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

时间:2022-09-05 19:5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技术德育工作经验

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水平的发展,网络文化是信息化时展的社会积累成果,其不仅代表着社会的先进性与多元性,同时也给社会各领域的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难题。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旨在通过行为观察、沟通交流以及思想引导等途径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品德素质,并培养其对庞大的网络文化信息有效性的辨识能力。在信息化时代,高中德育工作必须重新审视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主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从而达到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

1.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社会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构造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囊括了包括政治、科技、经济、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具有高实效性以及复杂性。从过去的社会实践上看,网络文化为人类及时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大量信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任何事物均具有两面性,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包括了低俗、暴力、无用的信息,这对不具备成熟稳定是非判断力的高中生来说存在较大的威胁,不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普通高中德育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网络文化的优势与弊端,通过科学利用优势、摒除弊端帮助学生获得有效发展。

2.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现状

基于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践可知,目前教师在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成效均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经过观察和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将目前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的现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工作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无法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与网络文化弊端之间的矛盾;(2)德育工作的形式未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成长规律,导致工作成效低下;(3)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科学的高中德育工作思路,工作实际与网络文化背景的契合度较低,导致其工作实效性不足。总之,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网络文化背景下达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3.网络文化背景下普通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升策略

3.1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随着时代的改变,要真正实现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首先以时代特色为基础,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优化和升级。首先,必须充分把握现阶段的网络文化背景特色,并通过交流、沟通、调查等形式了解高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网络文化领域。其次,针对学生的热门关注领域进行分析,结合传统意义上的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造、优化和升级。在改善与创新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德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利用“顺应与改造并举”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获取人格的健全发展。

3.2充分考虑学生特点,丰富创新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德育工作形式是联系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重要桥梁,恰当的德育工作形式可提高学生接受教育的几率,从而有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强制性、落后、呆板的德育工作形式则容易引发学生的反叛情绪,为工作的进行造成阻碍。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德育工作形式创新和改造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使德育方式符合学生的人格发展规律以及个人性格特点,从而可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生感兴趣的途径开展高中德育工作;例如,通过建立微博官方平台,并定期与学生分享德育内容,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更容易接受性格、价值观等情感方面的教育。

3.3及时总结并分析德育工作思路,以促进德育工作的长久发展除了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以及形式进行重塑、改革以及创新以外,要取得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发展,教师必须及时对工作过程、成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从各方面入手分析德育工作思路。首先,教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以网络文化背景为依托的高中德育工作计划,使后期的总结分析具有真实可靠的参考依据。其次,教师应在德育工作的各个阶段进行定期总结和分析,只有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才能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另外,为实现德育工作的先进性与现代化发展,教师在进行普通高中的德育工作内容、形式以及思路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必须以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动态为导向进行相应的更新,只有充分保证自身的发展速度,才能促进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促生了丰富多元的网络文化体系,及时、多样化的信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然而,庞大的网络文化体系的糟粕同样给学生带来了发展过程中的威胁。因此,教师必须以时代特色为基础,通过对高中德育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和升级、对德育工作形式进行人性化创新以及对德育工作思路进行总结和分析等途径,实现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作者:雷建平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

第2篇

一、中职班主任的工作难点

1.受到学生素质的困扰

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也是其他工作的基础。班级管理工作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具有很强的结构性,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扩招,导致中职教育逐渐降低入学门槛,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通常都是中学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几个很难管教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甚至还会违反校规、上课顶撞教师,这些都加大了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

2.德育工作无法有效协调家庭教育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健康,促进人格发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形成正确的三观。但只依靠中职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中职学生还没有完全从家庭中脱离,因此,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这也有没有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原因。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但是中职学生的家长不够重视德育教育,甚至向学生灌输错误的观念,导致德育工作更加艰难。

3.教师队伍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中职学校的工作人员没有得到合理的安排,教师结构也不够科学。从年龄层次看,中职教职人员中中年人比较少,大多都是年轻人;从知识体系看,缺乏师范专业的教师,而非师范专业的教师比较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教师容易出现问题,工作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通常情况下,只是做到了上传下达。班主任结构不合理就会影响学生的管理和教育。

二、中职班主任工作难点对策

1.加强班级日常管理

中职班级管理的一个难点就是学生的素质比较差,因此,需要狠抓班级班风建设。班主任要选任班干部,建立具体的班规,开展班风建设。班主任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选出那些具有领导能力的学生,建立班委会和宿管会。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让这些学生明确自己在班中的角色,通过互相协作,大家一起对班级进行管理。班主任要结合校规校级,以本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和班干部一起制定班规,并且建立检查制度,建立具体的监督体系。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特殊的管理手段,突破管理障碍。班主任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各种课余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活动中帮助学困生,鼓励学生融入班集体中。利用丰富的课余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集体氛围,使学生回归集体生活。

2.经常联系学生家长

班主任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提高德育工作的效力。班主任可以利用电话和短信,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帮助学生家长形成关心学生的习惯,当家长没有回复班主任的短信时,班主任可以主动询问家长,使家长有效地参与到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与家长建立联系,随时将学生的成长变化与家长分享,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商议教育对策。这样,家长就可以发现学生在学校中的不良行为,及时对学生进行约束,帮助班主任管理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在班级活动和校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感受到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促使家长重视道德教育、配合学校教育。

3.强化培训系统

学校要对不同专业的班主任采取针对性的培训。在思想方面,班主任要熟知党的政策和方针,使中职学生的思想水平得到有效增强。班主任要注意掌握中职教育管理方法。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使班主任适应当今时代对中职教育提出的要求。在管理上,学校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重视年轻班主任的发展,帮助他们总结工作经验。

三、小结

第3篇

关键词: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目标

随着道德危机的加深、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以及学校教育对于德育工作反思的深入,各国学校普遍强调德育在全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采取不同措施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而研究学生德育的习得,不难发现,有无一支相对专业的德育教师队伍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等职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更需要有一支相对专业的德育队伍,这支队伍包括德育管理干部、班主任、德育课任教师,以及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其他德育工作者。进一步厘清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可以明晰中等职校教师德育能力的发展方向,从而不断提高中等职校的德育品质。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基本内涵

德育队伍专业能力是指作为专门从事德育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人员,在德育工作过程中,能利用德育工作理性和德育工作经验,灵活地应对德育情境,做出敏捷的德育行为反应,以促使学生德育的习得。它是在教师专业化的背景中提出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而发展是指人或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或者是变化的趋势。因此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可以理解为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依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实践中德育理论、德育工作技能不断提高,德育成效不断增强,在德育发展中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

1.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中等职校专门从事德育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德育队伍都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确立专业能力发展目标,首先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这里所指的“人的发展规律”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人的发展是有梯度的,确定能力发展目标也应考虑其梯度性,应设立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二是人的发展方向、发展程度、发展过程等都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确立能力发展目标必须基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三是人是有差异的,确立能力发展目标应尊重这一差异,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的不同个体应提出不同的能力目标。

2.突显中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需要哪些能力,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其实际工作。中等职校德育队伍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承担的德育工作与学生年龄相仿的基础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德育工作专业能力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中等职业教育更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于德育队伍而言其专业能力的发展目标也应与此相呼应。以信息处理能力为例,发展的目标应更突出对现代信息工具的综合使用能力,以及时捕捉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的信息,并合理地引导、指导。

3.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专业能力发展的目标确立是否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程度。现在我国正在加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因此确立发展目标也必须与现代职教发展相适应,突出现代职教的发展。如现代职业教育是与现代化大生产及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一种教育体系,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方面要求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与教师的生产劳动观念、生产技能等紧密结合,形成具有现实生产力的教育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求中职教师应该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传播媒体,以形成符合时展的德育技术与技能、技巧。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目标确立的基本思路

1.认同生产劳动,奠定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心理基础

囿于“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和社会看法的片面性,人们历来对生产一线工人的认同度不高,总是认为从事生产劳动的人就是“低人一等”,并且深刻影响着我国当前的教育机制。一部分中职教师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而缺失了必要的职业幸福感,总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价值不够高,培养的学生没有发展空间与前途,从而导致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动力不足,德育效率低下。

提高中等职校教师生产劳动的认同度,首先,学校要在教师赴企业顶岗实践锻炼活动中,妥善安排好时间,让公共基础课、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一起参与企业一线生产或者管理,真正体验生产生活,培养劳动观念。教师顶岗锻炼的内容还应该包含教师对于企业生产纪律、职业道德等的认识与认同,便于教师体认职业素养,丰富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德育认知。其次,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既有的、偏误的人才观念,将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对学生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要有积极期待,充满信心。只有相信学生的未来,产生对学生未来的美好希冀,“罗森塔尔”效应才会在中等职校的教育生活中不断显现。再次,教师要树立充分的德育自信,相信自己的德育技术与技能一定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自己一定会有办法转化好后进学生。无论如何,中职教师一定要摒弃“孺子不可教”的旧观念、旧思维,不拔高、也不贬低中职学生的发展基础,灵活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以适宜的目标指引学生健康发展。

2.遵从核心价值,确立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方向目标

亚里士多德指出“教育服务于社会”。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指出,“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显然,教师与社会在价值追求上保持高度一致是教育有效服务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德育尤其如此。

