声音中;

在工作中或操作机器等无法避免的场合,例如环境声音大于80~90分贝,必须戴上适当的听力保护装置,如防噪声耳塞或耳罩;

喜欢使用各类播放器的老年朋友,享受音乐时,记得将音量降低至能听到周围人的正常谈话,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

在嘈杂环境中活动中佩戴耳塞;

要重视耳鸣、耳发闷、头晕等听力可能受损的早期信号。耳鸣是血液循环差的第一报警信号,说明人体内最细的末梢神经出了问题,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做听力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小知识

听力伤害标准

按照国家现行职业病标准,正常人听力在20分贝以内,如果听力损失达到40分贝,被认为是轻度损失;如果到了55分贝,是中度损失;超过55分贝,

就鉴定为重度损失。

耳聋不能逆转,也要延缓

老年性耳聋并非由某种特定的疾病引起,而是随年龄进展引起生理器官的自然退化。因此,老年性耳聋的治疗目前还没有办法使之逆转,只能通过一些治疗,提高患者的部分听力或减缓其耳聋进展的速度。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减缓听力衰老的办法还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治疗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及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内耳血运极易发生障碍而引起听力下降,甚至突发耳聋。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改善微循环、延缓老年人听力下降非常重要。

少数早期老年性耳聋患者可以选用药物治疗:(1)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神经营养剂;(2)内分泌制剂如性激素等;(3)脂蛋白制剂;(4)维生素制剂;(5)活血化淤的中成药;(6)安神补心中成药;(7)镇静剂;(8)微量元素制剂。

部分患者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科学验配助听器

耳聋患者如果听力受损的程度在中度到中重度,都可以使用助听器。使用助听器的时候,一定要科学验配,根据听力曲线图量身定做。适宜的助听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听觉状况,帮助患者克服语言交流及心理障碍,更可以避免听觉分辨能力进一步的下降,是解决听力障碍问题最经济、最现实、最安全的方法之一。

验配助听器时,要注意语言信号与助听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老年性耳聋听觉的特异性。佩戴之后,可通过辅导训练,建立耳聋者的信心、耐心,以获得最大的助听效果。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程靖宁说,为老年性耳聋患者选配助听器,既要考虑助听效果、隐蔽程度,又要考虑其经济承受能力。由于老年性耳聋患者的重振现象和在嘈杂环境中言语识别更加困难,增加了为他们验配助听器的难度。很多老年性耳聋患者常常抱怨他们的助听器噪音太大,在家里等安静环境下效果还可以,到了外面交通噪音等震得头痛,因此不愿意佩戴。实际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多通道、双拐点、扩展与压缩、智能降噪等在助听器的应用,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老年性耳聋患者听觉补偿问题。

老年性耳聋患者也要加强康复训练,内容包括良好的助听器听觉补偿和充分使用其他感觉器官来帮助交流。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需要、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制订康复计划,让其知道自己的听力状况,积极参与康复,了解助听器的使用、保养、故障处理和附件使用等,并对助听器有合理的期望。一般认为,只有听力障碍没有言语障碍的老年人,助听器佩戴超过半年,就会把助听器当成他身体的一部分。

龚教授最后还补充说,这些年来,耳聋患者对人工耳蜗的认知度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重度或极重度感的听力受损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可绕过内耳的受损结构,直接刺激听觉神经,使他们重获听力。

第6篇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护理;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因其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1]。许昌市中心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42例老年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经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本组42例,男6例,女8例,年龄64~83岁,平均71.4岁。左股骨头下骨折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右股骨头下骨折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均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第1天开始系统康复训练至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8 d,出院后定期来院随访。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心理护理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意外发生,因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尽量多疏导患者,和患者谈心,鼓励安慰患者,避免患者感到孤独。护理操作时,动作快、准、轻,并使患者全面了解手术情况,以免引起患者的恐惧。应酌情向患者介绍同种病例的治愈情况,使患者对预后充满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

2.1.2 术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屈伸踝关节和足趾关节,指导患者在床上利用健侧上下肢、头及背部抬起臀部,既可以按摩背部、臀部,预防褥疮,又方便放入气圈、便盆,训练床上大小便。指导大腿及臀部肌肉收缩训练,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指导患者学会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及咳嗽,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3 术前准备高龄患者入院后应全面详细地询问病情,了解患者的既往史,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血型、胸部X线、肝功能等各种常规检查及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术前患者禁食12 h,禁饮6 h,向患者解释备皮、过敏试验、配血、术前用药目的和意义,确保手术如期顺利。

3.2 术后护理

3.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变化,防止因手术诱发或加重原有疾病的发生。保持患肢功能位,膝下垫枕适度,观察患肢血运(肿胀、肤色、温度)和感觉,并做好记录。

3.2.2 基础护理 ①皮肤护理: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休息,且术后伤口疼痛,更换不便,易引起骶尾部压疮。应做到勤翻身、勤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② 预防肺部感染: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活动少,痰液不易咳出,易发生肺部感染,术后嘱患者做深呼吸,定时为患者叩背,以促进痰液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③排尿困难护理:术后切口疼痛,卧床不习惯容易造成尿潴留,先采用流水声诱导,必要时留置导尿管,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2次,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④便秘护理:做好床上排便训练,并给予饮食指导,嘱多食水果、蔬菜等含粗纤维的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必要时可行灌肠。

3.2.3 功能锻炼 手术当日即开始做患肢肌肉按摩及踝关节被动环转运动,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术后第2天起在责任护士辅助下做股四头肌等收缩锻炼,即将两腿伸直平放在床上,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把腿抬高到适当高度停顿、放下、再抬起,反复2次,3次/d,5~10 min/次;术后第7天开始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及直腿抬高练习,以增加肌肉力量;术后第14天根据患者情况,扶拐患肢不负重可下床锻炼。

第7篇

(一)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天津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应用心理学副研究员 李军

德国心理学家巴尔特斯等人提出的“毕生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仅儿童、青少年在发展,中老年也在发展。“毕生发展观”还认为老年心理变化的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衰老。

(一)老年期的认知变化

1.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

感知觉是个体心理发展最早衰退也最早的心理机能。

(1)视觉退化:眼睛晶体弹性变小,视调节能力下降,老年视力明显降低,出现老花眼、白内障、青光眼等。

(2)听力下降:50岁以后开始下降,70岁以后下降明显。

(3)味觉、嗅觉、皮肤感觉逐渐迟钝:50岁味觉开始迟钝,60岁后嗅觉辨别能力下降,70岁后明显下降。

2.记忆的变化

(1)记忆加工过程速度变慢,这是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记忆容量变小,犹如计算机的内存有限。

