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04:58: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双语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双语教学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从实际出发,发展藏族地区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落伍,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大力开展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上的创新。
一、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必定会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做到方式与方法上的创新,就会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论文百事通只有做到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有效提高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藏地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大,教师费力多,而教育成效却不明显的窘境。
而且,有效实施汉藏双语教学法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够有效地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发展藏族地区的文教事业,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文教方面的支持。
二、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同一个学校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汉语和藏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组织汉藏双语教学时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在汉藏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先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藏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然后按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班授课。事实上,这种创新性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成功的运用在留学生双语学习中,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具体的实施准则就是,教师科学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上,采取不同的汉藏双语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级地进行课堂提问和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回答问题时允许一定的母语使用量,而在课后教师再给其开小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适当进行书籍阅读,并参加课堂讨论,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论文百事通
(三)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新晨
(四)增强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
事实证明,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线的教师。在汉藏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中,无论是模式方法的探索,还是具体的课堂付诸实施行动,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全程参与并付诸行动。事实上,任何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都可以独自探索适合自己以及班级学生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方法,而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创新式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在借鉴使用过程当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客观情况做出修正,这就需要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水平,而这种能力素质水平,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以及自身努力获得。具体来说,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汉藏双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进行组织培训,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纳引进汉藏双语教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去,为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做出贡献。
总之,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国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应受到广大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路漫漫而,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3]刘红,熊丽萍.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4).
【关键词】双语教学 汉藏 教学法 创新
双语教学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从实际出发,发展藏族地区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落伍,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大力开展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上的创新。
一、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必定会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做到方式与方法上的创新,就会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做到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有效提高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藏地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大,教师费力多,而教育成效却不明显的窘境。
而且,有效实施汉藏双语教学法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够有效地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发展藏族地区的文教事业,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文教方面的支持。
二、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同一个学校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汉语和藏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组织汉藏双语教学时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在汉藏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先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藏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然后按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班授课。事实上,这种创新性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成功的运用在留学生双语学习中,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具体的实施准则就是,教师科学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上,采取不同的汉藏双语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级地进行课堂提问和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回答问题时允许一定的母语使用量,而在课后教师再给其开小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适当进行书籍阅读,并参加课堂讨论,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
(三)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四)增强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
事实证明,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线的教师。在汉藏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中,无论是模式方法的探索,还是具体的课堂付诸实施行动,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全程参与并付诸行动。事实上,任何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都可以独自探索适合自己以及班级学生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方法,而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创新式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在借鉴使用过程当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客观情况做出修正,这就需要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水平,而这种能力素质水平,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以及自身努力获得。具体来说,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汉藏双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进行组织培训,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纳引进汉藏双语教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去,为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做出贡献。
总之,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国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应受到广大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路漫漫而,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赵慧.双语教学纵横谈[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3]刘红,熊丽萍.双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 2006(4).
[关键词] 国际财务;双语教学;实践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84-03
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提出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以来,双语教学在各类、不同层次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得到迅速实施和积极推广,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全球化经济环境下国际化专业人才的普遍共识和重要途径。财务管理专业是民办高校开设率较高的专业之一,甚至是不少民办高校的特色专业,为了培养市场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在专业课中进行双语教学成为民办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一种必然选择。
国际财务管理是高校公认的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其内容具有国际适用性、通用性和比较性,因此较为适合实施双语教学,在很多公办高校,该课程已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普遍开设的双语课程之一,不少学者、教师对此课程双语教学的研究和探讨,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在民办高校,普遍来讲专业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相对不长、数量和比例还较少,所以针对民办高校如何开展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的研讨较为鲜见。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虽然有其共性,但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一些特征,还需承认与公办院校差异性的存在。所以,本文试就民办高校如何实施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期提高此类院校进行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一 民办高校双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教育部官网公布的最新数据,截止2013年,我国民办高校共计718所(含292所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主要培养国家、社会和行业需要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教学形式自然也要与时俱进,虽然目前大多数都开展了双语教学,但在其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普遍要多于公办高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理念不清
双语教学是指用两种语言(母语与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提高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根据实际国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主要使用的两种语言分别是母语(汉语)和外语(英语)。对于双语教学目标的理解,当前达成共识的是双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不是讲授专业外语,在双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只是一个“附加值”,即伴生目标。然而,在对双语教学目标实现过程的看法上,目前我国研究者和教师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全外语浸入型的双语教学效果最好,而有的赞同应根据国别差异、学科特点等因素,选择性采用不同的形式,如母语-外语混合型双语教学,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双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民办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时间相对要晚些,且受师资力量等教学资源的约束,双语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对缺乏,对于双语教学究竟应该怎样具体实施,是全外语浸入型,还是母语-外语混合型或是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不同的民办高校有各自的倾向,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英语水平较低
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来自高考成绩中相对较低的那一部分,他们中的多数英语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即使通过在大学里的英语学习,其英语水平仍然无法与大多数公办院校的学生相比,表现形式之一为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普遍较低,所以民办高校的很多学生抵触双语课程,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英语、无法理解专业知识内容,课堂下又不能主动预习、复习,从而跟不上教学进度,最后导致双语教学效果较差。虽然这样的问题在公办院校也一定程度地存在,但在民办高校则更为突出、更为严重。在实际双语教学中,民办高校的双语教师对此都有清楚的认识,但很多学校没有根据这一情况对双语教学采取适用的措施和对策,以致授课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学生没有实际的收获和提高。
(三)教学课时较少
