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岗位管理

岗位管理

时间:2022-09-24 14:07: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岗位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岗位管理

第1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某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消化内科,自2016年1—7月,临床护理岗位新护士12名,1年以内护士(N0级)8名,2年以内护士(N0~N1级)4名,年龄21~23岁,平均年龄(21.5±0.3)岁,大专学历10名,占83.3%,本科学历2名,占16.7%,均为女性。1.2方法。1.2.1实施方法。以能级对应原则对护士培训进行分级:N0级为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N0~N1级两个阶段为规范化的护士培训[2]。新入职的护士培训内容以上岗工作为主,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公共内容由护理部科研组负责组织集中统一授课,专科内容则由所在科室的教学小组组织完成。护士规范化培训以轮岗培训为主,护理部根据专业统一安排,持续6个月,轮训科室根据科室岗位胜任力培训的模式和计划等进行安排,由科室教学小组专人负责带教,2个月后根据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初级岗位胜任力的评价,3个月后进行中期评价,6个月后进行最终独立胜任岗位的评价。1.2.2培训内容。以护士所在岗位必须具备的胜任要求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包括护理知识、操作技能、心理素质等方面,N0级护士侧重于对人际沟通、服务态度、职业素养、人文关怀能力、临床护理知识技能以及医院各项规程进行培训;N0~N1级护士则侧重于对护理学基础进行巩固,并强化批判性思维和评估能力,同时需完成急救理论和演练技术,轮转科室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1.2.3考核方式。N0~N1级护士以护理理论、护理操作技巧、每2个月的岗位胜任力评价、每半年责任制包干整体护理考核为主,理论考试以考卷形式答题,重点衡量专业知识和三基知识的掌握成熟。1.3评价方式(指标)。对培训实施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包括:(1)岗位胜任力。以我院N0级岗位胜任力标准进行评定,包括护理服务质量、专业知识与技能、工作态度、人际沟通、责任与慎独;(2)培训满意度。以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定,调查对象为片区内12名N0和N0~N1护士。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N0级护理人员胜任力考评结果研究表明,实施后护理服务质量为(16.8±2.19)分,高于实施前的(15.5±2.37)分,实施后专业知识与技能为(16.4±1.87)分,高于实施前的(14.6±1.81)分,实施后工作态度为(18.5±2.72)分,明显高于实施前的(15.9±2.59)分,实施后人际沟通为(15.6±1.63)分,高于实施前的(13.5±1.49)分,实施后的责任与慎独(16.3±2.05)分,高于实施前的(14.7±2.12)分。由此可见,实施后护理人员胜任力考核结果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2实施前后护士对培训满意度。结果表明,实施后护士对培训满意度为100%(12/12),高于实施前的67%(8/12),实施后护士对培训满意度优于实施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护士胜任力考评结果可见:N0级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能帮助新入职护士完成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规范护理行为,可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高N0护士专业技能与知识,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端正、规范工作态度,人际沟通、协调及责任感、慎独精神也得到一定提高,由此可见,基于岗位管理的护士培训,适合新护士成长特点与规律,充分体现了新护士的个人发展愿景与组织需要相结合。有研究表明,个人特质会影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队伍的稳定性以及护理工作质量[3-4]。基于岗位管理的护士培训,提高了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与传统培训相比,岗位胜任力培训在形式和方法上更富有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且培训内容均来自于临床实际,针对性强,护理专业的内涵更为突出,新入职护士接受培训后可达到学有所用的效果,且能让不同阶段的护士尽快适应岗位需求。从护士对培训的依从性方面来分析,岗位胜任力分阶段培训更加看重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选择性学习有利于激发护士的求知欲,减少工作压力,从而提高培训满意度[5-8]。

综上,基于岗位管理的新护士培训通过能级应对原则和分阶段培训,能让护士逐渐具备临床岗位履行不同职责时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满足临床实践需求,提高护士的适应性。我院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后,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对培训方式进行了创新,不仅能缩短新护士适应期,而且能促进不同岗位的护士在不同阶段时自身所需掌握的重点工作内容,有利于护士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建设以“优质护理服务”为准则的护理团队。

作者:郑丽娟 单位:福鼎市医院八病区

参考文献

[1]郭晓萱,李红玉,孙培阳,等.灾害救援中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3):45-47.

[2]温贤秀,张义辉.优质护理临床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78-192.

[3]温贤秀,敬洁.实施岗位管理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2):6-8.

[4]李红侠.个人特质对护理服务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87-2488.

[5]田玉凤,李茶香,邓红艳,等.三级教学医院护士分层级培训方法及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3):209-211.

[6]蒋蓉,孙晓燕.基于岗位管理的临床护理培训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8):691-693.

第2篇

关键词:岗位设置;集约化;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 3198.2016.22.045

岗位体系建设是一个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支撑组织运作和员工发展的重要工具。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大部分科研单位对职能部门管理岗位的设置主要依据管理业务,这样进行岗位设置符合管理岗位专业化的原则,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然而专业化设置岗位必然意味着分工细化,使岗位管理维护成本、工作协调成本增加,造成效率降低。调研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单位在管理岗位职级设置上多数与职称资历挂钩,“论资排辈,熬年头”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职工工作热情积极性不高,不利于人才培养。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集约化设置管理岗位、精细化设置职级的解决方案,并以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试点进行验证。

1 集约化设置岗位

所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涉及到的管理业务有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教育培训、薪酬、绩效考核、员工关系岗位管理、员工福利、劳动纪律、队伍建设、领导干部任免、因私出国(境)、两地分居、职称评聘、职业技能鉴定等10几项。优化前按照管理业务设置岗位,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岗位数量高达15,每个岗位分别编写岗位说明书,设置岗位职责、任职资格标准、岗位晋级、降级标准、绩效考核指标。这样每个岗位分工都很明确,职工对业务也很专业。

然而,由于岗位过多导致岗位管理维护成本增加,仅编写岗位说明说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次像职称评聘、职业技能鉴定这种阶段性工作,会造成该岗位的工作量集中在1-2个月,而全年其他时段几乎没有工作量,一些小业务不足以支撑一个岗位的工作量,很多岗位设置之后没有职工,实际上都是兼职,岗位形同虚设。

