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9 04:5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科药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由保障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转向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从面对药品制剂转向面对病人,由非临床转向临床,以患者为中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这对于我国广大基层医院的药师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
我国著名医药专家、临床药学的积极倡导和开拓者刘国杰教授,曾提出临床药学是面向病人、以病人利益为中心的实践科学,特点在于它的临床实践性,尽力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及在用药上的方便与价格便宜,并能使药师在工作中始终和病人站在一起。
临床学科归纳起来有以下特征:按照疾病系统或诊治项目设置科室并收治病人;绝大多数临床医师专科化并直接为病人服务直至终身,其技能与医龄正相关并呈现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的“三高”特点,研究成果以临床为主体;临床医学有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医疗文书;临床医学专业刊物的内容名符其实是临床实践与科研。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起步晚,大多数基层医院尚未开展这项工作,本人认为基层医院药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医院药师应该努力成为临床药师
服务对象是病人,医疗服务又属于对个体服务,因此,医院药师应该成为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的主体。对此,我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院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1]。可以看出,医院药师的主要任务将由过去保障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向临床药学阶段过度,把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直接面向患者,以病人为中心,研究临床药物治疗,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其核心是参与临床药物治疗,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维护病人利益。这符合医疗服务市场的需求和国际化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面对众多临床学科,众多病情复杂的病人,配备足够数量的临床药师是实现医院药学技术服务的必要条件。
2 临床药师必须全方位紧密服务患者
随着医院体制改革和临床药学的发展,药学服务工作也从操作型转变为技术服务型。药师首先应把全部活动建立在以病人服务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与各个病人直接联系,对其用药有关事项进行直接和负责的监督保护,使其可获得改善生命质量的有效治疗。其次要正确认清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转向临床,面向患者,充分发挥药学保健的服务功能,需者存,能者上。最后要勇于实践,既然没有现成的模式,那么就需要临床实践,和患者零距离接触,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做患者的朋友。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不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合理用药自我保健意识,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3 临床药师须多环节紧密结合临床
临床药学是面向病人,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为最终目标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特点在于它的临床实践性。因此,临床药学的工作必须紧密结合临床。药物的利用与再评价,是药师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何利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为临床选择药品提供指导,利用药物流行病学知识进行药物在评价,是医院药学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药师临床药学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及时收集、上报分析出现的adr,是我们每一个医院药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药师只有深入临床才能及时发现、判断和收集adr病例,及时妥善处理adr,降低其发生率或减轻adr的症状。总之,紧密结合临床,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用药前的健康宣传教育,用药过程中的咨询和监测服务以及用药后的疗效监测和评价,进行合理用药知识的普及和病人的自我药疗常识,开展药物知识普及工作,真正做到与临床紧密结合。
4 临床药师要有医学知识
不同医院因为实际情况不同,实施临床药学的切入点不同,药师必须掌握临床医学知识,如内科学、诊断传染病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检验学等等,这是从一名普通药师成为临床药师必备的基础知识。没有这些必备医学基础知识,药学知识再丰富,也无法立足于临床,临床药学服务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5 临床药师应向专科化方向发展,要走专科之路
医学和药学发展迅速,药物和药物治疗的科技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专科化。药学知识也存在一个交叉问题,一名临床药师要想面面俱到,那是不容易的。因此,药师也要像临床医师一样向专科化发展。临床药师除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外,重要的是要具有厚实、渊博的药物和
转贴于
药物治疗知识与技能,并随时保持其领先水平,这样才有可能与临床医师产生互补性,在为病人服务中发挥实质性作用。目前,发达国家的临床药师已基本实现了专科化,成为药物治疗专家。在这方面,我们药剂科也做过尝试,比如,医院糖尿病专科是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专科内单设药房,药房药师注重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药物与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积累,努力提升医学、心理学及交流沟通技能。在工作中认真做好用药交待与指导,药物信息收集与咨询服务,受到医护人员及病人的肯定。
6 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药师应该在临床
临床学科具有高知识、高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的特点。临床医学中的高学历、高学位、高职称人才坚持于临床、钻研于临床、成才于临床的特征,符合“临床”特点,是临床医学发展、壮大和提高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医院中的药师普遍存在轻医重药的心理,具体表现在高学历、高学位的药师多数不愿意熟悉临床,不愿深入临床直接为病人服务。这种与临床学科背道而驰的做法,十分不利于临床药学的发展。因此,医院药师必须遵循临床实践,才有可能使临床药学像临床医学一样健康发展。
7 论文、科研主流应体现药物治疗
医院药学论文和科研内容能反映其主流工作的内容与水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起到学科导向作用。强调医院药学论文和科研的主流向临床药物治疗倾斜,实际上是强调医院药学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现有的与医院药学或临床药学相关的刊物不少,其刊登的内容也应随着临床药学的发展而发展,使之真正成为对医院药学学科具有指导意义的刊物。让药物治疗学专家充实到编委,并多刊登药师从临床药学研究中产生的好论文、好成果。
8 临床药学应创立具有特色的医疗文书
医疗文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项目、医疗诊治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临床科研、经验总结和基础教学的主要依据,并具有法律效应,同时也是政府医政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样,研究并建立具有临床药学特点的医疗文书,是临床药学健康发展的基础,这一点应引起临床药师的重视。
长期探索终成正果
为了攻克白癜风,冯德孔曾在西双版纳研究热带植物药长达22年。后来,他创立了云南白癜风专科,采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采集的植物药和中药,调和气血改善微循环,通过理疗调节皮肤神经功能,并要求白癜风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配合,从根本上治疗取得成功。冯德孔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证实一部分白癜风患者由遗传发病的医学科研人员。
冯德孔先生经过43年对八万多名白癜风患者调查发现:在一万病人当中近亲结婚子女发生白癜风177个家庭,证实白癜风的病因之一是遗传,对80%以上与遗传无关的白癜风患者,病因是皮肤营养代谢障碍所致,从而提出了新的病因观点和把白癜风分为两大类型。冯先生发现:微量电刺激试验白斑部位痛感微低于正常皮肤,治愈后又完全恢复正常,从临床证实了“白癜风皮肤神经末梢有退行性变化”这一神经组织学的实验室研究结果。
经过长期的临床经验发现,在白癜风患者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灵非常容易受到白癜风的伤害;初中生、高中生因为学业紧张,精神压力大,体育锻炼和睡眠不足,使他们的疗效比小学生和大学生要差;而大学生面临毕业后的就业,要赶在毕业前治愈压力也大。由于学生学习负担重,冯德孔建议家长和学生要计划和安排好时间,抽出适当时间做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和增加睡眠,这样才能很快治愈。
目前,白癜风更严重的压在妇女的心上。冯德孔介绍,由于妇女外阴白色病变和白癜风发病原因相近而症状有所不同,采用不同的药物也就能治愈经过长期的探索,云南白癜风专科早已取得非常好的疗效,解除了妇女患者的病痛也排除了癌变的可能性,终结了外阴白斑不能治愈的神话。
据冯德孔介绍, 自1973年以来,凡在该专科治愈的白癜风患者至今不再复发,经历了38年的长期考验。鉴于冯德孔在白癜风病领域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在1996年香港召开的首届世界中医药学研究会上,他发表的论文荣获了一等奖,并成为整个大会唯一要求知识产权保护的论文。该论文成果, 向世界医学界表明了中国研究和治疗白癜风走在世界前列。
疗效显著引媒体关注
由于在白癜风治疗上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冯德孔及云南白癜风专科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十二年中三次报道云南白癜风专科,2007年11月29日新华社及全国各大网站也相继对冯德孔及云南白癜风专科进行报道。冯德孔还多次受邀到美、日、斯、印、新加坡、泰国委聘为大陆首个中医代表团团长、顾问在两岸三通后率团两次赴中国台湾交流,今年冯德孔、冯华被录入中国中医史册《国医年鉴》。
去年8月冯德孔受邀到中央电视台央视网《华人会客厅》做客,回答了央视网关于白癜风患者关心的问题。其中包括:人体为什么会出现白癜风?白癜风能够治愈吗?在央视展示了严重白癜风在云南白癜风专科治愈的真实照片,说明极其严重的白癜风风患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治愈了。
国家级大报《科技日报》对冯德孔给予高度评价:“冯德孔对白癜风的新发现和治疗效果使他理所当然地荣获世界中医药学研究首届年会一等奖,为国家争了光”。中国著名科学家谈家祯获悉后祝贺冯德孔先生“在白癜风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在世界中医药学研究会上展示的“严重大面积白癜风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照片”向医学界表明,顽固性皮肤病白癜风治疗难关已经攻克。
外国人慕名前来求治
[论文摘要] 随着毕业生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基层医疗专业人才的缺少,如何才能形成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本文以药学专业为例,从现有的教学模式、专业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就业方向等方面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为了提高药学专业教育的综合素质,笔者分析了药学专业现在的教学体系及教育模式,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现将具体分析情况报道如下:
1 改变药学专业的现有教学模式
1.1 改变教学体系
