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主观题学习材料

主观题学习材料

时间:2022-04-14 09:3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主观题学习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主观题学习材料

第1篇

依据《地理新课标》内容标准,结合有关材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二、三维目标解读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学习后能够说出主要的污染问题。

(2)学生能够结合材料和现实情景分析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学生自觉运用学习材料中的地图、文字等符号信息培养阅读、分析、比较、归纳、观察、辨别地理事物的技巧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运用157地理自主探究法学习过程进行学习。

(2)学生在157自主探究中学会正确运用观察发现法、自学探究法、问题解决法和地理动态空间思维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感知、探究与发现“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体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产生关注环境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为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结合多媒体幻灯片展示,以教材为学习材料,运用157地理7步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了解“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在7步探究“环境污染问题”中实现三维地理学习目标。

(1)教师暗示学生以中图版教材第二节“环境污染问题”提供的学习材料通过“观”发现教材的知识建构体系,包括结构体系与表述体系,进入课堂的自主探究学习状态。

(2)学生通过“钻”教材“探索―学习指南―正文”的文字、地图等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简要分析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同时发现学习中遇见的疑难问题。教师注意全体学生,鉴别学生钻研的学习过程。

(3)学生提出钻研中遇见的疑难问题,展开“辨”的学习阶段。教师设置情景、选择策略促使疑难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分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学生根据材料分析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4)学生“建”构知识结构图,明确环境污染问题原因、过程和危害的内在规律。教师视学生归纳状况予以点拨,并展示自己的结构图。

(5)学生用“联”展开“案例研究”,开展乡土情怀与地理知识就在身边的链接生活动,初步学会学以致用。教师引导学生迁移思考,展开联想,回答提出的链接问题。

(6)学生通过做中图版教材课中的思考、课后的复习题和教师用材料设计的客观题和主观题展开“练”。师生共同检查练习的结果实现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运用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完全领会学以致用的道理。

(7)学生通过“变”质疑和反思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过程和危害,回归环境污染的情景,洞察知识的发现历程,品味“环境污染问题”学习的内在价值。教师通过激励学生质疑与反思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课堂实录】

师:平静地走进教室,扫视全班同学,稍等学生凝神定气后,放幻灯片1。

生:仔细观察。

师:点击鼠标,幻灯片1依次出现地理・必修6教材封面;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157地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生:拿出笔,打开教材,准备用157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污染问题”。

师:放幻灯片2。点击,幻灯片2依次跳出速览整节内容,感知教材框架。

生:观教材,迅速浏览整节内容,知道教材的结构体系和表述体系。

(学生学习完成)

师:点击鼠标,幻灯片2依次出现,课题:环境污染问题;结构体系:探索、学习指南、正文(地图、文字、表格、阅读等)、案例研究、复习题、课题2;表述体系:(探索)1个自然段、1道思考题2个问题;(学习指南)4个问题、1个提示;(正文)两大点,一大点:引言1自然段、3小点、15自然段、5幅图、2个阅读(7自然段)、1名词链接;二大点:2小点、8自然段、2幅图、1阅读(5自然段、2思考5题)、1名词链接;(案例研究)10个自然段、1道思考题2个问题;(复习题)2道题;(课题2)调查社区内废弃物的来源地、垃圾填埋场和回收中心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标注出来。

师:放幻灯片3,(口述)接下来,钻研教材,完成本节学习目标,知道知识要点。不会抓要点的同学注意幻灯片上的提示。在教材中标记经过钻研后不懂的疑难问题。

提示内容为:钻教材“探索―学习指南―正文”中的图―文―表,知道知识要点:主要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危害。

生:钻研教材,自主探究“探索―学习指南―正文”的内容,达成学习目标。标记出自己的疑难问题。

师:观察学生的钻研状态,鉴别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待学生开始提问时,放幻灯片4,点击鼠标跳出“提问―讨论―师导”。(口述)下面同学们提出钻研中发现的疑难的问题。一个同学提出问题后,有谁能回答的请举手回答。都不能回答的老师也参与大家的讨论,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参与其中,为大家出谋划策。

生:这一节能够学懂,没什么困难的。

师:大家没有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生甲:在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

师:哪位同学对他的回答进行细致的解释?

生乙:具体讲着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排放;二是工业排放;三是农业排放。

师:你说说汽车尾气排放属于哪一类?

生:我认为这种环境污染三个方面都包含有:因为生活、工农业都要用汽车这种交通工具。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怎么样?

生:有的回应“可以”,有的沉默。

师:老师认为这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希望同学们积极思考、尽力把学习中的问题探究的深一些。这就是我们说的从钻研到辨析的思考要深一点,学习能力和水平就会升高一点。下面请大家再次通读教材,看看自己还有问题没有。

生:没有了。

师:(放幻灯片5 )(口述)大家没有问题了,下面完成知识结构图,同时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

生:做知识结构图。

师:(口述)大家做的知识结构图各具特色,很好。根据知识结构图,大家发现了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吗?

生:污染的表现、原因探究、过程及其危害。环境污染的认识是一个由现象到探究因果、发现危害的自然思维规律过程。

师:(补充口述)实际也就是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过程。放幻灯片6(口述)看幻灯片,完成学习中“联”的环节。其内容为:①“案例研究”拓展,回归生活情景;②乡土情怀――说说恩施环境污染问题的长与短;③地理知识就在身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环境污染事件,说明过程、原因、危害。

生:口头回答。(案例内容见教材;乡土情怀和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视个体知道的回答,答案略)

师:放幻灯片7(口述)“练”的环节,完成问题。

(1)复习题见教材,口头回答。(答案略)

(2)客观题。(授课时见课件超链接,先展示材料和题目,后展示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2题。

材料1:像粮食和蔬菜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四省三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和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元。排污权交易机制(指政府在对污染排放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已在我国初步形成。

材料2:全国酸雨分布图。

①我国南方多重酸雨区最主要的原因是(A)

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B:地形有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

C:雨水丰沛且降水强度大

D:纬度低太阳紫外线辐射强

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产品的推广,而加入城市垃圾行列的是(A)

A:废旧家具、包装材料、家用电器、废旧汽车、电脑

B:破旧皮革品、碎玻璃、废金属制品、废旧管道

C:化学危险品、放射性废弃物、树叶

D:易燃易爆品、废橡胶、废旧电池、建筑垃圾

(3)材料主观题。(授课时见课件超链接,先展示材料和题目,后展示答案)

2009年11月30日起,一场大雾袭击华北、江淮等地区,许多地方能见度不到50米。大雾连续几天紧锁京城。据有关部门消息,因大雾天气影响,北京市空气污染已达重度,排在被监测的84座城市中的末尾。相关人士表示,已加大了对首钢等污染大户的检查,但是北京市20万吨以下的小型锅炉还有上千台,而且实施“煤改气”的步伐缓慢,同时气象条件出现了同期最差的现象,以致出现连续大雾天气。不过一场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①简要分析京城大雾出现的原因。

②大雾天气可能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③为何说“一场冷空气将到来,大雾有望散去”?

④请你就如何减少北京市的大雾天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自然原因:空气湿度大,气温日差较大,且扩散条件差;②人为原因:城市生活和生产排放的吸湿性颗粒多。

(2)影响人体健康状况;能见度低,影响道路交通;空气湿度大极易破坏高压输电线路,造成大面积停电,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等。

(3)强冷空气到来,容易形成冷锋降水;浓雾中的水汽凝结成雨,降落地表,使大雾消去。

(4)①采取措施减少煤烟、粉尘的排放;②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③采取冬季集中供暖;④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答对三点即可)

师: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认识环境污染在于人类从污染的危害中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内在价值。下面请同学们展开变式反思,回答问题:①联系整节内容,反思“环境污染问题”何以产生,走向何处?②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给你的启示是什么?你从中认识到如何形成地理规律的认识方法呢?

