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二地理必修知识点

初二地理必修知识点

时间:2022-03-29 20:06: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二地理必修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二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高中地理;素质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22-0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地理来讲,其外延还延伸到了宇宙层面,囊括了对于天体运行的钻研和探索。高中地理教学,无论是对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还是让他们了解大自然的奥妙,还是让他们知道全国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都是大有裨益的。可以说是一门十分具有实用性的科学。但是,受制于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针对高中地理规律有效教学的研究还比较少,导致地理规律有效教学缺乏指导[1],使高中地理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一些误区之中。它使得原本应当充满乐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地理课堂变得死气沉沉,使得原本应该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课程变得艰涩难懂,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倦地理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个人学习轻团队合作,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的反思,以扬弃的态度对地理教学进行锐意改革,让地理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让学生不再把地理课视为畏途。这里,我们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改革策略探析这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既降低教师的教学成本,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缺陷

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其深度,广度和难度都有了显著的加大。一般来讲,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一是重理论灌输,轻动手实践。由于高考“指挥棒”的支配,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理论灌输而非动手实践上面,这导致了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

二是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师生之间在知识上的交流。同时,教师不得不把原本具有整体性的知识系统,嚼碎了强行喂给学生,而不同学生之间在理解力,接受力方面的差异就不在教师考虑的范围之内了。

三是以学生的个人学习为主,缺乏团队性的合作。

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只注重理论灌输而缺乏动手实践,会让学生变成虽满腹经纶但却欠缺实践能力的书呆子,使他们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其次,教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原本应该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理课程变得艰涩难懂,枯燥无味,使学生厌倦地理学习。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导致他们在高考中大面积失分。再次,由于把学生割裂成了一个又一个孤立进行学习的个体,缺乏团队性的合作,而如今的社会却是十分注重团队合作的。学生若在校期间得不到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将来走入社会更是难以立足的。所以,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今,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社会背景下,地理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意识[2]。这就要求我们的地理教学也要积极向这种全新的理念靠拢,变满堂灌为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学习;变死扣教材为鼓励创新。这样才抓住了教学改革的实质。

二、地理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这里我们以人教版教材中《天体运动》这章为例,具体阐释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和改革策略探析。

1、教学前的预备

地理教材的处理与分析是上一堂好课的基础与前提[3]。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准备好地球仪等教学用具,还要认真阅读课文,把课文中的知识点设计成不同的课题供学生讨论。同时,教师也要嘱咐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对知识点有个大概把握。

2、导入课程

教师首先以初二物理学过的运动学方面的原理作开场白: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初二物理课学过的原理吗?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以运动的形式存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天体的运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把地理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融通。然后,教师为学生播放PPT,对将要学的内容首先进行概述。

3、开始小组讨论

在讨论前,教师首先布置讨论的课题: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 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然后,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一人上讲台来各抒己见。教师要提醒他们不要光依附于课本,而是可以大胆地提出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对其发言的优缺点进行评述。最后,教师对所有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统一总结。

参考文献:

[1] 艾何.高中地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探究 ――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信息技术中考;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23-001`

作为一个基层的信息技术教师,笔者感触很深,目前来看信息技术中考存在着很多问题,要使其很好地发展下去,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学科,我们必须要面对如下问题的思考。

一、学科地位低下

由于信息技术考试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只是对部分学生报考三、四星级以上高中有影响,因此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困难,进修学习的机会少,久而久之必然成为井底之蛙。有人认为信息技术教学简单,就是领着学生在电脑室里玩儿。教师待遇也受到影响(信息技术属四类学科,学科系数低于地理、生物等),学校的教学奖、评优、评先,这些都和信息技术教师没有任何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由于信息技术软硬件更新速度快,对于资金的需求明显,而许多学校的领导又不愿意在这方面花钱,这样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用的设备陈旧、老化,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上机操作时人员拥挤,甚至是几个人共同使用一台机器,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普遍存在。

要解决以上问题,依笔者浅见,最好的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中考成绩计入中考总分,把信息技术学科放在与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等学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本学科的重视度,从而带动本学科各种教学资源的发展,让信息技术学科彻底从可有可无的学科中解放出来。

二、考前培训现象普遍存在

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2007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编写了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本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内容较多。纲要指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学习时间为不少于68学时,而信息技术中考一般安排在初三上学期进行,照这样计算的话,在初一、初二两年之内,就要完成68学时的教学,在这两年之内,至少要保证一周一课时的进度,而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掌握情况不同,有时有些教学内容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甚至要求一周2节课的教学时间。

可是由于下列原因,好多学校连一周1节的信息技术课都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教师人数不足,不能保证各年级都正常开课;硬件资源不够,机器短缺,不能保证各年级同时开课;为了提高升学率,其它学科占用了信息技术教学时间。

以我们学校为例,学生在初一时和初二上学期时,根本就没上过信息技术课,从初二下学期开始开课,一学期赶下来,上册书的内容都没能学完。那么,到了初三面临着中考,我们该怎么办呢?为了尽量提高及格率,不影响部分学生的升学,我们不得不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针对模拟练习题,老师反复地讲,学生反复地做,以此来应对考试。笔者相信,有好多学校都是同样的做法。培训是典型的应试教学,由此培养出的学生知识面狭窄,缺乏创新能力,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违背,如此下去又何谈落实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何谈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希望能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教学中的学科安排、课时安排,作统一的要求,并对落实情况给以监督、管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以良好的状态去迎接信息技术中考。

