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尔夫实训总结

高尔夫实训总结

时间:2022-02-19 14:2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尔夫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尔夫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高职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是高尔夫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校外实践基地是实习与实训工作的重要载体,高职培养目标是造就面向高尔夫行业服务、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与服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必须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了更好的充分满足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为了满足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就业的需要,必须建设校外实践基地。

1 国际合作,股份制基地

学院与韩国酷伦株式会社联合办学,引外资金1.2亿元人民币,学院以二千亩土地入股,建成18洞球场作为实践基地,成立了股份制企业――铁岭龙山国际高尔夫培训俱乐部,学院院长任俱乐部副董事长,董事长任高尔夫学院名誉院长,基地充分满足了学生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的需要。

1.1 经营模式:企业全额投资,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合同期限50年,50年后企业被学院无偿收回。

1.2 利益分配:球会经营利润的10%给学院,高尔夫学院学生学费的三分之一给球会。球会要完全满足高尔夫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1.3 双方责任

1.3.1 企业责任:资源共享,企业保证学生正常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岗位满足学生实践要求,为学院免费提供实践场地、设备、耗材和实践指导教师,并给参加实践学生一定的报酬、免费就餐等,优先录用毕业生就业,配合学院完成大型活动的比赛、培训、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活动。

1.3.2 学院责任:全力配合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技术指导,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期组织学生到期顶岗实践,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企业有大型活动学院如大型比赛时学院派出学生和教师参与服务、赛事组织及裁判工作。

1.4 实践过程管理

1.4.1 学院和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计划。专业教师与龙山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人员共同负责学生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计划,实践计划包括: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总目标、各实践环节、课题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分配、实践岗位、考核要求及方式方法等。学院设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学生实践,学院通过与俱乐部的深度融合,创建了“前校后企、工学一体”――“教学、实训与服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1.4.2 学院和企业建立实习指导教师制度。学院与企业协商一致,由企业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学生实践工作,安排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学院和企业共同加强学生实践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安全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1.4.3 学生到企业实践前,学院、企业、学生应签订三方企业实践协议,明确各自责任、权利和义务。顶岗实习协议详细规定了:安全措施;实习报酬;工伤保险;实习终止条件;学院和实习单位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1.4.4 建立学院、实践企业和学生家长定期信息通报制度。学院向家长通报学生顶岗实践情况。学院与实践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实践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

1.4.5 实践指导教师建立实习日志,定期检查顶岗实习情况,及时处理顶岗实习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正常秩序。构建信息化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与实习单位共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1.5 实践基地效果

1.5.1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出国家级高尔夫裁判员18名、初级裁判员390名、有1165人获得球童资格证书。获省级以上大赛冠军35人次、亚军28人次,就业率98%以上。

1.5.2 容量增大、效率提高:校内实训基地年实训24000人次,完成实训实习人学时42000学时,社会培训3100人次。参加十二届全运会等大型赛事服务1280人次。

1.5.3 功能拓展、服务社会: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球童职业能力考核培训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再就业培训基地、中高协裁判员培训考核基地、国家大学生高尔夫训练基地、山东南山集团、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大连红旗谷高尔夫俱乐部、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长春净月潭高尔夫俱乐部员工培训基地。

2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大连金石高尔夫俱乐部坐落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东部景区内,占地3000亩,总投资2.5亿元人民币。有36洞球场: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实习就业空间,满足学生综合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需求,学院与金石俱乐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来,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年承担学院50人的实践任务,取得了校企双方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2.1 校企提前安排下一年度的实践计划,企业提前预留学生实践岗位,提前做好计划,学院根据企业预留的实践岗位,结合学生个人职业规划合理安排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践锻炼。

2.2 学院与高尔夫俱乐部管理共同负责学生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共同制定并实施实践计划,企业指派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企业选派运作总监亲自担任指导教师。

2.3 学院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每年寒暑假对企业进行员工培训,如:高尔夫球童服务方法技巧、高尔夫规则、高尔夫礼仪、球童服务心理、高尔夫竞赛组织、高尔夫草坪养护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

2.4 加强沟通,增进友谊,球会总经理,定期和高尔夫学院院长沟通联络,每年进行互访交流沟通。每年12月球会总经理带领球会中层领导来学院访问交流,学院每年暑假院长带领专业教师到球会考察交流。

2.5 合作效果:至2013年至今该俱乐部共接受实践学生200多人,完成顶岗实践3200学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 订单培养基地

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盐厂新村,是一座总占地面积130万平方米,国际标准的27洞山地球场,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为了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借助企业力量办学,拓展学生就业空间,2009年高尔夫学院与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签订了 “订单培养” 33人的联合办学协议,并冠名“湾山班”,共同建设“湾山班”的人才培养模式。

3.1 学院和大连湾山高尔夫俱乐部共同从入学新生中选拔符合要求的33名学生作为“湾山班”学员,同时成为俱乐部的预备员工。

3.2 根据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学院和俱乐部做到“五共”,即: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指导实习实训、共同建设专兼教师队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验收标准。

3.3 要有核心的培训环节,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健全。能力素质、人品素质、职业素质要与学校文化、专业文化、企业文化相互融合。提供教学模拟情景课程,在实践中植入企业精神,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逐渐适应工作。

3.4 学院教师与俱乐部管理人员相互兼职,并由俱乐部高管对学院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指导、监控并验收。

3.5 “湾山班”这种培养方式的实行,实现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实现了以就业为目标,以为企业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准确定位。

4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一些体会

通过多年的实践基地探索,高尔夫学院建立的“一个核心基地与多个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所有资金投入均由企业承担,国家和学院不用投入资金,而且高尔夫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岗位实践操作技能为目的;以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突破口;以改善实践条件、提高效率、强化管理为重点;以高尔夫球会投入为主;以行业发展与高尔夫球会发展水平为标准;利用职业实践环境,建设实践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培训与鉴定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群,充分满足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重点建立一个核心实践基地:要以企业投资入为主,由于国家投入经费有限,所以要大胆进行与国内外的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基地用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4.2 结合专业特点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大胆走出去深入企业寻找合作伙伴,建立省内外的实践基地,目前来说,本省内的实践基地资源比较紧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高尔夫专业学生的课外实践。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开拓性人才,在省外为学生专业实习寻找更多优质的实习基地资源。借鉴更多的行业信息资源,整合优质平台,努力培养更多的高尔夫专业队伍。

4.3 坚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课堂之外的生活:高尔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亲自参与,必须参与其中,才能有实际经验的提高。在特殊的项目运作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专业优势,使其在参与过程中逐步完善理论构建,做到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做好岗位的基础工作,为今后正式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4 要让学生实践与工作服务紧密结合:服务是专业价值的最终体现,也是人才培养计划目标的基本组成部分。专业的设置必须要与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服务社会,实现学生培养价值。

4.5 充分准备职业资格能力评定鉴定:职业资格是行业的敲门砖,有了一定的学识、能力还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职业鉴定。资格证书是将来用人单位的重要参考指标,所以高尔夫专业学生要注意准备充分。

多年来高尔夫学院一直坚持以多种形式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为标志,以创新求发展办学思路,构建了多种形式高尔夫特色校企合作实践基地运作模式,积极推进校外实践基地改革,形成了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宋佳.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

[2]任文杰.高职院校“校中厂”运行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工厂”建设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3]李国妍.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物流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

[4]杨舜伊,蒋高华,袁纯红.“校企一体,工学结合”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视界,2013(02).