生丙:环境污染问题是人类对环境的一种不正确的利用与破坏行为。人类要减少或者消除环境污染问题,只有人类自身克服自己的不当行为,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环境污染问题学习依然在于体现地理学习由地理现象、事实到地理规律、原理的认识过程以及运用规律、原理产生规则并按照规则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

师:(鼓掌)这位同学的回答准确、科学。

生:(鼓掌)

第2篇

 

人才的培养需要顺应社会大背景,目前我国急需应用技术型人才来带动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正是顺应这一趋势,其作为目前国内职业教育的最高形式近几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公共英语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新形势下,以往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英语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师甚至学生都忽视了高职英语教育及学习的重要性,采取应付的态度,英语教学更多的是课程设置的需要,是考试、考证需要,对于英语在实践中的运用缺乏意识。殊不知,掌握一门外语应用技能对于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重要性。

 

2.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性

 

目前高职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仍以传统的通篇翻译讲解知识点为主,只在处理课后练习中穿插较少提问,很少进行交际活动,而且教师的授课仍以母语为主。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手段,还只是一种以知识传授和课文讲解为中心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训练课程开设得很少,不能体现高职英语的特色。

 

3.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偏低

 

多数学生英语水平还达不到优秀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这样的学生可以想象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必然不足,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度来进行英语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

 

那么如何就这些现状展开新的教学模式呢。

 

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顺应社会大发展。

 

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需要大批优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英语作为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在构建高职高专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以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指导方针,直接面向具体工作实用技能的教育,所学、所教应实用、有用。对英语学科的教学而言,就是要重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对口语及写作能力更为不满。这使得在一线的英语教师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已刻不容缓。如何做到,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自觉学习的行为习惯,同时加强老师同学生的情感交流,实施测评的多样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学生多多鼓励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着的作用。首先在授课过程当中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围绕教材内容,多多给学生介绍涉及的英美文化背景,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行为模式、民族文化、社会历史和社会背景等内容的讲授,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问题,时刻抓住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会思维,让他们认为学有所用,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动脑。一旦他们开始积极参与当中就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增加其自信心。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用英语与学生交际。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加课堂使用英语交际的难度,以免学生不适应从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鉴国外良好的教育形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布置任务,鼓励其课后积极查阅资料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线索、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使学生知识的建构,并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在课堂上把课后准备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信息、观点,畅所欲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的意见得以归纳解决,最后达成共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用英语综合表达的能力。这类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和认识通过问题形式表达出来。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性

 

课堂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内,可以适时地改变一下形式,可以教师同学生到户外开展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和老师可以更亲近,可以更好地开展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断进行新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可以通过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英语实践教学贵在多体验、多实践、多参与、多创造。 在课堂以外的时间里,教师可利用e-mail、MSN、QQ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未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选取一些话题让学生从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感兴趣的相关材料,也可以要求学生以某一话题为中心进行角色扮演。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课后学习自主性。

 

(四)、实施多样测评,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高职学院英语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终结性教学评价制度,要围绕今后从事的职业所需的英语知识和英语应用能力,建立以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制度,变结果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变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评价为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变纸笔测验为各种考试相结合。

 

具体而言,在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上,要做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重,比如说可以进行听力、口语表达能力测试。要探索借鉴多种试题类型,除了客观题外,还可设计一些更加灵活的主观题,从而充分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诱导他们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他们掌握好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便在未来的社会中,他们能将英语语言作为交流工具,更加出色地做好赋予他们的各种工作。

第3篇

数字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以数字化方式进行学习的过程。

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1)数字化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学习的基础。这些资源来自于教师和全体参与学习者,借助网络、光盘等方式进行传播。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极其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向各种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且往往还能提供很多实际应用的案例,从而满足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同需求。

(2)学习者是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主体。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可以较好地做到教学进度与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相适应,教学内容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教学模式与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相适应。也就是说,整个学习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满足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兴趣和要求。

(3)数字化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以模块化的任务驱动作为组织形式。数字化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往往利用“组块”理论,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模块。采用情景化的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的问题组合成一个个的模块,让学生单独或小组形式进行的探索,从而学习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综合各方面的材料,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情景联系更为明确。相同的学习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锻炼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评价体现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特点。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不仅包括教学内容的掌握,还包括学习素质、应用效果和协作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其内容更具有开放性,是个人素质的综合体现。同时,评价测试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协助完成,具有智能性、高效率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测试和学习者的自我评估。

2.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目的和意义

在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上构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企业的员工借助数字化学习而不断提升自己,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员工都有意义。

2.1 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企业员工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和更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过于突出,而学生的自我知识经验容易被忽视,不利于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授和对课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供非线性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通过在教师、同学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学习者自主开展对资源的收集利用,以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因此,数字化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我知识结构的构建,强调了学习者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主动性地位,能够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学习素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处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对知识的更新学习更是有着迫切的要求,为他们创建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就可以极大地满足企业发展和员工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

2.2 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服务质量

在企业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为了给企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教育培训提供服务。通过该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构建,为企业各类人才的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主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企业提供支持到桌面的各种知识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园区的信息化服务质量,极大地改善投资环境。

3 构建企业园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实践

3.1 教育培训平台及其功能

在企业的电子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上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以此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为企业各类人才培训提供电子教学平台、企业实训平台和企业自助大学等教育培训服务,搭建直播教学系统、教学资源库、教学支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优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服务。构成如图所示

3.2 主要建设内容

3.2.1 电子教学平台(E-Learning)

提供E-Learning的应用服务,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以学习方式来分,可分为:实时远程教学、按需点播的远程教学、基于WEB的远程教学。线下可提供的教育资源是权威培训机构、著名大学等。包括:

1.培训管理

(1)主要针对培训框架的规划、课程的开设、报名流程管理。

(2)完善跟踪、统计、分析、监控、评估功能,并且数据可以导入课程统计。

(3)学习时间统计、人员课程统计、课程时间统计、人员时间统计; 课程图形分析、员工(学员)图形分析、学习时间图形分析。

(4)在线考试系统: 最规范的模拟考试设计,支持大规模的在线考试,支持主观题和客观题的考试,支持自动或手动判分的考试试卷生成管理、题库管理、考试设定管理 、学员答卷管理、学员考试统计、统计结果导出。

2.个人管理

主要是教育培训计划管理,内容涉及总体计划管理维护、部门计划管理维护、课程计划管理。

3.资源建设与管理

主要针对课件、题库及教师补充资料进行管理。对培训资源的维护,培训教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和文档等多种格式。包括:

(1)网络课程自主制作支持任何格式和载体的知识内容,包括不同格式的录像带、录音带、VCD、DVD、CD、压缩课件、各种三分屏课件、将纸质图书扫描成电子书、PPT、flash、pdf、word、html、txt、excel等音视频和文字、表格资源,并能够很方便的导入E-Learning系统中使用,解决多种知识资源不能共享和知识资源来源多元化的难题。

(2)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系统 专门为网络培训系统配备的课件制作系统,可以让用户很方便的制作出企业所需要的标准音视频课程,操作简单,制作出来的课程,不仅可以制作成光盘,还能够和培训系统无缝集成,直接导入就可以使用,极大的节约用户的成本。

3.2.2企业实训平台

1.实训广场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或组织教师培训。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和教师;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2.培训超市

企业员工按照自己所需的培训内容选择课程、学习资料等。园区培训中心通过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和培训报名情况,针对企业员工的管理知识、技术知识、能力素质等提供的“按需定制”的培训课程;授课方式主要通过E-Learning模式进行。

3.专业技术培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班,针对企业员工技术、员工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

4.专题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某一主题的短期培训,如咨询培训、礼仪培训、励志培训等。通常采取座谈、互动、野营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5.认证培训

提供针对企业或团体的专业认证的培训(包括劳动技能的认证培训,技术类认证培训,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线上通过教育培训平台采用网络接入等手段;线下通过培训班等方式。可提供著名权威培训机构如CSIP、微软认证等机构。 如,技术类认证培训、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资格考试、微软认证等。企业管理类认证培训: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认证、企业管理资格证书项目。

