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药学毕业总结

中药学毕业总结

时间:2022-03-24 23:24: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学毕业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药学毕业总结

第1篇

【关键词】中药学;创新性人才;教材

《中药学》作为中药、中医各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主要研究中药的来源、采集、炮制、性能、功效等[1]。《中药学》教材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调整思路,创新《中药学》教材。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中药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自己关于建设《中药学》新型教材的思路,以利于培养中药及中医行业的创新性人才。

1 中药学教学所面临的新形势

1.1知识点多,记忆难度大

中药是由多种化合物所组成的成分群[2],在中药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中药品种多,而每一种中药的性能、功效都有所不同。再加上大部分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甚至在同一个机体里面,因为炮制方法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用药效果。例如在炮制中药荆芥时,生荆芥性温,具有发散风寒的功效,而经炮制得到的焦荆芥,性平,具有止血的功效。知识点多,记忆难度大是学生学习中药学课程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如何掌握如此多的信息,除了靠学生本身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外,在中药学教材编写和排版上也应该独具创新。

1.2教材缺乏实践内容,教学形式单一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外,课外实践是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而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药学》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主要集中在本课程所开设的实验课上,除了教学所要求掌握的典型性中药以外,对于其他非代表性的中药,学生无法完成实践内容[3]。另外,目前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高职院校生源主要集中在城镇,而来源于农村地区的学生逐渐减少,来源于城镇的学生对中药植物的识别能力低,这就要求在中药材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增加更多的图片和视频内容,并且利用网络资源以弥补学生对中药材认识的不足,从而避免学生学习知识的形式过于单一。

1.3 教材学习目的与实际工作需求不一致

《中药学》课程的学习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中药的来源、采集、性能、功效等,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学生毕业后会进入不同的行业,踏上不同的就业岗位,这就使得学生对《中药学》学习需求的差异变得十分明显。对于从事药剂行业的学生而言,学生更希望学到更多关于中药材炮制、功效相关的知识。而对于从事销售行业的学生而言,学生却更希望学习到更多关于中药产地、来源、价格、品种差异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在《中药学》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应该更多的考虑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实际需求。

1.4 用人单位需要具有创新性的学生

目前,随着高校扩招,大量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季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中药行业而言,很多用人单位更愿意招聘具有创新性的大学生。这都需要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例如,让学生进入实训室、药房、医院、中药GAP基地、药企、户外等学习,将中药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同时注重教材建设,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导向,让教材的编写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

2《中药学》教材建设的意见

2.1 创新教材形式

由于传统教材编写水平低,出版周期长,内容更新慢,同一课程教材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创新,因此创新教材形势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不仅应有纸质形式,还应配套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4]。《中药学》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基本的常见中药,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插入更多的彩色图片和理化鉴别视频。而传统的纸质教材难以满足此需求,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弥补学生对中药材认识的不足。将纸质教材、网络教学平台和数字化资源相结合,则可以使原来纸质课本内容得到扩充,并且将课本知识同实际生活、生产和科研相结合,从而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加强教材编写师资队伍的建设

《中药学》教材的编委,首先除了考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加入以外,还应该纳入优秀的年轻教师以及相关的科研人员。年轻教师的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同老教师有一定的差异,在彼此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为教材的编写提供更多的创新点,而科研人员掌握有本行业最新的科研动态和研究成果,有他们的加入能让《中药学》教材的编写立足于科技前沿。另外,具有实际生产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加入教材的编写也是尤为重要的。生产专业技术人员立足于生产岗位第一线,他们了解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制备等中药材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哪些专业知识,以及需要面临和克服哪些技术难题,有他们的加入,必然能使教材编写内容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

3.3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就业需求

《中药学》所含知识面广,信息量大,除了学科本身包含的知识点外,学科还包含了中药鉴定学、中医药基础理论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单纯的课本学习会使本门课程变得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动力[5]。这就要求在《中药学》教材编写时,应以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前提,教学内容的选取应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动手能力,同时深化课程内涵,以适应市场对毕业生的新需求。另外,《中药学》教材编写应该考虑与本地产业需求相接轨,革新教学内容,以形成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新课程标准,新教学计划和新实践考核标准,从而增加学生工作岗位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3小结

随着时代进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对《中药学》教材编写提出更多新的要求。教材的编写应该站在时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将课程知识点、实践和就业导向有机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基础《中药学》课程的学习,能从不同方向间接了解中药行业。为了中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为了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新世纪对高技能创新性人才的需要,编委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创《中药学》教材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姬水英,牛菲,周玉丽等.职业院校《中药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2(44):17-18.

[2]杨瑶B,闫永红,张媛.提高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4,30(1):33-34.

[3]喻斌,卢金福,许惠琴.中医药院校 《 中药药理学》教学体会和策略[J].2013,10(11):71-72.

第2篇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是办学体制、办学思路、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的一大创新。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构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积淀人才培养特色[1]。温州医学院独立学院-仁济学院创办于1999年8月,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与温州医学院公办中药学专业在培养方向上有所不同,前者旨在培养创新与应用兼并型人才,后者更注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2008年以前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直接套用的公办教学平台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并不完全适合仁济学院人才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由于仁济学院学生整体学习基础相对薄弱,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指导。近几年,我们对独立学院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取得一些较满意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合理调整了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原有的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基本上是中医药学-化学传统教育模式[2]。这种课程体系尽管有其合理性并一直保持至今,但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结构过于专门化,知识面窄;二是课程的设置没有体现学科的发展;三是课程的设置忽略了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首先,夯实基础,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西药和与临床有关课程如药物化学、中医学、临床药理学等。其次,增加一些新兴中药学科的课程如中药学前沿讲座、细胞生物学、中药市场营销等,而在任意选修课中开设了中药与美容、中药与保健等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近缘课程,增设的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知识和丰富多彩的学科前沿动态知识,了解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为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适当地删除或压缩了如中成药分析、中医药概论、炮制学、方剂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传统学科的课时数。

2建立了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课程负责人制

课程负责人制是通过聘任课程负责人并由其统领课程建设小组的任课教师来实施、优化课程教学与建设的一项新型管理制度。从2009年3月份开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度。通过招募或指定工作热情、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课程负责人,明确其职责、工作目标、管理权限等。课程负责人开展负责制引导下的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包括检查和审议课程组教师的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集体备课、互相听课,组织课程组成员讨论确定教材、教学参考书,制定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考核方法等。同时,组织制订课程建设规划,规范课程教学文件,进行教材建设和组织教学改革活动,负责本课程的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管理、教学评估等。通过互相学习,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讨论并改进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3完善了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实习教学体系

