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时间:2023-01-30 06:20: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室内设计毕业设计总结

第1篇

随着室内装饰行业的迅速发展,室内设计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专业,很多高职院校对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总结了很多的经验,积极探索毕业设计的新思路,严格控制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通过制定具体的文件和措施,规范化管理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与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通病,严重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的时间安排不合理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6学期,这个时间也正好是学生择业的阶段。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大多是速成高考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距离,加上学制短,高职三年制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精力放在了招聘会上,没有更多的时间放在毕业设计上,外出顶岗实习的同学都是在答辩前的1个月左右时间才开始做毕业设计,草草应付,只求通过,这种敷衍的态度,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实现不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生在认识上有偏差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走上社会前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将三年的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很多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缺少认识,为了及格而完成。高职艺术院校的毕业设计通过率是比较高的,一般学生做了毕业设计且答辩情况正常,都让通过,所以给往后的同学一个侥幸的心理,导致他们不重视毕业设计,应付的心理做成的毕业设计质量比较差,不能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缺乏合格的指导教师室内设计是当前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的同学比较多,很多高职院校一个班的学生人数很多,一个指导教师可能要指导30多个学生,指导老师工作量大,周期长,精力很有限,在指导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做的怎么样了,进展到什么程度,能不完成毕业设计,不太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水平、专业兴趣、就业方向等方面,不太在意培养效果等实质内容;答辩小组在最终答辩确定不予通过的学生名单时,都会尊重本班级指导老师的意见,一般情况下指导教师都会因为面子问题,尽量提高班级的答辩通过率,必然会使一部分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的同学混过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提高;部分教师的职称结构、实践经验、教学经验、管理经验有限,很多高职院校对毕业班指导教师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必须是副高职称,必须有丰富的做实际项目的经验,但实际情况中,高学历、高职称和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很多助教和讲师都在指导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选题不规范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要具备一定的先进性、切实可行性,要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体现室内设计专业的特点,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当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很不规范,具体表现在:(1)缺乏可行性。指导教师直接将装饰公司的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课题,项目太大,不太适合做毕业设计。(2)缺乏创新性。一些年轻的指导教师由于经验缺乏,往往参照前几届的选题,很多选题被多届同学选用过,过于陈旧。(3)学生自拟课题过于简单,覆盖的知识面窄,用到的技能不多,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课题范围过大,泛泛而谈,结构松散,如“家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这些选题范围大,反而显得研究内容比较空洞。

(五)缺乏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有具体的实施细则,但在具体执行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实施二级教学管理,系部作为二级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在制定相应的监控制度时,没有学习和研究学院的相关制度,不结合本系的具体情况,很难制定出可操作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制度。学生在校外顶岗实习,特别是在外地的,系部和指导教师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个别同学只在开题时跟老师见过一面,指导老师很难控制着一部分同学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提高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一)规范化管理选题,建立相应的审核制度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装饰设计与施工、装饰工程监理与预决算等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毕业设计的选题要结合培养目标,课题的设置要顾及到专业特点、能力需求、实习岗位需求,难度、分量、综合性要适当,与本科类的毕业设计要有区别。毕业设计选题要规范化管理,选题环节涉及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将科研课题细化、拆分后作为学生的课题;很多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在家装公司兼职,可以选择难易适中、大小合适的实际项目作为备选课题,教师制定课题后,系部要进行审查控制,根据系部的毕业设计题库,进行相似度的检查,将过于陈旧的、缺少创新、脱离专业特点的课题进行调整,再反馈至教师,最后统一将课题发放给学生,经过反复调整,最终确定课题、教师、学生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学生是自拟课题,拟定的课题一定要贴近自己的毕业实习,与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

(二)建立全方位监控制度,加强全程管理,做好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后期管理毕业设计是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要严格做好毕业设计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的监控工作。要加强指导教师的管理,建立具体的考核制度和任务制度,实行责任制,让指导老师参与到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中来,明确毕业设计时间进度要求及前期、中期、后期汇报的时间,有效控制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1)初期检查。在毕业设计初期进行毕业资格审查,对挂科成绩比较多的同学,要劝其推迟答辩;对于已经找到工作准备上班的同学,可由本人提出申请到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但必须是经过指导教师、辅导员、系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家长签字同意后,才可批准在工作单位做毕业设计,并且要提供本人详细的毕业设计计划,实习同学的毕业设计由单位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2)中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分为班级自查、系部检查、学院抽查三步骤。在班级自查这环节中,指导教师检查每个同学的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总结出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建立指导教师团队模式,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指导教师的科研背景、实践能力、教学经验、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采用教师团队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导教师工作量过大的问题。可以聘请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项目经理、能工巧匠进入到教师团队中,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让毕业设计融入到真实的生产环节中,学生结合岗位要求,提前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学习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教师组团时要考虑到其职称结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企业兼职教师可以指导设计投标、施工、材料、造价、施工等相关的内容,校内专任教师侧重毕业设计规范化管理。专兼共同指导过程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不仅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也有利于校内专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增强师资力量。另外,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数要适当,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辅导,保证每个环节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

1 项目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起着建议与协助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总的来说均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基础,以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工作任务为课程资源。教师将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和处理项目中所遇到的困难。共同达成“项目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中的教学设计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室内设计人才,从事设计、制图、业务联络、施工管理等工作。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进校后会从室内设计的基础课程开始学习,他们的学习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室内设计基础课程、制图课程、设计课程、工程管理课程。这几类课程的学习基本集中在前两年,其目的是为顺利完成大三的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奠定基础。三年的课程中以完成全套室内设计项目为总目标进行学习,其中始终贯穿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前两年的课程中,将项目拆分成为若干个子项目,选取相应的典型案例进行实践。大三的实训课程和毕业设计则要求学生能完成整套的室内设计,这是对三年来学习成果的总体体现,使学生其毕业后能顺应市场和社会的需要。

2.1 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

确立与课程内容相符又切实可行的项目作为师生的共同目标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也是成功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以CAD室内装饰制图课程为例,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的室内制图规范和室内设计基础知识后,本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掌握如何运用CAD软件,来表达设计意图,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到设计工作中。因此,在课程开始老师会给学生布置本课程具体的项目任务:根据给出的一套家装原始平面框架图,要求学生进行设计,并完成从平面布置图开始到天棚图、立面图、详图的绘制,最终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规范的室内装饰图纸。

2.2 成立小组,组织分工

在有的课程学习中,可以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根据课程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能力,3~4人为一组,并选定小组负责人。组员间相互协调,辅助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小组项目计划、分配任务,并在计划内逐步完成项目。在学习的同时,可锻炼学生的沟通、组织、团队合作和执行能力。

2.3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项目的组织和实施是决定项目教学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督促学生或者小组负责人逐步按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并且及时恰当地对项目的进程进行指导,以避免错误和困难影响任务的完成。同时小组项目负责人,按照制定好的项目计划有条不紊地组织学员开展项目实践,随时向教师反映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

2.4 项目评估与总结

对项目的完成进行总结,这一阶段可以有几种形式,例如,学生间相互评估、小组间相互评估、教师评估。应以学生和小组间相互评估为主,首先由老师根据本项目教学目的与要求,向学生明确项目具体评估内容以及评估标准。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养成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教师的评估是对学生表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是对学生和小组相互评估的补充,应建立在前两种评估的基础之上,重点在于是否达到项目目标,且应强调学生能力、强调实践过程。

3 项目教学法对室内设计专业的价值

项目教学法不再将教授现成的知识技能作为追求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寻找得出这一结果的途径,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由此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锻炼:项目教学中老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具有90%的积极性,因此,能充分培养学生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项目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学习计划、组织学习行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个体学习向组织学习方式的转变,个人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时属于小组、团队计划和目标的一部分,要依靠组员的共同协作来实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项目教学法存在于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对职业技能的训练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 教学质量 改革