现有的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三部分。而实践教学体系则强调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以及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责任感。实践与实际工作非常密切。我国现阶段的许多院系、专业设置及课程内容的教学,往往缺乏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还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这是个根本性的体制缺陷,我们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学生在校时虽然完成了规定的学科学习,但却没能学到社会实践所急需的职业技能,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还得重新起步,把理论融入到实践中去,因此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1.1 从课程设置入手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职业特征,重点确立“适用型”人才培养。3年的大专课程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共计30余门课,而实际在校期间只有4个学期,真正地要学好该专业就得进行课程的筛选和优化,把高新技术重点化,根据市场需求做相应调整,在理论课程中可以把《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规范》等相关知识的实践要点理论化,把理论实践化,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参加模拟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药品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教学细致化、标准化、具体化、规范化,把“工作经验”理论化,把社会知识浓缩进课堂,提高他们的社会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药物分析实验和实践中,可以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实施细则对药品检验的全过程实施规范和标准化:如滴定溶液的配置、定量玻璃仪器的校正、精密仪器的使用等要结合《gmp》标准操作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缩短学生的二次培训时间。在药剂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制备工艺和技术要求来模拟生产现场,了解药物制剂的规范化程序。在药物化学实验中结合药品生产的合成路线了解生产工艺和标准操作规程。为了满足科技的发展和需求,要把先进的检验技术融入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就能按需所取。所以,教育的重点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学生和社会的长足发展。
1.1.2 从师资队伍入手国外的大学院校师资队伍实行的是三三制,即三分之一的老师在已退休的企业家中物色;三分之一的老师从现职的企业家中聘任;三分之一的老师则是大学的专业师资。这样特色鲜明的师资结构,自然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的大学生活具备了名副其实的职前准备。由于不同的师资所具有的各自社会职业背景和相关资源的拥有及影响力,使学生们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能够更紧密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良性互动,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而我国现在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单一,普遍都是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很高,但大都缺乏临床实际工作经验,教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自然单一,过去的满堂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被社会发展和需求所接受。只有我们的专业教师把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水平高密度地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受时代欢迎的学生精英。所以,建议我们的专业教师队伍能够深入社会基层,掌握各领域的一线技术要求和标准后再上讲台。
1.2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
传统教育课程设置的药学与医学的分离,致使药学知识结构与社会医疗需求脱节。现在不同层次的药学院校培养目标、课程专业设置基本相同,绝大多数的学生需要用人单位进行二次培训[1]。以“执业药师”为例,执业药师现在承担着集药学、医学、法律、交流与沟通等综合素质于一身的药学技术人员,由于传统的药学教育是以药物为中心进行的单纯知识、技术的教育,而不是以“人”和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如《临床药学》与《临床医学》的分离,使得药学专业毕业学生知识结构与药学实践领域的需求脱节,学生对临床药物治疗方案、对患者用药评价、对药物不良信息、对人文精神等普遍缺乏统一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只能是药品供应者,而不是药学服务者。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又与医学、环境等社会问题相互关联。因此药学教育该如何把“药学-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作用,是所有药学教育者的最终目标,也是社会对当代药学服务工作人员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药学专业的教育观念应逐渐转变,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和服务意识为主导,以便适应当前国内外形势下药学领域对药学人才的需求。高等药学教育一方面要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具有综台素质、夯实基础、创新思维的药学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课程设置的调整与整个学校的培养方向结合起来,与社会需求,与学生就业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医学与临床药学课程的比例,增加药学交流、药学伦理等人文综合课程;进行学校与实践机构的联合,增强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师资中引进实践领域专业人员,增强教与学中的实践工作意识[2],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教育要加强与社会发展和需求的衔接,将巨大的就业压力转化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将以前偏重于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转换为以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将教学计划分为几个模块:药学服务型模块、药品生产和经营型模块、药学科研型模块等。然后根据不同的模块形式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区分教学重点,细化功能区域,打破以前的大海捞针形式,避免学生学而不精、广而不细的局面,有针对性地去适应社会的点需求,有目标性地去谋求学生的个发展。所以,专科教育要“专而精”,不能让学生只懂皮毛,不知精髓。
2 提高药学专业综合素质教育
2.1 着重开展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必须着眼于未来,以共创明天的现实为目标,为消灭贫困、消灭偏狭做出服务。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综合素质?第一要广泛地学习人文和专业知识,以渊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可知识并不等于素质,但可通过内练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多从事社会实践调查,多采集成功人士的经验,多动脑筋深入基层了解问题,从每天的一言一行出发,把学习、生活有利地结合起来,提高阅历资源,把良好习气培养出来,提高自身修养魅力。 学习期间不仅要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生活,不断与之交流和碰撞,才能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第二要走出固定的学习模式,多方位掌握人生技能,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平时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思考,体会做人和做事的准则,才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一个高素质的药学工作者,不仅要有过硬的药学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超群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社会精神。所以只有提高专业综合素质和药学服务的水平,药学人员才能提供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医疗综合信息[3],才能满足医疗水平发展的需要。
2.2 做好基层医疗需求的就业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以人为本:不仅要尊重和发展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个性, 以促使其全面和谐发展;而且还要以基层社会需求为目标着重培养实用型人才,解决基层单位的迫切问题,为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为消灭城乡差距,消灭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之分而培养技术骨干。
合理的医学专科院校的人文课程还应把课程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的同时认识和了解所生存的空间,把有限的课程设置跟学生的现实需要联系在一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将就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起来,与国家的新农政策结合起来,与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缺少状况结合起来,把自己所学专业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根据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鼓励他们扎根基层和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更需要有一批具奉献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专业队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让学生通过学习人文课程,让学生确确实实能够成为下得去,用得着的实用性人才[4]。目前基层的需要就是社会发展的目标,所以引导学生走入基层,服务基层是大势发展所趋,是顺应时展的要求。
3 建议
3.1 教育学生改变就业方向
面对日益激烈、残酷的就业竞争,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而基层、民营企业就业岗位虚位以待,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在哪儿?第一是扩招导致毕业生供给量大于社会需求量;第二是大学生就业地点多集中在大中城市,经济不发达地区其实有着广阔的就业场所,因此大学生就业出现地区不均衡,导致这些地区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第三是专业不对口,部分毕业生无法从事喜欢的工作,也可能导致部分毕业生在家待业或者不适应现有工作岗位而导致失业[5]。在现有的民营企业、基层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但目前的毕业学生大都不愿选择这样的单位,致使二者矛盾突出:学生就业困难,单位专业人员稀缺。这就需要国家的就业倾斜政策和当今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才能使社会和谐、均衡地发展。所以我国的专业教育亟待改革,要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放宽就业范围,拓展就业思路,根据市场需求,做好就业奉献准备。学生只有不断拉近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形成就业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良性、密切的互动关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就业难的状况。
《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提出,到2015年在全国卫生队伍中,应有30%以上的人员从事社区卫生工作。按照这个纲要,大学生毕业走向基层是将来就业方向。在当前,也是尽快提高社区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措施。现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毕业都不愿意去基层。因此,现在基层的大学生数微乎其微。因此,提高下基层人员的待遇,是吸引人才去基层的重要措施。也是下基层人员应当得到的待遇。我国一直有政策倾斜的办法。在人才下基层方面,更应当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和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6]。