中药学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包括野外见习、GAP种植基地、中试基地、浙江格鲁斯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附属医院等知识板块构成。野外见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已在泰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嘉林坑建立了野外见习基地,时间为一周。通过野外见习,使学生熟悉了中药的生长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理论知识,了解了中药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瑞安温莪术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认证)实习,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道地产区药材种植、采收加工、质量控制,并掌握道地药材的植物形态、生长环境,药用部位的主要特征等方面的情况。温州医学院药物中试基地、浙江格鲁斯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温医控股)示范教学基地实习,通过这些实习,学生初步了解药品的研发、生产、质控及营销过程,为今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中药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了解药品的使用、剂量、规格和注意事项,熟悉药品调剂的整个过程。我们原定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但在每年的例行教学实习检查中了解到中药学专业学生下点实习时间偏短,这期间不少学生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找工作等,真正投入到实习实践工作的时间大大减少。为此,我们从2008级开始,对中药学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学生第七学期下点实习,第八学期初返校,以便学生真正实习下点时间延长,加强学生实习训练的时间,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4健全了中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由本院教师、附属医院药剂科带教老师和企业带教老师共同建立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了具体的教学实践管理规章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药学院实践教学体系有效运转。由教学院长主管,药学院教学办公室主任负责,在实习单位科教科和业务科室的协助下,选定合格的带教教师组建带教教师库。依托实习基地的师资力量,聘请高级职称以上实习带教教师组成实习教学考核专家库,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具体指标的考核。每年邀请实习基地带教教师参加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建立常规性的带教教师参加论文答辩制度。借此平台,带教教师可以了解药学院教师的科研动向,结合自身实际,优势互补,加强双方的合作;同时,增加了实习带教教师彼此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共享,达到学生、学院、实习基地“三赢”,建立药学院后期实践教学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了学院与实习基地间的通畅互动。逐渐完善此平台的功能和互动空间,使中药学实践教学工作更好地贯彻实施。

5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科生导师制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途径,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本科生导师制彰显出精英教育的品质与价值,是培养个性化人才的重要模式[3]。从08级开始,我们对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学生实行导师制,每位老师每年带1位学生,从学会做人做事到职业规划及科研能力的锻炼,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同时,导师利用自己的课题及经费,让学生提早介入科研,一是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二是通过2~3年的科研训练,到毕业实习前就可以完成毕业论文,腾出时间让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以及师生合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导师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保障。为此,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成立导师组、建立质量保障机制、职业生涯指导等。通过对08级仁济学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实施一年的导师制后取得的成绩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实行导师制后,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无论是英语的四六级通过率,还是各科成绩的优秀率,都比没有实行导师制的药学专业学生及前几届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3篇

1.1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的主体

我国的医药产业在全球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的迅猛发展势头下,近年来也持续保持着高速率增长,特别是在中药产业,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社会条件、原始创新与知识产权。我国虽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但还不是一个医药强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医药工业企业缺少核心竞争力。究其原因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中药学)高层次人才。以培养教学科研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而中药学(药学)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变化、转变战略,通过调整人才培养布局、完善学位类型结构,积极开展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来应对。外国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为我国中药学(药学)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现代社会和市场对药学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的急迫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国际药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几个发达国家为例,在美国,药学教育已呈职业化,设有医院药学硕士学位、医院管理硕士学位、公共卫生硕士学位、Pharm.D.等多种专业学位[2]。2000年开始,美国所有的药学院校实行职业型药学博士(Pharm.D.)学位。据统计,2006年在全境获得Pharm.D.学位的9,500余人中,仅有440余人获得研究型博士学位(Ph.D.)和理学硕士(M.S.)学位[3]。德国高等药学教育培养的也是职业性药学应用型人才,2004年,84.45%的德国药剂师在社会药房工作,其他工作于医院药房、制药企业等,少部分在科研单位工作[4]。英国和日本也越来越注重药学服务、药学监护领域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5-6]。由此可见,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中药学(药学)高层次人才的模式现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的主体。

1.2国、内外药学实践教学和实践技能考核体系

国际先进药学高等教育着重于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实践技能训练。将临床药学教学设置的课程按学科性质分成4大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药学相关课程”、“医学相关课程”、“临床药学课程”。以美国的Pharm.D.学位为例,药学实践方式为连续实践方式与间断实践方式相结合。在其专业课学习的4年中,前1-3年进行早期药学实践或介绍性药学实践,第4年全年进行进阶药学实践[3]。英国临床药学专业的药学实践大多采用连续性实践方式,实践时间大约为1年,实践方式多种多样,实践范围包括医院,社区,药房,国民健康服务机构等。很多学校不但给学生提供去医疗机构临床实践的机会,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研项目的实验研究,而且很多实践带教老师都是临床工作的药师。例如,曼彻斯特大学M.Pharm.学位的教学实践是由国民健康服务机构中的药师给学生提供临床指导帮助;伦敦大学许多M.Pharm.学生毕业前都有机会花一段时间去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是更远的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巴斯大学会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层次学习,除了临床实践外,学生还有机会和3-4名组员一起,由1名老师监督指导,接受长达1学期的实验研究,培养实验和数据处理能力与技术[5]。日本为提高药学服务型人才的教育质量,不断探索药学教育模式,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从2006年开始,将药剂师的培养年限延长至6年。在改变学制的同时,也相应调整了课程设置,其中重要的一项变化就是强化6年制的实习教学,将原来2-4周的实习周期延长至24周,实习成为6年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实习期间主要修习药剂师从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参与医疗的能力、钻研精神、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德国也特别重视药学实践,在前两年的基础知识学习结束后,要参加为期8周的见习,再学习两年专业知识之后,开始一年的实习阶段,前六个月在社会药房实习,后六个月在医院药房、联邦国防军药房、制药企业、药品检验所等处实习[4]。我国学者近年来也相继开展了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设置的研究,如中国药科大学张永泽教授等开展的关于药学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可行性研究[7],为药学(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最终设置奠定了理论基础。北京大学药学院研究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特点并以此作为借鉴,对设置药学专业学位提出若干建议[8];江西中医学院基于教育创新基地研究生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探索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9],这些工作均为中药学专业学位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港澳医药产业主要集中在医药贸易和进出口,因此港澳应用型药学人才主要是培养药剂师。在培养过程中,香港更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要求必须参加香港规定的临床实践。香港药剂师专业的课程设置参考了英国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剂执业相关课程,这点与我国国内注重药学专业人才化方面的知识不同。另外,在药剂师职业资格考试中,香港更多要求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10]。

2我国中药学(药学)专业学位实践教学和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刚刚起步,尚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从首批高校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尤为突出,值得关注。

2.1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认识深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加快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的战略目标,随即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是以学术型研究生为主,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规模较小,比例偏低。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临同样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60%的导师、管理干部及学生不了解中药学专业学位的性质与内涵,甚至有20%的导师、管理干部根本不知道中药学专业学位。座谈结果发现,部分导师和企业担心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时间达不到社会要求;而学生中也存在非本人第一志愿报考,但由于未获学术型学位录取而被动调剂到专业学位的现象的存在;另有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位知之甚少或并不感兴趣。

2.2缺乏显著性特点,难以与学术型学位有效区分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由于在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上截然不同,因而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应体现出显著差异。例如,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应具有更强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实践教学要更倾向于技能训练和实际操作;考核指标重点围绕实践教学和训练质量设计;导师指导则应根据专业学位的特点不同区别对待。但调查发现,多数高校专业学位教育尚未达标:课程教学教材还沿用以往学术型学位课本,两种学位类型研究生授课一同进行;考核指标仍以理论考试成绩、论文课题数量、授课讲学时次、实验室经历等科研相关要素为主;对于中药学专业学位论文的形式与内容多数导师与学生还存在着疑虑等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中药学专业学位的顺利开展。