在民办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学时与原来中文授课时的学时是一致的,这对于实现相应的双语教学目标而言,时间不够。这一问题的产生源自民办高校上述第二个问题的客观存在。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就会减弱,在保持与原中文教学相同课时的条件下,学校进行双语授课会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不利结果:其一,教学无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完成,只能对其中部分相对次要的知识点进行删除或简化;其二,教学能够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完成,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能力消化、掌握专业知识,教学效果很差。坦率而言,这一问题受制于整体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实际中是较难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班级规模较大
民办高校受师资队伍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经费的限制,在双语教学中开设的教学班级规模一般较大,通常大于学生自然班级,远远超过公办院校双语教学班级。以广东某民办高校为例,专业双语课程教学班级人数都在40人以上,普遍规模在50~60人左右,也出现过超过70人以上的超大班级。进行大班级双语教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限制教师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授课缺少相应的针对性;同时,学生的从众心态严重,消极情绪容易蔓延,且学生的反馈不能及时向教师传递等方面。若再加上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课时不充裕的情况,教学效果必然每况愈下。
二 民办高校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实践设计
国际财务管理是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高年级阶段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就本科教学来说,一般在第6或第7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财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并了解了一些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税收等相关知识,在这些必要专业素养的基础上,采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通过双语教学方式讲授该课程,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国际经济活动中的财务管理前沿理论和方法,扩充知识面和专业视野,提高学生对国际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服务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目标。
(一) 课程双语教学课前准备
1 明确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理念
在开展课程双语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民办高校双语教学的理念。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表现特征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不是全外语教学;并且我国不同于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多元文化国家,不存在中外语言并重的语言环境;加之民办高校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差,所以全外语浸入型的双语教学不应作为多数民办高校选择的类型,而是更宜采用中外语言结合型的双语教学,即母语-外语混合型或是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双语课程开设的时间来确定。当学生在低年级初次接触双语课程时,学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对双语教学和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所以,此时进行双语教学适宜运用由母语到外语的过渡型。当学生已经累积了一些双语课程学习经验和具备一定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在高年级阶段开设的双语课程可以采用中英文搭配比例授课的母语-外语混合型,这时的中文讲授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本保障,而英文讲授则是学生开拓视野、锻炼英语应用能力、以及提升中外语言双向交流质量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应采用母语-外语混合型,具体到中英文的实际应用比例上,多数民办高校在教学中英语使用比例不应超过50%。就广东某民办高校而言,考虑到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国际财务管理课程难度水平,教师应用英语授课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宜。
2 选用恰当的英文原版教材
教材的好坏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我国现已引进较多国外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其主要特征是语言生动、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结构松散、知识点不够系统、价格偏高。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多数较好,所以对教材的价格不是很敏感,但由于自身英语水平较低,在面对原版教材时通常会望而生畏、产生抵触情绪。国际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从专业知识内容来看,有一定的难度,即使采用中文教学,一些学生也不能即时掌握和理解。因此,在民办高校,任课教师在选择该课程教材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选用已经配套中文译本的原版教材版本,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中文译本作为消化专业知识的依照;在现有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若原版教材内容无法完成,教师也可以选择原版教材的部分章节内容自编成中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
3 合理设置教学班级
合理设置教学班级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规模庞大的教学班级只会过度消耗教师精力,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的组织和开展。在民办高校师资缺乏、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双语课程开设的比例可以比公办院校低一些,减少民办高校教师整体双语教学任务,但对具体的每一门双语课程,一旦开设就要保证教学效果。双语课程的教学班级一般应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这是因为学生之间互相熟悉、了解,便于教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利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和交流。在具体人数上,每个教学班应控制在40人以下。此外,在设置双语教学班级时还可以考虑分层方式,将英文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至一个班级,这样教师的教学会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将更为理想。实践中,直接控制双语教学班级的人数是民办高校较易解决的问题,而按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设置分层教学班级,会连带牵扯很多其他方面,如学生怎样分层、学生心理变化、成绩评定等,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和如何解决都将对分层双语教学形成制约,民办高校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实施。因此,在民办高校,目前应先做好控制和降低国际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班级人数的工作。
(二)课程双语教学课堂组织
1 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
国内外研究表明,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助于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往等技巧。根据目前各类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积累的经验,普遍认为,双语教学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创新、应用其他教学方法,经常被推荐的新颖教学方法包括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等。实际上,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和包容性,在实际教学时可以彼此结合、融会使用,如互动式教学法是一个被高校普遍提倡的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具体通过案例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具体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笔者认为,应该根据课程特征和教学对象这两个关键因素来选择使用一种或几种双语教学方法,不能盲目追求双语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用双语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方法的适用性,即适用于特定的双语课程和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民办高校,教师选择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方法时,首先要明确该课程的主要特征是内容专业性较强,与一些其他课程具有知识上的承接性和关联性;其次还要结合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情况,确保双语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削减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最终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2 合理采取教学手段
对于双语课程,较为理想的教学手段是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已经在高校中得以普及,而且其优势较为突出。首先,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大幅度减少教师板书时间,同时提供给学生的信息量更为丰富;其次,多媒体课件整体美观、清晰,能够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带来有效刺激,有利于引起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者,除了课件以外,可以利用多媒体适度地给学生播放有关视频或音频内容,能够增加学生听课的新鲜感和扩充学习视野。例如,国际财务管理课程中“国际财务管理环境”一节内容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世界一两个代表性国家当前经济政策介绍的视频(中英文均可),时间控制在15分钟之内,使学生对国际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有直观的认识和体会。
另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双语教学还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但可以进行教与学的及时沟通和反馈,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获取国内外大量专业信息、资讯、文献等资源,这些资源既是教师教学的素材、资料,也是学生培养专业阅读、适应英文语境、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在民办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相对弱一些,所以对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要积极引导好学生,必要时还需设置强制要求,以帮助学生有效获取专业资料、锻炼专业素养。例如,在国际财务管理的“国际融资”一章教学中,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组)课下搜集具体公司采取的国际融资方式资料,做成课件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为了验证课件内容的真实性,还要求学生在课件中链接或截图这些资料的出处或来源。
(三)课程双语教学课后安排
1 营造双语教学氛围
日常课堂教学完成后,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来营造双语教学氛围,使学生逐渐熟悉、适应双语课程和教学。在教室这个小环境中,可以利用英语或双语黑板报来提供专业信息或强化专业知识;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可以通过每天听取英语广播、每周参加英语角活动、每学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或双语专业知识竞赛等为学生创造接触英语、使用英语、强化英语的机会和平台。在学校营造出的双语教学气氛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将会实现日积月累式提升。
2 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在高校,一门专业课程的最后成绩一般是由较大比例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小比例的平时成绩综合而定。学生们已经比较习惯这种常规的成绩考核方式,也找到了应对之策:为了顺利通过考核,拿到这门课的学分,学生平时多是应付的态度,到了期末阶段,的确会下一番苦功来复习,力求一考而过。我国的学生早就具备了这种应试心态,所以在大学阶段的学习中,平时的努力和付出较少,主要靠期末临场冲刺过关。笔者认为,在双语教学的考核中,应当改革现有的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或者取消期末考试,而由课程论文来替代。这种加重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克服学生不重视日常学习的态势,使成绩的评定具有持续性,可以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精力均匀地分散至整个课程教学期间,实现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英语水平的根本目的。在民办高校,为了保证国际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效果,应提高平时成绩占最后成绩的比例(如50%或以上),使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案例作业、小组讨论、课件演示、阶段小考等方面的平时表现较为全面、完整地反映出来;另外的成绩比例可以由期末考试、课程论文来构成,即通过考试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通过撰写课程论文来检验学生综合学术研究能力和书面表达技巧。通常,期末考试的试卷、答题都是用英文来完成的,但若设置课程论文的要求,则不宜要求学生用英文来写作。
总之,为了实现期望的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效果,民办高校需要针对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去安排教学的整个过程,即从课前明确教学理念、确定合适的教材及合理安排班级规模,到课堂具体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教学手段的应用,再到课后营造双语教学气氛、革新成绩考核方式。在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各民办高校应循序渐进地实施教学改革,完善每个教学环节,从而有效达到短期内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和长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莲. 财务管理双语教学理念、目标与教学实践探索[C]. //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2010(10).
[2]罗立彬.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3]王琼.国际财务管理双语课程的教学探讨[J]. 会计师,2012(2).
[论文关键词]教学能力 双语教师 教育质量
一、引言
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是双语教师专业素养在双语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双语教育资源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学习成效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就是说,双语教师的理解力与教学实践经验可以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积累知识、提高语言水平提供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要研究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