6.就业速成班

提供各种职业技能的就业培训班,针对打工就业者的技术、能力素质等进行培训;如职业规划、计算机系统分析高级班、高级职业经理速成班、速写班等。

3.2.3企业自助大学

1.企业定制培训

一种根据企业需求调配出的培训方案。如“企业与大学生的实训平台”建设,采取线上与线下的招聘预培训制度,帮助企业提高人才招聘的准确性。

2.企业网络学院

指由企业出资,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教育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和企业供销合作者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企业网络学院主要采用E-Learning模式和传统培训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如“海尔大学”、“中兴学院”

3.3 教育实训平台的管理和服务运营

教育培训平台按照以下三类模式开展服务运营

(1)项目驱动模式

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教学、课程综合实训都紧密地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企事业一线工程实例引入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训。

(2)学练一体模式

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及工作一线零距离接触,结合实际边看边学,边练边学,学做合一。

(3)订单模式

与各用人单位签订订单教育协议,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全满足订单要求,为企、事业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

教育培训平台通过登录验证机制进行用户认证管理。通过后台的计费系统完成计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采用会员制。按次计费或按时计费、收取第三方教育资源提供商的租用费(如租用培训超市、广场以及网上接入服务等)、企业实训基地共建费、资源下载费、接入费、广告费、协议收费等收费模式。

计费系统主要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和数据库子系统三部分组成。数据采集子系统是计费系统的关键所在,所有数据源均通过适配器联入总线,再按要求入数据库,以便处理。数据库子系统将采集来的原始的计费源数据存入数据库,原始的计费源数据将由计费系统处理后生成计费和生成账单。数据处理子系统按照GUI管理配置部分的计费配置要求,根据数据库子系统的数据计算出对应的账单。

第4篇

关键词: 英语读物类图书 读者需求 市场份额 出版效率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从产品领域的角度进行应用性和可行性研究,并且通过读者和用户的点对点调查研讨,研究总结这两年读者在内容和印装方面的需求变化,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市场适应性,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工作。

一、间接调研情况及结论

(一)英语阅读教育现状简要概述

1.学习者数量庞大。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一门外国语,开展对外交流,是对21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外国语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

从二十几年前家家户户传出中国最早的情景英语教学节目“Follow Me”的正宗牛津音,到如今中国大城市年轻人个个都能说上几句流利的英文;从为练习口语中国内地各大高校出现的“英语角”,到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内地“人人学英语”的再度升温,不知不觉间,全民“英语热”已经在中国热了整整三十年。

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专业和非专业),占全国总人数的约四分之一。其中,大中小学学习英语人数加在一起超过1亿人。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母语国家的总人口数。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说,我国的外语教学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取得很大成绩,2000年我国英语教学启动“一条龙”计划,将英语教学贯穿整个大中小学校,外语教学起始年下移至小学一至三年级;修订并实施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各级各类学校外语教学大纲等,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教学新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最新数字统计,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有2300多万人,我国在校大学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学习外语的群体。吴启迪还强调: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外语教育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学生外语能力还停留在中低端水平,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某些小语种人才仍然稀缺。

2.阅读水平滞后及其原因。

中国的英语教育在近二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尤其在制定大纲、编写教材、英语水平测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的英语教育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偏见还有待澄清。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学周期长,效果弱。第二,英语教学水平依地区发展差距悬殊。第三,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师资水平亟待提高。 第四,大学、中小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这种教学模式是由于应试教育导致的,应试教学主导英语教育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扭曲了正常的英语教学。学生主要以背单词、做习题,通过模拟考试掌握一些考试技巧为目的,而不愿看英语教材,不爱读英语名著,却对速成英语、应试英语等市面上的“速成教材”情有独钟。虽然考试成绩会有所提高,但却不具备最基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外语教育政策的理论指导,我们可以看到在英语阅读方面,教育部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及考核标准,提出明确的要求。各阶段学生都要进行一定数量的阅读才能完成学业要求;阅读材料覆盖报纸杂志、简易读物、传记、文学作品等。

(二)目标读者群分析

1.大学生英文阅读需求强劲,市场广阔。

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和全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结合试点院校大纲协作组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其中明确规定英语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打好语言基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阅读能力是大部分大学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语言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始终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从语言学习的规律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实施分级教学,根据学生入学水平的不同,基础阶段的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种。其中基本要求中对阅读能力的规定为: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中等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读懂难度教易的一般性题材的英语文章、科普文章和应用文体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掌握意群和基本的语篇知识,并在阅读中使用基本的阅读方法。掌握中心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进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和判断,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

在较高要求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这样的,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较高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顺利阅读语言难度较高、内容广泛、体裁多样的文章,理解其意义,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能借助词典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纸杂志上的各类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综述性文献。掌握中心大意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并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概括,领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能够基本读懂本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2.上班族英语爱好者。

(1)学习动机。

调查发现,社会在职人员由于年龄、工作的不同,其学习英语的冬季也各不相同。根据“社会在职人员英语学习调查研究”《科技信息》2007年第31期,由于目前工作需要而学习英语者的比例为36.8%,给自己充电而学习英语人数的比例为20.6%,为了跳槽而学习英语者占16.2%,对英语感兴趣者为11.8%,别人都学我也学者为8.8%,出国而学为4.4%。

(2)学习材料的选择。

英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习教材的选择,教材选择的合适与否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Clarke 和Siberstein指出应选择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兴趣相符合的学习材料。如果对学习材料不感兴趣势,必影响学习积极性。

(3)在职英语学习者的英语阅读资料。

广泛阅读英语资料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习方式。

由于社会在职人员的年龄、工作,社会阅历的特殊性,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虽然目的明确,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大多是为了工作需要,为了更好地与人交流,同时为了维持或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一些人会阅读一些专业类或英文书籍;同时有些人为了出国旅游休闲度假,能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会选择阅读一些与文化、社会背景有关的英文书籍等。

3.购买动机。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1)大学生购买动机较明确,一方面为了应试会选择专业训练性阅读材料,而且会为了扩大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而选择纯正原版类英语读物。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此时英语水平已经较高,他们会选择性地阅读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读物和专业性文献。(2)对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需要他们课下进行广泛地阅读,比如文学类课程,需要学生课下进行大量的原著阅读从而理解作品;又如学习欧美国家概况课程,学生课下就会阅读与文化背景有关的读物,如演讲类图书或观看这方面的电影,能够反映社会现实体会其政治体制的读物,从而便于理解课上的理论知识。(3)上班族的购买动机和工作有关的比例很高,为了工作需要、为了拓展自己的事业,以及为了保持自己的英语水平而选择性地购买读物,所以实用类读物,浅显易懂,可以循序渐进地学习英语的读物比较受欢迎。

二、直接调研报告及总结

(一)一线调研情况及市场需求

1.从考试的角度分析阅读的题材。

俗话说,考试考什么,就练什么;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目前国内高校英语考试主要有四六级、专四专八、考研英语,因此考试类阅读的题材可以根据历年真题摸索归纳,针对考试出专项的阅读练习,把其归为考试类阅读里,此处略去。

2.一线调研情况。

(1)主要调研对象:新华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

院校及企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交大、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

企事业单位:爱立信公司、南方航空公司、中青旅、国家专利局。

(2)主要调研方式:实地调研、电话采访及调查问卷。

(3)调查内容:购买需求和喜好。

(4)结论及分析。

①学校部分:在所调查的几所高校当中,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均表示由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想提高阅读水平,认为平时多读一些书有助于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对考试有帮助,在做课堂报告或者用英语聊天时知识面比较宽广,同时也可以增加词汇量。平时的大学英语课和英语泛读课等,都是大量长篇的阅读,学生普遍认为,词汇量是妨碍阅读的主要障碍。另外,遇到外国文化背景的题材文章有些部分很难理解,读一些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文章及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理解上会存在很大问题。大部分学生仍比较钟爱英语原版小说、名家名著,同时,最新学科前沿等书籍及语言地道的各类读物和包含使用率较高的短语或俚语很受学生的欢迎。