3.思维的变化

(1)老年人的思维出现了“自我为中心”的特点。

(2)随着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比青年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对人生问题有不同寻常的“洞察力”。

(二)老年期的社会性变化

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

1.期待期:自愿退休的人对退休抱以期待的心情,而不愿退休的人或被迫退休的人则相反。

2.退休期:指刚离开工作岗位很短的一两天时间,愿意退的兴高采烈,不愿意退的心情郁闷,易动肝火。

3.适应期:退休后由于工作压力消失,作息时间改变,人际关系变化,没有做好离退休心理准备的人会感到怅然若失,烦躁不安,有的还会产生生理失调――退休综合征。

4.稳定期:经过一年左右的适应期,老年人在思想认识和情感上都可能比较冷静比较客观地对待退休,逐步建立新的生活模式。

(三)人际关系的变化

1.夫妻关系:老年期的夫妻关系是以性为辅,以情为主。

2.亲子关系:与子女的沟通和自身对子女的需求,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3.朋友关系:由于死亡等原因,老年朋友数量逐日减少,要学会建立新的朋友关系。

(四)老年期的人格变化

1.不安全感:主要表现在身体和经济两个方面。

2.孤独感:孤独感比较普遍,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3.适应性差:老年人不易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情境。

4.趋于保守、固执:人老了后“刻板性”增强,变通能力差,希望儿女按自己的经验行事,如遇到子女的反对,会喋喋不休,爱发牢骚。

5.面对死亡:死亡是每个人的最终归宿。要善于自我整合,获得完善感,避免对人生的消极评价,陷入绝望。

据《天津保健时报》

(二)老人心理“对号入座”

文 丁守进

1.愉快积极型:这类老人性格开朗、心情愉快、热爱生活、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直接兴趣型:这类老人能理智地接纳和适应离退休后的变化,坦然而合理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生活知足常乐,并能主动搞好人际关系。

3.关心健康型:这类老人特别关注自己的健康,唯恐年老体弱多病。有的人确实有病,但夸大病情;有的则是基本无病,却千方百计找出自己的“病”。

4.解脱型:这类老人性格一贯内向,离退休后更是减少社交。他们对晚年生活要求不高,能平静地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不轻易开口求人,往往有抑郁心理。

5.追求支持型:这类老人依赖性强,需要别人在情感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帮助他们,用别人的同情获得自己情感上的满足。一旦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就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或不愿意帮助自己,从而出现沮丧情绪。

6.坚持工作型:这类老人通常是一些青壮年时期胸怀大志但是壮志未酬的人。他们总是用忙碌的行为和更加努力的工作,来证明自己还有能力。

7.冷淡型:这类老人认为生活很苦,而自己对现状又无能为力。他们内心很痛苦,于是只能用回忆以前愉快的经历作为乐趣。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冷漠无情,其实是无可奈何的表现。

8.自责型:这类老人回顾自己一生后,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这类老人极其自卑,常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

9.愤怒型:这类老人往往多疑,把自己看做是环境的牺牲者,似乎谁都和他过不去,感到生活毫无乐趣。回顾往事,把失败原因归咎于客观,把怨恨发泄在别人身上。他们人际关系很差,自己孤独、怪僻。

上面九种典型的老人心理活动类型,对一个老人来说可能不完全符合,但可能有一种类型的特征会较为明显。

愉快积极型和直接兴趣型的老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较为有利。冷淡型、自责型、愤怒型的老人容易心理衰老。据《大众卫生报》

(三)老人心理健康七诀

主任医师 毛颂赞

明确一个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无精神障碍、精神症状,有一定的认识功能,能看书报,能听广播看电视;无焦虑、抑郁、固执、疑心、自私等;性格开朗乐观,从容温和,生活有乐趣,精神愉快。

生气不该超过两分钟 生气可以影响人的健康,使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血压升高、头昏脑涨、口苦咽干等。发怒会大伤元气,百病生于“气”,不气少得病。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老年人最忌讳的一种情绪。要学会“制怒”、宽容、忍让,变“热处理”为“冷处理”。

一天大笑三分钟 老年人要善于寻找可喜可笑之事,多笑笑,不良情绪随之消失,自然心旷神怡。笑能驱散忧愁和烦恼,解除精神紧张和疲劳;笑能使肺脏扩张,是锻炼呼吸的体操;笑能使胃肠更好地消化。人生难得病中笑,笑是病情好转的信号。我们要说说笑笑,开怀大笑,在笑声中生活,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与病共处的四个心理技巧 一是记得它:小病扛不得,中病拖不得,大病更是耽误不得。二是关心它:一旦患病,抓紧治疗,注意“三分治七分养”,好好保养身体,在饮食、锻炼身体、睡眠、精神等许多方面配合治疗。三是别理它:千万不要常把病挂在心上,把“我有病了”当成思想包袱,这样容易加重病情。四是征服它:树立必胜信心,与疾病斗争。

烦恼只留五分钟 研究发现,40%的人为未来的事烦恼,30%的人为过去的事烦恼,22%的人为微不足道的小事烦恼,4%的人为改变不了的事烦恼,4%的人为正做着的事烦恼。仔细分析:明天的事还没到,犯不着烦恼;过去的事不再烦人了,没有必要烦恼;正在做的事,没空烦恼,所以千万别自寻烦恼。烦恼就像一根打结的绳子,一头牵着自己,一头牵着他人,越和烦恼过不去,结就会越“牵”越紧,及时解“结”方为上策。

心理健康须有六颗“心” 童心:像孩子一样天真单纯、生气勃勃、好动好奇、思维活跃,常与孙辈逗玩,会使老人年轻。舒心:自我调节,把忧转喜,将烦化乐,难经顺念,眼里总是叶绿花红,心中常起宜人春风。欢心:豁达乐观,常喜无愁,纵有不快也一笑了之。善心:与人为善,念人之功,谅人之短,扬人之长,补己之短,也能得到别人的相助和关照。粗心:“难得糊涂”,能将就则将就,不挑剔不刁难,不计较不责备,不嫉妒不生疑。信心:对生活抱有十足信心,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

防止“七情”过度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绪活动,如“七情”无度,不利养生保健。古人向有“七情内伤”之说,情绪异常可伤及内脏,使内脏功能紊乱。因此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受到不良刺激时,一定要控制情绪,听人劝告,以免损害健康。

据《上海大众卫生报》

死亡,老年人思想的

文 张青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教授关念红介绍,在门诊中经常接触到惧死心理严重的老人,年纪越大恐惧心就越强,还有不少老人在参加完朋友的追悼会或者丧偶后自己的心脑血管病、抑郁症等病情加重,甚至在他们去世不久自己就追随而去。因此,老年人的这种心理应该受到社会尤其是家属更多的关注,除了老人自己要正确认识死亡外,亲属也要给予及时的开导,必要时求助于心理医生并给予药物治疗。