二、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职业素质。以英汉双语教学为例,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语表达能力。双语表达能力在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中居于基础地位,不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就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双语教师。讲授法是各科教学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有很高的要求。双语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能力,所以双语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不仅能用双语听和读,还要准确地运用双语说和写。双语教师要能用流利的英语和汉语讲述知识、表达思想、指导学生。
2.用双语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双语、双元文化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熟知双元文化的同时,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是高校教师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所授学科的内容并能够根据情况灵活地使用教材,使教学为学科教学目标服务的能力。目前高校的双语教学是各高校根据情况自选课程、自选教学模式和英语教学比例、白选教材或者使用自己编写的教材。因此,即使同一课程的教学目标相问,各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却千差万别,教学模式各有特色。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所授学科的内容,建立开放的学科知识体系,不断地吸收本学科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材料,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处理教材,从而顺利地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对所授学科的历史、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存在的问题、没有解决的课题等方面有充分的认识,并能够用双语进行科学评价,为学生提供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的英语资料以供查阅;在讲课时不仅要在本学科内部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而且要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有意识地将课程中的概念、原则、原理与实际有机地联系,将有关的社会现象纳入到所授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拓展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用双语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为了有效地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师还应当具备用双语处理、组织和传授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双语切换。
第一,合理确定并用双语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合理确定教学内容是指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双语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生活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双语整合,对各种素材进行双语的再创造,合理确定分别用英语和用汉语讲解的内容,使二者有机统一,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双语教学氛围,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
第二,灵活选择并优化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尤其对双语教学来说,不存在对任何学生都有效的“万能”的教学方法。因此,要从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现代教学方法,例如“合作教学法”“暗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话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以最少的教学时间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方法的整体优化。
第三,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双语教师要能创设实施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教育技术为双语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供了便利,因此,双语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编制设计与开发教学软件,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设虚拟学习情境,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认知引导和智能辅导。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学,让学生在适合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4.用双语组织教学的能力。第一,双语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力。双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仔细观察学生,从学生的表情、动作等外在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并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师生双方产生共鸣,根据学生的双语理解程度,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生长新知识,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用双语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探索的思维习惯。
第二,精湛的双语授课能力。用明确的双语教学目标、清晰的双语教学思路、完整的双语教学环节、科学的双语课堂提问、生动艺术的双语教学语言、精炼的双语板书组织双语教学内容,清晰、完整、生动地向学生传达信息,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不同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形成一个自觉学习的集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创造精神。
5.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为了保证双语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双语教学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双语思维、完成正确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全面的监控,包括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地监测、评价;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对已经完成了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省。
三、提升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
提升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多种途径和策略。这里主要从教师自主发展、学校以及政府的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有效促进高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教师自主发展。第一,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能力。双语教师要在教学中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事件和教学效果,并及时地对双语教育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例如,在双语课堂语言呈现方面,教师通过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可以适时地改进自己的语言表达,如分解长句、调整语速等,以确保语言表达与学生的英语理解力相适应,提高双语教学的实效。
高校双语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日记、自传等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理念等做出评价,确定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存在的教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探究解决问题的手段,并对这些手段进行评估,从中择优选取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观察和反思实施效果,随时对行动方案进行调整。
第二,通过教学行动研究,提高教学能力。教学行动研究是由双语教师为解决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所开展的研究和调查,目的是不断改进双语教学方法和提高对双语教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行动研究不仅能增强双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反思意识,提高自我决策、A我评价、自我更新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并发展教学理论的更新机制。
第三,通过借鉴学习,提高教学能力。高校双语教师适当地开展有质量的理论阅读,可缩短重复摸索教育经验的时问,提高教师自我理解和自我反思的水平。通过教师之问的听课、说课、观摩、研讨等现场交流形式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他人的思想和观点,总结教育经验,也迫使自己更加主动地提出问题,表达感受、见解和创意。
2.高校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第一,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供保障。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师素质,因此高校应关注自身的学术文化个性,构建学习型高校,营造鼓励竞争、奖励创新的氛围,使双语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工作和实践探索。
第二,构建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奠定基础。学校应该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从提高双语教学水平出发,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双语授课教师培训体系,合理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效果评估方法等,使得双语教师通过培训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
第三,开展双语教学效果检查和评比活动,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增加动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层次的“听课、评课”活动,进行公开观摩、讲评,有目的、有重点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示范,使双语教师得到启迪,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建立双语教学科研实施方案,为提升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搭建平台。学校应鼓励并积极支持双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开阔思路,提高认识,丰富知识。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双语教学科研实施方案及评价机制,通过完成科研任务来带动学科建设,提高学科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3.政府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第一,构建终身性双语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双语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整体规划,设计、制定双语教师培训的专门课程、专门途径和专门评价标准,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专家培训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促进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为双语教学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第二,建立一套完善的“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教育管理部门应该规范双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双语教师的入职门槛,建立严格的双语教师专业标准和相应的教育机构认可制度,逐步建立起双语教师资格注册、年检和档案管理制度,使双语教师资格的更新与继续教育和教师管理制度相结合,这是促使双语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7-0087-01
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核心的话题,本文探讨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医学英语课中实施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从实践中寻找和总结提高医学英语课堂授课效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护理英语》是英语与护理专业知识的结合,该课程开设在三年制学制的第二学期的上半学期,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和相关的护理知识,这样在学习护理英语时更容易理解相关的内容。本课程总课时34学时;其中知识内容20学时,实践10学时,考核采取笔试考试2学时,口试考试2学时。教材每个单元设听、说、读、写及学习提高这五个部分。修完该课程后,要求学生掌握1000~1500个专业词汇以及由这些单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具备按照构词法识别生词的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语言难度较高的专业性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有关的事实和细节,能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生词不超过总词的3%的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听力训练方面针对题材熟悉,句子结构不太复杂,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150-170词的篇幅较长的听力材料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细节;能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了解讲话者的观点和意图。说的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进行采集病史,交班,交流,做到发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书面表达方面能针对课文难度相仿的材料回答问题,根据所给提纲熟练书写表图和图示类应用文;能够书写护理专业论文英语摘要,书写内容应完整,条理清楚;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把与课文难度相仿的专业英语短文译成汉语,对译文理解正确,表达达意,将内容熟悉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译文应忠实原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医学英语”英文称为Medical English,隶属于专业英语的一种,而专门用途英语以前又被称作“特殊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1999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称其为Subject-Related English。其实不管是Medical English 或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还是Subject-Related English,其核心还是English。即便是中文名称“医学英语”,要点还在英语,“医学”是用来修饰“英语”的。从事医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主要提高他们在医学专业领域里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而能用英语进行口语与笔译的专业交流。由此可知,医学英语教学不是以传授医学知识为根本目的。如果只是用英语作为媒介来传授有关医学知识,那它就不应称作“医学英语”,而应称为“ 英语医学”( English Medicine),即用英语来讲授有关的医学专业课程,学生通过这些课程获得相关医学信息和医学知识。如今在医科院校兴起的双语教学亦属此列,实际上是医科院校的一种双语教学,因此它属于医学科目,而不是英语科目。总之,医学英语是英语能力和水平的加深和延伸,用英语语言来表达医学专业的知识,是一种更为高级的英语。