3.2 教育学生改变就业观念
民营企业和基层医疗有着巨大的就业空间,在校期间要教育毕业生做好充分的就业思想准备,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到公有制单位是就业, 到民营企业、在基层同样是就业。目前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就业环境广阔,就业单位急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这就需要各大学做好学生的就业观念的转变,正确引导毕业生求职择业要与社会接轨, 根据市场的不同需求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要培养学生的艰苦创业精神,降低和调整就业期望值。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端正就业理念, 改变就业心态, 确保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浙江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郑宇民曾经在一次公开会议上说过,“全国4 300万个企业,民营企业占92%以上;全国就业人口7.79亿。国有企业安排就业人口6 300万。91.8%都是民营企业承担的。”民营企业在当今就业问题上承担着主力军,但国企实际上是成为了当今大学生们的就业首选目标,这无疑是整个大环境造成的。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更要求毕业学生求职时要有充当普通劳动者的心态[7]。
基层医疗同样急缺专业技术人才,但在每年的学生求职目标中,几乎没有学生填报这些志愿。即使有填报的学生也会觉得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不得已而去的,其实对于这些专科学生来说,基层需要是最好的选择方向。因为自己的专业层次不是很高,学到的知识不是很精,这就需要一个宽大的环境来弥补自己的不足,需要艰苦的磨砺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所以大学毕业时要做好走向民企、走向基层的思想准备,要有奉献精神,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所以,民企和基层是目前大学生的广阔就业市场,也是学生就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欣.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高等药学教育[j].中国药事,2009,23(11):1141-1153.
[2]胡明,蒋学华,张志荣,等.国外高等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及我国高等药学教育发展及定位探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21):1676-1678.
[3]聂广桥.论医学专科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论坛,2010(9):76-77.
[4]雷英杰,丁玫雷.引导药学专业本科生尽早树立执业药师意识[j].中国执业药师,2010(7):46-48.
[5]孙淑军,傅书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研究[j].药学教育,2010,26(3):60-63.
2016年12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自评距今已过去半年有余,然而查出的问题至今未整改完成,药剂科针对不达标项目进行了逐项分析,原因及后期计划方案如下:
药剂科工作:
一、科室管理及人员资质方面:1)药学部门负责人副高以上职称;2)未配备调剂室负责人;3)药学人员占比不达标,为5.4%(卫技人员186人)。
原因:药学人员招聘需求一连续二年提交人事科,但始终没有符合相应条件的专技人员前来应聘。
计划方案:
1)药学部门负责人目前已提交副高晋升申请,目前已完成了学历、职称和论文数的规定要求;
2)计划下半年继续向人事科申请引进药学人员的报告。
二、药品管理:药品采购有超“一品两规”。
原因:精神科药品品种相对较少,根据医院就诊病人自费、城保、新农合、肇事肇祸等不同的收费情况,结合临床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程度差异等特殊情况,医院经药事委研究讨论通过后,引进了一部分超“一品二规”的药品品规。
计划方案:经药事委讨论通过品种,临床可以使用。但是等级评审中可能会扣分,因此,计划将该问题提交至下半年的药事会上讨论,研究解决方案。
三、临床药师制度:符合资质的临床药师数不达标,现有1人。
原因:上半年经药事会讨论,已通过派遣一名药师参加“上海市临床药学资质培训班”进行临床药师的培养,但是由于有药师病假或产假,造成药剂科人员严重紧缺,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不得已放弃了今年的临床药师培训。
计划方案:下半年分包机将到位,药事会已批准药剂科明年继续选送药师参加临床药师培训。
医学装备工作:
一、医学装备管理组织和制度:未设设备专职管理部门及专职管理人员
原因:由于医院缺乏医学装备专业技术人员,医院未成立专职管理部门,因此该项工作的档案管理、维护保养、报废、医疗器械管理等工作内容由药剂科兼任,另外医疗设备的采购、计量管理等由其他科室分管,造成医学装备的各项工作很难统一管理,加上隔行如隔山,很多工作无法真正做到规范、科学管理。
计划方案:继续向院部提出修整完善医学装备管理部门,争取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模式,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向三级精神专科医院的目标更进一步。
二、医疗设备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和操作规范:医学装备管理部门未向临床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
原因:为临床提供技术支持与咨询服务需要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人员来实施,而本中心没有该类人员,其他人员不能也无法开展该项服务。
1.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1.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1.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1.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1.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2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2.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2.3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革
1第一阶段TCEM
医学教育的第三阶段在法语中叫做LeTroi⁃sièmeCycledesÉtudesMédicales,简称TCEM。在第三阶段的医学教育中,医学生实际上是已经具有执业医师执照、有处方权的医生,并全日制在医院从事住院医生的工作。他们通常在更高年资医生的监护下独立完成诊断、检查、处方、治疗病人的全过程。根据专科的不同,TCEM为期3~5年。全科医学教育的TCEM为3年,目标是培养家庭医生,除了在医院各科室间轮转外,也可以去私人诊所行使家庭医生的职能,并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他专科,如内科、外科等的TCEM通常为期5年,医学生同样在教学医院的相关专科进行轮转,并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TCEM结束时,医学生必须通过医学博士论文答辩,从而正式获得国家医学博士学位,为其医学教育过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法国医学教育特点分析
2.1国家统筹计划
法国医学教育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这个计划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卫生部根据当年全国对医生的需要,决定全国医学院的招生数量,即能够通过PAES学年的考试进入P2的医学生数量。这一计划保证了通过数年艰苦学习的医学生成为医生以后,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有保障的收入;同时也决定了医学教育是一个淘汰率很高、竞争很激烈的学科。第二,根据DCEM4的医学生人数和全国各地区对不同专科医生的需求情况,制定当年进入TCEM的不同专科人数。这一计划使得各地区各专科的执业医生人数相对平衡;且医学生想要选到心仪的专科就必须要考到好的名次,保证了医学教育的高竞争力。
2.2重视临床实践
通过本文对法国医学教育的介绍,不难看出在法国医学教育中,临床实践所占的比重非常大。从P2学年前的4周护理实习开始,P2、D1学年有1周1~2次的床边教学及暑期的2个月实习,D2、D3、D4学年的每天早上都在医院实习,直至最后TCEM阶段的全日制医院工作。所以法国的医学生接触临床时间非常早,且直接接触临床的时间随着年级增加不断增长。这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提高了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医学思维模式,增进临床技能的掌握。
2.3理论课程综合性强
在法国的3阶段医学教育设置中,第一阶段以理论授课为主,第二阶段中理论课程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观察这两个阶段的理论课程表不难发现,所有的核心课程都是综合性的课程,以第一阶段的课程单元(UE)、第二阶段的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的方式表现出来。在P2和D1这两个学年中,课程单元作为核心课程在4个学期中教授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和诊断学,并根据人体解剖结构将这4个学科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分别以胸部、腹部、头颈部和四肢的形式进行讲授。在D2至D4的3个学年中,核心课程包括跨学科单元和系统课程这两种。这种综合课程的呈现方式更形象易懂,方便学生集中理解记忆,并提高学习效率。但是这种课程方式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需要4个学科的教师密切配合,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
2.4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
法国的高等教育都是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但是没有专门教材,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医学生上课的时候必须认真听讲,详细记录笔记,以供课后复习。授课教师一般会根据自己的授课内容,给出自编讲义或大纲,附上参考书目,由学生课后自行查阅。由于理论授课时间有限,很多内容只进行提纲挈领的介绍,学生在课后自己钻研参考书是十分必要的。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关课程论文的撰写,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参考大量医学书籍。此外拓展课程中的医学论文分析、还有医院定期举行的病例讨论,都可以培养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独立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医生,即使从学校毕业后也必须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因此法国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为执业后的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5重视全科医生的培养
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方便、经济、有效、全面的医疗服务,并避免过度医疗,法国非常注重全科医生的培养,并立法规定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每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学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第三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中。以2011年国家提供的7692个执业医师职位为例,其中的3930个职位是留给全科医生的,其他的10个专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共3762个职位。在全科医学的第三阶段教育中,医学生被要求在教学医院的各专科进行轮转以掌握各系统疾病包括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此外还必须到家庭医生诊所进行6个月的学习。选择了全科医学的学生在完成第三阶段的学习后会成为全科医生即家庭医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或与他人合办诊所。家庭医生是医疗服务中相对基础的一部分,直接面对普通患者并提供卫生保健服务,并将需要专科治疗的病人分诊到不同专科进行后续医疗服务。