2006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文件,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响应国家号召,适应当前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我院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教育之路。

1.完善课程设置结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保证实践课学时达到要求。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专业特点,我专业总结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课程设置结构,按照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来安排文化基础课程,避免盲目加大文化基础课程的比重,削弱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不要求全面、系统,不同专业以相关职业的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和教学内容。实践课程一方面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突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相结合,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实习、实训教学。

为了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课时安排上要提高实习课时比重,教育部规定职教院校的实习课时与总课时之比不少于40%,而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院校还受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实习课时比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西方发达国家职教成功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德国,其实习课和理论课程模式比例是2∶1,澳大利亚职校实习课在整个教学中也占相当的比重。此外,配备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的特色教材也是达到良好的职教效果尤为重要的条件。目前,我专业主要教材基本符合要求,大都是三年以内出版的优秀的高职高专专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践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45%,实践课程的开出率为100%。

2.建立融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完备专业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学体制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我专业将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验室,校外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装修施工现场两部分。

校内主要加强实验室建设,如:建筑构造实验室、建筑规划实验室、材料与装饰构造实验室、图形处理实验室、空间设计实验室等,这些开放式的实验室是专业训练的基础,潜在地影响学生的技能意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也就是加强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及其具体装饰施工现场的联合,并邀请相关企业单位来校指导,努力促进校企共建、工学结合,形成长期固定的实习场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这方面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成功典范。这种教育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培训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费用由企业和财政共同承担。当然,要形成这样的教育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只要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努力去行,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依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专业积极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等相关单位联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这在培养模式改革中具有根本性和方向性的意义,不仅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而且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共建和谐社会。

同时,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长期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利于企业有效地从学校教育资源中受益,也会鼓励建筑设计和装饰单位与学校的合作。而且,学生的实习和教师的参与,实现了教学、科研、技术和成果的转化,培养了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必备的工程意识和创造能力,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3.注重“双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应突出其操作技能技巧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主动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国际建筑发展的最新动向、材料新工艺、施工新技术,把握设计审美新动态,这就要求把实习教学摆在整个教学的重要位置。而实习教学的全面合理的实施是依靠实习指导教师来实现的,因此,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受传统型教育模式的影响和制约,传统的普教型教师多,技术型动手操作强的教师少,尽快扭转这一局面是高职院校的迫切要求。我专业在这方面的具体措施如下:

(1)全系统一思想,树立“双师型”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重视对现有专业教师的培养,挑选能干的青年教师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培养,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如到建筑设计院或装饰公司挂职锻炼,针对专业的发展进行短期进修,本校专职教师的协帮互助、以老带新,在职研究生的培养等。

(2)引进高职称专业型技术人才,充实专职教师队伍。行业内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企业能工巧匠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后,可以在企业或学校承担学生实习的带教任务。

(3)积极安排外聘兼职教师,让有专业技能有责任心的专家型人才充实到职教行业中来。优化“双师”结构,尤其要加快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如东南大学等名校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资深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教授,设计院和装饰公司的优秀设计师、工程师、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国外如德国的许多职校,兼职与专职教师之比1∶1,有的是1.15∶1。聘请兼职教师不仅可弥补学校专职教师的不足,而且有利于解决专业转换过程中新专业教师短缺的矛盾,既可改善原来的教师的结构,又可提供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信息,使高职院校及时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4.推行“双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

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把学历教育中的专业能力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以及相关行业和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起来。在学历教育的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为学生获得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程度高、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我院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已经成功地开展了“双证”制度,成立了室内装饰技能及中高级CAD绘图员培训基地,学生毕业前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竞争力。

5.良好的管理与考评制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建筑与室内设计专业的实习管理与考评是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校外实习,实习场地分散,实习同学不集中,再加上受企业生产因素的制约,给实习管理和学生成绩的考评带来一定的麻烦。就此问题我专业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和安全教育工作,强调必须严守工作章程,如:带安全帽进入装修工地,服从指导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调度;制订明确的实习内容、要求、目的,控制实习进程,保证实习质量。(2)与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签订协议,落实岗位师徒制,建立实习日志。学生可以组为单位,由组长记录该组同学实习上岗情况,每周定时向指导老师反映实习状况及工程进展情况,指导老师适时解答学生实习中的疑问,并提出新的要求,激励学生的实习。(3)多派实习指导老师定点巡查工区,院系领导应常到工地督查和慰问,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实习热情,又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实习教学向前发展。(4)对学生的实习成绩采取综合评定的办法,即依据实习平时成绩(师傅实习鉴定、学生出勤情况、学生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的记录情况)和实习答辩及技能考核两部分,比例为1∶1,指导老师把师傅对每个同学的实习及答辩等多方面的综合考核成绩,录入学生成绩档案。

另外,毕业设计及考评工作也是专业教学和成绩考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我专业专门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制定毕业设计大纲、内容和要求,尽可能体现多空间、多方案的特点,便于学生选择,拓宽设计思路。同时,安排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使学生实习中的实践经验得到理论的升华和实践的拓展。学生毕业设计的形式分为校内校外两种:校内学生,可采取大题分组解决的灵活方式。如在大型住宅区的建筑设计、娱乐餐饮等多功能的空间设计中,可以把一个大课题设成几个小课题,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协调分组。在设计过程中,教师按时指导,做好学生初期设计的审定稿工作,及时纠正和解答设计中的误区和疑问,使每一个学生都按照毕业设计的要求,高质量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建筑设计或装饰设计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校外学生在毕业实习期间若和建筑设计或装饰公司达成了聘用协议,在实习时就可完全按其公司的实际工作程序进行设计,也可根据公司的实际工程情况决定设计命题。同时采取双层管理,定期到校反映工作状况及工作中的难题,并得到校指导老师的技术支持。院系还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委托公司专家负责管理并指导学生设计,设计结束时返校答辩。答辩阶段,按专业分别建立答辩领导小组,积极策划组织毕业设计展,同时邀请建筑设计和装饰公司的负责人来院参加毕业设计答辩。答辩分为学生的设计陈述、专家和教师审查图纸提问,最后是毕业设计成绩汇总。毕业答辩观摩期间,便于用人单位发现适合自己企业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空间,实现学院的教学与行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接轨。

6.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素质与用人单位对接的首要目标。

职业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第一要求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水准,企业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目标。我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与此同时,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所必备的技术技能,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真正满足社会需求,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2002.

[3]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第4篇

项目教学法是在杜威①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这种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题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方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和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其主要特点有现实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应用能力,又能体现教师的创造性。

二、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的应用

1.提出设计项目阶段

项目(题目)的选定很重要,要切合实际满足专业能力需要和本位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要求。如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对民用住宅类空间设计模块进行设计的时候,可遵循低档次、小户型、经济实用型及客户年龄喜好等的方面进行模拟或实际住宅空间进行设计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不断丰富实践经验。这类空间具有范围大面广的功能特点,毕业后从事专业设计经常会遇到这类型的设计项目。如包职院新校区职工公寓、保利花园、金茂豪庭、恒大华府等中高档住宅小区户型进行调研设计,既可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又使学生接触到真正的设计项目,同时更强化了课程的目的性和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此阶段,将介绍在上述要求前提下的如住宅空间设计的调研、布局设计及组织施工等项目实现的相关步骤内容,对于项目行动顺序等具体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与实践。如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教师(此阶段教师是引导者、监督者或顾问的角色)引导组织学生(此阶段学生是设计师或项目总负责人的角色)与客户洽谈沟通,进行信息需求分析总结,确定设计主题风格是简约时尚型及项目实施的具体合同或协议,以此作为项目提案生成设计项目。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和推荐学生进行高档别墅设计、餐饮空间类、文化类空间及概念类空间项目方案的具体客户需求调研、分析和总结,作为设计项目进行具体的实现。2.制定项目计划阶段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的选题项目,要求到本地区或其他地区现有普通及高档楼盘住宅区和中小型商业店面、餐饮空间收集相关项目资料,并制定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计划。项目计划应具体到什么时间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个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工具耗材等。在此阶段,要充分体现学生的沟通、设计制作及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的作用,可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实施组内讨论和组与组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然后归纳制定项目设计实施计划。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设计项目已确定为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时,此阶段学生就应依据客户需求(设计师或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在教师(引导者及指导者的角色)的引导、监督下,讨论制定出具体的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应加强指导,引导、监督学生一起制定项目计划,同时对相关的设计技能、客户要求及其他等注意事宜进行辅导说明,此阶段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后面项目教学质量,所以应基于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组织,实施宏观计划与微观落实双控。