[5]李梅香.试析公共实训基地运行中的企业方定位――基于国际国内的案例对比分析[J].天中学刊,2013(03).

[6]蒋琪,陈丽娟.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 2012(17).

第2篇

摘 要 作为一项新兴的竞技类休闲体育项目,木球技术有其发展的阶段和历程,为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先进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纵观近几届国内国际木球大赛,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技术进步对比赛成绩的决定性,选择本题目的意义就在于,分析临沂大学木球技术演进的历程,找到可以提高木球技术的切入点,为实训和比赛取得更好成绩而服务。

关键词 木球 技术 训练

临沂大学木球队作为木球界的一支重要力量,曾多次在国际及国内比赛中,都取得优秀的成绩,伴随着木球运动的发展,技术的创新已经越发显得重要。本次论文就是以临沂大学木球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之对历届全国锦标赛优秀运动员的采访和研究,对木球技术进行进一步探究与创新,旨在更好地促进木球运动的发展。

一、木球的起源

木球运动始于中国台湾,其创始人是翁明辉先生,自1990年开始,翁先生开始设计木球球杆,经过两年的思索和设计,翁先生终于设计出成熟的球杆和球道,木球运动老少皆宜,很快在台湾传播开来。在随后的推广中,木球运动在世界各地发展迅速,先后有24个国家成立木球协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一带,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英国、美国等地,也有广泛的木球爱好者。自1990年,翁先生一面建设台北双溪后花园,一面研发木球球具,并整修花园内梯田植草做成球道。并经过2年不断试验、改进,才完成一套实用方便的球具。一杆在手,即能享受在草地上谈笑挥杆和推杆过门的乐趣,因为男女老少都喜爱,又具有休闲与竞技的功能,所以才决定成立组织加以推广。

二、木球技术的形成

首先,队员技的技术进步来源于他们不懈的努力,更重要的是,离不开木球技术的改进和创新,离不开指导老师和队员耐心的钻研和不懈的尝试。木球成才训练周期缩短。临沂大学木球队多次参加木球全国锦标赛,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历次比赛中,队员不仅关注比赛,更关注赛后木球技术的交流,充分吸收了全国各地区木球代表队的技术专长,并融合自己技术特点,加以技术创新,保持了临沂大学木球技术的先进性,从而保证了临沂大学木球队的参赛成绩。高尔夫运动有着和木球运动相似的技术动作,我们的会员中,也有好几位从事高尔夫运动的老师。在对其进行简单的木球技术指导后,他们能很快掌握木球运动的技术要领,并能不错的融入木球比赛之中。在对其进行采访的时候,他们都表示,其高尔夫技术动作基础,可以促进他们对木球技术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所以,我们对高尔夫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借此促进木球技术的发展。

三、木球技术呈现出地域色彩

通过历届全国木球锦标赛的观察,总结,技术风格代表主要有海南大学的转体击打技术,浙江职业技术学院及浙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站立式击球技术,以及临沂大学的类高尔夫击打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休闲运动,木球正以他独有的吸引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其技术也朝着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趋势发展。木球基本技术是练习者通过球杆击打木球,使球沿着预定的轨道向前滚动,并达到预定的目的地的技术动作。其基本技术包括准备姿势,抓握球杆,瞄准规划路线,引杆击球4个部分。

我们以右手为例,球杆上端为上,基本握法为: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食指扣与右手小指和无名指之间,选择合适位置,自然握住球杆。

准备姿势是击球前的重要环节,站位姿势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击球的效果。我们所采用的站位姿势是:两脚自然开立,开立的开度与自己的肩膀同,两膝自然微屈,脚站稳,重心向下,上体微微向前倾,腰挺直,球摆放在左脚正前方轴,或以左脚延伸线为轴,左右15度位置自由选择,球距离左脚一球瓶半到两球瓶的位置,左臂与球杆在一条线上,全身放松。

木球运动需要在规定的赛道内进行比赛,需要队员在击球之前对球的走向进行规划,以取得更好的比赛成绩,瞄准与规划路线需要选手结合特殊地形进行分析,属实战经验。

在做好之前一系列准备后,剩下的就是引杆击球,引杆击球力求自然,发力顺畅,两臂握住球杆在身体前,以肩膀为中轴,预摆挥杆的高度不要超过肩,眼睛直视球,上杆自然,转跨发力自然顺下击球,手臂击球后自然向前,转身起身,随后球杆自然向后,击球结束。完整的击球动作,球杆所经过的位置成一斜立的圆形。

四、训练与推广

临沂大学作为临沂及临沂广大地区最具特色的一所大学,正以其独有的方式带的周边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承办的2013年、2014年山东省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科体育教师培训班,并对其零基础的教师进行木球技术培训,老师们一致认为,通过短期培训能够掌握木球运动教学与训练,而且对此项目也很感兴趣。

我们在进行木球技术革新的同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木球运动的推广工作。

对临沂市第十五中学、临大附中初中部的两个班进行了现场教学、组织了比赛,通过现场交谈以及师生对参与此项目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度和渴求度都很高,在我们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应适当的引入新鲜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新鲜的运动项目,发挥学生们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后续我们还会利用木球协会,以及我院社会体育管理与指导专业的人力资源,对临沂市部分中学进行现场教学,借以推广木球运动。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体育经济管理;理论;实践;课程;创新

1.前言: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社会各个领域从各个层面之上对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由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培养之后的人才是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和周遭环境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所以由此可知专业性强的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实践教学一般情况下来说重视的是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也是十分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致力于以此危机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来。

2.首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展开分析

2.1实践教学目标不合理

紧密结合区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进行校企资源整合,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结构布局,建成“岗学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教学,突显就业、研发、实训一体的综合效益功能。校内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按照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整合实训场地和购买设备,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建成高尔夫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体育场馆服务与管理实训中心、职业通用技能实训中心。其中通用技能实训中心实现在专业群内共享,涵盖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岗位能力、专业拓展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实训室使用率和共享能力,制定了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岗位能力课程的实训标准。形成具有专业辐射效果的校内职业技能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在此实践教学平台上可完成本专业体系中60%以上的实训内容的学习。校外与本地区体育场馆行业、高尔夫行业、体育培训行业等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可满足校外实践教学、实习的需求并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2.2现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不强

因为在开展实践教学相关活动之前制没有制定出来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系统性也就成为了一项有待提升的项目。没有针对实践教学展开系统性的规划工作,一般情况下开展的设置和安排工作的随意性都是比较强的,产生的结果就是实践教学的质量较为低下,学生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样的实践教学中掌握的专业技能的零散程度是比较高的。所以就需要在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展开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实现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从而就能够使得实践教学的力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现阶段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当使用到的创新措施

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的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穿插开展,就能够使得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的牢固程度和灵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实现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主要形式有:课上的小组讨论、课余实践的理论教学拓展等等。课上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以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为主题,教师在讨论正式开展之前是需要设定出砻魅返奶致壑魈夂涂己朔绞降模小组中的各个相关成员以主题和考核方式为基础展开讨论活动。课余时间理论知识拓展其实就是以一门专业课程或者多门专业课程为基础,在教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进入到体育俱乐部、体育企业等相关的体育性质的组织中开展调研工作,并在调研相关工作结束之后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之后,拿到课堂当中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之所以会开展课程中实践教学就是为了能够使得学生及时的将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且逐渐的将这种实践能力的深化程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认知实习其实就为为了能够使得高校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学生对体育组织以及体育企业形成一个感性层面上的认识,,以便于能够使得学生对体育组织施行的经济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重视的是对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经济管理知识形成大致的了解,从而就能够使得学生对本专业涉及到的知识的范围、工作特征以及工作性质形成一定的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的将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出来,以便于能够使得后续的理论、实践课程能够顺利的开展,使得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专业思想。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中的学生需要开展的认知实习是可以划分为学校内部和小学外部两个方面的,在校外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知实习能够对体育组织的销售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形成大致的了解,在对问题展开详尽的分析的基础上找寻出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就能够将学生使用体育经济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来。

参考文献:

[1]许睿博.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适应性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5.