集约化设置岗位就是按照岗位数量最低的原则,将现有业务分大类进行岗位设置。仍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例,试点实施集约化设置岗位后,整个部门只设置2个岗位,即人力资源管理岗和办事员岗。经过一段时间试点实施,集约化设置岗位的优势慢慢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上从原来要维护15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岗位职责、任职资格标准、岗位晋级、降级标准、绩效考核指标等缩减为2个,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和难度,同时解决很多岗位实际兼职形同虚设的问题。

(2)部门领导具有更大的调配空间和灵活性,可以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职工分管的业务,避免发生工作量过于集中的情况,在有突发紧急情况的时候进行人员调配也更得心应手。

(3)部门领导可以对职工负责管理业务进行交叉设置,并且定期轮换,对培养复合型人才,一岗多能,促进职工在岗交流工作奠定基础。

2 精细化设置职级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职级就是一个岗位所对应的级别。是指工作责任大小、工作复杂性与难度以及对任职者的能力水平要求近似的一组岗位的总和。所以职级设置和设置的精细化程度至关重要。

目前单位对管理岗位的职级设置采用与职称挂钩的方式,这样以职称评审结果为依据进行职级晋升,不用单独设置职级晋升评审,提高了管理效率。然而由于职称指标限制,一部分职工即使达到相应的管理水平却不能及时通过评审,造成岗位职级同样不能晋升,形成恶性循环。

精细化设置职级,提出将岗位职级和职称解藕,建立符合正态分布的岗位职级职数计算模型,实现提前三年预测岗位职级结构风险,对岗位职级职数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打破初、中、高级3级职级的设置,将岗位职级细化到15级,做到“细水长流”,保证职工只要有水平有能力所获积分达到要求就可以职级晋升。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 结论

本方案提出通过集约化设置岗位,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通过精细化设置职级,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并且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为试点,对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后续将继续推广试点范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调整方案。

参考文献

[1]楼国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3).

第3篇

摘要:本文结合目前传统制造行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解决目前基层员工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通过建立以岗位为主体,认真抓好目标分解和对标考核工作,最终实现员工被动型管理向主动型管理转变。

关键词 :岗位对标 岗位职责 考核指标

一、目前企业员工绩效管理效果差的原因

1.只重绩效方法设计,不重落实。通过调查了解,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和思想五花八门,仅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会发现不可谓不科学,针对性也很强,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偏差,时间一长就会束之高阁,制度规定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

2.重管理层,轻基层员工。据对中国企业的绩效管理调查报告显示,仅42%的企业能将员工的绩效考核进行精心设计。企业往往花很大的力气在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上,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管理流于形式,既没有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进行研讨制定,更没有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跟踪落实,要不就是一岗一薪,只有基本工资;要不就是基本工资加绩效奖励。员工到底干的好不好,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没有验证,出了错按制度进行处罚。

3.基层员工只关心自己拿多少钱。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绩效体系设计给中高层管理人员挂靠公司的经营指标,经营情况与工资直接挂钩考核,但对基层员工,绩效管理却流于形式。员工职责履行仅仅靠管理人员推动来管理,造成基层岗位员工只看重自己一个月收入是多少,而不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收入高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工作还可以,一旦企业经营业绩出现问题收入减少员工就开始另谋高就,造成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高。

二、构建以岗位对标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

1.构建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的目的。构建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企业的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岗位说明书和制度规定为依据,通过对经营绩效指标层层分解,对岗位职责对标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一般岗位员工知道“干什么、考什么”,让基层管理人员知道“管什么、考什么”,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身上有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主动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2.构建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管理的理论依据。第一,构建以岗位为基础的绩效管理。主要通过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应用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KPI等先进的绩效管理工具理念,对企业的战略自上而下的分解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真正做到企业的经营指标都有责任人,每个员工身上都有指标,让每一个员工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第二,岗位胜任特征理论。胜任特征表示对某项工作的卓越要求,能区分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的指标和职责履行行为,而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就是通过建立最优,通过与最优对比,找出在指标管控、职责履行方面的差距和不足,通过整改不断提高绩效指标和履职能力的绩效管理方法。第三,对标管理理论。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找出单位内部、单位历史上、竞争对手最优的指标和管理方式开展对比分析,不断改进提高。而岗位对标绩效管理方式就是将对标理念应用到绩效管理过程中来,进一步深化绩效管理的思想,提升岗位员工的履职。第四,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以内控体系建设为基础,国家五部委对企业规定要建立企业内部的内控体系,要求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而构建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就必须以内控建设为依据,通过对文件制度、管理办法和内控手册进行修订和完善,为建立岗位指标对标和管理对标提供制度依据和流程依据。

3.构建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的思路和步骤。第一,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工作分析形成岗位说明书,在岗位说明书的基础上进行岗位胜任模型设计。第二,成立岗位对标绩效管理组织架构。领导小组由企业领导班子、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及核心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第三,岗位对标绩效管理培训。第四,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第五,实施岗位对标绩效管理的分析改进。

4.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的效果评估。第一,对管理制度的评估,包括前期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制度完善程度、岗位说明书、内控体系的实施等方面的评估,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能为绩效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第二,对岗位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评估。第三,对岗位对标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通过与员工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方法,进一步了解员工对岗位对标绩效管理实施的意见和建议。第四,对岗位绩效管理系统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系统的衔接与评估,主要观察绩效管理与培训、薪酬、人动等工作是否衔接得当。

参考文献

[1]董志强.人员管理的经济方法(第1版) [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林新奇.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第4篇

关键词:医院 岗位设置 管理 实践 探索

2003年我院作为全市卫生医疗行业试点单位,率先实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在当前医院人才基础薄弱,人员结构和人才梯队建设不合理的前景下,紧紧围绕医院“三年中变、五年大变、十年大成”的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八年的不断努力与探索,在人事工作上大胆创新、开拓进取,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成效。2009年我院继续贯彻《德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的文件精神,对三类岗位进行了重新设置。新的岗位设置方案不仅使各类岗位的结构比例更趋于合理,而且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对建立起一套符合医院发展规律和特点的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管理制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目前医院人力资源结构情况