3.组织项目实施阶段

这是项目教学的关键。学生将在这个环节根据自己的项目计划,努力去实现项目计划目标,很多专业及专业延伸的能力将得到锻炼培养与提高。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必须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皆通,教师既引导者及指导者的角色,又是项目总监的角色。而学生既是设计师的角色,同时也是项目经理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已制定的项目计划有效落实,也才能指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可行的项目具体的实施计划,并赋予有效实施。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学生在已确定项目为保利花园小区某客户的情况下,按照提出的详细可行的设计项目计划实施时,实施中可能会出现如下的问题,遇到材料、造型与施工图纸尺寸结合不到位出错的地方,造成施工实施困难等问题,使得木工无法按照所画图纸进行正确的施工。如安装灯座灯带时预留空隙太小,无法安装的现象,只好从新再开孔制作,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对于这些失误及错误,教师(指导者与项目总监的角色)必须胸中做到有数,这样才能正确合理的指导学生(设计师与项目经理的角色)进行项目的实施,进而做到设计与施工完满结合,如期的完成项目实施。通过这样的项目实施过程,才能保证项目计划的有效成果,才能使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落到实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

4.检验项目结果阶段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教学结果,对于教学本身来说是很关键很重要的。实施项目教学法更是如此。对于项目实施检查要分过程检查和结果检查两个部分。此阶段教师的角色,既是组织指导者,也是监督审批验收方,而学生的角色既是设计师,也是项目经理,也是自检专家。过程检查主要是关于项目调研立项过程、设计过程、项目实施过程等方面的检查。如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某项目设计的目标客户是否明确,设计图纸与实施过程是否统一,出没出现设计与实施以及施工不到位等的问题情况,这些都是过程检查要解决的问题。结果检查主要是指关于有没有实现项目计划的预期目标等方面的检查。如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中,实施某项目设计作品公开观摩和实际施工现场进行实践观察并总结等检查方式。我们既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又让教学结果与检查一目了然,而且结果检查还可以涵盖到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及应用能力。此外,检查的结果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杜绝作弊偷懒等情况出现。整个毕业设计综合训练课程的教学实施将是有目标、有计划、有实施和有检查的良性高效并突出学生职业专业能力的完善循环链,亦使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完善彻底的落到实处,使教与学,学与用真正高效高质结合。

三、项目教学法在毕业设计综合训练中的评价

第5篇

关键词:专题设计;设计思维;创意的延伸;设计流程

0 引言

本课程的主要针对的对象是高职三年级的学生,目前的知识情况是已经学习了前导课程为《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施工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3D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V Ray》等,具备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电脑绘图能力,缺乏的是项目化的实战案例、熟练的技巧、团队协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根据以上情况制定了以下内容。

1 一切从自我认知开始

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最核心课程“专题设计”课总是安排在高职三年级的上半学期,也就是实习期开始之前,主要是进行建筑方案或是室内方案的设计课程。面临着实习期的就业,因此这门课的设计成果可以直接作为实习单位的应聘的主要作品。

借由这个缘由,在第一次的一开始,我没有照本宣科按普通专业课程的流程去走,而是花了半天的时间,和学生们沟通聊天,通过聊的过程,帮助同学们认识专业,认识就业情况,认识自己所处的阶段、环境。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对自己所存在的问题,所需要补充的知识,都有了重新的认识和了解。大部分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于对室内设计的概念只是停留在前导课程为(《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施工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设计―3D MAX》、《计算机辅助设计―V Ray》等,具备了初步的设计能力和电脑绘图能力)所教导的施工图、效果图等图纸的基本表达阶段,对于如何对室内的户型进行整体的宏观的设计的掌控提炼,如何贴近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几方面的技能比较欠缺。

2 专题设计课程存在的意义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设计师的工作,而不是从一而终的作图机器,就好比是真正的设计和街角打印店的区别一样,从本质上不可一概而论。以该目标为前提,我们才设置了这门课程。学生在通过研究该课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温习所学过的专业课程,一边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与效率,一边也巩固了专业的基础知识。

专题设计模拟项目的实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的整合专业知识,培养对项目的综合掌握和完成的能力。在整个课程的进行当中,笔者也不断地根据学生进度来调整教学的内容。希冀在接下来的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表达的意志创意,更好地胜任工作和完成作品。

3 专题设计的灵魂

所有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意,而创意的关键在于设计思维。创意思维是通过目标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统一的概念,来阐述目标的。这个就要求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客为主,自己做课题的主宰,多方面的收集资料,寻找创意概念的元素。在这样的思维方式的引导下,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碰撞出强烈的创作灵感。

专题设计这门综合性的以模拟实施项目为目标的实验性课程,主要培养创意的概念,并体现出整体性的原则。创意的观念提供了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的途径,概念的提取也为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设计道路。

4 专题设计的内容

4.1 项目的选定

有别于其他设计课程的固定项目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设计任务是开放的,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去限定他们的想法和爱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找他们喜欢的创意元素。我以启发鼓励的方式让他们尝试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项目,例如会所、酒吧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第一次比稿的时候就有了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创意层出不穷,新鲜设计元素的大胆展现。

4.2 创意的延伸

当学生完成设计元素的采集,进而确定设计的具体内容后,我通过学生的想象看到了很多设计中精彩细节的表现。设计元素是概念的载体,赋予了设计灵魂,当有了创新创意的概念之后,剩下的就是如何表达设计意图的内容了。专题设计的要求就是要系统、全面、完整的展示图纸的内容,经过专业性的剖析后,最后达到的目的就是成为一个独立的项目担当的设计师。

4.3 设计思维的依据

在整个的设计过程当中,基本上每个细节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为课题的目标服务的,一切都要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方法论可以被当作是互相关联的概念和实施的过程,它是决定创作最终的依据,也是进行独立创作的内在原动力。如果把设计研究比作一个旅程的话,那么在确定目的地后首先要决定以哪种方式到达,才有后续的讨论其他的可能性,因此方法论的决策是决定整个设计研究走向的至关重要的一步。

4.4 设计流程阐述

专题设计的要求是完整不是繁复,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确定一个元素,一个概念,一个草图架构之后还远远不够,要对所创作的空间构成,元素组合,进行提炼再提炼,希望造成的设计结果是简约但同时又赋予生命力的内涵才是我们设计的宗旨所在。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运用小组讨论法,角色带入与反转的教学方法,社会角色带入与角色互换(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来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整个课程中承担的是在旁辅助解决问题的角色)

第一,根据项目任务要求,进行分组讨论,比稿,确定平面方案,确定小组的项目经理人。

第二,由小组的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测量,修改方案细节。

第三,由小组的绘图人员一号根据意向图进行3D效果图制作,绘制各个角度效果图。

第四,教师作为客户端进行效果图审核。

第五,由小组的绘图人员二号进行施工图绘制包括平立面图和节点图。

第六,由小组的施工人员运用模拟现场软件进行项目预算和项目施工

第七,由小组的项目经历对该项目进行汇报和总结

5 结语

专题设计的课程安排虽然只有短暂的四周,但是通过这个课程,帮助同学们改变既定的思维模式,鼓励启发创新创意,学会如何贴近市场的需求,抓住设计的核心部分,对室内进行宏观的系统的设计流程。虽然这只是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专题设计课程,但是已经让师生们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我相信随着专题设计课程的不断深入的挖掘,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设计新星,壮大室内设计师队伍,同时也给室内设计行业的创新注入更多的生命力。本课程通过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使的课堂教学项目化,企业化,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不再只局限于我讲你听的状态,让他们更多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想象力,提高适应将来工作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微.近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探析[J].教育研究,2000(03).