现今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然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重要基石。中职教师一方面要全面领会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并将社会主义道路与自己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中职教师要潜心钻研中职学生德育特点,挖掘德育资源,设计好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班团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的德育融合,具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具象为中等职校德育实践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德育新知。

在中等职校的德育工作中,德育队伍专业能力的发展还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一般地,我们仍然坚持着中职教育办学的就业导向,普遍追求学生“能就业”、“就好业”、“好就业”,因此,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也应依此发展。中职教师要具备基于学生就业、创业的学生职业(专业)认同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指导、学生创业帮扶与跟踪咨询等技能、技巧。

3.熟悉德育方法,提供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技术保障

纵观当前中等职校德育发展趋向,教师在德育专业能力的发展中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一是要发展德育环境的创设能力,注重营造、渲染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色的德育氛围;二是要发展专业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能力,在课程教学目标中合理设定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是要发展班团活动的组织能力,在集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四是要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技术,在德育中融合好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

同时,时代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学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德育目标随之改变,中等职校的德育也不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了。一方面,人的个性化成长在社会发展中日益彰显,因人而育的个性化德育呼之欲出;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现代德育的空间,为新的德育途径的开辟创造了现实条件,一对多,多对一,甚至一对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式育人网络成为可能。由此,中职教师必须具备网络德育的基本技能,不断发展自己的网络技术,熟练掌握网络语言及网络沟通的技巧。

4.追求德育风格,实现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最高境界

所谓德育风格,就是教师在长期德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德育价值观、德育方法和技巧等的独特整合和一贯表现,是教师德育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表现。一所学校德育队伍的德育风格一旦确立,就会形成一定的德育贯性,提高德育效率。事实上,德育风格也是学校提升办学品位、铸就办学品牌的一条重要路径。

中等职校德育队伍对德育风格的追求,首先是中职教师个人要树立充分的德育自信,掌握丰富的德育知识、技术、技能和技巧,德育高效,能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如有的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直截了当,有的则是耐心细致。其次是中职教师要有德育的实践意识、反思意识、积累意识以及坚持不懈的德育意志力,毕竟学生德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是中职教师要保持与学校德育队伍相对统一的德育观念与作为,归根到底,学校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团队工程,团队里的不和谐必将导致德育的低效。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紧紧抓住筹办奥运、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机遇,全面实施“黔江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和“黔江区教育委员会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行动计划(2005——2010年)”。以贴近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需要,提高德育实效性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教育主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努力打造官渡中学平安校园、绿色校园、诚信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健康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整体构建有官渡中学特色的具有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德育工作体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二、工作目标

1、围绕“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个学校德育工作总目标,在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上要有新成效,在德育队伍和德育网络建设上要有新举措,在德育教育活动组织上要有新思路,在学校德育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上要有新突破。

2、强化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细节管理”理念,不断完善和改进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进步。

3、全面开展校风学风建设活动,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4、建立优美实用的德育网站,使之成为展示班主任、学生的舞台。

三、工作重点:

1、狠抓安全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加强安全宣传与防范工作,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期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2、积极推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控制为零。

3、切实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打造文明校园。

4、启动朗朗读书声,声声香满园工程,努力倡导“人人爱看书,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使“知书达理,好习惯”成为官渡中学学生的鲜明个性特征。

5、抓好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6、关注学生的生命,认真开展青春期、人口理论、艾滋病的预防、安全、禁毒、心理健康和违法犯罪等教育,倡导师生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

7、继续做好问题学生的帮教结对工作,完善学校问题学生档案,使工作开展富有成效。

8、建立有效的学校、家庭、社会联系制度,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工作机制。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德育教育队伍建设,营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进一步健全德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小组的工作责任心;有阶段、有重点地实施既具有内化功能,又适合当前学生身心发展的德育。开好讲座、搞好系列活动,强调德育实践环节,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

1、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因此要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的举止言行、行为准则,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并且要把育人放到首位。

2、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

在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一个教育基地,是一个动力源,是一所德育学校。因此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学校对德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每月有安排,每周有打算,重点抓好计划的落实,扎实抓好每件小事,促学生的行为规范化。九月将组织以“新课改背景下的我们德育作为……”内容组织德育论坛。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组织班队观摩课、专题研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建立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评制度,实行班级工作的量化管理。各班应继续抓好班集体建设,抓好班内制度和阵地建设,创设自主发展的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4、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突破口,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教育主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模式,认真做好“学生成长导师制”深化工作,逐步形成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的亲情化、互

官渡中学年度秋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动化、人本化的校园人际关系,构建全员参与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着重做好学生成长导师制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加强对导师的培训,全面促进校园新型师生关系的形成,让更多的教师直接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对学生管理做到“严格要求”和“精心呵护”相结合——“严格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都要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要求。“精心呵护”就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育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每一个最微小的进步。“精心呵护”的另一层意思是体现服务育人,教师要时刻关心学生的安危冷暖。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打造文明校园——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

2006年秋,以社会礼仪为重点,以遵守规则为突破口,使学生逐步养成在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等方面的文明礼仪行为。组织文明礼仪示范班和文明礼仪示范家庭的评选表彰活动。组织中小学“文明礼仪从我做起”演讲比赛。

广泛开展“与文明礼仪同行,让成长更健康”校园礼仪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等活动,展现师生员工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做好文明礼仪宣传工作,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组织“小手拉大手,礼仪进万家”的活动。

(三)、规范班级管理,促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按照“面向实际,严格管理,贵在坚持,重在渗透”的原则,确实加强对班级工作的管理。从常规工作入手,抓好“五个一”的训练。即整顿“一个阵容”,抓好升旗仪式,课间操的队列,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即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养成“一种习惯”,做到语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坚持“一项制度”,卫生责任区的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一个观念”,即遵纪守法,尊敬师长讲究团结

(四)、要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继续加强与公安、综治部门联系,共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通过组织中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问题生的结对帮教、法律知识讲座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学生中普及法律常识,提高法律素养,努力减少违纪和违法犯罪现象,提高依法维权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尊重、保护他人的意识。

(五)、积极探索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通过对未成年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体育卫生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及反警示教育,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从而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的教育体系。

要积极引导每位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着力构建学校安全教育的主体网络,形成浓厚的宣传氛围,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安全常识、安全制度,增强师生、家长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邀请公安、交警、消防、卫生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安全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逃生技能。学校将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学生安全教育系列VCD、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普及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有声有色、入脑入心。

(六)、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和完善教育帮困机制,对弱势群体实施教育援助,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来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学习帮困制度、学困生跟踪制度。要关爱心理行为有偏差学生和学习有困难学生,通过结对帮扶、个别辅导、学生导师等多种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自信。

(七)、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不断提升各团体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积极开办中学生业余团校和中学生党校,对学生会进行重新改选,强化学生干部的培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类管理活动,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队伍,增强学生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学校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实行党员教师联系困难学生制度。

(八)、要继续加强德育大环境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工作机制。加强对家庭教育指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家访、等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区教育环境,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德育基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完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制度,以社会实践为契机,加强道德体验教育。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

(九)、加强体艺、卫生工作。规范学校卫生制度和卫生档案整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教学卫生工作的监督检查。抓好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教育,落实预防措施,建立健全传染病的登记制度。结合相关的节日,采取不同的载体,进行“爱护我们的眼睛”、“牙齿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远离、预防爱滋病”及青春期卫生等教育活动。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近措施,严格控制近视率和近视新发病率。

(十)、加强网络德育的研究,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加强德育信息化建设。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建成集德育管理、信息资源、网上德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德育信息化平台。积极参加黔江区优秀德育网站、网页评选活动。

(十一)、积极探索开展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本学期在抓好德育常规工作的基础上,着力探索开展德育科研活动,引导组织全体教师重视对学校德育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和研究。学校定期进行德育专题的研讨,要求班主任撰写学生教育的个案分析,组织召开学校德育工作研讨会。充分利用十一五德育课题立项,学校教科研、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准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申请德育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力争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创新。

(十二)、创建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努力创设全员育人的整体育人环境,迎接五月校园环境示范校的检查。

1、校园是否整洁、优雅、安静、舒适,校园是否明净整齐,都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着德育工作的成效。为此,我校把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学生提供一个整洁优雅、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且制定明确的校纪、校风、校训,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教育,日积月累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

第5篇

关键词 物流 行业发展 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概况

“物流”的概念于十世纪70年代才引进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WTO,中国物流业取得巨大进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我国建立采购中心;制造业及贸易业是国内物流发展强大的推动力;第三方物流也在迅猛发展;物流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物流设施设备建设不断加强;物流教育也更加受到重视以及规范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实现高速增长。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25.4 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5.86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2.3倍,年增长16%。201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1%,占GDP的比重为6.9%。通过比较,由此可以清楚地体现了国内物流发展之迅速。

不过,与国外物流相比,国内物流存在以下几大问题:一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它直接导致供需瓶颈,交通运输能力跟不上运输需求。二是物流设备落后。它导致了物流运转速度太慢,甚至目前很多装卸搬运都采取人工的方式,损耗大,效率极低。三是国内还未形成完整的物流服务网络。管理分散,体制分散等等都是主要原因。四是物流人才培养未能满足需求。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根本方式。