医院现有职工1598人,其中在编职工764人,编外职工834人,在编专业技术人员685人(高级:163人,中级:265人,初级:257人)。岗位设置涉及人员多,范围大,人员结构和职称系列较复杂。

二、岗位设置具体实施情况

1.领导重视,加大宣传。文件下达之后,院领导高度重视,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精心组织,一方面成立了以人事科为主的领导小组,落实专门人员承办该项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将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精神通过医院内部宣传平台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强化职工对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广泛征集职工意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岗位设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摸清情况,进行岗位调查。在岗位设置前,先进行岗位调查,根据单位现有总人数,全面做好各岗位的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包括对各类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任职年限等情况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通过大量的摸底调查、反复测算,初步掌握了医院各类人员的构成情况,为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提供了最充分的依据。

3.坚持标准,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上级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数、岗位职数,对各类岗位人员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给予大致确定,在充分考虑各岗位实有人数的前提下,严格按上级批准的结构比例进行调控,将高、中级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作为预留额度,供今后医院3-5年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为新引进和晋升的人才留足聘任空间。

4.全院职工竞聘上岗,签订合同。从人事制度改革起,我院就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双向互选”的原则,实行了全员聘用工作,用人单位与职工通过依法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三年一签,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保证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彻底打破了“终身制、铁饭碗”,促进了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编外职工是医院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力量,医院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之签订劳动合同,购买“五险一金”,在职称评聘与工资福利方面享受与在编职工同样的待遇,做到了同工同酬,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5.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以岗定薪。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从2003年起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每年开展一次职称聘任工作,先后制定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实施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聘任考核实施细则》。对于聘任中级及以上职称,严格按照岗位设置方案的比例,在不突破岗位空缺的前提下,结合《实施细则》里12项量化的考核指标对拟聘人员逐项进行打分,最后按每人所得总分值从高到低择优聘任,当年落聘的人员参加第二年的职称聘任。最后再根据人员聘用的岗位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为“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政策依据。

三、实施岗位设置获得的成效

1.全体职工的责任感明显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岗位设置,一方面,使职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使职工能在该岗位上获得才能的最大发挥,使医院整体获得最大效益。另一方面,建立了医院、科室、岗位三级负责制,做到各个岗位职责明确、任职条件清楚,权限使用清晰,提高了工作效能。岗位设置完成后,职工围绕各自的职责,强化服务意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到较好落实,有效提高了服务水平。

2.推进岗位聘用制度,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医院实行岗位聘用制后,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打破了铁饭碗和铁交椅,优化了人员结构,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同时树立了岗位管理的意识。在整个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过程中,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让所有职工了解所设岗位的职责和应聘条件,明确了竞争上岗的程序,确保聘任过程的公平性,保证被聘人员符合岗位的要求,做到了“能”与“岗”的统一。

3.全员签订聘用合同,实现了由固定用工向合同用工转变。以合同形式确定聘任关系,通过合同内容规范和约束单位与职工的行为,以法律形式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单位可以实现对职工的目标管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职工提高工作效率。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水平,灵活、自主地选择工作岗位,从而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使劳动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和优化的机制下。

4.通过专业技术评聘分开,激励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岗位设置过程中实施评聘分开制度,明确受聘条件和岗位职责要求,告知专业技术人员受聘相应岗位需具备的聘任条件。岗位设置带来的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医院学术氛围愈加浓厚,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化。

5.人员配置趋于合理,结构比例逐步优化。按文件规定,市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4:4。通过岗位设置后,我院职称结构趋于合理,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63人,中级265人,初级257人,基本达到2:4:4的比例,有利于医院人才梯队建设。

四、岗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对象与实有人员的矛盾。目前我院现有编制1000人,占编职工764人,按照卫生部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中关于500张床位以上的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为1:1.6-1.7的规定,按最低比例计算,医院应核定编制2080人,目前缺编1080人。因编制问题长期不能得到解决,我院从2004年起对于本科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全部采用院内聘用的方式引进,目前编外职工数已达800余人,他们大多数已发展成为科室的骨干力量。按文件规定,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是事业单位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编外人员不在此次核岗的范围之内,现阶段这部分人员的岗位将如何管理,应有一个具体明确的办法,否则,将直接影响到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院的发展与稳定,也与我们逐步将“单位人”变“社会人”的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相矛盾。

2.小等级岗位之间晋升空间小,结构比例可适当调整。专业技术岗位各个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确定为多少较为合适,是目前岗位设置的一个难点。我院目前个别岗位上出现了“僧多粥少”现象,比如:核定六级岗位52个,而达到该岗位任职条件的就有87人,余下的35人,则要由上一级岗位的人员退休或者是晋升后空出位置才能晋升,增加了岗位竞聘的难度与压力,不利于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提高。建议适当提高高级岗位的结构比例,让更多的人有晋升的空间。

第5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 岗位管理 现状

前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从根本上来看,医院与医院之间的竞争属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医院的重要的资源。因此,要想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加强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切实做好岗位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是建立起现代化医院,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我国医院岗位管理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递发展,我国的医疗行业得到了显著发展。从总体上来讲,医院的内部建设较完善,但是医院的岗位管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人力资源配置不完善

医院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这也是我国的医疗事业与国外相比具备的优势。再加上医院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就使得医院在内部管理问题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具体来讲:一、编制过大。通常情况下,医院的编制是由病床的数量来决定的,医务人员和病床的比例在1.5:1为最佳,同时还应该考虑医院自身的科研实力、门诊数量等。造成医院编制过大的原因是医院的门诊数量较大、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等;二、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比例不协调。通常医院只注重医师数量的增加,忽略了护理人员人数的增加,这样就使得患者得不到最完善的服务。此外,医院的后勤服务人员也有待增加,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三、医师比重过大,而且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一个医院的医师的数量是由医院的病床数决定的,但是有些医院不正确认识医院的发展规模,盲足增加医师。而且这些医师多是年轻化队伍,有资深经历的专家数量较少。

2、人事制度僵化

当前,很多医院都具有浓厚的行政主义色彩,在人事制度上多是依据医院的发展规模和隶属关系,这样就使得人才的聘用不公平、不公正,而且选拔出的人才也不具备实力。

3、未建立起有效的薪酬制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工资的分配不合理。众所周知,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面临着高风险、高难度的现状,因此,获得较高的收入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资料表明,所获得的收入与社会平均收入相差无几,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医务人员获得的隐形收入较高,但是这些势必会损害病人的利益和卫生行业的利益。此外,工作薪酬分配的不合理,还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不利于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加强医院的岗位管理