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欲望,尤其是年老体衰的人,他们认为自己离死神不远,如果不能积极、冷静地对待,很容易被死亡困扰,因此社会要多给老人灌输乐天知命、知足常乐的观念,不能采取回避态度。在这方面,国外做得比较好,很多国家会对老人进行死亡教育,除了教育他们要正确认识死亡外,还提倡有尊严地死,对难以治疗的疾病不过度治疗,不让缠绵病榻、饱受折磨的弱者在最后一程走得无力而没有尊严,甚至老人之间还互相交流死亡前怎样才能减少痛苦。

据《生活与健康》

二、健康篇

(一)健康老人的标准是什么

文 熊争鸣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制定了我国健康老年人的具体标准如下:

(1)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2)神经系统无病变,如偏瘫、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系统检查基本正常;(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4)无明显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5)无肝、肾疾病,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我国制定的这一健康老人标准,符合当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又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体健康标准的具体规定。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标准是躯体没有疾病,并符合以下条件: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皮肤有弹性。

(二)为老人开一张体检清单

重点检查的部位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要重视以下部位的检查:

第一,心脑血管。这是老年人体检的重点。高血压是冠心病发病诱因之一,血压经常处于高峰,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年纪很大,没办法跑活动平板(一种检查仪器)者,建议做个心脏彩色B超和颈动脉B超,可检查出血管是否发生病变。

第二,肝、胆、胰腺。肝、胆B超可对肝、胆的形态进行检查,提前发现是否出现肝、胆肿瘤,或胆囊结石。由于这是一种无创伤检查,所以老年人可进行多次检查。

第三,骨骼。老年人容易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

第四,胃肠。5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男性应把其列入体检“补充清单”。胃肠镜检查可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等,以便尽早清除。

定期检查频率不一

每隔一月你要做:

量体重:身体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高血脂、脂肪肝等;过于消瘦则会导致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而患上其他疾病。如果突然有明显消瘦,常常是多种疾病的早期信号如肿瘤、肝炎等。

测血压:血压高或低都应引起重视。1999年国际上将正常血压的标准定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无论年龄大小,超过此标准都属于高血压。我国也使用这种标准。

每隔半年你要做:

验小便:可及时发现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大便潜血试验:可提早发现消化道疾患及癌症。

心电图:可及时发现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查眼底:眼底动脉可反映出脑动脉硬化的程度。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发现老年性白内障、原发性青光眼等疾患。

查血糖和血脂:肥胖或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人尤应注意此项,特别是餐后两小时的血糖很能说明问题。

每隔一年你要做:

胸部X线透视:可早期发现肺部疾患,尤其是嗜烟者更应定期检查。

甲胎蛋白测定:可早期发现肝癌,对慢性肝病患者尤应注意检查。

指检:有助于发现直肠癌、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等病症。

妇科检查或前列腺检查:老年女性即使已绝经,也不能忽视每年一次的全面妇科检查,而男性则应做前列腺检查。

老年人的定期体检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做好体检记录,保管好化验单,以便观察变化和医生诊断。

(三)老年病早期的蛛丝马迹

文 潘东曙

低热 老年人如果出现长期不退的低热,并伴有咳嗽、盗汗、消瘦、乏力等症状,应警惕是否患了肺结核、肺肿瘤等疾病。

头晕 目前,医学上已发现有三百多种引起头晕的原因。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头晕,应去医院做一次彻底的健康检查。

头痛 如果是持续性头痛,应排除是不是脑肿瘤所致。

脱发 如果你的头发大把大把地脱落,或者头上已经有秃顶的地方,那很可能是荷尔蒙分泌发生严重障碍的缘故。此外,贫血、缺铁、长期紧张劳累和情绪不佳也会造成脱发。

消瘦 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消瘦,体重明显减轻,可能体内潜伏着恶性病变,应提高警惕。

肿块 在身体任何部位只要发现有异常的肿块,尤其是质硬、不规则、表面不平、发展迅速的肿块,常提示为恶性肿瘤。

出血 身体无原因出现皮下大片青紫,或经常发生牙龈出血、鼻衄、咯血、便血和尿血等出血现象,都表明体内脏器或血液系统的病变。

进食困难 进食时若出现梗塞、吞咽困难、进食后即吐,且日益加重时,应考虑食道和胃的恶变。

排便异常 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出现,大便粗细不匀或变形,或混有脓血黏液;小便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等,应高度警惕恶性病变发生的可能。

持续瘙痒 持续瘙痒,又没有明显的皮疹,抗过敏治疗无效者,往往是何杰金氏病等恶性肿瘤的表现。

异常分泌物 若出现从口鼻、、、尿道、阴道等处,流出平时未见的特殊分泌物,特别是伴有恶臭、带血性的液体,可能为恶性肿瘤所致。

据《中国老年报》

(四)老年人昏倒之后

文 兰子

昏厥的表现为突然头晕、眼花、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全身无力,随之意识丧失,昏倒在地。

发现老人昏厥后,家人不要惊慌,应先让患者躺下,取头低脚高姿势的卧位,解开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同时喂服热茶或糖水。一般的功能性昏厥经过以上处理,患者渐渐会恢复知觉。

昏厥中较为严重的有心源性(突发心脏病引起)、脑源性(突发脑血管意外引起)、失血性、过敏性昏厥等。如遇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心肌梗死引起的昏厥,应妥善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尽快送医院急救。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昏厥

脑血管意外分为脑出血及脑梗死两类。脑出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如情绪激动、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因素可以诱发。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等先兆症状,患者突然晕倒,迅速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目光呆滞、言语不利、偏瘫、小便失禁等,部分患者还出现喷射性呕吐。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一般多发生在睡眠或安静状态下,患者常有头痛、头晕、肢体发麻、沉重感或不同程度的瘫痪。

由于脑血管意外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且在家中发生居多,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会很快恶化,危及生命。在此情况下,应该结合以上不同的表现,对属于哪种病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家庭现场急救,这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患者发病后应立即采取的措施包括:

1.保持合适。使患者绝对卧床。脑出血患者头部稍垫高,脑栓塞患者应平卧,头稍后仰,以保证脑循环回流灌注。

2.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患者领口,将其颈部垫高;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患者鼻腔、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以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家中若备有氧气袋,可立即给予吸氧;如患者呼吸已停止,则做人工呼吸抢救;不要随便给患者喝水、吃东西,以免发生气道堵塞。

3.控制血压。家中有备用血压计者,立即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170/115毫米汞柱,适当应用现有的降压药,使血压保持在150/90毫米汞柱,不可降至过低。