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有三种模式:过渡式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保持式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浸润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过渡式双语教学:这种模式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实际应用于某一学科时,也可以先由部分章节使用英语讲解过渡到全部内容用英语讲解。保持式双语教学:这种模式是采用中文、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一些课堂用语和简单专业词汇用英语表达。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稍差的院校。浸润式双语教学:指只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也就是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教师课堂讲解、课堂板书、学生的作业、考试均采用全英文方式,这种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高目标,对教师英文口语表达要求较高,适用于学生英语非常好的学校。目前只有少数医学院校的外语班采用这种模式。但在我校考虑到教学的实际状况和学生接受、理解、转化知识的能力,在10学时的实训课中采用保持式双语教学是较科学和合理的。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课程设置,在模拟仿真实训室对学生进行双语实训课的教学。实训课的内容主要通过讲解和动手操作示范来进行。在此过程中,把每次实训课中涉及到特定环境下的医学英语词汇,表达方式,比如仿真实物的英文表达,相关医学英语情景表达,医学术语讲解给学生,并示范护理技能。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在旁观摩和指导。为了提高授课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可在每次实训课前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或利用网上资源搜集与本次实训课相关的口语情景会话,医学专业词汇,以便在实训课中能很快的适应双语教学,并在老师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讲解和示范之后,能很快进入角色,与同学进行难易程度适中的口语交流。实训课上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公放的形式,播放实践技能的示范教学片(英文解说,中文字幕),让学生熟悉情景医学英语,不断观摩和练习。教师则适时提出问题,或单独提问学生或让他们两人一组表演情景剧。
在实训课中进行的双语教学要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授课更科学规范,便于学生接受。首先,它是以任务型教学法为先导,辅助于情景教学法,这就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明确的任务,教师要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精心备课,挑选难度适中的医学词汇,医学术语及表达方式。因此老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如所讲授内容和布置任务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势必会造成畏难情绪,引起教学效果下降。所以,教师要根据课程设置目标,所教教材,以及网上医学教学资源库等材料,合理精心编排实训课内容。其次,要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答疑和评价者。教师在做讲解和示范后,应明确提出任务要求,并总结相关的医学护理知识,医学词汇,短语,典型的表达方式等。最后,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口头会话点评,多以鼓励为主,但也要中肯的指出不足。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涉外医疗机构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竞争,为学生开设《护理英语》这门课并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古语有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文中对护理专业实训课中双语教学的浅析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套相对合理,有效,科学的提高医学英语能力的方法,以此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实力和职业素质。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我国双语教学的具体定位是汉语和英语,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其他语种。本文将重点讨论目前广泛普及的汉语和英语模式的双语教学。目前广泛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3种。1.1沉浸式双语教学:完全用外语进行教学,不使用母语,使学生完全沉浸于第二语言中。
1.2过渡式双语教学:要求在初级阶段,部分使用母语教学,但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后,则全部使用第二语言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使用沉浸式双语教学。
1.3保留式双语教学:学校初级使用母语教学,逐渐过渡到部分使用外语教学。综观我国目前大部分高等医学教育院校,采用的多是保留式双语教学,仍然属于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2目前双语教学的局限性与相应措施
2.1实际应用障碍:众所周知,我国属非英语国家。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明显差别使中国学生在英语口语和写作上有明显障碍,相反阅读和听力经过反复练习提高相对较快。所以,目前的中国学生有较严重哑巴英语现象。对于医学英语,因为词根来源广泛,同时语法要求高,对于医学论文的写作在国外院校是一门专修的课程。因此,对于中国医学院校学生而言,需要重视平时的操练,加强英语听说写的练习。
2.2急需改变以往一元式教学法:以往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即使应用非常纯正的英语,由于缺乏学生的互动,亦明显降低了双语教学的效果。而多元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互动性与积极性都有明显的效果。其中多媒体教学是双语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应用英语原版动画、视频将枯燥的医学内容与平时比较生疏的英语单词结合起来。在国外,有很多很好的视频资料,其生动的画面,有序的逻辑,纯正的发音,都是国内双语教学中有效的借鉴资料。
2.3英语环境欠缺:在中国加入世界国际组织贸易会和2008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之后,全民对英语兴趣有明显的高涨。影视资料中也会经常有英语单词的搀杂。这种大环境非常有利于中国医学生的双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除了主动说英语,用英语创造语言环境之外,应经常有意识地将看到的中文翻译成相应的英语,随后对照译文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于教师而言,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是关键。除了应用多媒体、视频等课件外,更可以在课堂中尝试角色扮演。把相应的疾病通过一段英语对话进行演示,既巩固了学生的英语知识,同时又练习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高效率的完成了英语教学。
2.4师资力量薄弱:现有各高等院校的教师资源,对于医学英语的教育,要么是来自英语专业,要么是临床医学专业,真正的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还占少数。尤其是当医学院校学生开始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医学院临床医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效果。因此,提高现有的教师双语教学能力是关键。一是利用现有师资中听、说、读、写能力较好的教师定期进行英语培训,多与国外来访者进行交流,有条件的还可让教师参加短期出国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归国学者这一宝贵资源。医学院校出国访问者较多,而近年来归国学者也日益增多,他们不仅能讲流利的外语,而且掌握了一些国际上医学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这些归国学者是最理想、最具潜力的双语教学执行者。同时,在有条件的医院,当临床医生进行例行查房时,最好创造条件进行英语查房,从而普遍提高医学英语运用能力,为双语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3未来发展策略
3.1PBL教学法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1]: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授课为中心,已不能适应当代医学教育的需要,现今强调的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PBL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专题或病例进行。国外部分医学院校已成功建立以PBL教学方法为基本的网络教育平台[2],充分肯定了P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3.2讨论学习:将学习与问题挂钩,鼓励自主探索。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3.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良好的双语环境是双语教学得以持续进行的坚实基础。校园内要经常开展丰富的英语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英语专题讲座,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标志双语化、开辟英语角、进行医学英语演讲比赛,提高大家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我院在进行临床双语教学过程中,部分有能力的教师在临床见习带教和教学查房时也采用英语,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了巩固。
3.4浸入式双语教学的普及:目前在我国国内的大部分医学院校采用的是保留式双语教学,属于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双语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中国不象新加坡、印度等是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中外并重,这种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在开始阶段是保留型双语教学,即汉语为主、英语渗透;逐渐进行汉英整合,不分主次,即过渡式双语教学,直至进入双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3.5网络学习平台与评价系统的建立[2,3]:目前网络已是广大医学工作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在国外的医学教育中网络平台的建立也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我国高等院校的医学双语教育而言,在网络上建立医学英语教育的双语平台,对于教师和学生在医学英语的学习都是一个不错的尝试。比如引进国外原版的医学教育视频,组织论坛讨论,同时建立一个基于这些资源的评价系统,对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了解目前自己在英语医学学习中的差距都有很好的帮助。
中国人在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教学法,听说教学法,密码认知法等。对于何种教学法要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问题上,尚无定论。特别是在课堂上到底是要采取全英语教学还是用汉语来教英语上,更是众说纷纭。本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经过多年的摸索与总结,认为在当前的偏远地方的外语教学条件下,在课堂上同时使用汉语和英语来进行英语教学,也即是双语教学,是最好的选择。事实证明,双语教学已经被许多英语教师及及英语学习者接受和采纳,这一教学法能够在英语教与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性。汉语作为中国人的母语,是在学生学习英语之前已经掌握了的语言。母语学习过程中的习得,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进程。汉语言属东方语言体系,而英语源于西文,两者之间的差异可想而知。中国学生在母语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对英语学习产生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如果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汉语过多,势必会对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形成桎梏,进而影响学生的语言输出过程——口语和写作,中国式英语由此而产生。在这一背景下,一些英语学习者和教学者提出了全英教学法,甚至将在课堂上运用英语的频率作为衡量课堂质量和教师水平的尺子。
全英语教学是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呢?从某种意义上说,全英语教学就等于直接教学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发现这种教学法本质上是有趣的——因为在试图和外国人交流时确实让人感到有趣,尤其是当这种交流获得成功时。但是,当教师遇到的学生只懂一点英语时,教师该如何去教下列抽象的单词呢?例如communism, socialism, liable 等。这个问题的出现让英语教学者陷入了两难的境界。
要解决这类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采用综合两种英语教学法,及直接教学法与汉语教学有机结合。在两者中互相取长补短?做好两条腿走路的工作。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两种教学法的优势与不足。
汉语教学法
用汉语教学有如下优点:
1. 当手边没有现成的单词时,可以利用汉语解释一些抽象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子。
2. 对于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来说,可以用汉语帮助教师指出发音、拼写方式和语法点。
3. 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于英语课文、句子、和单词的理解。
4. 当教师手边缺少草图、桌子、真实的教具、教师英语水平欠佳或缺少专业训练时,他们可以用汉语作些解释和补充。
5. 用汉语教学可以节省时间且利于循延。
汉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会阻止学生进行英语思维,阻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过多地使用汉语会导致下列问题:
1. 学生们会形成糟糕的语音语调;在口语技能上会显得很无力。
2. 容易形成洋泾浜英语,如,You are one no three no four person, I give you colour see see.(你是一个不三不四的人,我给你颜色看看),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
3. 严肃地说,运用汉语过多的趋向会导致一个灾难性的情形:汉语成为了课堂上唯一的指令语言。而这与语言教学是背道而驰的。
审慎地使用汉语意味着要把汉语当成是一个手段而不是一个目的。当教学中遇到障碍时,直接教学法成为了教师的另一个重要的选择。
直接教学法
“教语言,而不是教语言的全部。”这句口号对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进行了反驳。Moulton 说过,“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学会说这门语言,而不是去谈论这门语言。” (Moulton, 1961,88) 这句话可以帮助理解学习和教授外语的主要目的。一门语言的本质就是该语言的人所说的话,而不是人们认为它应该是如何讲。尽可能地使用英语进行教学会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本质。很快他们就会在语言中获得快乐。用英语教学会有如下效果:
1. 它能够有利于养成纯正的语音语调。运用英语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听单词、短语和句子的机会。这些信息慢慢地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当学生已经获得这一门门语言的足够信息时,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以标准英语的方式来传达信息。交流——语言的这一基本功能也就自然而然地达到。
2. 用简单的英语来解释单词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英语思维能力。学生看到苹果时,自然而然地会在大脑里形成apple这个词。
3. 正如孔子所说:温故而知新。尽管用英语来解释英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学生们能够频繁地接触到英语,他们能够复习到许多英语单词,还能够在了解单词用法的基础上训练他们的听说能力。
完全用英语教学的缺点:
事物都有两面性,直接教学法也有它本身的不足:
1. 学生可能对单词学习缺乏系统性。
2. 智商高的学生得益于这种教学方法,一个班级会在语言习得水平上产生分化。尖子生会迅速地提高英语水平,而英语水平不太好的学生会遇到太多的困难,这些困难会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自信。
3. 这种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用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在听、说、读、写方面,尤其是对组织课堂要有相当高的水平。
综上所述,这两种教学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把两者有机结合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就能够扬长避短。但这又给英语教学者们带来了思考。怎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这两种教学法——双语教学法进行教学呢?