2.6不断改革中的法国医学教育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生命科学的研究发展和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法国的医学教育也在与时俱进,教育体制包括考核方式都在不断进行改革。近期的重要改革分别出现在2004年和2011年。在2004年以前,选择全科医学的医学生在第二阶段即DCEM4学年后,不用参加考试,直接成为住院医生,经过2年半的TCEM阶段培训后进行医学博士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即可成为全科医生。自2004年起,所有医学生都必须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考试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考试排名决定是否选择全科专业;且全科专业的TCEM阶段延长到了3年;此举是为了促进全科医学的发展,提高家庭医生的职业素养。2010年的医学教育改革设置了“健康教育第一年(PAES)”,这个改革合并了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和助产科学的第一年基础教育,使得医学生的基础课程又增加了药学等相关专业的知识。通过以上的两个实例不难看出,法国的医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剧烈变更,而是比较频繁的小的改版,相对灵活且易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3对我国医学教育制度的思考和启示
在对于医学生的选择上,法国与我国类似,高中毕业生可以直接进入医学院校。因此相比美国等国家的仅仅允许大学毕业生(具有学士学位)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制度来讲,更适合作为参考对象。了解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后,结合我国医学教育的现状,会产生一些思考和启示。我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一直延续建国以来制定的模式,没有经历过大型的变革,虽然比较贴近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的特点,但是在某些层面确实与现代的医疗环境不相适应。如果能从法国的医学教育制度中吸取一些经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作用应该会比较可观。
3.1医学课程改革
法国的高等教育一贯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其中的核心课程以课程单元和跨学科课程的形态为主,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科书,所以一门核心课程的学习需要查阅不同的理论书籍,并综合阅读才能全面掌握。此外,在拓展课程当中的医学文献分析等科目的设置,一方面培养了医学生阅读和写作医学论文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我国,为了更好地适应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式和临床医疗的现状,目前许多医学院校正在进行不同规模的课程改革,其中以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为主流思想。PBL教学的形式是将一个复杂、有意义的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讨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和掌握隐含于问题背后的医学知识。这种形式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主动进行知识整合并鼓励批判性思维。以江汉大学医学院为例,经过这样的课程改革后,PBL内容占到学生总课时数的20%左右。虽然这样的课程设置方式还在试验探索阶段,但是从短期效果来看,已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3.2医学教育模式改革
法国医学教育中注重临床实践的理念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以我国目前比较主流的5年制医学教育为例,前两年半学生在基础医学院进行理论学习,除了某些条件比较理想的学校设有临床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模拟实践以外,大多数的时间学生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医疗实践。在后两年半中,医学生有1年的时间学习临床理论课程,1年的时间进行临床实习。所以在5年的学习过程中,中国医学生仅有1年时间来真正接触临床。反观法国医学的教育模式,在第五年(DCEM3)结束时的医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护理实习、一次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和连续两年的半日制实习(包括值班),对于临床医疗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且他们作为医学生的临床培训还远没有结束。而且这种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加直观、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也更有效率。如果能够借鉴这样的教学模式,应该可以增强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效率,提高毕业生的专业素养。
3.3住院医生培训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332-01
【关键词】发展,思路,中医科,医院,综合,浅谈,
若说国家法规政策起到宏观调控作用,那么医院的重视支持就发挥微观实施功能,不可或缺,不仅要从政策上支持,更重要的是从人力、物力上支持,一般综合性医院的领导大都是学西医的,对中医不甚了解,对其发展特点不熟悉,故中医药工作者首先要让其了解中医,看到中医药的优势,熟悉中医发展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大的支持,制定有中医特色建设管理办法,医院每年有中医药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以促进和保障中医药特色建设的快速发展,加强专科建设,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自2005年以来,本院领导对中医科发展给予了足够重视,从人才引进、设备购入、科室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财力,制订了中医科发展规划,并已实施,目前从单一中医科已发展为拥有中医老年病科、中医风湿免疫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软伤科,编制床位100张的中医分院,极大的提升了综合医院中医的学术地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发挥优势体现特色是核心
综合医院大都科室建设齐全,中医好像就在夹缝中生存。为了生存,什么病种都收治,一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或是遭到其他科室的冷眼相对、冷嘲热讽,或是遭到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抱怨,所以中医药工作者要发挥中医的优势特点,才能立足,才能发展,比如在慢性疾病的治疗上,中医优势明显;在多数疼痛性疾病上,中医可立竿见影;在老年性疾病中,中医效果显著。诸如此类,中医的特点突出,发挥优势,疗效显著,才能不断壮大。本科就在这样的发展理念下,把体现特色放在首位,故成立中医老年病科、中医风湿免疫科、中医软伤科、中医皮肤病科。在挖掘和继承传统中医药诊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通过学术、技术、理论创新,积极开展对中医药临床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学术理论研究,使专科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
4 注重人才持续发展是关键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的立足之本,兴业之源,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的人才、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无疑是一个行业兴盛的最重要的资本。首先要培养和造就中医药学术带头人和骨干人才,一个学科的发展,学科带头人至关重要,不仅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有全局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特点,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的发展树立了坚定的信心,并全心的投入到事业的发展中去,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其次要加强青年人的培养,态度决定一切,让其树立信心,决心致力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使其热爱本职工作,加强中医经典的学习、临证技能以及现代化医学知识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再者加强科室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年轻人不断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使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利用综合医院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人才,及雄厚的设备优势,发挥中医特色,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拓宽中医诊治领域,积极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承办各类学术活动,扩大中医学在医院和社会上的影响力,提升中医在综合医院的学术地位。2005年以来,本科共开展新技术、新项2项,撰写学术论文近20篇,举办I类继续教育项目1项,Ⅱ类1项。
实践证明,在综合医院中医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医护人员努力,就可以在综合医院的特殊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为中医学的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563100 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自学考试时间
辽宁丹东2020年上半年理论课考试时间为4月11日星期六、12日星期日(上午9:00-11:30;下午14:30-17:00),各专业考试课程和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四、五)。2020年上半年实践环节考核和论文答辩的时间由各主考学校确定,各专业实践环节考核课程及时间安排详见(附表六、七)。
停考专业和遗留问题处理
(一)停考专业
1.能源管理(专科和独立本科段)专业自2017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0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2.会计、会计(会计电算化方向)、护理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航海技术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方向)、法律、日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加工方向)、焊接、视觉传达设计、广告、环境艺术设计、饭店管理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14个专科专业和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应用本科)、数控技术(应用本科)、园林(应用本科)、计算机器件及设备(应用本科)、英语、物流管理、日语、石油工程、机电一体化工程、采矿工程、珠宝及材料工艺学、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学、旅游管理、工业工程和新闻学等1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上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上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3.艺术设计(人物形象设计方向)1个专科专业和服装设计与工程(应用本科)、营养、食品与健康、应用化学、机电设备与管理(矿山方向)、电子信息工程和教育技术等6个本科专业自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名,2021年下半年起不再安排课程考试。
以上停止接纳新生报名的39个专业的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不进行调整,仍按照原专业名称和专业代码报名考试及办理转考、免考和毕业,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二)停考专业遗留问题处理
停考专业停止安排课程考试后,该专业的考生可按下述办法选择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1、停考专业中未合格的课程,可选择其它专业中名称和课程代码相同的课程进行考试。