②企事业单位:在本次调查的部分企事业单位人员回馈道,平时使用英语机会比较少,英语有些淡忘,觉得英语水平远不如在校期间。在选择英文读物时,更喜欢和自己工作或业务有关的一些实用性读物。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加点,回到家里很累就想睡前读一些浅显易懂、诙谐幽默同时能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的读物,以至于在和外籍同事交流时不至于张不开口。

③书店访问:据调查,在随机访问的若干购书读者时,我们发现大部分购买英文读物的读者都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比如很多读者会购买英文原著,同时很注重文字的质量及装帧的水准;也有些想读一些当下的名人著作,比如《乔布斯传》等和时代紧密相连的读物;另一些是读写轻松诙谐的读物或生活常识类读物,循序渐进学习英语或维持现有英语水平。另外,大部分读者仍偏心于知名品牌和经典丛书,比如外研社的《书虫》系列经典读物和名人演讲类励志图书。一方面这些书出自大出版社,语言质量高,注释翔实,翻译准确,另一方面此类题材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可以了解外国文化背景同时,熟知天下时事政治。

另悉,以上三类读者均对图书的外观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大部分读者喜欢轻便的图书,便于携带,对图书质量也希望进一步提高,希望字大圆润美观,印刷清晰,明明买的正版,不要像买了盗版书一样,相比之下,国外的进口书无论装帧和设计还是印刷都胜于国内读物一筹。另外,价格方面普遍认为,现在图书定价偏高而质量却参差不齐,这点与其价格不符,这点读者普遍不满,希望在提高图书定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图书质量的保障。

(二)问卷调查情况及市场需求

1.问卷调查形式。

本问卷旨在对读者的阅读需求相关因素、购买动因等相关因素、定价和装帧风格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问卷对象身份:在校大学生、企事业工作人员和现场访问书店购书的读者。问卷主要内容:有单选题、多选题和主观题三种类型。问卷采用邮件形式发出,共发出有效问卷1807份,并对之进行数据分析。

2.市场需求结论及分析。

(1)大学生是购买英语读物的主力军。

从购买人群上看,大学生为主要购买群体,比例高达75%。上班族和其他英语爱好者购买力度分别占18%和7%。其中,45%的读者认为阅读能力很重要,35%的读者认为阅读纯粹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20%的在校生认为掌握阅读技巧很重要。

(2)经典名家名著和演讲类读物热销。

在英语读物的题材上,65%的读者认为他们会首选经典的英文名著作为阅读材料。一方面可以提升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阅读能力。此外,大部分读者钟爱于中英文对照版本的文学著作;对于历史、人物传记及演讲类读物的需求也很强势,尤其近期的有关奥巴马演讲和乔布斯回忆录等都广为欢迎。

(3)阅读目的不同。

据调查,45%的大学生认为,阅读的第一目的是提高阅读能力,增加词汇量,以应对考试;35%的读者认为,读书是为了提升文学素养;20%的被调查者认为,读外文读物是为了巩固英语水平。

(4)在影响购买的因素方面,图书内容质量是关键因素,与定价不匹配。

从被调查的1807份问卷中可以看出,读者的购买力潜力强大,但是能满足读者购买需求的读物甚少,在传统的喜好的读物中,除文学名著、名人演讲外,读者更需要多样化的产品,更新鲜更贴近生活,更予情予理于文章中题材。一方面可以满足读者提升英文水平的要求,另一方面抛开传统老套的文章外又有新的题材出现,或者旧作新出的形式,都可以抓住读者的眼球。目前,图书质量除大牌出版社质量还算上乘外,很多图书的装帧和用纸的质量偏低,错字印黑等问题常有出现,而定价又都普遍居高不下,让读者不得不选择那些定价高而质量好的出版社的图书。

(三)主要竞争出版社及竞争产品

1.外研社、译林和江苏文艺。

强势品牌难攻破,开卷前100名中书虫系列产品有47种,外研社的产品有52种。译林和江苏文艺及上海译文分列第二、三、四名,也是英语读物类产品的老牌资质出版单位,其地位难以撼动。

2.宇航出版社。

从英语图书出版类别来看,宇航社同我社有很大相似之处,他们的优点是市场敏感性强,做市场最需要的书,产品结构比较合理,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在英语读物领域,其这两年的发展势头迅猛,尤其在英语读物里面崭露头角,其策划的《亲亲经典》和《我的心灵藏书馆》系列图书取得不小的成绩。

3.产品分析。

《亲亲经典》系列:

附赠免费音频下载。英国本土专业配音演员倾情录制,对白式朗读,发音纯正优美,并配有场景化的背景音乐,让你的耳朵也受到文学熏陶。

单词注释极其详细,基本保证读者可脱离字典顺畅阅读。

经典名著,分级阅读,循序渐进领略名著厚重。

名师译文,助您精确理解原著内涵。更有章节前引言的精心设计帮助您更好地把握故事脉络,感受名著魅力。

大号字体,易于朗读,减轻阅读的疲劳感。便捷开本,随时随地享受掌上阅读。

开卷前150名中,亲亲系列有7个产品。

《我的心灵藏书馆》系列:

权威版本,呈现原汁原味的英文名著。

名师选编,本本畅销。

权威注释,精确理解原版英文名著。

最美图书”设计师倾情打造,精装呈现名著之美。

我的心灵图书馆系列图书的优势在于其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教师团队选编,并由资深翻译教授陈德彰寄语推荐;同时装帧精美,设计清雅脱俗,设计与内容十分匹配。

(四)分析结论

从竞争社的统计来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经典名家名著较多,名人演讲类题材也广受欢迎;

装帧设计考究,字体与纸张选用及风格相得益彰,适合阅读,翻译水准高;

读物类有资质的老牌出版社占有绝对优势;

畅销书一方面套系收录名著全,一方面做针对读者需求点最广的书、最热门的名著。

(五)知识需求创新点结论

1.规模化、系列化。

我们首先要以大规模的英语读物品种构建英语读物的新天地,用一支强大的读物队伍占领市场,既可以在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在读者心目中赢得先入为主的印象,又可以消除读者因外语读物长期单一枯燥所产生的失误心理,推陈出新,改换模式,出时代性强、竞争性强的产品。大规模的丛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从书内部的有机构成通过系列化的规模而得以体现。首先,丛书内各种图书按内容、性质、对象的划分形成不同系列;其次,按所要求的语言水准的层次高低又各成系列。此外,还因编写形式、编排体例的区别再自成系列,总之,由此可产生一种“横看成岭竖成风”的效果。

2.知识性、实用性。

充实读物的知识性,使读者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开阔视野,提高知识素养。我们应该把握好世界文学名著等读物,积极策划非文学类的世界经典社会科学名著,包括政治、经济、历史、宗教、外教、军事、文艺及人物传记等方面的原版英文著作。外语读物的实用性即学以致用,但更强调速效。这除了指读物内容可以有效地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外,也可以指强化特殊用途外语为目的的需要,培养自己特色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罗紫初,吴S,王秋林,著.出版学基础.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2]郝振省,主编.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第5篇

身处21世纪,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课堂也不例外,互联网、微博、QQ、微信、多媒体、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电子书包、可穿戴设备等新词汇、新概念、新手段,频频出现于媒体,在改变着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方式,延展了学习的形态,影响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其中“翻转课堂”作为颠覆传统教学形态的代表,如同一股旋风,迅速风靡国内外。

二、“翻转课堂”的起源叙述

1.“翻转课堂”的由来及发展

2007年,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YouTube,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他们发现这样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大学毕业的萨尔曼・可汗,把数学辅导内容制成视频,辅导上七年级的表妹,后来他把辅导内容放到YouTube网站,广受欢迎。后来,萨尔曼・可汗申请成立可汗学院,专门用于以视频方式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及解答网友的提问。课堂翻转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迅速风靡全球。翻转课堂可以理解为把教师的教学搬出教室外,教师课前录制短视频,让学生在家中或课外时间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它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

