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时间:2023-01-08 02:11:28

语文第一单元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讲方式;模式;单元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54-01

一、对“学讲方式”和单元教学的探索

首先,全体教师想尽一切办法掌握了“学讲方式”的精髓和单元教学的实质,然后坐下来认真学习,潜心研究,重点弄清了“学讲方式”和单元教学的精神实质和课堂教学模式,这为后来的探索和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语文教研组的二十多位教师,决定在初二(1)班进行“学讲方式”和单元教学试验。全体教师大胆探索,认真进行了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备课。具体做法是:每个教师对本单元的教学设想和步骤先在备课小组发言,然后集体评议,最后由推选的执教人根据小组评议,写出单元教学报告和教案。教案确定了,那就得在课堂上下功夫。课堂上,教师讲练结合,侧重启发诱导,及时点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得灵活,掌握了规律,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学讲方式”和单元教学的原则

通过单元教学,测试效果十分显著,初二(1)班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经过大胆探索、认真总结和研究,认识到“学讲方式”和单元教学必须把握好如下几个原则。

第一,重视单元总领课。“万事开头难”,若要较快转入新单元的学习,先要让学生明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及方法,时间安排也要让学生胸中有数。八下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第一课《敬畏自然》和最后一课《喂――出来》为讲读课文,中间三课为自读课文。单元总领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它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指导方向,直接关系到该单元教学的成败。因此,对单元总领课必须给予足够重视。本单元总领课《敬畏自然》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初步自读或预习,重点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基本内容。这一环节要大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学、预习,在课堂上相互讲。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讲解,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尤其要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第二课时要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也要穿插学生的讲。

第二,上好讲读课。本单元共五篇课文,总领课《敬畏自然》和最后一课《喂――出来》是讲读课文。对这两篇讲读课文,教师的讲读尤为重要,特别是总领课,力求通过讲读给学生授之以法。对于讲读课,必须充分显示教师的讲授艺术。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基础外,还要具备演员的素质与全能,这样教师的“讲”才能有艺术性。如通过讲授《敬畏自然》《喂――出来》,使学生了解科学小品文的结构特点,把握科学小品文的说明方法、顺序和语言特色,尤其要树立环保意识。讲读课是“举一”,“举一”顺利完成了,为下面自读课学习即“反三”奠定了基础,也为科学小品文的写作做了必要的准备。上讲读课虽然以老师“讲”为主,但并不等于全是老师“讲”,学生的“讲”也要适时地穿插其中。

第三,不偏废自读课。本单元共三篇自读课文,每篇安排一课时,课外自读安排在自习课或其他课外时间完成。教师及时抽查了解,掌握自读情况。自读课应最大限度地体现让学生“学讲”的原则,体现教改中的“反三”。应该说,“学讲”在这一环节中体现最为充分。但是,教师绝对不能袖手旁观,而应发挥点拨、指导的作用。自读课文在单元教学中,可采用编写提纲式、复述式、辅导式、讨论式等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力求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第四,重视单元总结课。一个单元学完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检测、反馈和弥补,这些环节对顺利实现单元内容的过渡是非常必要的。可根据单元具体情况,讲解时灵活掌握,主要是整理、比较、分析、归纳、综合、概括、总结,让学生在头脑中较快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从而强化教学目标。课时一般在两课时,其中一课时用来检测。每一课、每一单元的总结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学讲”的原则。

第五,加强写作指导课。教学过程是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不断向高层次进行延伸的。学习语文贵在应用,应用的本质在于会写作,加强写作指导非常重要。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应根据该单元中的文体及知识结构,通过反复训练,做好写前指导、写后讲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科学小品文,根据要求,学生只要能够初步掌握科学小品文的写法就可以了,不作过高要求。

三、结束语

通过全体教师的认真探讨、实践、总结,充分认识到“学讲方式”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绝不能让“学讲方式”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流于形式,而应落到实处。在实施“学讲方式”在单元教学运用的过程中,以同年级为一备课小组,每一个单元都选一名教师作为该单元的中心发言人,并负责整理单元教学报告,报学校教务处,最后由教师本人写出具体的实施教案,方能上课堂。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讲方式”在单元教学中的优势,确保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反刍”内涵

将仿生学运用于单元教学中,“反刍”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反刍作为钟德赣先生的思想精华,其内涵既纵向渗透到单元教学的五步,也横向贯穿于五步中的三课型。

(一)“反刍” 纵向渗透于五步

第一,单元总览是“粗吞”。整个单元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反刍的过程,第一步总览是“粗吞”。开始一个新的单元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依据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扫清单元学习的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为后面的具体学习打好基础。“粗吞”是充满乐趣的,教师要善于选择单元的热点问题,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对单元的学习内容产生真情实感,逐步加深学生内心的体验。

第二,阅读与写说是“咀嚼、品味”。阅读与写说,是语文学习的一体多面,也是单元教学的第二、三步,是对知识的咀嚼品味。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阅读能力形成的规律,一个单元的阅读分为导读、仿读和自读三种方式。导读,是对这个单元学习方法的指导。好比游泳训练,导读就是师傅展示动作技巧,而仿读就是学习者模仿师傅的动作,自读就是下水去试着游。因此在仿读和自读阶段,教师非常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拟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自学研究,主动消化所学内容。写说训练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随机穿插在阅读课的三五分钟赏评练习,也可以是阅读教学结束后,在课堂上开展作文速写、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等,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写感悟,摘抄美文美段,开展小记者活动等,起到学一单元知一类的作用。在细嚼阶段,学生不仅通过文本掌握知识,还通过大量的写说训练以多角度、多途径的方式,在一个开放的舞台上充分发挥创造力,整体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第三,评价与补漏是“消化、吸收”。评价与补漏是单元教学的第四、五步,是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在单篇课文和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进行达标检测,达标率90%以上视为过关,不足则查漏补缺,确保不留尾巴。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还注重元认知学习,考察学生是如何思考的,答对的原因,退步的原因等等。及时的评价和补漏保证了学生在单元知识和能力方面整体过关,这就是学生在细嚼之后的消化,去粗取精,化为养料,体味精华。

(二)“反刍”横向贯穿于三课型

反刍的内涵不仅纵向体现在单元教学的五个步骤的实施中,而且横向贯穿于这五个步骤分别所包含的自练、自改和自结三种课型中。如阅读中导读的第一个课型是自练课,为反刍的第一步:粗吞。学生按照老师精心设计的思维训练题去钻研教材,寻求答案。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不深不准,往往精粗并存,就像牛还只是将草料粗吞下去。自改课型是反刍的第二步:细嚼。牛将粗吞的草料反刍上来细细咀嚼,学生对思维训练题中的重点、难点展开研讨、探究,不断排除错误的干扰,寻找正确的答案。这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细嚼、去粗取精的过程。自结课型是反刍的第三步:消化吸收。学生通过上一课型的群体多向立体化研讨,在教师点拨下取得正确的答案,并在比较阅读中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将知识的精华化为养料充分吸收的过程。同样,仿读、自读和其他几个步骤也都包含自练、自改、自结三个课型,体现出反刍的原则。如,在进行写说教学时,教师应按教材中作文和听说训练的安排制订出全学期的写说训练计划。每单元的写说训练,要与该单元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这一教学环节是自练课的内容,相当于“反刍”的粗吞阶段。写说步骤的自改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作文评改和听说评价,即“反刍”的细嚼阶段。教师定出作文评价标准,分小组交叉互评,教师逐组巡查,及时反馈评改信息。听说训练的评价也可分小组进行,运用多种形式,如故事会、研究比赛、听力比赛、朗诵会等,务求活泼、实效。最后是写说的自结课。写说训练由小组评价后,学生要写出自我评析意见,检查自己写说中的收获,并找寻、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是“反刍”的消化阶段。可见,在单元教学中,多向度、多层面的“反刍”使每一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联,突出知识的迁移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显著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课改指导意义

