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劳动总结

图书馆劳动总结

时间:2023-02-20 01:5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劳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劳动总结

第1篇

摘要:文章从对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出发,对乡镇和社区对接数字图书馆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林甸县花园乡的实际情况,对乡镇区域实践推广数字图书馆的有效做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0-0095-03

1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1.1存取自由度高

从根本上讲,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虚拟图书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就是与数字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文献资料进行资源对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今的数字图书馆已经开放了多种登录渠道,可以同步支持会员在多种登录渠道中进行多种方式的自由阅读。由于技术的进步,每一名会员的阅读记录都可以被缓存留档,方便会员自由读取。

1.2城市覆盖率高

据统计,由2009年开始实施的“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已覆盖全国40所省级图书馆、479所市级图书馆,服务辐射2,900所县级图书馆,实名用户超过655万人,用户分布在内地、港澳和部分海外地区,各服务系统年均点击总量超过12亿次。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情况来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建立在完善的网络技术环境基础上,在前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网络环境比较稳定的城市区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较好的地区。

1.3资源共享度高

我国开始大面积推广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就是在“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带动和影响下开始的。在相关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各地都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构建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②组建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③搭建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的“一库一网三平台”的工作方案。

1.4用户满意度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所需要占用的社会资源并不大,但是数字图书馆建成之后能够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和帮助却是非常巨大的。正因如此,在数字图书馆的投建过程中,各地数字图书馆的注册用户对于建设完成的数字图书馆的满意度比较高。如:贵州数字图书馆在建成之后就实现了以IP范围为限制,向全省读者免费提供数字资源服务,为社会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图书馆服务的推出,实现了读者异地借阅、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的阅读,有效解决了数字图书馆在偏远地区的农村无法覆盖的问题,对农村居民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2乡镇和社区对接数字图书馆的可行性

乡镇和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层一线,社会文化建设的任务重、基础薄,常规的宣传教育手段收效不大。在乡镇和社区全面铺设数字图书馆的成本不高,维护难度不大,能够为乡镇和社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具体说,在乡镇和社区建设开通与城市区域的数字图书馆对接的数字图书馆的可行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2.1扎实的技术支持

在乡镇和社区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同样是承担着公共图书资源共享、居民文化教育等艰巨任务的虚拟公共设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运行工作,主要是在乡镇和社区进行高速稳定的网络铺设工作和在适当的场所进行公共服务器的运行维护。这些工作和数字图书馆在城市区域的建设工作之间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只要相关的运营企业能够定期参与维护,就能够在技术层面上实现乡镇和社区对接数字图书馆的可行性。

2.2旺盛的客户需求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城镇和社区居民了解社会文化、融入全新发展的社会文化的内心需求非常强烈。数字图书馆建成之后,可以让他们在现有的生活节奏下,在不增加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学习意愿和生活习惯,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文化学习和活动,有效地迎合了乡镇和社区人们的学习需求。

2.3适宜的服务环境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不同,这就决定了在数字图书馆的运行过程中,为会员提供的服务方式也不同。对于乡镇和社区的居民来说,只要学会了利用关键字进行搜索,就可以在数字图书馆进行资料搜索和查阅;对于数字图书馆的会员来说,学习数字图书馆的使用方式的过程,也是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2.4强大的政策支持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社会文化综合服务水平,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强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重大文化发展建设策略。在相关策略的带动下,我国现已建成一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40个县级支中心、28,595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和60.2万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各级文化服务机构的建立,快速有效地建立起一个系统覆盖全国、省、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六级服务机构的服务网络,这种服务网络的建立,为数字图书馆的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政策支持的角度来看,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乡镇地区人口的社会文化普及和教育工作,而这项工作的主要诉求和乡镇及社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根本诉求是一致的。鼓励性的政府指导政策的出台,为乡镇和社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政策基础。

3乡镇和社区对接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探索

林甸县花园乡在前期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实现了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移。应当说,花园乡的前期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建立在劳动力素质普遍提升的基础上。所以,花园乡也积极地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的实践活动。

3.1林甸县花园乡的发展建设情况

花园乡是林甸县的下辖乡镇,全乡共有11个行政村和78个自然屯。全乡面积67.8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只有28.5万亩,草原面积有30万亩;全乡共有人口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576人。因劳动力产业结构比较传统,为了更好地促进花园乡的发展,当地政府把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工作作为主要工作。目前,全乡共有劳动人口1.7万人,占总人口的54.8%。其中从事奶牛养殖业的劳动人口有5,200人;从事绿色、特色种植业的劳动人口有800人;从事商业、餐饮、服装、建筑、运输、贩运等行业的劳动人口有3,400人。从目前林甸县劳动力行业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劳动力都在从事着比较基础的劳动工作。这些工作传统、简单,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有限,但事实上,随着社会劳动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参与各项社会劳动所需的文化知识水平已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无论是传统的农业种植还是农畜养殖,先进的科学知识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劳动者的劳动效率和劳动效益。如:我国奶牛养殖业就已经实现了奶牛喂养管理的机械化以及牛奶制品加工生产的自动化,我国的奶牛养殖业已经依靠科技进步进入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在林甸县花园乡,参与农业劳动的劳动力的知识文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能够参与专业文化知识水平要求较高的行业工作的劳动力数量非常有限,这说明林甸县的劳动力的总体文化水平迫切需要得到提升。

郭敏:数字图书馆资源在乡镇和社区的延伸服务研究与探索3.2林甸县花园乡的实践状况

在发展过程中,花园乡政府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发展趋势与自身的建设发展工作形势紧密结合起来,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劳动力转移工作的开展与数字图书馆的普及工作结合起来,以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为切入点,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工作探索:①按照土地区域的功能用途,将全乡土地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分别划定居民生活活动较为集中的居住区、农工项目开展较好的农业区、种植业项目发展较好的种植区和草原区等多个主题区域模块。②以有线网络线路铺设全面覆盖居住区,无线网WiFi信号基本覆盖农业区、种植区,手机信号全面覆盖草原区为目标,实现网络信号和手机通信信号在全乡高密度覆盖。③投建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服务器,将服务器设置在乡政府、学校以及农机站等场所,以农业主题为主要范围,建设一个与大庆市的城市数字图书馆系统全时空对接的数字图书馆。④组建教育小队,在全乡范围内组织开展“数字指导生活”的专题教育活动,每周三活动一次,在乡政府以及各村村委免费开设数字图书馆使用方法的主题教育公开课,为广大劳动者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推广教育工作。

3.3花园乡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

首先,关注社会文化建设,促进数字图书馆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投建,将会对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花园乡的数字图书馆投建实践过程中,当地政府就注意到数字图书馆与地方文化环境发展之间的微妙关系。在投建数字图书馆的同时,对图书馆所在地的城市功能板块进行合理划分,顺应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开放,为地方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将数字图书馆对各地方文化发展的积极效用放大。其次,只有夯实技术基础,才能取得积极投建效果。数字图书馆的投建,离不开基本的技术支持。由于花园乡的有线网络铺设技术条件不够成熟,数字图书馆的正常运行只能在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花园乡政府在投建数字图书馆之前大力推动无线网络覆盖的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花园乡居民的实际需要,有效地解决了花园乡网络技术基础薄弱的问题,让馆内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再次,多服务器同时运行,保证客户的使用效果。由于花园乡政府在投建数字图书馆之前,就对全乡进行了功能区域的划分,设立多台同时运行的数据服务器的做法,既增强了数字图书馆运行平台的稳定性,又提高了数字图书馆用户的使用感受,为数字图书馆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进行优质的推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最后,专职教育团队的存在,保证了图书馆的推广效果。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会对社会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只有专题教育活动的开展,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生产力,才能真正将数字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起来。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花园乡的实践活动,充分考虑了数字图书馆投建的深远影响和重大意义,重点照顾了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的使用需求,充分结合了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落实。从实践活动取得的效果上看,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有效地提升了乡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艳慧.浅析数字图书馆的现状与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4):233-234.