[2] 略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改革方向[J].教育发展研究,1999(09).

[3] 汪凌.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决策[J].外国教育资料,1998(02).

[4] 吴国珍.国外课程设计改革问题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1998(02).

第6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教育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创新

一.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合格的毕业生应既具备艺术素养,又要有理性的思维与具体的科学技术知识。[1]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包括以室内空间,界面,内含物等要素进行的室内设计方面的内容,还有室外空间,街道,广场,建筑,雕塑等要素进行的景观设计方面的内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如此庞大,以致与其相关的学科有:建筑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学,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艺术学,美学,设计心理学,计算机图形学以及其他相关的艺术设计专业等。而现在诸如展示设计、舞台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大型交通工具的内部空间设计等跨界设计领域也属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因此,我们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范畴与内容中可以看出,环境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专业又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二.课程设置及其问题

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一般都设置在艺术类院校或者是建筑类院校与其他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里,也有些在设计学院或者建筑学院里,但总体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大致相同,一般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公共基础课学习阶段,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性教育,一般在大一进行,所设课程基本有素描,色彩,速写,三大构成,美术史类等基础课。第二部分是在大二期间,进而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主要的课程有设计原理,设计概论,表现技法,建筑制图,室内设计原理,世界建筑史等,还有相应的设计软件课程,如Photoshop,AutoCAD,3DMax,Sketch up等。第三部主要以专业设计课程为主,以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为主干课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设计训练,将之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贯穿于设计案例的实训之中,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项目设计过程与方法。第四部分基本是毕业设计创作与毕业论文写作这两个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看做是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检验与总结。[2]

笔者从自身在环境艺术领域的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思考认为,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课时整体安排的前松后紧。在学生四年的学习期间里,大一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理论课,具体的设计专业课和相应的技法培养都集中在大三期间,并延至到大四上半学年。因此,可以尝试将大二的一部分设计史论课调到大一,例如设计概论,设计原理,现代设计史,世界建筑史等。这样以来,重要的专业课在大二期间会有更多的课时来完成,让大四的学生将所有的时间放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与就业等问题上,使得在大学四年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时间得到平衡。其二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问题。笔者认为大一时期的素描与色彩基础课占据了较多的课时,因为有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造型基础,那么他们更需要的是从美术的思维向设计的思维转换,以及开始接触自己未来要从事行业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相应的调整造型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把重心放在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速写的课程上,同时在保留美术史论课的同时,增加设计史论的课时,并可以尝试开设有关艺术市场与设计管理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努力指出方向。再者对于三大构成,雕塑基础,美学概论等设计基础课与理论课也是个难点,这些课程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停留于表面,很难将其理论知识与具体的设计实践运用联系起来,比如雕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熟练的雕塑技法,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应该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系统中去理解和认识雕塑在其中的地位与作用,他们应该学会怎样运用雕塑的元素去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需要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专业,而现阶段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只停留在学校,而学校能提供的实践机会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学生边做兼职边上课,结果会耽误学校正常的理论学习,这对学生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对于环境艺术教育,我们应该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就目前来说,我们应该增加实践的环节,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除了国内院校设置环境艺术课程的基本模式,各个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补充和调整,例如综合类大学在科学与艺术结合方面会有优势,各个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强项开设有关特色课程。

三.实践与创新的关系

国内大多数院校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艺术与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艺术创作和设计思维与表现方法和相应的理论基础的教育也非常全面,但其中缺乏技术层面的内容,比如:建筑技术与施工,建筑构造,材料与力学,生态学等方面的课程。由于环境艺术学科与建筑学方面的学科紧密相关,学生未来也主要是进行设计实践活动,因此,环境艺术专业也需要学生具有很高的技术层面知识和实践作业能力,但我们的环境艺术教育在着重从理论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时候忽略了实践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在对学生的创意思维进行训练的时候,我们会充分的告知学生什么是创意,创新的概念,创新的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但是某种程度上也算本末倒置的,因为更好的驾驭技术才能有更广阔的创新性思路。此外,新技术的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刺激设计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

因此,当我们明白了实践与创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时,一定要加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样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反而会让他们的设计更为合理而不乏新意。反之,如果我们只重视创意思维的培养,不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那即便是有了很多好的创意,但是与实践不合拍,无法实现,那就会失去创意的价值。[3]就目前中国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教育体系来看,环境艺术教育依然只注视艺术教育,而缺乏技术知识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大学期间甚至不学习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并且对于建筑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也很缺乏。虽然环境艺术专业从表面来看归为艺术类文科,但其学科的特点证明了技术性层面的知识对于环境艺术这个学科是举足轻重的。

设计学科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设计学科是一种在技术和生产基础上的,具有明确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4]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来调整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加大其中技术层面的教育的比重,将技术知识的培养与设计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在加大实践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开设有研究性质的实践课,例如对新装饰材料的认识和运用,对专门的施工工艺的了解,对家具设计中工匠们手工艺的学习,这样学生们毕业后就会更好的适应社会并能走在行业的前沿。

综上所述,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环境艺术专业具有交叉性,综合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课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大多数院校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论文主要强调其中的两点,提出现阶段国内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前松后紧,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的相结合的现象。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比较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的教育,通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实践与创新关系的讨论,我们得知创新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设计创新而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沙.透视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73-274.

[2]李瑞君.艺术向度与技术向度的结合[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5-17.

[3]李朝阳.也论室内设计教育之“隐形的翅膀”[C].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17-218.

第7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施工图绘制技能

[作者简介]宫艺兵(1969-),男,山东牟平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潘娜(1983-),女,辽宁兴城人,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0)陈佩新(197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天宏锅炉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节约热能。(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专家型美术教师的培养策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FFB090684)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7-0141-02

“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是室内设计专业理论类课程,目的在于通过一定学时的理论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分类、特性与应用规律等基本知识与理论;了解室内空间各个界面施工工艺与构造的特点,了解室内工程小型机具体的种类与应用等。学习该门课程前,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构成学、室内设计,同时还应具备人体工学、装饰制图等基本知识理论。从众多高校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和企业用人反馈意见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许多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可在毕业创作以及工作实践中,对于施工图的绘制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可见,室内装饰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及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学习内容的直接体现,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务实、客观、科学地展开设计研究。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教改建议。

一、强化图学修养

室内装饰施工图纸的绘制是设计师把抽象的设计构思,通过科学艺术的设计语言和手段,将其物化的过程。室内装饰施工图需要表现空间界面装饰设计的材质、工艺构造、设计尺度与规范,是完成室内装饰设计方案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质量保障,是“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端正认识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都往往容易忽视室内装饰施工图的价值和作用。目前,我们的学生对于设计专业的学习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学生往往沉迷于前期的方案创意构思,而将大量货真价实的施工图一笔带过;或是苦心孤诣地比拼效果图的表现技法,而对室内装饰施工图基本的绘制程序却基本不了解。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教育理念和方法失误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学生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爱看施工图、不懂看施工图的问题,大多只喜欢浏览那些光鲜亮丽的图片。学生迷恋于欣赏、模仿这些靓丽的外观效果,而不去分析、思考这些华美的效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此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绘制的施工图所反映的造型尺度、材质构造、设计与表达等理性内容苍白匮乏、漏洞百出,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学习与应用。