单元是符合语文课程特点的一种教材编排方法,善于使用单元教学,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以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整体性、主体性、相关性等特征和要求来观照现实,当今单元教学在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反刍”仍然充满着时代的魅力,对当前的语文单元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高度重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

“以导读带自读”、“以读带写”本来是单元教学最具特征的教学形式。然而,目前很多老师的单元教学都流于形式,缺乏整体设计和安排。特别是有些教材单元编排以生活主题为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将几篇课文简单相加,精读课一讲到底,自读课放任自流,学生学到的都是零碎的知识。从语文学习活动的内容来看,除了两周一次的作文训练课,学生主要是读课文,或者听教师讲课文,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没有整体思路和明确安排。近年来,语文课渐渐融入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历史情景剧、小制作、朗诵等活动,但这些活动非常随意,与整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是脱节的,不具备整体性。新课改下的优质语文课堂,必须是三维教学目标相融的课堂,即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都得到提升。一个单元就是各种语文要素有机结合、彼此渗透的统一整体,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整体观,高度重视教学过程设计的整体性,从单元总览到具体的读写听说再到评价补漏,这五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出单元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的整体一贯。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亲情这一主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总览单元时,要结合单元导语让学生整体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规划好整个单元的学习顺序和详略,然后依据单元目标组织学生以导读、自读的方式学习《散步》、《羚羊木雕》等五篇课文,切实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以读促写则可体现在阅读教学时随机安排听说写练习,逐步加深对亲情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集中安排关于亲情专题的口语交际活动,进一步分享亲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也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对亲情的感受,专门以写作的形式消化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形成写作技能。最后,为了全面掌握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效果,有必要开展单元评价和补漏,确保学生都达到单元的学习要求

(二)高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目前单元教学中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表现主要有三种。一是教师满堂灌现象仍然存在。虽然语文新课改反对教师满堂灌,但仍有一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低估学生自学的能力,认为“听”课是学习的主要途径,只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阅读教学课气氛被动,学生的阅读时间往往只有可怜的几分钟,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繁琐的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用。学生的心智活动参与很少,思维积极性低。二是教师满堂问的现象较多。有些老师为了体现语文新课改中“教师主导”作用,开展对话形式的教学,在课堂上过于频繁地提问,使学生疲于应答,苦不堪言。三是课堂“满堂讨论”带来的只是形式热闹,没有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中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关注启发语文教师要彻底变革一味主宰课堂或完全不管课堂的极端观念,高效发挥教师的组织指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是具有发展能力的个体,只有相信他们,在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行为的选择上才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单元课堂教学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如开展课堂剧演出、阅读心得汇报会、组织采访活动等,乐于把学生引进现实生活的大舞台,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各项语文活动中,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从单一的课本信息来源变为多渠道、全方位的感知与体验。

(三)大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长期以来,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主要以课文为单位上课,割裂了单元内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在学习顺序,忽视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密切联系。于漪老师说过:“目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部分根源是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教材,教学的随意性极大。”很多学生上了十多年的语文课,竟然没有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单元性。究其原因,是教师把握教材时没有从单元出发,没有考察单元内课与课的关系,单元的粘性很差,每一节课都像一个点,网不起来,建立不了联系,难怪在学生心中,语文课是多一节不多,少一节不少,学习语文感觉杂乱无章。“反刍式单元教学法”的比较性和迁移性等特征启示语文教师要大力加强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将反映同一知识点或生活主题的,能举一反三和促进迁移拓展能力的课文和写说训练方式组成一个单元整体。根据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知,学习的实质在于模仿,模仿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是迁移和创造的前提。因此,依据现有语文教材的单元编排,学生导读中学习到的阅读技能要成为自读课文学习的示范,阅读中学习到的知识要成为写说训练的范例。为此,通过显性与隐性比较、纵向与横向比较等,将精读与自读、阅读和写说紧密结合,充分展示知识点在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迁移与运用,这就是反刍之后的精华养分,学生吸收后能“强身健体”,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改革至今,可谓百花齐放,满园春色。但像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这样涵盖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且在这些方面都提供相对稳定,可资借鉴的模式不多见。2016年,正是钟德赣先生提出“反刍式单元教学法”30年之时,在这一特殊之年探讨和推广其思想的价值,确有其特殊意义,其反刍理念对当今语文教学带来的重要启示,必将促使单元在反刍中凸显其深远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钟德赣.一树樱桃带雨红[M].北京:中华戏剧出版社,2006.

[2]钟德赣.钟德赣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王雅莉.教改背景下单元读写教学现状之我见[J].语文教学之友,2013,(04).

第3篇

单元整理是根据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将教学中积累的内容汇总起来。日常的积累和拓展如同是散落在沙滩上的一粒粒珍珠,通过单元整理,把一粒粒珍珠串起来,让知识点犹如一串美丽的项链一般在学生心目中闪闪发亮,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更加明确积累的内容和方法,并在巩固和积累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因为这串美丽的项链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串成的,所以,他们的所得会更加深入和透彻,并从收获中获得学习语文的快乐。大家都知道,语文教材在编排上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果语文教师都能如此有心,那我想帮助学生串成的将不再会是一串串的项链,恐怕是他们能傲立于人前,行走天下的工具了。所以,我认为单元整理课非常有必要。我在教四年级时就开始进行这类课型的研讨,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进行设计。如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搭石》以小见大写法的研讨。

没有理论指导的课堂是经不起推敲和研究的,所以,教师设计每堂课都要有教育理念的支撑,而最好的理论基础就是语文课程标准。

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之时就依照了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便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积累,学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种素养表现为阅读、习作、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第二依照的是阶段目标。五、六年级是第三学段,学段中关于阅读的目标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方法,诵读优秀诗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第三依照的是本组单元的教学目标。整体关照本组课文的特点,把体会感情与领悟写法,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组教材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各不相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是事情表达出来的;通过读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基于此,我对本课设计了以下的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单元内容,体会情感,进行复结。

2.积累诗句文章,揣摩写法,尝试运用。

这两个目标涵盖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为完成这两个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结。此环节就是让学生整体地去把握内容,体会情感,总结写作方法,把本单元的整组文章进行复结。每个单元都需要我们去系统地整理,把学到的知识点系统化。

二、回顾与欣赏。在此环节,我把原来学生积累的古诗重新组合,让他们学会体会情感的同时再去体会写作方法,从中受到启发,加深对诗歌的认识。“温故而知新”,欣赏就是拓展,也就是举一反三,将学生的视野推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是相等的,学生的生活有多宽,语文的学习内容就有多广。

我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内容、情感、方法,注重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如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注重评价能力的培养,表达方法的总结与概括;同时注重方法的选择,如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总结写作表达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采用的方法就是读、悟、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情,带着感悟提高阅读。

三、积累运用。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语文学习也就是把语言思维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的方法运用起来,所培养的能力展现出来,我安排了小练笔,让学生及时有效地把所学的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第4篇

一、单元组文教学的优点

(一)举一反三

当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利用单元组文可以实现归纳推理,并打开多向思维,通过演绎推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语文教师采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能够有助于学生掌握认知规律,进而在触类旁通的作用下,通过以一带三的方法讲解文章,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单元组文教学模式能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然后在健全的教学模式下,让学生掌握最佳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能够对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教师通过向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下,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进一步探索。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教师采用发散提问的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的求异思考,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二、单元组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某学校为了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大了单元组文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教师精选了三篇文章进行讲解,文章都是总分结构,通过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对文章予以细致入微的描述。例如,在“小鸟和牵牛花”、“鸡妈妈的新房子”、“骆驼和羊”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成如下几个步骤开展教学。