第2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图书馆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

从哲学意义上看,以人为本是贯穿于人的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人本身就是人的世界的根本、主体、中心。自图书馆诞生之日起,图书馆事业就与人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它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延续,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图书馆所固有的人文精神。图书馆人对文化和事业的不懈追求和奋斗,这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人”始终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支点。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总结世界图书馆发展史时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的五条法则,前四条都是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意蕴。第一条法则是“书是供使用的”;第二条法则是“书是供所有人使用的”;第三条法则是“为每本书寻找它的读者”;第四条法则是“节省读者的时间”。高校图书馆对照这四条法则会发现很多地方做得还不尽如人意。

1.以书为本

我国图书馆的管理思路长期以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书为本,馆藏图书数量仍是衡量图书馆业绩的首要标准。片面追求馆藏的大而全,致使藏书数量大量增加书库容量书满为患,而真正有价值,流通频率高的书刊廖若星辰,读者仍然抱怨借不到想看的书。

诚然,丰富的文献资源确是每个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拥有读者,不断拓宽读者群体,高质量、有水平、全方位、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知识帮助,才是推动和提高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陈燮君先生曾提出:现代图书馆管理思路应该是“人――书――人”即以读者和工作人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核心是围绕读者,重点是要研究读者,方便读者和尊重读者。

2.以技术为本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一些学校把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作为发展目标,应该说走网络化、信息化之路无疑是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正确选择,但如果在观念意识上片面强调技术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图书馆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读者最基本的借阅服务,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图书馆发展的深远问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背离发展初衷。学校图书馆工作应强调人文精神,重视人文环境的构建,提倡人文关怀,也就是说要对读者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给予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

二、“以人为本”人文精神的重塑

每个图书馆的恰当定位、管理思路和发展规划要从长期形成的传统的“以书为本”和一味的“技术为本”的理念,结合各馆的实际升华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付诸于行动,确实会产生某些“阵痛”。这需要决策者和管理者首先跳出认识上的“误区”,克服工作上的“盲点”,需要具有科学的、创新实践的魄力和勇气。

1.以德治馆,激励馆员积极心态

积极心态不是一个枯燥的哲学名词,是用之不竭的无价之宝和力量源泉,是馆员积极心态的激励素。爱的情感是积极心态的一种真实反映。这种爱是一种长期的、无声的情感与劳动的倾注。它需要一个馆员自始至终、一如既往的灌溉、磨练、提升着自己的行为艺术和语言艺术。高校图书馆是古今中外人类劳动与智慧的集合地,一个熟练的馆员,科学地运用行体艺术,给读者一个清晰、整洁、美观、便于行动的阅览环境和空间,无形中能激发和提升读者的阅读激情和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而语言艺术是图书馆工作中一道爱的风景线,任何带有负面影响的语言方式,都会给你的积极心态带来消极的影响,馆员必须在长期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完善语言的亲和力,根除吹毛求疵,含讽带讥,冷言冷语的语言方式。真诚的劳动,赋予亲切、温和的语言,是图书馆工作的完美体现。

2.“以人为本”努力探索

(1)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

彻底开架,让馆藏接近读者,在开放的空间,放足够多的好书,供学生随时阅读,省却借阅手续的烦琐,避免开放时间的限制,是学校图书馆的理想状态。在开放的图书馆里,允许读者自由地在书海中漫游。图书馆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功利,可以是一种饭后的甜点,休闲式阅读同样是图书馆服务的内容,也是图书馆服务的人本内涵。以客体适应主体的需求,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基本法则。学校图书馆可以开展导读,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品味。期许每个到图书馆的读者,经由图书馆各个交织穿透的空间,找到自己心爱的图书,退隐到心灵的角落,沉浸在求知的喜悦里,偶尔不经意地远眺校园各处的景色,并惊奇地发现四季的变化和自己成长的喜悦,成为一个读者想一去再去的地方。

(2)研究读者,满足读者需求

以往有一种习惯思路,认为了解读者、研究读者就是统计出读者的类型、数量,调查读者喜欢什么书,需要什么书。事实上,研究读者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要靠平时细致入微地调查,深入地研究,长期地积累。要研究读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变性。读者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不仅需要文献,也需要某个具体的事实和数据;既有学习提高的需求,也有消遣娱乐的需求,而且这些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热点的转化,个性化的体现而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应变对路的采购重点(指在馆藏原则的前提下),跟踪服务过程,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加强与读者间的联系和沟通,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来。除了口头交流外,还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往特性来实现。如,在馆网站上开展问卷调查,设立留言簿和电子信箱,虚拟读者社区等等。研究读者必然要研究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采购文献时仅为了投大众读者之好而偏重于某些消遣读物,而应通过书评、推荐等方式积极引导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品位,帮助读者提高驾驭文献的能力,最终使读者知识更新与馆藏文献更新同步进行。

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高校图书馆更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价值体现于读者对它的利用中。丰富的馆藏和完备的文献资料以及多样化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和开发,为读者不断获取知识不断进行人生充电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而图书馆人文氛围、平等自由开放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在获得知识营养的同时,使疲惫的身心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图书馆,读者可以和智者交流,与圣贤交心。正如博尔赫斯所赞美的那样:“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只有以人为本,具有人文精神的图书馆,才能吸引读者,关爱读者、方便读者、造福读者,常驻读者心中的美好形象。

参考文献:

[1]陈霞.高校图书馆员积极心态的调试.图书馆,2002,(2).

[2]刘培敏.以人为本服务读者.

[3]万琪.浅谈网络环境下学校图书馆的人文发展.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管理 职业化管理 职业化建设

近来,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以激发图书馆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讨论升温很快,这是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成果。但稍一细想,便可发现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以解决图书馆领导层与普通职工间矛盾关系,实现馆内职工平等为要义的。馆内领导与职工以及职工间的关系的确会影响图书馆职工工作的动力但这还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是社会对图书馆职业存在诸多认识误区,影响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因此,加强图书馆工作的职业建设,推行职业化管理,具有更基础的意义。

1图书馆职业在社会职业链的位置

职业是“人作为独立的社会单位存在、谋求自己生计的维持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追求而进行的持续的人类活动方式”它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并作为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联结点,发挥着持续提供维持生计的资源、社会互动的场所和实现自我追求的舞台这样三大功能。马斯洛提出的人的五大需求的满足均无法脱离职业而实现。正是由于职业将人的社会位置、经济利益、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和情感满足统一了起来,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就格外慎重。一旦选择到一个称心如意的职业,就会有为之奋斗一生的心理准备。相反,一个内涵不明晰、社会认同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满足职工需求的职业,不可能有令人择不释手的吸引力,其从业人员往往是心态不稳,伺机而动。

从1820年美国在人口普查中列出职业统计项目以来,世界上对职业分类和分层的标准与方法多种多样。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将职业横向分为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性工作者及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牧业和林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等8大类。图书馆从业人员分别列入事务性工作者和服务工作者的类型中。在职业的纵向地位分层方面,广泛流行的方法是阿尔伯·爱德华的6层次法和理查德-塞特的7层次法。理氏的7层次法按各职业的社会地位由低到高分为:(1)非熟练体力劳动者,如清洁工、搬运工等;(2)半熟练体力劳动者,如司机、售货员等;(3)熟练体力劳动者,如厨师、理发师等;(4)白领工人,如图书馆管理员、打字员等;(5)小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如修理业主;(6)专业人员,如工程师、教师和医生等;(7)工商业者,如银行家、企业家等。

综上所述,在社会职业分层中,图书馆职业是一个社会认识相对含糊的中间层次的职业,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社会地位介于专业人员和体力劳动者之间,而未被列入专业人员行列。这种划分并没有反映信息化社会图书馆工作的新特点,影响到图书馆行业发展的职业环境。

其实,一个职业是否具有专业性,关键要看它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是否具有特定的科学内涵。一个职工是否够得上专业人员.关键要看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就图书馆职业而言,显然在帮助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方面具有与其它职业明显不同的科学内涵,这可以从图书馆与出版社、书店的比较中得到充分的印证。至于图书馆职工,确有事务类和专业类之分,但不可一概否认其专业性。

2图书馆职业建设的欠缺及其负面效应

围绕“你所了解的图书馆工作”这一主题,我们在学生中作一次专门调查。结果有77.4%的人认为图书馆是个藏书库+阅览室,82.4%的人认为图书馆工作就是“购书一借书一还书一整理”之类的琐事,谈不上专业性。这一方面说明读者对图书馆工作有较大的误解,另一方面也说明图书馆行业的职业建设不够。其实,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图书馆行业既面临读者越来越剔的需要的挑战,也面临其它信息传播载体竞争的挑战,图书馆职业及其从业人员出现了新的转型。其突出特征有:职业的技术含量在提升,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在提高,职业的服务方式在更新职业的服务对象在延伸。但是,这些足以支持图书馆职业地位上升的特征却没有得到读者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原因就在于图书馆行业没有系统地向社会推介图书馆工作的内涵、价值及其特征在图书馆内部管理上也没有真正以职位分类为基础对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实行职业化管理;图书馆员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人员进入较为随意;图书馆在对外服务方面的专业性特征还不明显等。

社会上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误区和图书馆行业自身建设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又进一步给图书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

其一,图书馆工作的专业化建设缺乏社会基础。由于社会对图书馆职业的专业性的认识还相当贫乏,不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大都有“收容所”的“美誉”,其职工队伍都存在严重的参差杂乱现象。照顾关系、吸引人才、安排退居二线的同志几乎成了图书馆人员增加的主要理由,甚至一些在其它岗位上表现不好的人也被塞进图书馆,仿佛什么人都可以在图书馆里找到活干这几年,高校扩招,打起了人才引进大战,那些专业不明确、职称学历层次不高的教授、博士以及教学骨干的家属多数被图书馆收容了。

其二,图书馆职工的工作心态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一般来说,工作收入、社会尊重和发展机会是一个职业吸引、稳定人才的三个基本要素。而这三个要素又无不与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密切相关;一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其从业人员往往被认为需要更严格的职业培养和从业资格,其收入、社会尊重和发展机会也相应地更有保障。社会目前对图书馆职业的专业性认识的模糊状态对图书馆内的专业人才来说是不公正的,对他们将图书馆工作视为职业生涯来追求是一种打击。的确,图书馆的工作中有一部分是事务性的,其专业要求相对较低。但随着数字图书馆的推出,馆内自动化、开放式管理的引入,这种低技术的事务性工作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如果我们以偏概全,将图书馆的工作看成是无所谓专业性、技术性的事务性工作的话,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就难以将图书馆职业当成一生的事业来选择。其它方面的负面影响还包括读者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不够尊重、图书馆建设的经费得不到保障、图书馆员的职称评聘受到歧视、图书馆工作人员接受培训深造的机会较少等等。