2、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下(含二门)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自主选择自学考试其它原则上相近专业的相关课程参加考试,取得原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门数和学分即可按原专业申请毕业,最后办理毕业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
3、停考专业中,尚有二门以上理论课没有合格成绩不能毕业的,可按自学考试相关规定转入其它专业参加考试,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合格成绩后,按照转入专业申请毕业。
开考专业
专科专业:汉语言文学、英语、连锁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文秘、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
专升本专业:汉语言文学、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物医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视觉传达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动画、土木工程、护理学、药学、中药学、眼视光学、公安管理学、社会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管理、汽车服务工程、学前教育、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小学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会计学、工商管理、工程管理、法学和物联网工程等36个专业。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精神,我省制定了《2018年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从2018年下半年起,开考的专业全部调整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已下简称《专业清单》)内专业,原开考专业不在《专业清单》内的,专业调整后全部取消,并停止接纳新生报考,2021年下半年起停止颁发毕业证书。专业调整对照情况详见(附表一、二、三)。专业调整后,原本科专业“第二学历”专业计划文件已不适用,2018年下半年起停止接纳新生报考“第二学历”,不再按照“第二学历”专业计划给新生办理课程免考。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学、会计学(AB计划)和工商管理(AB计划)等九个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计划中增加公共政治课“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2019年下半年起报考该九个专业的新生,须考“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符合《辽宁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认定和课程免考实施细则》(辽招考委字〔2009〕21号)要求的考生,可以申请课程免考。
附表四: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开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附表五:辽宁省自学考试2020年4月考试课程安排表(停考专业)(点击链接查看)
1 改革背景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模式顺应了社会对高层次临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有利于扭转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不足,实际临床工作能力与取得的学位不相称的局面,但由于临床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试行时间较短,尚不能很好地解决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的问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1)传统观念有待转变。由于受到医学科学学位传统培养模式的影响,许多导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往往对学生临床轮训时间过长,学位论文要求相对偏低表示不理解,担心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培养过程往往为了追求毕业论文的科研份量,从临床轮训时间中抽出过多时间去做实验、准备论文,直接影响了临床型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造成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两不精的局面。
(2) 学位课程设置没有很好地突出临床能力培养的特点。目前为研究生开设的学位课程较适合于科研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临床型研究生培养需要所开设的临床基础课和临床技能课,不利于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3) 研究生临床水平参差不齐,给临床带教工作带来难度。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学校,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各有不同,因此,对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如果按统一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达不到个性化培养的目的,也会给科室临床带教带来困难。
(4)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尚未成熟。医学临床学位的核心是临床能力的培养,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是衡量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评价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尚未形成一套完整、客观公正的评价方法。
以上是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实施相应改革势在必行。
2 改革实践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进行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培养方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培养方式、课程学习要求、学位论文标准等内容。为了规范研究生的培养行为,我院在制定出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2.1增设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我院压缩了原来的4门研究生学位课程(政治、外语、DME、医学统计学)的学习,把原来1个学期完成的课程,压缩到10周内完成,腾出的时间增设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目的是在研究生进入临床之前对其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全面地训练,为进入临床作准备。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内容包括:基础教育、护理技能训练、医技技能训练、药学技能训练、中医传统技能训练、基本诊疗技能训练、术科诊疗技能训练等7个方面,时间安排在第11周。上课形式主要是课堂讲授、多媒体示教以及分批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的开设填补了目前研究生临床学位课程的空白,为临床型研究生进入轮训以及专科培养做好准备。
2.2实施个性化培养
针对临床专业研究生入学前临床水平参差不齐这一特点,我院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轮训计划作了相应的调整,使临床型研究生的培养更切合实际。
(1) 入学前曾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并已取得〈〈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方法》中第一或第二阶段培训证书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教研室审核后、可直接进入专科培养。
(2) 应届或入学前未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的研究生,经二级学科临床培养、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专科培养。
(3) 进入专科培养并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研究生,经导师同意、科室考核、医教部批准后,可以参加一线独立值班。
2.3增设临床前期训练的内容
临床轮训是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生临床诊疗思维和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临床前期训练的目的是让研究生早曰了解医院运作模式、医院文化氛围、以及本专科诊疗常规,为进入科室轮训和专科培养做前期准备。
2.4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毕业论文标准针对许多导师对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标准不明确的情况,我们在做好宣传和解释工
作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确定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和形式:①利用现有临床资料分析总结;②设计新的研究课题,收集临床资料,并作分析总结。③临床个案总结。论文标准的调整,减轻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负担,从而可以专心进行临床轮训和专科培养。
2.5加强临床能力考核
临床能力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任务,也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了切实提高我院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我院加强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的力度。
(1) 在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中突出临床操作能力的考核,考核采用“必考+选考”方式进行,必考项目(占总分70%)共15个项目,内容包括:医德医风、病历书写和医疗法规、传染病防治、临床检验项目、无菌操作、X光教学读片、中药临床应用、西药临床应用、针灸基本技能、问诊、专科体格检査、常用诊疗技术、心肺复苏术和临床医技学等内容,考核分理论和和实践两部分,分别占40%和60%。
选考项目(占总分的30%),共8个项目,研究生可根据专业方向的培养需要,在8个选考项目中任选4项,任选项目的考核以实践操作为主。取各项操作的平均分为选考项目的总分。
(2) 加强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出科考核。出科考核是临床型研究生在各科室轮科质量的保证,只有严把各科室的临床质量,才能提高整个临床轮训的质量。因此,我院制订了〈〈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训出科考核规范》,在原来出科考核的基础上,重新明确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出科考核的内容和方法,严格把好各科出口。出科考核由3部分组成:平时情况(根据〈〈临床轮训考核表》的内容进行考察)、现场考核(临床技能、理论知识、病历检査等)及医德评价,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形式,合格者方可出科。
(3) 提高毕业前临床考核标准。 毕业前临床考核是衡量研究生临床诊疗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方法,也是衡量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为了客观反映我院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培养情况,我院建立了临床医学专家库,按专业不同随机抽取成立各个考核小组,并且聘请校外、院外专家参加研究生毕业前临床考核,考核以国家中管局颁发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医部分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西医部分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为标准,重点在于考核研究生是否掌握规范的临床操作、是否具备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的能力。
3 改革成效
主要以座谈和问卷调査的方法考察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向实施改革的2004级临床型研究生80名同学下发问卷,回收71份,有效问卷68份,调査结果如下??