[2]李军岩. 体育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 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85-87.

[3]刘雪. 关于构建我国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七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3.

[4]叶心明,王跃,朱晓东. 关于体育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产业分会:,2005:1.

第4篇

关键词:校园;绿化建设;滨水绿地驳岸;生态改造

中图分类号:TU 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500(2013)06004708

大学校园环境是人类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建筑群包括教学、科研、办公和生活等方面,在建设环境、建筑规划、使用管理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需求和特点,已成为重要的能源消耗用户。

高校校园中的集中绿地是较大的面状公共绿地或片林,是为师生员工提供课余休闲活动的开敞场所,作为主要的公共空间活动场所历来是高校校园规划设计中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环境功能上作为生态型基础设施,同公园绿地,高尔夫球场一起对环境起着调节温度、湿度、滞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与风俗、改善校园小气候的作用。水系在校园绿化中是重要的生物廊道,集中绿地是校园内的大型斑块,滨水绿地驳岸是两者的边缘交叠部分,是包含丰富的景观和生态信息的复合区域。因此,驳岸的生态设计是滨水绿地设计的重要环节。

1滨水绿地驳岸的特点和作用

1.1滨水绿地驳岸对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

滨水绿地驳岸设计重点在于以生态设计为原则,

恢复自然河岸或人工生态河岸,从而改善和调节校园的生态环境。水系中的河水向岸边渗透可以为岸边植被提供充足的水分,驳岸植被的繁荣可以有效调节局部区域的温度、湿度等小气候。校园水系及其沿岸茂盛的植物不失为一座高效的绿色水库,可有效调节校园微气候,维护校园内部生态流的安全,创造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的校园环境[2,3]。

1.2滨水绿地驳岸对校园人文活动的作用

路易斯・康有一句名言:“在一棵树下,教师不把自己当成教师,学生也不把自己看成学生,这样的一些人平等地进行交谈,这才是学校的开端”。说明户外开放空间活动场所对于大学的重要性在于营造具有真正意义的公共交流空间场所,是大学教育精神的内在体现[2]。

校园在满足基本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必须为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拓展提供场所,因此,校园空间的使用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学知识的传授已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更广阔的实践教学、环境教育。为了满足师生多样化的公共交往活动需求,校园内集中绿地驳岸空间体系的功能类型需要呈现视觉形态、容纳活动、使用时间、植被种植的多样性,营造出多层次、参与性、交流性的校园绿色文化活动。

滨水绿地是以水体为依托的绿色空间,结合水生植物、铺地、休息设施等为师生提供一个别样的水陆交叠的休闲空间,在绿色校园建设中从生态改善、物质空间、活动功能上具有调节校园内部气候,提供公共活动平台,作为教学展示、科研实践、宣传教育的基地。

2案例研究

上海市城市管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南侧毗邻共青森林公园,东接黄浦江,占地21.87 hm2。有一块较大的面状绿地位于整个校园的中心位置,绿地西、北、南三面临水,东侧为实训教学楼,现在主要作为日常植物教学的树种辨识基地。

2.1滨水绿地与周边建筑的关系

滨水绿地东侧是实验实训大楼,南侧隔路相望是教学楼,西侧是停车场和图书馆,北侧是花木培育暖棚,西北角是学校的行政中心。除了东面、南面有多层建筑形成围合,其余地方都是开敞的空间,有充分的阳光。从校园内的区位和外部空间来看,绿地条件都十分优越。

2.2滨水绿地与校园内活动的关系

滨水绿地周边的活动以日常的教学、管理、科研等公共活动为主,而与学生和教师寝室的关系不强,从功能定位上,应为师生的教学、研究、交流等行为需求提供空间依托。根据校园内建筑的排布,途经绿地的人流为从教学楼到行政中心办事的行政人流、从教学楼或实训大楼去图书馆的学生人流、从教学楼到暖棚进行研究的教师人流、从校外采购回食堂的后勤

3驳岸的生态改造

3.1总体布局

3.2自然生态型

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采用自然生态型驳岸,在缓坡上种植自然群落的植被,保持或恢复堤岸的自然形态。驳岸布局于整块滨水绿地的北侧,其中,包括两种子类型。子类A为密林型,即岸边密集种植高大的常绿树种,作为一道绿篱,驳岸模拟自然界的土壤和植被生长情况,不加入人工材料,也不设人行步道;子类型B为疏林开阔型,岸边布置落叶疏林草地,空间相对开阔,驳岸边设人行步道,增加亲水平台。

3.2.1驳岸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子类型A布置在东北角,上海冬季风向为东北风,风力大,风速快,在东北角密植以樟树为主的常绿乔木,且与林下耐阴常绿灌木结合成双层林带,常绿树种冬季不落叶,东北边界密实的常绿林带能将寒冷的西北季风吸收、减弱,既能保证绿地内部相对温暖的气候环境,有效地隔离校园北侧工厂和公路产生的噪音、过滤灰尘,起到卫生防护林带的作用,又能形成半围合的空间,使人有安定的心理环境。该驳岸保持原生态群落形态,尽量避免人的踩踏和干扰,是校园中天然物种的取样基地。

子类型B布置在西北角,配置落叶树种,冬天保证一定面积的开敞空间,有充分的阳光照

射,夏天枝叶繁茂,提供一片阴凉,一年四季的植物季相变化丰富,其对岸为培育花草的暖棚,建立水面步行道联系,成为理想的植物种类学习场所。种植垂柳、碧桃、银杏与杜仲、水杉等构成的混交林,在形成“桃红柳绿”、“疏林草地”等园林景观的同时,在夏季又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相对东北角的驳岸更开放,与对岸的暖棚互相组合,成为绿色校园中师生进行物种培育、植物辨识的试验基地[4,5]。

3.2.2驳岸的剖面设计和物种配置

子类型A的驳岸不设置步行道,不设行人停留在岸边的空间。剖面设计上,设计为缓坡式驳岸,以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沙砾代替人工砌筑,通过植物将水与岸联系起来,称为整体性生态交错带,既能加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又能为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提供生活的环境,还能充分利用湿地的渗透及过滤作用,带来良好的生态效应。水陆交错的过渡区域能带来一种丰富、自然、和谐又富有生机的景色(图9)。

在岸边种植常绿大乔木如雪松、龙柏,并配合红瑞木等上海地区冬季主要枝干有特色的树木[6],形成色彩丰富的景观。在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岸边种植喜阴喜湿的临水植物,如种植柳树、水杨、白杨、揍树以及芦苇、芭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同时部分植物枝叶柔韧,顺应水流,还增加了抗洪、护堤能力[7,8]。