3图书馆职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个职业的内涵、价值及其形象的树立主要是通过四条路径来实现的:一是明确自身的专业角色和功能;二是加强宣传和建构;三是实现职业化的内部管理;四是开展专业化的对外服务。图书馆职业的建设亦然。

首先,必须明确图书馆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方面所具备的其他职业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功能,并紧密围绕这一角色和功能开展建设。这一角色和功能就是“知识导航站”和信息咨询库,努力拨正社会上将图书馆定位于“藏书库”和“阅览室”这样的粗浅认识,为图书馆的职业建设打好社会基础。

其次,通过主管部门、协会和学会等的统筹协调,加强图书馆行业对外宣传的力度,改善图书馆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在这方面,护理行业的职业建设成就最为突出。护理职业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解为“端水倒尿”之类的简单劳动职业,针对这种情况,全球的护理界在努力提升职业自身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外宣传的力度。比如,设立国际护士节以及世界级和国家级的护士奖,建立护理业发展基金,拍摄反映护士辛劳工作和动人情感的影视剧,出版护士工作日记和文学作品等,社会对护理行业全方位、深入化的认识换来了对护理职业的内涵和价值的尊重。这些经验都值得图书馆行业借鉴,特别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图书馆与社会的互动,如加快《中国图书馆法》的出台,设立全国统一的“馆员工”,每年围绕不同的主题开展图书馆工作的宣传、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设立全国性的“图书馆工作成就奖”,扩大图书馆职业在社会上的影响,让公众更深入地认知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理想、辛劳、生活和情感。

第4篇

关键词 图书馆 义务馆员 图书馆管理

中国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A

Probe into the Work of Voluntary Librarian in the Library

SUN Mingmei

(Libray of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0007)

AbstractUniversity Library is not only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learn the knowledge, access to information sites, but also the important site for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PLA University Library for students to volunteer to participate in library work, and achieve good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work practic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practice, role and results achieved of th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Key wordslibrary; voluntary librarian; library management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工作搜集、开发与传递信息的任务,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追踪世界先进技术、获取文献信息的主要场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各高校近几年来的扩招,使得学生在校人数激增,到馆读者成倍增长,图书馆藏书也逐年增加,知识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而人手不足。鉴于此,我馆开始招聘义务馆员,有计划、有组织地招收一批热心图书馆工作的学生读者,让学生义务参与图书馆的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 开展义务馆员活动的意义与作用

(1)义务馆员参与图书馆工作缓解了图书馆人力紧张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适当组织具有良好素质的学生参加管理工作,比如一些非技术性的工作:图书的上架、整理、倒架,图书资料的加工整理和清洁卫生等。学生们知识结构较新,经过短期训练,一般都能很快胜任,这样就可以使专职馆员有时间开展更深层次的现代化服务,指导读者合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或从事深层次的研究工作同时义务馆员给图书馆工作注入活力,他们积极热情的工作,也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氛围。

(2)义务馆员可以成为普通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图书馆是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要把图书馆真正建设成为读者满意的场所,离不开读者的参与共建。义务馆员既是读者,可以直接体会读者的心理,了解读者的需求;又是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图书馆的内部操作和各项措施、制度,还可以将读者的意见转达给图书馆,在普通读者和图书馆沟通中会起很大作用。

(3)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校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这块文化阵地在“义务馆员”的实践活动中很好的锻炼,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图书馆里丰富的学习资料也能开阔视野,培养学生们勤奋学习、自强自律的品质。

2 开展义务馆员活动的具体做法

图书馆采取自愿报名,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收一定数量热心于图书馆工作,有志于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学生。

2.1 义务馆员的工作内容

(1)开架书库的服务工作。流通部门是读者借还图书的场所,是图书馆的前沿阵地,也是决定图书馆工作好坏的最重要因素,偏偏也是人手最为紧张的部门。义务馆员的加入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图书的排序整理、归还图书的分类上架、书库清洁、秩序维护等具体工作。

(2)采编室的工作。采编室负责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等一系列图书进行流通前的一系列加工工作,工序相当繁琐复杂。义务馆员可以负责图书验收、贴条形码、盖藏书章、贴书标以及移送图书等工作。

2.2 义务馆员的待遇

义务馆员工作是完全不计报酬的,然而图书馆对于义务馆员勤勤恳恳的工作,在能力范围内给义务馆员适当的奖励与鼓励,对于稳定义务馆员的情绪、促进义务馆员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以我馆为例,义务馆员可以适当增加图书借阅册数,享受优秀读者的借阅待遇。义务馆员任期结束图书馆将向义务馆员提供相应的志愿服务记录证明并且定期评选优秀义务馆员,在图书馆网站及公告栏上予以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此外,义务馆员们还可以参加图书馆组织的各种联谊活动等等。

3 义务馆员活动已取得的成效

虽然我馆开展义务馆员的活动还不久,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图书馆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通过这样的工作和活动,义务馆员、普通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能更加方便的沟通。义务馆员经常的将读者意见或建议及时地反馈给图书馆,这样就促进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图书馆就能更及时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弥补自身的不足,改进做的不好的地方,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能使图书馆在教学科研及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大为改善。

(2)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为读者服务、图书加工等工作,加深了对图书馆工作复杂性和艰苦性的了解。通过他们的宣传,现在很多学生都能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的辛苦,读者不尊重工作人员劳动的现象以及读者违章违规现象也有所减少,这无疑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4 义务馆员制度的完善

我馆的义务馆员工作着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实行的时间不长,体系不够完善,还不够成熟,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规章制度是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绳,我馆的“义务馆员”规章制度还有待完善。制定严格的义务馆员的管理规则是十分必要的,而且针对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和任职资格,责任明确。其次,义务馆员目前的工作只限于简单劳动,图书馆并没有充分利用他们的智力特长,更大限度地为图书馆服务。最后,宣传工作还需加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使义务馆员的队伍不断壮大,从而使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好。

总之,学生是一个很好的人才资源,只要我们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取得图书馆与学生们的双赢。义务馆员是图书馆管理的一种新生力量,也是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只要充分重视图书馆活动的“人”,以人为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积累经验,不断进步,图书馆工作就能得到更快速、更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穗.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21).

[2]李美珠.高校图书馆学生义务馆员管理探索.情报探索,2006(4).

[3]董运来,朱冰婷.高校义务馆员工作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3).

第5篇

关键词 图书馆 入馆培训 重要性

国家教委(85)教高一司字065号文件《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要求新生入校进行图书馆使用方法的教育。教育部教高[2002]3号《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文件中又提出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指出大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

任何文明的民族,都不能没有图书馆,任何一个想在科学文化上有所建树的人,都需要利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又是学校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教辅性机构。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化的重要基地,是大学生完成学业、学有所成的重要课堂。大学学习阶段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仅靠教室里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宝库,如果你掌握他的钥匙的话,那么全部的知识都是你的。

一、 入馆培训的重要性

新生入馆培训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引导新生入校后自主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部分新生对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不是非常了解,对如何利用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也不太清楚,这都导致他们在利用图书馆信息和馆藏资源方面存在很大障碍,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一些问题。对高校新生进行入馆培训,能使大学生入校后迅速掌握图书馆的有关知识,提高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效率。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丰富课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和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环境,对新生进行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珍惜书籍、爱护公物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和文化修养。

二、入馆培训的具体实施

为迎接新生的到来,校图书馆在开学伊始就筹备工作。新生入馆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老师讲解、电教图片、发放须知手册等。根据校图书馆现工作情况,安排馆里老师逐个讲解,选择出优秀的讲解老师,并针对新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讲解内容,并刊印出《图书馆新生入馆须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服务,在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展示、宣传图书馆以及各项服务措施。包括网上介绍图书馆概况、电子资源、信息检索、读者指南、网络导航等。对新生再进行实地的培训,带领新生到图书馆各个楼层实地参观,进行实地的演示图书借还情况,使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实际操作,便于他们更快的使用图书馆。通过介绍图书馆使用的基本常识、学生行为规范等,使学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有个初步的了解。比如,了解图书的分类号,知道图书是按中图法编目,使其在以后借阅图书中很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

三、入馆培训的主要措施

为了使学生入馆培训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必须从学生思想意识的实际出发,加强图书馆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从而提高培训效果。新生在学习使用图书馆的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比如:为图自己方便,多拿多占图书,造成书库乱架现象。为了自己再次便捷找到图书,私藏图书在书架的角落,更有对图书中喜爱的图片进行切割,夹带出库,造成图书损毁等。对于这些问题,要善于发现,并总结规律,补充到入馆培训中,减缓因新生对图书馆不能合理规范的使用而给图书馆各个部门带来的压力。高校新生入馆培训应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合理制度的实施可以使新生入馆培训工作得到积极的展开。不定期开展图书馆形式多样的联谊晚会、书法比赛等活动,展示在校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后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其他还未很好的使用图书馆的同学做出更实际贴切的帮助,这一点也纳入新生入馆培训中。通过借鉴其他高等院校图书馆入馆培训的先进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并听取学生对图书馆借阅制度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更适合更合理的新生入馆培训模式。