(1)对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开课情况看法,见表1。
从以上调査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赞同增设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并且有98.48%的学生认为开设该门课程是有必要的;89.39%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收获较大;学生对讲课内容、讲课质量、考试方式的设计也比较满意,有92.42%的学生认为课程对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有帮助;80.30%的学生认为课程对强化诊疗思维和临床操作能力有帮助;有78.79%的学生认为课程对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帮助。
(2)对临床前期训练的看法,见表2。
从以上调査显示?学生对开展“临床前期训练表示充分肯定。有98.48%的学生认为“临床前期训练”对熟悉诊疗常规是有帮助的;有90.91%的学生认为“临床前期训练”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磨合期;有78.79%认为“临床前期训练”增强了进入正式临床轮训的信心;有81.82%的学生认为“临床前期训练”有助于及早了解自身专业特点;认为“临床前期训练”有助于熟悉临床的运作规律的学生有84.85%。
(3) 学生对根据术科、非术科的特点安排轮训计划的看法。认为合理的有86.39%,认为不合理的有12.12%。
(4) 对整个改革方案的看法,见表3。
学生对整个改革方案持肯定的态度。有60.61%的学生认为改革方案要比传统的培养方案好;有74.24%的学生认为改革方案对临床型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有好处;有72.73%的学生认为改革方案强化了临床能力的培养,对促进临床研究生培养质量很有帮助;54.55%的学生认为改革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有利于査漏补缺,掌握各科常用操作技能;有78.79%的学生认为该改革方案是可行和值得推广的。
以上调査结果显示,改革方案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认可,表现在更加符合临床专业学位培养的目标,突出了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技能的培养,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考试方式、轮训安排各环节都体现了以上特点,切实地提高了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同时改革方案突出了研究生培养的个性化特点,有利于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整个培养方案改革中,我们一方面坚持质量第一的宗旨,另一方面突出了学生个性培养的特点。根据术科和非术科以及入学前的知识结构的个别差异,安排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轮训工作,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赞同。
另外,改革方案实施过程还注意了对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培养。医德医风是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基本的思想素质,本方案通过增设医德医风以及医院文化教育,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形成,为研究生尽快地融入医院文化作了充分准备。
4改革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1) 学位课程时间的调整。改革方案中,学位课程在时间上作了适当的调整,但从调査的结果来看,学生对目前学位课程安排的时间感到过紧,学习压力较大。根据以上情况,我院将争取学校研究生处的支持,进一步压缩原来4门研究生课程的学时,把临床医技与技能训练课往前移,让学生有消化知识的时间。
(2)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的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导师的配合程度,高水平的导师队伍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从各方面提高导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证。我们将在推行本方案的同时,加强导师培训,以达到统一认识的目的。
关键词:中药学;创新能力;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53-02
高等院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国家未来创新型人才的直接来源,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我校在2013年修订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以“创新型、实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并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途径。现结合湖湘中医药文化特色、中药学专业特色,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我校中药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人才培养途径。
一、政策保障
学校已制定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校行教字[2015]号)”、“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本专科毕业论文管理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室管理k法(试行)”、“湖南中医药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选派办法”等制度,为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措施。
二、中医药理论思维的培养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大中药学本科专业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等核心课程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比例。据统计,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开出比例已达到96%,并有63%核心课程已开设创新性实验。学校在系统开设中药学相关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和《湖湘中医药文化》等特色课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中医药理论思维。
三、加强实验技能培养,牢固专业知识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重视中药学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符合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毕业生。
学校有效利用药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作为开放性平台,制定相关开放制度和助研计划,鼓励学生参与实验中心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和课题,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
学校模拟药厂、药房和药检所,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实践平台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真实体验药品生产、临床用药和药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中药生产、药学服务和中药质量评价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我校松霖药用植物园实行中药专业班级负责制,每班负责一块地,进行种植、田间养护等。这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将理论联系实际,牢固专业知识,并调动了他们在药用植物种植和开发方面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借助中药标本馆,老师实物指导,增强学生辨别中药真伪的能力,并使他们学会应用发展思维观辨别现代的野生物种和人工种植品。
学校建立衡山药用植物实践和浏阳大围山道地药材两个大型野外见习基地。通过野外见习,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在野外艰苦环境中培养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和勇于实践的优良作风。
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我校成立了中药技能大学生创新性训练中心,中心制定完善的开放制度,为参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大学生创新性项目,各类竞赛训练以及自行选题的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和科研条件。由专业老师专项负责,通过具体的项目和课题,学生参与其中,从选题立项―收集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实施―总结,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
2.实施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我校实施了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制度,即本专业学生从大二开始与专业老师结对指导,课余时间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通过专业老师对基本实验技能,安全意识,实验方案设计等方面的系统指导,系统地培养了学生科研和创新能力。近五年来,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有近30余人获得湖南省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研究性科研项目的资助,完成科学实验研究,并50余篇。