2.3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培养模式有待不断完善

由于我国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上多数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因而对于专业学位的设置考核标准、具体环节的要求知之甚少。且行业内外并无成功经验可供借鉴,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模式的构建与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实践技能培养环节还未出台相应的技能操作大纲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影响中药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与质量的最大因素。此外,基地的建设与规范也是制约专业学位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生产、流通等领域缺乏教学设施的建设与规范较为突出。

3构建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议

综合以上资料,深入开展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并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与技能考核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综合改革与实践的迫切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扩大宣传,提高认识

上文提到过由于设置时间尚短目前行业内外均存在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的问题,因而,全国中医药院校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从学位设置背景、招生入学考试、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式、学位论文要求、学位评定授予、就业服务范围、社会需求导向等多个角度面向校内、校外,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体认识。使申请报考人员、在读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干部、二级培养单位、用人机构充分认识到培养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规划指导中医药行业领域人才结构的新思路、新布署,是为更好地适应中药行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必然手段,也是实现我国中医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接轨国际、走向世界的根本要求。

3.2分类指导,体现差异

在相关人员逐步提高对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认识的同时,从中药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于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药学专门人才的根本目标出发,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及导师指导等诸多环节上要贯彻落实分类指导,体现差异的原则。本着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应用能力、职业技能素养的核心,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知识交叉性、实用创新性的特点,综合不同学科知识,重视人文社科教学,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切实加强技能考核评价;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结合课程讲授、案例讨论、专业实习、技能培训,实行分段管理、循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遵从以学科为中心转为以问题(能力)为中心的划分标准;教学硬件环境采取走出校园、走入企业、早上单位、早下一线,依托联合培养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生产、经营、监管一线单位,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领岗实习、订单培养;坚决实行双导师制,切实增强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力度;培养方案制定以校内、外导师为主体,导师组集体讨论设计,校内导师重点负责专业理论积累、学术能力培养、毕业论文写作,校外导师重点负责操作技能训练、项目现场指导、实践环节考核等。

3.3构建指标体系,完善培养模式

第4篇

【摘要】

对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要求、课程安排与实施、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进一步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 教学

中医药大学中设立的中药学专业是为了培养出具有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药学、中医学等方面知识与技能,具备中药品种与质量的鉴定、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中药有效成分检测、提取、分离,中药制剂的基本原理及技术、中药配方、中药应用指导等多方面学识的高级专业人才[1]。故中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有广泛的基础知识,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以及积极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出这种中药学专业人才,必须给予他们充分的实验和实践机会,这是巩固课堂以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在高等中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根据我校中药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即将进行毕业课题的学生,我们开设了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下面介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与反思。

1 课程开设的目的

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是通过中药制剂的全过程:原药材质量检查、炮制、有效成分提取、制剂原料(半成品)的含量测定、制剂的制备、成品的质量检查,复习所学的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药物分析等学科的理论知识,了解中药新药研究开发中药学部分的研究内容(药理部分除外),提高基本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为毕业课题及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2 课程内容

2.1 专题讲解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天会针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复习,如正交设计的原理与数据处理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的原理及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原理及索氏提取等提取方法;水分测定法的原理及操作;TLC和HPLC的原理与操作要点;口服液、注射剂和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中药新药开发的申报及申报资料等。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并对要进行的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2 银黄口服液的制备包括的内容为原药材的质量检查、炮制、正交设计法确定黄芩提取工艺条件选择、黄芩提取物的制备、金银花提取物的制备、口服液原料的含量测定、银黄口服液的制备、银黄口服液的质量检查。通过这个实验希望学生掌握中药口服液制备的全过程;通过正交设计对黄芩苷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了解制剂制备工艺研究的一般方法;了解复方制剂的含量测定的特殊性,掌握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的方法。

2.3 丹皮酚注射剂的制备包括的内容为原药材的质量检查、丹皮酚的提取、丹皮酚注射液的制备、丹皮酚注射液的质量检查。通过这个实验希望学生熟悉中药注射液制备的全过程;掌握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低分子类化合物的方法;掌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主药含量的方法。

2.4 罗布麻颗粒剂的制备包括的内容为原药材的质量检查、罗布麻浸膏的制备、半成品罗布麻浸膏的质量检查、罗布麻冲剂的制备、罗布麻冲剂的质量检查。通过这个实验希望学生熟悉中药颗粒剂制备的全过程;掌握比色法测定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

3 对学生的要求

上课前做好第2天实验内容的预习笔记,做到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清楚实验步骤,制订实验计划。

实验时按操作要求,认真进行实验操作,正确使用各种仪器,爱护仪器;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如称量、移液、配液、仪器清洗等);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认真做好实验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操作过程、观察到的现象、药品试剂称重的重量和量取的体积、质量检查的方法条件及所得到的数据等。

实验后:认真分析实验记录,作出结论;呈交产品(制剂);清洗玻璃仪器,打扫卫生;必要时还须进一步学习和查阅文献,对尚未搞清的问题进行探讨;书写并上交实验报告。

4 课程安排与实施

4.1 安排开设该课程是对即将进入毕业课题的四年级学生,在第1学期的两个星期内完成,第1个星期完成银黄口服液的制备,第2星期完成丹皮酚注射剂与罗布麻冲剂的制备。全部实验报告在课程结束后书写并上交。

4.1 实施每天通知第2天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预习。第2天板书时多处以括号的形式存在,实验讲解的过程中提问并讨论实验中涉及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防止学生只是照方抓药式地进行实验。带教老师每天检查预习报告和原始记录,及时纠正和发现的问题,培养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和规范的记录方式。在每种制剂完成后会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巩固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和操作方法。

5 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标准为实验预习10分,实验记录10分,平时表现40分(包括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出勤),实验报告40分。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规范学生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6 小结与体会

6.1 小结学生通过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可以将所学中药专业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综合性地思考问题,更充分地理解各学科间的关系及该专业的完整体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的自觉性,增强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使之尽快成为中药学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6.2 反馈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谈谈对本课程的体会和收获及对该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认为①本课程的开设是必要的,在前三年的学习中,是将有关知识相对分散的学习,而综合实验则是用我所学为我所用,所以学生很重视实验的每一个过程;②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科研是要有严谨、负责的态度去完成的,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③对新药开发中药学研究部分所需要做的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进入毕业专题和走上社会奠定了基础;④带教老师指出并纠正了基本操作中存在的错误,收获匪浅;⑤课堂讲授过程中的提问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⑥养成了写预习报告和实验过程中随时进行实验记录的习惯;⑦需要改进的是希望能够增加新剂型的介绍和HPLC或GC等先进仪器的操作,做到与时俱进。

6.3 反思 在现有的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如何能够更好地开展中药制药综合性实验?笔者认为可以借鉴PBL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讨论为中心”[2],将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查阅文献,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抒己见,对小组活动的优良性负责,最终小组内部达成一致意见,推选代表进行实验方案的阐述。同时由于问题的开放性,班级汇总讨论时各个小组间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可能各有不同,出现组别之间的争论。通过这种良性的思想碰撞和教师的“点睛”式引导,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就会越来越完善,在此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的目的。实验的具体实施时可以分为2~3个方案进行,由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为了使学生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当今工作岗位需要,需要引进一些常用的先进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小组内成员要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分析不同方案的优缺点,老师给予点评。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所学与所用紧密结合起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真正的主角,综合他们以往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虽然几种实验方案的开设会使相关教师备课的时间以及工作强度大大增加,但这种实验对学生掌握以往所学课程内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和综合表达能力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这也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一项值得进行深入开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中药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6-01