2 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分析

2.1 国内对物流人才的供需情况

人才培养状况。主要通过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来供给物流人才。早在2005年就有450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近千所中职学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从业人员在职教育,目前已全面铺开;上岗资格培训人数日益增多。尽管近年来各高校及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物流人才,然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当前学校教育和行业培训都较偏重于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经验,毕业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视角与企业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导致了物流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行业企业需求。目前较紧缺的是中、高级物流人才,学历要求本科以上,明确要求研究生的不多;另外,由于招聘单位对初级物流人才的能力和经验要求不高,很多人都可以胜任这类职位,所以这类人才并不缺乏。不同行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不同运输业的相关岗位有运输经理、配送主管、物流配货员等,涵盖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仓储业的相关岗位有仓库主管、库存管理员、仓储主管,国际物流业的相关岗位有国际物流筹划部经理、国际货运经理、报关员、单证员等等。

2.2 国内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物流人才分为很多类,而中职毕业生一般定位为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员。他们属于执行层,负责具体事宜的操作,要求有一定工作经验,有国际贸易和通关的知识、有仓储运输专业知识等,这就要求他们有严谨周密的思维方式、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异常事故和应急作业的处理能力、物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力,更要能够吃苦耐劳等等。

3 中职物流专业建设思考

3.1 中职物流教育现状

物流企业岗位技能型人才占据物流企业行业人才总量的80%以上。因此,搞好中职物流人才培育至关重要。中职教育主要面向物流企业一线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出的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由于中国物流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中职物流专业的开展情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受国内物流热的影响,开设物流专业的中职学校很多。二是各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很多都是非物流专业师资。三是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很不统一,不规范,而且教材偏重理论,适用于应用型中职教育的教材很少。四是很多学校都建有实训中心,也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中职物流专业校企合作的思考

中职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培养方式,只有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才能真实高效地促进中职物流教育和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针对中职物流教育现状以及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良性发展的校企合作前提是要有专业过硬的教学质量。在专业建设方面,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根本来对物流专业课程进行安排,使得对学生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发展潜力。

(2)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多沟通,采取多样合作形式,如订单式、教学式、工学结合等,主要是既达到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甚至达到就业目的、又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双赢模式。学校可以采取实习期间或者每批实习结束定期与企业进行座谈,双方对学生的工作岗位、工作模式、工作时间提出见解,不断改善教学实习的模式以及方法,既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为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又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或模式提供建议,为企业提高效益,增加利润,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互助互利,事半功倍。

(3)由于很多学校的物流师资很大一部分非物流专业师资,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一方面,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的计划,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企业沟通,安排教师也在某些岗位进行一定模式的实习,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物流的实况,为其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实质的依据,同时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物流技能。

(4)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一定是长久的,长久的校企合作是以每一次的校企合作效果作为基础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每一次实习生的优秀表现,实习生的表现除了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外,还要求个人行为方面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良好的职业道德等,而这些要求便要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进行培养,因此好的校企合作要求学校在平时就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素质培养。

3.3 其他发展建议

除了合理有效的校企合作,还有很多需要改善和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1)一定要加强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念、职业生涯观念,这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的基础。(2)适应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计、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成果评估等等。(3)师资力量是学校的基本,物流师资相对其他成熟专业较为薄弱,学校可以采取实习、培训等等方式不断提升师资能力。

由于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中职物流教育也处于摸索前进的起步阶段,它的改进和改善还需要一个过程。物流人才的缺乏更加提醒了必须加紧物流专业的教育。随着国内物流的发展以及对物流人才要求的变化,学校需要不断地改革物流教育的方法和体制,只有这样,中职教育才能往前进步,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19-0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推进高职德育创新,是当前高职德育必须重点研究和解决的课题。笔者就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与特点以及二者相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行分析,并结合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高职德育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对如何促进高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进行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及其开展的一系列与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有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它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根本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为实施主体。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是:第一,政治性,即意识形态属性。它直接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对教育的要求,直接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第二,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随着党的理论创新和时展,与时俱进。第三,导向性。它对其他教育活动具有价值引导和评判作用,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方向保障。第四,文化性。在教育过程中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引入文化元素,对大学生实施人文素养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性。第五,普遍性。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针对所有高校,对各类高校各专业学生是统一适用的。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是指遵循职业发展规律和职业素质养成规律,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在未来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帮助高职大学生适应并胜任未来的岗位工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特点是:第一,个体性。职业素养是职业岗位要求在从业人员身上的内化和行动体现,职业素养教育直接是为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第二,实践性。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实践教育和过程教育,它让学生在职业体验和实践过程中感受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的要求。第三,差异性。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岗位职责、工作要求和职业规范,因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必然表现出鲜明的行业差异性和职业差异性。

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融合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创新高职德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企业岗位业务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说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既要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合格的“职业人”。

形成教育合力,提高高职德育实效 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相关课程培训、主题教育活动项目和实践锻炼等。在上述途径中,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融合,将有利于促进高职德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促进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把握职教目标,凸显高职德育特色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都是其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鲜明特色。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只有把个人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起来,才能更多地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走上高职德育的创新之路。

(二)融合的可能性

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内涵不同、自成体系、各具特点,分属于不同的教育学科和教育领域,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它们也具有很多的共性特征。这些共性特征,就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广阔的可能空间。

教育主体的一体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都是高职德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德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辅导员,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主体。

教育对象的同一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对象都是在校高职大学生。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根据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行为特点,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设计合理的教育模式。

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具体目标不尽相同,但二者都是服务于高职学生的成才需求,在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培养成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这一点上,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教育内容的共通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在内容上是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等内容;职业素养教育主要包含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情感教育、职业习惯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等内容,其中,职业道德教育居于核心地位。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在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这个核心内容上是相通和相互渗透的。

教育途径的共享性 由于教育目标一致,教育内容共通,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完全可以实现共享。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职业素养教育完全可以借鉴和利用这些工作机制和工作平台,在其各个环节上嵌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口,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教育功能的互补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功能互补,不可偏废。离开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就难免迷失方向,甚至走向功利化;离开职业素养教育,思想政治素养的政治性、导向性也难以发挥其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的政治和价值导向性;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找到新的途径和载体,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融合的基本途径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确立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理念

高职德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必须渗透在职业素养教育之中,成为职业素养教育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确立既体现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一般要求,又符合特定行业、职业特点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理念,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机融合的基本前提。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是一所面向首都服务业、以商务贸易类专业为主体的高等职业院校,有金融与证券、会计税务、连锁经营与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与信息技术、艺术设计、旅游管理、语言文化等七大专业群。商务贸易类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为人们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商务贸易类职业的特点,我院把“爱心、诚信、责任、严谨、创新”确立为商贸职业素养的核心目标理念,并用“财贸素养”概念来总括这一目标理念。“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五个要素组成的财贸素养核心目标体系,是根据时展对财贸职业素养的要求提出的,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又具有鲜明的职业针对性。

(二)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互相贯通,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

人的内在素养,都是一个由知、情、意、行诸要素构成的系统。通过正式的、课程化的方式,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理性认知,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方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基础上,创新探索了财贸素养教育课程化模式。财贸素养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正式教学计划,连续开设五个学期,每个学期开设24课时,按照“爱心、责任、诚信、严谨、创新”五个主题设计每学期的教学内容。每个学期的课程实施分为三个阶段,即理性认识、自我行动和总结交流。在理性认识阶段,我们根据不同教育主题,主要依托学院财贸素养教育基地,通过中国古代商业、中国十大商帮、京商、中华老字号等商业历史文化专题教学,使学生理解财贸职业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理解财贸素养的重要性。自我行动阶段,即财贸素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主要依托宿舍建设、班级建设、社团活动和重大节庆四个平台,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进行,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职业品格的养成。财贸素养教育课程由学生辅导员具体实施。

我们也十分注重发挥职业素养教育隐性课程的作用。我院开设了财贸大讲堂,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和职场成功人士开设专题讲座,使学生不断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在专业知识和技能课、实训课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职业精神、职业伦理的教育内容,使学生确立“做人先于做事、正确的价值观重于娴熟的职业技能”的职业素养意识。

(三)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为纽带,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

先进的行业文化、企业文化,既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好载体。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充分发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是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特色之路。我们除了通过课堂学习向学生传授中华商业历史文化,进行财贸素养教育之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着重表现“财”“贸”行业历史文化,突出“财”“贸”行业特色。以古代布币和刀币为主题造型的学院大门,以“钱币发展史”为主题的青铜铸雕,以“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京杭大运河”为主题的“商苑”石雕园,以“北京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为主题的“算盘”金属雕塑,共同构建了有“财贸元素”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展示了我院的财贸办学特色,加深了全院师生对财贸文化的理解,激发了其对财贸职业的热爱。

(四)实施职业素养证书制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评价机制

我们制定了财贸素养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并实施了财贸素养证书制度,作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方式。根据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财贸素养课程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的综合评价,达到标准的学生在毕业时获得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可获得财贸素养证书。现在,我们的财贸素养证书制度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王府井集团、菜市口百货等首都知名企业都会优先录用获得财贸素养证书的学生。

(五)以胜任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为标准,建设专家化的德育教师队伍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建设专家化的高职德育教师队伍是关键。无论具体工作岗位如何,高职德育工作者都必须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必备的理论功底和教育能力,必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和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专家,缺少其中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合格的高职德育工作者。我院要求所有的德育教师(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和辅导员),既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善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又必须熟悉相关专业和职业岗位的工作业务和素养要求,以指导学生为适应未来岗位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世闻.关注与创新: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

[2]马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品牌创建、基地拓展与实效检验[J].江苏教育,2011(18).