3.利用科研平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我校已有湖湘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中药超微技术工程中心、省级中药不良成分快速检测及脱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配方颗粒工程研究中心等国级、省级中医药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平台和科研中心。科研平台的建设在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现已经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地。科研平台通过“一对一”指导、产学研结合、组会汇报讨论等形式,系统指导学生科研思维、动手能力、团队意识,并及时掌握国内外学术动态。以湖南省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中心每年通过中药学本科生导师制、本科毕业生实习指导、兴趣小组专业指导等途径,指导学生共计40人。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平台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每一个同学的特点,确定研究课题,并制定实施方案,从文献查阅、技能培养、实验方案设计、论文书写等方面进行系统指导,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学习,并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提升科研素质。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传统中药应用技术传承活动。中药学专业学生已参与的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康缘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2015中医药社杯中药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岐黄杯”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万众一网通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湖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天堰挑战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长沙市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湖南中医药大学大学生中医药创新论坛、创新学术论文大赛、大学生开放性实验设计、杏林讲坛、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药学院药师精英赛、暑期“三下乡”、中药综合知识挑战赛、百草课堂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提升了专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5.校内外名师名家为学生讲座。学校开设杏林讲坛、百草讲堂等讲座,并聘请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本专业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开展学术讲座,使本专业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前沿动态;同时,本专业聘请了九芝堂药业、紫光古汉、千金药业、汉森药业、方盛制药等中药企业的知名校友和创新创业成功者来校开展讲座;与韩国圆光大学和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建立本科学生学习交流项目,已有10名学生获批至美国密西西比大学、韩国圆光大学进行长短期研习交流,为我校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国际化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五、存在的不足
在学校政策保障下,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中药学本科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F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如:(1)本科毕业实习指导中,学生实习期短,部分实习生涉及找工作、考研等事务,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常出现学生专注力差、实验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不系统等问题;(2)部分带教老师是年轻的专业老师,主要从事教学,无科研课题和实验平台,无法真正指导学生;(3)药学基础教学实验中心、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和科研平台培养学生多为短暂的,缺乏长效机制;(4)部分专业老师专业指导能力欠缺;等等。因此,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学校还需从学生管理、指导老师遴选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的完善和实施。
Study on Cultivating Ways of Innovative Ability for Undergradua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 Juan,LI Shun-xiang,XU Bo,QIN Li,ZHAO Xiao-fang
(College of Pharmacy,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
1 背景研究
络病学说理论是吴以岭院士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挖掘、整理,并不断的进行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研究,从而推动建立了络病学,2004年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鉴定,初步建立“络病证治”体系,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2],至今指导基础与临床研究10余年,2005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国际络病学大会”,至2013年已召开了9届国际大会,通报了多年来获得国家973、863等重大科研成果,以及世界各络病分会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络病指导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即中医中风病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进展[3]。
络病理论认为:中风病络病理论最早源于《金匮要略》,认为中风病机理为“络脉空虚”、病位“邪在于络”、症状“肌肤不仁”,总之阐述了络脉血气不足,招致邪气乘虚而入而至肌肤不仁的中风病机理;《临证指南医案》所论中风病机有二:①正虚邪中、络脉气虚血瘀痰阻;②内风袭络;络病理论认为中风病最终为脑络损伤,如肝风犯脑、痰瘀阻络、毒损脑络、久病入络等;治疗大法为通络法,具体有祛风、活血化瘀、虫蚁搜剔、滋补通络法[4],药物有搜风通络、化瘀通络、解毒降浊、益气化瘀通络;芎蚓中风颗粒、茱杞偏瘫颗粒的研制及通心络胶囊的应用,正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的具体体现。
2 理论引进
学科带头人参加第4~10届国际络病学术大会获得络病理论指导诊断治疗中风病的新技术成果[5],到广州、深圳、南京、郑州、北京等地多家医院考察,证实络病理论指导血管性病变的临床研究取得循证医学证据,此类临床及基础研究方兴未艾,指导临床治疗以通络为主且疗效显著,笔者参加了天津中医药学会首届络病专业委员会,2013年主持天津市中医重点脑病专科的建设,中风病为优势病种,采用络病理论指导中风病的诊疗方案研究,在风火上扰、痰瘀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证型中应用通络药物和非药物通络方法治疗中风病。
3 临床应用
络病理论指导阐明中风病机理及病位,确定通络治疗大法,研制应用通络药物如芎蚓中风颗粒、茱杞偏瘫颗粒及通心络胶囊治疗中风病中经络,主要应用发病恢复期、后遗症期;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由本院脑病专科进行了临床观察,共观察住院病例471例,其中治疗组250例,基础治疗对照组221例,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临床验证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愈显率28.0%,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愈显率23.0%,总有效率78.5%,两组比较P
笔者采用络病理论指导中风病临床的诊治,研制出脑病专科中风病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以络虚邪入,脑络损伤为病机病位,通络大发贯穿各辨证分型,尤其在恢复期、后遗症期证属肝肾阴虚、阴虚风动、气虚血瘀的应用芎蚓中风颗粒、茱杞偏瘫颗粒治疗,伴发胸痹(冠心病)气滞血瘀、脉络不通的中风患者配合口服通心络胶囊,临床取得显著疗效,查新(编号12010413432)报告显示芎蚓中风颗粒、茱杞偏瘫颗粒中以地龙、山茱萸、枸杞等为君药制作颗粒制剂未有报道,起到了滋阴通络、活血通络作用。
中风病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已经熟练应用于临床3年余,络病理论指导下关于中风病的机理病位、辨证分型、治疗大法、辨证施治得到熟练应用,并实施临床路径2种。
脑病科获得2013天津市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中风病是优势病种之一,络病理论是指导中风病诊疗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经过引进消化并形成本科独特的特色理论及疗法,现已形成学科带头人关于中风及痴呆病的学术思想[6],正在进行传承推广。
4 确定课题的研究指导思想
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医疗活动本身关系人民的健康与生命的质量,作为医务工作者,适应现代医疗特点,解除患者痛苦,增强患者康复的乐观精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和谐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研究指导思想和最终目的是改中风病患者语言、吞咽、肢体功能,提高康复率,减少致残率,理论在实践中体现印证,形成独特的特色理论疗法,使之造福于民。
4.1确定研究的步骤[7] ①理论学习提高,课题分工及确定研究诊疗方案;②培训参加研究的医师,布置研究任务;③查询相关的理论资料和进行现状调查;④进行临床实践,做好患者相关资料和临床疗效登记;⑤总结资料和数据,做好统计工作;⑥出成果。
4.2研究方法[8] ①文献综述法:查阅资料了解络病理论文献,总结研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依据;②参加学术培训法:参加络病学大会,参加脑病协作组活动,进行研究调查,吸收民间成熟的应用经验;③实践研究法:引进络病理论并发挥在中风病诊疗中的指导,进行理论归纳总结,开展临床应用和疗效观察。
4.3研究内容 ①络病理论在中风病中的机理、病位、辩证、治法用药的研究;②脑病科中风病中经络(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方案研究[9];③通络药物归纳;④创新制剂芎蚓中风颗粒、茱杞偏瘫颗粒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观察。
4.4研究成果 ①根据疗效观察总结,探讨本课题的研究结果;②围绕课题中心发表杂志论文;③获得资助资金,进行通络方药的临床观察;④观察结果。
总之,经过三余年的临床应用及观察,课题组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络病理论指导的通络法治疗中风病的适应症,在治疗中风病中经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不足之处为未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得到询证医学证据,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根据此项技术能够广泛指导诊治中风病,计划在下一研究周期将按照络病理论证治规律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6-64.
[2]吴以岭.络病理论科学求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吴以岭,贾振华.中医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的思路探索[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7:748-752.
[4]吴以岭.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8-82.
[5]吴以岭.络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5)[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0.
[6]毕业东,肖玉枝.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M]//中国中医名医名科名院品牌博览(下),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85-87.
[7]毕业东.临床医学科研的意义与设计[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9):110-112.