英语教学者完全可以根据不同情形而采取灵活的处理办法,巧妙地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法,比如:
1. 可以适当使用汉语解释一些抽象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子。
2. 一旦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后,如果教师有现成的单词可利用的话,就可以使用英语来解释绝大部分名词和形容词。
3. 在讲解发音规则、拼写规则和语法点时,可以用汉语来进行。而在解释、叙述、练习、和布置作业时用英语。
4. 要尽快让其多做书面和口头表达作业,尽快让其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简言之,不同的教学方法有着各自不同的优点和缺点,为了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必须采纳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综合运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冯幼民. 高级英文写作教程,论文写作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2.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 \[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1.会计专业的双语课程设置
鉴于我国会计人才市场中普通会计人员供大于求,而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又精通英语的高端会计人才奇缺的状况,高等院校的会计课程一直进行着调整。例如安永(EY)、德勤(DTT)、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对高端会计人才一直进行着激烈的争夺。注册会计师考试(CPA)等资格考试也逐步开设专业英语测试。国内高等院校普遍开设有会计专业(仅2011年全国在陕参加一批本科录取的院校共174所,参加二批本科录取的院校共439所),并呈现出两极化态势,部分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已更加专业化、国际化,采用全英文教材并以全英语或双语授课,其中个别会计专业发展相对成熟的院校甚至按语言区分方向。另一部分略显传统的院校,基本不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或双语、全英语教学,往往只开设一门性质为“专业选修课”的会计英语课程,且多安排在本科毕业年级。关于我国部分高等院校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具体设置情况可以参看表1。其中,以厦门大学的国际会计专业及基地班为例,“会计原理”课程为3个学分,“管理会计”为4个学分,“审计”为4个学分,“财务报告”为7个学分,分两学期进行;“成本会计”3个学分,“高级财务”2个学分,“高级审计”2个学分;需要说明的是,2个学分的课程为该校的全校选修课,3和4个学分以上的为专业课,并且全部课程中有50%为英文授课。总之,国内会计英语课程一方面供给呈现出极大缺口,另一方面对此有兴趣或有意出国深造、从事涉外会计的学生群体对专业英语课程求知若渴。会计英语教学的课程重视度不够、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欠缺等都与已转变的人才市场需求显得矛盾重重。
2.会计课双语教学的案例分析
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CaseStudy)的方法,注重质和量结合。通过设计结构式问卷进行数据和资料的收集,以实数、百分比的形式同时展现统计数据,并辅之以大量描述性分析,尽可能做到真实可靠。
2.1案例背景信息2009—2010学年度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会计学专业进行了为期1年的会计双语教学。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高等学校会计学类全英文版教材《中级会计学》,授课对象是会计学专业大学三年级学生,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期末考试采用全英文试卷(开卷)考试,并在综合考评项中考虑学生Presentation的效果。
2.2案例研究对象及内容于2010年6月底课程结束时由学生自主自愿地完成了教学反馈信息调查问卷,发放问卷43份,有效回收40份,回收率为93.02%。该班共有男生11人,女生32人。至2011年7月本科毕业时,全班共有42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CET-4);29人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有近10余人,其中一次成功申请到欧美大学邀请的有8人。通过整理和归纳问卷调查主要信息,我们发现:
2.2.1学生普遍赞同展示教学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第一个问题“你对展示课的喜欢程度”,学生中有26人表示“非常喜欢”,11人回答“喜欢”,3人回答“一般”。说明展示教学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占全体人数约92.5%。调查中无否定态度,但个别学生持中立(见表2)。结果说明,展示教学法在学生中获得了较好评价,积极、互动的教与学关系颇受欢迎。
2.2.2学生在展示教学课中收获丰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对第二个问题“在展示课上的收获程度”,学生中有21人表示收获非常多;19人表示收获多;没有一般或否定的答案。说明学生普遍认为在展示教学课上有较大收获(见表2)。进一步的开放式问题要求学生们对各自的收获做出简单的文字描述,根据回答中高频出现的词汇归纳学生的收获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2.2.1团队意识与实践能力。展示课通常随机分组,每组平均3至4人,并在下一次重排,尽可能让学生在不同组合中相互交流,充分锻炼组织能力和适应新环境能力,使起初的“小团队”逐步演变成“大团队”。
2.2.2.2享受自主学习过程。Presentation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收集、整合资料,确立主题,资料汇总,明确分工,讨论和交流,PPT演示,Presentation呈现。这个过程本身充满乐趣,只有真正参与过才能体悟。
2.2.2.3展示自我与沟通分享。问卷调查对象所在班级平时集体活动不十分多,通过贯穿一年教学的“Presentation”课,学生普遍反映在展示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信,而且学会了沟通和分享,发现以往未注意到的其他同学的闪光点。如Chou,M.-h(2011)所说,Presentation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一个帮助学习者制定有效沟通策略的十分有用方式,有助于扩大他们与观众互动的能力,而不只是简单记住大块文本。[7]
2.2.2.4演讲技能与自信。“Presentation”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的演讲技能产生了积极影响,包括口语表达、逻辑分析、公开演讲(PublicSpeaking)、眼神交流(EyeContact)、肢体语言(BodyLanguage)等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自信、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是一名教师应尽的职责。
2.2.2.5国际化和专业化。有意继续出国深造的学生对课程表现出了独特的兴趣,他们希望会计英语能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起到“桥梁”作用。学生们认为该课程对以后工作中的职称考试、演讲述职、会计英语术语在国际商务活动的运用都将起重要作用。
2.2.2.6着眼未来的高附加值效果。“教师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理念和态度”。会计英语是一门专业学科,但是作为教学者,也更愿意将自己可能有益于学生的人生经验分享给他们。MiekeBrekelmans,TheoWubbels和JanvanTartwijk(2005)认为“教师的经验水平造成了学生和教师对实际教学过程的不同看法”。[8]正如有学生说“体验到了会计英语原来也可以如此浪漫地进行,学到了很多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东西”。
2.2.3学生对会计双语课的认知。根据调查问卷中的第三个问题,即“会计英语课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作用;该课程的个人收获;对教师改进教学的建议”,归纳学生对会计英语课的普遍认知和期望。
2.2.3.1学生对课程认知普遍积极。首先,展示教学法营造的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有助于缓解学生对会计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其次,会计英语展示课有助于深入了解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区别,增强了阅读外文财经文献的能力;再次,学生们认为展示课注重课堂交流,提供崭新的国际化视角,课堂检测方法新鲜实用,且给予每个学生公平展示自我的平台;最后,学生们认为教师亲和力和敬业精神在展示课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2.3.2学生们对会计英语课的建议。一是,挑战英语能力。部分学生对课文长难句不是很理解,希望列举每章的关键会计术语。二是,在教材选择方面存在争议。部分学生认为“在短短的40或50个学时中不能完全吃透全英文教材”,而过于细致讲解书本又会导致课堂进度慢等问题,建议重点强调知识点。三是,在课堂教学组织方面,学生认为应增加国外最新会计信息,加强讲解章习题,在Presentation后开展“头脑风暴”。总之,学生们希望通过全英语或双语会计课程来拓展知识面和国际化视野,展示教学法受到了一贯注重技术操作训练专业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当然,展示教学法具体的实施细节还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改进。
3.会计课双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基于以上案例分析,结合“会计英语”课程特殊的跨学科特点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促进互动式教学在“会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3.1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培养目标学生的非专业综合素质培养要和专业素质一起抓,会计学专业尤其如此。随着国外跨国企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跨国企业在境外的不断拓展,国际经济贸易沟通的不断深入对国际化、通用性的会计语言的要求和使用频率都会越来越高,发展会计双语课程意义重大。要让学生真正从这门课程中受益,必须使培养目标更加符合国际化会计人才需求,要认识到这将是一门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课程,目标应该定位于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3.2优化会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目前很多院校会计专业已对双语教学逐步予以重视,但由于这是一门较“年轻”的课程,课时配置往往欠缺,一些学校将其划入“专业选修课”,缺乏充足的教学资源,使这门课实际上含有很多“水分”,因此学生们有可能在认识上只将其看作专业副课,未能扎实地显示出这门课本应具备的功能。“985”院校或是有能力的“211”院校应率先将其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同时,选择合适的教材,使用原版教材或是英文影印版教材更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地道的会计英语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相关双语会计课程,师资条件好的院校可在大学二年级期间开设更多的全英文版教材的双语专业课程。采取各院系英语教学互补以解决师资等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将会计专业的英语课程细分,拓展其内涵,除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英语”之外,还可引入相关科目的双语教学。比如请财税系的老师来讲税务英语,请法律系的老师来讲双语商法或经济法,既解决了跨学科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又解决了双语师资问题,知识资源和教师资源在灵活有效的配置中同时得到满足。例如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英会班)英语授课的“公司法和商法”课程由法学院进行教学。此外,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专业“下设会计学专业普通会计教学班、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CGA班、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ACCA班、会计学专业国际会计方向日语班和会计学专业教学实验班六种类型的方向班或教学班,班型大小适中,在学校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小班化授课”(根据东北财经大学网站公开信息整理),值得参考借鉴。
3.3组织中西结合的课堂教学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承办国际性的学术论坛和会议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还可考虑引进“嵌入式教改模式”,聘请外教或邀请访问学者开设全英语课程。在会计英语教学师资的培养上,鼓励教师多走出去交流学习,为其提供多样的培训机会,还可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并注重与学生沟通反馈,切实促进“会计英语”的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拔安排学生到外企实习、境外实习或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的交流生项目,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为有意向从事涉外会计工作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做以铺垫。前沿、高端是会计英语这门课程的宗旨之一,所以“走出去”、“引进来”是保持教学新鲜、信息对称的比较有效的方式。
[论文关键词]CLIL 双语教学艺术设计 职业能力
一、CLIL 的内涵与教学模式
20 世纪70 年代,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发展使许多国家把培养外语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目标,并开始实施将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改革实验。这种交际能力不仅日常生活中需要,专业领域中更需要。CLIL就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中出现的,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被欧洲委员会描述为“在外语方面获得进步的最佳方法”。
CLIL的教学理念在欧洲各个国家的语言教学中被不同程度地推广,语言学习与内容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逐渐被认可并不同程度地吸纳到各个国家的教育中。教学方式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形成了两种“语言与内容融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浸没法。完全沉浸在某种语言里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借助非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学科内容,在学习学科内容的同时也掌握了专业领域的语言沟通技能,从而使专业技能和语言功能同时进步。浸没法从加拿大的法语教学开始,蔓延至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同模式的“浸没法”。二是专题教学法。将非母语语言和特别设计的学科内容结合起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它比浸没法前进了一步,是借助于第二语言重新整合了学科内容,在培养学生非母语思维能力方面明显胜其一筹,其改革步伐更大。
二、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背景和现状
英语是当今国际各种领域的交流合作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种类。据统计资料显示,现代权威的论文和著作90%以上用英文发表,70%以上的信息由英语传播。为了使学生适应国际化教育、产业的发展趋势,有效获得更多、更新的学科知识和科技信息,并能够把我们的科技成果推向世界,高等教育承担起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责任,而双语教学可以说是承担责任的前提或必要条件。
为了有效推进双语教学活动在全国高校范围的展开,教育部于2001年夏秋陆续出台了多项有关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的要求,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从2007年开始,教育部将双语教学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始启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建设,原计划2007~2010年期间在全国高校中分批建设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各高校各学科领域积极响应,相继在各专业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据笔者统计,2007年、2008年、2009年全国共建设352门双语示范课程,其中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课所占比例为零。双语教学的建设对于任何一个学科和专业的发展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艺术设计专业也不例外。笔者就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情况走访了北京及外省市部分相关院校,得出目前国内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专业英语传统教学方式的延续。在一些偏理工科或综合性大学等学校的设计工程类专业里,依然保留着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传统,主要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专业的英语精读、泛读文章和词汇,使学生了解专业所需的一些术语。但这种教学模式缺乏相关的语言情境,学生学习起来与学习普通英语的感觉差不多,甚至因为单词更不容易记而显得枯燥。