[3]马金岭.创新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6).

[4]孙建明,刘先莉.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5).

[5]叶菊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法[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第7篇

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快学校各项建设,打造符合县情、校情的校园特色品牌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我校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我校作为县内的一所普通乡镇初中,打造符合县情、校情的校园特色品牌是我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学期来,我校在“认清形势,找准优势,多方尝试,打造品牌”上做了一些努力,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新生入学教育开创先河

为尽快让七年级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型,使新生更快适应初中生活。学校安排班主任对新生进行学校情况介绍、中学生日常规范、校规校纪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短期集中教育,增进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了解,使七年级新生能尽快熟悉中学学校生活。事实证明,这一举措卓有成效。

2、学生自我管理成绩显著

学校建立了学生参与管理的机制,着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1)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组织。我校团委组织召开学代会,选举产生了学生会,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一支有效力量。

(2)在管理工作中,重视采取措施使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遵规守纪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每月对学生会干部、班长和班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尽快成长,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局面。

(3)建立师生值日制度,制订了《hk中学学生干部校园自我管理办法》,通过值日使教师、学生参与德育考评管理。使学生逐步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使学生成为学校生活的主人。值日检查的结果,做为对班集体考核及学生行为表现考核的重要依据。

3、社团活动品牌效应凸显

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社团活动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目前,我校共有校舞蹈队、田径队等多个学生社团,社团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校舞蹈队成立多年来,是yn县中小学生艺术团的知名团队。本学期来,这支舞蹈队参加了yn县中小学文艺演出,获得了一等奖,得到了县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赞誉,展现了我校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4、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

(1)建设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通过开展师资培训和课题研究及校本研修,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目前,我校有李梅芳老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另外还通过网上专家讲座、名师辅导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切实保障和推进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深入开展。

(2)开足心理健康课程

学校在课程安排时,专门排出健康课,由专业教师授课,根据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上好班级心理健康课。强调行为训练,不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①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联系,以社会实践活动、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宣传窗、讲座、黑板报等阵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通过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②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与班会课、思品课、活动课等各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教育;通过各学科教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各教材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4)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的装饰工作,坚持开展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认真、耐心、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5、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已结硕果

我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学生、留守青少年平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1)将本地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授课,统一纳入本地公共财政服务范围,在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借读费,享受国家、省、县的相关优惠、减免政策。

(2)为了更好地关爱、扶助贫困家庭学生、留守青少年,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成长需求,要跟踪他们的成长过程,保障他们生活上的基本要求,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

(3)针对特殊学生人群学业基础较薄弱情况,我校成立了辅导志愿者服务队。老师们因材施教,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将他们组织起来,每周利用中午时间,对英语、化学等学科基础薄弱的特殊学生进行免费辅导,帮助他们迅速跟上全体的学习步伐。

(4)利用心理咨询室平台,由李小丽、何秋平、莫灿芳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顾虑,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班级与学校大家庭中。

(5)将特殊学生的家访活动,列为班主任日常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要做到“三个必访”,即困难学生家庭必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必访、学生出现问题必访。一些节假日,校长带领教师走进在hk镇过节的外来学生家中,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送去学校的关爱,拉近家校距离,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

(6)加强教科研研究,深入探讨特殊学生现象。学校以赵宁春校长为首承担了研究课题《外出打工家庭留守子女教育管理问题调查研究》,着重对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加以研究,探索为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成长更好护航的新途径。

学校多年来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已结累累硕果。今年中考,我校有多人进入yn县南片区中考成绩前两百强。

二、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工作重点,重德育、抓活动,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努力创建文化校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着力打造精品德育活动,构建具有hk中学特色的德育模式。

1、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

(1)组织学校班子成员、班主任、科组长等到县实验中学、千官中学、都城中学等先进学校学习、交流、培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提升了育人水平。

(2)利用每周一次班主任会,借助于月度文明班级考核数据汇总分析,对于常规管理和班主任一日常规,和班主任一起交流讨论,通过讨论和交流,使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和学生德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一个层次。

(3)鼓励教师观察、记录教书育人过程并及时撰写教育教研论文。本学期,我校组织教师参加yn县教育教研论文的评比获得累累硕果,我校共有5位老师获奖,周富良老师获县论文二等奖,李梅芳、杨建华、韦艳丁、张琼老师获县论文三等奖。

2、深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学校皆德育、社会皆德育”的大德育观念,建立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我校特点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1)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等。

(2)建立充实了新一届学生导护小组,每天配合行政导护的工作,作好记录,学生导护值日周活动在学校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协助学校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达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3)创设活动载体,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等时机,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集中开展各类多层次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4)通过庆祝教师节、hk中学45周年校庆、20**年县冬季趣味运动会、迎元旦班容班貌评比、学生秋季社会实践、校园书画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把握住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切实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

3、把课堂教学工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坚持以思品课、班会课为德育主要课程,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如我校在一些班级通过看励志影片开展对学生的励志教育。坚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4、德育常规落到实处

继续做好导护工作,落实校园卫生值日周活动,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坚持一日三查(包括查两操、课间卫生、包干区卫生情况、食堂就餐、自行车排放等),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对照《hk中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认真做好月度班级考核数据的汇总和公示。

5、做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建立了领导班子,明确了各自责任,并将综评工作与学生成长手册紧密相联,专门印制成长手册。组织班主任培训,真正将学生综评工作落到实处。

6、校园安全为重点

本学期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在安全工作中我们强调落实班主任管理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开学初同班主任和各部门人员签定安全协议,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各类校园安全教育。坚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定期请hk镇派出所警官到学校作法制和安全教育报告,通过法制教育报告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本学期,我校还新建了与教学楼、学生宿舍相连接的两趟楼梯,确保师生的日常安全。我校师生积极配合,顺利地进行了寄宿生、全校学生消防紧急疏散演练、地震应急和冬季消防安全教育;每天上午、下午放学,我校安排多名教师到学校门前的德珠线公路口风雨不改看护学生过马路,至今我校学生交通安全无事故。我校加强与hk镇派出所的联系,共同使学校周边安全环境得到保护,为校园的安全、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本学期无重大安全事故,学生无违法行为。

7、强化家校联系

继续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告家长书,家长会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形成教育合力。

三、教学科研工作

我校以“创强、提质、改课堂”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实施“规范、科学、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探索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过程管理,逐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1、重学习,转理念。

(1)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围绕学校管理、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建模、中考复习等主题,通过迎进来、走出去、承办活动等方式积极与县内外学校开展交流活动。

(2)组织骨干教师到县实验中学、连滩镇中学、都城中学、千官中学等学校学习、培训。

(3)本学期一开始,学校就组织了师徒结对仪式,增设班主任“关爱学生工程”,给年轻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

(4)开学初就召开学科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渗透“高效课堂”理念,明确各备课组活动时间,提出活动要求。

(5)着手准备对我校教师获县级以上奖项的论文进行整理汇编。

(6)教育教学科研掀起,我校有多个小专题研究申报县级以上研究课题并立项实施。

(7)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效。科学诠释“高效课堂”这一教育教学理念。认真总结优秀教师的教学工作经验,逐渐走出一条高效高质有特色的教学之路。我校将教学研究展示活动制度化:上学期以“高效课堂”为主题,下学期以“中考复习研讨”为主题开展教学研究展示活动。

2、重校本,提素质。

(1)开学前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认真做好七年级新生的招生及分班工作。一开学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备课工作要求,作业批改要求。做好迎接上级主管部门开学工作检查。本学期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制定的不同的教学方案。

(2)本学期,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细则》及县创强工作专题会议要求,我校对照省的相关装备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包括理化生室场、图书馆、音乐室、体育等室场各项工作。

(3)本学期我校师生在各类比赛中也屡创佳绩:如莫汇安老师获县绘画书法比赛三等奖、由李小丽老师辅导的我校中学生舞蹈队参加中学生文艺汇演比赛获得县级一等奖。

3、重常规,重实效。

(1)教学常规是搞好教学工作最根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又是学校教学常规落实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一个学期来,我校在落实好学校工作计划、教务计划等这些制度的同时,抓好本校教学管理制度、措施的完善和落实,增强管理意识,坚持按制度办事,切实提高管理实效。

(2)在教学工作中,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二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对常规教学中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调研、评价各环节逐一落实,形成制度。

(3)在备课方面,坚持集体备课,确定教研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及时推出组内交流课。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反馈制度和巡课制度。学生每周一次课堂教学反馈,与教务处联系,通过巡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学生中开展评教评学活动,本学期在全校学生中展开问卷调查,切实了解学生的心声。坚持执行公开课、听课、评课制度,对所听的课进行及时的评课指导和交流。