[关键词] 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R197.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a)-162-02
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医药学科建设在综合医院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发挥中医药传统优势,创新特色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大力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新的课题。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学科建设,以“创、促、培、合”的工作思路,引领中医药工作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医院先后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如下:
1 创新管理模式,加大学科建设支撑力度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科学与文化瑰宝,历来受到党和国家、军队的高度重视[1]。尤其是总后卫生部《关于加强军队中医药工作的意见》下发后,医院党委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从战略高度规划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将其作为医院优先发展的十大学科群之一。为推动中医药学科建设需要,医院创新性地成立“三级中医药学科推动模式”,即院有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任组长,机关职能科室、中医药科室负责同志及部分技术三级以上专家为成员,对中医药工作的方向、政策和重点进行决策、指导;机关有中医药工作办公室,由医务部副主任牵头,组织全院27个科室的业务骨干作为成员参加,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具体落实中医药工作的开展情况,加强技术协作,共同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各科室均有中医药工作联络员,由住院总医师担任,负责中医药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科学研究、预防保健等工作的落实。为了促进中医药学科快速发展,医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提出了“打破均衡,有主有次,优质优先”的建设方针,从资金、人才、床位、设备设施等方面给予大量投入,中医药优势学科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十一五”以来,通过加大投入,医院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科展开床位将达到60张,中西医结合床位、康复床位达到120张,中药自制制剂160余种,特色诊疗项目26项,医疗用房面积上万平方米,拥有双管氦氖激光治疗机、三维立体牵引床、磁疗机、骨质疏松治疗系统等一大批高新诊疗设备,良好的支撑条件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2 促进特色形成,强化学科建设主攻方向
学科特色是学科建设的生命,学科方向是学科发展的灵魂[2]。在综合医院发展中医药学科,尤其要注重特色形成和方向明确,以规避院内无序竞争,引导患者向中医药临床学科合理分流,保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坚持走品牌道路,在继承中医药传统医学固有优势的基础上,善于总结,勇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效果,按照“疗效就是优势,疗效就是特色”的原则,逐步形成中医药的五大学科特色: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肾病治疗、肿瘤防治、训练伤防治。目前,开展的主要特色项目有益气活血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痰软坚散治疗恶性肿瘤,清肠扶脾法治疗结肠炎,清热化湿凉血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伤,清利化瘀健脾益肾治疗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均形成品牌优势。另外,根据军队医院服务宗旨要求,我们结合部队训练特点和任务需求,把训练伤防治及战创伤救治作为重点,加强了针药结合和补肾通络治疗股骨头坏死及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研究。同时在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专方专药研究、面神经麻痹,中医对亚健康保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近年来,医院先后开展和完成各级各类中医药科研课题16项,其中国家课题2项,全军课题6项,军区课题8项;在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篇,主编专著11部,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7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3 培育“四有”人才,打造学科建设学术梯队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是关键[3]。医院针对中医人才培养周期长、综合素质要求高、科班与师承教育相结合等特点,医院注重中西医结合复合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为学科建设打造人才团队。一是积极培育“四有”人才。采取传统理论、临床技能、科研技能、人文素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西学中”、“中学西”途径,争取人人达到“有精深理论,有精湛技术,有科研思路,有文化内涵”,使人才队伍更加贴近学科建设需要。在培养方式上,临床技能主要采取住院轮转、专科定科、专业分组三个步骤,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技能主要利用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培养科研思维。二是把好学科带头人选拔关。学科建设好坏与快慢,学科带头人领头羊作用发挥如何非常重要。医院采取内举外引、竞争上岗、学术擂台等方式,为中医药学科进行科主任选拔。我院推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给予学科带头人充分的自,由其承担起科室医疗、教学、科研的规划和发展的任务。因此,一个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不仅应具有高超的技术水平,还要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善于发挥全科医务人员的团队作用。三是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作为重点学科有利的临床、科研环境,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技术骨干作为学科接班人的人才储备,选送技术骨干赴国内外进行多形式、多方面的进修学习和交流,促进人才快速成长。目前,医院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主系列技术人员62名,其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的22人,硕士以上学历49名,有军区专业主委1名,省副主委3名,全军援古巴军医专家组组长1名,学术梯队层次良好完备。
4 合成优势资源,形成学科建设强力团队
中医药学科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医院其他学科的帮助与支持,要注重发挥合作机制,优化院内资源配置。为了增强中医药学科的竞争力,有足够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够承担一定级别的科研课题,圆满完成重大科研和创新项目,必须加强团结协作[4]。包括院内技术与科研合作,鼓励中医药学科依托医院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统筹协调医院的人力和物力,开展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业务;也鼓励其他学科依托中医药学科开展临床技术应用,建立优势学科群,系统地整合资源,实现学科的低成本快速发展;也可促进院外多渠道协作,通过技术上的结合,借鉴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促进中医药学科的良性循环与快速发展。如心内科联合中医科研制的中药自制制剂“复方葛根片”(曾用名冠舒片),临床应用已38年,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疗效显著,获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全军肝硬化诊治中心在汉防己甲素、冬虫夏草抗肝纤维化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以汉防己、葛根、丹参等组成的复方汉防己合剂,临床治疗肝硬化疗效确切;参考明朝龚廷贤编著的《寿世保元》中的“无价金丹”古方,在原方基础上加入几味消炎、解痉、镇痛的中药生产出的胃得安片,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疗效显著。军区血液病诊疗中心所开展的“羊藿苷抗放射损伤和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及相关疑难问题的系列研究”先后获军队、省和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和医疗成果奖。在中西医结合外科临床应用方面,中医药治疗费用低,疗效快,广泛应用于各专业,如乳腺外科结合辨证分型,应用乳癖消、逍遥丸、小金丹临床加减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肯定;血管外科根据疾病的分型、分期,加强活血化瘀治疗,应用血塞通、血栓通、丹参注射液等中药制剂,能够起到很好的抗凝、溶栓、祛聚等作用,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近年来,医院作为军区中医药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定期举办“中医暨中西医结合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军内专家授课,提高全院医务人员中医药技术临床应用水平。医院自制的益龄降压流浸膏、温阳通络活窦饮、五参饮、芪菊饮、苦菊液、芪草地黄汤等经验方药,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 几点体会
5.1 理清发展思路是抓好中医药学科建设的前提
中医药学科作为综合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面向临床,面向军地患者,根据部队官兵和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理清明确的发展思路,以重点建设与全面建设相结合、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相结合、人才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为原则,制定符合医院自身实际的学科建设规划,在人员、资金和设备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支持、重点扶持,力争早见成效。
5.2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医药学科发展的根本
人才队伍建设,目的是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着眼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素质好、能力强的学科人才队伍,对中医药学科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人才培养上,要按照中医药学科建设特点,以临床应用为根本,以科技创新为牵引,中西医结合,对现有学科人才优化重组,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在系统教育、培训、培养、选拔的条件下,确保中医药学科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5.3 中西并重资源共享是学科快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综合医院的中医药学科建设,必须树立“中西医并重”的理念,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给予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推动中西医互相学习,互相补充,相互结合。要求中医药相关学科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依托医院的整体实力,对患者人群、先进设备、科技平台等资源实现共享,打破界限,优势互补,交叉共赢,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推动军队综合医院中医药学科品牌和知名度的有力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强.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共同为维护人类健康作出贡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1(27):966-968.
[2]胡捷,彭世喜,郭立新,等.新形势下军队医院中医科建设发展实践[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9):874.
[3]马玉琛.浅议军队医院中医专科建设的原则[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