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0 14:0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切实把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按质按量完成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以下简称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各项任务。特建立村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制度。内容具体如下:
1、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人员对所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要明确并且做细做好。
2、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人员要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动态档案,并实行电脑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省、市、县(市、区)和乡镇有数据库。
3、全省统一制发帮扶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记录卡》,由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帮扶单位分别持有。各户责任人要按照要求,根据帮扶情况,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由村负责人、贫困户主、帮扶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名,并作为评议的重要依据。并及时将记录卡内容录入电脑、存档、更新,建立帮扶动态档案。
4、做好公告栏,及时公布扶贫开发“双到”相关政策信息,对贫困村村委会核实的贫困户张榜公布和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情况更新。
5、帮助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协助搞好村干部的培养和教育,着力提高村班子和干部队伍战斗力。
6、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和人员要明确旺山村委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大局布置、扶贫重要文件要求,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部署落实情况。要贯彻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文件、重要会议中明确要求需要报告的事项,要明了对帮扶工作计划和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及各帮扶贫困户的情况,并对每一贫困农户制定具体的稳定增收脱贫的帮扶措施,并得到户主签名认可,帮扶措施和责任人要在村内张榜公布。
7、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每年不少于2次、班子成员每年不少于1次到挂扶村、户指导和检查督促落实工作情况记录;三个帮扶单位派出的帮扶责任人(驻村挂户的干部)到村到户累计不少于3个月(不含法定节假日)的工作时间记录。
8、三个帮扶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筹集的帮扶项目资金、物资要及时到位。建立帮扶台账,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当进行经常性检查,确保扶贫资金要全部用于贫困村、贫困户帮扶项目。
9、实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做到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情况分析总结会,对实施扶贫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集联席会议的办法,及时采取对策,减少工作失误。同时三个单位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的人员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反馈群众反映强烈、领导关心的问题以及工作中对全局有影响的重要问题或事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有效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三个单位的扶贫开文秘站:发“双到”工作组每年年初、年终到所帮扶村委召开一次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专题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检查、总结本年度工作。
市政协办公室(盖章)
开发试验区(盖章)20年月日
村委会(盖章)20年月日
市委统战部
2017包村扶贫年度工作总结一: 自xx年承担扶贫包村年度工作任务以来,局党组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年度工作总体部署,认真研究,周密安排,派出年度工作组及时进村开展年度工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扶贫年度工作规划,分步实施,取得了较好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广泛调研,制定扶贫年度工作实施方案
局党组把包扶的xx村扶贫年度工作作为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举措,高度重视,定期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及时解决年度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一名党组成员负责扶贫年度工作,年度工作组常年驻村,成员按月轮换,每月保证一至二名干部驻村年度工作。为全面、准确掌握四罗沟村的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多次集体赴xx村进行调查研究,与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广泛接触,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民情村情,对全村的自然条件、人口、土地、困难户、劳动力构成、家庭经济收入、精神面貌、思想观念、难点热点问题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与乡、村领导多次磋商,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xx市民政局定点扶贫年度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年度工作任务和总体要求,为开展年度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落实责任、对口帮扶,确保扶贫年度工作见实效
每年年初,我们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年度年度工作计划,逐月分解任务,并将当月任务完成情况纳入驻村干部所在科室的考核范围,严格考核。为加强对驻村干部的领导,规范驻村干部的行为,局党组还制定了市民政局包扶驻村干部扶贫年度工作纪律,要求每一位驻村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严格要求自己,不给群众增添负担。驻村干部按既定的年度工作任务和局里的要求,认真年度工作,月底总结本月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向下月驻村干部认真交接,确保年度工作的连续性。四年多来,各包扶干部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高度责任感,对年度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指导帮助群众开展扶贫项目,目前,各项年度工作已初见成效。
为了增强机关干部对扶贫年度工作的认识,密切与困难群众的关系,使扶贫包村年度工作成为大家共同的任务,局党组研究决定,开展一对一对口扶贫。局党组成员、局机关正科以上干部和局属单位负责人,与26户特困户结成了扶贫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实行不脱贫、不脱钩。每逢春节,局机关干部还对这26户特困户进行慰问,送去面粉和食用油,保证困难群众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同时,市局组织了12名军休老干部到xx村访贫问苦,开展为特困群众献爱心活动,为11户特困群众送去面粉11袋、衣被150件。
三、多方筹资、统一组织,顺利完成部分群众搬迁年度工作
针对村里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差,不便于生产生活,且遇阴雨,极易造成房屋(窑洞)倒塌和损坏,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实际,我们结合灾后重建年度工作,和乡村组织一起,认真调查走访,决定对35户群众实施整体搬迁。经我们多次努力,为该村争取到建房资金35万元,并协调乡村两级组织和土地等部门,统一规划、建造房屋105间,彻底解决了35户困难群众梦寐以求的住房问题。目前,35户困难群众已陆续搬进了新居。
四、积极发展肉牛养殖业,实行滚动式扶贫
根据xx村的实际,市局党组决定以发展养殖业为突破口,重点发展肉牛养殖,首批扶持xx村80户贫困户为肉牛养殖户,为每户购买一头肉牛。为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局领导带头捐款,并发动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向贫困群众献爱心,短短三天时间捐赠11950元,后又在机关年度工作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8万多元,筹足10万元,及时送往村上,为群众购牛,并制定了发展养殖业的滚动式扶贫计划。xx年与首批80户养牛户签订了协议,并购进了肉牛,村里按照每户1100元无息周转扶持资金的标准,发放了扶贫周转金。为保证农民科学合理的养殖,驻村干部还积极联系防疫部门,对全村的牛、羊进行了防疫注册,定期进行免疫注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了畜牧养殖知识培训;引导大部分养牛户种植了2亩左右的苜蓿,为养殖肉牛打下了基础。年底前,按协议第一批扶持的80户养牛户,将退出50%扶持款,再扶持40-50户。同时,驻村干部对全村的养牛、养羊存栏、出栏情况作了一次全面摸底,宣传鼓动村民扩大养殖规模,创造规模效益。
五、建设花椒和油桃示范园,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县乡总体部署,市局计划协助xx村建成300亩花椒示范园和200亩油桃示范园。目前,通过协调,已对乡村杂果园区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并组织群众进行栽种,已栽种花椒、油桃各100多亩。先后又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科学培育和进行病虫害防治,多次协助果农加强园区管理,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誉。
市局还积极鼓励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经与xx县人事劳动部门联系,已有一百多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赴广东打工,并已全部进厂上岗,解决了该村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闲臵问题。今年又对劳务输出情况进行了再次摸底,掌握了能够外出打工人员基本情况,并将适时组织他们参加培训和劳务输出。
六、开展人畜饮水和道路硬化工程,改善基础设施
市局还对全村饮水管道铺设和村上道路硬化进行了具体规划,共筹集资金30万元,为全村每户村民家里都接通了自来水,为全村硬化道路12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七、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为便于年度工作,市局和村组干部会议研究,确定了村上两委会临时办公地址。协助乡党委召开两委会班子民主生活会,协调关系,增进团结。帮助村上建立健全了村务管理、决策、监督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村规民约,并将各项制度装订上墙。市局每年挤出一定经费为村党支部、村委会征订党报党刊和对农业、农民有直接帮助的报刊,以便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更多的致富信息。仅xx年为村上订阅报刊的费用就近2000元。利用村民空闲时间,驻村干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对村组道路、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清理了庄前屋后的杂物,对乱摆乱放的秸杆麦草进行了集中堆放,对村上的一条主干道路进行了平整,使村容村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也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 总之,在市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局领导的带头下,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干部职工发扬民政人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年度工作精神,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扶贫年度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受到了广大群众和当地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继续坚持既定的目标,巩固和发展前期扶贫年度工作成果,与县、乡、村领导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年度工作力度,全面完成扶贫包村年度工作任务。
2017包村扶贫年度工作总结二: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政府《关于调整联镇包村扶贫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的通知》略阳办发〔2017〕6号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活动的开展,我局及局属单位深入郭镇街上村、西沟村、银杏沟村开展联镇包村扶贫年度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全年包村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年度工作任务。以三问三解活动为基础,局党委成立联镇包村扶贫年度工作小组,组长由局长陈泽担任,党委副书记易小平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局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局包扶扶贫年度工作领导小组。我局今年帮扶村郭镇街上村、西沟村、银杏沟村,街上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陈泽同志担任,西沟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赵治生同志担任,银杏沟村的帮扶责任领导由袁君同志担。局领导班子坚持经常深入村上,指导和协调解决村里在发展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每名局领导帮扶困难群众2户,机关每名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户,局里统一安排干部轮流驻村帮扶。一年来,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重点帮助帮扶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寻找致富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户收入,开展扶贫帮困年度工作,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努力实现帮扶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新跨越。
二、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年度工作重点。我局紧紧围绕扶贫年度工作计划,多次深入包扶村走访农户40余户,了解困难问题10余个,给予建议意见5条。(一)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因陕南移民搬迁,共有150余户需要在郭镇镇街上村辖区建房,加上基础设施建需要大量片石,知道这一情况后,局领导亲自带队,带上相关人员到现场勘查,及时协调办理有关手续,目前街上村片石场已筹备开工。(二)在春耕时节,因街上村还有部分贫困户因缺少资金,无力购买化肥,籽种等,经局领导班子开会研究,多方筹集资金9000元及时拨付到各村,解决了春耕难的问题。(三)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我们得知蒋家峡村民小组孙家沟有250亩土地待复垦这一情况后,局分管领导马上带领相关科室进行调查研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立项争取资金100余万元。目前,项目已经落实,各项前期年度工作全面完成。已经进入项目招标阶段,本年内完成复垦年度工作。同时积极联系水利部门,协助街上村改河引水工程的立项事宜。(四)为西沟村村委会后坡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投入12万元资金,目前,工程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五)七一前夕,前往包扶村慰问老党员,并发放慰问金。同时,驻村干部与镇、村相关领导联系,协商在春节前夕对部分困难户以及老党员、贫困党员进行排查摸底,走访慰问。(六)指导支部、村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两委负责人要加强政策法规及村干部权利职责教育,提高两委班子的履职尽责能力和组织领导水平。从优化两委班子、健全基层组织、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培养后备干部等方面入手,努力把村级组织建设成为扶贫济困的战斗堡垒。
今年以来,我局以三问三解为载体,开展了联镇包村扶贫活动,做了一些年度工作,但是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的需求还有一些差距。我局将继续为包扶村多干实事和好事,切实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
2017包村扶贫年度工作总结三: 根据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百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决定》,20xx年以来,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百乡扶贫办关于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总体要求及统一安排部署,始终把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情系民族教育、心连贫困儿童,认真履行宣传、督导、调研、联络、帮扶五项职能。动真情、动真格,进一步明确思路,抓住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教扶贫年度工作,使我校的教育基础设备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得到规范有序,教学质量取得明显提高。
在贵局的帮扶下,教育扶贫年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适龄女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启动以来,贵局在刘斌局长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到我乡,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听取群众的意见,并指导群众如何开展我乡的新生活运动。使我乡的教育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现将贵局在本年度对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本年度,贵局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教育扶贫共精神,积极投身到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之中。成立了教育扶贫领导小组,并拟定了年度工作思路和年度工作计划,把此项年度工作纳入他们的目标责任管理年度工作中,作为年终考核内容。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一) 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基础年度工作
一是立足实际,理清思路。贵局针对我乡教育发展现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研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本年度教育扶贫年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联乡,实地调研。年度工作组多次深入到我乡,全面了解我乡教育发展基本情况。为切实开展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我乡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真正做到有得放矢。三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年度工作组成员视教育扶贫为己任,深入乡村、学校,召开乡村组干部、教师及群众参加的教育扶贫研究会,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四川省对彝区普高以及当前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有利政策,并利用村支部活动室的黑板报和下乡深入村组宣传教扶贫、新生活运动等年度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年度工作目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教育扶贫、新生活运动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推动教育扶贫年度工作深入开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 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确保两基达标迎检。
教育扶贫的真正目的之一是要贫困儿童上得起学,读得起书,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现状。为解决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使一帮一助学活动开展持之以恒,全局干部参与了此项活动,向我中心校捐助办公桌椅12套,价值9600.00元;小型鼓号队器材一套,价值4000.00元;学生服装200套,价值10000.00元;书包文具200套,价值8000.00元;协调50吨水泥价值28500.00元。昨天,贵局又给我中心校送来了学生洗漱用具200套和体育用具,价值5930元。小计:62430.00元。通过贵局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善了我中心校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促进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了迎国检年度工作。
(三 )协助乡党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积极致力于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开展教育扶贫年度工作的同时,贵局还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谋划策,主动协调落实建设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协助乡党委政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一是配合和支持我乡,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我乡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发展经济作物,使支柱产业花椒、核桃、马铃薯、烟草等上规模、重效益。从而加快了我乡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积极配合我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宣传教育活动。刘局长指示说,要把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凉山调研时关于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指示化作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强大动力,结合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将板凳工程作为新生活运动的切入点,以小板凳推动大工程、促进大转变,着力改善彝区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创建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三是捐赠物资,提高民生。2010年春节问尉了30户贫困户:30袋大米(每袋50斤),价值3000.00元;30桶菜油(每桶10斤),价值3000.00元;30床毛毯,3600.00元。小计:9600.00元。在启动彝区新生活运动之际,联系了140户贫困户,捐赠140床被褥、140套生活用品,板凳813个共价值27583.00元。给乡政府赠送了2台电脑、一台打印机给乡政府,价值10000.00元。
以上共计:115543.00元。
一、主要目的
通过实行“两重两轮”票决制,调动广大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使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制度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促进农村以济建设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两重两轮”票决制,是指在行政村重大党务、重要村务的决策过程中,采取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办法,由党员、村民代表分别进行讨论,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最后形成决议决定的制度。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村党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和改进党的领导,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运用票决制度,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党支部的主张变为全体村民的意志和自觉行动,确保票决制真正成为维护、实现和发展全体村民根本利益的平台,做到有利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农民群众当家作主,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充分发扬民主原则。凡决策重大党务、重要村务都必须坚持实行票决制度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举行票决活动,一般每年定期组织1—2次,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党员或村民代表到会方能举行,赞同票超过应到人数的半数以上视为通过。票决时要让党员和村民代表如实反映村民意见和充分讨论按,自己的真实意愿投票。一旦票决形成决议,少数人意见应予以保留,村党支部或村委会必须负责组织。
3、严格依法办事原则。票决任何事项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于法周全,于事简便凡符合国家政策、法律要求和党内有关规定、有利于赏或村民代表直接行使民利和充分反映民意的票决活动及结果,都应予以支持和采纳,不得有任何压制民主及“拉票”等不正当行为,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宗教、派性势力的干扰。
三、票决内容
1、重大党务主要包括:
(1)村党支部三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报告;
(2)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人选安排和届中人事调整,村级后备干部推荐;
(3)其它需要票决的重大事项。
2、重要村务主要包括:
(1)本村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及其他公共建设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年度村务工作报告和财务收支情况报告。
(2)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撤消或改变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的决定;
(3)村集体重要自然资源和重大资产的利用、处置,以及需“一事一议”兴办的公益事业等;
(4)其他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凡有悖于国家法律、法规,涉及封建、迷信的事项,不得列入票决内容。
四、票决程序
1、重大党务两轮票决。一般由村党支部主持,采取先进行民意测评的原则,把村党支部事先研究并提出的票决事项,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票决;经民意票决通过后,再召开党员大会进行讨论、票决,形成决议由村党支部负责组织实施。
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先由村民代表和党员分别按支部成员应选人数,对符合任职选举条件的党员,进行投票推荐(收回有效票必须超过应到人数的半数以上);然后由村党支部综合多数村民代表和党员的推荐意见,按多于应先人数一人的差额,研究提出候选人初步人选,报上级党委考察审批;候选人初步人选经党委考察并批复后,将作为正式候选人,由村党支部按照《》规定,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正式选举,确定支部委员及支部书记。
一般情况下,村民代表否决事项,不得进行党员大会票决程序。如否决事项情况特殊,村党支部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待时机成熟后再进行票决。
2、重要村务两轮票决。一般由村委会主持,采取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把村“两委”联席会议事先研究并提出的决策方案,提交党员大会讨论、票决;经票决通过并提出决策建议案后,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讨论、票决,形成决议由村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决策方案应根据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绝大多数村民的意见要求研究提出。事前,村“两委”要作充分的调查研究,尤其是对情况复杂、矛盾突出、涉及面广的重大问题,要在反复征求意见、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决策方案,组织进行票决。
一般情况下,党员大会否决事项,不得进入村民代表会议票决程序,但村党支部要及时做好解释,争取村民理解和支持。如多数村民仍然反映强烈,并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议,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票决。
五、有关要求
1、建立票决活动公示制度。举行票决活动,要提前2天将票决事项以书面公告形式通知与会对象,让他们有时间征求村民意见;票决过程要做好会议记录、形成纪要,并把票决结果在公开栏上予以公布,以便上级组织检查和村民监督;决议执行情况要在下一次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上报告,接受批评建议,促进工作改进。
为了全面掌握我办地方病分布和发病情况,明确防治任务,降低和消除地方病危害,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市地方病防治示范市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结合我办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职责任务
为了使此项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办事处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为组长,成员单位有办事处办公室、卫生院、水管站、教委、办事处各村等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其具体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职责:
主要负责地方病防治建设的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
(二)办事处办公室职责:
协调成员单位关系,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完成领导小组分配的其它工作任务。
(三)卫生院职责:
1、成立相应组织、落实具体科室和具体人员,负责医院地方病防治工作的综合管理。
2、完成辖区地方病病情监测,按照相关规定及时登记上报病情。
3、安排乡医会同村上开展病情调查,摸清病情本底,对现症患者造册登记,卫生室必须建立地方病病情资料登记册。
4、指导全办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5、全面收集本地区地方病防治相关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完成图表上墙,提交工作总结。
6、完成领导小组分配的其它工作任务。
(四)水管站职责:
1、对此项工作做到专人领导、专人负责。
2、将改水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及时联系卫生部门进行卫生评估。
3、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提交工作总结。
4、完成领导小组交付的其它任务。
(五)教委职责:
1、成立领导小组,做到专人领导、专人负责。
2、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师资力量,配备相关教学设备,完成健康教育授课课时任务,并纳入教学计划综合考核。
3、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80%,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率达到80%。
4、利用学校教育阵地,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教育水平。
5、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图表上墙。
6、完成领导小组交付的其它任务。
(六)村两委会职责:
1、成立本村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明确职责,确保本村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2、组织安排乡医,做好本村病情调查,摸清本村病情底子。
3、制订本村综合防治计划,并按计划严格执行。
4、在本村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达到宣教目标要求。
5、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完成图表上墙,提交工作总结。
6、完成上级交付的其它任务。
二、具体安排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成立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网络,分解工作任务,培训人员。
第二阶段:地方病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入居民点开展人群病情普查摸底工作,组织填写汇总统计有关资料及总结上报,同时做好资料的整理归档。
第三阶段:展室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村展室材料档案资料及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及展室的安排布置。卫生院要求有存放地方病防治资料的专用柜,村卫生室建立地方病病情资料登记册。
第四阶段:自查验收总结阶段。主要任务是总结、回顾、自查,确保各项指标达到标准。
第五阶段:接受省、市检查验收阶段。
三、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村、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对工作的领导,办事处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创建的具体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农业,关心农村,致富农民的部署和《东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跃、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推动全市农村的科技进步、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培训、新品种试验推广和基层科协组织建设,整合农村科普资源,服务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东港市是省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试点县(市)之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试点的行政村建立和配备“一站、一栏、一员”(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旨在搭建科技传播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按照省科协要求,2006年1月—12月为试点阶段。在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确2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中,建设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宣传员;2007年为示范推广阶段,全市行政村60%完成“三个一”建设;2008年所有的村建成“三个一”,实现农村科普网络的全覆盖。同时,组织科普志愿者80人;建设《科普大蓬车》播放点15个;组织科技工作者为农村科技服务200人次;年培训农民13万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000人次,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及乡土人才200人,培训农村青少年1500人,培训农民经纪人500人;引进实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实用技术20项。通过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活动,进一步推动“农民科技增收工程”的深入开展,完善农村科普组织网络,加强农村科普阵地建设,强化农村科普实践,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工作内容
(一)、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起点,巩固和发展完善已经取得的“全国科普示范县(市)、”“辽宁省科普工作达标县(市)”荣誉和成果,深入开展科普示范镇区、示范村、示范户、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全市逐步实现科普网络建全,科普设施完备,科普队伍稳定壮大,科普示范基地完善规范,科技活动经常,科普成效显著。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技意识、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和驾驭市场经济与现代农业的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及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突破。
(二)、以农村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和科普宣传员即“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为突破口,依托农技协、村委会、科普示范基地等建立科普服务站,配套建设科普宣传栏,把农技协负责人、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等致富骨干组织起来,培养成为科普宣传员,形成村级开展科普活动的场所、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试点村至少培养一名以上科普宣传员。科普活动站要建立组织机构,做到有管理制度、有标牌、有电教设施、有活动记录,每月至少活动1次,并有效发挥作用。科普宣传栏一般修建在村部明显处,贴墙或立式,用白钢和铝型材制成,长5米,高1.5米(8块科普标准挂图),每月更换1次内容。市科协组织50名涉农专家组成新农村科技服务团,结合“一站、一栏、一员”建设和培训任务,定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科普讲座、技术服务,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零距离对接合作。
(三)、以“农民科技增收工程”为载体,结合“大孤山庙会科技咨询”、“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活动日”、“科普之冬”等大型科普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科普工作,使农民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科技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农业经济中科技贡献率逐步加大,农民收入明显增长。与此同时,市科协继续组织开展“赶科普大集,送科技下乡”和“百名专家进百村带千户富万民”活动,使之成为长效机制,常抓不懈。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为了使工作扎实开展而富有成效,东港市成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市科协,主任由市科协主席鞠素澜兼任,负责“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将于8月份对此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来凤县大河镇以南,距集镇约2.5公里,距来凤县城约41公里。境内最高海拔600米,最低海拔400米。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48户、970人,国土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余亩(其中新建茶叶面积1050亩),林地面积1300余亩。全村已建沼气171口,三改配套率达75%。居民主要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主要文化活动有龙灯、彩莲船、摆手舞、山歌、花鼓戏等。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为2236元。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学习,树立形象。工作队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一是注重政策理论学习。努力掌握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学习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思路,坚持每天收看新闻联播和××新闻,重点关注农村工作和聚焦“三农”;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向书本学、向行家里手问、向农民朋友请教,尽早尽快地适应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需要;三是狠抓作风纪律建设。工作队的一言一行都严格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群众纪律,树立良好的人民公仆形象,用严格的组织纪律和朴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农民朋友的支持、理解和尊重。
(二)调查摸底,了解现状。为科学谋划省厅驻××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工作队深入驻点村走访农户,开展调查。详细了解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共走访调查196户,335人次,对全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摸底。全村有低保户17户(特困户4户)、计32人;五保户2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各1户);党员19人(预备党员3人);外出务工人员339人(其中县内25人);军属1户。该村以茶叶生产、生猪养殖、劳务输出为主导的产业初步形成,自然环境独特,乡风文明,群众积极性较高,为全面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广泛宣传,统一认识。工作队在认真听取了镇主要领导关于镇情、村情的介绍后,就驻村入户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在××村群众大会上,工作队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传达省委、省政府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此外,还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的“强农、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提高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村民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信心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为统一认识创造了条件。在××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座谈会上,工作队还虚心听取了他们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提供了依据。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根据工作队“参与而不干预、帮办而不包办”的基本要求,坚持打牢基础、扎实创建、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情况、找村干部群众交心谈心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调查摸底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按照厅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三年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会同相关单位和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拟制了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确保年度工作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展开。
(五)扎实创建,稳步推进。一是不失时机植树造林。3月份植树节前后,完成了村主干道植树造林1000米,种植桂花树180余株,沿河边种植竹林1200余株,移植培植树苗110余棵,绿化美化了村庄;二是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3月19日组织茶叶采摘专项技术培训,培训人员570余人次;5月18日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恩施市芭蕉乡灯笼坝茶叶基地学习培训,了解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运行模式,为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完善村委会基础设施。新修标准水泥篮球场一个,新建村级卫生室一个,规范标牌16块,制度上墙8块,添置办公桌椅25套,为“农家书屋”新增图书200余册;四是加强田间养护管理。4、5月份新修田间路共480余米,方便了茶农进行田间养护和茶叶采摘;五是确保茶叶加工按时投产。目前已收购名优鲜茶9600公斤,加工名茶2000公斤,收普通鲜茶16000公斤,加工大宗茶叶4000公斤,茶农现金收入约37万元;六是适时宣传报道新农村建设工作动态。截止6月6日,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恩施日报、恩施晚报上见报4篇,××省直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工作交流、新华网、楚视传媒、××民政网先后转发相关消息9条,举办
“工作简报”5期。
三、存在问题
(一)改变传统观念的影响任重道远。一是部分群众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有误区。个别人对党的新农村建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不同程度地存在“等、要、靠”
的依赖性思想。二是在帮钱帮物与帮智帮业的结合上有偏差。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意识不强,真正在脱贫致富、增强“造血功能”上出主意、想办法、下功夫的人不多。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步履艰难。一是思想被动。总感到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形势的需要,对调整后的发展变化盲目观望、消极等待。二是急功近利。生长周期过长,农民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少数人就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怀疑,甚至于动摇。三是经验不足。受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部分留守农民因为年老和视力的原因,茶叶采摘不到位,茶农收益受影响。
(三)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组建势在必行。驻点村现有茶叶加工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独家经营。表现在价格上的“一口价”和收购中的“垄断性”;二是市场调节受限。需要多种形式的茶叶加工来完善和补充。三是缺乏自己的品牌。没有及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收购的渠道和市场不畅,自己的品牌打造不到位。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从工作队组建时起,厅领导就非常重视和关心新农村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落实责任到人。3月5日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张晨同志亲自带领新老队员实地查看、现场交接。5月25日厅党组书记、厅长谢松保同志又亲临驻点村检查指导工作。厅机关处室的领导先后5次到点上指导工作和看望队员,州、县及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先后3次到点上指导工作。正是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工作队员倍感亲切、倍受鼓舞。从而振奋精神、积极工作、扎实创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部门支持是保证。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既离不开厅机关相关处室的帮助和支持,也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配合。当工作队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确定今年的工作计划后,及时向厅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表示:支持和帮助我厅驻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激发工作动力。同时,州、县民政部门,来凤县直有关单位及大河镇政府,对我们的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三)群众参与是基础。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系统工程,工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广大村民的自觉参与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产业结构的调整村民们能自主响应;村容整治村民们能自觉拆违;道路硬化村民们能自愿出让;文明建设村民们能自发参与。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前提和要求。也是我们工作的有力保证和坚强后盾。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认真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争创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全面提高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促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早日实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二、工作目标
坚持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统筹规划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和相关保障制度,以社区康复工作站为依托全面开展社区康复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坚持全面康复、普遍康复,到底,建立起残疾人康复三级组织管理网络和技术服务网络,构建残疾人社区康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培育活动,进一步推动我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市的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阶段(7月1日——9月30日)。落实组织机构和康复机构,制定相关工作方案,落实培育活动经费。配备社区康复工作协调员、指导员,有计划地按照标准要求分步实施。
(二)试点阶段(10月1日——12月31日)。召开试点乡镇、办事处动员会议,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和督促试点乡镇、办事处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做好试点总结评估和全市推广工作。
(三)实施阶段(1月1日——5月31日)。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工作标准,召开各乡镇、办事处动员会议,开展各类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办事处全面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做好各乡镇、办事处总结评估和全市创建活动工作。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全面落实相关工作。
(四)自查阶段(6月1日——6月30日)。市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自评,查漏补缺,制定整改措施。
(五)考核评审阶段(7月1日以后)。接受省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和评估,迎接国家的评审,并申请上级部门验收。
四、实施办法
(一)成立市创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工作,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残联,办公室主任由李如水兼任。办公室主要负责处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日常工作,并检查、指导、落实各项任务指标,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创建工作联席会议。
(二)市残联牵头,以乡镇、办事处及村委会、居委会为单位,对全市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全面详细掌握情况,弄清残疾人康复需求,安装康复器材,并提前在条件较好的社区开展试点工作,之后,全面铺开创建工作。
(三)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层层分解创建工作任务,把责任落实到部门和单位,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对工作不力,敷衍了事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四)参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工作标准,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逐一对照示范标准的各个项目进行自查,找出差距与不足,加以改进。在5月底前完成创建工作,7月以后迎接国家和省的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是实现国务院提出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原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基本职责。要自觉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及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得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
2、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原平市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残工委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各乡镇政府、办事处亦要成立以行政负责人任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3、落实部门职责。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多方面多部门,是一项社会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各乡(镇)、街道,卫生、民政、财政、发改、教育、人事、城建、人口计生、宣传、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都要按照确定的职责分工,把做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自己份内的重要工作,明确工作内容,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要求,主动参与,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密切配合,构建基层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4、强化目标考核。市政府将把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作为残疾人整体工作的重点内容,列入对基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对工作积极、成效明显、考核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给全市示范创建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将严肃处理,追究责任,确保全市创建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确保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各部门职责
(一)市政府秘书处
1、负责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政府年度工作计划、报告,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制度。
2、负责制定扶助全市贫困残疾人享有基本医疗康复服务的优惠政策。
3、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综合协调工作。
(二)市残联
负责协调督导整个“创建”活动中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1、督促乡镇、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制订康复计划。指导社区对残疾人康复需求进行摸底调查、建档立卡、组织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建档率达80%,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2、协调辖区内卫生部门(市卫生局、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二院、安康医院等)进一步完善保障残疾人基本医疗制度,贯彻好扶助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优惠政策,落实好省、市各项康复项目。
3、抓好社区康复协调员的配备工作,落实好康复工作经费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经费。
4、制订培训计划,对社区康复协调员和部分残疾人家长进行相关康复技能培训。
5、完成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设立全市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中心,完善市肢体残疾、精神残疾、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智力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站的工作。督促社区康复协调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它康复活动;指导社区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指导社区组织辖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6、会同卫生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康复知识、技能培训、娱疗、工疗和心理疏导等康复活动,帮助社区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辅助用具和康复普及读物。
(三)市发展和改革局
1、负责将残疾人社区工作纳入全市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年度公共卫生建设范畴。
2、积极争取有关发展残疾人事业政策的国家、省项目资金、设备器材支持。
3、合理规划,协调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开展。
(四)市卫生局
1、协助、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康复室,指定专业康复指导人员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积极设置、指导、管理残疾人康复家庭病房。
2、负责残疾筛查、诊断,组织社区康复协调员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残疾人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各类残疾人的状况。
3、负责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干预筛查、诊断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心理辅导。
4、做好康复知识普及,开展康复咨询活动,传授残疾人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5、督导协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社区疑难残疾患者转介给上级医疗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
(五)市民政局
按照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的标准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1、指导协助社区居委会依托现有机构和设施,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社区康复站面积不少于30平米。
2、协调卫生部门,抓住社区规范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完善社区服务机构功能,设置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0%。
(六)市财政局
1、负责对市残联申请的康复设备、器材、康复中心(站、室、点)改造,康复员补贴、康复人员培训等“创建”活动经费进行审批。
2、按辖区人口每人0.5元标准预算并拨付康复经费,确保培育活动康复经费的足额落实。
(七)市教育局
1、成立相关方面的专家技术指导组,做好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2、做好在校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和服务工作。
3、配合相关方面,做好康复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
(八)市人事局
负责人力资源临时的合理流动、配置,组织专业人员和相关方面,保障全市创建活动开展的需要。
(九)市建设局
1、城市各类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城市道路、房屋建设和居住小区以及有残疾人生活与工作的场所,要严格执行建设部、民政部、中残联《关于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2001]126号)等有关强制性标准中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要求,设置和完善无障碍标志,把好设计、施工图的审查及工程验收关。
2、把社区残疾人工作纳入统筹规划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建设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委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残联联合发出的《关于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建标[2003]38号),在审查规划时,应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提出的无障碍要求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批准,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十)市委宣传部
1.做好社区康复示范市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
2.将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内容。
(十一)市人口计生局
依托自身资源,发挥基层网络优势,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做好病残儿童鉴定,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残疾预防意识。
(十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1、各乡镇、街道为本辖区创建活动工作的主体,要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乡(镇)、街道工作领导小组,由小组长与辖区内村、居委会签订责任状,按照示范县(市)标准,逐条逐项做好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两级创建活动的落实工作。
2、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把创建活动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目标考核,统筹安排,发挥整体优势,确立专人分管牵头,明确工作职责。
3、制定本辖区创建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康复站(室)的建设计划,确定残疾人家庭康复的重点对象。指导社区制定康复工作计划、各项有关制度等。
4、做好康复需求的调查,对重点康复站(室)进行改造,提出康复需求计划,支持协调各项“创建”工作开展和落实,完成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交给的“创建”活动中的其它任务。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全面开展,为争创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七、经费落实
(一)康复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市财政局负责落实“创建”活动经费并监督经费使用情况。
(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按辖区残疾人康复需求情况适当安排社区康复经费。
八、达标体系
残疾人各类康复率达到以下标准:
(一)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率90%。
(二)聋儿语训率90%。
(三)肢体残疾人功能训练率90%。
(四)缺下肢者假肢装配率70%。
(五)精神病患者监护率90%。
确保农村公路完好疏通,为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通知》〔2005〕49号)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方法〉通知》交公路发〔2008〕4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通知》政办发〔2007〕6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废品油税费改革完善交通体制加快交通发展的意见》政发〔2009〕13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废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通知》市政发〔2009〕24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农村公路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偏重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职责,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落实县级人民政府关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地位,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管理养护资金渠道,实现农村公路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考核方法,工作目标:建立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体制机制。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责任,促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实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保证农村公路平安疏通。
二、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范围及内容
管养范围: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统计口径内的县道(不含公路局管养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其中养护管理分日常保养、小修、中修、大修、路面改善、水毁抢修、渡改桥、危旧桥梁改造和平安保证工程。管养内容:包括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养护管理。
三、明确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职责分工
协调和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负责制定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并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编制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政策方案,市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的行业管理。制订全市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审批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投资计划,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农村公路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规范;负责编制和呈报全市农村公路养护投资计划,市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养护投资计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指导、监督和检查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开展;负责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制度和考核验收方法,负责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考核考评。
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具体实施方法,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建立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机制,编制和呈报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筹集辖区内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协调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并将其纳入当地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监督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管理养护工作;组织协调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行业管理。拟订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审核农村公路养护投资建议计划。
编制和呈报农村公路养护投资计划,各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本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政策法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负责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细则。并按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实施县道和乡道的路政管理,指导、监督、检查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组织检查、考核村道养护计划执行和养护质量及路政管理,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具体责任。组织协调乡道和村道的养护工作。落实村道管理养护配套资金,组织村道受灾受损的抢修和修复,组织村民委员会开展村道路产路权的维护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
筹措必要的养护资金和组织劳动力投入等工作。具体职责由乡镇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村委会负责本辖区内村道的养护和路产路权保护。
四、加大农村公路管养资金的投入和管理
一)主要资金来源和用途
1.农村公路转移支付资金
必需专项用于交通发展。农村公路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保证县道、乡道、村道等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及大中修工程、危桥改造和安保工程等支出。
2.市县政府补助
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考核达标县市区给予奖励。市人民政府对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交通设施损毁抢修和应急处置等给予适当补助。
原则上,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筹措农村公路的日常颐养、小修、水毁恢复工程资金和大中修等专项养护工程资金的缺乏局部。其中农村公路日常颐养、小修和水毁工程的养护资金基本投入。每年每公里县道不低于10000元,乡道不低于7000元,村道不低于2000元,并随着农村公路管养里程的增加及物价水平增长而相应增长。
3.其他方式筹措
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吸引企业及个人等社会力量出(捐)资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村民委员会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筹集专项资金用于村道的管理养护。
二)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1.国、省、市确定的农村公路管养补助资金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2.市、县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工资、办公和工作经费及专项经费等全额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3.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以确保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不被截留或挪用。
五、建立新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运行机制
一)改革管养体制。
1.规范和整编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市县乡公路管理处更名为市农村公路管理处。编制职能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废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通知》市政发〔2009〕24号)和市编委等文件执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对所属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名称、级别、职能、人员编制和经费予以确定。
2.逐步实现管养分离。探索依照农村公路“管养分离”原则选择试点。推进养护工作市场化。
3.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规范化。各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应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规范化。
二)建立市场运作模式。
1.农村公路养护可根据交通流量、里程等实际情况。实行合同管理,定额计量支付。
2.所有农村公路的大中修工程均依照公路养护投资的有关规定。严格招标投标管理。
3.对突发事件、紧急抢险或战备需要布置的特殊公路养护投资项目可由所属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指定有建设或养护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
三)加强公路路政管理。
同志们:
根据培训班安排,为大家讲讲农村平安稳定。我讲的题目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建设平安××》。主要讲五个问题:
一、稳定、平安的基本内涵:即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平安、什么是平安××?
要维护社会稳定,首先要弄清什么是稳定、什么是平安、什么是平安××?
1、稳定的概念:稳定即平稳、安定,也就是平安。
2、平安的概念:
(1)、狭义的平安: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没有事故,没有危险,平稳安全。也就是平和、平稳,安顺、安康。
(2)、广义的平安:即社会稳定、环境和谐、秩序井然、生产安全、人们安居乐业等的总称。
3、“平安××”的概念。“平安××”中的“平安”,不是仅仅限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或安全生产方面的狭义“平安”,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宽领域、大范围、多层面的“平安”,是广义的“平安”,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包括了确保社会政治稳定、确保治安状况良好、确保经济运行稳健、确保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确保社会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二、为什么要建设“平安××”
“平安”才能发展,“太平”才有盛世。平安,历来是中国老百姓最基本最执着的追求。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平安仍然是人们所向往的。
2003年底,省委着眼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建设“平安××”的战略决策,随后,全省各地迅速开展了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结合××实际,决定在全市开展建设“平安××”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社会政治更加稳定,治安秩序更加良好,法治环境更加规范,投资环境更加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全省最稳定的县市之一。保障和促进绿色生态经济强市建设,确保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建设“平安××”,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治才能久安,安居方能乐业”。无数事实证明,哪一地哪一域是“平安无事”的,必然就是建设顺顺利利,发展稳稳当当的;必然就是花香招蝶来、风好引凤舞。这一点,我市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村,近几年来,村里社会平安稳定,没有群众上访,也没有重大的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居乐业。稳定平安的社会环境,吸引了客商的投资,先后引进了××几个规模工业企业,村民进厂务工,基本上都成为企业工人,月收入平均达××多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本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村民的现金收入,而且吸引了周边乡镇、村的群众来务工,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村因工业平台建设征地问题,多位村民到工业平台施工现场,采用以身体挡住推土机的方式阻挠施工,影响了工业平台建设进程,致使工业平台企业引不进、项目难落实。市里采取果断措施,依法逮捕了三名为首分子,平息了事态。工业平台建设从此飞速发展,落户企业、进园项目逐年增多,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吸纳了当地村民进入园区企业务工,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因此,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安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基础,是保证。没有平安稳定的环境,外商不肯进来,外资引不进来。要让外商在我们这里投资放心、经营安心,首先必须有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以稳定的社会环境招商,以平安的生活环境安商、稳商,进而才能富商,促进我们的发展。
2、建设“平安××”,是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的客观要求。当前社会稳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增多,影响社会治安的消极因素仍然大量存在。各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仍处在高发增多状态。因征地拆迁、林改、村财村务等问题引发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接连不断。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众上访与案件、事件,不仅牵扯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影响了××对外的整体形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也耗费了群众大量的时间,群众无心、也无力讲发展、干发展。在座的都是村主干,试想:如果你的村各种案件迭出、事故不断、群众上访突出,群众整天找你不是解决矛盾纠纷问题,就是要你解决被打、被偷的案件,你有时间抓经济、有精力抓发展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实中,摆在我们面前的例子很多。要有效防范和控制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矛盾纠纷与群众上访,有效控制和减少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种刑事治安案件的发生,就必须依靠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村一级通过创建“平安村”、“平安家庭”等措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加强治安防范网络建设,从最基层抓起,从最初始的问题抓起,从每一件影响稳定的问题抓起,保持稳定,才能确保有一个安定稳定的发展环境,也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
3、建设“平安××”,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迫切要求。平安、稳定与民最相关。社稷稳定、国泰民安,历来为统治者所重。唐代的杨炯说过,“能扶天下之危者,必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乐。”民以食为天,更以安为乐,有道是“国乱无安家,家乱无安身”。纵览古今治政之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闾巷气象,百姓才能放心做事、安居乐业、高枕无忧。反之,如果一个地方各种案件不断,白天上山、下田劳动担心家里财物被盗,回到家里担心财物被劫、人身没有安全不能安睡,能有精力,能抓好生产、发家致富吗?回答当然也是肯定的。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过多起类似的案例。记得有一起案件说的是一个村,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接连发生多起投毒杀人案件,村民议论纷纷,整个村庄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村民白天不敢轻易出门劳动,担心哪天家里没人,投毒者将毒药投到自己家里;晚上天色一暗,便家门紧闭,足不出户。在这样的环境里,能谈得上发展,谈得上致富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当前,加快发展,是全市人民的迫切愿望;安居乐业、平安稳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社会安定稳定了,就能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生活质量。作为村一级干部,只有创造出太太平平、安安稳稳的社会环境,才能稳人心,群众才有心思讲发展、谋发展、干发展,才能凝聚村民的智慧与力量,共同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建设“平安村”、“平安家庭”的相关标准
“平安××”的内容很丰富,从平安乡镇到平安单位,从平安村居到平安校园,从平安企业到平安家庭,相关的标准也很多。在座的都是村两委的主干,要建设“平安村”,首先大家要了解平安村、平安家庭的标准。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有关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家庭的标准。
1、“平安村”的主要标准
(1)机构健全。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综治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落实了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村党支部、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健全,人员、工作、报酬落实,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2)网络完善。村群防群治网络延伸到了村民小组,入户到人;民间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5%以上,做到一般纠纷调处不出村;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机构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暂住人口登记率达100%,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100%,安置率达90%以上。
(3)依法治理。普遍开展了依法治理、民主管理工作,制定并执行了各种自治章程;“四五”普法措施落实。
(4)社会稳定。无集体越级上访、群体性纠纷械斗和宗族纠纷械斗;连续两年以上无政治案件;每年发生刑事案件数和治安案件数低于上年水平;无车匪路霸、地痞村霸和其他突出的治安问题。
2、“平安家庭”的主要标准。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平安家庭”创建领导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和具体负责人;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
(2)健全工作机构。建立“妇女维权站”,有专人负责具体接待工作;成立人民调解机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小组、困难群体帮扶小组、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小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困难群体帮扶率、未成年人教育保护率均达100%;
(3)强加普法宣传。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宣传教育活动,群众知晓率达90%以上;
(4)创建成效显著。平安家庭创建实现“七无一好”:无暴力、无、无、无赌博、无黄丑、无纠纷、无犯罪,安全防范工作做得好,“平安家庭”户达到80%以上。
四、维护农村稳定的意见与要求
1、要用宣传的办法发动群众参与。建设“平安××”,创建“平安村”,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至关重要。特别是村一级,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还不够高,参与率更低,必须通过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用群众能通俗易懂的语言,切实加大“平安××”宣传力度,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平安××”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动员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投入到“平安××”建设上来,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变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市形成声势大、气氛浓的创建氛围,推进平安建设的深入扎实开展。
2、要用防范的措施维护辖区稳定。从村一级来看,建设平安村的主要措施是防范,就是要坚持严防不放松,预防、控制各类案件、纠纷与事故的发生。要坚持把抓好农村治安巡防工作作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并举,努力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要建立健全村治保会、调委会等基层综治机构建设,选好配强治保会主任、调委会主任与综治协管员,充实人员力量,加强物质、经费保障,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地缘、人缘优势,发挥他们在维护基层农村稳定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做好本村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工作,减少各类案件、事故与矛盾纠纷的发生。要组建村义务治安巡逻队、抓好平安中心户长建设,充分挖掘民力资源,利用广大群众参与治安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结合各村实际,开展重点路段、重点地段、重点部位的治安巡逻,及时掌握各种治安、调解信息,提高防范控制能力与水平。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违法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与安置帮教工作,防止其重新犯罪。
一、突破层级区域限制,构建大型国有资产战略性平台
宁波市域国有经济以“大平台、大集团、大服务”为方向,围绕全市战略发展大局,推进市域国有经济打破行业、区域、层级的限制,促进国有大企业大集团的横向重组和纵向整合,加强市县两级国有经济的合作,逐步构筑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战略性平台,使国有资产在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领域中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一是构建宁波港集团这个港口发展的战略平台。宁波港集团是市属国有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国有资本的大规模投入,形成极具发展前景的战略平台,吸引民营资本和国际战略投资者,大大拓展了国有资产的发展空间和服务功能。目前,宁波港集团的资本和业务项目已经涉足温州等浙江省的主要港口,同时也扩展到浙江义乌、绍兴和江西上饶,江苏太仓、南京等地。2007年,宁波港集团完成营业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8.02%;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7%,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国港口领先水平。
二是构建梅山岛开发投资公司这个开放前沿的战略平台。梅山岛地处宁波开放前沿,具备建设保税港区的良好条件。通过市区两级国有资产的联合,组建了梅山岛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亿元,重点发挥梅山岛开发建设资金筹集平台、基本建设平台和土地运作3大平台功能。目前,梅山岛开发投资公司运作十分成功,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为未来保税港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国际会展投资公司这个处于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战略平台。公司通过市属国有企业重组形式,充分发挥了作为国有经济在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会展经营和会展服务领域的平台作用,努力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新型业态。它的成立为宁波打造国际贸易平台、发展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搭建了大型的经营和服务平台。
在大型国有经济战略性平台成功运作的基础上,宁波还将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组建工业设计街区开发建设投资公司、文化广场投资公司、机场搬迁投资公司等国有投资公司,努力在重点区域开发、战略性产业、基础设施、文化事业等领域形成一批国有资产的战略性平台。
二、突破规划的条块约束,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规划是政府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宁波大胆破除条块管理的体制约束,积极进行了规划管理体制的创新。
一是以宁波作为国家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努力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高度融合,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市域规划体系。市政府成立了规划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实施《宁波市规划管理办法》,为全市理顺规划体制、完善两级三类规划体系、规范规划程序、加强规划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是创新规划编制机制,逐步建立了规划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了开放型的规划编制程序,实施规划制定多部门协作机制和社会力量民主参与机制,增强规划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比如,宁波要求在规划编制与管理过程中通过实行“阳光规划”,批前公示、批后公告,发放调查问卷,邀请街道、社区居民座谈与旁听,召开规划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规划的透明度。
三是完善规划统筹机制,强调总体规划和大部分专项规划,如生态规划、交通规划等的全域性,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工作,并积极探索跨行政区的重点区域规划制定和实施机制。比如,2005年和2006年宁波把编制《宁波市域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首次把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监管范围从中心城市为主转向市域整体。市域总体规划确立宁波市域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统筹发展目标图景和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统筹、协调、集约和可持续发展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解决涉及多个区域的矛盾问题和市域内各次区域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和依据。在此基础上,宁波陆续编制了包含6个统筹城乡发展专项规划的《宁波市统筹城乡发展纲要》,跨区域协调的余慈地区、象山港区域、鄞奉地区和中心城区城乡一体化等规划。
三、突破区域利益障碍,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区域共建共享
市域一体的基础设施系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更是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形成市域紧凑型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的纽带和载体。近年来,宁波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始终把构建市域重要基础设施系统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来抓。加强各区域的利益协调,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区域共建共享机制是顺利推进这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宁波建立了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领导协调机制和各县(市)区的协调机制,通过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导向作用,利用政府投资和参股方式,共同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和无序操作,保证基础设施市场化工作的良性运营。
在共建共享理念的指导下,宁波这几年按照体系网络化、管理智能化、通达快捷化、覆盖全域化、服务便民化的原则,构建起了在港通和公共服务领域的一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有力推进了资源要素在全市域、城乡间的优化配置。目前,宁波已经基本构建了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络,搭建起市域1小时、都市区30分钟的高速交通圈框架,港口集疏运网络日益完善;积极开展了市域整体流域治理,构筑防洪体系,建设重点水源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包含和千里河道清水整治等工程;通过城乡基础设施联网,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的“路网”、“电网”、“水网”、“气网”、“信息网”和“生态环保网”,城乡联网供水率80%以上,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农村,镇区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率达到80%,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此外,加快推进了一批在教育、卫生、文体和福利等方面的社会事业服务设施,形成了市域一体、服务能级匹配和全域基本覆盖的社会事业设施格局。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坚持镇村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覆盖片区、重点突出、适度超前的要求,围绕村庄布点规划,加强水、电、路等大配套建设;同时,加强村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中心、菜场等小配套建设;统筹区域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通过实行共建共享,大大提高农村的资源利用率,提高新农村建设进度。共建共享机制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四、突破城乡资源流通障碍,让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村居民富起来
创业富民,要始终牢记农民,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服务环境,富广大农民的脑袋,鼓广大农民的腰包,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深入实施城乡统筹。2006年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宁波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全省11个市中继续位居第一,处于整体协调阶段。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51元,同比增长13.6%,连续4年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2.226∶1缩小到2.219∶1,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和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城乡统筹各项改革创新的成果。
一是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制度的健全。我们积极探索和构建“企业订单、农民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就业一体化体制和机制,启动农村急需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就业服务网络和体系建设,将劳动就业服务组织网络延伸到所有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登记、素质培训、就业信息网络管理系统。2007年,部分县(市)区将免费教育拓宽到高中段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这些举措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另外,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也为改善农村创业环境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市首批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村落文化宫300余个。
二是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化。我们积极探索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积极稳妥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改革,这些改革的目的是让农村的资源活起来,让农民创业的渠道多起来。
三是政策的持续扶持和创新。针对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我市分别从城镇体系与村庄布局、城乡产业发展、城乡人口发展与就业、城乡社会保障、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等几个领域制定统筹发展专项规划,确定实施步骤,以规划为先导,形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框架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财政加大对农民创业的支持,鼓励和引导信贷资金流入农村创业领域,实施农村指导员制度,鼓励村企结对,目前全市有5085家企业与村结对,结对村达100%,3148名农村工作指导员驻村服务,已有75%乡镇实行专职指导员制度。这些举措都为农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物质条件。
五、突破行政区划障碍,促进跨县(市)区重点领域的共同开发
突破行政区划的障碍,促进区域资源的共享和整体功能的形成,是各级政府应该大力引导和推进的一项体制机制创新。在这方面,宁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领导,落实任务,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继市、区双创工作会召开后,我镇及时召开了镇、村干部参加的双创工作大会,进一步明确双创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时间安排、方法步骤,成立了由镇主要领导任指挥,相关站所、村、驻镇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双创工作指挥部及其办公室,配齐配强双创办日常办公工作人员,落实双创工作各项经费。为了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我们制定下发了《××镇二00九年双创工作实施方案》、《××镇二00九年双创工作安排意见》,签定了二00九年创建单位(村)目标责任书,表彰二00八年度先进单位。同时,镇委、镇政府每周召开例会,专题研究和安排双创工作,实行双创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汇报制度,强化制度约束,推动双创工作步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镇双创办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对集镇周边主要街道进行督促检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创建工作按期达标。
(二)广泛宣传,全民参与,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今年我镇从提高居民素质和双创知识知晓率出发,利用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编发双创简报、邀请媒体监督采访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开展双创的目的意义及工作进展情况。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人群,镇上还以“双创大讲堂”活动为载体,组织宣讲团进村组、进校园、进企业、进商户、分行业、分系统、分层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以文明礼仪教育、“三德”教育、双创知识、法纪法规、健康知识宣讲为主。同时,我镇还积极利用新闻媒体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和宣传双创工作开展情况,大力宣传创建活动中的先进典型事例,并对阻碍创建活动的事件和负面典型及时进行曝光,努力形成强大的“双创”舆论声势。据统计,今年共在市级各类新闻媒体刊发稿件16篇,工作动态被市、区双创简报采用6篇。全镇各单位悬挂和刷写标语120条、固定宣传栏40余期、宣传车8台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举办双创知识讲座6期,专项活动培训10余次。通过大力宣传,广大居民的环境卫生保护意识和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逐步营造了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
(三)和谐创建,突出重点,全面推动“创卫”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彻底改变集镇垃圾瀑布严重,街道公共设施陈旧,机关大院杂草丛生的现状,镇党委、政府以创建省级卫生集镇为契机,在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多方协调和筹集资金,投入14万元硬化机关地面,改造和新建职工食堂和健身场所,使镇机关大院环境干净明亮,同时镇上还投资5万元,在集镇繁华地段和人口密集区新修垃圾池6座,对集镇内三座大桥护栏进行刷白,组织学生及劳力5500余人次,大型工程车辆100台次,对辖区内的垃圾山、垃圾瀑布进行清理,疏通泄洪渠3000米。同时镇上与信立建筑公司达成山体改造广告墙开发协议,投资近30万元,采取镇财政补贴一部分资金,信立公司作为主要投资方对集镇主要街道山体进行改造,通过改造后,集镇主要街道旁山体、垃圾和污水倾倒现象彻底改观。创卫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辖区内派出所、供电所等驻镇单位也先后投入20万元对单位围墙进行了拆墙透绿,改造美化。
二是加大集镇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力度。在原有保洁人员不足、报酬低,路面保洁及垃圾清运无法达到日扫日清的状况下,镇上财政挤出资金提高环卫工报酬,由原来200元增加到500元,增加环卫人员,由2人增加到4人,严格清扫保洁制度,目前集镇街道卫生已实行全天保洁,街道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还对各路段包抓单位进行垃圾箱投放任务分解,从而达到生活垃圾有序收集和定点投放。
三是临街商铺门头牌匾统一样式,规范悬挂。针对集镇内商铺广告牌匾破旧和悬挂不规范影响景区和集镇对外形象,镇上通过积极联系和协商,在统一风格和样式的基础上,采用无偿为商户制作广告牌匾,规范了集镇主要路段商户门头牌匾40余块,
四是扎实开展“六小”行业治理和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利用六小行业治理和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契机,对全镇个体工商户进行了摸底调查,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六小“行业,对不符合条件的督促其整改,拒不整改的由镇工商所吊销其营业执照。
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镇在集镇要道、省道公路沿线、规范汽车修理场所3所、废旧回收市场1所、建材市场1所,实现出入口道路宽敞平坦,交通畅通的要求。集中整治集镇繁华地段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六乱“现象,组织拆除违章建筑物10处,拆除明锅亮灶3处,取缔马路市场4处。有效治理了集镇脏、乱、差现象。
五是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是推进卫生创建工作和提高居民素质的有力抓手。为此,镇上专门成立了由一名副职领导挂帅的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在卫生单位、卫生村组建主要领导负责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通过调研和摸底,结合实际,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经过一年的工作开展,镇机关及各驻镇单位先后投入经费3万元用于固定宣传栏设置,购买健康教育音响资料及健康教育档案配套设施;为了进一步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及影响力,镇机关及各创建单位、村都在街道繁华地段、单位的显著位置、村委会村务公开栏等位置合理布局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并围绕卫生防病工作和群众健康需求及时更换宣传内容,据统计,截止目前,全镇共设立固定宣传栏22处,张贴和书写健康教育宣传内容100余期;同时镇上还邀请市、区健康卫生教育专家以“健康教育知识大讲堂”形式开展健康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村组、进社区“四进”活动7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4000余册,编写和印发健康教育传单5000余份发放到辖区广大群众手中,同时镇上还利用“5.31”世界无烟日,在镇机关开展戒烟控烟活动,通过设立禁烟会议室、无烟站办所引导烟民自觉戒烟和控烟。经过一年的扎实工作,各卫生创建单位、村、社区、学校健康教育基本做到了有阵地、有计划、有内容、有资料、有宣传、有活动,集镇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形为形成率进一步提高。
六是大力开展防病除害活动。除害防病工作是创卫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环境卫生质量的重要措施。为此,我镇高度重视,在创卫工作中组建镇、村、辖区单位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组织和网络,并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人员负责,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了组织机构台帐,制订了除四害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目标、夯实责任。为了使防病除害活动取得实效,我们还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在今年4月和10月先后开展了春秋两季灭鼠活动和夏季灭蚊蝇活动,全年共购药500余斤,药具40余个,投放毒饵3200余个。通过采取统一购药、统一投放、统一灭杀,使鼠害和蚊蝇得到有效防治。
回顾一年来的创建工作,虽然我们在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受资金制约,硬件投入有限,集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二是卫生单位、卫生村创建力度和创建队伍相对薄弱,压力依然很大;三是居民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健康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不尽满意。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创卫创优结合,以专项整治为抓手,以提高群众文明素质为目标,以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为载体,对照创建目标和验收标准稳步推进,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力攻坚,确保完成总体创建目标各项工作任务。
二、二0一0年工作思路
(一)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强化规划指导。按照统一格调、统一风格的总体要求对新建房屋进行先规划、后开工,强化规范建设意识,彰显旅游集镇特色。当前要重点抓好××干道、207省道××境内沿线新建房屋规划和旧房改造工程。二要完善配套设施。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尽快落实垃圾填埋场、垃圾中转站、垃圾池、停车场等建设。加快农村民居、旱厕改造建设,改水工程;三要统一建筑风格,规划建设上档次的商场、宾馆、饭店,加快集镇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同步规划增加绿地空间,确保绿化覆盖率达标。
(二)深化各类专项整治活动。2010年双创工作首要任务是抓好各类专项整治,并以此为切入点,把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一是深入推进“四乱”综合整治。交警、工商、环卫等执法部门整合力量,加强协作配合,对“四乱”行为严管重罚,确保综合整治成果不反弹。进一步夯实门前“四包”责任制,抓好环境卫生日常管理,继续规范车辆停放,不断提高镇容环境卫生水平。二是全面开展“六小”行业综合整治。工商、卫生、环卫、规划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强化卫生监督,严把卫生许可准入关,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行为,建立“六小”行业监督量化分级制,完成集镇范围内整治工作,确保检查覆盖率达100%,达标率达95%以上。三要扎实推进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卫生集镇和卫生村创建步伐,提高镇村公共卫生水平。四是开展农家乐专项整治,对现有的农家乐进行资源整合发展壮大,加强农家乐的卫生环境管理、服务质量管理,打造特色餐饮,强化食品卫生,加快星级农家乐评定和特色农家乐创建活动。对符合星级农家乐标准,帮助和引导其创星晋级和提级上档工作。五是保持和扩大广告牌匾整治成果。以集镇广告牌匾整治示范街为样板,将整治范围延伸到辖区农家乐及永久桥北头至八中个体经营户,设置一批在规格、色调、字体、背景、款式上相统一的广告牌匾。
(三)着力提升广大居民文明素质。集城环境卫生的好转根本在于提高居民素质。要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把宣传教育融入到创建工作全过程,使广大群众了解更多创建内容,积极参与各项创建活动,形成全民参与双创的良好局面。要加强舆论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各学校要充分利用黑板报、专栏等载体,采取演讲、竞赛、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创建工作深入家庭,深入人心。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把双创与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推动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双创工作教育培训活动要以文明礼仪教育、“三德”教育、双创知识、法纪法规、健康知识宣讲为主要内容,不断增强市民公德意识、守法观念、礼仪修养,为双创工作顺利实施夯实基础。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sujuh”为你整理了这篇村级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19〕86号)、《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20〕68号)的要求,宣威市财政局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组于2020年11月对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单位提供的明细账、会计凭证、项目合同等相关资料实施了逐项核查、通过现场勘察、问卷调查、询问等程序,形成本绩效评价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乌蒙山云南片区请求事项有关意见的函》(国土资厅函〔2016〕683号)有关要求,以及《云南省扶贫开发规划(2016-2020年)》、《乌蒙山云南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6—2020年)》、《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和《云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等相关规划的战略部署,为协调人口与资源矛盾,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引导培育优势农业产业增长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拟在乌蒙山云南片区实施扶贫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以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切实推进乌蒙山云南片区“脱贫攻坚”工作,保持政策稳定,发展产业,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曲靖市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属于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子项目之一。该项目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预算总投资5848.91万元。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1、资金情况。2018年9月30日,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下达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云国土资〔2018〕195号),下达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中央支持资金。曲财农〔2018〕129号下达2018年中央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宣威市专项资金为58,489,100.00元。资金到位率100%。
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土地平整面积213.8025公顷;土方垒埂12381.10万m3;石方垒埂7828.08万m3。
(2)灌溉与排水工程:取水口3座;取水坝1座;500 m3
蓄水池8座;300立方米3蓄水池17座;100立方米蓄水池54座,闸阀井43座,改建坝塘1座;支管25条,总长度为21523.84m;毛管55条,总长度为19359.55m; 钢闸门2座,管道井4座,斗渠1条,总长为587.62m,农渠10条,总长5052.38 m;路侧沟12条,总长6274m;斗沟1条,总长度为41.42m;Ⅰ型农桥4座,Ⅱ型农桥4座,过水路面1座,盖板涵9座,盖板涵4座,Ⅰ型管涵57座,Ⅱ型管涵49座, DN500管涵22座, DN1000管涵5座,DN200管涵1座; 农桥修复1座,泵房4座。
(3)田间道路工程:改建田间道31条,长40762.29 m;新建田间道5条,长4768.97m;改建生产路40条,长34412.59m;新建生产路26条,长13674.21m;田间道错车道256段;挡墙3411.55米。
(4)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改建田间道(水泥路)14204.68m;太阳能路灯239盏;公厕4座,建筑面积241.40㎡;晾晒场1块 。
(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农田防护墙3162.10m;拦砂坝8座;山体边坡绿化1.3333公顷;林草修复区面积200.8171公顷;生态修复区面积54.64公顷。
(二)项目绩效目标。
项目建设规模为1276.1165公顷(19141.75亩),其中整理面积为1193.5912公顷,开发面积为27.8906公顷,复垦面积54.6347公顷。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26.7236公顷,其中通过整理得到新增耕地1.7808公顷,开发得到新增耕地23.9077公顷,新增耕地率为2.09%,项目实施后的耕地面积达到1018.2963公顷(其中:水田0.7251公顷,水浇地16.1110公顷,旱地9.8875公顷)。
(三)项目组织管理情况。
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勘测,2018年底完成规划设计,2019年1月完成招投标。项目区划分为八个标段,分别由八家施工单位进行施工。2019年2月15日项目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2020年8月11日,宣威市人民政府及时组织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了自检自查, 2020年9月2日,项目通过了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的竣工初验。2020年11月2日,省自然资源厅对项目进行了外业验收。
1、成立机构抓好项目实施管理。成立了项目实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实施的协调指导,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职能职责,从制度上强化管理,规范管理行为。
2、规范使用资金。资金使用严格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执行,资金实行专款、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项目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无挤占、挪用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发生。
3、项目实施执行“六制”。该项目在实施中按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有关规定实现了项目公告制、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监理制、工程量复核和审计制度。
4、项目质量符合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指挥部及监理部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严把工程质量关,使项目在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拨付等方面得到有效控制,项目工程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二、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目的是全面掌握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科学分析评价重大工程建设所产生的综合成效,分析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总结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经验与做法。主要包括9个方面:1、资金保障充分,使用合理规范;2、工程稳步实施;3、增强资源保障能力;4、节约集约利用资源;5、推动现代农业发展;6、促进地方经济发展;7、助推脱贫攻坚;8、促进社会和谐发展;9、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象是项目的实施主体,即宣威市自然资源局,评价范围是项目所涉及的阿浪、花鱼两个村。
(二)绩效评价原则、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
1、绩效评价原则。
绩效评价遵循:(1)科学规范原则。要求绩效评价严格遵循既定程序,科学可行;(2)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评价结果应客观公正,并接受社会公开监督;(3)分级分类原则。要求根据评价对象特点分类组织实施;(4)绩效相关原则。要求支出与其产出之间有紧密相关关系。
2、绩效评价依据。
一是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是中央、省重大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要求;三是部门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等相关规定和规划;四是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五是预算管理制度及办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财务和会计资料;六是项目设立的政策依据和目标,预算批复、资金安排和分配等相关材料,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项目决算或验收报告等相关材料;七是《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19〕86号)、《宣威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宣威市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的通知》(宣财预〔2020〕68号);八是其他相关资料。
3、评价指标体系。
本次绩效评价小组在参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支出特点,运用定量定性原则,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实际,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逐级合理设计,主要构成如下:
一级指标4个,包括决策、过程、产出和效益;二级指标10个,包括项目立项、绩效目标、资金投入、资金管理、组织实施、产出数量、产出质量、产出时效、产出成本、项目效益;三级指标17个,主要是二级指标细化和量化。
以上情况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4、绩效评价方法。
结合本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因地制宜,本次绩效评价采用了指标评价、数据采集、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方法进行评价。
5、绩效评价标准。
绩效评价标准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等,用于对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较。绩效评价标准结合评价对象的特点、行业现状、项目规模、历史经验和专家意见等合理选择。
(三)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首先查阅项目建设相关文件资料,了解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包括项目申报、规划设计、招投标、资金管理、施工管理、验收等工作情况;到现场查看工程建设实际效果,对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防护与生态修复、农村居民点整治几个单项工程中具体的单元、单位与分部工程选取部分进行查看了解;对项目区的人民群众进行现场调查,发放问卷,客观掌握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直观。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评价综合结论。
通过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实施,使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产出率,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地方脱贫成果,确保了农民持续增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1.增加耕地资源。通过国家政策及资金的大力扶持,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使得宣威市增加了宝贵的耕地资源,项目共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耕地面积的增加,实现了耕地总面积的动态平衡。
2.提高粮食产能和农业产值。在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建设过程中,对水、路、田进行综合整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综合整治,使项目区形成“田成块、水相连、渠成网、路相通”的格局,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质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3.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项目实施后,通过系统土地整治,增加了耕地面积,并配套相应的农田灌溉、道路设施;增强了对水资源的调控能力,使水资源得到有序利用,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时土地平整进行坡改梯工程,大大减少水流对坡面的冲刷,控制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项目实施后,土地垦殖率和绿色植被覆盖率均有所提高,改善了项目区水、肥条件,保障了项目区灌溉合理,排水通畅,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土壤的“三保”能力,使项目区成为典型的生态农业区,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通过项目实施,构建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户随时都可灵活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从而提高收入。项目实施后,项目区的灌溉、道路、饮水等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得以完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集约利用土地。通过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区内原先零碎的耕地、贫瘠的荒草地、裸地等未利用地变成了集中连片,灌排方便的稳产农田,农田格局明显改观,农田更加适应农业生产要求和耕作习惯。于此同时,项目区内农村各类用地布局也更加合理,散乱、废弃、闲置、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得到合理利用,城乡发展空间得以拓展,。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高了1.56%的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也为农民增产增收、增强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土地整治后,劳动力投入减少,机械化作业效率提高,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在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规模化与产业化经营、农民参与工程建设,以及优良生产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农业生产成本相对下降及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其生活状况,“惠农、富民、强农”效应突出。促进农民增收。项目区农民人均农业增收额970.27元/人,新增就业人数151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消耗大量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等,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和社会消费,土地整治项目工程施工费4912.38万元,为当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工作机会和增收渠道。
6.促进社会和谐。项目实施后,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农村的土地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实现了优化组合,形成双赢局面。项目实施可为区内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农村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合法的土地权属调整,人地矛盾得到缓和,可以减少今后土地利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各种纠纷,有利于维护项目区的社会稳定。
7、建设美丽乡村。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助推美丽乡村建设。通过项目整体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促进了农民集中居住和农田合理布局,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完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了人居环境,工程实施后新建了晒场及打谷场,便于粮食收获后的晾晒储存,农闲时晒场及打谷场也成为了村民生活娱乐场所,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
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分100分,单位自评98分,自评结论为“优”。经评价组考评打分,评价综合得分为96分,评价等级为“优”(详见附件1《宣威市热水镇阿浪等2个村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分体系及评分表》)。
(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
项目完成建设规模1276.1165公顷,新增耕地面积26.7236公顷,新增耕地率2.09%;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522.3837公顷;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522.4214公顷、新增和改善防涝面积957.0874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39.7391公顷;完成林草修复面积200.8171公顷;完成村庄整治面积53.5361公顷。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一)项目决策情况分析。
为组织实施好乌蒙山贷因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切实助推宣威精准脱贫,按照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关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宣威市鸟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成立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为指挥长,市国土资源局局长为副指挥长,市发改、财政、交通、住建、扶贫办、农业、水利、林业、审计、环保等有关部门及项目涉及的乡(镇、接到)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项目实施方案的申报工作及全面领导项目的组织实施,研究决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组织项目承担单位及相关部门、监理机构、项目承包单位及项目区群众代表等对竣工后的工程项目进行自检自查。
(二) 项目过程情况分析。
在项目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各单位履行职责,承担项目建设管理任务,落实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的政策,项目建设、施工、监理及相关技术服务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努力完成了该项目的建设。项目工程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整理竣工验收资料,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项目进行自检自查,曲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初验,项目实施单位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在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镇、村参与了土地权属管理工作,对项目建设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项目区群众通过咨询式参与、邀请式参与、委托式参加等方式参与了项目综合决策、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项目的变更管理、验收管理等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项目建设按期、按质完成。
(三)项目产出情况分析
通过项目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耕地的产能,为宣威市区域性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经测算,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宣威市)项目新增粮食总产量536.70吨。通过项目的规划建设,项目区土地耕地质量提高,配套设施完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进了耕地的机械化作业,加速了土地流转,使耕地向种粮大户、农业企业集中,推动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经营,同时通过合理利用项目区丰富的光热资源和地域优势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益。整个项目预计新增农业总产值510.99万元。
(四)项目效益情况分析
项目建成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了农业产出和农民收入,改善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落实中央“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重大决策和解决“三农”问题要求。同时土地整治项目最根本的投资目的是工程建成后能实现投资目标,长期、有效、稳定的发挥项目效益,造福于民。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
(一)成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机构,为加快项目顺利实施,2018年8月20日宣威市人民政府以宣政办发﹝2018﹞109号文成立了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项目组织、实施、管理等工作。
(二)严格落实项目实施各项制度。市自然资源局编制了该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职责和资金保障等。项目工程分为8个标段,2019年2月工程施工以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8家施工单位,以邀请招标方式确定1家监理单位,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项目工程2019年2月15日开工,2019年9月10日竣工,按照项目的规划设计完成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程和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
(三)严格资金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使用制度,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专人专账管理,资金严格按规定拨付,确保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四)严格执行工程变更规定和程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客观因素影响,涉及工程变更的,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并报经上级同意后方可作变更处理,不允许擅自变更工程内容。
(五)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调动镇村两级干部的积极性,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工程施工快速推进。
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规划设计前瞻性不足、深度不够,存在变更现象。
在项目实施中发现部分项目规划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的衔接,“统”的功能不够;规划深度不到位。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有的只是片区建设规划,没有全区域整体建设规划;规划落实不够。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同时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完全符合群众意愿和当地实际,变更现象普遍存在,项目不能严格按照批准设计进行,实施中变更设计、调整预算,不同程度存在项目计划与预算执行不严的问题。
(二)缺乏技术人才,实施监管不足。
土地整治工作人员中,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太少,多数人员工程管理能力、经验不足。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不够严密。由于土地整理任务很重,包括项目踏勘、方案论证、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土地整理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不足,难以适应目前土地整理的形势,任务的需要。因人员力量不足、技术手段落后等客观因素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虽有相应的审查报批、监督检查、分片监管责任制等制度,但任存在对个别项目踏勘复核不到位、实施进度不清楚、工程决算不掌握等问题。
(三)项目管理欠缺,资料不完善。
现场指挥部管理人员不够到位,项目实施管理技术力量薄弱,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竣工结算工作严谨度不够,导致部分标段竣工结算资料工程类别没有按设计的工程分类结算,项目施工完成后,影像、照片的资料不全,未能全面地反映项目建设整个过程。
(四)运营管护不足,土地效益不高。
项目竣工后,土地整治工程交付项目区群众使用后,缺少后期管护。虽明确由项目区乡镇、村委会和收益群众进行管护,但管护标准、管护内容、管护方式、管护主体和维护资金等相关内容还不明确,不能有效的实现权、责、利的相互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工程管护者的积极性,导致项目区基础设施无法长效使用。项目移交后管护力度有限,不能充分发挥项目设施应有的作用,使项目效益长期、持久发挥。
七、建议
(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设计。
在土地整治前要开展土地整治需求调查,依从“自上而下”的科学明珠的决策体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主要收集项目区农户的土地整治相关的各类需求,为整理规划设计以及决策等关键环节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内容。同时应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互相协调,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紧密联系农村经济生产、农业发展、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规划、林业保护利用和环境生态建设等有关要求,合理编制项目的规划设计。
此外,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还要以全面的视角、严谨的部署,注重土地整治实施过程中与土地生产相关的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为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保障。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应与日后土地利益方式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土地整治的综合性,建成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为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
(二)建设土地整治队伍,扩充技术人才。
大部分土地整治从业人员多为半路出家非专业对口,侧重于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管理及有关协调工作,虽在实际施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缺乏全面系统的工民建、水工、农艺、工程决算、财务等专业技术知识。今后应多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土地整治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学习,加大土地整治队伍和人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工作人员对土地开发整理相关文件、规定、规范、标准的学习,力求使土地整治项目的前期工作、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三)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执行管理规范。
严格执行六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公告制和审计制。规范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统计信息、档案管理等工作,建立专项检查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对工程实施过程要加强监督与管理,首先,要制定切实的项目监督与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对监管的目的、任务以及重点、措施做到详细的规定与研究。其次,成立相关项目建设的推动机制,设置办公室,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监督指导。再者要对关键的相对重大的重点示范工程,实施工作例会制度,周、月、季度以及年度都要有定期的会议与总结,并结合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对分工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如基本设施的筹建、土地的整理以及拆迁等要有专门的分包领导、责任单位以及责任人,这些要向社会公开,从而有利于工程的正常推动与顺利进行。
(四)建立后期评价机制,加强项目管护。
建立健全项目后期评价机制,加大对破坏项目工程设施的行为要严厉查处,对工程设施维护管理不力,发生非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的要追究责任。落实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经费,通过制定资金使用办法确定工程设施监管单位和受益人的责任,用于项目后期维护保养,保证项目长期发挥效益。项目工程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工程设施的维护管理,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营造使用爱护工程设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