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时间:2022-11-09 07:5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三年成长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第1篇

转眼间,从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已经十几年,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练,我成长了很多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这十几年我一直在西部山区教学,我深感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落后,急待改变和提高。所以我积极参加教育局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带着努力学习不断成长的初心,我主动申请加入了xx市初中道德与法治工作室,希望自己在工作室不断成长不断蜕变。

一、个人现状分析

1.

教学实践能力: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工作认真。最大的不足是上课缺乏激情,与学生的交流不够流畅。

2.

研究能力:能结合教学实际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资料,能撰写教学案例。不足在于经常虎头蛇尾,缺乏深入教研研究的勇气,关键是理论底蕴不够。

3.

反思能力:平时自己能较为自觉地开展一些针对教学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反思工作,坚持写些随笔,探讨问题的实质和改进的措施。不足在于缺乏理论上的依据,思考问题往往比较浮浅,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再加上惰性使出现的问题往往要过很长时间才会有改观。

4.师生交往能力:平时与学生关系较好,自认为对学生有亲和力,但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较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规范课堂秩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二、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我将一如既往的努力去工作,同时将我的个人三年成长发展规划作以下阐述。

三年发展总目标:

三年时间要通过努力学习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长为xx市的优秀教师,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骨干教师、名师。

年度目标:

2019—2020学年:我将以xx市的优秀教师为榜样,多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学习。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

2020—2021学年:在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认真上好学校的示范课和研讨课,提高本校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体水平,使学校本学科追赶上市里先进单位的脚步。

2021—2022学年:积极参加全市的示范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力争使自己成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骨干教师、名师,为xx市道德与法治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我规划:

1.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政治思想上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对自己要求更为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以优秀教师为榜样,爱岗敬业。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我始终把教育教学当成一种事业来追求,把每一堂课看成是发挥自己创造力,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看成是发展自己的一个机会,把上好一堂课看成是实现自己价值的体现。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头脑,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看新闻看报纸,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脉搏。

2.自觉加强师德建设。

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我要时刻注意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3.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将积极参加教育局和学校的组织的各种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多听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教学的业务水平。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的任课教师,我要认真研究教材,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

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方面,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平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教学交流。每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三、具体措施

每学期完成以下目标:

1.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精心备课。平时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与同备课组的同事进行教学交流。

2.认真研究教材,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每学期认真上好学校的示范课和研讨课。

3.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阅读教研论文和教育理论专著并尝试自己撰写教研论文。

4.多读书,读好书,并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5.争取机会多外出学习培训

第2篇

一、充分发挥“师傅”在教师培养中的传帮带作用

1.“师徒结对”助力年轻教师成长

针对新建学校年轻教师较多(占全校教师的50%)、教育经验不足的实际,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以备课组为单位,选定“师傅”,要求每名“师傅”要带一名徒弟。目前学校“师徒结对”86对。“师徒结对”后,“师徒”二人要组成“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的共同体,“师傅”带“徒弟”要从思想、做人、教学、生活方面入手,指导年轻教师一年站稳讲台。“徒弟”要在上课之前先给“师傅”上“模拟课”,直至“师傅”指导通过后再正式给学生上。通过“模拟课”的形式,一方面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把“师傅”的经验手把手传给了年轻教师,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步伐。目前,“师傅”带的很多“徒弟”已脱颖而出,有的已成为我区的教坛新秀,有的已被推荐参加包头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并获奖。

2.“走、听、评”推动教学工作开展

学校实行“走课、听课、评课”制度,校长带头,校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每天不定时走进教师上课的班级听课,并进行评课,肯定成绩,指出教学管理环节的不足,帮助年轻教师提出改进教学和管理的具体方法。通过听评课,将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有效传递到全体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平均听课都在一百二十节以上。

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1.任课教师实行“示范课”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一个“好校长”带出了一个“好班子”;一个“好班子”带出了一支“好队伍”。领导从我做起的行为对教师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和精神力量。刘校长把成为“好校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校领导每周至少参加1次备课组教研活动,和骨干教师一起带头研究课标、研究教法、研究学生,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上好示范课。学校“示范课”的范围很广,包括“模拟示范课”、“常态示范课”、“公开示范课”,要求每一位骨干教师,每月至少上两次“常态示范课”,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示范课”,为其他教师树立榜样。青年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模拟示范课”,每月至少上一次组内“常态示范课”,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示范课”。学校制定并提出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划,同时以此推动骨干教师的再发展,即“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长,五年成骨干,七年成名师”。到目前为止,累计已有二十几名骨干教师在全市和高新区范围内讲示范课。

2.管理岗位教师实行“示范岗”制度,提升服务水平

学校要求在管理岗位的骨干教师要有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有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有一种“勇挑重担、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以校领导班子为代表,领导班子各位成员之间彼此信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说到做到,给老师做出表率,让老师们“听其言”、“观其行”。不仅如此,在学校实验室建设与验收工作中,骨干教师带领新入职教师,从制度上墙到试管摆放,规范设计,一丝不苟,2013年学校被评为包头市优秀实验学校。

三、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1.讲学习

为了缩短来自四面八方教师之间的融合期,培育富有高新一色的教风学风,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学校党支部把学习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支部专刊、校刊《读书・教书・生活》、党员大会、“师德杯”演讲比赛等,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始终恪守教师职业操守,引导党员教师成为良好师德师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2.树正气

建校初,学校党支部发出“师德师风建设倡议书”,并公开张贴在宣传栏里,倡议让课堂成为教师实践理念、训练技艺、展现才华、彰显师德、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学校76名党员教师率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承诺“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关爱学生、尊重家长”,成为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先行者。在党员教师的带领下,其他100名教师随后分两批次签订了承诺书。学校党支部还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倡导党员教师带头做到“四不准”,即不准有偿家教、不准滥订教辅资料、不准无故脱岗、不准以书本知识压抑学生的合理需求。2011年学校被评为包头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

3.比奉献

第3篇

关键词:教师素养;专业素养;“青蓝工程”;备课;课后反思

学校让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做好身份与观念的转变积极投入教学中。由于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学习、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既是教师形成创造性教学态度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工作兴趣、灵感的源泉。那么现在的新教师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呢?

一、人格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制高点

教师作为育人主体,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灵魂所在。人格素养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的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健全的人格是21世纪的护照。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地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

教师良好人格素养的形成教师的人格特征“蕴藏于中,形诸于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师生课堂互动中,教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良好的教师人格素养必然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良好的人格素养是无法担此重任的。所以,教师的人格素养是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培养后一代人才的重大问题,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兴衰。

二、知识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落脚点

我们深刻认识到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素养是教师能够灵活自如地调度课堂的源头活水,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发现许多名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就在于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体现的机智幽默,这种幽默机智的课堂反应源于教师广泛涉猎各门类的知识。科学与艺术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教师努力让自己成为“杂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教育课程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课程改革作为立德树人的突破口,面向未来加强体育、美育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审美情趣。作为教师,自己的教学风格就是自己的影子;教学之最高境界,就是在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学艺术,自成一脉,魏书生、孙维刚、李慎西等就是放飞了自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所以,我们不至于一定成为一代名师,但也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特色是树立教师教学权威的基础,教师没有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追求自己高水平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去努力!