1、要树立起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

要真正落实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树立起正确的人力资源理念是基础。在医院中做到这些,就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在医院中人力资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所拥有的其他资源都应该在人力资源的带领下实施;二、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的竞争,同时也是一个人才的时代,即人才有选择工作的自和决定权。因此,医院要从人才的利益出发,尊重人才,吸纳人才,通过自己的真诚来赢得人才的信任和支持;三、高素质且优秀的人才为医院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自己所获得的报酬,因此,这样的人才是医院最渴望的。

2、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

在对医院岗位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把绩效考核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一般而言,绩效考核就是在医院经营管理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系统且规范的方法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进行的合理评价,同时使这些人力资源管理利于实现医院经营目标。

3、建立健全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

简而言之,建立起公平公正的薪酬制度就是指科学地制定薪酬制度、绩效考核等,从而真正体现出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在分配薪酬的同时要结合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及工作能力,这样就会使薪酬制度在内部具有公平性,在外部具有竞争性,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建立起公平的用人制度

在聘用人才的时候,要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不仅要从内部选拔人才,还要敢于向社会公开招聘。在内部选拔人才的时候,既要重视人才的能力,又要看重人才的基本素质、发展潜力。在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时候,要敢于打破行业和地区的界限,增加透明度,真正地实现选拔人才的公平和公正。

除此以外,在选用人才的时候,还应该做好工作岗位的评价和分析,制定出岗位的说明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同时还要严格遵守选拔人才的流程,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建立起现代化医院,让医院在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医院的岗位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医院的岗位管理,真正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起合理有效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为促进医院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从而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李奕恒.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5

第6篇

大家好!

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竞聘演讲。我竞聘的岗位是移动资源管理岗位。

我今年27岁,毕业于恩师职院财税专业。2006年进公司,先后任职过营业员、区域内务,随着这些年的工作历练与学习充电,我的工作经验日见丰富,理论知识日益扎实,人也越来越成熟,并且无论是在哪个岗位,我都十分注重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并且具备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严于律己、诚信为本的优良品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3年多来,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获得了、等荣誉。

对于移动资源管理这一岗位,我是这样理解与认识的:我希望自己是一名永远伸出友好之手的大使,并能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到办事不越权、不越位,工作不拖沓、不含糊,遇到问题多参考书本,多向前辈和领导请教,责任不躲避、不推诿。同时,自身要有独立的市场运作能力和维护市场业务工作能力,要有外向市场、内从业务的综合素质,要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上为公司分忧、下为各客户服务是移动资源管理义不容辞的职责。

如果我今天的竞聘演讲,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给我以信任,给我以支持。我想我是不会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期望的。我将在自己竞聘的岗位上,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干好本职工作,加强学习,提升自我,让领导放心,让同事满意,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向领导和同事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是遵循公司规定,按公司的规章制度办事。高度重视积极完成服务室专项服务工作任务。组织开展辖区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导、监督移动公司网点的具体服务业务,协调处理辖区用户服务问题。

二是调研市场,研究策略。要多深入基层,了解市场特点,抓住机遇,根据市场的需求,密切联系客户,及时反馈客户意见给公司,用于指导我们应对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同时发展新业务已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实施品牌经营战略,不断提高企业形象。

三是提升服务理念与服务水平。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产品和服务的双重比拼,只有良好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多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移动服务及移动产品,制定移动产品的服务提升策划方案,提高资源优化能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工作来完善移动自身服务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为我所应聘的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所以我将不断地加强锻炼,坚决服从公司安排,言行与上级领导保持高度一致,用我百分之一百的热情去面对我的工作和同事,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能为企业带来效益,企业就会回馈你,所以我相信,我能!

第7篇

合同台账管理岗位职责

一、负责会计档案(合同、方案)的保密、查阅、登记及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高新区党委、南山区党群服务中心、下辖园区党委)。

1、合同接收、提出修改建议、发给法务审核,根据法务意见完善修改、电子版存档返还给跟进人.

2、检查第三方纸质版合同准确无误、填写合同呈签表,呈报领导审批签字、交给区企服中心。

3、登记合同台账,从企服拿回来已盖章的合同先做好登记,存档,寄回第三方。

4、定期到企服中心整理合同、归档资料。

第8篇

大家好。我叫,来自大城县分公司。下面自我介绍一下。

1999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邮电学校光纤通信专业。尔后,通过六年艰苦自学,先后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专科、本科学历。2003年12月,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证书。2004年2月,被廊坊通信初级工程专业评审委员会授予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2004年4月,通过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证书。

1999年7月毕业后,我被分配县电信局参加工作。刚开始3年,在阜草支局从事机务员工作。2002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公司机关,负责秘书、人事、劳资、安全生产以及机关办公局域网维护等工作。三年管理工作期间,在县分公司、市公司人力资源部各位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公司领导讲话、公司工作报告、通信信息编发、会议记录等公文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公司机构优化调整、竞争上岗、营维体制改革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分公司领导、综合部主任交办的经营分析PPT制作、组织会议、协调县委政府关系等临时性工作。

工作期间,坚持学以致用,及时将工作、学习经验撰写成文章和大家交流探讨。2003年底,撰写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文被省通信工会授予优秀论文奖。2004年11月,参加完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专业讲座及拓展训练后,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情景模拟创建学习型组织及现实思考》一文,被作为头版文章刊登在河北通信人力资源杂志上。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的竞聘目标是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一般管理岗。我竞聘这个岗位的最大优势是我有较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基层工作经验和一定功底的文字水平。

我如果竞聘成功的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想开展工作:

第一,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企业精神,苦练基本功,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坚决服从领导指挥,紧密团结同事,协调联动,携手共进,努力开创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二,创新思维,努力做好工作。年省公司形势教育指出:网通公司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关键在人。通过近两年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现代化的治理结构”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高盛市、县三级公司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县级公司的管理水平,但是当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主要课题之一。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充分应用正强化、负强化理论,使员工将学习和改革视为网通工作的常志,进而逐步提升全省网通系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第三、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原则,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劳动争议。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为导向,充分应用需要层次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保姜—激励等激励理论,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为企业经营发展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请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投出您手中宝贵的一票,我会以实际行动证明您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第9篇