(二)正确看待

室内设计专业的施工图是指以设计方案为依托,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详解和细化的过程,其中包括空间尺度、造型样式、材质构造、质量控制体系等内容。图纸的类型除了包括常规的三视图之外,还有至关重要的施工剖面、节点大样详图等。这些图纸在深化设计理念、加强严谨结构意识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的理解与应用,并且将人体工程学、造型美学、材料学、工艺等相关专业知识通过施工图的设计绘制,使其有机系统地串联和整合起来了。

为了避免学生只会机械地绘制图纸,而不能将制图规范、软件技巧、施工工艺、设计方案、材料性能、节点大样、剖面细节、尺度等元素与施工图系统结合的问题,教师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对施工图训练和指导的力度,将施工图的学习与应用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施工工艺和实际案例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会站在施工者的视角,以材料、工艺、结构、设计理念等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对施工图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多看、多想、多画,真正做到系统、全面地掌握施工图这一图示语言。

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材料来进行室内与家具设计、商业环境与展示空间的设计与表达,同时提高对室内材料的组织能力,培养独立识图、设计制图的能力并能够进行施工组织设计,以此培养集设计与管理于一身的多元化人才。

二、普及案例式教学模式

在“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教学中可以把理论讲解的“静”与练习绘制的“动”结合起来,采用讲练交叉的教学模式,充分训练学生“识图、用图、制图”的实战技能。这对学生解决设计图纸尺度与实际现场比例之间的视觉认知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课内外案例式教学环节,训练学生认知、熟悉材料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掌握装饰工艺设计的能力;掌握检测和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确定生产工艺流程的能力;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静态的理论教学

施工图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图纸,需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方能看懂,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学生对于施工图的了解、熟悉到熟练应用学习过程,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和环境,在讲授施工工艺知识的过程中,合理融入施工图的知识元素,充分利用施工图表意清晰、通俗易懂的教学优势,选取绘制规范的、工艺前沿的具有实际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作为课件插图,力求结合现场施工进展实景照片进行对照式教学。这样的话,既有利于组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强度,还可以让学生逐渐适应用图说话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动态的实景教学

施工图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案例性质的施工图纸进行,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设计理念、典型工艺与构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规范专业制图的能力。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当讲解完工艺之后,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施工现场效果实景图片,包括施工过程中或施工后的影像教学资料,让学生去思考具体的施工工艺构造及制作流程,进而强化实战意识,丰富设计阅历,顺利完成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与绘制。情况允许的话,教师可以采用组织设计竞赛、工程投标或走进企业等方式,针对实际项目对学生展开实战训练。这样既可以营造全新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巩固学生对于施工图、工艺流程的感性认识,在提高学生设计实战经验的同时,也起到对知识领悟触类旁通的互动效果。

(三)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

施工工艺的设计表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施工图纸上。因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考核也要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紧密结合。在试卷中加大施工图绘制内容的考核比重,改革传统的以描述题型为主的考核模式。

1.图文并茂的试卷考核模式。在题型上尽量选择与制图相关的考核模式,可以采取文字形式的简答与施工图绘制相结合的命题形式;或是纠正绘制带有错误的施工图;还可以提供样图,要求学生补充具体的剖面及节点大样详图,根据样图编写工艺流程或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2.命题设计的考核模式。力求以校外实习基地所在的企业实际工程现场考核为主,校内实验室考核为辅的教学指导方针。在结课阶段,教师可精选适宜的工程案例,并给出相应的限制要求和模拟客户的需求,要求学生综合前期已修的设计原理、人体工程学、制图等专业知识,充分考虑到施工构造、装饰效果、工程造价、材质等因素,系统全面地完成整套施工图的设计与绘制。这种课题式考评模式,既能够使学生对于工艺构造及图示语言的掌握更加整体与连贯,还能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理论、装饰材料与装饰构造相结合的实战能力,提高学生对装饰造型的制作与装饰材料的加工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可以有效地考查学生对于施工工艺理论内容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督促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图示技能,科学合理地运用理论指导设计实践,达到活学活用的教学目的。

一是实践调研。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用户的认知程度,既包括老用户,也包括新产品所面向的潜在用户。对于他们,你了解得越多,就越清楚应该怎样把握用户体验策略中的各种细节。通过以室内设计为基础的用户中心设计课程,引导学生根据用户的本能、行为、反思等需求,完成产品的审美需求、行为需求、情感需求设计。

在着手进行实际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之前,做好基础性的用户研究是极其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拜访用户,能有效与用户进行交谈,让用户参与设计。基于用户在期望与诉求方面的调研,进而掌握一些基本信息。同时不要放过任何对于你自己的产品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细节,详细记录下你观察到的关键要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观察报告之后,可以将它们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留作进一步分析,并在自己之后的产品规划与设计中加以借鉴。教师注重强化学习过程考核,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和积累,考核成绩由课堂讨论、发言、调研报告等构成。

二是真题设计与制作。首先是目的要求。在实习基地企业的支持下,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的装饰现场进行实际设计验证。按比例缩放,加强形式美与功能美、材质美、结构美、色彩美的认知,通过实际现场的学习,强化自身的设计能力。其次是内容安排。分班组由企业高管和设计师、专业老师配合带队,到实际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给予优劣评价、优化方案的讨论,发现用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可能问题,提出更改建议。总结性地写出调研报告,根据评估阶段发现的问题,对系统进行反复设计。最后,预期达到的效果。产品最后实施或投放进入市场并不是设计过程的终止,而是整个设计过程的一个特殊阶段,以上讨论的评估方法依然实用。加强产品跟踪等后期环节依旧意义重大。总之,真题制作与设计不仅能拓宽学生设计眼界,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认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在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都有着无可替代的助力作用。

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既要具备一定的效果图表达手段与美学素养,又要具备建筑基本知识与室内工程图纸的识别与绘制能力,还要通晓建筑装饰材料及室内工程的组织设计与施工工艺流程,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师或管理者。事实证明,经过上述教改手段强化过的学生,对于施工图的设计绘制和设计实施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对此,“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工艺”课程中对于施工图设计与绘制能力的培养应采取动态、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识图、制图、析图、用图”的专业技能,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际设计案例,通过设计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课程改革背景

课程设置优化与教学方式改革,一直是各大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关注的重要问题。过去教学中存在的重表现、轻思考,重个体、轻协作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是目前的设计教学设置中,各设计专业之间的联系与交叉较少,学生缺乏专业横向拓展能力以及对于复杂设计的系统解决能力,特别在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教学中尤为明显。由于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自身特点,常规的单向个体化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工程解决能力与设计综合协作能力的培养上有较多不足。学生往往只关注表面形式设计与单项软件表现技法,缺乏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与此同时,由于教学中缺乏竞争机制,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专业主动性不足。这不利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场发展。由此可见,当前的教育模式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与调整。目前,许多高校都对设计课程的优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课程设置逐步向模块化交叉方向转变,目的在于打破过去相对孤立的课程设置,强调专业之间的交叉性与实践性。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上,更加注重设计解决能力与逻辑关系。商业空间设计课程属于高年级本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四年级综合设计课程),作为高阶专题设计课程,课堂教学的训练侧重点从低年级注重单项个体专业技法训练,转向综合方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同设计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由于商业空间设计系统化与综合图纸表现能力要求较高,单个学生在课程常规时间内完成整套空间设计方案与图纸表现的难度较大,而以设计团队的方式进行设计分工与合作较为合适。这也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的计划与模式