4.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抢救。有发病先兆或脑中风表现者,应立即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天冷时要注意保暖,天热时要注意降温;用冷毛巾覆盖患者头部,因血管在遇冷时收缩,可减少出血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必须搬动时,动作要轻,固定头部,以防出血加重。

心肌梗死引起的昏厥

老年人昏厥的另一种比较严重的类型是心源性昏厥。心脏病突发的患者除了在严重情况下出现昏厥、意识模糊之外,之前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突然出现持续性疼痛,同时有全身抽搐、呕吐、休克等,有的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乏力。

碰到怀疑是心肌梗死的患者时,在送入医院前应采取以下措施:

l.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家中如备有氧气,应及时给患者吸氧。与此同时,尽快叫救护车。

2.解松衣服,让患者保持半坐位或患者感到最舒服的,并保持绝对安静。或根据家中环境及患者感觉是否舒适,选择以下姿势中的某一种并保持着,等候救护车到来:有桌子的话,可让患者伏在桌上,两手当枕,垫在额头下;或叠高被子,让患者背靠,让头部也倚在被子上;或垫好枕头,让患者仰卧,并适度垫高脚跟。

3.如果心前区疼痛严重,让患者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疼痛应在5分钟之内缓解。剧烈疼痛持续时,可放射到左腕、左手背部,并且脸色苍白,脉搏紊乱,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有的患者曾经有多次发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如果这次发作,硝酸甘油无效或者比较肯定是心肌梗死时,那么1分钟也不能耽误,因为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很高,必须尽快送ICU或心脏监护病房抢救。

4.对于心肌梗死发作的患者,一旦出现晕厥、昏迷、心脏停跳时,家人不应慌乱,要将患者平躺下,用拳头猛击患者前胸部,然后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总之,当老人在家中突然昏倒之后,家人应保持镇静,并及时与医院急救中心联系,应结合老人平时的病史、发病前后的其他表现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及时采取合理的家庭救治措施。

据《保健与生活》

(五)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北京朝阳医院副主任药师张艳秋

1.镇静安眠药:如服用地西泮(如:安定)、氯氮卓(如:利眠宁)等苯二氮卓类药物易出现平衡失调、步态不稳、四肢无力、嗜睡、神经模糊及口齿不清等神经抑制症状。长期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易使老年人出现抑郁症。

2.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对于发热尤其是高热的老人,可导致大汗淋漓、极度虚弱甚至发生虚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如:消炎痛)等可导致胃出血、呕吐咖啡色物及引起黑便。

3.抗高血压药物:如利血平,长期应用易导致抑郁症。

4.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晕、头胀痛、心跳加快,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硝苯地平(如:心痛定)可出现面部潮红、心慌、头痛等反应。

5.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美西律可出现眩晕、低血压、手足震颤、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

6.β受体阻断剂:如普萘洛尔(如:心得安)可致心动过缓,还可诱发哮喘。

7.利尿剂:如呋噻米(如:速尿)、氢氯噻嗪(如:双氢克尿塞)可致脱水、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8.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利尿剂合用可加重耳毒性反应(有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性损伤)。

9.服用降糖药:如胰岛素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10.抗心力衰竭药:如地高辛等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反应。

11.抗胆碱药:如阿托品、抗震颤麻痹药苯海索和抗抑郁药丙咪嗪等,可导致老年人尿潴留;阿托品亦可诱发或加重老年青光眼,甚至可致盲。

12.抗过敏药物:扑尔敏及苯海拉明可致嗜睡、头晕、口干等反应。

13.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长期应用可致水肿、高血压,易感染扩散,亦可诱发溃疡病出血。

1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中毒,表现为厌食、毛发脱落、易发怒激动等,维生素E摄入过量会促使静脉血栓形成、头痛及腹泻等病症;微量元素锌补充过量可致高血脂及贫血;硒补充过多,可致慢性中毒,引起恶心、呕吐、毛发脱落、指(趾)甲异常。

据《家庭医生报》

(六)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

文 芳清

老年性阴道炎的病因及症状

老年性阴道炎,也称萎缩性阴道炎,多见于绝经多年的老年妇女。绝经妇女由于卵泡耗竭,卵巢渐趋萎缩,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功能明显衰退,致使血液循环中雌激素水平急剧降低。外阴、阴道及宫颈均为雌激素的靶器官,随着雌激素减少,这些靶器官不可避免地发生退行性萎缩。阴道壁逐渐失去原有的柔软、光泽与弹性,显得苍白、干涩,阴道黏膜变薄,上皮细胞内糖含量减少,阴道酸性减弱,因而失去自身净化与防御能力,容易遭受损伤及感染。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淡黄色,严重者可有血样脓性白带,外阴有瘙痒或灼热感。检查时见阴道呈老年性改变,上皮萎缩,皱襞消失,上皮变平滑、菲薄;阴道黏膜充血,有小出血点,有时有浅表溃疡;若溃疡面与对侧粘连,阴道检查时因粘连被分开而引起出血,粘连严重时可造成阴道闭锁。炎症分泌物引流不畅可形成阴道或子宫腔积脓。绝经后妇女出现阴道流液,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取阴道分泌物检查滴虫、念珠菌及线索细胞。血性白带需与子宫恶性肿瘤鉴别,需做常规宫颈刮片,阴道壁肉芽组织及溃疡需与阴道肿瘤相鉴别,必要时做分段刮宫术或局部活检。

老年性阴道炎的治疗

原则是增强阴道黏膜的抵抗力及抑制细菌生长。给予小剂量的雌激素后,可使萎缩的鳞状上皮细胞增生、成熟,阴道黏膜增厚,阴道酸性度升高,有利于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通常经阴道每晚塞入已烯雌酚片剂或栓剂0.25~0.5mg,7日为一疗程,或倍美力软膏0.5~2g,每晚涂阴道1次,2周为一疗程。与此同时,局部可采用1%乳酸或醋酸,或食用白醋60m1加入温热的清洁水1000ml中,进行阴道冲洗,每日一次。若合并有其他病原体感染(霉菌、滴虫等),可有针对性选择有关抗菌素配合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另外,若上述治疗不见好转,必须请医生进行妇科检查,看是否患有子宫颈癌。

老年性阴道炎的自我护理

不要因外阴瘙痒就用热水烫洗外阴,用手抓挠或是乱涂外用药膏,这样做虽然能暂时缓解外阴瘙痒,但会使外阴皮肤干燥粗糙。

少用肥皂或各种药液清洗外阴。因为老年妇女的外阴皮肤一般干燥、萎缩,经常使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清洁用品清洗外阴,会加重皮肤干燥,引起瘙痒。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粪便污染外阴,引起大肠杆菌感染。

由于老年妇女阴道黏膜薄,阴道内弹性差,因此同房时有可能损伤阴道黏膜及黏膜内的血管,使细菌乘机侵入引起炎症。可以在性生活前将阴道口涂少量四环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

引起老年性阴道炎的细菌多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杂菌,不似育龄期女性以霉菌、滴虫引起的炎症多见,因此不要乱用治疗霉菌或滴虫的药物,更不要把外阴阴道炎当做外阴湿疹而乱用激素药膏,这样会适得其反。

据《健康报》、《大众健康报》整理

(七)说说老年痴呆症

据调查,在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达到4.8%,75岁以上为11.5%,85岁以上高于30%。相对高发病率,老年痴呆症的就诊率却很低,轻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仅14%,中度和重度痴呆症患者的就诊率也只是25%和34%,这个就诊比例远低于高血压等老年病。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老年痴呆症缺乏认识。

老年痴呆十警兆:1.转瞬即忘;2.顾前忘后;3.词不达意;4.时间和地点概念混乱;5.判断力降低;6.抽象思维能力丧失;7.随手乱放物品;8.脾气和行为变化无常;9.性格变化;10.失去主动性。

老年痴呆症“青睐”哪些人 高龄者,孤僻者,绝经者,患脑病者,文化低者,摄铝多者,有家族史者,免疫力低下者,药物滥用者。

据《上海大众卫生报》

1.小测试检查是否患老年痴呆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李跃华

受测老年人需要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今年是哪一年?正确计1分

现在是什么季节?正确计1分

现在是几月份?正确计1分

今天是几号?正确计1分

今天是星期几?正确计1分

2.咱们现在是在哪个城市?正确计1分

咱们现在是在哪个区县?正确计1分

咱们现在是在什么街?正确计1分

现在是在哪个医院?正确计1分

3.告诉你三种东西,我说完后,请你重复一遍。树,钟,汽车,说对一个名称计1分,满分3分。

4.100-7=?连续5次(各1分,共5分)如此一直算下去,让受测老人把每次减7的结果说出来。连续减5次,算对一次得1分,如果算错也在错误的结果上继续算。

5.现在请你说出我刚才让你记住的那些东西。说对一个名称计1分,满分3分。

6.(出示手表)这个东西叫什么?说对得1分

(出示铅笔)这个东西叫什么?说对得1分

7.请你跟我说“瑞雪兆丰年”。说对得1分

8.我给你一张纸,请按我说的去做,现在开始:“用右手拿着这张纸,用两只手把它对折起来,放在你的左腿上。”(每项做对得1分,共3分)

9.请老人念一念纸上写的一句话,并要求他按照上面的去做,“请你闭上眼睛。”做对得1分

10.请你给我写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可以写名字),做对得1分

11.临摹已有图形:要求患者临摹交叉的两个五边形(出示图形),五边形的各边长应在2.5cm左右。

两图形必须交叉,交叉部分成四边形。

本检查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第5题和第3题应间隔3分钟。

第8篇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单位:271126山东省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医院我国白内障患者中,老年人占到一半以上,并且随着人类老年化问题的严重性加大,发病率也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当中,手术治疗白内障已经成为了经济实惠的治疗手段,因此,就本院收治的12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术前术眼的准备、以及相关围术期的护理,制定特殊的护理过程,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从2010年4月到2011年1月共收治了老年性的白内障患者129名,其中男61例,女68例。双眼均出现的患者有12例,年龄62~85岁,平均72.6岁,从入院一直到出院,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住院时间在4~5 d之间,且没有一例出现并发症,手术放则均采取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2手术方法

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完成:首先,选择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进行球后球周面神经端麻醉,再次,从球结膜开始切开,将巩膜边缘暴露出来,进行烧灼止血;然后在隧道切口角膜边缘的3 mm左右,将晶体前囊进行水解;再通过步娩出晶体核,讲晶体皮质进行抽出,并且不选择缝合,该类手术能够良好的恢复,且出现散光几率小。

3手术准备及护理

3.1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护理解释,并且劝解患者多进行卧床休息,以保持患者的稳定情绪以及良好的睡眠,并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并对患者劝解戒烟戒酒,防止病毒侵染,导致术中咳嗽,甚至严重的咳嗽还会对术后的切口造成影响,并且需要对患者的自身清洁进行保持,特别注意患者的头部卫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理发、梳洗,以协助患者改变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劝解患者多吃粗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协助排便;还需检测具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定的饮食指导,提高患者的饮食疗法重要性的意识,纠正营养补助方法,对患者的进餐情况进行监督,劝服患者多按时按量食药以及定时进餐,并且同时还需要应用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对待精神紧张得高血压患者,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药物,以及降压治疗,若有凝血障碍者需要通过内科治疗,在得到改善后才进行手术治疗,以减少手术伤害,提高成功率。

3.2术前准备手术前需要做好如下护理工作:第一,对各项常规实验检查、辅助检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测量,出、凝血时间,以及胸透、心电图、血糖、肝、血脂、肾功能,并且对患者的眼底光、色反应进行检查。第二,手术开始前3 d,实验氯霉素或者环丙沙星眼药水对患者的眼部进行清洗,没间隔2 h洗一次,并且做出青霉素的过敏试验;第三,将患者的眼睫毛,并进行消毒,剪除睫毛,使用的剪刀需要进行抗生素的消毒,并且避免断裂睫毛调到患者的眼中,充分的冲洗泪道,维持泪道的干净、畅通,冲洗干净后,使用灭菌的纱布将眼部遮盖,若出现泪腺炎的患者可以先摘除;第五,手术当天,给患者喂食消化的流质。避免过度饱和,避免手术过程当中出现呕吐的情况。在手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娜。以及止血敏,降低患者的紧张情绪,并选择复方托品肽胺以及美多丽没一分钟散瞳孔一次,共持续3次,在充分的散瞳的情况下,可以减少术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组织损伤。第六,手术后当日下午,以氯消毒剂对周边环境的相关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地面、门窗、扶手等都需呀进行消毒,然后以紫外灯照射1 h,杀掉有毒微生物。

3术中护理

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虚弱,病情起伏较大,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爆发率较高,所以必须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监测,并进行及时的处理,消灭一切可能出现的病原。第二,安排巡床护士,接患者去手术室内前将床平铺,戴好帽子。并且垫高患者的头部以及胸部,稍高于腹部,促进患者的头部静脉回流,在手术开始之前,可以选择地卡因对患眼进行清洗,反复3次,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并且固定患者头部肢体,避免自爱手术铺床单时将患者的耳鼻掩盖,阻碍呼吸,消毒时需要避免误伤患者的眼睛,根据具体的手术要求,多患者的灯光展开及时的调整,包括显微镜的高低调节,手术当中,需要严格的控制患手术时间,手术人员,加强工作。减少出入次数,护理同志不得擅自离开岗位,维持患者情绪稳定,保持手术室内部物品整洁,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术后护理

4.1护理术后患者取24 h平卧位,保持病房安静,睡眠充足。嘱患者放松头部,避免头面部震动,勿用手抓眼及用力解便。避免突然坐起、低头、弯腰、提起重物等剧烈活动。避免大声说话,预防感冒、咳嗽、打喷嚏,以防人工晶体移位、眼内出血等情况发生。术后卧位护理术后卧位的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取平卧或半卧位静卧3 h,再取自由。由于术后患者单眼或者双眼用纱布遮盖,加上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护理人员应勤巡视病房,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帮助患者完成日常所需。避免强光刺激及低头、拾重物、过多活动、瞬间用力眨眼等,防止产、工晶体发生移位及前房出血的危险。

4.2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的术后护理,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术后心理护理的重点在于,患者多都急于想要重见光明,在护理时,需要根据指导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保持轻松的心情,避免情绪激愤,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延迟康复,护士还需要跟患者进行主动的交流,亲切的了解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同时向患者介绍术后容易出现的问题,嘱咐患者根据医生的建议,维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还需要和家属进行交流。介绍相关情况,时刻关注患者变化,及时的沟通,给予及时的疏导。

4.3术后的生理护理,包括需要劝服患者尊崇医嘱,病根据术后的情况,常规的妥布霉素肌肉注射2 d左右,在手术后的1 d左右,眼部可以交替使用典必舒等眼药水使用,可以把间隔稍微延长,连续一周左右,尽量避免患者出现的交叉感染,嘱咐患者注意眼部卫生,指导患者进行自身清洁,眼药水使用前必须洗手,眼药瓶离眼睛的距离最好在2 cm左右,切切勿触碰睫毛引起感染,严密的注意患者的眼角是否有分泌物,创口是否出现溢出。患者的饮食护理; 劝解患者多吃粗纤维食品,如蔬菜、水果,协助排便;还需检测具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定的饮食指导,提高患者的饮食疗法重要性的意识,纠正营养补助方法,对患者的进餐情况进行监督,劝服患者多按时按量食药以及定时进餐,并且同时还需要应用降血糖药物,控制血糖。

4.4出院后需要建议患者养成较好的卫生习惯,病维持个人清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正常的点眼;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外伤;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如出现明显眼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眼红、分泌物增多、复视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5讨论

白内障患者中,老年人占到一半以上,并且随着人类老年化问题的严重性加大,发病率也有逐年上涨的趋势,在手术配合中遵医嘱进行心电监护,多数老年人的身体虚弱,病情起伏较大,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爆发率较高,所以必须在手术之前,对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变化,防止术中发生意外,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苏启明.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第9篇

POCD:老年人术后“变呆”

POCD是患者在手术、麻醉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POCD临床表现为记忆力、注意力、语言理解和社会整和能力的降低,精神错乱、焦虑、人格改变和学习记忆受损等抽象思维及定向力等方面的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和技巧的改变。POCD属于轻度神经认知障碍,其特征是由一般的医疗处理引起而又不属于谵妄、痴呆、遗忘障碍等临床类型,其诊断需经神经心理学测试。

根据持续时间长短,把术后1周以内发生的称为短期POCD,把术后3个月以后依然存在的称为长期POCD。POCD可以发生于术后几天或者术后几个月,大部分患者是暂时的,在术后六周至六个月恢复,但是亦有终生存在的。这种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各种困扰,还使其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临床诊断POCD主要依靠神经心理学测试,其中以记忆力测试最为敏感。记忆力与计算能力的下降是主要表现。

一项8个国家13个医学中心的联合调查,1218名老年人实施全身麻醉非心脏手术后一周内POCD发病率为25.8%,术后3个月发病率为9.9%。

国内北京协和医院一项研究认为非心脏外科大手术的老年病人术后1周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约为21.2%。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一项研究认为老年病人非心脏手术POCD发病率为29.6%。

POCD发生原因

POCD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年龄增加是引起POCD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认为,是在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退化的基础上,由于手术和麻醉诱发,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导致的神经功能减退,涉及到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紊乱。

老年人POCD与麻醉方式无明显相关性。专家观察了438例60岁以上的非心脏手术病人,随机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观察病人术后1周和3个月认知功能情况,结果发现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病人术后3个月认知功能的影响没有差别,而局部麻醉可以减少术后1周POC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研究表明,应用苯二氮 类药物后,术后24小时至1周内均出现认知障碍。

许多研究表明心血管手术后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在非心脏手术中,有专家研究了手术大小对老年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认为小手术在术后1周内的发病率低于胸腹部大手术,但在3个月时两者差别已不明显。

麻醉时间过长、术中低血压、过度通气等与老年人术后POCD有关。术中失血量多于400毫升,手术后发生并发症都是可能的危险因素。

另外手术创伤、疼痛、饥饿、各种原因导致术后睡眠紊乱,缩短总睡眠时间或睡眠节奏打乱会明显引起大脑的神经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者心理和举止行为。术后感染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受教育水平低、二次手术等也是可能的原因。手术前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情感反应;高龄患者机体适应能力明显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抑制失调都是容易发生POCD原因。

POCD如何应对

POCD目前病因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诊治方法和药物。一旦发现手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自己或家人应及时向医生说明情况,配合医生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恢复。通常是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有些病人需要采取镇静治疗,或许必要时给予催眠镇静药物,人工干预制造睡眠清醒节律;吸氧以保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光线柔和,防止黑暗带来的恐惧;亲属应给予更多关怀,病人随时能看到自己的亲人及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可减轻孤独和焦虑;防止POCD带来意外伤害。

如何预防POCD

术前尽可能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焦虑,能够有足够的睡眠,这也有利于减少有些相关药物的使用。

第10篇

科学家发现,词汇量丰富可以减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从而降低人们患上认知障碍症的风险。研究者选取了326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志愿者,其中222人处于健康状态,另有104人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随后,研究人员测查了他们的词汇量、教育程度、工作的复杂性和阅读习惯,并对他们的得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词汇测试中得分较低的参与者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较高。

这说明老年人通过阅读字典、写作和猜字谜等手段来提高认知储备和词汇量,有望减轻认知功能衰退。(完)

合肥2015年或能“刷脸”领养老金

合肥2015年或将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这将大大方便退休人员,特别是已在外地居住的退休人员。未来,人脸识别认证将有多种平台,除人社局服务大厅有识别机器外,在街道、社区也可以认证。合肥有关部门还将通过研发,让这一技术在移动终端上实现。届时,对于年龄较大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其子女或社区工作人员,可以用手机为其在家里进行资格认证。

与填表、盖章等一系列繁杂的手续相比,人脸识别认证要便捷很多。蚌埠已率先尝试这种新的认证模式。退休人员只要在居住地所在社区,携带相关证件,采集人脸图像即可完成建模和本年度的养老金认证,整个过程只要约一分钟。对行动不便的退休人员,工作人员将上门为其建模。异地人员可通过网络建模。在合肥,人脸识别认证领取养老金资格已经立项,目前正在准备阶段,预计最快2015年初启动这项工作。(完)

我国建立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

最近,国家财政部会同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解决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的后顾之忧,推动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这是继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养老服务之后,国家加大公共财政投向养老服务业的又一重要政策。

《通知》要求,对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地方各级政府应逐步给予养老服务补贴,原则上通过基本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解决。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变动情况和财力状况自主确定。有条件的地方,可制定统一的省级补贴标准;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由市级、县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按月给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现金、代金券等。无论选择何种发放方式,都应做到及时、透明、便捷。经济困难的高龄老人需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核定,经济困难的失能等老年人需经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鉴定。(完)

乳癌诊断有了新方法

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组近日宣布,我国医疗专家发现了乳腺癌的全新致病基因UHRF1。这一国际上的首次发现有望改变传统乳腺癌的诊断方式。

近年来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乳腺癌成为城市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癌症,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研究人员针对江苏省肿瘤医院229名乳腺癌确诊患者的血液进行研究,发现所有确诊患者中,有79.2%的患者血液中存在UHRF1基因,也就是说仅仅通过血液检测该致病基因,乳腺癌确诊率几率高达8成,比传统血液检测确诊率提高20%。而传统乳腺癌预防血液检测只有CA153一项,确诊率不足六成,影像检测耗时耗力,检测成本高。(完)

美国养老院挨着大学

最近,美国悄然兴起一种新型的养老院――靠近大学的“大学基地养老社区”。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俄亥俄州奥伯林学院、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附近,都出现了老人的身影。虽然目前“大学基地养老社区”还处在新兴阶段,入住率不高,但这里的老人生活十分充实。比如,在康奈尔大学附近的“伊萨卡肯德尔”养老院中,工作人员与大学生志愿者们定期在大学的体育馆里,为老人举办“老少运动会”,鼓励老人与大学生一起,从运动中得到快乐。一些老人经常到大学里,旁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公开课,并积极与大学生们讨论问题。

除了各项基础设施受到老人欢迎,大学的医疗资源也给老人带来极大的便利。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附近的几家养老院都与该大学的附属医院达成了合作协议,在老人生病时,医护人员会到养老院中,为他们上门看病。

70岁的退休教师卡萨说,此前她住在一家郊外的养老院中,每天与同龄的老人聊天、打牌,虽然也很惬意,但心里“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自从来到阿拉巴马州立大学附近的养老院,她才发现,自己如此渴望与年轻人交流。她表示,自己感受到了这里的“学院气息”。通过与大学生的交流,她了解了外面的世界,感觉自己现在“紧跟时代的步伐”。(完)

愤世嫉俗者易中风

人过中年,不应该再那么愤世嫉俗了,因为当“愤青”会增大罹患中风(脑卒中)的风险。

6700名45-84岁的健康人士接受了问卷调查,回答了有关压力水平、抑郁症状、生气或敌意等情绪问题,而敌意是一个人是否愤世嫉俗的显著特征。到研究期限结束,大约200人罹患中风。

研究人员发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当中,“愤世嫉俗”程度高的人出现中风的风险是不那么愤世嫉俗的人的两倍。而抑郁症状最多的人患中风的风险,比抑郁症状最少的人高86%;长期承受压力的人,患中风的风险,比无压力的人高59%。

人们过度关注中风的传统风险因素,如胆固醇水平、血压、吸烟等,但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样显著。情绪也能够对人的新陈代谢、激素水平或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压力、抑郁或敌意等会导致一个人神经或免疫系统发生变化,反过来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完)

人工手指治疗肌肉萎缩

日本的科学家们通过把人工培养的肌肉组织安在人工关节上,成功制作出了能像人类手指那样屈伸的人工手指。这一成果有望在肌肉萎缩症治疗领域得到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严重创伤性疾病, 因为高龄老人反应能力差, 肌张力等各种功能减退, 受到外伤后极易导致骨折发生, 而股骨颈骨折在老年骨折患者中尤为常见。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治疗的常用手术方式。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相对低下, 基础病变多, 所以加强护理是使手术成功率得以提高的关键。2009~2013年在河南漯河市中心医院创伤骨科接受治疗的31例8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 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可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 对术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中, 男15例, 女16例;年龄在80~98岁之间, 交通事故引起骨折17例, 自行摔伤14例, 其中头下型15例, 经颈型10例, 基底型6例, 合并高血压15例, 冠心病3例, 糖尿病3例。术前经体格检查及X线拍片确诊, 均无手术禁忌证。本组31例患者除其中有一名男性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转普外科治疗后好转出院, 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

2 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心理护理 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 因股骨颈骨折大部分是高龄老年患者, 老年人因身体机能减退, 且患有慢性疾病,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压力较大, 对手术预后易产生 恐惧心理, 不配合医生治疗。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及责任感, 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 为患者做认真的解释和开导, 尽量满足患者的知识需求, 使其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 同时向其介绍主管医生的资历, 增加其信任感, 稳定患者情绪, 使其以良好的状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 1. 2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 高龄老年患者基础病较多, 对手术前后危险因素考虑较多, 所以入院后应全面评估患者, 详细询问病史, 掌握好机会, 让有经验、年资长的护士对其进行入院宣教, 如科主任及主管医生以前所做的成功病例, 解除老年患者的焦虑心情。有吸烟、饮酒嗜好的患者要劝其戒烟、戒酒。协助患者做好各种辅助检查, 配合医生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

2. 1. 3 治疗并发病 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 患者机体各脏器功能减退, 应变能力降低, 修复功能衰减, 应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前、术后的有关知识及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 以及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有原发病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疾病配合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高血压、糖尿病应控制血压、降低血糖,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做有效咳嗽训练等, 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手术耐受力,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

2. 1. 4 一般护理 指导患者多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避免进食高盐、高糖、高脂三高食物, 应多吃水果、蔬菜, 饮食宜清淡, 少食多餐。术后给予含铁量高的平衡饮食可促进组织愈合, 重建肌力[2]。

2. 1. 5 术前准备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如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排除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术前一天常规备皮, 术前12 h禁食, 4 h禁水, 术晨测生命体征, 留置尿管, 遵医嘱给予术前用药。

2. 2 术后护理

2. 2. 1 一般护理 术后去枕平卧, 禁食禁饮6 h,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 低流量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每30 min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一次, 直至平稳。注意控制静脉滴注滴速40~50滴/min, 防止出现急性肺水肿、心衰等。观察足趾的颜色、温度, 引流管是否扭曲、脱落, 并把引流量准确、及时地记录到护理单上。若引流量>300 ml/d且颜色鲜红,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后48 h内引流量

2. 2. 2 护理 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 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 翻身时向健侧轴线位翻身, 双膝间放置软枕, 变换时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 以免人工关节脱出。

2. 2. 3 预防切口感染 术后根据医嘱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切口情况。定时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清洁, 若发现伤口敷料渗血、渗液较多, 应及时伤口换药, 并保持伤口干燥清洁。术后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

2. 2. 4 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及生命体征稳定后, 即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如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踝关节趾曲、背伸活动等锻炼, 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有效防止关节僵硬、粘连, 防止肌肉萎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4~7 d可使患者患者每天定期处于半卧位或坐位, 并继续加强患肢抬高练习, 同时指导患者上肢及健侧下肢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一周后, 帮助并指导患者坐在床边进行髋关节活动, 运动幅度不宜过大。术后三周可逐渐使用双拐下地活动, 利用双拐及健侧肢体作支撑, 尽量使患肢处于不负重状态。4~6个月可弃拐行走。因患者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髋关节功能锻炼应因人而异, 循序渐进。

2. 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 3. 1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由于老年患者血管内膜病理性改变, 血液粘稠度高, 术后 致机体凝血因子释放增加, 以及术后卧床致血液动力学改变等原因, 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 引起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及肢体肿胀[3], 所以术后早期的活动锻炼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

2. 3. 2 预防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及咳嗽无力, 极易引起排痰困难, 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故应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拍背等, 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吹气球运动, 有利于痰的排出。室内应定时空气消毒, 减少人员出入, 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

2. 3. 3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防御机能下降, 长期卧床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以稀释尿液, 同时观察尿液的量和颜色, 必要时进行膀胱冲洗。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及时更换尿袋, 做好会护理, 碘伏消毒2次/日。

2. 3. 4 压疮的防治 患者因长期卧床皮肤受压易发生压疮, 术后给予气垫床应用,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 预防压疮的发生。

3 康复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健侧下肢抬高、屈伸、蹬腿运动, 双上肢进行内收、外展等活动[4]。出院后定期复诊, 日常生活中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部位。髋关节屈曲应

4 讨论

老年人由于生理性退变, 常伴有骨质疏松, 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股骨周围血运较差, 易发生骨不愈合,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等严重不良后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损坏的髋关节, 以解除疼痛, 恢复髋关节功能, 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本身对患者也造成一定的损害, 如发生术后并发症, 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围手术期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 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对术后康复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洁珍.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探讨.实习护理杂志, 1999, 159(6):15.

[2] 杨述华,邱贵兴.关节置换外科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2005:515.

[3] 金佳,艾红珍.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1,26(3):256-258.

第12篇

【关键词】整体护理 骨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47-01前言: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骨科患者在医院中主要接受主要以骨科手术为主[1]。目前传统的护理模式早已经不能适应骨科护理的发展需求,本文针对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性资料

针对我院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措施。其中男性65人,女性55人,年龄18-75,平均年龄45±18.3岁。其中股骨骨折30例,胫腓骨骨折15例,肱骨干骨折45例,踝关节骨折30人。120例患者中,多发性骨折有65人,开放性骨折55人。伤情评定上,ISS≥16分的有78人,ISS≤16分的有42人,平均得分为52分。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对于骨科患者的治疗而言,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年龄的较大,所以自身的钙质流失较大,对于骨科疾病的愈合和治疗都不利[2]。因此患者住院的时间往往都比较长,这都加重了患者的心理焦虑和忧郁的程度。再加上老年人患者往往文化知识水平相比较年轻患者而言偏低。在新知识和培训的接受上都比较低,容易对护理人员的解释形成怀疑。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有耐性,对于老年患者有充分的尊重。通过不断的沟通和讲解,取得他们的信任。搭建好互信的平台[3]。

1.2.2 护理 老年人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压疮的形成,在整体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对患术后采取平卧的姿势。确保患者的患肢向外伸展30°的中立位,采取皮牵引和骨牵引措施,并对牵引的部位做好温度和皮肤颜色的观察[4]。每天需要定时用酒精对牵引针位置进行消毒和擦拭。对于长时间压迫的位置采取适当的按摩和软垫,确保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流动。教育老年患者加强深呼吸,以促进痰液的排出。

1.2.3 护理配合 首先对于患者的恐惧和情绪担忧需要做好耐心的宣传和开解,做好手术安全和事故的必要性,让患者做好心里转杯和对治疗的过程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有个充分的了解,尽快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尤其在患者的日常生活及住院期间,需要对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作出适当的计划,安排好患者的饮食、戒烟戒酒,在手术前,确保患者4-6小时禁止进食,12小时之内禁止进食[5]。针对某些自理能力有障碍的老年人患者,需要提供额外的护理。同时也需要注重病房的暖气是否合适,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患者本人的一些物品和衣服,可以交由护理人员统一安置或者交由患者家属处理。

1.2.4 术后护理 对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和心理问题,需要及时作出疏导和问候,采取合理的解释。尤其是某些患者在术后椎管内麻醉之后容易出现头晕,头疼等不良反应,容易造成患者的担忧和不解,护理人员需要对这样的情况做好解释和开导,需要让患者对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了解,及时将治疗的情况和可能发生的一些不良症状提前和患者做沟通,这样患者就会心里有底,不会感到惊慌。对于后续的患者治疗上的配合,或者术后的静养都具有非常良好的作用。

2 结果

收治的120例骨科患者中,经过精细的治疗配合适当的整体护理,所有的患者均达到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痊愈出院,后期随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3 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骨科中,针对老年人患者开展整体的护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思意义。整体护理在国外发展得较早,而后已引入我国,在我国的多个科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骨科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后续中的开展并不多,对于骨科患者而言,疾病的伤痛对于他们的身心都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容易让他们情绪低落,丧失对于治疗的信心并对手术的预后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采取整体的华丽方式,有利于从生理上和心理上全面的帮助患者进行快速的恢复,有助于医院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更有利于患者治疗安全的保障,贴近了目前所倡导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因此,在临床上,对于老年骨科患者采取整体的护理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赵银连.浅谈整体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06)

[2]白世霞,叶淑琴.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整体护理[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08(04)

[3]严向阳.整体护理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 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