2.“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

如果单从纯技术层面来理解“翻转课堂”,恐怕以“微视频”为特征的翻转课堂在当前条件的中国,尚不具有普适性,在信息技术条件还不足的地区,无法进行这样的翻转。即使有条件的区域,对课前学生自学的调控也无法监测。每个学科课前都用微视频,学生的负担进一步增加。

“翻转课堂”在操作层面,目前恐怕还无法普惠到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样的学习模式必将成为主流。透过技术层面,“翻转课堂”背后的核心理念与新课程改革是不谋而合、殊归同途的,必将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

首先,翻转了教学的主体。“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翻转了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责任意识。

其次,翻转了教学的顺序。“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小组讨论、解答疑问、分享收获。翻转了传统的课堂的顺序,即老师课上先讲授知识,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深化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学习。

再次,翻转了师生双方的关系。“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师生双方是民主平等、共同探究的学习合作者,互联网真正实现了韩愈所言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翻转了传统意义上老师的学术权威地位,吻合了现代教育教学思潮,维护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三、“翻转”英语学习课堂的探究

英语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节点。在教师系统而又严密的学习安排下,知识和技能被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地毯式轰炸,大水漫灌式的教学让师生身心俱疲,课堂沉闷、教学低效现象充斥着英语学习教学。借鉴“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翻转”传统英语学习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值得高英语教师积极探究。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Unitl Culturalrelics IN SEARCH OF THE AMBERROOM的学习为例,阐述笔者的具体做法。

1.学习主体的翻转

根据一项权威调查研究发现,就读中职的学生文化课中,英语离散度最高,学生的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从而导致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欠缺,课堂上听不懂老师的讲课、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从而丧失了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要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以促进学生进行个体学习和社会化学习为主。在课堂里,必须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将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主要起到促进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中心理念,也是笔者本堂课的指导思想。笔者教学对象为学院应用英语专业高一1508班学生,该班为W院的升学班,相对于学院的其他专业学生而言,在英语学习上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尽管所使用教材是普高教材,但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高教育,更多需要面向就业岗位和实际应用,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等语言运用能力。鉴于学生相对较好的基本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较强,笔者计划在本节阅读课尝试当前风靡全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但是学生在校不便使用网络开展在线学习,笔者设计了学案式课外学习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前完成导学案以及小组思维导图设计,再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完成知识内化和技能提升。翻转课堂把知识学习前置,课堂上主要是学生展示、师生交流互动、知识技能内化升华的过程。

2.学习目标的翻转

传统的英语学习课堂,主要对英语课本中的单词、词组、句型进行学习、听写、抽查,同时对各个语法点进行理论复习和练习巩固,最后,通过大量练习模拟卷,采用题海战术,反复巩固语言点和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法,一方面学法枯燥单一,师生负担繁重,忽视情感体验,课堂缺少吸引力,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综合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复习策略的完善,同时也限制了老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翻转课堂”改变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目标定位问题,不仅仅着眼于学生对语言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这也是新课标的总目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翻转课堂要采用专题式语言复习教学,把零碎的语言点,穿点成线、连线成网,形成一个个中心主题,并拓展出多个议题、话题,完善学生的语言图式,并根据主题开展有效输出。学生在阅读、讨论、思考等有效输出的过程中,不仅完善了语言图式,活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Unitl Culturalrelics IN SEARCH OF THE AMBERROOM一文介绍了琥珀屋的由来、普鲁士国王为什么会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俄国沙皇、琥珀屋是如何成为世界奇观又是怎样丢失的、最后为什么会重建等问题,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有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由于本课讲述国外文化遗产琥珀屋,学生会感到一点陌生,为了引起共鸣,因此要把中外文化遗产结合一起讨论。所以笔者在这里引入了命运同样悲惨的圆明园作为拓展提升的主题内容。在学习目标的设置上,主要分两个目标。

基础型目标是通过前置导学案中的自主先学案、合作探究案,层层低级,完成前置学习目标,即:前置了解、掌握课文大意的任务,翻转学习方式;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进一步落实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解有关琥珀屋的历史故事;学习使用思维导图这个新的学习利器。

提高型目标通过课堂导入、疑难解答、思维导图、课文复述、小组点评、拓展提升等环节,唤起学生对琥珀和琥珀屋价值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理顺本课的思路和主要脉络,最后通过寻找圆明园的仿写填词活动,达到迁移寻找琥珀屋获得的语言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和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的。

3.学习方式的翻转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老师的教授为主,是一对多,老师主要对有代表性的疑难在课堂上解答,学生主要是听课,课下完成巩固练习。

“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以及相关教学内容微视频、课件、注释等方面的学习,课上主要是展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成效,疑难问题解答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对多、一对一等等多种互动形式,学习的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而是混合式、多样化、个性化,每位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4.思维品质的翻转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单词、短语、句型等知R点的记忆和练习巩固是教学重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考试侧重于认知性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这是与英语新课标的理念相背的。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翻转课堂”就是要改变侧重记忆知识点、重复认知性思维的方式,通过文本解读、公开发言、多方辩论、互相评价、读写结合等等教学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用英语思维和跨文化思维,升华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英语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5.课堂评价的翻转

传统英语学习,“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在题海中“苦游”,老师则要“苦批”大量的试卷,给学生宝贵的分数。无论是密密麻麻的客观题,还是五花八门、笔迹良莠不齐的主观题,都要老师看得眼花缭乱,学生则主要是看一看分数,侧重终结性评价。

“翻转课堂”理念下,一方面,要改变唯分数论,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探究思维能力,另外一方面则是把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多样化,同桌互评、小组共评、班级同评、师生互评,更要把过程性评价结合结果性评价,激活课堂各方参与者,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大舞台,大家一起来出彩。

第6篇

[关键词]高校;“321”模式;在线考试;考试平台;数字化学习;军事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54-05

引言

中山大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从2002年开始建设,在数字化校园“统一数据库、统一标准、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和统一门户”的“五个统一”建设理念的指导下,目前已拥有本科生、研究生和远程教育在线课程近2000门,师生用户数为4.5万人。随着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深入建设,教师一方面精心制作优质在线课程,不断积累和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越来越多地依托数字化学习平台积极探索各类信息化教学应用,除了引导学生利用平台开展多种课堂延伸学习外,还有效尝试了将平台题库和在线考试功能引入教学评价环节,从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成果。

据系统管理日志记录,从2009年开始,我校教师用户就将数字化学习平台的题库功能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考试手段,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经多次小规模在线考试实践后,2011年7月,我校又成功策划并组织实施了跨校区、大规模的在线考试。本文以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课成功进行的跨校区、大规模在线考试为实例,从需求分析、组织架构到考前准备、考试实施和考试控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介绍,总结经验并进行反思,提出了高校实施在线考试的“321”模式,以期为高校开展规模化在线考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中山大学军事理论课在线课程建设与在线考试需求分析

1.在线课程建设历程

为落实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和《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教体艺[2007]7号)的文件精神,中山大学从2008年开始进行军事理论课网上教学试点。2009年9月,学校实行“三学期制”后,为节省课堂教学的课时数,教务处将军事课授课调整到第三学期,在此情况下,只有把军事课的部分内容进行网络教学,才能避免与其它课程的冲突。

我校军事课在线课程的建设共经历了3个阶段。2009年4月,军事课教研室的老师参加了由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举办的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培训,学习了基于数字化学习平台的在线课程建设综合知识并完成了考核作品;2010年7月,军事教研室的老师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军训生提供了重点和难点内容在线辅助学习材料和交流空间,全面实施网络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11年7月,军事教研室决定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考试功能进行在线考试,取代传统的纸质考试和试卷人工批改。此次军事理论课的在线考核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行,开了广东高校军训的首例。

2.在线考试需求分析

军事课是高校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人数庞大,以中山大学为例,三个校区一年级新生人数在8000人左右。在考评阶段,课程出题、试卷印刷和组织人工改卷、成绩统计等都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如何能提高工作效率”一直是教研室老师们思考和尝试寻求改变的问题。为此军事教研室决定尝试新的在线考试模式,即2010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考试分两天在三个校区同时进行,同批次、不同校区的考生同时参加,共计有38个学院的7973名学生,分27个批次进行在线考试。