(一)单元组文第一课时教学

教师导入几篇文章生字词,让学生回忆本学期学习完善的单元课题内容,当学习这几篇文章时,与其进行对比。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对生字词的读音予以提前预习,比如,提前学习喇叭、缠、睁、矮等生词。此外,教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自行阅读文章,然后进行深入思考,学生还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将交流内容填写在表格中,师生针对此问题展开探讨。

(二)单元组文第二课时教学

教师在运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进行第二课时教学时,需要对两个问题展开精读感悟。第一个问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文章是怎样具体介绍的。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骆驼和羊之间的对话,通过二者的对话能够渗透出什么样的道理。同时,牵牛花为什么能够陪伴生病的小鸟。总之,在一系列的问题下,并充分运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和思考,进而有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单元组文第三课时教学

教师通过运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进行语文教学,在第三课时教学时,主要学习“骆驼和羊”文章为主,教师主要分三大部分展开教学活动,学生预习文章内容后,对其独立学习课文情况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然后教师制作问学表,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堂学习,填写相关内容,对问学表相互比较,感受异同,进而对文章教学规律有深刻认知。此外,教师正确指导学生书写和读生词,并不要求学生参照表格探索文章还有哪些有价值的内容,然后梳理相关知识。另外,紧扣主题,老牛说:“你们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是不对的。”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由于各有长短,必须对自我有客观认知。教师讲解文章内容,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向学生灌输做人的道理。因此,运用单元组文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能够为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结束语:

第5篇

一、 重视启发式教学

《英语》(新目标)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呈现语言知识时,尽量提供有实际意义的情景,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自己推测、发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七年级、八年级每个单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1a都以图画的形式出现,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的内容,然后再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图画内容联系起来。如八年级上册Unit 3 Section A 1a图画中出现的人物有打篮球的、看电视的、在野营的、跟朋友玩的等等,教师把任务的要求向学生进行说明,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图画后,以列表的形式把图中人物的活动用英语表达出来,并且还要求列出图中所没有的其他活动。这样,学生们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很快就写出了表达这些活动的英语短语:

playing basketball, watching TV, going camping, playing with friends等,与图中内容无关的活动学生会写:reading in a library, going to the beach,having a party 等等。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富有启发性,学生既能掌握新的语言知识,又能巩固旧知识。

二、 强化听力训练

我认为《英语》(新目标)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这是以往教材所没有的。它以每个单元的重点内容为中心,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听力的培养。首先,内容丰富――每个单元的听力项目均有4个,支持单元相关话题。其次,形式多样――有标序、圈词、填词、连线、填表等。第三,由浅入深――要求完成的任务一般由简单着手,逐级递进,符合语言学习要求。本教材听力设计最大的特点即教科书只呈现任务,而把所有听力内容材料放在所有新内容之后。每个单元的Section A和Section B的2a和2b都是带有任务的听力材料,而且是同一内容的材料,但2a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比较简单,而2b难度相对较大。我想学生在完成2a后,基本上了解了对话的大概意思,那么完成2b也就不难了。如八年级上册Unit 7 Section B的2a要求学生看1a的图片内容,然后在图中圈出对话所谈到的单词。该对话的内容是A问B:“How do you make a turkey sandwich?”B回答时用了first,next,then,finally四个步骤告诉A制作火鸡三明治的方法。我播放录音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听出图中的单词,听完第一遍录音后,全班学生基本上已经完成了2a要求的任务。 然后,我立即向学生说明2b的要求,这部分不仅要求学生听出原料名称的英语单词,而且要求按步骤写出单词。在我播放第二、第三遍对话录音后,除了个别学生反应慢没有全部写出所要求单词外,其他学生都能写出所有单词。 但有的听力材料难度偏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先让学生阅读材料,或绘制图片,或提示重点单词、句型等,然后再让学生听整个材料。如八年级上册Unit 6 Section B的2a和2b,该对话的内容是一个interviewer采访了Tina和Maria,对话篇幅长、内容复杂,它要求学生听对话后“fill in the chart”,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第一遍录音听过后,大部分学生还弄不清对话内容,所以,放第二、第三遍录音时,让学生看着材料听录音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完成填表的任务。

三、加强阅读教学

《英语》(新目标)中每个单元至少有两篇阅读材料,一般出现在Section A和Section B的3a,材料篇幅较短,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可采用阅读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强调自学与合作学习。

1. 在学生阅读之前,简明扼要地指出要求和重点,作必要的引导和分析。适当地播放材料内容的录音,或教师范读,以利于学生感知阅读材料内容。

2. 对材料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之处,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讲解,有些内容必须讲深讲透。有时教师要详细地讲,为学生解难释疑,以便学生正确理解、领悟材料内容。

3. 学生学习中不能抓住要点时,教师要进行提示性讲解。在总结课堂材料的阅读情况时,在学生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以进一步提炼和归纳,让总结更加完整、准确。

比如,八年级下册Unit 9 Section B 3a的阅读材料“Come to the Hilltop Language School and change your life.”文章后带有八个小问题。上到这篇文章时,先用英语对文章作大概说明,然后放一遍阅读材料录音或范读,再给学生几分钟时间带问题看文章并找出答案。接下来叫几个学生说出问题的答案,再让学生举手说出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再对重点、难点作补充,尽量把文章讲深讲透。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进行朗读训练。

四、注重口语训练

《英语》(新目标)中很多部分都适合学生开展结对活动,这些内容出现在听力内容之后。通过让学生彼此交谈,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使用新语言,又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口语。轻松愉快的课堂,让学生们有了自信,有了兴趣,感到快乐。这样的课堂不会再沉闷,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又在短时间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操练内容。如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3c要求学生“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Bob,Maria and Liam.”回答的内容是2a听力材料的对话内容,问题是:“What does Bob/Maria/Liam collect?”“How long has he/she been collecting ?”该任务的要求简单、容易完成,会让学生感到满足。

当然,在学生开展结对活动之前,可让学生自选搭档,并排坐,或面对面坐,必要时教师可进行适当示范。学生结对活动时,教师巡视检查并给予帮助。最后可让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口语操练的机会,其他学生如果愿意,也有机会进行提问。

五、突出语法内容

每个单元第二页的下端呈现的是一个语法焦点框,该焦点框清晰明了,是对本单元语法点的总结。对这一部分语法的教学,我的做法一般是:不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而把语法放在每个单元教学的第一时间来教,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该单元新的语法知识,然后进行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以口头、笔头的形式操练,以达到掌握并巩固语法的目的。

六、合理安排自测内容

新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从八年级起每单元末均安排了 Self check 部分,内容丰富多样。一方面,学生可通过 Self check 自我检测单元学习情况,自我评价,查找差距;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6篇

特定条件的平均分计算

1.AVERAGE与IF结合解决0值问题

我们都知道,计算平均分一般使用AVERAGE函数就可以实现,如果考生参加考试考分为0,单独使用AVERAGE函数计算平均分时0值将参与计算,影响班级平均分值。当不需要计入0值即排除0分计算全班平均分时,结合AVERAGE函数与IF条件语句构建数组公式就可以实现。假设工作表中某班语文成绩在D列区域为D3:D88,则数组公式为:{=AVERAGE(IF((D$3:D$88)>0,D$3:D$88))}。

公式说明:利用IF语句判断区域大于0值数据,条件为真时返回相应区域数值,条件为假时则返回逻辑值FALSE,最后利用AVERAGE函数对生成的数组进行平均值计算。注意逻辑值FALSE不参与平均值计算,数组公式中的一对大括号不能手工输入,必须通过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实现输入。公式中使用混合引用实现向右自动填充,从而完成其他列科目平均分计算,增加了公式的灵活性。