四、总结

学校每年的新生入馆培训,不仅可以帮助新生充分了解图书馆,掌握利用图书馆的技能,还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顺应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生入馆培训是高校新生入校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未来高校图书馆工作中,需要结合大学生时代需求的发展,提高入馆培训的质量,使图书馆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江华.大学新生入馆教育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

[2]王学勤.章蕾.论大学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

[3]连爱青.论高校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4]马小方.浅谈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

第6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临时员工 继续教育

[分类号]G251.6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加大了发展的力度,许多高校进行扩招、兼并,作为科技知识文献中心的高校图书馆随之增加了进书量,扩大了馆舍面积,增加了服务内容,改进了服务方式,提升了科技含量。图书馆工作量也相应增加,读者服务需求的急剧膨胀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不少高校为克服人手短缺的困难,确保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效的服务,通过聘用临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临时员工)来解决问题。目前,图书馆临时员工已成为高校图书馆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图书馆许多重要的工作,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于临时员工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而且学历偏低,因此,加强对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的继续教育非常必要。

1 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现状分析

1.1 学历层次偏低

2009年下半年,笔者曾对河南周口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师范学院等5所高校进行了调研,其结果是:5所高校共有图书馆员工415人,其中临时员工170人,占所有员工的40%多;170名临时员工中,具有大专学历的49人,本科学历的34人,其余87人是专科以下学历。这些临时员工中已在图书馆工作3年以上的62人,工作2年以上的41人,工作1年以下的67人。就笔者所在图书馆而言,全馆共有工作人员78人,其中临时员工32人,占员工总数的40%;临时员工中,具有大专学历的13人,本科学历的17人,专科以下学历2人。

1.2 专业水平不高

我国目前只有20多所高校设有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相对来说,每年走向社会的专业人数偏少,许多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所学专业大都是非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笔者调研的5所院校临时员工170人中只有6人是学图书馆学或情报学专业的,其余都是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

1.3 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因为其“临时性”特点,缺乏人事制度的约束,流动性较大,他们缺少稳定感、责任感,部分人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图书馆命运紧紧地拴在一起。同时,由于体制原因,尽管临时员工同其他正式员工在工作性质与内容上差别不大,甚至可能比正式员工更加尽职尽责,但他们的工资待遇却无法与正式员工相比。另外,临时员工很少能获得工资以外的报酬,如奖金、福利等。这种待遇上的反差易使他们产生心里上的不平衡,每年流动人员的比例占所有临时员工的15%左右。笔者与所在图书馆部分临时员工的交流发现:图书馆的工作比较稳定,较之其他单位思想压力小,工作环境优雅、安静,面临的服务对象大都文化素质高,举止文明,并且工资发放比较及时。这些是吸引他们在图书馆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因。从笔者所调研的5所院校图书馆使用临时员工的情况来看,除少数人从事情报研究工作外,大多数都是从事文献搜集、整理、加工、排序、流通等技能性的岗位工作,另有一部分人是从事图书馆分检、上架、整架、保洁等体能性的岗位工作,为此,图书情报人员从传统非专业的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提高读者服务水平上来。另外,笔者在调研中觉察到,临时员工吃苦精神强,因为捧的不是铁饭碗,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比较珍惜。总体来看,由于他们工作效率高,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某些岗位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员。

高校图书馆使用临时员工决非权宜之计,而是图书馆人事劳动制度的一大变革。这既能解决人员短缺的困难,又可避免人浮于事,并能实现各尽其才、才尽其用,经济合理地使用人才,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笔者认为,聘用临时员工的同时,应完善劳动合同,减少劳务纠纷。凡涉及劳资关系、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工资水准、工作安全和卫生、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方面的问题,人事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由当地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权利和义务是平等的,图书馆只有与临时员工依法签定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利以及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才有利于约束临时员工的行为,增强其责任感。同时,临时员工也会有自身被重视、被尊重、被认可的感觉,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就会更加投入地工作。事实上,经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近几年来,从高校图书馆的人员变化情况来看,临时员工队伍越来越壮大,从业的岗位也将随之增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学历结构、业务技术水平均不合理,具备图书情报或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员很少,大部分临时员工缺乏扎实、系统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不能深入到文献的具体内容中去,没有成为专业文献信息与专业读者之间的纽带,因此,很难为读者提供广、快、精、准的高质量信息服务。如此情形的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队伍,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难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的要求。

2 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 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CD-ROM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资源逐渐成为图书馆业务工作对象据以服务的物质基础。这使图书馆核心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有限的实体文献资料管理向无穷的网络资源管理转变,这一切将使馆藏类型、工作手段、服务模式等方面呈现许多新特点。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再从事传统图书馆那种简单的服务,而是以“信息咨询员及导航员”的身份立足社会,用知识和技能指导读者。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理论知识、工作技能和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员除了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以外,同时还必须是具备较高的综合服务素质、计算机操作与运用能力、情报服务能力等,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临时员工的基本素养、工作态度、工作水平与技能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与未来。图书馆领导应更新观念,重视和加强对临时员工的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优质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

2.2 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综合素质决定

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目的是更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本职工作的需要。

高校临时员工学历普遍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决定了其必须接受继续教育,进一步调整知识结构,充实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工作的要求。事实上图书馆临时员工自身也感觉到压力与紧迫感,感觉到必须具备较强的电脑知识和信息处理能

力才能胜任工作,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现需要,也才能更好的为高校读者服务。

2.3 高校服务工作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信息中心,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一个学术机构。它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辐射源,以高校师生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为己任,而高校又是知识分子聚集地,有学历较高的教师,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有本科、专科大学生,他们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对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需求迫切,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图书馆工作者既是信息咨询者又是系统管理者,是读者与信息联系的桥梁,因此必须具备完善的专业知识,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在思维模式和服务模式上有较大的突破。要实现这些目标,其有效途径就是接受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在提升图书馆员的素质、促进其终身学习、推进图书馆服务工作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临时员工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许多重要的工作。临时员工的服务水平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对临时员工的继续教育,让他们系统掌握图情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服务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化时代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

3 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继续教育的内容

3.1 政治思想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

任何职业都有它的职业道德规范,图书馆职业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是指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力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政治素养,具有科学发展观,以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为己任,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度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专业技术刻苦钻研。

图书馆临时员工由于“临时”二字所定,他们的职业命运与图书馆发展的联系似乎不大密切,他们参加图书馆工作更多关注的是薪金、福利等待遇问题。因此,对临时员工的继续教育问题应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使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树立“主人翁”意识,热爱图书馆工作;还要帮助他们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观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理解现代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充分考虑读者的愿望和利益,把读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能从心底里热爱并关心读者,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做读者的良师益友。笔者与自己所在的图书馆5位已在图书馆工作两年以上的临时员工座谈,他们深有感触:两年前初进图书馆时,确实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经过两年来的学习、实践和馆员们的传、帮、带,他们学到不少专业知识,思想认识和观念也有很大的变化,现在一进图书馆有归属感、亲切感、责任感,时刻牢记读者,并且尽职尽责做好为读者服务工作,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开发和提供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决定了其服务质量,并直接关系到文献信息资源的合理重组、开发、研究与充分利用,对做好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树立品牌服务意识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3.2 心理素养和专业知识技术教育

现代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从事的工作,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若他们没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则难以承担复杂繁重的工作;同时也要心胸开阔、心境豁达、意志坚定、毅力执着,才能胜任工作。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知识素养,因为馆内文献信息资源的采编、检索、重组、研发、利用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的,是一项学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这一工作的完成是在图书馆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专业知识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图书馆临时员工所学的专业大多数非图书馆学或相关专业,他们往往通过简单的图书馆管理常识的临时性培训就匆匆上岗,虽然在实践工作中也学到一些图书馆管理知识,但很难提供深层次的主动的知识导航服务。因此,对图书馆临时员工进行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是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包括:①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专业知识与新技术;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技能;③情报检索语言知识与信息咨询服务知识;④外语知识;⑤与图书馆业务相关的其他知识和技术。

3.3 能力素质和文明礼貌教育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工作。临时员工由于资历短,又缺乏综合能力素质的培训,很难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现代图书馆工作。在继续教育中,要将对临时员工的能力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笔者在调研中发现,5所高校图书馆对图书馆临时员工的能力素质教育内容大同小异,综合起来有以下四项内容:①管理能力,指临时员工在具体工作中对具体事物进行有条不紊地判断处理能力;②分析研究能力,指临时员工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认真思考研究问题,妥善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协作能力,指指时员工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识大体、顾大局、团结协作、步调一致,配合分工做好工作的能力;④创新能力,指不断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又能超越他人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是文明的窗口,工作人员的仪表和容貌及言谈举止,都代表着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因此,教育临时员工应仪容整洁,举止文雅,对读者亲切大方而不失分寸;语言表达准确柔和而不失严谨。另外,经常保持图书馆内环境整洁、素雅、朴实,以工作人员的模范行动为读者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安静优雅的读书氛围。人的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沟通感情的最好工具,教育图书馆l临时员工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传递信息活动中获取最佳的效果。