(4)抓好听课、评课活动。要求各备课组每两周推出一堂公开课,并且进行课堂诊断,深入研讨。本学期各备课组共推出研讨课四十多节,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5)抓好考试质量分析。每次考试教务处都收集了相关材料,做到方案落实、责任落实,加强监考过程管理,整顿考纪、考风。要求教师认真做好检测质量分析,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不断加强教学管理。

(6)严格执行国家和上级行政部门关于禁止教育乱收费的有关规定,规范教辅资料的征订工作,严格禁止任何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由,向学生推销或变相推销教辅材料和其他学习用品。学校教务处做好课本和经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编审委员会通过的教辅材料的征订和发放工作。

(7)抓好实验室管理,完善了实验室管理章程和实验员工作职责,提高了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全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重建设,培青年。

针对学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的特点,学校进行帮扶,老、中、年青共同进步;要求青年教师多学习、多听课;各备课组按计划推出教研课。今年yn县初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我校邹春龙老师参加优质课比赛并获得三等奖。

5、调制度,考促教。

教学不是为了考试,这是教学的本质;考试能够促进教学,这是考试的功能,也是教学的特点。教务处一则坚持考试制度,一则规范考试制度。各年级考试过程中开考时间要统一,终了时间要统一,严肃考风考纪要统一。评卷工作结束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将成绩录入登分册备案;要及时对学生讲评试卷,讲评时,不仅要指出学生错误的结果,还要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启迪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做题方法,提高学生做题能力,又回过头来带动教师的教学。

四、体育卫生工作

我校的体育卫生工作,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向学生进行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 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将测试情况准时上报。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并抓好“日常体育大课间活动”。

2、 做好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认真制定好训练计划,进行科学训练。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和体育组全体同仁的一起努力下,组队参加yn县中学生体育运动会荣获团体第七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我校多名运动员荣获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3、抓好学生卫生健康知识教育,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等对学生进行有关常规卫生和季发性*染病知识宣传,做好环境消毒和个人卫生检查工作。本学期水痘与流感防治工作获得了县卫生、防疫部门的一致好评。

五、总务后勤工作

总务后勤以学校的整体工作计划为依据,以学校为中心,以教学为主体,全心全力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做到及时、主动、优质地做好服务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工作、学习、生活优质的后勤保障,搞好学校内部物资管理,使用、维修工作,促进本校的后勤工作上新台阶。

1、加强总务后勤人员政治思想建设。本学期hk中学后勤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后勤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强化服务意识、以教学、师生为中心,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保证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正常开展。

2、健全制度,强化管理,不断创新,减少浪费,节省支出。本学期制定了《yn县hk中学零星工程管理办法》,明确了部门购物办法及程序,在日常的工作、活动、生活中充分节约水电,尽量节省用纸,坚决反对浪费,全力避免管理不当而造成的设施设备损坏等维修费用支出。

3、抓好学校环境卫生工作。加强对校园环境和绿化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对操场、草坪、花树和校园景点的管理。继续抓好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导处、政教处、团委协同开展多种形式环境教育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的环境。对校园卫生仍实行班级包干制,明确要求,责任到人。

4、加强校产管理,充分发挥资产的功能作用。进一步明确校产管理职责,做到室室有人管、物物有人管,实行班级公物承包制度,对损坏、遗失的一律按价赔偿。强化维修管理意识,对学校各项设施设备定期检修,做好保养维修工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

第8篇

1.加强师德教育。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荣誉感、责任感、集体观念的教育,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师德水平,认真学习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关于加强师德教育禁止有偿家教的意见》的有关规定,要采取措施禁止教师的有偿家教活动,对违反规定的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校外活动。

2.加强制度建设。要切实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加大校务公开力度,努力推进教代会活动正常化,提高全体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能力。要积极加强后勤管理,根据上级的要求认真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对校产作一次全面登记造册,分类统计;要落实问责制,继续完善学校公共资源的使用管理,对造成浪费或出现使用事故的相关人员进行处罚;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师生的奖惩条例,在建立建全激励机制,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加紧制定相关处罚条例,加强对师生违规行为的纠错教育。

3.改善办学的内外环境。针对学校的客观实际,我们要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采取灵活措施,在"后操场"拆迁,"吴氏家庙"改建为"吴殿邦纪念馆"问题上据理力争,力争学校利益最大化。同时,学校要与综治委、公安、城监等部门紧密配合,全面整治学校的周边环境,为师生营造一个安静的工作学习环境。

二、以德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是当今社会不变的主题,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构建和谐校园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1.创设和谐氛围。本学期将切实做好几项工作,为创建和谐学校创设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班充发利用教师节、国庆节等有意义纪念日为契机,结合党的十七大召开,喜迎奥运等大型时事活动,出版墙报黑板报,更新艺术长廊,热情呕歌新时期取得的新成就。还要充分利用瓷都龙头的优势弘扬瓷乡文化。拟与有关部门联合录制有关宣传瓷乡文化的电视专题节目。二是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安全、文明的校园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我们要把学校的安全与管理放在第一位来抓,要继续排查安全隐患,完善安全管理措施,修改更新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的落实与检查。本学期拟与区消防部门联合举办灭火消防演习。三是加强家校联系共建和谐校园。要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等重要平台,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通报学校教育教学情况,反馈家长的意见和心声。还要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宣传媒体如校报、网站、户外电子显示屏等,提高家校联系的实效性。本学期拟于第四周召开一年级和六年级家长会,第十三周召开二至五年级家长会。

2.建设和谐教师团队。建设和谐团队的关键是班子建设,班子成员首先应有全局观念,凡事以大局为重,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勇当服务员的角色。其次要精诚团结,分工协作,形成强劲合力,为教师树立榜样。再次要切实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善于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为建设和谐团队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和谐的教师队伍是建设和谐团队的中心任务,而和谐年级组的建设自然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驻级行政和各年级级长要发挥表率作用,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带领本年级组全体成员紧密合作,团结互助,积极创建和谐优秀年级组。

3.创建和谐班队。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创设和谐的班集体与和谐中队,主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花大力气培训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二是组织各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创建和谐班集体与和谐中队的方法与策略。三是开展观摩与评比活动,树立典型,推广成功经验,把有借鉴价值的管理案例收集成册,对表现突出的班级和中队予以表彰。

三、质量立校,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

本学年是第七聘期的最后一年,抓好教学质量,高质量完成各教学任务和相关质量测查,是本学期学校的中心工作,具体做好几件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教导处要制订周密的教学教研计划,加强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管理,要充分利用改革学生作息时间的契机,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加强学困生的作业辅导和上层生的特长培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教学的交流研讨。学校各教研组和备课组要紧紧围绕校本课题《小学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的研究内容,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要以落实教学"三个一"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教师申报小专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扎扎实实地交流研讨,有效地积累一线感性材料。课题组要根据教师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时整理归纳资料,形成阶段性总结。本学期还要根据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办的统一安排,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区、市组织的语文、数学、英语说课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3.强化学科特长生的培养。针对当前的学生的升学实际,根据各级各部门本学期学科竞赛安排,教导处将认真组织各年级各学科的文化质量竞赛,从中发现和挑选学科尖子生,并选派骨干教师加强尖子生的培训,适应各类学校对学生的选拨。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六年级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力争六年级升学测查有一个新突破。

四、特色强校,推进学校的品牌建设

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区域教育品牌基本树立。本学期我们要继续增创优势,整合有效资源,突出办学特色,全力推进学校的品牌建设。

1.英语教育。主要做好二方面工作:一是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教学活动,推动学校英语教育的整体发展,拟在第九周组织学生进行英语歌唱和讲故事比赛。二是加强英语科特长生的培养,准备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

2.体卫工作。本学期体卫工作的重点是认真筹划和组织20*年学校体育节,力争把本年度的体育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其次是在积极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学校田径队的训练工作,力争下一届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赛出好成绩。

3.科技艺术教育。今年10月下旬,全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将在我校举行,学校将组织两支代表队参加大部分项目的比赛。信息技术教研组要认真组织队员进行针对性训练,学校也将投入资金充实设备和配置竞赛场地,力争更多的项目代表潮州市参加省教育厅、省科协组织的相关比赛。

4.教育科研。根据现有几个课题的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合理分配研究资源,努力促使学校申报的课题均能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

(1)省级子课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研究》第一阶段已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学期要选择几个合适的实验班,获取更加具体的实验数据,形成更具操作性的评价方案。

(2)《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和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已获省级立项,实验组负责人要认真组织成员按实验方案分阶段研究,期末形成第一阶段实验总结。

(3)校本课题《小学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已经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三个一"教研活动这一平台开展研究。

五、各学月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学月:

(1)新学期开学典礼。

(2)安排教师节庆祝活动。

(3)修改学生作息时间表。

(4)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

(5)召开一年级和六年级家长会。

(6)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第二学月:

(1)安排师生"国庆"放假。

(2)组织教师进行教学"三个一"活动。

(3)组织学生参加潮州市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

(4)组织校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竞赛。

第三学月:

(1)选拔青年教师参加区、市说课比赛。

(2)举办校性唱英语歌曲、讲英语故事比赛。

(3)组织期中质量检查。

(4)举办灭火消防演练。

(5)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第四学月:

(1)召开二至五年级家长会。

(2)举办20*年学校体育节。

(3)组织学生参加市的作文现场赛。

(4)组织部分学生与大坑小学举行"手拉手"活动。

(5)组织常规教学检查。

第五学月:

(1)期末复习考试。

第9篇

党的十报告对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作出了明确部署,并明确要求“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如何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些都是当前高等教育界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概念

作为逻辑学上的范畴,“内涵”与“外延”是相对而言的。“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外延”则是指一个概念所确指对象的范围。就发展模式而言,“内涵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发展,如结构协调、要素优化、质量提升、水平提高、实力增强等;“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一般指事物外部的延伸,如投资的扩大、规模的膨胀、数量的增长等。强调内涵发展并不意味着对外延发展的否定。内涵发展需要外延的支撑,就其实质而言,内涵式发展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发展,是更好、更快、更全面、更协调的发展;是使外延的扩展与内涵的丰富相互促进的发展。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通过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引发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式发展。

如同其他社会单元一样,高等教育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涉及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等五个主要变量,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五个变量中哪个作为工作的重点,要因时而异,与时俱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多种表现方式,可以表现为规模的扩大、质量的提升、结构的优化、效益的提高、公平的普及以及上述多个指标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效益的提高。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等的不同结合表现出不同综合效益,进一步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方式,即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发展,在当前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应当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上述五个变量协调统一的发展。

事实上,当前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提出经历了一个较为长期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全面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经过“大改革,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1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9%,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显著提高,3000多万人的在校学生总规模稳居世界第1,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过去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基本属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外延式发展,相对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来说,在人才培养质量、教育经费投入与使用效益、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我国高等教育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应当转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等五个主要变量协调统一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上,这是高等教育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必然。正因为如此,党的十站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面对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新要求,提出要切实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这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基础上,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途径

作为社会的一个复杂而相对独立的单元,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涵义不仅与人们对高等教育功能与作用的认识息息相关,也与高等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中对人、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同而不断变化,同时它还随着高等学校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五者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下,其实现途径也不尽相同。而在当前,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如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1.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与十七大报告的表述略有变化,即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调整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样的调整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助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多样化的、多层次的需要。要坚持育人的方向性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全员育人的“学科德育”,发动广大教师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要不断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意识和育人能力,打造一流德育人才队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高校辅导员等都是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成员,应着眼于专业化发展,引导这一队伍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与操守,加强能力锻炼和岗位培养,增进交流学习,造就讲团结、有水平、能战斗的德育骨干队伍,积蓄汇聚德育工作的社会基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悉心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既唱好思想品德教育主旋律,又强化健全人格培育,在这一过程中,尤其强调要不断增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要坚持近些年来在贯彻16号文件中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并不断创新,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2. 深化教育的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面临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的种种困难,不改革、不突破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见成效。因此,必须深化综合改革。相对于十七大报告而言,强调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是十报告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这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我们所理解的“综合改革”包含两重含义,一是教育内部诸方面相关联的改革,二是教育与政府、社会等利益群体的关系的改革。在高等教育内部,要完善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分类管理,建设优势学科,引导高校提高质量、办出水平;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积极推进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在高等教育外部,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大力推动协同创新;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高校依法民主管理;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各有关部门、各地区的统筹领导,落实保障政策措施,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单兵独进式的改革,而应当是系统的、多方联动的综合改革。对于综合改革,既要系统思考、顶层设计,也要“摸着石头”探索前进。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瞎摸瞎碰盲人摸象式的改革是万万不行的,但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连石头都摸不着”的“拍脑门子”改革也是非常危险的。

3.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教育政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调节器。十报告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八项基本要求之一,并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其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过去,我们也曾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基础”和“起点”。这种提法虽然突出了教育公平的重要性,但是在逻辑上有一个问题:教育公平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经济关系是基础,经济关系决定其它的社会关系。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显然,我们不能因为教育公平重要就把它说成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起点”,相反,它也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但是,它确实是重要的调节器,处理得好,就能促进社会公平,反之则会固化甚至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教育公平的相关制度属于“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应当抓紧建设。当前,尤其要在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上推出新的举措,取得新的效果。在高考改革上,要统筹兼顾,加快解决农民工子女异地高考的问题;建设高校招生考试综合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与形式改革,为高校招生选拔录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同时,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提高资助水平,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都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工作。

4. 重视教学文化建设

教学文化是教学实践中赖以展开的前提、背景和氛围,是在教学中教师传授的内容、教学的方法以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建的精神气象和氛围的总和。事实上,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教学改革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决定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在知识爆炸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年代里,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诸如,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不能体现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以及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的基本理念;在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中,还没有建立起师生平等、师生互动、共同探讨、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在我们的许多大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起码的沟通,不少教师上完课就走人,根本没有时间和学生交流。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曾对清华大学与美国大学教师在师生互动行为模式上的水平差异作过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清华大学在师生互动指标上明显低于美国大学。27.1%的清华大学学生表示,自己的学习表现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教师的及时反馈,而美国同类院校有此看法的学生只有7%左右。这种情况在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有的甚至更为严重。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学改革十分紧迫,必须倡导加强教学文化建设。加强教学文化建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因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的建立,既受传统教学文化观念的影响,也受传统教学制度文化的制约,同时还要受师生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因此,这就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需要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尤其需要广大师生、特别是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大学领导和教师要把目光投向教学、心思放在教学、精力投入教学,抓紧教学内容更新,抓紧教学方法改革,抓紧教学评价改革,彻底改变当前一些高校“昏昏欲睡”的教学文化,建立一种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充满活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文化,这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实境耦合;育人模式;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9―0071―03

一、育人模式内涵与特征

育人模式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教师、学校及相关参与群体,为实现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形成的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关系与组织构架[1]。当前我国高校育人模式的主要特征体现在:重视智育和德育,忽视实践技能培养;以满足部分学科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育人方向,缺乏整体育人观念;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但育人的理念、方法、模式等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尝试通过外部教育力量(政府、企业等)的引入建立新型的育人模式,来帮助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实境耦合”模式对于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多强调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对学术问题的研究,而忽视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需要集高校、政府、企业等多家单位的资源优势,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培养机制。但长期以来,受高校传统办学理念和封闭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实施[2,3],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实践能力羸弱、创新思维不强是必然结果。

“实境耦合”模型是为实现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学校多方合作的基础上,以实践过程为导向,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育人模式。它强调进一步整合多方优势教育资源,是一种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优化合作培养模式[2]。 “实境耦合”育人模式的本质是“协同创新”培养方式,“实境”指的是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职业情境,强调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教学与实践活动。“耦合”指学校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用人单位协同一致、互动共赢的合作,强调学校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互动合作。

该育人模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育人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把育人目标与教学评估引入政府、行业的规范体系,建立人才培养支撑体系。二是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政府主导、企业融合、科研院所协作、用人单位评价等不同领域、不同手段深度参与学生培养[4],加强在育人环节中的实践训练,突出为学生提供职业目标导向的个性教育[5],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实境耦合”模型的内涵解释与理论框架

“实境耦合”培养模式是由政府主导、企业融合、高校创新、科研院所协作、用人单位评价五大部分组成,该模式为共同的培养目标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交互合作机制。政府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提供政策、平台、经费支持;公司企业与相关产业作为学校的校外教学实践基地,接纳学生进行认知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教学工作;高校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必要的师资和学术环境;科研院所、专业机构等以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等方式为研究生提供项目研究与实践机会;用人单位则为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职业技能评估、个人发展评价,以便进一步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6]。

本文设计的“实境耦合”模型理论框架示意图如下:

四、“实境耦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杭州师范大学健康管理学科是浙江省首批实施“实境耦合”育人模式的试点学科。该学科强调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以社会迫切需求为培养导向,主动与政府部门协同,融合企业的生产理念,共享企业、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服务技术和研究成果,培养政府倡导、企业需要、社会满意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一)政府主导(Government guide)

1.形成政府跨部门联动机制,准确预测人才供需求,科学制定研究生培养的宏观政策。对政府来说,需要做好对研究生人才的宏观调控,不能单靠职能部门,必须形成跨部门的联动机制[6]。比如,究竟需要多少人才、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应当由政府多部门联合确定。同时,根据社会和产业发展要求,确定相应的人才结构,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政策和管理办法。

2.建立健康管理研究生信息库,动态跟踪学生素质变化、使用与配置状况。政府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研究生综合信息库,包括研究生基本信息、技能等级、专业水平、学习背景、工作经历、绩效和工作成果等[7]。同时,还需及时更新他们的相关信息,这样就为政府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与发展规划提供了翔实的依据,从而有助于提高决策水平。

3.鼓励多方力量参与育人工作,积极构建健康管理专业的新型培养模式。杭州师范大学作为浙江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高校,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转变传统教学机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政府部门应鼓励医疗机构、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科研机构等多方接纳研究生实习,增加研究生专业实习实践与教学经费,敦促高校、企事业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供人、财、物的扶持。

(二)企业融合(Industry integration)

1.企业人才需求的融合。健康管理研究生培养目标与健康保险公司、健康管理咨询企业、健康体检机构等企业的实际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相结合,学院每月不定期地与省内外卫生行业领域的企业、健康管理相关企业进行全面的交流,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修正学校的培养方案和方式。此外,该专业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模式[8],双方互相利用资源和优势,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如图2所示。