三、考核制度不完善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除了中考之外,缺少学期或学年的考试和考核。由于每学期没有统一的考核,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课后不能够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课,甚至出现无备课上课的现象;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落实不够,有的甚至想讲就讲,不想讲便放任学生自己去玩。这样下来,学生很难掌握知识,很多带初三信息技术课的老师都反映学生在初一、初二两年中什么都没学会,那么,在中考之前时间紧迫,他们还是不得不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迎接中考。

我想在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上,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学校每学期期末考试范围,与其他学科一样,统一考核、评价,并与教师教学质量奖挂钩,与评优评先挂钩,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便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四、考试作风不严谨

虽然每次考试之前,组织部门都会三令五申强调要严肃考风考纪,让学生考出真实成绩,可是由于学生多是在原校考试,监考教师其中一位为原校信息技术教师,另一位虽为外校教师,却也是附近学校的,再加上上级监管不严,难免会出现在考试中监考不严的现象,甚至有的监考教师会帮学生做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考试成了一种形式,根本考不出学生的真实成绩。笔者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对此深恶痛绝,却无力改变现状,试问,这样的考试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3篇

一、狠抓学习常规,促进地理学习质量

质量形成于工作过程中,学习质量的提高是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学习过程,就会有什么样的学习质量。随着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入发展,教学质量和要求的提高,人们对多媒体教学和创新教育日益重视,甚至有的人认为学习常规是个旧的框框,贯彻学习常规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实,学习常规是以往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教研人员的研究成果,是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认真贯彻学习常规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和前提之一。

地理的学习既有一般的学习常规,也有学科的特殊性。根据我的所见与所得,认为地理的学习常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学年(初一世界地理,初二中国地理)、一个学期、一周、一天的计划;其次给自己确立一个适当的学习目标。

2.重视地理图表:图表的学习是地理课中最有特色的内容,也是考试的重要方面。要养成科学的图表阅读方法,地点要牢记,做到“心有地图”,要学会绘制地理的图表。

有了学习常规可以使日常的教学工作更加优化,对学生的地理学习管理可以更加精细。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将学习常规认真贯彻执行。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科发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并在这门课中有所建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爱好如果不能触动思维、内心、灵魂就不会带来益处,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引向兴趣的发源地”。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点,是承上启下的纽带。若要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若能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运用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具体生动的实例,创设问题情景,巧妙导入新课,必然会使学生对新知产生强烈的渴求,达到“课开始,趣已生”的目的。

⑴巧用故事导入新课。

根据新课的内容,引用一些生动活泼的小故事导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讲《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时,引入“跳河的”的故事:在买菜回家的路上,一想到了家庭锁事而想了却心思,跳河自杀,却被人救起并且菜蓝子内多了两条鱼;事隔几年,这一又为家庭锁事想自杀,跳入同一条河流,可她跳下后,没人救却自己爬上岸来,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她不想死在这臭气熏天的河里。这就是今天所要学习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中的水污染问题。然后讲新课,学生兴趣浓厚,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打下了良好基础。

⑵巧用谜语导入新课。

运用相关的谜语,可活跃课堂气氛。如用“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洲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引入地球地图的学习;学习《矿产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时,引用“黑汉性高强,浑身闪闪光,入炉放光热,工业好食粮。”(谜底:煤)。讲我国的省会城市时;“银河渡口”(谜底:天津)等导入新课,寓教于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⑶巧用别称导入新课。

“别称”类同于“绰号”。中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对“绰号”比较敏感,因此,笔者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学习区域地理时巧用“别称”导入新课,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对教师所要讲授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如日本用“日出之国”;新加坡用“花园城市之国”;印度用“孔雀之国”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趣味事例、漫画、彩图等方式导入。通过行之有效地启发诱导,达到以言激情,以情引趣,以趣促学的目的。

2.巧妙讲授新课,稳定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后,学生已进入愉快的学习情景,怎样使激发起的学习兴趣稳定延续,在学习新课时发挥作用,达到“课进行,趣更浓”的目的呢?

⑴深挖教材内涵,提取趣味性知识点。

教育家认为,对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真实、生动、有趣的材料能够有效地深化理解所学内容。针对《中国的旅游业》的教学,一是可以据教材提供的旅游景点,绘制旅游线路;二是收集整理十大旅游胜地的风光宣传图片。把教材的“死”知识变“活”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

⑵数字浓缩,总结规律

巧妙运用数字对所学内容进行浓缩,及时总结规律,化繁为简,减少记忆量,有效地稳定学生兴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讲《南亚》时,用“三、二、三”浓缩,即三大地形,两大平原,三大河流。学习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后,用“三多三少一个大”浓缩,即“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很大”等。

⑶展开联想,激活思维

为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可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当学完“黄赤交角”后,反问“假如黄赤交角变大、变小、变为零”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⑷电化教学,直观形象

地理学科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质、地貌。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理解宏观和微观的地理现象和事物,因此教学中应采用投影、幻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平面教学立体化,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受到极大的感染,化难为易,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巧妙结尾,拓展学习兴趣

课堂小结是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使当堂内容得以概括、深化、系统,而且能拓展兴趣,教师若巧妙结尾,能达到“课结束,意未尽”的目的。

总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激发学生兴趣出发,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由苦学变乐学,发挥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强大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