总之,继续教育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技术进步、科研开发、科技创新的需要来确定,重点是增新知识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通过继续教育改善继续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增强技术改造、技术攻关的创新能力。

4 高校图书馆临时员工继续教育的途径

4.1 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是指在不脱离工作岗位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专业知识学习。在职培训可以是自学,也可以组织临时员工参加专业技能短期培训班,或是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的专门培训。针对l临时员工应该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即在什么岗位缺什么知识就相应的补充什么知识,对什么知识陌生就培训什么。可以通过各种培训班和业余进修等方式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补充,边工作边学习,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尽快尽早掌握岗位专业知识,特别是急需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工作。笔者所在图书馆采取互帮互学法,即正式馆员帮临时员工,业务技能好的帮业务技能弱的。2009年初,有5位临时员工是计算机“机盲”,经过6个多月的互帮互学,现已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笔者在与他们交谈时总结出互帮互学的三大好处:一是不误工作,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见缝插针,抓住空余时间钻研学习;二是帮学方便,教者认真,学者下劲儿,遇到难题,随即请教;三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理解。

另外,高校图书馆还应定期组织馆内的业务学习活动。馆员和临时员工由于学历、知识结构、进馆时间、工作岗位及业务性质和能力的不同,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通过馆内业务学习,共同切磋琢磨和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提升自我境界,达到馆内和谐。

4.2 举办馆际培训班

书馆联合举办。定期举办培训班,每年可办3―4期,完成对临时员工的继续教育。授课内容可以针对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进行。此类培训班不但可节省师资,同时可增进馆际间的交流,扩大临时员工的视野,使他们能见到和学习在本图书馆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丰富他们的阅历,增强其才干。

4.3 参加业务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应鼓励和支持临时员工与馆员一样,积极参加各种与图书馆工作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内容包括:聘讲校外专家、教授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召开业务研讨会;请本馆具有业务专长的资深的图书馆员开设有关专业课程。通过学术交流活动,让临时员工接触到更高层次的理论,让他们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前沿信息,开阔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和学术水平,促进工作与学习,达到共同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

第7篇

嫩江县图书馆 黑龙江嫩江 161400

[摘要]新时代的脚步已悄然接近,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不断提升,图书馆作为储备知识的重要场所,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将图书馆作为丰富精神的宝库,图书馆中的藏书都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因此,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势在必行。现如今,图书馆的管理方式需要发展那和创新,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文中分析了图书馆创新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迅速发展。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将图书馆的功能发挥到最优,就需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中包括创新的意识、管理方法以及利用方式等等。图书馆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空间。进而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图书馆的本质就是文化教育机构,所以,进行管理方法的创新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1、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图书馆的管理实现创新可以不断地对未来进行关注,找到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进而采取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式。管理的创新能够为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发展各个方面都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契机。另外,管理创新需要人才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是深化图书馆改革的需要,而且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发展形势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图书馆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必须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创造出一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机制。

现如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所以,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也是顺应这种趋势的发展。要符合新事物的发展方向,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图书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有原来纸质的传播方式转变成了电子传播,因此图书馆的管理方式要跟这一传播费方式相适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和共享平台,实现图书馆信息的共享。同时,读者对于图书馆信息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信息的生产、采集以及传递工作都呈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动摇了图书馆提供信息的优势作用,因此,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更应该得到重视。

科学技术的推动是传统图书馆管理方式得以改变的重要原因。现如今,信息载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纸质的信息载体不能够得到长久的保存,资料的运用方式也呈现出一定的落后的现象。现如今,图书馆图书资料的储存方式主要采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储存和管理。这种方式主要是应用了现如今的先进技术和手段。不仅减轻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提高了资料的管理效率。另外,信息的高速流通,使得图书馆和读者之间加强了联系。而且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已经不单纯是体力劳动,而是脑力和体力劳动并存的状态。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服务,将服务理念进行优化,而且,促进了管理的高效性。

2、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具体形式

从宏观上来看,管理创新工作主要是对管理理论、技术以及方法等方面等进行创新。现如今的图书馆管理创新就是根据管理制度来改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重新审视社会发展的形式,进而提出具体的创新思维、创新技术以及创新方法等等。进而对图书馆整个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促进信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优越性。

(1)创新管理模式,实行组织分权

要想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以科学的管理模式作为支撑,实现组织分权。在现如今的管理模式中,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将图书馆领导者手中的权利适当地下方,使得下层的工作人员拥有相应的权利来直接处理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发挥不同工作人员的优势和聪明才智,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可见创新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进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有权利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奠定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供馆员整体素质

只有图书馆工作者参与管理才是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机制,管理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掘人们的潜能。以读者为本,始于读者需求,止于读者满意,应该作为新时期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基础理念。图书馆越是发展,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与之相适应,而图书馆工作者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发展速度。由于图书馆行业的数量原因,图书馆的水平和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密切结合起来,因为图书馆的竞争主要是服务竞争,服务竞争的核心是图书馆工作者整体素质的竞争,具有创新精神的图书管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形成一支训练有素的人才队伍等,极大的调动了馆员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都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3)提高服务创新意识,体现服务文化

服务是图书馆得以永恒发展的重要因素。图书馆创新服务不仅需要具备超高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知识底蕴,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服务文化,形成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在传播服务的过程中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关注,使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产生认同感和价值感。随着社会知识信息量的迅速增长,图书馆必须担负起知识导航员的重任,把大量的知识信息进行高效率的整序,打破以原始文献作为第一服务手段的传统,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数据库信息咨询服务、检索服务、研究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上,不断强化其信息职能,要深入到读者知识创新的全过程中,为用户提供深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4)搞好文化建设,提升精神境界

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是核心。思想道德建设不是一般的文化建设而是精神产品的创造,是文化精神的建设,它所要建立的是图书馆核心文化,这种文化对其他文化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核心文化的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的过程,它需要精神产品的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实质上一种价值观建设,它是文化建设的核心。无论是科学、教育、新闻、出版等文化建设,还是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基层文化建设,都要以精神产品为核心的构建,由此挖掘把握图书馆精神内涵,丰富图书馆文化建设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3、总结

通过管理创新促进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顺应时展和读者需求,真正把读者作为图书馆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服务,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工作,落实到读者身上,并以此为动力,促进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时代呼唤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需要创新,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背景下,图书馆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更新自我,才能跟随整个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图书馆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保持蓬勃发展、活力永驻的精神状体。

参考文献

[1]申晓方.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7,17(12).

第8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兼职馆员 模式

中图分类号:G251.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159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师生人数急剧增加,高校图书馆不得不面对以下问题:读者激增,工作量增大;读者需求差异化增大,复杂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不到位的情况时有发生[1]。一些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学习国外高校图书馆管理经验,让大学生利用学习间隙来兼职馆员工作,协助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2]。具体分析兼职馆员模式,我们发现从事兼职馆员工作的大学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参与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的兼职人员;二是因培训学生需要,由学校或相关部门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义务学生,比如党校实践活动,学生社团等。他们主要从事一些工作内容相对简单、易操作的日常环境的维护等工作。在服务形式上一般分为时间固定和临时两种[3]。这些尝试,有些还比较肤浅,甚至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权宜之策,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深化图书馆兼职馆员模式研究,提升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则成为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新课题。

1 开展高校图书馆兼职馆员模式实践的意义

1.1 兼职馆员模式有利于缓解高校图书馆人员短缺,拓展服务范围

随着大学在校学生人数激增,学生对文献信息需求日益增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比例严重失衡,让大学生兼职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图书馆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矛盾。同时,各大专院校图书馆都推出了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增加了数字网络资料建设,这都增加了高校图书馆的工作量,馆员工作压力倍增。通过兼职馆员模式,充实馆员队伍,可以保障开放时间,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1.2 兼职馆员是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桥梁纽带

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和馆员老师们一起工作,体验到了图书馆工作的琐碎和艰辛,认识到图书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改变了对图书馆的片面认识,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多了理解少了抱怨。尤其是,他们能将亲身的感受,用学生特有的方式与身边同学交流,使广大师生对图书馆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因时因地,在各种环境下,向周围的同学进行图书馆工作的宣传和介绍,加深师生对图书馆的认识和了解,融合了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极大地增加了图书馆的人文魅力[4]。

1.3 兼职馆员模式有益于高校图书馆民主管理氛围的转变

由于人力和智力的原因,以往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一般是“我们买什么有什么读者看什么”,图书馆提供什么服务,读者只能接受,比较呆板。兼职馆员模式下的学生馆员更了解读者需求,他们与师生日常学习、生活在一起,有更多时间、更多机会和老师同学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了解师生们对图书馆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能使图书馆不断研究和改进读者所反映的相关工作,促进了图书馆各方面的改革和发展,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1.4 兼职馆员模式使大学生提前感受到职业工作的真实现场

首先,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实践,使其在真实的工作中遵守相应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提前体验到职场的要求。其次,由于图书馆工作需要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还要掌握现代电脑技术,兼职工作的学生将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专业知识,避免了盲目自大。第三,在实践中,学生养成了文雅大方、礼貌待人、维护清洁、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这些习惯都是养成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基础。