随着中医药学科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了医学的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在临床护理领域的应用比较突出。这就要求中医的护理人员要具备相当丰富的中药学知识,将中药学与护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提出中药在应用过程中的宜忌,中药中副作用症状与解救护理的措施以及护理须知等,在本系统中形成新的体系与理论以及新的知识,为实践提供新的思维与方法。综述如下。

1 中药学于护理学之中的应用与范畴

在护理学中应用中药学要以中医的理论作为指导,利用中医中药,再结合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以及医疗活动,对幼、弱、老、病、残以及健康或者亚健康的人群进行照顾与护理,并利用传统的护理技术,用以保证人民的身体健康。它建立在护理学以及中药学两种既相互独立又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基础之上。

11 中药学于护理学之中的应用 在护理学中,中药学的应用性比较强,既包括了对中药物应用,如药物的名称、剂量、种类、用法、用量、疗效、宜忌等知识,护理人员要通过系统的学习,准确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对患者进行无误的治疗,并且对于药性以及药理在人体中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分辨。[1]又包括了方剂,如方剂的定义、功效、名称以及组成等等,护理人员要对其基本用量以及用法、宜忌等进行准确的掌握,并且能够认识到方剂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12 应用包括的主要内容

121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主要目标是人类的健康以及用药的安全。

122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只是患者,也包含了健康人群。

123 将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之中的研究内容要遵循中药学的理论体系,要发扬出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特色,将临床实践作为基础,对前人的成就以及经验进行总结,反映出现代的科学技术,将中药学与护理学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为医学护理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对维护人类身体健康的中药学护理理论以及知识技能进行研究,突出规范施药以及辩证施护的特色。对重症者、老幼残等进行及时的保护,减轻疾病给其带来的痛苦。帮助慢性疾病人群恢复身体健康,提高健康人群对健康的标准。细致诊断与处理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潜在因素与问题。[2]

13 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中的范畴

131 临床护理 建立在两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结合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特点等来满足对临床患者的治疗需求。

132 护理教育 主要是指校园教育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随着中药学在护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于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对于知识以及承担的责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的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医学领域高速发展的需要。

133 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主要包括中药的给药观察,药物的临床试验以及调查分析等,从方法上对于中药学与护理学应用中存在的规律进行了解分析。[3]

134 护理管理 是指社区与医院中药护理方面的技术管理以及组织管理。其目的在于开展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教育,让健康人群以及患者都能有良好的预防保健知识,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2 中药学与护理学中的应用发展

中药学应用于护理学中是由长时间的积累而实现的,有着古老的发展历程,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1 远古时期 祖先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过程中逐渐的掌握了一些植物的形态与性能,通过漫长的实践,发现了其对人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此,一些原始的治疗方法慢慢形成,改变了人体自身素质,是人类的寿命得以延长。

22 先秦时期 这时的中医药学已经有了较大的进展,应用品种也逐渐的增多,各种文献记载多达几百种,并且有了较为系统的治疗形式,如服用与食用,另还有擦、敷、洗、涂等方法。并在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行治疗时会重视情志的护理。

23 秦汉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精、气、神以及阴阳五行等哲学性较强的概念被融入到了医学的领域之中,并且逐渐的演变成为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并成为了基础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对于中医于护理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于护理学之中应用的基础;《神农本草经》为中药应用于护理之中开创了先河;《伤寒杂病论》则确定了医学护理中的辩证施护原则。

24 宋金元时期 在这个时期,对于中医用药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与药物性能相关的理论体系逐渐的变得实用化、具体化以及系统化,并且对于医病用药过程中的配伍禁忌也开始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期间更是产生了著名的用药“十九畏”与用药“十八反”的歌诀,其对护理学的良好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期间主要从三个方面提高了地护理的重视:一是开始重视利用药食进行养生护理,这个时期中,在食疗养生方面,护理学中逐渐出现了非常多的新思路、新见解;二是重视利用饮食对脾胃进行滋养护理,在这个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李东恒根据自己内伤脾胃,百病乃生的思想提出了利用药膳滋养脾胃的思想;三是重视药膳于保健方面的护理,在这个时期,医学家朱丹溪于刘完素与李东恒的“火热论”和“阴火论”的基础之上又提出了滋阴学说,可谓是在护理学中独具一格。

25 明清时期 在明代,出现了著名的《本草纲目》、《普济方》以及《本草经疏》等影响非常深远的著作。尤其是其中的《本草纲目》,其收录的药材总计1892种,相关配图1100多幅,复方11000多首,并对药物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一共分为了十六部六十余类。其中对于中药基本理论进行了非常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与发挥,因此也成为了我国本草时期的重点与中心著作。而到了清代,赵学敏有对《本草纲目》进行了纠正与补充,其作品《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述了34条对《本草纲目》的补充,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本草学内容。

26 延续至今 经过不断的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医药系统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并杰出的医药学理论,在相关的医药学大词典中,汇集了几千条古今论述,拥有相当繁博的资料,还有其他各种医典对于中药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被应用到了护理学的临床研究当中,二者之间有效的融合,促进了我国护理领域的良好发展,各种中医药护理教育不断涌现,为中药学护理领域不断补充新的血液,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护理学中,中药学的应用日益广泛,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积累,其根基之坚实无可厚非。作为中医临床护理人员,只有在护理学与中药学两种理论的指导下,明确中药的临床应用、配伍禁忌以及性味归经等知识,才能将中药在护理领域中更好的发展下去,促进我国医学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全小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中医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6):64-65

第6篇

关键词:中药学;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5年度立项通知书(ZD1509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1.04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主要任务是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以科学研究为重点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2],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3]。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4]。《中药学》以中药理论和单味中药的药性、功效、应用等知识为核心,是认识中药、使用中药的课程。《中药学》中药数量多、内容繁杂、关联性差、难记易混、枯燥乏味、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理论性较强。尽管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基于课程的特点,内容难以理解、难记易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降低,学生不能及时的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程组成员就《中药学》教学内容、成绩考核改革进行了尝试[5]。

1教学内容

就课程所需,适当补充相关中医学基础知识,达到便于学生理解中药学知识的程度。就职业需求,将代表性中成药及中药调剂知识融入教学当中。就学时所限,适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药物进行详细讲解,切忌面面俱到。

1.1增补中医学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原则

因农业院校某些专业(如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动物制药专业)学生没有相关的医学基础,因此每类药物在学习时,应先强调与本类药物相关的疾病及中医理论,在此基础上讲解功效的概念及代表药物,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为此,我们教学过程还是按中药学章节顺序来进行授课,只是在授课过程中依据需要穿插相应的中医基础知识。如在讲总论中药性能“四气”时,为了更好理解四气概念,就应补充“阴、阳”;讲“归经”时,为了更好理解药物归经的名称及归经理论的运用,应适当补充“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如在讲各论解表药时,应适当补充“脏腑学说”中有关于“肺”及病因“风”的中医学知识;化痰药适当补充“痰”的中医学知识等。因为课时有限,要求老师在补充相关医学知识时,要深入浅出,语言精简,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另外,通过作业的方式及课前提问的手段,促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网络及师生交流平台中老师提供的视频等学习资源去学习巩固相关的医学知识,以利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理解和应用。

1.2精讲章节概述

由于课时限制,教学内容应该有重点的讲授,不能面面俱到,而精讲章节概述是关键。因为章节概述概括出了该类药物性能功效的共性特点,将章节概述讲精讲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各类药物的普遍规律,再学习每章具体药物时,只须掌握其个性,比较各味药物之间的差异就可以了,这样有主有次、有常有变,可以避免重复学习和记忆,省时省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老师授课效果。

1.3精简章节及药味

中药学各论部分共有 20 余章,涉及 500 多味中药,如果逐章逐药的讲解,是不可能讲完的,即使勉强讲完,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生一知半解很难对每一味药有清楚的认识。因此,选择重点章节(如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药、平肝息风药、补虚药)进行讲解,将重点药物讲透,而消食药、驱虫药、外用药、涌吐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可以不讲。

重点章节的药物依据学习要求、临床使用率和后续课程内容衔接等进行精简。清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药味众多,上课时可根据主治病证的不同再将药物人为分成四小组,每小组药物各选择几味药精讲(如治疗温病的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治疗疮痈的鱼腥草、蒲公英、败u;治疗咽喉肿痛的山豆根、射干、马勃;治疗痢疾的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小组其余药物学生课后自学并归纳总结,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且便于学生的学习。每组药味之间有很多共性,因此为便于学生记忆,要求掌握所谓的“要药”,如蒲公英是治疗乳痈的要药,鱼腥草是治疗肺痈的要药等,这样记住简单的几个字就能将治疗疮痈的清热解毒药的个性特征牢记于心。

1.4适当融入代表中成药及中药调剂知识

为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强调中药学知识的日常应用性,针对授课过程中的常见病证,可举荐代表性的常用中成药(只介绍药名),使学有所用,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中药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后,有些学生会从事中药调剂、中药临方制剂、中药购销、中药营业等岗位的工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将各代表药的药名、用法、用量、用药禁忌等知识与处方应付有机结合,通过实物、案例教学,既可使零散的知识集中化,又可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实践应用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应对能力。

2 成绩考核

采取理论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法。闭卷考试成绩总分100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平时成绩100分(作业――授课资料查找、PPT制作,占30分,授课情况占30分,阶段测试40分),占期末总评成绩的60%。

成绩考核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学生仅为期末考试集中几天学习的局面;因为有了阶段性考核,学生每学完一阶段都要复习;因为有了直观教学备课授课作业的布置,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了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凡是平时能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期末考试都能顺利通过,且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基本一致。

3 结语

通过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把中医学、中药学、中成药、中药调剂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提升了专业素质,开阔了思维,为毕业上岗打下了坚实基础,符合应用型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罗蕴玲,李乃华,安建业.基于能力培养的数学教育工程建设的探索[J].大学教学,2014,30(04):41-44.

[2] 徐海洪,赵庆凯.从科学技术发展谈职业能力教育[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9):35-37.

[3]张欣平.论素质教育的核心――能力教育[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6):39-40.

[4]张乐平,黄跃雄.研究型大学教育科技创新能力体系结构及创新战略[J].人才与教育,2006,(05):151-153.

第7篇

[摘 要] 以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设计具有时代性和素质性的生药学课程教学模式。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和生存能力。通过生药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整合与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需求;生药学;教学实践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10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230- 02

0 前 言

2015年11月17日教育部下发了教学[2015]12号《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中第十二条指出“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要把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高校教育其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必须体现出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由于中药产业的生产、管理、营销一线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生产、管理、营销岗位职业技能,在生药学课程学习中根据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设置专门化的教学培养目标,调整课程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增强适社会发展的职业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就业形式的把握,和自我定位的意识,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认同度和参与的积极性,以培养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中药学人才。

1 生药学专业学生面临的现状

生药学是佳木斯大学药学院药学本科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与药用植物学、中药商品学、中药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同时生药学硕士点也是我校最早建立的硕士授权点之一,学生毕业后适合于在药厂、医药公司、医院药房等单位从事中药药品生产、经营、中药学服务等工作,也可以在药品检验监督部门从事中药检验监督管理。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加快,其招生规模不断增加,出现了就业难,不好找工作的问题,面对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和对应用型人才高要求的不断增强,有必要构建以就业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生药学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职业技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以便更好地满足医药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学习生药学课程毕业后要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包括研究与开发领域中从事中药鉴定、设计、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能力。医院、医药企业及药厂等单位,所能提供都是一些基层职位,例如去医院中药房的工作内容就是调剂(抓药),制剂室就是制药,企业一般先会分到下属药店做销售人员,根据表现才会逐步转到管理岗位,药厂也要先去生产一线做技术工作,这些都是基层的工作,也是很多本科生难以接受的工作,因为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一旦熟悉了长时间干下去又会感觉很枯燥,而且一些职位需要一定交际能力,但待遇普遍不是很高。很多本科生感觉自己接受了四年高等教育,结果要做这些以前都是初中、中专毕业的人员做的工作,拿着相对来说“微薄”的工资,很辛苦。所以很多同学选择了医药销售这条道路,这条道路几乎没有门槛,靠的就是一张嘴,也就是所谓交际能力,而且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定,因为工作就是到各个医院或者药店去跑业务,不管什么时候去,也不管在这上面花多长时间,只要每个月都能完成上级分配给的业务,就能拿到基本的工资,多出来的业绩算额外收入。基于就业需求,对生药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2 对生药学课程的改革

(1)以总论学习为例,注重建构学生在学习和多种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指导学生在学习生药学总论中明确毕业后合适的工作岗位,注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考察、探究、调查、总结等多种活动,对于生药学总论内容,在讲授生药学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讲授中药产业面临的问题,包括中药品种来源混乱,质量标准低下,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资源匮乏等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药行业发展中的诸多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增强学生传承发扬中药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思考未来和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工作岗位与职业创新能力。

(2)中药材鉴别人才后继乏人,无论是药材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不缺少擅长仪器分析检测的毕业生,而是大量急需具有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生药学人才,形成了提升本专业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未来就业或继续深造均具有良好前景,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通过对总论的讲述,我们要激发学生对生药学专业的学习兴趣,熟悉学科特点,掌握药材实际鉴别能力的重要性,确定努力的方向,对个人未来发展树立信心,为各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3)在各论学习中如何帮助学生尽快抓住药材鉴别的要点,是生药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尊重并重视经验术语的应用就是一条很好的捷径。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忽视经验术语,更追求掌握现代技术手段来鉴别药材,而前人总结的经验术语是对药材特征描述的生动概括,是区别于其他药材的最重要特点,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如大黄的星点;黄芪的心;贝母的 怀中抱月;党参的狮子头;人参的芦长碗密枣核J,紧皮细纹珍珠须等等。这些术语使零散复杂的描述变得清晰而简单,易于掌握,很受学生的欢迎所以对于传统的鉴别经验,要作为宝贵的财富来珍视,在较好地保留继承的基础上,再谈合理的发扬光大。

(4)注重通过科学知识与科学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形成创新精神与能力,注重以就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为主要价值取向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在课堂上适当播放药材相关视频短片,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的作用。比如对吉林省万良县人参市场的介绍,从来源到采收,从鉴别到市场,使学生对人参尤其是野山参有了全方位的认识;还专程到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实地考察,制作短片,让学生了解药材交易中心的规模概况,

(5)针对生药学内容特点,借助图文并茂的生药学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等,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锻炼出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硬的药材鉴别本领,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来积累经验的。因此,在加强理论教学质量的同时,要大幅增加实验课所占比例,提高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在实验课的设计上,将部分实验课由验证型改为研究型,原有的生药学实验是已知药材名称,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查找药材的鉴别特征,在学期期末,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课学习,在已经具有初步鉴别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开展研究型实验 根据镜下观察的特征,来判断药材名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把知识点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点的检索系统,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鉴别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工

(6)实验课之余,生药实验室长期开放,配备多种生药标本,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认药;或者把若干易混淆品种混合打包,以供学生比较辨别;带领学生走访药材市场,实地考察认药,就地讲解;聘请省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座,让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了解中药行业的状况。适时开展小型认药比赛,激励学生练就扎实的基本功,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课教学的巩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3 结 语

配合教育部全力实施工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计划,可以有效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未来走入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使得药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毕业后从事中药相关专业的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和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就业率,满足中药行业人才需求,推动中药事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7-01-18

第8篇

    根据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实验室特点,建立了多元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对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每年通过在校学生、毕业生、研究生和教师综合调查问卷、网上反馈、座谈和教学检查等方式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并及时向师生反馈和沟通有关问题,进一步改进实验教学。考核指标包括实验教学大纲、实验纪律、学风、教风、实验教学质量等,能对实验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促进教师认真负责地搞好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教师进行自评,每学期末由学生对任课教师实行评比打分考核。见图2。

    1.1中药学实验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适应现代中药学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构建了中药学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1)加强日常管理。进实验室的教师要填好实验室工作日志和平时成绩记分册;首次上岗的教师,要进行试讲和试做;进实验室的学生,有对应的实验台、实验凳、仪器设备编号、迟到自签簿、值日生工作完成登记簿,让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有一种责任感。

    (2)规范仪器设备管理。每件仪器均有仪器卡片,做到账、物相符率达到100%;建立了仪器使用证、仪器操作规程,使仪器完好率达到95%;全部仪器设备实行了条码管理,大型仪器实行专人管理,随时可以了解设备的信息和去向。

    (3)完善档案管理。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档案,并有对应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库,随时可查到各种信息。

    (4)规范实验课的过程管理。做好开学前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每学期的中后期按照教学计划安排下学期的实验课程、编排实验课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召开全实验中心工作人员教学例会,安排本学期的实验教学任务及工作重点,每门课程书写教学周历,包括仪器计划、实验器材和消耗品的领取或购买,对本学期所有实验课及实验内容的安排,务必做到准确无误。

    (5)做好预备实验。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任课教师根据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实验周历和实验项目内容进行预实验。

    1.2中药学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的构建

    学校一直重视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师资管理规定。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学校注重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培养的关系,把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实施了“河南中医学院关于做好博士研究生引进及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河南中医学院师资培训工作细则”、“关于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暂行规定”、“河南中医学院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学历学位学习的规定”等一系列引进与培养制度,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强化队伍建设方面:首先严把队伍引进关,始终重视质量、数量和结构的协调发展及整体优化,保持合理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其次,切实实施学校、院系、学科三级师资培训体制;第三,加强学科带头人及学科学术骨干的选拔培训力度;第四,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第五,以青年教师导师制为依托,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期战略,实行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开展课堂教学竞赛和教学观摩等活动,并设立了青年教师“苗圃工程”科研基金,对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

    2中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特色与优势

    2.1形成特色实验教学培养体系

    (1)围绕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的实践,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基础实验—见习实习—专题研究3个阶段的技能训练、综合实验,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基础实验技能训练、综合实验能力培养、见习实习巩固加强、科学研究综合提高的多层次统筹协调、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特色培养体系。(2)根据学院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高级中药人才目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验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前期、中期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技能等,后期结合产学研基地实习、科学研究等,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实验设计、实验、总结分析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2建立完善的科研与教学结合教学体系、校企联合的实验教学基地

    在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省中医研究院、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羚锐制药有限公司、宛西制药有限公司、安徽沪谯饮片公司等10多个研究院所、制药企业建立有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研究基地。药学院建立有“河南省中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中药材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工程中心”、国家级“中药质量分析三级实验室”;河南中医学院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建有规范的中药房和符合GMP要求的制剂室,有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药材标本馆,校内药用植物园栽培常用药用植物300多种,并在河南境内建立了3个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培养中药专业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

    2.3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和学科发展前沿,实行“提前进实验室”制度,组织低年级学生进入科研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以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用性等特色促使学生踊跃参与;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积极为学生创造一切条件,对学生参加科研进行全面指导。学校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建立了“苗圃工程”等科研基金,资助部分优秀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同时面向本科生开放实验室。2010年教务处和药学院为深化我院本科教学改革,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设立了“河南中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学习项目”工程,其中中药学类约20个项目,每个项目资助500~5000元。药学院也开展此项活动,每个项目资助500~1000元。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学生受到了比较全面、严格、系统的科研训练,促进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3实践效果

    中药学特色实验教学体系经过近5年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新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使学生从根本上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独立实验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使更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了科研与创新实践的训练。

    (2)在逐层提高又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中,学生切实具备了扎实的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相关领域的工作,并在工作中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

    (3)开放式实验教学使大学生参与挑战杯、创新学习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

第9篇

 

药学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药学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1] [2]并且,由于它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一、我校药学类专业学生近三年毕业实习工作概况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学科,毕业实习是药学类各相关专业后期实践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药学院每年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实习计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不少于16周,毕业实习工作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岗前培训,实习岗的设定与分配,实习过程监管,毕业论文管理、实习成绩综合评定等主要内容。其中毕业论文包括选题、开题、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修改、论文答辩等环节。近年来,我院药学类专业实习生人数较多,也给实习安排、管理、就业等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从实习岗位分配情况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留在本校和科研院所等主要基地来完成实习的,由于严抓毕业论文答辩,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学生的数量逐年下降。

 

从毕业论文的成绩分析上来看,校内基地的论文优和良成绩的数量还是明显高于校外基地,说明校内实习基地的质量还是高于校外。

 

二、毕业实习工作采取的措施

 

(一)完善管理制度

 

药学院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由学院相关领导、教研室主任、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相关人员组成毕业实习领导小组。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相继制订和修订了《药学院本科毕业实习手册》、《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毕业实习及论文工作实施办法》、《药学院关于加强对本科毕业实习工作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对毕业实习时间、实习内容、请假制度、毕业论文要求、毕业实习考核等有关问题做了相关修订。

 

办公室负责制订实习计划、下达实习任务、与实习基地沟通和指导教师的选派、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监督等。各个部门联动,能够保证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生活、学习、思想、纪律方面都有专人负责,推进实习工作顺利开展。

 

(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学院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通过实习促进就业。学院和有招聘意向的有关用人单位沟通,邀请其到学校举办招聘会先聘用学生,后安排实习。此外,还与签订实习协议单位联系取得实习名额,在安排实习前根据学生的就业意愿安排实习岗位,力求达到实习促进就业,就业带动实习的效果。

 

推行毕业实习双导师带教制,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学院为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的实习生配备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内教师为第二指导教师。第二指导教师除了在实习过程中做好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开题、结题等阶段性的指导,还在学生返校后,负责学生论文撰写的指导修改和初步审评。[3]

 

(三)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学院不断拓展药学类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不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4]通过在药学院科研实验室、研发中心、人参研究院等部门建好校内主基地,同时也与省内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为主的18家校外实习基地签订了实习协议。这些实习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吉林省药品检验所等省内一流的医药研发机构,也包括修正药业集团、北京双鹭药业、敖东集团、吉林紫鑫药业等国内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这些基地科研水平高、设备先进、专业仪器门类齐全,能够满足学生实习的专业需求,保证实习质量,通过实习也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适应期。

 

(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学院在实习前强化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开展专题讲座,把20项基本技能考核和综合性实验作为毕业实习的一部分,纳入教学计划并赋予学分。20项基本技能都是化学基础课各种基本实验操作,综合性实验根据不同专业,分为三类,中药学类学生完成中药来源、鉴定炮制加工提取分离制剂成品质量检验药理药效的全过程;药学和制药类学生完成原料、药物合成制剂成品质量分析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全过程;生物制药专业学生完成生物药物发酵制剂质量分析药理药效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提升,获得了实习基地的好评。

 

学院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个实习基地检查实习生的实习内容和进度,了解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毕业论文撰写情况,及时总结,做好实习监管。

 

严格做好出口把关。每年5月末学生从实习基地返校后,利用1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毕业论文修改和完善,在6月初由学院统一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组根据学生论文创新性、规范性、科学性及学生答辩情况打分,近三年评选出优秀论文167篇,但同时有28名学生因论文不合格延期答辩,其中有12人因延期答辩不合格而延期毕业。

 

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药学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当前实习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毕业实习与就业矛盾,个别企业要求签订三方协议的学生在实习期就进入试用期状态,实习期间安排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内容较少,与毕业实习相关性不强等。

 

目前学生在就业去向上选择医药销售类岗位的学生比重偏大,部分企业要求学生提前上岗,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条件参差不齐,实习质量无法保障。

 

实习单位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自律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主动性不够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差,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实习学生提出的要求主要围绕个别单位专业不对口,部分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内容与中药学、药学等理学类专业学生相同,不能体现工科专业特色和要求;个别单位因科研条件所限,带教教师指导不足等原因也影响了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四、提高实习工作质量

 

(一)要以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核心,将实习工作做精

 

应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及学科的特殊要求、根据医药行业的需求和医药教育发展的状况,充分考虑学生就业、考研、教师的科研工作以及横向联合科研项目的需要,制订针对性、实效性更强的实习方案,特别是要做好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等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实习方案设计。

 

(二)要以内涵建设搭建框架,将实习工作做硬

 

要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带教教师的培养,为毕业实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5] [6]要重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听取他们对药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家指导、项目合作、带教教师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支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带教教师队伍,提高实习质量。

 

(三)要完善和健全各项制度,将实习工作做细

 

要进一步完善实习工作的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就业、实践教学的发展形势完善毕业实习教学和管理办法,为实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要进一步完善实习检查制度,由药学院领导、专家和教学以及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组成实习检查小组,加强对实习工作的交流与检查,要通过实习小组负责人对各实习点的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加强实习监管。

 

(四)要明确各方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实习工作做实

 

药学类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包含的环节涉及学生管理、教学、就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范畴,不应只是教学部门或行政部门的事,要明确各部门、实习基地各方人员在实习过程中的管理职责。只有既有横向分工,又有相互协助,才能做好现阶段的实习教学工作。

第10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改革

中医药学概论课程涉及很多抽象理论,内容比较繁多,包括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4门学科,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发展,对未来推动民族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问题。

1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课程学时不足

中医药学概论包括的知识众多,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都包含大量理论知识点,而且许多知识点都具有古代哲学思想观念渗透在里面,需要大量的学时。而现实是中医学的教学内容安排通常需要占到一半的学时,留给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的学习时间明显不足,而教材中中药学需要介绍的常用中药就有一百八十余种,中成药学需要掌握的常用中成药方也有98副,介绍清楚学科的最基础知识都已经非常紧张,更别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例来讲授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来说,要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常用中药和中成药也只能靠死记硬背[2],缺乏灵活运用,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学生兴趣不高

中医药学概论中许多理论知识具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在里面,像精气、阴阳、五行等学说很多内容都是医古文,这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更别说深入地体会其中的奥妙,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外,学生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持怀疑态度,大部分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偏向于西医,再加上中医药学教学方法落后,导致学生兴趣不高。

1.3教学手段单一

中医药学概论在课堂上需要大量的中药材样品实物作为教学演示的标本,然而现实课堂上不可能把所有的中药材都展示出来,而且一种中药材往往还包含有不同的品种、不同的产地、不同的规格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些中药材还属于名贵药材,不可能实物展示。学校采取的方法往往是带学生去中药标本馆参观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从长远来说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受益[3]。

2教学改革的内容

2.1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

现在大部分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教授知识为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掌控教学进度,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教师可以掌握课堂的总体进度,把控主动权,缺点是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课时容易走神。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而这个问题是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一个起点,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主动性帮助很大,但PBL教学的课程容量比较小,对于本来就紧张的课时来说具有挑战性。另外,PBL要求学生自己去探索问题,会使学生专注于探索问题过程而忽略了学习目标本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每8个人为一组,教师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提前预习,自己梳理和总结知识,在此基础上制作出PPT,每节课前挑选1组或若干组进行5~10分钟的展示,全班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进行点评。最后,学生再根据教师讲授的内容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制作PPT阶段会经常联系教师了解、咨询问题。中医药学概论本身理论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许多都是抽象的内容,如果不深入学习往往会造成学生兴趣越来越低,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2将理论知识生动化

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现在的学生大都是“90后”的年轻人,所以在思维模式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笔者试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生活化。比如传统文化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和难懂的,而让他们把“金”联想成日常生活中的工具刀,把“木”联想成树木,刀剑可以砍树木(金克木)、树木长在土里面(木克土)、水来土掩(土克水)、灭火需要水(水克火)、火可以点燃树木(火克木),学生一目了然地就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再比如林黛玉天天忧愁悲痛而哭泣,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再对应了五志(怒喜思悲恐),说明是肺有病变了,以至于得了肺痨,后来咳血而逝。这样看似深奥的理论知识,也很容易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对比找到答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3多实物展示

中医药种类繁杂、数目众多,非常难记忆和理解,而且许多品种容易混淆,对于刚接触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噩梦[4]。如肉桂和桂枝来源于同一种植物,肉桂树皮,桂枝为嫩枝。二者皆有温营血,助气化,散寒凝的作用。但肉桂长于温里止痛,入下焦而补肾阳,归命火;桂枝长于发表散寒,振奋气血,主上行而助阳化气,温通经脉。再如牛膝有怀牛膝和川牛膝之分,二者来源不同,均能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火(血)下行。但川牛膝长于活血通经,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展示易混淆的药物,让学生近距离仔细观察,使他们能够辨别药物的性状和特征,并采用眼观、手摸、鼻闻、口尝的方法对药材进行系统分析,就有助于学生甄别不同药物的功效、性能,激发学习兴趣[5]。

2.4完善考试考核

中医药学概论这门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掌握,看到一个中药材不但要知道它的功效、用途,还要懂得如何让学生利用它去治病救人,如何跟别的药物共同作用以发挥最大功效。所以笔者衡量成绩时把学生对于实践应用的灵活度作为一大指标。通过笔者近两年的实际操作发现,学生普遍认可这样的考核,认为这种办法更能真实地反映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应该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简单的来说就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马上上岗,这就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考虑如何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于技能的培养。笔者通过积极探索找出最适合药学专业学生的教育方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德兴.中成药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

[2]姚丽梅,刘瑶.高职中药专业方剂与中成药课程构建的实践与思考[J].中医教育,2010(2):75-77.

[3]刘彩霞,孙杰.案例教学对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3):153-154.

[4]张冰冰,石岩.中医药学概论教学法改革的试验研究[J].时代教育,2012(1):114.

第11篇

一、原植物鉴定及分布

羊角参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轮叶黄精根茎。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状茎下部增厚,上部渐狭,如羊角状。茎由根茎先端生出,茎上部具叶。叶常3片轮生,无柄,线状披针形,长5~10厘米,侧脉上生乳突状短刺毛。花腋生,花被钟状,裂片6,紫堇色,具深紫色斑点;雄蕊6;子房上位,3室,每室有胚珠2~6颗。浆果红色,球形,径约5毫米。生长于海拔2500~2900米高山林下。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广大地区,主要是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

二、生长习性

羊角参喜欢阴湿气候条件,具有喜阴、耐寒、怕干旱的特性,在干燥地区生长不良,在湿润荫蔽的环境下植株生长良好。在土层较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壤土中生长良好;贫瘠干旱或黏重的地块不适宜植株生长。

三、繁殖方法

1. 传统繁殖法

可用根茎和种子两种方法进行繁殖。

2. 无性繁殖法

不少学者认为轮叶黄精还可以用组织培养、细胞培养、转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繁殖,但具体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轮叶黄精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冉懋雄等做过一些资料收集。对多花轮叶黄精的实验研究总结表明,以多花轮叶黄精根状茎形成的不定芽为外植体,可用MS+6-BA 1.0毫克/升+2, 4-滴 0.5毫克/升、MS+6-BA 2.0毫克/升+NAA 1.0毫克/升、MS+TDZ 1.5毫克/升+2,4-滴1.0毫克/升等培养基,诱导和培养出颗粒状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再生,并在培养基中逐渐增殖,形成颗粒团,之后发生根,形成叶,形成再生植株,通过炼苗1~2天,即可移栽。而对于轮叶黄精细胞培养、转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工厂化的无土栽培技术等尚未见报道,有待于进行研究。

四、栽培技术

1. 疏花摘蕾

刘殿辉等介绍东北轮叶黄精栽培时提出还应进行疏花摘蕾,认为轮叶黄精以根状茎入药,开花结果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需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不利于根状茎的生长,因此要进行疏花摘蕾,摘蕾后可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养分下移,促使新茎粗大肥厚,可提高产量20%~50%。

2. 采取遮阴间作方式

轮叶黄精喜阴湿、怕旱、怕热,因此应进行遮阴,可以间作,间作作物有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最好是玉米。每4行轮叶黄精种植玉米2行,也可以2行玉米2行轮叶黄精或1行玉米2行轮叶黄精。间种玉米一定要春播、早播。玉米与轮叶黄精的行距约50厘米,太近容易争夺土壤养分,影响轮叶黄精的产量,太远不利于遮阴。注意棉铃虫、蚜虫对轮叶黄精的为害和防治。

五、小结

中国地域辽阔,药用轮叶黄精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只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但当前还缺乏羊角参规范化人工种植,即便有规模也不大,多处在对野生驯化栽培阶段。羊角参应用仍处于对野生资源粗暴掠夺式的采集,而野生资源大量无计划采集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给羊角参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挖掘自然资源的同时,结合我国西部地区退耕还林、中部地区环境保护、各地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等,大力开展人工规范种植轮叶黄精既是解决轮叶黄精市场供求矛盾的有效措施,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新途径。这样既可以增加药源,又能保护和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第12篇

关键词 中医药学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ocational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Jing, ZHAO Bin, WANG Qiong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6)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is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biopharmaceutical technical expertise, beauty and image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food biotechnology. From a reasonabl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lor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s two aspec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reflects the princip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ractical, skilled personnel.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high vocational

中医药概论是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以及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健康行业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整合了中医基础和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多、需要记得东西多、学时却相对较少的矛盾使教学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反应知识点多,不容易记忆,记后易忘记。因此,急需改进教学模式,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学以理论够用、应用为主、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及面向基层为指导思想,与传统的教学有一定出入,因此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对我校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内容及方法做了以下探索:

1 中医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选择和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

中医学基础注重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记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在病理上的应用,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属性归类、和生克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重点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联系;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动、功能、分类。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功能和运行。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和排泄及功能,以及气血津液的关系;掌握六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脏腑辩证的要点。

中医药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思维形式现代人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造成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困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其一,引导学生理解中西医理论的巨大差异。①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诊病上是通过表现于外的征象,推测人体内在脏腑、气血津液的病变,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经验性;而西医理论则是从微观上探究机体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其二,把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活化。例如讲解五行相克理论时,联想生活中用金属工具砍树(金克木),小树长在土里(木克土),土能掩水(土克水),水能熄灭火(水克火),火能够将树木燃成灰烬(火克木)。在讲解心主神志理论时,联系网上报道有人做了心脏移植术,兴趣爱好、性格都改变了,让深奥的理论在现实中找到依据,讲藏象理论时尽量多引用病案故事,脏腑辩证多总结、联系,并结合具体病案进行辩证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各个证型有较深刻的印象等等,这样慢慢使学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常用中药及应用知识部分根据专业不同重点也不同

中药总论中的四气五味、中药的配伍、用法以及用药禁忌是重点掌握内容。各论内容则根据专业不同,岗位需求不同,讲解重点也不同,如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中重点讲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及功效,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要突出中成药原料品种,具体讲解时结合本地特色,重点讲授本地区的常用药材。教学中采用采用分类、归纳、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如安胎药有理气安胎药苏梗、清热安胎药黄芩、补肾安胎药桑椹等,清热药中黄芩善于清上焦热、黄连善于清中焦热、黄柏善于清下焦热。这样把复杂难记的中药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药物功效的大方向,增强记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比如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药物有哪些?活血止血的药物有哪些,凉血止血的药物有哪些等等。教学中建议学生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互问互答,进行知识竞赛等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3 常用中药与方剂学知识部分强调基本概念、常用品种与地方多用品种的讲解相结合

常用中药与方剂学只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能讲解。据调查,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多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事基层业务工作,这些岗位旨在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进行导购零售和调剂。我们从岗位需求出发,以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本位,遵循“合理选用基础,注重实践应用,增强职业素质,培养业务能力”的原则,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中医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读中成药说明书和中医处方的审方能力,致力于学生能够安全、合理指导患者用药。比如讲感冒时,感冒最常见的症型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广东这里还常有暑湿感冒,上课时首先将这些感冒的临床表现和证型复习一下,再将处方用药的原则讲解一下,然后将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处方和常用中成药设计出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得出适当的处方及成药,完成“感冒”问病荐药的情境设计,为以后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高职的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各个专业的不同岗位需求出发,抓住重点,课堂形象生动,结合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交叉运用,从而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符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