2.企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对于专业性强、实践阅历要求高的课程,聘请了企业专业人士进行授课,并结合企业运作实际进行企业案例教学。委派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保持专业知识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并磨炼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承担科研课题的教师,学院规定其必须参加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学,做到“产学研”紧密结合。

3.企业导师培养的融合。该专业面向部分健康管理企业遴选硕士研究生导师,把符合条件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纳入到硕导队伍中来,协助校内导师培养专门人才。同时,高校课程的设置要应需求而变化,邀请企业内的专业人士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修正和更新。企业也应根据自身需要,设立一些校企合作研究的科研项目,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高校派遣教师进行合作研究,研究成果由双方共享。

(三)学校创新(School innovation)

1.学校导师制度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双导师”制度。即一名研究生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培养完成,校内导师为主导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包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制订、课程建设、学位管理、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审核与评价、学位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等;校外导师为辅助导师,主要承担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培养、现场调查和实习就业等指导工作,协助校内导师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

2.学校培养方式的创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组优势的基础上,强调将研究生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教学应采取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邀请校内外公共卫生、健康管理领域的学者、教授,于每周三中午举行学术沙龙seminar,旨在让研究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的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研究生自发组织开展的读书报告会,通过检索、查阅国内外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在读书报告会的平台上,把总结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PPT讲解的方式展示给同学们。

3.学校课程体系的创新。该专业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探索出“课程+项目”的新型教学培养机制。注重教学实践基地、实验与实训教学课程、实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投入,通过“课程+项目”的形式,设立课程教改项目基金,让更多的老师和研究生参与到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中来;在学院层面开展面向研究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比赛、学生创新创业技能比赛、办公技能大赛、辩论赛、“挑战杯”竞赛等活动,寓教于赛,在比赛中提高技能和水平。

(四)科研机构协作(Research institutions cooperation)

1.科研机构的技术协作。杭师大健康管理学院与浙江省卫生信息中心、浙江省数字医疗卫生研究院、浙江省老年健康护理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内容包括科研合作项目的现场协作、关键技术的研发、适宜技术应用的评价等,为双方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平台与技术支持。

2.科研机构的人才协作。杭师大健康管理学院与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疗养院等机构在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方面的合作较为显著。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单位进修、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的培训与实施、定期开展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学术讲座等,旨在进一步提升双方人才队伍的职业素养,强化技术服务与人文关怀并重的服务意识[9],促进人才队伍的良性发展。

3.科研机构的成果协作。科研机构能够为高校提供合作研究的技术研究成果,高校则把科研成果转化成最新的教育、教学内容,因此,这些科研机构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成为卫生管理与健康管理行业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和转化基地。目前,有多家科研机构已启动了今年的培养计划,为健康管理硕士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并从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留院工作。

(五)用人单位评价(Employer evaluation)

1.“四评一对照”考核方式。健康管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一般包括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管理企业等不同类型单位。这些单位在毕业生工作满一年时,往往采取“四评一对照”的考核方式,对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性、职业态度、服务技能、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四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即“四评”;同时根据毕业生“四评”结果,对照毕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

2.“帮带式”教学管理关系。用人单位和高校在研究生实习和见习环节中已形成了“帮带式”关系,即用人单位每年派专人负责研究生实践教学、毕业实习及质量跟踪,与健康管理学院教务科、研究生办公室及时互通学生见习、实习事项,定期与研究生导师进行业务联系和合作指导。学院则要求学生定期向导师和教务部门汇报实习、见习情况,了解学生动态,根据其实习表现评判其专业实习的学分,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实习单位。

[参考文献]

[1]赵婀娜.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让最好的学生“冒”出来[N].人民日报,2012-11-23.

[2]史忠健.从“教学外置 社区耦合”到“实境耦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

[3]王芳.产业对接背景下校企共同培养人才的耦合管理模式[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4]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

[5]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13(05).

[6]王雄.高校德育工作隐性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04).

[7]肖敏.建立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6).

第11篇

不同的人要求不同,工作总结格式也不同。有的会要求用ppt来写,有的要求用word来写,而你知道怎么写比较好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1从事教育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会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2、各教研组积极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3、自我反思及案例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博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

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

教书育人,师德为本,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规章,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成为教书育人的楷模,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

本学期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加强通识研修,做到课前反思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新课改的理念如何渗透、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等等;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信任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这最光辉的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2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在上级各部门领导的引领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加强集体研讨,充分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全面提升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广大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作简单的总结。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校所有领导和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理论的学习当中,领导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他们既是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又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人,因此,在课改实验中,他们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为了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我校首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07—2019年新一轮校本研修的工作方案。通过座谈,讨论,使全体教师明确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广大教师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教师的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校本研修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我校采取了集中研修与教师自主学习相结合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培训(

在研修方式上,形式多样。首先是行之有效的教研组活动,我校通过各教研组的活动,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各位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定出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由教研组长负责,围绕每次活动主题开展活动。为了使研修更加生动,我们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专题培训、主题研讨、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会诊等多种形式,务求取得实效。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校的校本研修工作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和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一)继续强化教师素质意识,使校本研修工作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青年教师培养,造就一大批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三)深化教育科研工作,形成兄弟学校那种良好的科研氛围,并争取把我校的教师教育博客办成在当地有影响的博客群体。

总之,校本研修是我校教学工作的重点,通过校本研修,要力求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健康成长,切实提高教师的教。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3在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指引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校园和形式多样的教师校本研修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中心无论是在创建学习型校园,还是在教师校本研修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改观。

一、领导重视,保障到位

1.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是保证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中心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工会主席为校本培训副组长,三个部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校本教研的实际特点,建立了“主任决策调控-副主任具体负责-部长相关领导组织落实-教师群体开展实施”的校本工作运行机制。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落实责任,制定计划,定期召开校本教研会议,研究校本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师的培训活动,并做好检查、考核工作,把校本培训的任务落到实处。使我校的校本培训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可持续化。

2.时间保障。

我们每周一、四为校本培训固定时间,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文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一方面,参加组织的“校外视频会议”,与全国优秀的校外场所互相交流、探讨校外发展。

3.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了相关的校外培训书籍100多本、报纸、杂志20多种,还有一些音像资料;中心向上争取了教学设备采购资金30万,对校外场所需进行再完善、再提高;对师资力量进行再培训、再加强;对培训项目、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再开发、再创新;争取了“校外场所能力提升项目”资金80万,翻新楼盖、改造室内卫生间、装修功能教室、更新走廊文化建设等。今年,教师外出培训、交流费用5000多元,为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健全制度,落实培训

学校注重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各种教师培训档案资料齐备完善,分类存放规范。制订了《校本研修长远规划》、《青少年活动中心研修工作计划》、《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制订的每年度校本研修管理实施方案,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

活动中心的校本培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点,满足教师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主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1.抓好师德教育培训。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为师者的准则。教师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的灵魂,无论是哪一面,都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此外还要有丰富的、适当的、有效地育人方法和技巧。因此,活动中心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做到懂法守法;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教师的思想素质。

2.青年教师的培训

青年教师培训关系着中心的现在和未来。为此,在校本培训中,我们注重对青年教师岗位培训,一方面,派年轻教师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校外专业发展;一方面,在工作中锻炼、培训活动的策划组织能力,使校外年轻教师和能适应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开展。

3.骨干培训。

制定名优教师培训方案,确定了培训目标、内容、措施,形成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在全员培训的过程中,对中层以上干部以及后背干部、骨干教师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相关部门的进一步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

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校外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

1.以课题研究带动培训。

科研兴校是中心主要的办学思路之一。我们历来十分重视对校外活动的研究,以此带动教师培训。每位教师研究校外活动,如《少儿才艺大赛方案》、《科技节活动方案》、《九九重阳情活动方案》、《民间工艺进校园活动方案》等,达到活动的丰富、活动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成长的目的。

2.外出学习培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学习兄弟校外场所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萝北县校外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是我们坚持多年的做法。中心有体育、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代表3人参加全国校外专业培训;中心组织教师到省内各家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为了放大考察学习的效能,建立了外出学习报告制度。将先进的办学理念、思路、经验、最新信息由个体、部分辐射到全体,实现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3.个人研修加集体研修培训。

个人研修是校本培训主要形式之一,中心鼓励教师自我研修。首先为每个教师配备了校外教育教学书籍,如《与研究同行》、《实践·探索·反思》;《好玩的科技创新实验》、《一起走

进七彩世界》、《创意电脑美术》《主次与语言表演》等,还提倡教师通过网络,阅览电子图书,边读边记,边读边悟,通过自主学习来升华教育感情,提高理论水平。其次为了解决当前教师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不够先进的局限性,中心采用“请进来,走出去”集体研修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水平。今年,中心相继邀请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赵清福教授来萝北青少年活动中心指导校外领域中的课题研究;相继又聆听了赵清福教授的专题讲座,使全体教师明确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了解当前校外教育科研新动向,更新观念,逐步养成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兄弟活动中心的交流活动,共同研究校外教育的发展,交流成功的工作经验,进一步畅谈今后校外的健康发展之路。