1.5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首先,培养了大学生沟通能力和耐心的习惯。兼职馆员代表了图书馆形象,工作时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这样才能处理好与读者的各种矛盾。其次,养成注重细节的习惯。现代大学生们往往性情浮躁、粗枝大叶,而兼职馆员每天要做些平凡小事,养成了重视细节的意识,融入自身的素质之中,对日后工作大有裨益。

2 高校图书馆兼职馆员模式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兼职馆员本身定位偏低

勤工俭学人员是兼职馆员构成中的主体,因此在兼职馆员的招聘选拔时,重点是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这就造成一部分兼职人员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能力不强,甚至没有能力履行工作职责,影响到图书馆的工作和效率。

2.2 兼职馆员模式还在探索阶段,缺乏制度保障

一些高校图书馆,片面地认为兼职工作的大学生就是临时来帮忙做事的,如果还要对其进行管理,会令他们产生厌烦情绪。这种认识,直接导致兼职馆员工作随意性强,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

2.3 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制约了兼职馆员的服务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兼职馆员对高校图书馆的许多工作并不了解,而高校图书馆只是在其工作前简单指导一下,培训方式简单,无法让其全面、细致地了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由于缺乏系统的岗前培训,导致学生岗位职责不明,劳动纪律松弛,工作责任心欠缺,工作目的定位不高等[5]。

2.4 兼职馆员模式必须面对流动性大、工作不连续的困境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考试、各种证书的考级,或是实习原因等,都会导致兼职馆员放弃工作。因此,在当前兼职馆员模式下其人员结构会不断变换,而新来人员要熟悉和适应工作岗位又需要一个过程,这样就会影响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秩序。

2.5 兼职馆员联系读者和图书馆的桥梁作用未能充分体现

他们既是学生又是馆员的双重角色没有得到图书馆的足够重视,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联系依然缺乏,不注重通过兼职馆员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关系,造成其桥梁纽带作用不明显,图书馆对兼职馆员作用的认识上尚存在误区。

3 完善和改进高校兼职馆员模式的建议

3.1 坚持图书馆选才标准与学生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要求学生是自愿来兼职工作的。仅仅因为家庭贫困而来,却对图书馆的工作毫无兴趣的话,其工作效果是不会好的。其次,要严把选才关口。重点招募成绩好、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服从指导老师工作安排的学生,不要盲目追求数量。第三,注重兼职馆员专业结构配置,合理分工,发挥其特长,弥补现有图书馆人员在专业上的缺陷与不足。

3.2 兼职馆员队伍要有专人规范管理

兼职馆员模式的动作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如若组织管理不到位,将无法体现兼职馆员团队的应有价值。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图书馆中设立专职老师,对兼职馆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统筹安排。对兼职学生进行能力、特长的考查,安排配套的岗位,对其工作情况做好记录,协调好个人时间的安排,解决好兼职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指派专职老师负责也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对这一工作重视,统一管理,让大学生在真实工作中更有归属感。

3.3 岗前和工作中,不断进行系统化培训

选派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善于沟通的一线馆员担任培训老师,对兼职馆员进行专业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也提高兼职者的素质,提高大学生认识,使他们认识到来图书馆工作是对其培养和锻炼的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人信息,针对性地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培训,不但可以让他们了解高校图书馆的内在文化,工作方法,也让他们加深了对工作岗位概念的理解,并逐步融入其对未来职业工作的认知之中。

3.4 成立组织,建立定期小结机制

有了专门老师负责,可以比较容易建立相应的组织架构,定期开展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提升兼职馆员的综合能力素质。在定期活动中,不同岗位上实践的大学生们可以相互介绍工作内容,讲述自己所见所闻,总结个人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供他人借鉴;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让大家来帮助共同解决。负责教师在小结中总结大家的表现,并通过精神和物质奖励表彰其中的优秀成员,推动组织成员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5 深入研究,探索发挥兼职馆员桥梁作用的途径和办法

重视兼职馆员的双重角色作用,诚恳地邀请他们注意随时搜集、反映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监督图书馆的工作,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直接向馆内提出。图书馆也要真诚对待他们,主动询问学生本人或其搜集到读者的意见,并给予及时的处理和答复,公开向师生解释。通过各种形式在师生中肯定和宣传兼职馆员的桥梁纽带作用,让他们的价值得到读者和图书馆双方的认同,为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总之,高校兼职馆员模式既能密切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也能使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适应新形势下的重要举措。兼职馆员模式是高校全员育人的一种具体的体现形式,做好这项工作,无论是对图书馆自身建设,还是高校全员育人创新工作,都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不少高校的实践表明,兼职馆员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缓解了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压力。因此,进行这一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在未来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梁捍江.高校图书馆开展志愿服务研究[J].河南科技,2013,(2).

[2]沈红兵.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组织管理实践[J].图书馆,2010,(6):99-100.

[3]张小峰.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4]潘雪华.引入义工服务制度 构建和谐图书馆[J].图书馆,2007,(3):108-110.

[5]刘青芬,杨丽君.大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探索[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1):27-30.

[6]吴浪.大学生自主学习与高校图书馆服务[J].图书馆,2009,(3):107-109,114.

[7]陈艺.加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9,(12):50-51.

第9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助育人;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3-0004-02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及学费制度的改革,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官方公布的数字,目前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240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高校教育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资助育人的意义

《2008年中国贫困大学生研究报告》调查显示:37.3%的贫困大学生有靠勤工俭学补贴生活费的经历。图书馆是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是学校教育机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图书馆与大学生之间同样存在着教与学、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图书馆在学校资助育人中承担着重要作用。

1.图书馆是学校资助育人的重要阵地。“资助育人”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是指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学校组织下,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图书馆是学生从事学习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学生对图书馆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和依托感,能在图书馆从事勤工助学,对于学生而言是无比愉悦的经历,可以学习兼职两不误。江苏省几所高校调查显示,在图书馆从事勤工助学的贫困生数较其他岗位占较大比重。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全校勤工助学的学生约620人,在图书馆勤工助学的约有70人,约占11.3%的比例,在全校约40家的用人单位中位居第一。

2.资助育人是图书馆工作的需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增加,服务内容拓展,服务内涵提升。图书资料、电子资源、信息服务等较大较快发展,图书馆工作量急增,但图书馆工作人员没有明显增加。在图书馆设立资助育人岗位,让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从事图书资料的排架、倒架、整理等工作,劳动强度不大,工作积极性高。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图书馆人力资源成本支出,同时在带动其他学生爱护图书馆、维护图书馆学习环境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3.拓展大学生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途径。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除了要保持学习成绩优良外,还要挤出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工作,既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劳动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他们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自立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为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4.减轻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最近对北京8所大学40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校贫困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5%以上。在被调查的贫困学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图书馆提供一定的岗位让学生带薪工作,虽然报酬数目不是很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困难,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具有社会意义。

二、高校图书馆资助育人的现状

1.角色认知度低。现在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的一代,自我意识较强,工作意识、服务意识欠缺,导致他们很难融入到“管理者”的行列,只是被动地接受工作安排。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认为学生是为了挣钱才来工作的,没有把他们作为同一层次的“管理者”看待,忽视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在馆的读者也存在不尊重学生劳动的现象,不服从他们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资助待遇偏低。2007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月不超过40小时,工资标准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据调查,我省绝大部分高校勤工助学标准为8元/小时,还有部分学校7元/小时。学生一个月满勤最多可得到320元收入。笔者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200名学生被随机调查,调查发现,月消费≤500元的只占8.5%,73.5%的学生月消费在500~1000元之间。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每月300元左右的收入很难满足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开支。

3.学生数多,流动量大,管理难度大。东南大学图书馆职工140人,用工学生230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职工68人,用工学生70人;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职工52人,用工学生53人。可以看出:图书馆用工学生数量较多,有的甚至超过职工数。因为缺乏完善的人员约束机制,学生流动性大。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图书资料的排架、整理等工作需要进行岗前专业技术的培训。学生流动量大造成工作人员培训量增加,管理难度加大。

三、高校图书馆资助育人发展思考

1.健全制度,科学管理。高校图书馆资助育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图书馆“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宗旨得到进一步深化。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形成制度化管理非常必要。根据图书馆工作特点制定“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管理条例”等。通过制度化管理、严格考勤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来加强学生自律性和责任心。首先把好用人关。在贫困生中公开招聘,选拔品学优良、吃苦耐劳、协作精神好的学生。其次,重视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制度管理是保证资助育人持续发展的保障。

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在经济上给予贫困生资助的同时,图书馆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大多数贫困生为维持在校期间的最基本生活,忙于各种打工,从事重复性强、耗时间的简单体力活,造成沉重的身心和学业负担,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自卑。图书馆在用工的同时,在心理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引导贫困生自强不息、奋发努力,保障贫困生身心积极健康发展。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自身的特点,图书馆可采用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如:对于包架工作的学生,在保持书架整齐的情况下每月可缩短1~2小时工作时间;多借阅2册图书资料;进行年度评选,选出“积极分子”、“工作能手”,进行表扬和表彰,并给予适当金额的奖励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主动、热情、积极,资助育人效果也会更好。

高校图书馆资助育人工作在高校育人体系和创新服务模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图书馆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不仅减轻了部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舞台,锻炼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于图书馆来说,大学生有着年轻人的热情,也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只要我们及时总结和分析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恰当及时的解决,资助育人工作将会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张霞.大学图书馆勤工助学知识管理维度探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6):91-93.