2.双语教学课程的尝试性教学。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工程的推动下,各地设计院校也有关于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在教育部2010年的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名单中也出现了“西方艺术史”(浙江传媒学院)、“西方美术史”(华南师范大学)两门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双语课程。 转贴于
3.既没有专业英语也没有双语教学。这种院校在国内普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十分常见。很多人都认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差,不适合开展双语教学或专业英语的教学。其实,这是不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色而导致的偏见。
三、CLIL理念对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启示
1.艺术设计专业全球性的行业背景需要双语教学。从目前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情况来看,艺术设计是为生活的、为人类的行为方式,没有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只要经济、文化许可和认可,任何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都可以在一瞬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和国际上很多国家的设计机构都有合作和交流,中国奥运会的重要建筑、世博会上各个国家的经典展示等,都是国内外设计师精诚合作的结果。产品的设计语言要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接受度,产品的设计内容要有更广泛的跨文化的内涵,双语教学应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提升综合设计能力的一种途径。
2.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特色便于推行双语教学。艺术设计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专题性、创新性特色,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或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便于创建连续的场景,每一个场景,学生都是实践者,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动性强、视觉效果即时,方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这些特征为推行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3.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应该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基于CLIL 理念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科知识为背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参与和情感体验,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提高。这为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和实践教学密切结合,开设“双语实践课程”,将专题设计的课程内容部分纳入双语教学的体系,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语言沟通能力。
4.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拥有设计特色的双语师资队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特色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师资必须对专业要非常熟悉甚至精通,能够使用英语或第二种语言进行专业技能的教学,也就要在专业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强化语言能力的提高。
5.艺术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需要情境式的双语教材。双语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接触专业前沿的机会和平台。同时,双语教学还应该在促进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的适应与沟通方面提供素材和资源,培养学生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同一个场景或情境中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双语教学的教材既要有专业的针对性,又要有沟通交流的普及性。
6.双语实践教学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国际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也是一个国家跻身全球先进国家行列的必经之路。双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我们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拓宽国际性视野。同时,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进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在文化领域、科学技术领域占据一席领导地位。艺术设计专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孵化器,中国要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设计教育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论文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根据调查研究和借鉴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提出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的要求,工科青年教师需在实践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和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等方面不断改善与提高。
国家教育部于2009年决定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是为顺应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家工业、企业需求;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养各类型工程师的重要决策。江苏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的省属重点大学,是该计划的首批申请并获准实施的院校之一。其初步实施方案中论及了师资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以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对师资的要求。因此,对工科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也是该计划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无独有偶,笔者在参与本课题研究前,还有幸参与了由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张大良教授主持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培养提高措施研究”课题。该课题由江南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3校合作,对全国30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调研。笔者所在课题组对南京理工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集美大学、陕西理工学院、兰州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大学等10所工科或以工为主的高校青年教师共发放问卷1 200份,共筛选出从事工程教育的教师答卷464份,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来了解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基于以上两课题的相关性,笔者旨在借助后一课题的问卷统计分析,来探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中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问题。
一、“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对青年教师的要求
“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是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该计划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企业一方面抱怨工科大学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弱化、不适应企业要求等问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接受大学生实习,不愿意参与工程师培养。而由于国情、教育发展历程的不同,各国的工程教育都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同时,由于适应环境的不同,别国的教育模式也不能完全为我国所用。因此,本计划旨在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相比较,不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具中国模式的工程教育之路。
从以上内容可见,要培养出我国的卓越工程师,对青年教师而言,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的能力。工程的实践性首先要求工科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践操作。而工科作为一门创造新事物的学科,创新能力又是新世纪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同时,由于国情及相关环境的不同,新世纪的工程师就必须要敢于摆脱陈旧思想和模式的束缚与阻碍,要在本国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理念与模式,开拓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之路。
二、类似计划的经验借鉴一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
德国国际汽车制造商,大陆公司(Continental AG)早在多年前设立了一个以促进全球工程教育和培养年轻工程师为宗旨的研究项目: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并成立了“八校项目联盟”。该联盟由6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8所大学学者组成,研究内容包括对全球工程教育的评价、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明确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关键因素。这8所大学分别是: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上海交通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中国清华大学,巴西圣堡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
1.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成果
2006年11月8日一10日,德国大陆公司在法兰克福举行了“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GlobalEngineering Excellence ,GEE),研究成果仪式。经过一年多的共同研究,该联盟提出了三个观点,总结归纳如下:(1)工程师将在应对可持续发展、国际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中扮演重要角色。(2)工程实践正在全球化,工程师需要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广泛合作。高等学校的工科培养计划也未具体落实,学生未能在全球范围得到实践锻炼。工程教育还没有在世界范围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合格的工程师。(3)要培养全球化的工程师,需要政府、工业界、学术界以及与工程相关的组织共同合作,尤其是工业界在全球范围内为工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工程教育研究的全球化也迫在眉睫。
2.全球工程教育卓越计划的特点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国际卓越工程师教育的突出特点在于:(1)企业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企业牵头、组织下,各高校结成联盟,强强合作,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原则,将优秀高校的优秀师资作用得到最大化发挥。(2)多方参与教育模式。参与工程教育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领域。在对各自国家、地区的历史、社会、经济等进行全面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模式。
3.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通过与联盟提出的观点的对照,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工程教育在国际化过程中,还存有一定困难,这主要体现在:(1)教材的统一性。若没有与国际基本一致的学科教材,就没有参与国际讨论的基础。(2)外语能力。这包括了基本外语的教学和专业外语的教学工作。基本的外语教学属于公共外语教学的范畴,而专业外语则是工科教师的教学任务。这就对工科教师,尤其是对外语能力相对较好的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3)国外经历。不仅要有国外学习的经验,能够熟悉国外工程教育的体系和模式;还要有国外工作的经验,需要有广泛的国际交际面,能够提供在宽广的全球范围内进行锻炼实践的机会。(4)工程教育研究。青年教师由于科研压力,普遍都较轻视教学,用于教学研究的时间与精力就比较少。同时,由于缺乏出国进修等机会,对国外的研究就更少。
基于以上四点,也从一个侧面给工科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双语教学能力。青年教师一方面在基础教育时所受的英语学习条件就要优于中、老年教师,有着较好的基本功。同时,在后天学习中,由于时间、精力以及日常琐事的干扰,中、老年教师即便是进行培训也要比青年教师略逊一筹。所以,双语教学能力是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国外留学、工作经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就要对国际有所了解。要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改造我国工程教育中陈旧、落后的部分,不断推陈出新,常变常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引进具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工程人才,为我国工程教育献技献策,优化我国的工程教育模式。而在这一点上,青年教师不言而喻地要占绝对优势。这是高校在招聘时优先考虑的因素之一。(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众所周知,青年教师由于各方面压力,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对教学工作尚且马虎应付,更别说是进行教育研究了。因此,这也是对青年教师提出的一个挑战。
三、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针对以上我们论及的工科青年教师应有的几项教学能力,我们从464名工科青年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找到了相应的统计数据。
1.实践能力
这与问卷中“您目前在提高教学能力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困难是”一题相对应。统计结果如下:18. 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在提高教学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理论研究功底不够,可能是由于没有师范教育背景所致;有44. 4%的青年教师认为最主要的困难是实践经验少、实际操作能力弱,这是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最大的缺陷和困难;有25. 2%的青年教师认为是学校教学氛围不够,可能是由于近年来许多高校在职称评定中一直追求科研硬指标,忽视教学软指标,使得青年教师认为学校在教学方面的氛围不够。
2.双语教学能力