三、能力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着力点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其中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师能力素养的核心。教育理论书籍的阅读研讨给老师们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方向和方法,只有实现了研究者与实践者身份的统一才能真正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切实改变教育现状;只有将教师单一角色转变为研究者与实践者统一的双重角色,我们才能从根本上克服职业倦怠,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无穷的动力。

四、目标素养――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点

学会规划自己,要做好专业规划,提高专业素养。制定“三年发展计划”并把它细化,分解到每一学期中。计划重在落实,实实在在、操作性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从而达到“一年站住讲台,两年站稳讲台,三年站好讲台”的短期目标。并 “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十年成名”的原则逐步探索出一个“青蓝工程”,作为师傅,首先应该认真负责地指导新老师完成《青年教师师徒结对培养计划书》上的各项任务。要胸怀大局,以教育事业为重,以促进青年教师成长为重,尽心尽责,不遗余力做好传、帮、带工作;对于这些任务,师傅要指导新老师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些任务并能有效地让新老师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熟悉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从而让新老师顺利渡过适应期,站稳讲台,快速地进入教师角色。

五、反复目标――教师专业素养的实践点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教学反思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诸如总体课程目标的反思,总体课程内容的反思,总体课程组织的反思,科目目标的反思,科目内容的反思,科目组织的反思,单元目标的反思,课程中具体学习活动的反思等。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六、备案素养――教师专业素养对准点

第4篇

一、教育理想: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

一棵大树一个世界。以一棵大树形象建构工作室设想:太阳,意指构建教育理想的高度;深根,寓意扎根教育理念的深度;强大树干,意在主持人强化自身学识和研究;枝繁叶茂,意指工作室骨干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一棵大树,志在撑起广大学子成长的一片绿荫。

1.教育理想

作为工作室主持人,首先要有教育理想。就象大树需要阳光雨露,工作室需要太阳的高度,顶层设计“蓝图”,先行组织形成上位概念。工作室教育理想: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科学求真、育人求善、生命求美”。

科学求真——地理首先是一门学问:科学性、知识性、真实性;

育人求善——引领学生与人为善、与邻为善、与自然为善、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命求美——学习地理,让生活更美好!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拥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和谐统一美;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地域性特点,各地文化差异、独具特色美;灵动的地理课堂、师生教学相长、思维碰撞、生命激荡更是一种美!

2.教育理论

根深才能树大,一棵大树离不开发达根系的深度支撑。工作室需要深入扎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研究。着重深入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瑞士、皮亚杰)、邀请教育(美国威廉姆和贝帝)、学习理论、情感教育(朱小蔓)、生命教育(叶谰: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依托学校浓厚的教研氛围、区特级教师工作站和省名校长工作室的大力支持,深入扎根顺德教育教学改革热土中深厚的教研土壤。

3.教研行动

强大树干才足以拓展枝繁叶茂的广度。立足顺德新一轮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构建自主、开放的教育”,要求“教书、育人两条腿走路,并且两条腿都要长”,着力改变教育教学中“教多育少,文多化少”的普遍现状。

主持人首先强化自身,主攻方向是进行“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课题研究。发挥自身教书育人优势,突出德育特色,研究学科育人渗透。

发挥地理新课程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的教书育人作用。立足课堂学生主体与地图对话、与自然环境对话、与人文世界对话,深化新课改、变革新课堂,创新“获得型”地理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实践。师生共同获取知识之真、做人之善、生命之美,引领求真、求善、求美的地理教育思想。

深刻渗透改变世界的地理思想(苏珊·汉森):世界的表达(地图论、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类家园的世界(人地调适、水量平衡气候学、人类对地球的改变、地方感),相互联系的万千世界(空间组织及相互依赖、中心地理论、城市群的未来即是现在)。渗透培养人地协调观、空间观、因地制宜观、可持续发展观。让地理改变世界,改善环境、美化生活、提升生命。

与此同时,引领工作室骨干教师成员,形成专业发展共同体。首先强化团队自身的学识修养,加强精神凝聚(包括敬业精神、专业精神、合作精神、学习精神、创新精神等)。着重发挥各骨干成员的优势,立足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立足课堂教学,找准主攻方向,进行课题研究,形成各自教学风格和课题研究特色。引领广大的骨干教师从“教书匠”转型为“专家型教师”,带动培养名师队伍,枝繁叶茂。

为此,工作室突出德育和教书育人,深化提炼教学风格,侧重打造精品案例,强化与省内骨干交流,致力专业发展,成就团队名师。

4.培育硕果

大树底下好乘凉,最终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累累硕果成就更多大师、栋梁之才。“一棵大树”是工作室形象的选择,是生命课堂感悟的象征,更是教育人生的礼赞。

二、近期工作:广东省中学骨干教师跟岗培训

为实现广东省中小学骨干教师“三位一体”培训目标,发挥广东省教师工作室“名师作用,培养中青骨干,服务学科教学”的宗旨,以教师工作室为核心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本工作室围绕“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课题,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通知》精神和《关于做好广东省2012年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跟岗学习的通知》部署,在高校导师组的指导下,拟定本工作室《广东省中学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方案》。

1.任务内容

制定专业发展计划,通过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课例开发、专题研讨、问题解决、课题研究(含开题报告)等形式引导学员进行业务提升。

2.日程安排

为期20天共三周。第一周:开班仪式、听课评课(由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上4~6节课)、座谈分享(主持人和学员成长心路)、发展规划(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员之间交流)、挂牌仪式暨课题开题(参加人有嘉宾、导师、跟岗学员、工作室成员、家长委员会代表和本校青年教师)、教育博客(每天撰写个人跟岗日志)。第二周:参观学习、集体备课、学员上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结合开发精品课例)、教育博客(每天撰写个人跟岗日志)。第三周:参观学习、专家报告、课例开发(精品课例形成课件、教案、教学录象并刻录光盘,学员跟岗汇报课、同课异构(到外校开展交流活动、开设主题讲座)、专题研讨(提炼个人教学风格)、问题提出(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或教学反思报告)、跟岗总结。

3.跟岗要求

严格执行省骨干教师跟岗培训的相关精神,搭建成长平台,形成专业的学习发展共同体。践行师德规范,展示省级骨干教师良好的教书育人形象。跟岗期间听评课不少于10节,上课不少于6节,开发优秀课例一节并录像;撰写教学反思或读书笔记2篇;每天建设博客、撰写日志。关注主持人博客http://.cn/u/2968191503。工作室助理结合学校教研拟出每周详细安排表,做好跟岗宣传和档案建设并跟进学员的食宿交通等后勤接待指引。工作室根据学员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对学员进行跟岗考核。

三、长远目标:工作室三年建设方案

1.工作思路

工作室以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科学求真、育人求善、生命求美”为教育理想,以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课题研究为重要方式、教学研讨为主要内容,在省教育厅、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下,自主开展系列教研教改和培养地理学科优秀教师的工作。

2.工作目标

带一支团队:力求三年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做示范,课堂教学上有精品,课题研究上有成果,管理岗位上抓经验,实现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化发展。

抓一个项目:以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为研究方向,带领本工作室成员开展有效的科研活动。

做一次展示:每年承担一次区级或以上主题展示活动,以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教学、现场指导等形式,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发挥工作室带头、示范、辐射作用和名优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建一个博客:及时传递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以互动形式成为中学地理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

出一批成果:精品课堂教学实录、教学风格篇专集等。

3.骨干培养

探讨骨干教师成长规律,带领青年优秀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造就具有学科研究特色的骨干教师队伍。工作室成员由热爱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经崭露头角的骨干教师、教学新秀或有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组成。成员成长规划:第一年对地理教材有深入研究,对课堂教学有独特发言权。第二年能独立承担或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促进结合个人特色形成各自教学风格。第三年成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撰写高质量教研论文,并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4.课题研究

工作室确定科研课题:“构建“真、善、美”的地理教育”。以个人特色专长为基础,以全体成员智慧为依托,以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突出学生学习,强化学科渗透国情国策、低碳环保、自然灾害、生态协调,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第5篇

初任教师校本培育多元评价激励机制一、完善服务保障机制,为初任教师快速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首先,学校要建立促进初任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小组,统一规划和指导学校初任教师的培育工作,为初任教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必要的物质、经费、制度保障;确立初任教师1至6年的专业发展目标,并建立初任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和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建立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制度和初任教师升、留级制度,建立初任教师“双三会”机制,即入校“三会”:即领导见面会、教职工欢迎会、师徒结对会;学期“三会”:即期初成长规划会、期中经验交流会、期末反思总结会。

其次,建设和谐学校文化,为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环境支持。一方面,我们加大力气构建特色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积极营造和谐奋进的学校精神文化氛围,精心打造学校精神,激励人心;潜心创设和谐氛围,凝聚人心,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老师的师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另一方面,构建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为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营造初任教师快速成长的“学习场”

教师群体就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学校中构建教师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由初任教师和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教学领导等构成的教、研、训一体的组织。

首先,加强学习型学科教研组建设,把培育初任教师作为教研组活动的重点。在期初的教研活动策划中,把初任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教研组活动重点,为他们设计发展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中,大胆地让初任教师施展才华,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在期末总结中,有本期初任教师成长的成绩与反思,寻找来期解决问题的措施。学校对教研组长的考核,把对初任教师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初任教师在教研组定期开展的多样化的活动中,通过问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实现与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在教研组活动中,积极创生新老教师登台“亮课”机制,让初任教师大胆“亮课”,敢于让初任教师“发言”,敢于让初任教师评“老”教师的课,敢于让初任教师“失败”。对见习期满的初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以“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异构”“多人同课同构”“跟踪式听课”等为主要形式的课例研究。这样,把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研究方式聚焦于课堂教学实践,在初任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研究中培植教育理论,培养初任教师的学科教研能力和方法。

其次,发挥学科备课组功能,为初任教师引源头活水。学科备课组是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初任教师在备课组教学研究活动中得到发展。通过集体备课,他们在资源的共享中提升了专业水平,在相互交流中强化了自我反思,可以说,集体备课是提高初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一条捷径;通过沙龙式研讨活动,让初任教师在无拘无束的交流中主动参与、自由发挥,通过充分的讨论,畅所欲言,展示才智,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引发思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通过专题研究,使初任教师真实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在成功与受挫中品尝到提升的乐趣,在实践与操作中培养了教科研素养,有效地促进了初任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孕育出教学智慧;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把初任教师课堂教学会诊与“磨课”结合,让初任教师在磨砺中发展;通过对初任教师的课堂观察诊断,集体为初任教师课堂教学把脉,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而改进了初任教师课堂学习、追求内在价值。可以说,备课组已经成为了培育初任教师的沃土。

三、差异性培养,成就个性鲜明的教师

差异性培养,即根据初任教师的不同需求、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首先,初任教师到校一月内,学校初任教师工作小组就利用各种机会,全面接触初任教师,通过听、看、交流,对初任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情感、个人特长爱好进行全面掌握,分析其长处和短板,掌握初任教师专业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培养计划。其次,与初任教师共同制定适宜的个性发展目标,一方面,帮助初任教师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帮助初任教师量身定做制定发展规划,包括三年成长规划和学年规划。再次,对不同需求的初任教师群体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式,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短板培训,使初任教师掌握教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帮助初任教师提高综合素养,突出个性特长,强化专业优势,使之尽快地成为一个个性鲜明的教师

四、构建多元评价激励机制,唤醒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初任教师的快速成长需要充分激发其主动发展的内驱力,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从而唤醒初任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

一方面,学校为初任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学校开展一年一度的初任教师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学基本功竞赛、青年教师演讲赛、青年教师才艺大赛、青年教师读书比赛等;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学校总是推荐初任教师前去参与;教师实行竞争上岗,学校总是把初任教师放在特殊的位置,让其3年内教完一个循环段,让初任教师从中体验到成功感。

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多元评价的导向、诊断、解剖与激励的功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手段。为此,学校重构了教师分层评价体系,在初任教师这一块,在评价对象上,采用了评价个体与评价团队相结合,即将对初任教师的评价与对指导教师的评价、对备课组的评价、对教研组的评价挂钩;在评价时效上,建立了成长过程评价与合格教师认定评价相结合,即每期对初任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作为进行评价,每年的初任教师成长档案袋评价,三年后的初任教师认定为合格教师评价;在评价方法上,采用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主体上形成自评、互评、管理人员评、学生及家长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主体机制;在评价过程中,对初任教师专业成长进行分析、诊断和目标引领;在评价结果的使用上,每年评选一批“教学新秀”,三年后认定一批“合格教师”,并作为晋职晋级、评先选优、外出参观考察学习的依据,同时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

第6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策略;收获及反思

一、教学工作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面临着应试教育包揽一切的现象,学生变成考试的机器、学习的机器,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该怎样发展学生个性,该怎样更加全面、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让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这也是我们在德育工作中的重点。我们在后来的班级管理中也逐渐发现可以利用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以为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服务。

二、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实施策略

(一)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最关键是要发现每一个孩子最强的一面,找到他们的闪光点,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的事情上,达到他们年龄可达到的卓越成绩。这段话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项目上表现或展示自己的特长优势,让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时,充分得到肯定。

因此,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袋,收集每一个阶段的成长痕迹,使他们不断地促进自己,追求自己更广阔的世界。高一初到学校时,我们就会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职业规划、学期目标、自我评价、三年成长生涯规划。同时,收集反映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最佳作品、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学习成果展示、作业佳作展示等等。凡是能体现自我精彩瞬间的都可以装订到成长档案袋中。中期、期末,我们会组织学生进行成长记录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到期末综合性评价。每次展示过后,学生都会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明确进一步发展目标,逐步发展学生的自省意识和能力。

(二)做好学生的自评和同伴互评工作

在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互评之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把全班分为9个小组,6―7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彼此熟悉了解,共同推选一位行政组长,主管本小组所有事务。然后对本组成员进行了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标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告诉他们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时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首先,学生要学会自我剖析,能明确自己希望同伴监督自己最需要改正的一项。其次,鼓励他们在小组中大胆发言,大胆剖析自己,审视自己的问题和不足。最后,选取小组代表成员发言,说出自己和本组在本周最需要改正的毛病,希望值周班委监督的一项。

同时,在每次小组讨论过程中,行政组长会把存在的问题如实记录在学习笔记本上,并随时提醒本小组成员改正。有时,也会及时把学生的优缺点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明显感觉到每次学生大胆剖析自己时,态度非常诚恳,给自己及同伴心灵带来了一次次的震撼。甚至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拖了小组的后腿,有极大的愧疚感,希望得到其他小组成员的原谅。被小组成员批评的同学并未记仇,而是很诚恳的道歉。所以相互纠错,承担自己的过错也增进小组的感情和凝聚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明白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承担责任感,我想这是今后身为公民最需要的一种品质。

(三)利用集体的教育作用,鼓励学生自我反省和为班级做出贡献,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利用每周的班会课,班干部总结班级整体的学习、纪律、卫生、操行得分情况。然后由综合评价优秀小组分享本周小组经验,让综合评价落后小组进行情况说明,后期如何改正和提升。主要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种机会,让他们自己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变得更好,怎样在克服困难和感受胜利喜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奋斗,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四)根据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精心思考给学生的评语,以真心燃起学生的希望。

每学期的学生评语,分为两项:一项是让本小组的行政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如实评价,第二项就是作为班主任的评价。每次我们都会亲自手写,如:亲爱的XX同学,我见证了你这学期的成长。从爱哭的孩子变得有责任有担当,有勇气,敢于直面小组的劣势;努力地带领小组成员从倒数三名变成前三,也为班级树立了一个“标杆”,你真是老师得力的助手。

三、综合素质评价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始终坚信着,他们不管多难教育,但他们毕竟是青少年,他们的内心深处一定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硕癯笥胝嫔泼啦⒋娴氖澜纭6这些世界必须是要在他们亲身体验中平衡。所以针对他们所犯过的错,我们总引导学生多学习,少批判,大家互学长处,长处越来越多,大家关系越来越融洽,班级就好管理了。同时,我们发现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都有提升,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敢于上台发表自己的感受。他们的心胸也都变得开阔,关系也变得和睦,同学之间也变得谦虚有礼,整个班集体充斥着正能量。

然而,由于班额较大,学生人数较多,作为教育者们,我们重点关注了差生,帮助他们循序渐进制定德行修炼目标。其他的学生交给小组行政组长和班干部共同监督完成,同时发挥科任老师的力量,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行修炼,完善德行修炼目标,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2.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快幼儿园素质教育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我县把教师培养的工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使教师了解前沿理论动态,拓展新的教育基础理论,扩大人文与科学领域知识面,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幼儿教育研究成果,研究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增强专业技能.形成园本化的课程特色和自身教育教学专长.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结合《幼儿园指导纲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教师迅速成长成熟起来.通过一年的培训,力争使每位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三、培养对象:

全县幼教工作人员,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四、具体工作措施:

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规程》、《纲要》、《幼儿园管理规范》、《幼儿教师行为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幼,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

通过以老带新结队子,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因此,我们把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作为培训重点.

加强教科研培训,提高教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教科研活动,展开教育教学的研究,学期结束围绕这一方面撰写论文和教学心得.

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

做好其他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后勤组做好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将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力争使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月份工作安排

2月

制定新学期幼儿教师培训活动计划

3月

组织幼儿教师优质课展评,

培训教师如何组织教育活动,备课、上课、评课.

指导青年教师活动

走出去、请进来教学观摩活动.

4月

幼教校长、园长培训

5月

幼儿教师舞蹈培训

6月

幼儿教师业务培训

7月

幼儿教师活动设计、论文评比.

8月

参加市暑期教科研培训

9月

保健医生、保育员、厨房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

专家讲座或外出参观学习.

10月

幼儿教师技能技巧比赛

11月

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12月

教师教学心得交流.

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范文2

一、情况分析:

1、年龄结构:在25岁左右

2、学历结构:大专100%

3、专业结构:90%

优势分析:

1、年轻教师学历层次较高,而且都好学,能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在提高学习.

2、年轻教师创新意识、现代化教学技能比较强,善于接受新信息、新事物,有非常大的挖掘潜力.

3、新教师有爱心、有活力、有冲劲,对工作的积极性非常高.她们能相互学习,积极的团队工作氛围正在形成.

4、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拜师,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珍惜外出学习何园内的各种学习机会.

5、教师资源比较丰富.

弱势分析:

1、非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0-2年新教师较多,实践经验严重缺乏.

2、对幼儿园一日环节的组织和实施缺乏相应的措施,对如何抓好班级常规比较困惑.

3、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和与家长交流的艺术,处理家长工作存在困难.

4、实践经验少,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

5、由于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不准,教师在集体活动设计中缺乏对活动价值的挖掘,不能很好地把握活动的重难点.同时活动内容缺乏新意,活动环节缺少联系性.

二、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

幼儿发展为本

的理念为准绳,依据幼儿园教师队伍培训规划,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专业成长为重心,聚焦课堂,切实提高教师的课堂教育教学的水平,促进新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培训目标

1、加强新教师师德修养,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师徒带教等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聚焦集体教学活动,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为研讨重点,提高教师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

3、采取有效培养措施,使我园新教师遵守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在专业理论、教育技能、班级管理等诸方面,做到熟悉本年龄段课程.

4、初步运用有效教育手段实施教学,班级管理基本到位,最终做到教学常规入门、课堂教学过关、教学能力基本达标.

四、具体措施:

__年新教师

培训目标:

1、加强新教师师德修养,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使新教师尽快发展成成熟型教师.

具体措施:

1、根据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制定自培计划,成立0年新教师成长档案.

2、通过参加县级新教师培训及幼儿园的自培活动,促使新教师尽快成长.

3、通过一对一跟班观摩、老教师经验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及自身的实践等,提高新教师的一日环节操作的能力.

4、通过每月的考核课及课后的交流和反思,提高新教师设计与组织实施的能力,同时使新教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5、加强周、日计划中各个环节的教学反思,提高新教师的反思能力和调整能力.

6、积极观摩其他教师的活动,并能大胆地反思和评课,鼓励新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和调整.

7、成立

老带新、新促老

组,运用网络等平台不定时地开展各项活动,分享经验,使新教师向成熟型发展.

8、鼓励新教师承担教研课、公开课等,在实践中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9、除了幼儿园集体的理论学习外,要求新教师自学各类专业书籍,结合实践作好学习笔记,每月两篇.

10、每月不定期地组织管理层、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对新教师进行听课指导.

11、创设机会,组织新教师阶段汇报展示活动.

1-2年成熟型教师

培训目标:

1、提高2-3年新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和各学科领域的组织与设计的能力,使自己更趋于成熟.

2、创设能者为师的相互学习氛围,开展技能技巧的自培和他培的活动,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具体措施:

1、通过培训活动,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为研讨的重点,提高教师开展集体教学活动的水平.

2、运用

优秀课例

等资源,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活动环节设计能力.

3、以

一课三研

同课异构

等方式,开展实践研讨活动,提高教师集体教学的组织实施的水平.

4、以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大胆的反思与评课,鼓励教师对活动进行反思调整.

五、活动安排:

八、九月份:

1、制定新教师自培计划

2、专题培训:《__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岗位职责,撰写体会

3、新教师学习活动

4、摸底课

十月份:

1、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成立新教师档案袋.

2、汇报课

3、专题培训:学习《纲要》

4、新教师学习活动

十一月份:

1、汇报课

2、专题培训:案例

3、新教师学习活动

4、新教师自查反思

十二月份:

1、专题培训:《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

2、汇报课

3、新教师学习活动

元月:

1、专题培训:机动

2、汇报课工作计划

3、新教师学习活动

4、教师培训小结.

学习内容:

1、岗位职责、职业道德培养、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

2、业务技能方面:如教学活动设计、技能技巧培训

第8篇

“思想”

思想引领下的发展,才是充满创造性的发展。

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影响终身。

德育始于关怀,学习源于兴趣。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

安全不保,谈何教育?质量不高,哪来尊严?

爱,不仅是关心,还意味着宽容、尊重、信任、理解。

个性是学校文化的基因,特长是学生成功的基石。

人格是最高的学位。

与经典为伍,与名人交流,与高尚对话。

建立教师的专业尊严,享受永恒的事业乐趣。

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一片绿洲。

这是开发区中心小学自开办之初就开始要求全体教师领悟并努力践行的十条教育观念,可谓该校的“思想”。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年轻的开发区中心小学走出了一条智慧与趣味共生的创造性发展之路。开发区中心小学校长唐从彦认为:“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除了用必要的制度予以规范之外,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观念在起作用。”为此,该校自开办以来一直强调民主与科学这一现代学校管理的核心理念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贴近学校实际的管理思想,即“计划先行,制度管事,思想管人”。建校初,该校领导班子群策群力,形成了《开发区中心小学2008―2011年学校发展规划》和《开发区中心小学学校章程》,并确定了每个学年的发展主题:2008学年是“管理与学习年”,200年是“质量与课程年”,2010学年是“服务与品牌年”,2011学年是“内涵提升年”,2012学年是“课堂改革年”。该校还有一部管理的“宪法”,即《开发区中心小学质量管理手册》,这本手册涵盖学校章程、基本制度、规范性制度、程序性制度、奖惩性制度、评价性制度、学校质量与服务承诺、教师承诺等三十个大小文本,保障学校日常工作的有序、有效。

要让学校持续成长,就要通过创新提高管理效能。管理应该如何创新?经过思考与实践,该校成功实施了三项改良:一是取消了传统的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设立教学与质量管理室、学术与课程开发室、信息与服务室,目的在于调整和更加明确处室功能,淡化管理,强化服务,让行政从事务中解放出来。二是分权和最大限度授权,赋予年级组长更大权责,比如原属教务和德育处的临时调课、学生管理、学校日常工作落实等等,都划归级组长,意在提高管理效能和全员的执行力。三是全体行政实行分线管科跟级蹲班制,扁平管理层级,让行政与科组班级时刻在一起,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究竟要办什么样的教育,育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每一所学校都要直面的问题。开发区中心小学的回答是:“尊重生命,培养习惯,张扬个性,创造未来。”为此,该校确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两种好习惯,一样棒特长,一律优成绩”,并通过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和“学生成长伙伴制”加以确保。“导师制”要求每个教师联系3至5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针对性、个性化和亲情化的教育引导,使教师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兴趣特长的发掘者、生活困难的扶助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伙伴制”要求学生间自愿结成成长伙伴关系,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勤奋学习。

“思想课堂”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唐从彦十分推崇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尔的这句名言,在他看来,思想是人最伟大的力量,教师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经过检验正确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思想独立、人格独立、思维活跃。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意义。而教育的现实却是,课堂教学中华而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他曾在学校做过深入调研,结果发现不少教师缺乏思想,课堂充满了随意性的环节,教学纯粹是基于自己所受教育的经验。基于此,他提出了“放飞心灵,用思想聚焦课堂;追求卓越,以行动成就生活”的响亮口号,率先引领全校走上了探索“思想课堂”之路。

正是在思想课堂理念的引领下,开发区中心小学确定了六个专题着手研究,推出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提出了“激趣明标,先学后教,交往互动,当堂训练,拓展延伸”的20字教学结构模式,举办了教学开放日、示范课观摩、专家报告等活动,每周开展集体备课,推行“中心发言人”制度,走出去学习,请进来研讨,让课程走向精品化。同时,该校还大力推行“课堂教学十项要求”,推广“五步教学法”,启动了“课堂教学三步走”工程,切实践行新课程理念,努力打造思想课堂。通过思想课堂的引领,该校课堂有了积极的变化,出现了“四个增加和四个减少”:目的性增加了,随意性减少了;活动增加了,讲解减少了;手段增加了,乏味减少了;思想性增加了,盲目性减少了。成绩随之而来,冯丽芬、李秋香、梁冬冬老师分别夺得市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尹宁波、王树志、周锦文、杜娟等十几位老师获得区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五个精品课程获市提名奖,七个精品课程获市入围奖。

思想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思想的学生,但着眼点是培养有思想的教师。为此,开发区中心小学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了不同的成长平台。

青年教师成长营档案

目 录

基本情况

1.教师信息表…………………… 1

2.个人成长发展目标 ……………2

校本教研

3.教研活动………………………4

4.培训活动………………………7

5.教学设计、实录、反思…………48

6.读书心得、论文撰写 …………77

培训考核

7.学习成绩表…………………100

8.年度考核评价表……………103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开发区中心小学一青年教师的成长营档案。在这厚厚的百来页的档案中,生动地印证了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轨迹。这个“青年教师成长营”是针对学校年轻教师占主体、急需提升的校情而成立的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在开发区中心小学,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9岁,学校三分之一的教师是刚刚踏上讲台的高校毕业生。成长营开展“观念碰撞,经验分享,案例解剖,实践体验”四个模块菜单式培养活动,主要引领三方面的成长:一是班级管理,二是教学管理,三是个人成长,实现“一年合格,二年提高,三年成熟”的成长目标。

除了青年教师成长营,开发区中心小学还开展了“青蓝工程”,开设了“名师工作室”。青蓝工程采用一对一师徒结对的形式,从教学、管理、师德等方面,由师傅手把手地教徒弟成长。名师工作室则以课题为载体,推动名师的价值提升和示范辐射。同时,学校还积极提倡教师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推动教师慢慢学会思考。

第9篇

一、盲目的“拉郎配”

学校决策者通常采取行政管理模式,不管新老教师愿意与否,恰当与否,都使用“拉郎配”的方式,把新老教师配在一起,制造出领导心目中的“青蓝工程”。结果导致了师傅不愿教,徒弟不愿学的结果。

诊治药方:双向选择,尊重自愿

“青蓝工程”的结对过程应该是主体自主、双向选择的过程,领导层不应该使用行政权力,强制组合。因此,学校应尊重新老教师的意愿,双向选择。在选择带教老师时,一方面应多遴选肯教的老教师,让青年教师自行选择师傅;另一方面要多加考虑教师的性格特征、个性差异、个人意愿,以及在教学风格、为人准则上的相似性、包容性,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双方意愿、双向选择,最后自行搭配,然后上报。在制定带教计划时,师徒应根据自身的教学进度和教学需求,制定出比较符合培训指导和要求的计划。只有这样,双方团结合作,共同努力,“青蓝工程”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马赛克现象

马赛克原指一种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它将特定影像区域的色阶细节劣化并造成色块打乱的效果,因为这种模糊看上去有一个个的小格子组成,便形象地称这种画面为马赛克。现指为达到某种消极的目的而进行表面的合作。“青蓝工程”在某种程度上容易形成马赛克现象。如,有的老教师为评审荣誉,由于有指导青年教师的要求,才肯亲自“挂帅”;因为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被老教师指导才可以出师,青年教师被迫“拜师求艺”。他们彼此之间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师徒关系”,他们的教与学貌似合作、实则独立,其结果也就造成了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没有实质性提高,依旧“青黄不接”。

诊治药方: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学校应重新认识“青蓝工程”的出发点,要进一步完善“青蓝工程”的考核、评价机制,以此调动师徒双方的工作积极性。包括:1.实行指导老师间单向评比制度。在所有结对的指导教师间,根据师傅带徒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优,评比的结果同个人的荣誉称号评比、职称晋级、职务晋升相挂钩,这就引导师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在指导教师间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2.实行师徒间利益捆绑制度。把师徒利益捆绑起来,对“青蓝工程”效果进行考核,如,教学过程捆绑、物质奖励捆绑和精神捆绑,让师徒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师徒走出“同行是冤家”的死胡同,共走双赢之路,获取结对效率的最大化。

三、同行是冤家

很多学科的教师都有这么一个思维:同行是冤家。这个思维对“青蓝工程”的影响也较大。具有这种思维的人,他们通常能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处,但处处防着本学科的教师;可以毫不吝啬地指导其他学科教师适应教学与班级管理,但对本学科教师一丁点指导也守口如瓶;对本学科教师的进步恨之入骨,但如果本学科教师受到通报批评却暗自高兴。如果这样的师徒组合在一起,“青蓝工程”效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观点的产生与教师考核竞争、心态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教学管理过程中难以化解的矛盾。

诊治药方:避开考核,或降低压力

避开考核指师徒搭配时,可以自由选择不同年级或本年级不同层次的教师搭配,该方法能有效地避开双方的考核压力。降低压力指学校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考虑到适当竞争的同时,也尽量给出一定的弹性,不要有动辄就开除教师,奖金差距十分悬殊等这样的条款,让教师在较为和谐的环境中,共同帮助,共同协作。

四、理解偏差

有些学校或师徒双方认为,“青蓝工程”就是师傅带徒弟,施教者是师傅,受益者就是徒弟;在这种师徒关系中,师傅就是权威,徒弟就是“弱势群体”,是老教师或优秀教师帮助、教育的对象,要以被决策者、被发展者的身份接受权威者“导师”的教导;把“青蓝工程”的意义定位在“使青年教师迅速成才”这样的认识上,“青蓝工程”是对青年教师的施舍,而对于老教师或优秀教师则是奉献和付出。

诊治药方:对“青蓝工程”的意义进行重新认识

学校或师徒双方有必要对“青蓝工程”的意义进行重新认识,要把“青蓝工程”的意义上升到办好教育的高度。其实,年轻教师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他们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思维活跃,工作热情高,对教育教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通过结对,不仅可以让青年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尽可能地少走弯路,还可以使师徒双方在思想、信念、态度等方面,充分交流、共同促进,达到师徒相长,优势互补,从而也为老教师在专业提升和教学理念更新方面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五、形式主义

“青蓝工程”在有些学校往往“走过场”,有头无尾,流于形式。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大张旗鼓搞“青蓝工程”仪式,发聘书、签协议、拍照片等,忙得不亦乐乎,过后却没有进行检查、督促,师徒带教工作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诊治药方:重视过程,关注效果

学校领导要重视“青蓝工程”这种传、帮、带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要把管理落到实处,重视每个过程,关注过程管理,落实结对双方的责任。建立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保证“青蓝工程”顺利实施、确保质量的有效措施。如,师徒双方根据学校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好“青蓝工程”计划、带教协议及其分阶段发展规划,让师徒双方明晰各自的责任及阶段目标;建立“师徒工作常规”制度,如,师徒合作备课,徒弟上课,师傅听课、评课,师徒理论学习等;建立“师徒成长档案袋”,详细记录和整理收集师徒之间活动情况和活动成果资料;建立“师徒成果汇报”制度,每学期向全校作一次师徒工作成果展示汇报,师徒合做,师傅指导徒弟上一节展示课,课后师傅点评;建立“青蓝工程”考核制度,带教阶段结束,由学校根据各项指标进行考核,以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不仅考察终端性结果,而且更注重过程性的成果,形成综合性评价;建立“师徒奖励”制度,通过综合性评价对进步突出的青年教师和带教成效显著的老教师,学校将进行物质与精神奖励,在评优、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同时优先为师徒提供共同校外的各种学习、交流、展示机会等。

六、“克隆现象”

各学校在“青蓝工程”活动中,绝大多数师徒还遵循“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教师观,师傅是“亲本DNA分子”,对徒弟进行指导;徒弟是“子代DNA分子”,复制师傅几乎所有行为,没有自己的东西,徒弟的学习只是一种被动的复制过程,青年教师的个性将慢慢地被扼杀,创新的火花将渐渐地熄灭。长此以往,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也将在复制中浇灭。

诊治药方:博采众长,鼓励创新

新课程背景下,“青蓝工程”实施过程是师徒内在精神力量被激发,共同走向成长、共享精神快乐的生命之旅。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下,师徒双方彼此相互学习、相互启迪、相互分享、相互促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领导层要做到:1.学校要打破传统“新老结对”的定势思维,要“优新结对”,挑选优秀教师做年轻教师的师傅,以避免陈旧的教学观念同化新教师。2.遵循“学学半”原则,实现师徒互动、教学相长。“学学半”一词源自《尚书》,它的意思是教别人,自己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也就是说,师傅的教和徒弟的学是相互促进的。师傅在教学和指导徒弟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这时,如果师傅能向自己的徒弟请教或者和徒弟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形成双向互动,不仅徒弟会有进步,师傅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指导水平也能得到提高。3.要勤学善思,博采众长。青年教师的成长有赖于师傅的帮助与指导,更有赖于自己的勤奋学习和不断思考。作为徒弟,要在师傅指导的基础上,广泛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要多听名家上课,多听名家讲座,多向同事请教,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见解,才能和师傅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10篇

田国安:郑东新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城市新区,随着“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十年建新区”目标的完成,郑东新区的规划正一步步落实。我们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到“十三五”末,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均衡化。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教学条件、教学手段,去改进和完善教育,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国际化就是我们要培养有国际情怀的学生,我们绝不能做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均衡化就是无论是建成区域还是农村区域,都要做到一体化发展。目前,我们郑东新区还存在校际差别,我们的策略是“提强、扶弱、促中间”,实现郑东新区教育整体提升。

我们希望通过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均衡化,为我们的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这就是郑东新区未来教育的蓝图规划。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您做过老师,当过学校管理者,现在又是一区的教育主管者。如今回头看,德育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田国安:您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恰恰是我经常在思考的问题。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党的十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中心意义就是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说德育工作是教育的灵魂,非常重要。一个人不只要有才学,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品学兼优”。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格、铸造灵魂的最佳时期,可以说,加强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遗憾的是,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德育不被重视、德育效果不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目标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德育内容过于教条,缺乏时代性;德育方法过于简单,缺乏针对性;德育评价相对滞后,缺乏科学性;德育工作浮于表面,缺乏实效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教育自身的原因。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研究和改进。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您找到开启未来德育的钥匙了吗?

田国安: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德育工作必须在内涵和外延上有新的拓展,在方式和策略上有新的改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新的突破。这些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寻找能破解德育困境的钥匙。不能说找到了这把钥匙,只能说我们从理念和实践层面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收效。

我们认为德育不是枯燥的说教,也不是冷冰冰的规范守则,它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像阳光一样温暖,自然、和谐、温馨、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它的属性。由此我们想到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我看来,绿色发展强调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蕴含的是简约朴素、返璞归真的自然本色,彰显的是公平公正的文化环境。这与我们对德育工作的诉求恰恰不谋而合。

绿色德育,不是生态环境教育,而是在德育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德育工作,就要创造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空间,给学生一个无公害的绿色教育,让绿色成为学生精神成长最美的底色。让德育回归生命的原点,回归学生真实的生活,才有可能实现拓展每一个生命的美好愿景,也才有可能使德育呈现出勃勃的绿色生机。目前,我区以创建绿色学校为依托,围绕绿色德育的理念、方法、途径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正在努力构建绿色德育体系。

: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实施绿色德育,在课程建设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田国安:课程是撬动学校教育与儿童未来的杠杆,加强课程建设是我们实施绿色德育的核心所在。近几年,我区一直致力于校本课程德育化与学校德育校本化的整合,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选择,让课程成为学生对接社会的桥梁,让学校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我区各中小学以绿色德育理念为引领,在构建和实施德育课程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比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开发了“最好的教养”德育课程,昆丽河小学研发了《博雅读本》校本教材,商鼎路第一小学开发了“好习惯课程”,通泰路小学构建了“雅慧教育”德育课程体系……各校所开发和实施的德育课程,很好地践行了我区以自然、和谐、活力、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德育理念。

此外,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各个学科内实施德育。其实,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融合进去很多德育的元素和内容,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比如说,物理、化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的非常好的教材;我们的数学,是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教育的最好的教材;语文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好的教材;地理,则是实事求是观的教育……这些德育内容通过我们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无声地就把我们的德育融进去了,效果非常好。

实施绿色德育,在课程建设方面,我认为关键要做到基于核心素养,回归育人本位。课程开发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努力开发、整合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德育资源,尤其是本土、本区、本校的德育资源,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切性。课程实施要以满足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不断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在您看来,绿色德育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学生?

田国安:郑东新区的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有到这里购房置业迁入人员的子女,有拆迁安置村村民的子女,还有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学生个体都差异较大,这就要求我们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

我们希望从郑东新区学校走出去的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阳光的心态,积极向上,不懈进取,奋发有为,等等。但是这不是说要取得多大的成就,但首先他该是一个合格的公民。

:评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挥棒。判断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在您看来要看什么?

田国安:目前,高考依然存在,或者假定高考不存在了,教育质量依然是中心内容。判断教育好坏的最根本的标准,即是不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话虽有点空但是一句实话。人才具体构成很传统也很现代,一是你必须要有做合格公民的基本知识文化水平,最起码每门课都要考及格分,这是基本的知识储备。二是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成就好未来。三是要有健康的身体,也讲“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强调身体的重要性。四是要有服务他人、奉献他人的意识。

评价引导着学校的办学行为、方向、目标,我们一定要用科学求实的方法来评价学校,将学校办学引导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贵区很多学校都非常注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里面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安全问题。您担不担心安全问题?

田国安: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具有唯一性,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在校内以及校外的安全问题,这是责无旁贷、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孩子的安全问题就停止了一切社会活动;相反,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校外活动,来锻炼我们的孩子。因为孩子不但要有知识、有能力,还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要做一个封闭的人,要做一个开放的人,这是我们教育应该有的理念。我从来不反对这些实践活动,但是有一条:一定要确保安全措施到位,严密组织,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绿色德育实际上就是面向未来的有质量的德育。现在贵区学校硬件条件已经很好,落实绿色德育,关键在软件、在优秀的教师队伍。在您看来,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应该什么样?

田国安:我始终认为老师干的是“良心活”。我在不同的场合都和我们的老师讲,一个人总要做点事情,其根本原因就是要有自己的价值体现。老师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把我们的孩子培养好、教育好,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好人生基础。在我看来,一个优秀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无私奉献的爱心、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做老师的前提和条件,却不是唯一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师德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只有教师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力量,才会受到他们的尊敬与爱戴。

我去一个小学调研,这所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听说学校四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上英语课,英语成绩都很优异,我就和这个英语老师座谈:“你的学生从来不参加培训班,到家之后也没有家长监管学习,学习成绩为什么会这么好?”他说:“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如果学生学习英语有困难,我就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进行补习,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成绩。”这说明什么呢?第一,这个老师有很强的专业能力;第二,这个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感动了学生,使他们爱上了英语学科,成绩才会越来越好。所以,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以及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教育行政部门一个重要职责是为教师成长搭台。贵区作为一个新区,教师年轻化,一方面有活力,另一方面教育教学经验少。那么,该如何发挥年轻教师的优势呢?

田国安:绿色德育追求活力,只有有活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活力的学生;同样,只有有创造力的教师,也才会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年轻教师虽经验欠缺,却善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有非常活跃的思维和敢于尝试的勇气。要发挥年轻教师的创造力就要给年轻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好的学习条件、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第一,靠自我。一个教师无论走上工作岗位多长时间,一定要不忘初心,坚持学习,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升华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教师虽然物质上清贫,但一定要做一个精神上的富有者。第二,靠规划。我们郑东新区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多长时间做一名合格老师,多长时间做一名优秀老师。人生如果没有目标,那么他前进的速度是慢的;有了目标,尽管不见得一天内就能实现,但终有实现的一天,这就是所谓的“不见其增,日有所长”。第三,靠典型。郑东新区建立了若干个校长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各类工作室的建立,为教师的成长发挥了引领和辐射作用,我们号召全区的老师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教师发展是个多维度、有梯度的系列性工程,郑东新区教育的发展要依靠一支勤于钻研、善于合作、敢于创新、精于反思、勇于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我们永恒且重要的课题。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家庭也是孩子德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没有家校的一致性,绿色德育就成了空中楼阁。而贵区学生家长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素质相对不高,教育能力也有所欠缺,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田国安:一说到教育,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学校,想到的是老师,唯独没有想到家庭,想到家长。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学校,固然是孩子受教育的主渠道,但绝不是唯一的渠道。我们要实施绿色德育,就要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我们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我们人才成长的摇篮。我们郑东新区的家长,确实有一部分对我们的孩子是不关注、不重视的,对学校的教育也是不配合的。但是,也存在另一种倾向,即过度的关注、过度的重视,这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过度的关注和重视会给我们的孩子或者学校教育带来非常大的压力。这两种倾向都需要纠正,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来培养好我们的孩子。

我们提倡家校共读,就是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书活动,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共同成长;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微信群等,加强学校和家长的沟通,使对教育不重视的重视起来,过于重视的宽松下来,形成家校的互动、互助、互补;同时,我们也积极利用社区平台,我们很多社区提供“四点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放学后写作业的地方,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家校社携手,才能为孩子们打造出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第11篇

【关键词】 青年教师 英语 专业发展 培养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和教育部门都能够本着"为教师的终身发展"的理念,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和实验,综合归纳有以下一些做法:

1、以区域教育部门作总体规划,对区内所有或部分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培训或指导。

要求教师拟定自身专业发展目标并设定具体实施方案,定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评价,通过教师完成自身所定发展目标的过程来提高教师学科和教育专业素养。其优点在于能大规模地面向全体或大部分教师实施专业发展试验,使大面积的教师得到参与并取得进步。不足的地方在于实施过程中很多的内容和方法都是"一刀切",强调统一和齐步走,教育部门和教师、学校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之间缺乏多向的交流,对于不同个性的教师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2、以学校为培养基地,结合校本培训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这种做法一般是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去制定计划和落实工作的,形式多为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知识、聘请有关专家开专题报告会、教师之间开一人一课、或让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上进行实训等。这些方式虽然能顾及到每个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对于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就不管用了。特别是部分边远山区学校,学校资源比较匮乏,每个学科科组成员不多,在缺乏交流的情况下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3、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实际操作的研究的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实验-反思-再实验-再反思的过程中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这样的方法可操作性强,基本上属于"单干",但因缺乏理论和经验的指导,往往会导致教师"当局者迷",不知正途而走偏了方向。

二、T-L-R专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虽然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有一点是需要明确的,那就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主战场依然是在课堂。离开了课堂教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经过充分的论证和思考,尝试采用校际间"TLR"的模式来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其具体做法可以概述为:在区内师资比较好的学校挑选出部分名师,同时在区内其它师资比较薄弱的学校选取部分青年教师作为名师的徒弟,师徒成立专业发展协助小组,名师对徒弟实施全方位的"贴身"的指导。

1、T是"Teaching","Teaching"的中文意思是"教"。

这里含有两个层面的意思,首先是指名师"教"徒弟,名师,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理论、教学经验等方面都是较出色的教师,他们能给徒弟提供示范和指导。名师把自身最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传授给徒弟,这些直经验的体验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另一个层面的意思是指名师和徒弟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围绕着课堂的"Teaching"来展开,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主战场就是课堂,名师和徒弟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点就是要落实到课堂的教学,青年教师的提高首先就应该是表现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2、L是"Learning",它的中文意思是"学"。

这里的"Learning"与上面的"Teaching"一样,也包含有两个层面的意义。首先是青年教师要学习名师的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机智和教学技能。通过观察名师的课堂行为,观察名师的上课手法,了解名师在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然后通过"听-看-品-悟",把名师好的教学方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上。另一个层面是指青年教师要在试验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考虑到教师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是影响教师教学的直接因素,教师除了考虑自身的"Teaching"以外,更应该要随时关注学生的"Learning"。

3、R是"Researching",中文意思是"研究"。

它是整个"T-L-R"模式的核心,是在"Teaching"和"Learning"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行为,是教师产生感悟的主要阶段。众所周知,名师的教学内容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和与学生交往能力等都是综合能力,这些缄默知识和实践性智慧是无法传授的,再如教师具有敏锐的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面临对象实际和情境及时作出决策的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使学生积极学习、追求创新、愿意进入心灵对话的魅力等。名师只能意达而不能言传,青年教师也只能感悟而不能照本宣科。这就需要我们的名师和徒弟主观上都积极融入到一个好研究好反思的氛围中去,让自身在研究中不断成熟和进步。可以这样说,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就不可能感悟出教学的真谛。

以上三个因素构成了"TLR"模式。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缺了任何一个因素,教师的专业发展都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试验过程中必须让三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试验效果的最大化。

三、通过TLR模式的具体操作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TLR"模式目标定位为两个方面。第一是青年教师的素质性目标,即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学科水平。第二是提高青年教师综合素质发展性目标,即要求所有青年教师两年内成为合格教师,三年成为区内骨干教师。我们根据目标制定了青年教师的素质培养指标内容,从不同层面对青年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过程具体实施为以下一些内容:

1、落实三课。

三课包括师傅的示范课、徒弟的展示课以及师徒面对全区以上范围的汇报课。每位师傅在试验开始的一个月时间内要亲自为徒弟上各种类型的示范课,包括新授课、练习课、讲评课等。而且要对徒弟展示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反思的整个教学过程,务求让徒弟对师傅的教学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徒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解或疑问时师傅要给予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徒弟经过一个月的带领后就开始练习上课了。师傅要对徒弟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要对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把好关,徒弟课堂教学所用教案必须由师傅在课前认真审查。每两周师傅至少要听徒弟授课的一节以上,这样的辅导与被辅导关系要保持不少于2年。每学期师徒每人还要求在区级以上的教研活动中承担不少于一节的公开课,而且要承担一次教研活动的主讲人。

2、实行徒弟过关制。

青年教师要在试验成长过程中过三关,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学科研关。为此试验小组制定了试验教师专业教育能力评价表,作为每个阶段徒弟验收过关的标准。师傅要据青年教师现有状况,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经常对徒弟开展随堂课、推门课、跟踪课、展示课的检查和测评。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师傅要从备课本、作业本、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论坛、论文、课题研究、班级管理、辅导学生等方面对徒弟进行综合性展示和评价,检查徒弟各方面进步情况。而试验阶段结束将由区教研室通过展示课对师徒进行检查和测评。

3、加强管理,重视培训,严格要求。

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记录青年教师成长过程。对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的所有工作的原始材料,包括教案、教学过程录像、教学反思、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教学专题总结、论文获奖证书等,都进行定期的收集、整理和分类,根据所得材料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修正改试验过程中的方法和策略,为试验的阶段性调整和总结提供科学的依据,使试验的效率得到提高。

四、TLR模式的创新特点及推广价值

通过试验的实施,我们得到了很多收获。首先,解决了我们部分学校由于师资比较薄弱而无法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困难。校际间教研有效地解决了单一的校本教研教师积极性不高、参与面不广、参与度不强及水平有限的现象,避免了教学研究的低层次重复。其次,实现了校际教研和校本教研的优势互补,确保了同地区内校际间教研交流的有效性。通过校际间师傅与徒弟间共同的备课、上课、评课活动,让青年教师听取来自不同学校同行的意见,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谋求共同提升的目的。最后,试验的初步成功为我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随着试验的不断深入,试验小组也根据教师和学校的需要,不断对试验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现在试验小组里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已经成长市、区骨干教师,甚至由原来的徒弟变身成为师傅,在区内广收徒弟,开枝散叶,试验效果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五、结束语

众所周知,更新观念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前提,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而不断学习则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根本保证。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是我们这次试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应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为教师的发展搭建不同的平台,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的同时,也要吸收青年教师的新思维新方法,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心理学》――章至光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12篇

 

为满足长三角商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对国际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3年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经过六年的建设与发展,2009年该专业被评为常州市职业学校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由于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明显,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改革示范学校重点专业,2015年被认定为江苏省五年制高等教育品牌专业。培养服务于长三角经济发展,具备扎实的国际商务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能适应进出口企业和其他商贸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单证操作、跟单及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则需构建一套以岗位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在专业发展的前期,与大多数职业院校一样,也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脱节

 

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部分教材内容陈旧,结构松散,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发展。课堂教学依然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忽视职业标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多以文字表述为主,缺乏具有企业职业标准的案例教学情景分析,这样的内容编排不利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造成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毕业生上岗之前,企业还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岗前培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究其原因,在于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之前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脱离,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脱节。

 

2. 教学过程与实践业务相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实训模式陈旧,缺乏吸引力。表现在以学科知识为主的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与机械、自动化和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相比,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明显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实训课程设置较少,且实训时间短暂,难以保证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书本上的,但不是企业实践所需要的;教师缺乏专业实践操作经历、经验,所教的主要是理论知识,不是实际技能;实践性教学多数在校内实训场地进行,往往借助于场地现有条件和仿真软件,造成教学过程与企业真实的实践业务相脱节,制约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3. 专业教师实践技能缺乏

 

在师资力量上,由于多数专业任课教师毕业于普通本科院校,从毕业学校到任教学校,没有在企业进行实践的经验,所以上课多以理论讲解为主,实践技能缺乏,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严重。大多数专业教师没有从事过实际相关工作,仅仅是对理论性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而对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流程的了解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这就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

 

4. 校内实训基地实用性缺乏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校筹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依据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和专业课教师的基本认知来完成,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主观性强,缺乏企业、行业提供的先进理念。企业作为建设主体的缺席,使得校内专业实训室不能很好地按照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要求进行建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大打折扣。

 

二、提高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1. 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创新

 

第一,务实调研,重构人才素质目标。在参考行业专家的建议和企业一线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国际商务专业通过每年一次的市场调研,顺利完成岗位(群)能力分析,重新确立国际商务专业的“五个一”人才素质目标,即“掌握一项熟练的单证技能、书写一笔漂亮的商务签名、会说一口流利的商务英语、练就一套高雅的商务礼仪和掌握一个自如的沟通技巧”,并且每项技能都开设有相对应的课程来进行支撑,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和行业实际。第二,科学论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经科学论证和多方调研,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委员会构建起“能力核心、课证融通、双轨双导”思路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国际商务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引入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将课程学习与资格证书考取相融通,真正实现课程与考证的对接,增强了课程教学的实用性。第三,链接产业,构建“基础+方向+依托”课程体系。在进行调研分析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以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类别培养为方向,以相应行业(产业)为依托,构建与专业岗位群类别相对接的“基础+方向+依托”的课程体系,并完成国际贸易实务等十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及设计。第四,行业对接,定制职业化课程资源。经过两年努力,开发出一门校级优秀课程和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此外,通过校内外合作开发制作“报关单填制”技能教学视频,独立开发四门特色项目教材。与中国宗泰商务公司进行合作,开发完成“商务礼仪”网络课程并投入实际教学;与常州龙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商务网站和“笑遨商海”电子刊物。第五,引入权威,改革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为了使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更加完善、科学,在校企合作专家库中,精心挑选宽领域、跨专业、多层次的专家,组成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定期交流,及时了解各方反馈。委托专业的第三方公司“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市场调查,将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工作成效等第一手资料纳入评价指标。

 

2. “双轨双导”,组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团队

 

通过务实调研,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合作企业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创新,开展“双轨双导”课程实践活动,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效更加明显。所谓“双轨”是指新的课程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不但包括学校课程内容,而且也包括企业课程(含行业标准)内容;所谓“双导”是指课程的授课教师也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师傅双方组成,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教学,企业师傅对学生进行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意识培养的教学。在企业师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校教师要全程陪同,使“双导”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校企双方共同开设“电子商务运作”课程,由企业人员与学校老师组建“教学做合一”教学团队,根据电子商务运作的工作内容与专业基础知识共同制定课程标准、编写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编写配套教材《电子商务C2C网店运营》、开发PPT和微视频,形成教学资源库。在校内共建营销经理工作室、在“财富梦一条街”共建商务推广中心等实训场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校内校外共同开展课程实训和学生创业指导。“双轨双导”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落地,并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双轨双导”机制的有效运行,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岗位,而且也为他们打通了就业通道,很多学生由于表现出色,还没有毕业即与实习企业签订了就业合同。“双轨双导”的实施,实现了学生与学徒对接、教师与师傅对接、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对接。二是“双轨双导”机制的运行,实现了教学环境开放化,学校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实现了教学任务与工作任务的有效对接,教学过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实现了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的课业成绩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评定。“双轨双导”使学校受益的同时也服务了企业,实现了校企双赢。

 

3. 外聘内培,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外聘内培,打造商务精英之师,培养专业带头人。外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孙国忠副院长担任兼职专业带头人,选拔本校两位教师作为校内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充分发挥校外兼职专业带头人和校内专业带头人“传、帮、带、引、领、授”的作用,借助专业带头人带动5位骨干(双师)教师成长。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大赛,主持参与课题研究,深入企业实践等渠道,不断提升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打造一支善教能研的优秀团队。两年内,共主持省级课题6项,主持或参与市级课题3项,主持或参与校级课题15项,9人次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第二,凸显专长,全面提升团队水平。通过“外聘内培”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培养15名“三特(特色、特技、特长)”教师,同时,建立了10名企业行业技术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动态资源库。依据专任、兼职教师自身特点,确定三年成长规划,全面展开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个性化培训,凸显专业教师自身特色,提高团队整体水平。第三,各取所长,培养商务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专门化、专长化”成长,学校组建课程专门化方向的教学团体,启动并实施师生共同成长工程。将每门专业课程设计成若干模块,每一模块由一个专长型教师负责教学工作,促使专业教师在这个模块方面有“特色、特技、特长”。师生共同成长工程让学生得到了“大师”级的指导,学生收获到更为专业的学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与就业产生了提升效应。

 

4. 充分调研,创建新型教学工场

 

第一,立足需求,拓展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专业方向发展的需要,新建或改造完善5个校内实训场地,让功能升级;立足需求,完善拓展5个校外实训基地,让效能提升。通过完善、扩展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相关商务活动的认知实习、课程短训、综合项目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基地。第二,服务社会,成立“博力商务服务公司”。近两年,开展专业业务知识讲座或技能培训14次,培训学员达881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第三,创建中心,圆大学生“财富梦”。学校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分别对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淘常州”商城进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基地建设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财富梦”一条街的建设方案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方案。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与调研结果,制定自己的创业项目并撰写创业计划书,学校则对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论证的创业项目,筛选具备条件的大学生参与,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圆“财富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