二、采用“321”模式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

利用考试平台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是信息化技术手段渗透教学的一种新方式和新尝试。因涉及的考生人数众多,对跨部门的组织和协调、对校园网络硬件和考试系统软件的技术要求是一次大检验,对师生适应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能力也是一次考验。我们认为,“321”模式,即成立3层组织结构,建立2类技术支持保障队伍,基于1种在线考试平台,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大规模在线考试模式。

1.成立3层组织架构

在线考试要涉及多个部门,领导力和协调力是关键。要由需求主体,即军事教研室,确定考试环境,如联系考试机房等;技术支持中心,即学校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负责网络保障和考试平台的技术支持等。因此,在线考试的实施需要成立组织架构(如表2所示)来领导并协调各项工作,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

2.建立2类技术保障队伍

在线考试的开展,需要从网络和考试平台层面建立2类技术支持和保障队伍,继而再细分为各校区现场支持小组和后台远程保障小组(如图1所示),形成以前端支持为主、后台远程统一保障为辅的模式,使得在线考试能够平稳运行。各小组应在职责范围内快速处理突发事件,若遇到无法处理的事件,则要及时上报上一级处理。同时,开展在线考试又是有风险的,而影响“在线考试”的诸多因素中,包含了客观的和主观的、全局的和局部的、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因素。问题的层级可分为用户端级、网络级(机房-校区-全校)、系统级(应用和数据库);影响度也可分为高(影响多个校区)、中(影响一个校区)、低(影响个人)等。因此,为了以防万一,还应考虑纸质试卷预案以作备用。

3.基于1种考试平台

基于考试需求,我们考虑使用学校的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考试。我校数字化学习平台当前的系统架构为双机模式,由1台应用服务器和1台数据库服务器构建,使用了SunFire E6900作为数据库服务器连接中山大学数据中心DELLEMC CX600存储阵列,分配了1TB的存储空间;平台安装版本是Blackboard7.3,使用了课程模块和门户模块,通过课程模块实现题库和考试功能,客户端的使用是基于B/S模式。

三、“321”模式下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准备和实施过程

我们紧紧围绕为师生提供在线考试服务这一共同的目标进行部署,以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在线考试使用流程,提供全方位的运维保障服务。

1.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

在学科层面,我们遵循保密原则,按题库标准格式提供试题内容,收集学生名单;在考试机房层面,我们检查机房电脑,确保操作系统正常运行并能顺畅上网;在网络技术支持层面,我们进场测试网络和防火墙的设置,如只允许访问考试平台等,以保障校园网络和各校区网络之间连接的顺畅。在考试平台层面,我们对学科老师提出的在线考试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考试平台的应对策略,如表3所示。

根据本次考试需求,我们按教学平台的建设标准,以校区/团为单位在平台上创建对应的课程,如表4所示。

在课程建设层面,通过教师角色或助教角色进行题库创建,分别创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两个题库,如表5所示;并按导入格式整理试题内容,保存为Unieode文本格式,

分别导入平台题库。

在创建试卷层面,我们按照组卷策略进行设置,由两部分的随机单元功能组成一套试卷,试卷名称为校区考试批次,如表6所示。

在课程栏目的设计与层面,课程的一级栏目设置由考试通知、考前需知、在线考试,讨论交流区和成绩等组成。其中,在“在线考试”栏目,按对应批次设置选择,自动呈现或隐藏包括校区、批次、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等在内的考试信息。

在考前,我们还组织了多次小范围的模拟测试,并召开了技术支持保障小组联席会议,提前熟悉过程,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讨论影响在线考试顺利进行的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调整并提出应对之策。我们认为在线考试的运维保障需要考虑两大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房的电脑总数量,二是平台系统架构能支持最多同时在线的人数。根据学科的考试需求,我们统计出本次最大同时在线人数为900人;而在当前系统双机架构下,同时在线人数最多为500人,二者需要达到一个平衡,因此需要适当错开时间进行考试,以保障整个考试过程的顺利进行。

2.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实施

在线考试过程中,考试的控制环节非常重要。我们以时间为“控制轴线”,通过“考试密码”的来精确控制考试,使其按统一规定时间进行。“现场支持小组”则时刻与后台总部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理。在考试过程中,我们碰到了诸如电脑故障无法使用、操作系统蓝屏、忘记账号密码、浏览器出错、甚至平台故障等考前已经预测到的问题,我们按预案进行了处理。在考试答题过程中,我们经常提醒考生要进行批量保存,以此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以便使考生重新登录考试平台后,能在之前保存的基础上继续答题,从而减轻考试风险。

考试结束后,我们使用考试平台的“成绩簿”功能进行大规模在线考试统计,如图4所示。部分提交不成功的考核,可辅以人工批改后再进行确定。学校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还及时对此次大规模在线考试进行了宣传报道,以期为下一步的推广使用工作打下基础。

四、采用“321”模式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的体会与展望

我们认为,“321”模式是高校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行之有效的模式之一。它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以下3方面的基础条件:(1)环境基础:具备相当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运行稳定,故障率低,出现问题后网络恢复能力强;(2)应用基础:有一定数字化学习使用基础,教师熟悉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并已经把其作为教学中常用的辅助工具;广大学生也认同并使用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课程学习;(3)人员基础:要有一批肯积极尝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以及一支技术够硬、充分挖掘信息化应用的技术队伍。其中,网络环境是基础设施,要首先得到有力保障;而教师用户是实施主体,也是最核心的要素,主体愿意实施,加之得到相应的技术支持,就可以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

1.在线考试的优势

在线考试是基于成熟的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的,它有着很大的优势,包括题目更新和题库的积累与共享,可以随机抽题,并且在考后能马上获取考生成绩,能极大地缩短试卷批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获取答题并分析统计数据等,所有这些优势都是吸引教师尝试变革的主要因素所在。譬如,此次军事理论课考试所使用的学习平台就具有以下两点优势:(1)在课程层面的控制上,学科老师可通过“选择”轻松驾驭;(2)在题库管理上,提升了出题和维护题库的便利性和自主性,而随机抽题的实现也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平台教与学的使用率,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在线考试存在的问题

影响在线考试的因素很多,它受多个条件的制约:(1)实施在线考试牵涉面大,多个部门的协同度是一个首要的问题,要有组织力和实施力,还需要得到网络甚至电力方面的绝对保障,不容有失。(2)在试题保密性方面,若是保密级别很高的考试,需要物理上断网进行隔绝,这是网络安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黑客有可能通过技术非法盗取信息内容。因此,要充分考虑在线考试的安全因素。(3)根据实际网络架构和考试系统支持能力的不同,考试平台对同时在线考试的人数均有所限制。(4)师生对技术支持的依赖性比较强,一部分师生对在线考试有一种难以克服的“不安全”心理。(5)存在考生相互抄袭、代考等问题。深入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有助于我们研究对策加以应对。

3.反思及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在线考试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6点改进建议:(1)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加大计算机中心机房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2)需要继续加强传统的监考手段,如考场禁止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禁用U盘和屏蔽无线网等:(3)需要在硬件层面进行投入和升级,改善设施,提高校园网络稳定性,进行系统负载均衡架构层面的升级,支持更多同时在线考试的人数,设置允许参加在线考试的IP段,在线考试带宽要配套专用;(4)需要在软件方面进行版本升级及开发更多功能插件或研发更加专业和专用的考试平台系统;(5)制订必要的在线考试实施规范和标准;(6)进行更大范围的应用推广和普及,克服在线考试可能带来的不利心理影响。这其中,离不开教学主管部门对信息化教学的大力支持。