这与问卷中“您能用双语教学吗?”一题相对应。统计结果如下:13. 6%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全部双语教学,有37. 0%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能够部分做到双语教学。全部或部分双语教学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了一半以上,这表明近年来随着青年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提高,英语交流能力也不断提升,对课堂教学中引人双语教学有很大推动。另外,有24. 8%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只能会一点双语教学,24. 6%的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目前英语交流能力无法达到双语教学。这从另一面表明,目前工科青年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仍有待提高。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
这在问卷中涉及四题,相应题目及调查结果分别如下:(l)“您所在系(部、教研室)开展教学法研讨等教学研究活动的情况”,统计结果如下:青年教师所在系(部、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法研讨的占31. 800,不定期开展的占39. 400,偶尔为之的占19.6%,几乎不开展的占9.2%0(2)“您是否经常从事教学研究,撰写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论文”,统计结果如下:经常从事教学研究、撰写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论文的青年教师所占比例为10.000,撰写过一些的青年教师占40. 600,不常写的青年教师占33.800,几乎不写的青年教师占15.400。学校应制订相应政策加大对教学研究的投人,激励青年教师从事教学方面的研究,从而提高教学能力。(3)“您主持或参加的教研教改项目已达到哪一层次”统计结果如下:有3. 6%的青年教师主持或参加过国家级项目,12. 8%的青年教师主持或参加过省部级项目,36. 4%的青年教师主持或参加过校级项目,其余46. 4%的青年教师没有参加过任何教研教改项目。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同时在学校教改立项时可以设立青年教师教改专项等措施进行鼓励。(4)“您认为经常性地参加教学研究对于提高您的教学能力”统计结果如下:87. 6%的青年教师认为经常性地参加教学研究对于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其中,认为帮助很大的占31.300,而认为没有帮助的仅占1.800。这说明绝大多数青年教师非常认可参加教学研究可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因此管理者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尽可能创造条件。
四、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建议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可见,目前工科青年教师在上述几方面的教学能力都不容乐观,值得关注与重视。鉴于此,我们对工科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政府力量的支持
多数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其实践经验缺乏是自然的现象。当前,我们在将青年教师放到企业中去挂职锻炼、聘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等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主要与我们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没有及时建立起相应的机制有关。现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的重要内容,显然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得到了发挥,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到学校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计划中,必将会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空间与环境,一直以来所说的“官、产、学、研”结合才真正落实到实处。而由政府牵头,多方合作的工程教育模式也将成为我国工程教育的一大独特之处。
2.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要重视专业英语的教学
一方面,要加强青年教师基础英语的培训与提高,提升其英语实际的口头表达与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更要重视相关的专业英语的培训,使其掌握本专业基本的专业术语与概念,能够基本读懂专业内的外文资料,能够从事基本的国际研究,了解国际上本行业的同步发展现状与趋势,将本专业的教学与国际接轨。
3.工程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要立足教学工作为基础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局势已经悄悄的发生了变化,中国因其对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而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主角之一。中国企业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这些都离不开国际化的营销人才。国际化的营销人才所需要具备的最重要条件就是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实战操作能力,而“国际市场营销”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正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加之课程自身的特点也非常适合双语教学,已有一些学者对此做了相关研究,但他们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及双语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缺乏教学理论的支撑,因此本文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运用到该课程的双语教学中,并结合“实战法”教学方式,以探索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当前国内外各类学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能否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为特点的教学模式既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内外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学家、教育技术专家多年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理论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认为个体的认知过程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同化过程以及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环境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顺应过程,两种过程的不断循环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2.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是由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媒体”四个要素所形成的稳定的结构形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学生的自我学习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在上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通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和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
“国际市场营销”主要是将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放在国际背景之下,让学生了解国外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法律法规环境,并且运用市场营销的知识来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包括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包括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为指导,结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和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将“实战法”的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体验式”双语教学法相结合,设计出“实战体验式”(Experiencing)双语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教学活动应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将学生置身于按照预先设定的具有一定流程一整套商业环境中,确定其在情境中的角色,并告诉他们在这种情景中可能需要使用的英语词汇、句子和语调,由学生分组分情景模拟,让他们亲身体验出每种情境中所应具备的营销知识和外语表达能力,最终使其掌握相关技能。文章提出的“实战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
(1)采用“三段式”教学法。基于建构主义的“实战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提倡渐进主义的教学进程,将其划分为循序渐进的“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汉语为主,英语渗透的“双语”教学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采用中文版教材,用英语板书教学内容的标题和专业术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提问、部分专业术语、少数专业性不太强的学科知识的讲解用英语进行,并鼓励学生用英语或英语和汉语夹杂的形式回答问题等方法来进行英语的渗透。第二阶段是英语和汉语交替使用、互为主体的“双语”教学整合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表述学科专业知识内容。第三阶段是以英语为主、英语思维的“双语”教学延伸阶段。这是双语教学的最高层面,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必须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基础上才能得以进行。
(2)突出学生在双语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地配合,是否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的中心,即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才是双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转变学习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学会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善于自我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其次要转变学习方法和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除了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习以外,应在课外多阅读一些与学科知识相关的英语材料,开拓自己的视野,为真正适应双语教学做好铺垫。之外,树立明确的双语学习的目标,培养良好的、正确的学习心态,积极主动、大胆、心细地用英语和同学、朋友、老师进行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3)发挥教师在双语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实战体验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双语教学模式,它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教师在双语教学模式中的引导和组织课堂的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获取学习资料,采用互动的方式激发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轻松、自由、活跃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Studying interest,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逐渐适应双语教学的习惯。
2.以“实战法”为基础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实战法”从老师的角度来说就是情境创设,而对学生来讲就是角色体验。通过情境创设,把整个国际营销课程和企业实际运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工作程序”为主线的“APIDEI”营销实战法。其中A 代表“Assign”,表示教师布置项目;P 代表“Practice”,表示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去完成任务;I 代表“Instruct”,表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教师不断给予指导;D 代表“Discuss”,表示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讨论和交流;E 代表“Estimate”,表示每个项目结束,针对结果都要有评估;最后一个“I”代表“Improve”,表示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技能得到提升。而学生就在老师所创设的国际营销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在这种环境中所需要的交流语言和专业词汇表达,从而达到在实战中提升外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实战法”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工作流程情景创设。根据国际营销的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所有的知识汇集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按照“发现国际营销机会—进行营销规划—设计4P营销组合和全面的营销方案”的步骤设计教学内容,将整个教学变成完整的“业务操练”。学生一开始就分组成立“公司”,选择经营的产品,然后依托一个真实公司开始国际营销的“业务运作”。从认识国际营销入手,从利用国际调研方法和手段分析国际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竞争者情况开始,然后到选择目标市场、制定营销规划,最后到具体营销策略的实施、管理及控制,每一个环节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实训,并提交阶段性报告。同时,每个阶段性的任务都是一个大项目,每个大项目又有若干小项目,大项目套小项目,环环相扣。按照布置的阶段性任务,教师将整个课程设计成一个训练课,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学习、消化、掌握理论知识,使庞杂的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战训练。
具体做法就是采用“虚拟公司”运作模式。首先,在开始上第一次课时就要求学生自己组建4~6人的一个“虚拟公司”,每个公司自己“注册”名字,并准备一个公司标牌和业务夹。然后教师根据需要分配给每个公司一定的“虚拟资金”,以方便其运作,并说明在本学期的每一次“业务”中都可能获得奖励的“资金”,反之一个“失败”的业务也会导致“资金损失”。同时,从该课程的开始到结束,学生的所有训练始终以“虚拟公司”的形式出现,每次上课必须带上公司招牌和业务夹,每次业务汇报也都以“公司”的形式出现。
(2)基于情景的语言训练。国际市场营销的活动范围是跨越国界的,他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更需要使用外语与目标市场国的合作伙伴以及客户进行沟通,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因此作为国际营销人员,至少要能够使用国际通用语言—英语进行交流。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基于工作流程的情景创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演习的机会,同时也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训练的环境。因此基于情景的语言训练就是将学生置身于实战法创设的一系列营销情境,告知他们在这种情境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达(带有英文解释)以及常用句型,再由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模拟练习,当然在练习过程中尽可能地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在此过程中,老师一直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出现。为了保证训练的时间和效果,在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上同样也做出相应调整,每次课应安排三个课时,第一节课主要用于介绍理论知识,第二节课由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任务进行情境创设,分派角色自己训练,第三节课分组模拟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并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加主动地自我学习,增强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基于能力提升的成绩考核制度