子类型B的斜坡驳岸设置步行道,将步行道设计为架空的木制板条平台,既不妨碍植物的生长,又能保证水岸的可达性(图12)。在岸边种植秋季观果观叶植物,如银杏、国槐、乌桕等乔木,厚皮香、南天竹、木香等灌木;临水处种植喜水性植物如垂柳、池杉及芦苇、菖蒲等,其根系发达,可以稳固堤岸,在夏季汛期能够起到保护河堤的能力。水体系统的绿化是在水岸局部种植垂柳、水杉、湿生植物,水景种植荷花、睡莲、茭白等,湿地用芦苇、慈姑、荷花、荻草、水葱等。

3.3过渡型

过渡型驳岸是在较陡的坡岸上用人工材料加固护底,自然植被种植于坡上,兼具人工驳岸的护堤功能和生态驳岸的渗透调节功能。该类型空间布局于绿地西侧,含两种子类型。

子类型A为自然基底型,沿河岸设置步行道,但是步行道不直接通达水边,而是在较陡的自然坡地上根据高差设置分散的座椅;子类型B为人工基底型,在步行道外侧设置伸入水岸的平台,成为集中活动的场所。

3.3.1驳岸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子类型A布置在西北角,位于自然型驳岸的交界处,该处滨水空间较为开敞,岸边设置步行道,水面上延续人工湿地,设置水生植物专类园。

从空间布局上,步道以缓和的曲线为主,路两旁植物配置讲究层次,起组景作用。步行道注重诱导视线,加强树冠线的指示性,用草坪加宽路幅,可以明显地看见端头的水生植物园,形成“透视夹景”,使路旁植物的景观有别于其他道路和绿地景观的特色,创造驳岸空间的标示性。水生植物园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主题区,如芙蓉区、睡莲区、王莲区。在水生植物空间设计上,除按其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深度栽植外,在配置上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使得其竖向起伏变化,结合倒影景观,营造丰富的静水景观[9]。空间上为生态驳岸到人工驳岸过渡区中的起始部分,在功能上为绿色校园中水生物种的教育展示基地。

子类型B布置在西南角,位于人工型驳岸的交界处,成为自然和人工驳岸的过渡,该处高差相对较大,而且水深最深,充分结合地形利用转角处水面设置实验型人工湿地,发挥了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作用。该自然群落,形成的水生生态景观是进行自然水体净化试验的基地,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中的营养物质,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抑制有害藻类的繁殖,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再释放,利于水体生态平衡等。水生植物能有效地净化富营养化水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净化过的水体不但景观效果好,而且可用于灌溉用水,实现雨水向城市管网零排放充分利用中水资源,实现污水的最小排放[10-12]。规划利用湿地除了净水以外还能作为雨水收集的场所,可采用防渗处理,实现校园若10年一遇洪水的充分利用。该处驳岸在空间上作为生态驳岸到人工驳岸的收尾部分,在功能上是绿色校园中先进技术的研究基地,同时也提供安静的阅读空间。

3.3.2驳岸的剖面设计和植物选择

子类型B的驳岸,不设置大规模的活动设施,而布置分散的临水座椅,为同学们的晨读活动提供安静的晨读空间。剖面形态比较陡峭,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岸边结合人工湿地的净化功能,种植具有一定杀菌作用的植物如柳杉、香樟、黄连木、紫薇、辟荔,堤岸处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并结合低矮的灌木丛,设置木质座椅。人工湿地系统在植物选择上,一是考虑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二是尽量采用本地植物。多种类植物的搭配,不仅在视觉上相互衬托,丰富而又错落有致,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也能够互相补充,有利于实现生态系统的完全或半完全(配以必要的人工管理)的自我循环。使用如香蒲、水葱、菖蒲等既可污水处理,又具观赏价值的植物[4]。

3.4人工型

人工型驳岸是在现有自然土壤的基础上,以人工材料如砖石或混凝土为砌筑材料,可提供大面积的活动空间。此类型驳岸分为两种子类型,子类型A为大型台阶分层式,沿河岸设置数个跌落的人工平台,成为整块绿地中面积最大的公共广场;子类型B为小型阶梯步道式,在临河步行道与驳岸之间相同间隔处设置小径,下行数级阶梯后到达亲水木质平台,成为线性的开放空间。在人工型驳岸处,人的活动频率最高。

3.4.1驳岸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子类型A布置在西南角为开敞的广场空间,上海夏季西南风,开阔的空间不阻挡季风的吹入,能迅速带走热空气,形成凉爽的气候环境。结合广场布置座椅,吸引师生停留,成为公共活动和集会的场所,也是校园内宣传节能环保理念的空间平台,可以布置大型的展板、小规模的技术展览;通过不同标高的平台,从绿地直接走到水边,增加了空间的延伸性。结合广场中心设置水景,水雾状喷泉以及灌溉系统的微喷设施形成水雾幕,在

夏季降低气温,增加湿度和空气负氧离子数量,达到提高空气湿度的微气候调节作用。该处驳岸在功能上还可作为校园环保理念的宣传基地。

该驳岸虽然设计为人工驳岸,但采用的是天然石材、多空渗透性混凝土等新材料,用以保证河流与岸基的水、气交换,生物的附着等功能[9]。亲水空间近水边缘与水体之间垂直距离宜控制在0.8 m,使手脚能接触到水体,保证较好的亲水性。

子类型B布置在东南角,作为滨水绿地的南侧入口,以线性的步行道为主要空间形式,具有较强的引导性,步道一侧布置低杆灯具,为夜间照明作用。步道另一侧为疏林,树下形成开敞型绿色空间,设置座椅,成为人们轻松聚会的场所,由树篱的围合、台阶的高差、树荫的遮蔽以及各种景观小品与主要步行人流进行适当的隔离,减少人流的干扰。

在该驳岸处的铺装采用生态透水砖或植草砖,并在道路两侧采用生态边沟收集和传输雨水,以维护原生的水循环,补充土壤水分,降低夏季硬质地面的热气蒸腾;从满足能源、环保、经济等多方面考虑,步道一侧采用节能灯具,取太阳能与市电相结合的方案,采用太阳能树下射灯,光源为LED绿色冷光源,不会产生热效应,对植物没有任何影响。在树池处设置小型堆肥化空间,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将植物性废弃物分解为有机物,转化成腐植质,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营养组成。经堆肥化处理的植物性废弃物再用于林地、树池的地表覆盖和植物生长的肥源,回归自然[3]。该处驳岸在功能上可作为校园中先进环保技术的应用基地。

3.4.2驳岸的剖面设计和植物选择

子类型A采取大台阶式的分层处理。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再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将钢筋混凝土柱或耐水原木制成梯形箱状框架,投入大的石块或插入不同直径的混凝土管形成很深的鱼巢,再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在岸边用典型的当地物种配置,上木植广玉兰,中木植桂花、樱花以及结香、金丝桃、杜鹃,下木植麦冬、蕙兰[5]。邻水则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6](图24)。

子类型B采取小型沿河水边的步行道,设置台阶与绿地联系,有的近水边、有的又远离水边依托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营造了时而开敞时而半开敞的骨架清晰、适宜步行的空间。岸边配置抗污染气体强的植物,如乡土植物为骨干树种配以多种春季观花观果植物,为南侧教学楼提供色彩丰富的自然景观。步行道以北采用樟树、杜仲、凹叶厚朴、白玉兰等高大乔木为骨干树种,以南选用野黄桂、桂花、含笑、广玉兰等为骨干树种。配以海桐、金银花、石菖蒲、玫瑰、夜来香、栀子花、柚、桔、西伯利亚鸢尾等[3]。

4结论

在绿色校园建设中,滨水绿地的作用不可忽视,驳岸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1)合理的空间布局,根据常年的自然风向和周边的建筑高度,进行开敞或密闭的空间安排,创造亲切宜人的环境;(2)赋予实际的使用功能,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的环境特征和建筑功能,组织和安排人流在空间中的活动,如宣传展示、教育教学、研究试验、技术应用、品种展示等,创造生动的空间气氛;(3)剖面设计,根据地块的自然特点和空间功能,对水体和绿地的剖面高差处理与植物种类衔接进行设计,形成自然的过渡;(4)科学的植物配置,根据功能和景观要求,科学搭配常绿、落叶、观花、观叶等特性的植物,达到理想的季向变化和色彩变化。对校园滨水绿地的进行生态改造,建设绿色的节能环保型校园,从而在物质空间和宣传理念上,都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濮阳雪华,戴子云,韩烈保.水生植物在高尔夫球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12,32(6):69-74.