[2]王刚.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学生的使用及思考[J].情报探索,2009,(6):128-129.

[3]张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探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4):93-94.

第10篇

记得有人说过,生命如水,撞击岩石能溅出美丽的水花,跌下悬崖则形成壮丽的瀑布,即使在最平坦的地面,亦能奉献点滴,滋润万物。作为一名普通的图书管理工作者我甘愿让自己如水的生命流进每一个读者的心田,融入我们的图书管理事业。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多年来,我利用寒暑假及周末的全部业余时间,克服丈夫重病在身需要照顾和孩子面临中考的重重困难,以坚韧不拔的意志系统的学习了《图书馆学概论》、《现代图书馆管理》、《社科信息检索》、《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图书分类学》等21门专业课程。每学完一门知识,我总是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在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总结,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两句话也可以说是我三年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虽然三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学习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但我知道,除了理论知识外,我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2.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劳一分才

学习固然重要,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三年的学习生活给予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为使学习效果得到充分的反映,我结合所学专业课的知识,积极参加馆内举办的“学术论文研讨会”所投论文被馆内学术论文集收录。我还经常向馆里的“图书馆动态”投稿,至今被采用文章3篇。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馆里为我们提供了获取最新知识的条件,使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历练。

为了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我经常到馆办公室借阅图书馆专业刊物,如《图书馆论坛》、《图书馆建设》、《图书情报工作》、《图书馆建设》等我是每期必看,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开始撰写论文,相继在《现代情报》、《河南图书馆学刊》、《农业图书情报学刊》、《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图书馆专业论文8篇,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为了提高业务能力,使学到的理论知识能与实践相结合,我还积极参加馆里举行的“岗位知识技能大赛”,这次岗位大练兵活动共设置六个项目,要求每位馆员至少参加一个项目,鼓励参加多项或全能。项目设置有(1)ILAS应用测试,含书目查询、图书借阅排行榜、读者借阅排行榜、馆藏记录维护统计、图书编目工作量统计、期刊编目工作量统计、读者数据接收统计、还书统计。(2)图书编目。(3)数据库检索,含EBSCO数据库检索、矿业工程数字图书馆检索。(4)还书咨询,含分书到库、图书预约及还书业务处理、咨询业务。(5)报刊管理。(6)ILAS系统管理,含操作员设置、工作站设置、读者定长数据接收。我共报了四项,为了取得好成绩,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温习了本岗位业务知识,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测试的项目不懂就问,反复的进行电脑操作练习,做到不仅会而且要熟练掌握每一项测试内容。因为准备的充分,四项测试均取得了好成绩。通过这次测试,使我在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不仅加深了我对ILAS应用系统的了解,而且还熟练掌握了Word和Excel等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素质,也促进了服务水平的提高。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我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满意,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也会一如既往的继续努力,发扬图书馆人“奉献、敬业、进取”的精神,永不懈怠,愿用“十分”耕耘,换取“一分”收获。

3.愿作春雨润无声服务育人显真情

“为读者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这是图书馆人为读者提供服务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刚到图书馆时,对图书借阅工作认识比较肤浅,认为图书借阅工作很简单,不过就是一借一还而已。可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才感到流通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借借还还,向读者推荐新书,帮助读者导读,培养读者读书兴趣,更是流通工作的一个重点。特别是我所工作的外文文献室是全馆最累、最辛苦的地方,借阅图书和磁带量排全馆第一位,接触读者较多,工作从脑力劳动到体力劳动都不轻松。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细致认真,不怕麻烦,时刻提醒读者保证图书的整洁、完整、不污损。有效的杜绝了因责任不清而出现的摩擦和纠纷,与读者建立起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融教育于服务之中。观念变了,方法灵活了,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我还经常自我“加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琢磨服务方法,总是把服务好学生作为自己最大的满足,把学生的满意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让每一次服务都达到最佳状态,让每一句话都能对学生有启发作用,让每一次和学生接触都能深深的影响着他们,引导着学生健康的成长,快乐的成才。例如:外文购进新书7万余册,面对如此众多的图书,对很多读者来说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读者因不清楚书的内容而盲目借阅。针对这种情况,根据目前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推荐了专业英语H31和阅读类英语图书H319.4,对参加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特别推荐H310.42和H319.6全真试题。引导他们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学习外语,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又如:遇到学生在架位中找不到所需图书,我会积极主动以最快速度去查找到借给他们,从来都不找借口搪塞学生而让他们自己寻找,并且还指导常来外文借阅的学生掌握《中图法》的分类方法,外文室的图书排架方式,以方便学生们快速找书。我还经常利用借阅低峰时间指导部分学生怎样利用“我的图书馆”进行书目查询“,使学生们也能熟练利用好二楼大厅的电脑进行查询,准确的掌握所需图书的借阅、库存和所藏位置情况。这样既减少了我们的工作量,同时也节约了读者时间。每一次学生对我说“谢谢老师”时,真是我人生中的最大满足。“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那么我就是天堂里的一名使者,我把天堂里的阳光和雨露带给所有喜欢读书的人,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虽然我不能像授课的教师那样直接向学生们授业解惑,但我愿做一滴春雨润物无声,服务育人彰显真情。

参考文献

[1]周进良.我的图书馆情缘、专业教育观和继续教育观[J].河北科技图苑,2006,19(2):40~43.

[2]吴文广.我的图书馆情缘[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1):75~76.

[3]张彩玲.图书馆——我无悔的选择 [J].河北科技图苑,2005,18(4):73~74.

第11篇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管理;图书馆员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对图书馆的要求,图书管理工作也相应的有所改革。笔者从事图书管理员工作已有多年,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图书管理的经验。本文从图书管理机制、图书资料的利用以及图书馆员自身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对现代图书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改革图书馆管理机制

图书管理是按照图书馆工作的客观规律,依据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通过计划、决策、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职能行动,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之发挥最大效益,以实现图书管理的预期目标,完成整个图书馆管理工作任务。传统管理是管理者凭借个人的知识和经验,在手工作业的技术设备条件下,以文献的采集和整理为主要内容,以完善地保存文化典籍为基本目的。目前有必要转变现有的管理方式,实现科学管理,充分发挥其藏书、设备和人才的作用,使图书管理工作达到计划化、合理化、规格化,具有先进水平,向社会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同时,还要借鉴发达国家图书管理经验和作法,以推动我国图书事业的发展。譬如改革图书馆体制,调整组织与指挥,改革业务管理,制定政策与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培训管理队伍改革体制管理,搞好开源与节流。

对此,可尝试采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方法,做好劳动用工,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全员合同制,对干部实行“聘任制”,可以馆长名义聘任图书馆中层干部,实行任期制,注重人才使用,注重工作实绩。理顺关系,赏罚严明,逐步使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报酬能高能低,工作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从全国、全省范围看,共同难点是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劳动工资合理机制,不是单纯“裁人”。就这个问题而言,对富余人员的安置,是关系到改革开放成败与否,只要我们开动脑筋,群策群力,抓难点,敢于碰硬,是可以解决好的,解决富余人员以内部消化为主,社会调剂为辅,关键的出路是发展第三产业。在不突破工资总额的前提下,依据职工工作情况,自行确定内部分配形势,自主确定职工工资,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合理拉开工资分配差距,实行易岗易薪的办法,逐步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图书管理新机制。

二、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图书馆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图书资料被个人长期占用、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工作人员和教师调离学校,借的图书资料也随之带走有的教师为了图个人阅读、教学方便,借用的图书资料长期不予归还,学校财产变为个人财产加上学校经费不足,每年采购的新书有限,图书资料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注重加强、改善图书管理,充分挖掘现有图书潜力。从1987年起,规定教师、工作人员调出,必须如数归还所借的图书资料,并由图书馆出具证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学生毕业,没有图书馆的签字所借图书资料彻底还清,不办离校手续,不发给毕业证书。1995年,又对全校教职工的借书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规定限期全部归还。对馆藏的三万多册图书重新整理、分类,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的要求,重新编目,配备了书袋、书袋卡,办理了新的借书证。为了加快现有的图书资料的周转,我们还制订了一些规章制度对借阅者进行约束,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借阅时间的,须经图书馆负责同志同意并办理转借手续,对少量孤本或有重要价值的参考书以及工具书,只能到图书馆查阅,不予外借。这样使得一些过去长期被少数人垄断的重要书籍,能够为大多数读者服务,缓解了图书资料的供求压力。

三、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工作的发展主要是培养造就一大批精通图书情报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又需要熟悉图书馆业务,兼通其他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经常不断地教育每个干部、职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同时可建立干部职工成效业绩管理制度,干部的工作成效业绩是在他完成增定目标过程中的工作量、工作度、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工作的效率与效益,评价考核干部的成效业绩,对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其各自完成规定目标过程中工作优劣的系统描述订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结合图书馆工作任务,制订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目标,并具体化、定量化,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原则。同时还要建立业务档案,如实反映干部职工的工作表现、工作成就、业务能力、学术成果、技术水平等以备查考。此外,还要适时地进行考评估价和奖励兑现。如此对改变图书馆现状,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益或有很大裨益。

图书管理也是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管理馆员除了要有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还要有过硬的服务本领,通晓业务知识,技术精益求精。图书馆员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同时要学习科学的管理经验,推进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还要钻研图书管理业务,做到图书分类和数据统计正确无误。要审时度势,目光敏税,处处留心,事事注意,搜集各种资料,特别是教育科研信息,丰富馆藏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图书管理员。

【参考文献】

[1]吴秀杰.如何有效地做好图书管理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第8期.