摘要:监狱作为国家刑罚的执行机关,担负着惩罚与改造罪犯的职责。监狱民警既是执法者,又是特殊园丁,是一个高负荷、高危险性,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特殊职业领域。在监狱体制改革进程中,按考试、考核实施职业资格准入,按监狱工作的需求设置岗位,按岗位要求设置能力结构,按能力结构需求设置目标责任制,改革和创新管理模式,科学设定管理项目,把握制定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建立高效的目标考核体系,激发监狱民警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增强服务意识,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推动监狱工作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

关键词:监狱警察;岗位资格;目标管理;

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对监狱执法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监狱能否发展,监狱体制改革的最终效果能否体现,刑罚执行与罪犯改造质量能否提高,关键在于监狱是否能顺应时展,优化人才结构,推进人才管理制度和选人用人机制创新。特别是监企分离后,为保证严格公正执法,对监狱人民警察的管理逐步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单一管理体制向多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转变。

一、从监狱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监狱警察岗位资格的框架

监狱警察通过公务员录用考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人才的机会。这种公务员资格准入机制,使监狱警察队伍的规模一直保持着动态稳定,逐年增加,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专业结构、素质结构,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实现监企分离,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现行的警察队伍建设无可回避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司法部在《20__—20__年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人才工作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进一步提高监狱人民警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针对现有岗位和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专业化分工,明确岗位的具体职责,设立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专家型人才。

(一)按考试、考核、培训实施岗位资格准入

《20__-20__年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监狱劳教人民警察要尽快实现“三个转变”,即从肩负的历史使命上,尽快实现由看守型向教育型警察的转变;从具备的基本素质上,尽快实现由低层次、经验型向高层次、专业化、知识型警察的转变;从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上,尽快实现由简单粗暴执法向文明公正执法的转变。要造就一支忠诚可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秉公执法、训练有素、业务精通、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积极推进学历教育,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监狱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调整优化队伍结构,要建立“严入宽出”的监狱民警队伍管理机制,既要从“入口”抓起,严格岗位考评,推行监狱民警岗位资格评聘准入制度,严格各个岗位的定岗、定编、定员,把有限的编制用于引进监管改造专业人才。同时又要通过优胜劣汰、畅通出口,优化监狱民警队伍的专业结构。再是对现有的“大锅闷”培训机制、内容、方式、方法进行调整,按现有岗位对现有人员分类、分岗培训,坚持“凡进必考”、“凡晋必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训什么”的原则,开展“滚动式”、“周期性”的岗位专业培训,突出加强法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和警体技能的教育培训,建立和完善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培训制度和监狱警察职业岗位准入机制。

(二)按监狱改革的需求设置岗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健全,我国的不少行业都发起了如火如荼的职业、岗位资格化“运动”,如律师职业化、教练职业化、裁判职业化、会计师职业化、法官职业化等等,公安机关推行的刑事警察岗位资格、交通警察岗位资格、禁毒警察岗位资格、治安警察岗位资格、网络警察岗位资格等等。为我国职业和岗位资格化的发展,提高管 理工作效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从监狱体制改革、推进监狱工作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实际需要来设置岗位,主要分为刑罚执行岗位、狱政管理岗位、教育改造岗位、劳动改造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等。

(三)按岗位要求设置能力结构

现代监狱管理需要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所设置的刑罚执行岗位、狱政管理岗位、教育改造岗位、劳动改造岗位、行政管理岗位等都有素质能力结构的要求。首先,要求每个岗位都要有人际沟通技巧的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要着力培养警察的持续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监狱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全面提高对罪犯服刑全过程的掌握和控制能力、教育罪犯的能力、组织管理罪犯的能力、狱内侦查能力、对罪犯进行心理咨询与矫治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应用写作和口头表达等能力,促进能力、学力、实践经历和科研能力同步发展,尽快改变监狱警察素质单一、技能单一、教育培训滞后、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信息人才紧缺的现状。

(四)按岗位能力结构设置目标责任制

随着监狱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大部分监狱于90年代初期便开始推行民警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考核制,各级监狱机关根据监狱民警的岗位情况和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规则和要求,经过十余年的实践与探索,基本形成了比较适合现代监狱工作实际的民警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体系,对保障刑罚的执行,罪犯的改造,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各项警务工作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根据监企分开的新形势、新规则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一是民警岗位责任制和目标内容制定不够科学合理。岗位责任制过多过细,指标面面俱到,特色目标、重点目标不突出,必达目标、争取目标不明确,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束缚了基层单位的手脚,影响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致使目标考评的绩效导向难以体现。

二是考核范围不全面,保障体系不健全。主要是:重生产经营管理,轻思想教育改造;重业务素质考核,轻队伍管理;重普通民警考核,轻领导干部;重基层单位考核,轻机关科室;管理力量薄弱,手段方法陈旧,缺乏技术支撑;忽视了警种之间、岗位之间、年龄之间的差异,挫伤了民警的积极性,致使考评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

三是流于形式、走过场,目标考评组织体系没有理顺。多头考评,层层加码,造成基层单位疲于应付,不堪重负,对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和目标的运行过程难以全面管理、监督控制,致使年终结帐时不能结硬帐,考评的及时性、准确性、严密性、公正性受到影响。

二、改革和创新监狱警察岗位目标责任制

目标管理是一种融岗位责任制与奖惩制为一体的现代管理方法,由计划、实施、考核、反馈等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计划即目标的制定至关重要,须将目标管理这种现代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数字化管理形式相结合,并加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使之成为推动监管工作的一个有力杠杆。