我们建议,在当前阶段,特别是刚开始信息化考试的阶段,可采用“考试要求简单且相对影响面不大的考试策略”,如开卷考试或全部为客观题题型的考试,像军事课考试、各类知识竞赛、健康教育普及测验、期中考试等类别。从小规模简单题型的考试逐步过渡到更大规模和更多题型(包括主观题及多媒体类型题)的考试。我们认为,信息化考试手段更合适的定位是用于学生的自主测试,用于检验自我知识能力的掌握,可以支持学生随时随地,甚至可以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在线测验和学习。

4.对开展大规模在线考试的展望

开展在线考试,可谓希望、压力和困难并存,对于组织实施者来说,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心还要有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信息化考试是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的有效实施将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产生实质性的推动,同时也将对考试模式改革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和更多学科共同挖掘教学需求,在在线考试应用实施层面、系统运维支持层面和教学需求深度研发等更多层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整合利用高校现有资源,打造一种新型的无纸化考试平台,逐步构建高校的“在线考试中心”,提供更专业和专用的在线考试服务,使之常态化,从而让更多师生受益,使信息化教学落到实处,并形成规模效应。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山大学2011年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学科题库和进行在线考试的研究”(编号:中山大学教研项目201111-108)成果。

第7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形成性评价;多元评价;组卷算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1)03-0072-06

一、引言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或计划、教学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评价。目前,开放教育形成性评价多采用教师评定作业、随堂测验、查阅学习者学习记录等手工测评操作方式,在具体实施中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评价内容、方法和形式单一,有的甚至是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第一,评价内容单一。有的地方电大仅仅把完成大作业作为评价的内容,这违背了形成性评价是对教与学过程中所有学习活动评价的思想。第二,不能有效监控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行为。由于在整个学习期间,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开展学习者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环节多、工作量大,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工作质量监控,因此,往往出现没有及时跟踪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情况,导致评价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学习者学习的实际状况,形成性评价也就难以达到个别化学习指导的效果。第三,评价过程中人情分、送分现象严重。因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差,再加上评价过程检查监控不到位,一些教师仅凭自己对学生的熟悉程度或者学生与其关系的亲疏,主观地随意给分。第四,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主要采用手工测评操作方式,效率低下。第五,学习者抄袭现象、期末集中完成形成性作业现象和教师集中批阅现象较为普遍。对学习者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或根本不反馈,没有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教与学诊断性调节作用。

近年来,由于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形成性评价具有反馈及时、反馈形式丰富灵活、反馈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呈现、评价时间和地点不受约束等优势,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系统研究和开发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课题[2113][4115116]。国外的一些大学开始将基于网络的评价应用于教学中,如WebCT、Virtual-U、BlackBoradCourselnfo、PathWare等网络教学系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教学评价功能,包含作业、考试的定性定量评价与管理等。在国内,网络教育学习者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网上作业、网上学习测评或纸质作业等形式完成。如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的学生网上作业全部是客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学习者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程度。上海电大吴凤铃认为,为发挥形成性评价对开放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且给日常的教务管理工作带来方便,有必要开发基于B/S模式的形成性考核成绩管理监控系统。中央电大已经开发了一套形成性测评系统,这套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学习者的网上作业或者网上测验进行评阅和测评。但这套测评系统存在考核不够全面的局限性,由此形成的考核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情况,如学习者个别化学习活动情况(包括上网浏览学习、网上讨论、VOD点播、电子邮件等)和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如社会调查、实践基地活动等)不能通过这套系统进行考核。

南京大学桑新民认为,学习评价与资源评价是当前我国远程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落脚点是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信心与综合素质,这是提高中国远程教育质量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必由之路。因此,研究和构建与远程开放教育特点相适应的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系统,发挥形成性评价导向、反馈调控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多元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研究

远程开放学习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它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学习者从各种媒体得到多样的信息,可以随时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保障,奠定了远程开放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H)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现代教育的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带来了重要影响,该理论强调学生能力和个体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给我们的启迪是只有采用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真实的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的内涵和作用

1.基本定义

美国著名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Scriven)在其《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概念。他认为,依据目的不同,教育评价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评价或真实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方法等,对教师教学过程和进度及学习者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不以得出评价对象的优劣等级为目的。Carol Boston指出:依据此定义,评价就包括了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的观察、教室讨论活动、学习者学业分析等。如果这种评价结果被用来调节教与学,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则评价就变成了形成性评价,它与终结性评价相对立。正因为如此,有些西方学者把形成性评价叫作为学习而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把终结性评价叫作对学习进行的评价(assessment oflearning)。

因此,在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形成性评价(亦称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阶段性的评价。它着重于对学习者认识过程和实际能力形成的监督和评价。其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以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由此可见,开放教育形成性评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

2.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历来起到“指挥棒”的作用,为学习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是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讲,形成性评价是强化素质教育,加强教学过程指导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改革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方法的重要措施;是科学测评学习者学习效果,反馈学习信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形成性评价也是教师对学习者实施学习指导和帮助的一

种有效形式,有助于强化教学反馈,引导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改革;对学习者来说,形成性评价是学习者自我鉴定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端正学习目的,激励学习热情。

(二)多元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多元化学生评价是指不单纯采用标准化测验,而是采用多种途径,在非结构化的情景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系列评价方法。多元化学生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强调学生能力和个体的多样性与差异性,要求我们只有采用多元化方式评价学生才能实现对学生全面、真实的评价。

1.评价内容从面向知识目标转向能力目标乃至情感目标等多元内容

形成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主张真实、全面地评价学习者,实现评价与学习的融合。在学习中实施评价,在评价中促进学习是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的理念。也就是强调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下,把学习者的学习看作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收集关于学习者学习状态、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等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而传统的教学评价参照标准比较单一,往往只依据考试成绩的高低、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却无视不同学习者各异的特质、情感和学习风格。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重视学习者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发展,从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多项指标去衡量每一个学习者。

2.评价范围从一元技能转向多元技能

现代智力研究成果认为,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评价也不应采取单一维度或标准,应具有多元的取向。网络教学的出现顺应了个性发展的需要,为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习者在意义建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如问题解决过程往往由发现问题、定义问题、信息搜索、整合信息和解决方案等技能组成;学习者学习成果作品也可分为设计、组织、内容、演示等多项指标。对学习者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从而全面反映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和成果。

3.评价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转变为以自我评价为主,结合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

建构主义主张自主学习,发挥创新精神,实现自我反馈。学习者每一次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与重组,也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的肯定、否定、再否定的辩证评价过程。这种自我评价有利于学习者成就感的形成、目标的明确、个性化的培养,使学习者由评价客体成为评价主体,增强学习者的评价能力。网络教学强化了学习的自主性,为自我评价提供了强大的“硬件平台”,如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等,使学习者和学习结果之间有了更直接的联系。教师评价为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提供了一种引导,而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评价,可能引起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文化碰撞、价值观的碰撞以及思维的碰撞,有助于他们在认知层次上达到协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以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客观。

4.评价手段由纸质手工操作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多形式、多手段考核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中,多采用总结性评价,更多地关注整个阶段的教学结果,多采用纸质化手工操作方式。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丰富了网络教学的评价手段,具有多项测评功能的评价系统的实现已成为可能。因此,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应多样化,而不局限于某一种单一形式。

(三)多元形成性评价指标和管理运行机制

1.评价指标设计

开放教育每个专业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课程学习目标,因此,形成性评价必须紧紧围绕这两个层次的目标展开。课程教学理论认为,课程学习目标是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具体可分为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多元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要求,综合各类专业课程学习目标的基本内涵,设计多元形成性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如表1:

2.管理运行机制

形成性评价是一项具有明确目标指向的教学评价活动,是以实现课程学习目标为出发点的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经历准备、实施、处理、反馈四个阶段。从形成性评价流程来看,这个过程就如同一个管理流程。因此,基于目标管理的课程学习评价管理运行机制就是将评价目标、评价参与人员、评价过程、评价结果等要素纳入管理系统,围绕课程学习评价目标,配置人员、分配职责和任务,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科学的运行流程,取得良好的评价效果。

在课程学习评价目标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人员,按照既定的职能目标,完成自己的工作职责,其管理运行过程如图1所示:

管理系统中的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如下:(1)课程主持教师主要着眼于教学、评价、学习的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的总体设计,对课程学习评价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学生学习及评阅教师的评阅任务进行检查、指导;(2)课程辅导教师(评阅教师)完成各阶段评阅任务,及时评阅、及时反馈学生,给出详细的指导性评阅意见,引导或指导学生的学习;(3)导学教师/班主任在课程学习评价过程中,全程监控学生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和集中性学习活动的到勤情况,按照考核时间要求给学生予提醒、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网络管理员要保障学校网络系统的畅通,既要为学生和教师解决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的技术问题并提供咨询和服务,同时不断监控和统计分析课程考核情况,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三、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评价系统结构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由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子系统:自我评价系统(自评)和形成性评价系统(他评)组成,包含三个功能模块:过程管理模块、多元评价模块和智能反馈模块,其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自我评价系统是一个由学生自定义评价内容,进行自我学习评价的系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发现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自我评价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主动诊断自己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目的,识别和选择学习材料,采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学习结果的自评、自测平台。

形成性评价系统是一个为教师提供可设计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测评的人机系统。教师通过学生完成形成性评价任务的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该系统诊断学习问题,指导学生学习,不断改进教学。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评价系统既是一个测量和评价系统,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

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与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务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接口。在线学习平台具有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监控和记录的功能,这些量化的参数为实现自动评定和反馈创造了条件,可简化学习评价人员的工作,缩短评价周期,提高评

价效率。为共享在线学习平台上的学生网上学习数据,实现对学生网上学习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需设计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与在线学习平台之间的信息接口。此外,由于形成性评价的成绩关系到学生能否拿到课程学分和能否毕业的问题,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之间也必须有信息接口。

(二)评价系统组卷算法设计

以题库为基础的单元作业和测试的自动组卷算法是评价系生成的试卷模式建立组卷的数据模d;(4)针对用户任务T,在现有试题数据库中建立数据视图“T-View”,“T-View”中包含任务T所能涉及到的试题库中的所有试题;(5)针对T―View中的试题,产生随机数k1…kn,结合难度系数n及曝光度1,产生选题数组i1到isl,共s1题,依次类推s2到sn,则题量M=S1…S2…s3…Sn;求解出组卷的最优方案H:0(minf(s1))…0(minf(s2))…0(min(sn)),即方案H与用户要求的差距最小(step3距离最小的点才能成为最终的候选目标);(6)若方案H为空,则转到(3),否则转到(5);(7)结合试题视图T―View及最优方案H,输出试卷P;(8)结束。

4.自动组卷算法实现

评价系统试运行环境:IBM3650服务器、Windows 2003Server操作系统(企业版)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实验目的是检验评价系统组卷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效率包括时间效率、空间效率,而时间效率是指组卷算法运行速度的快慢,空间效率是指组卷算法需要的存储空间。随着网络技术和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发展,一个算法所需要的存储空间一般能够满足,因此,组卷算法的时间效率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在不同的知识点、题型、题量、答题时间、难度和曝光度的条件下,实验设计:题量倍数为1、2、5、10,难度系数为1―5,知识点为第1-5章,题型类别1为客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等),题型类别2为客观题和主观题(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设定题量1为25题、题量2为50题,自动组卷400次,依次分别记录组卷时间、答题时间误差和成功率,自动组卷算法的实验数据如表4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贪心算法的自动组卷算法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已成功应用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也可供一般院校在线测试平台设计时参考。

四、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反馈

依据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的绪多要素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采用了基于网络的多元形成性评价系统后,对学习过程、教学效果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对教学者、管理者的影响

传统的远程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管理过程,是一种共性管理。在传统的远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多是管理者的身份,和学生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其传授知识的过程仅仅是普通教育远程化。

在采用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系统后,全新的网络教学环境改变了教与学的各要素。首先是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评价的发出者变成了多元:教师、学生、平台系统,教师和学生成了平等交流的主体;其次,评价的内容更科学,实现了过程可控、实时反映、可变可调。在这种变化下,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就不得不考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种压力极大地促进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最终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贯彻远程教育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保障。

2.对学习者的影响

现代学习者和以往学习者有着鲜明的区别,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个性特征都与历史上的任一时代学习者不同,现代学习者更适应的是多元评价系统,而不是传统的学习评价。他们目标明确,要学会的是能力,而不全是那些理论的知识;学习的内容也随学习者不同而发生变化,他们要求内容具有个性,要求学习平台可以智能判断所需要的学习内容;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多元的、多时空的;对于学习过程,要求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沟通互助,而不是无聊的“悬梁刺股”。多元评价体系正因为比较适合现代学习者的这些特性,让远程学习的学生能及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习的效能,从而改变了学习者对学习的情感,使得远程学习者靠文凭愿景支撑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理性反思

1.合理的建构社会性学习评价

社会性学习产生在社会群体各种交流活动和交流过程,学习内容多样化,且常常动态产生于群体交流过程中。远程学习最怕的是学习者的孤岛现象。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成人学习者在一个孤立的学习环境只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中的10%-20%。国外的研究显示,英国开放大学的虚拟学习环境不仅有精心设计的学习资源,还为学习者提供了Flash Meeting、MSG、Compendium(一种概念图工具,能帮助学习者进行可视化思维)和Learning Journal(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学习日志工具)等能够增进师生、生生实时交互、共享学习经历的学习工具。因此,社会性学习评价是多元评价学习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设计社会性学习中,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学习沟通、研究协作、团队活动、社会评价。与传统的教育不同,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课程学习平台除了提供课程大纲、进度要求、学习视频、参考资源外,还应在学习资源中设计相关学习活动、研究和讨论。学习资源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的不同,可以采用文本、图像、图表、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但要配上相应的脚本,以实现系统对话及学习状况判断。社会性学习强调的是沟通中学习、活动中研究,相应的评价体系则强调的是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

2.游戏规则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是多元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

目前,网络游戏在教育中多应用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大学教育及成人教育中并不多见。与网络游戏相比,多数网络课程正如电子版的“教科书”,学习方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缺乏系统化教学设计。究其原因,有相当数量的研究者认同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皮亚杰的游戏教育理论,但认为教育用处不大。但调查研究表明,国内大多数的游戏玩家在18岁到28岁之间,而且这些玩家比18以下的玩家要平均多出一倍以上时间参于游戏。远程教育生源统计数据发现,多数远程学习者年龄和这些玩家年龄基本相符,网络课程适当嵌入游戏规则是吸引学习者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多元评价课程平台可以参考网络游戏中的角色管理规则、任务与关卡规则、协作任务规则、任务奖励规则,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绩效评价。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角色是其在网络课程学习中能力、特征的数字化体现,这些信息保存在个人资料数据库中。角色的静态属性是其身份信息、学籍信息,动态屙胜则是知识与能力等级,动态属性可以通过升级(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新知识)和请教NPC(教师)、阅读资料等途径获得。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通过角色管理规则、任务奖励规则以动态属性的形式实时体现,相当于其学习评价中的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在设计基于游戏的多元评价课程平台时,如果注意以下两点,将更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游戏学习的奖励荣誉与现实世界的奖励荣誉结合,正如QQ币一样可以转化为现实的货币;研究性学习、实践创新能力考核可以用角色竞赛的形式进行。

3.知识元设计是多元评价实现个性化的要求

远程学习者与普通教育的学习者不同,学习者属性相差较大,知识量、个性特点、需求和能力目标都不尽相同,不适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因此,在设计多元评价课程体系时,要考虑的一个原则是个性化原则,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学生不同的智力优势与学习风格。正如加德纳认为,不同个体的优势智能各不相同,智能的组合方式也各不相同,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因而应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呈现方式,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进行个体针对性的评价。

要实现个性化学习与评价,设计网络课程时就必须将所传授的知识技能进行元化,即知识元化,以适应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如果加上游戏规则,就是将知识分成细小的任务元,由系统智能的评判并提供给学习者。

4.智能系统是多元评价实现的难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