[2]张启香.大学校园绿色空间体系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刘宏涛.大学校园绿地规划及植物配置设计研究[D].长沙:华中农业大学,2006.

[4]黄凡,濮阳雪华.水生植物在高尔夫球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草原与草坪,2013,33(2):92-96.

[5]黄俊.城市生态滨水绿地规划设计的研究[D].杭州:浙江农业大学,2012.

[6]黄俊等.城市滨水绿地生态规划设计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2(4):526-529.

[7]曹瑜刚.景观植物群落生态设计及在上海地区的应用[J].上海农业科技,2009(3):98-100.

[8]依群.浅谈滨水绿地植物配置[J].中国花卉报,2010(6):7.

[9]向雷.浅论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驳岸设计[J].北方园艺,2010,(2):135-138.

[10]彭峰.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59-60.

第5篇

【摘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新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应是外向维度和内向维度的有机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我们在关注现代职业教育外延扩张的同时,应该对内涵提升给予足够的重视,实现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同步发展。文化建设是内涵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塑造现代职业教育特色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必须高度重视。本文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内涵、路径和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旅游;文化建设;探析

当前,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职业教育不再是往日低人一等、艰难前行的困境,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繁荣的春天。对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批示,总理就职业教育发表重要讲话,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这一切标志着发展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职业教育实现了从教育层次到教育类型的华丽转身,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正在而且快速地得以解决,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再是职业教育人的梦想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1]。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笔者认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应该具有外向和内向两个维度。就外向维度来说,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外延的扩大,包括结构的调整,层次的完善和体系的贯通,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就内向维度来说,主要是指职业教育内涵的提升,包括发展导向、动力、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概括来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应该是外向维度和内向维度的有机统一。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经过梳理发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这一范畴内,由于受职业教育原有定位不清晰、体系不健全的影响,社会各界包括学界更多地将目光投放到外向维度,更多地关注职业教育层次的完善和各个层次间的贯通,而对内向维度的诸要素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等关注较少。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有可能导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重蹈上世界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盲目扩大、内涵缺失、质量下降的老路[2]。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化建设在现代职业教育内涵提升中具有基础性意义。现代职业教育决不应是简单的技术教育,必须摆脱“有技能没文化”的印记。文化应该成为现代职业院校之魂,成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成为管理的基石和育人的法宝[3]。作为一所育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自建校以来,特别是2004年升格进入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来,始终坚持“文化立校”战略,努力做好文化建设与行业特色接轨,与职教特色接轨,与地域文化接轨,与国际文化接轨,高度重视文化在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积淀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学院文化,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旅游职业人才培养“山旅模式”。

一、学院基本情况

学院的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88年由国家旅游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1991年招生办学。2004年改建为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现设有饭店管理系、旅行社管理系、旅游外语系、营养与烹饪系、休闲产业管理系、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基础部等7个教学系部,开设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航空服务、高尔夫休闲管理等32个专业及方向。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工380余名。

20年来,学院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燕子山下的弹丸之地到百脉泉畔的千亩校园;从建校之初的1个专业到多达32个专业及方向的专业群;从首届95名学生到如今6000多名在校生,从一名行业新兵到稳居中国旅游教育第一阵营前列,完成了成长历程中的华丽蜕变,开创了中国旅游教育独一无二的“山旅模式”。

20年来,学院获得了诸多引以为荣的“第一”和“唯一”:她是全球获世界服务业最高荣誉“国际五星钻石奖”的唯一学校;她是创下世界体育运动史和职业教育史上难以企及的纪录――全部参与了奥运会、世界大学生冬运会、全运会、世博会、亚运会五大赛会服务的唯一学校;她是培育出在世界最大酒店国际联号雅高集团五星级宾馆担任总经理的中国籍学生的唯一学校;她是拥有校内四星级实习酒店的唯一学校;她是建有校内大型高尔夫球练习场的唯一学校;她是拥有3A级校园景区的唯一学校;她是开办全资质国际旅行社的唯一学校;她是出版发行大型高端旅游休闲杂志的唯一学校;她是赴海外研修实习渠道最多、学生数量最多的旅游学校;她是世界运动史上运营管理大型运动员村的唯一学校;是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第三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大赛和2012、2013年、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赛项的学校……

20年来,山东旅院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向社会培养输送了23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培训了近60000名旅游及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办学水平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学会世界服务业最高荣誉“国际五星钻石奖”、“山东省省直文明单位”、“全省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济南市花园式单位”、“全省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志愿者服务突出贡献奖”、“山东省高校校园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2012年,成功入选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

山东旅院之所以能在短短的20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从高等教育的初窥门径者到中国旅游名校的华丽蜕变,首先得益于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山东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是旅游业这方沃土哺育了年轻的山东旅院;其次,是准确把握了职业教育的实质,那就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为己任,坚持文化立校战略,不断凸显办学特色。

二、山旅文化的内涵和组成

山旅文化是指山东旅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教育教学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其内核是全院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其最基本的功能是管理和育人。它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化校园文化形态[4]。

(一)山旅文化的结构形态

从结构形态上看,由四个子系统组成:一是观念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核心层,是山东旅院精神风貌的形象体现,主要形式为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校训、校歌、校旗、校徽等;二是制度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中间层,指的是在观念体系的指导下,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师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以及奖惩制度等;三是环境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物质层,包括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高雅健康的育人环境,美丽自然的景物特色,现代化的办公设备等;四是活动系统,这是山旅文化的行为层,包括各类文体大赛、社团活动、师生行为规范等。

(二)山旅文化的来源

从文化来源上看,山旅文化包含了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文化系统,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①服务文化,现代社会是服务型社会,旅游业是服务型产业,旅游院校文化建设必须突出行业服务特色。②职教文化,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结合行业特色和需求,注重对师生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和熏陶。③齐鲁文化,山东是孔孟之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山旅文化根植于齐鲁大地,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与地域文化水融。④百川水文化,山东旅院位于泉城济南东部,坐落于有“小泉城”美誉的章丘市百脉泉畔。依托当地底蕴深厚的泉水文化,我们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主题,打造了百川文化系列品牌。⑤国际文化,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旅游业是国际型、开放性产业,旅游院校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与国际接轨,着力突出国际化特色。

三、以现代大学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多年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坚持“文化立校”战略,着力突出文化在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5]。