(一)科学设定岗位目标管理项目。这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做完一项工作之后,往往喜欢寻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败的原因。”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从成败归因理论的观念看,制定目标管理要考虑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制定岗位目标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监狱管理工作是一项法律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不仅具有法律的强制性、惩罚性,还有执行过程中的很多不确定因素,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能否带来最佳效果,关健要看这种目标是否具有激发力量。管理学认为,激发力量靠两个因素,一是目标效价,二是期望值。目标效价是人们心目中达到目标满足的程度,目标太高或太低会影响人们的情绪。期望值是人们期望目标实现的可能程度,如果超过目标则会喜出望外,如果恰好完成目标可能保持住自身的积极性,如果经过努力完不成目标则会垂头丧气,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时要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成败归因理论的原理,不宜太高,太高了即使采取最有效措施,加再大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目标,成为“空想目标”,会使大部分人丧失信心;但也不能太低,太低了是举手之劳,不仅鼓舞不了士气,起不到竞争的作用,也不能调动大家积极性、创造性,会使大多数人侥幸取胜。适当、科学、合理的目标,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保持积极向上的稳定状态,从而保证人人身上有目标,个个肩上有压力,并“跳起来才能摘桃子”的竞争激励氛围,使目标的激发力量得以实现。

二是制定岗位目标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所谓针对性就是要有的放矢,重点突出,不盲目求高求快,而应求实求是。监狱机关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警种、不同的管理层次,工作的重点和职责范围有不同的要求,制定目标时要根据各单位、各岗位、各警种、各层次的实际情况,使目标尽可能地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不同的特点。同时还要注意目标的系统性,即内部分支机构要围绕监狱机关主体,从全局出发,确定单位总体目标,部门分目标和个人(岗位)子目标,实行决策民主化。这不仅可以集思广益,使目标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实际,而且可以使大家对组织目标产生认同感,内化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增强内驱力,建立起完善、规范、上下配套、条块结合的目标体系。

(二)量化、细化、硬化工作任务。这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的核心。根据总体目标的要求,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的工作特点,在大的原则指导下,尽可能进行数字化处理,能够量化的一律量化,能够分解的尽量分解,变软任务为硬指标,使目标管理导向更加明确,依据更加清晰。

一是制定岗位目标要注意准确性和可评性。即质和量的统一。目标包括目的、数量、质量、时限等,可用数字表示,有时也可用质量和时限来衡量,这是检验目标的尺度。如监狱数字项目、监狱经济项目、法制建设项目、科教兴警项目,改造率、矫正率、违规率、处理率等都用数字可算、用度量可测。要提出目标的定性要求和定性指标,做到明确具体,到位到人。空泛的或者含混不清的目标无法检查、评估,缺乏考核评价的依据,目标管理就会流于形式。

二是制定岗位目标要有主动性和竞争性。即重点突出又兼顾一般。监狱机关的基本职能是教育、改造、管理、转化,但是每个单位、每个警种、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要针对本监区、本部门的突出问题,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精力,确保主要绩效目标的实现。如司法部工作目标要求各监狱不允许出现影响全局的大事,在押罪犯的脱逃率严格控制在十万分之一范围之内。也就是说,一般监狱都不可能有脱逃的“指标”。确保重点工作都能在目标责任书的项目设置上得到充分体现,又给予各单位、各民警一定的自主开展工作的空间,根据自身特点做一些有创新、有特色的工作,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强化民警争先进位意识,增强民警的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和活力。

(三)建立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这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的关键。目标管理考核是对目标、责任制的具体分解而产生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是对部门、个人完成目标的检查、确认和评价。通过它的监督和控制职能,促进目标的全面贯彻落实,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完成。

一是加强对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的组织领导。实现目标管理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 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树立强烈的目标意识,从指令指导转向目标导向,以确保目标的实现和考核。

二是坚持职、权、责、利的统一。职、权、责、利是实行岗位目标管理不可缺少的四个因素,它们必须对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担任一定的职务,就应当拥有相应的权力;运用权力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职务,使用权力,承担责任,就应当得到相应的利益。有职无权、有权无责、有责无利是无法实现目标管理的。职、权、责、利相统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必须遵循的原则。

三是坚持行政、经济手段的统一。行政方法是实现管理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大家明确目标、统一认识、统一纪律、统一行动,有利于对全局全过程进行控制和协调,也有利于在总目标下,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宜采取灵活的处置方法,特别是能较好地解决紧急非常情况下的特殊问题,但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物质利益存在差别,只有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并用,精神动力和物质动力相结合,才能使管理灵活起来,形成一种强大的机制。

四是制定切实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制定考核标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衡量目标任务的主客观要件,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尽可能地用数量、质量和时限去体现指标。考核的内容上应增加涉及警务、营区、内务、生活、队列等方面的工作现场标准,增加监狱民警岗位应知、应会、应掌握的专业技能标准考核条款。考核办法要达到即具体又简便易行,坚持日记事、月检查、半年抽查、全年总评的考核机制,平时做好各种原始记录,全程监督控制,实行动态考核,及时运用考核记分的办法,以实际和贡献大小说话,考核结果作为升职升级、提拔任免、记功嘉奖的依据。设立专门的目标考评领导小组,聘请业务专家,对考评指标论证,确保考评指标的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

第10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意义。方法:严格按照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标准和要求,设置层级化护理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及绩效分配管理机制。对比实施前1年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的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纠纷、投诉及意外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实施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岗位管理,有利于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有效的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岗位管理;临床护理;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192-02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就是通过科学设置和划分所需的护理岗位,并根据相关岗位和合同来管理护理人员的方法[1]。该管理模式应通过身份管理转变成岗位管理来实现的,这是规范和医院管理重要举措,也是推行绩效考核的前提条件,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医疗护理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比我院实施临床护理岗位前后1年的效果,探索临床护理岗位实践的价值,报告正文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全院共有床位1750余床,护理人员有917名,均为女性,年龄23到51岁,平均年龄(31.2±2.4)岁,参加工作年限8个月到21年,平均(5.1±1.2)年。其中,初级护理职称641人(69.9%),中级护理职称215(23.4%),高级护理职称61人(6.7%),中专学历136人(14.8%),大专及以上学历781人(85.2%)。

1.2 方法

1.2.1 科学设置层级化临床护理岗位: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并以“以人为本,持续成长”为原则,结合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年限及学历等情况,对既有的护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临床护理岗位分为四个级别:N1,即基础级别,应具备最基本的临床护理知识个技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0到3年,主要有中护士到护师阶段;N2,即胜任级别,需具备娴熟的护理技能,还需掌握重症护理技能,从事护理工作4到8年,主要是中护师到主管护师阶段;N3,即骨干级别,需要具备良好的重症护理能力和临床带教能力,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在8年以上,主要是中主管护师到副主任护师阶段;N4,即专家级别,需要具备专科护理能力和科研能力,主要是中副主任护师到主任护师阶段。