基于建构主义的“实战体验式”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它更趋向于将成绩考核看作是一种信息的反馈过程,通过反馈回来的结果来发现问题,为下一次的教学安排提供依据,并且这种反馈应伴随学习过程始终,而不只是学期末,从而使学生摆脱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因此基于能力提升的成绩考核制度,更加注重学生平常训练时的业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考核。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成绩考核中,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占70%,期末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公司业绩(包括平时的网上搜索、案例的口头表达、课堂参与、团队活动的表现)占50%,学生的信息反馈(即学习心得)10%,学生到课情况占10%。考核的重点不再是评价学生的最后考试成绩,而是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通过每个阶段的形成性考核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其次,考核内容和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考核内容不仅涵盖职业实践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等专业能力,还包括对学习和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等方法能力以及外语理解和表达能力,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至于期末考试,在设置考试题时,逐渐渗透英文题目,开始可以增加一两个全英文的题目,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为主,其余是学习这门课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可以用中文回答。随着学生英文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以后的考核中,应逐渐加大英文考题范围,甚至全英文考题。考核标准包括是否有创新性、是否能有效搜集资料并能用英文清晰阐述自己的观点、是否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合作精神等。这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除了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力争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国际市场营销人才。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贸专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292-02
作为教育部于2001年要求率先实行双语教学的六个专业之一,国际经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已为各界所认识。随着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对外经贸领域迫切需要大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以及国际经济贸易业务规范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带动下,中国高等教育也需要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在此态势下,国际经贸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性,通过教学改革实行双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
然而,双语教学在中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虽已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实践,但受各类因素的影响制约,近几年来,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正呈逐渐萎缩之势[1]。在此大背景下,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也不能独善其身,其推行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教学质量亟须提高。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双语教学的实际体会和观察认识,分析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以期对促进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有所裨益。
一、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制约双语教学开展的因素,一般可分为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两类。前者指社会文化环境与社会性质、国家双语制度、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学校的性质与规模、学生的家庭背景等;后者则包括师资水平、学生外语水平、教学方法、教材、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等[2]。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背景下,与其他专业的双语教学类似,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更突出地表现在后一类因素方面。
1.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当前,国际经贸专业师资队伍一般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为主,并正迅速补充以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这样一支教学队伍在常规汉语授课方面已相当胜任,并具备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的空间。但双语教学目的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顺畅地运用外语将课程基本概念、相关理论以及重点内容等讲授清楚,并通过与学生的现场互动了解其掌握理解情况。这对教师的外语口语、听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相当数量的教师缺乏在国外系统学习或工作的经历,其外语能力不全面,语法知识不系统,外语发音不标准,知识内容表达不规范,在授课中难以使用外语与学生做有效沟通,完成双语教学任务显得相当吃力。
2.学生外语素质及参与主动性需要加强。学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是双语教学能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之一,而这又是以学生的外语水平及学习主动性为条件的。较之其他专业,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外语基础应相对较好。然而笔者的直接感受是,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持续扩招,该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似亦呈下降之势,且良莠不齐现象明显。同时,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大多数学生仍只是被动地听课、接受教师提问和参加考试,缺乏主动性及与教师的交流互动。笔者曾就《世界经济》双语课程对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关于双语课程教学过程的侧重点所在,仅有少数同学选择“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沉默且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只好多唱“独角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缺乏适用的双语课程教材。教材是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的基本工具。没有一套好的、难度适中的教材,双语教学的开展不啻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要求,高校双语教学要使用原版教材。目前的问题主要在于:一是教师获取原版外文教材的信息渠道较为狭窄,常常难以做出恰当选择;二是在结构及内容上,原版教材与其对应的中文教材往往不相匹配;三是原版教材价格一般较高,学生缺乏购买积极性;四是原版国际经贸教材通常部头较大,其中专业词汇较多,知识涉及面广泛,对高校师生都存在一定难度。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在授课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又要如期完成教学计划,结果难免顾此失彼,也降低了原版教材的利用率。
4.教学支持条件尚显不足。据调查,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缺乏相应的配套支持机制,如双语教师培养机制、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教学研究机制等,从而使教师的双语教学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双语教学的推进[3]。由于多数国际经贸专业课程所体现出的宏观性和发展性,要求教师在培养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较高的听说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及时了解国际经贸理论及现实动态,部分课程还要求教师深入对外经贸实际工作部门,了解其业务流程。这些都要求教师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目前各高校普遍重科研而轻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在双语课程方面的付出未必会使其获得期望的回报。此外,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如图书资料、数据库、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也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二、推进国际经贸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对策
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当前制约高校国际经贸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虽然它们错综复杂且相互影响,但仍属可控因素。通过实施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对策,将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问题的不利影响,推进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
1.培养与引进合格的双语教学师资。为提高双语师资水平,应实行培养和引进“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高校现行体制之下,要使双语教学持续系统地开展下去,教学主力只能是在职教师。聘请外籍教师授课,其从事的是外语教学而非双语教学;聘请对外经贸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或他校教师,也仅能起点缀或过渡之用。因此,除在职教师需主动设法提高自身双语教学水平外,高校也要创造条件对现有教师进行双语教学技能培训,包括选送优秀人员赴国外对口高校接受培训。此外,当前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已学成归国,高校对他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此有条件从中选拔出专业知识理论水平高、外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强并且有志于献身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现有双语教学师资队伍中去。
2.提高学生双语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性。应继续强化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使学生切实提高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后续双语教学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参与程度不够的问题,教师除要抓好其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外,还可采用研讨式、启发式及辩论式等生动活泼的创造性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4]。双语教学还须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教师应根据班级内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情况,确定授课内容中的适当外文占比。应该指出的是,鉴于课程成绩在学生参与评优、保研以及毕业求职等方面的作用,教师需对双语课程考试方式以及外文试题的占比、难度、涉及面等进行综合权衡,以使考试成绩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开发出适用的双语课程教材。鉴于高校的现实状况,笔者以为目前双语教材建设的一种较好方法是,由国内知名高校的资深学者在选择高质量国外原版教材后,参照对应的中文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对原版教材的章节和内容进行精选和改编,并在添加注释、名词解释、练习题、小结等内容后汇编成教材。以笔者负责的《世界经济》双语课程为例,由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当代世界经济》教材包括中文版及英文版各一本,其在内容上完全对应且篇幅适中,很便于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当然,广义的教材不仅包括教科书本身,还包括PPT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参考材料等。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定教材后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制作形式生动的教学课件以及从有关外文网站上选用材料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相关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方法及新情况等告知学生,充分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4.加强对双语教学的管理和支持。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得到教学管理部门等方面的大力配合支持。教学管理部门作为双语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一方面要设置双语课程准入门槛,实施教师授课资格制度,设立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授课质量,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将双语教学及其授课质量同教师的业绩指标和待遇挂钩,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同时为双语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保障。要尊重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材选用、考试方式、学生成绩判定等方面给予教师必要的自,避免凡事搞“一刀切”。此外,教学管理部门还应会同学校其他有关机构,为教师参与国内外进修、异地参加教学研讨会及教学观摩、发表教改论文和出版双语教材等,提供相关信息、机遇以及必要的财力支持。
三、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双语教学既是实现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主要途径,也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囿于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整体上并不顺利。在“全面地用英语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在英语教学中不常接触到的术语和单词,这才是双语教学的标志。” [5] 这种“规范的”双语教学难以一步到位的状况下,推行双语教学还需要管理者、研究者以及任课教师去不断总结和探索。国际经贸专业由于其更适于实行双语教学的内在特性,在探索和推行双语教学方面责无旁贷。本文结合笔者作为一线任课教师的实践与体会,分析了国际经贸专业双语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不足之处期望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邹芝.试析大学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出路[J].教育探索,2009,(10):68-69.
[2]冯晨昱,奥喜平.影响高校双语教学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7):60-62.
[3]章帆,郭福,刘建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路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