2. AVERAGE与OFFSET和COUNTA函数结合解决排除“最后5名”考生成绩问题

由于班级排名最后5位学生的成绩对班级整体的平均分影响较大,就是俗话说的“拖班级后腿”,有时我们需要排除此种因素,只计算去掉排名最后的5位学生各科成绩后的班级平均分。逐一删除各班最后5名考生成绩操作比较麻烦,结合AVERAGE、OFFSET和COUNTA函数就可以保证在全班考生成绩完整的情况下计算出不含“最后5名”的平均分。假设某班成绩表已经按总分从高到低作降序排列,姓名在C列区域为C3:C88,语文成绩仍在D列区域为D3:D88,则公式为:=AVERAGE(OFFSET(D$3,,,(COUNTA($C$3:$C$88)-5),))。

公式说明:COUNTA函数计算姓名列不为空值的个数即全班考生总人数,再减5(去掉最后5名),利用OFFSET函数以D3单元格为基点引用除最后5名学生的语文成绩的区域即D3:D83,最后利用AVERAGE函数计算该区域的平均分即不含“最后5名”考生的平均分。公式中姓名列使用绝对引用,同样,D$3单元格使用混合引用,使公式可以向右自动填充完成其他科目成绩的同样计算。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不仅仅只限最后5名,只需对公式稍作修改即可完成。

及格率与优秀率计算

1.一般情况下的及格率和优秀率计算标准及方法

及格率的计算方法是:满分为150分的学科成绩大于等于90分为及格,满分为100分的学科成绩大于等于60分为及格。及格率就是及格人数除以总人数所得数值的百分比。

优秀率的计算方法是:满分为150分的学科成绩大于等于120分为优秀,满分为100分的学科成绩大于等于80分为优秀。优秀率就是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

一般情况下的及格率和优秀率结合COUNTIF函数和COUNTA函数就可以完成计算。同上,仍以计算语文学科及格率为例,及格率公式为:=COUNTIF(D3:D88,">=90")/COUNTA(D3:D88),其他科目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同理,只需更改公式中的计算条件即可。另外,使用百分比显示结果,请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分类百分比),其他不再赘言。

2.不含“最后5名”考生的及格率与优秀率

在计算不含“最后5名”考生的及格率与优秀率时,可以使用SUM函数结合OFFSET函数和COUNTA函数构建数组公式,同上,仍以计算语文学科为例,及格率数组公式为:{=SUM(--(OFFSET(D$3,,,(COUNTA($C$3:$C$88)-5),)>=90))/(COUNTA($C$3:$C$88)-5)}。

公式说明:公式分子部分是先通过OFFSET函数引用一个除最后5名学生的语文成绩区域(D3:D83),用此区域比较出一个大于等于90的数组,该数组是一个逻辑值数组,用“-”负号进行两次数学运算,使逻辑值变为数值(TRUE为1,FLASE为0)。最后用SUM函数计算数组之和,即大于等于90的人数。数组公式分母部分不再说明。同理,计算优秀率需修改数组公式中的计算条件。

排名及前N名人数统计

1.使用RANK函数进行多班级间的成绩排名

一般我们把一个班级的成绩单独存放在一个工作表中,而把一个年级的所有班级成绩保存在一个工作薄中。这里为了清晰方便地使用公式引用计算,我们最好把表名修改为与班级对应的阿拉伯数字,如工作表名“1“存放高一(1)班的成绩。例如,高一年级有14个班,则需要建立14个工作表,这里需要注意,要确保14个班的成绩存放在连续的工作表中即表名依次从1到14,且每个工作表中的各科成绩及总分列都在相同区域,这样才可以使用“引用运算符”,按工作表的排列顺序将起始表名和终止表名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多班级间总分排名。比如我们需要统计1~7班考生总分在这7个班级中的排序情况,假设7个工作表中每班总分都在M列且区域为M3:M88,我们可以在不合并这7个工作表的情况下对总分进行排名,数组公式为:{=RANK(M3,'1:7'!$M$3:$M$88)}。另外,EXCEL有一个隐藏功能,可以很方便地生成对除当前工作表之外的左右两侧多个工作表相应区域的引用,而不用考虑所引用的工作表是否连续。以上述公式为例,公式修改后为:{=RANK(M3,'*'!$M$3:$M$88)}。

2. 结合RANK、COUNTIF、INDIRECT函数完成前N名人数统计

假如上述公式{=RANK(M3,'1:7'!$M$3:$M$88)}的计算结果都在7个班级工作表中的P3:P88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进一步计算各班在7个班中总排名中进入前200名的人数分布,使用COUNTIF函数和INDIRECT函数可以完成,在此使用辅助单元格($A$8)来引用名次所在列区域(如上图所示:$P$3:$P$88)。以计算1班为例,公式为:=COUNTIF(INDIRECT(C$3&"!"&$A$8),"

使用INDIRECT函数和辅助单元格的好处在于公式可以向右拖动自动填充计算其他班,一旦引用区域发生变化只需更改辅助单元格内容即可,也使公式精短,易于阅读和修改。

3.利用SUM和INDIRECT函数进行四校前N名人数统计

我们经常会比较几个学校之间总分人数分布,就和每年高考后各学校高考上线人数一样。以我校“四校联考”为例,利用SUM和INDIRECT函数结合辅助单元格构建数组公式就可以统计四校前N名人数分布情况。数组公式为: {=SUM((INDIRECT($G$4)=B$2)*(INDIRECT($H$4)

公式说明:①使用此公式前需要在同工作薄中建立一个名为“高一”的工作表来存放四个学校高一年级的成绩,且A列为单位代码(例如:一中单位代码可以使用数字“1”表示,二中“2”……),总分排名在O列,如有变动则需要更改辅助单元格内容以便公式正确引用相应区域。②为保证公式能正确引用和向右、向下自动填充,图中学校名称和“前‘N’名”虽是汉字显示,其实为数值,例如,“前10名”实为数字10,这里需要自定义 “单元格格式”(数字自定义类型),使统计表标题清晰且保证公式正确引用。自定义“单元格格式”操作如图3所示。

图3

4.各班单科优秀生进入四校前N名人数统计

在分析完四校的总体情况后,我们还要对本校某年级各班各科进入四校前N名人数做进一步详细地分析。如图4所示,高二文科分数(以“/”划分文理)为四校第100名分数,理科为四校第300名分数,人数为各班超过相应分数的人数。

以计算1班总分进入人数为例,单元格C3中公式为:--IF(ISNUMBER(C$2),COUNTIF(INDIRECT(C$2&"!"&$Q2),

">="&--RIGHT($B4,LEN($B4)-FIND("/",$B4))),COUNTIF(INDIRECT(C$2&"!"&$Q2),">="&--LEFT($B4,FIND("/",$B4)-1))) 。

公式说明:①图中B列总分、语文、数学、英语的文理成绩以“/”划分,格式是文本,取“/”左右的数值需要用到LEFT和RIGHT函数,定位“/”在字符串中位置需使用FIND函数,取左(文科)还是取右(理科)分数需要知道该班级是理科班还是文科班,这里有个技巧,表中第2行标明“班”的为理科班,未标明“班”的为文科班。理科班实为自定义的数值(例如1班―3班和9班、10班),文科班为文本型的数字(4、5、6、7、8),文本型数字输入时先输入一个单引号再输入数字。如此一来,使用IF条件判断语句和ISNUMBER函数就可以依据班级单元格格式自动判断文理,一旦班级文理发生变化只需更改数值类型即可,方法简单、公式灵活,省去反复修改公式这一烦琐工作,增强了公式的智能性和通用性。②单元格有阴影部分为理科物理、化学、生物,没有“/”分隔,则C7单元格的公式可以简化为:=--IF(ISTEXT(C$2),0,COUNTIF(INDIRECT(C$2&"!"&$Q5),">="&$B7))。同理,可以计算出其他科目。③合计各科总人数时也要首先判断文理,这里主要使用SUM 函数、IF语句和ISNUMBER函数完成。例如,N3单元格内计算理科总分进入总人数数组公式为:{=SUM(--IF(ISNUMBER($C$2:$L$2),$C3:$L3))},而M3单元格内计算文科总分进入总人数公式则可以为:{=SUM($C3:$L3)-$N3},显示结果仍是自定义数字格式以标明文理。如果不想显示计算结果0值,在“工具”“选项”“视图”中取消 “零值”对勾。