1.2.2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以责任制护理为指导,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主要包括:工作简介、工作内容、工作权责、上岗资格及工作质量要求等,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标准执行。在具体实施中,以能级对应为基础,明确N1到N4各级别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创建科学、完善、合理的能级对应工作模式,进而理清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明晰上下层级间的工作性质、内容的差别,要将工作质量的考核更为具体化、系统化和客观化,以防因护理人员的胜任力不够而导致护理事件的发生。各层级护理人员必须在岗位责任要求下,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工作。

1.2.3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机制:严格各种层级岗位实行层级化护理培训和绩效考核。(1)培训方面:一是明确培训重点,N1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就是强化职业素养、医院规则制度、护理理念及基本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技能等;N2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巩固学习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要求掌握一定的重症护理技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3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循证护理、个案护理、专科护理及护理管理等能力的培养;N4层级护理人员的培训重点是护理专业发展方向、护理管理、疑难型护理及科研等,以培养专科护理带头人;二是培训方法,N1层级由护理经验丰富,技能扎实的护理人员专门负责培训;N2层级参与该层级护理培训外,还需要参与各科室护理的培训,同时还应参与再教育;N3层级则通过危重病例临床护理、教学、学术交流等方式来培训;N4层级则通过疑难、危重病例的抢救和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国内外护理交流等方式培训。(2)考核标准,根据层级制定相应的考核要求和标准,N1层级的考核内容是理论和实操;N2和N3每年进行理论和实操考试,及片区的专科护理考试,并参与护理管理,承担一定量的教学、查房等工作,同时还需要参与新课题和技术的研究;N4则以达成一定疑难、危重急救和护理、技术复杂等病例的会诊、讨论等,并参与护理新技术的研究。

1.2.4 建立科学公平的绩效机评价机制:应该根据各层级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及工作量等标准,并结合护理人员之间评价、医院评价及负责人评价等实行综合性绩效考核,实现客观、全面、公平的绩效考核。

1.3 评价指标

护理质量指标:包括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的评分;护理满意度:以问卷方式让患者做出评价;护理人员满意度:以护理人员对职业认同感评价。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0.5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临床护理质量的对比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后的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的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具体如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2:

2.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

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1.2%,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护理人员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和人力质量配置,对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深远意义[3]。

在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中,要以确保病房护理工作和患者安全为基础,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性质及工作量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再根据制定的方案,配置N1到N4层级护理人员,完善各科室护理人员的结构,提升集体护理能力。本研究中,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后的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病房管理、药品管理的质量均得到明显提高。另外,实施岗位管理后,医院护理纠纷、意外事件及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提升。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可降低医院的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是实施实施该方法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更为明确,工作质量标准得到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时各相护理工作能够切实的落实好,更为重视护理中的细节和具体操作过程,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另外,层级管理的实行后,坚持以人为本的进行排班,是每个班次具有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完善了人员的搭配,低层级的护理人员在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及时请教高层级护理人员,及时有效的解决患者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还有助于提升低层级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同时,不同层级护理人员负责不同危重程度的患者,给护理人员的工作给予更大的空间,也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4,5]。本研究中,实施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91.2%,差异显著(P<0.05)。可以看出,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行,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对职业的认同感。主要是因为,推行岗位管理,明确了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指明了他们的工作目标,让护理人员更具归属感和认同感。

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中需要做好:(1)医院领导需要充分重视,护理岗位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所以,在开展岗位管理工作中,领导要给予大力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层级制度的制定,还是相关的考核和绩效管理制度,都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作为后盾;(2)加强宣传教育,在医院内部加大关于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相关制度、方案的宣传,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岗位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调动护理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3)遵循“以人为本,公平公开”的原则,在绩效考核、岗位竞聘等方面做好公平公开,要人性化安排护理人员值班;定期对各层级护理人员的职责、工作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岗位竞聘的参考。

总而言之,临床护理岗位管理是医院人力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是优化医院护理资源,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优质高效护理的重要举措,同时建立科学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的重要手段。推行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可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爱平。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学杂志,2014,29(7):1-3.

(2)蒋蓉,温贤秀,谢彩霞。临床护理岗位管理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5):419-422.

(3)高璐,张建娟,曹丽芬,等。护士岗位管理的实施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109-111.

第11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高校财务 岗位管理

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正逐步步入精细化管理时代,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开始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益尝试。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但人始终是管理的主体和核心,而对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岗位管理上,因此,岗位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以精细化管理视角审视高校财务岗位管理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是针对过去“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强调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目前,高校财务岗位管理还处于粗放化管理阶段,离精细化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岗位管理环境不理想

管理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相对而言,学校管理内部环境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更大,也更直接。学校管理文化、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习惯等都会对财务管理产生影响,在一个粗放化管理土壤中,财务精细化管理很难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在所有管理环境各因素中,学校管理体制对于财务岗位管理的影响是最明显的。目前,大部分高校对于人事管理都采取集中管理体制,人事管理权集中在学校层面,各部门权限很小,与部门工作责任不相匹配。比如:对部门工作人员的录用、处置没有自,对本部门收入没有分配权等。导致财务部门对岗位管理处于被动状态,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分配苦乐不均。在没有相应岗位管理权限的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往往采取家长式管理,对岗位工作没有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缺乏工作激励手段,岗位精细化管理难以推进。

(二)岗位架构与运行不科学、不规范

高校传统的财务岗位设置与分工是以会计核算为主线的,随着近年来财务管理职能的不断深化,在原有的体系上以打补丁的办法进行升级,缺乏统筹考虑和科学设计。高校财务岗位架构设计与运行缺乏规范标准,各高校之间由于财务管理者不同产生的差异较大,体现较多的“人治”痕迹。在职能划分时,会计与财务职能没有清晰划分,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在岗位设置上,存在因人设岗、岗位边界不清晰等现象;在岗位职责和分工中,职责交叉、分工不明,工作安排随意性大,临时性工作较多;业务流程不科学,既影响业务处理效率,又不够严密;财务内控长期被忽略或淡化,内部控制系统存在明显漏洞,内控隐患大。