第12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187-02

课题跟踪服务使得高校图书馆能更好地融入学校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的各项活动之中,加速了信息资源的传递与交流,增强了高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竞争实力,成为一种深受师生欢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通过与教学科研人员密切联系,根据教学、科研对专业文献信息的需求,主动参与到教学科研中去,变辅助服务为综合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科研课题所需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并分析研究,提供高水平、深层次的信息服务。这种服务拓宽了图书馆服务范围,深化了图书馆服务层次,提高了图书馆服务品质,增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加快了科学交流和信息传播的速度,使广大科研人员和教师能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最新文献信息。高校图书馆开展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从文献信息服务和保障的角度,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效、全面的文献检索、查新

作为科研人员,离不开文献检索,但是由于惯性,总是习惯于常用的途径、方式和就近方便的原则进行查询,所以常常使用的文献源和某种检索方式将会首选,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早和习惯于这种方式,不愿意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哪怕它更科学。例如,习惯查找纸本资源文献的人很少会主动尝试数据库的检索,如果他经常到某个图书馆查找资料,那么他查找资料时就会首先使用这个图书馆。再如,研究人员在跟踪最新的研究成果时,首先想到的是使用最常用、最便捷的方式。先上网浏览,然后看本单位订购的期刊、报纸;先看本单位的资料室有没有需要查阅的资料,如果没有再到学校图书馆进行查阅;如果学校图书馆没有或网上数据库也没有的话,他会到较远的图书馆或研究情报所进行查阅或网上付费进行文献传递。研究人员对路径和方法的依赖倾向是他们已经熟悉并按照已有的方式进行活动,而不是按照科学的方式,这种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强化。针对研究人员的这些行为特点,如何将更便捷的服务方式,如何将更有力、服务能力更强大的检索工具、搜索引擎推送到研究人员面前可能就显得非常重要。不同的路径和方法对科研人员来说,既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价格成本,也提供了多渠道创新点的挖掘。使用功能更为强大的路径和方法,可以访问高质量、全面、多学科的核心期刊信息;可以随时了解所在领域里最新出版的文献情况,发现同行或权威谁在引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了解他人利用自己的观点,反过来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更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构建一个重要发明或者重大发现的客观历史框架。通过这些路径与方法可以揭示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信息,既可以越查越旧、越查越新,也可以越查越深入。

(二)深入课题,实行跟踪对口服务

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带头人、学科建设、重点科研项目、高层科研管理等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参与科研最具实效的工作。咨询人员不仅要担当起信息导航员的责任,负责某一学科领域网上资源的联机检索,而且应进一步承担起该学科的部分研究工作,如根据科研用户通过电子邮件或其他通讯手段提出的问题,利用搜索引擎等信息检索工具,通过文献信息查阅、整理、分析、筛选等方法,进行课题的调研论证和课题技术查询工作。图书馆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对口服务。要努力做到“三对口”,即查找文献的内容范围对口、文献的起讫年限对口、文献类型和文种对口。开展对口信息服务,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快捷方便的网络检索手段,为有关教师提供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减轻科研人员在资料收集、查询上的劳动强度,使信息服务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力助手,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文献信息保障,为学校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图书馆人的贡献。

二、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具体途径

(一)科研课题论证、选题过程中的跟踪服务

开展科研工作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课题论证,也就是选题阶段。课题论证实际上就是对所拟选题进行可行性分析;探讨论证申请本项目的依据;论证其有无理论意义、研究价值、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确定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阐述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说明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制订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分析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等一系列前期调研过程。

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课题立项不但要有充足的理论根据,还必须以新颖翔实的文献材料做依托;课题立项查新不仅要查新和咨询,学科馆员还要有科研意识,有目的地扩大检索范围,提供详细的背景材料,把该研究课题过去的、现有的、别人的科技成果信息资料汇集起来,经过综合分析,精心整理加工,分门别类,提供给课题研究人员,使他们能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切题适用的最新科研动态、科技水平,科技方面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及市场动态等,从而确定所拟项目要达到的技术水平、市场目标、成本目标和质量目标,进而完成课题的论证工作。

(二)科研课题研究中的跟踪服务

科研课题选定后依然离不开大量信息支持。一方面,课题研究是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阶段,遇到的具体问题、难点需要信息咨询以借鉴他人经验;另一方面,课题研究作为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事物,即使立题后也需要持续补充新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应的最新动态以完善课题,保证课题的创新性。此外,立题时即使有了较为丰富的背景资料及研究方向,但课题的设计方案还只能是个大体框架,在研究过程中只有通过信息的不断获取来弥补其不足。

在课题研究阶段,学科馆员可以通过课题跟踪服务,围绕科研进展情况提供实验方案、数据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动态。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密切注意课题的阶段性研究趋向,尽力体现课题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所占有的资料的深度和广度,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让他们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进行精辟的理论推导时资料丰富,数据翔实,引据充分。同时,学科馆员必须用辩证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不断捕捉情报资料的新意,在量变中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向,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促使课题研究人员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综合,并尽快获得新的思想、新的观点,为下一阶段的继续研究寻找最佳方案。

(三)科研课题研究成果鉴定过程中的跟踪服务

课题研究成果的鉴定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成果应用或推广的起点,它是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的关键工作。在成果鉴定前,学科馆员要把课题的全部科技文件材料收集齐全,严格审查、把关,确保归档的文件材料的质量。这对课题鉴定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题完成后准备进行成果鉴定时,要按照课题研究充实完善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收集提供相关资料,包括反映互相对比的情报资料,以及反映客观事物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情报信息。切实防止零碎的反映非本质属性的情报资料搅乱我们的视线,以致出现课题研究人员在驾驭资料及去伪存精方面的欠缺。这样,促成课题研究人员及早发现课题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促成课题研究人员围绕自己的创见加以发挥,加强结语部分作者观点的深刻总结,以求得课题最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都有新的突破。同时,还需要搜集信息资料对已完成的课题进行自我评价,并请信息咨询鉴定部门对该课题进行成果查新,同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最后形成一个有关该课题的总体的综合评价。

三、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的实践

(一)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的合作

我校图书馆认识到教师们在馆藏建设方面的价值,不但在资源采购方面征询教师意见,而且在剔旧方面也首先考虑教师们的选择,让教师参与文献采购和剔旧工作,并将其作为一条优化馆藏、节约经费的途径。另外,图书馆也致力于利用专家知识建立特色馆藏。

(二)科研方面的合作

我校图书馆员们参与到教师的研究工作中,作为课题组的成员,向教师们推荐软件和信息源。本人就曾作为项目组成员,参加国家级星火项目《大豆精细高纯磷脂系列产品研究与产业化》的科研课题跟踪服务,即按上述方法为项目提供课题跟踪服务――从该课题论证、选题开始,到课题研究及课题研究成果鉴定,提供全方位的课题跟踪服务。该项目于2002年实现了产业化,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合作关系的维护

我校图书馆将与教师合作作为一项基础业务加以维护,并总结了多种保证合作长期性的方法。如一些图书馆要求联系馆员必须积极地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尤其是各教学单位会议,特别是要求他们深入地参与到新生教育过程中,利用每一个机会告诉教师们图书馆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同时,一些高校也在各专业中发展咨询教授,依赖其专业技术进行更加深入具体的服务。另外,一些图书馆按照营销思路建立了一些维护制度和专项服务,如定期向教师介绍新信息源,帮助教师们建立网页、指导他们进行电子资源共享,并加强对教师满意度信息的反馈。

(四)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课题跟踪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一名大学的讲师或教授除讲授、研究某一学科的知识,可以对图书馆学一窍不通,也可以对其它专业甚至其它学科不闻不问;但是一名高校图书馆的馆员,除了学习、研究图书馆科学以外,还必须学习研究其它专业的科学知识。不管是已有的学科还是新兴的学科,凡是师生学习、研究的学科领域,图书馆员都应该进行研究。图书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图书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高校图书馆的馆员在每一学术领域发表的论文、论著,都是图书馆工作的需要,都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因此,图书馆员的学术成果,不管涉及哪一个学科,只要确实达到一定的水平,都应该予以承认。

参考文献:

[1] 晁蓉,龙敏.从高校科技创新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J].现代情报,2007,(7).

[2] 杨琳.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工作暨服务科研工作的双重性[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10).

[3] 罗岚.高校图书馆参与教学科研开展专业化服务的研究[J].现代情报,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