5.第N名成绩计算

临近高考,对全市高三“第一次大练习”成绩分析更为详细,其中有一项就是文理各科全市第N名成绩计算。如图5所示,单元格B3内的公式为:{=INDEX(文科!$D:$J,MAX(((文科!L$2:L$20000)=(MAX((文科!L$2:L$20000

图5

公式说明:①公式用到INDEX、MAX、ROW、COLUMN四个函数,使用此公式的前提是要在工作薄内建立一个名为“文科”工作表存放全市文科成绩,且六科和总分成绩在D至J列,L至R列用RANK函数分别对六科和总分排名,假设全市文科总考生人数不超过20000人,即公式中跨表引用数据区域最大行号为20000。②首先最内层MAX函数找到语文第100名,如果出现多人并列而没有出现第100名(这里使用RANK函数排名)就找小于100的最大名次,生成的逻辑值数组与ROW函数结合定位到第100名所在的行号,用COLUMN函数生成列号,最后用INDEX定位到相应学科的第100名成绩。③此公式没有使用辅助单元格,可以向右、向下自动填充完成各科和总分第N名成绩,如果修改公式引用区域最好使用“Ctrl+H”替换公式中的内容。

FREQUENCY函数统计区间分数段人数

在成绩分析中,我们通常需要划分数段分析各科不及格人数、及格人数和优秀人数,如图6所示为语文的各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公式为:{=FREQUENCY($D$3:$D$65,RIGHT($J$3:$J$4,3)-0.1)}。

公式说明:FREQUENCY函数是向上舍入进行统计的,该函数按N个段点划分为N+1个区间,结果生成N+1个统计值。如本例所示,语文两个段点是90和120,统计生成三个值,区间段分别是小于等于89.9为不及格,大于等于90小于等于119.9的为及格,大于等于120的为优秀。公式中用RIGHT函数对“区间段”取文本值再减去0.1得出段点数值。注意,FREQUENCY函数返回一个垂直数组,即一维行数组,该公式生成三个统计结果,输入公式时选中从开始的单元格区域L3:L5,按下“Ctrl+Shift+Enter”输合数组公式。另外,该公式中的第二个参数也可以直接写成间隔数组:{=FREQUENCY($D$3:$D$65,{89.9,119.9})}。

助学金、奖学金的计算方法

根据我校制定的助学金、奖学金发放条例,依据期中、期末考试后将对全校总分前10名的考生放奖学金,发放标准是第1名100元,第2名至第5名是90~60元(依此递减10元),第6名至第10名都是50元。班级助学金只限发给班级前3名,依次是40元、30元、20元。需要注意的是,对已经获得年级奖学金的学生将不再发放班级助学金且他的班级名次仍然保留。

这里需要建立一个工作表来存放年级奖学金和班级助学金发放标准,然后定义两个名称分别是NJ代表年级奖学金标准数据区域和BJ代表班级奖学金标准数据区域。操作方法是“插入”“名称”“定义”,如图7所示。

名称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对某单元格区域的命名,能方便我们经常引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据区域,也使公式简单利于修改。

名称定义好后,就可以对符合助学金与奖学金发放标准的学生进行计算,年级奖学金和班级助学金都是使用IF判断语句和LOOKUP函数计算的。要首先判断是否已获得年级奖学金,如果获得显示“已获年级奖”;如果没有,则进行班级内排名,以14班的前三名为例,如图8所示,公式为:{=IF(N(E787)>0,"已获年级奖",SUM(N(IF($A$2:$A$1000=A787,$C$2:$C$1000,0)>C787))+1)} 。

第7篇

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内容德育价值总体分析

重视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德育渗透总体目标

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

四、单元德育渗透内容

1、结合第一单元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人间关爱与温情,受到爱国主义熏陶。

2、结合第二单元让学生捕捉作家们的情感律动,感受他们心灵无限风光,学习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

3、结合第三单元让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树立环保意识。

4、结合第四单元让学生感悟文章所蕴含的对民族、对故乡、对往事的眷恋和神往之情。

5、结合第五单元让学生激发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学习古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

6、结合第六单元让学生激发爱国情感,热爱祖国悠久的文化。

五、利用其它多种形式对学生展开思想教育

第8篇

一、类联――寻找单元教材读写连接点

“类”指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是某类阅读教学内容的集聚整合,它因相似性的整体集聚,可以形成一种持续的、连贯性的知识能力,从而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合力,提高教学效率。实践中,我们首先面向整册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按文体和体裁归类聚焦。有些需要调整和补充,有些可以直接使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篇文章分别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都是景物类文本。但习作5却是“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我们将其改为“写一处你曾经游玩过的地方,注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本单元就变成以景物类文为主题了。

接着寻找读写的连接之处。本单元习作要求是“注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在写景类文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关照下,具体转化为五年级上册写景类文单元目标:学会按游览的顺序有详有略地描写看到的景物,能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感受景物,抓住景物特点展开描写。各课与此次习作目标的连接点是:清晰的叙述顺序,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形象的描写。这样的连接点为确定每一课的言语教学内容选择提供了基础。

二、寻异――甄别单篇之间读写变异点

在单元习作目标的统领下,挖掘语言表达连接点中的相异之处,为编织语言能力的结构链,打通与习作能力的联系提供基础性资源。

本单元3篇写景文都有各自的顺序:《黄山奇松》采用定点换景的方法,随着观察视线移动的先后顺序来写;《黄果树瀑布》则是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莫高窟》则是归类介绍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其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也不同。《黄山奇松》与《莫高窟》都通过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特点,《黄山奇松》描写点的时候运用实写、联想的方法将特点写具体,《莫高窟》则是通过排比等手法将点和面写具体。

《黄果树瀑布》不仅写出了瀑布形宽、声响的特点,而且随着观景时间的推移,感受也写得非常细腻,《黄山奇松》与《莫高窟》都是抓住特点将所见景物写具体,而《黄果树瀑布》则将游览时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具体描写。

三、建系――建构单元读写教学知识系

建系就是在单元中建构读写知识结构体系和言语教学目标结构体系,将单元断裂的、离散的知识点经过梳理归纳,使知识呈现出整体的结构,根据这样的结构以及学生的写作基础确定合理的言语教学目标结构,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吸收习作营养。

在知识结构体系建构中,本单元都是写景,却各有特质:内容上,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形式上,有点面结合的写景,也有先写面再写点,有通过实写联想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有通过排比的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具体描写,还有通过所见所闻所想进行多角度描写;从观察点看,有一点观多景,有移步换景……在单篇与单元的比较中,学生的碎片知识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发展和完善。

基于对知识体系的梳理,针对阅读与习作的链接点及单篇之间的变异点,我们又梳理出单篇的言语目标结构体系:《黄山奇松》作为基础篇,学生读了课文后明确文章是抓住景物的典型特点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具体描写的,进一步学习通过实写和联想的方法将点写具体;《莫高窟》作为发展篇,能运用在基础篇上习得的方法结构梳理出彩塑、壁画、藏经洞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同时运用排比将点或面写具体的修辞手法就是变异之处,是本篇教学的发展点;《黄果树瀑布》作为提高篇,运用前两课的方法梳理出文章景物的主要特点(声响形宽),学习从所见、所闻、所感的角度进行描写,而每一角度都是通过多层次的方法写出其变化。这样,就形成了习作能力达标的的内在逻辑链,不仅有联系,而且逐步提升,也习得了习作课需要的习作技巧,为写作减缓了坡度,真正实现了读写结合的有序教学。