4.教育资源培训

积极开展“向最美丽教师张莉莉学习”的活动、观看《师德启示录》,每位老师写学习感悟,优秀的张贴在学校的廊报上,供全体学员、教师、家长浏览、阅读。此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热情。积极浏览全国校外网站,学习外地校外场所的办学经验,学习校外名师、专家的工作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让名师的言行来影响自己,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5.加强基本功训练

一方面采用三种基本方法训练教师基本功。

(1)中心将公益性普及项目作为常规训练,主要采取自学自练的形式反复练习,在具体培训中进一步研究、提高。现在,校外每位教师都能承担一个专业的普及班培训或“三下乡”活动中的对乡镇学生的校外兴趣培训。

(2)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

校外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让未成年人得到身心健康发展。活动中心注重了教师对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活动中心每年组织十多项目大型,在活动中,教师们得到了很大的训练。目前为止,教师们不仅能根据校外实际、策划出有意义的活动,还能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各岗位都能管理到位,使我们成立五年来组织的各项大型活动非常圆满。

(3)撰写活动案例分析。

活动中心不仅重视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训练,而且注重对活动案例的研究。

我们通过活动的开展锤炼教师基本功,又通过活动后的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师们分析、总结能力,教师的校外基本功和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实现校本培训与自我主动培训相结合。中心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层次的活动,中心为教师搭台,组织多种活动,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价值感,以更高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校外教师有了很大的收获,(

四、培训成果

一年来,中心教师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示县级优质课5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2节;涌现出各类优秀:县优秀教师1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县读书先进个人2人,县校本研修先进个人2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优秀教师1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5人在全县中小学生首届艺术节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3人次被评为国家、省、市各类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活动中心艺体部荣获了萝北县“校本研修工作先进教研组”,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集体,教育系统特殊贡献单位、“妇女与计划生育工作新进单位”、“先进职工之家”、“创先争优先进集体”,全国“县(区)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荣誉称号。上级领导多次莅临校外检查指导,对萝北校外的管理和组织的活动、培训,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当然,本次研修活动除取得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1、观念有待转变,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有些教师不认真或不按时完成研训任务及作业,有的即使完成了,也是被逼无奈。

2、博客研修尚待努力。

“博客研修”是研训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一条有利途径。但是,我们发现个别老师把“博客研修”当作一种负担。

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校外在职教师队伍中,缺乏专业型教师,缺乏专业化培训。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校本培训,使校外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建设一支优秀的校外教师队伍,以更好地落实“服务青少年、服务家长、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4本学年,我学校在县进修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热潮中积极响应校研修指导方针,开展了扎扎实实的研修工作,具体情况如下:

一、成立严密的领导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文化规章制度

由于学校要求校本研修活动人人参与,由秦玉辉校长亲自督导,杨立革主抓安排,教研组长郝晓雯、陆海峰、王甲军、张海峰负责落实。集体研修时间形成惯例,铁板钉钉,雷打不动,教师每周一进行个人反思,周二进行分组研讨,周四进行集体交流。活动期间有事的向校长请假后方可离开,事后将拉下的事宜补上。

二、以课堂为主阵地,确立务实可行的研修主题

学校通过对以往教研活动的反思,结合对现在一些流于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的思辨,明白了一个道理:校本研修要弄出花样来很容易,但真正收到实际效果不容易;要教师表面应付性的“参与”很容易,但要教师怀着一种激情来真正地参与不容易。校本研修,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要使校本研修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就必须让全体教师从校本研修中得到实惠,使之成为教师的“内需”,使教师真心实意而且满腔热情地参与。要使校本研修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能哗众取宠,搞花架子,要求真,要务实,要静下心来“务本”。我学校密切联系学校、教师、学生、教育环境、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来观察,来思考,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商榷,决定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研修活动,上期,我们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研修活动;下期,由于学校合并,班级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导处结合语文、数学两个教研组长,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题的研修活动。

三、扎扎实实的活动,确确实实的效果

我们的校本研修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也收到了确确实实的效果,我们的开展情况如下:

(一)专业引领,在引领中明确方向

理论学习使教师们在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成长。我们的理论学习包括理论知识学习和听专家报告。

理论知识学习活动期间,我们主要是学习教师们推荐的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材料,如《有趣的课堂前奏》、《课堂的自主化方法》、《小组合作要注意什么》等材料。大家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交流,在反思总结中提高。交流结束后,学习材料和反思总结装入个人成长档案,以备参考。

专家引领是教师成长的主要辅助手段,我学校非常注重专家讲座的作用。每次听完报告,我们都及时组织教师研讨反思,使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中快速成长。

(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方法

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按教学的进程,我们要求教师进行了教学前的反思、教学中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三个阶段。

教学前,要求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分析哪一部分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哪一部分难度大,需要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中,又有哪一部分需要引导。小组合作交流时采取怎样的方式合适。

教学中的反思,要求教师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自动反思,迅速调控。学生独立思考时,对学困生多加关注,及时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时及时观察采取的方式是不是最佳。

(三)同伴互助,在共享经验中成长

同伴互助是研修的标志和灵魂,在研修活动中,我们在反思的同时,开放自我,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经验。

1、相互对话

我们为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大家积极主动交流自己拥有的信息,我们组织读名着交流会,让大家交流看过一本书后的心得体会;我们组织教学经验茶座,让大家交流自己成功的事例和体会,交流失败的教训和感想。年轻的教师找年长的教师探讨鼓励后进生的方法,强化优等生的经验,

2、同事协作

我们共同研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每次活动,教导主任徐红梅确定好活动的形式和主体后,大家都各尽其责。

理论学习时,酒庆利老师把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教研组长毛艳霞和张小安组织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记录和总结。年轻教师提疑问,年长教师谈经验。有时年青教师的新见解、新思路对年长的教师帮助也不小呢!

观课议课活动时,我们先请作课教师谈作课思路,然后大家针对这节课中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劣之处发表意见,经过研讨,作课教师将意见汇总,然后将整改方案说给大家听,大家再进行二次研讨。我们针对李桂荣老师的《故乡》等课进行了观课议课活动。在针对李桂华老师的那节《秦汉丝绸之路》进行观课议课时,秦校长肯定了这节课的环节安排,同时指出本节课应该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熟读文章之后再讲比较合适。商国庆老师感觉导入部分过于沉长。毛艳霞老师指出课讲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处课堂气氛就达到了,下面的题目分析放到下节课进行,不要在此草率了事。大家还针对“收集材料,分组交流”这一环节展开了激烈地争论,李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小组内发言后,再在班里发言,让大家交流圆明园辉煌的资料,了解情况就行了,否则,交流材料就要用掉15到20分钟的时间,后面的环节时间不足。酒老师认为得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发言,这样能保证人人参与。最后大家觉得,把交流材料放在课后或课前搞一个交流会比较合适。

老师们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大家在协作互助中加快了成长的步伐,研修使我们在团结中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我们在互助中提升业务素质,也使我们在协作中发展了专业水平。

四、硕果在枝繁叶茂中闪烁

我们研修的收获光环在共同协作中闪光,我们的收获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

教师们就研修主题“如何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所写的案例反思也得到了发表,教师个人也发表了很多篇文章。

我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没有花架子,但扎扎实实。校本研修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中,在互动中得到了成长。

小学个人校本培训工作总结范文5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在平时授课时,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1)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一是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二是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一语道破天机,受到教与学的高效率。在辅导学生学习时要加强对疑点难点的练习。

(2)教师要一道学生自己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些在上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向这些方面发展。

二、当堂达标,迁移训练:

(1)达标练习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

(2)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补充补偿练习,给学生针对性训练的机会;要让学生有做题不全对就要重做的习惯,要让他们有做题认真的能力。

(3)布置适量有梯度的作业。学生课下学习主要是通过作业来实现在,所以一定要在布置作业上下功夫。

三、回扣目标,课堂小结:

做到:重点内容,概括归纳,梳理成线,加深学生印象

指出:易疏忽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评价:学生的当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教师要在“导”字上狠下功夫:

1、导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主动力和源泉,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要抓住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特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自觉主动的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去体会过程中的乐趣,逐步培养兴趣。就课堂导引而言可采用故事开引、巧设悬念、设疑质疑、妙语解颐、游戏导入等方法,使课堂授课伊始,便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大脑中产生追根问底的想法;在课堂授课中,可利用课文中存在的游戏、风趣的笑话、幽默的谜语、播放配套的音乐,或开展小知识竞赛等有趣的活动,促使学生思维动起来,活跃起来,达到激发和培养兴趣的目的。通过教师导兴趣,真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的目的。

2、导学法

过去教师常问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会了”吗,如今教师要问的是“会学了”吗。这是教育本身质的飞跃,“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检查、分析学习过程,对如何学、如何巩固等问题进行审查,并深入的剖析而加以校正,掌握其中的规则和内在关系。学法指导则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发挥和挖掘潜能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重要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其规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真正起到穿针引线、画龙点睛的作用。具体到授课而言,要把握课堂授课中的读、思、说、议、做等环节,让学生发现多条通往目的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3、导思维

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像、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传道授业时,要善于点拨疏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教学时,要创设丰富的智力开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像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

4、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