(三)缺乏科学的岗位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高校普遍采用年度考核方法,但现行的年度考核没有建立在科学的工作评价上,流于形式,大多靠管理者的印象打分,或者轮流评优搞平衡,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评价体系。没有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直接导致高校财务工作缺乏激励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在收入分配和人事管理上较为集权,财务部门管理者缺乏激励的手段和条件,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推进高校财务岗位精细化管理的几个转变

(一)财务管理思路由管事向管岗转变

高校财务管理者绝大多数从会计核算岗位成长起来,形成了惯性工作思维,财务管理理念陈旧,热衷于对日程核算、报账事务亲历亲为,把自己变成事务主义者。其后果,一方面把日常工作的管理过度“人治”,忽略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容易导致其他财务人员工作的被动和依赖。实行精细化管理后,日常财务运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财务管理者更多站在管理的高度实行岗位工作的监控、考核和评价等。这样,要求财务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改变工作思路,实现由“事务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二)财务工作侧重点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

财务工作可以分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两大职能,高校财务也不例外。但大多高校财务侧重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与高校管理者的财务管理理念陈旧、财务部门管理者长期的工作思维惯性有较大的关系。精细化管理以操作规范化和管理精细化为主要特征,实行精细化管理后,会计核算就像一条生产线,按部就班地进行;而财务管理由现在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发展,财务管理职能必然大大强化,高校财务工作的侧重点进一步向财务管理迈进。体现在岗位管理上,要求在科室和岗位设置、分工、职责等方面更多考虑管理职能。

(三)岗位管理由过程管理更多向目标管理转变

岗位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岗位设置科学、职责分工明晰、工作流程规范的基础上的,各岗位、各环节能够主动、有序运转,不需要向以往那样实行紧盯式管理,管理者重点应该转为目标管理,制定岗位任务、指标并进行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以目标引导过程。

三、高校财务岗位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高校财务岗位管理包括科室划分、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工作评价等环节,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岗位管理应该做到分工科学、职责清晰、流程合理,在精细管理的同时兼顾效率。

第12篇

教育事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今年我州乃至全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一件大事,是一项关系到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从去年开始,省上陆续出台了《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等五个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文件;今年3月10日,州委州政府又召开了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国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为了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召开专题会议,对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做出全面的部署,以便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更好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转换用人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又快又好发展。

下面,我就全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刻领会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教育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基础。这项工作的开展,必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因此,广大教职工一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坚定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信心。

第一、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精神上来。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提高用人效益和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践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从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大局中去思考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作用、去认识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内涵、去把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按照整体设计、稳步推进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整体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以岗位管理和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其重点是转换用人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凝聚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一是充分激发个人的潜力,在岗位设置中增加以岗位设置等级、鼓励人才冒尖,打破了身份界限;二是增强了单位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按需聘用人员,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事业单位,有利于优化事业单位人才配置;三是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为事业单位岗位聘任上岗提供了前提条件,确定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用人机制。为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在整个事业单位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准确判断在改革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与新要求,切实提高认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不断促进我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上来。

建立岗位管理制度,符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

在这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原则是:科学设岗,优化组合,动态管理。科学设岗是,所设的岗位是不可替代的岗位,必须是以满负荷的工作量计算的岗位;优化组合,就是要保证各岗位高效低耗,必须是个体最优、整体最优,达到组合最优,必须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动态管理,就是岗位固定,人员动态,在原岗位上工作考核后无新的业绩就降低一级岗位使用,本次岗位设置入围后,按最低一级岗位对待,入围正常后,可申请晋升高一级岗位。

第三、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这一根本任务上来。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可以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动人才队伍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在制定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时,努力按照国家、省有关政策要求,将岗位设置管理与学校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学校人才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始终把促进入才队伍发展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创造条件、留出足够的空间。通过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切实加强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第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重点问题。一是双肩挑职务。原则上一人不在两个岗位上任职,内设行政处(科)室的领导岗位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专业处(科)室领导岗位,由专业技术等级较高的人员担任;内设机构设置的党群组织必须符合有关规定,其专职领导岗位按照规定设置,纳入管理岗位管理,且不得兼任专业技术岗位。二是新旧政策的衔接。本次岗位设置管理的单位和人员是,《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意见(试行)》第3、4、6条规定的单位和人员中截至2008年7月21日的正式在册工作人员。我校核定的机构编制为180人,现在册人员177人。三是关于未聘用人员的安置。对于未聘用人员,原则上优先在本单位进行安置,本单位安置有困难的可在其他部门进行安置。四是关于聘用合同的签订。聘用合同统一使用省人事厅的范本,依法按程序进行,合同由单位法人与本人进行签订,签订合同时附有关附件材料。

二、吃透政策精神,周密安排部署,认真开展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

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是我校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我们已经着手开展这项工作。按照《临夏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二阶段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成立了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常生强同志任组长,副校长陈贵旭、章俊、吴胜辉同志任副组长,王海忠、马占才、范广斌、刘文礼、马永清、马萍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陈贵旭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文礼任办公室副主任,并抽调了史文斌、卢彩云、杨小翠、刘 娟、鄂佩丽、马春英为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二是认真学习文件,吃透政策精神。党总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省上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人员聘用及考核等相关文件,特别是《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管理试行办法》、《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全面正确地把握了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基本精神。按照州委、州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限要求,对学校的性质、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内设机构、三类人员数量以及职务结构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写出了《临夏师范岗位设置现状分析报告》;根据《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中的有关规定,整理收集了全校教职工的相关资料。

三是制定了《临夏师范岗位设置方案》。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临夏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根据我校内设机构工作性质、任务、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以及三类岗位人员结构、文化素质、等因素制定了《临夏师范岗位设置方案》,现已上报州教育局审批。在《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了我校作为专业技术型单位的特点,在岗位设置中加大了专业技术人员结构比例,按85%设立了岗位。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它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顺利实施。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把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工作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大背景中来认识,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慎实施,组织精干人员,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二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切实维护好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考虑个人的意愿,保证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稳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