(一)课程结构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常规教学主要包含商业品牌调研、设计方案研讨、图纸表现三个阶段,课程周期为5周,60课时。

(二)专业要求

经过本科三年的专业系统学习,大部分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方案设计能力和标准化图纸表现与绘制能力,并掌握室内设计方法、市场调研、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制图、装饰材料与施工等相关专业技能,同时要能够熟练运用Auto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InDesign等多种设计与绘图软件。

(三)课程定位

商业空间设计课程是典型的综合型空间设计应用课程,从整个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具有“收官”的意义。商业空间设计是四年本科学习的最后一门专业课程,课程结束后即进入毕业设计周期。因此,该课程可以作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考查,也是对即将开始的毕业设计的准备。由此分析,商业空间设计无论从课程结构还是专业定位来说,都比较适合作为试点来推行教学改革。

(四)团队实战模式

团队实战模式是一种竞赛性的评比机制,通过全真模拟设计企业内部的项目竞争与合作机制,以全真设计项目为主导,按照标准化的竞赛评比规则,提升设计教学中的互动性、竞争性;以全真项目与高强度设计教学计划,提升学生面对复杂设计项目的综合解决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第一,以设计小组为竞赛单位,进行合理的分工与角色定义,包括设计主案、设计表现、施工图表现、后期排版。第二,以设计竞标方式下达任务书给设计小组,提供设计基地与场地的环境真实图片,进行项目前期的环境设计评估。第三,按照标准化的竞图评比原则,针对每个设计阶段对流程进行阶段式横向与纵向的分层评价与排名。第四,通过比图竞赛的方式进行小组设188计研讨会,采取竞争与淘汰式评分,并作为各组最后的课程结课分数。团队实战机制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进行设计角色扮演,主动进入课程计划,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系统型商业空间设计任务。相关的教学改革机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竞争与专业协作意识,以主动引导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以及促进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另外,通过团队实战模式,能够提升设计教学中的市场真实感,让课堂教学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三、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设计研讨期

1.设计项目分析

改变传统的分段式理论讲解和课题练习的教学方式,以设计项目为教学中心,以实践教学为先导,由此实现“以赛代练”,实践支撑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设计项目:以“惠州西枝江南岸商业会所设计”为课题项目下达设计任务,地点为西枝江大桥对岸、独栋建筑临街三层,面积450平方米。设计主题:让学生自拟会所商业主题,给予学生一定范围的设计自由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其设计的积极性。完稿要求:教师提出项目完稿的设计要求和图纸标准,同时以基地环境分析为契机,详细介绍商业空间设计的类型空间等相关基础性理论知识。

2.商业系统与品牌调研

商业空间设计前期的重要环节是对商业系统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就“西枝江商业会所”进行设计定位与品牌调研。设计团队分组:2到3人一组,原则上允许自由组队,教师可以推荐同寝室友相互组队,以方便讨论与相互沟通。学生以设计主持、图纸表现、后期处理与排版进行角色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要求做到能力互补、分工协作。商业系统调研:各设计小组自拟商业品牌选题,并且进行选题汇报与说明。以网络与现场调研结合的方式,从商业定位、经营模式、品牌形象、概念植入等多方面进行商业系统比较分析。调研简报竞评:以设计小组为单位,采取小组互评与教师讲评的双向方式,进行商业调研简报竞评。调研简报竞评按照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学生互评与教师讲评成绩按照4比6的计分方式进行评分。

(二)方案深入期

1.设计平面方案

进入空间实质设计阶段,学生要针对原始空间平面进行平面布置与调整,要求每个小组提出3套设计方案以供评估讨论。

2.平面研修

授课导师对小组的平面方案进行3轮修正与深化,逐步分析与优化空间平面,每小组保留1套平面方案,并且按照百分制的方式计分,以教师讲评分数为主。

3.手绘表现

要求每个小组结合前期设计成果,包括商业定位与设计风格,以设计手绘的方式表现空间立面形态,研讨形态与空间关系。

4.电脑辅助设计

学生按照前期设计成果与手绘草图,使用SketchUp软件对空间格局进行完整的模拟与表现,主要研讨空间分隔比例与材质关系,要求每个空间都有两张不同角度的表现图。

5.方案中期阶段总结

经过严谨的方案修正与设计,以及3次小组间深入的整体方案竞图与研讨,基本完成了方案中期深入阶段的教学任务。教师要结合前期各小组的流程得分,对全部设计小组进行中期项目评级与分数排名。

(三)方案完稿期

1.电脑辅助设计

由前期Sketch模型推敲进入3DMAX+VRay实景灯光渲染与材质调整阶段,要求灯光渲染气氛逼真、材质表现到位,每个空间要有2张效果图。

2.工程图纸绘制

学生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完整的室内施工图纸,要求图纸准确、图法标准,用A3画幅出图30张左右。

3.完稿出图与排版

要求每个设计小组使用PhotoShop、InDesign等软件完成整体方案图纸,包含前期商业调研预案、室内设计效果图(25张左右)、完整的室内工程施工图(35张左右)。最后使用InDesign软件排版装订出图。

四、课程改革总结

(一)改进与提高

第一,通过团队实战体系的教学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学的系统性与专业化,学生的设计专业能力与绘图表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第二,通过设计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增强了学生的设计团队协作意识,使其充分理解了真实项目中严格的竞争关系,深刻感受到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本质。第三,通过课间的设计讲评能够使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高效,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提高其设计参与感与积极性。第四,通过商业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师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也累积了一定的经验,有助于进一步的深入与推广。

(二)难点与不足

第9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 教育 实践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76―02

环境艺术教育的关键点是进行艺术设计,这种设计方式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们的生存领域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生活环境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对物质需要提高的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精神需求,对环境的艺术设计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观念的更新。环境艺术教育作为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

一 环境艺术教育的主要特点分析

环境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学科。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理性的思维和全面的科学技术知识,才算是一位合格的艺术设计学生。环境艺术专业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室内界面和空间以及内含物等各个要素设计的内容。此外,还有对景观设计的内容,主要有室外空间和广场以及街道的设计等,对所在环境中的建筑和雕塑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由于环境艺术涉及的内容较多,从而使其相关艺术专业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增设了环境艺术的内容。例如建筑的设计、室内设计和景观规划设计等好多艺术设计都包含了美学的内容。随着这种设计领域的逐渐拓展,一些跨界设计也将环境艺术设计囊括其中,例如舞台设计、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交通工具的设计等。从所有的设计领域可以得到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此外,还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环境艺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设计的专业,其自身和其他的艺术专业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设计的过程中也能体现实践性和技术性的特点。