四、架构――促进单元教学的策略迁移

架构就是建构框架,形成结构,在语言教学中,指教师本着整体性、结构性的教学思想,将一组体裁、语言表达手法等能寻找到连接点的文本与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组成教学单元结构,进行再开发、再创造的一种形式。言语内容的学习必须从感性开始,品读中形成言语表达的认识,在实践中迁移言语表达的方法。本单元言语教学内容的学习,我们总结出这样的过程结构:“品读课文―发现表达―情境迁移―梳理总结”。在具体的环节中,又将方法细化,如品读课文这一环节,形成了“抓住特点―想想画面―诵读感悟”这样的方法结构。情境迁移中形成“入境―迁移―表达―回顾”的方法结构,有助于学生学一组带一类,在迁移中真正会学。

如《黄山奇松》,先学迎客松在你眼中奇在哪里,找出相关词句。在交流中想象画面,相机朗读,读出感受。互动中明了相关表达手法,为后边的写作做铺垫。这一环节学完后,总结回顾学习方法:悟出奇、读出奇、表达奇。运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段落,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五、研策――生命视域下言意同向共生

1.“内隐视角”中营造“言语”解码形式

语文教学文本言语密码的解读,包含着鲜活的生命感悟和体验,是由内而外、由隐而显地揭示,通过生命的情境、情意、、情智等内在方面引领,发现言语的形式,促成对言语的最人本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能从内容入手,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与内在情感共鸣,才能产生探究如何写的冲动。

《黄果树瀑布》第六自然段是站在瀑布下第二次感受,也是学习写感受这一表达手法的一个点。教学中,教师从唤起学生内在情感入手引导:“感到‘每个细胞灌满活力’特别有意思。你认为灌满活力是怎样感觉?这种活力能看到吗?能听到吗?可是在作者笔下,活力看得到也听得到。轻声读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或者听到什么?”学生的想象活了,好像放电影一样。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引导进一步探索:作者是怎样把感受写得让人能够看到又听到的。

2.“培元固本”下释放“言语”生命律动

从文本中获得的规律性语言表达,只有用到语感实践中,学生深层语用能力才能真正得以落实。而要唤醒言语主体的自动化表达,需设置以人为本、实现言语精神的“培元固本”的生态情境,吸引言语生命主动加入,在心相印、共成长中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

《黄山奇松》一课主要学习抓住事物特点通过先实写,再加想,联想时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方法来描写景物。教学中,结合最后一段对黄山松的姿态的概括描写,辅以各种松树的图片欣赏并自由言说,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言说的冲动得以激发。在此情境下,选择印象深的一种姿态来介绍,也用上先实写后联想的方法将这种松树的姿态写生动。这样的表达链接了学生内在表达的欲望,言语的迁移主动自觉,言语的学习成为生命最大的生长。

3.“长程两段式”教学实现言语迁移自动化

“长程两段”教学策略旨在将每一单元的教学分为“学结构”和“用结构”两段,从而体现知识的结构性和学习的方法性。在单元类结构表达中有多个维度,首先是全单元的长程两段,以整体结构性审视单元表达,旨在将单元中每篇课文中言语表达结构作为学结构阶段,到单元习作时则是用结构表达。其次,学结构本身的长程两段,学习前两课的言语教学内容时获得的方法结构,到第三课时进行运用。再次,学结构第一课的长程两段式,例如学习迎客松获得的方法结构运用到学习陪客松和送客松两个段落上。

第9篇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以书为主,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抓住《语文园地》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复习策略:

复习难点是帮助学生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指导学生能够用部分生字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组词,从而达到积累语汇的目的。

(1)汉语拼音: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字:看拼音写字词,形近字辨析组词,多音字(组词,在句子中选择字音),总结易错的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独体字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复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合一合等)。辨析本册要求掌握生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音近字。引导学生根据生字的偏旁,来判断它们的用法,重在引导学生在运用和积累的过程中,发现和总结出它们各自的用法。结合具体的语境,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句子中找出反义词,或者进行一些口答或者书面的填空。

(3) 词语:反义词、近义词、填合适的词(数量词、词语搭配)出现形式有:直接填空、连线、在句子中填写。拓展积累词语:你能写出这样的词语吗?(四字词语、AABB式,ABAC式,ABB式)

(4)句子:加标点、造句、被字句和把字句、比喻句。通过把句子写完整的训练,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完整的一句话,以达到让他们写一句完整话的目的。

(5)古诗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能填空或会默写。

(6)阅读:数句子和自然段。按要求画有关的句子。(注意画准、画全。)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要找到有关句子注意标画,写正确。)选择文中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或正确的字,选择恰当的词。词语搭配、找近义词、反义词。(连线、填空)加标点符号。拓展(如:你想对文中的##说点什么?)注意抓住主要人物说,句子要通顺。

(7)看图写话:重点指导学生如何看图。单幅图看图写话:抓住图上都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抓住谁在干什么,怎么干的?干得怎么样?当时会说什么,神态怎样。(由图展开想象。)[本册的写话复习,重点要指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仔细观察画面,弄懂图意。积累一些句式,如:谁干什么。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并能运用指定的句式来写话。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会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认真检查写好的句子,发现错别字及时改正。:立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练习巩固。

复习安排

复习进度:

第一阶段:从12月24日——1月4日 共计7天。(边上新课边查漏补缺。)

练习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偏旁写字组词、加偏旁组词、形近字组词、一些基础知识,背诵的课文、会认的字、多音字、课后题。

第二阶段:从1月7日——1月11日,共计5天。(分单元逐步复习)

1月7日 第一单元 美丽的秋天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1月8日 第三单元热爱祖国

第四单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1月9日 第五单元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第六单元关爱他人

1月10日 第七单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第八单元热爱科学

1月11日 单元综合复习

考前阶段。(归类复习)

1、字词部分:查字典、填上适当的词、选字填空、写出近义词、按要求写词、补充成语、划去不同类的词语等

2、句段部分:连词成句、补充句子成分、组词造句、加标点、照样子改写句子等

3、写话:整理句序、看图写话等

4、综合练习

5、模拟试题

复习时候的侧重点。

要以课本为基本出发点,重视课本内容和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扩宽知识面,要加强各种句式的训练,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掌握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法。注重词语、句子、古诗的积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且要经常设计一些语言迁移的训练,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文语言的能力。加强阅读写话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扩大阅读量和阅读面,努力在教学中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 任务型教学法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24-02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的编写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考虑与基础段英语教学的衔接,将视、听、说三者相结合,旨在通过真实的场景、鲜活地道的语言和立体资源的配置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听说交际能力,注重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创造性、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一 视听说教程设计思想及理论基础

Krashen(1980)年的语言输入假说指出,语言学习必须经过三个必要阶段,首先学习者要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吸收必要的语言材料,奠定语言输出的基础,语言学习者需要接收足够的语言输入,才可以习得语言。语言输入的三个必备条件是:第一,语言输入必须是能够理解的;第二,语言输入必须是大量的;第三,语言输入应该是有趣的、关联的。视听说教程的听说设计包含了大量的语言材料,音频、视频材料穿插其中,编写贯穿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是以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的指导思想。教程中针对不同的主题设计了大量的交际练习,使学生在掌握了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后,有机会可以锻炼语言输出。