(一)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来引领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引擎,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遵循旅游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一核心问题,凝心聚智,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始终坚持“旅游教育与市场接轨,与国际一流水准接轨”的办学方向,将人文化理念确立为核心价值观,以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为基本培养目标,以“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为使命,确立了“我们的天职是创造幸福”这一充满浓郁人文关怀色彩的校训,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旅院精神,提出了“学校文明的第一标志是校舍的无比洁净、养成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爱岗敬业的习惯,比在任何一门课上考100分都重要、我们的使命是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善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人、我们是绅士淑女,我们培养绅士淑女”等人才培养理念,提炼形成了绅士淑女理念、精英理念、核心素质理念三大核心理念,以“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三大核心能力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将学院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高等院校、现代旅游管理服务精英的摇篮。先进的办学理念让山东旅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以健全的制度体系来保障

先进的理念要落到实处,必须通过制度体系来保障。所谓制度体系,是围绕核心价值理念,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行为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综合。为了强化师生文化意识,让文化建设落地,我们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了系列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

1.成立文化传播中心,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策划、实施、调研等各项工作,加强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国家一级学会山东大学华夏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在山东旅院建立了研究基地,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探掘研究。

2.对文化建设成就总结、提炼、固化,正式出版了《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文化手册》,走在了国内高校的前列。

3.让文化成为师生的行动指南。将服务精神确立为旅院精神,学院领导要为全体师生服务,行政后勤人员要为教学和教师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学生以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他人为荣。院领导和全体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并向师生公开,院领导开设博客、微博、微信,加入人人网,注重利用新媒体与师学沟通;倡导走动管理,要求干部职工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餐厅、走进操场,走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勤走勤看;重视日常养成教育,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日常表现、社会实践、思想品德等纳入评价体系,凡综合测评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均不得参与评比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也不得参加由学院统一安排的实习;教育学生“不但要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而且要养成随手捡拾垃圾的习惯”,要求老师在操作课结束后,必须使教室恢复到整洁如初后下课;要求学生站有站相,走有走样,举手投足都表现出应有的职业素养,为此,不仅开设了形体课,而且所有的学生毕业前都有一次1小时的站立训练考试。坚持每周进行仪表仪容检查,要求衣着发型端庄,不能染发,即使是炎炎夏日也不准穿短裤、拖鞋。

(三)以优美的校园环境来塑造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形式。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师生形成高尚的品格,保持健康的心态、养成良好的行为。为此,我们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

1.全力打造景观化校园,对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精心设计,注入文化内涵,注重文化育人功能,着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职教文化特色,建设了百川花园酒店、高尔夫球练习场、航空实训楼等众多一流的实践教学场馆,将整个校园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2.全力打造生态化校园。保持与环境的协调,所有建筑均设计为低高度、宽基座、灰色调,与周围的青山、田园融为一体。绿化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除花草树木绿化外,分区域养鱼、养鹅、养鸽子、养小白兔、养鸟,整个校园鸟语花香;规划建设中水处理系统,安装中水管道1500 多米,把处理过的中水再利用到绿化浇灌和水体景观营造 ,每天节水达150立方左右,每月节约资金上万元。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建成了学生公寓太阳能洗浴系统,节约了大量能源和资金。

3.建设文化墙系列,分别以齐鲁文化、世界文明、旅游业的朝阳、泉水文化、李清照词文化、社会公德、涂鸦文化为主题建成七大主题文化墙,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

4.校园标识系统。为所有的建筑物、道路等进行命名并制作精美的标识牌。如楼宇均以儒家文化经典格言命名,百川花园酒店的餐饮包间均以世界上著名的大江大河命名,学院所有的道路均以世界上著名的奇山峻岭命名,标志性建筑“天行健”雕塑取材于历史悠久的龙山文化。其他诸如中日友谊之林、兰亭茶社、百川广场、真趣园、果然亭等一个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名字,连同校园内随处可见的花鸟虫鱼,共同营造出优美亮丽、氛围浓郁的环境文化,堪称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的和谐统一。

(四)以精品文化载体放大效应

校园文化建设能否成功,除了先进的理念、完善的制度、优雅的举止、优美的环境等要素之外,能否打造和推出一批精品文化载体是关键。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座高耸的灯塔,精品文化载体就是塔顶熠熠生辉的航灯;如果说校园文化是一湾碧蓝的海湾,精品文化载体就是湾畔美丽精巧的贝壳。只有打造出一批文化精品,校园文化才有亮点,才有活力,才有吸引力,才有生命力。在这方面,学院的探索和尝试主要包括:

1.创办《百川》报。2006年12月创刊,刊名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意,寓意学院将以兼容并包的精神融会一切先进文化之精华,以开拓深广视野、充实学生头脑、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在全院上下形成乐于求知、勇于探索、能思善疑、求真务实的文化氛围。每月一期,每期四版,内容丰富翔实,成为传播先进理念、展示师生风采、传承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

2.创办百川论坛。创建于2006年10月,以“贴近时代,贴近行业,启迪思想,熔铸真知”为宗旨,每月组织一期,已成功举办50余期,邀请了马瑞芳、王大千、曹永安等一批校外著名专家、学者前来主讲,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人类文明的精髓,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主讲人的演讲稿经整理修改后,取名《人文百川》结集出版。作为山东省齐鲁讲坛旗下的山东省职业院校协会分坛,百川论坛于2008年10月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颁发的齐鲁讲坛优秀分坛奖,于2009年6月,荣获山东省高校工委颁发的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类优秀成果二等奖。

3.创办百川辩坛。2009年4月创建,以“思则慧,辩则强”为宗旨,本着“以辩促思,以思强辩”的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来探索时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带来新时代大学生智慧的激荡、思想的冲击、情感的体验及价值观的重构,激发全院学生探索真理、整合信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举办“与院长面对面”活动。2006年11月创办,宗旨是“沟通交流、释疑解惑、建言献策、共建和谐”,每月第二周周二举行,每期一个主题。活动的主题由学生处在征求同学们意见的基础上经院领导批准后确定,并事先以海报等形式进行通知,使同学们做到有备而来。

5.创办社会公益日活动。2006年11月创办,每月第三周的周四定为“社会公益活动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区,服务社会,增长才干。帮助学生在助人中收获快乐,在奉献中升华品格。

6.创办百川旅游管理服务创新沙龙。2011年6月创建,目标是打造山东旅院“学术特区”,倡导创新精神,聚合业界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学术科研、教育培训等各项优质资源,把握行业动态,剖析发展趋势,用全球化视野观照中国旅游业,做东方旅游管理服务创新的推动者与引领者。

7.创办“兰亭茶叙”活动。创建于2012年10月,以“沟通、成长、荣誉”为主题,每月举行一次,选拔优秀学生代表和学院领导在环境优雅、格调清幽的兰亭茶社品茶聊天,沟通交流,零距离接触。

四、结束语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山东旅院探索遵循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坚定不移地奉行“文化立校”战略,扎根于地域文化、行业文化、职教文化,不断从传统优秀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贴近时代,坚持贴近行业,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其做法和经验不但为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其他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进程中保持办学特色、强化内涵建设具有较好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的通知(教发[2014]6号),2014/6/16.

[2]蒋旋新,蒋萌.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与特征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8) :17-20.

[3]宋德利,马保烈.全方位构建国际化的旅游职业教育新模式――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J].中国成人教育,2011,(7):16-24.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旅游学科 教师专业成长 现状 途径

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其他行业不同的是,旅游业新的业态会不断出现,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渗透到旅游行业中。旅游业对各类人才处于动态的需求之中,一成不变的专业设置很难适应旅游业的需要。因此,在设置中职旅游类专业时要紧跟行业发展,具有较高的前瞻性,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为行业培养出更多适用又急需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一、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现状

旅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师资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中职旅游专业师生比过高。

据教育部2010年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定:中职校师生比应达到1∶2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不低于20%。而据不完全统计,各省(区、市)旅游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从数量上来看存在较大差异:中等旅游职业学校中,平均师生比为1:25,其中海南、广东、天津和重庆4省在校师生比高于1∶40,特别是海南和广东,分别达到1∶119和1∶61。从副高及以上职称占专业教师比重看,中职学校该比例平均值为12%,其中超过40%的省市有北京、云南、青海等。综上,我们要尽快改善旅游专业教师的总量状况及职称结构,高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旅游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双师型”教师名不符实。

由于学历、年龄等种种条件的限制,目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很难从旅游行业中直接吸收任职,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兼职教师数比例相对过低。目前任职中职旅游学科的教师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教师缺乏在旅游业界的磨炼经验,很多“双师型”教师仅仅流于形式,教学效果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也很难培养出旅游业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所以,增强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双师型”技能,势在必行。

(三)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

旅游业的就业现状是企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不适应社会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这种供需矛盾亟待解决,然而在此方面具有关键因素的是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及其自身发展。部分中职校旅游学科教师更多的是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或是空泛而无实践论证的所谓旅游企业管理经验,部分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严重不符,从而失去对该专业的热忱和兴趣,转而投向其他专业工种,三年的中职学习产出的却仅仅是一张文凭和几张技能证书,这使得旅游专业在整个中职专业中萎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对中职旅游专业定位上的不明确,同时也是旅游专业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二、促进中职旅游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确立个人职业规划,强化专业发展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适合教师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增强教师工作的动力,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前景,感到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得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教师的自我专业意识是其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源泉,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为此,教师应自觉承担起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注重培养自我教育意识、培育专业理想、提升专业精神、增强批判与反思能力,在充满生机的专业发展历程中提升与完善自我。

(二)拓宽个人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相结合。

1.多渠道拓宽教师的职业技能

现今中职旅游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所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具有一致趋同性,而并非是某一方面的专门化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学校培养目标不够明显、特色和方向不凸显,二是学校对旅游业新兴行业如康乐、茶艺、插花、高尔夫等行业的专业化师资严重缺乏。要改变这种现象一要向社会聘请专业人士来校任教,二要让在职旅游学科教师参加在职培训和实践,全面拓宽其个人职业技能,实现一职多专。

如何拓宽旅游学科教师个人职业技能,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教师通过个人社会关系到相关的企业学习实践,这一般需要教师有较广的人脉,同时在时间上对教师也是一大考验,能在这方面实施并坚持的老师为数不多;二是学校为老师创造条件,让老师带薪培训,并在课业上最大限度地协调帮助老师。要实现这一途径有很多方式,如旅游学科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脱产培训,或者让教师下企业工作,当然这里的企业可以是校企合作的企业,这样下派的老师不仅可以学习专业技能,还可以为学校管理学生。此外,让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工作,起到了让学生督促老师的作用,课堂上的教师现现成了同事,教师就不得不严于律己,起到身先士卒的作用。笔者认为无论是哪一种途径,都需要教师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努力,有意识地学习相关技能。同时,学校应在这方面给予积极的政策扶持和鞭策。如对旅游学科专业教师实施轮岗式职业培训、学校领导不定期下企业或到培训单位指导、督促等。

2.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培训和实践中成长

中职学校的培养理念和旅游类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通过实训课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学校要增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发挥自身理论优势的同时,通过行业工作经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实现中职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的有效融合。这需要中职学校为旅游专业学科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使教师有挂职实践的机会。当然,到企业挂职对教师而言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这要求教师抛弃自己的书生意气,完全以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融入企业。尤其在旅游类专业,要求教师到酒店、旅行社或其他旅游相关行业挂职,由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并且完全按照行业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这对教师的体力和精神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三)善于发现研究问题,提高个人科研能力。

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大量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使自己在工作中少走弯路,还可以丰富、充实和发展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当今社会发展很快,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育新思想层出不穷,教师需经常学习普通教育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强化掌握,并加强应用。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大胆实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思想等。

中职旅游学科教师要有“反思”能力,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善于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将自己的工作经验通过科研方式进行总结、创作,通过同行切磋、自我钻研、教学观摩等科研方式与教师们进行交流和分享,不仅提高自身素质,而且促进中职旅游学科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为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养料。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要发展,必须耐得住寂寞、清贫。每位教师都有优点和特性,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应学会静下心来,淡泊名利,潜心积累;学会只争朝夕,心无旁骛;还要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所谓“天道酬勤”,中职旅游学科教师应有惜时如金、勤奋钻研的精神,善于发现和研究问题,提高个人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谷慧敏.RaphaelR.Kavanaugh,俞聪.中国旅游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旅游学刊,2005(1).

第7篇

关键词:就业;内蒙古;旅游酒店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对策

基金项目:2014年教育厅一般项目:内蒙古旅游高等教育酒店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探讨”研究成果(编号:NJSY122)

一、内蒙古旅游酒店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背景

我区几十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高端奢华五星级酒店大量出现。的四五星级酒店也是大量涌现。在新的经济政策环境下下,由于消费群体的改变,国际化强的大城市有一定冲击但属于正常经营合理范围,但相当数量的奢华酒店经营惨淡,甚至面临倒闭境地。如何适应市场需要,改变经营观念,这要求我们对酒店管理经营重新认识和定位,让奢华高端酒店的硬件设施与服务对等,酒店的建造与管理更科学。旅游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借鉴其他省市的经验、减少避免失误,对国外先进的服务理念学习,使学生更能够适应市场,使未来的酒店管理人才提出适应市场的经营和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给旅游酒店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国外对于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和经营发展十分完善,中外合作办学可让我们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如何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意识。通过合作办学,以及参加国外课程中的实训课程,了解到国外酒店与旅游管理的完整体系,可以通过互换实验基地,达到培养出酒店与旅游管理合格的毕业生,使我们的毕业生具有实践和理论都过硬的本领,使教学理论与实践真正衔接适应市场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合作办学予以充分认识,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预防。

二、内蒙古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已取得收费许可的办学机构有1个;办学项目有22,其中本科11个、高职高专11个。全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体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外事管理模式,学校建立了以学校外事部门为主的专门管理机构,对教育教学、教师聘用、后勤、学生等实行全方位管理。如内蒙古科技大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第二类是综合管理模式,在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教育教学、教师聘用、后勤、学生、学费收入等分别由学校的相关部门分工管理。在招生管理方面,各学校项目学生招生均纳入了当年的国家招生计划,并建立了学籍管理制度。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国际艺术设计学院招生为本科艺术类一批录取,其他本科层次的机构及项目招生均为本科三批录取。在教育教学管理,各学校比较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工作,努力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方法、教材、课程以及聘请外籍教师,“引优”工作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HND项目建立了师资培训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境内和境外培训;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与新西兰的合作项目,新方定期派人培训任课教师,培训合格者才能授课。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比较满意。近年来,随着旅游业以及教育国际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出现了一些旅游管理专业中外合作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但是这种办学方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就业去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针对这几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酒店管理方面,内蒙古高校还没有合作项目。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地区,没有东部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中外合作办学发展道路起步晚,规模小特点。内蒙古的中外合作办学始于1994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创办国际现代艺术学院,随后各学校陆续开始申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截至2011年底,共有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院校的9个项目取得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许可证。在合作办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项目申报的成功率低。2009年、2010年,全区高校共申报各类办学项目18个,无一通过教育部审核。2011年,全区高校申报办学项目33个,只有1个取得教育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

其次,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在办学中存在合作办学层次偏低、各校重复引进低水平合作专业、合作项目不属于本校的特色专业、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比例不达标、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办学形式缺乏创新、存在同一专业不同批次录取等问题。 在地域上,由于学校地处内陆,与国外知名大学的接触少,难以建立真正的合作。

再次,对照教育部关于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办学状况,可以发现区内院校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合作办学项目的数量与规模不足。目前,全区高校9个项目年招生人数400人左右,而相邻省份的黑龙江有本科项目160个、辽宁16个、吉林15个。相比之下,区内院校的项目数与学生培养数与区外相差很大,在合作的领域、层次可以加大加深。

最后,一些学校为保证合作协议成功签署,只能降低对合作院校和合作专业的要求。一些学校对合作办学的本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仅把它看成学校国际交流的一项工作。在合作模式上不愿做更多创新,把合作办学变成简单地出国留学预科班。有的把它作为创收的手段,为了节省费用,对境外资源的引进比例不达标。

三、内蒙古旅游酒店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对策

(一)坚持依规合法办学,各级领导充分重视,能够统筹安排合理规划

内蒙古高校开展旅游酒店中外合作办学应该统一认识,合理规划,做实中外合作办学项报申报工作。学校管理人员对合作办学的认识水平是办学能否成功的关键。项目申报过程的各项工作决定着申报结果,需要校内各部门树立大局意识,互相配合,出谋出力,以全校之力保证申办成功。内蒙古教育厅对于审批给予重视对于选择正确国外的酒店管理学校要把关。学校内部要随时保证校内各部门之间,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与国外合作院校之问良好的沟通。还要落实专人负责解答来自审批部门的咨询,随时递交补充材料。内部统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属于典型的“校长工程”。学校应该建立分管领导负责、外事部门归口、教务部门牵头,学院具体实施的制度,保证办学工作的规范化开展。要成立校级中外合作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各部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提高工作效率。

(二)学校要根据自身定位、办学特色、制定合理的办学工作规划和内容

国外酒店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是为酒店业培养管理人才,课程设置严格按照一名酒店经理的成长轨迹来设计,包括技艺型课程、 具体管理课程和战略管理型课程,呈阶梯形上升,课程目标具体,定位明确,充分考虑到一个酒店管理者的发展需要。比如BHMS瑞士工商酒店管理学院本科三年的每一年的课程培养目标不同,毕业后学生到相关企业从事管理职位。

首先,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以行业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

在合作内容上,选择应用型学科,注重育人理念上的交流,由浅入深,逐渐丰富办学内涵,这样可以使整个办学工作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在办学形式上,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涉及中外双方管理理念的差异与外力-投资等因素,申办起点高、周期长,在短期内难以启动,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仅就某一专业开展教学活动,具有易于起步、便于评估与管理的特点,可以作为各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形式的首选。在办学规模上,不要急于求大求全,先做精个别专业,利用品牌效应,由少到多,逐步提高办学效益。国外酒店旅游管理教育以行业实际情况为主导,其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常根据实际需要来制定,,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校并根据学生的实习反映出来的问题和行业发展变化对其进行修订和调整。

其次,上课与全职带薪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达到过硬的教学质量。

我区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高校大部分是到了大四实行学校帮助和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实习制度。学生说我们在最适合酒店工作的年龄的时候在上学,毕业后想要走向管理岗位,但必须要从基层做起。半年上课半年全职带薪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同学领悟教育理念,知识和能力互相转化。许多瑞士酒店管理学校都实行“校店合一”,就是指学校和酒店合一,工作和学习结合。整个学校就是一所运营良好的现代化酒店。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又是酒店的员工和客人,教师和教辅人员既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又是酒店的中高级管理者。学校则以酒店的真实标准来要求全体师生,比如上课要求统一制服着装,完全按照酒店的标准。

再次,注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德才并重,采用“ 双重学分制”。

国外大部分酒店与旅游管理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格培养也作为一个重点。开设商业道德等课程,学校要求学生每年不仅要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掌握合格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良好以上的操行等级的“ 双重学分”制度。在调研中,部分同学也反映出中方相当比例的人文教师把课堂当成“聊天室”或“自习室”。针对这些情况,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人文教师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人文课程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应强调人文教学在学生教育培养中的定位与基础作用。兼容并蓄不仅要体现在教育的模式、手段和技术上,更应该着重于教育的目的和效果。一方面,在师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上要体现兼容并蓄的原则。另一方面,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兼容并蓄的心理。这种具有兼容特点的心理结构不是机械地移植、嫁接异质思想文化,而是要培养多元文化共存意识,即指尊重和理解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功利主义现象不断泛滥,严重淡化和弱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最后,酒店教育的俗蓟与国际化赢得经济和社会双赢效益。

国外的酒店与旅游管理教育课程内容注重国际化,讲授课程站在国际视角,了解全球酒店行业。课程设置注重标准化,在管理上则严格按照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来进行。作为一个产业,国外通过标准化建设,使其课程体系广泛输出,赚取大量的加盟费,同时也扩大了本国酒店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上数十个国家的上百所大学保持着联系并开展合作办学,比如瑞士工商酒店管理学院是与世界上顶尖的大学合作,颁发瑞士酒店管理学院高级文凭和英国罗伯特戈登大学酒店管理学士学位文凭,颁发BHMS研究生文凭即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MBA学位。

(三)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中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质量的评估

其次,编写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用教材。在专业课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如果是原版教材,教师教学和学生理解上有难度,而且由于教材内容上很少有我国酒店业和旅游业的介绍,所以需要编写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用教材。BHMS瑞士工商酒店管理学院选用《Tool Box》教材,专业课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讲授内容,同时在教学中加入我国的酒店与旅游发展的相关知识。这样帮助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建立知识结构了解国际和国内酒店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对于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可侧重针对。比如内蒙古地区的人文地理特色,我们可以学习高尔夫、滑雪场、赛马场等高级运动运营课程。

再次,针对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请国外老师来国内教学,由于经费问题也可以采用举办讲座,不出国门就能够接受到国外教师的教学。然后是把我们专业骨干教师送到国外学校去访学、进修、甚至是讲学。我们中国大学旅游学院的优势是烹饪,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享誉全球,我们也可以去国外瑞士酒店开办中餐专业的课程,或中国美食艺术管理专业,我们的老师出国教学,这样教师可以了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语言水平还可以为学院创收,打开国际教育市场。

最后,探索多样化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合作办学的途径。对于内蒙古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多,受到国际院校的关注有限,但是需要自身学习的先进东西却很多。学校可以在积极申办合作项目的同时,与国外大学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在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协调作用,最终促进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出内蒙古旅游酒店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Jenninqs Patricia K.Rienzi Beth,Lyda Larames.AssessingStudent Learning:A Case Study.Teaching Sociology,2006,34(3):286-295.

[2]王玉.中国与瑞士旅游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差异分析[J].商业经济,2011(10)

[3]邢媛,张福兰,陈士俊.瑞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及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08.

[4]高静.瑞士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特色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8(02)

[5]王瑛.瑞士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