二 环境艺术教育的具体现状分析

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是随着改革开放一起发展起来的,其本身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也涵盖了多个领域的专业设计,但是在教学中还存着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其次是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常情况下,我国一些院校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相同点,一般将环境艺术教学的模式分为四个部分进行学习,首先是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其次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紧接着是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最后是毕业设计的创作,其中公共基础所涉及的课程有三个不同的部分构成,主要是美术类的基础课程,分别是素描、速写和色彩。第二部分是对环境设计的原理进行学习,包括设计的概述、建筑制图、表现手法和室内设计等,此外,还要对相应的设计软件进行学习。专业设计课程主要以室内设计为主要设计阶段,将建筑设计和主干设计作为主干设计,根据这些设计内容对学生进行设计训练,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设计的方法和具体的设计过程。最后的毕业设计创作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和检验,总结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但是就环境艺术的学习综合进行考察,我国一些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计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一是课时的安排没有合理的时间点,一些专业课程的设计大部分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在进行安排的,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够平衡。其二是学校在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纳入了实践课程的设置,但是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培训,最终使得他们难以全面系统的认识设计过程。环境艺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适合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学习,而是更多的将学生留在学校,没有在理论和实践当中找到应有的平衡点,最终使得学生没有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在环境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学体系的不完善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获得更多的经验,最终会导致学习失业。现在环境艺术专业存在着许多失业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教学体系的建设只是单纯的注重理论教学的部分,对于实践教学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学生的学习严重的脱离实践,学生对设计流程和设计环节不也够了解,对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不是特别的清楚。一些学校的环境艺术教育将实践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计划过程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将这项计划很好的进行实施。部分高校对艺术专业的认识不够到位,虽然不断的扩大招生范围,但在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的设置过程中没有过多的投入,导致教学环境简陋,教学设备也缺乏合理的规划和领导。还有一些学校为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盲目的为学校引进大量的毕业大学生或是研究生进行教学,由于刚毕业的学生没有实际对环境进行设计的经验,因而对学生也是很难进行指导。最终使得师资队伍也存在严重的缺陷。

三 环境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

(一)环境艺术教育实践和创新的关系分析

在环境艺术教学过程中,学校主要是对学生的艺术和人文素养进行培养,也会增加一些艺术创造和艺术设计进行培养的课程,虽然具有全面的基础教育,但是没有对学生的技术进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技术层面的知识。学校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同时忽略了实践和创新的关系。实践和创新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学校需要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培养,避免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确保他们的设计更加合理,在设计的过程中不缺乏创意。设计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技术和生产的基础上具有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现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大基础层面的课程体系设置,将技术知识的培养和创新实践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还应该开展一些研究性的课程,加大实践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全面的认识一些新型的装饰材料,运用新的工艺对专门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解,学习一些具体的设计手艺,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寻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在环境技术教育中实施开放式的教学

开方式的教学方式是将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社会化和学校科研成果的市场化,让学生和社会实现密切的交流。主要是促进学校的教学和教师的科研走向社会化的发展方向,促使家教育和社会产生能动性的交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将设计教育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为了能够使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顺利实施,学校应该投入资金成立教学实验室,环境艺术实践基地和材料的考察中心,还应该为学生提供环境艺术专业的工作室,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的基地和平台。此外,学校应该面向社会承接设计和工程的具体任务,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的地基,还可以通过实训让老师和学校了解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工作任务,加强对学生专项技能的培训和发展,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的引导

为7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学校应该建立教师引导的实践工作室,组织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科的带头人,带领学生完成实际的工作项目和环境设计竞赛的项目。在开始设计之前,学校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工作,引导学生发现自身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对设计材料进行观察,通过对设计材料的研究和设计工艺的了解预测设计的效果和最终的成果,从而更好的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进行实践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养成多动手的习惯,多做草图的模型,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各年级的学生在一起进行工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能够使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教师在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设计,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

(四)对教学实践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

环境艺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于实践性教学,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寻找自身学习存在的不足之处。一般学校进行教学都是将实践教学放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后很少有其他的机会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实践学习之后才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和不足,认识到学习设计理论对实践的重要性,但是往往这时已经没有机会再次进行学习。最终使得学生在走向社会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比较迷茫,原因在于学生对学习本身不够重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校对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再次发生,学校需要对课程的设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的安排实践课程的实践,具体的安排情况根据学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根据课程设置的重点在相应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能加大实践环节,提高整个教学的效率。

(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

环境艺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较高的学历和教学水平。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机会让他们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通过参加各种研讨会和培训班以及不同的考察活动使得教师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此外,还应该将教师分批的送到高技术含量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培训,让教师在技术领先的单位进行实习,与一些高技术的人才进行交流,从而使得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准得以提高,能够带动整个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学生学习的成果提高最重要的是有老师进行指导,只有提高教学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才能为学生的设计和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同时锻炼教师的能力,还应该在教学中不定时的开展技术性较强的课程,让实践性较强的教师在学校开展讲座,将自己学习到的一些新型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方式传授给学生,为环境设计教育注入新的设计理念。

第10篇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当今时代关注的主题,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转变固有的教学理念和认识,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不断拓展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视野及功能。刚开始,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也提示学生学习设计不仅仅要学习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主要是传统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设计要点,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地完成相关的项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设计不能只通过类型区分。如,普通住宅、高端住宅都属于住宅的范畴,但是两者的设计需求截然不同,设计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思维变革是设计教育的核心,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思维都需要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开始设计时就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文化,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设计成为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成为一种思考的手段。如,一名学生的作品《针对老龄化社会的设计》,这个设计的选题主要针对目前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的背景,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设计的主题,可见本次选题的针对性非常强。同时,设计者的概念主题定为“转换”,主要是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及社会角度等方面着手,提出主动建立一个老年人户外平台。由此可见,设计者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希望引导健康、正义的社会风气。

二、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

1.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改革、创新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的关键。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活动对于实际课题设计有一定的限制,因此产生了“概念设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环境艺术概念设计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概念设计主要围绕设计逻辑以及设计创意展开,特别强调设计方法和思维以及概念的创新。这种学习方法以及环境艺术教学课题具有较强的专题性,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近年来,社会发展需求日益多样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从宏观层面分析,应该以培养多样化设计人才、跨学科融合为基本原则;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应该结合学校当前实际资源以及社会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总的来说,环境艺术创新设计教学可以适当删减一些纯技巧性的课程,可以根据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以及社会时展实际,提出一些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研究课题,如“关于地域文化空间的关注”“跨界设计”“从生活的体验到设计”等,通过这些课题引导学生思考当前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并且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知识应用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

2.针对学生个性进行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环境艺术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专业教育程度、情商、智商、生活环境以及美学基础等各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尤其应重视学生在情感表达,对设计内容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感知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很多教师在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方式,这样可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在“快题设计”课程教学中,可以融合方案设计、设计色彩、环境艺术设计表现等诸多方面,这样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而且学生也会应用自己学习的手绘表现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设计能力。

3.实现跨学科合作的开放型教学模式

建立开放型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释放并且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跨专业或者跨学科实验教学、毕业设计、学科竞赛等诸多环节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系统化、多角度的实践训练平台和机会,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工作室可以开展主题讲授、设计研究、公开讨论、展示成果的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处于平等交流的状态,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判断,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三、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

中国分类号:TG802

1.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呼声的日益高涨,教育部高教司在2006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并进一步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由此可见,实训基地建设是三个关键环节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更是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有力杠杆。

2.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基地建设

在高等艺术设计教育中,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方式,二则对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连接社会和学校的坚实桥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高等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使之成为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教学模式。

2.1.1建设校内实验室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主要包括室内设计工作室、景观设计工作室、效果图设计工作室、家具设计工作室、电脑实训工作室和材料与施工工艺实验室等,分别对应各专业教学课程。实验室的建设以校企合作的形式组建,是开展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公司化运行方式建设和管理,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管理公司化,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校内实验室建设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支撑,为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

例如:AutoCAD电脑实训工作室是一种配备多媒体教学的投影设备,结合电脑实际操作实训,辅以全套教学课件,综合完成项目化教学的各个环节的教学硬件设施。电脑实训工作室大多模拟设计公司的里面的布局,设有学生工作区、教师工作区、出图打印区、讨论区、资料室和休息区等。学生工作区有配备较高的电脑供学生使用,出图打印区配备彩色打印机、扫描仪和CAD绘图仪,资料室提供艺术设计专业所需要的专业书籍等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工作室里查找相关的专业书籍资料,以便更好的完成项目任务。休息区和讨论区是为了创造协作学习的工作环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就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和完善实管理制度,做好管理工作。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2.1.2加强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和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对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精通各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有实际项目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首先,应构建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艺术专业教师团队,优化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其次,应建立教师进修、学习、参加技能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支持教师积极参与参加各种设计比赛,号召老师走出校外,承接实际的工程项目,既能为社会服务,也能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最后,应聘请相关企业专家为客座讲师,组建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一方面,企业专家站在企业生产的第一线主持相关项目的设计及实施,他们最了解设计使用者的需求,并能准确把握市场的趋势。另一方面,企业专家因为长期处于生产第一线,容易因为用户需求、市场、经济利益等因素,忽略了设计项目的创意性、研究性,高校教师与学生恰恰弥补了这一问题的不足,因为高校教师长期从事科研与教学的任务,处于学科研究的前沿;而学生则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思维比较活跃,创新意识较强。因此,由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校企结合的师资团队,是实训基地建设课程的重要途径。