二 教材设置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改变了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模式,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在课堂上能够围绕某一主题多说英语。该教程的每个单元设置情况如下:(1)Starting point:以调查问卷、趣味测试、话题讨论等多样的口语练习导入单元主题。(2)Inside view:专为中国大学生量身定做视频故事,以3个大学生在英国的生活情景为主线,讨论日常生活、兴趣爱好、关注热点、思想感情等,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熟悉不同语音,学习地道表达方式。在这部分包括与视频内容相关的导入性练习,形式多样的听力练习,泛听与精听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在语言与文化版块中讲解视频中的重要语言文化信息,在每日英语版块中提炼视频中的日常口语,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并配有按功能分类的常用表达和口语练习,引导学生灵活使用。(3)Talking about: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口语互动引导学生探讨单元主题,调节学习节奏。在交际活动中巧妙设置信息差,营造真实语言环境。(4)Outside view:选取真实视频材料,展现社会万象,开拓学生眼界,引发深入思考。本部分视频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涵盖纪录片、新闻、访谈、专题节目等多种形式。听前的导入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视频主题,进行语言准备;听中的听力理解练习,考查对视频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听后的讨论题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并总结视频材料中突出的语言特点,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听力策略。(5)Listening in:选取两段与主题相关的真实听力材料,包含各类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主题、介绍文化讲话者身份差异,语音自然生动,语言鲜活地道。本部分也配有听力策略讲解和多种形式的听力练习。(6)Presentation skills:以本单元视频、听力材料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某一形式的presentation,不仅详细讲解表达技巧,还提供相关表达用语。(7)Pronunciation:以本单元视频、听力材料为例,讲解和训练学生发音及听力中的弱点和难点。本部分包括辨音与跟读练习,逐步纠正学生发音,提高语音技巧及进行语音技巧讲解,帮助学生有意识、有策略地训练语音。(8)Unit task: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一项实践活动。学生可课下准备,课上演示。

三 选材内涵丰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在选材上结合新一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主题内容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主线,涵盖生活、学习、情感等日常话题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等深层问题。所选视频材料注重语言质量、文化内涵。以第一册视听说教程为例,第一单元Staring out,符合学生刚进入大学生活的背景;第二单元Food、glorious food,以新颖的西方食物引起学生兴趣;第三单元Learning to think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模式;第四单元Person to person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电话以及网络为主题,使其感到有话可说;第五单元 All you need is love以人类永恒的爱情话题为主题,其交际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尽兴投入;第六单元Shop till you drop以购物为主题,向学生展现西方的购物环境;第七单元Family affairs以家庭为主题,从现代家庭男性、女性承担的角色转变来引导学生讨论;第八单元Arrivals and departures以旅游为主题,向学生展现全球不同地域的美景;第九单元Body and mind以身体健康为主题,讲解健康方面的英语表达方式;第十单元Environmental matters以环境保护为主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持续关注。

四 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在练习与活动设计上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每一单元内各版块环环相扣,内容彼此联系,技能互为补充。丰富的语言材料、形式多样的活动、具有启发性的训练,既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创新思维能力。尤其在听说训练上,始终围绕着培养学生整体理解及摄取特定信息能力这一宗旨,在题目的设置上着力训练学生从听懂某一主题的内容到可以表达相关的思想和观点。同时,编者结合四级考试中听力的考试题型,针对考试中失分率最大的复合式听写这一题型,反复锻炼学生的听写与速记能力。

五 优化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提供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立体化资源。学生可根据个人需要,通过多媒体光盘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网络课程拓展学习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进程,选择相应的练习,加强语言训练;也可以在线完成作业、参加测试、查询练习记录、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个性化、自助式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

总之,《新标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在教材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探索与创新,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引发了新的思考,探索了新的标准,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教材。

参考文献

[1]〔英〕Simon Greenall、文秋芳.新标准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Ellis Rod.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Nunan Davi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第11篇

关键词: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证书制度;汉语课程

澳大利亚作为联邦制国家,各州的教育制度并不完全一致。在维多利亚州,高中实行毕业教育证书制度(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VCE)。教育证书是维多利亚州课程与评估局(Victoria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VCAA)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审核和评估后,授予合格学生的。凭此证书,学生可进入澳大利亚各州以及世界部分地区的高等院校学习,也可为进入社会工作提供一种证书依据。汉语作为VCE中的一种语言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高中生所选择。

一、主要特点

VCE课程只在11年级和12年级开设,相当于中国的高二、高三。不同的是,VCE课程允许学生用3年的时间完成全部内容的学习。VCE汉语课程作为40多门外语选项中的一种,其设置背景、设置原则、选课群体有着不同于别种语言的特点。

(一)设置背景

同日语、韩语、印尼语一样,VCE中的汉语课程也提供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课程。但是,汉语将第二语言课程分为了初级第二语言和高级第二语言。VCE汉语课程是VCE中唯一提供两种形式 、三种水平的外语课程。其中,两种形式为母语组和非母语组,三种水平为汉语第一语言、初级第二语言和高级第二语言。这是针对学生不同的汉语背景而划分的。第一语言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将汉语作为母语的汉语背景,初级第二语言课程通常供没有汉语背景的学生选择,高级第二语言课程通常供有汉语背景的学生或者移民学习。这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语言背景不同而导致学习成果差距过大,进而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就感的现象。

(二)设置目标

VCE汉语课程的设置目标是让学生有能力去理解和运用全世界1/4人口在使用的语言。VCE汉语课程不只要求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使用语言,而且要学会跨文化的理解、跨文化意识的发展、跨文化文学和一般知识的拓展,当然最重要的是通过语言运用来提高对不同于澳大利亚社会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此外,学习汉语的目的还在于帮助学生拓宽中学毕业后的选择,为继续学习汉语奠定基础。

(三)选课群体

VCE汉语课程作为VCE课程中的加分科目,大多数有汉语背景的学生或中国留学生会将其作为语言选修中的一门,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任意选修不同水平的汉语课程。对于不同的选修群体,VCAA做了明确的规定(见表1)。

二、课程设置

VCE汉语课程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有明确的要求。无论是课程内容设计,还是课程评价体系均要考虑维多利亚州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在课程内容设计上,VCAA给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晰的课程结构、丰富的教学内容、专业的教学建议。课程评价系统由确切的学业成就指标、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重视能力培养的灵活考试形式、提高文化素养为目的的测评方式组成。

(一)课程内容设计

1.教学目标

VCE汉语课程分为两种形式、三个水平,其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置上各有不同。汉语第一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能力;指导学生将汉语作为一种语言体系来学习;提高学生在工作、进修、培训、休闲等方面使用汉语的能力。汉语第二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加强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了解、欣赏中国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指导学生将把汉语作为一种语言体系来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汉语与英语或者其他语言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在工作、进修、培训、休闲等方面使用汉语的能力。

2.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上,不管是汉语第一语言课程还是第二语言课程,都是由四个单元组成,在两年内完成:第一、二单元是11年级的学习科目,为高考的准备阶段;第三、四单元是12年级的学习科目,全部为考试内容。在第一、二单元学习和第三单元学习之前没有必要的条件或者要求,但进行第四单元的学习之前必须学完第三单元的内容,每个单元的学习最少要用到50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想要学习汉语初级第二语言课程和高级第二语言课程第三、四单元的学生需要提前向VCAA提出申请,在符合条件且VCAA审核通过以后才可以在下一个学年中继续学习第三、四单元的内容。

3.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VCE汉语课程更加重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和学生对语言所附着的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因此,VCE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侧重于在活动中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由主题、主题下相应的议题、相关的文本、各种文体的写作、词汇和语法六大块组成。尽管第一语言课程和第二语言课程的教学模块都包括这六个部分,但各教学模块下相应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4.教学建议

VCAA从如何开发课程、如何运用好信息和交流技术、如何教授学生关键能力和就业技巧、如何为开展学习活动提供模板、如何抓住常见文本的主要特征、如何理解不同写作文体的主要特征、如何获得可靠的资料来源等方面,给教师以专业的帮助和建议。

(二)课程评价体系

1.课程考试

VCE汉语课程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口语考试和笔试,其中笔试部分包含听力、阅读、写作三种类型。

考试测评系统分为校外考试(Final Exams)和校内考试(School Assessed Coursework)两种。校外考试包括学科考试和基本能力测试。学科考试一般只有12年级学生参加,如果11年级学生学习了VCE 第三、四单元的课程也需要参加。基本能力测试主要用来评估学校之间的差距,不影响学生个人的分数。校内考试通常由任课老师出题。如果有多名任课老师,就由一人或多人合作出题,以确保公平。 虽然校内考试和校外考试都计入总分,但校内考试结果主要用来排名, 校外考试结果则主要用于确定分数。

2.考试结果评定

因为VCE汉语课程分4个单元,所以VCE汉语考试结果评定需要在两年内完成。第一、二单元是11年级课程,其学习结果可以划分为通过(S) 或不通过(N), 也可以通过描述性语言来显示学习结果,但不计入大学入学分数。学校和教师只需要向VCAA提供相应的报告,里面主要显示课程的内容和课程的组织形式,不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结果做出体现。 第三、四单元是12年级课程,这部分的知识需要进行6个小考(SACs)、2个统考 (External Exams),8个考试的分数总和就是该科目的成绩。学生的平时成绩由教师出具证明就可以获得,平时测验也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学生成绩最终会记入大学入学分数。

3.考试分数核算

一般来讲,VCE 每门科目的总分为50分。为公平起见,VCAA根据各个科目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科目是加分(scale up)科目还是减分(scale down)科目。加分或减分的多少每年都有微调,但一般都在1~2分左右变化。汉语被认定为一个较难的科目,因此,被列为加分科目。考生只要能在汉语考试中取得25分以上的成绩,就会有加分的机会。

在对VCE汉语课程进行最终的分数核算时,各个模块在汉语第一语言课程和汉语第二语言课程的总分中所占的百分比是不一样的(见表2)。

三、思考

VCE汉语课程之所以在VCE课程中始终占据重要的一席地位,有其特定的优势和意义。VCE汉语课程配合了维多利亚州新的高中教育改革实施,其评价任务的多样性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最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VCE汉语课程值得借鉴的地方有很多,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无法忽视的现实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思考。

(一)课程内容设计

1.着眼学生不同的学习背景,注重学习的公平化

VCE汉语课程分两个等级、三种不同水平,针对不同语言背景、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置了合理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指标。这意味着课程内容设计者不仅认识到了澳大利亚学习华文群体的繁复性,也看到了不同中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有效地将有母语背景的学生和没有母语背景的学生区分开来,形成了一种良性竞争,降低了学习的不公平性,彰显了人性化和公平化。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VCE汉语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单元,第一、二单元的学习不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准备。这部分的知识属于比较简单,主要的学习形式为活动,即将知识蕴含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活动更直观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和研究需要的知识。第四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要验收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样一个逐渐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个体。这不仅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也符合知识掌握的规律。

3.重视语言的实用性,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VCAA提供的主题范围内,各所学校要根据自身的特色设计VCE汉语课程,并由教师自由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使学生在自主研习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基本的知识,也能获得概括文章主题及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教师更多的只是一位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可以跟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甚至辩论,当然也可以拥有与教师不一致的观点。学习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及语言中所附属的文化或价值观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不同价值观的理解和文化的传播

VCE汉语课程的设立原则明确要求学生在学习这门科目的时候要时刻注重汉语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在VCE汉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求学生结合中国的相关历史背景或者人物背景进行课文的研习,有时还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拓宽知识面,了解中国的时事,并将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系统来了解,不是单纯的仅仅学会汉语,而是真正地理解中国文化中的精华。在这种要求下,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中国文化理解得更加深入,也有助于更顺畅地传播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

(二)课程评价体系

1.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体现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

VCE汉语课程根据课程设置内容的由浅入深设置了不同的评价方式,有效地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偶然性。VCAA不仅制定了详细统一的评分标准,而且还会在进行最终分数统计的时候以年终考试成绩作为参照,对平时校内考试进行校准。

另外,基本能力测试的设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了有力的监控和调节,其结果会对学生的最终成绩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从而保证过程性评价的公正、有效。

2.重视听说读写能力与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结合

VCE汉语考试不仅包括对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考核,还包括如何运用语言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考核,充分地注重语言的实用性。例如,在相关阅读题目中,VCE汉语考试非常关注中国的热点时事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解决相关的时事问题,力图使学生灵活地重组相关的知识。当然,这种知识的重组不仅是语言上的重组,更是结构上的重组。在写作方面,VCE汉语考试明确要求学生要写出自己切身的感受和有效的建议,考察学生对开放性、情境性、综合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现实问题

在看到VCE汉语课程设置合理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VCE汉语课程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尽管VCAA将VCE汉语课程明确地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供不同汉语背景的学生选择,但是对于真正非母语组的学生来说,汉语相较于其他外语语言来说还是比较难学的( VCE每门科目总分为50分,而高级汉语第二语言满分为53分,最难的拉丁语和数学为55分)。因此,通常情况下,非母语组的学生,特别是澳大利亚非华裔的学生不太会将汉语作为选修课程。

对于选择汉语作为语言选修科目的学生来说,真正在课外坚持去学习汉语的并不多。虽然历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选择汉语第一语言和汉语第二语言课程的人数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人数大多来自海外留学生。因此,提高中国文化感染力和吸引力依然是澳大利亚VCE汉语课程需要加强的地方,也是澳大利亚汉语教学需要重视的地方。

参考文献:

[1]纪雪颖. VCE及其对我国数学评价模式改革的启示 [J].中学数学月刊,2008(7):1.

[2]毛秀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澳洲VCE中文考试启示 [J].考试.教研,2011,(4):72-73.

[3]黄磊.澳大利亚华文教育之现状[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4):8-12.

[4]牛道生.澳大利亚基础教育[M].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刘芸芸.澳大利亚华文教育发展状况及原因分析[J]. 八桂侨刊,2009(2).

[6]邹振环.澳大利亚的华文教育[J]. 国际学术动态, 2010(5).

[7]Victoria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Chinese First Language, Victorian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Study Design[EB/OL]. http://vcaa.vic.edu.au/Pages/vce/studies/lote/chinese1st/chin1stindex.aspx, 2012-11-29.

[8]Victoria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Chinese First Language, Curriculum[EB/OL]. http://vcaa.vic.edu.au/Pages/vce/studies/lote/chinese1st/chin1stindex.aspx ,2012-11-30.

[9]Victorian Curriculum And Assessment Authority.Chinese First Language, Study Summary(November 2010, DOC-41KB)[EB/OL]. http://vcaa.vic.edu.au/Pages/vce/studies/lote/chinese1st/chin1stindex.aspx, 2012-12-3.

第12篇

语文学科:

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语言积累习惯;

4、通过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拓宽知识面,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会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

教材重点难点

1、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精读课文的学习中积累语文学习的方法。

2、针对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提供写作的素材。

3、注重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力争使课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教学措施

1、加强训练,方法多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持之以恒,不断地加强积累。

3、注重实践,培养能力。

4、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并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教改设想和教研专题

教改设想:

在教学生习作时,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理话、表达真情实感。

教研专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进度

第1~2周: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二)

②第一单元

第3~4周:第二单元

第5~6周:第三单元

第7~8周:第四单元

第9~10周:①期中复习

②期中测试

③期中分析、总结

第11~13周:第五单元

第14~16周:第六单元

第17~20周:①期终系统复习

②毕业测试 

品德与社会:

全册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的教育,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2、 教育学生学会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学会与别人交流与共享。

4、 学会与同学和朋友和谐相处。

5、 认识地球,增强保护地球的意识,能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

6、了解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热爱国家。懂得为国效力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责任。

我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1、以情感人,情理交融,以此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提高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践,教学运用启发式,坚持正确引导。

2、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激发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3、课堂的知识教学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格言,安排学生写调查报告、总结等。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究时效。

4、教学中多鼓励、多表扬,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以身作则,为学生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