2.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设施和场所,更是为学生创造了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程项目的实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就业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社会,胜任与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设计公司,进行项目现场教学。可以把教学地点设在施工工地、材料市场、会展现场等,由企业设计师和行业专家为学生讲授最新的专业信息和行业发展情况。为学生的实训提供一个安稳有序的环境,形成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

2.2.1拓展写生、考察和实习基地建设

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写生、考察和实习显得及其重要,所以高校要重视这三个基地的建设。写生和考察是学生专业课中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美、开阔眼界、吸取设计灵感的大好时机。要安排好每学年的校外风景写生和考察的时间和地点,写生要到保留有原始生态美的地方,诸如安徽皖南、甘肃敦煌、太行山等地。考察一般去大城市中去,比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这些城市都是设计比较超前的,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通过考查能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专业知识。写生和考查不仅仅在于专业技术的加强,更重要的是切身了解各地建筑结构和民居特色,以及宗教文化的传承,切实体验其相辅相成的环境和氛围,从中获得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信息和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新意识,将先贤们的智慧结晶应用到以后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去,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

2.2.2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注重学历转变到重视专业技能。从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更加需要专业技能,有较高专业能力的毕业生更加容易找到就业岗位,所以让学生在就业前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非常必要。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引进新的的教学方法已迫在眉睫。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3.5+0.5”的模式,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过长,半年的实践时间太短,学生无法很好的完成实践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发展的需求。“3+1”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模式,包括“3”阶段教学设计和“1”阶段毕业设计两个部分,即学生入学后的前3年在校主要进行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最后一年是毕业设计实践课的学习,学生要通过学校推荐或自己主动联系公司和企业,去参加实际项目的学习和制作,最后以实际的工程项目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通过“3+1”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来进行,能缩短学生转换角色的时间,提前适应社会工作。提倡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这是培养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2.2.3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人才、强化实训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延续和深入。在这种模式的培养下,学生不但可以丰富专业知识,拓展理论素养,而且还可以提高实践能力。一方面学校有理论丰富的专业教师、有图书馆和计算机中心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企业具有真实的工作环境、实际的设计项目、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和各种专业的设备。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条件,让学校的专业老师和企业的设计师配合起来,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把公司的设计师请进课堂,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企业,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设计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企业真正做设计、做项目,只有在这种模式下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

2.2.4建设校内生产性基地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重要的实践教学课堂,是教师得到锻炼和施展才华的主阵地,是学院服务社会行业的主渠道。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正是根据大学教育发展规律与教育文件要求,促进学院实践教学的建设;同时,更是为学生提供与真实生产环境相一致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与专业能力,满足学生就业与创业要求而建设,艺术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学院开展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硬件条件的建设,而且还是一个由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与学生组成的设计制作工作团队。按照设计公司的模式,广开渠道,充分利用校内外丰富的资源,将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以专业教师为主导,专业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际项目设计与制作。将教学内容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将学生实训学习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充分体现产学研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项目设计、制作的实践能力,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无缝对接的需求。从而提高就业机会。

3.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让校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相互结合、形成互补,促进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一方面,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社会,掌握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老师积累了设计项目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及实践教学能力。既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及地方经济,又是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积极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林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12

[2]邹阳.环境艺术设计实训教学建设之浅析[J].读与写杂志.2010.9

[3]曾丽娟,吴健.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志.2012

第12篇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多元文化的日益繁荣,人们对环境艺术的需求更加多样,在此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做出相应的改变。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新思想,各高校要以开放性的教学体系为核心,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围绕技艺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了环境艺术专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环境艺术;技艺型人才;高校教育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建立在环境科学和设计艺术之上的新兴学科,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多个层面,在崇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今天,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高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艺术思维能力,最终塑造出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技艺型人才。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早期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的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近年来,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生态环境设计等分支,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以环境为主体,围绕建筑内外空间展开的规划将景园和家居都纳入到了环境艺术的设计范围。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美术设计理论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是以建筑、园林、计算机等领域的相关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为了让教育紧跟时代的发展,各高校不仅要重视学生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还要从生态科学、材料科学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学生在技术上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技术与艺术并重的教育模式

作为艺术设计的一个门类,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基于科学技术的创造美感的行为。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是需要灵感的艺术活动;另一方面,环境艺术设计又是理性的技术活动,设计者的技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技的发展让环境艺术设计的二向性特征从物质层面发展到了更深入的境界。比如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通过先进的图形处理软件,模拟光影、色彩和结构等设计要素,使得传统的渲染更加高效。杂乱的图纸被数字化的资料代替,技术和艺术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扩大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应用范围。又比如新材料的发现,使得非传统的变形和异化能够应用在结构设计中,这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创作的方式,让人感叹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巨大魅力。针对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艺术教育同技术教育并行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日益繁荣的今天,只有掌握了前沿科技手段、富有艺术想象力的技艺型人才,才能从设计师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满足我国对于创新型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巨大需求。

三、关于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一)提高技术型课程的质量

技术是环境艺术设计不可缺少的一环,图形软件操作、材料分析等技术能力是技艺型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随着新科技、新结构和新工艺的普及,迫切需要院校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技术性课程的质量。首先,各高校要明确教学目的,打消学生的疑惑,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学习的自。为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环境艺术概论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了解学习的方向、内容以及同就业有关的基本信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技术性课程的类别和数量应当得到拓展。室内施工图制作、景观设计表达等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强调这些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之后,学校应组织考核,从不同侧重点出发,检测教学效果,避免出现全而不精的情况,全方位提高技术型课程的质量。

(二)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

艺术思维是环境艺术设计的源泉,只有掌握了多种多样的思维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才能提高自身的悟性,总结出更多的设计思路。当前,市场要求设计师能够在艺术的基本规律之上创造出独具特色、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可见,在技艺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围绕创造性思维进行开发和引导非常重要。而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在于多训练,这是因为人的脑力可以通过大量的思考而变得敏捷而开阔,从而产生更多奇特的构思和方案。另一方面,在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进而在设计中贯彻人性化的设计思想,达到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同时带领学生赏析名家的作品,扩大他们的视野。并根据学习的反馈情况来判断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

(三)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实行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环节。对此,学校可以引入不同层次的工程项目,以企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施工、管理等课程,学生有必要在实地进行学习,参与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在毕业设计环节,学生所完成的作品要得到业主的肯定和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工作中。通过此类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一些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前沿信息。在查找资料和沟通联系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益,还避免了纸上谈兵,将技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到了实处。

(四)“岗、课、证、赛”四融通

以“技艺”融合为切入点,参照岗位职业能力,依据职业成长规律,教师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特点,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同时,应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构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岗、课、证、赛”四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并设计重构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

结语

为适应时代的变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各高校有必要引入技艺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调技术同艺术的融合,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进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只有不断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重视技术性课程的开展,将基本的艺术规律应用到教学和研究中,才能探索出更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力量。

作者:曾庆东 熊鑫 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

注:

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53350

参考资料: